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7 新聞.長期照護
搜尋
婚姻
共找到
679
筆 文章
-
-
2021-02-15 養生.心理學解密
「你對我的關心少了,我才會出軌」看穿那些婚姻裡有毒的話語
你對我的關心少了,我才會出軌當控制者想要掩飾某種行為或目的時,情感控制是他們最常用的手段。情感控制在很大程度上與受控者是否容易被激起內疚感、羞恥感或同理心有關,而且取決於受控者是否信任這段感情或者控制者本人。控制是為了說服「受控者」,讓他們去接受或面對一些強加在他們身上的、棘手的、讓人痛苦的,甚至是令人震驚的情境和狀況。這裡並沒有列出所有可能被控制的情感,我只列出了其中最常見的。但是我們都知道,人類的想像力是無窮無盡的……內疚感:「你給我的陪伴少了,你對我的關心少了,我才會出軌。」蕾娜,四十歲,結婚十五年。「這麼多年了……」她說,「以前,我和我先生的感情很好。雖然我們待人的方式很不一樣(他外向,我內斂),但我們以前一直配合得很好,或者說我們曾經覺得我們相互之間是一種有益的互補。但是,孩子長大了,隨之而來的問題,導致我們這兩三年來過得不太好,災難由此而生:去年,我發現他出軌了。「他沒有否認,而是試圖狡辯:我給的陪伴少了,我對他的關注少了,我見他見得少了……雖然我很受傷,但我還是試著理解他,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我想要挽救我們的關係。「然而事到如今,我已經無法掌控事態的發展:我沒辦法忘記。即使他給了我承諾,我也無法再相信他。甚至,我做出了連我自己都不能理解的行為:我經常查看他的手機,他遲到了,我就會驚慌,我意識到我變得不可理喻。「他提醒我,叫我別把他逼急了,但是沒用,沒幾天,我就又控制不住我自己了。每一次,我都控制不住要發火。我們的愛情好像就此被他殺死了一樣。這意味著我不愛他了嗎?我認為不是的:相反,這使我知道我愛他勝過一切。但是,我要怎麼做,才能在他硬下心離開我之前,讓自己平復下來,去原諒、去找回過去……」顛倒是非黑白蕾娜的苦惱並不難理解:她的丈夫顛倒了是非黑白。他不但不承認自己做了不好的事情,反而想方設法讓蕾娜內疚,指責她該為出軌的事情負責,因為她陪伴的時間少了、給的關心少了,甚至是見面次數少了,而他才是受害者!這種顛倒黑白的行為,也許正反映出男方知道是自己做錯了。如果他真的對蕾娜不滿,他應該將不滿告訴蕾娜,而不是做出出軌的行為。這種對事實的顛倒,讓蕾娜感到困惑。她愛他,所以她很難意識到自己才是受害者(而對外人來說,這是顯而易見的)。這也解釋了她那些表面看來不理性的行為是從哪裡來的,而她的這些行為,也反映出她處在一種不正常的環境中。讓對方內疚是最常見的話語控制手段。它依賴於對方感知罪惡感的能力。這種能力是經由教育灌輸給我們的,由此可見教育的作用。正常情況下,我們都曾經感受過罪惡感,也曾經讓別人產生過罪惡感。讓人內疚的三種類型讓人內疚的手段,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個女人感覺到丈夫在疏遠她,對她態度冷淡,不再碰她。女人很擔心,便去問丈夫什麼情況。第一種類型,丈夫會回答說:「看看我工作上這些事,你就會懂了!」或者「不是我疏遠你,是你沒有時間。你要出差,要陪孩子,要陪父母什麼的。」又或者「我不知道你有什麼好抱怨的,你連感覺被愛的能力都沒有了!」第二種類型,丈夫會回答說:「我受夠你的這些要求了。你要再這樣,我就走了。」至於第三種類型,女方聽到的回答會是:「我不明白為什麼你就不懂我,我不能一心多用啊。你站在我的立場想想看……」控制者會根據自己的目的,來選擇相應的控制手段。例如在兩個人要分手的時候,想要先結束關係的人自己會感到內疚,而他們讓自己擺脫內疚感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對方來承擔分手的責任:「我離開你,是因為這些年來,你一直都在忽略我,你沒有做任何努力讓我能夠繼續愛你,你的心思都在(以下幾種情況任意可選)孩子/工作/家人身上……」「你那方面不行。」「我在你眼裡什麼都不是。」「你的注意力從來就沒有放在我身上。」……除此之外,還有:「你根本不顧及別人的痛苦,我說的不只是我的痛苦,反正你也不在乎。但是請你想想孩子們,想想他們要承受的,想想你給他們創造的生活,想想他們對你的信任!」但這個辦法也不總是能夠奏效。例如,女方向男方開戰,試圖讓他內疚,而後者也可能會以同樣的方式回擊。當然,女方不會任由對方這樣汙蔑自己,於是列出更多的證據,甚至言詞激烈地指責對方。男方也不示弱,藉此發洩以往埋藏在心中的不滿,從頭開始翻舊帳……如此一來,幾個月後,這兩個人恐怕都可以成為讓人內疚方面的專家了。※ 本文摘自《有毒的話語:親密關係裡的話語控制》。《有毒的話語:親密關係裡的話語控制》作者:羅伯特‧紐伯格譯者:楊燕萍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21/01/06《有毒的話語:親密關係裡的話語控制》書封。圖/寶瓶文化提供
-
2021-02-15 養生.家庭婚姻
都那麼大年紀了還折騰什麼?老年父母熟年離婚,該反對還是給祝福?
英國廣播公司在2020年9月推出的4集迷你劇《我們》,題材並不吸引年輕人,講述的是一對結婚多年的老年夫妻準備離婚的故事。最開始引起我注意的是該劇的編劇大衛‧尼克斯,他是英國知名編劇和暢銷書作家。2011年,由他的小說《一天》改編的同名電影,成為當年夏天最賺人眼淚的愛情電影。在《我們》中,康妮和道格拉斯是一對結婚24年的夫妻,有一個即將上大學的17歲的兒子艾爾比。一家人住在郊區帶有大花園的房子裡,是朋友和鄰居眼中幸福家庭的樣本。尤其是孩子即將上大學,夫妻倆將很快迎來無憂無慮的老年生活。一天深夜,妻子康妮輾轉反側,對熟睡中的丈夫道格拉斯說:「我想離開了。我想我們的婚姻已經走到了盡頭。」康妮的語氣如此平靜,就像談論明天早上想去市場買幾塊牛排一樣。道格拉斯從夢中驚醒,反覆追問到底發生了什麼。康妮的理由聽上去很縹緲:「當我想像著我們兩個人無所事事地共度餘生,每一個長夜,該是多麼空虛。我腦中一直迴蕩著一個詞─如出一轍。這讓我每次都心跳加速。」妥妥的文藝女面對理科男的開場。情商不高的道格拉斯的第一反應是懷疑康妮愛上了別人。事實上,一切都沒有發生,他們沒有爭吵、家暴,沒有第三者插足,生活20多年如一日。康妮的一番話就像一顆落水的石子,讓平靜的湖面蕩起了漣漪。在送兒子進大學前的假期,道格拉斯嚴格計畫了一家人穿越6個歐洲國家的旅行,他想借此修復和康妮的關係,卻屢屢和叛逆期的兒子產生衝突。作為理科男父親,他反對兒子愛好文藝,甚至認為靠攝影和音樂並不能養活一個人。旅行中的計畫是打卡每個網紅景點,刷夠1萬步步數。康妮和艾爾比想要的隨意旅行,在他嚴密的邏輯裡,就像一場毫無意義的對冒險的探尋。超出計畫的,在他看來都是失控的局面。說實話,道格拉斯並沒有那種讓人瞬間崩潰的缺點,但他和母子倆劍拔弩張的關係都隱藏在了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裡。「我是為你好」「你為什麼不聽我的」,面對至親,他往往會進入希望掌控全局的角色中。鏡頭閃回康妮和道格拉斯20多年前相識的場面。曾經,康妮是一個熱愛繪畫的女藝術家,道格拉斯是一名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兩個人的價值觀相差甚遠。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愛上與自己性格截然不同的人,戀愛中的「互補吸引力」,在婚姻裡往往成為產生分歧的重要原因。故事的後半段是兒子出走、康妮提前結束行程回了英國,道格拉斯則開啟了自己的「人在囧途」。這一次,他無法再按照自己的「節目單」旅行,他丟過行李,住過警察局,漸漸接受了意外、冒險、邂逅。他回憶起康妮所恐懼的那些「如出一轍」的生活,似乎茅塞頓開,真正理解了她在說什麼。故事到這裡,觀眾也許會想像一個美好的大結局─他找到兒子與之和解,回到妻子身邊,二人白頭偕老。然而,一切並沒有發生。這也是這部劇讓我很有好感的原因。最終,康妮和道格拉斯和平分手。他們花了整整一個晚上整理了20多年共同生活的回憶,當再次出現在兒子的攝影展上時,康妮穿著年輕時穿的黑色套裝,道格拉斯穿著20多年前的燈芯絨西裝,他們都成為自己希望成為的樣子。康妮可以重啟她青年時代沒有完成的文藝夢,道格拉斯可以過他有安全感的規則人生。被迫遷就別人的改變,終究是不甘的。最後,他們像親人一樣問候、吻別,放下為了責任勢必要在一起的負擔。從題材上說,《我們》並不是第一部關注老年人離婚的電視劇。早在2005年,日本就拍過一部類似的日劇《熟年離婚》。15年前,這部劇一開播就獲得了18.7%的高收視率,可見「熟年離婚」已經成為日本的一個社會現象。不僅在日本如此,老年人離婚率呈現上升趨勢,這一現象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在西方社會,他們將這一現象稱為「銀髮離婚潮」。2019年,根據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資料,國內老年人的離婚率跟30年前相比已經翻了一番,中國人迎來老年離婚潮。退休後的10年是中老年離婚的高發期,其中2/3是由女性提出的。在《我們》中,康妮說過一句話,可以解釋為什麼在老年人離婚的提議人中,女性占據較高的比例。「自從成為母親,在這個角色裡,我變得越來越遊刃有餘,但當孩子長大,我開始覺得有些異樣,我需要生活有一些改變,我的『工作』結束了。」早在2015年,美國社會學家蘇珊‧布朗發表過針對中老年離婚的研究報告《灰色離婚革命》,她提出:「個人化的婚姻更加以自我為中心,而在此前沒有人會把個人利益與婚姻中的角色分開。」在社會學家眼裡,老年人離婚率的上升,實際上是他們婚姻觀的改變─當子女逐漸長大後,他們開始反思個體自我實現的可能。在《我們》這部劇中,並沒有明確地指出康妮為了家庭或者孩子而放棄自己的繪畫之路,但隱隱約約地,家庭生活讓她偏離了最早作為一個獨立女性追求夢想的道路。她和道格拉斯曾經有過一個叫珍的女兒,但女兒意外夭折,康妮一度覺得失去了整個世界。後來為了給兒子艾爾比更好的成長空間,道格拉斯主張換個大房子,康妮不情願地住到了遠離城市的郊區。這部劇並沒有從康妮的女性視角來講述,而是透過道格拉斯和叛逆兒子的緊張關係來投射夫妻之間不可彌合的價值觀差異。愛好藝術的兒子就像當年那個不信任親密關係的母親康妮。被弱化的夫妻衝突當然少了很多觀眾喜聞樂見的誇張情節,但也更發人深省。不一定非要鬧得雞飛狗跳,才能宣布一段婚姻的終結。婚姻關係中的男人和女人,不需要再去指認誰對誰錯,就像開篇那場關於離婚的對白:「道格拉斯,我想,我們的婚姻已經走到了盡頭。」沒有埋怨、憤怒、遺憾,僅有的情緒是對自己說的,「雖然沒有能力與你共同度過最後的日子,但我從不後悔當初與你結婚」。這一幕,堪稱離婚界的樣本─體面而真實地面對自己。在東亞社會,當已經成年的子女得知老年父母想要離婚,我們常常會聽到,都那麼大年紀了,還折騰什麼?類似的道德綁架通常讓老人們無言以對,他們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我們》這部劇恰好能回答這個問題。當道格拉斯在西班牙巴賽隆納好不容易找到兒子時,兒子說:「我擔心你對我失望。」父親說:「你在過屬於自己的生活。」反之亦然。看完這部劇,我把它轉發給我的母親。我的母親今年退休,正在經歷她的「熟年離異」。不是所有婚姻都能走到最後,比婚姻本身更重要的,是在婚姻中學到了什麼。如果在60歲時能感悟到這點,便是開始了自我的救贖。(丁影/摘自《三聯生活周刊》2020年第46期,圖/王青)
-
2021-02-14 養生.無退休時代
結婚50年,點一碗麵來吃就是最棒慶祝!陶傳正:把每一天過好,人生就沒遺憾
編按:若生命中充滿意料之外,如何微笑以對?因為接觸戲劇表演,而從企業家跨足演員、廣播DJ、專欄作家的「奇哥」創辦人陶傳正,曾經歷公司欠下上億債務的經營危機、與另一半先後陷入憂鬱低潮,面對人生種種境遇,他像不挑劇本的演員,既然走上舞台,就扮演好此刻的角色,盡興就好。若說「人生如戲」,那麼人稱「陶爸」的陶傳正手裡拿到的劇本,肯定屬於高難度演出。身為傳產第二代,陶傳正看似啣著金湯匙出生,卻並非所謂的「人生勝利組」,反而更多了一般人難以想像的起伏波折。在他25歲、39歲和46歲時,都遭逢了足以改變人生的重大事件,如今在他口中說起來,卻是一派雲淡風輕。獨自闖蕩異地 練膽量也愛上旅行畢業退伍後就進入家族企業的陶傳正,為了拓展公司業務,曾隨著外貿協會組團一起到中南美洲招商。對他來說,這是一個早早練習自己獨立行動,找出可行辦法的珍貴經驗。「當時在中南美洲做生意真的不容易,出貨之後對方要30天、90天才付款是稀鬆平常,有時候錢還不一定收得回來。」有次陶傳正路過一處小巷,聽到裡頭傳出音樂聲,他好奇走近一看,是幾個人組成小樂團,旁邊圍著一群人跳舞,他覺得有趣,就站在旁邊看了一會。晚上陶傳正提起白天的遭遇,當地華僑都幫他捏了一把冷汗,原來那邊是治安很差的貧民窟,平時華僑害怕被搶,都不敢接近。「在外面闖蕩,其實就是練膽子。」年輕時跨過半個地球闖蕩江湖,除了為他日後創辦「奇哥」鋪路,更讓他從此愛上自助旅行,幾十年來他幾乎走遍世界各個角落,還寫了10年的旅遊專欄,而太太就是最好的旅伴。曾因父親負債15億 體會人情冷暖 早早結婚、接下家族事業,陶傳正對自己的人生其實沒有太多選擇:「人成家了以後,好像就會有一種自覺,應該要安定下來,不太可能在這時說要去留學幹嘛的,況且公司狀況不穩,你只能趕快上工幫忙。」對於父親公司的經營狀況,陶傳正心裡早就有底,「我父親解決債務的方法,就是開更多新公司,希望藉此賺錢還債,結果愈補愈大洞,也不知道他是哪裡來的信心,往往勸到最後都是吵架。」陶傳正苦笑說。「到後來嚴重的程度是,賺的錢連利息都不夠還,只有把公司賣掉才能止血,但我父親不願意。」陶傳正39歲時,長久累積的財務危機終於爆發,債務總額高達15億。由於金額過於龐大,陶傳正必須要跟債權人做債務協商,擬定還款計畫。「這讓我學會如何站在對方的立場想事情,今天如果是我被人家欠錢,一定不開心的嘛!所以要讓人家覺得你有誠意處理,而且真的有具體方法。」因為負債、還債,陶傳正切身體會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現實。「以前很多跟你稱兄道弟,說如何情義相挺的,結果翻臉翻得最徹底;反而是有些素不相識,甚至是有點江湖背景的人,只要說得出口,他都可以和你談。」有今天就有明天 日子還是要過我們問陶爸,背負這麼龐大的債務重擔,如何挺過內心壓力?「坦白說,數字大到一個程度以後,你的感覺就開始麻痺了。最主要是這並非一夕之間發生的意外,是10幾年來你眼看債務慢慢滾雪球,滾到最後就是在硬撐,多少有些心理準備,哪天撐不下去就是垮掉。」經過協商之後,債務分成6期,每2年從10%、15%逐漸加到25%,每年到了要清償債務的期限,就是陶爸最難熬的日子。「那個時候我就只能想著:過完今天、就能過明天,過完明天就能再過後天,總有過得去的辦法。」漸漸地,債權人慢慢不再整天上門查勤,「一開始他們可能擔心我跑路,到後來大概看我真的有在還錢,有人還會偶爾帶水果、點心,順便聊個幾句。」有興致的時候,陶爸還會偶爾去看電影或是音樂會,「我太太看到都傻眼,問我:你怎麼還看得下去?但我覺得該吃飯睡覺、該過的日子還是要過啊。」相較於陶爸的淡定,在公司欠下鉅額債務後,決定也跳下來幫忙處理帳務的「陶媽」應小萍,就沒這麼能適應。「因為我太太是軍人家庭出身,習慣每個月領固定薪水過活,我們這種整天軋票、調頭寸的日子,對她來講就像走鋼索一樣。」伴妻度過憂鬱 結婚50年一起吃碗麵就是最大幸福陶爸和陶媽是大學時候認識的班對,彼此都是對方的初戀,一畢業就步入結婚禮堂,結縭數十年,一直是周遭朋友欣羨的神仙眷侶。然而,陶媽凡事認真、容易緊張的個性,跟陶爸的奔放灑脫完全相反。陶傳正和父親常常因為經營方針不同產生衝突,陶媽夾在父子倆要兩頭做和事佬,加上日日面對公司財務壓力,長久下來,逐漸成為身心的重擔。2005年,陶爸終於發現陶媽狀況不對勁,在陶媽開始看身心科之後,陶爸也調整過去愛開玩笑、愛挖苦的相處態度,不再總是用無心言語傷人。據陶媽的說法,「就像是換了一個老公!」沒想到,因為相處模式突然得改變,「很多話到嘴邊要硬生生吞回去,生怕惹她不開心」,加上不明白「老婆怎麼會得憂鬱症」的自責和糾結,陶媽病情好轉之後,竟換成陶爸在家裡鬱鬱寡歡、不想見人也不想出門,這個狀況持續一年才慢慢好轉。前後2年,2人先後經歷情緒困擾,這個考驗卻也讓彼此的心更貼近,「在一起這麼久,該磨的稜稜角角也都磨圓了,現在就是彼此陪伴、過老夫老妻的日子。」2020年是兩人結婚50年,很多朋友問陶爸陶媽怎麼慶祝?陶爸笑答:「沒什麼,就一人叫一碗麵吃而已。」攜手走過大半輩子,此刻彼此都明白,一起度過平凡的日常,就是最幸福的事。在戲裡體會不同人生 既有趣也舒壓 在企業家身分之外,陶爸在46歲時因為太太的社團活動而認識賴聲川和表演工作坊,第一齣戲就和李立群、鄧安寧2位資深戲精共同演出。當時公司的債務還沒還完,白天他在公司為了籌錢焦頭爛額,晚上排戲,反而得以暫時抽離現實中的種種煩惱。「真實生活中,我一進公司就是主管、老闆,只有在演戲的時候,我可以當那個罵老闆的人(笑)。演戲的時候,沒有人會管你在外面是什麼人,演得好有鼓勵、演得不好,導演檢討時間就是開罵了。」陶傳正笑說。誤打誤撞踏入戲劇圈,曾說自己「演戲是正事、董事長是副業」的陶傳正說,他從小愛看小說、看電影,喜歡身心沉浸在故事裡的感覺,至今他已經演出超過300場舞台劇,還曾3度入圍金鐘獎。不只在舞台上演出心得,年輕時就喜歡抱著吉他彈彈唱唱的陶傳正,也因為踏入戲劇表演領域,除了擔任廣播節目主持人介紹經典西洋金曲,更和資深樂評馬世芳合開音樂節目,在節目尾聲一展歌喉,一圓自己的音樂夢。14歲開始學吉他的陶爸說,因為表演,讓他更有自信心。「我考上建中初中部時原本很神氣,沒想到進去以後發現程度差太多,念到第2年就吊車尾留級。幸好因為會彈吉他、會唱歌,不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我都跟別人說,學到我這個程度只需要3個月,但可以自娛娛人一輩子。」旅行、戲劇和音樂,是陶爸大半輩子的最愛,其他物質慾望反而愈來愈低。70歲準時退休後,原先2人說好要繼續旅行,但陶媽近年因為身體不適,變得不喜歡出門,有時陶爸會拉著她到河堤散步,有時到三芝的農莊住個幾天。「如果計畫趕不上變化,那至少把自己照顧好、不要給孩子負擔。」正因走過種種風浪,愈讓陶爸懂得豁達看待人生,「很多人說我把日子過得很精彩,但其實我只是遇到事情,就想辦法把它完成而已。剩下無法控制的,就交給老天爺吧!」原文:結婚50年,點一碗麵來吃就是最棒慶祝!陶傳正:把每一天過好,人生就沒遺憾
-
2021-02-13 癌症.抗癌新知
我需要進行「遺傳性癌症基因檢測」嗎?專家:3大特徵是罹癌高風險群
目前台灣醫療院所專門為癌症開設的遺傳諮詢服務較少見,大多需要經過醫師轉介,或視醫師個人是否包含此類專業能力。建議有意進行遺傳諮詢的民眾,先向自己的醫師評估自身情況,若有需要再進行轉介。若能選擇擁有分子腫瘤團隊的醫院,除了腫瘤科醫師、放射腫瘤科醫師、病理科醫師,還會包含心理師、營養師、個管師、藥師、遺傳諮詢師、醫檢師,甚至是社工師等各種專業人員的參與,可視病人不同階段的需求提供不同服務,將可預期獲得更完整的諮詢。遺傳性癌症:遺傳性癌症的評估與基因檢驗現今罹癌人數快速增長,癌症蟬聯多年的十大死因之首,但有時候也會注意到某些人家族中罹患癌症的人數特別多,因此引發了癌症是否會遺傳的疑慮。遺傳性癌症約占癌症發病者中百分之五至十五,但有醫師認為,這比例還有往上調整的空間。這也就表示,對於基因,我們仍然知道得很少,但隨著定序(sequencing)技術越來越進步,能力越來越大,我們認為遺傳性癌症的比例可能不止百分之十五,甚至可能會增加到百分之三十。確定的是,目前約有百分之五至十的癌症患者屬於遺傳性癌症,遺傳性癌症有一半的機率會遺傳給下一代。其他遺傳性癌症家族的特徵包括:家族中有多人罹患相同癌症、年輕的癌症患者、雙側乳癌或腎癌,以及罕見癌症。遺傳性癌症家族的成員,若能透過基因檢測諮詢,提早確定自己是否帶有家族遺傳基因變異,就可早點開始設立健康管理計劃。不只討論基因問題,遺傳諮詢師的角色定位由於基因檢測技術的大躍進,目前針對特定遺傳疾病做基因檢測已很普遍,價格也漸為大家所接受,只是檢測項目太多,專業又複雜的名詞常讓醫師與民眾混淆,於是就需要一位瞭解醫學、基因遺傳學、基因檢測技術的專家,協助大家正確選擇基因檢測產品、評估遺傳風險以及臨床應用解釋,這樣的人稱為「遺傳諮詢師」。遺傳諮詢不僅是討論基因問題這麼簡單,因服務對象不只是病人本人,更包含其所有家屬,因為基因檢測的結果關乎整個有血緣關係的家族成員。每個人對於遺傳疾病與基因檢測的想法差別很大,有些人對於基因檢測結果正面看待,認為能藉此多瞭解自己的體質,進而達到預防或治療的效果;但有些人想到這是一個終身無法改變的結果,還可能遺傳給子女,還要面對其他親友的壓力,就害怕得不敢面對。此外,依照病患或家屬不同的年紀,也會有不同需要考慮的面向。因應以上種種複雜考量,遺傳諮詢師就會在諮詢過程中,主動協助病人做更全面的思考,再進一步做決定。所以,諮詢過程不僅牽扯到醫學與檢測,還要加上心理學的技巧,好讓整個諮詢過程更完善。遺傳諮詢是一個審慎複雜的流程,故一次的諮詢時間大約需要一個小時,諮詢師會仔細詢問家族病史,評估整個遺傳風險,確認病人真正瞭解做基因檢測需承擔的醫療問題與心理風險,才讓病人進行基因檢測。隨著全球基因檢測科技的發展,遺傳諮詢師成為重要的職業。在台灣,由民間團體人類遺傳學會與台灣遺傳諮詢學會認可的遺傳諮詢師約有一百位,但大多專精於新生兒與產前基因篩檢,癌症領域的遺傳諮詢師人數仍非常少。此外,亦有台灣的遺傳諮詢師前往國外,取得專業的學位與認證。由於目前台灣尚無遺傳諮詢師的國家考試,還無法獨立執行臨床工作,必須在醫師的授權下解說報告,協助病人瞭解檢測後相關醫療選擇,再由病人與醫師依照自身需求與臨床狀況做進一步的決定。我需要進行癌症遺傳諮詢嗎?帶有遺傳性基因變異的家族,會有多人多代、多癌、年輕等三個大特徵。分述如下:一、多人多代:由於是遺傳問題,故家族中罹患癌症的人數不只一人。可以回顧父親(或母親)的家族中,父親的兄弟姊妹是否有多人罹患癌症,爺爺奶奶是否有癌症病史,自己的堂表兄弟姊妹(姑姑叔叔的小孩)是否有人罹患癌症。二、多癌:遺傳性癌症的基因會在不同人身上,表現出多種類別的癌症。例如,在遺傳性乳癌家族中,也可能出現卵巢癌、胰臟癌、胃癌、攝護腺癌、皮膚癌等;大腸癌家族中可能出現大腸直腸癌、小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乳癌、食道癌等癌別。有許多病友及家屬容易誤會乳癌家族只會表現乳癌、卵巢癌,而輕忽其他癌症問題,此外,如果一個人身上出現兩種以上原發癌,也算是遺傳性癌症的高風險群。三、年輕:一般而言,帶有遺傳性癌症的發病年紀普遍較早,例如目前乳癌、大腸癌平均年齡約為五十多歲,如果四十五歲以前就罹患癌症,就要小心是否可能是遺傳性癌症的高風險群。有些癌症跟遺傳的關係較小,像是肝癌、肺癌、子宮頸癌、鼻咽癌等,因為這些癌症受外來因素影響較大,大多不會被納入家族遺傳風險評估中。而像胃癌、大腸癌的家族評估,除了家族病史之外,還要排除飲食習慣、酒精、胃幽門螺旋桿菌等外在因素。根據統計,癌症病人中約百分之十至十五為遺傳性癌症,也就是先天因素所引起,而百分之八十五的患者是後天因素,像是環境汙染、飲食、生活習慣、壓力或病毒等所造成。遺傳性癌症需要考慮的細節很多,建議病友或家屬若有疑慮,可收集家族病史後,找遺傳諮詢師進行專業的評估。如果民眾自行評估後,發現很符合遺傳性家族的條件,建議先找家族中的罹癌者做檢測,先確定是否真的有基因變異,其他健康的親屬再依此做相同變異點確認即可,如此一來檢測費用也會較低。需要再次強調的是,雖然基因遺傳是罹患癌症中一項重要的因素,但後天的預防也不能忽略。什麼時機適合進行遺傳性癌症基因檢測?雖然目前基因檢測的時機沒有明確規範,但從醫學倫理的角度看,還是希望當事人可在理解檢測內容與意義、瞭解疾病內容、確認可以接受檢驗結果所帶來的影響、對人生規劃有想法的情況下再接受檢驗。從過去的例子看到,對於年輕且未婚的女性來說,一旦確認帶有基因變異,要考量的不僅是自己,還有婚姻關係中的其他人。例如,是不是有一天我就要失去乳房,身上有手術的疤痕,以後就不能穿泳裝?或者是,往後是否能接受可能罹患癌症的高風險而結婚生子,萬一真的遺傳給下一代怎麼辦?如何面對夫家的雙親與家族可能有的壓力?對於已經完成生育的人來說,除了擔心自己的疾病,更怕把這樣的基因遺傳給下一代,怕下一代怪罪自己,更怕子女要受手術、治療之苦。當然也有人十分正面樂觀,既然遺傳性癌症可以預防、也可以治療,就乖乖定期進行追蹤。或是提前做好人生規劃,必要的話也能進行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技術(PGD)篩選出不帶基因突變的胚胎,避開遺傳疾病傳遞給下一代的機率。但這一切都必須考慮周詳才能進行,諮詢師會在討論過程中確認個案的心態後,才協助進行基因檢測。況且,基因檢測並非個人選擇,也會影響到父母、兄弟姊妹以及整個家族,即使確認不帶有基因變異,也不見得是件開心的事情,個案可能會有罪惡感,難以面對其他帶有基因變異的家人。假設你的家族史或個人病史疑似遺傳性癌症的高風險族群,有幾個比較建議的時機或年紀來做基因檢測:一、 已罹癌患者:急性期的治療已完成,比較瞭解癌症之後,想確認自己是遺傳型或後天型的癌症。二、 對於有家族史且尚未罹癌的健康人:可在二十五歲後進行諮詢及檢驗,以達到預防癌症的效果。三、對家屬來說:當有親人已經驗出遺傳性癌症基因變異的時候。基因檢測異常,怎麼辦?基因檢測異常不一定會發病,只是得到該病的機率較高。類似是子彈上膛,但不一定會發射的概念。事實上,癌症的發生不只是先天遺傳因素,後天因素像是飲食、環境、生活習慣、壓力等也有重要影響。以遺傳性乳癌中大家較熟悉的BRCA1/2 基因為例,帶有基因變異的人到七十歲發生癌症的機會為百分之八十;臨床上確實見過帶有基因變異的女性,到七十歲仍沒有罹患癌症,但其他姊妹在五十多歲確診乳癌的例子。其他表現強度較低的乳癌相關基因發病率有可能是百分之五十或更低。基因不同,帶有遺傳性癌症基因突變的人,其發病機率也不太一樣。基因變異所引起的癌症不會比較惡性、進展也不會較快。但平均來說,遺傳性癌症發病年紀較早,所以易被忽略,等到察覺異狀時,常為時已晚。因此建議帶有遺傳性癌症基因突變者,要盡早進行較為頻繁且較深度的檢查;例如一般人約四十五歲以後才進行乳房超音波或攝影篩檢,而帶有基因變異者建議提早到三十歲就開始每年進行超音波或乳房攝影,三十五歲以後定期進行核磁共振攝影。一般男性約六十歲以後才會注意攝護腺的問題,但遺傳性乳癌家族中的男性,須提前到四十歲開始,定期進行攝護腺的超音波與觸診檢查。經過基因檢測確認基因變異後,諮詢師會根據國際遺傳性癌症指引以及家族病史,給予後續醫療或健康檢查的建議,給病人與主治醫師參考,再由病人根據自己的需求與身體狀況和主治醫師共同進行。除了檢查,有些遺傳性癌症可以使用預防性投藥,甚至有些人願意接受預防性切除,但要進行這樣的手術之前,必須經過多次的諮詢與討論。帶有遺傳性癌症基因突變並不可怕,目前遺傳性癌症可預防也可治療,已經有針對遺傳性癌症基因突變,設計出特定的藥物,將來,研發出預防性藥物也指日可待。(本文摘自博思智庫《我也曾經不勇敢:解密精準醫療,個人化抗癌新趨勢》)書籍簡介本書特別安排專家學者於專欄中介紹「精準醫療」,以深入淺出的分析,呈現醫界與科技結合在癌症治療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為讀者接軌最新癌症治療參考的依據。節錄抗癌鬥士的心情故事、抗癌的心路歷程,希望能激發癌友自助力,正面迎向生命的陽光。以往,癌症常規治療通常以同一套方式,符合多數癌症病人;然而,同一種癌症,不同病人適用的療法可能不一樣。拜基因檢測與定序技術進步所賜,個人化且更精準的治療方式不斷出現,不僅能命中要害、降低副作用,還能節省不必要的醫療費用,讓抗癌又多了一項新利器!
-
2021-02-12 新聞.健康知識+
大年初一「5大禁忌」不要犯 趨吉避凶招好運
今天是大年初一,也是辛丑牛年第一天,不少民眾從今天開始走春拜年,民俗專家廖大乙提醒,新春初一至初五5天是迎新接財的關鍵期,也是招貴人、旺運勢的最佳時機,不過有些傳統禁忌建議還是要配合,新的一年趨吉避凶才更有助益。廖指出,過年穿新衣、戴新帽,別穿破衣、破褲,如無必要也盡量別去醫院、墳墓和殯儀館等場所;新春期間也不要口出惡言,罵人、教訓小孩都應該要避免,見到人要笑容滿面,嘴巴要甜,說恭喜發財等祝福語或好話,結善緣自然招好運。其中,大年初一要注意「5大禁忌」;第一,千萬不要吃稀飯和粥,過去家庭貧困的人吃清粥、稀飯,所以在正月頭一天要避免害自己越吃越窮;第二,出門朝東行,因為旭日東昇屬陽,吸取正能量,對陽人大好,反之,就是不要向西(歸西)。第三,大年初一不宜打掃,真要掃就往家裡掃,代表「把財氣掃進來」;第四,別打破碗筷、杯子,要是發生一定要說「碎碎平安」,驅趕「歹頭彩」避免穢氣、不舒服之敢在內心作祟一整年,求心安;第四,別洗頭、洗衣服,以免洗掉財氣。第五很忌諱「出嫁女兒初一回娘家」,廖大乙說,嫁出去的女兒就是別人的媳婦,初一就是要顧夫家,要是回娘家除了會「把娘家吃窮」,也帶有「女子回頭春」彷彿婚姻不幸福,新春頭一天就回娘家,家事恐不順,甚至還有會再嫁一次之意。廖也提到,過年期間可以隨身帶糖果請人吃,因為吃甜的容易使人心情好,讓大家吃甜甜講好話,也能與人結善緣,有好因緣才有貴人提攜,相關民俗傳統禁忌則仍建議「寧可信其有」,多少還是要注意一下,對招福納財、旺運勢有利無弊。
-
2021-02-09 養生.家庭婚姻
丈夫失去功能 「婆婆殺了我」名列10大情感教育事件
台灣性教育學會與華人情感教育教育發展協會昨天舉行記者會公布2020年台灣十大性與情感教育事件,去年8月在社群媒體瘋傳的「婆婆殺了我」新聞名列第十名。協會評析,事件中的丈夫,也就是媳婦的先生、婆婆的兒子,應扮演最關鍵角色,此事件凸顯很多家庭中失去功能的丈夫角色。去年8月,一名張姓女子寫下名為「我的婆婆殺了我」的文章,三小時後被發現在家中自殺。張女婆家未通知娘家過世消息,娘家家人想查看張女手機,還被婆婆要求「簽借據」並在三天內歸還,更對娘家提出「不許接觸張姓女子遺體」等無理要求,引發公憤。華人情感教育發展協會副理事長張文昌表示,婆媳問題的本質是夫妻問題加上母子問題,當中最關鍵的角色是「丈夫」。姻親關係應由夫妻雙方共同面對,無論是媳婦對公婆、女婿對岳父母,遇到任何感覺不舒服的狀況、情緒,除非自己覺得無所謂,都應該找機會和另一半訴說,並商量如何因應,而非讓自己單獨面對。張文昌分析,依張女對婆媳關係的陳述,明顯感受到張女的壓力、焦慮與無力感。這樣的心理狀態,與張女相處互動理當最多的丈夫,卻未能了解與重視,也無法發揮支持妻子的功能。張文昌說,婚姻關係穩定的前提是兩人的獨立自主與成熟度,婆婆的意見可以參考,但絕不能成為家庭事務的主導者與決定者。當婆媳衝突發生時,丈夫應委婉告訴母親應有的原則與界線,而非任憑妻子壓抑情緒、受盡委屈。至少也要讓妻子休息、放鬆,不用再面對咄咄逼人的婆婆,或替妻子尋求心理諮商資源。談到結婚生子,「生不如死!新生兒跌破17萬」也名列去年十大情感教育事件第三名。世新大學社會心理系教授詹昭能表示,不婚或不生的國人漸增,反映婚育價值觀改變。過往調查發現,「婚姻與家庭的意義與價值」是國人結婚與否的最重要關鍵因素;「養兒育女的意義或價值」也名列生育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呼籲我國落實愛與被愛的情感教育,重振婚育和家庭價值觀。昨天記者會公布的十大情感教育事件包括通姦除罪化、長榮女大生命案、生不如死!新生兒跌破17萬、滿18歲可自主結婚、豬揚變色、高雄少女失聯案、丁允恭辦公室淪砲房,挨批劈腿及逼墮胎、王建煊打造理想長照機構「天使居」照顧無子長者、台版N號房事件、婆婆殺了我。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2021-02-05 性愛.愛情診療室
情侶vs.夫妻感情問題大不同 網友熱議話題Top 5比一比
感情是人生中永遠的課題,無論是情侶或是夫妻間相處都會遇到各種疑難雜症,情侶間是否該AA制?夫妻間該如何共同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這些話題讓網友們時不時在社群平台熱切討論。初次見面該不該AA制 引發網友熱議各大網路社群平台經常出現網友遇到感情瓶頸的求助文、探討愛情課題的討論文、分享心路歷程的心得文等話題,在社群平台分享自己的感情狀態似乎成為現代人的常態。去年有網友在PTT上發文分享,與19名初次見面的女性吃飯採AA制後,雙方的關係是否因「各自付帳」而有所不同,此文一出,網友反應趨於兩極,有人認為「均分」會顯得不夠大方,有人則認為金錢均分合理,使感情價值觀問題再次受到熱議。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蒐集各大感情討論專版,統整出網友年度的感情困擾話題。蒐羅各大感情專版後,我們整理並統計不同族群在愛情路上關注面向的前5大困擾議題。可見「感情不忠」、「性觀念」與「金錢觀」是多數網友共同的困擾面向,然而各自困擾的討論面向又稍有不同,例如在「性觀念」議題上,未婚情侶會在討論專版上請益,與戀人間對「開放式關係」等性觀念差異的問題,常引起各方觀點表述;而已婚網友則多有對「無性生活」的討論。另一方面,未婚情侶重視的焦點也包含「體態外表」、「前任因素」等既存事實所延伸的煩惱,並格外在意伴侶的眼光,也常上網請益自己在做法與感受上的合理性,如「我會太小心眼嗎?」;而已婚網友較常討論的面向,則包含與配偶親友的關係相處,以及如何與配偶協調出更舒適、平衡的相處方式等議題,已婚者所關注的情感課題上,多半有家庭因素考量,也更著重於關係經營。情感話題大多因價值觀引起 情侶夫妻要面對的問題各不同在不同環境生長的2人,難免存在「價值觀」的磨合與衝突,從熱議的感情話題中,可發現多為網友因與伴侶價值想法不同,而衍生爭吵的心情文。在感情的不同階段,已婚未婚網友們所持有態度與關注面向皆不盡相同。整體而言,未婚的情侶們會相較重視個人的表達與感受,儘管外貌儀容非絕對關鍵影響感情的因素,但在交往過程中,戀愛中的網友們仍不免重視伴侶的外表儀態,也較容易因彼此的日常齟齬促發爭吵的理由。相較於此,已婚夫妻對伴侶的體態、外貌已非關注重點,更多的話題是圍繞在雙方對柴米油鹽生活的磨合與想法差異,常見網友發文吐露與配偶對買房、理財等想法不一致的家庭難題與心境。當感情遇到煩惱時,除了參考網路上的相關討論,與伴侶彼此敞開心的溝通,或許都有助於找到適合雙方的相處之道。★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2-04 養生.家庭婚姻
英國最長壽婚姻!100歲阿公跟「一見鍾情」阿嬤歡慶結婚80年
英國一對夫妻一月歡慶80週年結婚紀念日,成為全國婚姻最長壽的夫妻之一。 英國媒體《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現年100歲的戈萊特利(Ron Golightly)16歲時遇到當年14歲的貝麗(Beryl),戈萊特利的朋友當時對著正在過馬路的貝麗及其友人吹口哨。貝麗轉頭看到戈萊特利,立刻被他的「捲髮及燦笑」煞到,之後相戀至今從不分離。 2人交往4年後結婚,當時在二次世界大戰服役的戈萊特利還得申請「結婚證」才能趕回來辦婚禮。由於婚禮舉辦得倉促,沒來得及找攝影師為他們拍照,他們甚至還得從街上找路人擔任戈萊特利的伴郎。 現年98歲的貝麗說當時沒有浪漫的求婚,「戈萊特利肯定沒有屈膝求婚,2人只是很順勢的討論結婚時間。」 2人膝下有2個女兒、6個孫子女,10個曾孫子女和1個曾曾孫子。一月初歡慶結婚紀念日時還收到英國女皇寄來的賀卡,這張卡是皇室寄給他們的第4張卡。之前在他們70年、75年結婚紀念日以及戈萊特利100歲生日時都寄了卡片給他們。 貝麗認為婚姻長壽的秘訣在於溝通:「我們會試著透過交流跟交談解決問題,我認為這是關鍵。現代人常缺少足夠的交談。」貝麗表示他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墜入愛河,「現在仍愛著彼此。」 貝麗同時透露長壽的秘訣:「我們年輕時很常運動。之前會帶著狗到各處散步。我們也總是吃得很健康。」 2人75歲的女兒喬森(Sue Johnson)笑說爸媽相遇的經過,換到現在的時空結局可能完全不同:「人們可能會害怕在街上吹口哨造成的後果。搞不好會因此被關起來。」
-
2021-02-01 養生.無退休時代
面對老年只有一個大原則!55歲方文琳:獨立變老,是我對女兒的體貼
編按:對55歲的藝人方文琳而言,中年,正是開始思考如何「一個人過好日子」的時間點。長期和孩子同住一間房的她,今年決定和女兒同鄰不同居,展開獨立的人生下半場。此外,她接演王偉忠擔任編劇與製作的舞台劇《明星養老院》,一起與你誠懇地想想:如果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明星,面對曾經光芒萬丈的青春,如今,什麼才是人生的新價值?以歌手身分出道的藝人方文琳,一直是演藝圈公認的資深玉女。今(2020)年55歲的她,嗓音輕柔、外表凍齡,曾被合演連續劇的年輕演員稱為「仙女姐姐」。不過,問她最近忙些什麼,她卻語出驚人表示:「我在想,要不要去考一張重機的駕照?」她說起2年多前,和哥哥的一票朋友到日本騎重機環島。男士們怕她太累,提議載她走完全程。沒想到,第一天行程結束,坐在後座的她只覺得腰痠背痛。「被載的人要配合駕駛。他往哪個方向彎,你的身體就要跟著彎。」自己走,反而比被人照顧輕鬆呢!這個小故事,其實頗能說明她對熟年生活的態度。最近她接演舞台劇《明星養老院》,描述一群昔日的大明星同住養老院所上演的愛恨情仇,以幽默手法探討熟齡者的人生價值。方文琳在劇中飾演負責照顧眾人的院長,談到如何面對老年,她只有一個大原則:「要獨立,要顧好自己。」和女兒同鄰不同居 家長和孩子都要學獨立從14年前結束婚姻起,方文琳便和2個女兒、媽媽同住。她坦言,自己年輕時就是愛獨處的人。無奈這些年來,上有老、下有小,在家很難找到屬於自己的空間。她形容,「一家都是女生,老的、小的,情緒都很多。我夾在中間,又有自己的問題,有時也會覺得煩呀。」經歷過在婚姻、家庭中與他人磨合的日常,50歲以後,孩子邁向成年,她更確定自己適合一個人。「人生後半輩子還要配合別人,太累了。現在,是該為自己過的時候了。」今年,女兒一個上大學住校、一個已經出社會,方文琳決定大刀闊斧地改變居家空間。住了20幾年的房子,儘管面積達70多坪,卻因為家中人多、物多,又養貓,讓她和2個成年的女兒只能擠在一個房間內。想獨處的時候,還要刻意外出,到車上才能好好自處。孩子找她的人生方向 我也可以找我的這次整修,她趁機斷捨離,捐出家中大量雜物。室內格局也改成2戶,一戶讓2個女兒自己住,一戶則保留給她和媽媽,2人各有一間大房間。未來母女三代回家,各自有空間。女兒們也要開始分擔家中的貸款、水電費和管理費,負起協助家計的責任。「我現在滿期待以後跟女兒住在不同戶的日子,眼不見為淨嘛!」方文琳笑說。媽媽獨立,其實也是對女兒的體貼。她曾看到自家長輩,因為生活圈狹小,成天在家看電視。每天唯一期盼的事,就是孩子們能回家吃頓飯。然而時間久了,這份愛就成了年輕人的壓力。「孩子怕長輩孤單,都不好意思跟朋友出去了。」她指出,20出頭的孩子,正是人生起飛、準備面對各種挑戰的年紀。做父母的也許幫不上忙,但至少不要讓孩子掛心。「她們找她們的人生方向,我可以找我的。她們獨立,我也獨立!」方文琳如此自我期許。單身女子的「一個人」療癒儀式 燉湯、敷臉、國內小旅行雖然和女兒感情很好,步入空巢期的方文琳,可是一點都不「黏」小孩。以往每逢中秋、跨年等重要節日,一家人總要一起烤肉、煮紅豆湯、看轉播。但這幾年,她反而鼓勵孩子們多出門,和朋友、情人相聚,享受青春的美好。女兒擔心她在家無聊,她大方回應:「你們還年輕,要有年輕人該有的生活。」獨自過節,真的不寂寞?方文琳的生活中,有許多「一個人」的療癒儀式。好比她愛做菜,再晚回家,都用豐富的食材燉一鍋湯。做好之後拍給女兒看,讓她們知道媽媽即使一個人吃飯也沒虧待自己。她也愛玩,女星高宇蓁、林千鈺都是她的閨密。三姝時常說走就走,來場國內外的小旅行。還曾經自行開車,從台北玩到高雄!此外,前幾年受更年期影響,心情波動較大。為了改善情緒問題,她養成了跑步的習慣。50歲前完全不運動的她,起初只敢在家裡繞著牆壁跑。在弟弟的鼓勵下,才開始到自家附近的大學練跑。但剛開始,她連一公里的路程都跑得氣喘如牛,忍不住懷疑這樣的自我折磨是為哪樁?保養秘方:每週跑步排除壞情緒 每晚敷凍膜保濕、按摩淋巴結練跑一陣子,她發現有位80多歲的伯伯即使滿頭白髮,仍天天跑步。方文琳好奇詢問對方,年紀這麼大了還跑步,膝蓋會不會受不了?伯伯告訴她,只要姿勢正確,跑步不僅不傷膝蓋,還會刺激膝蓋滑囊分泌軟骨所需的營養液。初學階段雖累,但真的會愈跑愈健康。受到跑友的激勵,方文琳的練跑距離一天天的增加。從起初的1公里到3公里,再進一步挑戰21公里的半馬、42公里的全馬。現在,她一週練跑2、3次,每次都是10公里起跳。有時工作太忙沒練跑,還會覺得腳癢呢!對方文琳而言,跑步是個排汗也排除壞情緒的過程。早期練跑時,她常覺得心中有千頭萬緒,如今則是已達「佛系跑步」的境界──邊跑邊念經,放空情緒,使身心平靜。出門練跑時,她會刻意捨棄開車,徒步走2公里到北藝大,再花一小時拉筋、深蹲。一天有長達3、4小時可以曬太陽、動身體,完全不受他人打擾。「現在我有壓力,都是自己處理。」她笑說。外表常保清麗的她,也分享保養秘訣。除了運動有助代謝以外,她每晚也會敷上一層厚厚的凍膜。利用敷臉的時間讀劇本、拖地,前後大概一個小時,充分保濕臉部肌膚。平時沒事,就按摩頸部、腋下等部位的淋巴結,打開身體排出廢物的管道。每天的保養,也是一次關照自我身心的機會。一年失去兩至親 人生下半場勇敢活出自我許多藝人忌諱談「老」,但方文琳不然。53歲那年2位至親的離世,讓她意識到生、老、病、死並不遙遠。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無悔的人生?在幾位手足中,大弟和方文琳感情最好。他身體一向硬朗,又熱愛運動,卻在壯年之際突然發現罹患胃癌。從確診到離世,只有短短一年的時間。沒想到,大弟才走不到半年,就讀大學的姪女和朋友出遊竟也發生車禍意外,讓全家人深受打擊。「弟弟和姪女離開後,我開始做很多以前想做、但不敢做的事情。」方文琳說。在大弟的告別式上,她承諾要為弟弟完成一場全馬賽事。2019年,她回到家鄉彰化參加著名的「田中馬拉松」。小弟和當時參與演出的8點檔《生生世世》劇組都陪她一起跑,完成當初和大弟的約定。她笑說,「我們經過大弟的塔位,還跟他說哈囉呢!」如今路跑上癮的她,還許願60歲時要再為自己跑一場全馬賽事。設立目標,也是為了自我鞭策:「這5年都不能偷懶,要持續練跑!」舞台劇《明星養老院》 有勇氣、有情感 50歲後未來更開闊接演舞台劇,也是她從未嘗試過的新挑戰。儘管從歌手轉戰演員多年,方文琳坦言,她過去實在沒有勇氣接下舞台劇的工作。一來,多數舞台劇演員都是科班出身,不像她的表演方式是自行摸索習得。二來,舞台劇是現場演出,演員一出錯,觀眾馬上會發現。這回她應綜藝教父王偉忠的邀約演出《明星養老院》,不只角色戲分吃重,其中一幕還要登台獨唱〈掌聲響起〉,壓力其實不小。她開玩笑地說,「第一場演出,我可能會全身發抖吧!」幸好,日前總彩排,看完演出的王偉忠特別肯定她:「聲音感情、抑揚頓挫都有。方文琳,你真的很棒!」在表演工作之外,她近期在哥哥的邀請下也開始登山。她自承怕蟲又容易「軟腳」,以前實在無法領略山林之美。但現在,她不僅願意走出家門,還打算挑戰東南亞最高、海拔4,000多公尺的京那巴魯山!愛喝咖啡的她,也考慮要學煮咖啡、考吧檯師證照。或許將來有天,可以像過世的大弟一樣,開家咖啡廳。「50歲以後,我覺得未來的路很開闊呢。」方文琳說起未來,眼神中有閃亮的光芒。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才正要開始。原文:單身女子的一人療癒儀式!55歲方文琳:獨立變老,是我對女兒的體貼
-
2021-01-31 性愛.愛情診療室
「我一直要求她給我一點空間。」美國心理專家:很多人感情破局都因一個執著
「我一直要求她給我一點空間,但根本沒任何改善。」男生說。「我希望他能多放一點注意力在家庭上,他根本不了解我的需求。」女生回應。這類型的對話常出現在美國心理專家 Jeffrey Bernstein 的諮商室裡, 他發現很多感情的破局,都和太執著於「改變對方」有關 。我們可以接受同事有缺點,可以接受鄰居有缺點,也可以接受好朋友的缺點,但對於另一半的缺點卻特別挑惕。人的個性大致上呈現穩定狀態,認為愛情能改變一個人,是太過天真的想法。如果你參加過同學會,大部分都會聽到:「哇你都沒什麼變耶」這類的話,因為人真的不容易有大幅度改變。我們對另一半的批評和挑剔,雖然出發點可能是好的,但除了傷害到對方外幾乎沒什麼正向幫助,甚至會磨逝掉愛的感覺。那如果另一半的行為真的讓自己感到不舒服或感到失望,真的只能眼不見為淨嗎? Jeffrey Bernstein 建議可以這樣做:1. 讓接納促動改變如果你真心希望另一半可以改善某個缺點,首先要先做到接納。知名的婚姻治療專家 John Gottman 曾言:「人只有在自己真實的樣子被接納後,才會發生改變。」當人受到批評或感受到不被喜愛,他們的防衛機制會啟動,維持現在的樣子。如果你總把焦點放在改變另一半上面,也會忽略掉關於自己的重要人生議題,阻礙了自己的成長。有時候將手鬆開一些,反而更能抓住某些東西。2. 看見關係中正向的一面改變對另一半的看法,就能改變兩人在關係中的處境。這不代表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或忍受對方不合理的對待,而是關注這段關係符合期待的部分,如果你對伴侶有 80% 是滿意的,20% 是不滿意的,執著於那 20% 而傷害到兩人之間的情感是划不來的。3. 成長心態很多人習慣以二分法來看待事物,比如這個伴侶是好或不好,這個人做的是對的還是錯的,然而,所有人都是不完美的,若用二分法來看待另一半,則容易因為一個小缺點而否定你的另一半,這似乎太過嚴苛了。如果用成長心態來看待,你會發現對方有微小的正向改變,也會對另一半更加寬容仁慈。愛情的本質是兩人之間的親密感,別讓人性中的不完美,阻擋了兩人之間的情感連結。參考資料:1.《Psychology Today》:The Biggest Reason Why Relationships Fail2.《The Guardian》:Don’t try to change your partner – and four more ways to strengthen your relationship※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我一直要求她給我一點空間。」美國心理專家:很多人感情破局都是因為「一個執著」
-
2021-01-23 新聞.元氣新聞
同婚登記不再限「承認同婚國」 但大陸人仍在禁
立法院前年通過同婚專法,但部分跨國同性婚姻受限,主要原因在司法院的「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司法院會今天通過修正,未來我國國民與未承認同婚的國家國民締結的婚姻,在我國可被承認。不過,若對象是對岸人民,因牽涉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不在此法處理範圍。司法院民事廳廳長李國增表示,愛無國界,我國國民無論選擇本國人或外國人為配偶,都應受國家同等保障,享有成家立業、安身立命的幸福;草案將函送行政院會銜,提請立法院審議。不過因中國大陸人民牽涉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不在「涉民法」處理範圍。2017年5月24日大法官作出釋字748號解釋,台灣婚姻平權,兩年後「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公布,我國成為亞洲首個同婚合法化國家。依據施行法,跨國伴侶適用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第46條規定。因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明定跨國伴侶的母國必須承認同婚,全世界連同台灣只有29國同婚合法,也就是台灣同志的另一半若是外國人,只有28國承認同婚的國籍人我國允在台登記結婚。李國增表示,「涉民法」修正草案規定涉外婚姻成立的實質要件,倘適用當事人一方的本國法,因性別關係致使無法成立,而他方為我國國民時,依我國法律定之;形式要件仍維持現行法之規定,依當事人一方之本國法或依舉行地法,皆為有效。目前有22個國家必須先在該國登記結婚,再依親來台,大多東南亞國家都有此限制,因此難以在台登記結婚,本法修正後,可改變這個狀況。李國增也表示,若非我國籍的兩外國人,無法來台登記結婚。但若是台灣與新加坡人到澳大利亞結婚,因澳大利亞承認同婚,為我國承認。
-
2021-01-20 養生.心理學解密
拿到「高鐵半價」竟讓老人們覺得像上斷頭台!黃越綏:面對「老」這檔事,不是由你掌控
老得自在安心俗話說:少年不知老將至,而老了不期遇閻王;同樣的,事非經過,不知難也,唯有親身的體驗最真實。人在歲月中各有不同的角色扮演,在悲歡離合的戲碼中輪番上陣,不知何時憩腳。童年時,不曉得有多少次在夢囈中都渴望著變成大人的美夢,加上「只許大人放火,不准小孩點燭」的管教壓抑下,「轉大人」也象徵著個人對生活的實質權力掌控。好不容易熬到了成家立業,卻在家庭、職場兩頭燒,又開始羨慕起前輩退休後遊山玩水和含飴弄孫的自由自在,恨不得自己趕快變老,好提前退休。可是,以上這些情境都是人在困境或焦慮下的情緒投射罷了,因為與白日夢划拳終究是沒有輸贏的回合,生命的軌跡絕非一蹴可幾,更無法真正達到心想就事成。只是當你歷經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才想通了一些人生哲理,而比較能學會放下時,卻在某年某月某日突然被迫收下一張「老已至」的通知單,才驚醒怎麼一轉眼工夫竟然已由稚髮變白鬚!更悲傷的是,自己居然也不願、不敢與鏡中的自己相認,只因情何以堪呀!儘管看遍了大自然中春、夏、秋、冬四季的替換,也看盡了人生百態與因果循環,但唯一從未放在心上的一件事,可能就是終有一天我們不得不面對自己正在老去的事實,縱使整了形,還是逃不了。一向自信又充滿活力的我,在2012年因年齡已滿65歲,而拿到了政府頒發的乘公車免費、搭高鐵半價的優待證明時,倒也沒有特別歡欣或沉重的感想,因為一旦已有了「接受」的心理準備,各種負面或不安的情緒早就被理性跨越了。倒是我同齡的朋友們有著不同的反應。一位形容他的心情好像是被銬上了腳鐐的囚犯,正領取上斷頭台的名牌;另一位則形容她像是擺脫囚籠、手中多了張優待券、可以到處自由飛翔的鳥兒。不論如何,他們當下的內心也矛盾著,總覺得自己又不老,也有經濟能力承擔,幹嘛還要浪費這種社會資源呢?後來才發現,原來面對「老」這檔事,承認與否,居然並不是由你掌控。人到底是群聚的動物,在由不同性別、年齡、身分、背景共同組成的社會結構裡,老人就是其中一個具有明顯指標和定義的「族群」代表,它是每個人都必然要經過的驛站與關卡。事實上,抱持不服老、不願老、不知老的心態,都是人之常情且不足為奇,無法逃避的老化事實,正提醒著自己和生命拉距的時間正在縮短,這種無形的壓力對任何一位年長者而言,都是時時刻刻存在、不容忽視的威脅。因此,如果能在中年階段就已經為迎接老年而做好準備,或是邁入老年階段而已能在身心各方面均做好調適,自然而然地就能怡然自得地擁抱燦爛餘暉的生命,並融入大自然的定律中。曾有人喟嘆:男人的青春在口袋,而女人的青春在臉上。再糟的老頭只要身上有錢,進入風花雪月的場所,那些各個年紀足以當他孫女輩的鶯鶯燕燕們,無不左一聲大哥、右一聲親哥地叫不膩;而對於上了年紀的女性,則以「薄茶、冷酒、老女人」等稱呼來冷嘲熱諷。不過他們忽略了,其實在一些專門針對女性「服務」的場所裡,那些牛郎們也早已依樣畫葫蘆地尊這些年紀大的女恩客們一聲「姐」,來取代現實生活中應稱呼為「姨」或「嬤」的尷尬窘境。但,凡事到底真的假不了,而假的終究也騙不了,與其用金錢或買醉來逃避現實,不如學習如何正面看待老化對自己餘生的挑戰。況且在世代交替的浪潮裡,最不能缺乏的就是寶貴的經驗傳承,它不僅是個人資產,更是社會共同擁有的美好資源。因此,你我均應以勇敢、積極、樂觀、自在而不缺席的態度來共勉之!書籍介紹書名:黃越綏的解憂攻略:換角度看人生,轉個念心境開作者:黃越綏出版社:台灣商務出版日期:2019/11/01作者簡介/黃越綏是三個孩子的單親媽媽,也是著作等身的作家。專業婚姻與家庭諮商師,菲律賓大學公共行政(MPA)管理碩士、美國哈佛大學東方民族基金會研究員、美國心理諮商協會(ACA)會員、美國婚姻家族治療協會(AAMFT)會員、美國(PAIRS)心理發展基金會講師,電視與電台節目主持人。早年即投入婦運、民運及社運活動,熱心公益,1995年成立「財團法人國際單親兒童文教基金會」,並籌設收容中輟未婚媽媽及弱勢失依的兒童及少女的「麻二甲之家」,給予弱勢單親在生命的轉彎處有重生的力量。著有《婚姻是什麼?》、《再考一張父母執照》、《黃越綏的意外人生》、《婆媳學問大》、《母女江山》等作品。延伸閱讀: 電器不用也耗電,應該要拔插頭?》破解台灣人10大用電迷思
-
2021-01-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政策搞歧視 台灣社會汙名化 「小明」家難甩創傷
「我發現個人對政府說話沒有用,整個社會也不了解,直接感覺到很不公平與不合理。」歷經家庭分離八個多月的「小明」父親王克安,講起政府政策造成的創傷仍心有不平。如今「小明們」已可回家(回台),但兩岸婚姻家庭也無法安心,擔憂後續子女在台灣生活的狀況。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蔡政府嚴格管控與大陸有關人士返台,滯留武漢的台胞、兩岸婚姻家庭的子女「小明」,以及來台就讀的陸生,承受政府在疫情處理當中的歧視性政策。王克安回顧這一年來的心情說,當滯留武漢的台灣民眾回來後,以為政府會著手安排「小明」返台,但是從去年四月底到六月初,發現政府好像忘記「小明」的存在。於是,他開始向各部會寫陳情書,輪番寫給指揮中心、陸委會、行政院與總統府,然而得到的都是制式回應。王克安說,陸委會與指揮中心清楚他們的狀況,但政府在解釋政策時,卻說「自己選擇的國籍自己承擔」,他們只是普通台灣家庭,連想為自己辯駁的機會都沒有。王克安說,兩岸婚姻家庭也是台灣家庭,家庭的主體在台灣,自己的孩子也是台灣子女。孩子失學的半年,反讓家長修了半年的「政治學」。住在南投的蔡先生去年六月前往台北,與其他「小明」家長赴指揮中心與行政院陳情,在艷陽高照的街頭哭求政府讓孩子返家。蔡先生說,這件事帶給他們最大的傷害是,政府的雙重標準與歧視性的政策,以及後續社會帶來的汙名化。蔡先生說,他的小孩在台生活六年,生活、教育都在台灣,急著要返台讀書,是將來的台灣之子。以往聽到大陸友人稱讚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但現在聽到這句話覺得是莫大的諷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一年多,政府帶給兩岸婚姻家庭的歧視印記,仍在發酵。娘家在上海的陸配王小姐說,嫁到台灣六年來,第一次體會到政治會影響普通人的正常生活。儘管小孩已經回台,她認為事情不能就此結束,因為這可能影響到孩子以後的生活,擔心小孩會受到歧視,認為要向社會不斷呼籲,反映不公平對待。
-
2021-01-13 名人.相性幸福
婚姻不美滿7成跟性生活有關?你們是同居房客還是親密盟友?
盤點過去一年來診間諮詢的伴侶們,「每三對就會有一對」開始抱怨性生活品質變差,甚至性愛次數越變越少。換句話說,當性生活品質與次數變相下滑的時候,你已步入無性婚姻的警訊裡了。而且性生活不協調,佔了婚姻不美滿有「七成」的比重,它會奪走婚姻原有的親密與活力的!為此,我們先來做個五題小測驗,可以快速檢測一下目前你對性生活的滿意指數:請評估最近半年的性生活狀況,是的「給1分」,否的「不計分」。1.兩人的性慾「沒有」異常變化?所謂異常是指性致缺缺。2.滿意目前性生活頻率?3.兩人會在性上做溝通與交流?4.每次性愛都能夠享受愉悅?5.你喜歡目前的性愛模式與互動?測驗結果:5分,恭喜你!擁有令人羨慕的美好性生活品質。4分,你正享受性福的時刻。3分,你很滿意目前性生活品質。1-2分,你希望目前的性生活可以做些調整。0分,危險!你們目前的關係已發出警訊了。以上檢測完後,分數低於2分以下的朋友們,千萬不要忽視警訊,讓性生活變成一灘死水,這會嚴重影響到親密關係,為了讓性福重生,你們是可以做些什麼來改善現況的~以下有四點小秘訣,請跟著導師一起學習吧!在日常生活方面:一、要有良好的溝通,先從「傾聽」開始平常你花多少時間「專心」聽對方說話?心理學專家指出,在眼神交會下發言,可以表現出用心傾聽的態度。不過有些人並不習慣與人眼神交流,不仿試著將視線落在對方嘴部的位置,這樣的視線角度下,可以塑造出柔和眼神。而當下他能感受到「話」被聽見了,一旦真正「聽」見彼此,情感才能如實的交流。二、別忘了「touch」的重要性大部份的伴侶會認為「親密接觸」就是性愛的前奏,其實是可以分開的,例如:看電視、滑手機時一起擠在沙發上,捏捏、抱抱、親親、愛撫對方的身體,或是對方累了幫忙按摩、一起足療,都能增加親密感喔!三、偶爾有小倆口的「情侶式約會」當有小孩加入的夫妻,彼此就很少有兩人獨處的時間,女人會專心投入當「媽媽」,而忘了當「老婆」的角色,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老公就成了「房客」,導致有些男人會抱怨,以前那個愛撒嬌、黏著他的女孩不見了。其實可以安排固定一個月一次的「情侶式約會」,兩人可以輪流當主導,主導那一方可以規劃約會方式,另一方盡量配合與陪伴。學習相互融入對方的喜好裡,一起分享,才能感同身受,關係也能夠長長久久。在性生活方面:四、開啟性上的對話,了解彼此的性觀念與喜好試著探索對方對性的觀念,是鞏固傳統的保守派還是願意接受新知的開放派?如果是保守派,那更要引導對方,一起閱讀或是上網多看有益身心健康的節目,導向性是正向且健康的教育,澄清過去那些錯誤的迷思,開啟雙向溝通與交流,讓彼此在性上可以暢所欲言,自在表達對性的想法與喜好,這樣才有益於性生活品質。總而言之,當性生活遇到貧頸時,一定要記住這四點秘訣,兩人要有「親密盟友」的概念,學著一起面對、調整並做些改變。當彼此都能為自己負責,練習鬆動自己的觀念、態度和行為時,也許雙方就能夠重新擁抱幸福,走向美好的康莊大道。
-
2021-01-06 養生.家庭婚姻
婚前必看!能坦承談錢不尷尬 伴侶至少討論過5金錢問題
在結婚前,你們有好好談錢了嗎?雖然這聽起來不是一件很浪漫的事,但卻是可以幫助你們日後走得的更穩定的基礎。越早談越好,現在就開始找方法吧!「從今天開始,無論是順境或是逆境,富有或貧窮,健康或疾病,我將永遠愛你、珍惜你。」結婚典禮上,我們常常聽見這句誓詞,說明往後的人生,我們會努力為彼此的生活付出,不論條件如何。然而,在這些浪漫與勇氣背後,我們也來聊聊實際的問題──就如同成熟的感情基本一般,想要一起生活,你們也必須要有成熟的金錢觀。所謂成熟,不再於要準備多少錢才夠用,而是你們有沒有在金錢上的共識?如果錢涉及的層面那麼廣,那你們有沒有開始進行討論?你們各自可能有不同的理財習慣,今後要該如何一起協調?《Forbes》上一名財富策略師 Catherine Schnaubelt 表示,討論財務目標是伴侶都必須經歷的課題;婚姻也往往代表著資產的合併,你需要開始去正視錢,讓後續可能的問題能被提早解決。以下便是她建議,婚前你們至少要討論的財務問題:一、你的金錢使用習慣是什麼?Catherine 提到,就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嗜好跟特質,在儲蓄與花錢方面也是如此。因此,你要開始理解伴侶對金錢的態度,這甚至可以回溯到他的原生家庭、父母的經濟與習慣等;你也可以從中去看出譬如他為什麼會有某些衝動購物,以及他投資的方法,背後是否有哪些財務恐懼。一但你能完全了解對方的金錢觀和習慣,這些有助於你們建立共同的財務目標。二、你的個人目標,與我們的共同財務目標是什麼?要一起生活,你們對未來肯定會有一些想像。譬如你們都會想要有一棟自己的房子嗎?你們對居住的要求是什麼?要在什麼地段、格局多大夠用?去把這些藍圖初步規劃出來後,你們就能思考如何去達到目標。其中你們可能會規劃到有一個共有的帳戶,或者你發現其實各自有獨立帳戶其實更適合你們等等。三、你目前有背負任何債務嗎?有的話,會打算如何處理?在單身時期,財務還是很個人的事;但結婚以後,它可能就會複雜許多。因此,你清楚彼此擁有什麼的同時,也要很清楚雙方有哪些限制。其中,你們要確認是否有債務的問題。它可能是學生時期帶來的學費貸款、家內債務,或者平時消費累積的卡債。試著在這時候對彼此坦承,也了解對方的信用評分和信用紀錄,這對你們未來有什麼財務規劃當然也是很重要的。四、你有多少財產?結婚以後,我們會如何分配它?接下來,我們也聊聊彼此擁有的財產,以及共同討論婚後可以如何分配,或者下一步的計畫等。而如果你們有計畫在結婚後有一些共同的資產,那麼如果有一天會分開,到時候財務會如何分配?這些問題聽起來很現實,可能還有點傷感情。但相信我,越早談,對你們只會有越多好處。五、開啟共用資金,一起為共同目標努力吧!最後,Catherine 建議一但你和伴侶徹底的討論了雙方的財務歷史與習慣後,你們可以思考如何結合彼此的財務,去達到共有的目標。當然,你們不用一開始就掏出所有,這會給彼此很大的壓力。你嗎可以從比較小的項目開始,例如開一個聯名支票帳戶,去練習如何管理彼此的共有資金。要和伴侶討論金錢問題,可能對你而言有點陌生。然而,你們本來就無法一下子成為理財專家,總是需要透過不只一次的反覆溝通,花大量的時間,去取得可以滿足彼此需求的共識。而理財除了方法,更重要的其實還包含你們的心態。《Money Crashers》上的專欄作家,同時也結婚並育有孩子的 Casey Slide,便提出了幾個給新婚夫妻的資金管理心法:1. 這一個需要「分擔」的責任婚姻中的金錢管理,並不是要你們迅速討論然後得到最完美的解答。它通常需要你們長期的投入、彼此都平等地分擔一些責任。例如,你們雙方都能參與決策、預算,以及帳單得支付等。2. 別忘了有愛,還有保持耐心跟錢有關的事,可能有時會讓你心煩意亂。但別讓自己魯莽做出可能傷害關係的行為。例如當你的伴侶超支時,別指著他大吼大叫,而是可以試著去理解背後的原因,以及告訴他這件事對你的影響,還有你們作為一個團隊,可以如何共同改進等。3. 試著信任彼此,在金錢上尤其如此除非今天你已經確定你的伴侶有計畫地在欺騙你,否則,我們都該練習去信任對方。譬如你該學會放棄控制,不要過問他今天花了多少錢、都花到哪裡去;因為當你今天不信任他,他做的每個舉動,你可能都會看不順眼,或者產生懷疑或貶低。練習信任,你會感覺到自己也不會在這件事上產生那麼多壓力。4. 絕對的誠實,這很重要,也很基礎誠實總是最好的對策。如果你今天不小心搞砸了,譬如你忍不住買了一個在預算之外的物品,試著對伴侶坦白吧!你承認你的錯誤,他一開始可能會很生氣,但等他冷靜下來,只要看見你的誠心,相信有共同目標的你們都還是有修復的能力。反之,撒謊會帶大巨大的影響,可能造成難以挽回的關係與財務破洞。5. 互相學習,看見他值得你欣賞的地方最後,就像你們相處上的任何層面一樣,彼此可能有各自擅長的地方,財務上也是如此。他可能特別擅長投資,你可能比較細心,善於儲蓄;而你們要試著可以去互相學習、欣賞對方的優勢,並且,讓這些優勢成為你們財務目標達標的好工具。在這個過程你會發現,它不只是財務的事,你們也不斷地在增加彼此的情感基礎與信任度。每個人的財務目標跟作法都是不同的,而成為伴侶的你們,也將因為彼此的默契,產生出不一樣的財務規劃和成果。柴米油鹽,越是離不開的事,我們就要對它有越多的了解。雖然這個過程可能有點辛苦,但因為想一起生活,你們願意努力,這也是我們深信的,婚姻的意義所在。就像後來你發現的,越實際,其實越浪漫。結婚前,親愛的,我們先談錢吧!【推薦閱讀】送禮經濟學:送禮物給伴侶,為什麼一年比一年更難有驚喜?「談錢太現實?不談錢才是不切實際」獨立女子有感的五件事有哪些行為,在默默浪費錢?兩個方法重新你的理財計劃本文由女人迷授權,原文連結請點「成熟的關係,可以坦承談錢而不尷尬」適合結婚的伴侶,是因為至少討論過這五個金錢問題
-
2021-01-02 養生.運動天地
深深愛上雕塑身體時的自己 當用類固醇健身意味著什麼
十九世紀的德國馬戲團壯漢菲德利希.穆勒(Friedrich Müller),是現代定義下的第一位健身者。他以尤金.桑多作為藝名,宣稱自己是受法爾內塞(Farnese)家族收藏的古羅馬赫丘利雕像所啟發。桑多在他的「健身宣言」中,創造出一個用語和一門產業,強調他的新運動的自我提升特質。他為這個宣言所取的副標是「形成中的人」。他為一種純淨生活和重量訓練的方式申請了專利,應和著世紀末對於殖民力量和民族自決的執迷。他在一九○一年構思出一種公開比賽,以期找出世上最完美的體格:比賽在倫敦皇家亞伯特廳舉行,裁判是醫師作家柯南.道爾,以及熱衷健身的雕塑家查爾斯.班奈特.勞斯(Charles Bennett Lawes)。開場表演是由倫敦孤兒院的一群體操運動員演出。出賽者在台上分列,身穿黑色緊身衣和獸皮,擺出古雕像名作的姿態。桑多頒給優勝者一座由自己擺出赫丘利姿勢的金色雕像。桑多聲稱自己在受到赫丘利雕像的啟發開始鍛練之前原本相當孱弱;想必他具備強大的意志力。他以郵購方式出售他的專利技術,他一開始懷抱的是美學目的:模仿古典雕像,而非力大無窮的英勇事跡。桑多從馬戲團到踏進亞伯特廳的過程中一躍成了體面人士,採用古典主題讓他的努力獲得敬重和接納,擴大了觀眾群。隨著電影出現,觀眾數也暴增:一九一○年後,例如《卡比利亞、馬卡托尼歐與克麗奧佩托拉》(Cabiria, Marcantonio e Cleopatra)和《君往何處?》(Quo Vadis?)等幾部義大利電影,全都由赫丘利般的肌肉猛男擔綱演出,大量採用古典題材。這些電影在歐美各地大為賣座,演員因為一身肌肉,而非演技或容貌受到款待,成了名人。到了一九六○年代,這類電影大秀史詩場面—史蒂夫.李維斯(Steve Reeves)的《赫丘利》和《赫丘利解放》(Hercules Unchained)為健身者擔任演員定下了基調,其他人也隨後跟進:阿諾史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大力神在紐約》[Hercules in New York〕)、米基.哈基泰(Mickey Hargitay,《赫丘利的情人們》[The Loves of Hercules〕)以及羅夫.姆勒(Ralf Moller,《格鬥士》[Gladiator〕)。阿諾史瓦辛格在他的回憶錄《健美運動者的教育》(The Education of a Bodybuilder)中寫道,他十五歲時首次踏進奧地利的某家健身房,開始陶醉於改變身體的想法。將他納為徒弟的那些男人個個身材壯碩、粗蠻,但深受敬重,他特別想趕上他們「赫丘利」似的外觀。阿諾史瓦辛格記述在健身房的第一年夏天,他沉浸在幾分類似於性的狂喜中,肌肉的增大讓他感覺興奮,夢想著越變越巨大。他仿傚健美演員雷格.帕克(Reg Park,《赫丘利征服亞特蘭提斯》中的明星)的訓練計畫。帕克提倡一種雕塑健身法,先讓肌肉膨大,接著再設法讓各塊肌肉線條分明。就像自淫的皮格馬利翁(Pygmalion),阿諾史瓦辛格在雕塑身體時,深深愛上了自己的身體。談到類固醇時,阿諾史瓦辛格含糊其詞。他在《現代健美百科》(Encyclopedia of Modern Bodybuilding)最後幾頁稍微討論到加強健身成效的藥物。他聲明,每個優秀的健身者都會使用類固醇,但只在已經努力磨練到近乎完美時,才會用來修飾身體。他說,如果想保持優勢—心理和身體上的優勢,那麼類固醇不可或缺。類固醇不只會幫助讓肌肉更快速變強壯,也會引發一種侵略性,更容易培養出訓練時的強烈競爭態度。我通常坐在辦公桌前就能預知哈利.艾克曼的到來,從他在玄關和接待員爭吵,聽起來像囚工領班的嗓音,或是外面傳來他將狗拴在診察室階梯時的狗吠聲。他養了三隻斯塔郡牛頭㹴,看起來蒼白、肌肉發達,而且好鬥。在和哈利談過他的痤瘡問題之後,我有好幾個月沒再見到他。下回再聽見狗吠時,我走到候診室,發現他的女友譚雅坐在他身旁。她安靜地待在角落,臉白蒼白、緊張不安,一頭紅髮披散在灰色運動服上。哈利開腿坐著,占掉三張椅子。他的T恤布面鼓脹,彷彿裡面塞滿了蛇。「你得幫忙控制他的脾氣。」譚雅在他們一起在我的辦公室就座時怯怯地說。她的聲音像孩童的低語,「情況開始失控。」哈利的皮膚看起來有改善,我問他是否還在服用類固醇。他笑了。「也許我試了新方法。」「他不會聽我的話。」譚雅盯著我說。「老實說,他也不太會聽我的話。」我說。幾天前,他們倆吵架,哈利出手要揍她,但她躲開了,結果拳頭打中牆壁,斷了一根指骨。他舉起包紮的手為證。「看看她對我做了什麼?你得開點讓我平靜的藥物。」「你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我盡可能冷靜地說。「要是你停用類固醇,就比較不會發怒。」我伸手從抽屜拿出一份標題寫著「暴力替代方案」的傳單,圈出正面的電話號碼後遞給他。傳單的說明上印著一名憂傷的年輕男子肖像,他渾身肌肉:「做你想做的人:尊重自己,傾聽別人,與人和睦相處。」「你必須停用這些類固醇」,我再說一次,「還有,譚雅,如果他威脅或傷害你,打電話報警。」一週後,譚雅又來了,哈利沒有隨同。我告訴她,如果覺得家裡不安全,可以去當地的婦女庇護中心。她有他們的電話號碼。赫丘利神話還有另一種版本,由希臘劇作家歐里庇得斯編寫成戲劇。在劇中,當赫丘利完成十二項功績後,返鄉與妻子麥加拉和三個兒子團聚。希拉無法忍受看見赫丘利完成任務後的欣喜,所以她從奧林帕斯山上讓赫丘利發狂。歐里庇得斯描述赫丘利的改變:「他不再是原本的自己,雙眼轉個不停,心煩意亂,眼珠充血,口沫沿著蓄鬍的臉頰滲流而下。他說話時帶著瘋人的笑聲。」希拉的惡咒使得赫丘利相信麥加拉和孩子是敵人,他將滿腔怒火發洩在他們身上。赫丘利用箭射死了長子,次子向他求情,但被陷入狂怒的赫丘利以棍棒打死,踐踏屍身。他接著對妻子和小兒子下手,一箭射穿兩個人。殺光家人後,他最後轉而對付養父安菲特律翁,但女神帕拉斯(即智慧女神雅典娜),朝他胸口投擲石頭。當石頭正中目標,赫丘利「嗜血的渴望」便逐漸消退,他倒在地板上沉沉睡去。許多文化裡都有肌肉壯漢因憤怒而脫去盔甲的故事。在中世紀的斯堪地那維亞文化中,這些人在戰鬥中備受重視:他們稱作「berserks」,意指「熊皮」,因為嗜血而變成半熊半人的狀態。日耳曼人也有「mordlust—渴望死亡」這個字,描述這種轉變狀態。盎格魯撒克遜人有貝爾武夫(Beowulf),愛爾蘭人有庫考林(Cú Chulainn),印度神話中有黑天神(Krishna),而巴比倫人有吉爾迦美什。這些故事都呼應著阿基里斯在戰鬥中的出神。希伯來《聖經》有參孫的故事,他是像赫丘利那樣的壯漢。如同赫丘利,他徒手殺死獅子,拆毀建築物,壓死了一大群人(赫丘利使用弓箭,參孫的武器是驢子的頜骨)。就像希臘神話讓赫丘利緊接著有了三個凡人「妻子」,希伯來故事也提供參孫同樣的待遇。合成類固醇會讓原本已經暴躁的脾氣火上添油,醫學文獻中有一些記述曾提到在合成類固醇的影響下發生的謀殺案。不用類固醇的重量訓練可藉由提高睪固酮來強化,但睪固酮也可能增加侵略性。某項在男子監獄中進行的研究顯示,最具侵略性者擁有較高的睪固酮濃度。天生具備兩個Y染色體,而非平常一個Y染色體的男性,不僅擁有較多睪固酮,還有若干證據指出,這些人在監獄人口中占比超高,或許是因為更容易發怒而施展暴力。軼聞式的證據顯示,處於睪固酮增激時期的青少年男子更常打架,而且在家裡變得更愛爭吵。一如赫丘利的發狂,不自然的睪固酮濃度可能引發無法自持的憤怒,甚至威脅到周遭。長期服用類固醇的男性通常會不育,因為人造睪固酮抑制了身體自行製造睪固酮。他們的睪丸會縮小,精子數減少。彷彿是覺察到睪固酮過多的矛盾效果,神話中的許多超級壯漢都曾歷經女性化的階段。雷神索爾就有一段時間打扮成女人,黑天也是。有一則關於赫丘利的希臘神話說道,在他三段婚姻的某段時期,赫丘利待在家裡煮飯和打掃,而他的妻子則外出打獵和戰鬥。某版本的特洛伊故事中,阿基里斯的母親將他扮成女孩,設法將他留在家裡(希臘軍隊路過村莊時,阿基里斯忍不住把玩他們的武器,因而洩露了身分)。我毫無預警地看見哈利。沒有狗吠聲,也沒有在接待櫃檯的大吼大叫。當我叫喚他時,他安靜坐在候診室,穿著寬鬆的兜帽運動衫。進入診間就座後,他在桌上放了一張紙。「這是什麼?」我問。「我的新方案。我過來聽聽你的看法。」紙上列出多種藥物,但沒有合成類固醇。「所以你停用睪固酮了?」我問他。「沒錯,我已經慢慢減量。譚雅和我打算生小孩,我來看看你是否能幫忙。」「嗯,我不能開這些藥給你,這些多半是給女性使用的體外人工受精藥物,不准用於男性。」「你不必開給我,我會自己想辦法取得和注射。我只是想知道你對我的方案有什麼看法,還有,往後你能不能幫忙送檢精子數量,看看這個方案是否有效。」哈利弄清楚這些:他的研究說他要安排每天注射荷爾蒙,持續一週,以便刺激他的睪丸。接著開始服用會導致女性超量排卵的藥物,但這在男性身上則能啟動精子的製造。安美達錠再度入列,這次是用來防止哈利的天然睪固酮被身體轉變成雌激素。 他產生的精子起初活動力會非常遲鈍,因此一個月後得服用劑量相當低的另一種藥物,以促進新精子的活動力。我打電話給某位專精內分泌學的同事,問他關於這個方案的意見。「這樣行得通嗎?」我問他。「不幸的是,這或許還真行得通。」他說,「不過,大多數健身者太常這麼做,只為了確保睪丸還有功能。一旦精子數量正常到讓人安心,他們就會回頭繼續使用類固醇。」健身可說是一種癮頭,當血液剛從鼓脹的肌肉「泵送」衝往腦部,造成心理上的振奮,或者察覺到體型變得更好,莫不讓人因而上癮。二十年前,健身曾被視為一種現代精神官能症—某種回應當代男子氣概危機的「身體畸形性疾患」。對某些健身者而言,上述說法或許有些許真實性,但尤金.桑多和阿諾史瓦辛格體現了人類長久以來欽佩力氣的夢想。在大多數的赫丘利希臘神話中,赫丘利天生強壯,但在柏拉圖的門生色諾芬記載的某個故事裡,青少年時期的赫丘利必須在過費力的人生或輕鬆的人生之間做出選擇。某天,赫丘利獨自走在路上,遇見兩名要他做出這項抉擇的女子。他可以選擇一生舒適,或是困難的道路。艱困的道路需要極大的努力,但會帶來等量的榮耀。他可以變強壯,但這力氣不是神賜的免費餽贈,或透過吃藥取得,只能憑藉意志的鍛鍊獲得。赫丘利選擇了艱困之路:「因為諸神不會無端賜人任何美好的事物,必定要他付出辛勞和努力,方可獲得。」※ 本文摘自《變形記:一部醫學與人體變化的文化史》。《變形記:一部醫學與人體變化的文化史》作者:蓋文・法蘭西斯 譯者:林金源出版社:木馬文化出版日期:2020/10/07
-
2021-01-02 新聞.生命智慧
送走癌母痛不欲生!周丹薇轉念投身琉璃、攻碩士,活出最自在又無憾的自己
藝人周丹薇55歲踏入玻璃的世界,60歲赴義大利學習吹製琉璃,今年9月開了第一次琉璃個展。曾經是台灣第一名模的她,忍受著高溫、不停轉動手中重達幾公斤的鐵桿,只為做出心中最完美的作品。而在去年,她還考上台藝大戲劇所當起學生。對她來說,年齡不是尋夢的阻礙,而是動力!「古焰鎏璃創作展-異花異象」是周丹薇投入琉璃創作後的首度個展。短短10天的展期,她將投入琉璃4年的創作,完整呈現在眾人面前。 「每一件作品都是她用生命去完成的。」策展人范可欽是周丹薇多年好友,也是他,發掘了她的藝術天份。 范可欽誇她:「在學玻璃之初,我一看到她的作品就知道,她是天才。」周丹薇也不負他所望,將過往各式歷練,以1500度烈火,在手反覆轉動,燒製成一件件動人的作品。 從玩票到專注,源於母親 學琉璃,源於她退出演藝圈後,經營12年花店的時期。一回,周丹薇參觀安井顯太的玻璃展,深受感動,想要學習。安井顯太被她的熱情打動收她為徒,「他是我吹製琉璃的啟蒙老師。」跟著安井顯太,她學會玻璃的基本技巧,但在當時只是玩票性質,直到2016年展出作品,慢慢投入。 2017年,她遠赴義大利學習琉璃,從玻璃踏進另一個更精彩、變化萬千的領域,這個轉變卻源於摯愛的母親過世。 「我們家是嚴母慈父,她很有主見,是非常強壯的女人,我們家任何大小事,都是她做主。我和母親的感情很好,我和她的緣份是沒辦法解釋的。」談起母親,她的心頓時揪結。 母親罹癌過世,痛不欲生 周丹薇離開婚姻後,就和母親同住。2001年父親過世,「原本堅強的母親忽然間變了,她變成小女人,那時候我才知道,以後這個家要靠我來扛。」 前幾年,她的母親得到罕見皮膚癌,陪伴她走過人生最後一段歲月,周丹薇悲傷道:「看她受苦受罪很辛苦,但又有很自私的想法,希望媽媽一直陪在我身邊,哪怕她不能動了,但我每天回到家,一開門都可以說:『媽,我回來了。』」 身為獨生女的她,在母親過世後,就剩孤單一人。「母親走了後,我就一蹶不振,不想出門、不想講話,只想在家收拾媽媽遺物。」 好友見她如此消沉,替她報名義大利威尼斯Murano吹製琉璃的學校,「李行導演也勸我,他說:『阿丹,媽媽走了,妳現在無牽無掛,妳要活出自己,做妳自己愛做的事吧!」 2017年她展開療傷之旅,沒想到改變了她,連續3年,每年赴義大利1個月,「我從平版學起,再做立體。」 從琉璃出發,重新活自我 她說學習琉璃的過程非常辛苦,因為它非常重,「我有一件作品『繁花似錦』,重達18~19公斤,我的載重力最多也只能到8公斤左右,而且琉璃非常燙,做的時候,火是會在手上延燒的。」 創作時,她每天早上9點進入窯房,直到5點才離開。「我的朋友都說妳有神經病,為何不好好去學畫,選擇這麼困難的興趣,我說,我就是喜歡去挑戰。」 學習琉璃,她有一個心願,創作一件屬於她和母親的作品,並取名《霞妹》。「我母親的名字叫做『徐世霞』,父親叫她『霞妹』,作品完成後,就取這個名字。」 她的母親屬兔,她想做一隻身體小小、耳朵長長的立體兔子,「母親的個子不高,耳朵長代表聰明。」琉璃老師看到她的構思,直言:「難度很高,會做到你一直失敗,會很沮喪。」 但她不怕苦,一次次嘗試,終於做出透著月亮光暈、金色的兔子。她解釋:「母親過世時是9月,剛好今年9月是中秋節,我特別把它做出來。」 ▲2017年她展開療傷之旅,沒想到改變人生。(圖/周丹薇提供) 讀碩士班,為圓父親心願 去年,她更決定送自己一個禮物,考進台藝大戲劇系碩士班,而這也是她對父親的交代。18歲時,為了進入演藝圈,她放棄大學學業,父親曾感嘆地對她說:「妳得了兩個國際性獎項,可是妳大學沒畢業,是很遺憾的事。」 「我沒有得到學士學位,就讀一個碩士學位,告訴他我是碩士生,這是完成他對我的心願。」身為基督徒,63歲的周丹薇說:「我對自己的期許是平安、健康、喜樂。」她認真活出最自在、最美麗、最無憾的自己。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不當下流老人!45歲前一定要做對5件事,才能好命過日子.更年期睡眠障礙、婦科問題多,白雁教你3動作促進出汗排濕氣,重拾優雅生活.人際關係的矛盾都是從「我以為」來的!要讓自己變得更可愛,多些體貼、少點自以為
-
2021-01-02 養生.心理學解密
如何幫助另一半面對悲傷?美國婚姻諮商師:別說「不要哭」
「悲傷」是一種令人身心理上都感到不舒服的情緒,而面對伴侶的悲傷,總是感到心疼不已,卻常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最有效的幫助到他。美國婚姻諮商師艾琳·萊巴(Erin Leyba)認為,在伴侶悲傷的情況下有意地為其提供支持,可以加強彼此之間的連結。艾琳·萊巴也提出了面對陷入悲傷情緒的伴侶時,經科學研究驗證可以有效給予幫助的 4 個 實際做法:1. 寫一張慰問卡給他你可以寫一張卡片給他,在卡片中敘述你們的美好的回憶,並表達你對他的關心與支持,這對你的伴侶會是很大的鼓勵。美國作家基利·查斯(Keely Chace) 認為,卡片最大的用意是「表達出自己的在乎」,並盡可能提供自己能力所及之幫助,因此我們要將這點明確地傳達給對方,例如:「我知道我無法讓你的痛苦消失,但我想讓你知道我在這裡,讓你依靠及傾訴。」另外,要注意的是,盡量避免在卡片中提到「我知道你的感受」以及「你應該 ⋯⋯」,因為每個人對悲傷的經歷和處理方式都不一樣。2. 讓他有一些放鬆的時間給予你的伴侶一些個人時間好好放鬆,可以的話,建議他用幾個小時的時間在大自然中漫步、在水療中心度過一個下午、或小睡一下。以神經科學家瑪莉·海倫·伊姆莫迪諾-楊(Mary Helen Immordino-Yang)為首的研究團隊 指出,當你的大腦有時間休息,處於靜止狀態時,你可以重新聚焦精神並整理心情,這有益於你的情感健康。3. 送他花花卉和綠色植物可以幫助減少壓力,使我們找到內心的平靜,減少煩躁、焦慮和沮喪,並增加了生活滿意度。此外,花還可以幫助我們獲得適當的睡眠、增強創造力、提高生產力、提高對疼痛的忍耐力,以及提升精神。研究大腦化學反應多年的加州大學名譽教授洛麗泰·布里寧(Loretta G. Breuning) 指出,欣賞花可以觸發令人快樂的大腦化學物質,例如多巴胺、催產素、血清素等,提升我們的正面情緒。4. 給他一個擁抱除了擁抱,也可以增加牽手的頻率,有時候身體接觸比言語更令人感到安慰。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達契爾‧克特納(Dacher Keltner) 指出,「觸覺交流」可以傳達 12 種不同的情感,包括感激、同情與愛。給予對方一個溫暖的擁抱,能使對方感到溫暖及以及被愛,幫助他重拾快樂。不要害怕悲傷臨床心理學家麗莎·費爾斯通(Lisa Firestone) 認為,當我們過度抑制負面情緒時,我們會逐漸失去愛、熱情與溫暖,因而過著更加消沉的生活。因此比起告訴對方「不要哭」,陪伴他面對並克服悲傷會是更好的做法。情緒是最真實的反應,為我們提供了「自己正過得如何」的訊息,幫助我們調整自己並邁向更好的生活。正如同《小王子》作者安托萬·迪·聖-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所說的:「悲傷是生活的證明之一。」(Sorrow is one of the vibrations that prove the fact of living.),學會感受悲傷,然後繼續生活,將會感受到更真實的與平衡的自我。(參考資料:《Psychologytoday》:〈7 Practical Ways to Support a Grieving Spouse〉、《Psychologytoday》:〈The Value of Sadness〉、《Psychologytoday》:〈Why Flowers Make Us Happy〉、《WIRED》:〈The science of touch: why physical contact can make you happier and more successful〉、Hallmark:〈Sympathy messages: what to write in a sympathy card〉)※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如何幫助另一半面對悲傷】美國婚姻諮商師建議一種「觸覺療癒」、別說「不要哭」
-
2020-12-26 養生.無退休時代
一個家不用特別空出房間等孩子回來!蔡穎卿:「空巢期後,才是二人戀愛的開始」
從2007年第一本親子書《媽媽是最初的老師》,到甫出版的《隔代不隔愛》,作家蔡穎卿的角色,已從媽媽晉升為「祖輩」。儘管即將跨入60後,她對多數同齡人諱莫如深的「老」字卻坦蕩面對,直言:「老,很好。」因為經過時間洗鍊,心裡不再有無謂恐懼,對自己的認定、與人的相處,都有了老成的質地,如同陳年起司,每多一天的熟成,都是前進美好味道。 「老」其實是從容了、穩重了 當我們還爭論著要用「輕熟」、「大齡」等不同詞彙,來定義「老」的時候,蔡穎卿坦言不諱地承認,與其用這些花俏字眼,「老,反而比很多的語詞更踏實一點。」 因為老,意味著舉措從容了,心態穩重了,結交的是經過生命歷練揀選的朋友,終於可以打扮成年輕時嚮往的端莊成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蔡穎卿笑說,自己從年輕起,就是個心思很多的人,但因為看重媽媽這份天職,所以從兩個女兒出生到離家的21年間,即使想方設法在生活的空隙裡實現夢想,「但真正沒有一絲慚愧去過生活,還是等到小女兒上大學。」 不怕空巢期,反倒求之不得 所以許多父母害怕的空巢期,她反倒求之不得。在女兒上大學之後,她和先生Eric設計新居時,就完全沒把孩子放在心裡,「我覺得一個家不用空下一個房間、兩個房間等孩子回來。」她說也許是自私,卻認為孩子的獨立人格取決於父母,「假如不放手,他們也不會是完整個體。」 因此多年來的親子教養工作,對象不只是孩子,也是希望大人們可以裝備好自己。蔡穎卿提醒,即使年長了,自己的學習也不能斷,「一個人很認真的時候,心相對就比較安定。」 圓夢,別把退休金弄不見就好 其次,是不要畏懼追夢。蔡穎卿說,每個人年輕時都會有想做的事情,若只是當成一個夢想處理,此生似乎就只能徘徊在夢與現實間,「其實人好像也不用多勇敢,就可以去實現年輕時候的夢想。」 她笑說,如果曾經想做什麼事,有一天退休了,「為什麼不能?就去嘛!2個月也是一個夢想,半年也是一個夢想,只要別做把自己的退休金弄不見的夢想就好了。」 像是她在工作室接觸許多小朋友,與先生Eric常會拿孩子的曲譜來練琴,「老了學東西比較慢,但相對我們的基礎比較好,有些很快的曲子,你負責左手、我負責右手,兩人兩手接力,這也是生活裡很棒的事情。」 日常的美感,攸關過得好不好 正因不斷地修養與學習,讓「老」成了年資的積極意義。「我覺得年老的生活鍛鍊,包含如何持續把我認為很美好的生活過下去。」蔡穎卿認為,日常的美感,是攸關老年生活過得好不好的紐帶,「人老了,很多地方就遲鈍了,如果沒有很漂亮的生活,就是一種老態。」 她解釋,所謂的「漂亮」並非豪奢,而是將空間好好打掃、布置、維持,至今她仍習慣在夜晚點燃燭光,即使是剩菜也能透過擺盤變化出新意,「這部分的能力,我希望自己一直能持續下去。」這是她心中「華麗的老年」,也是她與Eric想給孩子最大的禮物——「讓他們放心」。 空巢期後,戀愛才真正開始 她在《兩個人的餐桌,兩個人的家》裡,便書寫了從新婚到孩子離家後重新開展的兩人生活,原以為落寞的空巢期,在她卻是重溫舊夢與情懷。「像我們這年齡的夫妻,最開心的是過去未必有這麼長的時間獨處,但是孩子長大、出門了,這個戀愛才真的開始。」 他們會搭著公車來場小旅行,或是特意從日常生活裡找出時間外出共餐,這些雖不是好萊塢式的轟烈愛情,卻是涓滴永續的確幸。 蔡穎卿說,無論婚姻裡培養出來的是生活情感、革命情感或最好的友誼,都會在50歲之後開始回收,而最可貴的,莫過於兩人能共同擁有這份資產,並同時前進。 「我非常不喜歡別人教育我:不要怕老。」皺紋、白髮、鬆垮,「那些事情一點都不是假的,但人不一定要那麼眷戀生命樣貌的年紀。」因為,每個人的生命都經歷過青春年華,「那樣就好啦!為什麼要一頭去追?是害怕,才讓我們心裡一片空白。」 青春既已留不住,何妨優雅的老去,她說:「真正的老,相對心情穩定很多,這個景況如果自己要拋棄,太可惜了!」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沒有任何慢性病!73歲老拳師無預警暈倒 竟是急性肺動脈栓塞惹禍.頭痛、肩膀僵硬,刮痧就舒緩?中醫劃6個重點,健康刮痧免擔心.很多人會刷牙,但都做錯了?牙醫師教你最新的改良式貝氏刷牙法,牙齒清潔事半功倍
-
2020-12-22 養生.無退休時代
大家都搞錯了!「高情商」不代表讓大家都喜歡你...蔡康永的「情商課」:學習接受「有人受傷」的人際關係
圖片來源:蔡康永Facebook曾經主持台灣爆紅談話性節目《康熙來了》的蔡康永,給大家的印象大多是機智同時又有深度的提問,不過除了主持之外,他的「情商課」系列著作也在兩岸三地獲得極高的評價,關於人如何找回自己的樣子,以及該如何拿捏自己與他人的界限,蔡康永自有一番箇中哲學。蔡康永:人生沒有標準範本 只有適合的劇本在台灣,好像只要考到好學校、找到好工作、結婚生子,人生就圓滿了,對於上一代的老師和父母來說,總是希望每個小孩都照著成功的範本過活,蔡康永在著作中寫道:「學校把一百分樹立為範本,我們從小到大考的每一張考卷,都是以我們考到的分數跟一百分之間的距離,決定了我們是被認可還是被貶低。這樣長大的我們自然就此以為,世界上真的有一百分的生活、一百分的工作、一百分的婚姻、一百分的家庭,以及一百分的人際關係,甚至根本沒有人來跟我們商量,如何判斷是贏還是輸,我們就煞有介事的接受了人生竟然可以被分成贏家跟輸家、勝利組跟失敗組。」父母灌輸給下一代的「範本思維」,成功讓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好像都要比個高下,沒考到第一名是失敗者、待業思考自己的人生也是失敗者、稍微胖了一點也成了失敗者...這樣下去對你會有什麼影響?「只要迷信了範本,誤把範本當成了目標,想要活成那個樣子才放心,那就註定了一輩子都會對自己很不滿。」但你可曾問過自己,為什麼一定要成功?這些成功對你來說的意義是什麼?如果追求根本不是你想要的成功,反而讓你一輩子都不滿意自己,卻又不知道該怎麼做,花掉你的人生在這樣的「成功」上面,豈不是一種浪費?許多人花了一輩子,才發現原來自己一直在用自己的人生,追求別人的肯定,到頭來自己真正想要的,卻已經沒時間追尋了。不卑躬屈膝 真正「高情商」是恰如其分心理治療師阿德勒曾說:「所有的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這句話放在現代似乎非常適合,隨著思想逐漸開放,人們對於「做自己」、「找尋自我」展現出更大的興趣,似乎每個人活在這世界上都有一些身不由己,都扭曲了一些自我,以迎合這個社會,卻衍生出更多不快樂。「我現在覺得,你有什麼想法,就用有教養、明快的方法去表達,不要再掙扎,浪費很多時間去捉摸別人的感覺,因為別人的感覺你捉摸不了。我現在如果接到婚禮邀約,如果對方口頭邀約,我以前一定會說我再看看,我現在就直接說我不參加了。雖然對方會冒三條線或是翻白眼,但那是他的感覺,不是我的感覺。實施起來的確有困難。可是我認為人際關係是在受傷中摸索出來的,不應該追求一個不受傷的人際關係。」蔡康永接受天下雜誌採訪時說道,但不去婚禮不代表蔡康永不給予祝福,可以選擇以送禮方式替代,作為補強人際關係的彈性方法。許多人想要劃清自己和他人的界限,卻又害怕別人受到傷害,這對蔡康永來說,就好像是一邊抱怨活在泥淖中,然後一邊不把腳拔出來,是很矛盾的事情,在決定如何劃界限前,必須先了解到你所承擔的風險,能不能接受不去在意對方受傷?能不能了解到對方受傷是他選擇對這個事件所產生的感覺,而非你的責任?說穿了,其實「人際關係」是因人而存在,並不是人們要去迎合人際關係,因此面對人際關係,不需要卑躬屈膝,也不需要過分表達,關鍵就在於「恰如其分」,適度宣洩自己的情緒,才是所謂的「高情商」。延伸閱讀: 母親臨終前的託付:尋找初戀情人
-
2020-12-20 性愛.性福教戰
「我尻尻、我驕傲!」已婚男15年只能靠雙手真悲哀?
「我尻尻、我驕傲!」最近不少已婚男網友高喊著這個口號,妻子生育之後,「性」趣缺缺,想盡理由推託房事,讓男性們碰一鼻子灰,自討沒趣,但又不想對外發展,在網路約砲,或出去「吃魚喝茶」,只能回到年少時代,讚嘆雙手萬能。太太要給不給,已婚男哀嚎只能靠自己。有網友在網路描述婚後17年來的性史,前兩年,小孩還沒出生,兩人乾柴烈火,有了寶寶後,太太幾乎提不起「性」致,幾乎所有的性生活,都必須由他積極發動,但另一半卻冷處理、不願意配合。理由總是「好累」,必須等到心情好,遇到黃道吉日或國定假日,才願意點頭,網友感嘆「去行天宮擲聖杯的機率還比較高。」等到躺下來,妻子指定兩個奧運標準動作,他必須又搖又動,但她卻像是被麻醉的陸地生物一樣,「敵動、她不動」,只能認真賣力地讓對方爽,這比跑5000公尺還要累。網友自訴,「這種屈辱的生活過了近15年,慢慢的我學會了調適自己」,將雙手鍛鍊到無比靈巧,加上精確的網頁關鍵字,搜尋技巧,終於擺脫對另一半的需求,重拾男性自尊心。最近敵我消長,另一半常間接、暗示地提出索求,但他已非吳下阿蒙,「不求人最大」,直接倒頭就睡,完美體現「無欲無求」四字的精髓,靠著自己雙手尻出一片天,「今晚我想來點波多野結衣的砲彈飛牛奶。」網友戲謔:練就好手藝,是男人必學的課題。該貼文引起已婚男子熱烈迴響,原來不少人遇到相同問題,「太太就是不給,想要就自己來」,就有網友戲謔地回應「練就好手藝,是男人必須的課題。」、「尻尻路上你並不孤單。」另有網友自嘲,「可能是我太太韓劇追得太凶,這十幾年來,習慣那些帥到翻天的歐巴,轉頭回來看到我,可能真的會想吐吧,也難怪對我敬而遠之。」有人則以進化論來解釋女人婚後無欲的現象,當人類完成繁衍後代任務,就會失去性需求。有的則是相當理智,「反正年紀慢慢大了,這些事情就慢慢釋懷了。」、「多讀書提升心靈層次,比較重要。」面臨不得已的無性婚姻生活,眾多已婚男性也只能無奈地喊著「我尻尻、我驕傲」。家事工作操勞,女性生育後,性欲多熄火。對此,性學博士、婦科權威鄭丞傑表示,「女人四十如狼、五十如虎」這句話只是反映出少數熟女的性需求,大部分女生於生兒育女後,性欲幾乎處於熄火狀態,不容易被激發。從生理來看,睪固酮是引發性欲烈火的引信,男性從青春期起分泌旺盛,只要看到色色的圖片影像,甚至一想到性愛場景,就容易衝動、勃起,正所謂「精蟲衝腦」。反觀女性,平均睪固酮濃度僅約男性的二十分之一,且做愛時,需要有「愛的感覺」,如果忙著工作、做家事、照顧孩子,身體疲累,當然性欲愈來愈低,只想交差了事,或是找藉口推託。專家建議適時「出手出口」,顧及另一半需求。不過,性愛是婚姻生活的潤滑劑,如果太太都不給,有些男人可能以此作為吃魚喝茶(嫖妓)的藉口,甚至找小三。鄭丞傑提醒,已婚人妻如果真不想做愛,也應顧及另一半性需求,適時地「出手」、「出口」也是不錯方式。至於這群「我尻尻、我驕傲!」的已婚男性,鄭丞傑認為,他們可說是新時代的好男人,寧願自己來,也不想對外發展,確實DIY要比嫖妓來得安全,且不會損及婚姻。但臨床發現,有些太太撞見另一半看著影片自慰時,內心受到重創,認為先生惡心、變態。只是妻子如果不給碰,而又不准自家丈夫「尻尻」,這男人未免活得太命苦、太卑微。
-
2020-12-20 科別.精神.身心
姊弟戀無法成雙 專家:美滿姻緣不能只注重表相條件
一個大齡女子希望找小鮮肉結婚;一個宅男工程師想找大姊憐愛的愛情,兩人相遇卻相處不到兩個月就鬧分手。中壢區美滿服務中心主任徐乃義認為,就如同虐待狂與被虐待狂,不一定能和平相處,婚姻還是要雙方個性成熟,價值觀相近不能只注重「表相」外在條件。今年41歲,擁有高學歷的鄭姓女負責人告訴徐乃義,她在全省各大百貨公司設有女裝專櫃,每月收入扣除員工薪水、租金、成本等,淨利超過兩百萬,可惜因創業初期忙於事業,忘記終身大事,如今想要終結單身,希望找年約30的小鮮肉為對象,希望中壢美滿服務中心幫她圓夢。在竹科上班、今年33歲的陳姓工程師,身高181,收入高,外表溫文儒雅,他告訴徐乃義,他是獨生子,加上功課好,一家上下把他當寶,照顧的無微不至,到了成家年紀,希望找個能疼他、讓他、愛他、照顧他如媽媽般的女生。徐乃義雖然內心不甚認同,抱著「不妨一試」且詢問雙方意願後,今年10月安排陳、鄭兩人「個別一對一」,剛開始兩人反應很好,並且還頻頻約會,10月底甚至表示兩人可能在明年元旦結婚。不料,11月中旬,女方向徐乃義抱怨男方不成熟、依賴性高、個性小氣、被動、不懂體貼,男方也抱怨女方是大女人,不會照料人,不體貼,愛說教,甚至說卸妝後很嚇人,這也成了兩人分手的導火線。徐乃義指出,有人探討虐待狂與被虐待狂是否會是絕配,事實上,被虐狂利用從對方施與的肉體上或精神上的痛苦,滿足本身不正常快感的一種病態心理。虐待狂與受虐狂在一個人身上經常互相轉化,比如在老闆、上級面前卑躬屈膝,可以承受無端的呵斥、侮辱;可轉臉面對下級或員工,卻又粗暴的責罵、命令。如今,女方期待小鮮肉青春活力,青春無敵卻少了社會歷練;大姊懂事體貼,卻也有某個程度的控制慾,徐乃義認為,認知的出發點錯誤,也是促成雙方不歡而散的必然。
-
2020-12-19 新聞.生命智慧
為何越追求快樂,人生越沉重?丁寧用一趟10天旅程看透人生,「我不怕鳥事折磨我,因為我不當它是鳥事!」
當你開始了解自己,也才會開始了解這世界所有你不習慣、不喜歡的才是對你最好的,而我的修練也才真正開始。跟貴人男友在一起那2年,對我挑戰很大。當時我的工作也進入瓶頸,因為年紀不小不大,演小姐年紀太大、演媽媽我又不像,很難有適合我的角色;運動型態的節目漸漸沒了,外景主持大家喜歡用新人,我到達一個非常尷尬的階段,像青春期一樣,當然也快活不下去了。同時期,也因為貴人男友開啟了我靈性的大門,我因此很害怕失去他,非常努力想跟上他的腳步,企圖用另一種型態來困住他、困住我自己,因為這些因素,我去了內觀。平等心,這樣事情就沒有所謂好或壞的分別了身邊有許多朋友去過內觀中心,每一個人出來後的感覺都不一樣,不過最吸引我的,就屬安妮說的:「因為不斷地在淨化,身體與意識的敏感度會增加。」太好了,敏感度對演員是相當要命的一件事,臨門一腳。內觀(VIPASANA),這個技巧是佛陀(釋迦牟尼佛)發現的,當初祂就是用這方法在菩提樹下開悟的。此後,祂用祂的餘生,教授人們這套科學的悟道技巧,幫助人們學習如何離苦得樂。我是為了離苦得樂,為了學習一種方式,來面對總是不容易平靜、不容易覺得安全、不斷瞻前顧後,而且永遠不在當下的自己;我並不是為了修行或悟道接觸內觀。然而修行的方式千百種,內觀最大跟最有效的原因在於,一般禪修或任何宗教,總是告訴你什麼是真理,要你運用你的想像力與忠誠度來模擬真理是什麼,所以當你的生命遭遇無法與你心中的真理符合時,信念就容易被摧毀,甚至反身攻擊你所謂的真理。內觀沒這麼多麻煩事!內觀讓我自己去經驗真理,這跟瑜伽真的很像。初級課程12天(最短的,還有1個月、 2個月……),扣掉第一天報到,最後一天離去,總課程為10天。這10天你要遵守一些戒律,吃素、不殺生(包括蚊子)、不偷、不淫、不妄語、不菸酒及任何藥物、毒品。不過,這些事小,最令人難受的是,這十天內你不能說話、不跟任何人有眼神的接觸、不與外界聯繫。生活上的問題需要可以輕聲請教事務長,打坐上的問題可請益助理老師,課程的目的是讓你這段期間完全處在與自己的心相處的狀態,不受任何外在的干擾。早上4點起床後,扣除吃飯、休息、沐浴,及葛印卡老師開示聽課之外,一天要打坐十幾個小時。早、中、晚各有1小時的共修時間,所謂共修就是大家一定都要進禪房打坐,是一開始上腿就不能亂動的那種;其他時間則為自修,你可以依自己的感覺,選擇在房間或進禪房打坐,也就是說,我們唯一做的事就是打坐、打坐、打坐。我的課程第一天最痛苦,因為前一天報到睡在十人一間的榻榻米房裡,這對一個睡眠隱私強烈的人來說,一晚沒睡,我並不訝異。還好,之前已經有學過一點禪修的技巧,睡不著就觀照覺察自己的睡不著,不衍生出任何增加負擔的情緒。4點敲鐘我便精神頗好地醒來,睡不著並沒有造成我的負擔。貴人男友說,起床時的那一段時刻打坐狀態最好,情緒最乾淨。果不其然,我比往常更快進入安靜的狀態,身心相當舒服,一睜眼天空已亮,覺得生命清晰穩定。吃早餐時更是歡欣鼓舞啊,除了都是我喜歡吃的素菜外,更是感激每一口送進嘴裡的菜餚,這都是別人的捐獻與法工(在中心的義工)的照顧,心生驕傲地覺得自己悟性極佳,真是難得的奇才!內觀,根本一點也不苦,反而爽呆了。然而,天堂與地獄真是一線之隔。到了中午,在禪房打坐時變得超級想睡,一想睡,身體就晃得厲害,一晃又心生不好意思(也是怕助理老師看見),便責備起自己,愈責備狀況愈糟,身體的細胞更靜不下來,好像每一個都要跳出來打架一樣,我像熱鍋上的螞蟻,痛苦不堪,又痠又麻又一堆無法形容的痛楚……。還是要說,我還真是有點悟性,馬上聯想到昨晚睡不著的狀態。我告訴自己,接受自己身體所有自然的反應,這不是比賽,我也不會對不起誰,不要再批判自己,只要好好覺察自己的晃動,接受這個晃動,看著這個晃動,但不起任何情緒,像個第三者一樣,只是看著它。不用一會兒,在我停止批判自己後,我不難受了,也不搖晃了。這是個絕妙的對應感受,一如人生,當你面對一件你討厭的事,希望它快過去、快消失,你的心就生起了負面的感受(因為你期待,期待一切會變好),而負面的情緒,與你認為是讓你不舒服的事,一起在消耗你心的能量,你的心很辛苦,被內外夾攻!心抗拒的力量,讓你對這不舒服的事更不舒服了,像是一場硬碰硬的仗,兩敗俱傷。到了晚上,我們聽開示錄音,很奇怪的是,說的內容完全是我今天一整天的狀況,千頭萬緒,所有發生過,或未發生的事,全擠上了腦,群.魔.亂.舞!這也是葛印卡老師說的,當我們習慣依賴的外在感官被關起來之後,腦子就會習慣性地找出許多妄想來填滿這顆腦。不要被這些突來的念頭嚇到,讓它們飄過去,別在意,別起任何負面情緒,它們也都是你的一部分,如同人生中的喜怒哀樂一樣,你看到了就好。接下來的3、4天,我覺得自己簡直像個開悟的人般清爽,而打坐時漫天飛舞的妄念也愈來愈少了,心很平靜,連走起路來都可以很清晰地感受腳底接觸到地面的種種感覺。因為吃素與長時間打坐的關係,我敏感到甚至可以感覺到小蝸牛爬行在我手背上那細微的疼痛感,真的開心到不行!而當我沉浸在這幾天的清爽愜意時,晚上的開示,已為我後面的痛苦揭開序幕。是的是的,這就是人生。葛印卡老師說了一個重點—平等心。平等心就是對好的狀態,不起歡喜貪求;對不好的狀態,不起厭惡閃避。用在打坐上就是對舒服的感覺不要留戀,也別期望不舒服的感覺快點消失,用平等心接受所有狀態,只要像個第三者一樣觀察這些感受就好。當時的我不明白,搞了那麼多事來做,不就是要圖一個清明嗎?我就是要這種感覺,不要再回到那種煩躁不堪的情緒。到了第5天,我打坐的狀態開始不好,但我太迷戀之前好的狀態,一直想盡辦法要把自己調回那時候的好,愈用力,負擔愈重。我開始害怕這一切不會再回來了,我不如自己所想的有悟性,我的每分每秒走得沉重,害怕自己這種明心見性的清澈感不會再有了……。由奢返儉真的難,猶如成功者總是比失敗者更懼怕失敗。那天,在庭院散步後才突然察覺,哎呀、哎呀,這真是人生的縮影啊,人生不就是這麼一回事嗎?起伏起伏,有起,一定有伏,要如何擺脫成功後的不畏懼失敗,以及失敗者不因失敗本身增加更多負擔,真的就是葛印卡老師說的平等心了。一切不生起,就沒有滅去的道理如果我們都能學習將自己的心擺在平常,快樂來時不貪求它持久,痛苦來時也不祈求它快過去,對我們的七情六欲都只要抱著一種「喔,我知道了,原來是這種感覺呀!」這樣就好,也是達賴喇嘛說的:「當心平靜時,好事與壞事就沒什麼差別。」如同證嚴法師說過:「平常心,簡單的說就是—活在當下。」接下來的日子,我學習著接受所有生起的反應,不批判、不迷戀,我是我自己生命的觀察者,只是感受著、觀察著,在我的每一剎那好好地活著、走著。課程結束後,覺得自己輕多了,像丟掉許多包袱。我知道我的人生不會因為上了這個課而突然大轉變,但我好像隱約中知道,我不懼怕了,我不怕我的生命中到底還會有多少鳥事來折磨我,鳥事是慣常存在的,除非我不當它是鳥事。書籍介紹我不要完美,只要完整:成為自己的七堂課作者:丁寧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19/10/08作者簡介:丁寧台灣女演員,2018年以電影「幸福城市」拿下金馬獎最佳女配角,近十年積極參與同志平權運動,被譽為同運女戰神。接觸療癒課程數十年,生命受到影響與啟發,深信受傷的人力量最大。婚姻十年,育有三兒女,在家庭主婦、演員、瑜伽教師身分中找到生命的平衡與相互支持的力量。延伸閱讀: 「救命!我還沒麻醉,他們就開始開刀了」一個麻醉醫師的辛酸:我來不及解釋,臉上卻已先挨了家屬一拳
-
2020-12-19 性愛.愛情診療室
相愛容易相處難!神經學家:愛情分四階段,而很多人卡在第三段就散了
陷入愛情很容易,經營愛情卻很難,有些伴侶無論遭遇什麼衝突或困難,也不會放開對方的手;而有些伴侶一經風吹草動,就拂手而去,這和感情的穩固程度有關。雖說每段愛情都是獨特的,但都必經四個階段,分別是熱情階段、早期依附階段、危機階段和深度依附階段。美國金賽研究中心(Kinsey Institute)的神經科學家 Helen Fisher 與埃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神經學臨床教授 Lucy Brown 研究了戀愛中人們的大腦活動,發現大腦在愛情中的每一階段都有不同的活動狀況,而如何面對及度過這四個階段,大大的影響了愛情的滿意度。ㄧ、熱情階段在熱情階段,我們很容易忽略掉或包容了他的缺點,以及他犯過的錯,比如把髒碗盤放在水槽兩天,因為負責負面情境判斷力的大腦前額葉在此階段活動量是減少的。「愛情是盲目的」這句話就是在指這一階段。反之,在愛情剛開始的階段,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的含量是高的,這對於大腦的作用類似吸食古柯鹼,讓你總是有飄飄欲仙的興奮感。二、早期依附階段在第二階段,我們會將對方的缺點和優點整合在一起,用稍微客觀的角度看待對方,少了一點夢幻濾鏡後也許會有一些小衝突產生,但克服了之後兩人的關係會更深、更緊密,有一種我很了解你,你也很了解我的親密感。三、危機階段危機階段是感情的轉折點,若無法順利度過,往往落得分道揚鑣的下場,我們常說的「五年之癢」、「七年之癢」就是在危機階段發生的。在此階段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真誠溝通」,兩人坦承地把內心的想法和需求表達出來,也討論彼此未來的藍圖是否一致,即使這個問題很嚴肅也不要避諱,逃避、忍讓、指責等都只會阻礙感情的成長,讓關係漸近冰點。四、深度依附階段順利度過危機階段後,就是最穩固的深度依附階段,兩人已見識過關係最糟糕的狀況,所以懂得如何在下一次避免同樣的衝突, 即使碰到了也更容易解決。Brown 用「平靜」(calm)來形容深度依附階段的關係,就像魚在水中,鳥在空中一樣,這段關係帶給兩人的感受是舒服且安全的。不過,即使到了第四階段,也不代表感情絕對不會散,持續用心經營才能讓愛情延續,研究顯示,讓愛延續的關鍵是「新奇感」,兩人一起從事過去沒做過的事,例如一起學做菜、一起去某個沒去過的離島旅遊,對維持愛情熱度是很有幫助的。參考資料:1.《verywellmind》:Navigating the 4 Stages of a Relationship2.《Inner Picture Stories》:The Four Stages of a Romantic Relationship: Why They Matter to Know※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陷入愛情很容易,經營愛情卻很難】神經學家:愛情分成四個階段,而很多人卡在第三段就散了
-
2020-12-18 新聞.長期照護
母親過世後,她終於能為自己而活!一張遲來的婚紗照,留不住青春卻留住了夢
「看著小時候的照片,都是悶悶不樂的我在想些什麼呢?總是不笑的我,總是身體不舒服容易嘔吐的我,是什麼讓我失去笑容呢?有些事情要等長大才明白,小時候的我,就感受到活著的壓力。」年近60的仙仙,照顧歲月遠從高中畢業、媽媽跌倒開始。一路照顧媽媽超過30年,最後12年更是離職、全心全意地照顧。她一張張遲來的婚紗照(註1),雖留不住青春,卻留住了夢。 獨女照顧媽媽30年,錯過多少姻緣? 「我不是因為照顧父母才立志單身,我沒有那麼偉大。實在是照顧太過辛勞,無法顧及思考其他的,而錯過了適婚年齡。如果我的人生能夠再選擇一次,也許我會積極爭取我的幸福!唉,我是那麼愛小孩呀!」 她的人生上半場為他人而活;一個人走到人生的下半場,又該怎麼活? 她口中的父母,其實是養父與養母。「我媽媽是脾氣很差的人,長大後才知道,這些對待根本是精神暴力、情緒勒索。像是我小時候要和其他小朋友出遊,我媽媽說可以呀,但前提是她要把我的大腿捏到瘀青,我才能出去。」 「你說我是因為很愛我媽媽,才照顧她的嗎?其實這是責任,更何況生病的她,脾氣更壞了。但我是家裡的獨生女,我不照顧我媽媽,誰來照顧她?」 一個人來台灣,遺留孤單給另一個人 從仙仙有記憶以來,她遇到任何事只能獨自承擔,她笑稱,這是逼不得已的「捨我其誰」。而這份漫長的孤單旅程,像是從上一代傳承似的,至今她依然承襲「一個人」的旅程。 養父母在時代動盪時,從大陸來台,那是一段新世代無法了解的悲情歷史,膝下無子的他們,決定把她「抱回家」。 「有次鄰居來我家幫忙煮飯,看到我照顧年老的爸爸與媽媽,於心不忍地跑去跟我的『生母』講,說我很可憐,因為照顧年紀很大的兩位老人而沒有結婚,有些事情才慢慢地浮出檯面,我過去的所有疑惑也漸漸有了解答。」 「小時候有位阿姨總是衝著我笑,媽媽也跟想要有手足的我說,『別擔心,你會有手足的』。唉!原來,我爸媽年紀大我這麼多,他們不是老來得子,我是他們抱來的『獨生女』。」 在動亂的民國30年代,上一代許多長輩跟著政府來台,沒想到此次的分離,便是死生契闊,一別就是40年。 仙仙的養父母在大陸雖有親人,卻不知生死;沒有其他親人,也沒有小孩的情況下,「抱養」其他家庭的小孩來撫養,似乎是在眷村被默默認可的事,仙仙只是其中一位,像她一樣有相似故事的孩子,隱藏在眷村的各個角落。 人說「戲如人生」,但真實人生往往比戲劇還精彩。現在,生父生母的家庭,就在仙仙住家對面,走到陽台就能看到他們一家大小,她有很多個兄姐,她是最小的么女。 家在何方?生母一拳打碎了她的心 「你知道我最喜歡看什麼電視嗎?我喜歡看『久別重逢』的感人節目,看著他們又喜又悲地感動涕淚,我就跟著他們哭,彌補了我心中永遠的遺憾。」 人們總說,不要向命運低頭,可是現實往往最傷人。仙仙在照顧母親心力交瘁時,與生母家庭相認,但他們一家人,沒有人可以伸出援手。 「他們各有各的家庭與人生,並沒有辦法幫我做什麼。我知道他們是我的血親了,但這個家庭,沒有我的位子。」仙仙仍是一個人折騰在照顧母親的沈悶與焦慮中,一天天過去了,過勞的她罹患了憂鬱症。 「我照顧得真的很累,多希望有人可以分攤,我還拜託醫生不要給我昏沉的藥,我有老父母要照顧,不能倒...有次在醫院裡因為照顧的事,我和我的生母爭執,她竟然一拳揮向我的胸口,從此,我的心就被她打碎了。這就是懷我十月、生我,又把我出養的母親嗎?」 於是,仙仙特別喜歡看親人重逢、喜極而泣的影片、節目,在她的心裡,一直期待有雙手臂向她打開,能疼惜她的辛苦,溫暖地包容她。 無論是6歲小女孩的她,或是已近60歲照顧雙親畢業的她,多期待世界上有個人真正願意愛她、接納她。 「每次逢年過節,就是我最難過的時候了,大家都在慶祝,但沒有家人的我,該跟誰慶祝呢?有次我去探朋友的病,我打開門還沒進去,我看到朋友病房裡有滿滿的家人,我當下心很酸,在門外掉淚;他們的照顧時光是人聲鼎沸,而我則是永遠坐困愁城。」 父母過世,終於要為自己而活! 每個人的生命都有限度,可是仙仙卻從童年開始直到近60歲,都將生命奉獻給久病的媽媽,那是一段多長的歲月呀?甚至最後離職照顧,她說,我終於要為自己而活了。 「其實當初離職照顧,是醫師跟我說,看媽媽的狀況可能不到2年的壽命,哪知道可能是我顧得太好,媽媽又多活了10年。最後2年,媽媽相當依賴我,我們相依為命,也讓我發現,沒有安全感的生命,比病痛更可怕。」 到了照顧晚期,一旦仙仙離開太久,媽媽便會十分緊張焦慮,拒絕其他居服員照顧,直到見到仙仙,才能放鬆下來。 「後來我媽跟我說,『我不是故意對你兇,是我天生脾氣壞。』我懂我媽的生命歷程,也是非常痛苦壓抑,是環境逼得她變成這樣。我懂了,也放下了,現在我想過自己的人生。」 挺身而出,陪伴命運相同的孤兒照顧者 仙仙說,她認為跟她一樣的「孤兒照顧者」還有很多,那份孤獨與痛苦,她已經自己走了一遭,希望未來能讓和她一樣的人,有機會獲得協助、彼此支持、不再孤單。 「這個社會還是很有愛,只要心存美善,貴人就會進來你的生命裡。因為自己走過崎嶇的路,知道過程有多不容易,知道一個人照顧有多辛勞,知道陷入憂鬱症有多痛苦。可是不要絕望,我走過來了,你也可以。」 仙仙付出自己的心力,去找出並安慰其他「孤兒照顧者」,她目前擔任新北家協常務理事及志工隊長,願在崎嶇的路上給予一杯暖茶,「他們的故事聽來也令人鼻酸,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出生,但知道有其他人願意支持著你,這會幫助我們走向未來的路。」 在艱辛的照顧時光中,她盼不到天使來救贖,但在照顧結束後,她想做別人的天使。生命的苦痛淬煉出什麼,也許是晶瑩剔透的靈魂,只是來到人間走一回。 註1: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在2014年邀請3位家庭照顧者拍攝婚紗照圓夢,仙仙是其中之一。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保持「剛剛好」的照顧就好!18個值得收藏的金句,照護生活,讓彼此都能自在.昔生死與共,今相敬如「冰」變室友!夫妻避免走上外遇路,應該重溫如何好好愛.婚姻歷久彌新、充滿愛情!做到3個條件,讓夫妻關係彼此間的愛情幸福長存
-
2020-12-17 癌症.其他癌症
50後好發「癌王」胰臟癌!醫:留意背痛、上腹痛常見8徵兆
「癌王」胰臟癌好發於50-60歲中年族群,除非癌長在胰臟頭部造成黃疸,否則早期症狀不明顯、難以發現,到了晚期出現背痛、上腹痛等症狀,也常會以為是其他病症到其他科別求診,最後體重減輕、癌末症狀浮現才就醫,導致許多患者診斷時間較晚。雖然胰臟癌並非發生率最高的癌症,但初診發現即是晚期的狀況,加上容易轉移的特性,導致高死亡率,大幅影響患者接受治療的意願。 胰臟癌治療均健保給付 不過事實上,目前胰臟癌在化療上,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進展,加上多數核准的治療方式都有健保給付,病友應該積極治療,以延緩病程進展、延長生命。 胰臟癌常見8種徵兆:1.上腹痛2.背痛3.黃疸,例如皮膚、眼睛發黃、尿液深茶色等4.體重減輕5.拉肚子6.皮膚發癢7.發燒(膽管炎)8.畏寒(膽管炎)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暨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所長陳立宗表示,過往胰臟癌的診斷死亡率是95%,碰到就是死路一條,但近年來化學治療有所進展,加上多科團隊合作治療,即使是「癌王」也有被消滅的機會。 化療為目前最有效方式 58歲的李先生,7年前確診為胰臟癌第4期,且轉移至腹腔和肝臟,原先醫療團隊預估最多僅有半年存活期,沒想到在持續接受化療後,轉眼過了7年,當時讀高中的孩子也研究所畢業、生兒育女,患者積極接受治療,為自己爭取了更多與親人相伴的時光。 台北榮民總醫院胰臟癌團隊召集人李重賓教授表示,此案例並不是奇蹟,而是仰賴患者與醫療團隊的信任與合作,讓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 陳立宗提到,目前胰臟癌多以全身性療法為主,包含化學治療、標靶治療以及免疫治療,雖然聽起來選擇多元,但治療上,化學治療仍是唯一有效的。 三明治療法兼併開刀處理 現在與國際指引同步的最新治療趨勢是「三明治療法」,意指晚期胰臟癌手術前後都做輔助性化療,先做化療縮小腫瘤再去開刀,再接續化療預防復發,病人的存活率會比純粹做化學治療,或是一開始就開刀來得好。 許多人對於化療的印象過於負面,但疾病本身帶來的疼痛感,其實是遠大於化療的,時代在改變,胰臟癌從過去無法治療,逐漸進展到雖無法治癒但可治療,加上化療副作用也愈來愈低,呼籲務必要尋求正規的治療。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保持「剛剛好」的照顧就好!18個值得收藏的金句,照護生活,讓彼此都能自在.昔生死與共,今相敬如「冰」變室友!夫妻避免走上外遇路,應該重溫如何好好愛.婚姻歷久彌新、充滿愛情!做到3個條件,讓夫妻關係彼此間的愛情幸福長存
-
2020-12-17 名人.相性幸福
床上只想躺著爽?盤點關係裡容易性慾卡卡的4大原因
在關係裡,性生活是增進親密與情感的潤滑劑。不過,當每天朝夕相處的兩個人,彼此的互動漸漸已成了習慣,性愛也走入了日常,還能像熱戀時那樣熱情洋溢嗎?通常內行的人就會笑說,早已成為老夫老妻,熱情的火花早已燃燒殆盡,哪裡還有幹勁啊!但,事實上,容易為性事苦惱的並不是這些老夫老妻,反而是任何年紀、不同形式的戀人都可能會遇到性慾方面的問題。究竟是哪裡出了差錯?以下幫大家整理出四種在關係裡容易影響性慾的原因。一、在床上就像充氣娃娃,只想躺著爽性愛是兩人的事,需要兩人一起互動、交流、纏綿,才能體現出愛的真意。但,如果女方只顧著自己耍懶躺著爽,根本不想有互動,所有的賣力活交給男人就好,長期下來性慾一定會低迷不振,誰希望自己的床伴是一條動也不動的死魚或是塑膠感重的充氣娃娃….二、想到性愛就進入打哈欠模式很多雙薪家庭的夫妻,由於下班後各自疲倦,睡覺時間都比做愛時間來的寶貴,兩人很有默契的約法三章,固定利用假日時間享受魚水之歡,但一旦模式成形,性愛千篇一律成了習慣,沒有任何情趣,漸漸地性生活成為生活清單最後一項,越來越不重視,到最後雙方就不再期待做愛了。三、做愛就像誦經一樣,嘴裡念念有詞一般來說,在做愛之前,我們會先開始調情,營造性氛圍,燃起彼此的性慾。但不是每對伴侶都是依樣畫葫蘆,照樣來做。有些人在性上主導性高,猶如軍官上身,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嘴裡唸的都是「摸這摸那」、「小心壓到….」、「不要這樣那樣」、「親上親下」、「注意力道」不斷放誦…這樣的過程哪裡還有情慾?反而招來一堆情緒,把氣氛破壞殆盡。四、以性為名的情緒要脅我認為,性慾容易遭到扼殺最主要原因就是「愛比較」,總拿婚後的性愛和戀愛時的性愛相比,這時就掉進了思維陷阱。畢竟戀愛跟婚後的性慾起點大不相同,戀愛時由於受到浪漫愛的影響,見到對方,自己就好像發情的公狗一樣,想要立刻撲倒她,只是這樣的愛情魔力是有期限的。根據研究指出,戀愛時我們的大腦會分泌多巴胺激素(俗稱愛情激素)會讓人感到開心擁有幸福感。只是這樣的激素分泌多寡決定愛情的深淺。而熱戀時最長可維持一年半左右。重點是有效期一過,愛情魔力就會消失,此時兩人相處就不再出現臉紅心跳,熱戀的激情也會慢慢消退。這時就會進入感情的平穩期,有些人就會步入婚姻的聖堂。所以,不要犯傻去拿婚後的性愛當要脅,告訴對方要像戀愛時那樣熱情如火,擁抱、親吻時「弟弟」就要立刻站好,假如沒有這樣反應就開始情緒勒索:冷嘲熱諷、大吵大鬧、拿不愛了說嘴一直批判對方。這樣反而會讓對方備感壓力,性慾遭受迫害,親密關係因此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喔!
-
2020-12-16 性愛.愛情診療室
吵架不一定是壞事!婚姻心理治療師分享 5 個「正向吵架」方法,讓感情在風雨中成長
你總是花許多心思在避免與伴侶爭論嗎?其實,爭論不一定是壞事。心理治療師大衛·布勞赫(David Braucher) 認為,爭論可以成為解決不安全感的一種方式。如果雙方打算建立長期關係,那麼就更有可能爲彼此的觀點而爭吵。另一名長期研究婚姻和家庭的心理治療師巴頓·戈德史密斯 ﹙Barton Goldsmith﹚ 也提到,每對伴侶都會爭論,這是很正常的,然而重點是「爭論的方式」。如果做得正確,爭論反而可以幫助彼此成長和解決問題。因此,巴頓·戈德史密斯 提出了幾個伴侶爭論時必須注意的事:1. 生氣之前先談談自己的感受當問題發生時,通常只要好好將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讓伴侶理解你的感受,就可以避免掉大多數的爭論。2. 不要提高你的聲音令人驚訝的是,許多受傷的情緒都可以透過「耳語」來獲得緩解。巴頓·戈德史密斯建議那些大喊大叫的伴侶只能用低聲交談,結果發現這大大的降低了他們的怒氣。婚姻家庭治療師亞倫·安德森(Aaron Anderson)也 指出,當你在爭論中提高聲音時,會使對方感到更恐懼,所以如果不想令對方感到不舒服,就不要提高聲音。試著降低音量,這會使雙方的防禦降低,讓對話變得更順暢。3. 不要威脅「分手」不要用「分手」、「離婚」來威脅對方,這種情緒勒索將會使另一半陷入恐慌,如果你告訴對方你想離開,他們將會因為失去重要之人而陷入深深的消沉。心理治療師丹尼斯·利蒙傑洛(Denise Limongello)也 認為:「吵架時離婚的威脅可能是毀滅性的。」這樣的行為可能影響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並為「最糟的結果」提供了可能性。4. 不要翻舊帳別將過去囤積的問題翻出來當作武器,對付眼前你們正在尋求解決的問題。先處理眼前的問題,如果你對以前的問題有未解決的感覺,請在其他時間再談論它們。心理治療師謝里·雅各布森(Sheri Jacobson)也同意這點,她 認為 每個人都無法改變過去,因此在爭論中提出過去的分歧,只會使你的伴侶感到被困和無助,應該先拋棄過去,將重點擺在當前的問題。5. 聆聽你的身體當你生氣時,身體釋放的化學物質可能會使你做出一些不理性的行為,例如破壞物品或是攻擊他人,進而對這段關係造成破壞。因此,你要學習了解自己的感受以及憤怒是如何在身體與情感上影響你。精神科醫生艾希莉·馬茨維奇(Ashley Matskevich) 表示,快速冷靜下來的方法之一便是認識自己憤怒的跡象,例如拳頭緊握、發抖、面色脹紅或出汗,意識到自己出現這些跡象時,試著深呼吸以在發怒之前重新控制自己,避免造成遺憾的結果。爭論後要做的事:給對方一個擁抱巴頓·戈德史密斯在他的另一篇 文章 中也提到,和另一半吵架之後要做的最困難的事情之一是互相擁抱,但即使不喜歡,它也是最重要事情的之一。擁抱可以幫助不好的情緒消失,並讓人感到彼此之間的連接重新建立。下次,試著給對方一個擁抱吧。(參考資料:《Psychologytoday》:〈10 Tips for Constructive Arguments with Your Loved One〉、《Psychologytoday》:〈The Good News About Fighting with a Romantic Partner〉、《huffpost》:〈Your Marriage Could Be In Trouble If You Resort To This During Arguments〉、《Verywell Mind》:〈Why Threatening Divorce During an Argument Will Harm Your Marriage〉、《Harley Therapy》:〈Relationship Conflict – Still Fighting About the Same Old Things?〉、《The Healthy》:〈How to Calm Down: 24 Things to Do When You’re Angry〉、《Psychologytoday》:〈All Couples Argue. Learn to Do It With Respect and Kindness.〉)※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與伴侶吵架不一定是壞事】婚姻心理治療師分享 5 個「正向吵架」方法,讓感情在風雨中成長
-
2020-12-16 新聞.生命智慧
漸凍人胡庭碩給媽媽的一封信:下輩子,不要再當妳兒子!
生命,是席推辭不了的鴻門宴;而活得燦爛,是讓自己好過點的一種選擇。24歲,稚嫩如同條剛過水的毛巾,還濕漉漉地滴著青春。若說如此年輕的我,真的能在紙上呈現出什麼,那說話的必定不是我,而是生命本身。相信每個人一生,都被賦予了一個課題。它不存在著答案,只是叩門,等著我們回覆。我是胡庭碩,而我的課題,老早寫進了我的身體:「脊髓性肌肉萎縮症」。隨著時間,我的肌肉會一根根消逝,終致癱瘓無力。很幸運,我不是一出身便失去行動自由,而是能在漸漸失去的生活機能裡,去更懂得珍惜:「我還活著」。因為我的疾病,我比一般人更體會時間的寶貴,也更認真去感受每分每秒的流逝與積累。因為疾病,我無法對「需要」假裝,被迫誠實地坐上輪椅,接受任何我必須接受的幫忙。也因此,我學會每個人本來就不完美,本來就都有屬於自己的輪椅。承認自己軟弱,並不可恥,它代表你勇敢地接受自己是誰。而坐輪椅後,才發現原來台灣社會這麼美好,或許依然許多不便,許多結構上的問題。但坐上輪椅後,發現大家無私給予協助的背後,都是一顆顆的真心。在別人需要的時候,推人一把。而當自己需要時,或許有些彆扭,但還是該坐上屬於自己的輪椅。勇敢承認自己的軟弱,接受自己是誰,才能專注的,往你該去的地方去。最終校稿前幾日,身體又一次重大退化。以前頂多無力,容易摔倒,現在開始膝關節會痛,像打完肌肉針一樣的劇烈痠痛。可惜不是揉一揉,挺過了就沒事。而是持續一整天,不論站坐躺臥,每換一個姿勢,痠痛就像嘲笑自己的無謂掙扎般,次次襲來,毫無改善。因為太痛了,真的很不想走路把吃完的碗放在水槽;因為太痛了,在行政院青年顧問團會議時無法專心;因為太痛了,所以哭了好幾回。不只是很擔心自己還剩多少時間,不只是難過為何老天爺為何選我的心理壓力。是第一次,因為貨真價實的肉體疼痛而淚流。真的沒有力氣,連吃飯,都開始像狗一樣把頭埋在桌上,半年前,只是碗拿不高拿不久,現在,已經夾不到60公分遠的菜了,即便碗裡的飯,也沒力氣用湯匙送上坐挺的嘴,只好彎腰,如狗。一次摔倒,膝蓋血流如注。覺得什麼都是假的,夢想堅持信念社會企業在地創新……都是假的,現在的我,不過是個倒在地上,痛到哭出來的膽小鬼。因為沒有力氣,所以沒出門就偷懶不天天洗澡;因為沒有力氣,好幾次坐著穿鞋,重心不穩摔倒,就索性再也不穿鞋。覺得真的沒力氣再多管別人怎麼看待,只想好好地,做自己。「生命鬥士」真的是個對我太沉重的稱謂,充其量,我不過就是接受灰心喪志也是種常態,每次摔倒,難過個幾分鐘,選擇一種讓自己更好過的心態後,再站起來。所謂堅強,應該就是接受世界對你的安排,罵一罵,然後想法子多做一點什麼,繼續過日子。就像網路「鄉民」們很愛講的那句話:「人生是張茶几,上面擺滿了杯具(悲劇)。」與一般同儕相比,我,胡庭碩,24年來的這張「茶几」,上頭擺放的「杯具」,也算是琳琅滿目了。童年時父母離異,家中又遭逢經濟危機,算起來也是「出身寒微」,而且,還罹患會不斷惡化的罕見疾病……有沒有這麼戲劇化的啊?如果我活得很悲慘,那就只是個無限悲催的苦情劇而已;但是,如果我有辦法活得很精采,那麼,我的人生,就會是一齣夠強悍的勵志劇。沒錯,我不打算走悲催路線,我要把我的人生,活得夠強悍、夠勵志。給媽媽的一封信:下輩子,不要再當你兒子 媽媽:今天我生日,23年前的今天到現在,辛苦你了。難以想像,生出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孩子的你,怎麼捱過親友責難的每一天。你放下了保險經理的高薪,結束婚姻,毅然決然的扶養我長大,你大可把我丟到安養院,但你沒這麼做,為什麼?醫生說:「這孩子活不過6歲、活不過12歲、頂多活到18歲。」我不知道當時聽到噩耗的你,怎麼能笑著哄我說:「醫生叔叔說你6歲就會好、12歲就會好。」到18歲,我嚴重發病,鬧憂鬱症天天想死,我不知道當時失業的你,怎麼繼續撐起天空,不讓絲毫浮雲壓傷脆弱的我。如今,我23歲了,多活的每一天,都因你而成就、而榮耀。國中時,你因工作還債無法抽身,放棄到高雄領模範母親的獎;今天,我要細數你的光輝,大聲告訴你:「我愛你,你永遠是我心裡的模範母親。」小時候,有件事我又氣又不懂。每次跌倒,你就是不扶我。就算我必須在公園地板上、眾目睽睽下爬行十幾、二十分鐘,勉強撐著公園椅子才能踉蹌起來,你就是不扶我。長大後才知道,很多同我一樣病症的患者,是走不了路的。要不是你狠下心不扶我,我根本學不會自己走。我不知道你如何忍住不出手,我每在地上掙扎一分鐘,對你來說不就像千刀萬剮一世紀那麼久嗎?別人愈同情我,你就愈對我要求。小時候手部肌肉不協調、字醜,我寫一頁你就撕一頁;成績不好,我少一分你就打一個巴掌,「走路就不好了,書還讀不好,媽媽走了你怎麼辦?」我上建中、我上台大法律,這些,都是你為我準備的。讀書不是唯一一條成功的路,可那是你用血淚鋪成的一條安全路。你手中每一鞭,都同時打向我也打向你自己,你忍著心痛,你要我自己站好,不要誰可憐我。那時你自己開公司,但不管多忙,就是要親自送午餐給我,只因為我愛吃特定一間店的便當。雖然你送到的時間都太晚,我來不及吃,而必須在同學午休時被罰去教室外面吃。但沒讓你知道的是:每天中午都看得到媽媽,就算只有一下子,我都好開心。國中時,你開的公司被合夥人惡性倒閉。白天你找了份會計工作餬口,但天還沒亮,就得出門到早餐店打工、晚上則在自助餐店洗碗,為的是能帶剩菜給我加料。 記得有一晚,十一點了,還等不著你來接我。補習班主任拉下二樓鐵門,帶我到一樓7-ELEVEN等你下班。「要喝什麼,自己挑。」我站在冰櫃前,眼花撩亂。我沒有零用錢,也因此沒有買飲料的習慣,一時劉姥姥逛大觀園般的無助。「喏,這個好喝。」主任走過來,挑了兩罐綠色窄底寬口的奶茶,往櫃台走去。我突然明白,選擇的重要。我沒有錢,不能選擇我要喝的飲料。你的生命不也是無從選擇。那時,我以為只要有錢,是不是就能讓你的生命多點選擇。我不用變成大富翁,但至少我要有能力選擇我要的。而我要的,就是你晚上能早點回家,早上能睡飽一點。國三我開始打工,高一在補習班教課,大二時月收入就有15萬元。媽媽,那都是要讓你放心,能自由選擇你要的生活。現在,我進入了社會企業、公益創新這條路,雖然不再動輒數十萬入袋,我都不會忘記你為了我,追逐著生活的背影。想要你安心, 照顧你、照顧好自己, 一直擺在我的第一位。你總說:「慈善讓郭台銘去做就好,輪不到我們這些小老百姓。」要跟你說,我做的不是慈善,只是希望在賺錢的同時,也為這個世界多做一些。就像你當導護媽媽、當掃街志工一樣,你告訴我:「我們難過時別人幫了那麼多,自己可以的,就多做一點點。」你可以好好享福了,之後的擔子,我會替我們倆扛起。高中發病後,我不能再自己搭公車上下學、不能再走路到合作社領愛心午餐。剛坐上輪椅的我,難以接受仰賴輔具的事實,除了哭,就是鬧自殺,覺得老天爺為什麼這樣對我。我知道,你比我難受。但你忍了下來,只在我哭累趴在桌上時,逗我笑,問我要不要補充水分。那一天,我拿著菜刀準備割腕。你奮力跟我掙,甚至用手直接握住刀刃, 你不管自己會不會受傷, 你只在乎我要好好活著。我嚇到了鬆手,跌坐牆角。「不要鬧了,媽媽要煮晚餐,把刀子給我。」那時覺得荒謬,人都不想活了,還談吃飯。但你不知道,這句話陪著我,走過了之後好多好多低潮。「不管多痛苦多悲傷,日子還是會來、生活還是要過。」這是我學會的,謝謝你,用你的一生無怨無悔的待我。你真的太偉大了,下輩子,我再也不當你的兒子, 我要當你的父親、當你的母親, 好好呵護你,不再讓你這麼多痛、這麼多苦了。媽媽,我愛你。------------------------------------------------------------給兒子的一封信:來生,當我掌心珍捧的花庭碩:你寫給我的那封信,至今我仍不忍也沒勇氣去讀,不過我身旁的朋友都看了,還感動哭了。其實我覺得你活得比較辛苦,我心裡沒少問過自己:「要是沒把你生成這樣,那該有多好。」不然你一定會有更好的發展,也不枉你所擁有的聰明才智了。你生下來就很好帶,吃好睡好還很少哭鬧,坐月子期間我都能一邊帶你一邊做家事,你這麼貼心,讓我養得更努力,一心想把你養得白白胖胖。但就在你五個月大時, 事情不再那麼順了。你開始出現厭奶情況,為了讓你吃進營養,我半夜就起來將米洗好泡上一小時,再用電鍋蒸成稀飯,然後把稀飯打成泥並濾出汁,就這樣一半米漿水一半牛奶泡給你喝,日復一日也不覺得累,因為養你是我的責任,能夠有多努力的養,我就有多努力。不僅如此,那時的你連翻身也似無力做到,我心裡直覺不對勁,趕緊帶你去看醫生,為此,不但讓你忍受開刀檢查之苦,還吃了醫生開的抗生素,結果藥物過敏導致四肢手指腳趾都腫得像一根根棒槌,任誰看了都於心不忍,可是醫生卻找不出任何病因。我越來越茫然,怎麼會這樣?上了幼稚園,你明明是小小班的年紀,卻有著中班的個頭。要說你長得好,可偏偏站的姿勢、走的樣子愈來愈怪,於是我又帶你四處求醫治療,但看遍了大醫院、中醫診所、整脊復健,甚至連密醫與偏方也沒放棄,所有該試的都試過了,還是沒人能告訴我:你怎麼會這個樣子?說真的,我心裡很慌也很害怕,可是醫院檢查結果只淡淡說:「這病沒藥可治。」到底是什麼病?醫生卻說不清楚。我從未聽過沒藥醫的病,又不是癌症,但你不良於行是事實,我每天都活在恐懼中,害怕哪天醫生說有藥可治,而我卻沒有錢去醫。所以我拼命找時間去賺錢,使得你從小只能待在保姆家與安親班,無法給你正常家庭的溫暖,我心裡愧疚。不過,我想是因為你待在老師身邊的時間久,對老師這個職業有親切感,所以長大後也想當老師吧!從小,大家都叫你天才兒童,字還不會寫就能讀報紙,可能你自己也知道走起路來就會跌倒,還不如乖乖坐著讀書,任何的書本報章雜誌傳單,你都會把玩在手上看,你會特別聰明或許是這原因。如果,我有把你生好的話,你的前途應該會更好。遇到榮總高醫生是一個轉捩點,多年來的疑問與煎熬終於有了答案。大概在你高中三年級時,知道這病叫「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後,我心裡反而淡定,不再盲目求醫問卜了,我開始自己看書、參加罕見疾病團體,想找出什麼才是對你最好的方式。我更加用心在你的營養上,不讓你吃任何二次加工或化學添加食品,把體內需要的營養補給充足,病才不會馬上擴及到脊髓。你跌倒,我也不扶, 就算在家裡也如此, 這不是狠心,我知道你爬起來的路很長、回去的路也很長,可是你得憑自己的力量爬起來,因為我不可能永遠跟在身邊幫你。考完高中聯考隔天,你馬上就到附近的補習班當老師,其實家裡已經不急著要你賺錢貼補,我想,你是需要人家的肯定,所以懂得主動爭取機會。從家裡到補習班的路很短,別人都用走的,我用機車載你去,不想你把體力耗費在不重要的事務上。可是回程時,我只載了書包回家,讓你跟朋友一起走著回來,這段路程雖然很短,卻希望你能感受那同儕之愛。後來,給了你一臺電動代步車,就是希望你盡可能走出家門,愛吃什麼、愛看什麼,只要有朋友和你一起去,幫人家付一點計程車費用沒什麼,因為我知道現在的你更需要同儕陪伴。只要你能隨時注意自己的安全,你想做什麼我都讓你放手去做,如果你很想做公益,那就大膽放心去做吧!你不像一般人,過完今天,還有明天。在你18歲發病時,我就有了心理準備,有一天你會需要我一直陪著你,但在那天來臨之前,我希望你活得快樂,做自己想做的事。我對你沒什麼期許,講未來實在太遙遠,只要你現在過得充滿活力,勇敢面對一切就夠了。你的人生歷練已經夠多了,一路走來的風霜與苦難都會成為你的養分,讓你變得更堅強。當年,榮總高醫生說你能長得這麼好真是個奇蹟,但如果我能早點知道你是什麼病,我一定會把你再養得更好些。每次看到家裡電視機旁那棵發財樹,我便會想到養花就像養你一樣,別看它現在生氣盎然,以為是買來的,誰想得到十幾年前它還是遭人遺棄的小盆栽,殘破的瓷盆裡僅薄薄覆蓋一層土,露出的兩條樹根早已枯乾,瘦小的樹幹上無枝無葉,我看著可憐便帶回家養。家裡的花花草草,我都用帶孩子的心態在養,每天給水分是一點一點慢慢澆,肥料也是一顆一顆分次給,多了少了都不行,而越不起眼的花,我越能養得枝繁葉茂,人人看了都稱讚長得好。如果,有來生,我希望你是我手中的花,我會用心地養,讓你不受風寒,健康茁壯。媽媽 何美金 筆(採訪整理/廖薇真)書籍簡介書名:漸凍人生又怎樣?:我胡庭碩,自己的人生自己扛!作者:胡庭碩出版社:親子天下出版日期:2015/01/08作者簡介/胡庭碩總統教育獎得主、100學年度升大學滿級分榜首、行政院青年顧問,目前為社會企業工作者。自幼罹患罕見疾病,但卻不因行動障礙自我侷限,反而四處奔走,傳遞社會創新理念,激勵人們發覺自我價值,勇敢為世界承擔,共同為創造更好的社會付出。演講主題囊括:志工服務學習、生命教育、夢想與實踐、挖掘自我熱情、青年返鄉、社會企業家精神、社會創新、社會設計、學習方法等,亦舉辦多場「設計思維 X 在地創新工作坊」。超過百場活動,影響數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