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2 焦點.元氣新聞
搜尋
四肢無力
共找到
107
筆 文章
-
-
2024-09-14 寵物.照顧指南
貓狗發生食物中毒怎麼辦?把握「救援時間點」化解中毒危機,第1線急救這樣做
民眾照顧犬貓,一定要了解牠們的飲食禁忌,也要注意寵物的一舉一動,以防出現偷吃的行為!慈愛動物醫院台南總院獸醫師宋耀騰表示,寵物沒有辨識能力,無法知道哪些東西能吃;哪些東西不能吃,有些狗狗會喜歡翻垃圾桶,貓咪則可輕鬆找到放在高處的東西,飼主若發現到寵物吞下不能吃的食物或異物,一定要立即送醫,才能把握催吐救援時間點。犬貓常見食物中毒原因 這些食物別餵食寵物宋耀騰指出,犬貓發生食物中毒原因,有時候是寵物趁飼主不注意偷吃東西,另外,飼主也有可能不小心給錯食物,所幸現在網路發達,民眾在餵食前都會先Google確認。根據慈愛醫院台南總院網站「獸醫臨床教室|常見造成犬貓中毒之食物與藥品」資料整理,從人類可食用性的食物中,常見造成犬貓食物中毒源如下:▸巧克力、咖啡、茶葉:可可鹼及咖啡因會刺激犬貓的心血與神經系統。▸酒精、汽水、飲料:乙醇及啤酒花、酵母會引起脹氣,犬貓會出現呼吸困難、器官衰竭,甚至死亡。▸木醣醇(口香糖、糖果、維生素口錠等):木糖醇屬於人工甜味劑,犬貓食用後易引起肝臟功能異常,嚴重甚至會腎衰竭。▸蔥、大蒜、韭菜、洋蔥:其含二硫化物會破壞犬貓的紅血球,造成胃炎、貧血等症狀。尤其洋蔥、大蒜恐導致精神渙散、黏膜變白、尿液顏色很黃,甚至出現黃疸。▸辣椒:辛香料會刺激犬貓腸道,造成肝臟、腎臟負擔,引起腹瀉症狀。▸番茄蒂和莖:番茄的蒂頭及莖因含有龍葵鹼,犬貓食用後易中毒,但番茄是可以讓牠們食用的水果。▸蘋婆果:致毒成分不明,犬貓食用後會出現腎衰竭,甚至造成多重器官衰竭而死亡。宋耀騰以自身經歷分享,自己的姐姐本身經營甜點店,某日在烤蛋糕並等待冷卻時,家中狗狗被香味吸引而來,趁著姐姐不注意,跳上桌吃掉巧克力口味的蛋糕!他也提醒民眾,寵物沒有辨識能力,無法判斷物品的可食性,因此飼主要防範寵物偷吃東西,平時應把東西收好,或放置在牠們無法打開的櫃子,以防寵物去翻找。寵物發生食物中毒 第1線急救這樣做如果犬貓吃到不能食用的東西,飼主應保持冷靜及時送醫。宋耀騰說明,一般來說食用後30分鐘至1.5小時內,東西尚未進入到腸子,是有機會靠催吐移除。若飼主無法判斷寵物食用的時間點,獸醫師則會評估狀況,當無法催吐,且食用東西未消化的情況下,內視鏡夾除也是治療方式之一。他也建議,飼主平時應注意寵物精神狀況、行為舉止,若出現反常也應送醫檢查,確保犬貓健康無虞。宋耀騰也提到,寵物因食物中毒住院,第1線主要會給予解毒劑,若無相應對的解毒劑時則採用支持性療法,畢竟毒性物質已被身體吸收,經過血液循環會影響到全身,獸醫目前只能針對症狀治療。舉例來說,溶血嚴重可透過輸血救急;肝指數、黃疸上升時服用保肝藥物;持續上吐下瀉就會提供止吐、止瀉藥物,以防腸套疊發生,出現癲癇、四肢無力等神經症狀,則會協助治療控制症狀,以維持生命徵象,至於毒物部分就只能靠動物身體代謝掉。關於寵物何時能出院?宋耀騰強調,臨床上會先觀察寵物的狀況,不再上吐下瀉、血檢指數穩定、食慾也正常之下,才可能可以出院回家,但飼主也要觀察寵物回家後的恢復狀況,多留意寵物的精神、食慾、大小便等狀況,並且記起此次經驗,以防中毒事件再發生。延伸閱讀:.追蹤六年研究發現:長期養寵物者「可防止認知功能下降」.如果有一天我們比寵物先走 遺物整理師告訴你遺留寵物的孤獨死現場.愛牠就要養牠一輩子!我的寵物我來寵,那些陪伴生病毛小孩治癒的日子★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08 醫療.一般內科
小暑過後躲冷氣房,恐「冷中暑」或「陰暑」 找上門,留意2件事可避免
節氣小暑過後,氣象預報幾乎每天飆至35度以上,持續高溫炎熱的天氣,全台熱傷害人數不斷創新高。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表示,近期高溫轟炸,民眾要做好防曬、預防熱傷害。長期待在冷氣房也會有「冷中暑」的問題不過,長期待在冷氣房的上班族,也會出現類似熱傷害的「冷中暑」。柳朋馳說,處於25-26度的舒適環境,因為身體沒有排汗,容易一整天都不覺得口渴,忽略喝水的重要性,導致身體發生「隱性脫水」。夏季天氣炎熱,大量排汗導致體液流失的速度加快,會讓體內血液變得濃稠,如果沒有適時補充水分,體溫不易散發出去,因而產生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疲倦、四肢無力等症狀,引發中暑危機,同時也增加心臟負擔,產生心血管疾病。冷中暑的成因有哪些?室內「冷中暑」的主因除了喝水不足,還有頻繁進出室內外,溫差導致皮膚毛孔和血管的急速收縮,熱氣散發不佳。柳朋馳強調,接近5-10度的劇烈溫差,會有頭痛、頭暈、頭部脹痛、噁心感、疲倦等症狀,甚至出現輕微腹瀉。柳朋馳表示,夏季常有熱傷害、冷氣房中暑的民眾求診,雖然機轉不一樣,前者是散熱不及,後者是室內外溫差導致散熱不佳,都會影響身體調節控溫。另外,夏天的「熱感冒也很容易跟中暑混淆。熱感冒除了身體發熱、體溫升高,另伴隨鼻塞、咳嗽、流鼻涕等症狀。柳朋馳提醒:進出冷氣房內,要隨身帶件小外套,幫助身體適應溫差,另要記得攝取水分。戶外工作者,更要定時補水,避免身體缺水使血液變得濃稠;大量流汗者,可適時喝運動飲料平衡電解質。預防熱傷害、冷中暑,柳朋馳建議多喝水打底,還要特別注意下列4件事1.避免長時間待在高溫悶熱的環境,趁空檔到通風處、陰涼處休息。2.避開上午10點至下午3點在戶外活動,外出要穿著透氣的輕薄長袖衣物。3.不要頻繁進出冷氣房,或是加件小外套,幫助身體適應溫差。尤其是支氣管敏感族群,溫差大易誘發易喘反應。4.保持運動習慣,夏天一樣要適度流汗幫助身體散熱,以自己感覺舒適的強度為主。中醫師認為久坐冷氣房體虛,可能會發生「陰暑」至於「陰暑」,則是四季都有可能發生,類似濕熱型感冒,陳信宏說,大多會發生在很少運動,久坐冷氣房的人身上,尤其體虛者、熬夜、睡眠不足的人更是好發,建議維持適量運動,均衡飲食,如果長期待冷氣房,可穿薄外套禦寒,並減少冷飲、冷食。陳信宏提醒,夏日許多人愛吃冰涼食物,但冰品性味屬於大寒,長時間食用,不利於脾胃的功能運作,建議民眾可以在家中自製綠豆湯、愛玉或仙草,不僅具有消暑解渴的功效,又能袪濕利水。此外,喝熱的薄荷茶或是菊花茶,也有助於疏散風熱。如何分辨陽暑與陰暑?●陽暑:好發於夏日在外奔走工作者,身體喪失調節溫度功能,出現熱傷害,包括不出汗、體溫升高、呼吸急促、惡心、嘔吐、口渴等,甚至出現神智不清、暈倒、休克等症狀。●陰暑:四季都可能發生,好發族群包括少運動、久坐冷氣房、體質虛弱、熬夜、睡眠不足者,出現冒冷汗、體溫通常不高、呼吸急促、嘔吐、無力倦怠、全身痠痛、胸悶、口渴、頭暈、食欲不振、腸胃不適等症狀。資料來源/中醫師陳信宏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6-29 寵物.寵物疾病
毛孩健康殺手!12大貓狗常見疾病1次了解,留意家中蚊子嚴重恐致休克
隨著寵物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飼主對毛孩的健康問題也愈發關注,特別是貓狗罹患的疾病和人類有所差異,加上牠們無法主動表達身體的不適,因此對於飼主來說,了解寵物的常見疾病及其預防措施變得尤為關鍵。本次我們就針對「貓狗常見疾病」進行觀測,快來看看毛孩們常見的12種疾病有哪些!《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貓狗常見疾病」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貓狗常見疾病排行。高齡貓狗常患腎衰竭 12大貓狗常見疾病1次了解觀察近3個月網友針對「貓狗常見疾病」相關話題的討論,可以發現「慢性腎衰竭」是高齡貓狗的常見疾病。當腎臟組織損壞時,腎功能減弱會影響體內排毒,使得血液中的廢物無法順利代謝,進而引發口渴、頻尿、體重減輕、嘔吐、倦怠、食慾下降等症狀。有網友就難過表示「狗狗好幾天沒吃飼料,只喝水而且一直吐,抽血檢查後醫生說是腎衰竭」,留言區即有網友回覆「我家貓咪也是沒逃過腎衰竭」、「痊癒是不太可能,多陪伴和維持生活品質才是重點」等,提醒飼主要控制毛孩「蛋白質」與「鹽分」的攝取量,避免對腎臟造成負擔。貓咪常見的健康問題則包括「貓口炎」,是指貓咪口腔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的發炎反應。貓口炎通常在上下顎交界、喉頭深處會有糜爛現象,發作時貓咪可能會感到相當的疼痛,影響牠們的進食意願。因此,若是發現貓咪有食慾不佳、咀嚼困難、體重減輕、理毛次數減少、口水黏稠且有異味的情況,應該立即到動物醫院就診,找到發生原因並從根本解決。有網友在討論區請益「發現最近貓咪嘴巴很臭,帶去看醫生發現是口炎,請問可以完全痊癒嗎」,吸引熱心網友回覆「我家貓也是口炎,吃飯都會哀嚎而且吃得超級少,後來拔牙到目前都沒有復發」、「潔牙超級重要的,要好好幫貓貓刷牙」,指出日常可以多幫貓咪刷牙及預約洗牙,才能最大程度預防貓口炎發作。心絲蟲症會透過蚊子傳播給毛孩 嚴重恐導致休克對狗狗來說,「心絲蟲症」是十分致命的疾病。心絲蟲是1種血液寄生蟲,會透過蚊子進行傳播,主要寄生在狗狗的心臟中,並進行持續性的破壞。狗狗在感染初期的症狀並不明顯,但隨著時間推移就會出現咳嗽、呼吸變喘、活動力下降等問題,嚴重甚至可能休克。有網友提到「不慎讓狗狗感染心絲蟲,開始會四肢無力、食慾不振、平路走沒幾步就很喘」,同時也列出治療心絲蟲的開銷清單,直呼「為荷包感到擔憂」,引起網友討論「狗狗生病都不便宜,能治療好就是萬幸」、「所以才說要預防甚於治療,有吃驅蟲藥才安心」,建議飼主根據狗狗的體重諮詢獸醫,選擇適合的驅蟲產品與劑量。毛小孩作為我們身邊的忠實伴侶,照顧牠們的健康是飼主最重要的責任。因此,我們應該關注並重視貓狗的健康問題,多了解寵物常見的疾病、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提供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環境,讓毛小孩們能夠健康快樂地陪伴在我們身邊。延伸閱讀:.追蹤六年研究發現:長期養寵物者「可防止認知功能下降」.如果有一天我們比寵物先走 遺物整理師告訴你遺留寵物的孤獨死現場.貓狗飼料怎麼挑選?獸醫授「挑選、餵食、保存法」,放冰箱是大忌★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19 醫療.慢病好日子
慢病最愛問【腎臟病】血液透析8大常見Q&A 治療、照護一次告訴你
「洗腎完回家都好累,連滑手機的力氣都沒有,有愈洗愈累的感覺」「腎友飲食真麻煩,有什麼特別的保健之道嗎?」「皮膚好癢擦了乳液也沒用,有什麼方法能改善?」「瘻管不好照護,好想知道有什麼照顧小撇步?」這些是多數透析腎友的⽣活寫照,甚至有腎友因為⼯作、⽣活間忙碌,導致洗腎時間不⾜,引發⾼⾎鉀、不寧腿等併發症,甚至讓透析後恢復時間被迫延長,陷入惡性循環。該如何迎接透析後的第⼆⼈⽣,是腎友及家屬必備知識。以下幫腎友整理,8項常見洗腎Q&A,一次掌握治療及照護,一起提升生活品質。這篇文章會告訴你:【關於治療】Q1.血液透析是怎麼把血液「洗乾淨」的?Q2.血液透析常見的合併症有哪些?Q3.抽血報告怎麼看?有什麼隱藏殺手要特別注意?Q4.皮膚搔癢好困擾,要怎麼改善?【關於照護】Q5.洗腎還是想吃美食,可以怎麼做?Q6.乾體重怎麼算才對?Q7.瘻管常阻塞,日常要怎麼保養?Q8.洗完腎好累,體力很久才恢復?Q1:血液透析是怎麼把血液「洗乾淨」的?洗腎是因腎臟狀況不佳,⽽使⽤⼈⼯腎臟代替進⾏⾎液淨化,將⾝體中的廢物—「尿毒素」以及多餘⽔分排除。它的原理是將⾎液從⼈體內引流出來,讓⾎液經過俗稱⼈⼯腎臟的⾎液透析器,利⽤⼈⼯腎臟的⼈造半透膜清除廢物,再把乾淨的⾎液導回體內。長期⾎液透析腎友需要接受⼀週⾄少3次、每次平均4小時的透析。如果沒有將毒素清乾淨,會在體內慢慢累積,引發其他併發症。另外,醫師強調,如果縮短透析時間,洗腎脫⽔速度過快易增加⼼臟負擔,甚⾄有⾎壓下降的問題。⾎液透析想要「洗乾淨」,其中影響關鍵就是⼈⼯腎臟內的中空纖維 膜,中空纖維膜有著非常多的孔洞,其孔徑⼤⼩與⼈⼯腎臟的效能息息相關,⽬前台灣常⾒的⾎液透析共有三種:●傳統⾎液透析(Hemodialysis, HD):主要移除分⼦量1,000Da~12,500 Da 以下的物質●⾎液透析過濾術(Hemodiafiltration, HDF):可移除⼩分⼦與中分⼦(25,000Da),清除效能較傳統⾎液透析好●延展性⾎液透析治療術(Expanded Hemodialysis, HDx):同時有⼤⼩不同孔徑,最⼤孔徑達到5.0nm,可更有效移除⼤的中分⼦毒素※道爾頓(Dalton,縮寫Da)是原子和分子的質量單位延伸閱讀:人工腎臟有哪些?一次告訴你無論使⽤哪種⾎液透析治療,如果沒有「⾜量透析」,腎友會出現虛 弱、疲倦、體重減輕、噁⼼、胃⼝不好、膚⾊暗沉、搔癢、不寧腿、尿毒性⼼包膜炎等併發症,也不利保存剩餘腎功能。Q2:血液透析常見的合併症有哪些?血液透析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合併症狀📌透析中低血壓病人在透析時血壓下降,可能有頭暈、噁心嘔吐、抽筋、肚痛等症狀可能原因>短時間水分脫除太快或大量脫水📌肌肉痙攣(抽筋)常發生於透析治療快結束時,腿部較常見可能原因>大量脫水、血壓下降📌皮膚搔癢根據近20年搔癢症於洗腎患者盛行率中,約有3-4成腎友因中重度搔癢而苦。可能原因>高血磷、皮膚乾糙、尿毒素洗得不夠乾淨、副甲狀腺亢進📌透析不平衡症候群在初期洗腎較容易發生,有頭痛、高血壓、噁心、視力模糊、抽搐等情形可能原因>腦部血液毒素清除較慢,產生濃度差異,導致腦壓上升延伸閱讀:洗腎時發生透析不平衡症候群,可以這麼做Q3:抽血報告怎麼看?有什麼隱藏殺手要特別注意?為了解血液透析治療的效果,例如洗得夠乾淨嗎、藥物是否需要調整,以及腎友的營養狀況等,醫院皆會定期安排抽血,每個腎友狀況不一,醫師會依病況調整抽血項目,以下是各種常見數值的影響:📌肌酸酐(CRE):建議維持透析前 8~20 mg/dl肌肉細胞代謝的產物,過低代表太瘦及營養不良📌鉀(K):建議維持3.5-5.1 mmol/L太低容易全身無力;太高會引起心臟麻痺、猝死📌鈣(Ca):建議維持2.15~2.58mmol/L太低容易引抽筋、副甲狀腺機能亢進、肌肉無力等症狀,太高則會引起皮膚癢、嗜睡、便秘、及血管組織鈣化等副作用📌磷(P):建議維持2.5-3.5 mg/dl所有含蛋白質或營養的食物都會含有磷,過高導致皮膚癢,長久會引發副甲狀腺機能亢進,肌肉無力症狀, 血管組織鈣化📌鈉(Na):建議維持136-145 mmol/L水份滯留體內導致高血鈉,嚴重者會造成肺水腫、呼吸困難,低血鈉則會有低血壓、肌肉無力、甚至意識不清 📌副甲狀腺素(I-PTH):建議維持150-300 ug/L, 或正常值的2-6倍太低會有非動態性骨病變、容易發生骨折及酸痛;過高會出現皮膚癢、四肢無力、貧血、容易骨折等症狀📌尿素氮(BUN):建議維持透析前 60-90 mg/dl;透析後 7-18mg/dl若過高可能是蛋白質攝取過多、透析量不足、潛伏其他疾病或感染、腸胃道出血或使用類固醇造成延伸閱讀:這些抽血數值過高怎麼辦?透析腎友注意這幾點常規抽血中並未追蹤的「大的中分子」,也必須注意。若未洗淨,引發的症狀不只造成生活的困擾,長期忽略也恐影響住院率與死亡風險。尿毒素依分子大小分為三類,不同大小的尿毒素殘留,對身體的不同影響如下:📌小分子:分子量<500Da包含尿素、肌酸酐、磷酸鹽,累積過多,可能導致骨質疏鬆、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皮膚搔癢、疲憊、無力📌中分子:分子量500Da-25,000Da多數都是胜肽類物質,如β2-微球蛋白、副甲狀腺素、瘦體素等。累積過多會造成發炎、血管鈣化、關節病變、運動及感覺神經病變,長期將加速器官老化📌大的中分子:分子量25,000Da-60,000Da目前已知有25種,如白血球介素-6、FGF-23、YKL-40、λ-FLC等。累積過多會造成免疫力下降、慢性發炎、認知障礙如失智,甚至加速動脈粥狀硬化及心血管疾病延伸閱讀:【透析10秒鐘教室】認識尿毒素家族目前常見的高透量人工腎臟中,主要移除中分子,而近年隨著透析膜科技發展,已有延展性⾎液透析治療術(Expanded Hemodialysis, HDx),採用中截除透析膜(Medium cut-off,MCO)人工腎臟,相較於傳統High-flux HD及HDF能更有效地移除大型中分子。建議腎友可以檢視目前情況,和醫護討論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血液透析方式。Q4:皮膚搔癢、不寧腿好困擾,要怎麼改善?「常常抓到流血也停不下來,擦藥也沒用?」,根據近20年搔癢症於洗腎患者盛行率中,約有3-4成腎友因中重度搔癢而苦,而造成搔癢的可能原因有很多,例如高血磷、皮膚乾糙、尿毒素洗得不夠乾淨、副甲狀腺亢進,其中還有10%血液透析腎友可能出現穿透性皮膚炎(類似丘疹),造成原因是尿毒過高或鈣鹽物質堆積,促進局部炎症反應及結締組職病變,穿透表皮層至體表,導致皮膚搔癢情況。治療皮膚搔癢方式有哪些?1.擦乳液2.低磷飲食、依醫師指示服用磷結合劑藥物3.依照醫師指示使用外用藥膏或口服藥物4.依照醫師指示調整血液透析醫囑除皮膚搔癢外,你是否曾出現白天或工作時,身體狀況不錯,一到夜晚就開始出現雙腳想動的衝動,或是小腿搔癢感覺不適的情況?上述狀況叫做「不寧腿症候群(RLS)」,是一種合併感覺異常與不自主運動的末梢神經病變,主要發生在下肢,好發高危險族群包括腎臟疾病患者、孕婦、缺鐵性貧血、周邊神經病變患者。治療不寧腿症候群的方法有哪些?1.非藥物治療✅維持良好睡眠習慣✅適度運動✅避免菸酒、咖啡✅睡前泡熱水澡,按摩伸展腿部✅改善缺鐵性貧血2.藥物治療按醫師處方依病情選擇鐵劑、Dopamine類、Benzodiazepine、Anticonvulsants和Opiods等藥物3.透析族群對抗不寧腿✅調整治療方式根據研究指出,延展性⾎液透析治療術(Expanded Hemodialysis, HDx)的中空纖維膜有不同孔徑大小,孔徑愈大可以移除愈大的尿毒素,進而緩解不寧腿症狀。Q5:洗腎還是想吃美食,可以怎麼做?因為透析腎友無法正常清除血中廢物,所以腎友在飲食上必須有所限制,特別是磷、鹽分、水分和鉀離子的攝取。腎友還未接受血液透析前,需保持低蛋白飲食,避免腎臟負擔過重。但在透析過程中,因小分子的蛋白質也會被帶走,反而需要補充。可參考以下的飲食建議:延伸閱讀:外食族透析腎友怎麼吃?腎臟無法正常工作會造成高血磷,進而使鈣離子下降,加上活性維生素D3生成不足,鈣的吸收發生問題。長期會導致皮膚發癢、嚴重骨骼病變及組織鈣化。日常生活中除了限制攝取含磷飲食,也要配合使用磷結合劑,抑制腸道對磷的吸收。降磷藥物種類及正確服用方法Q6:乾體重怎麼算才對?洗腎後尿量會慢慢減少,甚至無尿,水分的移除大部分得靠機器,而兩次透析間的體重增加太多,讓人體短時間流失過多的水分,身體會強迫末梢肌肉內的血液送回身體中心,避免重要器官因降壓而受傷,可能導致抽筋。因此平日須限制水分的攝取,養成每天量體重的習慣,每次洗腎體重增加,以不超過乾體重的5%為原則。尤其是體重太輕、體能狀況不佳、末梢循環不良、易抽筋的腎友,更要好好控制。所謂乾體重,是指腎友在透析後身體最佳狀況的體重,例如沒有四肢水腫及肺水腫,且血壓正常。腎友可依例子換算自己控制範圍:小明:體重60公斤兩次透析間體重:60*0.05=3=限增加3公斤【小提醒】:水分攝取量還需要注意食物中含有的水分,例如水果有90%是水,肉類有60%是水,糖類澱粉質也有30%是水。延伸閱讀:限水壓力大,忍不住想喝怎麼辦呢?真的忍不住啊!Q7:瘻管常阻塞,日常要怎麼保養?洗腎的血管通路—瘻管,是接受透析治療病人的困擾之一,瘻管的壽命有限。腎友每年住院,平均有一半日數及費用都是為了「瘻管」的治療、重建或重新再開一個通路,如部分或完全狹窄阻塞 (栓塞)。瘻管對於腎友來說等於第二條生命線,若沒有適當的照護可能阻塞、狹窄、感染,嚴重甚至會危及生命。醫師叮嚀務必戒菸、禁止提重物、不要穿戴緊身衣物或飾品、睡覺時請勿壓迫手臂、常做握球練習促使自體廔管成熟。除了平時保養、定時至心臟血管外科門診追蹤況外,還可以用「二消失一不對」及早發現問題。1. 震顫感消失正常廔管的血流比較強,輕輕觸摸會有震顫感,當震顫感消失,代表血流受阻2. 呼呼聲消失正常廔管使用聽診器可聽到「呼呼」的血流聲,若聲音消失,表示血管可能狹窄或是阻塞3.兩側手臂不對稱腫大靜脈狹窄,血液就會塞車,堵在肢體近心端處,造成肢體或臉部腫脹,甚至不易止血延伸閱讀:透析瘻管有哪些?瘻管圖鑑告訴你Q8:洗完腎好累,體力很久才恢復?血液透析治療後,可能會經歷數小時的疲倦、虛弱、筋疲力盡等感覺,身體需要花費一段時間來調整和恢復元氣,然而,研究顯示療程後恢復時間每拉長1小時,住院風險會增加3%、死亡風險增加5%,所以每次洗完腎的恢復時間過長,不只是體力下降,當生活品質受影響時可能正在失去生活的主控權。讓透析後恢復時間變長的可能原因有哪些?1.透析脫水量當脫水速率超過13cc/每公斤/每小時。2.營養不良3.身體質量指數(BMI)研究發現腎友的BMI大於35kg/m2,可能會影響恢復時間。4.透析過程的併發症透析過程複雜,可能導致身體產生不同程度的壓力和反應,如透析過程中的低血壓等,可能影響恢復時間。5.透析清除率透析清除率高,表示透析治療能夠更有效啲清除體內累積的液體和廢物(尿毒素),而這對於透析後的恢復時間有重要的影響。想縮短透析後的恢復時間,可以怎麼做?✅規律透析、重視透析清除率✅健康生活、注意飲食✅主動與醫療團隊溝通,調整透析方式國外研究數據指出,採用延展性⾎液透析治療術(Expanded Hemodialysis, HDx),腎友透析後恢復時間大於6小時者比率減少,也透過12個月觀察,「疲勞、缺乏精力」評分為嚴重與重度的患者比率降低,同步改善腎友的日常活動執行能力及生活品質。【推薦社群】【腎生不息-腎友透析週記】粉絲專頁為了提供腎友及照護者正確的透析資訊,社團法人台灣基層透析協會於2021年成立《腎生不息 腎友透析週記》,每週提供一個透析知識,與大家一同守護健康。【社團法人台灣腎友生活品質促進協會】粉絲專頁透析腎友該如何在透析之餘獲得更完整的生活照護,進而邁向更高生活品質,社團法人台灣腎友生活品質促進協會於2014年成立,提供更完整的生活照資訊給大家。
-
2024-06-01 寵物.寵物疾病
貓狗一直哈氣好可愛?獸醫提醒飼主要警覺,嚴重恐引發腎衰竭、死亡
今年夏天異常高溫,衛福部熱傷害通報個案明顯增加,各地頻傳中暑致死案例,新北市政府動保處提醒,寵物身上披滿毛皮,如果久處高溫環境,容易熱傷害、中暑,嚴重時還可能引發腎衰竭、死亡。犬貓中暑時勿直接泡水 應採3步驟急救新北市政府動保處毛寶貝醫療中心獸醫師陳縈語表示,中暑、熱衰竭原因為體內的調節中樞無法及時反應氣溫的變化所造成,犬貓因汗腺不發達,無法排汗散熱,多靠舌頭、唾液散熱,熱傷害風險更高。貓狗中暑主要症狀為「過度喘氣」,飼主務必提高警覺,如果發現毛小孩「哈」個不停,就應該立即幫牠補充水分,灑水降溫。如果症狀惡化,脈搏加速、大量流口水、嘔吐或四肢無力、步伐異常或昏迷,就必須立即就醫。另外,毛小孩如果食慾不振,耳朵、鼻子發熱,皮膚出現血斑,四肢冰冷,牙齦呈藍紫色或亮紅色等症狀,則可能是中暑引發脫水,也應尋求獸醫師協助。毛小孩如果中暑,飼主該如何急救?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防疫處組長謝侑達提出3大步驟:▸1.首先移至陰涼處,以電扇或冷氣來降溫。 ▸2.將毛巾浸泡在常溫水,再給予濕敷。不建議將貓狗直接放進裝滿水的浴缸,這樣可能造成毛小孩驚訝,更容易休克。▸3.等情況好一點,立即送至動物醫院,接受輸液治療,降低體溫。避免寵物中暑 民眾夏日應多注意謝侑達提醒飼主,高溫酷暑,容易造成毛寶貝中暑熱衰竭,外出散步時,應避免陽光直射,並適度休息、補充水分,切忌將毛寶貝留在密閉不通風空間,尤其是空調或通風差的車內,悶熱的車內如同烤爐一般,容易使耐熱度差的毛寶貝中暑,甚者致死。以下提供毛小孩消暑5妙招:▸1.注意室內溫度:室內保持通風,可以選擇開電風扇或是冷氣。▸2.補充水分:炙熱天氣再加上毛寶貝運動,容易因過熱導致脫水,補充水分可幫助散熱。▸3.利用水氣降溫:可用濕毛巾或是純水紙巾擦拭牠們的肉球、腹部及耳朵等容易感受到熱的部位,透過水氣蒸發帶走身體散發出的熱量,更能快速達到消暑的效果。▸4.選購消暑配備:依家中毛寶貝的喜好需求選擇合適的像是涼蓆、竹蓆、涼墊等商品。▸5.整理毛髮:梳理清除毛寶貝身上的廢毛,增加透氣。剃腳底毛讓肉球有更多涼爽的面積散熱,也能防止跑跳時打滑。延伸閱讀:.追蹤六年研究發現:長期養寵物者「可防止認知功能下降」.如果有一天我們比寵物先走 遺物整理師告訴你遺留寵物的孤獨死現場.愛牠就要養牠一輩子!我的寵物我來寵,那些陪伴生病毛小孩治癒的日子★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22 醫療.感染科
被呆萌水豚君發狠咬一口染蜂窩性組織炎!被動物咬傷抓傷必做2件事
呆萌的水豚君,看起來溫馴無害,但畢竟是野生動物,身上帶有未知的細菌、病毒。日前一名遊客到一家水豚農場遊玩,被水豚咬傷小腿,幾天後傷口愈來愈痛,竟引發蜂窩性組織炎住院。台安醫院醫療品質副院長暨感染科主任楊祖光說,蜂窩性組織炎是細菌進入真皮及皮下組織所造成的炎症,大部分發生在下肢,因為腿部容易被割傷、蚊蟲叮咬,有些患者是因為足部濕疹、香港腳龜裂,細菌進入皮膚後發炎。蜂窩性組織炎會「紅、腫、熱、痛」 持續發燒、化膿代表細菌擴散蜂窩性組織炎最明顯的症狀是「紅、腫、熱、痛」,當症狀較嚴重時,會合併出現發燒、畏寒、出汗、四肢無力、嗜睡等。楊祖光強調,有持續性發燒及化膿現象,代表細菌已經擴散,必須馬上就醫治療。楊祖光提到,細菌經由細小傷口進入體內,一般在第3至5天出現症狀,因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或A群鏈球菌要一段時間繁殖。身體會啟動防禦機制,但若剛好熬夜、壓力大、免疫力下降、血液循環差,就無法抵抗細菌的侵襲。容易傷口感染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的族群1.糖尿病患者:本身免疫力不佳,且體內糖分高,是細菌最喜愛的生長環境。2.肥胖者:血液循環較差,容易受到細菌侵擾。3.老年人:於細菌的抵抗力較弱,且多數有慢性疾病。4.下肢循環不良:容易水腫、靜脈曲張的人,血液循環較差。5.濕疹、香港腳病人:患部傷口容易感染細菌,注意傷口搔抓。蜂窩性組織炎若症狀輕微,可能自行痊癒;但有紅、腫、熱、痛等不適,務必及早就醫服用抗生素,避免拖延造成軟組織壞死。楊祖光說,療程需要持續服用7至14天才能痊癒,使用原則一定要按照醫囑全部吃完,不可擅自停藥。90%的蜂窩性組織炎沒有明顯傷口,僅在皮下出現典型症狀,須仰賴臨床醫師的判斷。楊祖光表示,蜂窩性組織炎大多發生在下肢,尤其是小腿靠近踝關節的部位,距離心臟遠、循環不佳,約二星期的時間盡量減少站立、走動,多坐著休息,或將腿抬高。治療期間,每天將患部泡2-3次溫水,每次約10-15分鐘,促進血液循環。被動物咬傷、抓傷怎麼處理?動物咬傷、抓傷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的狀況並不少見,楊祖光說,第一步應立即處理傷口,以清水或稀釋的肥皂水洗淨,建議另施打破傷風,降低細菌產生毒素破壞神經系統的風險。
-
2024-05-16 慢病好日子.慢性腎臟病
慢病最愛問【腎臟病】頭暈、疲憊、容易喘,慢性腎臟病導致的貧血該怎麼治療?
專家告訴你回覆專家: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室主任 林軒任腎性貧血是慢性腎臟病患者常見的併發症,因腎臟負責分泌紅血球生成素 (EPO),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但當腎臟功能受損,紅血球生成素的分泌量會下降,使骨髓無法有效製造紅血球,就會出現頭暈、喘不過氣、心悸、臉色蒼白、四肢無力等症狀,通常會透過注射紅血球生長素(俗稱生血針)治療。造成貧血的原因相當多,以台灣最常見的缺鐵性貧血為例,通常是因為鐵質不足所導致,常見於月經經血量過多、動過胃部手術、癌症患者等,患者會出現皮膚蒼白、頭暈目眩、容易疲倦、心悸、呼吸困難等症狀,通常會建議患者多吃含鐵質量高的食物,或以口服鐵劑、靜脈注射等方式治療。造成腎性貧血的原因,除了上述紅血球生成素分泌量不足外,還包括紅血球壽命縮短、缺乏鐵質、維生素B12、葉酸、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等。一般來說,慢性腎臟病第三期的患者,就會慢慢出現血紅素下降的現象,但因為貧血初期症狀不明顯,所以常常被人所忽略。診斷貧血的方式,是測量血液中的血紅素,正常人的血紅素12-17gm/dL,腎臟病患者血紅素目標大約10-11 gm/dL,小於正常值即為貧血。紅血球生長素是目前針對腎性貧血,最常見的治療方式,可以大幅改善症狀,也能減少輸血次數。但腎性貧血的治療目標,和一般貧血不太一樣,還會評估抽血數值及臨床症狀,為患者制訂個人化的治療方針。【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04-03 焦點.元氣新聞
前立委沈富雄早上健身前未做「這些事」竟昏倒瀕死! 運動名醫建議這樣做補充體力
已高齡84歲的前立委沈富雄,日前分享瀕死經驗,驚吐「感覺很好,像死了一樣完全沒有感覺。」這番談話嚇壞不少人,而他這起意外事故發生在健身房,主因是沒吃早餐也沒帶水,爆汗1.5公升後,突然就不省人事,昏倒過去,整個過程大約不超過2分鐘,很幸運沒有受傷。剛睡醒身體處於脫水狀態,容易昏厥失去意識聯新國際診所院長林頌凱表示,經過一夜睡眠,早上剛起床時,身體是呈現脫水的狀態,如果沒有吃早餐、沒有補充水分就進行中高強度的運動,可能導致大腦缺血、缺氧。因為運動加速血液集中流到四肢,連帶影響心臟循環系統,很容易發生「昏厥」,突然短暫失去意識,並在短時間內恢復過來。運動昏倒的情況也有可能是低血糖,但血糖過低時,通常會出現冒汗、心悸、發抖、四肢無力等飢餓感的症狀,有徵兆可循,本人可意識到即將發生暈眩不適。運動前到底該不該進食呢?林頌凱以沈富雄的案例分享,很多熟齡族群習慣清晨出門運動,應先補充能量飲、粥等好消化的食物,接著熱身,再進行輕度、中度的有氧運動。如果是到健身房,應避免一開始就挑戰需要閉氣用力的重訓項目,一早身體機能還沒完全甦醒,重訓、深蹲會讓血壓瞬間上升,輕者頭暈目眩,嚴重則會影響血液回流。林頌凱建議,運動前先飲用200cc的水,運動過程中,每30分鐘補充水分;如果運動完有頭暈症狀、尿液變黃,代表補水不夠。運動時,身體肌肉會消耗肝醣,可另補充香蕉、牛奶,幫助修補肌肉組織。這族群清晨運動需容易身體狀況早晨空氣好、日照舒適,林頌凱特別提醒高齡族群,清晨溫差大,慢性病族群要特別注意身體狀況,不要暴露在較冷的環境中,避免血管收縮。清晨運動注意事項1.攝取能量飲或粥,避開包子饅頭等不好消化的食物,容易脹氣不舒服。2.進行輕度、中度有氧運動,不要一大早就做重訓、深蹲訓練。3.運動前中後都要補充水分,易流汗者可選擇運動飲料。4.運動前一定要暖身,減少運動傷害,也讓血液溫度升高,身體熱起來。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1-15 醫療.骨科.復健
肌少症是老人失能原因之一,常見5大症狀,把握「2重點」可逆轉!
「家人最近常蹲下爬不起來,是膝蓋退化嗎?」「明明三餐正常,體重竟然莫名減輕了,而且常有走路不穩、快跌倒的感覺,身體開始衰老了嗎?」當家中長輩出現走路遲緩行動能力變差、握力下降,可能是肌少症的徵兆。職能治療師黃上育說,肌少症是導致老年人失能的原因之一,早期發現治療,可避免將來失能臥床。年過40肌肉量會逐漸流失,用對方法逆轉肌少症隨年齡增長,肌肉也會慢慢流失,讓行動變得緩慢、四肢無力。根據統計,國人罹患肌少症的盛行率高達10%,但多數民眾不知道肌肉量減少會導致身體機能表現不佳,以為是老化的一種表現。黃上育表示,當走路遲緩、握力下降、行動吃力、反覆跌倒、體重減輕,就要小心肌少症是否悄悄上身。現代人久坐不動、精緻飲食,甚至採不當的減重方式,肌少症有年輕化趨勢。黃上育建議,從年輕就該鍛鍊肌力,為老後預存健康。如何自我檢測是否患有肌少症?最簡單方式是拿皮尺測量小腿最寬位置,50歲以上男性若小腿圍小於34公分、女性小於33公分,表示肌肉量可能不足,可就醫透過精密儀器進行評估。黃上育強調,只要多注重營養均衡、養成規律運動,絕大多數的肌少症都可以逆轉,但如果罹患容易引起肌少症的病症,例如內分泌疾病、神經退化性疾病等,一定要先控制好疾病,才能達到預防或逆轉肌少症,還有搭配良好的睡眠,有機會恢復到過去的狀況。改善肌少症兩妙招:補充優質蛋白 運動「333」增肌如何改善肌少症?黃上育指出,可以補充足夠的優質蛋白,加上運動來增肌。建議多選擇吃雞蛋、牛奶、雞肉、魚等蛋白質食物,千萬不要以為白飯配醬菜的「粗茶淡飯」習慣有助於養生,愈清淡愈會營養不良;也要多攝取鈣質、維生素D食物,調節骨骼生長,維持好體力。在運動方面,應符合「333」原則:每周至少運動3次、每次超過30分鐘、心跳達到每分鐘130下;若可以挑戰提升為「533」,每周運動五次或每周150分鐘以上的運動量更好。常見的棒式、側棒式、深蹲、弓箭步、登階都是很好的全身肌肉訓練,在家也可以準備簡單的阻力帶或啞鈴,做核心和四肢的刺激訓練。肌少症常見症狀*走路遲緩:無法在10秒內步行度過雙線道馬路(約6公尺)。*握力下降:毛巾擰不乾,手部肌力減退拿不起重物。*行動吃力:起身變得困難,沒辦法爬超過10階的樓梯或跨上較高的階梯。*反覆跌倒:無緣無故跌倒,過去1年連續跌倒2次以上。*體重減輕:非刻意減重或因疾病因素減輕體重,半年內減輕5%。想看更多的肌少症內容→一個不注意就肌少症上身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12-10 養生.聰明飲食
羊奶還能喝嗎?乳羊場爆人畜共通布氏桿菌病,7大QA解惑
農業部防檢署今公布在例行性乳羊場監測中發現,屏東縣乳羊場檢出「布氏桿菌病」,有3頭羊隻確診陽性。疾管署已經轉知屏東縣衛生局針對該陽性場進行相關工作人員造冊、健康關懷及布氏桿菌感染相關衛教。該疾病是否會傳染給人類?羊奶是否可以安心喝?聯合報根據疾管署資料以及醫師說法,整理相關七大QA,幫助民眾一次解惑。Q1:布氏桿菌病會感染人類嗎? A1:布氏桿菌病為我國第四類法定傳染病,為人畜共通傳染病。人類會因為接觸到感染動物的組織或食入乳製品而感染,部分防檢較差的地區的私人製造乳酪,是旅遊者得病的常見病源。人對人的感染極少見,但可經母乳傳給嬰兒,性交、器官移植也都有可能傳染。中國附醫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說,一般民眾前往畜牧場不用特別擔心,畜牧場工作者會接觸動物的排泄物、分泌物,因此風險比較高。Q2:感染會出現什麼症狀?A2:主要為持續性、間歇性或不規則發熱,也會造成類似流感的症狀,如發燒、冒汗、頭疼、背痛及四肢無力,嚴重者甚至會造成中樞神經系統的病變。若是動物感染布氏桿菌病,主要的特徵是流產和睪丸炎,較少引起發熱或全身性疾病。Q3:感染者如何治療? A3:黃高彬說,感染後致死率不高,臨床上因為症狀診斷困難,雖然沒有呼吸道症狀,但全身痠痛、頭痛等症狀難跟其他感染區別,通常會靠細菌培養確認;一般而言會跟具敏感性試驗的結果,挑選適當抗生素治療。 Q4:民眾可以如何預防?A4:前往高風險地區旅遊時應避免生食(生飲)牛、羊肉、動物奶以及起司、冰淇淋等乳製品,或與動物過度親密接觸。若為動物工作者,應該戴手套及其他防護具工作。此外,有接受化學療法的癌症病患、HIV 感染者、接受器官移植者,或接受免疫抑制劑者,都不宜接觸有感染的寵物。 Q5:布氏桿菌病在哪些地方風險較高? A5:在動物防疫檢疫較差的國家比較常見,尤其是地中海沿岸國家,如葡萄牙、西班牙、法國南部、義大利、希臘、土耳其、非洲、中東、東歐、亞洲、南美、中美、加勒比海國家等地。Q6:我國近期是否有出現過人類感染布氏桿菌病?A6:台灣並非布氏桿菌病疫區,但是曾於近年發現數名在非洲與東南亞感染的境外移入病例,自2015年有1例境外移入病例後,並沒有任何本土或境外確診病例。Q7:羊奶是否能安心喝?A7:防檢署表示,國內市售羊奶皆經巴氏德滅菌法處理,可有效殺滅布氏桿菌,因此市售羊乳安全無虞,民眾皆可安心購買。黃高彬也說,羊奶還是可以正常飲用,但是臨床上較不建議喝羊奶,因為羊奶脂肪成份較牛奶高,並且缺乏B12、菸鹼酸,可能會造成貧血。
-
2023-10-22 醫療.婦產科
私密處痘痘別亂擠或不管!醫指8原因未必是痘痘,4情況速就醫
女性私密處有時會出現痘痘般的東西,不過未必就是你所想像的痘痘,可能是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腫塊。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提醒,發現這樣的情況時建議盡早檢查,別自行處理、也別放著不管。私密處痘痘未必是痘痘!醫指常見8原因早檢查 郭安妮醫師表示,女性私密處發現像痘痘一般的腫塊時,有時確實可能就是皮脂腺塞住產生毛囊炎,也就是所謂的「痘痘」,原因通常就像臉部的痘痘一般,不外乎是因為不潔、感染、阻塞等所造成。但腫塊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所引起。 醫師說明,像是負責潤滑陰道的巴氏腺,就也可能因為私密處不乾淨受感染、或是生活型態不佳,使得巴氏腺阻塞而腫大形成「巴氏腺囊腫」。另外,也可能是因免疫力下降等原因所產生的疱疹,例如皮蛇,或是第二型單純疱疹病毒(HSV-2)。而因黴菌感染、會產生塊狀或豆腐渣狀分泌物的念珠菌感染,也會使得私密處紅腫,長出類似痘痘的腫塊。接觸到過敏原等形成的皮膚過敏也會有小丘疹,這也可能發生在私密處。其他也包含瘜肉、惡性腫瘤、異位性皮膚炎、性病菜花等,形成像是痘痘的腫塊原因非常多,未必是「真的痘痘」,即便形體非常像,也須經過醫師診斷才有助真的改善及治療。 私密處長出東西盡早檢查,別自行處理或放著不管!自行處理會怎樣?郭安妮醫師表示,正因為私密處長出像痘痘的東西,背後的可能性非常多,未必是痘痘,因此相當不建議民眾自行處理。即便是痘痘,在非無菌的環境處理下,也有可能使得痘痘發炎、更進一步感染,甚至引起蜂窩性組織炎、敗血症,更遑論是其他非痘痘的原因。 放著不管會怎樣?除此之外也不建議放著不管。雖說痘痘放著不管確實也有可能自行消失,但還是有惡化的機會。而若以較常見、嚴重性不高的「巴氏腺囊腫」來說,是有可能持續阻塞而腫大,形成像鳥蛋一般的大小,影響生活。若是較嚴重的問題,例如惡性腫瘤,延誤就醫後續處理自然會相當不易。 可以做些什麼?郭安妮醫師建議,民眾若發現私密處有疑似痘痘的東西,還是盡早檢查確認原因並治療為佳。若要自行處理,能做的就是穿著寬鬆的褲子、盡量保持通風,並且注意毛巾、內褲等清潔,以及性生活注意衛生安全、避免性病傳染,也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飲食。 私密處有像痘痘的東西?4種情況速就醫別再拖!雖說鼓勵民眾發現私密處有類似痘痘的東西,盡量第一時間前往檢查,不過相信還是有很多民眾看到私密處有痘痘時,多會想再觀察一下,郭安妮醫師提醒,若要觀察最多就觀察個3天,因為若真的是痘痘、且自行好轉的痘痘,通常約2-3天便可發現好轉。換句話說,若是3天還不見好轉,就可能是其他問題,或者目前的方式並無法使痘痘自行康復。 除此之外,若是腫塊出現紅腫熱痛,得要小心通常是患部惡化的警訊,可能正往蜂窩性組織炎、敗血症發展,若是合併出現發燒,或是四肢無力、癱軟、強烈睡意等症狀,通常更是意味著更加嚴重。上述這些情況都應盡速就醫,不可再拖。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延伸閱讀:.私密處長痘痘 女中醫難以啟齒的巴氏腺囊腫,靠這二件事改善!.內褲不是不能用手洗!婦產科醫師提醒2問題沒注意,恐滋生細菌.私密處味道很重、分泌物多怎麼辦?9招改善法一次看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16 焦點.生死議題
病人想吃東西家屬卻不給 看護為難選擇離職!醫指「斷食善終」存迷思
爲臨終前走的有尊嚴、減少疾病折磨的痛苦,國內推動安寧緩和醫療多年,民眾對安寧緩和醫療已有認識,但近期「斷食善終」卻在末期病人家屬間流傳。醫師表示,斷食善終,不是非黑即白,不是全部斷或全部不斷,須依病人情形及充分的溝通,給予不同的選擇,而這部分更應從倫理方面加以思考。病人想吃東西家屬卻不給 看護為難選擇離職花蓮慈濟醫院緩和醫學中心主任王英偉說,臨床上就曾遇到一名70多歲癌末女性,家屬決定採用「斷食善終」,但病人就是很想吃東西,家屬卻不給吃。他問家屬,為何不給病人吃東西,家屬回說,因為要「斷食善終」,他回應家屬,病人已經在「善」的過程,為何現在就要「終」,而吃東西是病人現在的願望,就應該盡量滿足。王英偉指出,在這過程中,照顧患者的印尼看護夾在病人與家屬間,十分為難,因在印尼是不會不給病人吃東西的,但家屬要求不准給病人吃東西,看護最後承受不住過大壓力,選擇離職。王英偉說,斷食善終不是兩極化,現代人希望接受自然死亡,斷食善終是病人在合適的狀況下,給予緩和善終的方式之一,但現在卻有許多家屬不想救了,就讓病人斷食善終。台灣安寧緩和護理學會理事長邱智鈴表示,如果一位臨終的病人,還可以吃東西,應該要讓他吃,因為到了接近臨終前,病人身體慢慢衰弱,「對吃東西的欲望,自然而然就會慢慢減少」,最後就不會想要吃東西了,但「斷食善終」卻是刻意不讓病人吃東西。臨終病人要不要吃東西 應依循身體狀況邱智鈴說,臨床上曾照顧一位運動神經元疾病患者,病人意識清楚,但受限於疾病四肢無力,病人也曾不想吃東西,讓生命快一點消逝,但病人舉辦了生前告別式後,突然感覺肚子很餓,想吃東西了。因此,要不要吃東西,應該是依循病人身體狀況、疾病病情,「讓病人想吃什麼、就吃什麼」,順其自然,而不是採用人為方式。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今舉辦112年度會員大會學術研討會,今年主題「營造多元公平及共融的安寧療護場域」。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長、台大家庭醫學部主任程劭儀說,斷食善終是希望民眾、病人家屬多能深思。【延伸閱讀】‧陪83歲媽媽在家斷食善終!醫師畢柳鶯:愛的極致是放手,瀟灑地走勝過痛苦地活(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13 醫療.腦部.神經
外資天后陳嫦芬將任郭台銘副手?陳嫦芬是連戰救命恩人,連方瑀分享差點與戰哥天人永隔緣由
【2023/09/13編註】中選會開始受理申請總統副總統選舉被連署人,而宣布投入2024總統大選的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的副手是誰?昨(12日)有傳言是金管會前副主委李紀珠,郭台銘受訪時面露微笑但並未證實或否認。又有傳出是台大財金系教授陳嫦芬。對此,郭台銘辦公室低調表示「不清楚,不回應」。》相關新聞陳嫦芬被列為外資圈四大天后之一,過去也擔任過鴻海集團的首席顧問。此外,她更是前副總統連戰的「救命恩人」。去年連方瑀曾受訪談到連戰小中風的事,她說當時幸好他們在髮廊巧遇陳嫦芬提醒連戰情況很危險,才馬上送急診撿回一命。以下是當時連方瑀分享的全文報導。連方瑀分享連戰3年病況 曝「當時若這樣做就天人永隔」【記者劉宛琳報導/2022/07/17】前副總統連戰這兩年進出醫院多次,去年才治療癌症,前陣子又住進加護病房。連戰妻子連方瑀今天發表「奇蹟」一文,訴說這3年來連戰的病況。她說,連戰去年得了攝護腺癌,因治療不斷血尿,因此自行停用原本治療心房纖維顫動的抗凝血劑,才造成日前的小中風。連方瑀說,連戰3年來生了3場大病,第一次是心房纖維顫動,因此使用抗凝血劑降低中風的風險;但由於連戰患有腎結石、攝護腺肥大及後來發生的攝護腺癌,因反覆的放射治療,經常發生血尿因而頻繁進出醫院治療,於是自行停止服用抗凝血劑讓血尿暫時消失,但造成日前發生小中風。連方瑀說,今年6月10日下午,連戰與她剛游完泳到住家附近的髮廊洗髮,連戰突然虛脫的癱在椅子上,她一摸才發現他雙手冰涼、冷汗直冒,本來要回家先處理再致電醫生詢問,還好當時洗髮店的一位女士說連戰情況很危險,要馬上送急診。「現在回想,如果我當時那樣做,可能和我就要天人永隔了」。【延伸閱讀】中風前兆有哪些?提醒民眾平時應提高警覺,降低失能風險連方瑀說,後來連戰緊急送台大急診,一量血壓高達238,讓她心驚膽跳、雙手發抖、四肢無力。等連戰照完CT scan、心臟超音波等,立刻被送進加護病房,經過密集的檢查與各科相關醫生的治療,連戰在住院15天之後出院回家休養。事後,連方瑀非常感謝當時提醒她趕快送連戰去台大急診,並臨時幫忙安排醫生的台大教授陳嫦芬的救命之恩。她進髮廊後發現連戰情況危急,雖然不相識,卻立即拔刀相助,提出馬上送台大醫院的建議。後來陳嫦芬跟她說,「我是台南人,我曾拿到六次連雅堂先生獎學金。」連方瑀說,忽然間她領悟到,天父是如此眷顧他們,不只一次的顯現神蹟,2010年11月26日連勝文遭槍擊,奇蹟般的生還;此次連戰又遇到有如天使般的救命恩人,這是主的恩典、主的神蹟。雖然她從未說過一句感謝的話,但主卻寬容的原諒她、沒有離棄她。(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7-17 醫療.心臟血管
盛夏不只易中暑 也會腦中風!夏日中風4原因,狂喝手搖飲要當心
● 室內外溫差大,容易血管收縮● 身體水分不足,影響血液濃稠度● 中風與中暑的分辨差異是「體溫」連日熱浪來襲,讓人快要受不了,只想躲在冷氣房裡避開潮濕悶熱。但夏季炎熱容易中暑,更要注意預防腦中風。大多數人以為中風好發於冬天,其實夏天發生的比率也不少,主要是因為大量出汗、水分攝取不足,血液變得濃稠、血液速度減慢,因而腦部血管容易發生阻塞。流汗不補水 高溫易誘發心血管疾病高溫易誘發心血管疾病,三軍總醫院神經科部部主任周中興說,氣溫升高會使血管擴張,民眾頻繁進出冷氣房,也會遇到溫度變動的情況,當血管劇烈收縮和擴張時,中風機率隨之上升。而夏季中風的特殊性,在於「補水不夠」,許多人光是待在大太陽底下就汗流不止,應適時適量喝水,平衡身體電解質,也避免水分流失過多造成血液黏稠。預防腦中風,冬日要做好禦寒措施,夏日則要避免處在溫差過大的環境,例如計程車、辦公室、百貨商場等。有些人一上車就將冷氣調到最大,血管在短時間內收縮、擴張,造成血壓不穩定,且神經系統會變得超敏感,恐引發「血管性頭痛」。周中興建議,要多注意室內外溫差,在冷氣房內,可以戴帽保暖、穿薄外套,避開風口直吹。頭暈應注意 中暑中風初期症狀相似高溫酷熱難耐,民眾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嘔吐、視力模糊甚至昏倒等症狀,很多人會聯想到中暑。周中興表示,中暑與中風初期的症狀相似,身體脫水而中暑的現象,包括頭暈目眩、容易疲倦、四肢無力;中風徵兆,則包含臉部歪斜、言語溝通障礙、單側肢體突然沒力。二者的初步分辨,應趕緊先量體溫,中暑患者體溫會高達40度以上,對人體傷害極大。若體溫測量正常,採用「微笑、舉手、說你好」的中風指標評估,是否有嘴角歪斜、手部無力下垂、說話口齒不清,做不到其中一個動作時,要趕緊撥打119送醫。周中興指出,中風要把握黃金治療期,及早打通血管、及早接受復健治療,可以加快功能恢復。>>【延伸閱讀】除了臉歪嘴斜、肢體無力,還有哪些徵兆可辨識?腦中風救命關鍵一次看!周中興強調,三高是中風的主要危險因子,應做好飲食控制及規律運動,才能遠離疾病威脅。運動後流汗要多喝水,補水對調節體溫、預防中暑和中風有幫助。夏日中風4原因1.夏日高溫增加出汗量,若沒有適量補充水分,易增加血液黏稠度,堵塞腦血管。2.頻繁進出冷氣房,溫差太大易造成血管瞬間收縮、擴張,引發心血管疾病。3.運動出汗沖冷水急速降溫,對高血壓或慢性病患者,會讓血管急劇收縮,增加心臟的負荷。4.喝手搖飲加速高血脂、高血糖惡化,高熱量會使身體流失更多水分。你中暑了嗎?一分鐘了解中暑症狀、治療以及如何預防,上網免費檢測:https://bit.ly/3K2A3ga(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6-19 醫療.泌尿腎臟
洗腎病人有哪些飲食原則與禁忌? 一次了解低鉀、低磷和低鈉飲食的注意事項和地雷食物
洗腎病人除了洗腎過程辛苦外,飲食也有諸多的飲食禁忌,元氣網整理洗腎飲食原則的幾個要點,提供洗腎病人和照顧者參考。洗腎的飲食原則有哪些?那些東西不能吃?原則一:每天要吃足夠的熱量食物:洗腎病人需要吃入35~45大卡/公斤(體重)的熱量,用以維持每日活動所需,並藉此控制維持理想體重。例如:洗腎病人50公斤,則每日需要攝取1750~2250大卡的熱量。原則二: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每次進行洗腎約會流失約6~8克蛋白質,飲食上仍需要將流失的蛋白質進行補充。每天約需1.2~1.5 公克/每公斤體重的蛋白質,其中最好有1/2 - 1/3來自高品質蛋白質來源,例如奶、蛋,其次為各種肉類與黃豆製品,例如魚、牛肉、雞肉、鴨肉、羊肉、黃豆等。蛋白質含量舉例說明:●蛋的蛋白質含量:10克蛋白質/100克,一顆蛋約60克,總蛋白質6克。●鮮奶的蛋白質含量:3.2克蛋白質/100克,一罐盒裝鮮乳310ml,約有總蛋白質約10克。●虱目魚的蛋白質含量:22克蛋白質/100克,一塊虱目魚肚約180克,總蛋白質約40克。●鮭魚或鮪魚蛋白質含量:21克蛋白質/100克,一塊冷凍鮭魚排約300克,總蛋白質63克。●雞胸肉蛋白質含量:22克蛋白質/100克,一片超商賣的即食雞胸肉約130到180克,總蛋白質約30到40克。●豆腐蛋白質含量:5克蛋白質/100克,一塊豆腐約300克,總蛋白質15克。●豆漿蛋白質含量:3.3克蛋白質/100克,一罐400毫升的豆漿,總蛋白質13克。原則三:低磷飲食:洗腎病人每天的攝取的總磷量約700~800毫克。洗腎病人因為磷的排出能力顯著下降,血中的磷濃度較正常人更高,導致血鈣較正常人相對降低,長期會導致副甲狀腺激素(賀爾蒙)分泌過多,久而久之會讓骨頭發生病變,所以洗腎病人務必遵守低磷飲食。原則四:低鉀飲食:洗腎病人每天的攝取的總鉀量約1560毫克~2340毫克。血鉀太高會增加心律不整的發生機率,血鉀太高還會增加呼吸和四肢無力的機會,嚴重時會出現意識不清。洗腎病人務必限制食用高鉀食物,食物如果含鉀量偏高,食用前先水煮5分鐘,去水後再繼續料理。原則五:控制水份的補充:水份建議每天攝取量為前一天尿量加上500~700ml(含各種飲料、湯品、食物中的水份)。每日體重增加不超過1公斤為原則,水份過多對洗腎病人來說會容易累積在體內,進而導致水腫和高血壓,反而增加心臟負擔。原則六:低鹽飲食:鹽份如果攝取過多時,容易口渴反而會過度補充水份,飲食應避免太鹹和含鹽份高的食品,例如罐頭食品、加工食品和醃製食品。盡量優先選擇食用天然的食物。鹽份如果攝取過多,累積在洗腎病人體內,同樣會引起水腫和高血壓,增加心臟負擔。洗腎病人哪些食物尤其要注意,最好不要吃? 洗腎病人在使用醬油,對於市面上標舉的「薄鹽醬油」尤其要小心,多數的薄鹽醬油是用鉀取代鈉時,對於洗腎病人反而會因為攝取過多鉀容易引發心律不整,會建議改用其他低鈉、低鉀的調味品取代。醬油、豆瓣醬、番茄醬、味精和醋等調味料,都含有鹽份,最好不要隨意添加,或儘可能減量使用。低鈉鹽、中藥材、和成份不明的食品。楊桃是高鉀水果,洗腎病人應避免食用,容易引起神經和腎臟的傷害。洗腎病人的熱量限制是什麼?可以吃麵包嗎?洗腎病人需要吃入35~45大卡/公斤(體重)的熱量,日常食物中的醣類、脂肪、蛋白質都可以產生熱量,洗腎病人可以澱粉食物為主食,糙米飯和五穀飯含有天然磷酸鹽,建議洗腎病人可以改成白飯或白麵條當主食,就可維持高醣類比例。部分麵包種類因為含有磷酸鹽,可讓麵包Q彈的口感,部分醫師會建議洗腎病人不要食用,但如果以正常人吃麵包的量,不容易吃到引起負擔,仍有疑慮可以向腎臟科醫師和護理人員諮詢。脂肪建議使用植物油(不飽和油脂多)有助於降低血中膽固醇和脂肪量,儘量避免使用動物油或椰子油(飽和油脂多)。洗腎病人的蛋白質攝取限制有哪些?那些是優良的蛋白質?可以喝牛肉精或虱目魚?每天約需1.2~1.5 公克/每公斤體重的蛋白質,例如:50公斤的人,所需的蛋白質約為60公克~75公克左右,大概需要6兩的肉類。其中最好有1/2 - 1/3來自高品質蛋白質來源。飲食上可以吃魚、各種肉類、豆等食物來補充優良蛋白質,同時也要攝取足夠的熱量,避免蛋白質轉換為能量使用,造成蛋白質攝取不足。蛋和牛奶所含的「磷」較高,洗腎病人在吃的時候需要避免過量,蛋類還需要多考慮高膽固醇的問題,而牛奶一天最多喝240c.c,或選用特殊的低磷奶粉或特殊營養品來補充蛋白質。雞精、牛肉精、人參精等濃縮的製品,洗腎病人不適宜拿來當作補充蛋白質或營養補充品的來源之一。洗腎病人因為一天對蛋白質的攝取有所限制,因此不能像一般人一次將整尾乾煎虱目魚全吃光,可以透過計算,選擇合適大小的虱目魚片,或分次食用完畢。洗腎病人的磷限制是什麼?那些是地雷食物?洗腎病人每天的攝取的總磷量約700~800毫克,並可以透過藥物「磷結合劑」的使用,目的使血磷濃度在透析前能維持於4.5~5.5 mg。每100公克含磷量超過250 mg 的食物,應儘量避免食用。高磷的地雷食物 (高磷定義:每100公克含磷量超過250 mg)有,避免食用:●五穀類:營養米、小麥、麥片、麥粉、薏仁、糙米、酵母。●堅果類:花生、瓜子、杏仁。●肉類相關製品:雞精、牛肉精、蛋黃、鴿蛋、豬肝、肉鬆、肉乾、香腸、蝦米、魷魚、鮑魚、烏魚子、小管。●豆類:綠豆、紅豆、黃豆、五香豆干。●其他:紫菜、黑芝麻。●飲料:咖啡。 洗腎病人的鉀限制是什麼?那些是地雷食物?洗腎病人每天的攝取的總鉀量約1560毫克~2340毫克,每天不可超過3000毫克。洗腎病人血中鉀離子濃度應控制在 3.5~5.0meq/L,洗腎病人需要僅量不要讓鉀離子超過6.0meq/L,會顯著增加心律不整的風險。高鉀的地雷食物(高鉀定義:含鉀500毫克以上)如下,食用時需要避免過量:●蔬菜:莧菜、川七、高麗菜乾。●水果:楊桃、柿餅、紅棗、黑棗、葡萄乾、龍眼乾。●其他:麥片、肉乾、柴魚片、奶茶、洋芋片、咖啡、茶包、黑豆、花生、開心果和腰果等。洗腎病人的鈉限制是什麼?那些是地雷食物?禁用低鈉鹽,因成分是以鉀取代鈉,高鉀對洗腎病人傷害更大。洗腎病人鈉的攝取建議每天最高上限3000毫克,而每日自飲食中約可攝取到500毫克。建議每日烹調時所添加的鹽,勿超過1茶匙,大約5~6公克的鹽。含鈉過多的地雷食物有:●調味料:鹽、醬油、味噌、沙茶、豆瓣醬、辣椒醬、醋、蕃茄醬、味精等。●醃漬品:酸菜、蜜餞、蘿蔔乾、泡菜、梅干菜、筍乾、榨菜等。●加工食品:泡麵、漢堡、三明治、吐司、餅乾、披薩、起司、罐頭食品、火腿、香腸、肉乾、雞精、牛肉精、煙燻食品等。想要了解更多洗腎大小事,請看元氣網洗腎專題策展
-
2023-06-06 養生.抗老養生
芒種養生掌握「除濕、消暑」兩要點 中醫師推薦2種飲品解暑
節氣「芒種」的到來,預告著夏日天氣將逐漸「炎熱」起來。「芒種」代表:進入夏日至此時節,稻穀已經結實成「種」,而且榖粒已長出細「芒」,因此稱為「芒種」。俗話說:「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芒種這個時節,正值氣溫升高的午後雷陣雨季,空氣中瀰慢著悶熱濕氣,加上汽機車與冷氣排出的熱氣,導致人體的汗水與體熱排散不暢,因此我們經常會感覺到容易睏頓倦怠,好像怎麼睡都睡不飽,四肢也都重重的,不僅疲乏無力,還會感到食慾不振,飯後腹脹與腹瀉,頭皮及臉上容易出油,身上也爆出濕疹、痘痘。 芒種的節令養生注重:除濕與消暑中醫透過氣功導引八段錦、穴道按摩、中藥茶飲、飲食補水,可以有效清除脾胃濕熱、解暑養心。 1.清除脾胃濕熱中醫認為,五臟中的脾,有運化體內水分溼氣的功能,同時脾也主導人體四肢肌肉。所以一旦體內、外濕度太高,會阻礙脾的除濕效率,我們就會特別容易感到四肢無力、精神倦怠、腹脹與腹瀉,甚至還會冒出濕疹痘瘡、連舌苔都黃黃厚厚刷不掉,即使刷掉又會再長出來。 • 藉由四神湯與酸梅湯取代含糖手搖飲這時候,我們不是要減少飲水量,反而是要多多補充水分,來代謝體內陳舊的濕氣。沖泡中藥茶飲一方面可以補脾胃之氣、加強除溼利水,另一方面用來取代添加高鹽味精的湯品、含糖冰涼的手搖飲,加上簡單的穴道按摩,讓處於濕悶夏天的身心,可以更加舒爽。 市售四神湯(不含酒)、酸梅湯都是很好的夏日飲品選擇。 酸梅湯材料:烏梅20公克、山楂15公克、陳皮10公克、荷葉10公克、洛神花10公克,加1500C.C.水煮沸,轉小火再煮15分鐘,可加入適量冰糖,放涼可以茶代水飲用。適用於夏季流汗量大、易長痘瘡,伴有腹脹、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的族群。 • 穴位按摩幫助代謝濕氣按壓足陽明胃經的足三里穴、上巨虛穴、豐隆穴,至出現痠脹感;反覆輕輕畫圓揉按肚臍周圍,以及任脈的中脘穴,可舒緩腸胃不適,並幫助身體代謝掉多餘的濕氣。2. 養心解暑當遇到夏季酷暑,讓人感到心浮氣躁、情緒不安的時候,可選擇入心經的紅色食材,像是補心氣、養心血又可助眠安神的--紅棗來沖泡或是加入菜品中,能安定煩躁的情緒。其他像是山藥、秋葵、蓮藕、蓮子、木耳,一方面能清走腸胃熱氣,一方面又可以養護脾胃,也是很好的夏日食療選擇。 在夏季適量吃些寒涼性質的瓜類、豆類,像是苦瓜、絲瓜、西瓜、小黃瓜、綠豆薏仁,也有去火、解毒的功效。需注意的是:當皮膚過敏時,應避免酒類、烤炸辣,也應暫時避免食用當季許多屬性偏熱性的水果,例如:鳳梨、榴蓮、芒果、荔枝等,以免加重皮膚的發炎反應。 • 按摩「百會穴」、「少衝穴」促進循環可多按壓頭頂正中央百會穴,與雙手小指頭末梢橈側的少衝穴,來促進全身氣血循環。 無時無刻都可以按壓百會穴,除了可緩解頭痛、止暈,還有提神醒腦、促進頭皮新陳代謝的功效。特別的是,體內濕氣較重的人,按壓百會穴時,會覺得頭頂痠脹感特別明顯。 位於小指頭末梢橈側、指甲邊邊的少衝穴,是屬於心經的穴道,平時常常輕柔按壓,就可起到保健心臟血管的功效。將手指伸直,掌心朝下,以拇指及食指捏住另一手小指兩側,力道輕而重反覆多次,早晚各一次,每次三分鐘,可以調整自律神經及內分泌,安定身心、緩和情緒。 • 透過氣功導引健脾除濕中醫氣功八段錦中的「兩掌托天,理三焦式」,可透過肌肉四肢的屈伸、筋骨的鬆緊,達到引導氣血流通輸布全身,有助於生發陽氣,更有益氣養心,健脾除濕的效果。(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5-21 醫療.中醫
夏天因濕氣重而擾人的關節疼痛 該如何藉由飲食祛濕?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夏天的到來,天氣開始悶濕交替,而體內濕氣太重也會影響身體狀況與情緒,其中最擾人即為關節腫脹痛,可以透過泡湯與運動,透過皮膚除去濕氣,也可以吃對食物保養關鍵,但最重要的則是在日常減少重口味、喝酒、冰飲的不良習慣等。夏天開始了,天氣悶濕交替,讓人感到不舒服,除了心情,身體也會因為潮濕環境而影響體內濕氣不易排出;常見體內濕氣太重的症狀有以下6種:1、頭重、頭痛,整個人覺得昏沉、睏倦無力。2、沒感冒卻總覺得喉嚨卡卡,咽喉有痰,想清喉嚨、咳嗽,有些許鼻涕。3、腸胃悶脹、食慾不佳,排泄物較濕軟易沾附馬桶。4、女性陰道分泌物量變多。5、皮膚搔癢發疹,皮膚濕疹、手腳汗皰疹發作。6、身體痠痛、四肢浮腫或關節腫脹疼痛。從西醫角度看關節腫脹疼痛 通常從消炎止痛下手常見的關節疾病有四類,西醫重視關節組織、免疫學異常等微觀變化,根據症狀給予不等程度的消炎止痛藥,或者免疫調節劑及局部注射類固醇:關節疼痛、中醫則從巨觀的角度來看待關節炎,收集關節炎罹患病史、大小便、脈象及身體其他資訊,分門別類後以「陰陽」二分法歸類後再處方用藥,不論是那一種關節炎、統稱為「痺症」,再將痺症區分成常見的3種類型:中醫治療濕氣有4種機轉夏天濕氣重,中醫是如何看待濕氣?誰容易有濕氣?濕氣重會有什麼症狀?中醫治療濕氣有4個機轉:1、濕為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濕邪易阻遏氣機,從而使氣機升降失常,經絡阻滯不暢;脾為運化水濕的主要之臟,性喜乾燥而惡潮濕,濕邪常先困脾,而使脾陽不振,運化不正常,進而水濕停聚。2、濕性重濁:濕邪外襲肌表,則清陽不升,頭昏而沉;濕邪留滯經絡關節,陽氣布達受礙,關節有疼痛沉重感。3、濕性黏滯:濕邪黏膩停滯,症狀多黏滯而不爽,病多纏綿難癒,病程較長或反覆發作。4、濕性趨下,易襲陰位(陰位即身體下半身或腹面):濕邪為病多見身體下部的症狀,如水腫多以下肢較為明顯,小便白濁、婦女白帶、腹瀉等病證,多由濕邪下注所致。重口味、喝酒、冰飲 都是造成身體濕氣重的原因1、愛吃口味太重、油膩、太甜食物:很多人習慣外食,自然就會吃一些油膩、生冷食物,這對脾胃的傷害是非常大的。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一方面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而油炸食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症。另一方面甜食少吃益脾、多吃助濕。脾胃一旦虛弱,濕氣就會來臨,養護脾胃,就先得從日常的飲食開始做起。腸胃功能好壞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2、愛喝啤酒:啤酒是「助濕」之品,從中醫上來講,酒助濕邪,濕氣重的人切記要少喝。脾主運化,喜燥惡濕,經常喝啤酒會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造成消化吸收障礙,加重濕氣。3、愛吃生冷瓜果:進入夏季後,西瓜、黃瓜、香瓜等大量入市,有些人甚至直接當飯吃,其實這些是助濕瓜果,尤其是孩子無節制的吃這些瓜果,會損傷脾陽,出現便溏、厭食、睏乏等症狀。4、愛喝冰飲:不管天氣多熱,都最好不要喝太多冷飲或吃冰,中醫認為,生冷食物、飲料或冰品,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給外邪創造入侵機會。春天及夏天宜養人體的陽氣,尤其在夏天很重要,若喝太多冷飲,一旦脾陽受損,消化能力就會減弱。5、睡眠不夠:從中醫角度來說,睡不夠就會產生氣虛的症狀,隔天精神會變差,提不起精神。睡好覺,也能讓身體更輕盈。而每天增加一些運動會讓睡眠品質提高,睡得更好。6、少運動,老是坐著:運動少的人,常會出現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等濕氣重的表現;愈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愈多。適當運動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進身體器官協調運作,加速「排濕」。7、流汗沒有即時擦乾:夏天天氣潮濕悶熱,特別是流汗後沒有擦乾身體,又馬上吹電風扇或冷氣,這樣很容易讓濕邪侵入身體。夏天洗澡水如果太涼,或洗頭後又覺得天氣熱沒即時吹乾就去睡覺,這些舉動都很容易讓濕邪入侵。其次,不要穿沒有乾透的衣服,蓋潮濕的被子。8. 環境不通風:外界濕氣誘發內濕,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容易導致濕氣入侵。所以,在陰雨綿綿的天氣,應該關窗關門,把濕氣拒於外面;一旦天氣好轉,濕氣減少時,應該及時開窗通風,讓空氣流通,帶走室內的濕氣。若外界濕氣很重,建議使用空調、除濕機等,使得室內空氣乾爽,免得濕氣滯留室內。9、洗好頭髮沒有即時吹乾:洗頭洗澡時,如果沒有擦乾水分、弄乾頭髮,濕氣容易藉由濕濕的頭髮進入體內,導致身體濕重,也有可能造成頭痛症狀。如果是坐月子的產婦更需要注意,洗完頭要馬上吹乾頭髮,否則很容易會有風濕或頭痛的現象產生。10、喜歡淋雨或玩水:若生活環境很潮濕,或居住的地區常下雨,又或者是住在海邊,就很容易會因為外在環境的濕氣,也就是所謂的「外濕」,而造成身體濕氣重。而喜歡淋雨或玩水的人,外在的濕氣較容易趁機侵入人體,長時間不注意就會造成身體濕氣重。水腫!如果是夏天濕氣重、尤其是下雨天關節就疼痛,要如何保養關節?阿利博士建議從食物、運動泡湯與中藥花草三管齊下。濕氣重的體質 可食用這5大祛濕食物如果您的體質、經過醫師診斷、的確屬「濕氣」,阿利博士推薦5大祛濕食物:1、綠豆:綠豆味甘,性涼,入心、胃經;有清熱解毒,消暑除煩,止渴健胃,利水消腫的功效;濕熱體質的人想趕走體內濕氣,可以將綠豆煮湯來喝,切記不要加太多糖。2、薏仁:這裡指的是大薏仁,不是小薏仁。薏仁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功效,是清除體內濕毒的好食品,常用來利水滲濕,能美白肌膚,改善青春痘。虛寒體質的人吃薏仁要注意,適量而止,不可長期服用。3、玉米鬚茶:玉米鬚味甘性平,能涼血、瀉熱,平肝利膽,祛除體內濕熱之氣。4、湯裡加生薑:生薑屬於升陽食物,吃生薑後,人體會有發熱的感覺,這是因為生薑可使血液循環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當受了雨淋,或在空調環境中有點受寒,吃點生薑可以及時排除濕寒之氣,消除因體濕寒重造成的身體不適。5、四神粥:可幫助排出體內濕氣、促進腸胃功能,精神更好活力充沛!均衡營養,不能只偏好單一食物!米飯熬成粥 腸胃更好吸收,粥品是亞洲人喜愛的家常飲食,不僅華人愛吃,日本韓國家庭的餐桌上也經常可見一碗碗熱呼呼的粥。藉由爐火將米粒中的澱粉糊化,其中的胺基酸、葡萄糖都釋放出來,分解成小分子,身體更好吸收,因此特別適合腸胃功能不佳的人食用。粥在傳統營養學上占有重要地位。它與湯食一樣,具有製作簡便、食材變化靈活、易消化吸收的特點,是食療方中常見的劑型。四神湯中的4味藥材是蓮子、芡實、茯苓、山藥,有的會加薏苡仁、豬小腸或豬肚。四神湯有溫脾、健胃、補腎、利濕、提升元氣的功用,主治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胃口差、小便白濁等,能改善濕疹、青春痘。四神湯的正規料理:需準備的食材有,芡實、蓮子、山藥和茯苓,四者均量,豬小腸和米酒適量。 做法是先將豬小腸處理乾淨,整條川燙後不要剪開備用;在將芡實、蓮子、山藥及茯苓用水洗淨後,加水浸泡20分鐘,然後把主食材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用大火煮滾後,撈掉浮沫後改為小火,煮至豬小腸熟爛,再放入當歸煮出香味即完成,在食用前,再將豬小腸剪成一小段、一小段,再滴幾點米酒提香即可。運動加上泡湯 使濕氣從毛孔散發出去多運動、排汗、自然會使濕氣從毛孔散發出去。如果運動時間不夠,也可多泡湯,泡湯的好處雖多、不過、阿利博士也溫馨叮嚀下列這7類朋友、夏天泡湯要多小心:1、心臟疾病:例如冠心症患者,泡溫泉會使心臟負擔加重2、惡性腫瘤患者:過熱會促進腫瘤擴散3、感覺異常者:容易造成燙傷4、有凝血異常患者:如血友病5、有開放性傷口的患者6、多發性硬化症患者7、高血壓患者:不宜浸泡過熱的溫泉。溫泉溫度宜在38℃到41℃之間,泡溫泉最好不要超過30分鐘,也要適當補充水分,避免產生脫水的情形。膝部疼痛者可改用足浴如果是膝部或腳踝關節疼痛,不妨多用足浴泡湯, 阿利博士建議比較好的足浴泡湯法:1、水位:泡腳建議方法,水位超過腳內踝以上約4指幅,因穴位「三陰交」位於此處,為肝、脾、腎三經交會穴,是幫助血液循環重要穴位。2、溫度:一般洗澡溫度即可,約攝氏39至42度,低於體溫則無泡腳的功效。3、時間:時間控制在15至20分鐘,覺得身上微熱,額頭上有汗即可。另外搭配以下足部穴位按摩效果更佳。4、順便穴位按摩:懸鐘、湧泉、承山。或者泡湯時、學阿利博士的放鬆泡湯包組成,DIY中藥泡湯藥材:大風草、艾草、荊芥、防風、薄荷、香茅,藥量等量即可、 藥材要剁碎,到中藥房購買藥材時,明確告知想做澡包,都能提供搗碎的服務。依體質選用中藥花草 從體內排濕前面提到中醫對於痺症常分成3種,治療的方式根據「辨證論治」而給予不同的中藥:1、寒症型關節痛:葛根、桂枝、白芍、甘草、羌活、白芷等驅寒活血中藥2、熱症型關節痛:石膏、知母、甘草、連翹、海風藤等散熱通絡中藥3、虛症型關節痛:當歸尾、川芎、桃仁、紅花、赤芍、黃耆等補氣中藥如果您對中藥的苦、有點沒辦法長期使用,不妨根據自己體質、選用合適的花草、來保養健康:1、寒症型:南非博士葉、人參鬚、枸杞,這三味適量、加600cc熱開水沖泡3分鐘、即可飲用。2、熱症型關節痛:決明子、薰衣草、檸檬馬鞭草,這三味適量、加600cc熱開水沖泡3分鐘、即可飲用。3、虛症型關節痛:菊花、枸杞、粉光參,這三味適量、加600cc熱開水沖泡3分鐘、即可飲用。中藥或者花草,雖然天然藥性溫和,阿利博士還是不建議、自己直接就使用,不妨、先跟您的中醫師請教過後、再使用會比較安全又有效果的。關節發炎有許多類型、是常見的疾病,例如歌王周杰倫先生與奧運羽球國手陳思羽的僵直性脊椎炎,武打明星洪金寶與歌手何如芸小姐的退化性關節發炎,甚至剛剛即位的英王查爾斯三世「香腸手」、各界推測可能可能是水腫或關節炎,無論是哪種關節發炎,只要正確的請西醫診斷與治療,加上阿利博士跟大家分享的保養關節三管齊下,自然可以不再夏天濕氣重、關節先知道了。延伸閱讀▶歐洲中世紀把酒當水喝!痛風成為上層階級飲酒過量的通病?▶冬季泡湯養不是人人都適合!泡湯能減肥是真的還是噱頭?▶吃鹼性食物可以減少痛風發作?別盲信!最新研究:降尿酸治療才是根本之道(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15 醫聲.罕見疾病
二代新藥納保 創龐貝氏症里程碑
今天是世界龐貝氏症日,健保一日起將罕見疾病龐貝氏症第二代新藥納入給付。台灣更領先歐盟,是全球第七個核准新一代龐貝氏症治療的國家。龐貝氏症曾被視為「嬰兒殺手」,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暨小兒部主治醫師簡穎秀表示,心臟肥大、四肢無力及退化是龐貝氏常見症狀,若不治療,患者一至二歲就會因為心臟、呼吸衰竭死亡。龐貝氏症一代藥物由中研院士陳垣崇研發,讓年幼生命不致死亡,如今二代新藥納保,治療新里程碑令病友振奮。台灣龐貝氏症協會理事長鄧慧娟表示,目前台灣龐貝氏症患者全台共約九十人。她表示,受惠於新生兒篩檢制度,嬰兒型龐貝氏症患者出生後,一經篩檢即可用藥,避免患者面臨肌肉退化。鄧慧娟表示,患者均期待第二代新治療能夠改善生活品質,讓病童順利成長,未來更有機會貢獻社會。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牛道明則指出,新藥能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患者進行六分鐘行走測試時,第二代藥物平均比第一代藥物多走三十公尺。他認為,病人在符合條件的情形下,應該都要使用新藥。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組長黃育文表示,龐貝氏症第二代新藥適應症為六個月以上之龐貝氏症患者,給付條件是國健署認定之龐貝氏症患者,經事前審查後使用。她指出,龐貝氏症第二代新藥具罕藥許可證,療效及安全性經食藥署認可,納保後病友有了更多藥物選擇。此外,黃育文也說,有病友在意見平台分享,期待新藥減輕肌肉無力、提升呼吸功能,並延緩病情惡化,也拉長治療間隔減少奔波,增加用藥便利性,並希望日後推出口服劑型。她也指出,有病友從第一代藥物轉用第二代新藥後自覺症狀改善,副作用降低。台灣龐貝氏症治療成果備受國際肯定。牛道明指出,以台北榮總為例,由於發展出快速診斷的標準,民國九十七年開始進行龐貝氏症新兒生篩檢,疑似患者只要住院六小時後就能確立診斷,開始治療,由於早期治療及定期復健追蹤,有廿六名孩子都能行走。牛道明說,由於龐貝氏新生兒篩檢是自費選項,費用約幾百元,約有九成的孕媽咪會勾選加做,但近年自費篩檢的比率降為七成五,由於台灣少子化嚴重,政府應該列為常規檢查,吸收檢測費用。黃育文表示,健保署每年均會向健保會爭取增加罕藥專款預算編列,將致力提升執行率,並透過提升議價效率、暫時性健保支付制度縮短罕藥審查時程。此外,她指出,針對待滿足醫療需求(Unmet Medical Needs)的罕藥,會與廠商協議暫行給付,並定期評估其療效與成本效益,滾動式修訂給付規則,以加速新的罕藥引進,照顧每位罕病病友。
-
2023-04-15 醫聲.罕見疾病
龐貝氏症病童改用新藥 體力變好更精神
甫納入健保的龐貝氏症第二代藥物隨著針劑流入罕病病童姍郁體內。母親觀察,自幼罹患龐貝氏症的姍郁,不只體力變好,也更有精神,能夠整天在外活動,晚上睡得更安穩,還會幫忙做家事。「原來姍郁這麼有力量,治療後可以幫忙提重物、分擔家務。」看著姍郁體力恢復,母親甚感欣慰。姍郁出生時哭聲細小、異於常人,醫師判斷與心臟問題有關。經抽血檢查,確診為龐貝氏症,心臟肥大、四肢無力及退化,都是常見症狀。母親回憶,聽到醫師宣判從未聽過的病名,心中充滿徬徨。所幸龐貝氏症第一代治療在二○○五年通過罕藥認定,並納入健保,讓姍郁熬過了嬰兒時期。然而,姍郁開始上學後,第一代治療的限制也逐漸顯現。「上課很容易疲倦想睡,念課文、劃重點的時候,都跟不上大家。」姍郁童言童語地說著在課堂上遇到的困擾。母親則表示,第一代治療使用多年後,姍郁體力維持時間明顯縮短,每天昏昏欲睡,出門一、兩小時就發睏,上學時間也無法接受物理治療、職能治療作為輔助。在醫師建議下,姍郁增加治療頻率,隨著年紀增長,療效卻愈來愈有限。「為什麼常常不來上學?她都跑去哪裡了?」每周回診一次不僅讓姍郁的日常多了限制,在體力改善方面成效也不如預期,還讓姍郁面臨同學質疑。母親說,每周五天的學習剩下四天,她在學業方面也落後同儕。 姍郁母親和全台九十位龐貝氏症患者家庭都期待第二代新藥能延緩退化,減少施打次數,讓病童生活、學習,不再受治療干擾,能夠快樂長大,有天也能獨立生活。姍郁的主治醫師、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暨小兒部主治醫師簡穎秀表示 ,酵素補充治療是龐貝氏症治療武器,新舊二代治療機轉相同,惟第二代治療吸收效率較佳,清除肝醣能力亦有提升。她表示,使用第一代治療時,因藥效無法維持,部分患者需每周回診治療;第二代治療僅需兩周施打一次,大幅減少患者日常生活上的不便。簡穎秀指出,不少患者表示使用第二代治療後,走路跌倒次數減少,疲憊感也降低,更有力量面對生活。
-
2023-04-04 慢病好日子.糖尿病
慢病最愛問【糖尿病】糖友健檢紅字心慌 是藥物出問題?
「糖尿病控制10年了,最近腎臟檢查出現異常,心情沮喪,藥物該調整嗎?」許多糖友罹病後積極控糖,以為糖尿病的併發症永遠不會出現,其實還是存在風險。當健檢出現紅字,擔憂腎臟出了問題該怎麼辦?新竹台大分院代謝內分泌科主任范綱志說,蛋白尿、腎絲球過濾率以及個人病史、肥胖指數等各種因素,都會影響是否調整劑量或換藥,但別看到健檢異常就慌了,應與醫護團隊討論個人身體及生活狀態。聯合報慢病好日子,為糖友設計糖尿病衛教系列影音課程,邀請專家破解迷思,並收集糖友課後的真實提問,一起看專家來解答!Q1. 糖友劉先生:我的腎臟檢查報告有紅字,是不是糖尿病的藥吃多會傷腎?范綱志表示,藥物調整視病人情況和生活習慣而定,當糖友發現其他慢性病指數有異常時,建議主動於回診時提出,一起找出原因,再決定藥物是否需調整。一般來說,當糖尿病合併腎臟病或其他慢性疾病時,醫師在使用口服降血糖藥物時也都會謹慎全面評估,現行糖尿病藥物選擇多,且不會對肝腎產生負擔,患者不必過度擔憂「吃太多藥會傷肝洗腎」,血糖控制不佳才是傷身關鍵。Q2. 糖友林先生:我已經很努力運動了,糖尿病的藥真的不能減少嗎?規律運動、均衡飲食並且遵從醫囑服藥,都是控制血糖、延緩病程的關鍵。尤其是快走、散步、慢跑、游泳等耐力運動,有助於胰島素在體內發揮作用。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說,想靠運動達到血糖控制,建議運動強度需達中高強度,民眾可能會無法定義怎樣算中高強度,他形容當你在運動時「可以講話,但唱不了歌」那就對了。有些糖友同時有腎臟病或其他慢性疾病,擔心自己不適合運動,提醒糖友遵守漸進量力原則,不要過度勉強。>>【延伸閱讀】簡文仁親自示範輕、中、重型運動有哪些?歡迎糖友跟著做做看!Q3. 糖友李小姐:運動時偶爾會發生低血糖,我該怎麼做?范綱志建議,糖友在運動前、後都應該測血糖,預防出現心悸、手抖、冒冷汗、四肢無力等低血糖的症狀,運動中若有任何不適,也應立即停止動作做血糖監測,避免危險。低血糖的定義為低於70 mg/dL以下,運動前血糖小於100 mg/dL,先補充15g的碳水化合物比較不會發生低血糖,切忌空腹或劇烈運動。另外,定期健康檢查愈發重要,年齡、家族史、三高、肥胖、缺乏運動都是自我風險評估因子,透過檢視自己的身體數值,擬定適合自己、有效的治療計畫。Q4. 糖友張小姐:糖尿病除了眼睛之外,還可能影響哪些器官?糖尿病影響到眼睛是屬於糖尿病小血管病變的一種。糖尿病的併發症主要有大血管病變、小血管病變、神經病變、與足部病變,其中,大血管病變會影響到心臟血管、腦部血管、及下肢血管;而小血管病變除了眼睛之外,還會影響到腎臟,病人初期在臨床上可能會出現蛋白尿的狀況。因此,糖友們如果能做好飲食控管、持續保持運動習慣、定期服藥,配合醫療團隊控管好血糖、血壓、血脂,並接受各種糖尿病併發症之篩檢,就能把罹患併發症風險降至最低。【更多糖尿病衛教影音】影音1:糖尿病飲食怎麼吃?影音2:糖尿病可以不吃藥嗎?>>【延伸閱讀】糖友易共病,如何正確飲食用藥?>>【延伸閱讀】血糖藥吃多會洗腎?醫:血糖失控才會【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04-01 醫聲.罕見疾病
龐貝氏症新治療降施打頻率 助病童快樂求學就業
小小身軀穿梭家中廚房,幫母親一起下廚炒菜。就像任何一位國小學童,11歲的姍郁白天上學讀書,下了課就幫忙家務。她還說,最喜歡打棒球和唱歌。很難想像,姍郁出生時即確診嬰兒型龐貝氏症;在接受第二代新治療前,姍郁一週只能上學四天—每週必須騰出一天的時間,回診施打第一代治療藥物,且隨年紀增長,療效越來越有限。 出生即確診龐貝氏症 原有治療療效隨年紀漸減 姍郁出生時哭聲細小、異於常人,醫師當即判斷與心臟問題有關。經抽血檢查,確診為龐貝氏症。姍郁母親說,聽到醫師宣判從未聽過的病名,實在措手不及,「心裡想說,該怎麼辦?」好在龐貝氏症第一代治療已在2005年通過罕見疾病用藥認定,並納入健保。然而,姍郁上學後,第一代治療的限制也逐漸顯現。 「上學的時候很容易疲倦想睡,念課文、劃重點的時候,都跟不上大家。」姍郁童言童語地說。母親則表示,第一代治療使用多年後,觀察到姍郁體力維持時間明顯縮短,每天昏昏欲睡,出門一、二小時就發睏,上學時間亦無法接受物理治療、職能治療作為輔助。後來在醫師建議下,改為每週回診治療。 然而,每週回診一次不僅在體力改善方面成效有限,還讓姍郁面臨同學的質疑,「為什麼常常不來上學?她都跑去哪裡了?」母親說,由於每週五天的學習剩下四天,學業方面也落後同儕。 龐貝氏症第二代治療藥物今年四月納入健保,可用於六個月以上的龐貝氏症病友。使用第二代治療後,母親觀察到姍郁體力變好、較有精神,一整天在外活動也沒問題,睡覺更安穩一點,也會幫忙做家事、搬重物,「其實姍郁很有力量,治療過後,可以幫忙提重物,還會協助處理家事。」看著姍郁體力恢復,母親甚感欣慰,也期待未來姍郁學業成績能夠提升,並慢慢學會自理生活。 姍郁的主治醫師、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暨小兒部主治醫師簡穎秀表示,龐貝氏症是酵素缺乏所致,患者因體內肝醣無法分解、堆積於肌肉中,造成肌肉細胞死亡或受損;心臟肥大、四肢無力及退化,係龐貝氏症常見症狀。 醫:第二代龐貝氏症治療強化吸收效率、增肝醣清除能力 簡穎秀指出,酵素補充治療是龐貝氏症的治療武器,分為第一代與第二代治療,兩代治療機轉相同,惟第二代治療吸收效率較佳,故患者轉用新療法後,使用劑量降低仍可維持相同治療成效;使用第二代治療清除肝醣能力亦有所提升。 此外,簡穎秀說,使用第一代治療時因藥效無法維持,患者需每週回診治療;第二代治療僅需兩週施打一次,大幅減少患者日常生活上的不便。她指出,不少患者表示,使用第二代治療後,走路跌倒次數減少,疲憊感也降低,更有力量面對生活。 龐貝氏症又可分為嬰兒型、晚發型,其遺傳模式為體染色體隱性遺傳,若父母均為帶因者,其子女有四分之一的機率會罹患龐貝氏症。晚發型病友小捷,十四歲時因背部疼痛就醫,確診龐貝氏症。 因及早發現並接受治療,小捷的病情獲得控制,還在大學時爭取遠赴日本美術名校就讀。旅日初期,重大傷病審核手續仍在進行。為了不讓肌肉因治療延後而再度退化,小捷每二週回台治療。為了降低返台對學習及生活的影響,她一下飛機便奔赴醫院,約八小時的治療時間結束後,在機場附近的膠囊旅館窩上一晚,就匆匆搭機回日本。 晚發型龐貝氏症病友小捷 及時治療還赴日求學 有如針線般來回的生活,維持了數月,直到取得在日本接受治療及藥物給付的許可。對於喜愛藝術的小捷而言,罕病的枷鎖不足為懼,她要透過繪畫替自己的人生上色。如今,24歲的小捷已學成歸國、就業,個人網頁上一幅幅電繪作品,相當專業成熟。她呼籲病友及早接受治療:「當代醫療已可預知罹病後的病程進展,希望龐貝氏症的病童,都能夠趁肌肉尚未衰退的時候趕快接受治療。」 病團:第二代新治療改善生活品質,病童長大將貢獻社會 台灣龐貝氏症協會理事長鄧慧娟表示,目前台灣龐貝氏症患者全台共約九十人,且均已開始用藥。她表示,受惠於新生兒篩檢制度,嬰兒型龐貝氏症患者出生後,一經篩檢即可用藥,避免患者面臨肌肉退化。鄧慧娟表示,患者均期待第二代新治療能夠改善生活品質,讓病童順利成長,未來更有機會貢獻社會。健保署則指出,對於龐貝氏症患者而言,新型藥品確實能夠改善生活品質,也深感其生命不能重來,承諾對於癌症、罕病患者,健保署將「盡量給他們最好的機會。」MAT-TW-2300211-1.0-03/2023
-
2023-02-27 焦點.長期照護
吞藥卡喉嚨、進食頻嗆咳是吞嚥障礙嗎?專家教觀察喉頭判斷
● 肌少症會四肢無力,也會影響咀嚼吞嚥● 吞嚥功能衰退,發生吸入性肺炎風險高● 加強吞嚥肌肉運動,預防放置鼻胃管一名50多歲男性吞藥丸卡在喉嚨,原本不以為意,直到太過頻繁、吃東西嗆咳頻率變高,就醫才發現是吞嚥困難,後續加強訓練口腔肌肉,又可以大啖喜愛的食物。語言治療師王雪珮說,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也會逐漸衰退,因口腔及喉嚨周邊肌群已退化鬆弛,吃東西難免會出現喉嚨卡卡、吞不乾淨、聲音沙啞等吞嚥困難症狀。若持續惡化到食不下嚥或身體虛弱,就醫評估診斷為「吞嚥障礙」,要更加小心日常飲食,避免脫水、營養不良,發生吸入性肺炎。吞嚥困難原因及症狀有哪些?.吞嚥困難原因:除了神經系統受損外,最常見的是負責吞嚥的相關肌肉群功能障礙所引起,包括咽喉肌群、上食道括約肌及咀嚼肌群等。.吞嚥困難症狀:除了明顯的吞嚥動作遲緩外,初期會出現流口水、高頻率嗆咳、口腔後殘存食物增加及用餐時間增加等症狀。【延伸閱讀:如何改善「吞嚥困難」?慎防吸入性肺炎試試這2個動作】想早期發現 嗆咳頻率是指標吞嚥是一連串的動作,各器官之間完美協調,讓水及食物從口腔進入到咽喉、食道,肌肉正常運作才能順利下肚,否則就會卡住或嗆入氣管。要如何檢查家中長輩是否有吞嚥困難呢?王雪珮表示,嗆咳頻率是重要指標,有些患者的喉嚨會有一種水水的聲音,家屬常誤以為是痰,這是徵兆之一,如果不及早介入治療,長期下來長輩會變得不願意開口吃飯,營養不良、衰弱、失能跟著來,最後可能要靠鼻胃管或胃造口餵食。中重度失智 吞嚥困難比率高常見中風腦傷、頭頸癌、肌少症、神經退化性疾病患者出現吞嚥障礙問題,找出原因才能對症下藥,也要詢問專家照顧技巧,讓長輩或疾病患者能夠順利進食。根據國健署統計,國內65歲以上長者約12.8%有吞嚥困難,若患有失智症則發生比率更高,尤其中重度失智症患者幾乎都有明顯的咀嚼吞嚥困難。許多照顧者表示,對於長輩不願意吃、不會咀嚼、含著不吞、玩弄食物的行為十分困擾。王雪珮建議,可以先請專家評估口腔咀嚼吞嚥的機能,再運用技巧刺激吞嚥反射、集中吃東西的注意力。王雪珮提醒,吞嚥障礙是各種病變所引起,因初期症狀輕微容易被忽略,吃東西卡住、喉嚨有異物感可能持續半年、一年,直到身體虛弱才發現,平常應多注意長輩進食狀況。最簡單的方法是觀察喉頭,吞下食物會馬上往上抬,若停頓2秒以上要小心!另外,可以請長輩發「啊」的長音,若有口水聲或像喉嚨有痰,建議尋求吞嚥專科、復健科及語言治療師諮詢與檢查。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2-11-23 焦點.元氣新聞
名言「活得像水一樣」廣為人知 研究稱李小龍因喝太多水而死
「活得像水一樣」是國際著名武打影星李小龍的一句名言,他於1973年7月20日在香港離奇去世,享年32歲。關於他的死因一直眾說紛紜,最近期刊一項研究推測他可能因為喝太多水而死。根據官方報告李小龍的死因為腦水腫,當時醫師推斷可能跟止痛藥引起的過敏反應有關。不過近日西班牙研究團隊在《臨床腎臟期刊》(Clinical Kidney Journal)發表的研究指出,他的腦水腫可能是低血鈉症所致。該研究指李小龍具備多種低鈉血症風險因素,包括他飲用大量液體、吸食大麻(這會增加口渴感)以及其他會降低腎臟功能的因素,例如使用處方藥和酒精,這些因素皆會干擾體內調節水分攝取和排泄的平衡機制。如果過量飲水與尿液排泄不匹配,這可能會導致低鈉血症、腦水腫和數小時內死亡,研究人員認為這與他的死亡時間表一致。換句話說,研究人員認為腎臟無法排出多餘水分導致了李小龍的死亡。研究人員在結論表示,「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李小龍的『活得像水一樣』這句話廣為人知,但過量的水似乎最終要了他的命。」何謂低血鈉症?低血鈉俗稱水中毒,短時間內攝取過量水分,稀釋血液中電解質,造成鈉離子濃度急速下降。過剩的水分被吸收到組織細胞內,造成細胞水腫,影響腦部運作,雖然機率不高,但有致命的可能。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系主治醫師顏宗海曾受訪指出,當血中鈉離子濃度低於135(mEq/L)即為低血鈉症,低血鈉症的早期症狀不明顯,包括頭痛、注意力不集中、四肢無力等症狀。但當血鈉濃度低於120(mEq/L),患者可能就會嘔吐、煩躁不安、嗜睡及抽蓄等,嚴重也可能休克死亡。顏宗海說,喝水有意身體健康是毋庸置疑的,但也要提醒民眾喝水應適量,不過多也不過少,當攝取量不正確,就可能導致身體不適。
-
2022-11-02 焦點.元氣新聞
租住老舊公寓常感頭暈!竟是「一氧化碳中毒」惹的禍,租屋族4點必留意
苗栗縣范姓男子一家四口年初租了一間30年以上的老舊公寓,入住後常感頭暈、頭痛,但未進一步就醫。日前他的妻子就寢前突然倒地且意識不清,經救護車送醫檢查發現是一氧化碳中毒,他與兒女也有頭暈、四肢無力情形,檢查發現他們體內一氧化碳數值濃度都偏高,一家四口經高壓氧治療後,都已恢復。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4點必留意大千綜合醫院高壓氧中心醫師羅浩儒表示,屋齡老舊、設備管線缺乏維護,較易發生一氧化碳中毒及火災嗆傷事件。因此,承租房子時一定要特別留意熱水器安裝地點及管路安全性。為避免發生一氧化碳中毒意外,必須特別留意下列事項:1.熱水器不適合放在加蓋的陽台或室內,且避免在陽台加裝門窗及晾曬大量衣物。2.若安裝室內型熱水器,必須裝設排氣管。3.如果安裝環境通風不良或熱水器規格不符規定,應請特定瓦斯器具維修技術士檢查維修。4.使用熱水器時須注意室內空氣流通無虞,不因天冷或下雨就關閉窗戶。一氧化碳無色無味 中毒會產生頭暈、想吐、四肢無力等症狀他指出,一氧化碳無色無味,吸入後會快速與血液中的血紅素結合,使細胞缺氧,進而產生頭暈、想吐、四肢無力、意識改變等症狀。發生一氧化碳中毒時,應盡快將病人移到通風處,為避免腦部缺氧太久造成傷害,務必要在第一時間送至醫院接受高壓氧治療,以降低大腦或重要組織器官缺氧問題及遲發性神經後遺症。羅浩儒醫師提醒民眾,近日天氣開始轉涼,不要因天氣寒冷就緊閉門窗,使用熱水器及瓦斯爐時,記得讓室內保持通風,以避免發生一氧化碳中毒意外。
-
2022-10-08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肌少症、「雞」小症 都要鍛鍊
80歲阿公由阿嬤陪同前來看診,主訴四肢無力,看完診。醫師:「是肌少症。」阿嬤:「『雞』小症?年紀那麼大了,『雞』小一點也沒關係,反正也很少用!」人是動物,就是要「動」的物,因此,上天設計,肌肉沒有動,肌肉纖維就慢慢萎縮,也因此老人家一旦臥床沒有動,四肢肌肉就會越來越萎縮,如果不做肌肉運動,通常就會一直癱在病床上了。年紀大了,肌肉量就會慢慢流失,這是不少老人家發生肌少症的原因,因此多多運動,攝取適量的蛋白質,也可以降低肌少症的發生。至於「雞小症」,也是老人家常有的現象,其原因與老人家的肌肉萎縮,海綿體纖維化以及「用進廢退」不常使用有關。肌少症厲害,體能減退,容易跌倒,造成意外。雞小症,夫妻性生活不美滿,也會影響感情,當然,目前有壯陽藥可補強,也可以局部打震波改進。肌少症可以藉由運動、肌力訓練改正,尤其重力訓練這幾年來幾乎成為全民運動,但運動傷害造成不幸也時有所聞,因為目前任何人都可以做健身教練,但如果病人有心臟病或高血壓或動脈硬化等隱疾,如果操之過急或用力不當,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副作用。例如有人做重力訓練引起肋骨骨折,也有人引起心臟瓣膜斷裂,也有人發生主動脈剝離,都是活生生的案例。總之,了解人體生理的知識,如何防範肌少症或雞小症,都是保有中老年人健康幸福人生的必要條件。●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2-10-08 醫聲.罕見疾病
輪椅上的小舞王!愛跳舞病童罹龐貝氏症:至少我還有手有腳
對著電腦螢幕上的流行歌曲影片,揮舞雙手、震動胸膛跳著熱舞,今年16歲、剛上高中的洪聲平,卻不能像他嚮往的「亞洲舞王」羅志祥一樣,使勁搖晃肢體,或踩出帥氣的舞步。因為罹患罕見遺傳疾病龐貝氏症,他的身軀顯得纖弱、彎曲,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就被禁錮在電動輪椅中。「為什麼老天爺要這樣對待我?」洪聲平出生22天時,接受新生兒篩檢時,發現帶有龐貝氏症的致病基因。此後,一連串檢查,確診為嬰兒型龐貝氏症。洪母說,最讓她震驚的是,在X光影像中,還是嬰兒的孩子,心臟竟比成年男性手掌還大。基因缺陷導致酵素缺乏 若不治療2歲內離世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暨小兒部主治醫師簡穎秀是洪聲平的主治醫師。她指出,龐貝氏症係肝醣儲積症第二型,致病原因是GAA酵素缺乏,導致肝醣無法分解,進而堆積在肌肉中,造成肌肉細胞受損或死亡。典型症狀是心臟肌肉肝醣堆積導致的心臟肥大,呼吸肌肉肝醣堆積造成呼吸困難,以及四肢無力、退化等。簡穎秀說,龐貝氏症又可分為嬰兒型、晚發型。其中以嬰兒型患者較為嚴重,一出生就觀察到肝醣堆積、心臟肥大。在不治療的情況下,患者一到兩歲間,就會因為心臟、呼吸衰竭而死亡。她也指出,龐貝氏症遺傳模式為體染色體隱性遺傳,若父母均為帶因者,其子女有四分之一的機率會罹患龐貝氏症;在台灣,嬰兒型龐貝氏症的發生率約為五萬分之一。台灣領先全球篩檢龐貝氏症 助病童及早治療台灣是全球第一個針對新生兒篩檢龐貝氏症的國家,在2005年至2008年以「先驅測試」的方式,新生兒父母只要勾選同意篩檢、參與研究,就能免費檢測嬰兒是否有龐貝氏症基因變異。簡穎秀說,洪聲平就是受惠於此測試,才得以及早檢出異狀,進行治療。事實上,台灣推行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後,歐美各國相繼跟進。簡穎秀指出,美國聯邦政府更於2015年通過建議,讓全美新生兒都接受龐貝氏症篩檢,至於是否付費則因各州政策而異。在台灣,2008年後龐貝氏症轉為新生兒篩檢的自費項目之一,九成的家長會選擇讓寶寶接受此篩檢。龐貝氏症第一代的酵素補充治療藥物,在2006年由中研院院士陳垣崇研發成功。對於同年出生的洪聲平而言,可說是及時雨,靠著每週在醫院靜脈注射藥物四至六小時,洪聲平得以延續生命,如今他讀書、成長,已進入高中就讀。出生恰逢初代藥物納保 病程卻於小三加劇「聲平很幸運的出生在有治療可用的世代,剛出生就獲得治療。」一路看著洪聲平長大的罕見疾病基金會執行長陳冠如說,過去接觸的龐貝氏症病童,總是病懨懨,且四肢無力、需要呼吸器維生,在治療尚未研發成功的年代,罹患罕見遺傳疾病龐貝氏症,相當於被判了死刑,出生兩年內患者將因心臟、呼吸衰竭逝世。洪聲平這一代的孩子,則有截然不同的處境。龐貝氏症第一代用藥,有效延長患者存活期。洪聲平就是第一代龐貝氏症藥物的受惠者。洪聲平因及時接受治療及復健,他得以擁有童年,可以正常走跳。兒時相簿中,他和一般孩子無異,有時穿著小瓢蟲的可愛裝扮,有時則抱著大熊娃娃不願放手。他也參加罕見小勇士棒球隊,表現活躍,和小朋友們打成一片。然而,蟄伏洪聲平體內的疾病,沒有因此放過他。洪母說,小學三年級時,洪聲平四肢無力的病徵顯現,須使用助行器。龐貝氏症病程快速進展,到了五年級,洪聲平必須乘坐輪椅才能行動。臉部肌肉塌陷、四肢行動不便、舌頭肥大導致說起話來沙啞破碎,洪聲平的相貌、行動能力逐漸喪失,因此在校園生活中飽經歧視與孤獨,「也曾想過要一了百了,去當小天使。」他邊說邊舉起手在脖子上比劃。後來,他看了身障人士力克・胡哲的紀錄片,「人家出生就沒有手腳,我們至少還有手、有腳,可以出門活動。」一席樂觀的話語,聽來格外令人不捨,媽媽表示「懇求健保署放寬給付條件,給孩子一個活下去的機會。」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第一代龐貝氏症藥物有其極限 二代藥物納保卻設高門檻原來,第一代藥物有其極限,根據臨床觀察,治療滿五年左右,療效出現下降,需要提高劑量。臨床上的做法,是從隔週施打,變成每週都要施打。對此洪母說,每週都要進醫院,對於病童的課業、人際相處,都會帶來負面影響。終於病患盼來了第二代龐貝新藥,擔任第二代新藥臨床實驗計畫主持人的簡穎秀說,第二代龐貝氏症藥物不論在動物實驗、臨床患者上,患者行走距離更長、呼吸功能得以改善,體內肝醣堆積量也有明顯降低。故患者的心臟大小、肌肉功能,都會有所進步。這一次洪聲平卻沒有那麼幸運了。簡穎秀說,新一代龐貝氏症藥物研發完成,經臨床試驗證明療效更佳。但是龐貝新藥被限縮給付,訂定了相當多的給付條件。其中一項規定是,若患者已無法行走,則不予給付。根據此規範,須靠輪椅移動的洪聲平,便被排擠於給付資格之外。給付門檻挪用臨床試驗排除條件 簡穎秀:難對病人交代針對共擬會公告的給付門檻,簡穎秀說,目前的門檻是誤用臨床試驗的參與患者資格。該臨床試驗是針對「晚發型」龐貝氏症患者,對象當然須排除嬰兒型患者。她指出,臨床試驗目的是證明新藥療效,選擇對象要求組成均勻、排除特異狀況,故選擇的患者會有特定條件。共擬會若以此為據,在給付條件中明訂排除不符合臨床試驗人為條件的患者,她擔心部分患者會像洪聲平一樣,失去使用二代新藥的機會。簡穎秀說,「我們要治療的是病人,而不是適合去參加臨床試驗的病人,給付規範應該要比臨床試驗更寬,才能治療更多病人。」就像聲平一樣的另一位病童,出生後就沒行走過,使用第一代藥物治療至今,即將高中畢業。患者家屬告訴簡穎秀,雖然孩子坐著輪椅,但這十七、八年的治療對家屬、病童個人,非常有意義。簡穎秀表達擔憂,「新的給付規範,認為坐輪椅的病患達到疾病末期就不值得治療,讓他們立刻面臨死亡,臨床醫師要如何對病人交代呢?」龐貝氏症基因治療進入研發階段 新藥助病友等待治療曙光除了改善生活品質,讓更多患者使用第二代龐貝氏症新藥,還有另一層意義:維持患者身體機能,等待新的治療曙光。簡穎秀說,「如果這些孩子,把運動功能維持在更好的狀態,就有希望可以等到新的治療。」簡穎秀透露,龐貝氏症基因治療已有許多二期臨床試驗。就像當年接受第一代治療的患者,熬過近20個年頭,終於等到第二代新藥納保。若取得第二代新藥,讓患者的生理機能繼續維持,就有機會在未來受惠於基因治療。罕見疾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說,罕病病童被排除於商業保險之外,若非靠著全民健保、罕藥專款的保護傘,實在難以面對巨額的治療費用。她肯定第二代藥物通過共擬會、即將納入健保,「讓孩子們活下來,正常的讀書、就業,進而造福社會。」但她強調,希望患者在給付範圍較大的情況下用藥,讓更多病患得到幫助。
-
2022-10-04 醫療.心臟血管
為什麼控制血糖很重要?專科醫詳解糖尿病是如何影響心臟健康
▌從「心」出發之血糖問題依據台灣大學公衛學院與國健署合作之「台灣地區歸因於可介入危險因子之主要疾病死亡負擔」研究,首次公布台灣慢性病危險因子排名,第一到第五名排序為高血糖、抽菸、高血壓、PM2.5、飲食危險因子。而糖尿病是全身血管系統的殺手,它帶來的慢性合併症包括小血管病變,例如: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以及大血管病變,又稱動脈硬化症,一旦病情控制不佳,易引起心臟病、中風,還會造成眼睛、腎臟、下肢血管等併發症,甚至造成失明、洗腎和截肢。面對糖尿病病變不可不防,但病人也無須過於灰心,只要控制得當,不少高齡的糖尿病人仍是精神飽滿、聲音宏亮,甚至超過 90 歲高齡仍能自行回診,身體精神都維持得很好,生活品質良好。目前全球糖尿病人口仍在逐年增加,罹患率更是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值得注意的是,針對冠狀動脈疾病的死亡率,同時合併糖尿病的病人死亡率高於非糖尿病人,可見心血管疾病合併糖尿病具較高死亡風險,建議務必持續追蹤治療,控制好心血管及血糖的健康數值。糖尿病主要併發症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心血管疾病包含與心臟血管有關的疾病,如各種形式的心臟病及中風等。最常見的疾病為冠狀動脈疾病,也稱為冠心症或狹心症。冠狀動脈為心臟表面上的動脈血管,負責提供心臟肌肉氧氣及養分,維持心臟功能正常運作。冠狀動脈疾病是由冠狀動脈壁的斑塊積聚引起的,斑塊由膽固醇沉積物組成,斑塊積聚使動脈內部變窄並減少血流量,這個過程稱為動脈粥樣硬化或動脈硬化,流向心臟的血流量減少會導致心臟病發作,流向大腦的血流量減少則會導致中風。動脈硬化也可能發生在身體的其他部位,常見在腿和腳,它被稱為外周(周邊)動脈疾病,周邊動脈疾病通常是糖尿病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第一個跡象。 與糖尿病相關的心臟血管疾病有哪些?與糖尿病相關的心臟血管疾病包含:冠狀動脈疾病、缺血性腦中風、出血性腦中風、心臟衰竭,周邊血管病變。進一步探討糖尿病主要的併發症,則可區分為大血管病變及微小血管病變。大血管病變包含:中風、心肌梗塞、周邊血管病變及遠端肢體壞死(常見於腳),微小血管病變則多衍生視網膜病變或腎臟病變等。另外,心臟衰竭病患常有共病就是糖尿病,糖尿病和心衰竭常是並存的,糖尿病的研究顯示心臟衰竭罹患率10%~30%,慢性心臟衰竭的研究則顯示糖尿病罹患率約30%。臨床上觀察也是如此,在心臟衰竭的病人中,每三位就有一位同時罹患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若血糖長期控制不佳會導致心臟功能下降。若原本就有心臟衰竭的患者則症狀更加重,導致心室舒張功能損傷,進而導致糖尿病心肌病變及心衰竭。 冠狀動脈疾病的型式冠狀動脈疾病可分為心肌缺氧及心肌梗塞兩種類型。一、心肌缺氧:此階段冠狀動脈開始狹窄,但血流仍能流動,在程度上有穩定心絞痛及不穩定心絞痛兩種,穩定心絞痛即偶爾發生胸痛,或是快走與跑步時發生胸痛,多數時候稍微休息後,就恢復正常。不穩定心絞痛則發生頻率高,走幾步路就感覺胸痛、喘不過氣,甚至在休息狀態下發生胸痛,強度與頻率都上升。二、心肌梗塞:因冠狀動脈阻塞導致氧氣和養分無法輸送到它所供應的心肌細胞,造成心臟組織永久受損壞死,嚴重甚至休克或死亡。病人會有嚴重胸痛、呼吸困難、暈眩,嚴重者甚至失去意識、心律不整、血壓下降甚至休克。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分為以下三種一、冠狀動脈狹窄:因血管狹窄造成輸送至心肌的血流不足,導致胸痛。二、冠狀動脈痙攣:雖然血管並無狹窄,但因血管痙攣同樣會造成供應到心肌的血流不足,或血流完全無法流通導致胸痛。三、冠狀動脈急性堵塞:導致急性心肌梗塞,血流無法順利通過造成心肌壞死,心臟不同於肝臟還有再生能力,心肌壞死無法再生,故掌握黃金治療時間相形重要。若在冠狀動脈急性堵塞發生後立刻送醫搶救,12 小時內盡快將血管疏通,則有較多機會恢復。急性心肌梗塞的症狀由於急性心肌梗塞病情凶險,家屬往往驚慌失措,恐錯失救治良機。到底急性心肌梗塞有哪些症狀呢?最主要的症狀就是胸痛,即胸口嚴重壓迫感或緊縮,疼痛位置在胸前或上腹部,對照穩定型心絞痛多數是1~2分鐘就恢復正常,急性心肌梗塞則會持續胸痛超過 30 分鐘,合併冒冷汗、噁心嘔吐,多數在清晨發作。糖尿病如何影響您的心臟? 隨著時間的推移,高血糖會損害血管和控制心臟的神經系統,糖尿病人也更有可能患有其他會增加心臟病風險的疾病,例如:一、高血壓:會增加血液通過動脈的壓力,並可能損壞動脈壁。同時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會大大增加罹患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即壞膽固醇)過多,會在受損的動脈壁上形成斑塊,造成血管狹窄堵塞。 三、高三酸甘油酯(血液中的一種脂肪)和過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即好膽固醇)被認為會導致動脈硬化。上述情況都是無症狀的,醫師會檢查您的血壓並進行簡單的血液檢查,看看您的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三酸甘油酯是否有異常。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心臟衰竭,心臟衰竭是一種嚴重的疾病,但這並不表示心臟已經停止跳動而是意味著心臟無法順利將血液幫浦至全身器官組織,導致腿部腫脹和肺部積液,引發呼吸困難。心衰竭往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惡化,但早期診斷和治療可以幫助緩解症狀並阻止或延緩病情惡化。 心臟檢查包含哪些項目?血壓、血糖、膽固醇數值、抽菸史及體重可幫助醫師了解病人罹患心臟病的總體風險高低,通常醫師會安排一些檢查來評估您的心臟健康狀況,其中可能包括: 靜態十二導程心電圖、胸部 X 光檢查、運動心電圖、24 小時活動心電圖、心臟超音波、心臟核子醫學檢查、心臟血管電腦斷層、心臟核磁共振等。心電圖是心臟科的常規檢查,心電圖就像是收集心臟發出的電波,繪成心跳搏動的波形圖,以判斷是否有心肌缺氧、心律不整、心肌梗塞、傳導障礙等問題。胸部X光檢查則能顯示心臟型態、心臟大小、血管變化(尤其是主動脈的鈣化現象),及肺部相關異常。心臟超音波屬於非侵入性檢查,利用聲波的反射檢視心臟各個腔室的大小、肌肉的厚薄、收縮及舒張功能的好壞、心臟瓣膜是否狹窄或是閉鎖不全等,可以知道病人的心臟構造與心臟功能是否正常。心臟核子醫學檢查是利用一種放射性化合物注射到周邊靜脈,追蹤劑便會即時從血液流至心肌細胞,然後再利用伽瑪照相機拍攝出心臟的影像。掃描運動時和休息時心肌的血流情況,如果心臟某些部分未能顯像,即表示該部分供血不足,亦即冠狀動脈有明顯狹窄。心臟血管電腦斷層或心臟核磁共振可以提供包括心臟構造型態、心臟收縮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心肌缺氧評估、心肌壞死範圍、心臟瓣膜逆流和心臟組織特性等的完整重要資訊。如何照顧好您的心臟?透過生活方式的改變可以幫助您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或是防止病情惡化,並幫助您控制糖尿病,以下提供幾項健康生活準則。一、遵循健康的飲食習慣: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瘦肉蛋白和全穀物,少吃加工食品(例如:薯片、糖果和快餐),避免反式脂肪。多喝水,少喝含糖飲料,少喝酒。 二、維持健康的體重:如果您的體重超重,只要減輕少量體重也會降低您的三酸甘油酯和血糖。適度的體重減輕意指減少體重的5%至7%,對於80公斤的人來說只要減少4至6公斤,就有非常良好的效果。 三、讓身體動起來:進行體能鍛練會使您的身體對胰島素(使您體內的細胞利用血糖獲取能量的激素)更加敏感,這有助於控制您的糖尿病。體能鍛練還有助於控制血糖並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可以嘗試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的體力活動,例如:快走。 四、管理壓力:壓力會導致血壓升高,也會導致不健康的行為,例如:情緒不穩、失眠、飲酒過量或暴飲暴食。五、充足的睡眠:每日維持6~8小時的睡眠時間。六、管理您的ABCs,即控制危險因子:A:A1C,即糖化血色素,定期進行糖化血色素測試以評估2~3個月內的平均血糖,盡可能保持在目標範圍內。 B:Blood Pressure,即血壓,盡量保持血壓低於140/90毫米汞柱。C:Cholesterol,即膽固醇,控制膽固醇在適當的程度。 S:Smoking即抽菸,抽菸對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均有負面影響,請務必戒菸。七、定期身體檢查 心臟病病徵常被忽略或耽誤若您出現胸悶、緊迫或痛甚至合併冒冷汗、呼吸困難、端坐呼吸、心悸、腳腫或小便減少等症狀請特別注意,日前曾收治一位66歲糖尿病人因胸悶及呼吸困難,剛開始以為只是身體比較虛弱,在家自行調養數日,因症狀加劇無法平躺睡覺,到醫院檢查發現血管堵塞,心臟功能僅25%(正常情況至少50%),經置入支架後恢復健康。頸動脈疾病症狀也不可忽視 頸動脈和椎動脈是影響人體腦部血流的重要供應源,頸動脈自主動脈分出後又可分為內外頸動脈,內頸動脈又供應了大腦將近三分之二的血循,當頸動脈因為狹窄而阻塞時,就有可能會影響腦部而產生相關症狀。頸動脈阻塞症候群的症狀包括頭痛、眩暈、癡呆、視力喪失、僵硬、頸部痠痛和肢體障礙(無法走路或四肢無力)等,頸動脈阻塞又可分成有症狀與無症狀型,有症狀型的頸動脈阻塞通常較危險,需妥善治療。日前一位72歲患者有高血壓、糖尿病及抽菸習慣,曾經發生左眼視力突然短暫看不見,病人不以為意,後來又出現右側肢體短暫無力,到院檢查後發現原來是嚴重頸動脈狹窄,經置入支架後恢復健康。 提醒您,若您有心血管疾病合併糖尿病,請務必持續追蹤治療,控制好心血管及血糖的健康數值,才能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本文轉載自振興醫訊第307期)
-
2022-10-01 醫療.巴金森病
手抖、行動緩慢,就是巴金森氏症?4個生活指南助改善
手抖、行動緩慢本來就是老人常見的情況,所以罹患巴金森氏症常被忽略,家人要提早發現並不容易。神經細胞會分泌一種名為「多巴胺」的神經傳導物質,能夠協調人體的運動功能,但隨著年齡增長,神經細胞的數量逐漸減少。台大醫院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主治醫師戴春暉表示,這類神經細胞只要退化超過80%,患者就會出現巴金森氏症臨床症狀,包括:手抖、四肢無力、動作緩慢等。一旦確認為巴金森氏症,一定要配合使用藥物控制,這種退化性疾病無法逆轉,只會隨時間直線退化,積極治療可以讓活動力改善到接近正常人,提升生活品質。家人應多鼓勵病患運動,適度的活動或復健訓練可以減緩肢體僵硬,改善動作的協調,像是太極拳、氣功都是不錯的選擇。巴金森氏症患者生活指南1.日常生活:在家中通道及樓梯兩旁裝置扶手,通道上不要有障礙物。2.運動:游泳、散步、種花、太極拳、氣功等。3.飲食:多吃高纖食物,例如蔬菜或是全麥食物,多攝取水分,防止便秘。4.盥洗:在臥室、浴室安裝緊急鈴,在浴缸底部放一塊防滑墊。
-
2022-09-24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國門鬆綁民眾疑問多!指揮中心QA解惑「0+7入境可住一般旅館」
邊境即將解封,第一階段於9月29日起,入境改為「3+4」,全程可一人一室、10月13日更可望改為「0+7」,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於23日表示,「0+7」實施後,民眾入境可住一般旅館,雖然相關流程還沒公布,但涉及後續訂房問題,因此先公告。另外,為了讓入境者了解快篩使用、結果回報等,疾管署官網更新相關QA,分為:‧快篩實施方式及試劑取得‧入境當日或居家檢疫第1天快篩結果之回報‧檢疫期間出現症狀時/檢疫期滿當日之快篩注意事項‧快篩試劑使用說明與快篩試劑處理以下為入境鬆綁10大QA一次看:「快篩實施方式及試劑取得」Q1-1:自國際港埠入境旅客何時需做家用快篩檢測?A1-1:自111年9月29日零時(航班表定抵臺時間)起入境旅客,由國際港埠現場工作人員提供2歲以上旅客4劑家用快篩試劑,並請於以下時機進行快篩檢測:1.入境當天或居家檢疫第1天。2.居家檢疫期滿當日(即居家檢疫第3天)。3.自主防疫期間如需必要外出,需有2日內快篩檢測陰性結果。4.居家檢疫及自主防疫期間如出現發燒、喉嚨痛、流鼻水鼻塞、咳嗽、呼吸困難、嗅味覺異常、腹瀉、全身倦怠、四肢無力等症狀時。Q1-2:請問自主防疫期間必要外出前須有「2日內」快篩檢測陰性結果,應如何計算?A1-2:自主防疫期間需外出上班或購買生活必需品者,需於外出當日或前一日進行快篩且檢測結果為陰性者才可以外出。例如:6 月 20日要外出,需具有6月19日或6月20日快篩檢測陰性結果。Q2:請問要如何取得快篩試劑?A2:入境時,會由國際港埠現場工作人員向2歲以上(以入境當日年齡為準)旅客發放4劑「COVID-19家用抗原快篩試劑」,請民眾務必妥為保管(室溫保存);如果未拿到快篩試劑,請主動洽詢現場工作人員,確認已領到快篩試劑後再離開。Q3:快篩試劑費用由誰支付?A3:本項快篩試劑由國際港埠現場工作人員發放,民眾不用付費購買。Q4:如發現入境時未領到快篩試劑、試劑內容物不完整,或因不小心遺失、操作不當等情況導致無法完成快篩檢測,可以補發嗎?A4:請民眾於入境時主動確認已領到4劑快篩試劑,入境後原則不予補發。Q5:未滿2歲嬰幼兒無法進行快篩,如果檢疫期間有疑似症狀或自主防疫期有與家人外出之必要時該怎麼辦?A5:1.未滿2歲者檢疫期間無需執行快篩檢測,如其檢疫期間出現疑似症狀,請同住者主動聯繫居家檢疫健康關懷人員,由關懷人員評估轉介衛生單位安排就醫;倘有緊急就醫需求,請撥打119,以119救護車為原則或依指示之防疫車輛、同住者接送(雙方全程佩戴醫用口罩)或自行前往(如步行、自行駕/騎車)等方式為輔,全程須佩戴醫用口罩且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前往。2.另自主防疫期間,非必要不得外出,倘同住者確實需帶未滿2歲者外出,該未滿2歲者無需進行快篩。Q6:入境人員因故無法執行快篩試劑者,如果檢疫期間有疑似症狀或自主防疫期間有外出之必要時該怎麼辦?A6:1.入境人員如因故無法執行快篩試劑者,檢疫期間可無需執行快篩檢測,如出現有疑似症狀時請聯繫居家檢疫健康關懷人員轉介衛生單位安排就醫;倘有緊急就醫需求,請撥打119,以119救護車為原則或依指示之防疫車輛、同住者接送(雙方全程佩戴醫用口罩)或自行前往(如步行、自行駕/騎車)等方式為輔,全程須佩戴醫用口罩且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前往。2.但考量自主防疫期間可能尚處於病毒潛伏期,故自主防疫期間非必要不得外出,如需必要外出,仍需具2日內快篩檢測陰性結果。「入境當日或居家檢疫第1天快篩結果之回報」Q7-1:完成入境當日或居家檢疫第1天快篩後,我應該如何回報快篩結果?A7-1:居家檢疫健康關懷人員(村里幹事、外事警察、學校等人員)會於您入境當日或居家檢疫第1天進行電話關懷時,詢問您入境當日或居家檢疫第1天的快篩結果,再請您依快篩檢測結果回報予居家檢疫健康關懷人員。另如為入住集中檢疫所之檢疫者請向所在集中檢疫所衛生組人員回報。Q7-2:如果我的入境當日或居家檢疫第1天快篩結果為陰性,是不是就可以立刻解除檢疫了?A7-2:不可,您仍須依「防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入境健康聲明暨居家檢疫通知書」所載明之檢疫起始日及檢疫結束日完成3居家檢疫至期滿,並請於檢疫期滿後接續4天自主防疫。另外提醒您,使用完後的家用快篩試劑及採檢棒等耗材請用塑膠袋密封包好後,依一般垃圾處理。Q7-3:如果我的入境當日或居家檢疫第1天快篩結果為陽性,應該怎麼辦?A7-3:1.不可外出,請主動查詢地方政府衛生局指定之視訊診療醫療機構、使用「健保快易通APP」常用服務項下之就醫院所查詢全民健保視訊診療院所,或聯繫所在衛生局安排縣市政府居家照護診療計畫之視訊診療醫療院所,預約並透過遠距/視訊診療門診由醫師評估確認快篩結果,並配合後續防疫措施(詳請參閱「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及居家檢疫對象快篩陽性之評估確認及通報流程」);如為入住集中檢疫所者,請依集中檢疫場所作業辦理。2.若經通報確診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個案,後續將由地方政府衛生單位開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請依衛生單位指示於住家(1人1室)或其他指定處所進行居家照護或隔離治療。Q7-4:如果我的入境當日或居家檢疫第1天快篩結果為不明(無法判定結果),應該怎麼辦?A7-4:1.有時因產品品質或操作因素,檢測結果無法判定為陽性或陰性時,可先參考產品說明書相關指示辦理,或洽詢配發之試劑廠商。2.倘仍無法判定結果,請您再次進行快篩檢測。「檢疫期間出現症狀時/檢疫期滿當日之快篩注意事項」Q8-1:檢疫期間我因出現症狀使用快篩試劑進行檢測,結果為陽性,應該怎麼辦?A8-1:1.不可外出,請主動查詢地方政府衛生局指定之視訊診療醫療機構、使用「健保快易通APP」常用服務項下之就醫院所查詢全民健保視訊診療院所,或聯繫所在衛生局安排縣市政府居家照護診療計畫之視訊診療醫療院所,預約並透過遠距/視訊診療門診由醫師評估確認快篩結果,並配合後續防疫措施(詳請參閱「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及居家檢疫對象快篩陽性之評估確認及通報流程」);如為入住集中檢疫所者,請依集中檢疫場所作業辦理。2.若經通報確診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個案,後續將由地方政府衛生單位開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請依衛生單位指示於住家(1人1室)或其他指定處所進行居家照護或隔離治療。Q8-2:檢疫期間我因出現症狀使用快篩試劑進行檢測,結果為不明(無法判定結果),應該怎麼辦?A8-2:1.有時因產品品質或操作因素,檢測結果無法判定為陽性或陰性時,可先參考產品說明書相關指示辦理,或洽詢配發之試劑廠商。2.倘仍無法判定結果,請您再次進行快篩檢測。Q8-3:檢疫期間我出現症狀,但發現入境時未領到快篩試劑、試劑內容物不完整,或因不小心遺失、操作不當等情況導致無法進行快篩檢測,應該怎麼辦?A8-3:請先持續觀察,若不適症狀未緩解,請主動聯繫居家檢疫健康關懷人員(村里幹事、外事警察、學校等人員),告知您有症狀但無法進行快篩檢測原因,由關懷人員評估轉介衛生單位安排就醫。如為入住集中檢疫所之檢疫者,請聯繫所在集中檢疫所衛生組人員。Q8-4:如果我的檢疫期滿當日快篩結果為陰性,是不是就可以立刻解除檢疫了?A8-4:不可,您仍須檢疫至「防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入境健康聲明暨居家檢疫通知書」所載明之檢疫結束日24時,並請於檢疫期滿後接續4天自主防疫。另外提醒您,使用完後的家用快篩試劑及採檢棒等耗材請用塑膠袋密封包好後,依一般垃圾處理。Q8-5:如果我的檢疫期滿當日快篩結果為陽性,應該怎麼辦?A8-5:請參閱Q8-1。Q8-6:如果我的檢疫期滿當日快篩結果為不明,應該怎麼辦?A8-6:請參閱Q8-2。「快篩試劑使用說明」Q9:我不太會操作快篩試劑怎麼辦?A9:1.請您參閱快篩試劑所附說明書或至本署全球資訊網首頁>傳染病與防疫專題 >傳染病介紹>第五類法定傳染病>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重要指引及教材>入境民眾執行COVID-19抗原快篩作業項下所列相關試劑操作短片。2.如果仍有疑問,請洽詢配發之試劑廠商。「快篩試劑處理」Q10:快篩試劑檢測完該怎麼處理?A10:請您參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全球資訊網首頁>環境主題>議題專區>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專區>「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垃圾排出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