搜尋結果
放療
的結果:共找到 568 筆 約 0.003秒北醫質子機定位精準 治療快20分鐘
台北醫學大學建置的精緻型質子中心,預計年底落成,明年初開始收治患者,台北癌症中心院長邱仲峯表示,北醫質子機台效能高,每次治療時間約20分鐘,比其他機型需40分鐘還快,因此每天最...
質子治療新選擇 台北癌症中心質子機明年啟用
台北醫學大學建置的精緻型質子中心,預計年底落成,明年初開始收治患者,台北癌症中心院長邱仲峯表示,北醫的質子機台效能高,每次治療時間約20分鐘,比其他機型需要40分鐘還快,因此每天最多能收治30名患者...
頸部出現腫塊還不痛不癢?4前兆都是鼻咽癌警訊
43歲黃先生因工作壓力大,長年有抽菸習慣,去年洗澡時突發現右側頸部有一腫塊,合併鼻涕血絲,赴醫檢查果然確診鼻咽癌第四期,對肩扛家計的他來說有如晴天霹靂,所幸經適當前導性化學治療,及後續合併化放療等療...
潘懷宗/癌症治療時補充保健品 是助力還是阻力?
潘老師每天都必須要讀國際健康新聞,才能每月固定的向大家做醫學新知報告,這個月看到了兩篇科學論文,於是興起了向大家做上述標題的綜合回答。第一篇是路透社在2019年12月19日報導,發表在臨床腫瘤學期刊...
早期鼻咽癌做放療 五年存活率80%以上
一名中年男性長年吸菸,去年洗澡時發現右頸部有一腫塊,合併鼻涕血絲,醫師確診鼻咽癌第四期。所幸經適當前導性化學治療,及後續合併化放療等療程,才讓腫瘤獲控制未擴散。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連銘渝指...
針灸助孕安胎、癌症中藥可領56天 元旦起健保加碼
想靠中醫助孕安胎又不敢吃藥的女性、以及需出國又長期吃中藥緩解治療後不適的癌症患者有福了。經衛生福利部健保會同意,2020年元旦起,女性參與中醫孕產照護品質計畫的助孕或保胎療程,針灸將和藥物一樣有健保...
陳光超/讓曾繁穎醫師不能睡覺 是我生平最正確的一次決定
一看就知道是照顧農田的樸實子民。「主任,我爸爸最近都說喉嚨痛,吃不下去。」 憂心忡忡地女兒告訴我。 「而且已經好一陣子了,叫他來都不來, 今天我回南部把他押上來的。」身為老師的女兒, 又補上一句。「...
55歲婦沒抽煙也無家族病史 左右肺竟有「2個肺癌」
「我沒抽煙,也沒有家族病史,為什麼會這樣?」53歲張姓女子日前到台北慈濟醫院健康檢查,卻發現左、右肺部出現毛玻璃狀病變,前往胸腔外科門診,胸腔外科醫師鍾政錦懷疑為「多發性肺癌」,透過胸腔內視鏡手術,...
腳底按摩能治病?專家:腳底按摩其實和穴位按摩無關
雖然說台灣的腳底按摩風潮,是由瑞士吳神父從國外引進、推廣,才猛然爆紅超過30年,迄今人氣不墜。其實,腳底按摩並不是西方文明的產物,而是古老民族傳統醫學的一部分,宋人羅泌在《路史》中記載:「陰康氏時,...
大腸癌三期也別放棄!開腹、腹腔鏡誰優?醫師這麼說
在大腸癌治療方面,除非發現時已是第四期,一般多以手術為首選。手術目的是切除腫瘤與鄰近的腸繫膜和淋巴結,並重建腸道的完整性。許多人問,該選擇腹腔鏡還是傳統開腹手術?達文西手臂手術可以開大腸癌嗎?醫師表...
該怎麼選擇大腸癌治療方式?專家用一張圖表解析
大腸癌是預後相對良好的癌症,治療效果不錯。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暨萬芳醫院癌症中心教授賴基銘表示,大腸直腸癌第二期且屬復發高風險的患者,以及第三期患者,均需使用輔助性化學治療。臨床上透過多種藥物組合治...
救命藥看得到用不到 癌友嘆世上只有窮病
「世上只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是電影「我不是藥神」的經典台詞,道盡癌友心聲。台灣有健保,但不少癌友仍得靠昂貴的自費藥救命,隨病程進展,在治與不治間進退兩難。台大胸腔外科主任李章銘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
苦等不到健保給付 肺癌患者求助黑市孟藥
「我不知道這個藥還能再吃多久」70歲鄭爺爺罹患肺腺癌2年,藥費從每月新台幣3.2萬暴增至15萬元,救命藥卻遲遲沒納入健保,眼看退休金即將見底,害怕生命也將走到終點。吃不起原廠藥的病人冒著假藥劣藥的風...
長庚改寫國際治療建議 口腔癌T4b期手術存活率增三成
我國每年新增6000名口腔癌患者,且高比例為中晚期患者。過去國際上認為第四期局部侵犯程度較深(T4b腫瘤)的病人應接受非手術與放化療,不過林口長庚醫院研究發現,這群人接受手術治療反能提高三成存活率。...
細胞療法緩患者疼痛副作用 花蓮慈濟續拚新適應症
花蓮慈濟醫院獲國內第三張細胞治療許可,九月下旬已收治二名大腸直腸癌患者,展開細胞治療療程,患者原先飽受化療副作用所苦,接受治療後原先副作用逐漸消失,觀察患者,也未因為細胞療法產生其他副作用,目前已有...
乳癌放療副作用讓人痛苦 中醫療法讓她重燃抗癌信心
一名66歲女性年初發現罹患乳癌三期,接受醫師的建議進行化療,但產生如反胃噁心、食慾差、體力下降、躺臥感到天旋地轉等副作用,讓她對往後療程心生畏懼,所幸後來加入中醫,以中西醫整合治療,症狀改善許多,讓...
正確癌知識:先治療、後輔療
資訊爆炸時代,想獲取正確的癌症知識成為挑戰。專家提醒,癌友應以正規治療為優先,再輔以具實證的營養、運動、睡眠、及靈療,才能真正抗癌。重要的是預防勝於治療,以胃癌為例,高危險族群定期接受胃鏡檢查,有助...
護理師健檢發現胰臟異物 竟是神經內分泌瘤
如有莫名心悸、腹部腫脹、低血糖等情形,小心可能是長了神經內分泌腫瘤。35歲王姓護理師,三年前在醫院員工健檢時發現胰臟頭部長腫瘤,經進一步檢查確認為神經內分泌腫瘤(NET),所幸為第一期且腫瘤小於兩公...
抗癌最後手段 培養殺手細胞滅癌
今年是台灣細胞治療元年,身為全台第三家、東部第一家審核通過細胞治療計畫的花蓮慈濟醫院,陸續收治二名大腸直腸癌末期患者,皆為癌細胞擴散至其他器官、且放化療幾乎失效,經評估後,利用細胞治療再搭配標靶藥物...
新婚就罹乳癌 年輕藝術家拚一個月完成凍卵
生育能力的保存,是年輕癌症患者特有的挑戰。台癌執行長、萬芳醫院癌症中心主任賴基銘表示,許多年輕癌友不但要與腫瘤賽跑,還要與生育的時鐘賽跑,得趕在治療前把精子或卵子保留起來,這需要花費許多的金錢,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