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8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搜尋
口罩
共找到
5031
筆 文章
-
-
2019-12-08 科別.耳鼻喉
為何過敏容易在清晨發作?耳鼻喉科醫師教你改善方式
一起床就哈啾連連,為什麼過敏特別容易在清晨發作,有無改善方式?衛福部嘉義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張耕閤說,許多過敏性鼻炎的症狀容易在清晨或早上起床時發生,小孩若症狀嚴重,甚至會因為鼻炎造成鼻水倒流,整個晚上持續夜咳,父母與小孩都無法安眠。鼻涕倒流夜咳 嚴重影響睡眠造成夜間症狀的原因,像是晚上溫差變化,造成鼻腔黏膜刺激;枕頭棉被中的塵蟎等過敏原,也可能刺激鼻腔黏膜。以上兩者容易造成鼻黏膜腫脹導致鼻塞,鼻水分泌變多,躺著睡覺時,鼻水往後倒流到咽喉,導致咳嗽。如果鼻水倒流導致夜咳,可以服用抗組織胺,或者加上類固醇鼻噴劑使用。但有些患者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服藥後鼻水反而變黏稠,塞在鼻腔後端,更不舒服,這時可以考慮使用洗鼻的方式清除鼻腔分泌物,尤其是小孩子夜咳,常常對藥物治療反應較差,洗鼻後呼吸通暢,減少過敏原刺激,有需要的時候可以考慮輔以藥物或噴劑。清潔注意死角 可用防被套張耕閤說,一般常見的過敏原,以健保給付的36項過敏原為例,分為「食物性過敏原」與「吸入性過敏原」兩大類。食物性過敏原像是螃蟹、蝦子、蛋黃、蛋白等等;吸入性過敏原像是蟑螂、塵蟎、貓毛、狗毛等動物掉落的皮屑、排泄物等,因為很輕,會飄在空氣中,被鼻腔吸入造成過敏反應產生。日常生活如何避開這些過敏原?張耕閤建議,根據過敏原的種類,在環境清潔上可以加強改善,可使用抗塵蟎被套、抗塵蟎清潔噴劑和空氣清淨機等,以減少過敏原的刺激。另外,電風扇葉片上、冷氣機出風口、洗衣機水槽旁的空間,都是容易積存過敏原的地方,應定期清潔。使用空氣清淨機也可以減少漂浮在空氣中的過敏原。溫差過敏患者 注意溫度設定張耕閤說,一般季節交替時較容易出現鼻過敏症狀,要看患者屬於哪種類型。有人對於某種特定過敏原過敏,如季節轉變會有花粉的問題,有人則是單純因為溫差變化,造成鼻黏膜反應,也有人兩者都有,這部份可以配合抽血檢驗、理學檢查還有病史詢問等來判斷。溫差變化所造成鼻炎較難預防,但像是夏天進入冷氣房中睡覺時,可以先將溫度設定高一點,如27度,等5到10分鐘已經習慣這個溫度後,再往下調整,鼻腔因溫差造成的症狀也可以因此改善。如果是因為過敏原刺激,可以考慮使用洗鼻方式來保健鼻腔,減少吸入性過敏原存留在鼻腔造成的影響,外出戴口罩可減少吸入性過敏原的刺激。洗鼻方式保健 清除過敏原張耕閤與長庚醫院中西醫藥研發團隊合力研發出「精研草本淨鼻法」,利用天然具抗發炎的草本素材,經過基礎研究調配出最佳組合,製作而成的草本洗鼻液,其外觀金黃透明,口感甘甜味道清香,使用此草本洗鼻液洗鼻,除了本身具有的物理性清潔效果外,洗鼻後殘留在鼻腔的草本精華,還可以持續舒緩鼻腔,讓療效持續。張耕閤說,使用草本液洗鼻,還能將鼻腔黏稠分泌物以及所沾附的細菌、灰塵及過敏原清除掉,有效改善鼻塞鼻倒流症狀,藉由「先軟化分泌物再清潔之」的洗鼻過程,重建呼吸道健康。抽血測過敏原 五歲後較準確過敏患者有必要抽血檢測過敏原嗎?張耕閤說,如果有鼻炎相關症狀,在診斷時可以考慮作抽血檢測過敏指數與可能的過敏原,配合理學檢查還有臨床症狀,可以較精確的診斷患者是否為過敏性鼻炎,三歲以上可以作此檢查,五歲後再作準確度更高。抽血檢測可知道患者對哪些食物性或吸入性過敏原有反應,依照反應的強度一般分成四個等級,第四級為最高級,最強烈,更需要避免接觸造成過敏症狀的食物或物質等。至於非過敏性鼻炎就不是因為過敏原的刺激,常見的原因是溫差變化造成物理性受體的刺激、化學物質的直接刺激,像是空汙粉塵、煙、油漆等化學物質等,還有就是藥物造成的副作用。
-
2019-12-05 科別.呼吸胸腔
戴口罩沒用!臭氧比PM2.5更難防 醫籲濃度高時別出門
臭氧濃度過高對人體有害,危害程度有可能比PM2.5更甚。醫師表示,臭氧的體積比細懸浮微粒PM2.5更小更難防,短期暴露於高濃度臭氧可能引起咳嗽等不適,氣喘或肺阻塞患者則可能有症狀加劇的現象,長期暴露則可能提升氣喘或肺阻塞的發生風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表示,臭氧是刺激性氣體,吸過量可能刺激鼻黏膜與喉頭黏膜導致呼吸道不適,長期暴露可能增加罹患氣喘或肺阻塞的風險,而氣喘或肺阻塞患者也可能在暴露高濃度時出現急性症狀。他說,「包含臭氧在內的空氣汙染情形嚴重時,運動就像慢性自殺」,因此上周彰化員林高職生在長跑訓練後倒下,的確可能與當下的空氣汙染程度有關。成人每天呼吸的空氣量約為一萬公升,但在運動狀況下,呼吸量是平常的十到二十倍,若此時大量吸入有害的空氣,氣喘發作風險將增加兩到三倍,也可能因此倒下猝死。蘇一峰表示,臭氧的體積比細懸浮微粒PM2.5還要小,不僅口罩無法阻隔,連空氣清淨機都無法過濾。因此,只能呼籲民眾注意空氣品質監測數據,在空氣品質差時盡量不要外出,更不要外出運動。
-
2019-12-04 科別.感染科
校園群聚多 水痘進入流行高峰
氣溫明顯下降,衛福部疾管署昨公布,水痘已進入流行季節,近期群聚案例為近四年同期次高,近四周已通報十六起水痘群聚感染事件,以校園通報案件為多。疾管署提醒,孕婦、成人及免疫缺陷者等為水痘高危險群,應落實手部、呼吸道衛生及生病在家休息,降低傳播風險。上周水痘門診人次達八百多人,略高於前兩周,針對校園通報增加,疾管署防疫醫師黃婉婷表示,水痘雖不是必須強制隔離的傳染病,但校園若發生水痘疫情,由於水痘傳染力強,出現疑似症狀者請盡速戴口罩就醫,落實生病不上課。黃婉婷說明,水痘出疹前五天到第一批水疱出現後五天,都有傳染力,完全結痂後才不具傳染性。初期會輕微發燒、疲倦、食欲不振、頭痛及肌肉或關節痠痛等類似感冒症狀,之後出現紅疹,發展成全身性皮疹,隨後轉為水疱,最後結痂,通常二至四周內可痊癒。水痘好發於冬季及早春,三總感染科主任葉國明說,感染水痘者年紀愈大,併發症愈嚴重厲害,如肺炎、腦炎,甚至可能死亡,目前卅歲以上成人多未接種水痘疫苗,若過去也未長過水痘,一旦感染可能成為重症高危險群,該族群包括適孕年齡,孕婦感染水痘不僅重症風險高,也可能影響腹中胎兒。黃婉婷說,水痘可經皮膚接觸直接接觸、空氣或飛沫、或接觸患者的水疱液和黏膜分泌物傳染。預防水痘最有效的方法為接種疫苗,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提醒,民眾應於幼兒出生滿十二個月時攜至預防接種合約院所免費接種第一劑水痘疫苗,可獲得八成六左右保護力。
-
2019-12-04 科別.感染科
染麻疹 趴趴走 3度就診未揪出
衛福部疾管署昨天公布,上周新增一例境外移入麻疹病例,疑似到泰國旅遊感染,回國後被兩家診所認為是感冒,另一家區域醫院以為泌尿道感染,發病第八天才確診。由於患者在可傳染期間曾搭乘公車往返北市與新北市,接觸者高達四百八十人,在醫療院所的接觸者就有四百七十人,將監測至十二月十三日。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近期國內沒有本土麻疹疫情,但東南亞有相關疫情,如果民眾出遊後出現發燒、出疹,應警覺可能是麻疹;醫療院所專業人員也應提高警覺。另外,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可提供有效預防,民眾到麻疹流行區,應評估接種疫苗。疾管署防疫醫師黃婉婷表示,患者是北部卅多歲女性,上月七日至十六日與友人至泰國旅遊,返台後第五天因發燒、喉嚨痛及紅疹症狀至診所就醫,同行友人均無疑似症狀。羅一鈞說,雖然患者出現典型麻疹症狀,但研判國內並非麻疹流行期,醫師警覺性不高,個案就醫卻二度被認為是感冒,因症狀持續且呼吸喘,轉送區域醫院並住院,但一開始也被認為是泌尿道感染,直到廿九日轉院至醫學中心才確診。黃婉婷提醒,患者在上月十八日至廿日可傳染期間曾搭乘六四四公車、綠八公車及忠孝線公車,且曾在信義區越南小吃店用餐。曾出入相關場所的民眾,請自主健康管理十八天,如有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紅疹等疑似症狀,應盡速與衛生單位聯繫,由其安排戴口罩就醫並告知接觸史,降低病毒傳播風險。我國今年累計麻疹病例一三四例,五十四例為境外移入,以越南十八例、泰國十四例及菲律賓七例為多。近期泰國疫情持續,甚至出現死亡個案,大洋洲如東加王國、斐濟及薩摩亞等也爆發疫情,籲近期計畫前往當地的國人事先至旅遊門診評估、接種疫苗,增加保護力。
-
2019-12-03 養生.抗老養生
寒流報到 2招做足保暖
「真的好冷!」入冬首波大陸冷氣團來勢洶洶,氣象局預估這一周氣溫偏低。專家提醒,「保暖」是最基本的自我保護,適時增添衣服,外出戴上帽子、口罩、手套,嚴防因低溫而發生憾事;台灣失智症協會更指出,冷氣團來到,照顧失智者的家人更要特別注意,避免患者走失。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表示,腳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腳冷則全身冷」,但因雙腳距離心臟最遠,血液流經「路程」最長,血液供應慢,使足部保暖能力較差,容易導致下肢冰冷,引起不適。建議可以用熱水泡腳,促進血液循環;也可選擇保暖透氣、吸濕性好的鞋襪,做好足部保暖。陳潮宗建議,每次泡腳20分鐘,水溫42℃左右最佳,同時可按摩腳底中間凹陷處,在足掌前三分之一的湧泉穴,有助調理臟腑、舒通經絡用;每天按摩「足三里」五分鐘,也能補中益氣,讓下肢溫暖、調理脾胃。足三里穴位於膝蓋外側下緣凹陷處往下三指到四指寬的地方,用指尖順時針按摩即可。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失智症患者對環境改變的調適較弱,有時失去判斷溫度冷熱能力,隨著冷氣團來到,家人要特別注意,以防失智者走失而暴露於寒冷中,進而失溫發生危險。她建議,可在長者衣服及背包放置聯絡資料,並準備愛的手鍊等,萬一走失,可以盡快聯絡家人。衛福部國健署也提供禦寒保健小撇步,包括保暖、暖身和隨身攜帶保暖衣物。保暖是指居家時在臥室、衛浴與客廳要防寒措施;外出時,善用圍巾、帽子、口罩等,尤其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暖身指剛起床後的活動勿過於急促,先補充溫開水,慢慢溫和增加身體活動。再來是隨身攜帶保暖衣物,晚上睡覺時,備妥保暖衣物在隨手可拿到的地方,半夜起床上廁所或早起時,都先添加衣物保暖,再進行活動。65歲以上長輩對於環境溫度變化反應較不敏銳,更要隨身攜帶保暖衣,以備不時之需。
-
2019-12-03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寒流報到 做「足」保暖好過冬
「真的好冷!」今年入冬首波大陸冷氣團昨天晚上南下,今天出門馬上感受到寒風吹來,氣象局預估威力最強在今天晚上到明天的清晨。中醫師提醒,雙腳務必做好保暖,並且可按「足三里」、「湧泉穴」這些暖身穴,讓手腳回溫。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表示,腳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腳冷則全身冷」。但因為雙腳距離心臟最遠,血液流經的「路程」最長,血液供應到該處較慢,使足部的保暖能力較差,導致下肢冰冷,並引起各種不適。最好的辦法是每天用熱水泡腳,促進周身血液循環,使全身都暖和起來。陳潮宗建議,每次泡腳20分鐘,水溫42℃左右最佳,同時可按摩腳掌的湧泉穴,起到調理臟腑、舒通經絡的作用。另外可選擇保暖透氣、吸濕性好的鞋襪做好足部保暖。陳潮宗表示,除了湧泉穴,每天按摩「足三里」五分鐘,也能起到補中益氣,讓下肢溫暖、調理脾胃的作用。足三里穴位於膝蓋外側下緣凹陷處往下三指到四指寬的地方,用指尖順時針按摩即可。國民健康署也提供禦寒保健小撇步,以嚴防因低溫及溫差過大促發心血管疾病之發生:一、保暖:居家臥室、衛浴與客廳要做好防寒措施;外出時,善用圍巾、帽子、口罩等做好完整的保暖,尤其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二、暖身:剛起床後的活動勿過於急促;先補充溫開水;身體活動以溫和漸進方式慢慢增加。三、隨身攜帶保暖衣物:晚上睡覺時,要先備妥保暖衣物在床邊隨手可拿到的地方,半夜起床上廁所或是早上起床,都先添加衣物保暖後再進行活動。尤其65歲以上長輩對於環境溫度變化反應較不敏銳,更要隨身攜帶一件保暖衣,以備不時之需。台灣失智症協會湯麗玉秘書長表示,由於失智症患者對環境改變的調適比一般人弱,有時也失去判斷溫度冷熱的能力。因此,隨著冷氣團來到,照顧的家人要特別注意,以防失智者走失而暴露於寒冷中,進而失溫發生危險。可在長者衣服及背包放置聯絡資料,並準備愛的手鍊等預防走失工具。氣溫驟降,「保暖」是最基本的自我保護,適時增添衣服,外出戴上帽子、口罩、手套,嚴防因低溫而發生憾事。
-
2019-12-02 新聞.健康知識+
天氣轉冷注意保暖 醫師提醒吃飯配紅、黑色食材助暖身
天氣明顯轉冷,醫師提醒,年長者、有心血管病史者,應格外注意保暖,起床後先喝溫開水、運動務必先暖身。中醫師則提醒,吃飯配些辛香料、紅色和黑色的食物,都可助暖身。中央氣象局指出,受到大陸冷氣團影響,今天北台灣愈晚愈冷,氣溫一路下降,入夜到明晨為此波冷氣團威力最強時候,台南以北及宜蘭將出現攝氏12、13度左右低溫,其他地方也只有14、15度。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林志學上午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低溫與早晚溫差大都會造成血管收縮,使血壓上升,進而增加心臟病和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林志學說,老年人的體溫調節能力相對較差,應多注意保暖;天冷時容易突發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有相關病史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病人,務必記得按時服藥,且要定時量測生理數據。林志學也表示,早上起床後可先喝一杯溫開水,幫助血液循環;如果有運動習慣,一定要做好暖身運動,且衣著要保暖。開業中醫師吳明珠則說,天冷的時候,除了保暖、多加衣物,圍巾、帽子、口罩都要準備。在飲食方面不要再吃冰品、少吃生冷食物,且食物可搭配辛香料,如蔥、薑、蒜、辣椒等,促進血液循環。吳明珠說,冬天格外要注意心血管問題,以中醫來說,紅色可護心,可適當吃牛肉、番茄、紅莧菜、紅鳳菜、帶皮蘋果、枸杞等;紫洋蔥、芹菜、黑木耳有助穩定血壓、降膽固醇。此外,吳明珠也表示,天氣冷時著重補腎,黑色的食材可以幫忙,如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等,可以幫助血液循環、溫暖身體。吳明珠表示,老年人和幼童在天冷時可能容易有氣管問題,可靠食材補肺氣,如西洋參、黃耆、白朮、防風等,煮成茶湯喝;或選擇市面上常見的四神湯,也是很好的食補。天冷時,流感病毒也蠢蠢欲動。林志學說,今年因公費流感疫苗分批接種,年長者的公費疫苗12月8日才開打,建議開放後即時接種,若不想等,也可先自費接種,且常伴隨流感而來的肺炎,也有疫苗可防範。
-
2019-11-29 科別.感染科
自費流感疫苗好搶手 疾管署:估未來四周不會達流行期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開打時間延後且分三批接種,傳出自費流感疫苗變得更搶手,有醫師表示自費疫苗在兩個月前就預約滿額,有醫師表示目前都打光了。衛福部疾管署表示,預估未來四周流感仍不會達流行期,民眾毋須過度擔憂;據了解,目前自費疫苗尚未全數打完。目前國內自費市場流通的四價流感疫苗由兩家藥廠供貨,葛蘭素史克藥廠於10月23日與11月初各供貨10萬劑,賽諾菲藥廠於11月15日後陸續供貨17.3萬劑、12月下旬再供貨8萬劑。國光生技則表示,目前優先供應公費疫苗,預計12月底以後再供應自費疫苗,預計供貨1-2萬劑。屆時今年國內自費疫苗供貨總數量將超過46萬劑,不過仍比去年50萬劑少,這源於年初藥廠見我國將流感疫苗全面改為四價疫苗、預期自費市場縮小才減少供貨量。台灣兒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林應然表示,今年公費流感疫苗較晚開打,很多民眾等不及,部分人即使符合公費疫苗身分也都先自費接種。只是,自費疫苗的數量不多,診所向藥廠訂的數量有時只能取到一半,約莫兩個月前民眾就致電預約滿了。台灣兒科醫學會副秘書長詹前俊表示,葛蘭素史克藥廠10月下旬的供貨約在11月初打光,賽諾菲藥廠11月中的供貨約在11月下旬打光,因此現在許多就診民眾向隅。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國內上周門急診類流感就診達7萬1977人次,與前一周相較微幅下降,且急診類流感就診病例百分比為9.64%,持續低於流行閾值11.5%,顯示國內尚未進入流感流行期,也預估未來四周流感仍不會達流行期。建議有需要接種自費疫苗的民眾多致電幾家醫療院所詢問,十二月中下旬也會陸續有新供應的自費疫苗。林應然表示,要預防流感,出門應盡量戴口罩、不用手觸摸眼睛、鼻子、嘴巴等,若生病就盡速就醫。衛福部疾管署提早於本月初擴大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用藥措施,只要是發燒症狀等類流感患者,且家人、同事或同班同學發生類流感,經醫師處方可迅速取得公費抗病毒藥物。
-
2019-11-29 新聞.健康知識+
打開掃地機器人 室內揚塵PM2.5爆表
為消除室內灰塵、過敏原,近年掃地機器人、吸塵器成為熱銷家電,但除塵幫手恐也是揚塵製造者。台灣室內環境品質學會研究發現,吸塵器與掃地機器人啟用時,室內揚塵翻倍,甚至可達PM2.5紅害等級。專家建議,使用掃地機器人及吸塵器時,一定要戴口罩,清掃到完畢後一個半小時內,幼兒最好不要待在室內。啟動十分鐘 揚塵濃度至少兩倍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球逾半數五歲以下死於肺炎兒童,原因與家庭空汙有關。輔大醫學院副院長林瑜雯團隊執行「室內環境品質健康危害因子探討及健康促進研究計畫」顯示,掃地機器人運作約十分鐘,期間揚塵濃度總粒徑微粒最高可達背景值六倍,其中PM10與PM2.5濃度至少是背景值兩倍。研究在門窗緊閉且不開冷氣及電風扇的實驗室進行,分別使用十分鐘掃地機器人及五分鐘吸塵器,在離地四十五公分及七十五公分處測試空氣品質,模擬嬰兒及學童呼吸道高度,了解對於其健康影響。研究發現,清掃時所造成的揚塵包括PM10與PM2.5,有進入肺部,甚至肺部深處的風險。林瑜雯說明,以環保署頒布室內品質標準,PM2.5基準值,每立分公尺卅五微克計算,使用掃地機器人清掃期間,該室內空間PM2.5濃度值至少高達七十微克,已達紅色警戒;使用引擎馬力更大、揚塵效果更顯著的吸塵器時,後方氣旋所造成微粒總粒徑揚塵度,更高達十三倍。研究也發現,不論使用掃地機器人或吸塵器,至少須等待一點五小時後,揚塵濃度才穩定下降。使用時 長者與小孩先暫離林瑜雯建議,民眾使用除塵電器時,不要讓其他家族成員待在清掃空間中,尤其易敏感族群,如長者或小孩,至少在清掃完畢一個半小時後再進入。吸塵器使用者避免站在出氣口後方,同時應戴口罩,也可開啟空氣清淨機,若住家附近空氣品質好,可考慮開窗,避免吸入過多空汙微粒。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治醫師葉國偉與羅東博愛醫院副院長邱國欽建議,使用吸塵器、掃地機器人或掃地前,可先用紙拖把或濕抹布擦拭地面,讓灰塵不再飄起。
-
2019-11-28 名人.蘇一峰
蘇一峰/天氣冷空汙嚴重時,進行激烈運動:其實與自殺無異!
昨日(28日)的頭條大新聞,應該是形象良好又陽光健康的男模明星高以翔,凌晨在中國大陸錄製節目《追我吧》時突然倒下,心跳一度停止送醫搶救,上午十時許浙江新聞證實,高以翔搶救無效去世。男星正當青壯年時期,平時也無心臟病史,為何會突然倒下心跳停止,變成了很多人心中的疑問!?而背後的隱藏殺手很有可能就是:當天的氣溫+空氣污染指數!!我時常強調,很多人不看空氣品質,紅紫爆時仍出門跑步,「這樣子其實跟自殺差不多」我們一天不運動時的呼吸換氣量就有1萬公升,當人體劇烈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時,換氣量更是平時的10至20倍,空氣不好時在戶外運動,吸進體內的髒汙超乎想像。以下這是浙江寧波當天的即時空氣指數可以得知當天的天氣是:PM2.5與PM10橘紅爆的狀況,PM2.5最高到達將近100左右!!(圖中紅色框)而更慘的是當天還迎接三天來的低溫,溫度下降到10度以下!(圖中藍色框)此時的心肺功能都已經因為天氣冷+空氣污染來到緊繃的狀態了!如果此時又進行高強度的運動,一面增加心臟負擔,另一面又大量換氣吸入大量的懸浮微粒(PM2.5與PM10)造成心血管系統極大的負擔,就算是平時心血管系統正常的年輕人,也有可能在此時突然出問題!如果當天又是熬夜的過勞狀態,加上大量使用提神飲料,會大幅增加心血管意外事件發生的機會!(編輯推薦:跨國研究發現只吸一天空氣污染會怎樣?答案是:會死!)NEJM的這一篇研究告訴我們,只有一天的空氣污染就能立即地造成心肺死因的增加!許多人對於空氣污染仍存有姑息的心態,想說只是短短吸一下髒空氣會怎樣嗎?而在八月22刊登在世界最頂尖的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雜誌NEJM"上的跨國研究告訴你『如果只吸一天髒空氣會怎樣嗎?』NEJM研究回答:『可能會死!』分析的結果發現,每天的空氣汙染指數平均PM2.5上升10ug,死亡率增加0.68%PM10上升10ug,死亡率增加0.44%簡單來說你本來住在台北,PM2.5平均只有15你飛到某個PM2.5平均95的國家大城市去旅遊 or 發大財此時你每天的死亡率會增加 8*0.68% = 5.44%空氣太差,別在戶外運動!雖然空氣汙染幾乎無所不在,但在戶外活動仍有自保的方法:1. 戴口罩:蘇醫師建議大家平日戴醫療外科口罩就行,不要戴棉布或不織布材質的口罩,因為完全無法抵禦PM2.5;另外,活性碳口罩也不建議,因為其原理是吸附,但汙染粒子太多,一下口罩就「吸滿」了。2. 挑對時間、地點運動:台灣近年興起路跑、馬拉松風潮,但當心挑錯時間跑,可能不僅與運動帶來的好處抵銷,甚至還對身體有害。蘇一峰醫師強調,我們一天的呼吸換氣量有1萬公升,人體劇烈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時,換氣量更是平時的10至20倍,空氣不好時在戶外運動,吸進體內的懸浮微粒數量超乎我們的想像。如果空氣污染嚴重時,還是想要好好運動,該怎麼辦?蘇一峰醫師建議,可改成在室內運動,如果要在室外則建議選擇空氣較好的地方,例如:公園,才不會還沒獲得運動的好處,反而傷了身體。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胸腔重症蘇一峰醫師,原文請點此
-
2019-11-28 科別.呼吸胸腔
高以翔死亡背後真正原因 胸腔醫師認為是這個
藝人高以翔在大陸參加節目時突然倒地不治,震驚各方,胸腔重症醫師蘇一峰認為,表面看起來是心肌梗塞,背後的隱藏殺手很有可能是當天的氣溫+空氣污染指數。市立聯合陽明醫院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發文指出:男星正當青壯年時期,平時也無心臟病史,為何會突然倒下心跳停止,變成了很多人心中的疑問!?而背後的隱藏殺手很有可能就是:當天的氣溫+空氣污染指數!!我時常強調,很多人不看空氣品質,紅紫爆時仍出門跑步,「這樣子其實跟自殺差不多」我們一天不運動時的呼吸換氣量就有1萬公升,當人體劇烈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時,換氣量更是平時的10至20倍,空氣不好時在戶外運動,吸進體內的髒汙超乎想像。從浙江寧波當天的即時空氣指數,可以得知當天的天氣是:PM2.5與PM10橘紅爆的狀況,PM2.5最高到達將近100左右!!而更慘的是當天還迎接三天來的低溫,溫度下降到10度以下!此時的心肺功能都已經因為天氣冷+空氣污染來到緊繃的狀態了!如果此時又進行高強度的運動,一面增加心臟負擔,另一面又大量換氣吸入大量的懸浮微粒(PM2.5與PM10)造成心血管系統極大的負擔,就算是平時心血管系統正常的年輕人,也有可能在此時突然出問題!如果當天又是熬夜的過勞狀態,加上大量使用提神飲料,會大幅增加心血管意外事件發生的機會!國外研究告訴我們,只有一天的空氣污染就能立即地造成心肺死因的增加!許多人對於空氣污染仍存有姑息的心態,想說只是短短吸一下髒空氣會怎樣嗎?而在八月22刊登在世界最頂尖的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雜誌NEJM"上的跨國研究告訴你,如果只吸一天髒空氣會怎樣嗎?NEJM研究回答:『可能會死!』分析的結果發現,每天的空氣汙染指數平均PM2.5上升10ug,死亡率增加0.68%,PM10上升10ug,死亡率增加0.44%簡單來說你本來住在台北,PM2.5平均只有15,你飛到某個PM2.5平均95的國家大城市去旅遊 or 發大財,此時你每天的死亡率會增加 8*0.68% = 5.44%空氣太差,別在戶外運動!雖然空氣汙染幾乎無所不在,但在戶外活動仍有自保的方法:1.戴口罩:蘇醫師建議大家平日戴醫療外科口罩就行,不要戴棉布或不織布材質的口罩,因為完全無法抵禦PM2.5;另外,活性碳口罩也不建議,因為其原理是吸附,但汙染粒子太多,一下口罩就「吸滿」了。2. 挑對時間、地點運動:台灣近年興起路跑、馬拉松風潮,但當心挑錯時間跑,可能不僅與運動帶來的好處抵銷,甚至還對身體有害。我們一天的呼吸換氣量有1萬公升,人體劇烈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時,換氣量更是平時的10至20倍,空氣不好時在戶外運動,吸進體內的懸浮微粒數量超乎我們的想像。如果空氣污染嚴重時,還是想要好好運動,該怎麼辦?蘇一峰建議,可改成在室內運動,如果要在室外則建議選擇空氣較好的地方,例如:公園,才不會還沒獲得運動的好處,反而傷了身體。
-
2019-11-22 科別.耳鼻喉
常用鼻腔噴霧劑會不會有什麼問題?專家:僅這種要較小心
台灣氣候潮溼,不少人都有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患者常用鼻腔噴霧劑來治療或舒緩鼻炎、鼻塞等症狀,但有人擔心長期使用會不會導致嗅覺喪失?對此,食藥署闢謠專區指出,常見的鼻腔噴霧劑有三種:類固醇鼻噴劑、抗組織胺鼻噴劑、血管收縮劑鼻噴劑(又稱為去鼻充血劑)。類固醇鼻噴劑效果佳、副作用小,長期使用不會引起鼻黏膜萎縮或是嗅覺失常。抗組織胺副作用發生機率較低,且藥效作用時間較長, 一天僅需口服 1-2 次。抗組織胺鼻噴劑算是不錯的選擇,但缺點是味道較苦。而常用於舒緩鼻塞的血管收縮劑鼻噴劑則要比較注意,長期使用較容易造成反彈性的鼻充血,而若不繼續使用則會一直鼻塞,容易養成依賴性。而無論使用哪一種,都應該遵造醫師指示,不要自行購買使用。另外可能還有些人擔心類固醇的問題,例如常見的水牛肩或月亮臉副作用。台南市安南醫院鼻喉科醫師劉金瑞曾受《聯合報》訪問指出,鼻用類固醇僅局部作用於鼻腔內,安全性高,不太會造成副作用。過敏性鼻炎為過敏體質其中一種表示,常見症狀為眼睛鼻子易癢、呼吸不順暢、注意力不集中、睡眠品質不佳、易疲勞倦怠、熊貓眼…等,除了用藥治療外,調整生活及飲食習慣也很重要,例如寢具常換洗、出門空氣不好就要戴口罩。過敏嚴重也最好檢測揪出過敏源,以避開食用致敏食物。
-
2019-11-21 新聞.用藥停看聽
世界抗生素周 正視抗生素抗藥問題
抗生素抗藥性對全球衛生和人類發展構成威脅越來越嚴重,台南市安南醫院響應世界衛生組織,在「2019世界抗生素周」舉辦抗生素正確使用宣導活動。感染管制小組長吳怡慧今天說,民眾遵從醫療專業人員的指示服用抗生素,確實清潔雙手,生病時戴口罩,減少與他人接觸,安全的性行為,定期接種疫苗以減緩抗生素抗藥性的擴散。抗生素的發現與使用挽救了無數人的性命,但抗生素濫用導致具抗生素抗藥性的各種「超級細菌」產生,反而使更多人生病難以痊癒,嚴重時甚至喪失性命。安南醫院感染管制小組長吳怡慧說,抗生素和所有藥物都一樣,使用正確即是救命良藥,使用不正確就會對身體產生副作用,如濫用或使用不當容易產生抗藥性。吳怡慧表示,抗生素並不等於萬靈丹,抗生素只能抑制或殺死細菌,無法對抗病毒、黴菌以及寄生蟲。抗生素使用不當,像是自行停藥、劑量不足、服用時間隔時間不當、藥物交互作用、服藥期程不足、重複用藥等都會讓細菌產生抗藥性,生病時更難以痊癒。為預防日後生病時無藥可醫的情況發生,安南醫院響應世界衛生組織,昨天舉辦抗生素正確使用宣導活動,呼籲大家重視抗生素濫用問題,合理使用抗生素,保障自身、家人及朋友健康。
-
2019-11-20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我的新太太和新生兒
【編者按】雖然人生都會面臨終點,但除非夫妻兩人同時死於意外,不然總會有一人將面臨心愛的人病痛纏身,甚至面臨死亡的煎熬,也因此醫療團隊非常珍惜幸運的家屬願意與大眾分享照顧愛人、戰勝病魔的親身經歷。最近收到「醫病平台」發起人之一的名作家黃春明先生寄來他夫人所撰寫的一篇文章,我們也找到過去在「民報」醫病平台的兩篇類似的成功故事,一篇由太太回憶照顧經歷多次病危而後完全康復的先生,以及一篇先生撰寫太太接受骨髓移植成功後的百感交集。相信這些真人真事的分享,可以帶給苦難中的家人希望。筆者陪伴太太對抗血癌奮鬥了五年多,在她第一次幹細胞移植(骨髓移植)成功後,得到太太的允許,寫下這篇記錄文,分享親友,提供個人經驗,希望能對病患有鼓勵作用。那年新年剛過,她高燒不退,退燒藥的藥效無法持久,醫生在排除咽喉炎後,認為是病毒感染,幾天後就會好。我出差五天後回來,她的燒仍然未退,經一位急診醫師抽血檢驗, 發現血小板數量過低,有內出血流血不止的危險 加上貧血,立即送入家附近的醫院急診入院檢驗診療。前面幾天,醫師做了各種檢查,查不出到底是為何高燒不退, 直到血液腫瘤科醫師在顯微鏡下觀察血球,發現白血球形狀不正常。才推測可能是血液方面的疾病。 抽骨髓檢驗後才確診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血癌),晴天霹靂,這種病五年存活率只有40-50%。面對她,我流下眼淚,不知後果如何。堅強的她反過來安慰我,我小心地透漏她的病情給女兒。地區性的醫院無法處理這種重病患者,在自己的努力下連絡到癌症專門醫院接受她轉院治療。同時醫院的社工個案經理也找到同一位血癌專門醫師,辦理轉院。轉院後,為避免誤診,該癌症專門醫院重新抽骨髓檢驗,以確定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原來被轉送到該院的患者有約15%的案例是被誤診為癌症。檢驗結果確認是該型血癌, 且基因突變的情形嚴重,必須立即化療,且單靠化療將無法長久控制癌細胞,唯一的療法是靠幹細胞移植。血癌科醫師立即啟動化療,面對無知的未來,我們非常害怕,此時兩位曾患血癌的朋友提供了化療可能碰到的副作用訊息及應該注意的事項,讓我們安下心來接受化療。醫院裡的幹細胞移植協調師也在化療同時立即尋找骨髓匹配者。首先是抽親屬的血來檢驗, 她的兩位兄弟各有25%可以完全匹配,我們的三位女兒各有1%可以完全匹配,但她們都沒匹配成功。只好向骨髓庫尋找能匹配成功的非親屬捐贈者。成功匹配的機率是二萬到十萬分之一,在美國亞裔的骨髓捐贈者又比較少,更難找。最後很幸運找到一位100%匹配的捐贈者,經再次確認她也願意捐贈她的幹細胞。兩次化療成功暫時控制了癌細胞。如果化療無法有效控制血癌細胞,幹細胞移植將無法進行。移植的時間是由捐贈者何時可捐贈來決定。所有的手續都進行得非常順利。治療的工作也由血癌科醫師轉到幹細胞移植科醫師, 在一次的門診對話中,醫師說,即使只有50%程度的匹配,她也可以進行移植,這一句看似無關重要的話,為我們打了一針強心劑,加強了我們的信心。由於血癌患者化療後免疫力幾乎暫時全無,所以我們謝絕所有訪客,告訴親友們不要來訪,由我全程陪伴照顧她,傳遞她的病情給親友。所以只有在尚未確診為血癌前有幾位朋友來探病,還有幾位未收到我的謝絕訪客的通知,另外得知她生病就冒失前來的朋友。 幹細胞移植時間決定後,九天前入院再做一次高劑量化療將她身上的幹細胞徹底摧毀, 以便讓新移植的幹細胞能夠順利進駐它的骨髓,開始製造身上所有的血球及免疫細胞。 我們熱切的盼望捐贈的幹細胞到來及移植能成功,因為她的幹細胞已經被摧毀,沒有退路,只能成功不能失敗。捐贈者的幹細胞如期到來,那是一袋黃色的有點像血小板的血袋, 血袋上的資料讓我們只能猜捐贈者可能住在哪一時區。我們每天盯著血液檢驗報告,期望因化療降到零指標的白血球數量能慢慢上升,這時候她的防疫力全靠注射抗生素、抗黴菌素和抗病毒的藥維持。差不多兩星期後,白血球的數量開始增加,從零到100、200左右,這時便出院,住在醫院附近租來的公寓。 我們家雖然是離醫院六十四公里的小城,但醫生認為太遠,每位幹細胞移植的病患都必須在移植後的一百天內住在離醫院三十分鐘內能抵達的地方。因為患者若有任何緊急狀況, 必須在三十分鐘內趕到該院急診,否則有生命危險,平常醫院的急診處是沒辦法處理這種重病患者。在化療和移植住院期間,每天有輪值的主治醫師來巡房,高級護理師、藥劑師和輪值護士跟隨在側, 每位移植病房的護士平均照顧二至三位病患,每位進入病房的人都必須套上一次使用即丟的防護衣和口罩,醫生或護士一定要戴上手套才能碰觸病人。幹細胞移植的病人僅能吃熟的食物 所以病人食物是有限制的,不能吃任何生的東西,包括水果也不行, 不過醫生鼓勵病人吃家裡煮的食物,只要熟煮即可,因為院內食物實在不好吃,所以她媽媽前來幫忙,煮好吃可口的食物,幫她恢復體力。由於病人非常虛弱,所以移植病房鼓勵病患每天至少下床走動三次,一次至少二十分鐘, 每走一次就給一張貼紙貼在門上,累積到一定數目,就給獎品。所以病房的走廊隨時可看到病患由家人陪伴走路,大家互相加油。另外要進入這層病房的每一個人都要套上可丟棄的鞋套,避免鞋子帶病菌入病房。她的移植算非常成功,一年半後沒有發生移植幹細胞演化而成的免疫細胞攻擊宿主細胞的疾病(GVHD, Graft vs Host Disease)。這時她身上有兩套不同的DNA,一套是她血球細胞內來自捐贈者的DNA 和在她身上其他組織器官內屬於她自己的DNA。在她生這一場大病住院中,我們完全把治療的責任託付給醫生,照顧病人的責任交給護士,我則扮演精神上的支持者。我岳母前來幫忙照顧孫子,烹煮好吃的東西,讓我們無後顧之憂,支持她的快速恢復,朋友的關心也扮演了相當的角色。她本人則非常堅強樂觀,從不喊痛,從不悲傷,讓我們只須注意她的病情,不須擔心她的心情。我們感謝幹細胞捐贈者,一年後我們才從骨隨庫那邊得知捐贈者的資料,她也同意和我們見面,她是一位年輕的小姐,我們去參加了她的婚禮,看著她的小孩出生,我們成為很好的朋友。她是為了一個小孩需要骨髓移植而加入骨髓庫,雖然沒能和那小孩的骨髓匹配成功,不過五年後卻意外收到通知,她的骨髓和我太太匹配成功,成為一個成功的捐贈者。 她的無私捐贈造就了我太太的新生命。幹細胞移植患者在成功移植後,原來她身上的免疫力已隨被摧毀的幹細胞完全消失,必須像小嬰兒一樣接受所有疫苗的接種,移植那一天是她新生命的第一天,所以那天變成她的第二個生日。我像得到了一個新太太和一個新嬰兒,所以我說,新太太和新生兒兩位一體。(本文轉載自民報醫病平台2017/6/16)
-
2019-11-14 癌症.肺癌
做自助餐近20年 夫肺癌亡後、妻子發現肺也有腫瘤
65歲的陳小姐與丈夫一起經營自助餐近20年,大火油煙的高熱環境,常讓她熱得戴不住口罩。回家後煮菜,也忙得忘了開抽油煙機。兩年前丈夫發現肺癌才一年多就過世,讓她突然意識到長期的呼吸不順不太對勁,就醫檢查發現肺部也長了0.3公分我國肺癌發生率高達36.00,且有超過一半是在晚期發現。肺癌是全球罹患人數最多的癌症,去年新增逾200萬肺癌患者,發生率為每十萬人口22.5人。然而在台灣,最新公布的2016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我國肺癌發生率高達36.00,且有超過一半是在晚期發現,比對WHO GLOBALCAN統計數字,排名世界第三。再觀察台灣肺癌死亡率,不僅是癌症十大死因之冠,死亡率22.8,也高於全球平均值18.6甚多。台灣癌症基金會副董事長彭汪嘉康表示,台灣研究發現,肺癌患者不吸菸者多於吸菸者占53%,我國女性罹患肺腺癌者,有90%沒有吸菸行為,男性也有40%沒吸菸。汪嘉康認為,該數據足證明肺癌除卻吸菸的行為之外,不吸菸的族群依舊不能免除肺癌的襲擊。環境因子是現代人生活中下一個肺癌的無聲殺手,如二手菸、廚房油煙、交通廢氣、重金屬、輻射、石綿接觸等致癌工作環境。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強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於肺癌患者的治癒有很顯著的成效。肺癌在1公分內以手術切除,其治癒率為95%,因此,定期篩檢非常重要,尤其針對肺癌高危險族群。低劑量斷層掃描篩檢(LDCT)基本上為針對高危險族群,包括有家族病史、吸菸者、長期暴露二手菸環境者,及曾經罹患肺結核與肺部慢性疾病、在特殊致癌環境工作族群所提供建議。可偵測到小於0.3公分的肺部病灶,是臨床證實最有效之早期肺癌檢測工具。目前,政府也已進行肺癌防治國家型計畫,積極評估LDCT對於肺癌預防實務上更多的可能。但賴基銘也提醒,無論再安全的斷層檢查,還是有輻射線劑量,也因LDCT偵測的靈敏度,容易造成偽陽性的誤植,所以必須仰仗專業醫師的判讀。
-
2019-11-14 養生.運動天地
戶外運動怕空污、帶口罩就行了?可能有這負面影響
隨著天氣轉涼,路上行人中戴口罩的人多了起來,其中一些小伙伴戴著口罩做運動卻引起了小編的關注,問了其中一部分運動愛好者這麼做的原因,大多的回答是戴著口罩做運動是擔心空氣污染對身體有害。那麼,戴著口罩是否真的可以讓運動和防止空氣污染兩全其美呢?這樣做的利弊何在,小編今天為各位運動愛好者仔細分析一下。 口罩的結構和作用口罩是一種衛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於過濾進入口鼻的空氣,以達到阻擋有害的氣體、氣味、飛沫進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以紗布或紙等製成。口罩對進入肺部的空氣有一定的過濾作用,在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時,在粉塵等污染的環境中作業時,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自我防護作用。 好口罩的必備要素1)佩戴舒適,貼合面部,防止側漏;2)過濾效率高、呼吸阻力小,核心要素在於口罩中的濾網材料;3)更換/清潔方便,呼吸產生的熱氣與唾液會降低過濾效果,因此一次性口罩不建議長期反複使用; 運動時戴口罩的利弊我們進行戶外運動是為了呼吸新鮮的空氣,鍛煉身體,在運動時呼吸儲備能力被調動,使呼吸加快,通氣量增大,這時身體的需氧量及肺活量均顯著增大,從而鍛煉我們的心肺功能,使其更加強健。當出現空氣污染時,空氣中存在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物(PM),隨著空氣中PM濃度不斷增大,有害細菌和病毒沉降速度逐步變慢,進而導致空氣中病原體濃度增高。如果所佩戴的口罩密閉性不佳,會導致吸入有害物質的比例會顯著增多,伴隨著呼吸量的增加使這些有害物質可以加速沉積在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進而可能會引起感冒、氣管炎及肺炎,而對基礎伴有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則會容易導致病情急性加重,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危及生命。如佩戴密閉性較好的口罩運動,有害物質隔絕了,但是呼吸功增大了,易讓人產生呼吸肌疲勞,甚至出現缺氧、胸悶等不適;如長期佩戴,鼻粘膜加濕加溫的作用退化,會導致鼻粘膜脆弱,喪失原有保護功能,降低人的防禦能力;運動時產生大量水汽及汗液,口罩很容易變濕,其阻隔病菌的作用會降低,防護性變差;運動時通氣量是正常的20-25倍,如環境污染嚴重,阻隔的粉塵會迅速阻塞濾網,需要頻繁更換口罩。很顯然,戴著口罩做運動並非明智之舉。綜上,小編建議各位運動愛好者們在空氣質量不佳的條件下,以減少不必要的戶外運動方為上策,畢竟運動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更加健康。本文摘自搜狐網
-
2019-11-14 科別.感染科
打了疫苗怎麼還會得流感?得流感該吃甚麼藥?藥師解析
每年十月到隔年三月是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盛行的高危險期,為了達到群體免疫效果,政府總是大力宣導提醒大家記得施打流感疫苗,以保護自己跟家人。但是,近期新聞報導流感疫情不減反增,炎熱的七、八月也有不少人罹患流感,開學後更有學校班級因為群聚感染而停課,究竟是不是流感疫苗沒效?得到流感該吃甚麼藥?得流感吃藥會好嗎?藥師將為您一一解答。每個得流感的人都會這麼說:我打了疫苗怎麼還會得流感?其實施打流感疫苗並非百毒不侵,每年接種的流感疫苗所包含之病毒株僅包含目前最可能流行之病毒型別,加上流感病毒存在變異性,幾乎每年流行的病毒株都會稍有不同,於接種流感疫苗後,仍有可能感染其它型別流感;即使病毒未發生變異,疫苗成分相同,接種4-6個月後保護效果就可能下降,保護力一般不超過1年,所以還是鼓勵大家每年都要施打流感疫苗。目前已知的流感病毒有A、B及C型,前兩者幾乎每年引起季節性的流行,C型則否。流感潛伏期約1-4天,平均為2天,感染後的主要症狀,像是發燒、頭痛、咳嗽或喉嚨痛等,跟一般感冒類似而容易被忽略,但是比起一般感冒,得到流感容易出現明顯的頭痛發熱、倦怠以及肌肉酸痛等症狀,通常症狀發作較突然,痊癒所須時間也比一般感冒長。對嬰幼兒(尤其未滿5歲者)、65歲以上長者、居住於安養等長期照護機構之住民、罹患三高、腎臟或免疫相關慢性疾病等高危險群病人,容易引發肺炎、腦炎或心肌炎等併發症,嚴重可能致命。在發病期間,若出現呼吸困難、呼吸急促、發紺(缺氧、嘴唇發紫或變藍)、血痰、胸痛、意識改變等危險徵兆,應儘速轉診至大醫院就醫,掌握治療黃金時間。有些人誤以為流感藥物跟流感疫苗是相同的當確診為流感後,會自行停用,甚至拒絕使用,這是錯誤觀念。目前的流感抗病毒藥劑屬於神經胺酸酶抑制劑(Neuraminidase inhibitor),透過抑制神經胺酸酶這個酵素,可有效阻止A型及B型流感病毒在細胞間擴散,跟疫苗刺激人體產生抗體,使人體免於感染流感病毒的原理大不相同。依據藥品劑型,本院有口服的Oseltamivir 75毫克/粒 (Tamiflu®,自費克流感膠囊、Eraflu®,公費易剋冒膠囊)、經口吸入的Zanamivir 5毫克/片(Relenza,公費瑞樂沙旋達碟)與注射的Peramivir 300毫克/袋 (Rapiacta,自費瑞貝塔點滴靜脈注射液)三種。口服劑型成人用法用量為每日早晚各服用一粒 75毫克,療程為5日,兒童則依體重計算使用劑量;經口吸入劑型為成人與5歲以上兒童,每日使用兩次,每次吸入2孔5mg藥片(共10mg),療程為5日;注射劑型成人單次使用一包300毫克,點滴靜脈注射15 分鐘以上,兒童以10mg/kg 投與。一般來說抗病毒藥劑盡快使用可達到治療效果,在發病後48小時內使用,可降低體內病毒量,減少併發症出現機率,為了讓病毒不要在體內擴散,即便症狀好轉,也要把整個療程使用完畢,自行停藥,不但延誤病情,還可能把病毒傳染給其他人。口服藥物常見的副作用為噁心、嘔吐等胃腸反應,日本曾有服用藥物期間產生癲癇和類似精神錯亂的神經精神事件案例報告,大多數為小孩和青少年。極少數案例中,此類事件會導致意外傷害,但事件與藥物的因果關係還未知,建議服藥期間,須嚴密地監測病人(特別是小孩和青少年)之精神神經不尋常行為之徵兆。流感抗病毒藥劑目前未納入健保給付,屬自費藥品。但為善用國家資源,提升藥劑儲備效益,減少藥品屆期銷毀比率,疾病管制署參考WHO之用藥指引及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建議,提供新型A型流感通報病例及其接觸者、流感併發重症、孕婦、5歲以下及65歲以上、具重大傷病或免疫不全(含使用免疫抑制劑者)或流感高風險慢性疾病之類流感患者及流感群聚事件等符合條件病人,使用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以減少併發重症及死亡風險,另流感疫情高峰期間也會放寬使用的條件提供病人使用。經醫師臨床判斷判定符合公費用藥劑使用條件者,不須快篩,均可依規定使用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但民眾仍應注意保健措施才能確保健康。流感病毒為飛沫傳染,在空氣不流通的密閉空間,如家中門窗緊閉,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或在學校教室,只要有人感染流感,出現打噴嚏、咳嗽等呼吸道症狀,就容易將流感傳播給其他人。所以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勤洗手,有症狀時記得戴口罩,打噴嚏時用衛生紙、手帕或用衣袖遮住口鼻,與其他人交談時儘量保持適當距離,拱手不握手。如出現症狀應儘速就近就醫,確診為流感時在家休養,儘量不上班、不上課或不出入公共場所,依照醫囑與藥袋說明,確實使用抗病毒藥物,有助於降低流感傳播,遠離流感威脅。參考資料1.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傳染病與防疫專題>第四類法定傳染病>流感併發重症>流感抗病毒藥劑2.藥品仿單3.藥師公會全聯會與藥師做朋友-讓藥師告訴你如何安全用藥感冒發燒用藥Q and A
-
2019-11-13 癌症.飲食與癌症
美國最新研究:多喝優酪乳 肺癌風險降低20%?
這兩天最熱門的健康新聞要數“喝優酪乳降低肺癌風險”了。比如英國《每日郵報》乾脆說“每天一杯優酪乳,肺癌風險降20%”。喝優酪乳防肺癌是不是靠譜呢? 既然提到了研究,我們就去把研究論文找來看一下。這是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腫瘤學》(JAMA Oncology)的一項最新研究,研究人員包括美國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的舒曉鷗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上海市腫瘤研究所的高玉堂教授和項永兵教授,還有來自哈佛等歐美多家知名大學和科研機構的科學家。 研究人員把過去 10 多項研究的數據進行了匯總分析,總共有144 萬多人的數據,然後比較攝入優酪乳和膳食纖維的多少與肺癌風險之間的關係。 結果顯示:攝入優酪乳和纖維多,都與肺癌風險降低有關:攝入纖維最高的一組人和最少的人相比,患肺癌的風險降低了17%;喝優酪乳最多的一組人與不喝優酪乳的人相比,患肺癌的風險降低了19%;優酪乳和纖維的攝入都最高的一組人與纖維攝入少、又不喝優酪乳的人相比,患肺癌的風險降低了30%多。 也許有人會說,會不會愛喝優酪乳、吃蔬菜水果的人,正好大多數不愛抽煙呢,畢竟抽煙升高肺癌風險是明擺著的。這一點研究人員也考慮到了,也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無論是否抽煙,優酪乳和纖維對肺癌風險造成的差異始終存在(除了抽煙以外,對其他可能影響因素進行的分析也得到同樣結果)。 研究人員認為,膳食纖維和優酪乳可以促進腸道益生菌的生長,調節腸道菌群,而腸道菌群可能通過減輕炎症等方式而起到降低肺癌風險的作用。 這項研究的優勢在於匯總了大量數據,涉及了144 萬多名受試者,排除了多種可能的影響因素。但是,由於研究性質的局限性,雖然發現了膳食纖維和優酪乳與肺癌風險降低之間的相關性,但並不能直接證實其中是否存在因果關係。 好在,膳食纖維、優酪乳,本來就是健康飲食的組成部分,即使為了身體其他部分(比如心血管)的健康,也是值得吃的。所以,建議讀者看了這篇文章之後,如果本來就愛吃這些東西,大可以保持下去;如果本來不愛吃的,那麼不妨試試改變一下習慣,在自己的食譜當中,增加一些蔬菜、水果、優酪乳。 另外,要提醒的是,預防肺癌,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最最最重要的是:不要吸煙,拒絕二手煙、三手煙!避免空氣污染:空氣污染已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1類致癌因素。所以,在室外空氣質量不好時,應盡量避免室外活動,如果必須外出,應佩戴合格的口罩。此外,烹飪過程中產生的油煙也是肺癌的危險因素,因此,炒菜時應全程打開抽油煙機,保持良好的通風。減少工作場所危險因素的暴露:如果在工作環境中有接觸致癌物質的風險,比如石棉、砷、鎳和鉻等,那麼應嚴格遵循操作規範,減少接觸機會,這可能有助於降低肺癌的風險。減少氡的暴露:通過採取措施防止氡洩漏,如購房時查看環境檢測報告、請專業機構測試、填平地下室的裂縫、使用環保裝修材料、經常開窗通風等,可以降低家中過高的氡水平。原文:喝酸奶真能預防肺癌嗎?,本文摘自藥明康德傳媒
-
2019-11-12 科別.感染科
流感疫苗延後接種 長輩、慢性病患 快打肺炎鏈球菌疫苗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史上最晚開打,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十二月八日接種,不少民眾擔憂天氣變冷加速疫情,寧自掏腰包帶父母打自費疫苗。今天是世界肺炎日,台大小兒部主任、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指出,南半球流感疫情已屬中重度,十二月是關鍵期,呼籲高齡長輩及慢性病患者做好慢性病自主管理,最好先打肺炎鏈球菌疫苗提前準備。肺炎致死人數 近年一直增黃立民分析,每年流感疫情高峰從十二月到次年二月,但今年有些公費疫苗施打對象要到一月才能打疫苗,恐因來不及產生保護力併發肺炎等重症。肺炎連續三年為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三名,黃立民指出,肺部是人類重要的器官,是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但隨著人口老化、慢性病以及空汙問題導致因肺炎死亡人數持續上升,據統計,肺炎患者約百分之二十在感染第一個月死亡,肺炎常成為老弱患者的最後病名。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流感演變成肺炎原因大致可分為三種,最常發生在感染流感長者身上病程,是因呼吸道黏膜受損,易感染肺炎鏈球菌等細菌,導致嚴重肺炎;學齡前幼兒流感併發肺炎,則可能是流感病毒直接侵襲肺部引起;再者為流感病毒造成原來的心肺慢性病惡化,使肺部功能變差或誘發肺炎發作。肺炎鏈球菌 最常見致病原造成肺炎的原因很多,其中肺炎鏈球菌為社區型肺炎最常見的致病原,羅一鈞說,國內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好發於五歲以下幼童及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其中又以七十五歲以上長者發生率最高。而透過疫苗接種可降低嚴重併發症或死亡。一般民眾總以為肺炎沒什麼,治療就好,但是今年流感重症來得快又急,治療也面臨抗藥性問題。 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劉偉倫指出,十月起陸續有流感重症患者送到加護病房,患者約有百分之二十五合併細菌性感染,其中又以肺炎鏈球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另百分之十五合併黴菌感染,治療棘手。細菌有抗藥性 治療難度高黃立民說,目前抗藥性最嚴重的細菌,就是肺炎鏈球菌、克雷伯氏肺炎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尤其肺炎鏈球菌,即使使用第三線頭孢子素,也有百分之四十到五十的抗藥性,治療難度愈來愈高。黃立民建議高齡長者及慢性病患在沒有流感疫苗前,最好還是先打肺炎疫苗,據統計,單獨打肺炎疫苗或流感疫苗都可減少五成以上的肺炎住院率。流感疫苗及肺炎鏈球菌疫苗一起打,效果加乘可減少百分之七十的肺炎感染機率,降低流感併發重症風險。65歲自費接種 提升免疫力今年秋冬公費流感疫苗延後施打,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呼籲,落實用肥皂勤洗手、咳嗽戴口罩、生病不上班不上課等動作,尤其建議七十五歲以上未曾接種過肺炎鏈球菌疫苗者可至各地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一劑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鼓勵六十五歲以上自費接種,提升自身對肺炎的免疫力。
-
2019-11-06 科別.消化系統
腹瀉跑急診 創3年同期新高
季節轉換,會引起腹瀉的諾羅病毒開始發威,衛福部疾管署昨天公布最新監測資料顯示,上周全國門急診腹瀉就診人次逾12萬,創近三年同期新高,且有55起的腹瀉群聚事件經檢驗禍首為諾羅病毒。疾管署分析認為,恐與入秋後台灣民眾普遍偏愛燒烤、海鮮、火鍋等易接觸未充分煮熟食物的飲食習慣有關。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上周全國門急診腹瀉就診為12萬6558人次,略高於2017及18年同期,近四周共接獲55起腹瀉群聚通報,也比九月增加;其中36起為校園群聚,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民眾若有腹瀉情形,建議待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再恢復上班上學,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疾管署提醒,通常感染諾羅病毒後一至三天會出現水瀉及嘔吐等腸胃道症狀,也可能有惡心、發燒、頭痛、腹部痙攣、胃痛、肌肉痠痛等情形,症狀可持續一至十天;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應正確洗手;烹製菜餚注意生熟食應分開處理,並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肉類或生食貝類水產品。至於受到病患汙染的衣物、床單必須立即更換,馬桶、門把等器物表面如被汙染,疾管署建議,應用2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擦拭;處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並用100cc漂白水加一公升清水消毒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