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7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加工品
共找到
175
筆 文章
-
-
2021-11-26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腎結石太深 軟式輸尿管鏡可清除
48歲張先生是搬運工,長期為腎結石所苦,甚至經歷過幾次結石掉落輸尿管卡住的緊急手術,「卡管」的痛苦經驗讓他想到就不寒而慄,因此接受了體外震波治療,但因結石太硬又在腎臟深處,打不碎,令他苦惱不已,後來接受軟式輸尿管鏡碎石,終於清空腎臟內結石,揮走結石夢魘。國人常見腎結石問題,但尿路結石不一定有症狀,若腎結石只是小顆的存在腎臟裡面,可能相安無事不一定要處理;但若較大顆、很多顆、甚至掉落到細長的輸尿管造成阻塞,就可能造成腰痛、尿路感染、甚至血尿,還可能傷害腎功能,必須積極治療。若腎結石需要手術,主要有三種手術方式:一、體外震波碎石術:非侵入性,門診治療不用住院;但是結石太大超過2公分、太硬的結石就效果不佳,或是在腎臟較下方的結石,也不易擊碎排出。此外,過於肥胖者、孕婦及正服用抗凝血劑的病人也不適合做。二、經皮腎造口取石術:從腰部打洞取石。優點是可處理較大的結石,清除也較為徹底;缺點是留有傷口,出血量較多,術後需放置引流管引流血水及壓迫傷口,術後疼痛感較強烈,恢復期較長,約需住院5天。倘若結石不只一顆,又分散不同位置,可能得多打幾個洞,增加病人不適,也可能清不乾淨。三、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傳統健保硬式輸尿管鏡只能處理輸尿管的結石及少部分腎臟輸尿管交界處的結石,在腎臟內比較深、角度比較大的腎結石就處理不到。「軟式輸尿管鏡」是前端鏡頭可彎曲大角度的內視鏡,可處理2公分上下或角度較刁鑽的腎結石。如果同時有好幾顆結石,甚至是兩側腎臟結石,都可一併處理。優點是沒有傷口、恢復快,住院2至3天就可出院;缺點是若結石過多、太硬,手術時間過長,會增加感染發燒的風險,恐怕也不敢保證完全能清乾淨,且目前健保未給付。腎結石的形成與家族史有關聯性,個人的飲食習慣也占很大因素。預防之道還是要重視平日的水分攝取,建議每日至少攝取2至3公升的水,並補充鈣質,食物選擇低鈉少鹽少加工品,注意少吃高草酸鹽的食物,如:巧克力、堅果、濃茶、啤酒等,攝取高動物性蛋白也要適可而止。
-
2021-10-27 癌症.大腸直腸癌
吃素預防大腸癌 營養師:你還需要吃一項關鍵食物
大腸癌連續13年位居十大癌症首位,每年新增患者達1萬多人,包括前立委朱高正、藝人豬哥亮等人均因大腸癌病逝。臨床發現,許多民眾為預防大腸癌吃素不吃肉,看在營養師眼裡,若要預防大腸癌,除吃素外,最好再多吃魚類,因魚類油脂富含不飽和脂肪酸omega3,有助修復受損的腸道黏膜細胞,防癌更有力。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組長劉怡里說,依美國一項發表於JAMA內科醫學期刊研究,針對7.7萬吃素的基督復安息日會教友進行長達7年多的追蹤,其中有380例直腸癌及110例結腸癌的確診病例,分析發現,吃全素食者可降低大腸癌發生率達22%,但如果吃素外再配合吃魚,降低大腸癌發生率可高達43%。劉怡里說,預防大腸癌有4大關鍵,包括飲食、定期篩檢、良好排便習慣、家族史。首先,飲食應少吃香腸、火腿、臘肉、熱狗等紅肉加工品,這些肉品含亞硝酸鹽,在高溫、酸性環境時,容易形成亞硝胺,此為大腸癌致病因子,因此應多吃魚類,其富含優質蛋白質,脂肪來源為不飽和脂肪酸,有助修復受損的腸道黏膜細胞。此外,劉怡里指出,蔬果富含植化素,具有修復細胞,減少體內自由基,可避免細胞膜變化、基因突變等誘發癌症,建議每天3蔬2果,選擇顏色多及當季、當令的蔬果,如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包括芭樂、柑橘類、奇異果、柚子、草莓等。劉怡里說,預防大腸癌還需要良好排便習慣,平時應多吃高纖食物,如地瓜葉、綠花椰菜及菇類等,另每天3餐應有1餐採用地瓜、南瓜等全穀根莖取代白飯,並多吃糙米、薏仁,同時也可以攝取橄欖油、苦茶油、酪梨油等好的油脂幫助潤腸,多喝水幫助排便。劉怡里說,如有便秘情形,有害物質易停留在腸道,造成腸黏膜產生病變,當出現糞便形狀改變,一直有想要排便的感覺,應盡速就醫。最後需定期進行糞便潛血檢查,若早期診斷,早期治癒效果佳,有家族史民眾更需多注意。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說,目前大腸癌檢查與治療已進步很多,但仍有民眾擔心大腸鏡檢查會不舒服,或確診後對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導致大腸癌篩檢率長期未明顯提升,門診中還是會收治晚期患者,提醒50至74歲民眾應多利用衛福部國健署提供的每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降低大腸癌死亡率。
-
2021-10-23 癌症.大腸直腸癌
朱高正癌逝 久坐、不運動、晚睡都是大腸癌危險因子
前立委朱高正晚間因大腸癌病逝,前立委林正杰晚間在臉書證實「民主戰艦朱高正7點多病逝」。大腸癌是常見癌症,包括資深藝人賀一航、綜藝祖師爺豬哥亮、Makiyo媽媽、劇場大師李國修、心海羅盤主持人「葉教授」等,還有漫威英雄片「黑豹」主角查德威克鮑斯曼,都因不敵大腸癌而辭世。衛福部去年底公布,大腸直腸癌每年新增1萬5千例案例,連續十三年居十大癌症之首。根據「元氣周報」健保大數據系列 「大腸癌0到4期最新治療指南」,醫師提醒,大腸癌可以透過糞便潛血檢查早期篩檢,而肥胖與缺乏運動是大腸癌危險因子,國人飲食西化加上蔬菜水果攝取少,又久坐、缺乏運動、晚睡等,腸道蠕動慢、排便不順,更增加致癌物與腸道接觸機會。「元氣周報」健保大數據系列:「大腸癌0到4期最新治療指南」,報導如下: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暨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表示,大腸癌早期無明顯症狀,若出現大便帶血或體重減輕等,多數已非早期。不過,大腸癌與年齡、人口老化、生活環境、飲食西化、家族史、缺少運動、吸菸等因素有關,可藉由定期篩檢早期發現。邱瀚模說,台灣每年新發生1萬5千名大腸癌患者中,透過篩檢發現占三分之一,呼籲50歲至75歲民眾把握機會,每兩年接受定期篩檢。定期篩檢率若年提升到五成甚至七成,大腸癌死亡率可望降到更低。若檢出疑似大腸癌,至醫院做進一步確診、治療並定期追蹤,存活率相當高。50-85歲好發 有家族史傾向邱瀚模說,大腸癌成因很多,男女發生率差不多,雖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但好發50至85歲,年齡愈大,瘜肉愈容易在大腸各處生長,增加癌變風險。若以完全沒做過篩檢的年長者來說,每15人就有1人可能有大腸癌。民眾若有家族史,如一、二親等中的父母、兄弟姊妹中有人罹患大腸癌,罹癌機率會增加;長期吸菸者,罹患大腸癌機率也比非吸菸者高。若有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也增加大腸癌風險。高危險群 肥胖不運動、愛吃紅肉邱瀚模說,肥胖與缺乏運動是大腸癌危險因子。過去研究發現,肥胖、慢性發炎與大腸癌形成有密切關係。國人飲食西化又愛吃夜市食物,外食、速食吃進過多紅肉,夜市中熱狗、雞排多為高脂及高溫油炸物,加上蔬菜水果攝取少,又久坐、缺乏運動、晚睡等,腸道蠕動慢、排便不順,增加致癌物與腸道接觸機會。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表示,研究顯示,紅肉如豬、牛、羊攝取過多,容易罹患大腸癌,建議紅肉一天攝取量不宜超過16克,若吃牛排餐,則一周最好不要超過兩次。加工品多 吃素未必能防腸癌那麼吃素是否可預防大腸癌?糠榮誠表示,多吃蔬菜有助腸道健康,降低罹癌的可能性,但不代表「吃素」可以預防大腸癌。他表示,素食多使用植物油,這類油品不耐高溫,反而可能因烹調方式有致癌風險。另外,許多素食是豆製加工品,建議以原形食物為宜。兩大檢查 揪出腸癌糠榮誠和邱瀚模皆表示,預防大腸癌,應保持規律作息、飲食均衡,少吃油炸物、紅肉或煙燻、鹽漬加工肉品,並養成定期運動習慣,注意體重控制。最重要的便是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目前成人健檢提供50至74歲民眾兩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1.糞便潛血檢查夏季高溫 檢體陽性率下降時序已入冬,研究顯示,冬天是做糞便潛血檢查最合適的季節。邱瀚模表示,韓國今年七月分析三萬五千多名民眾的糞便潛血檢查及大腸鏡檢查結果,發現當環境溫度高於24度、濕度高於80%,糞便潛血檢查陽性率及敏感度顯著下降,這表示發現癌前病變機會降低,導致民眾下次篩檢前發生大腸癌機率上升。邱瀚模說明,並不是夏天不能做糞便潛血檢查,只是高溫高濕讓檢體容易變質,破壞血紅素,降低陽性率。建議民眾一定要把檢體盒放冰箱,冷藏可以保存一周都沒問題。但很多民眾很難接受冰箱有糞便檢體,都放在室溫環境,如果夏天放一個晚上就立刻送驗,可能影響不大,如果幾天後才送驗,檢體品質就會打折扣。2.大腸鏡檢查完整檢查 一定要做「全大腸鏡」現行糞便潛血檢查相當精準,若檢查結果是陽性,一定要接受大腸鏡檢查。大腸鏡檢查是將大腸鏡管子從肛門進入直腸,經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直至盲腸。檢查過程中透過影像傳遞至電腦,醫師可即時診斷大腸內壁有否異常或病變。邱瀚模表示,陽性個案未作大腸鏡,未來死於大腸癌風險增加64%。不過,大腸鏡的執行效果,受到盲腸到達率、腺瘤偵測率、清腸程度影響。邱瀚模建議,如果大腸鏡沒有完整檢查到盲腸,下次篩檢前發生大腸癌風險增加76%,所以建議偵測大腸癌一定要做完整全程的大腸鏡,不宜只做直腸鏡或乙狀結腸鏡。如果在腺瘤偵測率小於15%的院所做大腸鏡,下次篩檢前發生癌症的風險增為2.4倍。至於清腸程度,建議確實執行低渣飲食,並在檢查前五到八小時喝清腸藥,太晚或太早喝都會影響清腸率。
-
2021-10-21 養生.聰明飲食
桑葚保存不易 加工做成這形式花青素是果汁10倍!
桑椹鮮果保存不易,農委會苗栗農改場推出桑椹全果應用加工升級技術,加工的桑椹果乾果粉營養更加分,果渣機能性成分高,加工應用花青素比果汁多十倍,未來可朝烘焙、休閒食品發展。苗栗農改場表示,桑椹產期短且難保存,採收後多做成果醬、果汁或果醋,發展利用有限,透過加工將桑椹製作如葡萄乾的果乾、研製桑椹果粉,改變型態應用;果乾可作為糕餅或料理餡料,果粉可加入麵團,成為餐點或加工品的製作原料,使用方便且用途廣泛。苗栗場表示,加工後的產品,不僅保有桑椹富含的酚類化合物及白藜蘆醇等機能性成分,桑椹果乾的白藜蘆醇含量也比鮮果高2.5倍。而桑椹榨汁後的果渣總花青素為鮮果的2.7倍,高出果汁10倍,加工應用行情看好。苗栗場說,桑椹被譽為「21世紀最佳保健水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等營養成分,機能性成分如花青素、類黃酮及白藜蘆醇等酚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及多種機能保健功效。由於桑椹植株生育強健,生產過程完全不需施用農藥,更增加其健康水果的優勢。但桑椹每年四月盛產,採收時間僅1個月,鮮果產期太短,不易保存;經由乾燥及粉碎等初級加工技術,將桑椹轉化為果乾及果粉加工素材,建立標準化及優化加工製程,可解決鮮果不易保存的問題,也可讓加工素材的應用更廣泛。苗栗場表示,鮮果或冷凍果糖漬後加工處理,可縮短乾燥加工所需時間,果乾糖酸比及風味更有明顯提升,且果乾水活性低於0.6,微生物不易滋生,密封常溫儲藏即可,並富含1.60mg/g花青素,也含有2.97 μg/g白藜蘆醇抗氧化物質。果粉可採用原味果乾或榨汁後果渣副產物原料,果粉仍保存大量花青素,具有粒徑小、不易結塊及耐保存優點,可為食品天然紅色素。
-
2021-10-19 養生.聰明飲食
十顆水餃+一碗酸辣湯排第3!營養師揭超常吃外食搭配熱量前10名
你是標準外食族嗎?午餐都吃些什麼呢?營養師高敏敏透露,以前在門診最常聽到大家無奈的抱怨就是「每次假日過後又要過著一連串外食的日子⋯」,其實只要注意「選擇」,就算沒有自己帶便當,一樣也可以健康吃!常見外食搭配 熱量排行榜1、炸排骨便當(925kcal)+珍珠奶茶(650kcal)=1575kcal2、酸辣湯餃(660kcal)+低糖豆漿(110kcal)=770kcal3、水餃10顆(590kcal)+酸辣湯一碗(155kcal)=745kcal(推薦閱讀:10顆水餃=1個便當! 「12款水餃熱量排行&暴肥搭配」曝光:第一名是大家的最愛)4、小披薩(545kcal)+可樂(140kcal)=685kcal5、炒飯(515kcal)+有糖紅茶(120kcal)=635kcal6、滷雞腿便當(625kcal)+無糖綠茶(0kcal)=625kcal7、乾麵(480kcal)+下水湯(115kcal)=595kcal(推薦閱讀:降膽固醇怎麼吃? 醫曝「最佳飲食法」:常吃麵包、炸雞腿便當要注意)看似清淡 熱量爆表高敏敏直言,沒想到吧,很普通的一個炸排骨便當居然快千卡,若是大一點的排骨則會直接破千卡!再搭配一杯上珍奶,等於是直接吃掉一整天的熱量。而「看起來清淡」的湯餃、搭配豆漿,也要767kcal,這樣也是吃掉一整天的一半熱量,主要是水餃內絞肉較肥,熱量就偏高,再搭配勾芡的酸辣湯、玉米濃湯,可想而知,油脂跟澱粉的熱量自然往上增加,若習慣每天一杯手搖飲,那真的是不得了。(推薦閱讀:鹹酥雞點蔬菜類比較健康? 營養師公開「油炸前後熱量」:以為清爽全是油)降低便當熱量 飲食調控這樣做若擔心便當熱量太高,高敏敏建議,可以「飯一半、多一樣菜」,因為外食普遍菜太少、油鹽糖、精緻澱粉太多,所以擇食就顯得很重要,除飯少、蔬菜多外,也要盡量避免加工品(如香腸、卜肉等),白飯改雜糧飯,主餐的肉挑選以不要炸、不要肥為主,也可以少油的品項,如清蒸、燉煮、滷等取代油煎、炸的食品。另外,少鹽、少調味避免鈉含量過高(像是醬料、菜脯),若非得搭配飲品的話,應選擇無糖飲品或喝牛奶、優酪乳、豆漿等,補充常缺乏的鈣質跟植物性優質蛋白。(推薦閱讀:低GI飲食減肥怎麼吃? 專家解密「變瘦關鍵」:少了它小心更胖)吃飯順序很重要 補充蔬果排鈉、控體重值得一提的是,吃的順序也很重要,高敏敏強調,先吃菜再吃肉跟澱粉,飯後來份水果補充膳食纖維、維他命C 、鉀同時,也能排多餘的鈉;控制熱量同時也滿足營養、膳食纖維、又不用擔心太多負擔,尤其踩上體脂計的瞬間,很對得起自己的身體,這種感覺真好!延伸閱讀: ·常見「便當配菜熱量」排行揭曉! 第一名超意外:2樣吃多恐高血壓 ·吃麵比吃飯更容易胖?乾麵、湯麵哪個好? 營養師公布「正確答案」
-
2021-10-18 養生.聰明飲食
香腸搭大蒜有效減毒 譚敦慈:事前處理能去致癌物
台灣擁有許多色香味具的美食,無論是本地人還是外國人,都喜歡到訪夜市品嚐小吃,其中香腸肉汁飽滿、口感嚼勁,深受男女老幼喜愛。由於香腸為肉類加工製品,常耳聞多吃會致癌。專家解釋,只要防止香腸中的「亞硝酸鹽」轉為「亞硝胺」,並用正確方法烹飪,就能降低風險。為了食品色澤與防止肉毒桿菌產生,香腸等肉類加工製品都會添加硝酸鹽或亞硝酸鹽,2015年國際癌症研究總署更將肉製加工品列為第一類致癌物質。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在《挖健康》節目中表示,其實香腸的亞硝酸鹽不毒,但要避免亞硝酸鹽轉化為致癌物質亞硝胺。因此,肉類加工品如香腸、培根、火腿、臘肉、板鴨等加工肉品,都要事先處理,不要直接煎、炸、烤或高溫烹煮。譚敦慈說,如烹飪香腸,先用叉子在表面戳洞,接著放進冷水煮沸,就可以減少有毒物質產生。有些人喜歡香腸配大蒜,譚敦慈提及,大蒜的抗氧化物也能減少亞硝胺產生。而根據農委會過去研究也發現,木瓜、柑橘類等水果,也同樣具有解毒效果,每吃1顆芭樂就可以抵18條香腸的毒。但含有胺類食品如香蕉、番茄則不可搭配肉製加工品食用,需特別注意。另外,譚敦慈提醒,若民眾購買肉品,可參考3個標章:屠宰證明,查看肉品是否在合格環境宰殺;CAS標章,代表台灣優良農產品;產銷履歷,使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就能清楚得知食物源頭。
-
2021-10-18 養生.聰明飲食
鹹酥雞攤點蔬菜類較健康?營養師曝實情:全是油
一直位居深受喜愛宵夜排行前幾名的雞排、鹹酥雞、炸薯條等,光是用聞的,就讓人垂涎三尺,但因食材外層裹上一層層麵粉,經油炸後,除了熱量超高,反覆油炸的油,很容易產生游離脂肪酸等裂變的物質,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機會,那麼,鹹酥雞點蔬菜類會比較健康嗎?鹹酥雞 熱量排行榜 差距超乎想像營養師高敏敏指出,其實蔬菜就是陷阱之一 因為含水量高的關係,在炸的過程中油脂反而容易取代水分,讓原本只有20幾卡的蔬菜瞬間吸油熱量暴增多倍。‧蔬菜類杏鮑菇:油炸前35kcal∕油炸後175kcal四季豆:油炸前26kcal∕油炸後130kcal玉米筍:油炸前26kcal∕油炸後130kcal青椒:油炸前24kcal∕油炸後120kcal‧澱粉類米血糕:油炸前230kcal∕油炸後345kcal糯米腸:油炸前215kcal∕油炸後325kcal銀絲卷:油炸前212kcal∕油炸後320kcal‧加工品百頁豆腐:油炸前360kcal∕油炸後540kcal甜不辣:油炸前175kcal∕油炸後350kcal‧肉類雞排:油炸前210kcal∕油炸後630kcal鹹酥雞:油炸前150kcal∕油炸後525kcal雞三節翅:油炸前92kcal∕油炸後320kcal去皮、廚紙按壓 避免過多油脂入肚高敏敏指出,同樣一份食材會因為料理方式不同導致熱量差異,加上鹽酥雞食材很多外層再裹了一層粉、又沾滿了油,接著整個拿去油炸後,所以熱量才會層層往上堆疊,食物熱量可以多至2-5倍。高敏敏建議,一樣的食材能利用蒸、煮、滷、烤的烹調方式,就盡量少油炸,或可以選有脫油處理的店家,把多餘油脂甩出去;然而,除了建議「去皮」吃之外,吃之前也可以準備吸油廚紙(廚房紙巾)按壓一下,並且不另外加調味料,以免徒增鈉含量,很多人可能因此隔天水腫,長期下來對腎臟亦是負擔。回鍋油不利身體健康 補充蔬果平衡營養值得一提的是,建議不加九層塔,因為真的非常吸油或不要食用為宜。且盡量觀察一下店家的用油,避免吃到回鍋油,若是已經炸到很黑的油鍋及油品質就不太恰當,也要注意油鍋冒煙狀況、黏稠度,而若吃到的食物有油耗味,就表示油炸過久了。高敏敏提醒,吃完炸物後,最好多補充蔬菜水果,讓健康稍微平均一下!延伸閱讀: ·食用油炸食物其實超NG!植物油比動物油健康? 營養師揭「用油迷思」 ·連營養師都不敢碰 6大NG宵夜隨便點熱量就爆表
-
2021-10-17 養生.聰明飲食
抗發炎加倍 薑黃+黑胡椒讓感冒快快好
時序入秋,感冒和流感病毒開始活躍。事實上,治療感冒並沒有特效藥,醫師總是告訴你多休息、補充水分。當然,吃對食物也很重要,可以緩解感冒症狀並增強免疫力,降低感冒嚴重程度,更快好轉。洋甘菊茶喝洋甘菊茶和體內抗菌活性增加有關,但它真正的影響,可能是幫助睡眠,從而保護免疫力。一項研究顯示,喝幾周洋甘菊茶的產後婦女與不喝洋甘菊茶的產婦相比,睡眠品質更好。薑黃讓薑黃呈現鮮黃色的薑黃素,是一種天然抗發炎化合物,已被證實可增強免疫細胞活性,並增強抗體反應。把薑黃與黑胡椒混合,會顯著提高薑黃素的生物利用度(成分被人體吸收利用的程度)。可在湯、肉類或煮熟的蔬菜撒上薑黃與黑胡椒。核桃核桃除了是頂級抗發炎食物,還有很多營養素包括維生素E、B6、銅和葉酸,支持免疫系統發揮作用。研究還顯示,核桃能減輕心理壓力,失控的壓力會削弱免疫力。把核桃當零食吃,或切碎灑在沙拉上都很棒。特級初榨橄欖油特級初榨橄欖油具抗菌特性,可降低感染風險。它的抗氧化劑也被證實可預防糖尿病、肥胖、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發炎性腸道疾病等。搭配葉綠蔬菜食用,或淋在營養豐富、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上,例如馬鈴薯。蔬菜與肉湯(Broth)熱湯、雞湯一直被當成舒緩感冒良方,科學研究也證實它的益處。感冒會引發上呼吸道發炎反應而導致鼻塞,熱湯中的蒸氣會加速黏液通過鼻子,緩解鼻塞。此外,湯中的鹽會使身體保留更多水分,緩解脫水,有助減輕頭痛和口乾。如果不吃雞肉,可以選擇蔬菜湯,用大蒜、薑、辣椒、薑黃和黑胡椒等添加物調味。辣椒辣椒有助稀釋黏液、緩解鼻塞。辣椒素是一種使辣椒產生熱量的化合物,也可能有助於抑制咳嗽。在茶、湯或肉湯中加入少許辣椒粉。大蒜大蒜被用來預防疾病、抵抗感染和治療傷口,已有悠久歷史。後來有多項研究證實大蒜確實能支持人體免疫系統。在一項稍早的研究中,受試者在寒冷冬季每天服用安慰劑或大蒜補充劑,持續12周,與安慰劑組相比,大蒜組的感冒次數明顯減少,而且即使受到感染,恢復的速度也較快。生薑生薑可緩解噁心,且具抗菌和消炎特性。為了獲取最大益處,選擇新鮮的生薑,切片或磨泥,加入茶、肉湯、果汁中。香蕉香蕉容易消化,是對消化系統友善的食物之一,因疾病導致食欲下降時,香蕉是少數仍有吸引力的食物。它還能提高血糖並供應能量,同時提供有助支持免疫系統的維生素C、B6、銅和葉酸。香蕉吃膩了,不妨將其搗成泥,淋上蜂蜜和磨碎生薑,放進冷凍庫當冰棒吃。檸檬四分之一杯(約60ml)鮮榨檸檬汁可提供每日維生素C需求的30%,除了支持免疫力,這種營養素也是強大的抗氧化劑,是DNA修復和血清素生成所必須,後者有助促進幸福和睡眠。石榴汁在石榴汁中發現的類黃酮抗氧化劑,被證明可對抗病毒,並縮短感冒時程達40%。直接喝石榴汁,或加入水、洋甘菊茶飲用。綠色蔬菜綠色蔬菜除了提供抗氧化劑,所含植化素更能優化腸道免疫系統,人體有70%的免疫細胞集中在腸道。以初榨橄欖油清炒綠色蔬菜,加上大蒜、薑黃、黑胡椒,就是抗氧化力非常強大的一道菜。營養師提醒多喝水 少加工品除了以上食物,感冒時喝大量的水,以補充每次咳嗽時通過肺部流失的液體,或因出汗而流失的液體也很重要。避免吃會加劇炎症或給免疫系統帶來壓力的食物,如精製糖、加工食品、咖啡因和酒精。資料來源/Health.com
-
2021-09-26 養生.聰明飲食
米苔目其實應是米「篩」目 為何用舊米做才適合?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米苔目可搭配鹹湯或冰品,是台灣的傳統米製食材,而製作米苔目會使用「舊在來米」,是因為在來米經過長時間的過陳放後,米中水分含量比較低,較適合拿來做米食加工品。「米苔目」是以台灣傳統的在來米製成,也是台灣自古流傳自今的庶民小吃,在台灣米食文化佔有重要地位。吃米苔目你都吃甜的還吃鹹的?米苔目在台灣有兩種吃法,一種是加入油蔥、肉末、韭菜等配料料所煮成的鹹米苔目;又或是搭配著糖水一起吃、加入剉冰配料內的甜米苔目。不管是哪一種,都有各自的擁護者。這麼多年都叫錯了!是米「篩」目不是米「苔」目從小到大,不論是在菜單上或是在剉冰上點餐時,我們都叫它「米苔目」,但正確來說,它的名字應該是「米篩目」。然而為什麼會叫米篩目呢?其實和它原本的做法有關。「篩」是指從孔隙中透過,而「目」則是是指細孔。簡單來說,「米篩目」就是篩出來的米製食品。古早的米苔目是以手工將製作好的米團,在有孔洞的板子上來回滾動摩擦後,即會篩出一條條的米苔目。不過這種作法耗時又會消耗大量體力,現在則多以機器直接擠壓成型。米苔目你吃鹹還是甜? 兩種製成相同吃起來口感卻不一樣?而不管吃鹹的或甜的,米苔目的原料及製程都相同。原料大多都是在來米及樹薯粉。製程都是先將在來米泡水後,將泡過水的在來米加水磨成米漿,最後加入樹薯粉揉成米團。成團後利用機器篩成一條條白白胖胖的米苔目,放入熱水中煮熟,最後冷卻及完成。不過你可能會有個疑惑,鹹的米苔目(通常是熱的)吃起來QQ軟軟的,但加入剉冰內的米苔目吃起來口感卻偏Q脆,明明製程一樣,為什麼吃甜的吃鹹的口感就有差?因為米苔目加熱後會導致澱粉分子結構的改變,讓米苔目口感有所不同,可以想像成,剛煮出來還熱騰騰的珍珠,吃起來口感軟Q,但冰鎮過後或是放入冰箱冷藏,吃起來偏Q脆。和碗粿一樣 做米苔目要用「舊米」做米苔目要用新米還舊米?一般來說,在來米原先的的口感比較乾硬,不適合直接煮來食用。而製作米苔目都會運用「舊在來米(又稱秈米)」。因為在來米經過長時間的過陳放後,米中水分含量比較低,也比較適合拿來做米食加工品。而若使用新米製作,剛做出來無大礙,但因為其中水分含量比較高,放久後米糰黏性較高,會黏成一團。米濕製品要注意保存! 常溫微生物易大量繁殖而像是米苔目、粄條、蘿蔔糕等類型的米濕製品,屬於高水活性產品,在常溫微生物容易大量繁殖,應於7度C以下冷藏保存。購買時也要注意產品是否冷藏販售、包裝、顏色、氣味等是否有異常,以確食用時的衛生安全。延伸閱讀▶為什麼做碗粿要用舊米?新米舊米比一比▶你知道壽司、碗粿跟粄條適合用哪種米嗎?▶【食品張老師】米粉已經不是用米做的了?(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1-09-21 養生.聰明飲食
中秋烤肉不想變胖?營養師揪迴避食材:別被外表騙
中秋節將至,許多人準備要烤肉過中秋。你中秋烤肉食材買了沒?放縱口慾時,當心一不注意就把油滋滋的熱量吃下肚。營養師高敏敏分享烤肉熱量排行榜:1、百頁豆腐361kcal (一條185g)2、豬血糕231 kcal (一塊120g)3、甜不辣174 kcal (一串99g)4、小方豆干173 kcal (一串62g)(推薦閱讀:豆類製品常用「雙氧水」漂白、防腐! 吃了含雙氧水食物會怎麼樣?)5、豬里肌肉165 kcal (一片78g)6、貢丸162 kcal (一串66g)7、香腸142 kcal (一根40g)8、棒棒腿140 kcal (一根93g)9、玉米138 kcal (一根142g)10、培根78 kcal (一片21g)11、小黃瓜72 kcal (一條72g)12、洋蔥66 kcal (半顆166g)13、金針菇33 kcal (一把100g)14、牛梅花肉片30 kcal (一片25g)15、香菇27 kcal (一串88g)16、青椒14 kcal (一串58g)17、白蝦12 kcal (一隻12g)18、牡蠣肉6 kcal (一顆10g)19、小蛤蜊2 kcal (一個6g)20、四季豆2 kcal (一根8g)(推薦閱讀:處理魚蝦小心被扎手! 急診醫曝「危及3大症狀」:未及時就醫恐致命)‧啤酒162 kcal (一瓶330ml)‧薄吐司71 kcal (一片25g)‧烤肉醬23 kcal (一匙15g)加工食品熱量高 烤肉醬鈉含量高營養師高敏敏直言,加工品的熱量總是名列前茅,如百頁豆腐、豬血糕、貢丸、甜不辣、香腸、培根等,尤其是百頁豆腐一點都不像外表那麼清純,白白嫩嫩的外表下其實油脂滿滿,因為它是用「大豆蛋白、澱粉、蛋白粉、大豆油、調味料、鹽、糖」製作而成,目的是要讓口感軟綿綿的,所以油脂含量高,熱量也偏高,光油脂就佔了整條熱量的70%;加上剖面有很多的小孔洞,特別容易吸醬汁。此外,烤肉醬刷一次大約增加3-5大卡,刷一匙醬多了23大卡、鈉含量高達391mg。(推薦閱讀:烤肉醬刷2下就50大卡! 營養師公開中秋NG食物懶人包)降低烤肉負擔 多吃蔬果有幫助高敏敏提醒,降低烤肉熱量負擔,可多吃蔬菜,一整包的金針菇才33大卡、一整條黃瓜也不到百卡,且低脂海鮮也比高脂肉好,吃一片薄薄的梅花牛熱量,大約可以吃5顆大牡蠣、15顆蛤蜊,希望大家遵守這些小原則,過完連假不要變胖、血糖血壓血脂都不要飆!延伸閱讀: ·肉片出現金綠光還能吃嗎? 食藥署授「簡易分辨是否變質」:3異狀快丟 ·烤香腸配發酵乳品會致癌? 專家曝「要害成分」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1-09-12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智立勞動合作社」 讓思覺失調者走出封閉小世界
在公視劇場《我們與惡的距離》中,主角應思聰罹患思覺失調症的境遇令人揪心,劇情引起了廣大回響,但落幕之後呢?真實世界裡,這群「應思聰們」仍要繼續過日子,你可曾想過病人實際生活的樣貌以及進入職場的困難,如果他是家人手足,又該如何牽手照顧一輩子。周五上午,幾位思覺失調症病友聚集在北投奇岩站附近的巷弄住宅裡,開心地閒話家常、煮菜共食,下午伸展身體做運動,度過充實的一天。如果沒有事前被告知,不太會發現他們患有精神疾病。這裡是翁美川成立的「智立勞動合作社」,平常時間讓社區媽媽、社會弱勢者來製作農產加工品、環保家事皂、傘布改造包袋等,學習工作技能。每周五則固定空下來,成為思覺失調症社員的聚會,也當成合作社的休息日。正視疾病 透過咖啡屋訓練精神護理專業教育出身的翁美川,渾身散發一股溫暖氣場,不僅長期陪伴、關懷病友,更協助他們走進職場,有了穩定的收入後,也讓生活逐漸步入常軌。1990年,台北市立療養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前身)開辦了全台第一間精神病友咖啡屋「有何不可」,負責計畫執行的督導羅春嬌請高中同學翁美川來幫忙帶領,服務人員全都是院內病情穩定的病友。翁美川傾盡心力教導,從工作中培養時間感與責任感,花時間傾聽每個人的心事,不讓他們陷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彼此建立信任感。「你不會,我來教你!」透過咖啡屋的工作訓練,一步步走出逆境,讓病友正視自己的疾病,也讓大眾理解疾病,消弭偏見與恐懼。翁美川認為,對待自身疾病態度的「病識感」非常重要,思覺失調症的治療除了服藥,規律生活節奏、激發生活熱情有助於改善病情。定時服藥 病友可正常工作本該生命精采的病友,罹病後失去了生命力,被妄想跟幻聽折磨,清醒時常不斷自問:「為什麼是我?」翁美川知道他們的苦,溫柔陪伴的另一面,是秉持清楚、直接的原則,選擇與疾病直球對決。「不要害怕生病這件事,只要好好吃藥、遵守醫囑,控制病徵後也能回復正常生活。」她觀察到,其實還是有許多病友渴望回歸社會,肯定自己是有用的人。關於服藥治療,翁美川不斷傳達控制病情的觀念:「就像慢性病和三高一樣,若沒有定時服藥,大腦損害恐更嚴重。」台北市立療養院的咖啡屋為精神病人提供實際演練的工作情境,往後可以獨立生活照顧自己,甚至有機會到社會工作。翁美川慢慢建立起咖啡屋的工作鏈,辛勤灌溉終於有了成果,看著病友走出陰霾,更加確信自己與病友相處、相伴的使命。翁美川讓經過醫院評估的病友到「士林好所在」工作,透過雙手的扎實勞動,最終回饋成就感、心靈療癒。幾位相處多年、狀況良好的病友後來也任職主婦聯盟合作社三重總社,耕耘未來的生活藍圖。關愛滿滿 築起安全防護網2015年,翁美川和友人成立智立勞動合作社,延續生活者工作坊的勞動精神,並以合作社的方式運作,還將思覺失調症病友納為準社員。社區的關懷照顧一直是翁美川的夢想,她和夥伴們建構了一張安全防護網,接納無助的社會邊緣者。一位來自弱勢家庭的年輕女孩,在這裡得到關愛,也幫忙合作社的雜務工作,臉上透出淡淡微笑。這裡有故事也有歡笑、淚水,每個人都從中得到自我實現。翁美川、羅春嬌長期關懷 被照顧者重拾生產力翁美川與病友串起的緣分,始於高中同窗羅春嬌,從咖啡屋到生活者工作坊、智立勞動合作社,兩人保持密切聯繫,互相討論怎麼做才是對病友最好的方式。羅春嬌自國立護專畢業後,投身精神醫療領域迄今,站在第一線關懷病友。現任職於基隆的康復之家,定期保持周五到智立勞動合作社相聚,分享漁港小村的點點滴滴,她的出現讓所有人笑開了眼。羅春嬌笑說,在群體生活的管理下,住民遵守作息表規範,一起維護乾淨舒適的空間,共住空間充滿秩序。「有些狀況較好的住民會外出工作,午後或傍晚回來;沒有外出工作的,就加入生產線的工作。」羅春嬌認為,即使是賺取微薄的收入,也能證明自己的價值,自食其力回饋家人或社會,從被照顧者轉變成有產能的人非常不容易。有些住民已屆4、50歲,未來照顧自己應不是問題。專門照顧精神病友的康復之家,剛開始也受到社區居民的畏懼、排斥,羅春嬌帶領社工人員協助住民們伸出友誼之手。「我們利用耶誕節、過年等節慶,做咖啡、糕點發送給附近居民。」經過一段時間,羅春嬌發現情況有了好轉,住民謙恭有禮的態度化解了緊張關係。家中有精神病患者,承受壓力不足為外人道,翁美川與羅春嬌應用護理專業於日常,在黑暗隧道裡點亮一盞燈,搭起重返職場和重建生活的橋梁。發病頭5年 黃金治療期思覺失調症2014年正式更名,以前被稱為「精神分裂症」,會產生思考、認知、行為、情感等多方面障礙。藥物能協助患者穩定病情,但病人常無法忍受藥物副作用,或病人及家屬害怕大眾眼光而延誤就醫或中斷治療,錯失發病頭5年的黃金治療期。患者穩定病情後,還是能重返校園、職場,經過相關訓練,一樣可以工作,穩定性也高。
-
2021-09-04 養生.聰明飲食
減醣、間歇性斷食哪個容易瘦?營養師教6招這樣吃更好瘦!
文/黃君聖Sunny營養師 現代人的飲食方式,碳水化合物普遍攝取過量,尤其是外食族群,通常以高碳水為主,過多碳水化合物容易造成血糖波動,也會形成脂肪囤積在體內。「減醣飲食」是根據均衡飲食的方式做延伸,將碳水化合物比例降低,提高蛋白質與脂肪比例,限制不如「生酮飲食」嚴格,在執行上也比較容易,成為近年來熱門的瘦身飲食法。 想瘦身,該減醣還是該斷食? 減醣飲食是一種相對簡單、易達成的飲食方式,只要稍微調整營養素比例,就能達到維持體重的效果,也適合大部分的人長期執行。很多人誤以為減醣飲食等同於完全不能吃澱粉,或是害怕吃碳水化合物,其實碳水化合物本身並沒有罪,它對身體而言仍是很重要的營養素,只是現代的人普遍都食用過量。 減醣飲食是適量地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造成的熱量缺口就用其他營養素補足,所以也並不是少吃,而是調整各營養素攝取比例,較不容易因為攝取高碳水化合物,而造成血糖波動過大、讓飢餓感明顯,對於控制血糖與體重有很大的幫助。 不管你想選擇減醣飲食或是間歇性斷食,只要執行方向正確,都能達到瘦身效果。甚至你可以視自身情況與需求,結合兩種飲食法,在168斷食的進食期間,搭配上減醣,將原本的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分量減少。不過,不管以哪種方法,都必須以原型食物為主,並均衡攝取各類食物才是健康瘦身的關鍵。 「減醣飲食」該如何執行才會瘦? 執行減醣飲食時,不只是單純減少碳水化合物就好,還必須考量營養均衡,並達到人體所需的總熱量,掌握以下幾個大原則,不管是進行減醣飲食或168斷食,都很適用。 避免精緻糖 精緻糖是最容易影響我們胰島素恆定的食物,所以想要有效瘦身,應盡可能避免攝取精緻糖,像是含糖飲料、甜點以及加工品等。 澱粉減量吃 平常吃的主食類,像是白飯、麵條、麵包的食用量要減少20 ∼40%,原本吃一碗就改成吃七分滿。要特別注意的是,雖然原則是要減少分量,但不要完全不吃,因為碳水化合物還是人體最容易利用的能量來源。另外,也盡量挑選全穀根莖類來當作主食,因為其中多了礦物質、維生素B群等,能夠幫助營養素代謝,也富含膳食纖維,可以增加飽足感。 多吃好蛋白 補充優質蛋白質是非常重要的,豆類、蛋類、魚類、肉類等,雞腿、豬肉、牛肉等都屬於好的蛋白質,可以適量攝取,不必局限於低脂肉類。如此一來,減醣也能夠吃得開心,不會因為限制太多而感到痛苦。 蔬菜要吃夠 蔬菜是熱量低且富含膳食纖維等營養素的食物,能夠增加飽足感,可以多選擇醣分含量低的食材,像是黃豆芽、青江菜、綠櫛瓜、青花菜等。要注意的是,有些根莖類蔬菜的澱粉含量高,像是南瓜、馬鈴薯、芋頭等,需視為主食,控制食用分量。 水果一天兩拳頭 大多數的水果都富含碳水化合物,應注意食用分量,一天吃兩個拳頭大的體積為限,也可以選擇一些醣分含量較低的水果,像聖女番茄、土芭樂、百香果、哈密瓜、香瓜,減少醣分攝取量。 選擇好油脂 選擇好的油脂來源,能讓減醣飲食順利進行。減少碳水化合物時,仍要吃進足夠熱量,像是堅果就是很好的油脂來源,富含多種營養成分。選擇好的食用油,並且輪流替換不同種類,或是也可以從適量堅果中補充,一天至少需要攝取約 15 公克(一湯匙)。 《延伸閱讀》 .香菜助氧化、降血壓、強化肝臟 營養師:配臭豆腐等食物更營養! .【名家專欄】黃君聖營養師/改善便秘、排解毒素,必知4大類膳食纖維資優生 以上內容由黃君聖Sunny營養師著,采實文化《Sunny營養師的168斷食瘦身餐盤》提供,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8-22 養生.聰明飲食
便秘、脹氣、眼睛癢恐是免疫力下降警訊! 營養師認證「3類食物」吃出超強抵抗力
有些人看起來很健康,保護力卻很差,但其實身體早已經發出SOS「警訊」!你知道當身體保護力下降時,會出現哪些症狀嗎?想要養出防護金鐘罩,最直接的營養秘訣該怎麼吃? 保護力下降 身體警訊營養師高敏敏指出,免疫力下降最常見的就是腸胃不舒服,如便秘、常拉肚子、脹氣等,因為腸道是人體的「第二個大腦」,決定人體70%的保護力,若腸道菌叢、菌相差,身體自然會發出警訊求救。而當保護力下降,對於外來刺激就容易發生過敏反應,例如眼睛癢、鼻子癢、打噴嚏、咳嗽等;另外,皮膚是身體最外層的器官,保護力下降會使皮膚抵禦外面外來物刺激的能力減弱,導致皮膚癢、起疹子、皮膚發炎。當保護力下降易遭受細菌、病毒易入侵,造成常見的感冒症狀,咳嗽、打噴嚏、喉嚨痛、流鼻水等。還有一種情況是,身體發熱但又沒有發燒,代表身體可能正在發炎狀態會一直消耗身體能量,沒有足夠的保護力應戰;若加上長期慢性疲勞也會影響身體保護力,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 吃出保護力 3營養素不可忽略想要養出保護力的防護金鐘罩,高敏敏建議,可以每天這樣吃:◎優質蛋白質:是構成免疫細胞的主要原料,好的原料才能建構好的保護力。1、建議每餐攝取一掌心。2、優先選擇蛋、豆製品、魚、低脂肉、海鮮等,避免加工品香腸、臘肉等。◎優酪乳、優格:其中的好菌能培養出好的腸道環境,腸道屏障更完整、更能幫助抵抗病原體的入侵。1、每天1杯200ml優酪乳就約等同於一杯240ml牛奶的鈣質,幫助穩定疫情下緊張的情緒,更是乳糖不耐者的代替乳品首選。2、選有胃腸功能改善健字號認證的優酪乳,更能確保其到體內之功效,長期飲用可增加腸內益生菌,維持好的消化道環境。3、選能通過胃酸∕膽酸的菌株,如:A菌、B菌,確保抵達腸道前不被破壞,發揮功效。 ◎新鮮蔬果:尤其維他命C是參與免疫細胞分化、吞噬能力的重要角色;植化素也能讓發炎介質減少、強化免疫細胞、增強保護力。1、建議蔬菜每餐 2手掌、水果餐間1拳頭。2、各種顏色都均衡攝取、不偏食。延伸閱讀: ·吃雞蛋增強免疫力!一天要吃幾顆?蛋殼顏色影響營養價值? 專家揭「正確觀念」 ·嗜睡、嘴破、消化不良...恐是免疫力下降! 專家曝「自損免疫力5行為」
-
2021-08-14 養生.聰明飲食
如何提升細胞功能對抗疫情?營養師:每天吃「這3類」食物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文章授權刊登/常春月刊 編輯部 COVID-19流行期間,能夠提升自己的免疫功能很重要,才有本錢對抗病毒。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徐裴莉指出,研究發現,「良好的營養狀態」可以減輕此波因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引起的COVID-19相關風險和發病率。1.每日攝取3份蔬菜類、2份水果類,搭配全穀雜糧類蔬果雜糧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抗氧化物,包括維生素A、C、D、E、B群、鋅、硒、膳食纖維及植化素,它們是免疫系統的重要調節劑,可利用多種途徑促進免疫細胞功能,進而優化免疫系統。 2.每日補充適量的豆魚蛋肉類與1-2杯的乳品含有優質蛋白質,可建造修補上皮細胞及器官組織,為身體提供良好防禦屏障,降低病毒入侵機會,同時可以維持肌肉組成,避免衰弱肌少症狀。3.每日攝取油脂及堅果種子類不飽和脂肪酸具有良好的免疫調節作用。海鮮,海藻油,海魚和亞麻籽中存在的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支持免疫系統;橄欖油、葵花油、紅花籽油和堅果中的ω-9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則具有抗氧化、抗微生物和抗病毒的作用。 每天要喝足量的水,減少含糖飲料和加工品的攝取徐裴莉表示,文獻顯示足夠的水分對於細胞穩定、腎臟功能維持、體溫控制、情緒調節、認知功能、胃腸道和心臟功能以及預防頭痛、脫水等至關重要。根據不同年齡層、活動量、生理和疾病狀態,每天建議兒童4-5杯,青少年7-11杯,成年人10-12杯的水份需求。此外,目前尚無文獻顯示營養補充品對於預防COVID-19的功效,因此最好是從天然食物中獲得營養素,無須從補充品中獲得。徐裴莉提醒大家,面對疫情,建議民眾每日以新鮮食物作為均衡飲食的基礎,注意水分補充,減少含糖飲料和加工品的攝取。營養補充品需根據醫師或營養師評估後建議補充,否則多食無益。除了平日的飲食保養,應以謹慎態度做好自我防護、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同時減少不必要的外出,才是杜絕疫情流行的根本之道。
-
2021-06-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完疫苗,適度發燒是好事!營養師教3招緩解不適
●打疫苗前,勿吃退燒藥或止痛藥●接種疫苗後,多喝水、多休息、飲食清淡●讓身體發汗,幫助退燒隨著疫苗陸續到位,全台依照施打順序開始接種,可是打完疫苗出現的副作用也令人心生畏懼,包含發燒、施打部位紅腫、疼痛、疲倦、肌肉無力、關節痛等狀況,到底要不要吃退燒藥或止痛藥?該如何舒緩不適?有些民眾為了減輕注射疫苗的不適,打針前先吃退燒藥,這倒不需要。國外研究顯示,打疫苗先吃退燒或止痛藥,可能會減少抗體的形成,減弱疫苗的保護力;如果打完疫苗,症狀真的難以忍受,再吃退燒藥也不遲。打完疫苗 適度發燒是好事免疫細胞作戰的最佳武器,就是藉由提高身體的溫度,促進免疫系統的效能,所以施打疫苗後出現畏寒、發燒等症狀,反而是好事一件,是身體產生免疫的必經過程,民眾不必過於擔憂。只要提升身體熱能、積極保暖發汗就能改善,以下3種管用的退燒方法,不妨試一試。1、多喝熱開水:熱水可讓身體含水量及體溫升高,促進排尿與排汗,自然帶走身體的體溫;也可加幾片薑片或薑粉一起喝,更能幫助熱能的提升。2、熱水泡腳:熱水泡腳能促進血液循環,可達到發汗、散熱、退熱效果。泡腳盆裡的水至小腿肚處,溫度控制在40℃左右,泡20分鐘,若能加點薑片或薑粉效果更好,提醒泡完腳要立即擦乾,套上襪子。3、吃蔥白粥:發燒會帶走身體能量,讓人覺得疲倦,這時吃點蔥白熬的粥,加點薑片或紅棗,以促進發汗、補充能量;薑熬煮的雞湯,對於元氣的修復也很有幫助。對抗病毒 飲食清淡少油炸當身體處在發炎、對抗病毒的狀況下,應盡量減少身體的負擔,讓免疫系統的炮火精準快速消滅病毒。此時均衡的清淡飲食很重要,尤其要避免食用油炸、燒烤、高鹽、高加工品、高糖等食物。即便沒有食欲還是要進食,給身體有能量對抗敵人,可以流質或粥品等好消化的食物取代,譬如溫熱的黑芝麻豆漿、五穀豆奶,或是以蔥白、薑、洋蔥等會發汗的調味料,與雞蛋、絞肉、魚肉熬成粥,撒點鹽巴補充電解質,有助體力的回升。多多休息 兩天後症狀好轉打完疫苗會出現肌肉痠痛、無力、疲倦感,這時應該多休息、多睡覺,不要熬夜,讓免疫細胞能專心作戰,一般兩天後症狀會明顯好轉;施打部位的紅腫痠痛,通常兩、三天後也會緩解,切記不可用力搓揉,以免影響疫苗的吸收;如果真的很不舒服,適度做點手臂伸展運動可改善。
-
2021-06-04 慢病好日子.糖尿病
慢病主題館【糖尿病】莊昕悅:腎臟不好的糖友怎麼吃?3個小技巧攝取低蛋白飲食又兼控血糖
糖尿病患者,除了血壓沒控制好容易使腎臟惡化之外,若長時間血糖失控,更容易導致腎臟病變。這種情況,就好像腎臟長期泡在糖水裡面醃蜜餞,泡著泡著腎臟就慢慢喪失功能。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終身的大業。延伸閱讀:營養師教你在家輕鬆做低蛋白點心 腎友多半會被營養師衛教執行「低蛋白飲食」,而低蛋白飲食的原則是減少蛋白質的攝取,在總熱量相同的前提之下變成碳水化合物(等同於澱粉、醣類)和油脂的比例升高,且碳水化合物必須挑選低蛋白澱粉類,如:冬粉、米粉、米苔目、粄條、白米飯或特製低蛋白米。這類型的澱粉平常被歸類成「高GI值」,也就是會讓血糖一下子衝得較高,此時若沒特別控制好份量又搭配錯誤,更容易讓血糖飆高。 那麼,到底要如何同時使用低蛋白飲食又兼顧血糖控制呢?以下三個小技巧報你知! 1. 多吃蔬菜:蔬菜含有豐富的纖維質,能延緩血糖失序飆高,所以每一餐只要有澱粉就須盡量搭配蔬菜,因為,蔬菜同時存在才能達到緩衝的效果,讓血糖更穩定。若是血鉀高的腎友,則要再特別詢問營養師去鉀的烹調方式唷! 2. 吃的豐盛:每一餐都要有蔬菜、少量蛋白質、足夠的油脂和適量的澱粉,混合不同食材一起吃的情況下,才能讓血糖的吸收更緩慢一些。若是一餐單單只吃澱粉類的食物,例如炒冬粉,由於沒有其他不影響血糖的食物幫助,澱粉就會快速地被吸收而讓血糖衝高。 3. 吃的順序:先吃蛋白質和蔬菜,最後再吃澱粉。這樣胃裡面就好像多了一層防護膜,在前方抵擋澱粉的快速消化吸收。如此一來,血糖就能控制得更好! 希望這三個技巧能幫助到同時有腎臟病的糖友們,吃得營養且血糖不失控。除了澱粉控制之外,盡量減少吃太重口味和加工品,也是很重要的;至於蛋白質攝取量,則須詢問營養師進行個別化評估與建議。【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4-24 養生.運動天地
有片!健身低卡食譜 舒肥雞胸肉輕鬆做
身上的肥肉、體重計上的數字是許多人的敵人,想要不挨餓也能健康瘦,到底該怎麼做呢?彰化基督教醫院體重管理中心駐診營養師葉怡君表示,減重的關鍵,第一步就是要清楚知道自己吃進什麼食物,並且以天然食物為主,減少加工品,製造出熱量的缺口。影片中邀請到彰基醫院主廚黃振源,示範如何用舒肥的方式料理雞胸肉,吃起來軟嫩多汁。 「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04-20 該看哪科.百病漫談
肝、腎長水泡會變成癌嗎?醫解析囊腫、腫瘤區別
「醫生,我的肝臟長水泡,會不會是長了壞東西?」門診間,常見患者拿著健檢報告、一臉愁苦地就醫;究竟,肝、腎長水泡, 需要處理嗎?肝臟長水泡 多為先天性肝膽腸胃科醫師江明峰表示,肝臟長水泡的患者比例並不低,醫學數據上保守估計大約有5~10%的罹患率。肝臟水泡其實就是長在肝臟裡的水泡,醫學上稱為「肝囊腫」,至於為什麼肝臟會長水泡目前醫學尚未發現原因,大多是先天性的,隨著年紀增長,水球裡積了一些類似血漿的液體,慢慢變大,形狀也變得圓滾滾的。大多數的肝水泡屬於「單純性囊腫」,可能是單顆或多顆同時存在,數量不多,大多在10個以下,大小也不一定,大約都在1~10公分之間。肝水泡多無害但要追蹤 肝囊腺瘤會惡化成癌 肝囊腫一般不會有症狀,大多是健康檢查時照腹部超音波時意外發現,不過,聽到囊腫,總讓人懷疑跟腫瘤有關,不論良性或惡性,總會讓患者憂心忡忡,但江明峰強調,肝水泡絕大多數無害,許多人終其一生與它和平共處。雖然目前並沒有任何藥物能抑制肝水泡的生長或使肝水泡縮減,肝水泡也不會惡化,更不會演變成肝癌,只是若水泡太大,可能壓迫到其他器官,引發身體不適,必要時抽取囊腫液,或是採硬化治療,使其不再分泌液體。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有些腫瘤,例如「肝囊腺瘤」,長得很像水泡,雖然罕見,但卻可能惡性變化為肝囊腺癌。因此,建議有肝水泡者,仍需要每年接受腹部超音波追蹤檢查, 以觀察水泡是否異常,若發現有囊壁變厚或內部結構改變的情形,就可能不是單純的肝囊腫,需要進一步做影像醫學或切片判斷。肝水泡不會影響超音波檢查結果 多發性囊腫要注意另外,也有人擔心肝水泡會不會影響肝臟疾病的鑑別,江明峰指出,由於超音波的透水性相當強,肝水泡顧名思義含液體較多,因此不會影響超音波檢查的結果。此外,肝水泡也不會造成血液檢查異常、不會影響肝指數,被稱為「肝癌指數」的胎兒蛋白也不會上升,和B、C肝炎更沒有關係,總括來說,並不會引起其他肝臟疾病的併發症;即便多發性肝囊腫,在肝臟上長了密密麻麻的水泡,只要水泡不會壓迫其他組織及器官,仍是可以不需要處理的。只是多發性肝囊腫的患者容易引起其他併發症,需要特別小心。「多發性囊腫」已知和基因變異有關,屬於遺傳疾病,因此這類患者本身也容易罹患多發性腎囊腫。年紀愈大 腎囊腫比例高多發性腎囊腫可不像多發性肝囊腫這麼好對付。江明峰說明,單純的腎囊腫和肝囊腫一樣,相當常見,長腎水泡的原因有可能是先天性或後天造成,先天性的原因不明,目前只知道大多數是腎小管異常發育的結果,至於為何會異常發育就不得而知,而後天性的則有可能是外傷發炎或手術後引起,數量極少超過10個以上。一般年紀愈大,有腎臟囊腫的比例愈高,根據統計,40歲以前的發生率約為20%,60歲 以上則高達33~50%。男性的發生機會約是女性的2~3倍。腎臟囊腫 5種情況需治療單純性也大多是良性的,從超音波可見位於腎臟也是出現圓形囊腫,壁薄而平滑,像水球般長在腎臟內或突出腎皮質,大小不一,從零點幾公分到10幾公分都有,也大多沒有症狀, 因此也多是每年追蹤檢查即可, 但是如果有下列情形,則需接受治療:1.經常發生疼痛。2.引起出血。3.合併結石。4.壓迫到血管或腎臟引起高血壓。5.壓迫到腎盂或輸尿管造成腎水腫。多發性腎囊腫具遺傳性 嚴重恐洗腎多發性腎囊腫則可能演變成血尿、高血壓、尿毒、腎衰竭等。江明峰提及,多發性腎囊腫的患者通常腎臟變得很大,而且兩側都滿布大大小小的水囊,這類疾病具遺傳性,家人發病的機率約一半,男女都有。因此,當家人中有一 人經診斷為多囊腎,最好其它家族成員也趕緊 到醫院做超音波檢查。延緩進入末期腎臟病 不亂吃藥、飲食要「三少」多囊腎及多囊肝患者必須比一般人更注重保養。由於國人愛吃藥,而藥物多經由肝腎代謝,因此,應遵守用藥的「5不原則」:1.不聽別人推薦的藥。2.不信神奇療效的藥。3.不買地攤、夜市、遊覽車上所販賣的藥。4.不吃別人贈送的藥。5.不推薦藥給別人。另外,平日飲食也要三少,「少鹽、少油與 少糖」,並盡量多喝水、攝取多蔬果、纖維多等新鮮食物,避免加工品,生活作息正常,不抽菸、不憋尿,並且定期追蹤腎功能,才能延緩進入末期腎臟病的時間。延伸閱讀: ·5大症狀小心是「多囊腎」! 1條件會加速惡化,延緩洗腎要多喝水 ·身體出現「6症狀」恐是腎臟快壞了! 醫示警:有三高風險暴增
-
2021-04-01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26分鐘有1人死於心臟病 6大壞習慣最傷心血管健康
氣溫變化大易發生心血管疾病 6大壞習慣更危險 春季氣候乍暖還寒,劇烈溫度變化易增加突發性心血管風險。去年以來不少名人如演員黃鴻升、再現劇團團長黃民安、凱渥男模張誌軒皆因心血管疾病猝逝。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提醒,8成心臟病與中風造成的過早死亡可以預防,而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王道就是從健康生活型態做起,以下為國健署提醒最易增加心血管風險的六大壞習慣:壞習慣一:飲食不均衡,愛重鹹、嗜糖、油炸、加工品、精緻化飲食 壞習慣二:缺乏運動; 壞習慣三:睡眠不規律; 壞習慣四:抽菸、喝酒不忌諱; 壞習慣五:體重過重或肥胖不在意; 壞習慣六: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等慢性病不控制 死亡人數超過癌症 心血管疾病年輕人也會有 根據衛生福利部108年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如再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每年則造成5.3萬人死亡,超過頭號殺手癌症奪走的人命。 老化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但隨著生活型態改變,工作壓力大、少運動、外食族居多的年輕族群,更應愛護自己的心,檢視壞習慣有多少,風險就會有多高,千萬別仗著年輕就不管,維持健康生活型態,避免心血管疾病帶來的威脅才是上上之策。此外,春季氣溫變化大,早晚溫差大,要注意保暖,避免血壓突然增高。 氣喘背痛可能是心臟病前兆 4招保護心血管健康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名譽理事葉宏一醫師指出,心血管疾病之急性發作,如心肌梗塞及腦中風,是危及生命之緊急狀況,儘早就醫可減少死亡及病後殘留失能之嚴重度。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或是更年期女性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有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前兆。 國健署表示,培養正確的健康生活型態,仍是預防突發性心血管疾病的首要。可從「飲食、運動、生活、慢性病控制」四方面著手:日常飲食建議低油、低糖、低鹽;運動以適當安全為主,每周可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如快走、慢走、自行車等運動;生活方面應戒除菸酒,研究發現每天只抽1根菸,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仍比不抽菸高出5成。最後,若有三高慢性病應穩定控制,照醫師處方服藥、定期追蹤回診,切莫自行調整藥量或停藥,以免病情波動,造成更大傷害。 定期健康檢查也是預防疾病的重要方式,目前40到64歲民眾可利用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健檢。另外,良好睡眠、控制體重維持在正常BMI值範圍內,能減少慢性病發生,提醒民眾多注意壓力舒解,對心血管健康有正面效益。 《延伸閱讀》 研究:吃垃圾食物心血管疾病增46% 吃對蔬菜水果降發炎 耳垂出現皺褶是心臟病徵兆?醫:三高等風險族群要特別留意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3-24 該看哪科.婦科
台東80歲老婦肉瘤3年長到5公分 醫師手術並教如何保養
台東縣一名80多歲、患有糖尿病老婦人3年前在會陰部長肉瘤,她因害羞遲未就醫,一直長到約5公分大才由孫女陪同到台東基督教醫院婦產科看診,婦產科醫師古妃君以簡單外科手術切除,經病理化驗屬於良性上皮纖維息肉,卻已是半年來古妃君遇到的第4個良性上皮纖維息肉案例,最年輕僅28歲。古妃君表示,老婦發現會陰部皮膚腫瘤慢慢變大,但長的地方太害羞,一直不好意思看診,直到孫女因巴氏腺囊腫到東基婦產科看診,手術痊癒後,鼓勵她也就醫。這名患者腫瘤垂墜在中央鼠蹊部的位置,外觀嚇人。開刀切除後就可出院療養,1周後回診恢復狀況佳。但害羞的老婦人回憶手術當天有男性聲音,古妃君解釋她開刀由護理師輔助後才放心。古妃君說,上皮纖維息肉在外陰部相當罕見,通常會形成單一的皮膚結節,發生原因不明,但已確認與人類乳突病毒(HPV)或性行為無關。她說,女性外陰部除了腫瘤問題,最常見的是搔癢與起疹,濕疹類最常見,多數是接觸過敏原如清潔劑、長時間未更換衛生用品等;長期搔癢可能是內褲過緊摩擦,容易使皮膚增生變厚,產生染色素斑。症狀嚴重會影響睡眠與情緒。不過早期發現可早期治療,古妃君表示,衣著應盡量寬鬆,材質以透氣棉質最佳;清潔最好單純以清水清洗,且忌用過熱的水;清洗後拍乾可使用單純的天然植物油如橄欖油、椰子油或凡士林輕塗外陰皮膚,就有很好的保養效果。飲食方面有足夠的水分、減少糖分和加工品食物、維持良好作息和運動習慣,是根本之道。
-
2021-03-12 癌症.胃癌
胃痛才做胃鏡,恐胃癌晚期!名醫林肇堂:這種食物千萬別碰,很致癌
根據國民健康署107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胃癌位居國人第7大癌症死因,因早期症狀不明顯,通常要到晚期才確診,約有4成患者已經無法開刀,只能依賴化療。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醫學中心院長林肇堂說,30多年前胃癌是十大癌症死因第1名,因為當時飲食習慣多以醃漬為主,也因此胃癌可以說是「窮困年代的病」。要早期發現胃癌,唯一方式就是定期做胃鏡(內視鏡)檢查,早期發現甚至不用開刀,只要做一次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就能將早期癌局部切除,治癒率相當高。以下是林肇堂第一人稱的訪談整理: 胃癌與飲食抽菸習慣、幽門桿菌有關連,只有1%機率是遺傳性胃癌。飲食習慣是影響最大的關鍵,其中的危險因子之一就是鹽,亞洲國家像是日本、韓國,都習慣吃很鹹,所以胃癌比率高,而台灣人現在越來越重視養生,自然而然胃癌發生率就越來越低,因此近年來胃癌在十大癌症中的排名一直往下降。 避免醃漬品、亞硝酸製加工品 我曾經到西班牙,導遊帶我們去吃有名的火腿,這是巴賽隆納最有名的火腿店,切一片火腿配香瓜,結果我們那團都是腸胃科醫師,大家全都吃香瓜、沒人吃火腿,因為不管什麼樣的火腿,保存都要用到亞硝酸鹽,而含硝酸鹽的東西就是致癌物! 除了飲食習慣避免醃漬品、亞硝酸製加工品外,如檢查出有「幽門桿菌」,雖然不是胃癌發生的直接原因,但幽門桿菌與胃潰瘍間卻是有緊密關聯,而「胃癌3部曲」就是胃炎→胃潰瘍→胃癌,所以一旦有幽門桿菌,最好就要進行治療,胃潰瘍不會再發了,也能避免胃癌的可能。 如有幽門桿菌,最好自費治療 日本是發現幽門桿菌就直接給予抗生素治療,所以整體胃癌發生率確實下降,而台灣則是要有幽門桿菌且有潰瘍,才能給付除菌藥費。不過,就算要自費,整個治療也只要大約2000元左右,用來預防未來發生胃癌的可能性,其實是非常值得的。 胃癌的發生過程中,一定是從胃壁淺淺地凸起凹陷,要發現這些病癥,用X光就算看到也無法切片,唯一方法用儀器進去看,就是使用內視鏡。而所謂的「一滴血診斷10種癌症」則不能盡信,因為胃癌在血液裡沒有很好的腫瘤標記,能足夠敏感且具特異性。 健檢做內視鏡,別等胃痛才做 什麼時候要作內視鏡檢查?千萬不要有胃痛等症狀才來,而是要定期健檢。有經驗的醫師一看就會知道,是早期癌還是晚期癌,而且現在可以說是內視鏡的全盛時期,我們以前叫病人做胃鏡,他們都不要,現在睡一覺醒來就好了,第2年問要不要做,每個人都願意。 還有,如果國健署通知糞便潛血有陽性反應時,除了快去做大腸鏡外,最好也要做胃鏡、揪出早期胃癌,尤其家裡面有大腸癌、自己也有息肉的,可能3年就做1次,沒有這些病史的就5年以上作1次,很多人做完腸胃鏡,如果有息肉等,開診斷書還能申請保險理賠。 零期或一期,可採內視鏡處理 早期胃癌(零期或第1期)腫瘤體積倍增時間,平均是577天到3462天,也就是大概1年多到10年,可以先觀察變化再決定是否開刀;但如果是進行型胃癌,卻是只要69天到305天,一旦變成晚期胃癌,就會大的非常快。 零期或第1期胃癌是幾乎不用開刀,而是採內視鏡挖掉。內視鏡黏膜下腫瘤切除術,做的時候也不必全身麻醉,就能將早期癌局部切除,治癒率很高。 避免胃癌發生,多吃青菜水果 我認為,要避免發生胃癌,多攝取青菜、水果以及維他命C、薑黃素是很有用的,除此之外,就是在還沒發現任何病癥時,定期接受胃鏡檢查,就能夠避免因為疼痛才檢查,卻已經來到晚期的悲歌發生。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先生待她不薄,給的都是名牌,她卻執意離婚:他不是人品有問題,只是「愛無能」.手腳冰冷,吃冷食物就拉肚子,是冷底體質害的?這3道解方,還能排解生理期不順.退休後勇敢單飛,她跑去英國遊學!上英文課、住寄宿家庭好好玩「原來一個人出發,沒問題!」
-
2021-02-27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年後體重直直升很難瘦 中醫茶飲搭穴位按摩減重又消脂
年節期間享受美食之餘,常見吃多、太油膩而胃脹難受;或因疫情不便出門,待在家中缺乏運動使體重直線上升。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何怡慧醫師提供民眾消食、降脂的中醫茶飲,再搭配穴道按摩,可幫助代謝,維持健康體態。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國人於春節期間體重控制調查」結果發現,有6成3的民眾過年期間不會特別注意自己體重;有近4成1的民眾過年期間體重平均增加1.7公斤。何怡慧表示,中藥降脂的原理為抑制脂肪在腸道內吸收、加速脂肪氧化、減少脂肪在體內的儲存。可取荷葉、陳皮、山楂、決明子、茯苓、蒼朮、紫蘇各3錢,用1,000毫升的水煮開,再加入藥材煮20至30分鐘,共同煎煮當茶喝或是做成湯汁,做料理,有消食、化積、健胃、除脹滿、除油膩、分解脂肪及幫助代謝的功效。她指出,再搭配穴位按摩,強化脾胃、幫助脂肪代謝、改善水腫、便秘。第1個穴位是「豐隆」穴,位於足部小腿中點,膝蓋骨外側陷下處,與外腳踝連線的中點,是調理脾胃的常用穴位,多按摩,可以刺激氣血循環、強健腸胃,還能緩解便秘、消除水腫及肥胖。根據《四總穴歌》口訣「肚腹三里留」,是用來治療肚腹、脾胃方面的問題,因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營養要靠脾胃來吸收。何怡慧表示,俗語「常灸足三里,勝吃老母雞。」號稱人體保健第1要穴的「足三里」,位於膝蓋外側下方3吋,距脛骨前緣1橫指(中指)的位置,以按壓或艾灸「足三里」穴治療,強壯脾胃及改善體能。「陽陵泉」穴為筋之會,何怡慧建議可按壓「陽陵泉」穴,對抽筋、筋骨僵硬、酸痛、便秘等有特效,位於膝蓋斜下方,小腿外側之腓骨小頭稍前凹陷中。何怡慧提醒,儘管有中藥與穴位能幫助減脂,但最重要的是平常要控制飲食,減少油膩和甜的食品,並多天然、富含纖維質的食物,少用加工品,以蔬食代替葷食。均衡飲食和適度運動才能保持健康,如有問題可請教中醫師針對體質調理身體。★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2-17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春暖花開誘發4大過敏疾病 「5要3不要」抗過敏
● 4大過敏疾病:異位性皮膚炎、鼻過敏、氣喘、眼結膜炎● 溫差大,過敏體質的人易誘發過敏● 常見過敏原,9成以上是塵蟎春暖花開,氣候變化大,有過敏體質的人容易免疫系統失衡而誘發過敏,該如何超前部署才能避免過敏疾病發作?2大過敏原:塵蟎與黴菌在台灣引發過敏疾病的過敏原,包括塵蟎、黴菌、蟑螂等。其中9成以上是塵蟎,多活在居家室內的沙發、床墊、地毯等陰暗的角落裡;黴菌也是常見的過敏原,家中的植物、久未清理的空氣清淨機、地毯、舊玩偶、枕頭等,都是易孳生黴菌的地方。常見4大過敏疾病,分別是異位性皮膚炎、鼻過敏、氣喘、眼結膜炎等。過敏症狀如果在皮膚會引起異位性皮膚炎及蕁麻疹;若在鼻子會引發過敏性鼻炎;若在下呼吸道肺部,會誘發氣喘;如果在眼部會引發過敏性結膜炎。這些過敏症狀有時候會合併出現,也有人一發作全身都出現症狀。抗過敏,掌握「5要3不要」要抗過敏、預防過敏疾病發生,就必須增強免疫力,建議謹守「5要3不要」原則。1. 要多運動要挑對時間、地點運動,清晨空氣乾淨運動較佳,有公園、河濱步道空氣品質最好,可從事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打太極拳、登山及游泳等運動。規律運動可以強化免疫功能,減少過敏發作。2. 要吃鮮物要多吃新鮮食物,包括牛乳、蛋、大豆、肉及穀類等食物;更要忌菸、酒、烤、炸、辣、冰等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用加工品。3. 要戴口罩空氣品質不良時,要佩戴醫療用口罩,避免冷空氣直接刺激鼻腔,可以改善過敏現象,也可減少溫差太大帶來的肺燥,造成咳嗽、鼻塞等呼吸系統不適。4. 要善用空氣清淨器,臥室保持乾淨、濕度適中臥室是每個人待最久的地方,「保持臥室乾淨整潔」是清除塵蟎首要工作,建議容易過敏的人每周清洗更換床單、被套一次,天氣好時曬一下太陽,可以殺菌。更要善用空氣清淨器,臥室濕度最好維持在50至60%。5. 要補充足夠溫開水每天要喝足夠的溫開水,維持代謝功能,成人建議一天飲水量是體重乘上30cc。6. 不要久待空氣品質差的場所室內泳池、燒烤店、停車場、酒吧等,以及影印間、老舊3C設備儲藏等處所空氣汙染物多,容易引發過敏,最好避免停留太久。7. 不要熬夜維持良好的作息,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也非常重要,尤其熬夜容易造成免疫力下降,有過敏問題的人,一定要避免,可降低鼻過敏發作頻率。8. 不要吃過敏食物近年來頻傳的食品添加物也是致敏的元凶之一。飲食中充斥太多的化學物質,讓原本就有過敏體質的孩子誘發了過敏症狀,只有積極消除這些外在因素,才能讓過敏症狀有所減緩。
-
2021-02-13 科別.心臟血管
肉乾當零食吃?醫師曝「危險族群」小心血壓狂飆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即將來臨,家家戶戶慶團圓的同時,常常會有作息不正常、熬夜、進補、暴飲暴食等狀況。76歲顧先生,血壓、血糖、血脂皆高,持續有在醫院長期追蹤三高並規則服藥,三高問題一直控制良好。未料,過年期間血壓就開始變得不穩定,收縮壓時常會飆高到170-180以上,且伴隨頭暈腦脹症狀,在醫師細問下才發現,其常熬夜打牌,加上經常吃肉乾當零嘴,在熬夜隔天後感覺身體虛弱不適,因此,服用親戚贈送之高麗人蔘來精補元氣。血壓升高不穩定 恐與日常行為有關安南醫院家醫科楊惠蘚醫師表示,所謂事出必有因,該名病人的「熬夜」加上「肉乾當零食吃」再加上「高麗人蔘精」這些因素,都是導致其血壓升高不穩定之原因所在。楊惠蘚說明,高血壓患者更應注意臘肉、醬料、滷製、煙燻食品,醃漬加工品如吃多更不好,會攝取過多鹽分;蔘類食物進補並非每個人都適合,高血壓的患者更是不能大意,進補前最好諮詢醫師意見,以免血壓越補越高。避免高油、高鹽、高糖與高熱量 增加腎臟負擔有三高的人須避免攝取過多高油脂、高鹽、高糖與高熱量食物。現代人團圓時常會吃火鍋,而火鍋湯底內往往含有大量鹽分、油脂及普林,高血壓、痛風及腎臟病患者,如吃太多可能會導致血壓上升、痛風發作及增加腎臟負擔機會。楊惠蘚建議,最健康湯底應以蔬菜熬製,吃火鍋時應先多吃蔬菜,一來增加飽足感避免吃下過多肉類火鍋料,二來增加纖維攝取以維持腸道健康。高血壓切勿熬夜 恐使血壓飆升除此之外,新年期間大家團圓聊天打牌在所難免,但建議可坐每1小時後就起身活動筋骨以免腰痠背痛,而維持一周3次以上,每次至少30分鐘活動或運動可減少過年後體重增加機率;特別是高血壓患者,切忌勿熬夜,否則恐讓血壓一直飆高。延伸閱讀: ·高血壓比主動脈剝離更可怕! 日常「致命飲食習慣」曝光...超多人每天都吃 ·血壓忽高忽低比高血壓更危險! 醫師揭「這些行為」洗腎風險很高
-
2021-01-29 養生.聰明飲食
胖到嚇人的地雷早餐,你常吃嗎? 高敏敏營養師傳授健康吃早餐小撇步
美味健康的早餐是開啟美好一天的關鍵,吃對早餐,能讓你一天充滿活力,做事更有效率。但大家早餐都吃什麼呢?是蛋餅、鐵板麵、蔥抓餅、御飯糰、蘿蔔糕...,還配杯大冰奶嗎?!小心!這些都是導致肥胖的NG地雷食物!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健康早餐該這樣挑、怎麼吃,才能讓提升精神又能不發胖。本次,邀請營養師高敏敏為大家解析,如何健康吃早餐! 胖到嚇人の地雷早餐1 中式早餐油脂含量高大家最常吃的早餐就是中式早餐了,來份蛋餅、飯糰、水煎包或蘿蔔糕,加杯豆漿,就是飽足的一餐。雖然早餐要吃的好,但,你知道嗎?你吃下去的可是高油、高糖、高熱量的發福餐!高敏敏表示,因為傳統中式早餐大多以高油的烹調手法製成。例如蛋餅、蔥油餅、蔥抓餅等,在餅皮揉製時,就是一層澱粉、一層油脂,層層堆疊製成;烹調時,還需倒入大量油脂下去煎炸,才能擁有酥脆好口感。隨便一份原味蛋餅,熱量就飆破260大卡,更別說其他加味蛋餅的熱量,最胖的莫過於培根蛋餅了,熱量高達357大卡。而常見的煎餃及水煎包,雖然是澱粉包覆蛋白質,再以油煎、加入麵粉水,使表皮能金黃酥脆。以水煎包為例,市售水煎包有大小之分,一顆小型水煎包約130~150大卡,而大型水煎包則有250~260大卡;此外,油脂的熱量佔一整顆總熱量約39%,一顆就有5~11克的油量,可說是熱量陷阱。而台灣人最愛的燒餅油條,一套的熱量就高達500大卡。燒餅本身在製作過程中就必須層層抹上酥油,才能有酥脆層次感;而油條則是澱粉經過油炸,吸飽油脂的下場,就是小小1份高達272大卡。如果再搭配一杯含糖飲料,如含糖豆漿,熱量即破700大卡。那蘿蔔糕加蛋呢?高敏敏指出,蘿蔔糕一塊就是一份澱粉的量,加上油下去煎得恰恰,簡直是滿滿的油加澱粉,而煎荷包蛋也需要油脂。蘿蔔糕加蛋平均熱量約350∼380大卡,若再加上1杯350c.c.的無糖清豆漿,熱量約186大卡,就超過飲食指南建議的成人早餐熱量400大卡。她進一步說明,飯糰可是早餐地雷第一名,因為外層是升糖指數高的糯米,夾入的內餡,則有肉鬆、油條、菜浦、酸菜等,可說是高澱粉、高熱量、高含鈉的超雷食物。一顆185g的飯糰,熱量高達619大卡,非常可怕。因此,高敏敏建議到中式早餐店,不妨挑選熱量較低的品項,如捨燒餅夾油條、改燒餅夾蛋,熱量整整少了200大卡;鮮肉水煎包改點菜包,熱量也少了140大卡。飯糰真的是熱量太高,能不吃就別吃。真嘴饞,將白糯米改成紫米、油條改成蛋或肉,讓營養加分、熱量降低;蛋餅的熱量,則以原味蛋餅最低,一份約263大卡,但會建議點熱量稍高的蔬菜蛋餅(277大卡),有菜就有膳食纖維,營養大大加分。胖到嚇人の地雷早餐2 西式早餐熱量驚人西式早餐的地雷品項第一名,莫過於「卡啦雞腿堡」!高敏敏提到,卡啦雞腿堡一份熱量高達686大卡,且脂肪含量居然就有40g,相當於快3匙的油脂量;鈉含量更有678.6mg,超過一天可攝取的1/4! 此外,第2名就是鐵板麵了。鐵板麵使用是油脂含量高的油麵,在煎台上加入大量油脂及醬料拌炒,可說是集高油、高鈉、高熱量於一盤;再加上一顆半熟蛋,熱量直逼600大卡。而吐司類,因為夾有許多加工品,如火腿、肉鬆、培根等,再抹上美奶滋,熱量也不低。基本上,拿了就走的三角形三明治,熱量約在250∼350大卡;若是現做的方形三明治,如火腿蛋吐司、鮪魚蛋吐司、培根蛋吐司、肉鬆蛋吐司等,熱量則是在300∼450大卡之間。而備受討論「喝必拉」大冰奶,可說是暗藏熱量地雷的飲料搭配。大冰奶是以紅茶為基底,加入大量精緻糖、人工奶精製成。只要一杯500ml大冰奶就含有30g的糖、15g的油脂,熱量高達260大卡,若每天來一杯,成為肉肉女、胖胖男,指日可待。不同口味的吐司、漢堡,除了熱量不一樣之外,還要注意脂肪跟鈉含量。其中,肉鬆、火腿、培根、雞排等是加工食物,除了高熱量、高含鈉,還會有害健康。建議挑選內餡為原型食物的品項,如里肌肉排、蔬菜、鮪魚、蛋等,當然,也別抹上美奶滋、番茄醬等醬料。除了精挑細選夾餡配料外,飲料也要聰明選!高敏敏建議,大家別再喝大冰奶了,改點杯鮮奶茶吧,熱量瞬間少了2/3;或是無糖紅茶、無糖豆漿、無糖咖啡,都是降低早餐熱量的好選擇。早餐該如何健康吃 營養師告訴你早餐該吃什麼才健康不怕胖嗎?根據國民健康署的「均衡飲食菜單」建議,必須注意6重點:1.每天早晚一杯奶;2.每餐水果拳頭大;3.菜比水果多一點;4.飯跟蔬菜一樣多;5.豆魚蛋肉一掌心;6.堅果種子一茶匙。高敏敏歸納出幾種搭配方式,與大家分享。只要依循早餐公式這樣吃,讓一天有個健康又有元氣的開始!大家可從這個表格裡,各挑一個來吃,舉例來說,「御飯糰+優格+蘋果+拿鐵」、「全麥吐司+水煮雞胸肉+奇異果+低脂鮮奶」、「地瓜+雞蛋+生菜沙拉+無糖豆漿」等組合,不但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蔬果,連飲品都搭配好了,不但具有飽足感,還兼顧了均衡飲食概念。且少了高油、高鹽、高糖,減少肥胖的發生。 很多人怕整天熱量攝取破表,而選擇不吃早餐,但早餐是一天活力的來源,只要吃得健康,不但能補足一天的活力滿滿,維持思緒清晰,還能幫助減重呢。有研究發現,高達90%減重成功、不復胖的人,都有吃早餐的習慣。所以,別再忽略早餐的重要性了,一起健康吃早餐吧!圖片設計/Kato 諮詢專家/營養師 高敏敏
-
2021-01-23 養生.聰明飲食
吃太鹹小心傷腎、傷心!「6大陷阱食物」吃起來不鹹但都藏高鈉
吃鹽的主要原因就在於「鈉」,因為鈉是人體必需的元素,能幫助體液電解質的平衡、維持體內的神經傳導,同時也是肌肉收縮與放鬆重要的金屬離子,而維持這些重要身體機能的鈉需要多少?鈉攝取 1天500毫克就足夠根據國健署建議,成人每日鈉建議攝取量不應超過2400毫克,假使換算成鹽的重量,大約是6公克,不過6公克的鹽具體看起來到底是多少?營養師涂蒂雅形容,以一般吃布丁的湯匙來看,1平匙大約是1克,所以,成年人1天的鹽攝取量就是6平匙;參考建議攝取量1天500毫克鈉(約等於鹽1公克)就足夠了。 台灣人鹽巴吃過量 易致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一般天然食物中原本就有含鈉,假使沒有偏食的習慣,每天吃3份蔬菜、2份水 果,都可以吃到足夠的量。一整天下來,從天然食物中會再攝取到1至2公克的鹽, 扣除下來,一整天額外攝取的鹽巴量,僅剩下4到5公克,以這個角度來看,幾乎絕大多數人都超標了。至於超標多少呢?根據2005~2008年國民營養調查,台灣19到64歲的人每日鈉的攝取量,男性為4498毫克,女性則是3511毫克,相對於國健署建議的每日攝取量的2400毫克,整整高出建議攝取量約1倍。雖然鈉是體內的必需物質,但假使攝取過多,仍然有害健康。很多研究提醒,假使吃太鹹、體內鈉離子過多,不僅是高血壓、中風、水腫、腎臟病、心血管疾病的頭號殺手,還可能出現腦部的疾病。 高鹽陷阱食物 健康低鈉鹽居冠除了吃進去看的到的鹽之外,還有一些外表看不出來的高鹽食物陷阱,要特別注意。 第1名:健康低鈉鹽榮登高鹽陷阱的冠軍就是「健康低鈉鹽」。不少人因為喜好重口味,又擔心鈉攝取量過多,通常都會去購買市面上的低鈉鹽來烹調,而且不在意使用量,有時候甚至比平常用鹽量多了1到2倍之多;要知道這些低鈉鹽的鈉含量,僅比一般鹽品少了30%或50%(一般鹽品100克含有40,000毫克的鈉,而低鈉 鹽100克也有17,000毫克),經常不知不覺,鈉的攝取量就吃得比平常還要多。 第2名:麵線麵線的鹽分相當高,每100克裡就含有2,800毫克的鈉,換算下來,一般我們吃 1碗麵線約是50克,就含有1,400毫克的鈉,假使吃2碗,1天鈉含量就超標;正確做法應是麵線燙過的第1泡水倒掉,再燙1次才不會過鹹。 第3名:起士片小小的1片起士片,就含有 330毫克的鈉,假使再夾上火腿、培根或漢堡肉,再淋上番茄醬,一頓下來,鈉就超標。 第4名:煙燻製品像是培根、香腸這類煙燻製品,每100克就高達700至800毫克的鈉,最為危險 的是「大腸包小腸」,不僅包有大腸、香 腸,還有酸菜等調味料,1份下來鈉攝取量爆表。 第5名:魚漿製品魚漿製品經常被誤認為是健康食物,事實上,像是魚丸、貢丸這類的魚漿製品, 鈉也是高的不得了。每100克含有700至 800毫克的鈉,而1顆大約30克的貢丸,約含200毫克鈉,點1碗貢丸湯裡頭有3顆貢丸,再撒上胡椒鹽,1碗下來鈉同樣爆表。 第6名:原味玉米片早餐許多人都喜歡吃原味玉米片,其實其中隱藏的鈉相當驚人。100克裡就含有 750毫克的鈉,以 1包30公克隨身包為例,就吃進230毫克的鈉。 3族群要少吃鹽 避免增加身體負擔在醫學上談到的減鹽,大部分指的是 「限鈉」,主要是針對因為疾病問題不能 吃太多鈉的病患,這些患者就要更小心鹽攝取量。涂蒂雅說明,鈉含量的標準依個人病情而定,目前有3個標準,大致可分為限鈉(少於2,000毫克)、低鈉(少 於1,000毫克)以及極低鈉(少於500毫 克)。而哪些人要特別限鈉呢?水腫的人,要知道體內的鈉過多,會引起水分的滯留,因而導致水腫,所以,患有水腫的病患,對鈉的攝取應格外小心;再者是腎臟發生病變時,過多的鈉離子及鉀離子無法靠腎臟排出體外,因此腎功能不全患者也需要限鈉飲食。此外,若有充血性心臟病等問題時,也需要配合限鈉飲食,以減少過多水分滯留在體內,增加心肺的負擔。 鹽吃太少 電解質不平衡絕大多數人因為飲食西化、喜好重口味,鹽分的攝取通常會超標;不過還是有少部分人因為吃太少的鹽,造成體內血鈉過低,因而引起低血鈉症。涂蒂雅解釋,鈉離子是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的重要金屬離子,假使鈉離子過低的話,電解質就不能平衡,造成的症狀包含抽搐、疲勞、經常覺得沒力氣、噁心想 吐、神智不清,嚴重甚至會引發昏迷,這就是所謂的低血鈉症。低血鈉症最常發生在老人家,原因相當廣泛,最主要原因是年齡的增長,除了影響到水與電解質的調節機制外,再加上老年人因為臥床、牙口功能不好,需要利用營養品灌食,而這些營養品因考量到老年人慢性病問題,鈉含量多半比較低,所以,有時候反而造成老人的低血鈉症。而腸胃不適如拉肚子、嘔吐、脫水 的問題,也要特別注意鈉的補充,否則也容易出現電解質不平衡的症狀。 正確減鹽5訣 維持身體健康莫輕忽既然減鹽如此重要,那麼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正確減鹽呢?涂蒂雅認為,平時應少吃加工品、減少醬料使用、烹調方式主要以蒸煮為主以及少喝湯,且部分族群偏好白飯一定要淋上菜湯或肉湯,其實這當中的鹽量是很驚人的,也要盡量避免,就能減少鹽分的攝取。 延伸閱讀: ·味精吃多會口渴? 錯怪了!真正主因其實是「它」 ·不吃鹽就不會攝取過多鈉含量? 跟鹹不鹹無關!破解7常見鈉含量迷思
-
2021-01-19 養生.聰明飲食
吃素更健康?營養師提醒,吃錯恐過敏、血脂超標!健康吃素3關鍵
為了健康、環保,使得吃素變成很時髦的行為!越來越多人熱愛肉食的人,也漸漸的願意改吃素,但吃素真的較健康?會不會反而容易導致營養不良?邀請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欣診所營養師劉語潔來解答。 劉語潔表示,正確吃素食,除了能維持健康,也能兼顧環保理念,但吃素食最大的問題,除了大家常聽到加工製品伴隨的高油高鈉,還會因為勾芡而吃進過多的熱量,甚至,吃錯還可能讓血脂飆高、引發過敏問題。 想減肥的陳先生,希望透過吃素來減重、改善健康狀態,沒想到回診時,原本150 mg/dl左右的三酸甘油脂,竟飆升到300 mg/dl。仔細詢問其飲食習慣才發現,吃素沒有飽足感,讓他吃了大量米飯、麵包當點心,導致熱量超標。 注重養生的張太太,一直有良好的健檢習慣,希望透過素食來調整過敏體質。但茹素一段時間再檢測過敏原,過敏數量反暴增,尤其是小麥過敏更是從輕度惡化到重度。結果竟是吃了太多含麩質的烤麩及素肉,引發腸胃道慢性發炎。 劉語潔指出,建議茹素者也須依個人狀況來調整飲食方式,若易腸胃道不適,或是擔心吃素後引發身體上的不舒服,最好先進行過敏原檢測,避開容易過敏的食物。她特別推薦吃素關鍵3招,可幫助素食者吃得健康又均衡。 關鍵1:均衡飲食挑選「必需胺基酸」 蛋白質是構成身體組成的重要元素,而優質蛋白質需要包含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胺基酸」。一般來說,肉類、蛋類均含有9種必需胺基酸,但是植物蛋白質比較難多種必需胺基酸。因此,若吃全素,就要更注重飲食的均衡。 劉語潔舉例,素食者每餐至少需要有2~3份的蛋白質食物,一份大約是250cc的豆漿,或是半個巴掌大的豆類製品,像是一份豆皮、半個傳統豆腐。蔬菜類則分為深色蔬菜跟菇類兩部分,再選擇五穀根莖類做為主食。飯後,搭配拳頭大的水果,以及早晚各一杯豆漿或原味優酪乳 多樣性的飲食,就能夠確保攝取到足夠的優質蛋白質、鈣及鐵質。 關鍵2:蛋白質基礎攝取量再加1成 許多人認為吃植物蛋白質比較難長肌肉,劉語潔表示,正確說法應該是植物性蛋白質跟肉類相比,人體吸收率確實會比較低。建議吃素者對於蛋白質攝取可以再增加10%左右,如一天蛋白質建議量是60g,不妨考慮吃到70g。 雖然素食者不能吃肉,但是優質的蛋白質還是很多的,例如黃豆、黑豆、鷹嘴豆、扁豆都是不錯的選擇,建議用原型食物補充較好;另外,也不建議多吃單一種豆類,因為特定種類的大量攝取,也容易造成腸胃道過敏。 關鍵3:莫忘顧及維生素與鐵質吸收 除了蛋白質,素食者最容易缺乏的是「維生素B12」跟「鐵質」,需要特別留意補充。劉語潔說,許多發酵食物含有豐富維生素B12,因此,料理時可適時加入泡菜、納豆、臭豆腐、天貝、味噌,增添風味又能補充維生素B12。 植物性的鐵質因為屬於「非血基質鐵」,與肉類相比較不好吸收,但不妨搭配維生素C來增加吸收率。因此,餐後可以再來一份拳頭大的水果,像是一個橘子、半個芭樂,就能改善鐵質吸收狀況。 劉語潔提醒,許多人對五穀根莖類、豆類的加工品過敏,如果正在考慮吃素維持健康,建議先進行過敏原檢測,與營養師討論設計一份適合的菜單,並且記得每天補充一顆綜合維他命,讓吃素也能兼顧養生。
-
2021-01-16 養生.聰明飲食
天冷吃火鍋血壓、血脂飆?專家點名火鍋地雷:湯底、醬料、油脂含量高!
今健康/郭家和 天冷吃火鍋當心血壓血脂飆 避開混濁湯底與高熱量醬料 天氣轉冷,民眾愛吃火鍋圍爐,同時又能暖胃進補。營養師提醒,火鍋料隱藏各種高熱量、高油脂的食材,攝取過量有可能對血壓、血脂、血糖造成不健康影響。營養師簡鈺樺說明,市面火鍋料不少屬於加工製品,如貢丸類、餃類等,鈉含量跟油脂含量都偏高,三高或慢性病患者吃火鍋時要特別注意。 簡鈺樺指出,吃火鍋要注意湯底選擇,一般而言較建議原味鍋、蔬菜鍋、昆布鍋,而麻辣鍋、酸菜白肉鍋不僅熱量高,含鈉量也偏高,容易升高血壓,若有腎臟疾病應該避免。高血糖族群則要注意,牛奶鍋、起司鍋的湯底容易升高血糖。營養師提醒,吃火鍋時盡量不要選擇太混濁的湯底,也可以在煮料前先喝湯,避免整鍋湯底最後充滿油脂、含鈉量甚至普林等。 此外,火鍋的沾醬選擇上,可以少量醬油為基底,搭配蔥、蒜、辣椒、香菜等辛香料即可。重口味的沙茶醬、花生粉醬、美乃滋醬料盡量避免。簡鈺樺說明,醬料容易隱含油脂與熱量,如一湯匙花生粉就超過45大卡以上,有些醬料製程中會加入糖粉或泡在沙茶中,一不注意容易吃下過量油脂。 吃火鍋也可以不發胖?營養師教4招減少油脂攝取 如果正在減肥或體重控制,吃火鍋時可注意幾個原則,減少熱量超標。簡鈺樺建議,可以將火鍋丸類換成青菜類,丸類1-2顆熱量高達50至100卡,青菜煮熟後半碗約25大卡為一份(未考慮吸附湯底熱量),還可補足外食族平日少吃到的青菜。此外菇類、木耳、海帶相較於葉菜類不易吸收油脂,也是吃火鍋時可搭配的蔬菜選擇。 肉類和蛋白質選擇上,盡量避開梅花肉片等白色油脂比例過高的種類,可選擇魚肉、雞肉等等。豆類食材可以板豆腐或嫩豆腐,取代容易吸附油脂湯汁的凍豆腐與百頁豆腐。就能減少熱量與油脂攝取量。 吃火鍋搭配澱粉類主食時,建議採取份量代換。簡鈺樺解釋,如果已經吃到南瓜、芋頭、冬粉等食物,可直接替換該餐的白飯量。麵條類則推薦烏龍麵較不易吸附湯汁。相反地,冬粉雖然熱量低,但易吸附湯汁和油脂,吃火鍋時可以先煮冬粉,避免浸泡在煮過各種料的湯汁中,吃下太多油脂。 高普林火鍋料比海鮮更危險?痛風族群少吃這幾樣 海鮮火鍋受到不少人喜愛,痛風族群吃火鍋除了注意海鮮份量,更要避免熬煮、燉煮過久的湯底。此外,小火鍋常見豬腸、內臟類也是高普林食物。加工品與貢丸類,油脂含量偏高,易阻礙尿酸排出。簡鈺樺建議,痛風族群煮火鍋時,除了注意高普林之外,還要有蛋白質不過量攝取的觀念,肉類、魚類、豆製品不要大量攝取,避免影響身體尿酸。 冬天進補除了火鍋之外,國人也愛吃薑母鴨、燒酒雞、羊肉爐等料理。營養師提醒,薑母鴨、羊肉爐的湯底也含有高普林,痛風患者應避免攝取。糖類也是痛風患者容易忽略的地雷,尤其民眾吃火鍋喜歡搭配蜂蜜水、檸檬水等飲品,這類飲料皆含有高果糖糖漿,一樣會升高尿酸導致痛風發作,有相關疾病的民眾還是要多加注意。 《延伸閱讀》 .冬季進補先看「自己缺什麼」,中醫:補錯恐傷身,台灣以滋陰潤燥為佳 .冬日進補之際在立冬!立冬進補暖身贏在起跑點,這3種人更要補!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1-05 新聞.食安拉警報
萊豬進口 教育部兵分四路宣導營養午餐用國產肉
蔡英文總統開放萊豬進口,教育部表示,為讓學生在學校能享用國產在地優良食材,並協助學校落實食材採購驗收、校園食材登錄平台登錄作業等措施,去年12月22日已派員到校進行輔導,今年起派專案小組到校。教育部也修正「學校外訂盒(桶)餐採購契約(範本)」,全國22縣市3368所國中小都換約完成。學校使用三章一Q食材補助,今年起也從每人每天3.5元提升至6元。教育部今天出動所有部、次長,其中行政院長蘇貞昌、教育部長潘文忠、桃園市長鄭文燦與專案小組今天訪視桃園市大溪國小學校午餐中央廚房,了解學校執行情形。教育部表示,大溪國小學校午餐中央廚房,供應該校及周邊內柵國小、永福國小、美華國小、福安國小5所學校午餐,供餐數計1200人以上。訪視團隊關心學校落實當日午餐菜單所需食材應具備標章驗收作業,及校園食材登錄平台登錄狀況等,讓家長能透過登錄平台的資訊揭露,了解孩子午餐食材內容、驗證章Q或原料產地(國)及製造供應商等資訊。訪視作業將持續至109學年度第二學期。教育部表示,2017年起持續推動三章一Q政策,優先採用在地優良農產品,並與農委會合作,自本年起,每年投入20億元補助學校午餐採用三章一Q在地優良食材,補助自原本每人每天3.5元提升至6元。另依據換約後的學校外訂盒(桶)餐採購契約,肉類一律採用國產在地具三章一Q之產品;肉類加工(再製)品,應採用「肉品原料來源」為國產在地之優良產品;若廠商未使用國產在地肉品(含加工品)或有混充、假冒產品供貨不實情節,最重可終止契約。教育部表示,在各級學校人員努力下,完善校園食材登錄與清楚標示豬、牛肉等食材原產地,並以契約嚴格規範肉類與肉類加工品一律使用國產優良產品,落實食材來源資訊透明化,學生所吃到午餐都是國產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