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2 焦點.杏林.診間
搜尋
尿道
共找到
687
筆 文章
-
-
2024-06-22 養生.聰明飲食
如何養成不生病體質?營養師認證多吃10種食材及3方法,吃出最佳免疫力
近期新冠確診數又上升了,該如何遠離這些病毒呢?我們可以從「增強自我免疫力」開始!提升身體自我保護的能力,來抵抗外來的攻擊。首先最重要的一定是維持「均衡的飲食」以及「健康的作息」,讓生理機能都能正常運作後,再加上營養師Evelyn為你介紹的10種可以增強免疫力的食材,就能讓你由內而外、防疫技能點滿!10種增強免疫力食材1. 大蒜大家都聽過大蒜對身體好,因為大蒜裡面含有「蒜素(allicin)」,具有抗氧化、抗癌、增強免疫力、維持心血管健康的作用,是大蒜諸多保健功效的來源。但其實蒜素並不是本來就存在於大蒜裡的,而是將大蒜切碎以後,讓裡面的蒜氨酸接觸到空氣,再與蒜氨酸酶作用完全才會產生我們所熟知的「蒜素」,然而蒜素並不耐長時間的高溫,像是煮湯或是長時間燉煮都會使蒜素分解。所以大蒜最保健的吃法是「切碎生吃」唷!但這邊還是要提醒大家,大蒜雖然好處多多,但仍屬刺激性食材,適量食用才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建議一天最多2-3瓣就好囉!2. 薑如果經常感冒,有可能是身體慢性發炎造成免疫力低下惹的禍!生薑裡面具有多種抗氧化劑,例如薑辣素(gingerol),可以減少自由基對於身體的氧化破壞,也能減少發炎物質的產生、降低身體的發炎反應,在感冒前或感冒時食用都可以達到不錯的效果!但這邊一樣要提醒大家,薑也是屬於比較刺激性的食物,也有抗凝血的效果,所以適量食用即可唷!3. 咖哩咖哩中主要的成分「薑黃(curcuma)」是咖哩成為近期新寵的原因,薑黃裡面的「薑黃素(curcumin)」不僅具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還能提升免疫力、預防失智、甚至抗癌,除此之外,咖哩裡面添加了許多辛香料,例如:印度咖哩常添加薑、大蒜、紅辣椒粉、荳蔻等,這些辛香料有助於幫助消化、舒緩上呼吸道的不適症狀,因此咖哩其實是很適合防疫期間吃的料理唷!4. 菇類菇類裡面有豐富的水溶性膳食纖維,蛋白質量也較其他蔬菜高,維生素及礦物質的含量也非常多種,從數千年前就開始被當作重要的藥用食材。許多研究都已經證實菇類具有抗發炎、抗氧化的功效,也能調節免疫、代謝功能,對於人體的好處是很多的唷!5. 菠菜說到菠菜,大家一定不陌生大力水手卜派,遇到麻煩時只要吃菠菜就能變得力大無窮,可以英雄救美!其實菠菜雖然沒有像卡通描述的一樣這麼「神奇」,但會有這樣的設定並不是沒有原因的唷!菠菜裡面富含大量的葉酸、鐵、鉀、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K,是營養密度非常高的蔬菜,能夠減少氧化廢物、調節身體的多種代謝途徑,對於維持心血管健康、加速新陳代謝、抗癌、抗氧化都有很大的幫助唷!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也想來一罐菠菜了呢?6. 藍莓藍莓是花青素(anthocyanidins)含量非常高的水果,雖然在台灣本土的藍莓非常稀少,進口價格會比較昂貴一些,但絕對是值得的!多項研究都顯示藍莓裡的花青素有非常強的抗氧化能力,能夠清除自由基、降低對身體的破壞,另外,它也能調節發炎物質,對於抗發炎也有顯著的功效。近年來也有諸多研究證實藍莓對於抗癌、改善泌尿道感染、調節血糖血脂、預防骨質疏鬆症等都有不錯的效果,許多學者也因此稱藍莓為「超級水果」!7. 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維生素C在我們體內的抗氧化作用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防疫期間也是不可或缺的。我們身邊有許多水果是富含維生素C的唷!根據台灣食品成分資料庫分析,其實同樣重量富含最多維生素的水果不是柳丁、也不是檸檬、橘子,而是芭樂!其次是釋迦、龍眼、棗子跟奇異果,並不是越酸的水果維生素C就越多唷~如果你想省時,或有額外補充的需求,也可以選擇維生素C的補充劑或保健食品喔!8. 綠茶兒茶素(catechin)是綠茶裡面最重要的保健成分之一,相較於紅茶、烏龍茶等茶種,綠茶因為沒有經過發酵所以保留了較多的兒茶素。兒茶素除了有抗氧化、抗發炎、抗癌、抗微生物的特性之外,隨著綠茶在世界各的推廣,許多研究也證實它具有多種抗菌、抗病毒的特性,對於預防感冒、防止傳染疾病的擴散是非常有益處的。在這個疫情肆虐的時期,大家不妨也來杯無糖綠茶吧!9. 優格、優酪乳優格、優酪乳裡面含大量的益生菌,能夠協助保護我們的腸道。腸黏膜上的微生物跟細菌,可以說是非常龐大的一批免疫軍團唷!透過優格、優酪乳攝取大量好菌以顧好腸內的菌叢,腸黏膜組織才能獲得完整的保護,進而有助於免疫系統的功能!所以提升免疫力可以從改善腸道菌叢開始!這邊給大家一個小建議,吃優格、優酪乳時可以搭配一些水溶性膳食纖維或寡醣等,可以作為益生質提供益生菌的養分,相輔相成的搭配才能更完善的保護腸道唷! 另外也要提醒大家,在購買時要盡量選擇無糖或低糖的優格、優酪乳,才不會一不小心又吃進去太多精製糖唷!10. 優質蛋白質前面提到均衡飲食是提升免疫力的首要重點,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質都要均衡攝取,但這邊要特別介紹蛋白質是因為它是構成身體所有細胞的主要原料之一,包含重要的免疫細胞。豆魚蛋肉類都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構成蛋白質的胺基酸有9種是人體無法自行製造而必須靠飲食獲得的必需胺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而富含越多種必需胺基酸的蛋白質食物,營養價值就越高,我們稱之為「優質蛋白質」,動物性來源的蛋白質都屬於優質蛋白質,如魚肉、牛肉、豬肉,而植物性蛋白質只有「黃豆類製品」才是優質蛋白質唷!這邊建議每一餐吃一個手掌大小的蛋白質,既能提供身體足夠的蛋白質又不會過量!增強免疫力的三大原則看完以上介紹的10種增強免疫力的食材,你發現了嗎?其實要符合能增強免疫力的食材不外乎三個原則:1.抗氧化及抗發炎2.改善腸道菌叢3.足夠的優質蛋白質 掌握這三個原則之外,最重要的是前面所提到的維持均衡的飲食、良好的生活作息,如此一來,透過改善自己的身體狀況、提升免疫力,才能更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健康喔! 延伸閱讀:.咖啡會加速鈣質流失?紅茶、牛奶能預防骨鬆?做好6件事趁早存骨本.降低血脂、降膽固醇、延緩血糖上升...膳食纖維5好處一次看!.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22 寵物.照顧指南
貓狗飼料怎麼挑選?獸醫授「挑選、餵食、保存方法」避食安風險,放冰箱保存竟是大忌
近期貓糧的食品安全問題引發了大眾恐慌,飼主們對寵物食安健康的關注日益增加。由於寵物飼料查驗難度大,飼主在挑選飼料時除了要確保飼料成份符合安全標準外,還需關注其營養配方和是否符合國際寵物食品標準。為了給毛孩提供最佳的日常營養照顧,維護牠們的健康與生活品質,飼主需要從「飼料挑選」、「餵食觀念」到「保存方法」3大面向全面把關。寵物飼料挑選有訣竅 精準營養成趨勢選擇高品質的飼料、掌握正確的餵食觀念以及妥善保存飼料,不僅能確保寵物獲得所需的營養,更能有效避免食品安全問題,讓毛孩們享有健康快樂的生活。面對琳瑯滿目的選擇,飼主因為不知如何「正確」選擇而無所適從。台北市獸醫師公會理事長楊孝柏表示:「選擇適合寵物的飼料,不僅關乎牠們的健康,更關乎牠們的生活質量。獸醫師為生病的毛孩建議合適的營養配方,更是天職!因為沒有好的飲食,生病無法單靠藥物治好。一定要360度全方位管理,飲食醫療雙管齊下,寵物才可能健康」。關於購買飼料,致力毛孩健康與福祉的獸醫內科醫學會理事長鍾昇樺醫師也建議應仔細閱讀標籤上的成分表,了解主要成分是否適合自家貓犬,尤其是對有特殊過敏或食物敏感的毛孩。而貓犬年齡、體型和活動水平也是挑選飼料時需考量的重點之一,不同階段的貓犬對營養需求差異極大,如:幼寵需要蛋白質和熱量支援發育,老年貓犬則需特別照護以緩和生理機能退化。尋找具有優質蛋白質、適當的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產品,才能提供精準營養並維持健康。除此之外,鍾昇樺醫師也建議,最基本的是確保這些飼料、濕糧、罐頭符合美國FDA規範、美國AAFCO營養標準或歐洲FEDIAF標準,所以選擇信譽良好的國際大廠是安全的做法。遵循正確飲食觀念 餵食毛孩定時定量餵食觀念除了關注食材、成分外,還需考慮到每日的飲水量、餵食方式等多個因素。韓國獸醫師兼寵物營養部落客王恬中表示:「貓犬的飲食管理直接關乎牠們的整體健康,正確的餵食觀念應該成為每位飼主的基本常識。」比起一餐大量的飲食,「少量多餐」(狗1日2餐以上,貓咪1日5餐以上)的餵食習慣,能幫助血糖的穩定、減少消化不良的風險。至於乾糧和濕糧各有利弊,應考量貓犬的個別需求,如肥胖、老年或過敏等特殊情況,選擇最適合的專屬配方。無論選擇何種餵食方式,都應「定時定量」,除了可以避免寵物肥胖等問題產生之外,也利於觀察每日的糞便狀態與份量,了解寵物的消化系統是否正常運作。除了日常餵食,也要注意每日飲水量的搭配。一般而言,成犬每日飲水量約為每公斤體重乘以50至100毫升(這數值包含食物中含有的水分),通常體重比較小的狗或幼犬每公斤會需要比較多的水分,反之體重比較大的成犬每公斤需要的水分比較少。至於貓咪,每日飲水量更是關鍵,建議成貓每日飲水量約每公斤體重乘以40至60毫升。貓咪天性對水分攝取較為挑剔,飼主一定要適量供水,保持水源乾淨,才能避免脫水與泌尿道疾病問題發生。從採購到儲存 飼料保存全攻略除了買好的寵物飼料,保存也相當重要。韓國獸醫師王恬中建議,最好從原廠直接經營或是合作的通路購買寵物飼料,以確保飼料的品質與安全。確認產品包裝上有清楚標示效期、保存方法與廠商的聯繫方式,並定期檢查飼料儲存狀況,同時選擇購買適合家裡毛孩的包裝大小。如果發現飼料有變質跡象也應立即丟棄,勿讓毛孩食用,同時也應注意家中飼料放置的位置與方式,確保毛孩能夠享用到營養均衡、新鮮可口的飼料,維護牠們的健康。再者,不購買店家自行分裝後的產品,並留意店家的保存環境應維持乾燥、整潔與衛生。飼料分裝的過程等於開封且無法確認內容物的狀態,購買後出現問題很難咎責!建議選購合適家中毛孩狀態的原廠包裝,若毛孩體型較小,以選擇原廠中比較小的包裝為優先,一旦開封後越早食用完畢越好。開封後保存注意事項:1.開封後可以選擇密封性良好的容器,如:密封罐或密封袋等,盡量把袋內空氣擠出,取用所需的份量餵食後,將原有包裝重新密封,放入有蓋、可密封的保存容器內,有效阻隔空氣和濕氣,避免飼料氧化和發霉。2.每次將1周內需食用的量儲存於真空保鮮盒中,以保持飼料新鮮。在添加新飼料前,確保盒底沒有殘餘飼料,並定期清潔。3.最後,將飼料放置於陰涼通風處,避免光線直射的位置,光照與高溫容易導致油脂氧化與飼料變質,出現油耗味。4.許多大廠牌的飼料不含抑制黴菌的防腐劑(而是利用低水分含量來預防發霉),所以切記不可放在潮濕的地方,以免滋生黴菌。5.無論飼料有沒有開封都不適合放在冰箱內,因為當空氣中的水蒸氣接觸飼料時,會因冷凝而凝結在飼料上,導致飼料的含水量增加而增加發霉的風險。延伸閱讀:.追蹤六年研究發現:長期養寵物者「可防止認知功能下降」.如果有一天我們比寵物先走 遺物整理師告訴你遺留寵物的孤獨死現場.愛牠就要養牠一輩子!我的寵物我來寵,那些陪伴生病毛小孩治癒的日子★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19 醫療.婦產科
更年期荷爾蒙失調恐引慢性病 醫提醒吃荷爾蒙保健品留意這些重點
一名50歲女性,在短短幾個月內胖了10公斤,心情非常焦慮,明明沒吃什麼,體重卻一直飆升。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表示,女性在停經前後,體重特別容易失控,因為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及黃體素分泌減少,讓基礎代謝率下降,這也意味著「進入更年期」,進而停經。洪育忠說,女性更年期最常見的症狀為熱潮紅、盜汗,以及情緒起伏不定、失眠、陰道乾澀、容易泌尿道感染等。面對各種身心不適,許多女性常選擇忍耐、壓抑的方式面對,以為只要熬過這段時間,就能擺脫種種不適。荷爾蒙失調恐引慢性疾病 多選擇植物性荷爾蒙洪育忠提到,女性體內主要的荷爾蒙包括雌激素、黃體激素、濾泡刺激激素等,它們掌管著月經週期、生育能力、情緒控制等功能。女性的更年期通常發生在45至55歲之間,會因為荷爾蒙雌激素分泌量不足,出現生理上的改變,健康和生活品質也會受到影響。荷爾蒙對於調節身體功能極為重要,如果出現失調情形,會導致更年期症狀的出現,亦可能引起或加重慢性疾病。常見的慢性疾病如下:骨質疏鬆症:雌激素對骨質密度的維持非常重要,女性更年期由於雌激素下降,可能導致骨質流失加速、增加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心血管疾病:雌激素對心血管系統具有保護作用,包括促進血管壁彈性、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等。因此,雌激素下降可能增加動脈硬化和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癌症:荷爾蒙在人體內的調節作用也與癌症的發生有關,例如:雌激素過高可能增加乳腺癌和子宮內膜癌的風險;雌激素過低則可能增加骨骼、卵巢等癌症風險。想要改善荷爾蒙失調的身心狀況,洪育忠建議,從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著手,多吃富含鈣、維生素D和鎂的食物,如牛奶、乳酪、優酪乳等乳製品;豆腐、豆漿等豆類;杏仁、核桃等堅果,以及菠菜、羽衣甘藍等綠葉蔬菜。另外,食用富含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新鮮蔬果,有助於維持身體代謝平衡。洪育忠強調,多選擇植物性荷爾蒙,尤其是大豆異黃酮,對熟齡女性保養有很大的幫助。食用保健品則要注意劑量及濃度,可先諮詢營養師或專業醫護人員,避免刺激子宮肌瘤增長或亂經。面對生理上的改變,洪育忠呼籲,可透過健康檢查全面了解荷爾蒙失調問題,包括老化程度、壓力及抗壓力荷爾蒙是否平衡,並予以進一步的治療。3個良好生活習慣應對更年期1.規律的睡眠習慣: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有助於恢復身體的平衡和提升心理健康。2.適度運動:散步、瑜伽、游泳等有氧運動,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壓力和維持健康體重。3.應對壓力:進行深呼吸、冥想、放鬆技巧等,緩解情緒波動和焦慮感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6-17 焦點.元氣新聞
高齡攝護腺肥大治療新選擇 微創術式降低風險、復原加快
隨著年齡增加,在男性賀爾蒙的長期刺激下,攝護腺肥大常見於中老年男性。一名90歲老翁因攝護腺肥大導致從今年初需要到急診反覆導尿,從三月初開始必須帶著導尿管度日。他因擔憂全身麻醉手術的風險和本身屬於巨大攝護腺,意指體積超過300克,屬於手術困難案例,未接受手術治療,而是透過微創攝護腺導管治療。日前該名老翁已移除尿管,並用大拇指對醫療團隊比了讚,表達對於症狀緩解的喜悅之情,現在他只需定期回診檢查,成功改善其晚年的生活品質。 天主教永和耕莘醫院放射診斷科林俊宇醫師表示,攝護腺動脈是一條不太好找的血管,可透過術前電腦斷層的檢查,提早知道兩側攝護腺動脈的開口處以及走向,縮短術式時間,並降低長時間手術的風險。微創攝護腺導管治療是一種由介入放射科進行的新型術式,利用X光和電腦斷層對身體內部進行檢查,經左手虎口處微小的切口放置導管後,打入栓塞微球,阻斷攝護腺血流供應。林俊宇醫師更運用「遠端橈動脈鼻煙壺介入法」的經驗導入該術式,不從鼠蹊部而是從手的虎口處放置微創手術的導管,手術全程不須露出生殖器官,保護病人隱私,也讓「無法停用阿斯匹靈或是抗凝血藥物的患者」以及「因疾病造成血小板數值低下無法進行手術的患者」多了一個治療選項。目前採用的經尿道攝護腺切除術和開放性攝護腺切除均為創傷手術,手術效果確實能維持較長時間,但除了麻醉和手術本身的風險外,多數患者可能會出現逆行性射精的後遺症。而微創攝護腺導管治療是採用局部麻醉、無須放置尿管、復原時間短,多數患者術後可直接下床走動且可大幅降低逆行性射精的機率。但林俊宇醫師也提醒,微創攝護腺導管治療後,有3成患者會經歷暫時性的症狀惡化,並且大部分的患者會遇到術後尿道疼痛的問題,不過上述兩種情形會在兩周至一個月內緩解。林俊宇醫師表示,出現攝護腺肥大相關症狀如頻尿、夜尿、膀胱無法排空的感覺,當務之急是先至泌尿科作評估。造成這些症狀的病因很多,如果判定確實為攝護腺腫大造成,宜及早對症下藥方能戰勝疾病。
-
2024-06-14 醫療.泌尿腎臟
40歲工程師不舉2年!只敢網路買藥吃也無效 醫:治療3個月明顯改善
一名40歲工程師曾因懷疑自己有勃起功能障礙,兩年內不間斷自行網購壯陽偽藥卻毫無效果,反而開始逃避親密行為,導致伴侶間產生隔閡。泌尿科醫師表示,經過正確藥物治療,3個月就明顯改善勃起功能,總算重拾對性生活的信心,夫妻感情也重回正軌。台灣有超過百萬男性深受「不舉」困擾,讓伴侶間的性愛成為負擔。台灣男性學暨性醫學醫學會蔡維恭理事長指出,勃起功能障礙一直是「男」言之隱,除了影響性福,更與心血管疾病、攝護腺肥大等慢性病風險因子相關,常被視為男性全身健康的前哨站。「男性普遍礙於面子不敢求醫,上網求助偽藥卻造成反效果。」蔡維恭說,現已有相當多元的治療選擇,可透過藥物穩定控制找回更自然更自發的性生活,因此鼓勵若有類似情況,應積極求醫,才能正確揮別不舉。6成勃起功能障礙患者於確診3年內會發生心血管疾病根據台灣性功能障礙諮詢暨訓練委員會統計,台灣40歲以上男性三成以上有勃起功能障礙問題,多數男性面對性行為常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卻找理由搪塞,歸咎於年齡、壓力大或短期失常,以合理化自身的不舉情況,導致台灣勃起功能障礙就診率低,僅一成男性尋求專業諮詢。蔡維恭表示,勃起功能障礙與男性的全身健康有很大關聯,義大利研究發現,高達6成勃起功能障礙患者於確診3年內會發生心血管疾病,此外,隨著年紀增長,勃起功能障礙也可能伴隨攝護腺肥大一起影響男性生活品質。男性應將勃起功能障礙視為檢測全身健康的重要指標,及早監控預防慢性病發生。蔡維恭指出,曾遇過自認健康、無慢性病史的患者,一開始只是疑似不舉而來求診,檢查後竟連帶發現嚴重血脂代謝異常,血糖值更高達300以上,幸好及早發現,才能及時避免健康危機。財政部關務署統計,台灣每年緝獲仿冒及未經食藥署核准藥品逾5萬件,其中近6成為偽藥,以壯陽藥、減肥藥為大宗。蔡維恭表示,勃起功能障礙藥物屬於處方藥,法規明確禁止在網路上販售和廣告,因此任何在網路上銷售的壯陽藥品皆屬偽藥。蔡維恭提醒,勃起障礙得諮詢專業醫師進行正規治療才最能確保用藥安全和治療效果。市面上已有多款經核准的第一線口服藥物,效果顯著且安全,可分為臨時服用和每日服用;臨時服用型藥物多在有性行為需求前使用,但如果性生活契機常常突然出現,難以事先安排或預測,或是年齡較大的患者藥物吸收速度較慢,可能需要數個小時才好不容易見效,伴侶卻早已失去了性致、沈沈睡去。蔡維恭建議,男性若期望「自然」掌握性生活步調,現亦有每日服用較低劑量的藥物,可維持體內一定的作用濃度,減少因藥效無法及時發揮的壓力,讓性生活更加隨心所欲,還可同時改善攝護腺肥大相關的下泌尿道症狀,可謂一舉兩得。若有疑似不舉問題,切勿求助網路上任何宣稱壯陽效果的藥品及補品,而是應積極尋求專業泌尿科醫師的幫助。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08 癌症.攝護腺癌
排尿困難、血尿...我得攝護腺癌了嗎?「攝護腺癌」從症狀到分期存活率一次解析
攝護腺癌(Prostate Cancer)在歐美較為常見,泌尿科權威、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前理事長蒲永孝教授曾表示,以發生率來說,黑人和白人的發生率比較高,相較之下,黃種人的發生率則比較低。不過近年來不管是個案增加數或是死亡率,都正在急劇攀升,攝護腺癌同時也是107年癌症個案數增加最多第2名,增加百分比高達13.26;死亡率而言,自107年的11.76%、108年的13.1%,逐漸攀升至109年的14.8%,可見攝護腺癌對國人的威脅性正在逐漸提升。何謂攝護腺癌?想要了解攝護腺癌,我們得先知道何謂攝護腺,攝護腺又稱為前列腺,是男性生殖系統特有的器官,其外形似一顆胡桃,位於膀胱出口下方、直腸前方,並裹著尿道,可分為周邊區、移行區、中央區、前纖維肌瘤基質等,有7成的攝護腺癌發生於周邊區。攝護腺的功能包括製造液體以構成精液的一部分、調控尿液與精液的排出,以及分泌睪固酮。40歲以上的男性就有發生攝護腺癌的可能,好發年齡則為50歲,蒲永孝教授分析,以40歲以上的男性來說 ,大約有1/3的人,其攝護腺中已經有癌細胞的存在;到了80歲,則約有一半的人,攝護腺中就藏有癌細胞;活到100歲,則大約90%的男性都有了癌細胞,罹患風險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提升。除了年齡以外,家族遺傳也是危險因子之一,有15%的攝護腺癌和家族遺傳以及基因有關,舉例來說,假設爸爸或兄弟患有攝護腺癌,則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為一般人的2倍;若爸爸與兄弟皆患有攝護腺癌,罹患風險則增為4倍;若家族有人在55歲前罹患攝護腺癌,則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增為5倍。由此可見,年齡和家族遺傳為攝護腺癌重要的決定性因子。另外,研究發現目前有8種基因與攝護腺癌有關。此外,身體發炎與感染也被認為與攝護腺癌存有一定的相關性,例如有性病史或攝護腺炎的男性,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也較高。其他可能的影響因素包括高脂的飲食習慣,也可能會提高攝護腺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攝護腺癌的症狀有哪些?攝護腺癌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因此當症狀出現時,癌症可能已經進展到中晚期,臨床上也有患者完全沒有出現症狀。攝護腺癌可能出現的症狀如下:.尿急.排尿困難、力道較弱.尿流變細.尿速減低.尿完後滴尿.尿流斷斷續續.膀胱無法排空之感.夜尿.血尿.精液帶血.射精疼痛攝護腺癌第一~四期的風險為何?第一期:沒有症狀,也無法由肛門指診檢查出來,通常是因為接受治療良性肥大所切除的攝護腺組織,在顯微鏡檢發現。此期的腫瘤侷限在攝護腺內,並無擴散到攝護腺以外的器官或淋巴結。第二期:肛門指診摸到硬結或血液檢驗發現異常,但侷限在攝護腺內。第三期:癌症已侵犯到攝護腺周圍的組織,包括周圍的儲精囊或鄰近攝護腺的組織,超出攝護腺的包膜。第四期:癌症已經轉移,侵犯到鄰近器官淋巴結、骨頭或其他組織。不同期數的存活率各是多少?第一期、第二期:不管是手術或放射線治療,都有8-9成以上的長期存活率。第三期:經過手術、放射線治療及荷爾蒙治療後,5-7成可有10年存活率。第四期:如果只有淋巴腺轉移病人,平均存活率應可大於5-6年以上;轉移至骨骼或其他器官則平均存活率約2-3年。參考資料: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攝護腺初期、中期、末期症狀與治療方式說明國泰綜合醫院—攝護腺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攝護腺癌 年長男性的夢魘臺中榮民總醫院—在做過攝護腺切片後,醫師告訴我得到攝護腺癌。聽人家說癌症是不治之症,我還能活多久呢?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05 慢病好日子.慢性腎臟病
慢病最愛問【腎臟病】我罹患慢性腎臟病,真的沒藥醫了嗎?醫生說只有糖尿病合併腎病變的病人才有藥可用?
專家告訴你回覆專家: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石光中慢性腎臟病其實有藥醫!當發現自己的腎臟出問題時,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找出造成腎臟病的源頭,並加以控制。譬如若因糖尿病造成腎臟病,則務必按時服藥和控制血糖,透過對症下藥的方式,在慢性腎臟病早期都能獲得有效控制。但若到了eGFR30左右,開始進入慢性腎臟病第四期,就需要進一步的藥物介入,才能延緩腎功能惡化,像是新一代降血糖藥SGLT2抑制劑,可促進糖份從尿中排出,達到降低血糖的效果,進一步保護腎臟。本來eGFR大於30的病人才能使用SGLT2抑制劑,但目前已經放寬適應症,洗腎中的病人也能使用SGLT2抑制劑。不過,目前健保只給付eGFR大於30的病人,預計今年年底,洗腎的病人才會通過健保給付。SGLT2抑制劑的好處相當多,包括降血糖、減重、預防心血管疾病、改善白蛋白尿及降低腎臟負擔。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假如沒有糖尿病,卻有心衰竭的病人,使用時劑量要降低,才不會造成低血壓的情形。雖然SGLT2抑制劑好處多多,但也要特別注意使用上的風險。由於SGLT2抑制劑的功能是排糖,會建議使用時每天的飲水量要增加500-600cc,避免糖份蓄積在膀胱,造成生殖、泌尿道感染。此外, SGLT2抑制劑有降血壓的作用,所以有些人反應吃藥後覺得頭昏,建議這個時候要回診跟醫師討論是否該調整劑量。由於SGLT2抑制劑在排糖的同時,鈉離子與額外的水分也會經由尿液排出,雖然有減重的效果,但對於一些年紀大的患者,因每天攝取的熱量少,使用SGLT2抑制劑時,需注意可能產生肌少症的問題。SGLT2抑制劑還有一個副作用是造成酮酸中毒,雖然發生的機率較小,但還是要特別留意。【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05-26 焦點.長期照護
張慶光/做好防漏 安心出門
常聽很多老人家說自己膀胱無力,晚上必須常常起來小便,而且覺得尿不乾淨、尿得很慢,尿到最後可能還有殘尿而滴到褲子;有些人則是打個噴嚏或坐車時經過坑洞就會不自主漏尿,雖不至於到「尿失禁」,但是對生活影響甚鉅。出門在外,找不到廁所真的很不方便。因此,若帶長者去旅行,一定要先把如廁的地方找好,大家才能放心旅遊,很多人就笑稱老人家的旅行團常是「上車睡覺,下車尿尿」。根據統計,約有30%的65歲以上長者曾經歷過不同程度的漏尿問題。漏尿不僅影響老人的生活品質,還可能帶來心理壓力。很多長輩因為擔心異味或臨時找不到如廁的地方,而不喜歡出門,因此也造成了社會隔離的問題。為什麼會漏尿?有些可能因為生理因素,如隨著年齡增長,膀胱及尿道周圍的肌肉逐漸衰弱,無法有效控制排尿;女性則可能因生產後骨盆底肌鬆弛而有漏尿情形;男性常因攝護腺肥大影響排尿。另外如糖尿病、心臟病和神經系統疾病(如巴金森氏症和中風)都可能影響膀胱功能,導致漏尿。還有因肥胖而增加腹壓,對膀胱造成額外壓力,亦容易引起漏尿。漏尿若嚴重至「尿失禁」的程度,可能要透過醫療或藥物改善,甚至有必要穿上尿布以備不時之需。不過,對於輕微漏尿的長輩,通常會排斥穿尿布。但若經常弄濕衣物及床褥,對照顧者而言也會增加壓力。日本有廠商針對輕微漏尿的長輩開發出所謂的「安心褲」,外表如同一般內褲,而且可重複清洗,重點是褲子的內層增加一吸水構造,不僅能吸水速乾而且可消除臭味,表布不會滲漏且靠近皮膚側之布料亦能維持乾爽,加上特殊的防側漏設計,讓長者日常活動更安心。此類商品推出後大獲好評,我記得每次去日本看展,排隊人潮最長的往往是販售「安心褲」的攤位。由於漏尿問題常使長輩感到尷尬,不易啟齒跟子女討論,樂齡網引進此類商品初期也是乏人問津,直到最近幾年的推廣才漸為人知。有客戶留言「爸爸很開心有屬於自己的夜安和外出褲,不但睡得安穩,外出也很安心」,也有阿嬤試用了之後開心極了,因為可以放心出國旅遊。除了安心褲,也有尿布廠商開發出所謂「復健褲」讓長輩「穿尿褲」,而非「包尿布」。日本知名的熟齡精神權威和田秀樹醫師便說「紙尿褲是行動好夥伴,一點都不丟臉」。他認為人活著還有很多開心的事可做,不需因為排斥穿尿褲而限制活動範圍。國內也有監察院前院長王建煊先生在推廣包紙尿布,勸大家放下面子,他自己就身體力行,他認為「十分方便,除了你自己,沒有人知道你包了尿布。因無尿急找廁所的心理壓力,人反顯得輕鬆,精神煥發,萬一演講到一半,要尿尿就尿吧!輕鬆自在,這對我每年演講總在100場以上的人來說,真是太美好了。」我在日本還看過「自動排泄處理器」,一根管子直接接到臥床長者的排泄部位,一有排泄物出來就會自動被吸走,雖然對照顧者而言很方便,但是對被照顧者而言情何以堪。建議大家若現在還無此困擾,可以多做一些運動預防,特別是凱格爾運動,有助強化骨盆底肌肉,改善控尿能力,未來才可以度過健康、有尊嚴的晚年。
-
2024-05-25 醫療.骨科.復健
快坐好!骨科醫點名「4種坐姿」超傷膝蓋和脊椎 盤腿坐還恐害椎間盤突出
一回到家就想窩在沙發裡,配上一條暖呼呼的毛毯,追個劇放鬆一下實在太幸福!久坐易對關節產生負影響 當心愈坐愈累不過,先等等!板橋亞東醫院骨科陳鈺泓主治醫師提醒,除了大家所熟知的久坐會對關節產生負面影響,而有些坐姿看似很舒適,不僅越坐越累,更可能不小心就讓頸部和脊椎受傷的。 這4種坐姿 最容易傷膝蓋和脊椎陳鈺泓指出4種常見的NG姿勢:1、翹二郎腿:翹腳的動作會讓一隻腳長時間承受壓力,使身體處於不平衡狀態,近而導致神經壓迫。不僅可能造成腰痠背痛,長期下來更會導致骨盆歪斜、椎間盤突出,甚至影響血液循環等問題。2、斜躺坐:有些人喜歡側身半躺並把腳放到沙發上,這樣的姿勢會使腰椎與頸椎懸空,或是不正常的彎曲凹陷,將全身力量都放在脖子和臀部上,久而久之容易造成過度壓力,導致肌肉韌帶受傷或椎間盤突出的情況。3、趴躺姿勢:誰也是喜歡趴在床上滑手機呢?趴躺的姿勢主要是使用頸椎及背部肌肉出力,並且將全身力量都壓在脊椎上,長期下來手麻手痛、脖子僵硬及肩頸僵硬的問題也就會一一浮現。4、盤腿坐:最後就是大家一定都有做過的「盤腿坐」!由於盤腿坐時往往會讓上身處於前傾、駝背的姿勢,對髖關節與膝蓋軟骨產生壓迫,同時將全身壓力集中在下背及腰椎,長時間下來就會出現雙腳麻痛、椎間盤突出等問題。延伸閱讀:.不良姿勢易造成顯老體態 中醫教按摩6穴位告別圓肩、烏龜頸.Energy「16蹲」對男女泌尿道有2大好處!但沒練好深蹲先別試.椎間盤突出怎麼辦?會不會自然好?13項有助舒緩的復健運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24 醫聲.Podcast
🎧|母子糖友頻尿丟工作!刻在心裡的糖尿病4迷思
有對罹患糖尿病的母子從事勞力工作,為控制糖尿病,長期服用具有保護心、腎功能的排糖藥物,因此類藥品是藉由泌尿道排出糖分,可能有頻尿的狀況,母子因此引起老闆質疑而丟了工作;後來兒子轉職外送員,長期在戶外工作,因天氣炎熱狂喝手搖飲,再次回診時糖化血色素竟增加4%,所幸醫師了解原因後,重新調整治療方式,避免血糖危機爆發。🎧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4大常見迷思 阻糖友就醫、控制血糖根據統計,目前台灣糖尿病患共近220萬名,每10人就有一人罹患糖尿病,但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歐弘毅表示,社會大眾對糖尿病的誤解將導致病患延遲就醫,或血糖控制不佳,故須加強衛教宣導,也鼓勵民眾定期健檢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糖尿病常見4大迷思:Q1.:糖尿病永遠不會好?A:早年糖尿病發現時多已晚期,但現今治療方式多元,即使無法痊癒,仍能有效控制血糖。Q2.:一旦用藥,就需用藥一輩子?A:先透過藥物控制血糖,並調整飲食習慣、生活型態後,若糖友不用藥依舊保持良好的習慣,病情穩定,就不需再用藥。Q3:吃得少就能控制血糖?A:不一定,當身體沒有充足的醣類作為能量來源,肝臟會分解肝醣產生葡萄糖,而葡萄糖又無法進入細胞被適當利用,就會累積導致血糖上升,因此吃得少不如吃得對,像是改攝取低GI(低升糖指數)食物,或是多吃纖維素,不僅促進排便,也增加食物停留在胃部的時間,延後小腸吸收,以控制血糖。Q4:糖友吃藥會傷腎?A:醫師會選擇最適合糖友病況的藥物,且台灣洗腎人口裡,將近一半是糖尿病控制不好演變而來,因此糖友反而需要用藥預防腎病變。糖友注意4項營養指標 全家人「吃得平等」更健康此外,糖友進食時多以為只需注意糖分,但歐弘毅提醒,總熱量、碳水化合物、脂肪、鈉等4項營養指標更重要,尤其總熱量一天不超過2000~2500大卡,避免肥胖讓血壓、血糖、血脂控制不佳,並增加心血管疾病等併發症風險,「以一天三餐來算,一餐不能超過700多大卡,但一杯珍珠奶茶即使無糖,也有500大卡,十分驚人。」而鈉會引起血壓升高,讓糖友合併高血壓,同樣也須注意攝取量。先天基因以及相近的後天生活環境、飲食習慣,會提升糖友家人的罹病機率,但若特別分開健康人、糖友的餐點,可能讓糖友感到「餐桌上的不平等」,所以歐弘毅建議,糖友看診時,家裡負責煮飯的人能一起陪同,設計適合大家的菜單,不僅讓糖友控制病情,也讓健康人達到預防糖尿病之效。除了控制飲食,歐弘毅建議,民眾應把握國健署提供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45歲以上未滿65歲者可每3年健檢1次,65歲以上或其他特定條件者則能每年健檢一次,「有家族史或妊娠糖尿病者更需及早、提高頻率健檢,否則越年輕的糖友,併發症越多。」未符上述資格的民眾若擔心罹病,可定期量測腰圍是否在標準值內,或每1、2年自費健檢一次,抑或到附近診所花銅板價檢查血糖。若20至64歲民眾的血糖、血壓、血脂、腰圍等數值異常,可加入全民健康保險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讓附近診所及早介入管理健康,預防狀況惡化到真的罹病,增加後續負擔。歐弘毅小檔案現職: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成大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成大醫學院醫學系教授兼任主治醫師經歷: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秘書長台灣肥胖醫學會教育訓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19迄今)中華民國內分泌學會第十四屆理事(2019迄今)學歷:國立成功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王柏云主持人:王柏云、周佩怡音訊剪輯:蔡嘉哲腳本撰寫:王柏云音訊錄製:Studio 307錄音室特別感謝: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
-
2024-05-22 醫療.中醫
暑熱濕氣讓身體慢性發炎 穴位按摩加「排濕3寶」消水腫
夏天到了,暑熱加上濕氣,容易使脾胃積濕,當腸胃道因濕熱導致水分吸收不良、代謝不佳時,會出現頭暈、水腫、關節僵硬、四肢沉重等症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說,夏季可多利用排濕食補及按摩4穴位,調理脾胃並祛濕養生。腸胃濕熱水狀糞便與腹瀉不同台灣氣候潮濕,夏日常見脾胃系統失調,主因是「腸胃濕熱」,導致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林舜穀表示,腸胃濕熱者會感到消化不良,伴隨食欲不振;濕熱還會引起腹部不適,表現為腹痛或腹脹,且常伴有脹氣。更明顯症狀是大便溏泄,「溏泄」是指糞便呈現鬆散狀或接近水狀,與腹瀉不同,主因是腸道對水分及營養的吸收力變差。排濕3寶 紫蘇、白荳蔻、魚腥草瘀滯在體內的濕氣稱為「濕邪」,當濕氣累積在脾胃,又常吃油炸、生冷食物,恐導致腸胃炎上身,以發燒、嘔吐、水狀腹瀉為主要表現。林舜穀推薦夏日排濕食補,可運用紫蘇、白荳蔻、魚腥草排除體內濕氣與多餘水分。可以紫蘇、檸檬、蜂蜜製成「紫蘇檸檬蜂蜜茶」,紫蘇具有解熱、消炎功效,加上檸檬的維生素C和蜂蜜的滋養,可增強免疫力。白荳蔻主要用於治療濕滯中焦,特別是當濕邪影響脾胃導致的脘腹脹滿、食欲不振等症狀,白荳蔻能改善消化系統的功能、減輕腹部脹滿的不適感,建議使用白豆蔻粉醃製雞胸肉後乾煎,釋放出風味。魚腥草廣泛用於治療泌尿道感染,具清熱解毒和利尿特性,能減輕濕熱引起的尿頻、尿痛、燒灼感症狀。可以使用魚腥草、金銀花、蒲公英、甘草、綠茶葉等製成「魚腥草排濕茶」,用沸水沖泡效果較好。
-
2024-05-16 養生.聰明飲食
「多喝水」到底該喝多少水? 醫曝3常見喝水錯誤觀念,夏日泌尿道感染族群增加
你有觀察過自己的小便嗎?如果顏色變深,代表尿液太濃,大多是因為水分攝取不足;如果是運動後尿液呈現深黃,趕快補充水分即可恢復正常。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周固表示,在正常情況下,尿液為透明、淡黃色,若發黃混濁,且伴隨著頻尿、灼熱,甚至是發燒、腰腹痛、血尿,小心是泌尿道感染。「醫師,天氣一熱,我就會解尿疼痛,怎麼辦?」夏天到了,泌尿科門診的女性患者增加,主訴小便不舒服。周固說,天氣炎熱加速排汗,導致尿量減少,細菌易停留在私密處。多喝水可以增加排尿量及次數,把細菌排出體外,同時也減少細菌在膀胱內滋長的機會。一天到底該喝多少水? 所謂「多喝水」,到底該怎麼喝呢?人體的細胞、組織、器官都需要水來運行,成年人一天所需的量,以體重x30cc平均計算,以50公斤女性為例,最少需要1500cc。另外要再加上汗水蒸發,建議喝足2000-2500cc,周固提醒,每個人需要的喝水量不盡相同,從事戶外工作者或運動員,因水分大量流失,補充應增為2倍。有些人為了怕喝水量不足,購買2公升的大水壺,但可能到了下班時間還沒喝完,一次豪飲光。周固強調,「少量多次」平均分段攝取水分,才能讓身體維持恆定,一次灌進500㏄以上,會把胃撐壞,並改變腸胃道的酸鹼平衡,且喝水過量反而頻尿,身體流失更多水分。氣泡水正夯,有汽水口感卻沒有糖分,零卡無負擔,不少人視為飲水新選擇。周固提醒,氣泡水含有碳酸氣體,胃不好的人不適合飲用,易有脹氣、消化不良、引起胃食道逆流等症狀。喝水不足除了泌尿道感染,出現脫水、中暑等現象,還容易產生結石。根據統計,國內每10人就有1人有結石問題,夏天是泌尿道結石好發季節,周固說,多喝水可以稀釋尿液、防止結石形成。如果結石造成尿路阻塞,會發炎、傷害腎臟,靠飲食及飲水已經無法改善,要盡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治療。錯誤喝水觀念1.為了喝足2500cc,一次狂飲500㏄以上,易傷胃。2.喝氣泡水或茶、咖啡,喝氣泡會刺激胃部,茶和咖啡會利尿,且咖啡因影響睡眠。3.等到口渴才喝水,這已經是身體總是「微脫水」的狀態。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15 養生.運動健身
Energy「16蹲」對男女泌尿道有2大好處!但沒練好深蹲先別試
男團Energy相隔20年復出,新曲MV大跳「16蹲」爆紅掀起話題,泌尿科醫師指出,這個動作做起來很累,但對男女性的泌尿道保養都有好處,可讓男性勃起硬度更好,女性則可以改善漏尿問題。Energy相隔20年合體復出,推出最新單曲《星期五晚上》MV,當中的「E16蹲」舞步掀起模仿風潮,許多政治人物、藝人都被點名接棒跟跳,連58歲女星方文琳也跟風,她展現一天做1、2百下深蹲的靈活身手,凍齡體力不輸Energy。另不少網友也眼尖看出,其實Energy的「E16蹲」舞步正是向美國流行樂壇天后瑪丹娜(Madonna)致敬,瑪丹娜早在2001世界巡迴演唱會表演過一段超高難度的舞蹈動作「16連蹲」,當時已經43歲的她,穿著高跟鞋一口氣深蹲16下,超強核心力量令觀眾看到瞠目結舌!「16蹲」對男女泌尿道保養都有好處泌尿科醫師顧芳瑜在《鳥科學先生-泌尿科顧芳瑜醫師》臉書粉絲專頁指出,他看Energy跳「16蹲」,自己在家也試著跳了幾下,發現真的是很累!但這個動作可是對男女性的泌尿道保養都有好處,可鍛鍊你的下盤肌肉,讓骨盆底肌比較有力,男性勃起硬度會更好,女性則可以改善漏尿問題。對男性的好處:勃起硬度更佳不少研究顯示,骨盆底肌有力可以更有效讓勃起硬度更佳,並且持久度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幫助,因此除了藥物的輔助外,我也都會建議男性病患可以加強下肢的重訓訓練。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對女性的好處:改善漏尿問題骨盆底肌的強健,也可以改善漏尿、尿失禁的問題。您可能聽過「凱格爾運動」,這個運動就是用來加強骨盆底肌的強度。每天花10-15分鐘練習,也可以大幅改善漏尿的問題。嘗試「16蹲」前先練好深蹲但復建科醫師李薇也在臉書發文提醒,如果你沒有很好的下肢穩定度,還是不要輕易嘗試「16蹲」,因為反覆重複的蹲站,可能造成膝蓋半月板及韌帶撕裂傷、大腿肌肉斷裂、髖關節軟骨提早磨損退化、椎間盤突出等多種傷害,李薇建議在「16蹲」之前,應該先好好練習深蹲,她並提醒,以下4種人先不要嘗試:4種人不要輕易挑戰「16蹲」1、平時就有膝關節疼痛,尤其是上下樓梯痛、髖關節疼痛、腰痛、經常崴腳的朋友。這個動作也會加重關節的症狀,造成不可逆的損傷。2、沒有進行過股四頭肌力量和核心力量訓練的朋友。3、下肢關節手術後處於恢復期的朋友,不要把這個運動當做肌肉力量訓練的項目。4、如果你是健身小白或者很少運動的打工人,貿然作如此強大的運動還有引起硬力骨折的風險 初階練習-深蹲怎麼做?● 維持雙足站穩在地面● 膝蓋隨著雙足方向下蹲● 抬頭挺胸,頭與脊椎呈直線● 重心勿前傾,膝蓋不超過腳尖● 不可蹲太低,大腿呈水平狀● 保持蹲姿不超過1分鐘(資料來源╱吳家麟、王思恒醫師)加碼練習-凱格爾運動怎麼做?● 確認學會收縮骨盆底肌肉:排尿時刻意中斷2-3秒,再全解淨;或洗澡時將乾淨手指放入陰道、感受陰道肌肉夾緊手指即是。● 平日練習:立正收臀、感受尿道括約肌收緊,數到10,再完全放鬆。這個動作重複20下,早、午、晚照3餐做。【參考資料】.《鳥科學先生-泌尿科顧芳瑜醫師》臉書粉絲專頁 .《復健女醫李薇醫師-與您聊健康》臉書粉絲專頁 .噓新聞
-
2024-05-14 醫療.泌尿腎臟
有血尿和腰痛症狀是急性腎絲球腎炎還是泌尿道感染?一表看懂
28歲小薇是一名上班族,幾乎每年都會發生一次泌尿道感染,出現解尿疼痛、血尿症狀,有時會伴隨發燒,曾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最近感冒一周後,她發現尿液呈深茶色,儘管遵從醫師建議多喝水勤上洗手間,但血尿未改善且愈感疲勞、無精神,到醫院進一步檢查被診斷為急性腎絲球腎炎。這次小薇沒有發燒、解尿疼痛或局部痠脹感等症狀,但有明顯血尿,經理學檢查發現,她的下肢水腫、腎臟兩側有敲擊痛,檢驗數據顯示腎絲球過濾率下降,並有血尿及蛋白尿,初步診斷為急性腎絲球腎炎或快速進展型腎炎,建議住院接受腎臟切片檢查及後續照護。「血尿和腰痛」是急性腎絲球腎炎常見症狀,但需與一般泌尿道感染作區分。腎絲球腎炎通常由腎臟免疫失調所引起,因感染症或自體免疫疾病,或原發自腎臟機能失調,臨床症狀有血尿、泡泡尿、腎絲球過濾功能下降或貧血。泌尿道感染病程較短,常伴隨發燒、畏寒及單側腎臟敲痛。急性腎絲球腎炎是腎功能在一或數周內急速下降,伴隨尿中有紅血球以「變形紅血球」型態呈現,若加上血中腎功能指數異常且有蛋白尿,應積極以血清學檢查及腎臟切片檢查,以正確診斷儘速治療保存腎功能,避免進展到需洗腎地步;泌尿道感染則需抗生素治療,並找出潛在原因,以避免再度發生。腎臟發炎在早期可能不易察覺,當發現尿液中有血尿、泡泡尿或其他異常時,請務必及時就醫進行檢查。早期發現腎絲球腎炎,充分與腎臟專科醫師討論適切的治療選擇,預防疾病進展,才能常保腎臟健康,享受快樂人生。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5-07 醫療.泌尿腎臟
台灣膀胱過動症人口超過4百萬人 六旬婦接受脛神經刺激術治療改善
60歲洪女士多年來飽受頻尿問題困擾,每30至40分鐘就想上廁所解尿,尤其夜尿3至4次嚴重影響睡眠,更不敢出門旅遊。原以為是泌尿道感染進行抗生素治療卻未見改善,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她罹患「膀胱過動症」,除了口服藥物治療外,並接受電針刺激腳踝脛神經治療,目前頻尿及夜尿狀況獲得改善。根據研究統計,膀胱過動症盛行率約18.6%,女性盛行率高於男性,以年長者居多,推估台灣膀胱過動症的人口約428萬人。中國附醫泌尿部婦女泌尿科主任、台北分院泌尿科醫師鄒頡龍指出,「頻尿、尿急、夜尿」是患者常見三大排尿症狀,不僅影響生活品質、工作效率,嚴重會發生尿失禁,也因不敢社交而增加失智的風險,應及早治療改善。鄒頡龍表示,一般成人膀胱的尿液容量約400至500cc,正常的膀胱運作是等尿液累積至某程度,再透過神經傳遞使大腦產生尿意,接著經由膀胱肌肉的收縮將尿液排出。如果膀胱僅儲存了少量尿液就開始傳遞排尿訊號,產生尿意和不正常地收縮,就稱為「膀胱過動症」。40歲以上女性、肥胖、曾經反覆泌尿道感染、攝護腺疾病、有飲酒習慣的人,是膀胱過動症的高危險群。膀胱過動症的治療,鄒頡龍說,一般是採行為治療及藥物治療,行為治療如寫排尿日記,記錄喝水量、排尿狀況等,並且進行膀訓練;藥物治療包括口服抗膽鹼藥物及β3腎上腺接受體促進劑,但抗膽鹼藥物會有口乾、便祕等等副作用,可能影響老年人的認知功能,β3腎上腺接受體促進劑則易有高血壓及頭痛問題。近年國內引進膀胱過動症新治療方法─「脛神經刺激術」。鄒頡龍指出,此方法是以超細微電針(直徑約0.23 毫米)微侵入刺激腳踝內側的脛神經,從而對膀胱進行調節,每周進行一次微電療,每次治療30分鐘,6次治療後會有穩定療效,之後可每2周或4周再進行一次維持治療,但仍需搭配低劑量的藥物治療。此治療須自費,每次治療費用7500元。鄒頡龍說,男性膀胱過動症治療方向與女性差不多,但治療更複雜,因為男性有攝護腺,但治療膀胱過動症的藥物可能會讓膀胱收縮力降低,讓男性解尿更困難。而脛神經刺激術不會影響膀胱收縮,也不會影響排尿的速度,對男性膀胱過動症患者而言,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洪女士去年10月接受「脛神經刺激術」6次及口服低劑量藥物治療後,目前每2周或3周進行一次維持治療,她不再嚴重頻尿,膀胱容量及夜尿症狀改善減少到2次,睡眠品質提升,外出旅遊也不必煩惱。鄒頡龍指出,「脛神經刺激術」在美國及歐洲已有20年以上使用經驗,2005年通過美國FDA認證,適用於頻尿、急迫性尿失禁等治療;2010年英國國家健康暨照護卓越研究院亦將此治療列入膀胱過動症常規治療。鄒頡龍提醒民眾,當持續頻尿影響日常生活時,千萬勿拖延,應盡快就醫診斷是否罹患膀胱過動症,此病症需要長期控制,配合生活型態調整,持續口服藥物,脛神經刺激術也可成為治療的一環,以達到穩定控制的效果。
-
2024-05-05 醫療.婦產科
調整飲食、洋蔥穿搭 醫建議從2方面緩解更年期失眠、熱潮紅
女性一生中面臨不同階段的生理變化,步入中年後,更年期來臨,隨荷爾蒙失去,面臨健康威脅。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華筱玲表示,有患者自更年期開始,直到七、八十歲,數十年間均受相關症狀所苦。更年期是必然現象,建議女性盡己所能調適,多從事能讓自己快樂的活動,不必勉強自己回到更年期以前的生理、心理狀況。早期、過度期、絕經期三階段,有些人長達數十年。華筱玲說,更年期可依照月經的狀況分為更年期早期、過度期、絕經期三個階段。更年期早期,婦女月經開始不規則,有時兩次月經時間拉長,有時變得更密集,都有可能;來到過度期,女性雌激素下降,月經不規則情況加劇,甚至會二、三個月才來一次月經;絕經期則是超過一年不來月經,此時體內雌激素降至20單位以下,卵巢指數FSH(促濾泡激素)則明顯上升。月經常見的症狀,包括熱潮紅、夜間盜汗驚醒、心悸、失眠、口乾舌燥、頻尿、尿路感染等,更會伴隨情緒低落、情緒不穩、易怒、憂鬱、焦慮等心理症狀。坊間有論者說,更年期女性比較容易生氣,華筱玲表示,其背後原因是荷爾蒙對大腦造成影響,就連平時情緒狀況良好的人,在更年期期間也會受影響,但表現形式多元,除了易怒之外,憂鬱悲傷也很常見。開誠布公告知家人,請親友體諒,支持陪伴度難關。華筱玲指出,更年期是自然的生理過程,但面對身體狀況不如從前的情況,心中難免要預作準備,「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建議女性從事較有樂趣的活動,設法讓自己快樂一點。同時,可以開誠布公告知家人自己已經進入更年期的事實,請周遭親友多加體諒,好的支持系統是陪伴女性度過更年期的關鍵之一。熱潮紅、夜間難以入眠是女性更年期在生理層面最大的挑戰之一。華筱玲建議,更年期女性可以多攝取紅豆、當歸、山藥、月見草油等,這些食物含有類似雌激素的化學結構,也被稱為植物性荷爾蒙,有助於改善睡眠品質;熱潮紅通常是一陣、一陣的方式出現,來得快、去得也快,建議女性可採洋蔥式穿搭,並選擇棉質、麻質等較為通風的衣料,在室內時建議以風扇讓空氣流通,有必要時也可開冷氣。鈣片、維他命D、運動保骨質,荷爾蒙藥物輔助。除了更年期本身帶來的症狀,荷爾蒙流失也會導致女性衰老、皮膚乾燥鬆弛、粘膜乾燥、陰部、尿道、泌尿生殖系統也會乾燥不適,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提升,體重控制困難,肌肉無力,骨質流失導致腰痠背痛等多種情況。華筱玲表示,更年期女性應盡量戒酒、戒菸,並多攝取鈣片、維他命D,少喝咖啡、茶等容易讓骨質流失的食品。華筱玲說,自己月經開始不規則時,先是出現睡不好、熱潮紅的典型症狀,但當時月經狀況還好,觀察一陣子之後,其他症狀加重,除開始調整飲食習慣以外,也開始服用鈣片、維他命D。在驗血檢測雌激素之後,服用荷爾蒙一段時間,直到症狀緩解才停藥,但仍持續運動避免骨質流失、肌少症等狀況,這些生活習慣延續至今。陰道荷爾蒙藥膏或塞劑,可提升性欲、緩解不適。許多民眾關心,過了更年期是否還能從事性行為?華筱玲表示,婦女在更年期後還是可以從事性行為,但因容易有粘膜乾燥等情況,建議使用陰道荷爾蒙藥膏或塞劑,除可改善乾燥問題,也可以幫助提升性欲。另外,進入更年期後,許多疾病問題可能相繼出現。華筱玲建議,每一至二年接受全身健檢,並定期接受癌症相關篩檢,透過凱格爾運動避免子宮陰道脫垂,注意保養生殖泌尿道,定期接受心血管相關疾病檢查等;而更年期女性免疫力下降,包含新冠疫苗在內,部分疫苗需要施打追加劑。更年期吃不吃荷爾蒙藥?吃多久?更年期要不要補充荷爾蒙藥物?讓很多女性遲疑。「若症狀不明顯,就不一定要吃荷爾蒙。」華筱玲表示,是否抽血檢查、服用荷爾蒙藥物需視個案而定,不過有些民眾即使雌激素還在正常範圍,也會有較為嚴重的症狀,可與醫師討論是否用藥。至於用藥時間,有些民眾吃一、二年就停藥,或者斷斷續續服用;也有人一停藥就不舒服,以鎮靜安眠藥、抗憂鬱藥物幫助睡眠、熱潮紅仍效果有限,最後持續用藥至七、八十歲。如何緩解更年期失眠、熱潮紅?● 飲食:多攝取紅豆、當歸、山藥、月見草油等植物性荷爾蒙,有助於改善睡眠品質。● 衣著:採方便穿脫的洋蔥式穿搭,選擇棉質、麻質等較為通風的衣料。室內以風扇讓空氣流通或開冷氣。華筱玲醫師小檔案● 現職: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經歷:台大醫學院教授● 給患者的一句話:盡己所能,人生不同階段有不同狀況,不必勉強自己跟之前狀況一樣。
-
2024-05-05 醫療.婦產科
停經後骨鬆機率增15至20% 緩解更年期症狀首要任務是運動
女性到了中年免不了面臨更年期的煩惱,我國婦女平均45歲進入更年期,50歲停經;隨之而來的是女性荷爾蒙缺乏,除了帶來生理上的不適,心理上的衝擊也不小。馬偕婦產部婦女泌尿學科主任劉蕙瑄表示,更年期婦女多數都會感到不舒服,若是更年期帶來的不適感已影響到日常生活,可以額外補充保養品或是考慮尋求醫療協助。45歲後荷爾蒙高高低低,失眠燥熱又心悸。在開始步入更年期,到完全停經前,身體內的荷爾蒙濃度並非漸漸消失,而是呈現時而上升、時而下降,不斷改變的狀態。劉蕙瑄說,更年期婦女的荷爾蒙不是完全不足,排卵功能尚未完全停止,月經周期會變得不規則,出血量有時候很少、有時候則很大。而停經後則是已經缺乏雌激素,此時僅靠皮下脂肪製造些許荷爾蒙。劉蕙瑄表示,荷爾蒙劇烈波動再加上雌激素調控比較差,可能出現盜汗、突然燥熱等更年期症候群。再者,荷爾蒙不足也會影響睡眠品質,連帶讓心情不穩定,甚至出現心悸等,都是典型的更年期症狀。泌尿道感染最常見,菌落改變導致反覆發炎。隨著荷爾蒙流失,身體容易出現膽固醇升高、泌尿道、骨質疏鬆、心血管等疾病。劉蕙瑄指出,更年期婦女求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就是泌尿道感染,女性因為生理構造,尿道較短本來就比男性容易感染;再加上缺乏雌激素,會讓泌尿生殖道的菌落發生改變,從原先呈弱酸性的環境(pH值3.8至4.2)轉為偏中性,且泌尿粘膜萎縮讓細菌更容易感染。若是平常喝水不足又長期憋尿,恐加劇泌尿道感染風險。而反覆膀胱發炎也是更年期常見症狀,劉蕙瑄說,若半年超過兩次以上泌尿道感染,或是一年有超過三次感染,在尿液檢查中看到白血球上升,並且排除其他可能原因,即為反覆膀胱發炎。後續需要追溯生活習慣,或是做細菌培養確認是否為特殊菌種感染。不憋尿、避免便祕可減少壞菌,補充蔓越莓、甘露糖。劉蕙瑄提醒,平常要多喝水,養成良好排尿習慣,不要憋尿;同時長期便祕也會影響腸道菌落,恐會造成壞菌旺盛、引發泌尿道發炎。因此,平常除了注意清潔保養,排便習慣也很重要。也可以吃針對泌尿道的益生菌,維持良好的泌尿生殖道菌落。若是沒有乳癌相關病史或荷爾蒙禁忌症,可以考慮使用低劑量雌激素藥膏擦拭外陰部。另外,蔓越莓及甘露糖也能讓泌尿道粘膜保持光滑,幫助細菌排出,進而減少發炎機會。七、八成婦女都會因為更年期感到不適,沒有特別表達的人大部分都只是在「忍耐」。劉蕙瑄表示,首要改善更年期症候群就是要「運動」,每個禮拜至少要2至3次,一次至少30分鐘。不只可以增加心肺功能,也增強肌耐力,有助於改善身體盜汗跟燥熱情況。再者,運動會增加激素分泌,例如:多巴胺、血清素與正腎上腺素等,讓心情愉快,亦可幫助睡眠。多喝水、睡飽飽都能抗衰老,還要定期檢查。劉蕙瑄分享,抗衰老的道理跟疾病預防一樣,不只適度運動,水分攝取也很重要,一天攝取應該達1500至2000毫升;睡眠也要充足,建議每天睡七至九小時。除了日常保養外,定期檢查也很重要。劉蕙瑄指出,大部分必要檢查國健署都已經涵蓋,包含30歲以上每年做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45歲以上每2年一次乳房攝影;50歲以上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另外,有餘裕者或是高風險族群,也可考慮自費檢查,如停經後建議可二年左右做一次骨密度檢查;以及針對肺癌的低劑量電腦斷層等。身材瘦弱、少曬太陽者,練核心肌群且要補鈣補D。骨質疏鬆症好發在亞洲女性,特別是停經後三年內發生骨質疏鬆的機率提升15至20%。「女性35歲以後就應該開始存骨本」,特別是長期吃類固醇、身材瘦弱者、較少曬太陽、少運動,曾經骨折,或是家族有骨質疏鬆病史者更必須注意。訓練核心肌群的運動,同時也可以保護容易骨折的脊椎,讓其更有支撐力,亦可透過股四頭肌訓練保護膝蓋及大腿骨。攝取足夠的鈣質跟維他命D也很重要,一天建議應攝取1000毫克的鈣質,但根據統計,平均我國成人每日從飲食中可攝取的鈣質僅約500至600毫克,除了靠多吃深色蔬菜、魚類、芝麻等食物外,不足的部分可靠鈣片補充。建議做的定期檢查● 子宮頸抹片檢查(公費):30歲以上每年一次● 乳房攝影(公費):45歲以上每兩年一次● 糞便潛血檢查(公費):50歲以上每兩年一次● 骨密度檢查(自費):停經後每兩年一次● 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高風險族群公費一般人自費劉蕙瑄醫師小檔案● 年齡:45歲● 現職: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婦女泌尿學科主任● 經歷:亞太婦女泌尿暨骨盆醫學會(APUGA)執行秘書長● 給患者的一句話:女生要學會獨處,最好每一天都要留時間跟自己獨處。● 粉專:女生漏尿的二三事-劉蕙瑄醫師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27 性愛.性福教戰
夫妻床頭吵床尾和!當男人遇到3種狀況時,真的不要勉強做愛
俗話說「夫妻床頭吵、床尾合」,原因就是在於性愛潤滑,讓夫妻感情更密切,不過,泌尿科醫師提出,3個不宜性愛的時間點,如果勉強做愛,恐怕會出問題。義大大昌醫院男性健康中心主任王起杰指出,每個人都有生理需求,在經營婚姻生活時,如能滿足另一半的需求,不管是性慾或是食慾,相信可以讓感情變得更好。男人遇到3種狀況時真的不要硬上不過,有些時候真的不適合做愛,首先就是生殖器手術之後,一般建議,不管是割包皮或是陰莖矯正,術後都需休養生息,至少禁慾4至6周,最好是6周,期間不可發生性行為,也不可自慰。王起杰表示,曾收治過1名陰莖流血的個案,在割完包皮之後2周,實在忍不住,認為小弟弟已經可以衝鋒陷陣,沒想到,才一上場,因為勃起而導致手術傷口裂開,當場血流如注,緊急就醫。第2個禁欲時間點為,出現感染症狀,例如,男生罹患尿道炎、攝護腺炎,如果硬要做,感染情況勢必惡化。至於女生陰道炎、膀胱炎,也不宜與人發生性行為。第3個禁欲時間點為喝醉酒,王起杰說,小酌可以助「性」,例如,1小杯葡萄酒(150cc)酒精含量約21公克,這可以擴充血管。但如果喝了烈酒,就會導致血管收縮,男生可能硬不起來。王起杰提醒,三高等慢性疾病患者務必規律用藥,以高血壓為例,若處於亢奮狀態,血壓變高,使得心臟負荷較大,如果血壓不穩,就較容易引發中風或心梗疾病,務必謹慎。延伸閱讀:.性學專家傳授「2招性愛秘技」,餵飽伴侶不再讓她欲求不滿.如何挑逗伴侶?專家傳授「陰道敏感帶愛撫密技」, 圖解實用手指技巧.愛愛如何更持久?專家授「1分鐘速解法」延長時間,1類人不建議嘗試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4-26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我的偏鄉醫療嘗試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偏鄉醫療服務與醫者的愛心」。一位在醫學中心的主治醫師回顧自己在初入醫學院時,在同學的互相鼓勵與人文老師的啟發下,發起「與病人為友」的學生暑期活動,成功地激發醫學生的愛心,並繼續傳承成為該校具有特色的醫學生服務活動。→想看本文一位小兒科醫師分享自己如何以「平衡大學附設醫院的教育責任與利用專業知識來幫助需要的偏鄉兒童」為心願,將青少年照護觀念導入健保架構下,並能貼近在地青少年族群的需求而努力,形成「社區-學校-家庭」的青少年健康照護模式。→想看本文一位醫學中心小兒外科醫師分享他同時也在兩所偏鄉醫院為理想奮鬥,他的一句「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道出了他們期待集結一群志同道合的醫師同行,從而確保照護的完整性與持續性。「醫病平台」衷心希望這些故事可以感動更多的醫學生、醫師、社會大眾,多多關懷偏鄉醫療。緣起偏鄉醫療最常遭遇的困擾,便是醫療人力與資源缺乏。而台灣的小兒外科除了有醫師平均年齡逐年老化與新血後進減少的問題,在偏鄉環境更是不容易有小兒外科醫師的生存空間,因為醫師在選擇服務的地點時,往往有許多的考量,例如經濟收入、生活環境、或孩子教育需求等等。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以下簡稱北醫附醫)鄰近繁華現代的信義計畫區,無論大眾交通或是國道交通都相當方便,因此平時便肩負大臺北東區民眾的醫療需要,甚至涵蓋基隆市、新北市汐止區等地的後送醫療。然而,大學附設醫院有教育的責任,雖然業務量沒有其他醫學中心多,仍需要維持小兒外科服務。 根據台灣小兒外科醫學會的統計,有130萬兒童少年人口的大台北地區約有30名在職的小兒外科醫師,相較於偏鄉地區,人力資源相對豐富很多。以每百萬人口計,大台北地區的小兒外科醫師人數不僅超過美國,更是全國之最。於是「如何平衡大學附設醫院的教育責任與利用專業知識來幫助需要的偏鄉兒童」就成了縈繞在我心的牽掛。蘭陽的呼喚羅東聖母醫院是隸屬於天主教靈醫會,於1952年由從中國大陸來台的修士與修女們創立,自始至終致力於照護蘭陽地區那些經濟困窘、身處弱勢的民眾,逐漸成為許多當地人健康的依託。近年來,宜蘭縣每年約有三千名新生兒誕生,而聖母醫院大抵上承擔了其中三分之一的嬰兒醫療服務,顯見其在兒科照護的重要性。從馬偕醫院來的周桔源醫師,在這裡提供小兒外科的服務,但一年一年的過去,這裡需要有年輕醫師來接棒。因為看到這樣的需求,我鼓起勇氣,挺身而出,接下這個偏鄉支援計畫。在北醫附醫的長官支持與聖母醫院長官的幫助下,雙方合作的計畫得以順利推展,自2022年4月起,我便開始每週四至聖母醫院進行手術與看診。在支援期間,我在聖母醫院進行了一系列的小兒外科常規手術,如腹股溝疝氣修補(引進腹腔鏡手術)、耳前瘻管切除、舌繫帶鬆弛及板機指鬆弛手術等。此外,我也實施了需要短期住院的手術,包括嬰兒腹股溝疝氣修補、淋巴管瘤切除、隱睪症矯治、多指(趾)重建及肛門瘻管手術等。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許多原本需前往遠地醫院長期就醫的孩子,現在可以在聖母醫院就近接受追蹤與治療。比如,一位需要長期胃造瘻管的罕病兒童,在過去經常往返於台大兒童醫院與急診室更換造瘻管,而今卻能在我的聖母醫院門診安排更換與追蹤。若聖母醫院收治了需矯治先天畸形的孩童,我也能即時與兒科醫師進行討論,並協調轉院手術。期間有位近週歲的女童,自兩個月大開始就間歇性嘔吐,經由我們的互助機制轉介至北醫附醫進行檢查,發現她患有先天十二指腸蹼膜所導致的阻塞,最終通過手術得以康復。這樣的轉介案例越來越多,也使得北醫附醫在2023年順利取得小兒外科專科訓練醫院的資格。透過這次合作,我深刻體會到,若無願意合作的專業小兒科醫師、專精且樂於照護兒童的麻醉科醫師,以及一個願意學習並成長的手術室團隊,要在短時間內建立一個能照顧兒童的外科團隊是相當困難的。幸運的是,聖母醫院在院方的支持下早已具備這些條件,順理成章成為合作成功的基石。 飛越山海,支援台東隨著我在聖母醫院的支援步入一週年之際,過去一年的支援成效顯著,鼓舞了我,進一步想要推廣這種合作模式,但這樣的支援模式,是否真能在其他地方複製呢?作為一位花蓮女婿,我一直密切關注東部地區的醫療需求。花蓮擁有慈濟醫院的資源,小兒外科醫療服務相對完善,但台東的情況卻大不相同。過去,台東的小兒外科服務大多依靠台北馬偕醫院的醫師們輪流支援,每隔三、四個月集中一天時間處理所有手術。這樣的漫長等待中,孩子們的病情有可能會惡化,或家屬可能遺忘孩子需要及應該接受的手術治療。在這種迫切情況下,家屬常常不得不帶著孩子跋涉至花蓮或高雄尋求治療,而這樣的距離,對於西半部的家庭而言,就如同從屏東到台中一般遙遠。於是我開始考慮是否能將與聖母醫院合作的模式,搬到台東來實施,至少每月提供一次的小兒外科門診與手術服務。雖然這對西部許多城市來說可能只是杯水車薪,但至少能夠讓需要的孩子能盡早接受手術,預防嚴重的併發症。衛福部的研究報告也指出,疝氣和腸阻塞是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的部分原因。社群媒體上經常可見台東基督教醫院(以下簡稱東基)的鄭弋醫師為孩子們的醫療需求發聲,於是我鼓起勇氣聯絡她,探詢兒童外科醫療的需求及合作可能性。感謝上帝,當時的東基院長陳志成醫師對完善醫院照護體系充滿熱忱,我們的初次會談後,就達成共識,要一起合作為台東的孩子們服務。台東的支援計畫遂於2023年7月順利啟動,儘管首次的門診因颱風而不得不取消。有一名因包莖併發反覆的包皮龜頭炎以及嚴重的泌尿道感染的孩子原本計畫來門診安排手術,卻因颱風延誤了診治。在這緊急關頭,我與陳院長透過視訊討論病情,並由陳醫師親自安排手術前的檢驗、檢查及麻醉諮詢。8月,我乘坐最早的班機前往台東,在著陸後直接前往醫院,再次訪視病人並詳細解釋手術過程。幸運的是,我過往在彰化基督教醫院(以下簡稱彰基)接受過外科訓練,而東基所使用的電腦系統正是彰基的,彰基外科也曾對東基提供過支援。在這樣的完美配合下,我順利完成了首次手術和門診支援。最讓我意外的是,在台東的首次門診中,接連診治了超過十位需要手術的孩子,包含疝氣、多指、隱睪症、尿道下裂、甲狀舌骨囊腫、鰓裂遺跡等病症。由於每次支援只有一整天,我必須在上午安排四至五台手術,並在下午進行門診,因此首次門診的病人需求竟花了兩個月才得以滿足。後來,我開始於週四處理完台北的公務後,趕搭晚間的班機前往台東,以便隔天一早開始手術,努力爭取更多時間來為孩子們完成手術,減少他們的等待時間。週六一早巡視完手術後的病人,我便搭班機返回台北。支援期間的住院病人照護工作,都得依靠兒科醫師的幫忙;手術後的傷口照護則交由一般外科的李柏慶醫師在門診中追蹤,這樣也彌補了我只能每月支援一次的遺憾。在此過程中,得到了前任院長陳志成醫師以及繼任的馬堅毅院長的全力支持,手術室及麻醉科同仁的協助,使我得以在台東為這些孩子們提供及時的醫療服務。團結前行:共同為偏鄉醫療邁進的心願景「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這句話道出了團隊合作的力量。若我們的支援模式能夠更加成熟與流暢,我期待能夠集結一群志同道合的醫師同行,從而確保照護的完整性與持續性。必須承認,要為孩子們提供及時的小兒外科急症照護,最理想的情況是有專業的小兒外科醫師能常駐宜花東地區。但正如我之前所提到的,這不僅需要小兒外科醫師,同時也依賴於兒科、麻醉科以及兒童重症科醫師的密切合作。這些條件要能具足著實不易,除了靠政府建立相關配套措施外,也有賴醫界與政府合作找出更好的解決方案。而在這個環境成形之前,我要感謝北醫附醫的長官給予的支持與理解,讓我能以此為基地,延伸醫療服務的觸角至那些最需要我們的地方。延伸閱讀:4/23 人生注定的一段邂逅——「與病人為友活動」的前世今生4/25 守護洄瀾山海間青少年的醫師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4-26 性愛.性福教戰
每天3分鐘!泌尿醫大推男性「做1運動」改善勃起障礙 硬度耐力都變強
男性的骨盆底肌肉是一組從恥骨延伸至尾骨的重要肌肉,其作用不僅在於維持膀胱和腸道的穩定位置,同時也與性功能密切相關。經歷手術、長期便秘、體重過重、高強度運動或長時間咳嗽等因素,都可能削弱骨盆底肌肉的強度。 骨盆底肌肉鍛鍊 改善勃起功能、減少尿失禁泌尿科高銘鴻院長說明,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例如跑步、跳躍或打噴嚏時的尿失禁,往往是骨盆底肌肉強度不足的典型表現。為了有效鍛鍊骨盆底肌肉,除了傳統的治療方法,不少人也會透過骨盆底肌訓練來改善勃起障礙。高銘鴻建議可以嘗試以下「凱格爾運動」: .同時擠壓並收緊尿道和肛門的肌肉,同時保持呼吸,維持3-5秒。.重複這個擠壓動作10次。每次重複之間休息3-5秒。如果難以堅持到3-5秒,請盡可能延長保持時間。.可以躺著、坐著或站著進行練習。在整個練習過程中保持一個姿勢,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建議初期每天進行三組,做這些運動時要保持雙腿放鬆並注意呼吸。透過持之以恆的練習,可以逐漸增加肌肉的強度和耐力,從而提升性功能表現。【延伸閱讀】 ·男人手腳冰冷小心是「不舉」徵兆! 專家揭「勃起功能障礙地雷」:你踩幾個? ·沒有晨勃是警訊!醫曝「這些疾病」都會害你硬不起來 尤其1年紀最頻繁發生
-
2024-04-25 醫療.泌尿腎臟
白天排尿超過X次、晚上起床上廁所超過X次,小心「膀胱過動症」!如何治療與改善?
什麼是膀胱過動症?膀胱過動是指膀胱內尿液尚未儲存到生理正常容量時,就開始傳遞神經訊號,使大腦產生尿意,或膀胱肌肉自行不正常收縮的症狀,在台灣的盛行率為17%至28%,女性略多於男性,季節交替時會加劇,如有急尿感、急迫性尿失禁、白天排尿超過8次、晚上起床排尿超過2次等,要特別注意。34歲金融從業人員許小姐,從學生時期就比別人常跑廁所,才剛解完尿不到半小時,就覺得膀胱又漲滿而緊繃,最近半夜被尿意驚醒高達2至3次,連帶影響白天的精神狀態,檢查發現是間質性膀胱炎合併膀胱過動症。71歲李先生有攝護腺肥大病史,為改善排尿無力、餘尿不盡,服用藥物治療數年,但近1至2個月發現尿意來得又急又猛,好幾次趕到廁所都險些漏出尿來,一查才發現是攝護腺肥大合併膀胱過動症。膀胱過動症狀有哪些?該如何治療或改善?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張雲筑表示,常見膀胱過動症狀,包含急迫性尿失禁,白天排尿超過8次,晚上起床排尿超過2次等。近期門診患者增加2成,因為氣溫忽冷忽熱,會造成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難以穩定運作,血管、膀胱、骨盆底肌肉收縮等,都可能會加重頻尿或急尿等膀胱過動的症狀。膀胱過動症可能是單獨存在的下泌尿道刺激性症狀,但也常合併出現於有尿路感染、攝護腺肥大、尿路結石、糖尿病、間質性膀胱炎、神經病變等患者身上,生活習慣的調整相當重要,建議減少咖啡、茶、辛辣食物等刺激性飲食,並戒菸、適量攝取水分等;正規治療則包含藥物,物理治療或手術治療等。那些人容易得到膀胱過動症?●40歲以上的女性。●自然產生過2胎以上的婦女。●肥胖者。●患有泌尿道感染的人。●糖尿病患●攝護腺肥大患者。●飲酒習慣的人。資料來源:元氣百科 膀胱過動症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4-25 醫療.泌尿腎臟
「6種尿尿姿勢」恐害尿失禁,蹲著尿是其一!少喝水不是辦法,正確5方法改善尿失禁
你都怎麼尿尿?是坐著尿還是蹲著尿?很多女生怕公廁馬桶座墊不乾淨,所以在外面上坐式馬桶會用半蹲的方式尿尿。不過泌尿科醫師提醒,6種解尿習慣可能增加尿失禁的機率,半蹲尿尿也是其中一種。很多女性都有尿失禁的問題,尤其更年期或是自然產的女性,這樣的問題更是常見。尿失禁若嚴重,可能影響生活品質。泌尿科醫師戴定恩在臉書指出,不管是男生或女生,尿尿姿勢長期不正確,長期下來骨盆底肌可能從緊張變得鬆弛,增加尿失禁的機率!不正常的排尿除了姿勢影響外,像是憋尿、過度用力等等,也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平常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排尿方式,避免造成身體的損傷。戴定恩列舉診間常聽到的6種錯誤解尿習慣,如果你也是用這些方式上廁所,應趕快改掉,以免造成尿失禁問題。6種錯誤解尿習慣增加尿失禁機率1.半蹲解2.馬桶上蹲著解3.踮腳尖解尿4.腳懸空解尿5.用力解6.中斷解尿(資料來源/《熱血暖男 戴定恩醫師》臉書粉絲專頁)女性尿尿 應「全坐」或「全蹲」其實如果在家裡,應該幾乎都是坐式馬桶。問題是在外面的公廁,有的是坐式的、有的是蹲式。但蹲著尿尿真的不好嗎?林口長庚醫院男性學及婦女泌尿科副系主任陳煜曾受訪表示,事實上自古以來,蹲著尿尿是很自然的姿勢。但腿部力量比較不足的人,因為怕跌倒,如廁時會將注意力放在腿,而不是解尿的動作,確實可能因為這樣而比較解不出來,如此就會建議坐著尿比較好。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張雲筑也曾接受訪指出,排尿時交感神經放鬆、副交感神經刺激,會讓膀胱收縮夠力、括約肌放鬆,尿液才能順利排出。若半蹲,骨盆底肌需要出力,尿道無法完全放鬆,尿液還沒排完,排尿動作就先行停頓,容易尿不乾淨。殘尿比率越高,膀胱壓力大,可能造成頻尿、泌尿道感染,甚至腎臟水腫。因此建議,女性解尿應最好選擇「全坐」或「全蹲」,讓尿道完全放鬆。尿失禁4迷思害延誤就醫亞東醫院婦產部醫師吳文毅於《亞東醫訊》撰文指出,許多人對尿失禁有不正確的迷思,例如:尿失禁是老化的一部份、尿失禁是身為女人的一部份、尿失禁是生產後的正常現象、尿失禁墊護墊即可,導致尿失禁婦女延遲求醫的時間。國內40歲以上的女性,尿失禁患者多達一百多萬人左右,但有8成患者未就醫。其實,尿失禁是可以治療的,尿失禁不是女性必然的宿命。目前治療尿失禁的方法相當多,病人經由適當的檢查,找出尿失禁之成因再經由適合的治療方式,大多會有不錯的效果。少喝水就能擺脫尿失禁?而很多尿失禁患者都漏尿麻煩會盡量減少喝水,其實這是不正確的習慣。國健署指出,擺脫尿失禁反而應該建立適當的飲水及排尿習慣,避免膀胱過度擴張及小便太少。國健署建議先嘗試以下5方法改善,如果仍未改善,也應該適時尋求泌尿專科醫師協助,評估以藥物、荷爾蒙或是外科手術治療。5方法改善尿失禁1.建議喝水時應「少量多次」,每小時飲用100至150cc,約為半杯馬克杯,4小時內不要超過600cc,每天喝水總量最好達到1500至2000cc,夜間喝水不宜過量。2.養成定期排尿習慣,白天每2小時就上一次廁所,即使沒有尿意也要去上,一天最好能排尿8至10次。3.多做凱格爾運動學會收縮肛門、陰道、尿道旁的肌肉,練習提肛運動,強化整體骨盆腔底肌肉的強度。4.均衡飲食,維持正常體重及排便習慣。5.避免導致腹部壓力的習慣,如穿著過緊的衣服、過度運動。【參考資料】.《熱血暖男 戴定恩醫師》臉書粉絲專頁.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4-24 醫療.泌尿腎臟
腎結石不理,最後會讓你痛不欲生!飲食型態影響結石 靠4招預防
最近天氣開始悶熱,水分容易流失,如果平日習慣重口味、經常大魚大肉及飲酒,會讓身體製造過多的尿酸,慢慢在尿液中結晶,堆積在腎臟、尿道。微小的結石大多不會感到明顯症狀,但是當結石愈來愈大且掉落到輸尿管時,會讓人痛不欲生。常見2種腎結石成因不同腎結石是國人好發的疾病之一,大約有10%國人有罹病機會,好發年齡為30至50歲左右,男性多於女性,但女性常見磷酸類的結石,原因與女性荷爾蒙降低有關。台灣腎友生活品質促進協會理事長暨台北透析診所院長李孟鴻說,腎結石的主要原因是「身體長期處於高尿酸」狀態,意即尿太濃,尿酸未能有效排出而堆積在體內形成堅硬的結晶物,當脫落位移卡住輸尿管時,除了造成腎臟水腫,還會引發劇烈疼痛。常見的腎結石有二種:草酸鈣結石、尿酸結石,前者是因為水喝太少或汗流太多,後者大多是尿酸高、痛風患者。李孟鴻建議,不論哪一種成因,都要多喝水、少吃高普林食物,以及戒酒、戒含糖飲料。4類族群容易腎結石李孟鴻表示,飲食型態影響結石,有幾類族群的人要別小心:1.肥胖、新陳代謝症候群:因為攝取過多熱量,導致身體負擔加重,同時影響尿液酸鹼值,易加速形成腎結石。2.喝酒:啤酒是草酸來源之一,容易與身體裡的鈣結合為草酸鈣,影響尿酸的排泄。3.家族史:結石與遺傳有關,尤其是雙親有腎結石病史,下一代得到結石機率高出許多。4.運動員:攝取大量蛋白質(包括另補充乳清蛋白),再加上排汗量大,易讓尿液過酸、增加結石機率。5.其他:減重太快易生成尿酸,不當長期使用利尿劑也會引發腎結石。除了上述原因,減重太快也容易生成尿酸,不當長期使用利尿劑亦會引發腎結石。李孟鴻提醒,要從改善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下手,多喝水、吃對食物才能降低罹患腎結石的風險。腎結石不理 惡化恐感染出現敗血性休克罹患腎結石若不即時處理,會惡化引起腰痠、腰痛、血尿,造成繼發性感染,甚至出現敗血性休克。應進一步檢查體內是否有其他結石沉積,評估使用適當藥物減輕症狀,或是進行體外震波碎石手術、膀胱鏡或輸尿管鏡手術、經皮腎造瘻取石手術,把結石清除乾淨。預防腎結石飲食4招1.多喝水:每天喝2000-3000C.C的水,平均分配在白天作息中,天氣炎熱流汗較多時,要多攝取水分。2.少喝含糖飲料:戒掉可樂、手搖飲,以開水最好,有些飲料(濃茶、咖啡)含有草酸。3.忌重口味:少吃過鹹食物,攝取太多鈉離子會增加結石的機會。4.適量肉類:勿吃過多肉類,一餐不要超過一個掌心的量。(責任編輯葉姿岑)【疾病百科】.腎結石
-
2024-04-20 焦點.健康知識+
醫生開的「抗生素」有副作用嗎?沒症狀就可停吃?忘記按時服用怎麼辦?「10抗生素QA」一次看
我們常會聽到醫生要開「抗生素」這種藥,抗生素通常會用在中耳炎、陰道炎、尿道炎、腸胃炎等被細菌感染的疾病,可以幫忙去除我們身上的壞細菌。但現在有越來越多種類的抗生素,針對抗生素的使用方式,你的觀念正確嗎?像是抗生素可以空腹吃嗎?抗生素藥膏做什麼用?忘記按時服用抗生素時該怎麼辦?什麼叫「抗藥性」?關於「抗生素」的疑問專家一次解答!抗生素有副作用,能不碰就不要碰? 過度害怕副作用或抗藥性,能不吃就不吃,甚至認為抗生素會影響身體免疫力而拒絕醫師處方,是一大迷思。藥師王怡茹表示,適當而節制地使用抗生素,在使用者身上並不會出現抗藥性問題,例如手術或拔牙前後的預防全身感染用法,或是確定為細菌感染時的治療性使用等,並不需排斥使用。有些人用藥的前幾天會有輕微腹瀉症狀,其實是抗生素重新調整腸胃道菌叢分佈,讓壞菌透過腹瀉方式排出體外,此時多補充水分即可。透過臨床醫療人員與民眾本身於使用期間的監測與注意,可以降低副作用的發生風險。但若出現嚴重水瀉或是脫水,請儘速就醫。少部分病人使用抗生素後可能會出現局部紅腫熱痛、皮膚紅疹等過敏反應,極少數會出現過敏性休克,最嚴重甚至危急生命。所以在服用抗生素期間,需隨時注意身體反應與變化,當出現過敏症狀,請將服用藥物的藥名、成分記錄下來,症狀嚴重時及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時機。吃抗生素有什麼禁忌嗎?可分為幾類來討論:1.四環黴素類四環黴素類的抗生素是非常廣泛使用的抗生素,大家熟知的「抗生素不要跟制酸劑、牛奶或鐵劑一起吃」,指的就是四環黴素類的抗生素。因為制酸劑、牛奶、鐵劑中都含有二價、三價的金屬離子,會跟抗生素結合,減少吸收與療效,最好相隔2小時再吃。四環黴素類的抗生素應用範圍非常廣,最常見是用在青春痘的口服藥物;再來,瘧疾、鼠疫、退伍軍人症,或是一般常見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等,都可以使用四環黴素。但隨著抗藥性的增加,四環黴素已漸漸不是最廣泛使用的第一線抗生素。2.環丙沙星環丙沙星(ciprofloxacin)抗生素多用在治療腹部疾病,例如腸胃炎、傷寒,還有骨骼及關節感染,甚至是腦膜炎的預防性投藥等;但副作用可能引起腹部痙攣,或是肌肉不適,如果跟咖啡、茶類一起喝,會影響咖啡因的代謝,造成心悸,建議配服白開水最好。3. 甲硝唑類甲硝唑類(Metronidazole)的抗生素,對於細菌性陰道炎、白帶、骨盆腔炎、心內膜炎、阿米巴痢疾等疾病作用特別好,台灣最常見的藥物像是服立治兒(Flagyl),簡單來說,主要是拿來治療生殖道、腸道等地方的細菌感染。而甲硝唑會干擾酒精的氧化作用,導致乙醛聚集,出現戒酒樣症候群(disulfiram-like),也就是服用戒酒藥物時的症狀, 出現頭痛、流汗、潮紅、噁心嘔吐甚至嚴重低血壓、昏厥的情況;所以在服用甲硝唑的前後3天,建議不要喝酒、也不要碰含酒精的食物。4.采福適膜衣錠(Linezolid、ZYVOX)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新抗生素,針對已有抗藥性的各種細菌作為新一代可殺菌的抗生素,所以多半應用在醫院型的感染,如醫院型肺炎等;另外也會用在皮膚感染、複雜性皮膚感染、併發菌血症的疾病等。不過采福適會抑制酪胺酸代謝,酪胺酸是一種胺基酸,可到腦內產生多巴胺,給人愉快的感覺。如果代謝不良會導致頭痛、血壓上升,肌肉運動不良的問題,所以在療程中,要避免吃含有酪胺酸的食物,如紅酒、啤酒、臘肉香腸、巧克力、起士乳酪。什麼叫「抗藥性」?抗生素是人類用以對抗細菌、抑制細菌生長的化學物質,但未感染而濫用、選錯抗生素、未完成療程或藥量不足等不當使用抗生素的情形,會導致原先可以殺死的細菌變得更難被消滅,是造成抗藥性細菌的主因。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表示,根據感染管制與抗藥性監測管理系統最新一季監視報告,新冠疫情期間醫院加護病房檢出的抗藥性病原菌占比普遍升高,其中,又以區域醫院加護病房增幅較大。推測與抗生素新藥補給不足、替代藥物效果未達預期等有關。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邱政洵教授指出,若放任細菌抗藥性的盛行率持續惡化,估計到西元2050年,全球每年將有1千萬人死於抗藥性病原感染,相當全年因為癌症死亡的人數;台灣屆時每年也估計將有超過3.3萬人因此喪命,相當於2021年6大癌症的死亡總和目前常見的「抗藥性細菌」有哪些?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克雷伯氏肺炎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與屎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鮑氏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腸內菌屬(Enterobacter species),取其英文字首合稱為「ESKAPE」,是全球公認的6大恐面臨無藥可用的抗藥菌。抗生素和消炎藥一樣嗎?不一樣,抗生素跟一般的消炎止痛藥不同。藥師王怡茹表示,並非所有的發炎都可以用抗生素來當作消炎藥,也不是所有的發燒都一定要用它才有效。服用不必要的抗生素不但會造成身體的負擔,身體內的正常菌叢還可能受到抗生素的摧殘,免疫能力變得越來越差。每一次生病需不需要吃抗生素,應該要服用那一種,都需要經過醫師根據不同病癥、化驗結果、臨床經驗來決定,千萬不可以認為抗生素「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就自行隨意服用。如何避免產生抗藥性?根據衛生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資料,為了減緩抗藥性病菌的產生,衛生署有提供「三不政策」建議:1.不自行購買抗生素抗生素是處方藥物,一定要由醫師處方才可使用。2.不主動要求抗生素是用來對付細菌的,所以要在確定細菌感染時才有療效。如果只是感冒,有90%的感冒都不是細菌感染,不用抗生素也可以自然痊癒。3.不隨便停藥抗生素治療針對不同的細菌及目的,有一定的療程,一旦需要使用抗生素來治療,就要按時服藥,直到藥物吃完為止,以維持藥物在體內的足夠濃度,以免製造出抗藥性細菌而讓它伺機而起。 抗生素可以空腹吃嗎?根據宏恩綜合醫院的衛教文章,一般抗生素以空腹服用(飯前1小時或飯後2小時)之吸收效果較好,若會對胃部造成刺激,則可與食物一起服用。什麼時候可以用「抗生素藥膏」?皮膚表面有許多益菌定殖,藥師廖偉呈表示,若傷口沒有感染風險時,千萬不要濫用抗生素藥膏。尤其不少民眾,只要皮膚有傷口,就塗四環黴素外用膏(廣效型抗生素),將皮膚表面本來定殖的好菌全都殺光,事實上,不當的使用抗生素藥膏是有可能造成細菌抗藥性,同時也會破壞皮膚正常菌叢,造成更多皮膚問題。正確的傷口護理第一步是由內而外清洗傷口,最好以大量無菌生理食鹽水沖洗,目的是減少傷口細菌,清楚評估傷口性質。若是乾淨的傷口,使用生理食鹽水清潔乾淨即可,再以適當的敷料覆蓋。若是較髒的傷口用1%水溶性的優碘由內往外將優碘擦拭乾淨,待30秒消毒,再用生理食鹽水由內往外將優碘擦拭乾淨。若是有感染或已發炎的傷口,請依專業人員指示使用適當的抗生素藥膏,千萬別自行拿藥膏亂塗。醫生說抗生素要按時吃,忘記服用時怎麼辦?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的資料,如果想起時已忘記服藥,儘快服用藥物即可;若已接近下次服藥時間(超過2次服藥時間的中間點),則跳過不用,下次再恢復正常時間服藥即可(除非有醫師特別指示,否則請勿自行使用雙倍量)。感冒可以請醫生開抗生素吃嗎?不可主動要求醫師開立抗生素。通常上呼吸道的感染大多數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常見的症狀如咳嗽、喉嚨痛、打噴嚏、流鼻水,抗生素只對細菌性感染有效,對於病毒性感冒並沒有效。一般而言,對於病毒性感冒,只需要症狀治療即可,並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若是細菌感染引起的感冒,則需經醫師評估後,再給予抗生素使用。延伸閱讀: 還在吃超商麵包當正餐?害你變胖又覺得累!小心吃出痰濕體質,營養師教你不踩雷的挑麵包攻略 為什麼一堆人跑步減肥都沒瘦?因為他們在減肥撞牆期時,少做了這件事...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4-20 醫療.皮膚
白髮為何一直長? 中醫認證預防掉髮、維持烏黑髮色15種食物
白髮增生原因眾多, 包括壓力大、用腦過度、情緒緊張等等,少數人青春期會發生少年白,民眾若罹患自體免疫疾病或在強大精神壓力下,恐一夜白髮。中醫師吳宛容表示,「腎藏精,其華在髮」、「肝藏血,髮為血之餘」,中醫認為頭髮健康及髮色烏黑與否,與肝腎功能有很大關係,像是老年人腎氣不足,頭髮就會漸漸失去光澤;且白髮生長位置可觀察出身體狀況,例如民眾不吃早餐、過度節食,消化、脾胃系統異常,前額就易掉髮或冒白髮。不吃早餐、過度節食 都會影響頭髮健康生白髮隨年紀增長,會漸漸出現白髮,吳宛容說明,中醫認為頭髮健康及髮色烏黑與否,與肝腎功能有很大關係,像是老年人腎氣不足,頭髮就會漸漸失去光澤,顏色由轉灰轉白。而兩鬢斑白被視為是老化的象徵,但其反射區是肝臟,也意味肝膽不足,若民眾肝膽火偏盛、脾氣暴躁、愛生悶氣,且常伴有口乾、口苦、舌燥、眼睛酸澀等現象,須留意最近的情緒變化,生活和工作壓力是否特別大。白頭髮特別容易長在某些部位,可窺見身體狀況是否出問題,吳宛容舉例,譬如前額白髮增生,與消化、脾胃系統異常有關,有些女性不吃早餐、過度節食,前額會較暗沉、掉髮;後腦杓長出白頭髮,與膀胱、腎氣不足有關,由於後腦杓是督脈,主掌一身的陽氣,反射區為膀胱經,平時常頻尿、遺尿,或有尿失禁、泌尿道感染等問題的人,就得多加留意。預防掉髮、維持烏黑髮色 中醫師推薦藥膳調理若要預防白髮增生,就得從延緩老化、均衡飲食、生活作息規律、適度運動、正常睡眠等做起,民眾平常可用指尖按摩頭皮,每天5至10分鐘改善血液循環。飲食上可以多攝取豆、胡蘿蔔、菠菜、韭菜、香菇、黑木耳。花生、紅棗、瓜子、葵花子等食物,使頭髮更加黑亮,食用黑棗、柿子、桑椹、桂圓、荔枝等則可提升人體氣血循環的功效。對於民眾想要改善前額白髮增生,吳宛容建議,從「改善氣血」開始,活絡氣血,使血液循環暢通,補腎益血,調整脾胃虛寒,有助延緩長白髮速度。她也提到,若要調整脾胃虛寒的症狀,可選擇紅棗、龍眼乾、阿膠等中藥材,紅棗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維生素C;龍眼乾可寧心安神、補氣補血;阿膠富含蛋白質、胺基酸。另外,黑色食物如黑木耳、海菜、紫菜、黑糯米、黑芝麻等,也有助於延緩冒白髮速度。另外,烏骨雞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補虛勞羸弱,治消渴,中惡,益產婦,治女人崩中帶下虛損諸病,大人小兒下痢噤口」。烏骨雞入肝、腎兩經,和山藥與滋補肝腎的枸杞同燉,對體虛血虧、肝腎不足、脾胃不健的人有好的效果,吳宛容也提醒,凡感冒發熱、咳嗽多痰或濕熱內蘊者,及有嚴重皮膚病者,不宜食用。《烏骨雞山藥枸杞湯》藥膳食譜▸作法1:將烏骨雞汆燙去血水後,與清水浸泡過20分鐘的淮山(40克)、枸杞同置於砂鍋。▸作法2:加料酒、姜片、熱水,大火煮沸後改小火慢燉2小時左右,出鍋前加鹽調味。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4-20 焦點.科普好健康
從尿糖到治療糖尿病!降血糖藥「SGLT2抑制劑」為糖尿病治療首選藥物之一
66歲男子因多次下肢無力求診,檢查出嚴重低血鉀症而住院。檢查發現尿液排出大量鉀離子,還有蛋白質及葡萄糖,經診斷為不明藥物引起的腎小管病變,導致橫紋肌溶解及急性腎損傷。病人沒有糖尿病,為何尿液中出現大量的葡萄糖?其實,腎臟控制糖分由尿液排出的機轉,是近年降血糖藥物SGLT2抑制劑發展的重要基礎。 腎臟是身體重要的代謝器官,血液流經腎臟,依分子大小及結構特性,通過腎小球過濾,如水分子、電解質在腎小管經重吸收的機制再回到體內,否則便經由尿液排出體外。重吸收的過程有幾個關鍵因素,決定哪些分子及回收量。在腎臟生理功能分工中,腎小管重吸收占重要角色,腎小管細胞上有形形色色具不同功能、性質的運送體,如離子通道、運送器等,皆與重吸收機制有關。這些統稱為運送體的分子,負責將經過腎小球的分子再吸收回到體內;我們熟知的鈣離子、鈉離子通道可調控離子進出。決定水分子進出細胞的水分子通道(aquaporin)由美國科學家Peter Agre發現,並因此獲2003年諾貝爾化學獎。SGLT至少5種 機制各不同調節葡萄糖吸收的分子,主要由「鈉─葡萄糖共同運輸蛋白(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SGLT)執行。鈉─葡萄糖共同運輸蛋白由Robert K. Crane在1960年發現,目前已知SGLT至少有5種,絕大部分分布在腎臟及腸道,負責葡萄糖在腎小管及腸細胞重吸收,在腎臟主要由SGLT2執行近90%吸收,腸道則以SGLT1為最重要。不同SGLT的功能及調控機制各有不同。透過基因工程技術,科學界可以從基因剔除動物模型,瞭解因單一運送體功能失常引起的相關變化。家族性腎源性尿糖症又稱為Fanconi症候群,病因是近端腎小管上重吸收的遺傳性異常,除了葡萄糖,包括胺基酸、磷、鉀等其他在近端腎小管吸收的分子,都因無法正常吸收而經由尿液排出。上述66歲病例則是藥物造成,患者停藥後即痊癒恢復。單一基因異常引起的遺傳性尿糖,在2000年由Rene Santer教授首次報告,以自體顯性或自體隱性傳遞到子代,病人出現不等程度的尿糖,長期觀察發現大部分預後良好,不需要特別介入治療。常見症狀是多尿、夜尿、僅有少數出現水分不足、脫水或泌尿道感染增加。蘋果樹根成分 竟能降血糖當今最被關注的糖尿病治療藥物:鈉─葡萄糖共同運輸蛋白抑制劑,即抑制SGLT2,促進糖分由尿液排出,進而降低血糖。這類藥物從意外發現到上市作為可治療藥物,有近200年的發展歷程。最早的源由是1830年代採用蘋果樹的樹根,由於它的口味類似當時用來治療瘧疾的藥物,因此被試用並進一步研究,不久就發現樹根中的根皮柑(phlorizin)會造成尿糖,同時有降血糖的效果。一直到1933年,才有正式的人體測試報告,1990年代則揭開SGLT是根皮柑藥理作用的分子機制,也啟動研究做為治療糖尿病的可能藥物。由於根皮柑同時對SGLT1及SGLT2都有抑制效果,服用後腸道的抑制作用常造成腹瀉等副作用,針對糖尿病的治療需要研發具專一抑制SGLT2的藥物。SGLT2抑制劑 可保護器官從美國藥物食品管理局在2013年核准第一個SGLT2抑制劑上市,至今全球已有超過10種以上的藥物,由於改善血糖控制效果穩定,已成為糖尿病治療首選藥物之一。此外,近年臨床研究更發現,這類藥物有器官保護效果,服用這類藥物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及慢性腎臟病的發生及進展,因此是特定族群的優先選用藥物。從腎臟功能到腎小管重吸收機制,可以瞭解這些運送體呈現獨特角色,從大自然環境的發現到研發應用,科學研究接續推展,才有今日治療藥物的上市,讓病人得以受惠。(高雄市立鳳山醫院目前委託長庚醫療財團法人經營)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4-17 寵物.寵物疾病
突然大量喝水、多尿...貓咪「腎衰竭」會好嗎?腎貓症狀、飲食建議一次看
貓咪慢性腎衰竭初期徵兆不明顯,加上貓咪善於忍痛、不太會表現生病狀態,因此不易察覺,定期給貓咪做健康檢查,有助於預防疾病問題。近年來,養貓人口逐漸成長,但貓咪照護你知多少?根據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處與台大獸醫學院調查,家貓十大死因之首為「腎衰竭」,老化和體內水份不足為兩大主因。貓咪腎衰竭分為慢性腎衰竭、急性腎衰竭兩種。慢性腎衰竭初期徵兆不明顯,加上貓咪善於忍痛、不太會表現生病狀態,因此不易察覺,定期給貓咪做健康檢查,有助於預防疾病問題。本篇帶您了解貓咪腎衰竭成因、症狀,教您預防貓咪腎衰竭。貓咪腎衰竭分兩種 慢性腎衰竭、急性腎衰竭1. 慢性腎衰竭慢性腎衰竭(Feline Chronic Kidney Disease,簡稱:CKD),超過七歲的熟齡貓為高危險族群,其腎功能會在數月到數年間發生不可逆性、漸進性喪失,也是老年貓最常見致死性疾病之一。據統計,15歲以上的老年貓約有20%~50%機率有一定程度的腎退化問題,身體只需要25%的腎功能,便足夠過濾體內毒素,臨床上不少貓咪在腎功能已損失75%以上才被確診慢性腎病。根據《台灣腎貓協會》指出,正常健康腎臟有6大功能:●過濾血液中的毒素●維持體內水平衡●維持鹽分平衡和其他電解質●維持體內酸性平衡●維持血壓的正常●製造荷爾蒙慢性腎衰竭雖然不會造成貓咪立即死亡,但對身體的傷害是長期且不可逆的,由於腎功能衰退,導致腎臟無法正常運作,貓咪身體便開始出現各種病狀。除了腎功能老化及長期飲水量不足之外,多囊性腎病(PKD)、腎小球腎炎、腎腫瘤、感染、毒素皆會對腎臟功能會造成腎臟傷害,然而真正導致慢性腎衰竭的原因,其實難以確定,因此貓咪定期健康檢查,非常重要!2. 急性腎衰竭嚴重且易於短時間內致命的病症,相較慢性腎衰竭,通常急性腎衰竭只要及時治療是可逆的,可能的病因為中毒、創傷、感染、極度脫水、阻塞、心衰竭造成的低血壓等。其中公貓尿道細,易產生結晶栓塞、尿道阻塞,造成下泌尿道症候群;母貓雖然尿道比較大但好發膀胱炎,其症狀為頻尿、血尿、結石等,若不及時治療,尿液無法順利排出,可能導致急性腎衰竭。貓咪慢性腎衰竭症狀透過超音波檢查、血檢肌酸酐(Creatinine)和尿素氮(BUN)的指數,可判斷貓咪腎臟健康程度,由於貓咪對忍痛耐力高,根據《台灣腎貓協會》指出,若發現貓咪食慾不佳、暴瘦、大量喝水、多尿、嘔吐等明顯症狀出現時,可能代表腎功能已無法正常運作。由於慢性腎病初期症狀不明顯,若發生以下10種症狀,請立即送醫治療:●嘔吐●胃酸過多●口腔潰瘍●虛弱無力●便秘●嚎叫●拒絕進食●吃貓砂或舔水泥牆(貧血症狀)●抽搐●失明(高血壓導致)若發現貓咪食慾不佳、暴瘦、大量喝水、多尿、嘔吐等明顯症狀出現時,可能代表腎功能已無法正常運作。貓咪慢性腎衰竭分四期依照國際腎臟學會(IRIS)貓咪慢性腎衰竭分4期為:腎功能不全前期、腎功能不全後期、腎衰竭 末期、腎衰竭末期:1. 第一期(stage1):腎功能不全 前期●此階段貓咪腎功能大約在33%~99%之間,難在此階段診斷出腎病。●腎病第一期不用過度恐慌,但需要在生活習慣方面做調整。●血檢Creatinine會落在1.6以下,其他跡象如體內電解質過低、稀釋的尿液,或發現過多蛋白質殘留尿液中,需留意腎臟畸形的可能。●無法看到典型的臨床症狀。●視貓咪病情進展而定,通常進入二期之前,第一期可能維持好幾年。第一期治療以平衡電解質、鼓勵貓多喝水、調整主食漸進式調整為高齡貓飼料和罐頭、觀察體重變化、定期檢查為主。2. 第二期(stage2):腎功能不全 後期●此階段貓咪腎功能大約在25%~33%之間,雖然腎臟很費力但仍然能過濾體內毒素及廢物。●血檢Creatinine會落在1.6至2.8,並有電解液失衡現象。●這個階段的貓咪喝水量、排尿量比平常多,高血壓通常在這此期出現。●貓咪越早進入第二期,往後惡化速度越快。若配合治療,二期階段可從幾個月延長到幾年。第二期治療建議主食更換腎貓飲食,如:腎臟處方飼料或罐頭,以不增加腎臟負擔為主,若在此階段貓咪出現嘔吐、食慾不佳需採取藥物治療,有助腎貓提升食慾、保持體重。3. 第三期(stage3): 腎衰竭 前期●此階段示貓咪腎功能大約剩15%~25%,腎臟已無法正常過濾體內毒素及廢物。●血檢Creatinine會落在2.9至5.0。●腎病症狀於此階段出現,喝水量、排尿量大幅增加、嘔吐噁心、食慾不振。●腎病第三期需積極治療並與給予藥物加以控制。●在腎病第三期,視治療成效以及貓咪對療程的接受度,若治療順利,第三階段可從幾個月延長至3-4年。第三期治療除了沿用第一、二期飲食調整,此階段貓咪通常出現更多病徵,如:貧血、尿毒症等,經醫師依病情評估後,決定是否給予輸液治療來輔助腎臟排出毒素和廢物。此階段常見治療方式有靜脈輸液、皮下輸液、鉀離子補充、胺基酸補充、貧血治療。4. 第四期(stage4):腎衰竭 末期●此階段貓咪腎功能僅剩不到15%。●血檢Creatinine會落在5.0以上,血磷也會升高。●主要症狀為嚴重嘔吐噁心、幾乎不進食及虛弱無力嗜睡。第四期治療建議著重在安寧照顧,視貓咪生理條件和對醫療行為接受程度繼續第三期治療方式,或是選擇更侵入性的處置。此階段治療方式有靜脈輸液、皮下輸液、鼓勵進食、磷結合劑以及飼主的陪伴。腎貓該吃什麼?腎貓飲食5建議《台灣腎貓協會》建議,家有腎貓,飲食建議五原則:低蛋白,高生物價、低磷,水份足、熱量夠。1. 低蛋白飲食蛋白質的攝取控制可以讓尿素氮下降,有助舒緩腎貓病況舒緩。若是尿素氮太高,可能會造成貓咪食慾下降,反胃嘔吐等症狀。2. 高生物價高生物價蛋白質有完整的必須氨基酸,代謝產生的含氮廢物比較少,能有效吸收利用以減少腎臟負擔。3. 低磷飲食腎功能不全的貓咪很難將身體中過多的磷排出體外,過度負荷可能導致高血磷讓腎病加速惡化,也會影響體內鈣離子平衡,讓貓咪更加不舒服。4. 水份充足貓咪一般每日每公斤需要40-60ml的水,貓咪若吃處方飼料,更需注意每日飲水量。5. 補充熱量低蛋白飲食易造成貓咪熱量不足,需要以優質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酸增加其它熱量來源,防止體重快速下降。腎貓通常會換成處方飼料為主,有些飼主會以為有添加藥效,所以吃了處方飼料就會好,其實是不對的!慢性腎衰竭是不可逆的,無法靠藥物痊癒,僅能透過飲食管理、日常照護減緩惡化速度。腎病處方飼料是為減少腎臟負擔,以低蛋白飲食原則設計,若以腎病處方乾糧為主食,必須注意貓咪飲水量,才能真正達到低蛋白飲食原則。如果要為貓咪補充其它營養,需根據血檢了解有沒有其它併發症,如貧血,高/低血鉀,或代謝性酸血症等,再視情況額外補充養分。腎病處方飼料是為減少貓咪腎臟負擔,以低蛋白飲食原則設計,若以腎病處方乾糧為主食,必須注意貓咪飲水量,才能真正達到低蛋白飲食原則。如何預防貓咪腎衰竭1. 多喝水 由於貓科動物是為肉食性動物,水份攝取通常來自於肉類本身,但不少家貓都以乾飼料為主,乾飼料含水量通常不超過 10%,加上貓咪舌頭呈倒刺狀,飲水效率很差,因此不太會主動喝水,喝水頻率也不高。貓科醫學會理事長 翁浚岳(伯源)醫師4建議讓貓咪多喝水:●一餐飼料,一餐濕食(罐頭+水)●流動的水如噴泉式飲水機,引起貓咪興趣●天熱時,放顆冰塊至飲水機滾動,引起貓咪好奇●定期更換新水(貓每日建議飲水量 = 貓體重(kg) x 40~60c.c)2. 飲食控制中老年貓的對蛋白質需求不如青壯年時多,過量攝取會因分解蛋白質而產生過多尿毒造成腎臟負擔。另外許多零食、罐頭甚至飼料都含鈉,過多的鈉會造成高血壓,間接造成腎的傷害,而鉀攝取不足也可能導致慢性腎臟病。此外,若貓咪長期缺乏磷,可能會造成貧血或酸鹼不平衡,但長期過量的磷會增加腎臟負擔,導致慢性腎臟疾病。正常健康貓咪磷含量攝取量需低於350mg/100kca,但若是腎貓,磷含量則必須低於250mg/100kcal,避免加速腎病惡化。3. 環境及毒物控制 吃到對貓咪有毒的物質,如清潔劑、殺蟲劑與一些植物,或是長期吃人類的食物、飼料保存不好產生黴菌毒素等,都可能會造成貓咪中毒,進而造成腎臟傷害。4. 定期健康檢查透過健康檢查可以早期發現並預防,年輕貓咪平均1-2年做一次即可,老年貓則因甲狀腺亢進、腎衰竭、心臟病發生率較高,建議半年就要做一次健檢。參考資料台灣腎貓協會延伸閱讀:貓咪沒尿尿,為何一直進去貓砂盆?專家盤點「7大症狀」,小心貓咪腎已出問題 肥胖、糖尿病、失智症...可能是「皮質醇」惹禍!哈佛醫師:這2種東西不要碰
-
2024-04-15 醫聲.癌症防治
2024癌症論壇/專家解釋癌症治療與感染問題,其中乳癌治療已朝向「NESS」方向,期待讓病人活久活好!
癌症治療日新月異,連無法治癒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也有機會存活10年以上,而部分癌症治療成效提升,讓癌友開始關注治療後生活品質的問題,但現在手術技術進步,有助於術後疼痛控制與恢復期縮短、乳癌外觀與感知恢復,只要癌友遵從「NESS」照護建議並做好感染預防,即可過上常人生活。聯合報連續第6年與國衛院攜手舉行癌症論壇活動,今年論壇主題是「Love & Care友善抗癌行動」,今天繼續第二天的議程。連續兩天活動中,超過20名重磅級專家、學者登台分享最新癌症相關政策、治療趨勢等最新資訊,現場300多名民眾也熱情參與。百年難解的癌症—多發性骨髓瘤:健保治療選擇多元但仍有改善的空間多發性骨髓瘤是個百年的疾病,易有貧血、骨頭痛、血鈣高、腎功能差等併發症,平均發病年齡65歲,每年約有700位新病人。近年的治療突飛猛進,傳統治療加上anti-CD38單株抗體一線治療,有八成的病人在3年期間無疾病惡化,目前健保給付在二線用藥,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指出,希望未來健保可以往前給付,讓新的治療可以在第一時間就能使用到。至於難治性的多發性骨髓瘤,現在也有最新的anti-BCMA,讓病人有2至3年的存活時間,目前核准使用在後線治療,仍未健保給付。滕傑林指出,以前對於多發性骨髓瘤病患僅能耐心、關心以待,但現在4小時內就可診斷出來,只要好好治療,未來平均活10年以上也不成問題,希望健保政策可以多支持病人。肺癌手術持續優化:從微創手術、機器人手術平台,提升病人手術品質肺癌的手術治療技術日新月異,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胸腔外科副教授、胸腔暨心臟血管外科系主治醫師吳青峰指出,台灣目前近九成肺癌手術可進行內視鏡單孔微創手術,傷口明顯較原先的四孔、三孔手術小,具疼痛減輕、復原迅速等好處;若再搭配機器人手術平台,就能解決器械自由度不足,難以如手臂般操作指使、二維視野導致立體感協調喪失、主刀醫師可能因沒有運動習慣或體力不濟而手抖、疲勞等問題,進一步提升病人的手術品質,有的病患術後12小時即可下床走路,還可神智清楚、開心比YA。乳癌治療走向新思維:「乳癌患者不只要活得久,更要活得好。」,重視康復者生活品質台灣乳癌發生率非常高,每十萬人口發生率為81人。台北長庚醫院一般外科及乳房外科主治醫師周旭桓表示,隨著乳癌手術的演進及精進,目前多針對不同病人需求,擬定個體化治療策略,以兼顧患者術後生活品質與療效;而為及早發現乳癌,乳癌篩檢很重要,但現在僅有4成的人進行篩檢。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學院榮譽教授張金堅指出,目前從第一期到第三期的乳癌病患,多數可成為「康復者」,但後續仍要面對諸多問題。根據2022、2023年羅東博愛醫院與乳癌防治基金會所進行的兩份調查報告顯示,近五成病患面臨睡不好的問題,約四成病患體重控制不良,約五成病患對自己的身體意象,感受不好,另有四到五成病患欠缺運動與良好的運動習慣;此外,乳癌病友也常有經濟負擔沉重、親子關係、性生活、夫妻生活出問題、周邊神經不適、傷口麻木、疼痛、淋巴水腫等多種問題。「乳癌患者不只要活得久,更要活得好。」周旭桓說,早期乳癌5年存活率已高達98%,因此術後外觀也成為癌友選擇治療的考量之一;乳癌治療以手術切除腫瘤為主,並搭配化療、放療等,早期手術多採用乳癌全切除,但現在乳房不一定要全部切除,因研究發現乳癌保留手術與乳癌全切除存活率並無差異,因此治療前須先評估患者適用何者。周旭桓指出,長庚醫院發展內視鏡微創乳頭保留全切除手術、達文西乳頭保留全切除手術,造成的傷口較小,且可藏在較隱匿的位置;清除乳癌後,可接著施作自體脂肪皮瓣重建手術,術後外觀更自然,也無義乳莢膜攣縮的問題;自體神經重建手術則可恢復乳房感知,讓癌友術後生活品質更好。張金堅也認為,醫院應提升高階癌症品質認證,企業、社會出錢出力支持「提升乳癌康復者生活品質」相關計畫,乳癌病友、康復者則朝NESS方向努力,也就是均衡飲食,適當補充營養(Nutrition)、規律運動(Exercise)、充足睡眠(Sound Sleep)、紓解壓力(Stress Management);希望未來在癌症病患治療後的品質照護上,可全方位涵括各層面,只要該措施有實證證據有效,就應該納入,讓治療、照護體系更符合癌友需求。論壇也邀請三年前罹患乳癌第二至第三期的演員朱芯儀,分享個人罹癌心路歷程。當時她治療後味覺改變,曾經愛吃的食物也味同嚼蠟,但仍要求自己正常攝取營養,並且排除過敏源,建議癌友可喝精力湯補充養分,只要營養充足就能撐過治療期間。癌友術後易免疫低下,恐增感染風險 癌友接受治療後免疫力低下,若被感染將前功盡棄,以新冠肺炎為例,癌友重症風險較健康人增加1.56至2.32倍,死亡風險增加1.66至2.87倍,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陳宜君建議,癌友除了維持手部衛生,也應接種新冠、流感、肺炎鏈球菌等疫苗。在飲食上,癌友可能因治療傷及粘膜,增加感染風險,故應避免食用益生菌或生菜沙拉等帶菌食物;有使用制酸劑、胃藥或年紀大的癌友需特別注意飲食衛生,避免胃酸減少導致沙門氏菌長驅直入。陳宜君也提醒,黴菌是潛藏在癌友生活環境裡的大敵,因此癌友須保持環境乾燥,飼養寵物、從事農務或園藝、周遭建物整修時,應配戴口罩,降低侵襲性黴菌感染風險。此外,如果癌友咳嗽、打噴嚏、拉肚子等症狀輕微,只需症狀治療減少不適感,出現尿道感染等局部感染症狀,就應及早就醫,避免接續出現發燒、畏寒、心跳加快等全身性發炎反應,引發敗血症。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4-12 養生.保健食品瘋
常喝發泡錠會導致腎結石?維生素C吃過量會傷身嗎?
季節交替,早晚溫差大,民眾感覺身體抵抗力下降、快要感冒時,會泡一杯維生素C發泡錠,好喝又順口。知名主持人于美人於2019年開刀取出上百顆腎結石,她曾提及自己非常愛喝維他命C飲品,幾乎每天都喝。不少人詢問:發泡錠是否會造成腎結石?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在「食藥闢謠專區」公布衛教文章,建議民眾飲用發泡錠須按照產品標示的建議劑量,長期過量食用確實可能增加腎結石的風險。「食藥闢謠專區」說明,維他命C能調節生理機能、幫助身體抗氧化物,是一種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劑,常被添加在食品中,作為保護食物的抗氧化劑或營養添加劑。人體如果缺乏維生素C,會引起壞血病;依照衛福部訂定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維生素C每日建議量為100毫克,可多食用木瓜、柑橘類水果、芭樂、奇異果及甜椒、花椰菜、青花菜等。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說明,維他命C發泡錠直接溶在開水中飲用,人體比較好吸收,但是長時間大量飲用仍會帶來健康危機,包括影響腸胃消化及營養素吸收、增加肝腎負擔、血糖容易不穩、增加蛀牙機率、提高結石風險等。維生素C雖然是水溶性,但經由體內代謝過程長達3-4小時,在代謝過程中,維生素會產生草酸,若服用高濃度的維生素C,很容易在腎臟或泌尿道與尿鈣結合,增加草酸鈣結石的風險。有些人為了增加風味,可能會一次泡2顆,或減少用水量,身體根本來不及吸收。不論吃下多少的維他命C,人體單次只能吸收200mg,多餘的會隨尿液排出,有些則因個人體質代謝為草酸。而且身體會因為已習慣高量的維生素C,若不吃或減量時,可能會出現反彈性缺乏的症狀,例如牙齦出血、傷口癒合不良。台灣腎友生活品質促進協會理事長暨台北透析診所院長李孟鴻表示,發泡劑的某些成分,如檸檬酸、碳酸氫鉀,在分解後,學理上可以抑制尿路結石,在酸性尿液及鹼性尿液下,結石風險不一。會導致腎結石的原因,在於服用的量、有沒有補充足夠的水分及本身是否有結石的病史。「食藥闢謠專區」提到,發泡錠可能含有大量的鈣、磷或其他礦物質,含有高鈣的補充劑如果過量服用,而未被身體充分吸收,會增加腎結石的風險。責任編輯:辜子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