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1 科別.泌尿腎臟
搜尋
尿失禁
共找到
163
筆 文章
-
-
2020-10-31 科別.泌尿腎臟
6旬婦人漏尿「騷」味重不敢抱孫 醫師鼓勵別害怕就醫
1名6旬婦女歷經5胎生產,其中有3胎為自然產。但隨著年紀增長,發現只要咳嗽或打噴嚏就會不自主的漏尿。為了不讓別人聞到身上的尿騷味,需要頻繁的更換護墊。同時,越來越不敢參加原本喜愛的有氧舞蹈課程及出外旅遊,更不敢抱孫子,深怕羞於啟齒的困擾被發現。歷經炎熱的夏日,私密處溼溽實在有苦難言,最後決定到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泌尿科求診,經診斷為「應力性」尿失禁,並決定接受尿道中段懸吊術。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泌尿科鄭詠庭醫師表示,尿失禁大致可分區分為應力性、急迫性或是混合型。由於年紀老化使得骨盆底肌肉鬆弛,在腹壓升高的情形下,像是咳嗽、打噴嚏或提重物等,就會出現漏尿的情況,此情形即是應力性尿失禁,也是最常見的一種尿失禁形態。應力性尿失禁常見的危險因子包括年紀、懷孕生產次數、肥胖及抽菸等。診斷的同時還需排除造成暫時性尿失禁的成因,像是泌尿道感染或便秘等。透過生活型態的改變及行為物理的治療可能改善一部分的尿失禁,包括減肥、戒菸、調整液體攝取量、改善便祕,或多做凱格爾運動(俗稱縮肛運動,藉由強化骨盆腔底的肌肉群,改善禁尿功能)。對於希望保守治療或不適合手術者,雖然有藥物治療的選擇,如Duloxetine或Imipramine等,但仍有4成的人無法忍如:噁心、噁吐、全身無力、便祕等副作用,而放棄治療。對於非複雜性且中重度應力性尿失禁的患者,鄭詠庭醫師建議可考慮手術來改善。尿道中段吊帶手術是應力性尿失禁治療的主流方式之一,透過陰道的切口,將人工吊帶像吊床般懸吊於尿道2側。具有傷口小及恢復快的優勢。鄭詠庭醫師呼籲,尿失禁可以藥物或手術治療,術前醫師的評估與討論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屬於複雜性尿失禁的病人。目前婦女泌尿的手術與設備發展成熟,希望女性別再羞於啟齒,盡快就醫診治告別滴滴答答,重拾乾爽人生。★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0-10-27 科別.泌尿腎臟
一有尿意就跑廁所是錯的!泌尿專家教你怎麼保護膀胱
我們都知道每天要喝足夠的水,但不能一口氣灌1000cc.的水下肚。我們也都知道不要憋尿,但卻不知道只要有尿意就跑廁所也是錯誤的方式!保養膀胱 多喝水、多食用富含維生素A、B6和C食物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前理事長、台灣婦女泌尿暨骨盆鬆弛醫學會前理事長、同時也昰美國婦產科醫學會 榮譽院士 的謝卿宏醫師指出,多喝水就是保養膀胱的第一步。喝水的原則,就是隨時要均勻(平均)地慢慢喝,最好是每小時在100~200cc左右。飲食則要有足夠的營養,富含維生素A、B6和C的食物有益膀胱上皮,對膀胱有保護作用,所以,在台灣四季都可享用的柑橘、柚類或番茄,都是很好的選擇。除了水和水果之外,不建議飲用其他植物萃取的飲料或其相關製品。3、4個小時解一次小便 避免膀胱萎縮變小此外,也要適度憋尿,養成3、4個小時左右去解一次小便的習慣,千萬不要有事沒事就去上廁所,以避免膀胱因長期沒有充分擴大而萎縮變小;也不要過分憋尿,避免因為工作太忙而忘了去解小便或憋尿,容易引發膀胱炎或尿液逆流而傷及腎臟。一般而言,最好每天做5、600次以上、甚至千次的骨盆底肌肉(或稱提肛肌)的收縮動作(像憋住大便或忍住屁的樣子),且每次都要持續收縮一兩秒鐘,才有助於保養膀胱功能;這就是常聽到的「凱格爾運動」,對於骨盆腔鬆弛與尿失禁和大便失禁,有良好的預防與治療效果。有餘尿不要用力解尿 出現頻尿、尿急、灼熱等恐是泌尿道有異狀有些人解完小便後,仍然覺得膀胱內還有一些尿,不解不快,就順勢用力擠一下,其實這常是不必要的,因為任何人都有可能會有一些尿解不乾淨(稱為餘尿),餘尿在30cc以下都是正常,而且餘尿常會隨年齡而增加,所以一位7、80歲的婦女,餘尿即使是100cc,也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所以不要用力解尿,也能達到保護膀胱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正常人大約是2~3小時解一次小便,尿量常會在350~500cc 左右,並不會有頻尿、夜尿、解尿疼痛、灼熱、尿急,解尿也不必用力,不會尿不乾淨、解尿困難,也不會漏尿、血尿;如果出現上述的情況,可能是生殖泌尿道有問題,務必要去泌尿婦科尋求診治。延伸閱讀: 一直想尿尿?又常漏尿?小心是間質性膀胱炎! 教你用2招加大膀胱容量 明明有尿意卻還是憋尿? 3習慣都NG!醫師完整剖析不同泌尿道感染會出現哪些症狀
-
2020-10-04 科別.骨科.復健
頸痠、肩痛、手麻…頸椎症候群不用開刀?中醫師有解方
52歲的陳先生(化名),4年多前因脖子痠痛就診。主訴疼痛會順著肩膀、手臂到手指產生麻痛感,嚴重時甚至牽連側邊頭痛,經西醫影像及神經學檢查,診斷為「頸椎症候群」,建議手術或復健治療。病人因擔心手術的風險性而選擇復健,但效果不盡理想,痠痛及頭痛仍如影隨形,每天需服用止痛藥來控制疼痛,不但影響工作,生活及睡眠品質也大受干擾,導致個性變得易怒暴躁。患者因此求助於中醫師,經針灸與舒筋手法治療3周,以及衛教正確姿勢後,頸部痠痛感已經大幅減輕;手臂到手指的麻痛感及側邊頭痛皆已消失,再也不需服止痛藥,心情也逐漸舒展開來,重拾良好的生活品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中醫師李維哲指出,此類病人的肩、頸、上背連至手臂、手指的痠麻痛感,常源自於長時間低頭滑手機,或是工作負重太過,造成頸部肌肉與韌帶長期處於緊張狀態,使椎間盤壓力升高,導致頸椎退化加速,甚至有脫位、突出及長骨刺的現象。而病患的頭痛也是由頸部問題所引起,臨床上,稱為「頸因性頭痛」,與一般偏頭痛不同。李維哲解釋,頸因性頭痛常由頸部動作及頭部姿勢改變所誘發。姿勢不當時,使頸椎活動度受到限制,讓周邊的韌帶與肌肉僵硬,就會引發肌筋膜的傳導痛,甚至刺激神經而產生頭痛的症狀。李維哲表示,「頸椎症候群」症狀,就是中醫所謂的「痺證」,是因為長時間的慢性勞損、外傷或體弱,導致氣血運行失常,經脈痺阻不通,進而誘發肢體筋骨出現疼痛及麻木的症狀。陳先生的問題源於頸部附近的肌肉韌帶長期緊繃,因此,針灸處方以頸項局部取穴為主,常取選擇風池穴、完骨穴及頸部的華佗夾脊穴放鬆局部緊張肌肉,再依據病症部位的經絡走向特點,配以特定穴位。李維哲進一步說明,舒筋手法的運用,則是針對頸肩條索狀筋結處,選用中醫傷科的「按、揉、彈、撥」手法,藉以調整頸椎關節的小錯位,逐漸恢復頸椎正常的曲度。李維哲提醒,避免「頸椎症候群」惡化,須注意:1.平時需多注意頸部的姿勢,避免長時間處於前傾狀態,建議可微收下巴矯正。2.避免過度負重,提背過重的背包或長時間背背包於同一邊。3.若工作需要常使用電話,不要用脖子夾著話筒,可考慮用耳機式聽筒。4.避免躺在沙發或床上滑手機。5.儘量不要維持同一姿勢過久,超過30分鐘最好伸展活動筋骨。6.若肩背痠痛症狀超過半年,上下肢麻、痛或無力持續,且伴有排尿困難或尿失禁等症狀時,則表示頸椎病變較嚴重,建議一定要到醫療院所接受進一步影像檢查及治療。諮詢專家/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中醫師 李維哲
-
2020-10-03 失智.名人專家
唐從聖/照顧失智父母逾10年 唐從聖學到三堂課
藝人唐從聖照顧失智父母,學習到三堂課。第一堂創意課 窮則變,變則通唐從聖演技精湛,作品得獎連連,這些功力不僅僅靠著一齣齣戲劇、舞台劇磨練而來,長達15年照顧失智雙親的歷程,更打開了唐從聖的腦袋。例如,他兩年前成功的把輕度失智症的媽媽「騙」到了沖繩,一個多小時飛行轉換任意門,來到講日本話、飄散著三味琴音樂、日本料理懷舊氣味的場景,旁邊還有兒孫陪伴,讓自小接受日本教育的媽媽重返兒時時光。哪裡知道這過程當中,唐從聖考慮了多少失智症長者的不便之處,例如兩個小時內必定得上廁所、氣候冷熱、飛行時間以及環境對媽媽情緒的影響等等,一一剔除了擁擠的熱點東京、過冷的北海道,才誕生了一次他口中「完美,又完成一次不可能的任務」。有了沖繩旅行的成功經驗,他和全家老小兩個月前,還挑戰了一趟阿里山之旅。這次他找專業導遊規畫,景點、拍照點必備,阿里山上溫度低,住宿要有電梯、暖氣,食物要找適合老小吃的;太平雲梯天空步道走吊橋,媽媽、小孩懼高,改成到老街吃冰、逛逛,在媽媽體能有限的情況下,走逛神木群達標,而觀日出雲海困難度太高,唐從聖說沒關係,家人錄製影片帶回民宿播給媽媽看。唐從聖認為,很多人看到失智症就慌了,但有一部分要怪自己沒有找對方法,包括責任分攤的方法、從外面找資源的方法、照顧者紓壓的方法,所有方法都盡力了,再來談痛苦。而他從照顧失智父母學習到最多的是,「窮則變,變則通,運用想像力,改善你和病患的關係,也改善你們的親子關係。」第二堂珍惜課 好的時刻無多,彌足珍貴「和失智症賽跑,敵人是時間。」失智症者在輕度階段,好的時間多,壞的時間少,要珍惜好的時間。唐從聖罹患失智症的父親5年前過世,談到父親在中度失智階段,反而脫去職業軍人的嚴肅外表,天外飛來幾筆的冷笑話經常笑倒整屋子的人,這些場面至今仍讓唐從聖難掩嘴角笑意。唐從聖打小在台南眷村長大,他是老么,自然博得父親多一點疼愛,當爸爸開始有失智症狀時,家人還彼此質疑不可能,抗拒得很,但爸爸變得講話不得體,生活亂了套,出現尿失禁,進一步就醫確診時,已經來到中度失智症,之後又經歷三次中風,身體每下愈況,當時唐從聖出走原經紀公司創業,火鍋店才起步,百廢待舉。唐從聖陪伴父親對抗失智症10年的過程,他常想「為什麼是我的爸爸得失智症?為什麼不是你爸、他爸?」當知道失智症無法痊癒,唐從聖又問自己,「我該怎麼辦?怎麼和這個失智症爸爸相處?」他試圖去找父親的好有什麼不一樣?「我找到了,我找到一個會講笑話的爸爸」。唐從聖回想父親和家人乘車時,望著窗外的公車問:「為什麼馬路上都是公車,沒有母車?啊,因為母車在家洗衣服、帶孩子。原來爸爸把公車擬人化了,這是爸爸沒有失智症之前不可能說的話。」「我問爸爸今天開不開心呀?他回我,醫院沒有床位,我沒辦法開心(開心臟)。」接著我和爸爸都做了一個笑話好冷的表情,「我要不要謝謝失智症!謝謝上帝,我失去了一個軍令如山的爸爸,換到一個幽默風趣的爸爸。」「失智症對爸爸是好還壞?我想想是好事,因為不快樂的事情記得少,快樂的事情記得多,孩子們都陪伴著他。」遺憾的是,當時為了父親的身體,有些食物常擋著不讓他吃,現在想想真後悔,「想吃就吃,想喝就讓他喝吧!」和失智症搏鬥真的累,患者累,照顧的人壓力更大,唐從聖說,每次照顧得很鬱悶、煎熬時,難免心想這時間還要熬多久,兄弟姊妹的照顧分工磨合了5年,也彼此嗆聲過「誰專業,誰負責」這類的氣話。但當有一天照顧壓力解除之時,也代表著爸媽走了,一想到這,我們寧可24小時當中,就算只有1小時的時間,能彼此關心、享受失智冷笑話,都是彌足珍貴。他還在療傷止痛,從照顧雙親的點滴,唐從聖構思描述失智症相關的影片,終有一天希望能介紹失智爸爸讓大家看見。第三堂科技課 預防失智要三動,科技來幫忙唐從聖跨域表演、創業,身分多元,最近他又多了科技公司公關長的頭銜,為樂齡智造公司的預防失智訓練設備推廣代言。初次跨足科技產業,唐從聖說,因為照顧父母的關係,他熟悉失智症,但對財務報表、科技專有名詞不熟,「我就規規矩矩當菜鳥,做足功課,簡報給公司主管聽。」這位公關長已經帶著團隊向企業、政府部門做簡報,和社福團隊做資源連結,今年還和桃園市政府合作在八個關懷據點設置SODA樂活訓練機和課程,長輩接受度很高。唐從聖笑說,原本有些長輩坐著輪椅、無精打采,玩起打地鼠的訓練遊戲時突然忙碌起來,動手又動腦,感覺自己也對社會做了貢獻。事實上,唐從聖的母親也身體力行,透過三動成功延緩失智病程,半年以來她居家使用SODA樂活訓練機,透過訓練數據上傳雲端,讓職能治療師解讀變化,發現母親在反應力、注意力、協調力、記憶力曲線都有提升,讓他更願意向家有輕度認知障礙或輕度失智症者推廣。>>唐從聖樂齡智造看更多報導:《橘世代》
-
2020-09-15 科別.呼吸胸腔
53歲婦人膀胱炎求診 意外發現肺部腫瘤
台中市53歲林姓婦人因間質性膀胱炎到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尋求院長李明輝治療,住院期間她一直感到腹部疼痛,李明輝及泌尿科醫師劉明岳協助安排電腦斷層掃描檢查,意外發現1.3公分肺結節,立即會診胸腔外科攜手治療,以甲基藍定位方式進行手術切除,並確定是良性的肉芽組織,穩定病患及家屬的心。苗栗醫院院長李明輝目前也是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理事,專長膀胱功能障礙、尿失禁、攝護腺疾病、攝護腺肥大、尿路結石、泌尿腫瘤、膀胱癌、攝護腺癌等治療。他指出,這名病患經胸腔外科主任連允昌安排全胸腔電腦斷層掃描檢查後,確定她的右下肺有單一肺節結,因腫瘤長在肺葉內深處,且有1條血管横過腫瘤,如果直接採用針扎取樣,血胸風險高,經與病患及家屬說明討論後,決定進行甲基藍定位手術,並在術中送冷凍切片,迅速確定是良性的肉芽組織,病患現已恢復出院,持續於門診接受追蹤。連允昌指出,病患腫瘤位置在肺葉內深處,若採取內視鏡手術,較無法查看腫瘤確切位置,所以採取甲基藍定位方法,結合利用電腦斷層導引定位術,使用微小探針將甲基藍染劑施打在結節周遭,有利於外科手術能準確目視切除區域範圍,並使用楔狀切除術,較不影響正常肺部組織,對術後肺功能影響降低許多。他提醒民眾,由於肺臟器官內大部份都是空氣,針對沒有症狀的腫瘤,可以用低劑量電腦斷層進行掃描,能清楚及早發現,如有症況可透過胸腔內科門診或健檢方式安排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效果好。
-
2020-09-13 養生.運動天地
坐到死?久坐文化傷害大 專家教你用「蹲姿」取代坐姿
【文、圖/選自聯經出版《筋膜放鬆修復全書》,作者阿曼達.奧斯華】筋膜深蹲•適合所有人本書第二章曾經提到,久坐文化是促成許多慢性疼痛病症的主因之一,有些人甚至把這種現象稱為「坐到死」。無論你對「坐」這件事的看法如何,如果你仔細思考這件事,就會發現「坐」是一件有違常理的行為;因為它會讓你的身體不再需要支持自己,使得身體關閉許多基本功能。人體的結構本來就不是為了讓你直挺挺地坐著而存在的,久坐更會讓體態出現許多改變,例如:•臀部的功能會關閉,這代表它們將無法再協助你執行走路、跑步、跳躍、站立和坐下等動作。•腹部肌肉的功能也會關閉,這會導致你的體態越來越不正。•髖部的活動度會降低,這表示它們越來越無法克盡己職,完成穩定和平衡身體的工作。•久坐、少動會弱化你的骨頭。•久坐也會改變髖部和下背部的姿勢,讓你的椎間盤承受到更多的壓力,增加下背痛和椎間盤突出的風險。•坐在馬桶上如廁也是一種不符合人體工學的行為,因為這個姿勢其實會擠壓到大腸的末端,讓你無法順暢排便。•除了體態方面,坐著還會衍生許多慢性病症和疾病,比如心臟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和癌症。所以,倘若「坐」這個動作對我們的傷害這麼大,那我們應該以什麼姿勢取代坐姿?這一點我們可以在世界各地的傳統文化中找到答案。觀察這些保有傳統生活方式的文化,你會發現他們都用「蹲」這個動作取代「坐」。比方說,他們蹲著休息、蹲著煮飯、蹲著工作,或是蹲著排便。在這些文化中,幾乎不存在背痛這件事,正如西方世界常見的許多消化問題也很少在這些地方出現一樣。「蹲姿」是一種符合人體工學的動作,能伸展到腰椎和下背部的肌肉和筋膜。除了不會壓迫到脊椎,蹲姿還會將全身的重量平均分散到雙腿、髖部和核心之間,也有助於提升位於髖部、膝蓋和腳踝等部位的關節彈性和健康。蹲姿也有助於伸展和放鬆骨盆底。與大眾認知相反,許多人會有尿失禁與骨盆痛、攝護腺炎之類的病症,其實並非是他們的骨盆底肌肉太弱,反而是因為骨盆底過於緊繃,無法正常收縮和放鬆支撐骨盆器官的肌肉所致。經常練習筋膜深蹲這個動作,能幫助你消除身體多處的緊繃感,達到預防或改善慢性疼痛病症的功效。筋膜深蹲是恢復身體平衡狀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並且秉持本書的一貫風格,非常簡單易行。萬一對你來說,筋膜深蹲的步驟難度太高,那麼你可以先從仰躺地面的臥姿深蹲練起。如何執行臥姿深蹲?1. 仰躺在地面或是床上,把膝蓋抬到胸前的位置,屈膝的雙腿不必併攏,自然往兩側敞開即可。2. 保持這個姿勢至少2 分鐘,藉此伸展你髖部和鼠蹊部的筋膜;過程中,你應該會感受到雙腿變得比較放鬆。3. 如果這麼做會讓你感到不適,你可以用幾個枕頭支撐雙腳,讓你的身體慢慢習慣這樣的伸展動作。之後你就可以視自身狀況,慢慢從臥姿深蹲進展到筋膜深蹲。筋膜深蹲→執行要點1. 請每天執行,初期先以1 分鐘為目標(請計時),之後再慢慢加長時間。2. 雙足請平貼地面。腳跟不要離地,因為這樣將無法伸展到該伸展的部位。3. 保持雙腿大開、腳尖朝外的姿勢。雙腿張開的幅度越大,蹲下去的深度就能越深。4. 抓握一個穩固的支撐物。剛開始練深蹲,在身體還沒掌握到平衡的要領前,很可能會一直向後倒。因此抓握桌腳、門框之類的堅固物體,將能幫助你維持在蹲姿。5. 達到深蹲姿勢的時候,請保持放鬆狀態。最初可能不太容易做到,但等到身體漸漸沒那麼緊繃的時候,就能做到這一點。POINT•不要一開始就想把動作做到一百分。大部分剛開始做深蹲的人,關節都很緊繃,所以很難馬上就蹲到最底。在此情況下,請你視個人的舒適度調整蹲姿的深度,慢慢朝標準深蹲的姿勢邁進。•假如你有排便方面的問題,可以考慮在坐馬桶的時候踩個腳凳。此舉可以改變下背部和骨盆的角度,減輕大腸承受的壓力,讓你能比較輕鬆地排便。初學者︱先練習臥姿深蹲。進階者︱增加深蹲的時間,並試著在這段期間進行不一樣的活動,例如調整姿勢的角度,讓髖部感受到不一樣的活動方式,使它成為生活中的健康習慣。
-
2020-08-30 科別.婦科
健康醫點靈/婦女不自主漏尿 雷射治療改善
花蓮60歲劉姓婦人私密處散發異味,每天要多次洗澡才能消除,加上有漏尿問題,腹部不經意用力,尿液就不自主滲漏,不但很困擾,還因此愈來愈缺乏自信,甚至不太敢出門。門諾醫院醫師指出,因多產婦、自然老化、體重過重,或骨盆腔手術等原因,骨盆底及會陰部肌肉鬆弛,尿道括約肌閉鎖不全,一旦腹部用力及腹內壓力增加,如咳嗽、大笑、打噴嚏、抬重物、爬樓梯等,尿液就由膀胱不自主滲漏,即是壓力性尿失禁。婦產科病房護理長楊立君說,平時可做凱格爾運動訓練改善。先平躺屈膝,收縮夾緊肛門,持續縮緊到陰道周圍肌肉及尿道口,就像憋尿的動作,腹部﹑大腿﹑臀部均不需用力,持續收縮約10秒,再放鬆10秒,重複15次,每天1回,平時也可站著做。但切記不能想上洗手間時做,以免變成真憋尿,影響膀胱健康。醫美中心主治醫師林怡欣說,如果無法自行恢復緊實,私密處雷射治療也可緩解漏尿困擾。以雷射光產生的熱效應,刺激膠原蛋白增生,可增厚陰道壁,連帶尿道口角度會變平,改善漏尿。林怡欣指出,私密處雷射是非侵入性方式,依個人體質不同,療程次數也不同,手術時間短,恢復期也快。不過,楊立君指出,若有懷孕、月經期間,或組織復原能力差的糖尿病患者、子宮脫垂造成陰道變短者、癌症患者及性病發炎等,無法做私密處雷射,以免造成身體不適。
-
2020-08-27 科別.婦科
老是「卡到陰」! 運動美眉慘破皮還發炎就醫擺脫困擾
台中市一名妙齡女子在青春期時,出現「小陰唇肥厚」的問題,尤其近兩年靠運動健身維持好身材,無奈運動時常「卡到陰」,甚至造成小陰唇摩擦破皮、發炎,卻又難以啟齒,十分尷尬,直到最近才鼓起勇氣就醫,經接受手術後,終於擺脫擾人的困擾。中國醫藥大附設醫院整型外科醫師廖力穎建議女性,私密處整形不再是只有尋求美觀才就醫,還要顧及功能、衛生及美學問題,這項手術為門診手術、恢復期短,建議女性有問題不要羞於啟齒,應該向醫師求診、積極處理。廖力穎說,女性兩片小陰唇位於陰道口,如同裙擺要邊緣輕薄、底部厚實,像遮簾般保護女性尿道口及陰道,保持陰道適度濕潤,也預防外在汙染造成感染。她指出,當兩腿併攏時小陰唇應藏在大陰唇中。若小陰唇肥厚、過長、不對稱等,可能造成私密處清潔困難、異味、反覆陰道感染、摩擦不適等,大多數就醫的患者不單是為了美化外觀,同時有健康困擾前來就診。廖力穎說,私密處治療及手術項目多,婦女常見更年期及產後輕中度漏尿,可藉由陰道雷射改善,嚴重的尿失禁則建議婦產科及泌尿科的尿失禁手術。她指出,私密處整形手術的項目包含小陰唇整形、陰蒂包皮去蓋手術、大陰唇抽脂或減積手術、大陰唇脂肪移植手術或填充治療,陰阜抽脂或減積手術、陰道口會陰部重建手術、全陰道緊實手術。關於私密處整形手術,廖力穎認為醫師必須兼顧整體美學及功能重建,治療前後影響的層面包含了女性心理、生殖和泌尿功能。
-
2020-08-27 科別.泌尿腎臟
頻尿、夜尿...都是攝護腺肥大惹的禍 「藥」怎麼治療專家告訴你
●夜尿:晚上睡覺時要起來小便●頻尿:小便次數增加(每天大於8次以上)●急尿:突然發生的尿急感,很難忍住,還沒到廁所就快要解出來了●餘尿感:明明才剛小便完,又有排尿感●排尿不順暢:等一段時間才解的出來,斷斷續續、涓涓細流、滴滴答答您或是您的家人有以上「男解」的排尿症狀嗎?造成生活種種設限不順暢嗎?男性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攝護腺相關問題,最明顯的症狀就是排尿困難,雖然不會有生命危險,但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所以治療是必要的。以下帶大家認識什麼是攝護腺肥大。攝護腺是什麼呢?攝護腺又名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生殖泌尿器官,其位置在膀胱下方,包覆了一段尿道,其形狀和大小類似於胡桃,重量正常約20公克,功能是製造部分的精液,及控制尿流與射精的方向。攝護腺為什麼會肥大?在男性荷爾蒙的刺激下,細胞組織增生,攝護腺體積與日俱增,良性的增生實屬正常的老化現象。肥大的攝護腺會帶來什麼問題呢?最常見的就是排尿困難。肥大的攝護腺會壓迫尿道,使尿道變窄,往上亦壓迫到膀胱,使膀胱儲尿功能降低。常見的症狀如:夜尿、頻尿、急尿、排尿後仍有餘尿感等不順暢,造成生活品質的下降。出現以上排尿症狀該怎麼辦呢?攝護腺肥大帶來的排尿症狀雖然不會致命,但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千萬不要隱忍不要拖延,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建議求助泌尿科門診,醫師會做詳細的問診,透過排尿症狀描述、肛門指診、安排抽血檢查血清攝護腺特異抗原(PSA)、尿流速檢查、排尿後膀胱餘尿測量、超音波檢查等。治療方法有哪些選擇呢?良性攝護腺肥大,如果症狀輕微,醫師可能會建議定期追蹤觀察即可。若病況較嚴重會以藥品或手術積極治療。以下針對藥品的部分做詳細的介紹。五種藥品治療:一、α交感神經阻斷劑◎此類藥品能放鬆攝護腺、尿道、膀胱頸等部位的平滑肌,降低對尿道的壓迫,使尿液順利排出,改善排尿困難。作用快且效果顯而易見,是攝護腺肥大男性第一首選用藥。但無法防止攝護腺繼續腫大,亦不能縮小攝護腺的體積。◎院內品項有Tamsulosin(替你舒坦持續釋放膠囊0.2毫克)、Silodosin(優列扶膜衣錠4毫克)、Doxazosin(可迅錠2毫克、可迅持續性藥效錠4毫克)。◎少數人用藥期間有姿勢性低血壓的副作用,其中以Doxazosin發生率較高,建議睡前服藥,坐著或躺著要起身時,緩慢移動以降低頭暈跌倒的風險。服用Tamsulosin或Silodosin時,可能伴隨射精量減少,少數人會出現逆行性射精。二、5α還原酶抑制劑-男性荷爾蒙抑制劑◎此類藥品能阻斷男性荷爾蒙的作用途徑,使攝護腺體積縮小,進而改善排尿症狀及降低相關手術的可能性。需要使用一段時間(6~12個月),待攝護腺體積小到一定程度時,排尿症狀才能顯著有感改善,因此必須按時吃藥,耐心治療。◎院內品項有Dutasteride(適尿通軟膠囊0.5毫克)、Finasteride(快得膜衣錠5毫克)。◎服藥期間,因為荷爾蒙的變化少數人可能會產生性慾減退、性功能障礙等副作用,停藥後就會恢復正常,但攝護腺也可能會因停藥而再度發生肥大。◎因有致畸胎風險,懷孕或計畫懷孕的婦女應避免觸碰此類藥品。三、磷酸二酯酶抑制劑◎此類藥品為赫赫有名的壯陽藥。研究發現,除了能改善勃起功能外,對攝護腺肥大引起的下泌尿道症狀亦有療效,適合同時有攝護腺肥大及勃起障礙的男性使用。◎院內品項有Tadalafil(犀利士5毫克),此藥為自費藥品,健保無給付。◎若與前面介紹的α交感神經阻斷劑同時併用,可能會增加低血壓的風險,建議至少間隔四小時以上。如非必要,禁止與心血管藥品硝酸鹽類併用。四、抗乙醯膽鹼藥品◎此類藥品能抑制迫尿肌過度收縮、增加膀胱容量,改善急尿、頻尿或急迫性尿失禁症狀。◎院內品項有Oxybutynin(歐舒緩釋錠5毫克)、Solifenacin(衛喜康膜衣錠5毫克)、Tolterodine(得舒妥持續性藥效膠囊4毫克)。◎常見副作用:口乾、視力模糊、便祕、腸胃不適、頭痛、認知功能損害等。五、β3腎上腺素受體作用劑◎此類藥品能鬆弛逼尿肌,增加膀胱容量,改善急尿、頻尿或急迫性尿失禁症狀。◎院內品項有Mirabegron(貝坦利持續性藥效錠25毫克)。◎此藥可能會升高血壓,服藥期間建議定期量血壓,特別是高血壓病人。其他注意事項1.可能會造成排尿困難的藥品使用時要小心,如感冒藥(含去鼻充血劑pseudoephedrine)、過敏暈車藥(含抗組織胺劑)等,就醫時務必告知醫師,請醫師權衡利弊,避免開立可能造成排尿困難的藥品。2.不憋尿,也不在短時間內攝取大量水份,避免過度脹大膀胱造成其收縮力變差,而解不出尿來。3.睡前儘量不再攝取水分,以免經常起床上廁所影響睡眠。4.適度運動,調適壓力,放鬆心情,不熬夜或過度疲勞。5.減少菸酒咖啡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全穀類高纖食物、具抗氧化效果的茄紅素、南瓜子等。攝護腺肥大是男性晚年遲早要面對的課題,若出現相關排尿症狀,正視它、面對它,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遵照醫師及藥師指示按時服藥,「攝腺」問題,都能用藥「有解」的!
-
2020-07-25 新聞.科普好健康
攝護腺癌威脅增 醫:50歲後應每年篩檢
台灣攝護腺癌(又稱前列腺癌)發生率雖然不比歐美國家,但近年攝護腺已悄然成為台灣男性發生率第四名,病患確診時有超過三成已經遠處轉移,分析主要原因是攝護腺特異抗原(PSA)的篩檢率不夠普及。PSA是攝護腺的正常分泌物,在癌症患者的血液中指數通常會升高,因此普遍用來作為攝護腺癌篩檢及攝護腺癌治療後的療效評估。由於攝護腺癌大多發生在50歲以後男性,建議50歲以後的男性每年一次,藉由血液中PSA指數檢查,來評估攝護腺癌的風險。診斷靠切片 確診考慮三件事攝護腺癌的最有效診斷工具還是攝護腺切片檢查,施行的方法分為經直腸或經會陰部兩種,雖然經直腸切片的方式較普遍,但術後併發感染的風險相對較高。攝護腺癌盛行率雖然逐年增加,但是癌症病程進展卻相對緩慢,且不常轉移重要器官,因此,一旦確診為攝護腺癌後,該如何選擇治療方式,至少需考量三件事,一是自身身體狀況及生命期望值、二是疾病期別,三是癌症的惡性度。例如一位85歲的老先生,若確診為低惡性度的早期攝護腺癌,他可能完全不需要任何治療,患者得知罹患攝護腺癌時,不需慌亂,應該與醫師討論分析,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術後副作用 近年已有新療法如同其他絕大多數的實質癌症,唯一能根治攝護腺癌的方法,就是早期發現並接受根除性攝護腺癌切除手術,但攝護腺位於骨盆腔深處,此類手術的困難度較高,且有多種可能的術後副作用,例如術中出血及術後尿失禁及性功能障礙等。近年微創手術包括腹腔鏡及機器人輔助手術,已大幅減少術中出血的危險性,並且經由許多術前評估,術中技巧改進及術後復健訓練,讓術後尿失禁的比率和時間都相對減少。至於受擾於持續性尿失禁及性功能障礙的病患,可與醫師討論補強。攝護腺癌為相對進展緩慢的癌症且多侵犯年長男性,加上攝護腺根除手術有可能的術後併發症,因此,許多潛在可以控制攝護腺發展的治療也被廣泛應用,其中最有效果的方法當屬放射線治療(俗稱電療)。當然,此種治療方式也有可能的副作用,但總體而言,其治療結果和根除術手術相比,八年內大致相當。荷爾蒙去除 抑制癌細胞生長對於遠處轉移的患者,治療上必須考量全身系統性治療,目前最有效的全身性治療法為荷爾蒙去除療法,透過雙側睪丸切除術或針劑注射法,讓體內男性荷爾蒙盡量降低,抑制攝護腺癌細胞生長。若荷爾蒙去除療法無效時,可再考慮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近年許多大規模臨床追蹤報告顯示,針對診斷時已轉移的某些高危險族群患者,在第一時間除了荷爾蒙去除法,就加上化學治療或標靶治療,甚至針對局部的病灶施行手術切除或放射線治療,可有效提供患者更好的疾病控制。
-
2020-07-25 新聞.長期照護
長輩不願意接受包尿布 常見3種原因和解套方法
「上車睡覺、下車尿尿」是長輩出遊時最常聽到的口號,由此可見人們對於「如廁」的高度需求。 而市面上的復健褲、活力褲等產品,就是為了設計給行動還自如,但有輕微尿失禁的長輩,穿起來就像內褲一樣,讓長輩在出門時穿著,避免面臨一直找廁所的窘境,也不需要擔心尿失禁或是不小心漏尿,甚至弄髒褲子的尷尬情況。 然而,比起自由自在的外出遊玩,長輩們到最後卻都選擇「不出門」。是什麼原因,導致如此方便的產品無法受到長輩們的青睞呢? 1. 無法接受自己變「沒用」了 「尿布、尿褲」在現在的社會中,用於小孩和長輩身上,小孩因為他們還沒長大,還無法完全地控制自己的身體,將他們與尿布聯想在一起十分正常;但是,和已經是成人的長輩們放在一起,不免產生「退化」、「衰弱」等負面的印象。 尤其是還有行動能力的長輩們,有些人僅僅對「使用拐杖」就已經產生了排斥感,更何況是如同「尿布」一般的活力褲呢? 【解套方法】如同關節會退化,讓長輩理解這也是正常的退化現象之一。而尿褲就像是外出專用的「內褲」,讓長輩們出門在外,發生漏尿或緊急尿失禁的情況時不會弄髒衣褲,且臨時找得到去廁所,還是可以選擇不解放在尿褲上的,是一種預先應對的措施。 2. 好尷尬!別人都在看我 我們多少都會在意他人的眼光,尤其當自己不自在時,走在路上宛如全世界都在關注你,覺得你怎麼怪怪的?更是加深了對尿褲的抗拒與厭惡。 【解套方法】市面上很多復健褲、活力褲都是設計成輕薄型,除了透氣,就外觀上來說,也不會被他人看出來穿著尿褲。我們可以帶長輩到賣場挑選,讓他們曉得這些產品的特性,自己選擇鍾意的款式。若長輩真的不願意一同到現場選購,許多廠商也提供試用包的索取,可以讓長輩直接在家中試穿。 3. 不想花錢/不捨子女花錢 捨不得花錢買一個「非必要」的東西,是許多節儉個性的長輩共同的想法。尿褲不用買,少出門就好;尿褲不用買,自己找廁所;尿褲不用買,多帶條內褲更換就好。用諸如此類的理由不讓自己花錢購買。 【解套方法】告知可能發生的潛在風險。 長輩如果少出門,自然活動力就會降低,長期下來肌力衰退的狀況便會因此找上門;或是在急找廁所的過程中不小心跌倒,年紀大了禁不起摔,萬一受傷骨折,不只身體狀況變得更差,醫療費用的支出也是一大損失,千萬別因小失大。 以花費的金額來說,將價錢換算成小單位,平均穿著一件尿褲出門只要花20元,避免長輩會糾結於一大包要一、兩千元的高價位。 從衛生的角度來看,現在尿褲產品都有透氣、去除臭味的設計,比起我們滴在普通內褲上可能發生的感染問題,尿褲更能有效降低感染的風險。 部分長輩對於身體健康或疾病的知識與消息,比起親友,更相信有權威的人說的話,因此,可以請長輩較熟悉的醫生,或相關專業人事向長輩說明穿著尿褲的重要性。 只要長輩還有一定的行動能力,透過一些對關節的低強度運動,例如走路、慢跑等來維持長輩的生理活動表現,不只能延緩行動力上的退化速度,對於長輩自行如廁的能力也是有幫助的。 隨著老年人口越來越多,市面上也有越來越多幫助老人自理,或是協助照顧者的照顧好物,只要多花一點心思了解長輩的狀況、挑選適合的產品,並長和輩溝通觀念,相信不只是長輩,未來換我們面對自己老後的生活時也能更安心自在! (本文獲「《愛長照》」授權轉載)
-
2020-07-21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更年期讓她煩躁、易怒 中醫調理恢復笑容重拾好人緣
一名45婦人平日與同事相處融洽,但隨著天氣炎熱,最近常感到煩躁、易怒,身體一陣陣烘熱、半夜睡不著,且月經開始混亂,像變一個人似的,經家人陪同前往中醫就診,原來她正值更年期,透過規律服用中藥、針灸治療後,終於逐漸恢復笑容,重拾辦公室好人緣。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部醫師黃瀞瑩指出,更年期是賀爾蒙變化的過程,由於年齡增長、卵巢退化,身體各項功能產生變化,出現煩躁易怒、潮熱汗出、手足心熱、頭暈目眩、心悸失眠、口乾舌燥、食慾差等症狀,有時還會發生萎縮性陰道炎、頻尿、尿失禁、皮膚乾癢等症狀。她比喻,若把女性身體比喻為銀行,「月經是金融風暴,而更年期則是全球金融海嘯」,身心都遭受更大、更全面的衝擊。黃瀞瑩說,中醫早有更年期的記載,將「腎氣衰」的過程稱為「天癸竭」,著重臟腑在心、肝、腎,最常見的狀態是「心肝火旺、肝腎陰虛」,通常會透過知柏地黃丸、當歸六黃湯、甘麥大棗湯、加味逍遙散、芍藥甘草湯等治療。此外,隨著生活習慣不同,身體也堆積不同的廢物需要清理,如貪涼的人常帶有寒、濕、瘀,喜食烤、炸、辣、醃漬品的人常帶有濕熱,由於體質差異,會凸顯身體素有的弱點,故中醫會根據患者的體質擬定療程。黃瀞瑩提醒,在臨床經驗中,經前症候群較嚴重的女性,如在每次月經前一兩周感到情緒起伏、腰痠、胸部脹痛、下腹悶痛、頭痛、腹瀉等,代表身體在面對賀爾蒙變動較為敏感,故日後更年期的不適也較為明顯。建議這類女性朋友應「超前佈署」,積極調理身體,讓自己處於好的狀態,好為日後更年期做準備。
共
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