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1 新聞.食安拉警報
搜尋
國產豬
共找到
41
筆 文章
-
-
2020-10-07 新聞.食安拉警報
綠底金豬「台灣豬標章」明年上路 標示不實最高罰400萬
萊克多巴胺美豬明年開放進口,為鼓勵餐廳、店家業者使用國產豬肉,中央畜產會推動「台灣豬識別標章」,徵選結果今出爐,由綠底帶有台灣圖案的金色豬隻獲選第一名。第一階段開放有稅籍及商業登記的業者申請使用,全台約12多萬家,但預估明年一月美豬進口時,僅一萬多家業者申請,不到整體一成。根據規畫,要申請使用台灣豬標章的業者,必須全店「百分百」使用國產豬肉,若是一家餐廳的滷肉飯使用國產豬肉,但豬肝等內臟使用進口豬肉就不能申請標章。另外,台灣豬標章只是鼓勵店家申請使用,讓民眾可辨別店家使用國產豬、提供更清楚的消費選擇,不會強制業者一定要申請。台灣豬識別標章徵選活動有2354件作品報名,第一階段由審查委員選出18件作品入圍,第二階段複審評分還加入人氣考量,網路投票八天內超過7.8萬票次。中央畜產會今天舉辦記者會公布成績,第一名由綠底帶有台灣圖案的金色豬隻獲選,可獲十萬元獎金,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親自頒獎。台灣豬標章出爐後,十一月起將開放業者申請使用,十二月試辦,明年一月正式上路。申請分成兩階段,第一階段開放有商業登記、稅籍登記的業者申請,第二階段才提供無商業或稅籍登記者申請。陳吉仲表示,明年1月1日含萊克多巴胺進口豬肉開放進口,為確保所有消費者有更多選擇,全國餐飲場所百分百使用國產豬肉,就可申請台灣豬標章。下個月第一階段開放有稅籍、商業登記的場所申請,預計有12多萬家,第二階段再開放沒有稅籍、商業登記的業者,希望豬肉產品清楚標示,讓消費者多一重選擇,產業界也能提升競爭力。不過台灣豬標章沒有防偽設計,外界擔心業者「自己印、自己貼」,陳吉仲說,申請者必須檢具豬肉來源等相關資料,並簽切結書,若使用進口豬肉卻張貼台灣豬標章,依照食安法將以標示不實處理,最高罰400萬元。陳吉仲指出,將與衛福部分工合作,目前台灣豬肉加工品已有88%可溯源,現在將針對其餘12%加強稽查,可確保消費者看到的台灣豬標章是可信的,裁罰則為衛福部權責。為避免業者標示不實,中央畜產會執行長王忠恕表示,將與衛福部跨部會加強稽查,只要使用一點點進口豬肉,就不能申請標章,否則就是標示不實,未來也可能研議吹哨者條款。目前有12多萬家餐廳、通路、店家等業者,符合第一階段申請資格,王忠恕說,估計明年1月1日上路時,約有1萬多家業者申請台灣豬標章,主要應是較大型的餐廳跟通路業者,小型攤商、小吃店可能會先觀望,不會主動登記。但由於豬價會浮動,有些餐廳今年使用國產豬肉,明年可能就因成本考量改用進口豬肉,但台灣豬標章並未設定使用期限。王忠恕指出,是否使用國產豬,業者心中自有一把尺,如果基於成本考量改用進口豬,業者就應該自己撕掉標章。
-
2020-09-24 新聞.食安拉警報
高雄推出國產豬肉標示貼紙被議員批 新北:以中央為主
高雄市農業局製作1萬5千張「國產豬肉標示」貼紙,發送全市38個區公所,只要使用國產豬肉的商店、賣場、餐廳都可申請,被議員批過程草率也未經事前審核。新北市農業局表示,目前還沒有推出自有標章的規劃,且新北市為消費地,非主要飼養區。國民黨高雄市議員陳若翠昨表示,高雄市政府推「國產豬肉標示」貼紙,申請者只要留下公司地址及相關資料,就可領取張貼,事先不用經過審查,如何能保證「國產豬肉標示」的公信力?如此草率的過程,如何替民眾食安把關?形同「人人有獎」,恐滿街都是「國產豬肉標示」貼紙,魚目混珠。新北市農業局表示,農委會目前已規劃國產豬統一識別標章,屆時會以中央版本為主。全國有一致的識別標章是好事,標示只是嚴格把關的一小部分。市面上如何抽查、抽查比例、抽查後消費者要多久才能知道結果等,是更重要的議題,禁止進口及禁止使用才是守護民眾最好的管理。
-
2020-09-12 新聞.健康知識+
瘦肉精吃了會怎樣?可以用高溫「煮掉」嗎?顏宗海詳解
台灣政府宣布將開放美豬進口,引起社會關注。民眾最擔心的議題不外乎進口美豬中所含的瘦肉精──萊克多巴胺,是否會對身體造成危害,而瘦肉精攝取量有沒有安全規範,民眾該如何避免攝取過量,哪些族群又需要特別注意,都是國人最關切的面向。什麼是瘦肉精?對身體有何影響?哪些族群不能吃?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醫師表示,所謂「瘦肉精」其實種類繁多,此次因美豬進口備受關注的「萊克多巴胺」為其中一種,之所以被稱為瘦肉精,原因是主要用途為加入豬牛等家禽飼料中,幫助刺激家禽的類交感神經,達到減少脂肪組織比例、增加瘦肉比例的目的。顏宗海醫師進一步解釋,萊克多巴胺既加進飼養用的家禽飼料中,家禽作為肉類食物自然可能殘留人體並造成影響。在眾多的瘦肉精種類中,萊克多巴胺算是毒性最低的一種,各國進口家禽前都有相關風險評估、標準訂定、嚴格控管等配套措施。然而,顏宗海指出,就現有研究來看,大量攝取萊克多巴胺,對敏感族群如心血管疾病、嬰幼兒或孕婦有可能引發頭暈、噁心、血壓上升、心悸、胸悶,同時也會增加心血管合併症等風險。此外醫師提醒,內臟器官的瘦肉精殘留量是最高的,若肝腎功能不佳者也應該少吃。 美豬吃不吃?我該注意什麼?含有瘦肉精的美豬進口後,國人要如何應對避免攝取超標?顏宗海建議,多注意店家和產品標註的產地來源,並留意「每日最大安全攝取量」,即世界衛生組織所訂定的體重/公斤以攝取一微克(如體重60公斤=60微克)為限,同時也要做到均衡飲食。在「每日最大安全攝取量」之外,另一項要關注的指標是「殘留容許量」,顏宗海解釋,殘留容許量相對而言是店家要注意的規範指標。目前瘦肉精的殘留容許量,以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所訂定的標準來看,肌肉為10ppb、脂肪組織10ppb、肝臟40ppb、腎臟90ppb。各國因飲食習慣等各種因素所訂定的標準也會有所不同,台灣衛福部參考其標準訂定為肌肉10ppb、脂肪組織10ppb、肝臟40ppb、腎臟40ppb。瘦肉精可以「煮掉」嗎?醫:不大可能由於瘦肉精議題延燒,網路上不少民眾討論,若想要吃的安全,是否可用高溫等方式烹煮豬肉,進而減少豬肉裡的瘦肉精含量。對此顏宗海醫師表示,瘦肉精的耐熱度相當高,目前尚未有確切指出高溫能去除掉瘦肉精的研究證據。還是呼籲民眾應注意自己是否為敏感族群,購買豬肉產品時應留意產地及來源,建議以國產豬為主。(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09-11 新聞.食安拉警報
影/美豬內臟進口難追蹤?陳吉仲:溯源管理100%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天出席第一屆「幸福農村金推獎」頒獎典禮,會後受訪時表示,國內豬內臟供給遠超過需求,國人飲食習性不喜歡吃國外豬內臟,但還是會針對所有的溯源管理做到百分之百。對於美豬內臟進口恐難追蹤,陳吉仲指出,很樂意跟衛福部共同公布,所有豬肉和豬各部位共40幾個稅則號類,以及每個稅則號類中所對應的各個部位,只要完整公布再透過邊境的進口溯源管理,絕對可以讓整個流向非常清楚明確。陳吉仲強調,台灣目前的在養頭數有530幾萬,屠宰頭數超過800萬頭,國內豬內臟供給遠超過需求,對於國外豬內臟,國內需求不大,國人飲食習性不喜歡吃國外豬內臟,但還是會針對所有的溯源管理做到百分之百。此外,會後被問及含瘦肉精美豬混入廚餘一事,陳吉仲說,如果有含萊克多巴胺豬肉或內臟混入廚餘經過蒸煮,再讓國產豬食用,這部分完全不會受影響,日後會透過農委會相關單位,將這一個科學依據跟各位來報告。
-
2020-09-06 新聞.食安拉警報
美豬萊劑標準出爐 專家提醒恐有漏洞更寬鬆
衛福部昨天訂出含萊劑美豬的各部位最大殘留容許值,包含肌肉及脂(含皮)0.01ppm、肝臟0.04ppm、腎臟0.04ppm、及其他可食部位如(胃、腸、心臟、肺臟、舌頭、肚、腦、血等部位)0.01ppm。但有專家認為,雖然這個數值看似與國際接軌,但以ppm來訂定,且僅到小數點後二位,事實上標準卻比國際還要寬鬆。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經召開專家會議風險評估後,認定我國的女性坐月子期間有吃豬腎跟豬肝的習慣,因此我國的容許值比其他國家更嚴苛,其餘則和Codex訂出的標準相同。然而依據Codex標準,其對萊克多巴胺的殘留容許量以ppb(1ppm等於1000ppb),針對四大部位訂定,包括肌肉及脂(含皮)10ppb、肝臟40ppb、腎臟40ppb。對此,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表示,雖然台灣的標準0.01ppm從字面上看起來與0ppb兩者相同,然而因為檢測有四捨五入的問題,若檢測結果為14.9ppb,依據codex標準,為不合格;但換算成ppm則為0.0149ppm,四捨五入,則為0.01ppm,通過標準,比Codex還要寬鬆。她建議,若要與國際接軌,便應該採取和Codex一致的標準,訂定10ppb,或是應訂定為0.010ppm,否則我國國人豬肉攝食量這麼高,標準卻反比國際寬鬆。衛福部食藥署則回應表示,依據「包裝食品營養標示應遵行事項問答集」中營養標示數據的修整進位方式,若偵測值為「0.014ppm」,確實會判定為符合「0.01ppm」標準。但該署強調,這是經過專家會議討論而訂定的標準,應已考量相關情事。另有關豬肉產地標示,也有民眾質疑,一家小吃攤可能用的是美豬的貢丸、台灣豬的肉燥,但衛福部宣布標示的圖樣僅需寫店內豬肉來自哪個產地,並未標示料理細部品項,是否小吃攤需要貼很多張標示?食藥署則表示,若是店內的豬肉有用到多種來源都須表示,但若是要強調某一款料理來自國產豬,可以特別標示,但不強制規範,近期也將在示範區試辦並持續調整。
-
2020-09-06 新聞.食安拉警報
陳時中坦言:全面標示是個「大工程」
因應萊劑美豬、全齡美牛開放,衛福部食藥署準備預告「直接供應飲食場所及包裝食品標示規定」,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產地標示從大賣場至小吃攤,只要販售含有牛豬食品,無論進口或國產,甚至是國民小吃貢丸湯、滷肉飯,都要標原產國。陳時中坦言,全面標示是一個「大工程」,要讓消費者辨識清楚,也得顧及業者可行性。衛福部與農委會等相關部會明(七日)將討論標示的SOP,業者如標示不誠實,衛福部將裁罰。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將推動獎勵式的「標章」,鼓勵百分百使用國產豬的業者申請,並貼上標章,增加消費者的消費意願。陳吉仲也打包票表示,已和食材業者溝通,開放美豬進口後,學校營養午餐「一定會是國產豬」。牛豬食品無論國產或進口,無論是散裝、包裝型態販售或是直接供應飲食場所,只要販售含牛豬產品統統都要標示;陳時中表示,標示難度最高的是供應飲食場所,他指出,只要販售含有豬肉或是牛肉食品,無論是生鮮、加工、烹飪過的食品,都必須要明確標示原料原產地,滷肉飯、貢丸湯都必須要如實標示。至於絞肉、貢丸等可能會使用多國肉品的產品,陳時中表示,業者若是同時使用多國肉品,必須依使用的量,從高至低,標示原產地國,不論用量多寡,只要有添加,一定都要標。至於散裝食品可以插牌、立牌等方式標示販售,販售時不得把國產品與進口貨混在一起販售;標示原產地方式可選擇,在內容物後,括號標示牛肉或豬肉原產地國,或單獨標示豬肉或牛肉原產地國。陳時中表示,公告後會設置示範區,針對不同狀況告知如何標示,也會及時反映標示的適用性以及可行性,吸取業者的意見反覆檢討,全省都會走透透,達到宣傳的目標。除衛福部的「標示」外,農委會利用農損基金推動獎勵式的「標章」,不過,僅是鼓勵、自願的獎勵性質,貼上代表業者百分之百使用國產豬,沒有強制要求一定要貼,違反也沒有罰則,預計今年十二月開始試辦。
-
2020-09-05 新聞.食安拉警報
美豬進口要貼標示 小吃店:貼了消費者才安心
美豬開放進口,中央將推出產地標章,台南市政府也自行推「國產豬牛肉標章」標章,且已全面上路,店家可到各區公所申請,小吃業者說,貼了消費者才會安心,之後店裡生意也才不會受影響。台南市民政局指出,各區公所已經設置「國產豬牛肉標章申請作業單一窗口」受理商家申辦,只要具有營利事業登記證的餐廳業者、食品業者、通路商、加工食品商等都可來申請,發送標誌給業者張貼,方便消費者辨識肉品來源。一家小吃業者表示,最近美豬議題熱議,許多消費者來店裡都問說以後會不會使用美豬,他則回說「當然不會!他都去菜市場買國產豬」,貼了國產標章才會讓消費者安心。南市衛生局表示,過去稽查美國、澳洲等牛肉,都會要求散裝肉要標示原產地,出示進口報單,並提供標籤紙給火鍋店等店家,讓店家寫上產地,方便消費者辨識,未來美豬進口也會比照辦理。
-
2020-09-05 新聞.食安拉警報
農委會將推統一國產豬標章 可望9月底上路
政府拍板含瘦肉精美豬明年起進口,中央畜產會董事長林聰賢今天說,全國將有統一國產豬標章,畜產會已設計多種標示呈農委會,預計下週三拍板,可能9月底、10月初上路。明年元旦起,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簡稱萊劑)豬肉將開放進口,為讓消費者清楚識別台灣豬及國產豬,林聰賢今天說,目前部分地區有推出自有品牌標章,中央對此不會干涉,但農委會將比照之前瘦肉精美牛進口、許多牛肉麵店都貼美牛標示模式,全國也將有統一的國產豬標籤。林聰賢說,畜產會已設計多種標示並呈農委會選樣,預計下週三就會跟養豬業者進行對話討論,選出比較適合的標示,「這以後就是國產豬的標示」,讓餐廳、小吃業者、傳統市場攤販等都能懸掛。林聰賢也提到,因應美豬進口,畜產會有幾項工作可以承擔,現在國產豬肉主要通路67%到傳統市場,將積極協助肉商、肉販養豬業者配合農委會生產履歷,未來消費者就可像現在購買農產品一樣,只要認明標示生產履歷的都是國產。另外,林聰賢也提到,畜產會也會輔導加強驗證國產豬肉的品牌輔導,讓國產豬跟進口豬有明顯的品牌消費區隔,他也強調,傳統市場都是販售溫體豬肉,會加強協助豬農做好屠宰、運輸、分切,不要讓消費者因開放美豬就對攤販肉品的品質失去信心。林聰賢也說,國產豬標章在行政院要求下會提前上路,讓民眾有熟悉時間習慣模式,可能9月底、10月初就會推出,試辦期間不會有強制性,到明年1月才會有法規強制性,若標章亂貼或是美豬混充國產豬就會受罰。
-
2020-09-02 新聞.食安拉警報
外食族怕吃到美豬怎麼辦?營養師:至少做到這3點
蔡英文總統上周宣布,明年元旦起開放萊克多巴胺美豬、全齡美牛進口,引發社會爭議。很多外食族擔心吃到美豬,不知道該怎麼辦?衛福部台中醫院營養師詹于萱說,建議外食族購買豬肉製品時,應以注意原產地標示,減少食用內臟,最重要是保握飲食均衡,才是王道。農委會說明,萊克多巴胺為常見的動物飼料添加物(俗稱瘦肉精),政府不會核准任何萊克多巴胺藥劑在國內使用,國產豬肉保證不含萊克多巴胺;政府會要求大賣場、超市、傳統市場及零售通路,生鮮豬肉、加工食品或是餐飲食品都要標示豬肉的原產地,讓消費者可以一眼辨識國產或進口的豬肉。詹于萱說,衛福部及農委會資料顯示,成人(以60公斤為例)每天可容許萊克多巴胺上限60微克,換算每日吃10台斤才會超量,動物內臟以豬肝為例,每天吃2.5台斤才會超量,衛福部去年發布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人平均豆魚蛋肉類攝食約6到9兩,暫無超量的疑慮。詹于萱建議,外食族採買豬肉、豬製品,應該注意原產地標示,並且減少食用豬內臟,避免引發心血管疾病。選擇豬肉製品時,應減少加工或過度烹調,避免攝取過量脂肪,尤其是高溫油炸,油脂變性反而不利於心血管健康,更應避免。她也建議,買豬肉可選用豬後腿肉或是油花較少的部分。烹調前,善用醃漬或以切絲、剁成絞肉等,避免瘦肉熟成後產生乾澀口感,若能加上蔬菜,如洋蔥、西洋芹等蔬菜烹煮,就是一道簡單又均衡的料理。詹于萱提醒外食族,均衡飲食才是王道。除了肉製品,豆、魚、蛋類也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依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每日應攝取3到5拳頭大的蔬菜,且其中一樣至少是深綠色蔬菜。
-
2020-08-29 新聞.食安拉警報
台豬美豬比一比 專家:美豬腥味重、口感不紮實但價低
豬肉是國人飲食最大耗品,但民眾長年吃肉,可能分不清哪些是國產豬與進口豬的差異,高雄市餐飲公會常務理事洪三讚表示,二者之間最大的差異在於口感,美豬不似台灣豬,幼豬時期就閹割,在睪丸素作祟下,吃起來豬腥味較重,口感也不紮實。洪三讚說,國產豬從小豬起就會閹割,但美豬不會,豬隻成長後,睪丸素分泌,豬腥味會較重,且美豬不似國產豬吃廚餘,油脂不足,口感會差了些。除此,台灣豬圈養環境空間較大,豬隻能夠運動,國外的豬集則沒有,加上必須以冷凍運輸進口,鮮度比國產溫豬肉來得差,吃起來沒那麼紮實。洪表示,屆時美牛美豬大批開放,價格相對會比台灣現宰的溫體豬還來得低,勢必壓制到本土肉品。從好處來看,美豬進口後,能滿足國人肉品需求的量,平穩豬價,否則國產肉品,每到中秋等節慶需用量尖峰,價格就會飆漲。但美豬美牛開放進口,相對也衝擊到本土肉品。他認為,政府基於國際貿易的考量,沒有辦法不讓美豬或美牛進口,而事實上,過去國人食用的牛肉,也一直仰賴國外進口。在此情勢下,只有靠衛福部嚴格把把關,排除施打抗生素、過期肉品、含瘦肉精等情形,才能減低對國人健康的危害。
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