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9 新聞.杏林.診間
搜尋
拉肚子
共找到
353
筆 文章
-
-
2021-02-13 養生.聰明飲食
她吃木耳竟噁心、嘔吐中毒了!3招安全食用木耳
前不久,張女士在家剛吃過飯,隨即出現噁心、嘔吐、拉肚子、全身無力等症狀。家人把她送到醫院,經檢查發現,張女士的肝、腎、心臟等多個重要臟器均已嚴重受損,病情兇險。在被轉到我院後,張女士很快陷入病危狀態。與此同時,有關部門對其中毒食品樣本的檢測結果顯示,張女士是因為誤食了泡發多日的有毒木耳,也就是米酵菌酸中毒而致病。張女士的經歷不禁讓很多人嚇出了一身冷汗。木耳泡久了真會有毒嗎?實際上,乾木耳本身並無毒素。正常的黑木耳在短時間發泡過程產生米酵菌酸的概率非常低;但如果長時間浸泡,加上外部環境不乾淨,就有可能被椰毒假單胞菌污染而生成米酵菌酸,比如浸泡時周邊同時存在過期變質的食物,或浸泡容器沒洗乾淨而殘留食物殘渣。這些變質和殘留的食物殘渣就會變成米酵菌酸形成的溫床。而且米酵菌酸耐熱,一般的烹調方法並不能破壞其毒性。米酵菌酸的中毒潛伏期最長為3天,多數為半天至1天。當前,米酵菌酸中毒在醫學上一直沒有特效藥,中毒後只能採取一般的催吐、洗胃、清腸等急救措施,或者借助血液透析方法稀釋毒素。怎樣食用木耳才安全?第一,浸泡當餐食用量的木耳,每次用冷水泡1小時~2小時就可以了,最多不要超過4個小時。第二,不提倡食用浸泡過夜的黑木耳,因為椰毒假單胞菌的最適生長溫度為37℃,最適產毒溫度為26℃。長時間泡發,再加上露天的高溫環境,很容易釀成毒性強大的米酵菌酸。第三,黑木耳浸泡後如發現有異味或手摸感覺有黏液時,要立即丟棄。
-
2021-02-08 科別.消化系統
醫病天地/情緒保持穩定 促進腸道健康
隨著生活習慣改變及飲食西化影響,台灣人的大腸直腸癌發生率逐年增加,成為每年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腸道保健也因腸癌人口逐漸增加而受重視,一般民眾除可透過糞便篩檢或大腸鏡檢查了解狀況外,醫師也呼籲,日常生活保持穩定情緒,有助於促進腸道健康。羅東博愛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葉建裕表示,人體內的小腸從12指腸開始,彎彎曲曲綿延在腹腔中,長達4公尺,主要負責食物的營養吸收,而且不同部位負責吸收的營養素不同,例如小腸最末端專門吸收維他命B12,若是因病手術切除,可能影響人體對維他命B12的吸收率;大腸是接在小腸之後,主要作用是吸收水份、儲存與排出糞便,其中廢物清除與排出,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絕對不能小覷。葉建裕說,有很多人不是很清楚,其實大腸是反應情緒的器官,如果情緒時常平穩,腸道蠕動佳,若經常情緒低落,腸道蠕動不平衡,可能會便秘、也可能拉肚子,例如常見的「腸躁症」,通常是病人有身心壓力或無法化解的情緒低落所導致,臨床上就算可以經由藥物緩解症狀,但痊癒之道仍必須找出造成壓力的源頭,才能讓症狀徹底解除。
-
2021-02-08 科別.消化系統
狂拉肚子可能不只是吃壞肚子!附加2情況當心潰傷
一名50歲男子持續腹瀉好幾週,起初以為是吃壞肚子導致,因此不以為意,直到拉出血便才緊急就醫,經醫師採以大腸鏡及腹部電腦斷層等檢查後,發現患者不僅整段大腸直腸嚴重發炎,甚至已演變潰傷,確診為潰瘍性腸炎,所幸經抗生素治療及靜脈輸液治療後,症狀已逐漸舒緩,目前也已出院,持續接受門診追蹤。持續腹痛且發燒 當心是潰瘍性腸炎若出現持續腹痛且合併體重減輕、發燒時,千萬別輕忽,恐是潰瘍性腸炎惹禍!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許家榮醫師表示,潰瘍性腸炎的症狀與腸胃炎、腸躁症類似,但也可能會出現血便、貧血等症狀,多是因腸道黏膜慢性發炎所導致的疾病;而其成因不明,恐與免疫系統失調、家族史、感染、生活壓力等有關。潰瘍性腸炎需長期治療 才能降低併發症風險許家榮醫師指出,潰瘍性腸炎症狀時好時壞,有時發炎症狀甚至會持續多年,嚴重時恐影響生活品質,因此若有相關症狀時,就應盡快就醫治療,且須接受長期治療後,才能有效降低併發症,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遵循醫師指示用藥 學習與疾病和平共處潰瘍性腸炎一旦控制不佳或不規則治療時,也可能會惡化需接受手術治療,甚至埋下癌化的可能性,不得輕忽嚴重性。許家榮醫師強調,患者除了積極治療外,也應遵循醫師指示用藥,並定期追蹤,平時也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與疾病和平共存,避免症狀惡化。(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胃潰瘍不能吃水果?山藥、秋葵、芥花油顧胃? 營養師解析急性期、慢性期飲食完整攻略 ·胃潰瘍、胃痛多吃胃藥可顧胃? 這些潛在風險先看懂!改善症狀具備5觀念才對胃好
-
2021-02-04 科別.消化系統
腸躁症、大腸癌傻傻分不清!專科醫師提醒,3情況快就醫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不少人都有便秘的問題,有的人則是容易出現腹瀉的困擾,尤其是遇到壓力事件之前,恐怕常會拉肚子,然而也有人一陣子便秘,明明飲食沒有特別改變,隔一陣子卻又會突然變成腹瀉,兩種情況交替出現,以上這些症狀有可能是罹患了腸躁症。 腸躁症難確診 需先排除非生理因素造成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許希賢表示,要確診是不是罹患了腸躁症,必須要先經過各種檢查,包括糞便潛血、照X光看大腸有沒有糞便堆積,抽血確認是不是有貧血的問題,甚至是大腸鏡、胃鏡等侵入式的檢查。 在確定患者出現的不正常消化症狀,不是因為生理因素造成,排除了腸胃、肝膽等器官的疾病之後,而且症狀持續超過3個月,每個月還會超過3天以上有類似症狀,才能夠真正確診為腸躁症。 腸躁症在診斷上之所以會這麼困難,就是因為它並不是發炎或感染所造成的疾病,而是胃、大小腸等消化系統,在運作上出現了不正常而引起的功能性疾病。 引發的原因不明 女性發生率比男性高什麼是導致消化系統運作發生不正常的原因?截至目前,在醫學上還沒有證實,不過,醫界將這個情況推論為精神層面所造成,有一派的說法是認為,大腸受到中樞神經的影響,可能是處於高壓的環境下,有些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因此失衡,直接刺激腸道產生症狀。 腸躁症主要是跟三個神經系統有關: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或腸道神經系統的失衡,造成排便習慣改便,或對腸道脹氣、膨脹的感覺異常敏感。由於女性發生率比男性高了2~3倍,有的患者在經期時症狀更會加劇,因此,也有人認為荷爾蒙也是導致腸躁症發生的原因之一。 腸躁症不會導致大腸癌 兩者差異比一比 腸躁症患者常得忍受不正常的消化症狀,更令人擔心這樣不正常的排便表現,會不會導致大腸癌?許希賢認為,腸躁症與大腸癌是兩種完全不相干的疾病,病因也不同,前者主要為情緒失調、壓力過大所引起,後者則跟飲食不正常、大腸癌家族史等有關,因此,腸躁症並不會演變為大腸癌,不必過度恐慌。症狀方面,腸躁症與大腸癌相當類似,像是大腸癌一般認為的症狀,大多與腹脹、腹痛,合併排便習慣改變、血便、體重減輕等有關;然而,腸躁症的患者,雖然也可能出現與大腸癌症狀差不多的情況,但是在排便之後,腹脹、腹痛就會大幅改善。 許希賢指出,兩者最大的差別是腸躁症不會產生血便或造成貧血,也比較少有嚴重的體重減輕問題。 國內研究首度證實 腸躁症會提高大腸息肉風險 有另一種說法,認為腸躁症仍然有其危險性,根據國內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在2015年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患有大腸激躁症者,有21%的患者在5年內會得到大腸息肉,由於大腸息肉早已經被證實是大腸癌的前身,因此,這份研究可以說是首度證實了腸躁症是大腸癌的致癌因子之一。 治療腸躁症 保持好心情才能根除病原 有腸躁症的人想要改善症狀,許希賢說,醫師常會開立鎮定劑,並且建議患者減少壓力來源,避免引起消化道問題。在飲食方面,只要妥善調整飲食的習慣與內容,也能減輕不舒服的症狀;像每天最好在固定的時間進食,讓腸子能規律的發揮功能;避免吃過量;早餐多吃一些富含纖維質的食物並且多喝水,因為多喝水就能促進排便更順暢。 至於細分不同類型的腸躁症患者,例如腹瀉型患者則要少吃高纖、有潤腸效果的食物,以及寒涼瓜果類水果,相反的,便秘型患者則可以多吃點這類食物來刺激排便。 不過,為了減少腸道鬧情緒,最好要稍微忌口,包括少吃過甜、過辣、過油的食物、濃茶及咖啡等刺激腸胃的食物,也要少吃容易產氣的食物,像是各種豆類、地瓜、芋頭、甘藍菜、包心菜、青椒、洋蔥、花椰菜、堅果、碳酸 飲料等;當然,也要減少糯米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文章授權刊登/常春月刊 編輯部
-
2021-02-02 失智.照顧喘息
失智故事/照護失智雙親, 深信被愛的感覺不會遺忘
多年前,台灣社會對於失智症的認識尚處啟蒙的階段,對於「失智」以及因失智而改變的認知與行為也常因著沒有足夠的認識,不只讓病人為此深深受苦,連帶也讓身為照顧者的家人們原有的生活起了極大的變化。但失智者或許會慢慢忘掉所有的事情,然而「愛」的感覺是不會忘記的,我們可以讓他們深深覺得自己被愛。雙親逐漸遠去的昨日大概是從2007年開始,哥哥時常和我抱怨,媽媽老是在家做怪,有時候晚上還會一溜煙的偷跑出去,讓他覺得非常困擾。不過因為我在家中排行老三,婚後很早就沒有和爸媽同住,再加上律師的工作忙、我大概一週回去看他們一次而已,也沒有覺得太奇怪。雖然如此,我與其他的弟兄姊妹就決定聘請幫傭來減輕哥哥照顧的負擔。然而隨著時間過去,媽媽的異常狀況越來越明顯,她開始會無故和老爸吵架,已是老夫老妻的兩人竟然吵到要離婚。那時媽媽老是嚷著「現在你看到的爸爸是假的!」、「你爸有外遇,都不知道平常偷偷摸摸的跑去哪裡!」。除了幻想外,媽媽還突然變得很喜歡到外頭四處撿東西,她會從舊衣回收箱拿很多衣服回來,她好厲害,會用一根衣架伸進箱子裡面去勾衣服。這些五花八門的衣物塞得家中一箱又一箱、到處都是。眼見各種怪異的行為與幻想越來越離譜,再加上家人察覺母親雙手會止不住地顫抖,我們發現不對勁,連忙帶她去大醫院就醫。一開始我們想說年紀大、手又會抖,應該是「帕金森氏症」吧,沒想到神經內科醫師看診後告知我們,媽媽的問題是失智症引起的,而且確診病程已經進展到中度。過了兩年,曾是軍人的父親也開始出現異常情緒與幻想,這時換爸爸覺得媽媽有外遇,而且時常會情緒突然失控,會在公眾場合為了小事暴怒,大吼大罵身邊的人。有了帶母親看診的經驗,我們很快知道父親也需要就醫,因為爸爸的自尊心很強,所以我就連哄帶騙的跟他說「爸最近都睡不好,媽媽固定在看的醫師很漂亮啊,我們就去給醫師看看,然後拿一些好睡覺的藥。」就醫後,父親確診罹患失智。從疲累潰堤中再次站起爸媽接二連三罹患失智症後,讓我身心俱疲,因為女兒已經上大學到外地住校,所以週間我就搬回家和爸媽住,照料他們的起居,週末再回自己的家。那時白天忙工作,晚上要照顧爸媽。有時會遇到媽媽在晚上堅持一定要找某樣東西,就得陪著她翻箱倒櫃、整晚都無法睡覺;再加上她會跑到外面亂撿東西,整個屋子裡除了舊衣之外也堆積各種雜物,若是偷偷清理掉被發現,她會吵得不可開交。我們曾經送媽媽去日照中心,雖然生活變得比較規律,鬧脾氣的情況略有改善,但她晚間的怪異行為和睡眠障礙仍三不五時的出現,在照顧幾年之後,我發覺自己也變得不太對勁。我記得,日夜不間斷的壓力開始讓我每天起床就拉肚子,慢慢地,我常常感到很累卻睡不著,時常覺得胸悶、喘不過氣。連續看了很多次醫師,做了一大堆的檢查通通都正常。最誇張的時候,我接連一週都沒睡,沒辦法只得去看身心科,醫師問診之後認為我已經有憂鬱症了,這時我的狀況也糟到完全無法工作,甚至連續一個月我連出門的力氣也沒有。如此糟糕的情況,我選擇讓自己安靜下來並好好的沉澱。其實從照顧爸媽開始,我就呈現半退休狀態,自己生病後就順勢從職場退休。時間空下來後,靠著自己很強烈想要好起來的信念,在先生的陪伴下,我每天都強迫自己外出運動,也穩定的服藥、充分休息,自己的身心慢慢的安定下來。我記得,當時身心科醫師建議,若長期照顧父母會讓自己的生活負荷超載,那麼尋求專業的照護機構協助,其實也是一個辦法。在與其他手足討論過後,就開始著手安排讓父母住進安養中心,我們去參觀的時候,導覽的社工告訴我們,中心剛好有兩個名額出缺。然而,即便親身照顧過程中受了很多苦,但是想到要一次把父母都送到安養中心,內心覺得十分掙扎,因此,我們決定先安排照顧需求較大的母親入住。非常感謝神的帶領,在入住名額一房難求之下,媽媽竟然能夠如此順利住進安養中心。母親入住後,我感覺背上的重擔輕省了些,也因著這個機緣讓我在安養院認識了上帝,成為基督徒。有一天我去安養中心探望媽媽時,遇到中心的護理長,她與我分享福音。當時我感受到從未有的愛與溫暖,我就信了耶穌,她同時邀請我去教會。非常神奇,那時候我才發現,這位護理長邀請我去的教會,竟然和我以前上班的地方只隔了一條馬路的距離。當我第一次踏進教會,一聽到大家開始唱詩歌,眼淚突然就止不住地流個不停,莫名感覺過往的重擔突然全都放下了。我開始讀聖經、參加教會查經班,讓生命慢慢地從爛泥中被拉了出來,又有力量可以陪伴別人,我的憂鬱症得到完全醫治了;感謝主的帶領,讓我在最困難中認識祂並經歷祂的恩典與醫治!如今,使我有力量可以陪伴及幫助別人。學習留下愛的感覺第一次認識瑞智基金會(當時稱為瑞智事工),是在台北宏恩堂舉辦的「家屬訓練班」,當時我被邀請上台做見證,與大家分享自己照顧父母、從憂鬱症中走出的歷程。我跟所有家屬分享,我是律師,我不用擔心經濟的問題,加上我還有哥哥、有弟弟,甚至還可以請得起看護協助,我告訴他們:「像我們這樣『有錢、有閒、有人』的人都倒下了,我能深深體會到你們心中的苦、背上的重擔,若沒有足夠的資源及支持系統,你們或許會跟我一樣,扛不住這與日俱增的壓力及困難。」感謝主,雖然因照顧父母我生病倒下來,但是我卻因此認識耶穌,得著醫治及力量,致使我可以走出來,由一個被幫助者成為幫助者,得以在照顧旅程中成為失智家庭的陪伴者。每當看到失智長輩們的單純與快樂,我常思考,該怎麼做才能更多傳遞我們的愛,讓失智長輩的身心持續享有平安的狀態呢?
-
2021-02-0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醫護等採檢報告日扣薪500?台大醫院:絕不扣薪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與台大醫院企業工會今發布調查指出,各院近來嚴格同仁每天量體溫、回報症狀、接受評估,但當員工必須回家等待採檢報告出爐,包括台大、北榮、馬偕、萬芳等大醫院都會扣薪,每天扣五百到一千多元,影響醫護通報意願。對此,台大醫院院方澄清,都有要求主管不能為此扣薪、扣假、扣績效,同仁若有疑義,可先向主管詢問原因,或提出資料向院方反應。工會指出,台大醫院護理師請假一天就扣績效0.1點,相當於500元。台大醫院企業工會理事白紹煒表示,因採檢被扣掉的績效不會載明在薪資單上,但是「主管給我們看的表格就是會扣點數」。白紹煒表示,績效獎金大約佔了一個護理師的六分之一的月薪,請任何假都會被扣。如果請假會影響收入,會影響回報症狀、採檢的意願。如果不說,至少不會害同事工作量增加,也不會被扣錢,但是為了防疫,其實不應該去增加這種風險。台大院方表示,自疫情以來,院方就是隨著指揮中心所公布的條件,例如旅遊史和呼吸道症狀拉肚子等疑似症狀,要求同仁回報。疫情沒那麼緊張時要求各單位每週回報,現在則是要求每天回報,但現在全院每天因此請假的人也只有個位數,並不會造成人力調度的困難。院方強調,絕無工會所提扣發績效獎金一事。全院同仁不分行政、臨床部門,採檢期間均「不扣薪、不扣假、不扣績效」,是以「居家辦公」的名義處理,當天班表上還是會排這個同仁,只是實務上由其他人代理。以「居家辦公」取代放假名義,是希望提醒同仁,等報告期間必須待在家裡。院方表示,依照同仁表現去斟酌考績,是各部門主管的職權範圍。今天一早就已經把護理部主任、副主任找來,都說從來沒有;院方也已對內重申不能為此扣薪、扣假、扣績效。如果同仁對於被扣的原因有疑義,建議先向部門主管詢問,或提出資料向院方反應。
-
2021-01-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京對重點人群採肛門檢測 受檢者:像拉肚子
為降低漏診風險,北京日前對部分重點人群進行肛門拭子檢測。外媒引述曾接受過這種檢測的民眾表示,檢測持續幾秒,感覺像在拉肚子,他雖感到害羞,但能理解國家正面臨防疫壓力。北京市的順義、大興區近期再出現大量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確診病例,鄰近春節,中國首都再面臨防疫壓力。北京市衛健委20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已對一名屬無症狀感染者的男童所在學校全體師生進行鼻咽拭子、口咽拭子、肛門拭子和血清檢測。23日時,官媒央視新聞再報導,北京大興區有感染病例所在的社區居民,都要同時接受咽拭子、肛拭子和血清檢測。事實上,這並非中國首次進行肛拭子檢測,2020年COVID-19疫情嚴重時,一些醫院就曾為確診病患進行過同樣檢測。不過當時的檢測規模較小。由於肛拭子檢測的位置較特殊,消息傳出後在網上掀起討論。美媒VICE世界新聞報導,有網友表示,「鼻咽檢測就已經夠不舒服了,我無法想像在肛門(進行檢測)」。也有網友說,擔心自己在受檢時會放屁。報導訪問了一名曾接受過肛拭子檢測的王姓民眾,他去年從澳洲回到中國山東省的威海市,當年9月於隔離檢疫旅館中,接受過2次肛拭子檢測。根據中國國家衛健委的指南,肛拭子檢測是將棉花棒放入直腸約3至5公分處採集。王姓民眾說,當時2名護理師要自己緊抓椅子,並用手掰開臀部,檢測會持續幾秒鐘,而這讓他感覺像在拉肚子。他說:「剛開始我很害羞,但我了解國家正面臨防止疫情爆發的壓力。」至於為何要採用肛拭子檢測,每日經濟新聞日前引述北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佑安醫院呼吸與感染疾病科副主任醫師李侗曾表示,一些無症狀感染者或輕症感染者在感染後,病情恢復很快,可能3到5天咽部就檢測不到病毒了。而研究發現,一部分感染者的糞便和肛拭子核酸檢測呈陽性的持續時間比上呼吸道更久。因此,增加肛拭子核酸檢測能提高感染者的被檢出率,減少漏診。
-
2021-01-27 科別.消化系統
為什麼一吃完飯就想上廁所?《Nature》找到原因
不少人吃完飯後容易覺得肚子不太舒服要上廁所,甚至會腹痛。為什麼會不舒服?人們很容易想到理由,像是吃撐了、吃壞了、或是吃了什麼過敏的東西?但是去醫院檢查,往往查不出腸胃本身有什麼問題。本期《Nature》期刊發表了一項研究,提醒我們不要忽視這一現象。這種腸胃不適的確是種疾病,簡單來說,當你在某次吃壞肚子時,身體可能把所有當下肚子中的食物都視為「敵人」,即使這些食物無害,未來再吃下去時,身體還是會出現肚子痛的反應,希望儘快將敵人排出體外。研究人員提出假說:身體將食物也視為敵人疼痛這種感覺是人類演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提醒我們哪裡出現了損傷,引起我們的警惕。那麼為什麼一吃飯就容易肚子痛呢?研究人員們提出了一個新穎的概念:我們的免疫系統把食物殘渣當作了細菌或是病毒一類的危險入侵者。這聽起來有些匪夷所思,健康的個體對吃進去的食物有一定耐受性,除非發生過敏,不然不會有什麼嚴重的後果。相反,如果是細菌或是病毒,身體就會對它們的抗原產生免疫反應,發動攻擊。研究人員們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如果在接觸大量細菌的同時,又接觸到了來自食物的抗原,會不會讓火力過猛的免疫系統,而把食物也視作是外來的威脅?小鼠實驗證實:與污染物一同吃下的食物也會被身體記得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科學家們先在小鼠中設計了一個實驗。如果單獨給它們投餵雞蛋裡的卵清蛋白,並不會引起什麼問題。但倘若一開始讓這些小鼠感染囓齒檸檬酸桿菌,並同時投餵卵清蛋白,小鼠的免疫系統就會出現混淆,把食物抗原視作為威脅。即便從細菌感染中康復,這些小鼠在吃到卵清蛋白時,也會出現結直腸膨脹和腹部收縮的現象,表明它們肚子疼。此外,這些小鼠的腸壁也變得不再嚴密,腸子裡的內容物會接觸到腸壁之下的組織,引起免疫反應,並刺激到神經。研究人員們還發現,這些小鼠的腸子裡出現了針對卵清蛋白的抗體。有意思的是,如果通過基因編輯方法讓它們無法產生這些抗體,或是用其他方法抑制抗體的活性,小鼠的腸道不適現象就能得到減輕。相反,即便是沒有感染過囓齒檸檬酸桿菌的小鼠,只要在它們腸道引入針對卵清蛋白的抗體,就會引起它們的腸道疼痛。這些結果進一步支持了免疫系統誤把食物視作外來威脅的觀點。抑制相關疼痛通路,有望緩解不適隨後,科學家們在人類志願者身上檢驗這一理論。他們招募了12名患有腸躁症的志願者,他們在進食後常有肚子痛或嚴重不適的症狀,同時招募了8名健康志願者作為對照。研究人員將大豆、麩質、牛奶等容易引起腸道不適的物質注入他們的結直腸。果不其然,所有12名腸躁症患者體內都出現了明顯的免疫反應,而8名健康志願者裡只有2人出現類似的反應。此外,有23%的腸躁症患者,糞便裡出現了金黃色葡萄球菌,健康志願者裡的這一數字僅為9%,表明過去的感染可能與進食後的腸道不適有關。順著這個線索,論文還指出,如果抑制相關疼痛通路,就可以緩解不適。整體來看,在這篇《Nature》論文中,研究人員們提出了這樣一個模型:由於腸道感染,被活化的免疫系統同時將這一時期攝入的食物當作了危險的異物。即便感染已經中止,免疫系統依舊記住了這些食物的樣子,從而在下一次吃同樣的食物時,會誘發免疫反應,引起不適。當然,這一研究涉及的人類志願者數量較少,還需要更多的數據來驗證這個想法。研究人員們也正計劃大型臨床試驗,用抗組胺藥物減少免疫系統對食物的反應,改善病情。「很多醫生不會認真對待這些腸胃不適的患者,並會以沒有過敏現象為由,認為這只是患者的心理作用。他們的腸道生理學也的確沒有問題,」本研究的通訊作者Guy Boeckxstaens教授說道,「透過這些新的洞見,我們提供了證據,表明我們面對的是一種真實的疾病。了解背後的機制,將帶來新的治療方法。」參考資料:Local immune response to food antigens drives meal-induced abdominal pain延伸閱讀:《Nature》子刊:果糖促進糞便菌入血!導致炎症增多、肝臟脂肪變性
-
2021-01-23 科別.消化系統
吃生魚片沾芥末殺菌? 腸胃科醫師曝「2件事沒做到」寄生蟲下肚
吃生魚片時,芥末是必備佐料,沾上1口,辛辣嗆鼻,直衝腦門,據說可以殺死病菌、寄生蟲,有人則是搭配高濃度酒精成分的白酒,或是一邊嚼食大蒜,認為也能達到殺菌效果。不過,國泰醫院汐止分院腸胃科主任楊瑞能說,其實這些方法都是無稽之談。 生食海鮮等水產品 當心海獸胃線蟲下肚楊瑞能指出,台灣衛生環境良好,幾乎很少收治寄生蟲腸胃個案,只有少數人可能生食海鮮等水產品,或是烹煮不完全,以致幼蟲進入人類胃腸組織,造成腹痛、嘔吐、下痢等。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資料指出,生食海鮮等水產品時,較可能將「海獸胃線蟲」(Anisakis)等寄生蟲吃下肚,不過,這類寄生蟲如果經過-20℃冷凍,或以80℃以上高溫烹煮就無法存活,只要不生食,就能大幅降低腹瀉風險。 冷藏溫度、料理刀具汙染 恐讓病菌纏身楊瑞能解釋,食用生魚片以及海鮮壽司時,其實不用擔心寄生蟲,反倒應該注意店家及餐廳的衛生環境,因為絕大部分的生魚片都算新鮮,但如果運送及保存、處理等過程中,遭受汙染,吃下肚可能引起腸胃炎。楊瑞能指出,台灣臨海,所以大多數魚貝海鮮都沒有問題,造成腸胃炎群聚感染的元兇,反而可能是儲存置放空間,例如,冷藏溫度不夠低,或是料理刀具沾有病菌,而汙染魚肉。楊瑞能建議,如果想吃生魚片,應該以信譽良好的店家為主,享受美食之前,先看看周遭環境是否衛生乾淨,放置魚肉的冷藏室溫度高低,以及料理師傅的穿著,是否戴上口罩。如果購買海鮮等水產品回家料理,一定要充分加熱後再食用。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冷凍魚比較不新鮮? 專家解惑!「NG解凍」小心營養流失 ·吃到沒熟的豬肉會怎麼樣? 恐怕不是拉肚子而已!醫曝「驚人下場」
-
2021-01-23 養生.聰明飲食
吃太鹹小心傷腎、傷心!「6大陷阱食物」吃起來不鹹但都藏高鈉
吃鹽的主要原因就在於「鈉」,因為鈉是人體必需的元素,能幫助體液電解質的平衡、維持體內的神經傳導,同時也是肌肉收縮與放鬆重要的金屬離子,而維持這些重要身體機能的鈉需要多少?鈉攝取 1天500毫克就足夠根據國健署建議,成人每日鈉建議攝取量不應超過2400毫克,假使換算成鹽的重量,大約是6公克,不過6公克的鹽具體看起來到底是多少?營養師涂蒂雅形容,以一般吃布丁的湯匙來看,1平匙大約是1克,所以,成年人1天的鹽攝取量就是6平匙;參考建議攝取量1天500毫克鈉(約等於鹽1公克)就足夠了。 台灣人鹽巴吃過量 易致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一般天然食物中原本就有含鈉,假使沒有偏食的習慣,每天吃3份蔬菜、2份水 果,都可以吃到足夠的量。一整天下來,從天然食物中會再攝取到1至2公克的鹽, 扣除下來,一整天額外攝取的鹽巴量,僅剩下4到5公克,以這個角度來看,幾乎絕大多數人都超標了。至於超標多少呢?根據2005~2008年國民營養調查,台灣19到64歲的人每日鈉的攝取量,男性為4498毫克,女性則是3511毫克,相對於國健署建議的每日攝取量的2400毫克,整整高出建議攝取量約1倍。雖然鈉是體內的必需物質,但假使攝取過多,仍然有害健康。很多研究提醒,假使吃太鹹、體內鈉離子過多,不僅是高血壓、中風、水腫、腎臟病、心血管疾病的頭號殺手,還可能出現腦部的疾病。 高鹽陷阱食物 健康低鈉鹽居冠除了吃進去看的到的鹽之外,還有一些外表看不出來的高鹽食物陷阱,要特別注意。 第1名:健康低鈉鹽榮登高鹽陷阱的冠軍就是「健康低鈉鹽」。不少人因為喜好重口味,又擔心鈉攝取量過多,通常都會去購買市面上的低鈉鹽來烹調,而且不在意使用量,有時候甚至比平常用鹽量多了1到2倍之多;要知道這些低鈉鹽的鈉含量,僅比一般鹽品少了30%或50%(一般鹽品100克含有40,000毫克的鈉,而低鈉 鹽100克也有17,000毫克),經常不知不覺,鈉的攝取量就吃得比平常還要多。 第2名:麵線麵線的鹽分相當高,每100克裡就含有2,800毫克的鈉,換算下來,一般我們吃 1碗麵線約是50克,就含有1,400毫克的鈉,假使吃2碗,1天鈉含量就超標;正確做法應是麵線燙過的第1泡水倒掉,再燙1次才不會過鹹。 第3名:起士片小小的1片起士片,就含有 330毫克的鈉,假使再夾上火腿、培根或漢堡肉,再淋上番茄醬,一頓下來,鈉就超標。 第4名:煙燻製品像是培根、香腸這類煙燻製品,每100克就高達700至800毫克的鈉,最為危險 的是「大腸包小腸」,不僅包有大腸、香 腸,還有酸菜等調味料,1份下來鈉攝取量爆表。 第5名:魚漿製品魚漿製品經常被誤認為是健康食物,事實上,像是魚丸、貢丸這類的魚漿製品, 鈉也是高的不得了。每100克含有700至 800毫克的鈉,而1顆大約30克的貢丸,約含200毫克鈉,點1碗貢丸湯裡頭有3顆貢丸,再撒上胡椒鹽,1碗下來鈉同樣爆表。 第6名:原味玉米片早餐許多人都喜歡吃原味玉米片,其實其中隱藏的鈉相當驚人。100克裡就含有 750毫克的鈉,以 1包30公克隨身包為例,就吃進230毫克的鈉。 3族群要少吃鹽 避免增加身體負擔在醫學上談到的減鹽,大部分指的是 「限鈉」,主要是針對因為疾病問題不能 吃太多鈉的病患,這些患者就要更小心鹽攝取量。涂蒂雅說明,鈉含量的標準依個人病情而定,目前有3個標準,大致可分為限鈉(少於2,000毫克)、低鈉(少 於1,000毫克)以及極低鈉(少於500毫 克)。而哪些人要特別限鈉呢?水腫的人,要知道體內的鈉過多,會引起水分的滯留,因而導致水腫,所以,患有水腫的病患,對鈉的攝取應格外小心;再者是腎臟發生病變時,過多的鈉離子及鉀離子無法靠腎臟排出體外,因此腎功能不全患者也需要限鈉飲食。此外,若有充血性心臟病等問題時,也需要配合限鈉飲食,以減少過多水分滯留在體內,增加心肺的負擔。 鹽吃太少 電解質不平衡絕大多數人因為飲食西化、喜好重口味,鹽分的攝取通常會超標;不過還是有少部分人因為吃太少的鹽,造成體內血鈉過低,因而引起低血鈉症。涂蒂雅解釋,鈉離子是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的重要金屬離子,假使鈉離子過低的話,電解質就不能平衡,造成的症狀包含抽搐、疲勞、經常覺得沒力氣、噁心想 吐、神智不清,嚴重甚至會引發昏迷,這就是所謂的低血鈉症。低血鈉症最常發生在老人家,原因相當廣泛,最主要原因是年齡的增長,除了影響到水與電解質的調節機制外,再加上老年人因為臥床、牙口功能不好,需要利用營養品灌食,而這些營養品因考量到老年人慢性病問題,鈉含量多半比較低,所以,有時候反而造成老人的低血鈉症。而腸胃不適如拉肚子、嘔吐、脫水 的問題,也要特別注意鈉的補充,否則也容易出現電解質不平衡的症狀。 正確減鹽5訣 維持身體健康莫輕忽既然減鹽如此重要,那麼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正確減鹽呢?涂蒂雅認為,平時應少吃加工品、減少醬料使用、烹調方式主要以蒸煮為主以及少喝湯,且部分族群偏好白飯一定要淋上菜湯或肉湯,其實這當中的鹽量是很驚人的,也要盡量避免,就能減少鹽分的攝取。 延伸閱讀: ·味精吃多會口渴? 錯怪了!真正主因其實是「它」 ·不吃鹽就不會攝取過多鈉含量? 跟鹹不鹹無關!破解7常見鈉含量迷思
-
2021-01-22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針灸醫師教你用「吹風機」吹穴位 解決全身病症達到溫灸效果!
吹風機多是用來吹乾頭髮,但你可能沒有想到,吹風機尚有熱敷的功效,不過必須要配合穴位點的加溫,才能真正達到保健的功效,否則僅只是表面的暫時性加溫作用而已。 吹風機對穴位 可以強身保健吹風機所產生的風跟熱,可以將身體的水分和濕氣帶走。有時肌肉痠痛或手腳冰冷時,需要以熱敷的方式來緩解,可藉由吹風機的升溫的功能,來達到類似中醫的溫灸效果。針灸醫師吳建勳例舉以下針對不同的穴位,以吹風機進行溫灸的作用,可以達到的保健功能: ●改善高血壓症狀→「湧泉穴」 (腳掌前1/3的中央)慢性病的高血壓的患者,是因腳部的血液循環不佳,以致血壓升高,溫灸「湧泉穴」有助腳部循環的改善。 患者因長年有慢性的虛症問題,因此下盤比較虛寒,以致「頭重腳輕」,藉由加溫的作用,引導壓力往下走, 使身體達到整體的平衡,對於舒緩高血壓的症狀很有幫助。 ●預防手腳冰冷→大椎穴(正坐低頭,第七頸 椎下的凹處)對於比較怕冷或容易手腳冰冷的人,對準這個穴位吹,除了可以讓身體快速暖和起來,對於落枕的改善也很有幫助。 ●膝關節保養→膝蓋的三穴(即膝蓋骨有兩個凹處,內側有一個「膝眼穴」,外側有一個「犢鼻穴」,以這兩個穴點為正三角形的底邊,上方的頂點為「鶴頂穴」) 天氣冷,很多老人家坐一坐就站不起來,會感覺僵硬或麻痺,此時可以吹膝蓋的三穴,可以有效改善膝關節的不適 ●腰痛治療→「腎俞穴」(雙手插腰,大拇指按後腰的兩側,大約在第二腰椎左右旁開約1.5吋,即約二指寬處的位置)久坐之後或因天冷所致,感覺腰部的疼痛,則屬寒冷的腰痛,建議早晚各做一次,每個穴位5分鐘,可以每天做;若體質屬於比較燥熱的人,建議隔天做一次,且要配合喝溫開水。 ●治療頭痛→「風池穴」(後腦、後頸部的凹處)適合用於一吹風就會頭痛的類型,但若是因為血壓升高,或是口乾、悶熱型的熱頭痛,就不適合用此方法。 ●鼻過敏緩解→「風池穴」(耳朵與後髮際正中間這個 大凹的穴位點)由於此處為人體鼻腔的反射區,吹個5分鐘,就會發覺鼻孔的鼻塞現象得到改善,但不能直接對著鼻子吹,如此反而會使鼻子變得乾燥,鼻塞的症狀反而更加厲害。 ●胃痛舒緩→「中脘穴」(胸部中間凸出的骨 頭到肚臍之間的中點) 若是因為吃了冰冷的東西引起胃的不舒服, 或是晚上睡覺時肚子吹到風而肚子痛、拉肚子, 就屬於胃寒痛,但若是因為胃部發炎所引起的疼痛,則不能使用此方法。 使用吹風機 這些細節要注意使用吹風機最好間隔15公分以上的距離,以降低電磁波的負作用。而若在做溫灸時,溫度應該調到最熱的強度,結束前,最好先調降溫度後,再關掉會比較好。而吹的時候要風口要正對穴位吹,不要使用風口側面。因為風口的側面的電磁波是最強的,是正常使用的10倍,且建議一個穴位吹5分鐘就足夠,每次不超過 10分鐘,最多15分鐘,並間隔5分鐘,這是由於吹風機的用電量相當高,除了擔心電磁波太 強的問題外,也較會有發生危險的疑慮。 溫灸前後要喝水 補充水果防電磁波值得一提的是,應注意空氣流通的問題,保持室內空氣的流暢。在進行溫灸的前後,要記得各補充一杯300c. c.的溫水,幫助身體的新陳代謝;溫灸後建議配合吃一點水果,效果會更好,因為水果除了可以補充水分以外,還能補充身體 一些抗氧化成分,達到間接預防電磁波的作用,由於此溫灸的方式多半適用於虛症的治療,因此在水果的選擇上,就不能太寒,例如:蘋果、芭 樂、水梨、洋梨、恐龍蛋、奇異果、桃子類等,都是很好的選擇。 吹風機選擇多 依需求選擇合適款式最重要針對吹風機的選擇,常見的陶瓷式,因加溫之後可產生遠紅外線的低熱效應,順 著皮膚的經絡,一層一層的往下深入作用,除濕的效果會更好;遠紅外線的熱效 應,如同熱敷的效果般,可促進局部血液 循環加快,並使微細血管循環獲得改善。而負離子式,除濕功能較佳,也比較容易吹乾,所費的時間可縮短1/3,同時還能減低電磁波所帶來的負作用;至於充電式,用的鋰電池,價格較昂貴,但其電磁波非常的低,是在很安全的範圍內。 延伸閱讀: ·現代人通病!腰痠背痛應冰敷還是熱敷? 復健科醫師揭「正確使用時機」 ·「太濕」讓你猛打瞌睡! 除掉體內濕氣從這2地方開始
-
2021-01-20 科別.消化系統
想要靠拉肚子減肥 你的腸道受得了嗎?
坊間與網路經常可見「輕鬆瘦身」、「快速見效」,又標榜「天然無西藥」的減肥產品,然而,這些產品可能添加了刺激腸道的天然瀉劑,使消費者在食用後產生強力腹瀉,因而有體重變輕或肚子變平坦的感覺。服用天然瀉劑,成分、劑量要注意事實上,許多生活中常見的植物中都存有天然致瀉成分,例如番瀉葉、阿勃勒果實、蘆薈、決明子等,這些致瀉成分在不同植物與不同部位的含量都不同,因此,服用含此類植物產品時,都要格外留意。番瀉葉及阿勃勒果實都含有番瀉苷,番瀉苷會刺激大腸壁聚集水份,進而促進腸道蠕動產生腹瀉,是最常見的天然致瀉成分,常出現在減肥梅或是茶包產品,有慢性腹瀉、腸阻塞、孕婦、授乳婦女及未滿十歲兒童等不宜食用。食藥署已預告不得將阿勃勒果實作為食品原料,而番瀉葉茶包若是標示或檢出番瀉苷每日使用劑量為12mg以上者,應以藥品管理。常見的蘆薈、決明子,小心食用不腹瀉 蘆薈植物葉片含有蘆薈素,外層的綠色表皮因為比葉肉含有更多的致瀉成分,在食用時應完全去皮,僅使用葉肉為宜。此外,決明子也是一種天然瀉劑,常利用加工加熱的方式來減少其致瀉成分。然而,每個人體質不同,有些人食用加工處理後的決明子產品還是會產生腹瀉的可能。 食藥署提醒,長期使用瀉劑會影響腸道正常排便功能,在購買標榜「順暢輕盈」的產品前,應先確認其成分,徵詢醫師、藥師及營養師的專業意見,避免透過臉書與line等管道購買來路不明的產品,避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長期使用瀉劑,影響腸道健康。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1-01-19 該看哪科.兒科
皮膚過敏兒小心休克 過動風險也大增
影片重點整理》🔎2:17 過敏可能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風險高?🔎2:53 懷孕到底能不能養寵物呢?🔎4:10 寶寶4個月可以接觸副食品嗎?🔎5:20 異位性皮膚炎的偏方該相信嗎?🔎8:00 2原則3步驟 向過敏SAY NO!一名年僅六個月大的女寶寶,某天喝完阿嬤煮的土虱魚湯後,皮膚竟起了大片紅疹、拉肚子、呼吸困難,險釀過敏性休克,經搶救後救回小生命,檢查才發現原來寶寶患有異位性皮膚炎,飲食需格外注意。●過敏兒童盛行率50% 研究:罹過動症風險增據統計,台灣過敏兒童的盛行率有增加趨勢,自1987年盛行率5%到近幾年已高達50%,成長近十倍,每兩名兒童就有一人有過敏性鼻炎、每五名就有一人因過敏引發氣喘問題、每十名就有一人罹患異位性皮膚炎。開業小兒科診所副院長盧英仁表示,過敏性疾病是國內兒童常見疾病之一,部分兒童大約一歲就有症狀,五歲為高峰期,近三分之一的孩童成長至青春期會逐漸好轉。不過,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曾執行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當兒童罹患兩種以上過敏症,例如鼻炎、濕疹、氣喘等,未來得到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ADHD)的風險,是無過敏兒童的兩至三倍。●環境+飲食調整 降低過敏危機為降低兒童接觸過敏源的機會,盧英仁建議,可優先進行環境改善,如經半年後,孩童過敏症狀仍未好轉,評估可再接受藥物治療,由醫師開立適當的處方用藥,例如,睡前服用抗組織胺、使用類固醇噴劑等。飲食方面,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寶寶在四到六個月後,可開始添加少量但多樣化的副食品,提早接受多樣食物的刺激,也可降低過敏機率。但是,患有異位性皮膚炎或具有過敏體質的孩童,盧英仁建議,提供完副食品後須觀察三天,如出現腹脹、拉肚子、皮膚起疹或呼吸困難等症狀需立刻停止餵食,包含帶殼海鮮、堅果、巧克力及芒果、奇異果等,皆屬常見會引發過敏的食物。此外,寶寶出生時,家中已飼養寵物,相關研究指出,如此環境因具有多樣性的微生物,寶寶過敏的機率反而較低,但在寶寶一歲之後才開始養寵物,恐會誘發過敏反應。●過敏與塵蟎有關 室內濕度應維持50%~60%身體清潔部分,盧英仁建議,異位性皮膚炎可選擇不含皂鹼、香精、色素成份的沐浴乳及保溼乳液,且避免過度清潔、洗澡水溫不宜過熱,沐浴完後可加強塗抹保溼乳液。盧英仁提醒,由於90%的過敏與塵蟎有關,加上塵蟎在70%以上濕度會大量繁殖,建議維持家裡濕度在50%至60%,可避免黴菌增生,每兩周可用55度溫水清洗寢具並於陽光下曝曬,保持室內通風、乾燥,減少使用厚重地毯、窗簾。更多訊息加入LINE@搜尋《友愛寶貝大無畏》盧英仁小檔案現職:翁佩魁小兒專科診所副院長主治專長:疫苗注射兒童健檢一般小兒感染疾病小兒過敏氣喘泌尿道感染皮膚疾病學經歷:台北國泰綜合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中華民國小兒科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感染症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學會專科醫師臺大醫院小兒感染科研究員輔大醫學系臨床講師小兒科專科醫師指導醫師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會員嬰兒與母親雜誌票選2010年以及2011年以及2013年以及2016年全國最佳小兒科好醫師
-
2021-01-15 癌症.大腸直腸癌
腸躁症會變大腸癌? 兩者差異比一比!醫警告「3情況」最好快就醫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不少人都有便秘的問題,有的人則是容易出現腹瀉的困擾,尤其是遇到壓力事件之前,恐怕常會拉肚子,然而也有人一陣子便秘,明明飲食沒有特別改變,隔一陣子卻又會突然變成腹瀉,兩種情況交替出現,以上這些症狀有可能是罹患了腸躁症。腸躁症難確診 需先排除非生理因素造成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許希賢表示,要確診是不是罹患了腸躁症,必須要先經過各種檢查,包括糞便潛血、照X光看大腸有沒有糞便堆積,抽血確認是不是有貧血的問題,甚至是大腸鏡、胃鏡等侵入式的檢查。 在確定患者出現的不正常消化症狀,不是因為生理因素造成,排除了腸胃、肝膽等器官的疾病之後,而且症狀持續超過3個月,每個月還會超過3天以上有類似症狀,才能夠真正確診為腸躁症。腸躁症在診斷上之所以會這麼困難,就是因為它並不是發炎或感染所造成的疾病,而是胃、大小腸等消化系統,在運作上出現了不正常而引起的功能性疾病。 引發的原因不明 女性發生率比男性高什麼是導致消化系統運作發生不正常的原因?截至目前,在醫學上還沒有證實,不過,醫界將這個情況推論為精神層面所造成,有一派的說法是認為,大腸受到中樞神經的影響,可能是處於高壓的環境下,有些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因此失衡,直接刺激腸道產生症狀。腸躁症主要是跟三個神經系統有關: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或腸道神經系統的失衡,造成排便習慣改便,或對腸道脹氣、膨脹的感覺異常敏感。由於女性發生率比男性高了2~3倍,有的患者在經期時症狀更會加劇,因此,也有人認為荷爾蒙也是導致腸躁症發生的原因之 一。 腸躁症不會導致大腸癌 兩者差異比一比腸躁症患者常得忍受不正常的消化症狀,更令人擔心這樣不正常的排便表現,會不會導致大腸癌?許希賢認為,腸躁症與大腸癌是兩種完全不相干的疾病,病因也不同,前者主要為情緒失調、壓力過大所引起,後者則跟飲食不正常、大腸癌家族史等有關,因此,腸躁症並不會演變為大腸癌,不必過度恐慌。症狀方面,腸躁症與大腸癌相當類似,像是大腸癌一般認為的症狀,大多與腹脹、腹痛,合併排便習慣改變、血便、體重減輕等有關;然而,腸躁症的患者,雖然也可能出現與大腸癌症狀差不多的情況,但是在排便之後,腹脹、腹痛就會大幅改善。許希賢指出,兩者最大的差別是腸躁症不會產生血便或造成貧血,也比較少有嚴重的體重減輕問題。 國內研究首度證實 腸躁症會提高大腸息肉風險有另一種說法,認為腸躁症仍然有其危險性,根據國內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在2015年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患有大腸激躁症者,有21%的患者在5年內會得到大腸息肉,由於大腸息肉早已經被證實是大腸癌的前身,因此,這份研究可以說是首度證實了腸躁症是大腸癌的致癌因子之一。 治療腸躁症 保持好心情才能根除病原有腸躁症的人想要改善症狀,許希賢說,醫師常會開立鎮定劑,並且建議患者減少壓力來源,避免引起消化道問題。在飲食方面,只要妥善調整飲食的習慣與內容,也能減輕不舒服的症狀;像每天最好在固定的時間進食,讓腸子能規律的發揮功能;避免吃過量;早餐多吃一些富含纖維質的食物並且多喝水,因為多喝水就能促進排便更順暢。至於細分不同類型的腸躁症患者,例如腹瀉型患者則要少吃高纖、有潤腸效果的食物,以及寒涼瓜果類水果,相反的,便秘型患者則可以多吃點這類食物來刺激排便。不過,為了減少腸道鬧情緒,最好要稍微忌口,包括少吃過甜、過辣、過油的食物、濃茶及咖啡等刺激腸胃的食物,也要少吃容易產氣的食物,像是各種豆類、地瓜、芋頭、甘藍菜、包心菜、青椒、洋蔥、花椰菜、堅果、碳酸 飲料等;當然,也要減少糯米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延伸閱讀: 排便太用力小心大腸憩室! 吃蔬果助順暢,醫師點名「這類水果」更難消化 痔瘡與大腸癌的血便如何分辨? 不要見血才就醫!出現這些附加症狀別輕忽
-
2021-01-13 新聞.健康知識+
掉髮、鼻炎好不了…這13種狀況都是鋅不足 醫師教你缺鋅吃什麼
鼻炎好不了,沒「鋅」可能是關鍵!曾經有患者向我反應,雖然外觀看不出異常,卻感覺「舌頭灼痛」。這種症狀過去稱為「口腔灼熱症候群」,被歸類在身心疾病,而現在則是屬於味覺障礙的一種,有可能是缺乏微量礦物質「鋅」的緣故。患有舌頭灼痛的患者有併發鼻炎的可能,如果是男性,還會因為前列腺肥大壓迫到膀胱而導致頻尿。有的人在下顎內側或上顎正中央有骨頭突出,或是指甲上有白色斑點,像這樣的狀況,大多也是缺鋅所導致。當體內的鋅含量不夠,會造成醣類代謝異常,以及變得會磨牙。除了攝取鋅之外,適量減少醣類的攝取,也有助於防止交感神經在睡眠期間活化,緩和磨牙的情況。此外,與外界空氣接觸的鼻黏膜也是積極進行細胞分裂,必須頻繁代謝的部位。如果因為鋅不足造成細胞分裂速度變慢的話,受到刺激而受傷的黏膜就會維持原樣繼續使用,導致鼻炎遲遲無法痊癒。雖然市面上的保健食品廣告都說男性要補鋅,但其實女性也很容易缺乏鋅。除了保健食品外,也建議透過飲食積極補充。鋅對人體來說是很重要的營養素。蛋白質是由RNA(核糖核酸)將DNA轉錄而製造出來。RNA減少,細胞分裂速度就會變慢,引起異常的話就會變成癌細胞。而製造這個RNA的,就是鋅。鋅大量存在於前列腺、骨頭及骨髓、眼睛的脈絡膜、肌肉、皮膚等部位。酵素蛋白質等高分子化合物在結合的安定性上,也與鋅息息相關。據說光是與鋅有關聯的酵素,大約就有兩百種以上。鋅的作用消除活性氧讓細胞分裂正常進行保護皮膚(抗過敏)讓視覺、味覺、嗅覺運作鋅一日的必須攝取量(60mg)牡蠣(養殖、生)約23個(1個20g)牛肉(牛肩肉、瘦肉)約1050g鯷魚乾 約150隻(1隻5g)當鋅不足……・煩躁感・容易疲憊・腸胃障礙・皮膚粗糙・掉髮・味覺異常・體力衰退・發育遲緩鋅主要的生理機能□讓細胞分裂正常進行□消除活性氧□保護皮膚(抗過敏)鋅是讓細胞正常成長、分化、增殖不可或缺的營養素。鋅進入體內之後,主要是由十二指腸吸收,吸收率約為30%。吸收後的鋅會在肝門靜脈與蛋白質結合,運送至肝臟。雖然原則上建議成人每日攝取十至十五毫克的鋅,但是因為近年來食品加工和精製越來越發達,食品中的鋅含量降低,再加上飲食中的酒精、飲料、垃圾食物,以及含有亞硝酸鹽的加工食物,都會造成鋅的流失,所以必須更積極攝取。經常在喝完酒隔天出現嘔吐反射(刷牙過程中出現噁心感)的人,正是因為鋅不足造成黏膜過度敏感或是反應變得不好。之前我有個患者深深為此感到困擾,因為他不論去哪間牙醫看診,都因為強烈的嘔吐反射而沒辦法讓醫生將器具放入口腔中。演變到最後,光是靠在診療椅上面就覺得想吐。我請這名患者服用鋅兩個月後才終於能夠順利治療牙齒。患者本人也對於狀況的改善感到非常驚訝。喉嚨容易乾燥咳嗽的人,也很有可能是因為鋅不足導致咽黏膜出問題。除此之外,鋅不足會讓醣質代謝變差,因胰島素儲存脂肪造成肥胖或內臟脂肪堆積,導致肚子變大。在充滿精神壓力的現代社會中,職場、家庭、環境、減重等各式因素造成的精神壓力,都會增加鋅從尿液中排出的量,結果導致身體變得更容易疲憊。鋅不足的症狀□容易感到疲勞、容易感冒□沒有食欲□掉髮□皮膚症狀(潰爛、水泡、乾燥、膿痂疹)□指甲裡有白色斑點□傷口痊癒速度慢□生殖能力衰退□拉肚子□敏感性牙齒□精神、神經症狀(性慾下降、情緒不穩、行動異常、發抖、記憶變差)□缺鐵性貧血□身體會氧化□血糖調節異常如果發現了這些症狀,不要單純認為一定是缺乏鋅所造成,還要參考與銅之間的比率。理想的銅鋅比例為一比一(0.85)。如果缺少銅,也會對精神狀態造成非常大的影響。書籍介紹書名:不生病的解毒飲食法:吃錯了,就像吃進毒!諾貝爾獎得主提倡的營養療法實踐版,全球30萬醫生推崇的飲食奇蹟作者: 小垣佑一郎出版社:蘋果屋出版日期:2020/10/15作者簡介/小垣佑一郎「草加家庭牙醫‧矯正牙醫診所」院長。13年的臨床經驗,看過25000名以上的患者。自從太太因不明原因病倒後,度過9年與病魔抗戰的生活。9年來帶著太太訪遍超過100間的醫院,用過30種以上的處方箋、5500顆以上的藥物還是無法治好的疾病,卻在執行「正確分子療法」後僅僅7天,旋即恢復健康的狀態。在這之後,致力將新營養療法及分子療法導入牙科診療中,並發現口腔內的症狀與全身狀態相關聯。如今,在平均一個月要拔掉110萬顆牙齒的牙科現狀中,他的診所一年只拔10顆牙齒。延伸閱讀: 「重鹹」真的是健康頭號殺手!醫學期刊最新研究:15種NG飲食害你提早死亡,比抽菸更嚴重
-
2021-01-13 科別.消化系統
潰瘍性腸炎症讓人狂拉肚子 前日本首相也受害
腹瀉不可預期,造成生活困擾。醫師提醒過於頻繁的腹瀉需要留意,南投縣50歲陳姓男子腹瀉持續數星期,剛開始以為是吃壞肚子,不過每天幾乎都在廁所度過,甚至拉出血便,才到醫院急診,經大腸鏡及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大腸直腸嚴重發炎、潰瘍,經抗生素治療及靜脈輸液治療後才出院,並回門診持續追蹤治療。潰瘍性腸炎症狀與腸胃炎、腸躁症類似,容易被忽略。除了持續腹痛、腹瀉之外,還可能出現體重減輕、發燒甚至血便、貧血等症狀,疾病時好時壞,但發炎往往會持續多年,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南投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醫師許家榮醫師說,潰瘍性腸炎都是腸道黏膜慢性發炎所導致的疾病,成因不明,可能與免疫系統失調、家族史、感染、生活壓力等有關。潰瘍性腸炎需盡早就醫控制,且需要長期治療,與疾病和平共存,降低併發症。若控制效果不佳或不規則治療時,疾病會有惡化的可能,嚴重時恐需手術治療,也不排除有癌化的可能性。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也罹患潰瘍性腸炎多年,並因反覆發作,在去年辭掉首相職務。許家榮提醒潰瘍性腸炎患者,應聽醫囑、持續治療、定期追蹤,維持正常作息,才能保有良好生活品質。
-
2021-01-12 科別.婦科
每個月都有1次調經、調體質的機會!觀察月經5指標,檢測子宮卵巢健康
每個月都是調經、調體質的機會!亞洲大學中醫部黃瀞瑩醫師表示,月經狀態反映子宮狀態、卵巢的健康程度。女性自從初經以來,大約有四五百次月經,如果能把自己調整在良好的狀態,未來更年期遭受的衝擊能減輕不少。下次看診之前,別忘了將月經的紀錄詳細告訴醫師,有跡可尋幫助你找到改善問題的關鍵。月經的重要性 反映子宮卵巢的健康程度黃瀞瑩表示,女性從來初經以來,大約有400-500次月經,月經狀態反應子宮狀態、卵巢的健康程度,也表現一個人的氣血強弱。對育齡女性來說,月經狀態可以瞭解是否具備懷孕體質;對更年期婦女來說,月經開始不規則的變化,荷爾蒙的減少對身體是一場大考驗,所以常見各種潮熱、盜汗、失眠等不舒服症狀,醫師說,想要未來更年期比較舒服,一定要把握停經前每一次調理月經的機會。理想月經條件 觀察五項日常指標理想的月經需要具備哪些條件?黃瀞瑩醫師整理以下五項日常標準:1.週期:月經受荷爾蒙影響大,一個月週期28天加減7天(21-35天)都是可接受的範圍,若是連續兩個月週期小於21天或大於35天則屬異常,提醒月經週期與自身初經狀態相比才正確。2.天數:月經天數3-7天都是可以接受的範圍,若是小於一兩天或大於十天以上都不適合。3.經量:血量難以量化評估,大約每一兩小時,經血量佔衛生棉五到八分滿。若是一整天下來,使用一兩片衛生棉,血量不飽滿就代表血量過少。4.血塊:出現小血塊不用太擔心,但是血塊太多、顏色深紅、肚子疼痛代表骨盆腔血液循環不佳。5.分泌物:正常月經不應夾帶分泌物,若伴隨異味、顏色不正常則考慮是否患有骨盆腔感染的問題。每次月經都是小考驗 更年期是最大考驗黃瀞瑩強調,每個月都是調經、調體質的機會,希望女性朋友多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態,只有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態,才能把自己照顧好。除了寒涼之外,醫師補充,體內堆積過多的火氣都會影響月經狀態,包括冬天愛吃麻辣鍋、燒烤炸辣、睡眠不足等都會在體內堆積過多的火氣,平時應多注意飲食習慣。每個月調體質的機會 月經可以了解體質狀態黃瀞瑩提醒,下次看診前,別忘了準備好月經週期、月經量、平常分泌物、月經前後不舒服等症狀,包括肚子痛、頭暈、頭痛、胸部脹、拉肚子等經前症候群,現在都有軟體下載記錄月經,這些記錄資訊在未來看診時,回過來有跡可尋,醫師們可以藉著月經狀態來了解你的體質狀態,幫助你調理身體之路更順利。
-
2021-01-10 科別.感染科
吃到沒熟的豬肉會怎麼樣? 恐怕不是拉肚子而已!醫曝「驚人下場」
今年42歲的泰籍移工阿迪,來台工作多年,偶爾會與同鄉生食豬肉,最近因雙側下肢瀰漫性疼痛到診所就醫,轉院後改掛感染科,醫師發現疼痛部位並非關節,安排X光檢查,竟看到下肢肌肉有多處異常梭狀白點,確診為「囊蟲病」。豬肉未煮熟、冷凍不當 恐致囊蟲病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張為碩表示,「囊蟲病」(Cysticercosis)又稱囊尾幼蟲病,致病原因是吃入含有「豬肉絛蟲」的蟲卵或幼蟲的食品所引起,例如未煮熟或冷凍不當之含囊尾幼蟲的豬肉;一旦豬肉絛蟲幼蟲寄生人體又稱為「豬囊蟲病」,此時幼蟲會寄生於人或動物的心肌、骨骼肌、舌肌、肺、腎、脾、淋巴組織、眼睛甚至腦部等部位,又以寄生於皮下組織及肌肉最常見。罹患豬囊蟲病 易研發嚴重後遺症一般來說,大部份囊蟲在宿主的小腸內,經2至3個月發育為成蟲後,蟲卵或身體的結片會隨宿主的糞便排出體外,故囊蟲從感染宿主到死亡,宿主多半不會產生任何症狀。因此,張為碩提醒,若罹患豬囊蟲病,醫師於觸診時可發現有皮下無痛結節,並進一步透過X光檢查證實診斷;但若囊蟲感染到腦部、眼睛或脊髓,則會引發嚴重後遺症,甚至可能導致癲癇發作,需立刻就醫。 預防感染囊蟲病 日常生活要注意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治療方式仍有爭議性,治療選項包括抗癲癇藥物、殺蟲藥物(AlbendazolePraziquantel)、類固醇及手術摘除。張為碩強調,預防感染囊蟲病的方式為避免食用生豬肉、生牛肉,以及受汙染的蔬菜或飲水,豬肉凡冰凍-5℃三天、-24℃一天,或以65.5℃煮熟均可殺死囊尾幼蟲;另外,切生、熟肉刀具及砧板分開以及飯前、如廁後洗手,均可以避免自身感染。延伸閱讀: 美國豬開放,怕瘦肉精會危害健康? 衛福部公布豬肉各部位容許值 「瘦肉精」對人體有害? 營養師解析萊克多巴胺疑慮
-
2021-01-07 養生.聰明飲食
水果你真的吃對了嗎?滿足對你好的水果其實有條件
關於吃水果這件事存在很多誤區,下面我們來說一說。有一位河南的女孩,有這樣的疑問:水果煮熟了吃可以嗎?文小叔反問:「為什麼要把水果煮熟了吃?」女孩答:「因為我脾胃不好,水果生吃會胃痛、拉肚子。」文小叔反問:「吃水果胃痛、拉肚子為什麼還要吃水果呢?」女孩答:「因為水果可以減肥、美容、防止便秘、治療痘痘……」文小叔反問:「那你吃水果美容成功了嗎?減肥成功了嗎?便秘好了嗎?痘痘消了嗎?」女孩答:「沒有。」這位女孩自稱吃水果堅持了八年,目的是減肥。每天雷打不動一個蘋果,涼拌番茄、涼拌黃瓜是家常便飯。還經常換著花樣吃,有時候把水果榨成果汁喝,有時候做水果沙拉吃。主食吃得很少,甚至直接用水果代替主食……結果可想而知,減肥沒有成功,反而喝水都發胖,現在吃點生冷水果胃就不舒服……八年啊,多不容易,不過減肥還沒成功。文小叔還真是挺佩服這個女孩的,能夠把一件小事堅持八年,這毅力值得點讚。可惜八年的堅持用在了錯誤的道路上,白白浪費了八年光陰,還嚴重傷害了自己的身體。文小叔還有一個朋友,特別愛吃香蕉,吃就吃吧,可是她一吃就停不下來,連吃好幾根,有時候起床晚了,就直接用香蕉代替早餐。就這樣吃了一年多,有一天買了還未熟透的香蕉回家,本來想著放幾天吃的,因為嘴饞就吃了兩根,結果當天晚上就肚子痛得打滾……「一天一個蘋果,醫生不來找你」,那些愛吃水果、一天也離不開水果的人,那些吃水果把自己吃得傷痕累累仍然執迷不悟的人,都把這句諺語當作至理名言,刻在自己的骨子裡,時不時拿出來念叨。似乎不吃水果,美麗就與自己無緣,苗條就與自己無緣,健康就與自己無緣。結果呢,事與願違。一天一個蘋果,醫生當然不會來找你,但你會去找醫生啊。水果虐你千百遍,你卻待水果如初戀。如果有好心人勸她們少吃一點水果,她們會振振有詞,西方人不是天天吃水果嗎,還不是好好的?西方人,為什麼總是拿西方人來做比較呢?你是西方人嗎?你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啊。西方人是什麼體質?西方人是遊牧民族,肉食主義者,體質天生偏熱。中國人是什麼體質?中國人男耕女織,以五穀、素食為主,體質天生偏涼。而大多數水果的性質都偏涼的,且濕氣大。在養生這件事上,文小叔真心奉勸各位一句,不要老跟別人比,要跟自己比。吃水果前自己是怎麼樣的,吃水果後自己是怎麼樣的,身體都清清楚楚地告訴你了!為何還要捨近求遠,為何還要聽信所謂的專家說出來的「真理」呢?各位,你身體的反應才是最大的智慧,才是最大的真理啊。真正懂得中醫的人、懂得養生智慧的人都會勸身邊的朋友少吃一點水果。因為他們深深地領悟了《黃帝內經》「五穀為養,五果為助」的深刻道理。也就是說五穀才是養生的根本,水果是來幫助我們消化五穀的,是排在第二位的。而現在的人卻反其道而行之,把水果當飯吃,把飯當水果。十斤水果都比不上一兩小米熬出來的粥有營養,在你餓得兩眼昏花時,你可以看看是小米粥補充氣血快還是水果補充氣血快。什麼是好水果?不是貴的,不是稀有的,不是天邊的,不是好看的。這種水果對你來說好不好必須滿足以下幾個條件。必須是當地的水果。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當地的水果最養人,天邊的水果最傷人。必須是這個季節盛產的水果。那些反季節水果,那些大棚裡的水果,那些用激素催熟的水果對身體只有害處沒有好處。大冬天的吃西瓜你覺得很爽,實則不是你吃西瓜,而是西瓜在吃你,吃你的陽氣,吃你的脾胃。必須與你的體質相符。如果你體質偏熱,梨對你就是好水果,荔枝對你就是毒水果;如果你體質偏寒,西瓜對你就是毒水果。水果的寒與熱都是相對而言的,不要死板地套公式。大家千萬別誤會,文小叔說這麼多絕不是不讓你們吃水果,而是希望你們正確地吃水果,讓水果真正滋養我們,而不是坑害我們。那麼,最重要的問題來了,到底怎麼吃水果才好?文小叔給出以下建議。要傾聽你身體最真實的聲音,身體會告訴你到底該不該吃這種水果。如果你吃了這種水果很舒服,那你就放心大膽地吃。但即使這種水果適合你,也不要天天吃、頓頓吃,要適可而止。絕對不能把水果當飯吃。另外,如果你的脾胃真的虛弱到水果需要煮熟了吃,那最好不吃。※ 本文摘自《每天都用得上的生活中醫》。《每天都用得上的生活中醫》作者:文泉杰(文小叔) 出版社:如果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11/18
-
2021-01-07 科別.精神.身心
壓力大、要求完美容易自律神經失調?醫師教「2招」找回自癒力
不論是在工作或生活中,我們免不了會碰到壓力來襲,適度的壓力可以讓自己表現得更好,但若長期處於高壓之下,就有可能導致自律神經失調,而產生焦慮、失眠等症狀,究竟自律神經在人體內的作用是什麼?和壓力又有何關係?所謂的自律神經,它控制著體內的心、肺、腸、胃及其他內臟等器官,使其維持生命的基本機能,包括心跳、血壓、呼吸、胃腸蠕動和內分泌等。自律神經受到情緒、壓力影響而自律神經系統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所組成,當人在面對壓力時,交感神經會活絡起來,使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呼吸急促、肌肉緊繃、腸胃抑制蠕動,讓人提高警覺,保持專注力,以應付外來的刺激和挑戰;當人們處於休息狀態時,副交感神經就會活絡,讓心跳減慢、血壓下降、呼吸變慢、肌肉放鬆、腸胃加速蠕動,讓人放鬆休息,保持所需的體能。雖然自律神經不受大腦意志所控制,但很容易受到情緒、壓力所影響,若人們長期處於高壓之下,交感神經會一直處於活絡的狀態,讓身體持續緊繃,最後導致一連串的不適症狀,使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運作失衡,這就是所謂的「自律神經失調」。自律神經失調並非抗壓性差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兒童青少年身心科主任章秉純表示,通常心思細膩、追求完美的人,較容易有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況,這樣的族群並非抗壓性差,而是個性較認真、容易把壓力或事情攬在身上,長期下來使身體發出了警訊,加上社會變遷快速與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嚴峻,人們無法預期未來會發生什麼事,也容易感到恐慌、焦慮,讓自律神經失去平衡。章秉純進一步說明,自律神經失調時,通常會產生三大常見症狀,分別是「便祕或拉肚子」、「心悸恐慌」和「睡眠失調」,如果在看過很多醫生後,檢查報告依然很正常或找不出問題時,建議可至精神科就診,檢視自律神經是否出現狀況。此外,章秉純指出,自律神經失調在醫學上並非正式的疾病,而是一種症狀,但長期下來可能會誘發其他問題,例如:心臟病、高血壓、焦慮、憂鬱、恐慌等,因此要把它視為正式的疾病來看待,並盡快就醫診斷。學會放鬆,讓心跳呼吸緩和面對自律神經失調時,章秉純建議,可透過兩個方法舒緩放鬆,讓自律神經更容易調節,分別是「調整呼吸」與「睡前催眠」。「調整呼吸」指的是慢慢地吸氣、吐氣,讓心跳、呼吸緩和下來,使身體感受到放鬆,而「睡前催眠」是把睡眠環境佈置得輕鬆和諧,想像自己在溫暖的情境中,感受自己的辛勞與酸痛漸漸離去,不知不覺,身體就會慢慢進入休息狀態。章秉純表示,雖然生活中的壓力無可避免,但可以試著「活在當下」,把焦點放在感受「當下的時光」,不要過於擔憂未來,也不要一直檢討過去發生的事,這樣才能保持心緒的平靜,從不安的感覺中釋放自己,增強自律神經的復原力。諮詢專家/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兒童青少年身心科主任 章秉純
-
2021-01-06 新聞.元氣新聞
愛莉莎莎「喝橄欖油排膽結石」 慘遭台大醫打臉:沒那麼簡單
28歲網紅「愛莉莎莎」日前曾實驗,利用吃蔬菜一週並搭配橄欖油、瀉鹽來進行「肝膽排石法」,引發不少網友熱議!不過,近日卻遭台大兒科醫生兼YouTuber「蒼藍鴿」打臉,讓他不禁直呼「看了非常頭痛」、「真是太糟糕了」,並笑稱:「哪有那麼簡單」。「愛莉莎莎」日前在影片中分享了「肝膽排石法」的一週療程,表示自己特地買了書回來實驗,先是一連吃7天只吃蔬果,再來要按書上的時間吃瀉鹽,因為「吃這個原因是要讓你的膽管變大好幾倍,到時會比較容易將結石排出」,最後還要喝下橄欖油加葡萄柚汁,結果讓她排出了不少一顆顆綠色的物體,這也讓她直覺這就是所謂的「膽石」。對此,YouTuber「蒼藍鴿」則拍了一隻影片糾正「愛莉莎莎」,表示一連吃7天蔬果會讓身體營養素不夠外,像是她所提到的「瀉鹽會讓膽管變大」也是錯誤觀念。他強調,瀉鹽本身就是瀉藥,吃了只會拉肚子,與膽管無關。此外,他也提醒「愛莉莎莎」影片中的橄欖油混合液對身體的危害,由於身體只能吸收一部分而已,最後可能還會誘發急性膽囊炎、膽管炎等。關於「愛莉莎莎」影片中提到的「排出綠色膽石」,這更讓「蒼藍鴿」直搖頭,表示那只是「皂化石」,與膽結石清除一點關係也沒有。最後,「蒼藍鴿」則是先跳出來替「愛莉莎莎」說話,表示「愛莉莎莎拿到一本不是那麼正確的書,那我相信愛莉莎莎也是受害者,她就被騙了以為是真的,也覺得好心啦~就公佈給大家看,殊不知只是讓更多人誤信所謂的『騙局』,去操作這個對身體不利的東西」。因此,他呼籲網友們別太相信市面上的書籍,並希望網友們在對於醫療上的一些資訊要慎選,確定是正確的資訊再散播出去給大家。
-
2020-12-30 科別.骨科.復健
寒流來襲!擔心肩膀不舒服?6個禦寒小物不可少
最近天氣又濕又冷,寒流一波接一波,還伴隨陰雨綿綿,若是未經治療的五十肩肩友,早上出門時,一定會感到肩頭特別沉重,脖子跟背也更不舒服,再加上五十肩夜間壓痛造成的睡眠不足,這寒冬裡出門,真的是一大折磨。冬天出門怎麼禦寒?六件小物穿好穿滿,身體就會又溫又暖:1.手套:末稍暖了,身體也暖了手腳冰冷,身體衣服穿再多,都還是會覺得暖不起來!無論是從中醫或是西醫,都提到「中樞恆溫」的類似觀念。西醫看手腳冰冷認為是「末梢血管收縮」;中醫則是「陽氣內守,不達四末」,都是指末稍肢體因為寒冷,溫暖的血液回心保持中樞體溫,所以造成末梢血循差,目的是讓人體不致於失溫。換句話說,逆向讓末稍不感覺到寒冷,像是戴上手套,讓手指感覺溫暖,自然就會告訴大腦,「身體夠暖,快讓末稍血管保持擴張」,便不會感覺到手指頭冰凍的感覺了。2.帽子:防止熱氣散失,溫度留在體內帽子的好處多多,防止溫度從頭頂散失功不可沒。雖然頭部約佔身體表面積的7%至9%,研究發現,當頭部浸入冷水,只整體的熱量損失增加10%,加上頭皮有非常接近表皮的血管,血液在經過頭部循環時便會被冷空氣冷卻,再流回身體時,便會降低體溫。另一個研究發現是當只把頭部浸到水中時,身體並不會如身體進到冷水裡那樣產生顫抖,在溫度流失又無肌肉收縮的情況,體溫下降得更快。就像是天冷時,窗戶沒關即便暖氣再強,室內也還是冷。3.口罩:防止吸入冷空氣,幫呼吸道「省電」調節體溫,除了肌肉跟脂肪,「呼吸系統」也是調節溫度的重要器官。從鼻孔、咽喉、氣管到支氣管表面,都覆蓋著一層富有微血管的粘膜,像是電熱管一樣,把吸入的冷空氣的溫度調整跟體溫一致。但就跟電暖器一樣,既是加熱器,自然會消耗能量。當吸入過多冷空氣時,身體的能量也會隨之下降,因此,最簡單的「省電」方法,就是讓冷空氣進到肺部之前,已經透過「口罩」升溫,那麼呼吸系統就可以節省保持恆溫的能量。疫情使然,現在口罩大家是戴好戴滿,有沒有覺得好像沒這麼冷呢?4.圍巾:進可攻,退可守保暖良品圍巾是我覺得最方便的保暖小物了,無論是在室內或室外,都各有妙用。五十肩友常合併脖子及背部僵硬的狀況,原因是當肩部活動度下降時,身體會自然用其他肌肉或姿勢加班,稱做「代償」。然而,在肌力不足時,代償的肌肉很快也會疲勞,甚至引發「抽痙」或「肌筋膜症候群」或是常見的「落枕」種種問題,而在寒冷的冬天,再加上為了保持體溫而不自覺的「聳肩」,肩頸僵硬症狀則會更頻繁產生,令人苦不堪言。這時,一條無論是在室內外都不用取下的小圍巾,可以有效保持肩頸處的溫暖,降低聳肩等這類肌肉收縮負擔,便能減少肩頸僵硬的問題喔!可說是肩友必備良品啊!5.腰帶:腹部保暖,拒絕寒風入體肚臍在台灣社會,擁有舉足輕重的位置,自小阿嬤就會交待肚臍不可以亂摳,更不能露在外,輕則拉肚子,重則傷風感冒!別小看這肚臍,在中醫可是被稱為「神闕穴」,亦有:「常灸神闕穴,萬病自會滅」的說法。具有可以延壽、減肥、補氣等等功能,無論是在慢性病、婦科都有相當重要的位置,認為肚臍是神氣進出人體的門戶,可以激發元神跟元氣!雖然西醫沒有對肚臍有特別的解釋,但是在注意保腹部保暖降低體表散熱的作法並無二致,寒冬裡在寬鬆的衣物外面加一條腰帶,讓衣服貼緊身體,不讓風灌入,絕對是保暖的好方法。6.皮鞋:襪子乾爽,感覺更暖濕度與體感溫度是相關的,雖然疫情讓人無法出國,但新聞畫面上,仍可見到日本的年輕女性在室外0度(濕度30-50%),穿著小短裙,頂多加個大衣或是長襪的裝扮,甚至幼兒園小孩都是穿短褲。但若是在台灣,溫度明明還有15~18度,但因為濕度81%,光離開被窩就感覺好冷啊!特別是台灣的冬天常下雨,一雙擋風、擋雨的皮鞋,可以保護襪子的乾爽,降低末稍肢體的溫度散失,就能夠保持身體暖和。身體暖了 肩頭就鬆了五十肩肩友在冬天「更有感」,僵硬的肩膀若是寒冷會更難活動。在家裡還可以用暖氣及厚被讓身體溫暖,在戶外,則靠手套、帽子、口罩、圍巾、腰帶、皮鞋,讓身體保持溫暖,才不會因寒冷,讓原本就不舒服的五十肩,更加難受了!
-
2020-12-29 醫聲.罕見疾病
罕病認定/頻拉肚子以為自律神經失調 手腳沒力才知FAP罕病
現代人工作節奏快、壓力大,拉肚子、心律不整引發的自律神經失調患者不少,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謝松蒼提醒,罕見疾病「家族性澱粉樣多發性神經病變(Familial Amyloidotic Polyneuropathy; FAP)」初期表現常是自律神經失調,特別是慢性腹瀉,要等到兩、三年後患者四肢手腳痲、無力才會轉到神經科被確診,由於FAP在台灣好發55歲以上男性,正值扛起一家經濟的重要階段,若診斷太晚容易陷入臥床不起的長照風險。家族性澱粉樣多發性神經病變,是一種基因突變造成神經的退化罕見疾病,也是所有周邊神經退化疾病當中最嚴重的一種。謝松蒼表示,目前在國健署登錄FAP的患者至今約160名,男女比約八比二,但多數病人初期多以自律神經失調表現,他認為實際患者人數可能被低估,以拉肚子來說,患者前往腸胃科醫師作完大腸鏡檢查,通常不會看到有任何病灶,常被診斷為「腸躁症」;也有些病患會心律不整,特別是心跳過慢。「這也是FAP早期診斷的極大挑戰」,謝松蒼說,FAP在全球因不同的基因突變有不同的表現症狀,台灣發生FAP,主要來自製造甲狀腺素的運載蛋白發生基因突變,需透過血液與基因檢測才能確診。以往FAP患者治療多以症狀、支持性為主,現在有RNAi技術,阻礙特定基因轉錄或轉譯來抑制致病基因,相關研床試驗在全球19個國家44個地區展開,225名患者參與,台灣也有18位,占8%,是亞洲案例最多。謝松蒼表示,這是少見的將台灣獨有罕病基因型納入全球臨床試驗案例。
-
2020-12-25 新聞.健康知識+
冬天也會火氣大? 常吃薑母鴨、羊肉爐小心補過頭!醫警告「5種人」要忌口
立冬過了,天氣變冷,不少人早出晚歸,進而在寒冷的來碗薑母鴨或是羊肉爐,補補身子,不過怎麼一覺醒來,嘴巴裡破了好幾個洞,有時還有口腔異味,是火氣大嗎?但是天氣這麼冷,怎麼會 火氣大呢? 冬天也會火氣大 未適當調理反傷陰、傷氣 中醫科醫師黃中瑀指出,夏天是很容易火氣大的季節,但是冬天同樣也會有火氣大的現象。因為天氣冷、環境乾燥,乾冷時人體更需要大量水分、陰液的補充,此時若未能做適當的調理,反而容易有些傷陰、傷氣的現象,例如過度的補陽,就是其中之一。尤其現代人過度的夜生活,很容易耗傷陰氣,導致 陰氣、陰液虛損虧解,最常見的現象就是口乾、嘴破、排便不順等,即是一般人常見、常說的「火氣大」現象;若又加上大量不適當的進補,補藥過度蘊助陽氣,就會使陰氣更為虛損、更容易虧解,身體更加不舒服。 冬天火氣大分3種型態 治療因症不同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冬天火氣大,可分成三種 形態:●第1型:胃火痰熱有些人覺得冬天要進補,但進補的補品大多是高熱量、燥熱的食材,過度進補的話,許多燥熱的食物囤積在腸胃裡,現代人忙碌的生活中,又常在夜間進補,使食物積滯不消。久積不消的結果,便出現化燥化熱現象,進而出現口臭、口氣重、口 乾、嘴破、便祕等症狀,也很容易長出膿皰型的痘痘;這類患者會一直想喝水,但一直無法解渴。●第2型:肝鬱化火現代人工作忙碌、壓力大,常情緒緊張、又常熬夜,造成肝鬱化火現象,容易口乾舌燥、口氣重,但卻不會想要喝水,很容易出現焦慮煩躁、失眠、多夢、輕微耳鳴、頭暈、頭痛,容易 長粉刺、青春痘;女性則容易月經不調、經期紊亂。 ●第3型:氣血不足冬天是養腎補腎的時節,有些人先天體質比較弱,因為冬天的契機循環原本就比較衰弱,氣血虛弱的結果,在陰陽相生的觀念上,陰液推動及陽氣溫煦現象會受影響,造成陽不生陰的現象,容易導致陰液無法在體內充分運輸。所以容易口乾舌燥、皮膚乾癢、臉色白、嘴唇乾,容易失眠、多夢、頭暈,有時自己覺得身體燥熱、卻手腳四肢冰冷;女性同樣容易月經週期不調,經血變得暗沈且量少。黃中瑀表示,冬天一樣會火氣大,在治療改善上,依火氣大的形態不同,會有不同的改善藥方。黃中瑀分享,例如胃火痰熱者,可用黃連解毒湯或溫膽湯加減,來進行調理;肝鬱化火者,要疏肝、瀉火,最簡單的藥方是加味逍遙散、龍膽瀉肝湯等;氣血不足的人,則要氣血涼補,可用八珍湯、歸脾湯加減等來調理。 愈補火氣愈大 進補前先確認體質 國人一直有補冬的觀念,尤其是生活忙碌壓力大、身體比較虛弱,或常感冒、身體不舒服者,愈喜歡進補。但黃中瑀強調,不論是藥燉排骨、薑母鴨、羊肉爐等,或是其他補品,用的幾乎都是燥熱食材,尤其薑屬於熱性食材,雖然能夠使身體溫暖,卻也容易使人虛火上升,導致更加容易出現口乾舌燥等症狀,這種補過頭的現象,反而容易使人體氣滯氣壅,甚至引起頭痛頭暈等。所以,補冬要適合每個人的體質,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小心愈補火氣愈大;最好先排除胃火痰熱、肝鬱化火、氣血不足等三種火氣大的形態之後,再考慮要不要進補,通常這三類火氣大者,進補是要另外設計的。 腸胃弱、外感的人 不適合進補有些人在吃完補品後不久,就開始覺得頭痛、頭暈,這時老一輩的人常會說是「補得太熱 了」,雖然過幾天就會好的多,但還是不舒服了 好幾天,尤其是有輕微感冒的人,這就是氣血壅滯的結果。通常愈是虛弱的人,愈覺得自己應該補一補,冬天氣溫下降,很容易有外感,有時輕微外感而不自知,只覺得冷、虛弱等,此時若再吃薑母鴨等補品,很容易引起氣血壅滯、火氣大等,不但使感冒變得更嚴重,還加上頭痛等各種不適症狀,讓人更不舒服。此外,也有不少吃補吃到拉肚子的人,因補品大多是高熱量的食材,所以很多人並不適合,常吃完後身體的火氣更大,黃中瑀提及,對於腸胃較弱的人來說,吃太多不容易消化,很容易腹脹或拉肚子,甚至還有人吃完補品隔天就發燒,這都是因為火氣太大的關係。延伸閱讀: 吃火鍋配酒竟致眼中風! 家醫科醫師曝「冷熱飲交叉飲用」下場 老是嘴破,小心是免疫力出問題! 避免口腔潰瘍變成癌,2週內未見好轉快就醫
-
2020-12-24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使用3C眼睛用枸杞補眼?中醫師提醒這些人不能用
現代人大量使用3C產品,年紀輕輕就視力模糊、眼睛流目油,中醫師提醒,除了用眼過度影響外,使用3C時的姿勢也很重要,如果姿勢不對傷害頸椎,也可能影響視力;而很多人會用枸杞補眼,效果確實不錯,但如果腸胃功能不佳、特別是容易腹瀉的人,吃太多枸杞,更會拉肚子。台南市立安南醫院中醫師曾印正說,中醫養眼觀第一個重點是使用3C產品時的姿勢:常常我們看著手機追劇、回訊息或玩手遊,很容易頭低太低或側躺看或趴著看等不正確姿勢。這些不正確姿勢維持太久,容易讓頸椎產生壓迫甚至移位,頸部是連結心臟和頭部重要的部位,有些人眼睛不舒服或視物模糊跟頸椎不正有關聯,所以使用3C時要正坐、頭不能太低。第二是使用的距離、環境光源,近看東西時我們眼周的肌肉會比較緊繃,長久下來會影響眼球的氣血循環,使眼睛易乾澀疲倦;在太暗的環境裡會讓瞳孔放大讓更多藍光直接影響眼底,使黃斑部容易受影響,所以適當的距離及充足的光源是需要的,當然如果能投射到電視或大螢幕會更好。曾印正表示,如真覺得一用眼就容易不舒服,可以先按摩眼週的一些穴道,如睛明、攢竹、承泣、魚腰,可先用溫毛巾熱敷再按,效果會更好,按壓力道有微酸脹感即可,如果輕輕按壓就酸脹的不得了,要小心眼睛真的太過度使用。食補方面,枸杞確實對一部分眼睛容易乾澀的病患有療效,但前提是腸胃功能要正常,否則平常就容易腹瀉體質的人如吃太多枸杞,可能還沒養眼就先拉肚子了,建議要找信賴的中醫師給予正確指引。
-
2020-12-17 癌症.其他癌症
50後好發「癌王」胰臟癌!醫:留意背痛、上腹痛常見8徵兆
「癌王」胰臟癌好發於50-60歲中年族群,除非癌長在胰臟頭部造成黃疸,否則早期症狀不明顯、難以發現,到了晚期出現背痛、上腹痛等症狀,也常會以為是其他病症到其他科別求診,最後體重減輕、癌末症狀浮現才就醫,導致許多患者診斷時間較晚。雖然胰臟癌並非發生率最高的癌症,但初診發現即是晚期的狀況,加上容易轉移的特性,導致高死亡率,大幅影響患者接受治療的意願。 胰臟癌治療均健保給付 不過事實上,目前胰臟癌在化療上,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進展,加上多數核准的治療方式都有健保給付,病友應該積極治療,以延緩病程進展、延長生命。 胰臟癌常見8種徵兆:1.上腹痛2.背痛3.黃疸,例如皮膚、眼睛發黃、尿液深茶色等4.體重減輕5.拉肚子6.皮膚發癢7.發燒(膽管炎)8.畏寒(膽管炎)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暨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所長陳立宗表示,過往胰臟癌的診斷死亡率是95%,碰到就是死路一條,但近年來化學治療有所進展,加上多科團隊合作治療,即使是「癌王」也有被消滅的機會。 化療為目前最有效方式 58歲的李先生,7年前確診為胰臟癌第4期,且轉移至腹腔和肝臟,原先醫療團隊預估最多僅有半年存活期,沒想到在持續接受化療後,轉眼過了7年,當時讀高中的孩子也研究所畢業、生兒育女,患者積極接受治療,為自己爭取了更多與親人相伴的時光。 台北榮民總醫院胰臟癌團隊召集人李重賓教授表示,此案例並不是奇蹟,而是仰賴患者與醫療團隊的信任與合作,讓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 陳立宗提到,目前胰臟癌多以全身性療法為主,包含化學治療、標靶治療以及免疫治療,雖然聽起來選擇多元,但治療上,化學治療仍是唯一有效的。 三明治療法兼併開刀處理 現在與國際指引同步的最新治療趨勢是「三明治療法」,意指晚期胰臟癌手術前後都做輔助性化療,先做化療縮小腫瘤再去開刀,再接續化療預防復發,病人的存活率會比純粹做化學治療,或是一開始就開刀來得好。 許多人對於化療的印象過於負面,但疾病本身帶來的疼痛感,其實是遠大於化療的,時代在改變,胰臟癌從過去無法治療,逐漸進展到雖無法治癒但可治療,加上化療副作用也愈來愈低,呼籲務必要尋求正規的治療。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保持「剛剛好」的照顧就好!18個值得收藏的金句,照護生活,讓彼此都能自在.昔生死與共,今相敬如「冰」變室友!夫妻避免走上外遇路,應該重溫如何好好愛.婚姻歷久彌新、充滿愛情!做到3個條件,讓夫妻關係彼此間的愛情幸福長存
-
2020-12-13 科別.精神.身心
久坐不動、要求完美 自律神經易失調
案例故事:20歲的小花是一名國際舞者,年紀輕輕就是舞林常勝軍,卻在某次訓練中,因無法正常排汗昏倒。怪病纏身的小花徘徊醫院各科別,始終找不出病因,無法比賽的她變得自卑、無法社交,直到因緣際會做了自律神經檢查,確定是自律神經失調,經治療終於又回到最愛的舞台。女病患為男性兩倍,20至40歲女性常見。在台灣,像小花一樣有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數目比想象中的更多,從臨床比例推估,國人恐六至七成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自律神經失調在高壓的社會中,彷彿成為文明病,其中,女性風險高出男性1.5至2倍,尤其集中在20至40歲的年輕女性。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嘉逸提及,台灣30年前精神科門診患者以思覺失調症最多,15至20年前漸漸轉變成憂鬱症最多,近年焦慮症門診增加明顯。因為社會進步,小病求助精神科的民眾變多,但因為自律神經失調是輕症,且多不會有劇烈健康危害,至今門診人數還是少數。自行運轉的神經,心跳、呼吸都歸它管。劉嘉逸解釋,自律神經屬於自行運轉的神經,不像手腳動作是可以掌控的。由自律神經管轄的包含心跳、呼吸及各內臟運作,即使睡眠中,心臟也會繼續跳、腸胃也會持續工作,不會因為睡著就停止呼吸,這都是自律神經的功勞。一旦自律神經失調,就會讓原本可以自己動的內臟,如心臟、呼吸器官、腸胃、膀胱等失控。劉嘉逸表示,自律神經失調與內在體質最有關,自律神經敏感的人,即使沒有受到刺激也會出現心悸、呼吸急促等交感神經問題,或頻尿、拉肚子、便祕等副交感神經問題。輕者耳鳴、心悸、腸躁;重者早衰、神智不清。劉嘉逸提醒,若民眾出現經常心悸、呼吸困難、失眠、頭痛、腸胃不適等,跑遍醫院也找不出原因,吃藥沒改善,就可能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劉嘉逸強調,自律神經失調不是一種疾病,更像是一種症候群,讓人產生「全組壞了了」的感覺,對全身各部位都有影響,不可輕忽。自律神經臨床症狀,輕度會有耳鳴、心悸、盜汗、暈眩、腸躁症;中度則可能出現聽力異常、內分泌失調、性機能退化或視力模糊;一旦進展到重度,不僅會有心臟肥大問題、更可能會有長期睡眠困難、早衰老化嚴重,神智不清、痴呆症等症狀。不愛運動者,自律神經缺乏訓練,不進則退。既然自律神經失調不容小覷,誰是高危險群?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張勳安說明,首先是久坐、無運動習慣者,自律神經缺訓練,不進則退;再者是抽菸喝酒者,據科學證據顯示,酒精及尼古丁會造成自律神經功能退化,還有失眠及心肺功能不佳者神經遭破壞,增加風險。張勳安解釋,自律神經就像警報系統,提醒身體需休息。但高壓族或完美主義者,為追求完美,無視身體警訊,也是自律神經失調高風險群;糖尿病患則是因神經系統常年泡在糖水中易病變。另外,自律神經失調與焦慮、思覺失調都與大腦某區域功能異常有關,因此彼此常伴隨出現。氣候變化引不適,可透過鍛鍊強化功能。張勳安也說,自律神經是為了讓生物面臨挑戰得以存活,演化過程中保留的救命工具,如野外遇到黑熊,自律神經能一秒啟動,讓心跳加速以利戰鬥或逃跑。天氣、氣壓、濕度變化,對人類而言都是挑戰,因此季節、溫度變化,不論是變熱排汗、轉涼血管收縮,自律神經頻繁啟動。近期天氣逐漸轉涼,自律神經失調高危險族群,因自律神經功能不佳,面對氣候變化更可能不適。張勳安強調,自律神經可透過鍛鍊,強化功能,民眾可透過泡湯、定期做有氧運動,訓練排汗及血管收縮,保持充足睡眠,就能讓今年冬天不再受自律神經失調所苦。易自律神經失調體質1. 個性容易緊張2. 工作壓力大3. 生活步調緊繃4. 長期睡眠品質不良者5. 糖尿病、更年期、憂鬱症、焦慮症、甲狀腺功能低下6. 完美主義者7. 休閒不足者資料來源/張勳安、劉嘉逸醫師製表/陳婕翎 ■聯合報
-
2020-12-13 養生.聰明飲食
讓你疼痛更嚴重!專家建議頭痛、腸胃不適別吃的食物
突發的頭痛讓人困擾,但你可能沒想到,有些常見食物會讓疼痛更嚴重;至於拉肚子時,進食更要留意,某些食物可能會讓你更頻繁跑廁所,相關食物禁忌不可不知。以下是專家列出在頭痛、腸胃不適時,你該拒絕或接納的食物。頭痛避免吃 | 陳年起司食品的年齡越長,產生的組織胺愈多。例如高達起司(Gouda)、帕瑪森(Parmesan)乾酪,可能導致大腦血管擴張,引發或加劇頭痛。避免吃 | 發酵食品酪胺酸(Tyramine)是一種胺基酸,常見於發酵食品如酸菜和泡菜,也可能引起頭痛。有些人的身體很難分解酪胺酸,因此更容易因為吃這類食物,引發大腦血管收縮和擴張的連鎖反應而發生頭痛。建議吃 | 瘦肉牛肉、雞肉和其他瘦肉含有維生素B2和輔酶Q10,可保持人體能量供應的暢通。雖然確切機制不清楚,但有研究支持,偏頭痛患者的大腦能量代謝存在問題,這可以解釋為何這兩種維生素有助緩解偏頭痛和一般頭痛。建議吃 | 黃瓜身體缺水的時候,會從任何含水的部位提取水分,包括大腦。大腦周圍的保護層會因此收縮而引發頭痛。吃黃瓜和西瓜等富含水分的食物,可重新調節水平衡,而緩解頭痛。腹瀉、胃痛、惡心避免吃 | 乳製品乳製品含乳糖,須透過乳糖酶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才能為人體利用。乳糖酶存在於腸壁,當腸胃炎引起腹瀉時,乳糖酶可能暫時耗盡,因而無法分解乳糖,此時吃奶製品會加劇腹瀉、腹脹和腹痛。避免吃 | 麩皮麩皮中的不可溶性纖維含量高,它不溶於水,會用更快的速度將食物送入腸道,在正常狀況時,可幫助排便順暢,但在腹瀉發生時,麩皮、糙米、全麥麵食並不是好選擇。避免吃 | 豆類豆類中存在的糖,稱為α-半乳糖苷酶,會刺激胃部症狀,例如腹瀉和抽筋。這是因為人體可能無法合成足夠的還原酶來完全消化這些糖。建議吃 | 燕麥片燕麥片不僅溫和,還含有可溶纖維,可將水吸入消化道,有助增加糞便體積,並調節食物通過人體的傳輸速度。燕麥片還包含保護人體免受感染的硒和鋅。建議吃 | 白米飯精製白米平時被視為不利健康的食物,但在鬧肚子時,卻是可以讓腸胃道喘口氣的食材。它富含澱粉、纖維含量低,可以讓糞便更容易成形、變硬。白米也是讓身體重新適應固體食物的好幫手。建議吃 | 香蕉腹瀉或嘔吐時,體內的鉀離子可能耗盡。鉀是平衡體內水分的重要礦物質,可以平衡體內水分,並使細胞保持在最佳狀態。建議吃較青的香蕉,它具有更強的抗性澱粉,可促進腸道內好菌生長。資料來源╱赫芬頓郵報
-
2020-12-10 養生.聰明飲食
火鍋煮蛋沒熟會害你掉頭髮?一周吃3次火鍋的營養師劉怡里教你怎麼健康吃
每到冬天就會想到吃火鍋,許多人喜歡在冷冷的天氣嗑個鍋撫慰身心,然而嗑完一鍋美味食材和湯底後,又總讓人擔心攝取的熱量會不會爆表,元氣網粉絲團本月請到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教大家怎麼吃火鍋,她表示自己一星期就會吃三次火鍋,只要遵照幾個小技巧聰明吃,把熱量控制在777大卡左右,就能控制體重又可以吃得很健康。劉怡里表示,吃火鍋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選對湯底,選擇熱量在200大卡以內的湯底比較好,像是蔬菜湯底的昆布鍋或泡菜鍋,大骨熬成的蔬菜湯底也可以。常見的咖哩鍋、豆腐牛奶鍋、起司鍋、麻辣鍋和酸菜白肉鍋等,則是屬於熱量比較高的湯底。劉怡里指出,這些高熱量的湯底有一個共通的特色,透過湯底的清澈度判斷,只要看到湯底的顏色很濃稠,無法看到底部的食材,湯底就是比較偏油的。她打趣地說,喝一碗麻辣鍋的湯,可能要跑步跑20分鐘才有辦法消耗完畢。如果打算自己料理,一鍋健康的湯底該怎麼煮呢?劉怡里表示,可以用白洋蔥當作湯底甜味的來源,如果不加味精的話,香菇和昆布是很好的鮮味來源。不過很多人都會有疑問,昆布究竟要不要洗?她建議,用開水沖洗一下還是比較安心。另外,也可以加番茄增添湯頭的風味。除了這些常見的湯底食材,劉怡里還有小祕訣可以讓湯頭風味更豐富,例如讓蘋果入湯底可以提升甜味。若是要讓湯底更顯鮮味的話,她建議柴魚是好的選擇,但要注意起鍋前再下柴魚,不然熬太久會讓苦味跑出來。如果覺得這樣的湯底太清爽的話,她表示加小魚乾或牛蒡都可以增加湯底的「肉味」,而有大骨湯的感覺。至於吃火鍋必不可少的醬料,該怎麼搭配可以吃得健康?劉怡里建議,醬料的熱量最好控制在50大卡左右,所以沙茶醬不太適合。比較好的選擇是像清爽又消脹氣的蘿蔔泥,或是可以搭配紅肉吃的洋蔥。不過有很多人都有吃生洋蔥會脹氣的困擾,她分享可以多放一些蘿蔔泥,或把洋蔥燙熟一點就能解決脹氣問題。此外,醬料還可以加含硫化物的青蔥可以抗氧化。不過劉怡里提醒,若是正值感冒、免疫力不佳或是小朋友在吃的時候,她建議可以將青蔥過熱水,降低拉肚子的風險。如果要增添辛香料的風味,還可以加入蒜末或生辣椒。而常見的醬料,包括沙茶醬、香油和花生粉都是她比較不建議的,特別是近期流行在湯底加花生粉,她指出因為花生粉本身就是油脂會增加熱量的攝取,香油也是同樣道理。如果要增加醬料的風味來源,該選擇白醋還是烏醋好?劉怡里表示,烏醋和豆瓣醬是所有調味料中鈉含量很高的,而且會害你水腫,所以盡量以白醋為佳。面對熱量另一大來源的「萬惡」火鍋料,又該怎麼挑選呢?劉怡里表示,所有火鍋料不建議的品項有兩大原則,一項就是加工食品,另一項是看似無害但油脂很高的油炸物,這兩類食物就都盡量避免攝取。她指出可以觀察食物的顏色,只要外觀是稍微黃一點、外表粗糙一點的,很有可能就是炸過的。火鍋的湯到底可不可以喝,也是吃火鍋的常見疑問。劉怡里表示,清爽的湯底可以喝一至三碗,但酸菜白肉鍋的湯則不建議喝,因為湯中的亞硝酸鹽會隨著水分蒸發而飆高,增加胃癌的風險。如果真的要喝酸菜白肉鍋的湯,在煮的剛開始就要喝,接下來煮的過程就盡量別喝了,或是在湯鍋加水後再喝,吃完之後搭配芭樂、草莓、木瓜或柑橘類水果解亞硝酸鹽會比較好。若不想讓湯底變得混著又充滿油脂,劉怡里建議可以另外備一鍋水煮食材,再將涮過的食材放進湯鍋,如果是在餐廳吃火鍋,則可以用鴛鴦鍋的形式,把蔬菜及海鮮和肉類食物分開來煮。劉怡里特別補充,火鍋煮蛋一定要全熟。她指出半生熟的蛋會影響體內生物素的吸收,體內如果經常缺乏生物素的話,可能會害你掉頭髮,皮膚變得不好,指甲旁產生很多死皮之外,常常吃生雞蛋也會讓人精神不好。所以她建議若是真的很喜歡吃半生熟的蛋,至少要讓蛋不要是液體狀態,而蛋白要是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