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捐腎
的結果:共找到 96 筆 約 0.028秒1家6口簽器捐…媽媽遺愛 6家庭重生
「謝謝您讓我一圓打羽毛球的夢想!」14歲蔡小妹先天只有1顆左腎,但腎功能很差,前年開始洗腎,去年幸運獲得李美慧捐出的腎移植重生。蔡小妹說,自己最崇拜羽球好手戴姿穎,以前就很羨慕同學可以打球,如今很感...
1家6口器捐卡都簽了 媽媽的大愛救了6個家庭
台中榮總今天舉行器官捐贈感恩追思會,器官捐贈者李美慧女兒林鷹君說,當年全家6人都簽署器捐同意書,媽媽因罹患不典型的運動神經元疾病,去年往生前捐出心、肝、腎與眼角膜等,讓6個家庭獲重生,她為有這樣大愛...
青少年末期腎病 醫師:腎臟移植是選項
台中市兩名青少年都因腎病末期接受長期腹膜透析,去年兩人同獲腦死病患捐贈腎臟完成移植,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今天表示,末期腎臟病童接受移植手術會有較好的長期存活率。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任陳順郎表...
愛滋患者器官互捐 6人正等候
衛福部公告新制,開放非親屬活體腎臟捐贈及愛滋病患者器官互捐。台灣逾7000人等待換腎,開放非親屬活體腎臟捐贈後,有意捐腎的家屬若與病人無法配對,可與其他擬換腎家庭交叉比對,「一腎換一腎」;至於愛滋病...
一腎換一腎 非親屬活體腎臟配對交換上路
衛福部醫事司今發布「活體腎臟交換捐贈移植手術管理辦法」,有意捐腎的家屬若無法與患者成功配對,可以與其他換腎家庭交叉比對,透過「一腎換一腎」的方式增加配對機率,逐步改善台灣等待腎臟移植的人數,非親屬間...
非親屬活體交換捐腎 新制上路
台灣超過7000人等待換腎,衛福部公告新制,開放非親屬活體腎臟捐贈。有意捐腎的家屬若跟病人無法配對,可與其他擬換腎家庭交叉比對,「一腎換一腎」,今天上路。依規定,活體捐贈器官限於5等親內親屬、配偶,...
非親屬活體捐腎最快明年1月上路 衛福部:需一腎換一腎
近日活體器捐吵得沸沸揚揚,衛福部醫事司今預告,《活體腎臟配對交換移植手術管理辦法》最快明年1月上路,是繼印度、新加坡後,亞洲第三實施非親屬活體腎臟捐贈,可望提升國內腎臟疾病病人配對移植機會。衛福部說...
國內器捐重大突破 不限五親等、活腎可互捐
國內器官捐贈制度有重大突破。衛福部今日預告「活體腎臟配對交換捐贈移植手術管理辦法」,若換腎者與有意捐腎的五親等配對不成功,但與其他等待換腎也有意願捐腎的家屬配對成功,可交換捐贈,新制預計最快明年元旦...
謝妻捐腎救命「下輩子還要照顧妳!」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器官移植團隊從七夕到中秋節前夕,成功移植「一心二腎三肝」,讓6名遭逢生死交關的患者重獲新生,昨天院方邀病友及家屬吃月餅慶祝中秋「月圓人團圓」,場面溫馨。因擔心感染無法出席王先生,...
七夕到中秋移植「一心二腎三肝」 高醫病友吃月餅慶團圓
高醫器官移植團隊從七夕到中秋節前夕,共成功移植「一心二腎三肝」,讓6名遭逢生死交關的患者重獲新生,20日院方邀病友及家屬一起吃月餅,慶祝中秋「月圓人團圓」,場面溫馨。因擔心感染無法出席的王先生,感謝...
慈母跨海捐腎救女 越南籍單親媽獲新生
38歲胡姓單親媽媽是越南籍新住民,2年前因腎衰竭開始洗腎,故鄉的母親不忍女兒受病痛折磨,搭機來台捐腎救女,胡小姐今天用母語感謝母親讓她重獲新生。童綜合醫院今天舉辦「母愛守護零時差,跨海捐腎救女」重生...
積極推動活體移植!成大醫院 雲嘉南器官移植重鎮
不必千里迢迢北上,中南部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就能重獲新生,提升生活品質。成大醫院器官移植團隊至今完成五百例腎臟移植手術、一百七十例的肝臟移植手術,並完成雲嘉南地區首例肝臟移植、南部首例血型不相容腎移植...
警腎衰竭險洗腎 妻捐腎救夫深情感人
嘉義縣葉姓員警腎臟病惡化,須洗腎保命,妻子不忍丈夫受病痛折磨,在大林慈濟醫院移植中心主任尹文耀協助下,如願以償捐出一顆腎臟救夫,讓他重拾健康,夫妻之情感人至深。現年46歲葉姓員警糖尿病史十餘年,長期...
中年警察頭暈嘔吐抽筋腎臟重症 妻捐腎讓警夫重拾健康
今年46歲擔任警察的葉先生,罹患慢性腎臟疾病後仍堅守崗位,近日出現頭暈、嘔吐、抽筋等症狀,到醫院檢查才得知腎臟已失去功能,需趕緊洗腎才能保命,妻子不忍丈夫受病痛折磨,在大林慈濟醫院移植中心主任尹文耀...
母親遺愛 76歲的他腎臟108歲
接受器官捐贈的病患就像得到一張人生續乘票,逃離提前從生命列車下車的命運。76歲的陳明雄是目前台灣腎臟移植存活最久的病患,移植時,陳媽媽61歲,給了一顆腎臟,那時陳明雄才31歲,算算他與媽媽的腎共處4...
慈母罹病 4千金爭搶切肝割腎救母
「當年連生4個女兒,心裡確實有些灰心。」因肝硬化、腎衰竭獲女兒捐肝、捐腎救回一命的婦人蘇蔡秀枝不再哀怨,現在左擁右抱著女兒直呼是寶貝。62歲蘇蔡秀枝因肝硬化、腎衰竭,今年3月住進高雄長庚醫院,命在旦...
吳佳璇/看小說、救醫療
十多年前,我在大學醫院擔任主治醫師,除了臨床服務,還有教學任務,帶過「醫師與人文」、「醫師與社會」以及「醫學倫理」等課程的小組討論。記得有回要討論「醫界典範」,教學指引羅列了史懷哲、杜聰明等中外大咖...
獨/無心跳器捐上路 醫師認為最大考驗是這個
無心跳器捐開放後,器捐來源增加,但缺血時間比腦死器捐來得長,可能影響移植成功率。移植醫師盼衛福部協助引進「體外灌流機器」,提升珍貴的大愛器官安全性與可用性。無心跳器捐即是「心臟停止死亡後器捐」,捐贈...
器捐人數10年躍升2.2倍 30歲區間人數增最快
觀念改變,器官捐贈步調加快,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登錄中心執行長江仰仁說,登錄中心和國民健康局資料比對分析,發現近年來器官捐贈人數不但提升,以年齡層區間來看,又以30歲區間捐贈人數增加最快,代表年輕一輩針...
器捐人數逐年升 台灣可望成「沒有瞎子的國家」
觀念改變,器官捐贈步調將加快。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登錄中心執行長江仰仁今天出席「2018長庚器官捐贈與大體老師追思大會」指出,就眼角膜捐贈來看,目前平均一年可捐贈500個,而目前正等待捐贈眼角膜的患者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