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5 新聞.食安拉警報
搜尋
宜蘭
共找到
762
筆 文章
-
-
2021-11-15 新聞.長期照護
高齡整合照護模式實證有效 健保署研擬調整給付
人口高齡化衝擊醫療與長照體系,如何找出最適合台灣本土的高齡照護最佳模式,至關重要。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結合醫學中心、社區醫院門診、基層診所與衛生所,進行大規模隨機分配試驗,驗證全人照護的全方位成效。對此,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除高齡化外包括新冠肺炎等的整合醫療都是重要議題,將研擬調整給付方式,提高照會費用以獎勵設置整合門診。陳亮恭表示,我國65歲以上的長者樣貌,六成高血壓、三成糖尿病;近九成有一種慢性病、五成有三種慢性病;一成五失能、百分之五有失智症狀。但過去這些長者就醫習慣皆是以專科角度思考,高齡民眾每年門診次數接近30次,多重照護需求者耗費醫療的資源甚鉅。陳亮恭表示,針對這些長者不是不把資源投入,而是應該找出「聰明」地照顧方式。因此陳亮恭團隊結合醫學中心、社區醫院門診、基層診所與衛生所,在台北市、新北市、宜蘭縣、花蓮縣展開為期一年的隨機分配試驗。將平均年齡72.3歲合併三種以上慢性病的高齡長者、共398位納入研究,並讓門診醫師接受多重慢性病管理、多重用藥、失能與失智預防等高齡醫學訓練。經過一年試驗,研究團隊發現接受全人整合照護加上多元生活介入的長者,顯著提升體能與認知功能,更能維持老化期間的生活品質;該研究也登上醫學期刊《刺胳針•健康長壽》(Lancet Healthy Longevity) 。陳亮恭表示,下一步計畫是希望將研究在社區中落實、推展,因此將推動五年得計畫,以關渡地區五萬人口為目標,結合關渡醫院、基層院所提供整合式醫療服務窗口,布點社區活動中心以及透過虛擬醫院等線上線下同步整合,推動社區化的整合照顧。台北榮總院長許惠恆表示,這篇研究對台灣的高齡照顧方式指出正確方向,關渡醫院也將在北投、士林地區建立社區高齡長照模範,希望未來能推展至全台北市甚至更多地方,做到「活躍老化、老化活躍」。李伯璋則表示,民眾常常一個人看很多科別,除高齡長者的醫療照護外,包括腎臟病、糖尿病甚至現在的新冠肺炎康復者,整合醫療都是目前重要的課題。因此,未來健保署也會研擬調整給付方式,考慮提高照會費用等作為誘因,並從有三種或兩種以上慢性病的民眾下手,推動整合醫療。
-
2021-11-15 新聞.長期照護
台灣高齡整合照護研究 陳亮恭:新創照護模式引領全球
長者常有多重疾病,但在疾病控制之餘卻依然可能走向失能或失智,這些問題能夠逆轉嗎?由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主導的「台灣高齡整合照護研究」(英文簡稱TIGER),以「人」為中心,讓多重慢性病長輩就醫後不只得到完整的門診治療,還包括運動、認知訓練及營養諮詢並具體落實於生活,研究結果刊登於國際知名「Lancet Healthy Longevity」期刊。這項前瞻性研究由陳亮恭帶領,整合台北榮總、國衛院、陽明交通大學三方資源發表。陳亮恭表示,過去大家認為台灣的醫療狀況對全球影響不大,通常藥物臨床試驗才有機會登上全球頂尖期刊,但此研究沒有抽血報告、基因檢測,也沒有高端影像,只針對照護模式對高齡者的影響,代表高齡者的全人照護極受國際重視,只要有夠好的研究創意與設計,「就有機會在高齡照護模式發展上帶領全世界」。陳亮恭說明,研究選定新北市衛生所與基層診所、位於宜蘭的台北榮總員山分院、陽大附設醫院,還有花蓮慈濟醫院門診部共六處,除了提供門診,還必須有活動空間讓患者看診後接受體適能及認知訓練等,直接實作,不再讓衛教諮詢停留在門診「講完就結束」,參與醫師也必須接受全人照顧及整合醫學課程教育,針對高齡病患全人照護與多重藥物處理接受訓練。研究募集社區民眾398名,平均73.2歲,每人有三種以上慢性病,屬多重就醫、病情複雜個案,其中196人接受「多元介入」,內容包含有氧與無氧運動,還有認知訓練、營養諮詢等,真正落實慢性病整合管理,並調整生活習慣;對照組則由醫師给予口頭衛教。經過一年,參加計畫的長輩並非以醫師習慣的生物指標評量結果,而以生活品質指標,及國際臨床照顧結果量測聯盟(ICHOM)的價值導向醫療服務指標接受評估,以全人的整體性觀點進行評估。研究發現,高齡者衰弱情形改善,走路有力、握力變好,認知功能進步,失能、失智風險降低,相較未經訓練的高齡者,憂鬱情緒減少一成、中度疼痛感降低四成。陳亮恭說,過去研究者通常採用自己有把握的指標進行檢測與分析,例如血壓、血糖控制程度等,本研究是全球首見以生活品質與價值導向醫療服務指標進行評估,尤其價值導向醫療服務指標,指醫療服務對長者長期健康狀況的價值,而非只看單一疾病、單一藥物、手術治療的成果,內容甚至包括病患及家屬對於疾病治療、復原中的感受與照顧負荷,過去很少如此著墨。國內統計顯示,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約27.8%有糖尿病、63.5%有高血壓、37.9%高膽固醇,許多人有多重共病,但若一個人有三種病,通常在三個以上科別看診,但患者應被視為獨立而完整的個人,治療疾病應該以全人為考量,讓「全人照護」不只是一句口號。另外,國內的高齡者全人照顧,相關事務涉及衛福部健保署、國健署、長照司等,目前各自有負責的重點與任務,建議應以使用者為中心,進行制度、服務與支付整合。建議健保署參考研究成果,開展多重疾病整合照護模式,以價值導向的服務支付方式,預防國人在疾病治療之餘還走向失能與失智的風險,期盼預防保健支付在未來可與健保結合。「 Lancet Healthy Longevity」是Lancet 最新開展的子期刊,表示全球學界對於老化科學及健康長壽的重視。透過PubMed 搜尋,台灣共有402篇論文在 Lancet 所有系列期刊發表,屬於科學證據最高級別隨機分配試驗有126篇,扣除國際合作的藥品臨床試驗,僅六篇由台灣本土設計與執行,本研究是第七篇,並且是榮總陽明交大體系第一篇,更難得的是以跳脫單一疾病的健康照護模式成效的思維而發表。本研究以前瞻設計的健康照護模式隨機分配試驗獲得青睞,期刊主編還特意邀請專家撰寫評論,過去認為台灣較小,只能參考或引進國外的健康照顧模式,但這項收集近四百人的研究成果獲得全球專家高度肯定,不僅和知名的 FINGER研究相互比較,更證明台灣發展的健康照護模式有機會引領全球。
-
2021-11-15 失智.長期照護
醫病天地/接長輩回家照顧 不要對衝
疫情期間,有些在日間照顧中心或護理之家的長輩被帶回家裡照顧,但因家人缺乏照顧經驗,造成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都疲累不堪。國立陽明交大醫院護理部副主任張丞淯建議,遇到情緒問題時,先不要與長輩對衝,順著對方情緒先轉移其注意力,帶著他做別的事,有些長輩一下子就忘記了。日照中心或護理之家的長輩多少都有些失智,有時重複問一些問題,又不愛戴口罩,有人在家看電視新聞擔心疫情,使自己情緒更緊張,也造成照顧者的壓力。張丞淯說,長者平常在日照中心都有DIY、肢體運動、音樂或畫畫等課程,讓老人家有事做消耗體力,有助於課程結束後回家好入睡;可是當長輩回家被照顧時,每天不見得有這麼多活動課,造成有些老人家呆坐客廳或重複問問題,晚上不睡。張建議,可以增加長輩白天的活動量,晚上才好入睡,例如帶他共同打掃清理、種花種草等,如果外出耕種,也可帶著長輩去坐在田邊,曬曬太陽也不錯。有些失智長輩可能會堅持要去哪裡、或要去做某件事吵鬧不休,張丞淯說,此時嚴厲跟他講不行,只會造成情緒對立,倒不如順著對方心情,建議先去換個衣服、洗把臉或吃完點心再去,通常長輩做完這些事就忘記先前堅持要做的事了。至於疫情趨緩,還是得注意防疫,如果長輩不愛戴口罩,可透過他所熟悉的老電影或電視人物進行角色扮演,勸對方戴口罩,或換不同圖樣的造型口罩,也可以增加新鮮有趣感及佩戴意願。
-
2021-11-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本土+0! 境外4例 有2例突破性感染
國內新增4例COVID-19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今日4例境外移入個案,有2例為突破性感染,分別接種二劑AZ疫苗及二劑莫德納疫苗。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4例境外移入個案,為2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50多歲,分別自英國(案16587)、印尼(案16588)、菲律賓(案16589)、日本(案16590)入境,入境日介於今年10月28日至11月11日,皆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4,190,369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4,172,536例排除),其中16,479例確診,分別為1,835例境外移入,14,590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11例移除為空號。 2020年起累計848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6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2例、台北市321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2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1-11-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宜蘭開放接種BNT及AZ疫苗 可直接電話預約
為方便民眾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宜蘭縣政府今天宣布,符合資格施打疫苗者可以接打電話給縣內醫療院所或衛生所,採取電話預約接種BNT或AZ疫苗,不必再上中央的疫苗預約平台預約,更加簡便。宜蘭縣新冠疫苗第一劑涵蓋率已達74.3 %,第二劑涵蓋率也達到40.7%,高於全國平均值。縣政府衛生局經盤點疫苗庫存、到貨與接種情形,即日起開放尚未於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預約或有接種需求的民眾,可以直接向縣內合約醫療院所及衛生所以電話預約接種第一、二劑BNT或AZ疫苗。其中,申請接種BNT第二劑資格須為18歲以上且符合接種間隔滿「4」周以上的民眾;申請接種AZ疫苗第二劑資格則為接種間隔滿「8」周以上民眾,可以電話直接預約,並於預約時說明欲施打的疫苗種類、劑次或第一劑疫苗接種時間,以利安排。連同先前開放電話預約的高端疫苗也可以透過電話預約,目前這3種疫苗都不必再透過中央網路預約平台對於9月3日之前已完成莫德納第一劑接種的65歲以上長者,縣府11月5日起已發送通知單,請長輩於11月12日起到溪南、溪北接種中心及各鄉鎮市衛生所接種第二劑莫德納,依通知單上時間,攜帶疫苗接種紀錄黃卡及健保卡前往疫苗接種地點。縣長林姿妙也提醒各合約醫療院所及衛生所負責接種疫苗人員,應熟稔疫苗外觀及操作程序,接種疫苗時務必落實「三讀五對原則」,三讀是取藥時、給藥時、歸藥時必須核對;五對是藥名、病人名、給藥時間、給藥途徑及劑量要正確,避免誤失。
-
2021-11-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mRNA新冠疫苗將成研發主力 國衛院與北極星簽訂意向書
國家衛生研究院今日與北極星藥業簽訂合作意向書,明年將宜蘭設廠建立mRNA研發團隊及技術,爭取向國外莫德納藥廠等代工機會,後年有望進行機台進駐及運作,新冠疫苗也將成為研發主力之一。雙方除了共同宣布攜手合作DNA疫苗、mRNA疫苗、癌症疫苗及細胞治療等技術開發,國衛院院長梁賡義指出,北極星藥業在宜蘭可扮演代工角色,由國衛院協助對接,努力爭取代工機會。初步先將把DNA跟rRNA平台建立起來,加上國衛院本身在疫苗臨床上已具小量生產線,也能吸引國外產業,「疫苗是國安問題也是重要戰略物資,除莫德納、BNT藥廠外,也會透過不同管道積極爭取代工機會。」第二部透過中間技術轉移,加速國內研發技術,未來包含新興感染症跟罕病跟癌症用藥都能自主研發。北極星藥業董事長陳鴻文指出,美國已有生物製藥工廠和研發團隊,近期決定深跟台灣於宜蘭蓋設藥廠,預計明年破土,後年進駐。「mRNA的歷史已有50多年,近期因為疫情誕生出疫苗,讓全世界的人都醒過來。只要掌握RNA排序,就能製造出多種蛋白質和可能的新藥。」跨國新藥研發集團北極星藥業具有全方位的新藥研發能力,目前在全球針對各種癌症進行新型癌症標靶藥ADI-PEG 20的人體臨床試驗,認為mRNA技術不只可應用在疫苗開發也可用在生物藥開發,並正逐步建立mRNA技術團隊,對於mRNA藥物平台發展潛力看好。但他也指出,發展mRNA技術也會面臨兩挑戰,其一,因mRNA技術可以控制自如,同樣的也較不穩定且易分解,必須要克服穩定性的考驗,第二要讓mRNA送進人體中,所使用的脂質包覆物需要對人體無害、且能持續維持。陳鴻文說,現已掌握這兩項技術,盼能加快我國建置mRNA技術平台,發揮空間更大。希望可以連結台灣跟美國技術,除了mRNA技術外,也與國衛院其他項目擴大合作,期待未來無論在疫苗研發、癌症治療或是藥物開發上能有長足的進展。
-
2021-11-04 新聞.元氣新聞
鄭明典分析這兩個氣候因素 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環保署表示4日環境風場轉為偏東風,西半部地區擴散條件轉差,汙染物較易累積;中南部地區午後受光化作用影響,臭氧濃度易上升。宜蘭、花東空品區為「良好」等級;北部、竹苗空品區及馬祖、金門、澎湖為「普通」等級;中部、雲嘉南空品區為「橘色提醒」等級;高屏空品區為「紅色警示」等級。中央氣象局局長鄭明典在臉書發文提醒,背風渦旋內,汙染擴散不易,黃色到橙色,是偏東風天氣形態下的空氣品質。他表示,看公衛分析,PM2.5和第一波「低溫」這兩個因子,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就診率,不好的因子還有加乘作用,未來幾天要多關心自己和周邊長者的身體反應。5日環境風場為偏東至東南風,西半部擴散條件仍稍差,午後竹苗以南地區臭氧濃度易上升。宜蘭及花東空品區為「良好」等級;北部、竹苗空品區為「普通」等級;中部、雲嘉南、高屏空品區為「橘色提醒」等級。6日鋒面通過,北部及東半部地區降雨較明顯,受降雨洗除作用影響,空氣品質普遍較佳;中南部地區仍易受光化作用影響致臭氧濃度上升。宜蘭及花東空品區為「良好」等級;北部、竹苗空品區為「普通」等級;中部、雲嘉南、高屏空品區為「橘色提醒」等級。
-
2021-10-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本土、死亡皆+0! 境外5例自菲、俄等4國入境
國內新增5例COVID-19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今日5例境外移入,分別自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及俄羅斯入境。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5例境外移入個案,為4例男性、1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50多歲,分別自菲律賓(2例,案16505、案16506)、泰國(案16507)、馬來西亞(案16508)及俄羅斯(案16509)入境,入境日介於今(2021)年8月2日至10月27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935,71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3,918,276例排除),其中16,399例確診,分別為1,756境外移入,14,58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10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47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5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2例、臺北市320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臺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臺東縣各1例;另12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1-10-28 新聞.杏林.診間
醫奉31/韓國乾:一張機票生根澎湖 全年無休的救火隊
來自國境之南屏東縣的天主教修士韓國乾,原在恆春核電廠工作,因為神父寄給他的一張單程機票,讓他把人生最精華的歲月都奉獻在澎湖惠民醫院。36年來一路從復健人員到醫院董事,總是包辦醫院大小雜務,連洗刷浴廁也隨時幫補,是醫院內最不可缺的老士官長。跟隨神父腳步 投身醫療惠民醫院坐落在澎湖馬公市區,以復健科與兒童發展聯合評估為主要科別,因應澎湖縣人口老化,設有90床的護理之家及白沙、澎南兩處復健中心。韓國乾住在醫院樓上的員工宿舍,平日協助撫慰病患與護理之家住民的心靈,早年也在醫院及復健中心兩地跑,替行動不便的長者復健,幾乎24小時待命,任勞任怨。韓國乾老家在屏東縣恆春鎮山海里偏僻漁村,他是家中第四代天主教徒,從小對神職人員工作懷抱崇敬。民國73年參加澎湖一場關懷活動,遇見在當地服務的神父呂若瑟與修士何義士,數天短暫相處,這群傳教士的大愛身影深烙在他的心底。他暗自發願,有朝一日將跟隨神父們的腳步,投身醫療幫助他人。投入復健領域 醫院為家後來他鼓起勇氣寫信給呂若瑟神父,表達想到惠民醫院服務的心願。呂神父回信時,附上一張到澎湖的單程機票給他,韓國乾就此與澎湖結下不解之緣。37歲那年,韓國乾到了澎湖惠民醫院,開始挑戰全新的人生。澎湖老人多,老人上了年紀膝關節多有問題,醫院成立復健科服務長者。早期偏鄉離島人力缺乏,未強制替病人復健需有職能物理治療師證照,韓國乾跟著醫護人員投入復健領域,以醫院為家,協助病患復健,沒想到一待就超過36個年頭。兒子服務救人 韓母欣慰有次韓國乾的母親前來澎湖探視,正巧碰上一位後送台灣治療後返回惠民醫院復健的年輕人,他原本須由兩個人攙扶行走,經過一年多復健,恢復良好。青年看見韓母感激地說:「謝謝你的兒子救了我,讓我能夠走路。」韓國乾母親很欣慰,也終於對兒子選擇當修士的決定釋懷。韓國乾協助復健的對象很多是中風患者,四肢已萎縮須費力拉伸。韓國乾說,中風病人的復健過程非常痛苦,情緒一來有時口出惡言甚至拳腳相向,他雖偶爾感到挫折,但轉念一想,若病人用此方式能夠發洩,就算自己被打得鼻青臉腫,也不算什麼。協助困苦病患 自掏腰包長年在醫院服務,也常外訪不便出門的病患,更主動清理居家環境,還自掏腰包幫忙生活所需,捐款協助生活困苦病患,也幫忙醫院添購修繕工具。他的善舉,在民國79年獲澎湖縣政府頒發「志工獎」與「敬老楷模獎」。在惠民醫院服務期間,只要醫院缺執照,他就去學,因而考取乙級廢水處理專責人員證照,負責醫院廢汙水處理;待法令要求復健需要證照時,他又考取照服員資格;甚至陸續考取室內空氣品質維護管理專責人員、第一種壓力容器操作人員及防火安全管理人員培訓等執照,讓醫院不會因缺人而困擾。儘管工作愈攬愈多,他謙遜一如往常,哪裡有需要,就出現在哪裡,即使有患者半夜病歿,也是韓國乾第一個幫忙張羅太平間,讓逝者得以安息。他是全年無休的救火隊,包辦大小雜務,24小時隨叩隨到:清潔人員臨時請假,他馬上穿上圍裙,清診間、掃廁所、倒垃圾;支援護理之家替長者洗澡、餵飯;從修繕房屋到修剪花木,樣樣難不倒。目前最大任務是幫忙惠民醫院募款重建。他笑說自己的身分「上至董事,下至清潔員」,而支撐他的力量就是信仰,助人為樂,生活也變得多姿多采。像軍中士官長 不可或缺 在惠民醫院創辦人呂若瑟神父的眼中,韓國乾不因神職人員的身分而有架子,只要幫得上忙,總是事必躬親,大家不喜歡做的也主動扛下,對待病人更是體貼細心,退休的同事罹癌,韓就自掏腰包協助度過難關。宜蘭羅東聖母醫院院長馬漢光認為,韓修士就像軍中的士官長,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平淡而偉大。第31屆醫療奉獻獎 特別報導 個人獎韓國乾小檔案年齡:64歲出生地:屏東縣現職:天主教靈醫會醫療財團法人澎湖惠民醫院董事學歷:屏東縣天主教私立新基高中經歷:●天主教靈醫會財團法人董事●財團法人天主教靈醫會聖嘉民啟智中心駐校董事●天主教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董事●宜蘭縣聖母復健關懷協會理事長主要事蹟:●澎湖縣「敬老楷模」●澎湖縣「志工楷模獎」●推行身心障礙「勁勇獎」●澎湖縣第三屆「詠善獎」
-
2021-10-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看得到卻預約不到! 中小學再掀疫苗荒 教團籲採雙軌制
號稱史上最複雜的第12期公費疫苗接種登場,昨天上午10時AZ第二劑預約、下午開放莫德納第二劑預約,卻傳出完全預約不到的消息。有教師團體也接獲教師陳情,指揮中心則稱若約不到,還有第二階段可約,但預約者眾多,教師仍不知道何時才能約得到,建議應採專案施打、各自預約的「雙軌制」,確保校園防疫不出現破口。超過9成中小學教師、補習班教師已在開學前,由衛福部、教育部專案造冊接種第一劑疫苗,但指揮中心日前表示,第二劑不造冊,改由自行上網預約登記。昨起開放55歲以上、7月16日前接種第一劑莫德納疫苗,以及7月30日前接種AZ疫苗者預約第二劑。未料預約大塞車,許多人約不到。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表示,有教師反映,現在可預約接種的時間是下周,但同時符合資格的人很多,約不到只能再等下一階段,但下一階段人也不少,無法確保都能預約得到。侯俊良說,當時有行文向指揮中心及教育部,若疫苗量能足夠,建議應採雙軌制,一方面由教育部進行造冊,確保每人都能接種;另一方面也開放讓教師到公費疫苗預約平台登記,若教師想提早接種,或想改變接種地點,就可自行上網預約,讓造冊與預約平台能雙軌進行。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日前也發布新聞稿指出,目前屏東縣、宜蘭縣將替各級學校教職員專案造冊施打第二劑疫苗,其他縣市教師仍得自行預約。全教產呼籲,全國老師都應「同島一命」,屏東縣、宜蘭縣的教師可以開打第二劑疫苗,全國的教師也期待可以「同樣待遇」,不要只照顧特定縣市的人。全教產也說,若教師個別請假前往施打,徒增代課費、往返時程等相關成本,若無人力代課,或是出現破口也是個問題,建議指揮中心還是應依期程,儘速為各縣市中小學教職員工隨班施打或造冊集中施打第2劑新冠疫苗。
-
2021-10-1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國歌領唱不只羅一鈞 遭砍防疫白衣天使也入列
雙十國慶大今登場,今年國慶大會國歌領唱人,除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2020東奧跆拳道銅牌得主羅嘉翎,還包括5月遭新冠肺炎確診病患情緒不穩持刀砍傷的護理師施宜君、陳昀湞,以及警消代表劉奎佑、楊于辰。新北市雙和醫院3名護理師5月遭確診病患持刀砍傷,護理師被砍斷手掌神經與肌腱、震驚社會,其中2名護理師施宜君和陳昀湞,今受邀於國慶大典領唱國歌,2人除了緊張、驚訝之餘,並表達以身為護理人員為榮。施宜君今年23歲,2020年於長庚科技大學畢業後即到雙和醫院負壓隔離病房擔任護理師,即使新冠疫情嚴峻,面對新興傳染病仍毫不畏懼,持續堅守防疫崗位,守護病人健康。雖然在防疫專責病房遭受新冠確診病人持刀砍傷,經手術治療休養2個月即義無反顧返回職場,全力投入防疫工作,展現白衣天使堅毅的精神,也讓社會大眾更加注重醫療暴力,共同維護病人、醫護人員安全無虞的就醫與職場環境。陳昀湞今年25歲,2017年新生醫專畢業後,即進入雙和醫院負壓隔離病房擔任護理師,初入職場雖然面臨很多的壓力與挑戰;她表示,雖然這次在照顧病患的過程中受傷,絲毫不影響自身努力復健並重新回到工作崗位的決心,因為這就是當初投入護理領域的初衷。劉奎佑從事救災救護工作迄今 24 年,曾參與921大地震東星大樓、2014年高雄氣爆事故、2016年美濃震災台南維冠大樓、2018 年花蓮震災雲門翠堤大樓、2021年台鐵408次太魯閣號事故等搜救任務及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震災現場執行國際人道救援工作。並於2017年榮獲消防的 最高榮譽「鳳凰獎」。警員楊于辰警員,執勤時警戒路肩的故障車輛,遭後方大型拖板車輛撞擊全身嚴重受傷,傷後轉調家鄉宜蘭第九公路警察大隊,2019年獲選國道公路警察局工作楷模。他表示,在自己生死一瞬間及親身歷經國道執勤的危險,致力持續協助國道公路警察局 推廣各項執勤安全措施及保障,以維護全國用路人及同仁安全出勤。
-
2021-10-07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93歲老婦腹脹吃不下 竟患罕見腹膜偽黏液瘤
宜蘭一名93歲郭姓老婦因為腹部脹氣、食慾不佳,家人以為是老人家消化不良或腸胃潰瘍,陪婦人到台北榮總員山分院就醫,經檢查發現各項腫瘤指數都飆高,竟然是臨床上極為罕見的腹膜偽黏液瘤。高齡郭姓婦人到台北榮總員山分院求診時,發現腹圍逐漸增加,但胃口卻減少,檢查時發現她四肢肌肉萎縮,疑似有腹水,但並不是一般腹水常見的移動性濁音,且腹水太濃稠無法引流。最可疑的是,婦人抽血檢查的多項腫瘤指數明顯飆高,包括CEA:436.7(正常值
-
2021-10-03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全台1/5人是糖尿病預備軍 名醫游能俊教「一份醣」飲食法逆轉糖尿病前期
編按:根據統計,台灣人口約1/5屬於糖尿病前期。新陳代謝科醫師游能俊,本身家族亦有糖尿病史,他花了3年時間減重超過20公斤,成功逆轉糖尿病前期。其中關鍵,就在於低醣飲食並規律運動。不想成為糖尿病預備軍,怎麼做?增肌減脂,不僅是為了身材好看,更可避免成為糖尿病預備軍!60歲的糖尿病名醫游能俊,沒有中年人常見的啤酒肚、蝴蝶袖,還練就一身結實肌肉。今(2021)年初夏,他在臉書上分享一張接種疫苗的照片。照片中,他穿著無袖背心,手臂的二頭肌線條明顯可見。平時的他,可單手扛起重達10幾公斤的大西瓜,舉起近30公斤的啞鈴也不是問題。如此健美的身材,是他花了3年減重超過20公斤的結果。曾經,他身高163公分,體重卻達78公斤,BMI大於30,已達醫學認定的「肥胖」標準。他從飲食、運動著手,成功達到55公斤、體脂約20%的健康體態。現在,他也用同樣的方法,協助民眾逆轉糖尿病前期。台灣1/5人是糖尿病預備軍 女性55歲以上、泡芙人更要注意游能俊曾任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也是宜蘭少數的新陳代謝專科醫師。他所開設的「游能俊診所」,現有約5千位糖尿病患者。行醫超過30年的他,警告中年人不要小覷糖尿病的威脅:「全台現在約有500萬人,如果不做任何改變,就是在排隊等著得糖尿病!」他引用數據指出,台灣目前約有200多萬治療中的糖尿病患者、500萬的糖尿病前期。以人口換算,相當於全台有1/10人已經確診,1/5若不調整飲食與生活型態,就是「糖尿病預備軍」。如何判斷自己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游能俊觀察自家診所的病人,糖尿病前期的人,大多有體脂過高的問題。而若只看55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女性人數又略多於男性。其中一個因素,是女性在停經後受荷爾蒙影響,更容易成為肌肉少、體脂高的「泡芙人」。過往,糖尿病的主流治療方式以施打或口服胰島素藥物為主。然而,許多病人多年來血糖控制不佳,藥量愈來愈重。「最後,醫師把最強的武器都拿出來了,血糖還是無法穩定。醫病雙方都很挫折。」游能俊說。嚴重的糖尿病,可能導致死亡。游能俊提到,自己的外祖母、阿姨,都是因糖尿病而過世。他開始執業後,家族中也陸續有年輕的晚輩為糖尿病問題向他求診。糖尿病的普遍,由此可見一斑。不過,健康觀念總是說來容易、做來難,醫師也不例外。游能俊坦言,他雖然知道自己是糖尿病高危險群,年輕時仍愛吃宵夜、水果,輕忽身體的警訊。體重一路高升,糖尿病的關鍵指標糖化血色素也來到5.8%,超過正常值。直到椎間盤突出後,他才因為無法運動,決定大幅度調整飲食。其中最大的關鍵,就是「只吃一份醣」。低醣飲食怎麼吃?「一份醣」飲食心法,瘦身又能防糖尿病為什麼要控醣?游能俊解釋,醣進入人體後,會被分解為葡萄糖,進而轉化為肝醣儲存於肌肉和肝臟中。這些肝醣提供人活動所需的能量,但若活動量不足、醣類攝取過多,就會形成脂肪。他直言,台灣多數人的主食習慣吃白飯或麵,無形中吃下過量的醣。他從2018年開始,請病人實測一餐只吃一份醣,發現減醣對體重、血糖控制皆有顯著的成效。糖尿病患者可減少胰島素的用量,糖尿病前期的人則會恢復健康。平均下來,多數人一個月可瘦下1~2公斤,且不易復胖。這套飲食心法的要點包括:1. 一餐只吃「一份醣」一份醣約為40克的白飯、50克的熟麵。民眾若要用簡單的方式估算,約是兩湯匙的飯或麵。其他常見的「一份醣」,麵包是去邊的薄片吐司一片或小於半顆拳頭的饅頭、水餃3顆、水果不超過半碗。游能俊特別提醒,許多人喜歡飯後來份甜點,但是蛋糕、餅乾都是精緻碳水化合物,必須被算入「一份醣」的額度當中。以他自己為例,若今天想吃蛋糕,當餐就不能吃飯。2. 以蔬菜、蛋白質做主食醣類吃得少,取而代之的是蛋白質與蔬菜增加,豐富主食的多樣性。游能俊指出,坊間外食蔬菜通常不足,「很多便當店還會放南瓜、芋頭這種冒充蔬菜的澱粉。」他建議,午晚餐至少要吃3份蔬菜。相當於烹調前約300克、烹調後一碗半的份量。且不只要吃富含粗纖維的綠色蔬菜,配色最好多元。例如紅白蘿蔔、綠黃櫛瓜、菇類⋯⋯等,都可以增加蔬菜量,讓飯後血糖穩定上升。蛋白質也是創造飽足感的重要元素。游能俊指出,一份蛋白質是7克,約等於一顆雞蛋、半盒豆腐、掌心大小的肉類。一餐至少要吃3份蛋白質,而有運動習慣的人更建議吃4份蛋白質,才有合成肌肉的原料。游能俊觀察,許多人蛋白質吃不夠,其實變換蛋豆魚肉的組合,吃到3份蛋白質並不難。他舉例,早餐一杯豆漿、2顆蛋,就能達標。3. 先菜後肉或先肉後菜?進食份量比順序重要想增肌減脂、維持飯後血糖平穩,究竟該先吃菜或先吃肉?近年來,許多專家針對進食順序提出不同看法,但游能俊直言,在控制食物總量的前提下:「這個爭論實在沒意義。」他指出,確實有少數研究發現,年輕人先吃蛋白質,可以刺激胰島素分泌,稍緩血糖上升的速度。然而,不管先吃肉或先吃菜,只要飯量不變,血糖一樣會飆升。因此,他認為:「喜歡先吃肉就吃,好吃的想放最後也沒關係。」不過,若是可以自由取菜、不限份量的情況下,改變用餐或盛飯順序的確有助於控制醣量。他習慣先盛2湯匙飯,再疊2層菜、肉。胃被蔬菜和蛋白質填滿,自然就不會吃下過量的醣。4. 減醣先減鹽游能俊觀察,不少人飯吃完了,嫌菜、肉單吃太鹹,又盛了一碗飯。因此,想減醣,必須先減鹽。此外,鹽分會使水分在人體內蓄積,不利於減重。避免太「下飯」的菜色,單純享受菜、肉的滋味,而不是配著飯囫圇吞棗。5. 慢食更享受「慢慢吃,大腦才有機會反應,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好吃。」游能俊說。熱愛美食的他,並未因減醣就過著粗茶淡飯的生活。他指出,吃東西應如品酒,仔細咀嚼感受前、中、後味。待後味消失後,再吃下一口。咀嚼次數夠多,不僅讓人有飽足感,更延長享受的過程。游能俊以他愛吃的可頌為例,一顆小可頌,他可以分成30口才完食。「好的可頌,咬下去每口都有喀嚓、喀嚓的聲音,吃到最後都很酥脆。」他笑說。他強調,飲食的本質是美好的。只有愉悅的經驗,才能讓人持續去做。減醣不是和食物敵對,反而是更細緻地品味。「既能享受美食,又讓身體健康,可以說是雙贏。」平均一天運動70分鐘 4類運動天天做、隨時創造機會動游能俊指出,肌肉愈多,肝醣利用率愈高。低醣飲食搭配運動,成效更好。他幼時罹患輕微小兒麻痺,右腳較為無力,但仍每天運動70分鐘,包括快走、重訓、瑜伽、有氧、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等。他的診所旁即是暱稱「能GYM」的健身房,不定期為糖尿病友和員工開設運動課程。他建議,運動不應偏食,最好包含肌力、有氧、平衡、伸展4個項目。多樣化的運動組合,可以為身體帶來不同的好處,而且不容易厭倦。他以甫結束不久的奧運為例:「你看體操選手李智凱,他伸展運動很強,但在鞍馬上動作時肌肉也很漂亮。」不過,若要說哪種運動控制血糖、逆轉糖尿病的效果最好,他推薦高強度間歇訓練。有氧運動可加速代謝,調節血糖。每次至少30分鐘,逐漸延長時間、增加強度,健康效益更高。上網搜尋「HIIT」,即有許多免費資源,適合本身已有基本運動習慣的人。日常生活中,也要盡量創造「動」的時間,減少靜態生活。游能俊笑說,吃大餐前他一定走路抵達餐廳,最多可以走上90分鐘。有次,他到高級餐廳吃飯,「服務生看到我流了滿身汗,嚇了一跳,馬上遞給我3條毛巾擦汗。」平時等車,他也會在月台來回快走,達到每日萬步的目標。「健康的體態愈年輕打造愈好。」游能俊指出,他最大的成就,是看到病人減重成果比他更好。不只有許多人和他一樣減下20公斤,還練出比醫師更發達的胸肌、腿肌。減醣加運動,任何時候開始都看得到成效!原文:甩肉20公斤、60歲練出胸肌!糖尿病名醫游能俊的「一份醣」飲食法
-
2021-10-02 新聞.食安拉警報
9月暫停廚餘養豬 環保署:原准用豬場查無違規
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今天表示,因應防堵非洲豬瘟經廚餘感染豬隻,9月全國暫停廚餘養豬,全國環保機關就分布在13縣市、已取得再利用檢核豬場進行稽查,都沒有查獲廚餘養豬。環保署說明,全國開放使用廚餘養豬的13個縣市包含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嘉義市、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宜蘭縣,合計取得再利用檢核(高溫蒸煮廚餘)676家養豬場。環保署表示,9月間針對實際有在營運的業者進行626場次稽查,均未查獲非法使用廚餘養豬之情事。
-
2021-09-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逾半宜蘭人已打新冠疫苗 65歲以上統一造冊打第二劑
宜蘭連續68天「+0」疫情穩定,縣內的疫苗劑次人口涵蓋率達全年齡人口的62.1%,第一劑涵蓋率為51.9%,超過一半宜蘭縣民曾接受新冠疫苗注射。衛生局表示,65歲以上長者一律由縣政府造冊,並通知施打第二劑。衛生局說,75歲以上在7月2日前施打第一劑AZ疫苗的長者,以及70歲以上在7月16日前施打第一劑莫德納疫苗的長者,衛生局已分別發放通知,安排民眾自前兩週起陸續接種疫苗。至於65歲以上至74歲在7月22日前打過第一劑AZ疫苗的長者,縣府已接到中央可施打第二劑的通知,目前正在製作通知單,將於近日發放,請民眾依排定的時間、地點進行接種。另外,65到69歲打過第一劑莫德納的長者,中央也在準備中,待縣府接到通知後,就會安排第二劑施打作業。針對65歲以下要施打第二劑的縣民,縣府呼籲民眾到預約平台進行預約。考量下一波將接種第二劑的50-64歲縣民多半在上班,衛生局會安排平日及假日的接種時段、地點,待中央開放預約時,提供民眾最便利的服務。縣長林姿妙示,疫情雖逐漸趨緩,第一劑疫苗接種率超過50%、劑次人口涵蓋率超過60%,但即使打過兩劑疫苗,若沒有做好防護,還是有感染可能,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仍是重要的防疫作法,讓大家更安全安心。
-
2021-09-25 醫聲.院長講堂
院長講堂/別人不想做,我們就去做!聖母醫院院長馬漢光:「我們不是以營利為導向的醫院」
自天主教耕莘醫院院長屆齡退休後,馬漢光接受天主教靈醫會羅東聖母醫院邀請,在2019年元月出任院長。「來到羅東聖母醫院,就像回到家一樣。」他積極在羅東地區深耕長照,並推動偏鄉醫療服務。香港出生的馬漢光,19歲來台求學,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畢業後,選擇繼續留在台灣從醫,是一名胸腔內科醫師,一待近半世紀,台灣是他第二個家鄉。醫師變管理者 幫助更多人行醫以來,馬漢光有不同的生命體悟。年輕時的他,一心想當醫師救人,爾後的宗教洗禮使其自覺,「生命控制不是在我們手上而是上帝,是上帝藉由我們的手去照顧病人。」當思維慢慢有了改變,他開始思索,如果從醫師轉換成管理者,是不是能幫助更多人。天主教徒的馬漢光說,羅東聖母醫院歷史悠久,迄今超過一甲子,為了讓醫院注入新氣象,他在未上任的前半年,每周都到宜蘭「診斷病情」,得知醫院財務虧損嚴重,先了解問題,才能在就任院長後「對症下藥」。別人不想做 我們就去做「醫院的本是醫療,長照是新加入的服務。」馬漢光說,教會醫院秉持著「如果別人不想做,我們就去做」的理念照顧需要之人,但「急性醫療一定先做好,才能把長照做好。」為響應長照2.0政策,羅東聖母醫院2年多前成立聖母樂活日照中心、聖母樂智日照中心及聖母居家長照機構,提供羅東地區失智、失能長輩更完善的照護服務。提供服務 不以營利為導向「我們不是以營利為導向的醫院」,馬漢光在推行長照之餘,持續推動大同鄉、南澳鄉等地偏鄉醫療服務。去年更在醫療缺乏的大溪無醫村成立大溪聖母診所,由於當地人口數少,收支從沒打平過,神父知道會虧損,仍說:「哪裡有需要的地方,我們便去提供服務,能不能賺錢是另外一回事。」出任院長近2年,馬漢光認為,每隔6年換新院長比較好,因為每個人觀點不同、各有教學或管理專長,對醫院發展就不一樣。他自我期許,「好好做6年,院長一職之後要讓出給別人當。」馬漢光養生祕訣:愛聽老歌 出國旅遊當調劑「我很無聊的!」羅東聖母醫院院長馬漢光笑說,在宜蘭生活簡單,晚上會到運動公園散步1小時,邊走邊聽音樂,每周至少3天以上。年輕時,他經常打球、爬山,但來羅東後,同行夥伴就少了,自己多了不少獨處機會,曾有人說:「能享受孤獨,才能享受成功。」著迷於管理的他,就連漫步放鬆的獨處時光,也在想著醫院公事,如何讓醫院變得更好。聊到喜好的音樂類型,「我聽的都是老歌」,馬漢光靦腆地說,像是經典的《上海灘》、第一首學會的國語歌《綠島小夜曲》;香港出生的他,也愛聽粵語歌,《舊夢不須記》隨時能跟著旋律哼唱兩句。馬漢光晚餐也不假他人之手,幾乎天天下廚。雖然宜蘭美食到處有,但個性低調的他,就怕遇到熟人不好意思,常到超市採購食材,簡單水煮吃得清淡。常受邀參與國外醫學會、教會活動的馬漢光,曾赴大陸分享台灣醫療經驗,也到過菲律賓義診,他不把出差當成是開會,而是交朋友、看風景、吃當地美食。儘管如此,馬漢光有時候仍覺得「開會旅行不是旅行,時間是很寶貴的。」因此常與家人一起自助出國旅遊,作為工作之餘的調劑。他喜歡旅遊歷史古蹟豐富的歐洲,像義大利羅馬,迷路到哪都還是有著名景點可以朝聖。旅行足跡迄今,遍及美國、英國、捷克、日本、巴西等逾10個國家。馬漢光說,現在因疫情關係無法出國,自己也沒在島內旅遊,坦言「塞車讓他覺得好難過,寧可在家裡好好休息。」馬漢光小檔案年齡:68歲專長:氣管炎、肺炎、肺結核、氣喘、肺氣腫、慢性氣管炎、肺腫瘤、呼吸治療、重症加護等疾病現職:羅東聖母醫院院長、輔仁大學醫學院講師、健保署北區審查分組審查醫師兼副召集人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經歷:永和耕莘醫院院長、耕莘醫院院長給病人的一句話希望以不安的心情來看醫師,快樂平和的相信離開醫院。
-
2021-09-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獨/未來去哪自費驗抗體?117家指定檢驗機構名單公布
網紅帶頭公開接種疫苗後抗體檢驗數據,社會大眾才發現,原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還沒開放自費驗抗體,但指揮中心也順應民意,預定本周三開會討論相關指引,包括收費標準、檢驗方法、檢驗單位應詳細說明的內容等。疾管署官網17日也更新「全國血清抗體檢測指定檢驗機構名單」,全國各縣市共有117家院所。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待檢驗指引訂好、正式開放可自費檢驗之後,也會以這117家院所開始做為主要檢驗單位。莊人祥表示,之前說國內只有12家指定醫療院所可驗抗體,是指因應機組員按規定每三個月需自費檢測抗體(由公司出錢),有12家指定院所專門負責機組員的檢驗。莊人祥表示,其實全國各縣市共有117家院所都是可驗抗體的血清抗體檢驗機構,只是一直沒有開放自費檢驗,僅限於「公費」。例如進行疫調時,地方衛生單位如評估有需要驗抗體,就會就近送到這些醫院或檢驗所。這117家血清抗體檢驗機構包括基隆2家醫院、北市15家院所、新北市15家院所、桃園市12家院所、新竹縣市6家院所、苗栗縣1家院所、台中市12家醫院、彰化縣6家醫院、南投縣3家醫院、雲林縣3家醫院、嘉義縣市7家院所、台南市10家院所、高雄市15家院所、屏東縣4家醫院、宜蘭縣2家醫院、花蓮縣2家醫院、台東縣2家醫院。全國血清抗體檢測指定檢驗機構名單將不定時更新於疾管署官網:https://www.cdc.gov.tw/Category/MPage/yuNKM3fnmrjMFbnP4yzesg
-
2021-09-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獨/中秋困防疫旅館 居隔母女分食1顆芋頭酥:比犯人都不如
中秋人團圓,新北幼兒園群聚事件住進檢疫所隔離的板橋社區大樓住戶跟親人只能視訊相見,由於隔離期間外食規定嚴格,親友想要送餐、送月餅均被拒,有居隔母女今天過節分食醫院送的一顆芋頭酥,小孩不解的問媽媽「為什麼我們連犯人都不如?」板橋社區大樓全棟清空,三百多名住戶9月8日被迫離家隔離14天,分住新北、宜蘭、台北等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外食管制嚴格。住野柳防疫旅館的居隔戶表示,住進旅館第二天就有朋友送麵包到旅館來,但櫃台人員拒收,說熟食和水果都不收,後來只有密封包裝的餅乾、泡麵、罐頭放行。這位居隔者說,十天來,三餐飯店都會送來便當,雖然並不是太差,但現在聞到味道都快吐了,只好跟女兒兩人吃泡麵換換口味,還好新北巿府送來防疫箱中有幾個新鮮的小蘋果,她和女兒還可以嘗嘗新鮮的水果。昨天有朋友不知防疫旅館規定,送了一盒中秋月餅來,也被擋門外。她說,沒想到會被關在旅館過中秋節,昨天負責防疫健康檢查的土城醫院很好心,透過旅館廣播祝大家中秋節快樂,送了月餅和柚子讓大家有過節的氣氛。她跟女兒收到一顆裕珍馨芋頭酥和兩顆柚子。女兒問她「媽媽,監獄的犯人過節都可以吃到親人送的熟食,為什麼我們連犯人都不如?」她看著一顆芋頭酥和兩顆柚子苦笑,因為旅館裡沒湯匙也沒刀子,她還不知怎麼要殺柚子。
-
2021-09-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75歲長者第2劑莫德納 今開打
我國自購AZ疫苗六十四萬劑、莫德納疫苗一○八萬劑於今天下午和晚間抵台。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最近到貨的疫苗主要作為第二劑接種,今日起,在七月九日前已接種第一劑莫德納疫苗,間隔滿十周以上的七十五歲以上長者可接種第二劑,依各縣市政府造冊通知施打,預估廿九萬一千人。據了解,下一批規模相當的莫德納疫苗,可望在二到三周內抵台,黨政高層並指出,從近期到十月底之前,莫德納疫苗將累積到貨四○○萬劑。知情人士指出,由於莫德納並未在我國設廠,因此催貨有一定困難,尤其我方訂購數量與其他國家相比不算多,因此催貨只能靠尋找「國際有力人士」幫忙,過程相當艱辛。據指出,由於莫德納在歐洲的生產線有些狀況,蔡英文總統於八月十日接見「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孫曉雅時,提出莫德納供貨不穩的問題,希望請孫曉雅協調,盼後續莫德納疫苗從美國出貨;孫曉雅當時表達樂意幫助。相關人士指出,預期後續莫德納疫苗都將從美國出貨,且供應穩定。陳時中表示,截至目前為止,國內自行採購,以及民間及友邦捐贈疫苗,超過四千萬劑,到貨一千七百多萬劑;另已簽定明後年的莫德納次世代疫苗約三千五百萬劑,至二○二三年疫苗貨量可達八千多萬劑,足以因應民眾接種第三、第四劑疫苗。許多銀髮族苦等第二劑莫德納疫苗,陳時中表示,目前國內莫德納疫苗約剩卅萬劑,只能先提供七十五歲以上長者施打,至於今天到貨一○八萬劑莫德納疫苗在檢驗封緘完畢後,繼續往下開放給其他民眾,仍用來施打第二劑。截至昨傍晚五時,仍有五十九萬兩千多「莫德納鐵粉」,等著打第一劑疫苗。陳時中表示,莫德納疫苗是mRNA疫苗,若情有獨鍾,可以考慮性質相同的BNT疫苗,但建議有疫苗就先打。台大醫院執行「莫德納、高端」混打試驗,長庚醫院則是「AZ、高端」,被外界質疑是為第二劑疫苗缺貨解套,目的是「促銷高端疫苗」;陳時中說,「這樣的批評不合理,更理性一點會更好。」混打實驗並非指揮中心要求,而是民間基於科學證據的自主性探索與研究。中秋節過後,各國高中校園陸續開打BNT疫苗,指揮中心昨公布家長意願調查結果,除宜蘭、花蓮與澎湖尚未送回資料,綜合其餘縣市回報數據,近九成四家長同意孩子接種疫苗,陳時中說,「比例算是滿高的」。
-
2021-09-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COVID-19疫苗累計到貨1700萬劑 蘇貞昌:輪到趕快打
針對COVID-19疫苗,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出席行政院文化獎頒獎典禮前指出,疫苗累計到貨量已達到1700萬劑,這些疫苗都有助於防疫,希望民眾輪到了就趕快打。蘇貞昌表示,因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變化,世界各國都在搶疫苗,台灣從總統到民間,從政府到團體,大家一起出力。蘇貞昌指出,「很高興現在疫苗已經到達1700萬劑」,同時進行超前預訂及自購,民間捐贈,加上友邦捐贈,這些疫苗都有助於防疫,希望大家輪到就趕快打。被問到高鐵宜蘭站位置爭議時,蘇貞昌表示,高鐵開到宜蘭是總統蔡英文及他的承諾,至於站要設在哪裡?他沒有偏好,這都要尊重專業、切合民意,目前整個案子都還在鐵道局,尚未出交通部,更沒有到行政院定案,請大家盡量多提供意見,讓結果達到最圓滿。明天立法院開議,行政院長將針對「3+11」決策進行專案報告,中國國民黨立院黨團要求蘇貞昌先道歉才能報告,民眾黨立院黨團則批評至今尚未看到報告。對此,蘇貞昌指出,「依據憲法,我到立法院報告,應該給立院法相關的書面報告,我會依照整個程序及期限給予。」記者提問,台北市長柯文哲針對社會住宅興建案嗆中央帶頭做假新聞,還酸某人等蓋完第1戶公宅,再來跟他講話,在此之前,沒有資格跟他說話。蘇貞昌對此表示,「蔡總統上任以來非常重視社會住宅政策,而中央大力補助地方,盡可能提供國有土地,幫助地方建設社會住宅,都是希望給年輕人、給需要住宅的民眾,有更多好的機會,希望大家一起合作,把社會住宅做得更好。」
-
2021-09-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雙北防疫規定不同步 新北副市長:方向一致但尊重差異性
新北疫情連環爆,但同為共同生活圈的台北市沒有跟新北同步防疫規定,例如仍開放內用,外界質疑是否會增加防疫難度,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表示,雙北都有保持聯繫,共同默契是防疫方向一致,但尊重各自的差異性。劉和然表示,雙北是共同生活圈,包含跟桃園、基隆、宜蘭都是,會有共同聯繫跟溝通管道,以這次疫情來說也跟北市保持暢通方式聯繫,他自己就跟副市長黃珊珊保持聯絡,以相關標準跟餐廳內用等都做過詳細討論,雙邊共同默契是生活圈的防疫方向會一致,但會尊重各地方的差異,雙北的人口數不同、幅員遼闊程度跟差異性也很大,會回到縣市特性,相關都還在持續溝通中。被問及是否會呼籲中央提前施打BNT疫苗,劉和然表示,防疫有兩件事是相輔相成,包含疫情防治跟疫苗施打,只要爆發疫情,不管在哪個縣市都要持續進行防治,疫苗施打是全國性、有系統的作為,不論是哪個類型、分布在年齡層跟該有什麼遊戲規則,都要持續往下施打,提高覆蓋率是防疫重要一環,施打順序跟類型之前就不斷呼籲中央,要越快、越廣、疫苗進來越多越好。劉和然說,在疫情防治部分,都不斷強調都是中央跟地方共同合作,地方最重要的是了解第一線實際狀況,加上科學、專業來務實處理,其中疫調非常重要,過程中會接到非常多建議,甚至用質疑的口吻,市長侯友宜也不斷強調,不要被建議跟語氣影響工作士氣,都要虛心接受、當成善意提醒,才不會在雜務施作中影響防疫作為。劉和然也舉例,假如有10人確診,分成不同區域或是同一區的作為不同,疫調過後都會經過專業討論,跟CDC防疫醫師討論,以板橋某社區A、B大樓作為不同,都是用疫調結果進行專案討論,做出決定,今天多了13校停課3170人預防性停課,都會誤會疫情變嚴重,也會感受到家長的心理跟恐慌,都是有跟學校討論後,針對有居家隔離的學童班級進行預防性停課,但只要PCR結果都是陰性,隔天就恢復上課,新北面對Delta病毒一定會審慎防疫,把防疫做好。
-
2021-09-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在哪?假日出遊潮 宜蘭烏石港海灘滿是戲水人潮
疫情趨緩,民眾在假日時出現報復性出遊潮,一早往宜蘭方向的國道五號出現大量車潮,不少民眾選擇往東部地區出遊,各地景點遊客如織,在頭城烏石港海灘上,密密麻麻的戲水人潮擠滿沙灘,恣意的享受這解封後生活。
-
2021-09-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本土確診1例、境外4例 死亡案例請慰問金才知沒通報
國內新增5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例本土及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天新增死亡案例,死者是6月27日死亡,但就診醫院沒有通報,一直到家屬和台北市請領慰問金才發現,未來會請北市督導該院確實申報,目前解隔離率為92.5%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例本土病例(案16112),為30多歲男性,因其他原因就醫採檢,於今日確診(Ct值37.5)。個案為無症狀感染,衛生單位已啟動醫院及社區調查與防治,已匡列接觸者1名,餘疫調中。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1例死亡個案(案9933),為60多歲男性,有慢性病史及萬華區活動史,5月21日出現喉嚨刺激感、咳嗽等症狀,5月27日就醫採檢並住院治療,6月3日確診,6月27日死亡。指揮中心指出,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8月31日累計公布14,796位確診個案中,已有13,692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92.5%。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4例境外移入個案,分別自美國(案16113、案16115)、俄羅斯(案16114)、南非(案16116)入境,入境日介於8月19日至8月27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733,767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2,716,052例排除),其中16,006例確診,分別為1,424例境外移入,14,52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10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 837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27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0例、台北市317例、基隆市28例、桃園市26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台東縣、雲林縣、台南市、南投縣、高雄市及屏東縣各1例;另10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1-08-30 養生.聰明飲食
文旦柚上市!專家:符合這三種條件的最優
文旦柚上市,農委會台南農改場表示,文旦經過充足的消水後,吃起來更加飽滿多汁,挑選好吃文旦,以果實油胞細緻、果形底寬上尖、有沉重感品質最優。台南場表示,全台文旦種植面積4147公頃,產區分佈在台南市、花蓮縣、苗栗縣、新北市、雲林縣及宜蘭縣等地。文旦果實柚農習慣於白露(9月7日)前約1至3週採收,今年白露距離中秋節(9月21日)時間較長,採收後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消水」,待表皮略為皺縮轉黃,此時果肉會漸變軟,進嘴果肉Q軟、滋味甘甜,令人口齒生香。台南場表示,選購時把握外觀及色澤,果實呈黃綠色至淡黃色,果皮油胞分佈均勻、細緻,剝開後果皮較薄、果肉質地也會較細緻;形狀要挑選果實形狀勻稱、不歪斜,以底部寬而上尖,呈短三角形者,果肉較豐厚;另外重量不用拘泥果實大小,挑選有沉重感的果實,代表果肉發育充實、水分也較多;較大的果實(超過600公克)其果肉豐厚、大口吃最過癮、較小的果實(小於400公克)果肉相對較細緻、耐久放,各有其特色。台南場表示,根據衛福部食品營養成分表,每100g的文旦果肉,含維生素C 51 mg,為蘋果的17倍﹅櫻桃的5倍;維生素E 0.35mg,為蘋果的3.5倍﹅櫻桃的3倍;鈣9.2 g,為蘋果的2.5倍。一顆文旦(600公克)可提供每日所需的膳食纖維量的39%,多食用除能幫助消化外,也富含人體必需的營養元素,這是其他水果難以比擬的。農委會與國內28家電商業者合作,即日起到9月21日推出「台灣農產嘉年華-花好柚圓 人團圓」網購文旦季活動,提供滿500元送100元回饋。
-
2021-08-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不斷更新╱高端疫苗接種第二日 各縣市施打情形
高端開打第二天就傳出不幸的消息,一名陸姓作家昨施打完高端疫苗後,還在臉書公布並說自己與總統蔡英文同一梯,很榮幸,不料今天卻傳出他身體不適猝逝的消息,但是不是因為施打疫苗而造成的猝逝,詳細死因還有待釐清,不過指揮官陳時中證實,此為高端疫苗施打後的首例疫苗不良事件死亡案例,以下是整理各縣市目前高端疫苗數量以及施打人數:●基隆市統計中●宜蘭縣統計中●台北市預約人數2萬6857人,接種人數2萬5499人●新北市統計中●桃園市配賦54000劑,施打41177人,接種率76.25%,剩下12823劑●新竹縣獲配高端疫苗1萬2260劑,昨天預約3726人施打,報到接種3463人,施打率92.94%,今天預約施打人數約4000人,目前仍在施打中。●新竹市截至8月24日中午,共有5984人接種高端疫苗,目前無接種後不良反應通報。●苗栗縣高端疫苗首批獲配發1萬800劑,接種預約登記9782人,完成施打1915人,今天應打1857人,目前持續進行中,苗栗縣首批高端疫苗扣除預約人數後,仍剩餘1018劑。8月25日中央還會再撥配3360劑,開放預約記到24日下午6點,預計8月27、28、29日三天接種。●台中市統計中●彰化縣高端明天開打,昨天為止完成預約有31064人,中央撥發38201劑,今晚六點截止預約。截至今天下午三點為止,預約人數為33301人●南投縣統計中●雲林縣獲配1萬4400劑高端疫苗,有1萬3184人完成預約,昨天施打2120人,剩1萬2280劑,今天預約施打有3943人,預計25日再獲配4895劑。●嘉義縣預約1萬678人,昨天施打1018人,截至今下午已再預約2447人(此波會收簡訊者約3000人);中央已配發1萬2240劑,昨天打完剩1萬4822劑,明天會再配3600劑。●嘉義市預約高端7941人,昨天施打2145人,今天預約截止最多會再增2593人(有收簡訊者);中央已配發7920劑,昨天打完後剩5775劑,預計25日會再獲配2880劑●台南市統計中●高雄市統計高端接種情形,社區接種站加上200多家疫苗合約診所陸續上診,高端預約是87000人左右 目前已打24000人,目前還剩6萬多劑。●屏東縣8/23疫苗施打,2708人,當天預約施打率95%;8月24日高端疫苗預約數3375人,目前持續施打中,下午四點半統計,截至今天上午八點半結存1萬8338劑。●台東縣預約施打高端疫苗3100人,中央配額4200劑,從昨天開放施打至今天中午12點前施打人數為2060人,疫苗剩餘2060劑。●花蓮縣統計中●金門縣預約施打人數77人,獲配297劑,已施打75人,剩222劑。●連江縣統計中●澎湖縣統計中
-
2021-08-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澎湖撤入境快篩後今迎內用「大解封」 馬公機場現人潮
澎湖超過70天沒有本土確診,縣府繼16日起取消海空運旅客、澎湖籍漁船入境快篩後,今起取消內用隔板、社交距離規範,形同防疫「大解封」,今馬公機場就出現人潮,往澎湖班機已恢復至每日28班。雖有居民憂心防疫出現破口,但以觀光業為主的澎湖,觀光業者則樂觀看待,認為應自己做好準備,迎接觀光回溫。台灣5月爆發本土新冠肺炎疫情,5月19日起進入3級警戒,直到7月13日警戒降級,澎湖首開其他縣市之先,率先開放餐飲內用,但規定業者須事先申請,通過審查才能開放,本月10日政策鬆綁,不用申請報備,還是需要設置隔板、維持間距,今則進一步解封,全面開放內用。實施首日,有部分商家維持外帶,不開放內用,或維持隔板政策,讓內用客人安心用餐。但也有觀光業者配合政策,撤除隔板喜迎「大解封」。澎湖灣行旅董事長劉富貴認為,澎湖已超過70天沒確診案例,相對安全,取消隔板家庭式出遊較不會受到限制,對旅遊產業有正面幫助;不過,雖然撤除隔板,但他們仍然自主維持安全距離,例如10人桌僅規定能5人入座,迎接解封的同時,房間、餐廳也做好準備,隨時清消讓旅客出遊省去防疫煩惱。澎湖曾實施入境快篩,若拒絕者可依傳染病防治法開罰,除了餐飲大解封,縣府16日起取消海空運旅客、澎湖籍漁船入境快篩,往澎湖航班也增至28班,陸續應空運需求逐步增班。有當地民眾認為,取消普篩恐讓防疫猝不及防;澎湖縣議會議長劉陳昭玲也認為不應撤除入境快篩,建議縣府提出其他編制管制措施作為配套,減輕民眾疑慮。對此,縣府發言人、行政處長陳其育表示,撤除入境快篩是考量本土疫情趨緩,加上澎湖疫苗覆蓋率接近8成,考量快篩需動員醫護人力以及航班情況,才會撤除,政策施行前都有經過多次討論,在防疫和經濟活動間找到平衡點。有旅宿業者舉宜蘭周六日人潮為例,認為位處本島的宜蘭,周末遊客多也未實施入境快篩,疫情狀況仍然穩定,只要業者自己做好準備,做好清消等,應樂觀迎接觀光回溫。
-
2021-08-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降級車流湧現 高公局估中秋連假國五恐塞車
隨著疫情降級,各地車流逐漸湧現,高公局今表示,今(年中秋節連假為9月18日至9月21日,共4天,考量疫情降級後,國道交通量已逐漸恢復,研判中秋節連假包含返鄉及旅遊旅次,若不受疫情及天候影響,預期國5、西部國道北區及中區路段將會發生長時間壅塞情形。高公局今也公布中秋節連假國道交通疏導措施,其中連假期間將實施單一費率,國3「新竹系統至燕巢系統」採單一費率再8折收費;此外,9月18日至20日,每日0至5時國道全線暫停收費,9月21日,0至10時國道全線暫停收費。高公局表示,18日6至12時,實施國1內湖至頭份(含高架堤頂、環北及機場系統)及國3木柵至香山等路段各交流道南向入口匝道高乘載管制。18日至19日,每日6至12時,實施國5南港系統交流道南向入口匝道高乘載管制。9月20日至21日,每日14至21時,實施國5蘇澳、羅東、宜蘭及頭城交流道之北向入口匝道高乘載管制。此外,18、19日,每日0至12時,封閉國5石碇及坪林南向入口,石碇南向入口封閉期間改為大客車專用入口;0至24時,封閉國1平鎮系統及埔鹽系統南向入口。9月20日及21日,每日7至19時,封閉國1虎尾北向入口;0至24時,封閉國1埔鹽系統及國3西濱北向入口。高公局表示,國5北向交通狀況機動開放宜蘭至頭城北向路段路肩供大客車通行並啟動主線儀控。高公局強調,連續假期間國道交通量為平日的1.5倍至2倍,尖峰時段發生壅塞在所難免。建議用路人多利用「高速公路1968」App或撥打「1968」客服專線,掌握即時路況。
-
2021-08-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視中央撥補量 宜蘭書面通知65歲以上8月底打第2劑疫苗
宜蘭目前累計接種疫苗涵蓋率達38.3%,其中65歲以上的長輩已超過7成完成第一劑疫苗注射,50歲至64歲民眾也有近一半的人接受第一劑注射。針對後續第二劑的施打,縣衛生局將為65歲以上的長者集體進行預約,採取「書面通知」接種時間和地點,預計8月底開始施打。有鑑於很多長輩不熟悉上網登記疫苗接種意願及如何預約,一再有民眾反映,建議縣府採用當時施打第一劑疫苗以「書面通知」長者,大家都很方便。縣衛生局決定採「雙軌」進行,有上網預約施打疫苗的長輩,在中央平台系統中仍會通知,至於縣府手邊都有施打過第一劑疫苗的長者名單,時間到了,就會依照第一劑接種作業模式,採「書面通知」時間及地點去打第二劑疫苗。至於多少長輩有機會可以打到第二劑的疫苗?縣衛生局說,還是要看中央撥給宜蘭多少劑疫苗而定,目前看起來是AZ疫苗比較有可能打到第二劑。至於65歲以下的民眾,衛生局呼籲仍要上透過預約平台進行預約,請民眾多加留意。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目前「公費疫苗預約平台」開放意願登記的疫苗為高端疫苗,將於8月13日中午12時結束並進行結算,有意願施打疫苗的民眾也可以上網進行登記。
-
2021-08-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泳池開放首日人少 禁淋浴影響意願
國內疫情趨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有條件解封游泳池,昨天是開放第一天,有泳客一早就迫不及待重回泳池,但各地管制程度不一,有些地方淋浴間、戲水池、冷熱水池、SPA區、烤箱、蒸氣室不開放,民眾覺得可惜、不方便,各泳池人數不如以往。宜蘭縣礁溪鄉一家游泳池昨天早上5點開放,就有泳客前來,直說悶了3個月沒游泳,很開心終於能下水,但不能淋浴覺得不方便。另一家私人泳池6點開放後,不只一般民眾,還有許多為了準備10月賽事的學生,戴口罩在岸上運動暖身。對於淋浴間不開放,有泳客認為無法淋浴真的不方便,像蒸氣室「應該是消毒、抗菌最好地方,卻不能使用,太可惜了。」台南市業者反映,禁止淋浴影響游泳意願,不少民眾認為,游泳後無法立即沖身,帶著一身氯回家,對皮膚不好。每年6月起是游泳高峰期,也是泳池生意最好的時候,今年因疫情影響無法營業,嚴重受損,如今因相關限制,雖然開放、前往游泳的人數仍不如以往,暫時只能苦撐。台北士林運動中心表示,單一時段平均15至20人不等,相較以往平日時段平均30至50人,泳客多為長者,但人數確實減少。工作人員觀察,淋浴間不開放影響外,最大原因應是疫情剛趨緩,許多民眾仍在觀望。彰化游泳業者指出,從今年4月受乾旱所苦,開始停業,之後又碰上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嚴峻,配合政府停業至今;暑假本該是游泳池旺季,眼看已過了一半,損失慘重,現在有條件開放,也是開一天賠一天。台南德光中學游泳池執行長陳銘嘉說,昨天上午前往游泳的只有5、6人,相當慘,委外經營的游泳池原有SPA、冷熱池等,由於都無法開放,影響來客意願,目前是「開門就是虧本」。高雄市運動發展局昨天宣布,高雄市公立及民營游泳池即日起有條件開放營運,開放原則比照教育部所訂的指引。高雄市健身房的飛輪、瑜伽、有氧等團體課程及有氧教室,也同步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