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2 科別.泌尿腎臟
搜尋
喝水
共找到
1445
筆 文章
-
-
2020-07-12 新聞.健康知識+
水喝不夠會生病! 身體出現這信號才喝就太遲了
天氣越來越熱,多喝水成了夏季最重要「養生課」!水對人體相當重要,人的體重有6成到7成的水分,血液當中水分比重更高達9成以上,各個器官都含水分,即使看來很結實的骨頭,也有20%以上的水比例。人在沒有食物營養的情況下,還能存活幾個星期,但若是沒有水,頂多5天就會一命嗚呼,可見水有多重要。根據環保署的統計數據顯示,台灣人1年喝掉46億支寶特瓶,每個人平均1年約使用200支寶特瓶,把這些瓶裝水串起來,已經可以環繞台灣本島223圈。由此可知,台灣人對於水或瓶裝飲料的需求相當大,或許你會想:「我有喝這麼多水嗎?」試想,你是不是常買罐裝飲料或是熱了就買礦泉水解渴呢?喝下肚的水不只開水而已,還有礦泉水、包(瓶)裝水、含糖飲料、手搖杯,甚至正餐喝下的湯,都是含水的成分。一般而言,人每天從尿液、汗液或皮膚蒸發等流失的水分,大約是1800~2000c.c.,換句話說,人1天至少也要喝進去等質量的水分,只是這2000c.c.的水分,不一定都由喝水獲得,而是包含吃進肚子的食物中的水分,或是果汁飲料等含水液體都一起算進去,才是正確的計算方法。當然一個人一天到底應該要攝取多少的水分,這個問題的答案因人而異,例如大量流汗的運動選手,需要的水分平衡就一定高於一般人,小朋友的需水量和老人家所需要的水量也不一樣。馬偕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黃偉新提供簡單的區別計算公式,體重越重的人就需要越多的水來協助身體代謝,透過簡單的公式,也可計算每天應該攝取的水量,就是將體重乘以30,就是個人每日需要的c.c.數,例如以一位體重60公斤的人來說,60X30=1800,一日的水需求量就是1800c.c.;假若運動量大一些或是夏天排汗多的時候,自然得多攝取水分來調節身體機能的運作。既然知道喝水如此重要,那麼該怎麼喝?如何有效的喝就是重點了。或許你會說:「水,我天天都在喝,而且只要渴了就會喝水。」這絕對是個錯誤的觀念!人體會感受到口渴的時候,通常身體都已經「渴很久」了,黃偉新強調,不是感覺口渴才狂灌水這麼簡單,而是心裡一直掛念著要喝水這件事,這可能會給自己生活上很大的壓力,因此,喝水應該要適時、適量、有技巧,才是聰明又事半功倍的喝水法。攝取水分的確有些小技巧,黃偉新以自己為例,將喝水「分段處理」,在辦公室放個大水壺,上午喝1大杯500c.c.,下午喝1000c.c.左右,看到就會想到,想到就喝1~2口,化整為零後,不知不覺喝水的完成度就會提升,或是有人將喝水分幾個時段完成,建立成習慣之後,就可以輕鬆達到目標。延伸閱讀: 口渴才喝水就太晚了! 學會補水3技巧養顏美容、助消化 3種熱傷害都會要人命! 炎炎烈日補水、通風最重要
-
2020-07-11 養生.營養食譜
吃當季/「檸檬」富含維生素C養顏美容,也能預防心管疾病控制血壓 但有2種人要注意!
養生很重要的就是要「吃當季」,但當季該吃什麼?元氣網「吃當季」為您整理當季盛產的蔬果,介紹當下適合吃的蔬菜水果,其營養價值、食用注意事項,及最實用的食譜等。維生素C含量多,是不少人對檸檬的印象。而除了維生素C,檸檬也是高鉀水果,每份含265毫克鉀,有助預防心管疾病與血壓控制。在水果裡,它的鈣含量也相當出色,不過,植物鈣的吸收利用率畢竟還是不如動物性鈣質。夏季來一杯酸酸甜甜的檸檬汁,清爽、養生又健康。【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出處/2011-10-02 聯合報「元氣周報養生DIY」】(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 檸檬與萊姆,一樣嗎?檸檬為芸香科柑橘屬的一種,是原產於亞洲的常綠小喬木,其果實為黃色橢圓狀。檸檬與萊姆兩者味道非常接近,兩個是不同的柑橘種類,果實的用途與植株生長特性相近,但還是有些微的差異。檸檬、萊姆類之果實皆有芳香氣味,檸檬的香氣較佳。檸檬(Lemon):檸檬果實種子約5至10個,兩頭稍尖凸,尺寸較大且果皮厚較粗糙,果形長橢圓果肉較偏淺黃色。萊姆(Lime):萊姆的果無籽,皮薄而較光滑,果形短橢圓,果肉淡綠色,顆粒較小。檸檬有什麼營養?維生素C含量多,是不少人對檸檬的印象。以一份水果熱量60大卡計算,一份檸檬約為20公克(個頭稍大約2顆、稍小約3顆),維生素C含量就有近60毫克。成人每日維生素C建議攝取量為100毫克,一份檸檬,就能抵6成建議量。除維生素C,檸檬還是高鉀水果,每份含265毫克鉀,有助預防心管疾病與血壓控制。在水果裡,它的鈣含量也相當出色,不過,植物鈣的吸收利用率畢竟還是不如動物性鈣質。另外,檸檬雖含有不少膳食纖維,榨汁後會濾除殘渣,纖維攝取量可會大打折扣。喝檸檬水能瘦身?網路相傳,有韓國藝人以一公升水加上半顆檸檬汁的比例,每喝3公升以上的水,搭配每天15分鐘運動,不必節食也能瘦,真的嗎?半顆檸檬熱量約為15大卡,一天吃一顆半檸檬,熱量也只有45大卡。「耐酸」的人,喝不加糖檸檬水,能增加水分、維生素C攝取量,不過,檸檬沒無抑制食欲功效,充其量水分下肚,能增加飽足感,少吃一點東西,醫師通常也會建議想瘦身者,多喝水有助代謝。網路相傳,起床後空腹喝檸檬汁,能養腎、清潔腎臟?要避免腎結石,尤其是曾有腎結石病史的人,每天喝足量的水2000cc、多排尿,加上飲食均衡,有助「顧腎」,預防腎結石產生。除了水分,檸檬酸也有助於預防腎結石上身。檸檬酸能與鈣結合,形成可溶性檸檬酸鈣,減少鈣與草酸結合後產生結晶,沉澱在腎臟裡。不過,檸檬水充其量僅能預防,可別寄望靠檸檬汁「酸蝕」腎結石。哪些人喝檸檬汁要節制?檸檬為高鉀食材,需限鉀的腎臟病患者,要謹慎食用。不只如此,檸檬汁需以水稀釋,末期(第5期)腎病患者因水分無法排出,導致水腫,尤其要留意。另外,糖尿病患每日水果攝取量為2份,可別食用過量。檸檬汁如何入菜,才能吃得更健康?檸檬的天然酸味,可用來取代鹽,減少鈉攝取量。不過,維生素C不耐熱,要想「一兼二顧」,減鹽又多C,可添加在涼拌菜裡,或魚肉清蒸、烤熟後,再淋上檸檬汁,與雞肉搭配也不錯。為平衡檸檬汁微酸的口感,有些人添加較多糖,不知不覺中吃進過多熱量。以免洗湯匙為例,8、9分滿的冰糖、砂糖(約15公克),就有60大卡,等於一份檸檬;若是黑糖,相同熱量,份量大約是一匙略滿一點。想減糖,可以多加一些水稀釋,不要喝那麼濃;或在水中放幾片檸檬、滴一些檸檬汁,如此一來,既能補充維生素C、多喝水,又不致讓身材走樣。檸檬(萊姆)怎麼挑?1.先選手感硬實,表皮看來緊繃、亮麗者。2.接著再掂一掂份量,重者為佳,這種發育良好的果實,才會芳香多汁,不會酸得嚇人。保存方法將檸檬包在紙袋或塑膠袋裡再冰,可避免脫水。
-
2020-07-11 科別.新陳代謝
愛吃海鮮易致痛風? 醫師說最大原因是「這些」
34歲楊先生平時愛喝手搖飲料及吃海鮮,日前和友人聚餐時狂吃20隻蝦,當大夥準備離開時,突然感到雙腳一陣劇痛且無法站立,只得原地苦坐,隔天連忙到急診檢查,確診為痛風,經藥物治療並調整飲食四個月後,尿酸值總算恢復標準值,但也讓他學到「痛起來真的會要命啊」!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臟科主任周哲毅表示,痛風是一種急性疾病,正常狀況下尿酸會於血液中分解,經過腎臟和腸胃道排出體外,但若攝取過多高普林的食物、身體新陳代謝增加,或腎臟功能變差,使尿酸不易排泄時,都會使尿酸於血液內不斷累積,繼而形成尿酸鹽結晶堆集於關節腔內,使關節發炎腫脹,嚴重時更會使關節變形。周哲毅醫師解釋,痛風好發於30至50歲的男性,或是停經後的女性,通常在半夜或清晨時發生,患者會於睡夢中感到關節突然劇痛,此時關節會變得紅、腫、熱、痛,通常要過一段時間才會逐漸消退。另外,造成尿酸偏高的原因包括遺傳、慢性腎臟病、大量食用含普林食物,和服用利尿劑、抗排斥藥物的患者,除了調整飲食外,有些患者會透過提升運動量,試圖讓尿酸值下降,但若高尿酸血症患者在運動過程中,沒有攝取足夠水分,很容易因脫水反而增加疾病發生的風險,不可不慎。周哲毅醫師提醒,痛風患者,平時應多喝水、減少食用含糖飲料、醬料,節制攝取紅肉、內臟、海鮮、酒精等高普林食物,良好控制體重,並配合醫囑按時服藥,當尿酸值下降且穩定一段時間後,由醫師評估是否減少藥量,才能確保尿酸值維持穩定,避免痛風再度發作。(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痛風關鍵不在高嘌呤! 你每天喝的這2種飲品才是元兇 年紀輕輕就痛風 這項因素讓風險增3倍!
-
2020-07-10 科別.兒科
家長注意!兒童不明腹痛有共通點 原來是少做這件事
2歲半陳姓男童上個月突然半夜斷斷續續腹痛、下背痛,到早上肚子竟然變大,連忙帶到醫院就診,經腹部X光檢查發現,下腹部竟然有多處大便堆積及腸氣。另一名13歲郭小妹早上突然腹痛,嚴重到無法上學,就醫後才發現,升結腸及直腸處堆積大便。衛福部台中醫院小兒科醫師陳敏恭說明,陳姓男童與郭姓女童共同點就是不喜歡吃蔬菜,加上近日天氣炎熱,喝水量相對不足,易排便困難而引起嚴重腹痛。他發現,越來越多的孩童,包括小學生及中學生,常反覆性腹痛及排便困難。尤其以常反覆發作或嚴重的患者在接受腹部X光片檢查後,呈現大量宿便,特別集中在升結腸及直腸部位。根據英國健保2019健康系統(National Health System)指出,人類因為受到基因的影響,某些人會特別討厭某類的蔬菜,是很正常的。市面上的蔬菜種類多,多采多姿顏色如彩虹般,培養小孩多吃各式各樣的蔬菜,就有機會脫離腹痛、便秘肥胖及慢性疾病。陳敏恭說,蔬菜是人體纖維重要的來源,纖維不足,不只會造成便秘、腹痛,也容易導致肥胖、高血壓、高膽固醇、大腸癌及第二型糖尿病,但速食、精緻與多樣化的飲食環境逐漸年輕化,如何讓孩子喜歡吃蔬菜,更是家長的挑戰。陳敏恭分享三個小撇步,第一是從副食品入手,嬰兒開始吃副食品的4到6個月大,盡可能每天提供小孩一份蔬菜,把握兩歲前「培養小孩喜歡蔬菜習慣的黃金期」。或運用卡通人物如佩佩豬、巧虎等鼓勵小孩吃蔬菜的影片,來引導孩子樂於吃蔬菜。第二,利用「餓肚子什麼都好吃」時機,孩子傍晚放學回家時段,已經有點餓,事先準備蔬菜沙拉或蔬菜棒。在晚餐時間,家長不妨多煮一兩道青菜並帶頭示範多吃青菜,以身作則不偏食,有時搭配烤蔬菜,讓孩子有不同樣態的選擇。第三,角色扮演引興趣,家長試著多帶中、低年級小學生逛菜市場,挑選3到5份自己喜歡的蔬菜,認識更多樣的蔬菜及選擇種類;在廚房鼓勵小孩參與清洗蔬菜,與孩子共同參與菜單討論;利用空盆或小空地,引導孩子種些小蔬菜,甚至鼓勵大小孩協助大人煮菜、炒菜。營養師盧靜詩建議,讓寶寶對食物有興趣,可漸進式給予天然食材,少量多樣化的副食品刺激。在食物造型及擺盤上多加變化,可達到良好的親子互動及參與感,增加孩子進食意願。除了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全穀雜糧類、蔬菜及水果外,也要補充足夠的水份、適量的油脂及增加活動量,才能改善便秘。
-
2020-07-09 養生.抗老養生
中醫養生就是不能喝冰水?凍齡女中醫彭溫雅 公開抗老回春靠這3招
身為中醫師,「我覺得我必須用自己做過的養生法,且覺得不錯才會分享給大家。」彭溫雅笑說,「兒子2歲時發燒,我拿薑片貼在他的額頭,試著退燒,最後的結局,燒沒退成,還過敏!當然也免不了被西醫老公唸了一頓。」記者聽了忍不住大笑,可是她又說,「試了才會知道。」彷彿是說,他的方法都來自自身的經驗,也多了一份安心。擁有中西醫背景的溫亞中西醫聯合診所院長彭溫雅回憶起懷孕當年,「靠著中醫的養胎法,坐月子調養,根治自幼的異位性皮膚炎,自此擺脫西藥。」他就此頭也不回地走上中醫師這條路近20年。 很多人總是把中醫養生想得太認真、太複雜,例如,不能喝冰水似乎是一項最基本的原則。 彭溫雅說,能不能喝冰水是得要看情況,在使用熱性藥材階段,不能喝冰水、避免寒性食物是對的,因為會降低藥效,但就此禁止,似乎有點不合邏輯,「平時,我也會喝冰水。」他大笑。 就像老祖宗常說的,「冬吃蘿蔔,夏吃薑,」讓五臟六腑的陰陽五行處於平衡的狀態,一旦中心軸抓穩了,身心就可以自然地生氣勃勃。 40歲後超愛穿布鞋,勤走路當運動 忙著看診、寫書、節目錄影、家事等,平日似乎沒有時間去運動,「走路是很好的運動,過了40歲我脫掉高跟鞋,改穿起布鞋,如果是2個捷運站能到達的距離我一定用走的。」 說起布鞋的選擇,彭溫雅竟也說得頭頭是道,他說:底部不要選太薄會傷腳根,也不要穿有增高的鞋墊或底太厚的,走太快會不小心扭傷腳踝,也不要選擇尖頭鞋,「好穿外,還要能避震,當然也不能太重。」 曾經有病人跟他說:「要穿重一點的鞋,這樣可以鍛鍊肌肉,就好像舉啞鈴一樣。」 這根本沒有道理啊,彭溫雅說得用力:如果要運動,應該要先暖身,再去穿所謂很重的鞋,鍛鍊完肌肉當然要把鞋脫掉,讓腳放鬆,否則長期下來這可是會受傷的! 42歲拉警報!善用食療調理更年期 「老是生命必經的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雌激素慢慢降低是必然的趨勢,也是身體的自然的現象,別怕更年期。」 彭溫雅說,如今他也44歲了,他認為,女性生理逢7的倍數是個關鍵,六七四十二,42歲時就要做好面對更年期的保養。 「中醫的婦科與肝經、脾經、腎經相關,肝脾腎調理好,身體就會很舒服,而中醫有五色入五臟的食養法(註:五臟是「肝、心、脾、肺、腎」,分別代表「青、赤、黃、白、黑」),我喜歡用顏色教大家養生,因為我自己就這麼做。」 他不諱言,難免也會腎虛精神差,這時候會吃些黑色的香菇、黑木耳,「昨天煮了黑木耳瘦肉湯,效果還不錯。」如果晚上睡不好,隔天早上會吃些綠色食物養肝,讓自己的精神好一點。 抗老養生3重點:早餐、喝水、秒睡 駐顏有術的彭溫雅,談起自己的養生,「我每天一定會在7~9點吃早餐,吃粥品,補中氣,讓白天充滿了精氣神,脾胃好,皮膚也有光澤,人也顯得漂亮。」 《本草綱目‧粥記》載:「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胃腸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也。」 彭溫雅偷偷說,口渴跟飢餓的感覺很像,不太容易分清楚,下次想吃零食,先喝水,你會發現,怎麼會愈喝愈渴,這就是表示身體在缺水。 人體有70%以上是由水組成,補充水分是相當重要的事,「比起中藥飲,我更重視喝白開水,每天2000 cc,一口一口慢慢的喝。」說著說著,他忍不住地又提醒記者,要不要喝水。 要看起來年輕,當然還要有睡覺養生法,每天一定讓自己在晚上11點到半夜1點間就寢,彭溫雅笑道:「我滿喜歡睡覺,還可以秒睡,兒子也是唷!」 要如何「秒睡」?這是體質吧,他說,首先要放寬心,而這是需要特別學習。 「你覺得什麼環境舒服就往那裡去,像我們全家很喜歡爬山,上週的天氣超好,我們去了一趟七星山,有一種被加滿油的感覺,面對下週的工作,屆時,做就是了!」 在這社會,難免會遇到很瞎的人事物,心難免會有壓力,蔡康永在書裡面曾提到,「世界充滿了與我們無關的事,但『心』的每件事,都與我們有關。世界永遠不會屬於我們,但『心』永遠屬於我們。」 「我們要有正能量外,更要學會釋放自己的壓力。」彭溫雅溫柔的提醒著。 彭溫雅小檔案 出生:1975年現職:溫亞中西醫聯合診所院長嗜好:散步、瑜伽、做家事每日必做: 1.每天喝2000cc水 2.合谷穴敲擊:合谷穴位於手掌虎口凹陷處,雙手放鬆把虎口手背相對並敲擊3分鐘,透過敲打來幫助排毒,可以達到養顏美容、預防感冒的作用用。 3.穴位按摩:小指對應的是腎經,有空時不妨按摩小指第一指節中部的腎穴、第二指節中部的命門穴,治療婦科疾病特別有效,可以改善經痛及更年期症狀。 4.每天按摩小指50次。 包包裡必備:電腦、筆 ●原文刊載網址,原刊載日期2019年12月22日 ●延伸閱讀:.不婚主義變天作之合!50歲婚姻更圓滿:用心經營感情,夫妻要當對方最好的鏡子.再怎麼吵也會記得和好!她們中年後的母女關係:全世界沒有誰比你更重要.辭職照顧母親,媽媽卻把親手燉的雞湯留給手足 她感慨:難道您覺得我不累嗎?
-
2020-07-08 科別.感染科
感染EB病毒恐引發淋巴癌、鼻咽癌 這些感染途徑要當心
在全世界對病毒唯恐避之不及之際,我們來認識一隻大概算是最常見的病毒之一的病毒吧!這是Epstein-Barr virus,縮寫為EBV,也稱為EB virus,或叫EB病毒,另外也稱為「第四型人類皰疹病毒」,是皰疹家家族中的一員。全世界都有這隻病毒的蹤跡,甚至很多人都感染過。話說從頭…1960年代,伯奇Burkitt為在非洲烏干達行醫的外科醫師,他有次意外發現小孩臉腫腫的,原來是臉龐長了腫瘤。兩星期後,他又再度望向窗外,竟然再度看到窗外另一位小孩同樣也出現了下巴處的腫瘤。伯奇Burkitt醫師心想,怎麼這麼奇怪,非洲這裡的小孩腫瘤常常長在臉上?伯奇醫師認為這不是偶然,經過一番研究,後來原來這疾病是淋巴瘤的一種,因而被命名為「伯奇氏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 有次Burkitt醫師演講時,底下坐了個病理學家Epstein。聽完演講後,Epstein認為這個淋巴瘤很有意思,很值得研究,與助手Barr一同努力,最後證實這個淋巴瘤是由一種雙鏈DNA病毒引發的。這隻病毒因此就以發現者的名字命名,被稱為「Epstein-Barr Virus」,簡稱為EBV,或叫做EB病毒。這是醫學上具有指標性意義,因為這是第一次證實「病毒可以引發癌症」。被EBV感染時會有怎樣的症狀?很多人都是在孩童時期就感染了EB病毒,在孩童時期感染的話,可能不會有什麼太明顯的症狀,或家長只覺得小孩有個小感冒這樣而已。到五歲之際,約有一半的兒童已經感染過EB病毒。如果是到了青少年時期或成人期才感染EB病毒,症狀就會比較明顯,例如表現出疲憊、發燒、喉嚨紅腫、頸部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紅疹等問題,此時可稱為傳染性單核白血球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大約二到四周才改善,甚至有些患者會好幾個月都覺得很疲憊。九成的成人都曾有感染過EBV。不過感染、痊癒之後,這隻病毒並不是消失無影無蹤,而是潛伏在人體內,哪天免疫力變差的時候,EB病毒又會突然捲土重來,再度帶來一些不適症狀。因此,體內有EB病毒的帶原者人數非常多呢。我們是如何感染到EB病毒的?通常EB病毒都是靠著體液傳播,唾液則是最常見的傳播介質。例如親吻小孩、與孩子分享同一份食物或飲水,就可能經由口水把病毒傳播到孩子身上。所以,與感染者用同樣的杯子喝水、用同一支牙刷都會被感染EBV。小朋友之間傳遞沾上口水的玩具,也是一種傳播可能。當然,EB病毒也能經由血液和生殖器分泌物傳染。EB病毒會帶來哪些問題?目前沒有疫苗可以預防這隻病毒,如果感染到EBV,也沒有特殊的抗病毒藥物治療方式,就是自己要多休息、多喝水。然而,和這隻病毒相關的疾病很多,甚至與癌症相關。因為感染EB病毒之後,可能會讓細胞的基因突變,因此與EBV相關的腫瘤從非惡性腫瘤、低惡性度腫瘤、到惡性腫瘤都可能!你大概不會覺得太意外,畢竟,當初找到這個病毒的原因就是從淋巴瘤的檢體中發現的,EB病毒是第一個被證實與癌症相關的病毒。目前與EB病毒最相關的癌症包括了非何杰金氏淋巴癌之中的伯奇氏淋巴癌、何杰金氏淋巴癌、和鼻咽癌。 不過,EBV的感染率其實非常高,究竟為什麼多數人體內的EB病毒都沒有導致癌症,卻在某些人體內作怪?或是有哪些特色才會導致EBV更容易誘發細胞基因突變呢?目前並不清楚。而EB病毒會改變基因的表現型態,長期以來也被認為與自體免疫疾病有關,像是紅斑性狼瘡、多發性硬化、類風濕性關節炎、第一型糖尿病等有關。聽起來EBV還真是作惡多端,然而,也請別過度擔心,畢竟許多人都是在兒童時期就已經莫名其妙地感染了EBV了,在疫苗還沒出現前,根本無從預防起。目前,我們也不會靠抽血檢測「有沒有感染EB病毒」來預測這人是否得了淋巴癌、鼻咽癌、或自體免疫疾病。一切都還是要靠臨床症狀來評估。原文:
-
2020-07-08 科別.泌尿腎臟
水喝多不如會喝水!腎臟科醫師教你「喝水5要點」
天氣一熱,身體就會發出「缺水」的訊號,而夏天容易流汗,讓身體水分減少、血液變得濃稠,很容易就有中風的危險。但很多人常常不記得要「固定喝水」,卻在流汗後一下子狂灌1000cc的水,反而讓腎臟接受到「水太多」的訊號而急著把水排出,變得一樣口渴。彰化基督教醫院腎臟科主任邱炳芳醫師表示,喝進人體的水主要都是靠腎臟來處理,但腎臟處理水的量有限,如果一個健康人一天喝到5000cc,那就有可能水中毒;如果一次很快速的喝1000cc,也會讓腎臟來不及處理而造成負擔,「而且腸胃也沒辦法一下子吸收這麼多的水,肚子會非常不舒服。」而腎臟也有強迫排水的機制,如果很快速又大量的水進入身體,讓腎臟誤以為現在身體水太多,就會啟動強迫排水的機制,避免過多的水量稀釋身體中的電解質;在這種情況下,反而讓身體水分流失更多,導致血液更濃稠、身體更缺水,甚至會脫水。「小口小口喝比較適合。」每次上完廁所就喝水,負擔最小、吸收最好!「排出多少就要喝多少!」書田診所泌尿科特約主治醫師杜元博說,一次的尿量大約是250~300cc左右,同時代表身體流失了250~300cc的水分,等於尿完一次尿,最好也要補充一杯馬克杯的水分。而腎臟製造尿液的速度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快,如果慢的話,1分鐘製造1cc的尿液還在正常範圍,不過平均來說,喝完水之後大概在40分鐘到1小時之間會開始產生尿意,所以簡單來說,一個小時喝一杯馬克杯是最正常的量,可以用「上完廁所後就喝一杯水」來提醒自己要喝水,這樣也最符合腎臟運作的時間。不過如果有運動習慣的人,水量的補充就要增加,新光醫院腎臟科主任方昱偉說,有運動習慣的人最好可以喝到3000cc以上,而且不是在運動前、運動後才喝水,而是在運動中就要隨時補充水分,「帶著水瓶,流汗、口渴了就喝一大口,可能100、200cc左右。」天氣熱可以喝冰水嗎?茶、咖啡算不算水分?但在天氣熱的時候,很多人都會選擇用飲料代替水分,因為喝冰飲真的比喝水感覺更清涼,也有人習慣用咖啡、茶來代替水量。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顏宗海則說,茶、咖啡都會刺激腎臟排尿,所以身體的水分會流失,即使有喝茶、喝咖啡,還是要喝足一天所需的水分。至於天氣熱到底能不能喝冰水,成大醫院家醫科醫師吳至行說,太冰的水可能會刺激心血管收縮,如果有家族病史的人就不太適合。「攝氏10幾度的冰水我覺得都還好,身體的生理反應、收縮程度不大,但應該是以冰箱的攝氏4度做分別,從冰箱拿出來的水,就會引起比較大的生理反射。」溫亞中西醫聯合診所院長彭溫雅則說,對於腸胃功能比較不好的人來說,喝太冰的水、飲料,可能會造成腸胃蠕動而不舒服,建議可以改用「咬冰塊」來替代。「新鮮的冰塊放在嘴裡,慢慢融化,也可以達到補充水分跟消暑的作用。」喝水五要訣1.上完廁所後就喝一杯300cc的水,小口喝。2.運動「中」也要隨時補充水分,一次喝一口。3.喝完茶、咖啡的人,也要補充差不多份量的水。4.冰水不可以低於攝氏4度,最好是從冰箱拿出後放置室溫回溫一下再喝。5.特別容易口乾舌燥、腸胃不好的人,口渴時可以咬冰塊來補充水分。延伸閱讀:腦中風、痛風樣樣來!水喝不夠從頭到腳都出事
-
2020-07-08 養生.健康瘦身
夏天甩肉攻略! 減肥前必須改掉的6個錯誤觀念
夏天來了!隱藏的肥肉在薄衫、短裙的暴露下,再也無處可躲,所以說夏天是減肥的季節一點也不為過,不過想穿上比基尼或是背心,但又怕自己身材太肉,用了坊間許多減重方法,不但瘦不下來,卻還危害到自己的健康?為此,國民健康署特別整理常見的減重迷思,並一一破解:1、我的體質喝水也會胖,所以少喝一點水?水不會提供熱量,因此喝水不會增加體脂肪。水在人體中參與許多重要的代謝反應,多喝水可以促進體內代謝及腸胃蠕動、預防便秘,對腎臟也有保護作用,要維持健康體重一定要多喝水、拒絕含糖飲料,可掌握起床1杯水、飯前1杯水、外出要帶水的要訣,每天至少攝取1,500 ml的水。2、已經很努力吃素了,怎麼還是瘦不下來?為了讓口感更加美味,素食在烹調時常會加入較多的油脂、糖、鹽,並使用油炸、油煎或糖醋的方式進行烹調,且素食加工食品,如素肉、素丸子等熱量高,因此建議多選用天然食材、多吃深色蔬菜及水果,減少油、糖、鹽的使用,同時也要注意食物攝取的份量、規律運動、多喝白開水,才可維持健康體重。3、吃代餐真的可以減肥嗎?代餐價格昂貴、單調且膳食纖維不足,長期使用可能有營養不良的問題,若沒有改變舊有飲食習慣,停止使用代餐後容易復胖,花了錢又傷身體。4、我可以自己買減肥藥來吃嗎?真正安全和有效的減重方法,一定要符合「健康不傷身」和「營養均衡」的健康減重原則,非法減肥藥常含有安非他命、緩瀉劑、利尿劑、甲狀腺素等藥品成分,服用之後,易造成許多不良反應,如:頭痛、失眠、噁心、嘔吐、腹瀉、心悸、肌肉無力、精神錯亂、腎衰竭、虛弱、癱瘓、甚至有死亡的危險。5、聽說減重期間不能吃澱粉類?攝取適量、未精製全穀雜糧類(澱粉類)有助於健康體重管理。未精製的全穀雜糧富含維生素及膳食纖維,可增加飽足感、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血糖以及體重控制,且適量攝取全穀雜糧類可以幫助脂肪燃燒,建議可以未精製的全穀雜糧如糙米、胚芽、燕麥,取代精製的白米飯、麵食、麵包。 6、不吃東西可以瘦得很快?禁食會造成各種重要營養素缺乏,使體重下降過快、肌肉流失,代謝率下降,可能造成腎臟及腦部的損傷,禁食也容易增加飢餓感,導致在下一餐吃進更多的食物。延伸閱讀: 減重失敗都是澱粉的錯? 誤會大了!是「它」在扯你後腿 4 種減肥常有的表現! 讓你少吃多動反而更胖
-
2020-07-07 橘世代.時尚橘
蔣偉文「靠吃」保養!「魚蝦雞羊豬」先吃哪個有原則
48歲的蔣偉文一向給外界陽光、健壯的形象,但其實他從小就有過敏氣喘體質,長大後控制得宜,才沒再發作。他時常在臉書上與粉絲分享料理方式,自己對飲食也非常注意,靠著運動、飲食控制和聽K-pop,將中年生活過得健康又滿足。蔣偉文分享,他平時注重養生,每天至少會喝超過2400c.c.的水。早餐會吃到3顆蛋,並搭配地瓜,開啟一整天的精神來源。因為對食物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他選擇肉類時會盡量以海鮮為主,進食時則是照順序,以「魚蝦雞羊豬牛」的原則,先吃白肉,並以脂肪少、油脂好的肉品優先。他平常盡量避免吃炸物、甜食,只有為了慶生才會破戒。他現在為了拍戲正在積極減重,因為日前肩膀受傷,暫停運動4個月,在不忌口的情況下胖了10公斤。現在他必須認真增肌減脂,除了運動量提高外,每天還要在半夜12點前就上床睡覺,維持早睡早起的作息步調。此外,外界都知道他是韓流粉絲,蔣偉文坦言他從K-pop中獲得力量,聽TWICE的歌就會感到快樂,聽防彈少年團則會熱血沸騰,在運動時都是透過聽K-pop增強意志力,回家再看韓劇充電。了解韓流也讓他拉近與年輕世代間的距離,在演講時多了不少共同話題,既能炒熱氣氛又跟得上時事,整個人從裡到外都洋溢著青春氣息。【熟齡精選延伸閱讀↘↘↘】。52歲健檢從未打紅燈!于冠華健康秘訣「一天2顆蛋」。黃子佼童顏靠「內外兼修」連韓星孔劉也驚訝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7-05 新聞.健康知識+
西醫除濕/通風不良最怕室內中暑 冷氣吹久也會肌肉痠痛
夏季天氣燠熱,中醫認為夏天是身體容易產生濕氣的季節;而從西醫觀點來看,並沒有「濕氣」的觀念,主要是天氣太熱,引發熱衰竭、中暑,頭痛、頭暈、惡心。流汗過度 電解質易失衡「中西醫的名詞有些容易混淆。」屏東基督教醫院社區醫學部主任梁子安說,西醫所謂「濕」就是指流汗,環境濕度上升造成不適。梁子安說,中醫有分陰中暑、陽中暑,冷氣造成的是陰中暑,大太陽底下則是陽中暑。就西醫來看,中暑、熱衰竭這些名詞是從英文翻譯,熱衰竭前會頭暈、嘔吐、食欲不佳,腳感覺要抽筋等,這時如果還有濕濕的汗,就是熱衰竭。等到嚴重時發不出汗,暈眩休克,就是中暑了。西醫從這個角度探討,夏天要多喝水,補充水分,避免電解質流失。夏天容易感到沉悶、不舒服,梁子安說,因為「熱」影響到肌肉,肌肉間接影響到身體,出現沉悶、暈眩與嘔吐等症狀。他說,流汗過度,電解質不平衡,要適時補充水分、電解質,建議運動減量或移到室內。失智患者 最怕中暑還無感濕氣如何去除?梁子安說,「最重要的是通風良好。」很多人不知道在家也會中暑,有些老人為了省電費,忍著不開冷氣,尤其若住頂樓或鐵皮屋,室內溫度太高又通風不良,很容易就造成中暑。更危險的是,很多失智老人自主神經系統不敏感,身體有些症狀分辨不出來,中暑不自覺也無法提醒家人注意。梁子安說,長照照護員在居家照護時,對自主神經系統不敏感個案,如糖尿病患、失智老人等,都會特別注意室內環境,重點要「通風」。另外,夏日頻繁進出冷氣房,梁子安說,冷熱進出溫差大,一下子太冷,血管收縮,太熱,血管擴張,糖尿病、高血壓與失智患者都要特別注意。尿尿顏色 透露身體缺水「待在冷氣房時間太長,會造成肌肉痠痛。」梁子安說,電解質或冷熱溫度變化,都會引起肌肉痠痛,肌肉一繃緊,肩膀僵硬,就會接連造成暈眩、耳鳴、眼睛模糊、胸悶、昏昏欲睡。梁子安說,夏天吹冷氣時,不要直接對風口吹。建議溫度調高一點,大約在26、27度,每個人體質不同,但標準是溫度不要與室外相差太大。如何知道水喝得夠不夠?梁子安說,「看尿尿的顏色。」尿尿顏色很黃,代表水分不夠,但他提醒,水也不能喝太多,會灌到變成水腫。綠豆薏仁 取代珍珠奶茶至於夏日飲食,屏基營養師吳曉智說,民眾大多忍不住飲料的誘惑,她建議選擇「無糖飲品」。有些人喜歡吃「有料」的點心飲品,她建議以綠豆、薏仁等有排水利尿功能的食材,取代珍珠奶茶。天氣太熱,影響食欲,吳曉智建議搭配酸酸甜甜口感的食材,以梅子、鳳梨、奇異果、番茄等入菜,例如,番茄炒蛋會比一般蔥花炒蛋更開胃。洛神花也可當成飲品或入菜,「酸味會促進食欲」,建議搭配涼拌小菜,例如木耳拌金針等。吳曉智觀察,天氣熱,有些人三餐吃不下,會將芒果、西瓜當正餐,造成飲食不均衡。水果當正餐,三酸甘油脂、血糖都易升高,建議正餐還是要有澱粉類、肉、魚、蔬菜搭配。酵素水果 幫助腸胃消化夏天容易消化不良,吳曉智說,可以搭配奇異果、木瓜或鳳梨這類有天然酵素、易消化的水果。也可將當季水果用在前菜沙拉,做成優格蔬果沙拉,清爽開胃。水果份量建議一餐搭配一個拳頭大小,不要過量。吳曉智說,夏天補充水分,不要一次灌太多,身體在短時間沒辦法吸收,喝水要慢慢喝,喝到足量。她建議,夏天飲食減少油炸品攝取,避免上火、燥熱。至於夏天點心選擇,豆花、鮮奶、豆漿、小條地瓜也是不錯選擇,地瓜是天然根莖類,可幫助排便,「冰地瓜」有抗性澱粉,其中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澱粉,身體不會吸收,因此有「吃冰地瓜可減重」的說法。
-
2020-07-05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運動暴汗除體內濕氣?中醫4大排濕法「做對才有效」
排濕除了依靠外力調理,改善生活習慣更是重要。中醫師吳正一舉例,熬夜容易造成新陳代謝變慢,身體的排毒效果也會跟著變差,進而成為體內濕氣難以排除的原因。因此,需要有充足且良好的睡眠習慣,才有助於改善新陳代謝。以下是幾種可在家自我調理的方式。1.穴位按摩 四部位穴道早晚各一次由於身體是一個循環系統,因此能透過按壓穴位的方式,針對人體內的12條筋絡走向進行治療,卻讓民眾時常納悶為何中醫常有「頭痛醫腳、腳痛醫頭」的狀況,其實是透過穴位對症下藥。幫助身體排濕的穴位,分為手部、腹部、腳以及頭部穴位,按壓每個穴位皆有助於體內循環。方式:以拇指腹進行,只須持續輕微按壓即可,感受穴位有痠、脹、麻即可收手,不要按壓過度導致疼痛。頻率:每天早晚皆可按摩一次,每次持續約3至5分鐘。腹部中脘穴:當腹部感到脹氣不適時,可從肚臍位置上三指找到「中脘穴」,有助於緩解腸胃不適,更能夠促進吸收與腸胃蠕動。腳部足三里穴:可從膝蓋的外膝窩往下四指手指寬的距離,找出「足三里穴」,不僅能保健腸胃,更是除濕第一大穴。豐隆穴:從腳掌的外踝到膝蓋中間的位置,找出「豐隆穴」,經常按摩有助於去濕化痰。頭部百會穴:頭部有許多穴位匯集,可從頭頂正中央找出「百會穴」,倘若感到頭部沉重,或頭皮有腫脹感的人,可透過按壓此穴位提神、防暈、促進新陳代謝。濕氣較重的人,按壓時的痠度也會特別明顯。手部合谷穴:手部穴位位於大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虎口,又稱「合谷穴」,按壓有助於緩解濕氣造成的精神不濟,同時也能解決頭痛等相關問題。曲池穴:手肘關節中間的「曲池穴」,也有助於身體洩熱。2.運動排濕 不要做到暴汗 流汗即時擦乾許多人會將運動視為排除濕氣的解方,甚至以提升運動強度、大量排汗來加速去除體內濕氣,但此舉反而容易因為汗液分泌出的鹽分、電解質、礦物質等阻塞毛細孔,若沒有即時擦乾,就容易引發皮膚問題。尤其是體內濕氣重的人,容易因濕氣而難以散熱,皮膚大量排汗所形成的分泌物,反而會加速毛囊阻塞而引發皮膚過敏、毛囊炎、紅疹以及濕疹等皮膚病症。有類似問題的民眾,吳正一建議,夏天運動少許出汗即可,不需要做到暴汗,除了引發皮膚問題之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還可能引發心衰竭的危險。另一個隱形的皮膚殺手,就是當民眾在有冷氣房的室內運動空間時,流出來的汗,可能伴隨著冷氣或電扇的風自然風乾,會讓人有種沒流汗的錯覺,但此舉反而容易造成更多的鹽分、電解質、礦物質阻塞毛細孔。吳正一表示,無論運動或勞動,只要告一段落,就馬上將汗擦乾,最好能換衣服保持皮膚乾爽。此外,也呼籲運動流汗排濕之餘,別忘了喝水或適時補充等滲透壓的運動飲料。現代人工作生活多是久坐的型態,也容易造成濕氣難以排除。不僅運動量減少,下肢肌肉也會退化,進而導致身體基礎代謝率降低。因此,中醫師建議,可透過強化下肢與核心肌群的運動,提升基礎代謝率,進而加快體內濕氣的排除。3.泡腳 消除水腫 比體溫稍高即可泡腳與泡澡的方式,其實概念上相同,主要透過外在溫度讓身體稍微出汗,加快血液循環,同時間去除體內濕氣。以泡腳為例,度過忙碌的一天後,血液容易集中在末梢導致雙腿水腫,透過適當溫度的水泡腳,能夠促進雙腳血液循環,自然有助於消水腫,以及出汗排濕。泡腳與泡澡的水溫該如何拿捏?中醫師建議,只需要比人體體溫高一點,大約維持在40度左右即可,水溫無須太燙,太燙不僅傷身體,也不舒服。4.刮痧 睡前進行 幫助身體循環每當感到頭或身體沉重時,可利用刮痧板自行在手臂的內(陰面)、外(陽面)側的中間位置,進行輕微刮痧直到出痧,就能將累積在皮表的毒素、淤積物去除。但中醫師叮嚀,必須拿捏好刮痧的力道,如果太用力,反而會造成皮膚受損或發炎。另一種刮痧方式,需透過他人幫忙,在背部中央的位置進行刮痧,但須注意避開脊椎,刮痧的力道也只要輕微出痧即可。背部的刮痧時間,中醫師建議盡量選在每天工作完、準備休息前進行,透過刮痧去處皮表的毒素後,經過睡眠更有助於身體循環。
-
2020-07-05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認識體內濕氣/頭重腳輕、倦怠乏力 小心濕氣纏上你
「你的體質,濕氣很重喔!」尋求中醫調整體質,常會聽到這句話。天氣悶熱、潮濕,就中醫來看,夏天是身體最容易產生濕氣的季節。常見的症狀是出現頭重腳輕、倦怠乏力等狀況。中醫指的濕氣是什麼?什麼樣的人容易在體內累積濕氣?會造成哪些問題?今天我們請來中醫師問診,針對濕熱體質提出解方。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柯富揚表示,濕氣簡單來說,可說是身體代謝的產物,若無法好好排出體外,就會儲存在體內。而濕氣可分為外濕和內濕,與先天體質、居住環境、飲食和生活習慣等都有關係。重油又重鹹 濕氣排不掉康禾中醫診所主治醫師楊宗翰解釋,「外濕」主要是環境潮濕,因此若是居住在海邊、深山或地下室等濕氣重的地方,也會讓體內的濕氣變重。而台灣屬亞熱帶海島型氣候,潮濕悶熱,更使得民眾體質偏濕。「內濕」則是體內水分無法被好好利用,或是代謝廢物無法順利排泄。而中醫裡說「脾主運化」,濕氣代謝跟脾胃有關,若是常吃重油、重鹽、重糖等重口味的食物,對脾胃消化功能形成很大的負擔,連帶使得代謝變差,累積久了造成「濕氣過重」,成了慢性發炎的狀態。身體多乏力 便便多黏膩為何常說夏天是身體最容易產生濕氣的季節呢?柯富揚說,除了因為外在環境潮濕悶熱外,因為夏天暑氣重,民眾喜歡待在冷氣房裡,加上喜歡吃冰冷的食物,無疑是將水分「冰在冰箱」無法化掉,濕氣也就無法順利代謝。中醫師吳正一指出,倘若空氣中的濕氣重,就容易透過體表滲入體內,尤其是夏天跟雨季時,濕氣特別重。當濕氣滲入體內,就可能會感到頭重腳輕、倦怠乏力、難以專注、食欲不振、容易脹氣等症狀。另外,濕氣與每天攝取水量的概念不同,喝水是為了調節體溫幫助新陳代謝,但濕氣是來自氣候等外在環境對身體產生的影響。例如,身體在濕熱的環境下吸收過多的水分後,導致體內濕氣重,也會讓毛細孔難以散熱,此時體感溫度就會提高,身體也會開始感到黏膩不舒服,接著就會開始出現其他症狀。除了透過身體不適症狀察覺體內濕氣重之外,也可透過觀察糞便是否較黏膩,若糞便無法成形,不易在沖馬桶時沖洗乾淨,也可能是身體濕氣重所致。皮膚易起疹 消化功能差楊宗翰說,濕氣致病可分為三階段:濕氣、痰濕、痰瘀。一開始是循環代謝不順暢,「濕氣」無法排出;接著是體內廢物持續堆積,形成黏稠的「痰濕」,開始出現濃痰、白帶、三高等狀況;最後則是形成「痰瘀」,此時循環受到阻礙,可能出現血栓、脂肪肝等症狀。談到濕氣重出現的症狀,從中醫角度,濕氣重的人通常起床時四肢沉重無力、吞口水痰多、舌苔較厚、排便稀軟黏滯,且容易感到頭腦昏沉,「像毛巾裹在頭上」。女性如果體內濕氣重,則可能有分泌物、白帶較多的問題。柯富揚則表示,脾胃、皮膚方面的問題,例如腸胃消化功能不好,常覺得脹氣;或是濕疹、汗皰疹,甚至小朋友常見的異位性皮膚炎,也都和濕氣重有關。另外,有些人常關節痠痛,也和濕氣有關,便是中醫說的「風濕」。寒濕舌苔偏白 濕熱舌苔偏黃柯富揚表示,濕在體內放久也會夾雜寒、夾雜熱,形成「寒濕」和「濕熱」兩種。通常「寒濕」的表現,同樣是舌苔厚,但舌苔會偏白色,也容易怕冷或感到手腳冰冷,女性則白帶較多;「濕熱」的表現則是舌苔偏黃色,大便偏軟、質黏,皮膚容易長痘痘、濕疹,容易出油,女性白帶多但偏黃。濕氣除了本身造成的症狀外,柯富揚說,還會加重體質的「寒」、「熱」表現,而濕氣只要去除,體內的「寒熱」自然就會減輕。因此居住環境最好保持通風、陽光可照進屋內,若是環境過於潮濕,最好使用除濕機,消除「外濕」。除了環境除濕,體內也要「除濕」。楊宗翰建議,每天一定要有充足睡眠,不要熬夜。而多運動、多流汗是排出濕氣最好的方式,但額頭一層薄汗、微微發汗最好,若是變成汗流不止,則可能氣太虛,反需使用補氣藥將水分收束在體內。另外,不要長時間待在冷氣房中,睡眠時若真的太熱,可開一兩個小時的冷氣,讓自己好入睡,但千萬不要開太久,也不要將風口對著自己吹,以免影響濕氣排出。身體濕氣重常見症狀● 起床時四肢沉重無力。● 吞口水痰多,舌苔較厚。● 關節痠痛。● 排便稀軟黏滯,不易在沖馬桶時沖洗乾淨。● 容易感到頭腦昏沉、頭重腳輕、倦怠乏力。● 女性可能有分泌物、白帶較多的問題。● 腸胃消化功能不好,常覺得脹氣。● 常長濕疹、汗皰疹,異位性皮膚炎。
-
2020-07-05 新聞.健康知識+
經常喝65℃以上的水會致癌?白開水放涼相當於慢性毒藥?專家教你怎麼喝水比較健康!
喝水,看似非常簡單的一個小習慣,但卻被賦予了「萬能藥」的稱號。相信大家都聽過關於喝水的各種言論:「感冒了,多喝熱水……」「肚子不舒服,多喝熱水……」「空氣乾燥,多喝水……」水,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天按時按量喝水本是個良好的生活習慣。但近日,關於喝水的種種說法在網絡上廣泛流傳:經常喝65℃以上的水會致癌?、白開水放涼後堪比慢性毒藥?消息一出,很多喝熱湯、吃熱飯的小伙伴慌了神,紛紛表示疑惑。「經常喝65℃以上的水真會致癌?」、「白開水放涼後堪比慢性毒藥?到底怎麼喝水才安全?」快帶上你的疑問,一起來閱讀吧,答案都在下面了……經常喝65℃以上的水真會致癌?這種說法來自於2016年7月發表於《柳葉刀腫瘤學》期刊的一篇關於咖啡、咖啡伴侶和熱飲致癌性的評估報導(carcinogenicity ofdrinking coffee,mate,and very hot beverages)。該研究指出對於飲用很熱的熱飲產生致癌性的機制和相關證據還不充分,但是飲用很熱的熱飲和細胞損傷及可能致癌的關聯還是存在的。比如,溫度過高可能會對消化道黏膜造成一定程度的熱損傷(如灼傷),損傷的消化道黏膜表層會脫落、更新,如果反覆的熱損傷會使細胞增生的速率加快,從而增大發生變異的可能性,進而可能造成細胞的癌變。基於這些原因,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高於65℃以上的很熱的熱飲歸為2A類致癌物,也就是說,對人致癌性證據有限,但很可能致癌。從感官上如何判斷65℃是多熱呢?曾有熱心的消費者進行過測量,比如剛出鍋的麵條大約70-80℃,剛沏好的茶水大約80-90℃,而火鍋湯高達120℃。可以進行簡單的自行對比,但日常生活中盡量不要去飲用高於65℃的飲料,包括65℃以上的白開水。多喝水真的科學嗎?按照我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薦,成年男性每天飲水量應該在1700ml以上,成年女性在1500ml以上,如果一杯水按200ml計,大約就是八杯水。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建議7-10歲兒童每天需飲水1000ml,11-13歲兒童每天飲水1100-1300ml,14-17歲青少年每天飲水1200-1400ml。水雖然和我們的健康有密切關係,但是也不宜過度飲水。過度飲水容易增加腎臟的代謝負擔,造成身體內水分來不及排出、體內水分過多,而血液中鈉離子被稀釋,引起稀釋性低鈉血症。所以正常情況下,每天八杯水即可,再通過食物裡獲取的一些水分,足夠滿足人體對水的需求。但如果是在炎熱的夏季,或是運動量大、勞動強度高的人群,比如健身愛好者、建築工人等,全天的飲水量應該更高,同時補充一定量的礦物質(鹽分)。白開水放涼後堪比「慢性毒藥」?飲用水的水質經過了消毒處理而不含病原微生物,而消毒處理的化學成分含量低,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所以所以燒開的白開水是非常安全的。但是隨著白開水放置時間的延長,放涼的白開水有可能會從環境中獲得一些微生物,這主要和所處環境的潔淨程度有關。一般來說,長時間放涼白開水的場景在居家環境,被微生物侵染的可能性相對更低。雖然有一些細菌(如硝化細菌)會代謝產生一些致癌物,如亞硝酸鹽;但在白開水放涼的過程中不太可能產生大量的亞硝酸鹽;更應該擔心的是,水中本身的亞硝酸鹽含量,比如重複煮沸的白開水有可能帶來的濃縮效應。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規定了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最高限量分別為10㎎/L和1㎎/L。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每日允許攝入量(ADI)最高分別為3.7㎎/kg體重(1995年)和0.07㎎/kg體重(2002年)。以體重70kg的成年男性估計,只考慮飲水的情況下,要達到硝酸鹽的ADI,每天大約需要攝入25.9L的水,而要達到亞硝酸鹽的ADI,每天大約需要攝入4.9L的水。而實際生活中飲用水里兩者的含量顯著低於國家標準的限量。所以白開水放涼時間過長並不會有太大的食品安全風險,更多是放置時間過長,影響口感。因此,日常生活中沒有長時間放置白開水的必要。怎樣喝水比較健康?1.首先,每天保證喝足量的水,而且應該主動喝水,不要口渴了再喝,喝水頻次也可以適當間隔開。2.其次,在某些特殊時間段飲水,比如早起和睡前都可以喝一杯水,補充水分,降低血液粘稠度。3.再者,飲水的水溫大約在18-45℃都比較適合,如接近人體溫度更好。4.最後,注意不要用純淨水或飲料等完全代替白開水。一方面,白開水里有一部分營養素是純淨水里沒有的,另一方面,飲料裡一般會提供比較多的糖分,容易引發肥胖等問題。綜上所述生活中盡量不要去飲用高於65℃的水,建議每天主動喝足量的水,水溫45℃左右最合適。(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07-05 科別.泌尿腎臟
腎結石痛起來要人命!夏季水分流失快,尿路結石怎麼辦?
最近氣溫屢屢飆破攝氏38度大關,夏天是尿路結石好發的季節,因炎熱的天氣使人大量流汗,若未適時補充足夠的水分,就會讓使尿液的濃度增高,因此容易形成結石。尿路結石的治療方式1.傳統的侵入性手術及藥物治療2.近年來尚有非侵入性的治療方式:體外震波碎石術,其具有不需開刀、不需住院、不需麻醉、無傷口、療程僅需30 ~ 40分鐘、效果佳且治療方便等優點,成為尿路結石病患的首選治療方式。 體外震波碎石機的原理,是利用一個橢圓型的反射器發射震波,然後利用X光或超音波定位,將震波源發射之能量集中到結石上,使結石在原位被打至粉碎,不會對皮膚造成傷害或引起劇烈疼痛。打碎後的結石並不會馬上消失,而是在術後1日至3週之間,隨著尿液逐漸排出體外。所以尿路結石病患在接受體外震波碎石術治療後,需要大量喝水增加尿量,才能真正有效地排出結石,否則擊碎的結石積聚在體內,不但容易誘導新結石的形成,這些小結石也會再次凝集成較大的結石。並非所有的尿路結石或病患都適用「體外震波碎石術」雖然體外震波碎石術安全又有效,但並非所有的尿路結石或病患都適用,如:結石直徑大於2.5公分以上,或是小於0.5公分以下、懷孕婦女、凝血功能異常者、無法平躺者、嚴重尿路感染或高燒者、過胖造成定位困難者,都不適合接受體外震波碎石術。食藥署提醒,接受尿路結石治療前,應先洽詢泌尿科醫師,經檢查評估後再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於治療前後務必遵守相關注意事項,並定期回診追蹤。如需查詢醫療器材許可證產品相關資料,可至食藥署網站的許可證資料庫查詢。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07-03 癌症.癌友加油站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45歲確診鼻咽癌第四期 陳愷鴻照常看診,沒把自己當病人
「我是醫師,我得癌症。」陳愷鴻面對病患,從不隱瞞自己與癌症和平共處十多年了。放射治療破壞他的唾液腺,唾液分泌減少,總是口乾舌燥,說起話來卡卡的,但他總是抱著水杯,一面喝水緩解不適,一面分享罹癌經驗,希望每個人都能體會生命的無常及可貴。家族罹癌高風險45歲確診陳愷鴻是婦產科主治醫師,是一個樂於給人溫暖的人,很早就意識到自己有鼻咽癌家族史、罹癌風險高,從飲食、運動到定期檢查都逐步調整,卻還是在45歲那年,被醫師宣判罹患鼻咽癌第四期。陳愷鴻的父親在60多歲時罹患鼻咽癌,身為婦產科醫師,他認為自己工作忙碌,常要半夜接生,作息不固定,以後應該也是高風險一族。只要每次感冒,就會找在耳鼻喉科執業的同學王俊仁醫師,請他用鼻後鏡伸到鼻腔後方,觀察一下口咽和鼻咽。每次他都會向對方開玩笑說:「我這次中獎了沒?」一吃就吐 妻慰體會孕吐2007年7月12日,陳愷鴻記得自己心情愉快,照舊請王俊仁用鼻後鏡檢查,結果在鼻咽上發現突出物,王俊仁當下臉色大變,請陳愷鴻到醫院做進一步切片。在國軍高雄總醫院接受切片檢查後,確認是惡性腫瘤,隔天再轉往高雄榮總做磁振造影,不但確診鼻咽癌,且已是第四期。當時陳愷鴻的主治醫師、高雄榮總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胡渝昌,立刻為他規畫治療計畫。「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是治療鼻咽癌最有效的方式。」他選擇相信醫師一步步來。放射治療一周後,頭髮逐漸掉光,伴隨著口乾、虛弱、嘔吐等副作用。陳愷鴻回憶,那時候坐在餐桌旁,一吃就吐,最後他乾脆捧著飯碗「移駕」到廁所的馬桶邊用餐,想吐只要轉個頭,就不會弄髒衣服和地板。當時太太還安慰他:「很多孕婦會孕吐,老天爺是要身為婦產科醫師的你,體會一下那種痛苦。」怕影響吸收吃東西不用麻藥 35天療程結束,口咽黏膜組織的破壞逐漸顯現,開始潰爛、破皮,連喝水都有如刀割、針刺,醫師要他喝營養乳品時,先在黏膜破損處塗上麻醉藥才不會太疼。他想想這是必然過程,麻藥也可能影響吸收,決定不用藥,只跟身體說「我現在要吃東西了」,然後一口一口喝進去。治療過程雖然辛苦,陳愷鴻完全沒把自己當病人,仍舊照常看診、晚上也值班,只把半夜接生的工作停了。陳愷鴻持續每天運動、上健身房,很多患者和朋友看到他的樣子都很驚訝:「你一點都不像得了癌症!」治療帶來後遺症突發性耳聾陳愷鴻完成療程後,身體雖逐漸恢復健康,但放射治療帶來的破壞力仍持續作用,他的耳朵、眼睛這幾年都慢慢發生問題。「我的手機壞了嗎?為何一整天都沒有聽到它在響?」2011年3月,陳愷鴻正在納悶此事時,手機有人來電,但他聽不到鈴聲,原來手機沒壞,是他的耳朶發生俗稱急性耳中風的「突發性耳聾」。陳愷鴻住院治療一周,反觀自省,突發性耳聾致病原因主要是病毒感染,自己卻是天天運動的運動達人,體質也非弱不禁風。是否因為右側鼻咽癌曾接受放射線治療和化療受損,在長久持續累積的壓力下,「生命難免找到出口」,右耳的突發性耳聾就這樣發生了。面對罹癌後接踵而來的身體病痛,陳愷鴻仍以平常心看待,更覺得自己被託付、被看重,有責任協助更多患者。他和太太投入慈濟人醫會活動,除了義診外,也持續關懷癌症病患,將自己罹癌後十多年來的心路歷程四處分享,希望為癌患帶來更多力量,勇於戰勝癌症,活出更精彩的人生。陳愷鴻小檔案現職:•高雄市邱正義婦產科副院長•慈濟南區人醫會醫師癌別:鼻咽癌四期抗癌歷程:近13年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專長:•不孕症•腹腔鏡•一般婦科疾病經歷:•台北榮總不孕症專科醫師•海軍總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澎湖海軍醫院婦產科主任立即購書》.udn買東西:https://bit.ly/2YNNdW2.博客來:https://bit.ly/3fzwnRw
-
2020-07-02 科別.皮膚
整天吹冷氣,皮膚易受損!皮膚科醫師教保溼必做4件事
在炎炎夏日,空調成了人們的每日必備,更有怕熱的同學調侃「這條命是空調給的」。早晨一出門到車上,從車上到辦公室,晚上回到家甚至睡覺的時候都巴不得把空調貼在自己身上。但是長時間吹空調對皮膚影響是很大的!其中皮膚乾燥是最明顯的影響。所謂皮膚屏障是位於皮膚最外側角質層的表層,它由水、油脂、脫落的表皮細胞、正常的菌群等構成,它是我們皮膚的天然屏障。健康的皮膚屏障不僅可以保持皮膚水分,還可以讓皮膚呈現出光滑、乾淨、有光澤的外觀。如果皮膚屏障受損,皮膚就會出現紅斑、刺激、皮疹、毛細血管擴張、緊繃、乾燥等症狀,可能出現敏感皮膚狀態。乾性皮膚的人群,尤其容易出現這種狀態。所以日常的護膚裡面,保濕特別重要。而在空調房中長期吹空調的人,保濕就更加重要了。空調會吸取房間裡的濕氣,當房間空氣逐漸變得乾燥後,我們皮膚上的水分就開始被「抽」到空氣中。一開始影響的只是皮膚的表皮,隨著水分繼續丟失,皮膚更深層的水分也會逐漸被「抽」取,使皮膚緊繃、瘙癢、皮膚屏障受損。另外長時間吹空調會降低人體周圍的溫度,還會造成汗液分泌減少。皮膚水分減少,彈性自然會變差。在需要空調「續命」的日子裡,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的皮膚呢?首先我們要清楚,空調房中防止皮膚乾燥最重要的是保濕。關注保濕產品不如先建立保濕的意識。保濕是日常護理的第一步。保濕的時候,我們實際保的是水嗎?是,但也不是。說他是,那是因為我們需要用保濕霜防止皮膚角層的水分流失。說不是,則是因為保濕霜做的遠遠不止不讓水分流失這麼簡單,同時還有對皮膚屏障的維持,減少水分的蒸發,對外界物理、化學、微生物損害的防禦。在保濕霜的選擇上,只要對自己皮膚沒有不良反應,膚感好的產品都可以使用,不需要在價格上糾結。乳液和保濕霜可以隨身攜帶,時常使用。其次,在皮膚缺水的狀態下,需要補水後再保濕。補水可以使用各種品牌噴霧,甚至在洗手間用水拍拍臉都可以起到增加皮膚水分的作用,但是這個時候不及時的保濕,剛補上臉的水會在空調下迅速蒸發。所以補水和保濕是兩步,先補水,再保濕,只要補水,必須加保濕。再次,吹空調要多喝水。「每天八杯水」雖然未必對每個人都適用,但我們要記住時常飲水,而不是感到口渴了再飲水。最後,吹空調比較頻繁的日子,洗澡時應減少香皂等鹼性洗滌劑的使用。這類清潔產品去脂明顯,會增加皮膚在空調下失水過多的危險,可以換用弱酸性的沐浴液。
-
2020-07-02 科別.泌尿腎臟
少喝水腎結石發作 新式軟式輸尿管鏡手術清石更仔細
67歲蔡姓男子多年一直有腎結石問題,多次到醫院施行體外震波碎石,效果不佳,最近因腹部劇痛急診,才發現腎結石長滿3公分,占據3分之1腎臟,經嘉義長庚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黃國財評估,建議接受新式軟式輸尿管鏡,搭配特殊吸石清導管技術及高能量雷射手術治療,術後隔天出院,一周後回診,腎功能回復正常,解決困擾多年腎結石問題。黃國財說,蔡姓患者因為輸尿管結石塞住,輸尿管更造成急性的腎臟損傷,腎結石多半無特別感覺,除非掉落輸尿管,才會產生疼痛,因此多數人不引以為意,也難以警覺到腎結石可能演變成「鹿角狀」結石,造成腎衰竭及反覆泌尿道感染的風險。過去針對鹿角結石,僅能採用經皮穿腎臟造廔取石手術,但術後有傷口且出血量大,術後仍有機會感染。軟式輸尿管鏡手術雖無傷口,卻也有一定機會術後感染,若能搭配特殊吸石清導管,降低手術時腎臟腔內壓力,能有效降低術後敗血症的機會。黃醫師指出,軟式輸尿管鏡有點類似胃鏡大腸鏡,只是更加精細,可提供清晰影像及270度隨意轉彎,再搭配高能量雷射,甚至能清除過去經皮穿腎取石術所無法清乾淨的石頭。他曾遇到過去體外震波一直無法解決的腎結石,經內視鏡才發現是腎結石大部分被腎臟包覆,術中經由雷射腎盂切開術,再經由雷射碎石,也能完全清除乾淨。結石成分多為草酸鈣及磷酸鈣,有結石體質的病人5年復發率約50%,黃國財醒民眾,須經飲食控制,減少大魚大肉,避免太鹹飲食,多攝取檸檬及柑橘類水果,每天保持飲水量至少2000CC,尤其正值夏季高溫,流汗量大幅增加,水分攝取更重要,更重要的是須定期回診追蹤,避免結石造成日後腎臟功能受損。
-
2020-07-02 科別.心臟血管
高溫!熱傷害要警覺 心血管患者慎防中風
夏季來臨,桃園、新竹近來高溫超過攝氏35度,在烈日下工作,要格外小心。最近兩周來,桃園及新竹共發生12件熱傷害送醫救治事件。 新竹市政府衛生局建議,出門應注意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若發現身體不適,應採取蔭涼、脫衣、散熱、喝水及送醫等急救5步驟。桃園市衛生局統計,全市近2周有8人因熱傷害緊急送醫。新竹市有3件,新竹縣有1件。熱傷害可分為熱筋攣、熱暈厥、熱衰竭和熱中暑。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江俊宜說,最近有兩名農夫晚上睡覺時,因腳不斷抽筋而就診,就是熱傷害症狀之一。他建議,選擇低糖電解補充液,能避免攝取過多糖分,也比光喝白開水還好,最重要的是適時補充。「有心血管疾病者更須留意!」江俊宜說,天氣炎熱會讓人體溫上升、血液黏著,易造成血栓,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風的風險也增加。一名60歲女病患定期服用降血脂、防血栓藥品,日前在家中無預警脫水、全身無力,右手幾乎癱瘓,經家人緊急送醫,在黃金3小時內施打血栓溶解劑,目前右手握力恢復約4、5成,算是相當幸運。江俊宜提醒,也不要盲目補充水分,有人因汗流太多,狂灌水導致低血鈉,出現疲倦、頭痛等狀況,引發水中毒。他建議,每個人的排汗量不同,水分補充量也不一樣。一般人每天小便約5次,若發現次數減少,尿量明顯比平常少,就應該需要補充水分。
-
2020-07-02 新聞.健康知識+
熱翻!竹市三起熱傷害案例 衛生局提醒3要訣5步驟
炎熱夏季,全台連續多日高溫,近兩周竹市共出現三起熱傷害送醫案例,其中一例較特殊,為工地工人在酷暑下施工不慎暈倒送醫,目前仍住院觀察中。新竹市衛生局指出,避免熱傷害,民眾應掌握預防「3要訣」,包括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若發現身體不適,則可採蔭涼、脫衣、散熱、喝水、送醫等急救5步驟。衛生局表示,熱傷害6大危險族群包括嬰幼兒、65歲以上的長者、慢性病患、服用藥物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密閉空間工作者及過重者等,過度的高溫可能造成心血管、腦血管及呼吸性的病因所造成猝死。另外,熱傷害也可能出現熱水腫、熱痙攣、熱暈厥、熱衰竭及最嚴重的熱中暑,其中又以熱中暑最危險,死亡率高達30%以上,相當於毎10人就有3人可能死亡。衛生局長王宗曦指出,台灣屬亞熱帶氣候,除高溫亦常伴隨高濕度,戶外工作者(營建業、漁業、農業、運動員等)恐因工作屬性需經常曝曬於豔陽下,若不適時作好防護措施又大量流汗,即可能造成脫水,民眾應適時補充水分並注意身體狀況,外出避開上午10點至下午2點炎熱時段外出。王宗曦說,民眾若發現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或出現嚴重症狀如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應立即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降低體溫,可服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
2020-07-01 名人.施昇輝
施昇輝/股票套牢怎麼辦?這2支台股被套牢也不用怕
從電影看第三人生6 航站情緣:困在機場(股票套牢),又何妨?很多人都知道我同時身兼「投資達人」和「超級影癡」兩種身分,所以經常希望我發表「從電影看投資理財」的主題。為了這個題目,我找了一些電影,但乍看之下,都和「投資理財」沒有直接相關。《航站情緣》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之一。湯姆漢克斯所飾演的男主角在飛往美國的途中,因為他的國家被反政府分子推翻,所以讓他突然失去了國籍,而無法順利入境紐約。這和投資理財究竟有什麼關係?好在他不是《浩劫重生》中被困在荒島上,也不是《怒海劫》中被困在被海盜挾持的油輪裡,而是被困在豪華的國際機場裡,所以行動一切自由、有吃、有喝、可以盥洗,也可以好好睡覺,甚至還和凱薩琳麗塔瓊斯飾演的空姐發生一段羅曼史。他被困在機場的處境,其實和股票套牢非常類似。如果你套牢的股票是幾十年來都有穩定配息,而且公司大到幾乎不會倒閉,那有什麼好擔心的呢?但是如果你套牢的是無法每年配息,公司規模太小而有倒閉之虞者,那就如同困在荒島和被挾持的油輪裡,當然就會非常焦慮了。進入第三人生,投資理財一定要以穩健優先,不該過於積極冒進。這時,我們該選擇的是「確定」的收入,而不是「期望」的收入。買股票「領股息」,就是前者,每年一定有,差別只是有時多、有時少;買股票「賺價差」,就是後者,每年不一定有,差別已經不是多少的問題,而是賺或賠了。領股息者,只要確定這支股票幾十年來每年的股息殖利率(= 股息 ÷ 股價)都不只能超過目前不到1%的銀行定存利率,也能打敗至少3%的通貨膨脹率,就可以「放心」買進,甚至套牢都無所謂。賺價差者,必須「逢低」買進,才有可能賺到錢,但沒人能預知低價會出現在何時,結果常常被迫追高,套牢的機會當然很大。如果買的又不是績優股,屆時賠錢的機會就很大,甚至必須忍痛停損認賠賣出,這也就是許多投資人常犯的「追高殺低」的通病。進入第三人生之後,因為將來不會再有固定收入,所以很多人對是否還有足夠的錢來度過餘生,感到極度不安。有人就把之前存下來的錢比喻成一杯水,如果喝得太省,結果人走時,水還剩一大杯,就太可惜了;如果豪邁喝水,結果人還沒走,水已經喝光,那就太可憐了。但是,誰說就只能剩這一杯水呢?如果每年還有水能加進來,喝水就不必瞻前顧後了,不是嗎?這時當然要「確定」有水還會加進來,而不該只是「期望」而已。如果只有「期望」,結果可能沒水加進來,甚至還因此打翻了水(發生虧損),不就會更加重對第三人生經濟狀況的憂慮嗎?如果你不知道怎麼選股,就可以考慮在股市買進ETF(指數型基金)。台股中最具代表性的ETF,就是「元大台灣50」(0050)和「元大高股息」(0056),前者的股息殖利率大約4%,後者更超過6%。0050和0056自上市以來,每年都有配息,而且絕對不可能下市,同樣符合我可以套牢的股票條件。買了它們,有吃、有喝、可以盥洗,也可以好好睡覺,只是別期待會有羅曼史發生!ETF的股價波動性很小,不會急漲急跌,很像湯姆漢克斯在《航站情緣》裡搭著一般民航客機,安安穩穩降落紐約國際機場。進入第三人生,投資股票切忌追求刺激快感,也不該浪費寶貴生命每天盯著大盤漲跌來進出,結果很可能就是「賠了夫人(金錢)又折兵(健康與時間)」。
-
2020-06-27 科別.皮膚
錯誤洗澡方式讓皮膚狂過敏!3招養牛奶膚、入浴先喝水
洗澡,是每個人一整天忙碌下來,最療癒也是每天必做的事情,許多人會藉由洗澡放鬆自己,更會在洗澡時,花比較長的時間,將身上的每寸肌膚都仔細的清潔。但洗澡時間越長,肌膚就越容易出現狀況。因此洗澡的時間跟方式,才是真正的養膚之道。為何洗澡時間過長,對於肌膚會出現問題呢?長時間接觸浸泡的水中、淋浴,會讓保護肌膚的油脂被消耗殆盡,導致失衡,皮膚的細胞膜具有半透性,會讓細小的物質通過,身體肌膚在水中待太久的環境之下,可能會導致病菌入侵而發生皮膚炎,破壞屏障,享受當下,也要考量到後果喔。建議洗澡淋浴大約控制在10分鐘左右、泡澡不超過20分鐘,水溫不要過高適中就好,以下3點建議,提供參考。一、挑選溫和不刺激的清潔產品洗澡不要挑選清潔力過高的潔膚產品,過度的清潔,也可能導致肌膚屏障受損,溫和不刺激的沐浴產品,使用時也不要過量。如果皮膚在處於乾燥沙漠期,建議只要用清水沖洗即可。二、洗澡後的保濕最重要洗澡後的肌膚,會快速流失水分,這時再肌膚抹上身體乳液(依季節挑選不同滋潤度),因此就能降低皮膚發炎、濕疹、皮膚疾病的發生率。三、洗澡之前先補充水分身體肌膚常處於忽冷忽熱的情況,就容易有敏感、乾燥的問題,在洗澡前10分鐘,可以喝些溫開水,來補充一下身體的水分,可以避免在洗澡時,因為體溫上升,身體的水分流失更加速,洗完更乾燥。
-
2020-06-26 新聞.健康知識+
天熱也會中風、心肌梗塞 「3要訣」防熱傷害
端午連假高溫悶熱,花蓮富源中午飆到38.3度,台北測站也高達37.5度,除了防中暑,老人家、心血管病患更是熱傷害高風險族群,要加強防護。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黃瑞仁表示,高溫時心跳加快,周邊血管擴張,心臟負擔增加,可能導致心律不整;流汗過多,還會因脫水、血壓下降形成血栓,導致中風、急性心肌梗塞、肺栓塞,甚至昏倒、休克。醫師提醒,要避免處在高溫悶熱環境過久,也不要頻繁進出冷氣房,因室內外冷熱溫差大,血管忽而收縮忽而擴張,會增加心臟負擔。夏天許多人喜歡吃冰消暑,有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的三高患者,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吃太多甜品、冰品不但會影響血糖,太冰的食物也會導致血管急速收縮,對於老年人尤其危險。至於夏天運動,除要避免豔陽下長時間戶外運動,運動前一樣要先暖身,補充適當水分和電解質(如運動飲料)。一旦運動時出現頭暈、胸口悶痛、冒冷汗,可能發生心血管問題,應盡速就醫。北市衛生局表示,「多喝白開水」、「選對時地」、「注意穿戴」是酷夏防暑3要訣,喝水時盡量飲用室溫的水,運動前2至3小時可先喝500cc,運動前、運動中每10至20分鐘喝200至300cc,至於醫囑須限制喝水量的病友,應詢問喝多少量為宜。
-
2020-06-25 新聞.長期照護
通用化旅遊玩得無障礙 長輩、輪椅族也能安心享受闔家出遊樂趣
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國旅正夯,端午節連續假期今天開始,正是一家大小出遊好時機。為了讓家有坐娃娃車的小寶寶、行動不便的長輩、輪椅族,一樣安心享受家庭旅遊,觀光局與众社會企業合作,推出全台30條路線、150個景點的「通用化旅遊」,讓每個人與觀光景點零距離。聽著身心障礙聯盟常務理事劉金鐘用發亮地眼神分享,在鹿野高台坐上飛行傘享受高空寂靜,潛入9米深海底世界與熱帶魚嬉戲,很難將眼前的這個人,曾經孤獨的在停車場,等著遊玩回來的家人,對於坐在輪椅上的他而言,旅遊曾經只等於「顧車」。對所有人都友善的道路五年前,在福隆沙灘外緣,坐在輪椅上遙望沙雕的鄭淑勻,她是一家旅行社的董事長,突然問身邊的人:「腳踩在沙子上的感覺如何?」他理所當然回答:「很燙、不太舒服。」鄭淑勻看向對方,一句「那我們一起做一條對所有人都友善的道路」,開啟了她投身設計通用化旅遊之路。鄭淑勻近日帶著近一百名輪椅族到福隆國際沙雕季,沙灘上拉出一條木棧道,讓輪椅族、推著寶寶娃娃車的新手爸媽、拄著拐杖的爺爺奶奶們都可以漫步在沙灘近距離欣賞沙雕,年輕美女們也能踩著高跟鞋在沙灘上拍攝網美照,讓一條木棧道的無障礙空間,成為全民的友善空間。●上山篇:谷關享芬多精、溫泉泡腳泡湯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是很多家庭老小的最愛,因為可以藉由浮力輕鬆上岸,也是輪椅族最喜歡的休閒活動。自烏日高鐵搭乘無障礙公車就可順利抵達谷關,在谷關旅遊的好處,是小吃、餐廳及住宿都在同一區域,不用為了食宿頻繁上、下車,適合闔家出遊。谷關的溫泉泡腳池,有高有低的通用化設計,搭配兩旁大小不一的扶手,輪椅族、小朋友跟老人家下水,有安全的支撐,全家人一起泡個腳,還可享受小魚SPA。行動不方便的朋友使用溫泉泡腳池,建議最好能有陪伴者,泡湯請評估自身體力和健康狀況,不要泡湯過久。●下海篇:和平島360度無敵海景和平島是大自然教室,課本上的海蝕景觀、天然的海水泳池,和平島公園最友善的設計是天使向海步道,無障礙的觀景平台,筆直向海面延伸,如同行走在海面上,讓行動不便的爺爺奶奶、坐娃娃車的小寶寶和輪椅族,都能站在海中央,享受360度的無敵海景視野。推薦有坐娃娃車的小寶寶、行動不便的長輩、輪椅族的家庭,最佳動線為從入口處沿著無障礙步道,漫遊羅盤廣場,走向留夏沙灘,或可到藍海水池玩水,順著無障礙坡道,登上天使向海步道,最後到外觀仿西班牙聖薩爾瓦多城設計的遊客中心,赴無障礙餐廳和咖啡廳品嘗在地特產。可借漂浮輪椅下水玩對愛狗族而言,最棒的是園區內有友善寵物海水池;還有水深60公分到膝蓋的幼幼水道,爸媽可牽著小朋友親近海水,也設計斜坡方便推著娃娃車;許多輪椅族從未下海玩過水,在和平島公園裡有寬大的斜坡,通過步道後即可到達水池,可先預約免費借用漂浮輪椅。建議備齊防暈車藥物弘道老人基金會執行長李若綺說,帶長輩出遊,慢性病藥物一定要攜帶,部分景點廁所是鎖鏈式,許多長輩手部動作退化不便掛上,同行者應留心,也要時時提醒長輩喝水、休息。鄭淑勻也說,輪椅族較少出遠門,可能不知是否會暈車暈船,建議一定要備齊防暈車藥物。
-
2020-06-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邊境解封威脅 陳時中:口罩戴不住對疫情影響大
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境外威脅嚴峻,但台灣天熱,口罩愈來愈難戴得住。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說,口罩愈戴不住對疫情影響愈大,大家必須有覺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記者會宣布,國內新冠肺炎維持446人確診,其中435人解除隔離。陳時中在記者會表示,國內疫情持平,但國際疫情嚴峻,8天內就新增百萬個案,必須持續注意。因台灣狀況平穩,指揮中心陸續宣布解封措施,自25日0時起,桃園機場開放轉機,但排除從中國來的班機,且要求乘客只能搭乘同一航空集團航班,轉機停留時間限制在8小時內。自29日起,也放寬外籍、港澳人士入境。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外籍人士除觀光、一般社會訪問外,都可開放申請。所謂一般社會訪問是指訪友、看球賽、看表演或參加婚宴等沒有急迫性的活動。有特殊、商務需求或有居留證的港澳人士,也可提出來台申請。媒體質疑,轉機為何排除中國大陸;陳宗彥表示,中國來台灣轉機本來就有限制,加上中國疫情又有混沌之處,國籍航空主要轉機業務是美洲轉東南亞、東南亞轉美洲,此次開放就先排除中國。至於一直未能回台的陸配子女「小明」,陳宗彥也說,持續跟陸委會研究。外來人士來台逐步開放,但中國籍持續受限。有媒體也質疑,感染風險應該看居住地,而非國籍。陳宗彥表示,中國人來台原就需申請,現階段來台依照既有規範執行。陳時中則說,處理邊境解封時,有時候用國籍、有時候用居住地來限制,但未來會逐步拉回同軌。自29日起,外籍人士若要來台自費醫療也可申請,不論病情嚴重度,來台前提出檢驗陰性證明,且依規定居家檢疫就放行,但排除醫美和健檢。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表示,原則上沒有排除中港澳人士,但想來台治療必須向衛福部申請,會依疾病嚴重度、急迫性和該國家疫情風險來做考量。境外解封日益放寬,有媒體也關心,未來可能陸續有境外移入確診,但近日因天熱,民眾口罩戴不住,是否影響防疫。陳時中說,口罩愈戴不住對疫情影響愈大,大家必須有這樣覺悟。在疫情情況下要保有正常生活,就必須建立健康生活,天氣很熱,就少出入人潮擁擠地方,在安全社交距離下把口罩拿下,天氣熱也應該多喝水、找地方乘涼,避免中暑。
-
2020-06-23 新聞.健康知識+
今年天氣好熱 醫師說這五種人最容易中暑
國內運動風氣興盛,每年都有許多戶外賽事,今年因為疫情,許多賽事、國手選拔都延期到七月才辦,到時天氣很可能比現在還要炎熱,若未注意高溫危害,恐為活動帶來隱憂。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提醒,熱天從事戶外活動最怕熱衰竭、熱筋攣或中暑,一定要先自我檢視危險因子。另外一個關鍵則是,賽前至少花一個禮拜時間,循序漸進,預備一個「熱適應」的身體。朱柏齡表示,在炎熱天氣從事運動,從自身條件來看,至少應該注意五個中暑的危險因子,包括肥胖、近期睡眠不足、最近有腹瀉或感冒、服用利尿劑或抑制排汗藥物、熱適應較差。肥胖者代謝快、產熱多,但是皮下脂肪較厚、皮下血液循環也較差,這些都會影響散熱,產熱多散熱慢,就容易中暑。如果有腹瀉或是服用利尿劑、抑制排汗的藥物,身體會比較缺水,會影響到身體排汗散熱的效率。至於熬夜或睡眠不足,會導致體能狀況變差,血液循環變差,也會影響散熱。有些人比賽前會喝含咖啡因的飲料,認為可以提升運動表現,但朱柏齡建議不要,特別是在炎熱環境,這也會使身體缺水,提高中暑機會。一般人最容易忽略的是,「熱適應」的身體需要訓練。朱柏齡表示,身體經過熱適應之後,在同樣環境下從事同樣的活動,身體循環較佳、體溫上升程度較小、排汗較多,而且汗水中流失的鈉離子也比較少,種種適應提升了散熱機制的效率,足以幫助身體在高溫下活動。朱柏齡表示,如果每天待在冷氣房,很少在外面曬太陽,很少在外面曬太陽,千萬不要忽然就去參加一場夏日戶外運動賽事。另外要提醒的是,即便以前有參加過類似活動而且沒事,如果最近一個月很少走出戶外,也要重新進行熱適應,才能參加。如果已知賽事時間,就要提早訓練「熱適應」。朱柏齡表示,如果以時間和運動量來安排,可以在第一天先在戶外做一半的運動量、一半的時間,接著每天增加一成的運動量和時間,如此進行五天之後,就可以模擬比賽當時的情境。如果用里程來算也可以,第一天跑一半里程,接著每天增加一些,直到達到完整的賽程。照顧好自身的因素之後,朱柏齡表示,環境因素也必須掌握,特別是「熱指數」。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建制有「高氣溫戶外作業熱危害預防行動資訊網」,可以查詢全台灣不同區域即時的熱指數,也有相對應的App可以下載查詢。朱柏齡建議,賽前務必要預先查詢,對比賽當地的熱指數有概念。朱柏齡表示,熱指數是根據溫度與溼度換算出來,依危險程度可分為四種顏色。紅色是極度危險,很可能會中暑;橘色是「危險」,長時間暴露中暑機會很高,建議每半小時要休息五分鐘,並且喝200到300毫升水。如果是黃色則要「格外注意」,長時間暴露可能中暑,建議每一小時休息五分鐘,喝喝200到300毫升水。朱柏齡提醒,如果運動是連續性的,很難中途休息五分鐘,那一定要密切注意身體狀況,一但發現有熱傷害徵兆時,就要立刻停止活動、盡快離開高溫環境,試圖降溫並且就醫。這些徵兆包括噁心、想吐、全身無力、頭暈、頭痛、神智混亂、抽筋等症狀。熱傷害症狀緊急處理1. 蔭涼:移到樹下、附近店家、騎樓下等有遮蔽物的安全地方,圍觀者應與患者保持一段距離,因為人牆會阻礙通風。2. 脫衣:如果衣物不夠透氣或是緊繃,可鬆脫衣物、平躺休息,並抬高足部,維持血液回流至大腦與心臟。3. 散熱:可準備冰毛巾包裹冰袋,放置於頸部、腋窩和鼠蹊部等大動脈會經過且血管較淺薄的地方,同時以約15°C之冷水間續少量噴灑身體,輔以電扇吹或手動搧風。4. 喝水:意識清楚才能喝水,以免嗆咳產生其他危險。可提供稀釋的電解質飲料或是含少許鹽分的冷開水。5. 送醫:若是在任一處理過程中發現患者的情況超出可面對的情況,不能有任何猶豫,應該盡快尋求醫護人員的救助,在等待救護車同時應該重複前面四個步驟。
-
2020-06-2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奎寧遭撤銷緊急使用授權後 還可能影響美國總統大選?
美國FDA在2020-6-15宣布兩件事,一、取消奎寧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緊急使用授權(因為不但無效,反而會引發心律不整,造成死亡),二、警告奎寧可能會降低瑞德西韋治療新冠肺炎的效力。三個月前的神藥,如今竟淪為毒藥。造神者是一個法國團隊。他們在2020-3-16公佈一項小規模臨床試驗結果,說6位接受奎寧治療的病患在5天後病毒全都清除。川普總統隨即在2020-3-19發推文說奎寧是game-changer(戰局改變者),意思是奎寧將會扭轉戰局,打垮新冠病毒,解救人類於水深火熱中。台灣總統蔡英文更是在2020-4-8成立《國家奎寧製藥隊》,儼然視奎寧為攸關國家大計。早在2020-3-26我就發表新冠神藥,群魔亂舞,警告大家不要過度追捧奎寧,然後我又發表4篇後續文章來加強警告力度。在2020-5-2發表最後一篇新冠神藥,國家奎寧製藥隊之後,網路上就再也沒出現過《國家奎寧製藥隊》這個名詞了。阿彌陀佛!謝天謝地!《奎寧之亂》在台灣應該算是已經平息,但在美國卻有可能會在11月影響大選。儘管美國FDA在2020-4-24就已經發布警告,說臨床試驗顯示奎寧會增加死亡率,但川普總統卻在5月18日公開他有在服用奎寧,而且還取笑FDA是混沌不知所云。一個禮拜後他出席亡兵紀念日儀式時,被拍到站不穩、身體前後搖晃,所以網路上就立刻出現《是不是因為他服用奎寧導致健康出了問題》這樣的傳言/報導,例如74歲川普沒事吧?站不穩前後晃畫面曝光及Trump’s struggles to stand still didn’t go unnoticed during Memorial Day visit to Arlington。還不到一個月,川普總統又再度出狀況。他是在2020-6-13出席西點軍校畢業典禮時,被拍到需要用兩隻手才能拿起杯子來喝水,以及在走下坡道時步伐和表情都顯得格外小心翼翼。所以,網路上就出現《他的健康狀況恐會影響連任》這樣的傳言/報導,例如:川普小心了!一杯水曝弱點 可能付出政治代價。華盛頓郵報更是把此次事件稱之為Ramp-gate(坡道門)(請看‘Like a baby deer on a frozen pond’: Late-night hosts mock Trump over ‘Ramp-gate’)。由此可見其嚴重性。這兩個傳言/報導並非只是媒體或民眾要取笑或打擊政治人物,而是連醫生都表示關切。美國有一個致力於提供正確醫療資訊的網站叫做American Council on Science and Health(美國科學與健康協會)。它在2020-6-16發表Are Trump’s Problems With Walking, Drinking Water Due To Hydroxychloroquine?(川普的走路,喝水問題是否歸因於羥氯喹?)。這篇文章的作者Chuck Dinerstein是該協會的醫學主任,也是一位血管外科醫師。這篇文章一開頭的引言是:上週末在西點軍校,川普總統在喝一杯水時遇到麻煩,而在下坡道時他表現出不穩的步態。 這些問題可能表明某種神經性的疾病。 儘管可能性不大,但一個潛在的原因是羥氯喹(奎寧)。Chuck Dinerstein醫生說,也許真如川普總統的解釋,走路不穩的問題是因為下坡道滑溜,但拿杯子的問題則是沒有藉口。在拿杯子時,川普總統顯然無法將它完全舉起,而是需要傾身低頭來把嘴唇湊近杯子。所以,這就表示川普總統可能同時有手腳的問題,而這又可能是因為服用奎寧的關係,因為奎寧除了會引發心律不整之外,也會影響肌肉神經傳導。在文章的結尾Chuck Dinerstein醫生語帶嘲諷地說:「川普總統形容為《戰局改變者》(game-changer)的神藥反而可能是《步態改變者》(gait-changer)。」但事實上,奎寧的確有可能會是《戰局改變者》,而這個戰局就是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毫無疑問地,不管川普總統是否真有健康問題,不管問題是否真由奎寧引起,他在亡兵紀念日及西點軍校被拍到的那些鏡頭,已經引起美國民眾的關注,也將會被競爭對手拿來做為極具說服力的宣傳廣告。候選人的健康一向是美國大選的重要議題。在1976年的大選,現任的福特總統輸給挑戰者卡特,而原因之一就是他有一次在走下總統專機時,在階梯上絆倒,然後他就被媒體極盡所能地嘲弄。在1980年的大選,現任的卡特總統輸給挑戰者雷根,而原因之一就是他有一次在參加賽跑時,跑不到一半就筋疲力竭,被攙扶出場,從而加深民眾對他疲弱政府的印象。在2016年的大選,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莉因常咳嗽而被媒體說是不久人世,而競爭對手川普也不斷地嘲笑她的身高和體力。川普這次的競爭對手是喬拜登,而他總是嘲笑喬拜登是Sleepy Joe(愛悃的喬)。拜登也不甘示弱,在2019-12-17由他的醫生發布健康報告,說他是健康和充滿活力(請看Joe Biden Is ‘Healthy’ And ‘Vigorous,’ According To Doctor’s Report)。所以,川普《因服用奎寧而導致的健康問題》一定是會被拿來大做文章,而他的《戰局改變者》預言也恐將成真。原文:奎寧神藥,戰局改變者
-
2020-06-21 科別.泌尿腎臟
熱到昏迷 醫籲留意多步驟來防中暑
今天是24節氣中的夏至,不過連日烈陽肆虐的確讓人吃不消。日前花蓮就有一名李姓男子,中午在整修鐵皮屋屋頂時疑似中暑陷入昏迷,所幸夥伴發現後立刻打119求救,李男經緊急送醫後已無大礙。三總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表示,最近高溫,因此中暑或不適民眾增。若民眾或勞工工作一定得在外長時間,衣物請穿淡色、透氣款為主,每15分鐘至少喝200cc水分、若感冒或使用抑制排汗藥物者應避免在烈陽下工作。而在雇主部分,也應給予新手1-2周熱適應期,提供飲水與遮蔭休息場所等。朱柏齡說,炎炎夏日,戶外工作的勞工朋友得慎防中暑,他說,「水分、休息、遮蔭」是預防中暑三大重點,一旦出現頭暈、噁心、嘔吐、體溫升高等就是熱傷害症狀,應該趕緊休息及喝水。三總中暑防治中心也提供勞工預防中暑注意事項、雇主注意事項供民眾參考。朱柏齡說,勞工在外工作時,應穿著淡色、質輕、寬鬆透氣之衣服,每15分鐘喝200至250水分,勿飲酒或含咖啡因飲料,應依照氣溫調整引水量及休息頻率,若有感冒、腹瀉或身體不適,或服用抑制排汗藥物時,應避免在高溫下工作。他說,雇主應提供勞工遮蔭休息場所、或有冷氣之休息室,並提供足夠之飲水,新手上工應給予1至2周熱適應期,並提供教育訓練,使勞工了解熱傷害常見症狀及處置;而據近期研究指出,在炎熱環境連續工作數日時,身體散熱能力將逐日減退,故須給予勞工更持時間休息。朱柏齡說,夏季本就高溫、高濕,濕度高的環境會讓人體不易散熱,若民眾睡眠不足、腹瀉、吃抑制排汗藥物等,都是中暑高危險群。也可參考人體實際感受的氣溫,即是「熱指數」,其換算公式為:室外溫度(°C)+室外相對濕度(%) ×0.1=熱指數。如當氣溫高達35℃,而濕度達60%時,換算出的「熱指數」就會高達41℃,超過人體中暑的數值(測量肛溫40℃以上)。故建議民眾外出時應適時遮蔭,夏天無論白天或晚上,都要定時補充水分。
-
2020-06-21 科別.泌尿腎臟
尿路結石治療 4大醫療院所
林口長庚醫院非不得已才動刀 震波碎石門診搞定健保資料顯示,泌尿道結石門診件數前20名醫療院所,林口長庚排名第一。林口長庚醫院泌尿科主任、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常務理事謝明里表示,林口長庚的病患來源多是自行就醫、轉診次之,多數可採取保守療法,或門診震波碎石手術處理,所以門診量高,但手術量沒有非常高。加上患者遵從性高,治療後三個月到半年回診追蹤,也讓門診量相對高。謝明里表示,林口長庚醫師與設備陣容完整,大多數泌尿道結石患者初期僅需給予水分,小結石就能自行排出。尿酸過高患者,則採取藥物治療。保守性療法不適用時,採進階治療,腎結石小於2公分、輸尿管結石小於1公分,可使用體外震波碎石術,此為門診手術,無須住院。若腎結石大於2公分、輸尿管結石大於1公分,使用體外震波碎石術成功率低於五成,建議改採內視鏡手術。以輸尿管結石來說,可採輸尿管鏡手術,從膀胱經輸尿管,抵達結石處,以雷射擊碎結石。此外,體外震波碎石術失敗者、結石大於1公分且X光片不顯像,如尿酸結石者也適用。臨床最怕遇到鹿角結石患者,通常需採取經皮腎臟取石術,若還是無法處理,才會採取傳統開腹手術。通常結石患者治療後,五年內至少有半數可能復發,再度手術機率高,林口長庚近期發展軟式腎臟鏡,增加以內視鏡抵達結石的機會,避免開腹。亞東醫院抽菸、肥胖患者多 再忙都要起身排尿為何亞東醫院在收治泌尿道結石患者及手術數量能位居全國第二名、醫學中心第一?該院泌尿外科主任鍾旭東解釋,應與醫院位置有關,地處新北市板橋,鄰近土城、樹林,上班族及勞工族群眾多,這些都是潛在高風險族群,天熱時汗多、少喝水,就容易罹病。此外,亞東醫院泌尿科醫師眾多,處理泌尿道結石經驗豐富,醫療團隊想辦法節省診治流程,讓患者在最短時間緩解疼痛。鍾旭東觀察門診患者發現,泌尿道結石患者以男性居多,其中抽菸比率特別高,且大部分病友體型較為肥胖,容易合併代謝疾病,以致身體新陳代謝速度較慢,一旦腎臟排出雜質的速度比尿液生成還要快,堆積雜質,就會變成小結石。執醫十幾年,鍾旭東表示,光從病人神情就可以感受結石之苦。因自己體型胖胖,看診時久坐少動,也屬於泌尿道結石高風險族群,擔心有天也會嘗到苦頭,不敢大意。為此,鍾旭東要求自己,即使再忙,每三個小時都要起身尿一次。另在診間準備一壺茶,利用空檔多喝水。假日多跑步,如果真有小結石,也可順利排出體外。在飲食上則力求清淡,不可過鹹、過油,也少碰高膽固醇,盡量避免食用高普林食物,以及豆乾、豆腐等豆類加工品,吃火鍋時,絕對不喝湯底。新店耕莘醫院結石疼痛是好事 提醒盡速就醫處理「夏天是泌尿道結石好發季節。」新店耕莘泌尿外科主任廖俊厚指出,泌尿道結石復發機率相當高,只要有過痛徹心扉的感受,都不想再來一次。至於該醫院為何能夠吸引眾多患者就醫及手術?廖俊厚謙虛地說,應該是做出口碑。不過,就醫師立場來看,患者有多痛並不是診治重點,重點在於阻塞位置,以及是否能順利排除。如果結石卡在輸尿管,患者可能痛到打滾,無法排尿,但這問題還比較好解決;如果結石卡在腎臟,大部分患者只覺腰痠,身體略微發燒,因為痛感低,容易被忽略,一旦結石卡住時間過久,可能影響腎臟功能,出現棘手且不可逆的後遺症。從這個角度來看,泌尿道結石患者還是痛一點較好,因為疼痛會提醒趕緊就醫。反之腎結石拖久,腎臟功能受損,可能危及一輩子健康。廖俊厚說,「多喝水是最重要的預防之道。」維持尿尿頻率,結石的機率相對低很多。最怕的是,宅男宅女或緊盯電腦的上班族,因長時間坐著,少動、少喝水,幾乎不太上廁所,如果又常吃容易引發結石的食物,當然就是高風險族群。此外,泌尿道結石也與體質有關,很容易復發,建議定期回診,除了多喝水、注意飲食習慣之外,還應多運動,即使有小顆結石,也可能自行排出體外。台北書田診所結石引發尿路感染 男多尿道炎、女多膀胱炎依據健保署108年泌尿道結石門診件數統計,在診所治療者,台北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門診患者最多,108年有7402件;而在手術治療上,書田也有85件,包含膀胱鏡取石術的36件、輸尿管鏡取石術及碎石的49件,皆為基層診所第一,遙遙領先其他診所。對此,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院長、泌尿科主治醫師蔡培斌表示,書田診所從27年前創立時,就是以泌尿專科開始,泌尿科除了管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的病痛外,也管男性生殖系統的疾病。此外,腎上腺及後腹腔發生腫瘤,也屬於泌尿科的範疇。除了內視鏡、雷射碎石等設備完善,蔡培斌說,目前專任加特約醫師共20位,不輸地區醫院泌尿科醫師規模,可能也是患者信任書田的主因。蔡培斌表示,結石容易引起尿路感染,男女尿路感染好發症狀不同,男性為尿道炎、攝護腺發炎等,女性則較常見膀胱炎。他說,要解決結石疼痛,一般以補充水分,給予止痛劑、化石藥物等為主,並配合觀察治療。但要根本解決,還是得將結石取出或擊碎後讓其自行排出。書田因設備完善,體外震波碎石在門診就可處理,一般來說不需住院;若結石太大,則可以內視鏡碎石處理,多數患者只需觀察住院1至2天即可出院,相當方便,相信也是讓患者信賴、治療人數多的主因。
-
2020-06-21 科別.泌尿腎臟
健保大數據/泌尿道結石 男性罹患人數為女性2倍
泌尿道長了小石頭,一開始可能沒有感覺、相安無事,但當石頭從腎臟一路滑下來,掉到輸尿管,可能引起排尿不順、劇烈疼痛。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108年因泌尿道結石就醫患者多達28萬餘人,男性遠高於女性。發現結石怎麼辦?要不要處理?該找什麼層級的醫院處理?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帶你穿越石頭陣,找到適合自己的就醫準則。健保資料庫顯示,108年因泌尿道結石就醫的患者多達28萬餘人,雖近兩年人數比106年的29萬多人少,但都不算明顯驟降,我國主診斷為泌尿道結石患者,近三年無太大變化。患者年齡都集中在50歲到59歲,在性別分布上,整體來看是男性的19萬人遠多於女性的9萬人,多出兩倍以上。處置單純 區域醫院人最多健保大數據顯示,108年泌尿道結石門診總件數達89萬2223件,不論醫學中心、地區醫院、區域醫院、基層院所,都是泌尿道結石患者就醫選擇項目。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說,與多數疾病相比,尿道結石疾病位置明確、處置方式簡單,且機器設備都不複雜,區域醫院就可以提供民眾完善照顧。李伯璋的論點,在泌尿道結石門診件數分布可得到證實,區域醫院門診件數最多,達39萬1061件。同樣是可近性高的地區醫院僅次區域醫院,門診件數為20萬7498件,第三為20萬4710件的醫學中心,最後是基層診所,為8萬8954件。李伯璋說,診所門診件數少,與泌尿專科醫師開設診所較少、設備不足有關,且診所僅能執行膀胱鏡取石術,連輸尿管鏡取石都需通過跨表申請,健保署審核才能執行。生活差異 南部醫院件數少108年泌尿道結石門診件數前10名的醫療機構中,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各占五間。北部醫院最多、共六間,中部三間次之,東部一間,南部醫院則直到第十四名才出現,為醫學中心奇美醫院。前20名,南部醫院僅占四名。面對台灣泌尿道結石門診件數出現南北差異,李伯璋表示,泌尿道結石部分因素與飲食習慣有關,尤其水分攝取是否充足是關鍵。結石患者南北差異,可能與都市人的生活習慣不同有關,北部多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南部除上班族外,也有不少勞工、農漁民等,坐冷氣房的民眾可能水分攝取不足或排尿次數不夠。至於為什麼男性泌尿道結石患者是女性的兩倍?馬偕醫院泌尿科資深主治醫師林文州研判,可能與勞動工作者多為男性,一旦流汗多、攝取水分太少,就容易產生結石。另外,男性年紀一大,容易出現攝護腺肥大問題,餘尿會增加下泌尿道結石機會。檢查方式 X光足以診斷國內泌尿道結石檢查方法以腎臟、輸尿管、膀胱X光(KUB)最多,腎臟功能血液生化檢查次之、尿液檢查第三,腹部超音波、靜脈注射腎盂攝影較少。李伯璋說,當泌尿道結石有引發感染及腎臟功能問題之虞,才需多做檢驗。雖在美國泌尿道檢查黃金準則是使用電腦斷層,但其實X光就足以診斷。108年泌尿道結石治療處置及手術件數,以區域醫院的6萬7072件奪冠、地區醫院次之、醫學中心排第三,最後才是基層診所。李伯璋表示,區域醫院門診件數多,治療人數自然多,醫學中心也可能將患者下轉至區域醫院治療,既不會占用醫學中心手術量、民眾也可盡快治療,無需忍痛排隊。治療新法 也會研擬納給付李伯璋也說,有關各級醫療院所對於泌尿道結石患者採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都尊重專業認定。被問及是否鼓勵診所可朝專科診所方向發展?李伯璋說,樂見基層診所就能給予民眾最好的照顧,也鼓勵民眾住家附近若有泌尿道專科診所,也可優先考慮就近治療。李伯璋提醒,若民眾有泌尿道結石疑似症狀,如背部痠痛或下腹不適,應盡速至家醫科或泌尿科鑑別診斷。如右腹疼痛除與盲腸炎有關,也可能是結石阻塞造成疼痛,若未及時處理,恐造成感染、發炎。應由醫師評估治療方式,小石頭可多喝水排除、大石頭則需與醫師討論開刀方式,並改善生活習慣。泌尿道結石新治療方法不斷出現,李伯璋說,對病人好的東西,就會努力讓大家都有機會使用,「錢要花在刀口上。」其中逆行性腎臟內手術(RIRS),去年美國執行RIRS治療件數已超越體外震波碎石術、出現黃金交叉,健保署近期已接受這項在台灣自費需10萬元的新技術,納入健保給付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