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6 焦點.元氣新聞
搜尋
全家福
共找到
24
筆 文章
-
-
2024-05-22 醫療.腦部.神經
如未治療致死率高達5成1 !醫籲:及早預防侵襲性腦脊髓膜炎,別讓可能成「萬一」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3月19日公布,今年首例本土侵襲性腦脊髓膜炎病例,年僅4歲的北部女童3月上旬出現咳嗽、鼻塞等呼吸道症狀,後因四肢出現紫斑入住加護病房,住院當日即出現痙攣與意識改變的情形。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常務監事暨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侵襲性腦脊髓膜炎(IMD)是由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導致的疾病5,這疾病具備三難特點,呼籲家長們重視與預防。 ● 難以防備:每10-20人就有1人為無症狀帶菌者,且時間可長達數月,傳染方式是飛沫與密切接觸傳播;其中家庭密切接觸者的疾病罹患率相較一般人高達500~800倍!容易感染的三大高危險族群包括0-2歲嬰兒、2-6歲面臨學校群聚的幼童以及青少年,在 1999年至2015年間澳洲研究指出,侵襲性腦脊髓膜炎確診高峰落在3-6個月免疫系統尚未健全的嬰幼兒群體。 ● 難以診斷:侵襲性腦脊髓膜炎的初期症狀與一般感冒類似,容易導致延遲就醫、延遲診斷; 此外感染後病情惡化快速,24小時內恐併發譫妄、意識不清、癲癇等嚴重後果2。 ● 難以挽回:若未治療,致死率將高達5成1黃玉成提醒全民都應提高對侵襲性腦脊髓膜炎的認識,共同落實「3不3要」, 加強預防措施,讓憾事+0不再發生。 ● 3不:不觸碰、減少去、遠病人 ● 3要:勤洗手、戴口罩、打疫苗 在即將到來群聚機率高的暑假前,為宣導預防腦膜炎的重要性,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預計發起「及早預防IMD#行動代號520」濾鏡連署活動,52+0主要是結合侵襲性腦脊髓膜炎的疾病訊息與+0憾事的期許,邀請全台家有0到6歲幼童的民眾一起響應,只要成功募集超過520組的嬰幼童家庭,於活動網站上傳全家福濾鏡照,學會將與「如果劇團」合作推出免費公演,讓「如果劇團」和有超前部屬良好 預防觀念的家庭一起守護孩子成長的歡樂時光!
-
2024-04-24 養生.家庭婚姻
你會在家中擺全家福或孩子照片嗎?外國研究證實好處多,別只把珍貴照片存在手機裡
你家中是否掛有全家福,或孩子的成長各階段照片?你想過這麼做實際上可以對孩子的成長產生積極的影響?研究證實好處多,別只讓珍貴照片被存放在雲端裡!擺放全家福對孩子的正面影響許多研究表明,在家中展示家庭照片可以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和歸屬感。這在美國似乎已經是很普遍的習慣;在英國家庭中更是廣泛,據調查78%的家庭在家中放置1~15張家人的照片,但這在台灣似乎不是很普遍。美國心理學家大衛·克勞斯(David Krauss)博士說:「透過在家中展示全家福或孩子照片,你可以向孩子傳達一個訊息,那就是你對這個家庭很重要。」孩子會感受到自己被父母愛著,也讓他相信「家是一個安全可靠的地方」。而且根據調查,很奇妙的是,那些家中沒有放照片的孩子,長大後也不太可能在自己的家中這麼做。家中擺設照片,別只把照片存在手機電腦裡你或許認為手機裡面已經存滿孩子的照片,但大衛·克勞斯博士說。「我對照片仍有偏見,我認為家庭照片就應該公開在家中展示,讓孩子能每天都能注意到它,而不必打開設備,或在電腦上點擊才能看到。」換句話說,他認為僅僅在Facebook頁面上發布孩子或家人的照片,而非把照片沖洗、列印、裝框,掛在家裡,根本就沒有充分利用照片可以為家人和孩子帶來的心理效益。家中擺設照片:日本研究證實好處東京理科大學的篠原菊紀教授和東京家政大學的岩立京子教授,進行一項聯合研究發現,在展示孩子照片的家庭中,孩子們對以下三個描述持正面態度的比例,比家中沒有掛全家福的孩子高:「我受到父母的重視」「我是個有優點的人」「我喜歡現在的自己」。此外,在同一項研究中,要求不展示家庭照片的家庭,持續三週展示全家福照片,然後對還是小學生孩子,進行大腦檢測。結果發現,有過三週展示照片經驗的孩子,在看到照片時,會刺激大腦,使得他們的自尊心增強了。照片讓人感受到家人間親密連結別低估照片讓人感受到與他人連結和歸屬感的力量,特別是對於兒童來說,看照片是學習社交過程的一部分,他們可以透過看到照片了解自己是誰,以及他在家庭中的重要性。透過展示孩子們人生不同階段的照片,家長等於公開聲明自己為他們感到驕傲。你也知道人的記憶力很有限,有時候會忘記一些重要的經歷,透過照片可以讓人想起過往和親人共度的快樂時光。所以,請把手機或電腦中的好照片,實際擺放在容易看見的地方吧!延伸閱讀:.「終有一天我會在你的人生場景中缺席」一位罹癌母親教會我們的事.伊能靜給兒子小哈利700字感性文:餘生只剩2年半和兒子共處.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4-02-07 養生.聰明飲食
日本年菜吃什麼?為什麼都吃冷食?「御節料理」5大種類、吉祥食物一次看
台灣過年的餐桌上可能會擺著佛跳牆、紅燒獅子頭等好菜,甚至象徵的吉祥寓意,如長年菜寓意「長壽」、吃菜頭象徵「好彩頭」、吃全雞表示「全家福」。在日本,過年吃的「御節料理(おせち)」也代表了深遠的意涵。到底御節料理是什麼?會吃哪些食物?以下解析。御節料理的意義和由來御節本來是指一些季節(節氣)轉換時的主要節日,如3月3日、5月5日等。在平安時代的朝廷,為了慶祝這些特別的節日,會製作「御節供(おせちく)」供奉給神明。這一風俗,隨著江戶時代庶民間的普及,時至今日,正月食用的料理便被稱為「御節料理(おせち料理)」。御節料理會在1月1日享用,而且御節料理不像台灣的年夜飯,通常會事先準備好,1月1日會吃冷的,其意涵則為在迎接神明時能夠較不忙亂,也有一說是能讓灶神好好休息。御節料理的食物有哪些?御節料理通常會分為以下五類:「祝い肴」慶典時用來配酒的佳餚,如黑豆、鯡魚卵、鯷魚小魚乾、牛蒡等;「口取り」宴席料理中最初上桌的菜餚、類似前菜,其包含的食物有紅白魚板、栗金団、伊達卷等;「燒物」以海鮮為主的燒烤料理,會有鯛魚、鰤魚、蝦等;「醋物」的醋漬料理,如醋拌紅白蘿蔔絲、菊花大頭菜;「煮物」以山珍料理為主,如築前煮、蓮藕等。御節料理的食物通常都和無病息災、五穀豐收、子孫繁榮等寓意有關,傳統的御節料理可能有20~30種類,且根據地區,內容物也會有所不同,以下列舉幾種: 鯡魚卵(数の子) 排列整齊的樣子象徵著後代繁榮。此外,鯡魚的字有時被寫為「二親」,也有祈願雙親長壽的寓意 黑豆 「まめ」也有「不怕勞苦,全心全意地努力」和「身體強健」之意,由此引申,因此黑豆也寓意著希望能充滿活力地工作。另,黑豆也被視為祈願平安長壽的食材 牛蒡 深根的牛蒡,有根深蒂固、子孫代代相傳之意,另外也有豐收祈願的象徵 紅白魚板 用刀切割後的形狀呈半圓,據說看起來像是「日出」,紅白的紅部分代表驅除邪惡,白色則代表純潔和神聖 伊達卷 使用魚漿或蝦漿製成的煎蛋捲,有增長智慧、學業成就之意 鰤魚 象徵著希望能夠出人頭地,事業有成 鯛魚 紅白相間的鯛以「めでたい」有恭喜、吉祥之意,由於鯛是長壽的魚,也被視為長壽的象徵 蝦 長長的鬚和身體呈弓形的形狀讓人聯想到長壽,因此有祈求長壽的意義 筑前煮 家族和睦 小芋頭(里芋) 子孫繁榮 粟金團(栗きんとん) 用栗子製作而成的菓子,有發財如意的象徵 蓮藕 象徵未來的路光明 御節料理的擺放方式日本年菜不像台灣會一道道擺出來,會將御節料理層層堆疊放入「重箱」內,象徵著「累積福氣慶典」的涵義。一般而言,御節料理會使用五層的重箱,由上而下分別為「一の重」、「二の重」、「三の重」、「与の重」、「五の重」。然而,由於現代家庭成員減少以及製作的繁瑣性,近年來三層的重箱逐漸成為主流。根據重箱的層數不同,內容物也會有所差異,以五段重、三段重的內容物為例,五段重一之重:會放入慶典時用來配酒的佳餚「祝い肴」,如黑豆、鯡魚卵(数の子)。二之重:宴席料理中最初上桌的菜餚、類似前菜的「口取り」,如伊達捲、紅白魚板;和醋拌紅白蘿蔔絲等「醋物」。三之重:以海鮮的「燒物」為主,如鯛魚、鰤魚、鮑魚等。四之重:以山產的「煮物」為主,如蓮藕、筍子、蒟蒻等。五之重:這層要集結神明給的祝福,因此不放任何食物。三段重一之重:「祝い肴」和「口取り」。二之重:「燒物」、「醋物」。三之重:「煮物」為主。參考資料おせち料理の定番【21種類】食材に込められた意味や重箱への詰め方も解説、おせち料理の中身は何種類?、おせち料理の中身とは?定番の種類や具材の意味を一覧で紹介、おせち料理の意味・由来をご存じですか?延伸閱讀: 2月星座運勢》魔羯、雙魚有財運!12星座職場、財運、戀愛運一次看:「2星座」打牌、小賭見好就收責任編輯 葉姿岑
-
2023-12-22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那堂名為生命與死亡的課
【編者按】:本週由義守大學醫學系師生介紹該校的「醫學人文的教與學」。專攻人類學的盧老師首先指出義守大學醫學系是全國唯一只招收公費生的醫學系,而用心良苦地以培育將來成為偏鄉醫師、基層醫師的醫學生設計課程。在參考了各醫學系的醫學人文課程後,她認為公費生的醫學人文應該可以從人類學開始、培養人類學之眼。在課程設計上,前半部份以人類學的方法為主。後半部份則以幾本醫療人類學民族誌的導讀,希望加深學生們對於「醫療」全貌觀的思考,培養見樹也見林的能力。→想看本文一位二年級醫學生說出透過醫學人文課程,幫忙她開始了解身體診察只是看到疾病表現的一隅,而透過人文課程,漸漸了解到生病的病人心裡的想法,同時醫生受傷了,也需要被理解與治療。→想看本文一位四年級醫學生透過「生命與死亡」的課,說出這門課蘊含許多故事、情緒、思辯,有些可以理解,有些卻是要自己經歷過才懂。期待這種生死觀的傳遞與共學,也是未來執業時的借鏡:和病人一起面對生命的課題,一起探索、找出一套可以接受的詮釋方式,讓死亡的意義昇華成生命的祝福。義守醫學系的三年級,有堂課程名為生命與死亡在開學前,其實對於這堂課程有些疑問,例如:生死觀可以以「教學」傳遞嗎?為何醫學生需要學習這門學問?但隨著一學期飛快的流逝,有些問題獲得解釋,有些問題則昇華成更深層的好奇,等待未來的自己親自探索。關於生,人類對此有諸多的想法:從幼時的學業安排到中年的職涯發展,甚至是退休生活的規劃……但被廣為討論的話題中,獨漏距離我們其實很近的死亡。不可否認,提及死亡這個被負面意象嚴實包裹的詞彙,為許多人所避諱。背後的原因不僅是人類對於未知事物本能性地感到恐懼,以及厭惡剝奪或失去這類的感受,社會將死亡與其他事物(宗教、醫療…)過度連結也是原因之一;長久下來,因為人類不願意討論死亡,對此就愈陌生,未知的感覺愈深沉,終究造成惡性循環。人類終究需要面對、接觸死亡;而生命與死亡這門課,像是打破塵封的禁忌,讓我們從多種角度切入並認識它。死亡是立體的,它是醫護人員以客觀生命徵象判定的現象,是生命禮儀公司置辦後事的環節,是紀錄片裡家屬悲慟的根本原因。每個人、每個角色對於死亡的感受與看法皆不同,甚至不同的時間、地點都會影響(例如:幼者之死稱夭折,長者之死稱圓滿)。因此,這學期結束,與其將這門課程定義為教學,不如說是生命經驗的分享,讓未來執業的我們,可以跳脫醫護人員的視角,並切換至其他角色的立場,達到換位思考,我想這也是為何醫學生特別需要修習這門學問的原因之一。細細回顧數堂課的內容,很多當下的震撼、感動、驚訝、感傷等情緒又逐一浮現。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初秀珍護理長的分享。猶記得她在演講正式開始前,先發給每位同學一張紙條,請我們寫下如果生命僅存三個月,想要完成的三件事項。聽到這個問題的當下,自己其實是愣住的,然後許多天馬行空的想法隨即浮現,例如到某風景名勝處遊覽。然而仔細思索一番,我發現那些也許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非做不可的。我深刻得記得「與家人聊天」是我寫在紙條上的答案之一。是的,這再簡單不過,也是每個人的生活日常,但若非初護理長給予生命有限的前提(提醒),也許我不會意識到自己其實想要做這件事。因此,死亡的意義其中之一是提醒在世之人活得更好;所謂的好,可能是物質享受,可能是感情羈絆,也可能僅是不留遺憾的一件日常小事。我認為醫療人員的使命,除了讓臨終病人勇敢迎接死亡,更重要的是能讓他們在有限的生命末期,以足夠的能力完成最後的心願。就像初護理長所說的故事中,那些發生在病房裡、病榻側的慶生趴、全家福,都是醫療人員們對於病人溫暖的愛與心意,以及對於生命的尊重與成全。總結而言,生命與死亡這門課蘊含許多故事、情緒、思辯,有些可以理解,有些卻是要自己經歷過才懂。很感謝每一位願意站上講台分享的講者,揭開過去的生命結痂,理性、有條理地向我們說明與展示。我由衷期待並相信著這種生死觀的傳遞與共學,不僅會發生在這學期的課程,也是我們未來執業時的借鏡:和病人一起面對生命的課題,一起探索、找出一套可以接受的詮釋方式,讓死亡的意義昇華成生命的祝福。延伸閱讀:培養人類學之眼的醫學人文課程何謂醫學人文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12-06 養生.人生智慧
若明天是你生命的最後1天,最後悔沒做的事是什麼?現在做好4件事不遺憾人生
人生無常,你無法提前知道自己可以活到幾歲?為了不留下遺憾,請將每一天都當成生命中的最後一天好好度過、努力生活。換另一個角度思考,如果明天人生的最後一天,「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你最後悔沒做的事是什麼?或最後一件重要的事會做什麼?」,元氣網在臉書粉絲團詢問網友意見,引起廣大迴響,一起來看網友們在世界末日前夕,想做/後悔做什麼事?「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你最後悔沒做的事是什麼?」多數網友表示後悔沒有多花時間陪伴家人,「後悔沒與家人好好聚在一起」、「後悔沒有好好孝順父母」、「沒有多的時間好好陪伴爸爸!帶他出國玩!(最大的遺憾)」、「後悔沒有好好陪伴我的家人」、「後悔沒有拍全家福」。也有部分網友分享自身後悔遺憾沒做的事,「後悔沒有對暗戀的對象表白」、「後悔沒有做過愛愛的事情」、「後悔没有先去喂流浪貓最後1餐」、「後悔沒花光所有的錢!」、「後悔没有環遊全世界」、「後悔没有賺很多錢」、「後悔没有好好愛自已善待自己」、「後悔沒享受過好生活」。「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最後一件重要的事你會做什麼?」多數網友表示最後一刻想跟家人相聚。「擁抱我的家人們」、「最後一刻要跟家人手牽手」、「抱著我的狗一起等待死亡」、「跟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一起到最後」、「跟小貓一起看電視讀書」、「抱老婆跟狗女兒到最後一刻」、「不上班,好好跟孩子團聚,一直那一刻」、「對著家人說,這輩子慶幸和你們在一起」。也有網友表示想把最後的遺憾完成,「大吃大喝~吃飽飽」、「吃爆之前捨不得吃的美食」、「找我這輩子最討厭的人,跟他說說我心里話」、「記錄等死的時況」、「開小飛機逃難」、「想把跟爸媽和解,把矛盾都解開和好」、「去搶一架太空飛船航向宇宙」。對於世界末日之說,部分網友持不同看法,「世界末日不會事先通知啦!」、「人生沒有後悔藥」、「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人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都還不知道,把握現在比較實際」、「真是太好了!終於可以跟爸媽相見了」、「把自己打扮美美的,跟家人溫馨一起用餐、談天說地,誰知還有沒有明天?天天都是最後一天,愛要讓他們知道」、「google看有沒有讓大家重生的機會,畢竟還不想死」。怕活出後悔人生 現在開始做好4件事若想你在生命臨死前,仍然可以過著無悔的生活,建議做好以下的4件事:1.活出真我:即使這與社會或文化規範相左,你也要「勇敢追求你的熱情和興趣」。2.優先處理人際關係:多花時間與摯愛的人共度,並公開表達你對她的感情!3.平衡工作與生活:建立健康的「工作與生活平衡」,以實現個人成長和快樂。4.無畏追求夢想:你必須理解「失敗是成功旅程的一部分」,為實現目標而冒險。看完以上網友們對「世界末日」的想法,發現許多人都想把最後的時間留給家人,跟家人一同度過。你是否也曾思考過這類問題?對你而言,在世界末日的前一天最後悔沒做的事是什麼?最後一件重要的事你會做什麼?提前做好準備,才不會讓人生留下遺憾。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生老死不可避免,但「病」卻不一定!洛桑醫師揭開健康長壽的關鍵.盤點臨終病患「人生最後悔5件事」!醫:做好4件事活出無憾人生
-
2023-09-20 活動.活動最前線
94歲阿嬤圓夢成高齡網紅 拍殭屍片打破失智刻板印象
「記得,不是理所當然,是萬分珍貴」 趁奶奶還記得,送給她的回憶禮物原本是導演紀錄家族和94歲失智奶奶,一起拍攝趣味短片的生活,居然捧紅了奶奶?在鏡頭下變身爆笑諧星的奶奶開始上電台採訪,瞬間變成全台最高齡網紅,全家人還被邀請到大型慈善晚會表演!導演想用戲劇來活絡奶奶的記憶,異想天開動員社區鄰里,一起和奶奶拍一部金剛戰士大戰殭屍的B級電影。然而遇到找演員的困難,還有拍攝前期,手意外受傷的奶奶,接踵而來的狀況,面對已失去短期記憶的奶奶,導演和家族還有社區的鄰居們,究竟要如何完成這場拍攝呢? 失智症為高齡社會重要議題。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資料,民國120年失智人口逾46萬人,屆時每100位台灣人將有2位失智者。大眾常因不了解失智症而恐懼排斥,造成延遲就醫,錯失治療的黃金時間,只剩下長輩臥病在床,對照顧者來說,不論經濟、心靈或是體力,更是沉重的負荷。為此,導演徐紫柔期盼能透過這部幽默逗趣的紀錄片,讓大眾得以用正面的態度面對這項疾病,同時也為罹患失智症的奶奶留下一段深刻美好的回憶。關於電影社區總動員!最無厘頭、笑淚交織的家族任務以喜劇紀錄片的方式講述失智症的發現及陪伴《邀阿公阿嬤拍B級殭屍片》是導演紫柔內心深埋已久的期望。早在多年前,看到日本攝影師淺田政志拍攝一系列別具特色的全家福照,其中有一張全家扮上金剛戰士作在地板吃麵包的照片,讓她大感興趣:「就算出任務也要有休息時間攤著吃飯,非常邋遢又自然,這完全就是我們家呀!」心裡便埋下遲早有一天也要這麼做的種子。於是,從事影片創作的紫柔拿起攝影機與家人拍攝短劇,也開設了臉書粉專「決戰家族」上傳影片成品讓大家聞香。沒想到一支把奶奶(實際上是外婆)打造成饒舌歌手的的饒舌短片「台北客家粄條」一夕爆紅,有了這些拍片經驗和家人培養默契,讓紫柔下定決心挑戰「記憶戰隊」B級片!這次,她有更大的野心,就是召集社區的人一起和奶奶演戲,不但找到很有表演慾的阿公阿嬤,在桃園家鄉更召集將近百名的在地居民飾演殭屍!導演徐紫柔表示,大約十幾年前,奶奶八十幾歲時,開始有失智症徵兆出現,當時家人就很快帶她去作失智症診斷,經過藥物治療和家人的陪伴,讓奶奶這十年來都維持在輕度失智,沒有惡化。她表示,「我們各自用每個人的方式,去陪伴奶奶,比方平時大舅家和奶奶可愛幽默的鬥嘴,還有照護她生活上的所需,我的話,就是用拍戲和奶奶一起創作!」,桃園市失智症關懷協會的理事長也直言,失智症可以十年都維持輕症非常的難能可貴,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是關鍵,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家人滿滿的陪伴。導演徐紫柔慶幸自己能因此與奶奶共享更多時光,所以也想把這份幸運傳遞給社會上的每一個人,希望能更少一個人,因為不理解失智症,而讓家人快速惡化成重症;希望大家都能有意識,成為記憶戰隊的一份子,一同正面且積極地面對未來的高齡社會。《邀阿公阿嬤拍B級殭屍片》導演:徐紫柔演員:蔡鍾景妹、蔡瑞洲、蔡燕麗、蔡憶涵、蔡翊帆片長:81分鐘上映日:10月13日級別:普遍級語言:國語類型:紀錄片關於導演徐紫柔獨立影像工作者,參與過商業廣告、電影的拍攝與製作。近幾年多為紀錄片拍攝,以獨到女性細膩觀察力,用接地氣的敘述方式解讀複雜的故事,轉換為溫柔具有人文力量的影視作品。作品風格在幽默中帶著感動,或是叛逆中帶著溫暖。紀錄短片作品《家族的奇幻旅程》入選2019桃園市公民紀錄片獎。 「我想用這部喜劇紀錄片,撕掉社會對失智症的標籤,當社會討論到失智症時,多屬嚴肅或悲劇, 即使失智症是一種逐漸退化的疾病,但那些患者美好的依然存留,我們要看到依然存在的,不要只看到失去的。我們仍可以與失智症患者或是高齡長者一起歡笑、冒險、實現夢想!」~導演 徐紫柔
-
2023-08-04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兒童安寧照顧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兒童安寧緩和療護」,分別由這團隊的小兒科醫師、專科護理師以及社工師分享這專科中的專科所提供的種種療護。→小兒科醫師的分享→專科護理師的分享在這科技日新月異、醫學越分越細的環境下,希望讀者由這三篇文章可以了解兒童面臨生命末期,病人本身以及父母、家屬所需要的療護有些並不是只有科技面的進步,而是更人性化的同理與了解,可以為每個病人或家庭找到適合他們的最佳治療與照顧方式。某天和病童家長在討論高額自費化療補助申請時,忍不住問出口:「是什麼原因讓你們頂著巨大的壓力,毅然決然決定要嘗試這個治療的?」家長告訴我:「雖然他才幼稚園,因為都在化療,抵抗力不好也沒上過幾天學,但有一次他似懂非懂地哭著跟我們說,拜託救救我,我會很聽話,配合打針,我不要死掉,我想要長大,我不要跟爸爸、媽媽分開……所以,即使醫療費超出我們的經濟能力範圍,只要有一點點希望或機會我們都想要盡全力試試,錢可以以後再賺。」說完,我們都紅了眼眶:「謝謝你願意告訴我,這真是一個不容易的決定,我也不知道能幫什麼,我們一起來想辦法。」在疾病惡化時,常面臨要不要使用自費化療的抉擇,很多時候家庭成員的意見不盡相同,討論決策的過程,吵到要離婚、婆媳失和或是揚言乾脆分家產的場面都曾遇過,身為社工師的我常負責要去安撫情緒,結束會談前,我總是不厭其煩地耳提面命:下次千萬記得不要再口出惡言,失控時寧願先分開冷靜一下,情緒過後再溝通。其實,不是不願意出錢的家人就是不愛孩子,有些家人反而是不捨小孩要承受治療副作用,心疼小小年紀的他們要忍受這麼多身體病痛的苦,或是長輩心疼自己的子女(病童父母親)要花光積蓄、賣房又背上負債,每個人有不同的立場和考量罷了。我總是希望,陪伴病童治療的路上很艱辛,勞身又勞心,一家人牽手一起走,才不會孤單。在兒科的這幾年我常笑說自己心臟越練越大顆,遇事不能慌,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會被分派到什麼緊急任務。冷颼颼的冬天裡,一個忙碌的工作日下午,突然接到加護病房的電話,一位病情複雜的先天性心臟病童家長想錄下病童的心跳聲,醫療團隊詢問社工師是否可以幫忙想辦法完成家長的小小心願,時間很趕;毫無頭緒的我靈光一閃,鼓起勇氣打給兒童心臟病基金會的護理師請益,驚喜得知他們手邊的研究計畫正好有一台新型的機器適用,輾轉聯繫後得知廠商同意無償借用,資訊工程師也願意立刻幫忙後製轉檔,很快我們就拿到音訊檔,我不禁遐想,這應該也是小病童想留給父母親的聖誕節禮物吧!所以過程有如神助般順利。幾天後,得知才幾個月大的小病童過世了,辦後事的這段時間對家長而言內心十萬分煎熬,媽媽說難過和失眠時聽聽心跳聲,會覺得寶貝其實還在,只是換了不同的形式,當下我才意識到心跳聲不僅是滿滿回憶的見證,也是親子之間愛的連結,他們彼此緊緊相依偎著。如同英國繪本《爺爺的天堂島》裡的作者Benji Davies:「死亡與愛從不相互牴觸,死亡看似帶走了生命,愛卻依然存在。有愛在,親愛的人便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裡,不曾離開。」 瑞瑞是雙胞胎裡的哥哥,弟弟體重達標出院後,交由爸爸和祖父母照顧,媽媽則是主動表示要留在北部陪伴瑞瑞。護理師說每天加護病房探視時間都會看到媽媽風雨無阻的準時出現,抱著瑞瑞唱兒歌、講繪本或是拍照片跟其他家人分享翔翔的近況。在準備撤管前,我們開了幾次的家庭會議,請攝影師來幫瑞瑞拍寫真,上網看影片學作手模,希望能留下一些值得紀念的小物。我還記得那是一個下雨的早晨,瑞瑞意外地在原本約定的撤管時間前停止了呼吸心跳,父母親流著淚幫忙擦澡並換上親子裝,媽媽抱著瑞瑞走到了窗邊,想讓他看看外面的世界,因為他從出生就一直待在加護病房。我遠遠聽著媽媽跟瑞瑞介紹著每天來醫院經過的路口,告訴他媽媽每天都很期待見到瑞瑞,雖然只有短短三個月,但他們永遠不會忘記瑞瑞,等雙胞胎弟弟長大,他們會告訴他,他其實有一個超級勇敢的哥哥。最後我們找了一個安靜溫馨的空間幫忙拍了全家福,媽媽說瑞瑞終於有了一張沒有管路的照片,得要好好珍藏。在兒科要做安寧療護有時很難,因為會有角色衝突,醫護人員肩負的職責是盡力搶救每一個孩子的健康與生命,我們不會輕言放棄,然而,我們也深知醫療並非萬能,在疾病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死亡威脅時,我們必須勇敢面對,陪伴家屬預作準備。因為,在生死面前,沒有人是強者,我們必須學會謙卑。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2-12-09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微光祝福——追憶我的妹妹容兒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醫師、護理師、家屬與病人的互動」。一位資深內科醫師因為一位病人家屬對不同醫師解釋病情產生困惑,使他深感醫師說話的藝術影響病人與家屬對病情的理解,而醫術真的是藝術(Healing art),而不是單純的科學。一位資深護理師從自己到團隊、從病人到家庭的關心,一次又一次的陪伴過程,豐富了護理師們的生命,而發現她和護理夥伴們只有一個信念,不管病人在哪裡我們都在他們的身邊,告訴他們:「我陪你,我在。」一位病人的姊姊追憶一路陪伴妹妹抗癌的過程,感受到生命其實是非常有韌性。每個生命都有它求生的本能,當有強烈求生意識時,那無窮的生命力,即便在惡劣環境下依然會用盡本能生存下去。延伸閱讀:醫病平台/醫病溝通的藝術延伸閱讀:醫病平台/我陪你,我在以往對生命的認知總覺得它是脆弱的。但一路陪伴妹妹抗癌的過程,讓我重新感受到生命其實它是非常有韌性的!每個生命都有它求生的本能,當有強烈求生意識時,那無窮的生命力,即便在惡劣環境下依然會用盡本能生存下去。回顧自發病這兩年半一路治療,人生也經歷重大轉折。妹妹一開始找不到原因的後腹疼痛,當時來來回回檢查最後意外發現腫瘤,也因無法直接確認病因,且腫瘤過大需要進行切除,最後得知是少見兒童癌症——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且期數也不太樂觀整體來看屬末期。得知當下不論家屬或病患本身是不太可能消化接受的。但我告訴自己期數不表示生命長度,僅供醫學上作為病程發展參考而已。當時我的妹妹才19歲,她還年輕不應該放棄那一點點希望,最好方式就是接受、面對、及配合專業醫療。依稀記得在南部要首次開刀的前一晚,我倆第一次姊妹一起洗澡坦誠相見,我的內心知道接下來有好長的路要奮戰,甚至需要再進行化療,深怕一直愛漂亮的妹妹打擊太大,當天晚上還先跟妹妹打預防針,胡亂聊著可能會因為治療而掉髮,也許可以考慮暫先剃掉全部的頭髮,當時妹妹懵懂的點點頭。後續跟家人評估討論,最後決定北上到癌症醫院治療,初到醫院時,陳醫師立即安排相關檢查,但報告結果是一個月前開掉的腫瘤,再次由原部位長出,甚至更大,這結果深深打擊著我,雖然查詢相關資料知道妹妹的癌症是高度惡性且復發機率高的類型,但再次被告知當下腦中不斷迴旋著:腫瘤真的有切除過嗎?家庭會議中主治陳醫師說明妹妹的治療需要跟時間賽跑,討論決定後當天就開始需要進行首次化療,計畫需進行6次高劑量化學治療,以及最後1次後自體幹細胞移植。化療當天妹妹的體重只剩下35公斤,化療過程中容兒完全沒胃口,與容兒討論後接受醫師與營養師建議,採鼻胃管灌食以加強營養,畢竟需要血球生長起來到足夠數量,才可再進行下次化療療程。此時還好當時病房護理師姊姊們,除了醫療上照護之餘,還不厭其煩的鼓勵和陪伴,常常在容兒不喜歡的化療藥袋上,罩上餐巾紙手繪的晴天娃娃,希望帶來更多陽光到容兒床旁。在這來來回回醫院和生活過程之中,更加感受到家屬陪伴、醫療團隊照護以及社會資源重要性。不論是病患、照顧者都需要有出口,也許是與其他病友或家屬間互動連結、或是家人親友支持陪伴,看似平常的對談卻能給予我和妹妹於治療期間內心安定的力量;醫院的醫療團隊除了給予容兒治療與照護,過程更會關心妹妹和我的心理情緒變化,身為照顧者的我不僅感受到團隊的關懷,社工師定期提供的社會資源如保險、健保給付、相關補助等,更我和妹妹感受到醫療團隊全方位的照顧。罹患癌症的勇士們大多會全力以赴積極面對奮戰,但有些人即使努力也未能如願控制疾病,2015年8月底如往常的入院治療,但9月中突然發生腹腔腫瘤破裂出血,容兒雖一向怕痛,但先前貼心的她,即使再不舒服也未真的出聲喊過痛,但那晚妹妹卻止不住呻吟,我心疼她因疼痛讓她無法自己,慶幸團隊立即判斷處置給予加強止痛劑並快速控制症狀。此時,我們也必須接受病程走向無法再積極治療的關卡。這一次我們都知道已不可逆轉疾病,心想那一天它終究是來了,最終我們必須面對。最後照護陪伴期間,我們也不避諱聊死亡,勇敢懂事的妳能理解我說的,為了不讓愛妳的人措手不及,妳即便沒有太多對死亡的想法,仍盡可能回答我提問相關問題。一次與護理師互動過程裡,妹妹表示她希望即使生病了還是要美美的,也希望不要痛就好。透過張醫師及陳醫師合作,先積極控制妹妹的症狀,以及當時病房護理長接洽過往病友家屬的攝影團隊,幫妹妹圓夢拍攝個人婚紗寫真集全家福(拍攝剪輯)。回想當時我的想法是病程無法再積極治療,我期望維護病患舒適和尊嚴,讓病患及家屬安心在舒適的環境和專業醫療照護中獲得寧靜和慰藉,這過程並非放棄生命,而是即使到生命盡頭我們仍擁抱希望。其實要對摯愛做到當病程已不可逆選擇最後真正放手很難,真的非常非常不容易,雖理智上知道選擇症狀控制才能避免妹妹身體各方面的負擔,但過程中情感面的自己會在每個時刻,猶豫自己是不是真的為妹妹做最正確的決定。後來我慢慢知道能做的就是好好的把握珍惜當下,去做那些想很久的事,學著表達那些不敢說出口的愛。我告訴容兒:我相信生命都會有出口,只是它用不同形式呈現,逝去也會有新的開始,不管未來如何,即便那天到來,不要擔心害怕自己會被忘掉,不論如何用什麼形式存在,妳永遠都會停留在愛妳的每個人心中,我們不會忘、也不可能遺忘!而且我相信我們會一直一直愛妳直到永遠♡
-
2022-09-02 焦點.元氣新聞
為失智長者再拍婚紗!6年來拍攝120對銀髮夫妻,守護幸福回憶
助長輩守護結婚的幸福回憶,全人關懷照護服務協會為失智長者再拍婚紗,6年來拍攝120對銀髮夫妻,還有人合拍閨蜜照,把握現在記住彼此模樣,也藉回憶快樂往事穩定失智者情緒。穿著白色西裝的劉賢盛手拿粉色捧花,在結婚進行曲中緩緩走向穿著白紗的妻子,並深情告白「謝謝妳陪我50多年,養育一對兒女,還陪我上玉山,感謝妳,我愛妳」。滿頭霜雪的妻子接下捧花,開心表示「我也愛你」,女兒也在一旁紀錄感動的一刻。這是台灣全人關懷照護服務協會為失智長者舉辦的再拍婚紗活動。今天起連續3天在高雄蘇菲瑪索法式婚紗公司為20對失智長者比照新人結婚,穿著全套婚紗、花1小時整理妝髮,在專業攝影棚裡拍照,也有5名相伴一生的長者合拍「閨蜜照」,紀念彼此友誼。劉賢盛跟中央社記者說明,妻子28歲嫁給自己,至今已超過50年,失智8年多;2人年輕結婚時只有在家裡拍攝簡單的照片,沒有像這樣穿上全套婚紗、特地到攝影棚拍照,今天來拍照非常開心,看到妻子再穿上婚紗,也覺得真的好漂亮。女兒劉惠芳說,媽媽平常很黏爸爸,今天自己休假陪父母來再拍婚紗照,看到媽媽的笑容,真的非常開心。今天也在兒子陪同下,和丈夫一起來拍攝的劉阿妙說,一家人10年前就在這家婚紗店拍攝結婚30週年紀念婚紗和全家福,不料後來丈夫因腦中風失智,至今已8年多,身體還相當健康,精神狀況卻已開始不穩定。得知今天要拍婚紗,丈夫昨晚興奮到睡不著,平常去日照中心常拖拖拉拉的他今天難得早早出門,由妝髮人員協助上淡妝後穿上西裝,拉著妻子手笑得合不攏嘴。劉阿妙表示,丈夫現在除了吃飯、走路可以自己來,但生活起居都需要旁人協助,平日把丈夫送去日照中心後,再到公司做會計工作,「照顧失智者的路真的很漫長,不知道盡頭在哪裡,但也只能接受、面對,好好過現實生活」,而且人生無常,誰知道能不能過到結婚50週年紀念,因此今年趁結婚40週年再來拍婚紗,「要把握現在,要拍就趕快拍」。台灣全人關懷照護服務協會秘書長林英明現場接受媒體聯訪表示,失智長輩可能隨病程逐漸忘了自己曾經結婚、忘了另一半是誰,因此連續6年舉辦為失智長輩拍婚紗活動,至今年共拍攝120對夫婦,盼讓長輩記得另一半依然美、依然帥的樣子,也守護結婚的幸福回憶。林英明說,失智症並不可怕,初期多參加關懷據點服務或課程,有助延緩病程,帶領長者回憶美好往事也可以促進心情平穩、減輕照顧者負擔。協會25日下午也將在科工館舉辦「記得我愛您」創意婚禮音樂會,讓夫妻、家人的愛更加凝聚。
-
2022-02-2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北市檢疫所護理師確診 捷運淡水信義線均有足跡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北市今新增1例本土病例,是一名北投區40多歲女子(案20317),在北市檢疫所擔任護理師,2月21日出現咳嗽症狀、22日採檢陽性確診,Ct值18,曾多次搭乘北捷淡水信義線,並到過士林髮廊、麥當勞、全家便利商店。北市衛生局今說明,案20317為北投區40多歲女性,在北市檢疫所擔任護理師,負責協助採檢相關防疫工作,2月21出現咳嗽症狀、22日採檢陽性,Ct值18,目前匡列57人居家隔離,其中27人採檢陰性、30人檢驗中,另擴大採檢353人,267人為陰性、86人檢驗中。另也針對檢疫所工作人員做採檢,結果全數陰性,工作環境採檢也是陰性,目前檢疫所已降低收治量能,暫不收住新確診病患。衛生局今也公布案20317在可傳染期間(2月17日至22日)的公共場域足跡,包含北捷關渡站、劍潭站、景美站、士林站、新北投站、中山站、竹圍站;也曾到萊爾富便利商店關渡店、全家便利商店景和店、滬江高中、士林/上越文林Hair Salon、麥當勞北投店、全家便利商店(全家福山店)、瑪黑家居x P&T柏林茶館(中山門市)、全家便利商店(全家行勝店),相關足跡已完成清消。
-
2022-02-22 癌症.癌友加油站
2022癌症高峰論壇/陪父親抗癌 張鳳書:照顧者要為自己打造小確幸
張鳳書的父親2020年夏天罹患大腸癌第三期,當時她陪著父親一起抗癌;如今張爸爸已恢復健康,展開癌後新生活,而張鳳書經歷這場挑戰之後,也對生命有了全新的感受,她呼籲每位照顧者,在承擔照顧重擔時,不要忘記愛自己,多蒐集生活中的小確幸,才能滋養出強大的能量,繼續往前走。 全家同心 展開抗癌療程張鳳書說,2020年6月父親證實罹患大腸癌,剛知道的那一剎那,她非常驚慌害怕,後來想起自己是癌症希望基金會的志工,於是向基金會求助,慢慢冷靜下來,基金會幫她釐清接下來的步驟,包括:詢問醫生,腫瘤的位置、大小,以及有無轉移等問題,詳細掌握後才能掌握病情。有了基金會的專業建議做後盾,張鳳書決心陪伴父親勇敢抗癌,但當時又發現父親肺部出現小顆腫瘤,醫生擔心是腸癌移轉造成,一家人再度陷入恐慌。所幸,信仰帶給張鳳書安定的力量。她說,人在最虛弱的時候,最容易被外界雜音干擾 ,那時她很混亂,決定請牧師帶領父母受洗,受洗後一家人特別合拍了全家福照片,象徵著全家同心協力,一起迎戰父親的癌症。接下來馬上展開父親的治療計畫,先開刀切除腸道的腫瘤,接著再進行12次的化療。張鳳書說,很幸運的是,化療開始不久,肺部的不明小腫瘤跟著消失了。張鳳書也很感謝癌症希望基金會提供很多協助。她表示,基金會和國健署合作,在全台設有92處癌症資源中心,提供多項協助,可幫助癌友和家屬克服許多恐慌和焦慮。 化療結束,癌後運動重建人生張鳳書父親的化療從2020年7月進行到2021年3月,但做完12次化療,不代表結束,之後還有漫長的重建之路。她說,父親去年3月化療結束,卻在2月發生小感冒,檢查發現肺功能下降,肺部出現纖維化,「我心裡很挫敗,怎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張鳳書和家人再度堅強起來,協助父親對抗肺纖維化。她說,父親因為抽菸多年,肺功能欠佳,必須透過運動來增強。她為父親安排健身教練,持續安排他接受重訓,增加肌力,以便強化肺功能。但一開始父親不太能接受,認為「有動就好」,何必花一千多元上教練課?但她耐心說服父親,運動的精準度更重要,日常的散步絕對比不上專業教練提供的效果。醫生同時安排父親每周到醫院做一次運動治療與呼吸訓練,無形中也培養了父親的運動習慣。讓癌友恢復正常生活 不退化這一年來,張鳳書父親的癌後新生活,除了定期追蹤,更加入胸腔和呼吸功能的改善,如今肺功能已逐步回升,癌細胞也未復發。她說,經由父親的經驗,她發現運動是全身性的保養,癌症希望基金會也在推廣癌後運動的重要性,可降低癌症復發機率,而且重訓有很多好處,不但增強心肺功能,癌後化療的承受力也會比較好。張鳳書的父親現在認真投入癌後運動,連母親也跟著一起上重訓課,兩位老人家都感受到身體的不一樣。父親化療後期時,體能逐漸恢復, 她也放手讓父親自理生活,例如讓他自行出門買菜做料理,以免退化。她笑說,現在她和弟妹會定時回父母家吃飯,讓愛下廚的父親每周有「任務」,生活有目標。這些再平凡不過的事,卻是父親生活的重心,讓他維持正常的生活規律,產生「被需要」的美好感覺。看著父親的改變,張鳳書很欣慰:「照顧者要去引導患者的心理,重建正確的癌後生活,這很像在破關,但只要用對方法,一定能一關一關衝過去。」照顧者 把自己的生命線拉出來身為照顧者,張鳳書也不忘呵護自己的心,隨時儲備能量。她說,照顧者要為自己安排一些「小確幸」,例如她在陪父親住院時,會在病榻旁準備一杯咖啡、一本想讀的書,這都是生命的營養和亮點,在遭遇困境時可派上用場,創造喜樂和愉快的感覺,甚至具體地帶動賀爾蒙分泌和調整交感神經,給予生理上的正向支持。她更強調,在照顧病人的路上,「照顧者要把自己的生命線拉出來,不能和患者完全重疊,要同步規畫自己的生活,例如我今天的計畫是要讀完金庸小說一個章節」。張鳳書很清楚: 照顧者的生活中若只有病人,那會讓自己不見了。陪伴父親抗癌時,她總是提醒自己:「不能讓我的2020年不見了」。她也建議照顧者,每天一定要擠出一小段獨處的時光,讓自己沈澱和放鬆,補給新的能量,否則一直不斷付出,到最後恐將消耗至枯竭。驚覺生命會消逝 積極面對老後 走過抗癌之路後的另一個意外是,張鳳書開始驚覺原來生命原來是會消逝的。她說,當初抗癌時都不曾有過這種感傷,這些悲傷似乎被她「往後放」,直到抗癌結束一年後才出現。也因她的年紀走到了半百,張鳳書形容:「這就像跑馬拉松走到了折返點,對生命的流逝特別有感觸,而我的人生也進入下半場,和上半場的思考完全不同了。」她體認自己的生命也在走下坡,生活和體力都和年輕時不一樣,以前對生命總是往前看到一片明亮,但如今到了折返點,人生已經要準備煞車了。她甚至會想到「照顧者」的長遠未來,「今天我50歲照顧70多歲的父親就已經如此沈重,那換了 60歲的人照顧八、九十歲者,會怎樣想?那些更高齡的照顧者又如何面對這人生的重擔?」也因此,張鳳書開始觀察、探索許多比她年長的人們,想知道他們如何走過?如何面對人生下半場。她說,從許多前輩身上,她看到人生經驗,例如老後生活與財務規畫,開啟她全新的視野和想像,這是陪伴父親抗癌的意外收穫。」 【癌症心聲大調查】填問卷抽好禮.【2022癌症高峰論壇】免費報名 https://pse.is/423qsw電話報名:(02)8692-5588 #26982022癌症高峰論壇/無畏・癌症教會我的事 精彩活動內容
-
2022-01-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高雄今再暴增14例共累計27例!今確診者足跡曝光
新冠肺炎疫情往南燒,高雄港埠爆發群聚感染,今天染疫風暴持續擴大,昨天染疫人數13人。高雄市府,今天新增14人,其中12 人與新光輪中島區群聚感染有關,另2例為新住民及海洋科技大學學生返北確診,市府今天下午也公布已確定的確診個案足跡。案18213,1月19日晚上前往前金區中油加油站;案18214於1月17日前往鳳山可口自助餐、18日前往前鎮中油加油站、20日旗津區早安美之城。案18216,1月16日上午前往前鎮區瑞興市場、三民區紫元塔、鳳山達勒斯美式牛排、20日新興區新興國小附設幼兒園。案18217,1月19日下午前往鳳山鞋全家福、小鳳越南河粉;20日前往前鎮711高雄門市與高雄西甲郵局ATM。案18218,1月15日前往鳳山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17、18、20日前往小港區佑昇幼兒園;20日三民區三鳳中街伸裕行。案18240,1月17日、19日前往旗津區711新旗聖門市、20日前鎮中油南一路站。案18241,1月19日前往苓雅區苓雅市場童裝魔法森林、前鎮區私立松柏幼稚園、旗津區岡山羊肉、20日前鎮區中華郵政高雄佛公郵局、旗津大港超市、私立松柏幼稚園及旗津區全聯福利中心旗津中洲。案18242,1月17日前往苓雅區玉山銀行、三合市場、18日中華郵政高雄英德街郵局、19日苓雅區玉山銀行、三合市場、好市多中華電。案18243,1月13日、14日、15日前往前鎮夜市燒肉飯,16日前往小港區新朋友藥師藥局、鼓山區鼓神日式涮涮鍋;17、18、19、20日前往小港區711沿海門市;17日前往小港區爭鮮迴轉壽司小港店。案18244,1月15日前往鳳山全聯(鳳山頂峰);案18307於1月15日前往苓雅區大戶屋高雄大遠百店。案18309,1月10日至14日前往高雄科技大學旗津校區;10日至13日前往旗津區711旗海門市;11日前往旗津阿媞拉麵;14日旗津區三郎麵館。案18350於1月18日、19、20日前往前金區建國國小附幼;18日前往左營漢神巨蛋購故廣場;20日前往高雄捷運站信義國小往三多商圈,苓雅區高雄大遠百。案18350於1月18日前往小港區小港區二苓市場。
-
2021-10-11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和生命握手——記與L先生相處的時光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醫學生分享持續關懷病人與家屬的心得」。這幾年來,不少醫學教育文獻指出鼓勵醫學生在分科實習後,持續與照顧過的病人與家屬保持聯繫,可以更深入地學習疾病的醫學知識,以及同理病人與家屬因病而苦的感受。我們很高興這三位醫學生同意將他們的報告發表於「醫病平台」,希望透過文字的真情流露,社會大眾可以了解,醫學生在教學醫院的醫師指導下,參與病人的照護,使醫學生獲得實作經驗、病人得到貼心照護,達到雙贏的醫學教育願景。也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繼續培育有愛心有能力的好醫師以照顧我們的全民。 第一次見到L先生是在五個月前的一次會診,我外科實習的第一個月。右胸擺著引流管的L先生戴著鼻導管氧氣,還是微微喘氣,高大的身材將病床上下擠滿,眼神空洞地聽著胸腔外科老師反覆解釋著肋膜剝除術的目的與風險。「手術不會切除腫瘤,我們只是希望可以清理胸腔的感染,爭取後續做化學治療或免疫治療的機會。」外科醫師如是說,病房內的家屬含著淚大力點頭,而L先生惶然的瞳孔沒有反射出任何疑問或期望,只是輕輕點頭。 L先生,三十四歲,三月以來開始久咳不癒,感覺呼吸有壓迫感時惡性胸水已經淹過他一半的右肺。在外院確診第四期肺癌,到我們醫院時,快速擴張領土的腫瘤也帶來難以壓制的膿胸感染,而這天討論的肋膜剝除術,就是我們希望能為他開出的一條通往癌症治療的路,又或者,度過眼前張牙舞爪的肺部感染。 後來聽說L先生的手術順利,終於可以出院,我在心裡默默地祝福他後續治療順利,後來幾輪換科實習,久了也沒有再追蹤他的消息。直到上個月在一般內科實習,在新入院病人清單上才又看見了他的名字。 這時的我才從病歷中知道那次出院後,他陸續接受放射線治療、四次全身性的化學治療,並在兩週前嘗試第一次的化學與免疫治療組合。這次入院的幾日前,他在家中走路時突然呼吸喘加劇,一直沒有改善,且右側髖關節骨轉移處的疼痛雖然正在接受放射線治療,卻也漸漸超出目前口服嗎啡劑量的控制。 X光上,原本右側的肺部空間被白色佔滿,推測原先還有部分功能的右上肺這次也塌陷了,L先生基本上只依靠左肺維持全身氧氣的交換,而這重要的左肺出現肉眼可見、腫瘤轉移的白點。電腦斷層進一步證實我們的猜測,除了右肺腫瘤持續擴大,在其他器官也出現新的轉移,伴隨而來的肺部感染也在影像上被發現。數個月來的治療並沒有讓癌症被壓制,肺部腫瘤仍然不客氣地佔據更多器官與養分。 住院第三天夜裡,L先生發起高燒、喘不過氣,斷斷續續的咳嗽伴隨濃痰,雖然立刻換上了後線抗生素,並改成利用非侵襲性正壓呼吸器輔助呼吸,因為感染及呼吸狀況的不樂觀,我們在隔日早上向L先生和他太太提出轉至加護病房插管治療的建議。L太太問:「插管可以治好的機會大嗎? 我可以跟他一起去加護病房嗎?」眼淚從她的眼眶不斷流出,她始終緊握丈夫的手而沒有抹去淚痕。我們說明以L先生目前的情況,希望插管維持呼吸的通暢,幫助他度過這次感染,不過對於之後順利拔管的把握坦白說僅有五成左右。雖然L先生十分年輕,但電腦斷層顯示肺部狀況,讓我們對靜脈輸注的抗生素療效無法有太高的期望,且加護病房規定家屬不能陪同。 「那個(插管)沒有用的啦……我們在這裡就好……」L先生拍了拍妻子的手,拒絕了插管,他說如果不能和家人待在一起,而且不能保證插管後可以拔管,在內科病房用現在的方式治療就好。病房裡,呼吸器規律地將氧氣打入他的肺部,只能看見一側胸口隨之起伏,他開始用力拍打右大腿骨轉移而痠痛不已的位置,扭動高大的身體,表情也糾結在一起。我們於是加開了一劑緩解喘和疼痛的嗎啡,遞給L太太一張衛生紙,即使不能夠吸乾她的淚水和心痛。 那個週末,我放心不下L先生的狀況於是去了醫院一趟,從病歷系統的生命徵象圖表中,看見雲霄飛車般上上下下的體溫,不斷拉高的止痛藥劑量,以及病患譫妄時所需要的鎮靜藥物使用。在護理站猶豫了一陣子要不要去病房看看L先生和他的太太,想著如果此刻不去,明天早上來還見得到嗎?也想著如果走進到病房,面對L太太的悲傷,我該說什麼、能做什麼以陪伴那樣的難過呢?後來我還是輕輕敲了L先生病房的門。 那天,使用了鎮靜藥物的L先生闔著眼在休息,L太太給我看了手機裡一家人出遊的照片,照片裡L先生單手抱著兩歲的兒子笑得非常開心。她說他們始終抱持希望,即使腫瘤科醫師說過治癒的機率不到一成,但腫瘤仍然在進展的消息,在那天把一直努力忍耐各種治療副作用的L先生擊垮了。L太太說起他們當年結婚沒有拍婚紗,計畫今年年底才要去拍全家福說起L先生的人生還有很多計畫,他有很多家人朋友,事業剛起步,三個孩子也都還正快速的成長,有很多想要一起去的地方。她說今天他們完成了DNR的簽署,但希望還要過很久很久才會用到,護理師詢問她假如真的到了要和L先生告別的時刻,希望用甚麼方式帶他回家,她不了解為什麼明明L先生還在接受治療,我們就開始提醒他要為L先生過世後的一切預做準備,她不想要準備,她希望一切都不需要,不需要和認識十七年的先生告別。 L太太看著L先生乾燥龜裂的嘴唇,告訴我他常抱怨正壓呼吸器勒住頭部很不舒服,一直想要喝水卻又怕嗆到。說著說著,淚水又流了下來,一面流淚一面說他們年初才和孩子們一起旅行,說好明年還要再去,淚中有笑,笑裡也有無法掩飾的悲傷。我坐在一旁輕輕抱著她,不曉得該說什麼,想著明天是否可以在來醫院前為L先生買一條護唇膏。 經過幾日的努力,L先生的感染狀況回到所謂「不穩定中的穩定」,他在白天裡清醒的時間增加了,在高濃度氧氣的輔助下可以維持血氧也不會覺得喘,鼻胃管的餵食和消化功能也都順暢。不過,高燒仍持續,氧氣無法再調降,腫瘤多處轉移的疼痛也開始日夜困擾著他。隨著住院時間的拉長,起初因為感染狀況略有起色的小小快樂,漸漸被身體上此起彼落的疼痛,以及無法出院的恐懼取代。 作為醫療端的我們,看著他體溫曲線並未隨著呼吸症狀改善而進步,且幾次嘗試能無法換成低濃度的氧氣面罩後,也意識到L先生的感染雖然可以維持現有治療,但他恢復到足以接受下一次腫瘤治療的機率微乎其微。甚至,略有風吹草動,勉強控制的感染仍有很高機率惡化成敗血性休克,奪去他的生命。這位年輕的病人,年輕的丈夫、爸爸,需要了解疾病作為敵軍幾乎奪走了大多數的戰場,我們已經和他一起守在最後一道城牆之下。 L先生在一天早上比著自己的右側胸口問我:「這個會好嗎?」我重複了老師們前幾日的解釋,告訴他我們正在使用後線抗生素治療感染,但目前針對腫瘤的治療只能暫緩,等情況若能更穩定再和腫瘤科醫師討論。L先生表示了解,沒有再多問,但眼神中有早已明白的無奈。後來回想起,我十分後悔自己當時沒有更多問一些他這麼問的原因,沒有詢問他真正在意的事情。即使我明白他那句「會好嗎」指的並不只是感染,但當時的我沒有勇氣進一步探詢他對疾病的想法和憂心。 每天早上我都會詢問L先生:「今天還好嗎?昨天睡的好嗎?有哪裡不舒服嗎?」而每一天,他都回答睡不好並指出新的疼痛點,右腹、右背、右大腿、左前胸、左肩等等位置輪流出現,有時用柑橘精油按摩可以改善,有時按壓一次PCA嗎啡可以緩解,有時卻需要額外的藥物才可以讓他暫時脫離疼痛的糾纏。他說他沒辦法好好睡覺,害怕晚上會突然無法呼吸,也怕晚上會又發起高燒,甚至就這麼離開,所以不敢睡覺,但醒著又會感到全身疼痛。 我們會診了身心科、復健科、社工師、心理師,也找安寧緩和團隊進行共照,為他的疼痛控制,以及面對疾病與死亡的焦慮提供協助。記得第一次,我們想L先生提起是否有考慮轉至安寧病房,有更完整的團隊可以進行更細緻的疼痛與症狀控制,也有更多醫護人力可以時時注意他的不適,但他和太太十分慌張地拒絕了,他們希望繼續在一般病房「治療」,隨後L先生抱怨起突然的疼痛,於是對話便中斷了。 後來幾次類似的對話,每當話題將要觸及L先生對疾病或死亡議題時,往往會被疼痛的問題打斷,讓當時的我十分困惑是我們給予的疼痛控制品質不佳,還是L先生心中也不願意深談或細想疾病進展與接近死亡的問題呢。心理師準備了相框讓他可以用貼紙裝飾,作為送給孩子的禮物,不過每日去都看到相框擺在窗邊遲遲沒有動靜。L先生的病房電視經常撥放著卡通,有時他看著便留下眼淚,L太太說那些都是小兒子在家裡經常看的,L先生很久沒有看到兒子非常想念,兩歲的孩子總是隔著視訊螢幕向爸爸媽媽討抱抱,掛了電話後心裡更加捨不得。 在照顧L先生大約半個月後,疾管署公布醫院即將放寬特殊病房探病限制的新聞,雖然一般病房仍尚未開放探病,但安寧病房可以每日固定時段有訪客探視。我們於是再次提起目前兩週的抗生素治療即將完成,但目前仍需要高濃度氧氣,無法進行腫瘤治療,疼痛控制仍不讓人滿意,是否考慮轉至安寧病房,讓更專業的團隊提供疼痛緩和的治療,並且能有更多家屬探病的機會。 聽見能和家人朋友見面,L先生抬起頭,和我們再次確認安寧病房是否還會給予抗生素、氧氣等治療,以及探病規定和一般病房的差別,然後堅定地說他希望轉去安寧病房。L太太也和我們分享她在網路上看見其他家屬分享在家人安寧病房接受照顧的故事,告訴我們她先前很不能接受安寧,以為那就是停止一切治療等待死亡,但她看了別人的分享,才漸漸了解安寧病房仍然可以進行需要的治療,還可以有洗澡機、有更多人一起照顧和關心她先生,若狀況穩定,也可以安排出院及居家安寧的照顧。和家人討論過後,L太太和其他的家人都很支持L先生想轉至安寧病房的想法,也順利地轉床,到另一間擁有不同側風景的病房。 在L先生轉至安寧病房後,我去探望過他兩次,幸運地都遇到他精神與心情都算不錯的時段。他愉快地和我談論昨天吃到了一直想吃的速食,而且L太太去便利商店大補貨,買了他喜歡的香草冰淇淋和果凍。他說昨天見到從小一起長大的堂兄弟,聊了很多,孩子們假日也會從台中過來台北看他。不過偶爾晚上會尿失禁,需要旁人幫忙清理讓他十分挫折。他和太太時不時會有小小鬥嘴,兩人笑著談論孩子們的學校的功課,談論颱風要來了但似乎不會放假。 病房的窗台擺著L先生和太太的合照,還有終於完成、送給三個孩子的相框,他為三個孩子選擇了不同的動物貼紙做裝飾,依照他們的個性,完成了可愛又繽紛的邊框,準備等孩子們來的時候可以合照,放進相框裡。 結束實習的那一天,我告訴L先生我要離開這家醫院,去下一站實習了,祝福他和太太都可以平安、保重,也感謝他們這段時間對我的親切和關心,讓我可以陪伴他們這段時間。輕輕摟了L太太的肩膀,也和L先生握了手,那天L先生的手十分溫暖、厚實、充滿力量,他們祝我未來順利、天天開心。 離開病房後,我忍不住落下眼淚,想起認識L先生和L太太的將近一個月,經歷的病情變化與安寧照顧的學習,都讓我意識到自己還有很多可以更細緻地照護病人的地方,也有可以更好地回應病人的焦慮與擔憂的時候。或許未來很難有機會再和L先生見面,但那一日他握住我的手的溫度,祝福我順利成為一位醫師的表情,我想,我永遠不會忘記。
-
2021-08-11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感恩夫妻白頭偕老 陳榮基的莫非定律:太太永遠是對的!
【編者按】旅居國外多年的作家朋友張至璋寄來email,敘述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回台「避難」一段時間,回到美國與也是作家的夫人夏祖麗因為嚴重時差,而彼此擔心老伴「昏睡不醒」的真情流露。感動之餘,忍不住鼓勵他分享老人快樂的生活。接著又邀請兩對「老夫老婦」分享他們的故事:一篇來自醫界神鵰俠侶的醫師陳榮基與護理前輩周照芳、一篇來自名作家黃春明與林美音夫婦。也許有人會以為這好像與「醫病平台」的主題有點差距,但事實上有智慧的老人可以跨過「健康」與「疾病」的鴻溝,見證生命的奇妙:雖然「老而無病」可望不可及,但「老而快樂」卻是這些智慧老人享受到的生命。人,要生為一家人,無法自己選擇。但是能夠結為夫妻,則要靠緣分及兩人的努力,而能夠白頭偕老,共組圓滿的家庭,除了需要彼此相親相愛,更需要互信互諒,彼此容忍。我在兒童時期,初一十五隨慈母禮拜新竹市內大小廟宇,母親茹素念佛,讓我在佛教的家庭長大。我的同修照芳,在幼兒園時就常隨祖母聆聽台灣首位以台語(閩南語)弘法的斌宗法師講經,小學時每週末在家廟(證善堂)聆聽印順法師講經,週日早晨還送早餐供養印順導師,比我更早有殊勝的佛緣。我們兩人都在新竹師範附屬小學(竹師附小)就學,我早她兩屆。高梓校長實施地方自治教育,班級稱為里。五六年級時,我擔任節儉里里長(班長),照芳擔任忠孝里里長。我六年級時,獲選為模範生,並被推選為市長。所以照芳對我有些印象。我們的訓導主任林戊堃老師是照芳的舅舅。附小畢業,我進入省立新竹中學(竹中)念書,接受辛志平校長的五育並重教誨,前後六年。照芳的父親周炳煌醫師在新竹市西門街開業,是桃竹苗的兒科名醫。他擔任竹中校醫。也為我們上衛生健康的課。記得有一次他問同學們如果有小蟲跑進耳朵內,要如何處理?我舉手回答:「灌水。」他說:「對,不過更好是灌麻醉藥水。」我們兩個人都留下印象。我在竹中有優異的學業表現,最後在高三畢業第一名保送台大醫學院,周校醫也留有印象。我進入台大醫學院醫科當學生,後來照芳也進入醫學院護理系就讀。醫學院有新竹學生的校友會,每年會有聚會。周醫師也常來參加校友會的聚餐。我就更有機會與周醫師及他的千金照芳見面。新竹同鄉在台北聚會,倍感親切。1964年八月,我們兩人同時畢業。照芳的舅舅,林戊堃老師突然想到我這位小學的學生,就找雙方家長提親,促成了我們的姻緣。照芳進入醫學院護理系當助教,並到神經精神科病房兼任護理師工作。1965年我服完兵役回到台大醫院神經精神科擔任住院醫師。終於在竹中辛志平校長證婚及附小高梓校長祝福下,讓我們兩人締結良緣,共組新家庭。我們兩人都在台大醫院上班,小孩子出生後,幸好我的慈母北來與我們同住,照顧整個家庭。感恩照芳白天辛苦工作,下班回來還幫忙家務,忙著炊煮葷素兩種的晚餐。孝順婆婆,婆婆也很疼愛媳婦。1970年照芳遠赴美國匹茲堡大學護理研究所進修。次年榮基也去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神經科進修,照芳轉到威大護理研究所繼續進修。我們一齊在風光明媚的麥迪森城度過春夏美麗的涼快日子,也度過冰雪封城的嚴冬。冬天在宿舍內火爐旁享受冰淇淋的美味,欣賞窗外的雪景!受到精神科主任Milton Miller教授及神經科主任Francis Forster教授及眾多師長同學的照顧。學成先後回國,繼續投入醫院及醫學院繁忙的工作,榮基擔任神經科及生理學科雙聘教授、神經科主任及台大醫院副院長;照芳擔任醫學院護理系副教授、醫院護理部主任等重任。1997年我們兩人受邀到台北縣三峽參與創辦恩主公醫院,擔任正副院長,每天早出晚歸。感恩三個小孩在奶奶照顧下都很乖巧,自動自發。從來都不需要父母費心管教。考大學時,我勉勵他們:「大學很多,我們家在新生南路一段,坐落在四段的台灣大學,爸爸媽媽都念過,很不錯,如果你們能夠考上,每天可以走路或搭公車上學,不必住宿舍。」感謝他們姊弟三人都進入台大,減少我們兩老的經濟負擔。在小兒台大農工研究所畢業時,我們一家還與外公合照了一張都帶方帽子從台大畢業的全家福照片。 一路走來,在共同的佛教氛圍中,彼此互敬互愛,互相鼓勵,互相幫助,互相包容。兩人也常一起聽經聞法,護持道場。很幸運將近一甲子的婚姻生活都很平順;感恩一路走來,受到眾多善知識的引導與護持,我們兩老都已年過八十,還算健康,還能繼續笑看天下大小事,享受淡泊滿足的生活!陳榮基的莫非定律(Murphy’s Law):太太永遠是對的!
-
2021-01-2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童上課看手機遭沒收淚崩 一問才知想媽媽:她在桃園不能回家
衛福部桃園醫院爆發群聚事件,導致新冠肺炎疫情逐漸緊張。然而,近日有名幼稚園女教師在網上發文,指出班上一名孩子上課一直看手機,後來才發現,原來對方是因為思念在桃園工作、無法回家的媽媽才會這樣。文章一出,也讓不少網友直呼「有洋蔥」!原PO在匿名粉專「靠北幼稚園」發文指出,前幾天班上一名學生在課堂上拿出手機,於是被自己沒收,想不到對方開始放聲大哭,「手機!我要我的手機!」而原PO也沒有要還的意思。後來等小朋友比較冷靜一點後,原PO問對方,「可以跟老師說為什麼要拿手機出來嗎?」學生則回應,「爸爸說,想看媽媽的時候,可以看」,聽到此話的原PO有點詫異,「媽媽?媽媽沒有在家裡嗎?」而小朋友則說,「爸爸說,媽媽還不能回來」。後來老師也決定打電話給家長了解家裡狀況,小朋友的爸爸才說,「因為他媽媽被調去桃園,現在新聞天天在報,所以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回來」,爸爸同時也為小朋友上課拿出手機的舉動致歉。隔天,小朋友來上課時也沒再帶手機,而是以全家福的照片代替,他朝著老師跑去,「老師,妳看我爸爸給我這個」、「我以後不帶手機了」,而老師也欣慰的說,「真是太好了」。原PO指出,不管是家長、孩子還是在桃園的護理師們,真的都辛苦了,希望疫情能夠順利平息,媽媽也能夠快點回到孩子的身邊。貼文一出,底下網友紛紛表示,「我看完當下眼眶都紅了」、「謝謝偉大的醫護人員,我桃園人我驕傲」、「捨不得小孩啊!醫護人員加油」、「謝謝醫護人員,也謝謝老師」、「這洋蔥好大顆!」、「捨不得小孩,但老師跟爸爸都很棒」。
-
2020-11-14 新聞.生命智慧
50歲人民保母即將離世 她暖心提問「要不要再來一張全家福呢?」
辛苦一輩子的父親,現在終於要安息,我想帶著他最愛的家人,在最後的時光裡溫柔地陪伴著他。安寧從來都不是急照會,但肝膽內科的病房護理師卻早早打來問我:「學姊,你收到照會單會立刻來病房嗎?病人狀況不好已經推到治療室觀察了。」當然!這一定要啊!原以為可以很快地幫二十一樓血腫科瘦巴巴的阿杯做完舒適護理,沒想到做完口腔清潔、剃鬍子、皮膚護理,再帶著看護做移位和翻身擺位,再把記錄補齊,一瞬間一百二十分鐘就過去了,沒有一分鐘虛晃的,因為阿杯今天有可能要飛去當天使,我希望他能帶著乾淨和祝福,平安出門。清潔、細語都是種體貼這天等我去到十七樓的病房時已經下午四點了,治療室和走廊外的親友團加起來人數大概十多人,陣仗來頭不小。大家都哭得很傷心,我靠近床邊自我介紹,卻看見病人皮膚的皮屑和滿布的出血點,張口呼吸的嘴巴很髒、很乾,卡了很多藥粉和黑黑的東西。剛五十出頭罹患肝癌末期的大哥,工作是人民的保母,今年年中才診斷出來病況並不樂觀,家人很積極陪同治療,可惜成效不好。這次因為解黑便住進來,一入院血壓和血氧都不太穩定,我想,他應該是我今天的第二位天使。由於嘴巴真的太乾、也太髒,所以先用食鹽水紗布溼敷五到十分鐘,軟化一下卡在牙縫中頑強的小黑,接著用ENT棉棒、橄欖油棉棒、海綿牙刷輪番上陣清潔,絕不辜負大哥原本一口潔白的牙。過程中也不斷用三毫升空針抽開水,從臉頰邊給予少量水分滋潤喉嚨。大哥吞得很好,於是我又請家屬去買威德果凍,用吃布丁的小湯匙來餵,大哥也吃了好幾口,這很令人開心!等忙完第一輪後,我請太太和兒子先到護理站,留下女兒和親友陪伴病人,想說可以跟家屬說明善終準備的注意事項。才約莫短短五分鐘的時間,不知是親人還是朋友,就急忙跑到護理站兩次,說是病人狀況不對,叫我先別說話了,趕緊進去看病人比較重要,但兩次的結果都是病人很疲憊地闔上眼,生命徵象沒有太大差異。看得出來現場的每一個人,情緒都好緊繃。於是換了衛教場地,讓親友都可以隨時靠過來聽,我選擇站在治療室門邊輕聲地跟太太說:「還記不記得以前哄孩子睡的情景,我們如果希望孩子能乖乖舒服地睡著,可以輕輕拍他、輕輕撫摸他,小小聲溫柔地跟孩子說說話,這樣孩子比較容易睡著,音量太大聲反而容易驚嚇到孩子。」這時她和兒子都點點頭。我接著說:「先生其實現在人很虛弱很累,就像小北鼻一樣,但這裡人很多,大家說話聲音也都比較大聲,這的確會影響到他休息。等等我教你們怎麼幫病人按摩,大家可以輪流幫病人做,沒有輪到的人先在走廊休息,人多更要分工,才不會幾天下來大家都累倒了。」這時女兒和親友也都點點頭。有家人陪伴的美好時光我讓太太用溫水幫先生擦擦腳;讓女兒用橄欖油紗布幫父親去除皮屑和殘膠;再讓兒子掌心勻著精油溫柔撫觸父親水腫的腳,這些將是這家人最後共同相處的記憶,我不想他們只剩下淚水和悲傷,應該還要有其他的回憶加進來。辛苦一輩子的父親,現在終於要安息,我想帶著他最愛的家人,在最後時光裡溫柔地陪伴著他。不知不覺,原本有些吵鬧的治療室靜了下來,我順勢帶上了門,讓門內除了我只剩母親、太太和一雙兒女。我先跟病人說:「林先生,你很幸福喔!雖然身體生病,但你最愛的家人都陪在你身邊,現在每個人都要輪流到你耳邊跟你說悄悄話喔!」我聽不到他們說什麼,家屬一樣淚流滿面,但臉部的線條變柔軟了。結束的時候,我提醒每一個家屬,記得再抱抱病人,再親親病人一下。最後我也準備要下班了,留了公務機號碼給家屬,並詢問家屬:「要不要再來一張全家福呢?」家屬沒有回答我,卻立刻各就各位站好位置,我不只拍了全家福,也拍了他們各自跟病人的合照,我期待家屬往後想起這一天,都記得回憶中有一點點的美好。祝福這兩位病人,都在溫柔的陪伴中沒有痛苦,輕輕飛走當天使。◆ 阿杏小語只要有機會能留下全家福的合影,不管在何時何地,都是值得珍惜的。尤其是臨終前的陪伴留影,希望留下的是親友間彼此祝福、道別的畫面,期待日後在家屬的回憶中,除了悲傷之外,也能明白善終是人生最棒的禮物之一。在生命的最後,我們都需要好好梳理自己與他人的關係,曾經因錯過、背叛、誤會而未解的難題,若不去理會,最後只會留下滿滿的遺憾。※本文摘自《陪你到最後,安寧護理師的生命教育課:春落下的幸福時光》/出版社:四塊玉文創/作者:李春杏
-
2020-08-22 橘世代.健康橘
七夕情人的甜言蜜語 愛就在身邊
「如果我們想要愛,80歲也不算晚!」來自日本情愛文學作家渡邊淳一,他告訴我們面對愛情從來沒有年紀的保存期限。七夕情人節即將來臨,「橘世代」社群與「SPARK」優質高蛋白巧克力攜手推出「你的愛情故事/情人禮物」徵文活動,共有62位粉絲回覆,我們看到總是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的有情人們,以行動表現日常幸福,如同牛奶巧克力一般帶來令人嚮往的自然甜蜜。阿嬤的寶貝孫女是阿嬤的小情人!晚上吃粽子很飽,阿嬤說吃不下蛋糕,Olivia說沒有蛋糕不能唱生日快樂歌,阿嬤說那買一個小蛋糕就好,於是我出門去,也真的買了一個一人份的切塊小蛋糕🍰,原本要選大一點,但Olivia說It’s too big,阿嬤說要小小的!回到家,我就被媽媽和我姊念了!連保母都笑我!「怎麼這麼小!」「你要買圓的啊!」(啊!你們自己說要小小的啊,我怎麼知道蛋糕要圓的)然後,就換我姊出發了,原以為她會帶一個至少大一點的圓形蛋糕回來,但當她開門🚪,看到她拿的提袋跟我一樣小,全家笑翻了,拿出來是一個圓形的芒果布丁,也是一人份而已,就讓她們祖孫共享吧!-Tzu Yi Hsu美滿全家福40年前考上大學的我,腦袋裡的導航,設定了三個目標:一是找到我愛的人,二是當媽媽生小孩,三是當國文老師。這張照片,昭告所有眷顧我的神祇們,三個目的地我已安全抵達。所以,當相機喀擦拍下那頓全家面對101大樓共享大餐的當下,就是最甜蜜的情人節禮物了。-鍾敏蓉獻上甜甜愛這是喜歡藝術的爸爸為了喜歡甜點的媽媽畫的畫。-黃一郎球場遇見愛7年前我與雅芬於Lamigo總冠軍賽相遇,當時她坐我身邊就覺得這女孩清新脫俗又大方,一定要認識她,從此後我倆就常常相約看球賽,對她好感也與日俱增,終於向她告白,現在她是我的女朋友,我們很簡單,興趣也相同,約會就往球場衝一起為rakuten(前Lamigo)加油,其實熱血簡單也是種幸福!-陳林竹愛就在身邊和老公愛情長跑23年,想破了頭一直在想什麼樣的文字可以代表我們之間,如果要說一段感情的維持,真心覺得是老公的真心呵護、疼惜,一直讓我擁有正向、樂觀的心情,在任何時刻中,我永遠都知道轉身後面就有人陪著我。初見面是在一個同學聚會匆匆一瞥,而後在校園中一直覺得這個笑起來很真誠的男孩相處起來很舒服,在壓力最大的高三,我們每天讀書相處,彼此照顧互相扶持,那是我人生中最美的青春回憶了!上大學後的打工生活,永遠忘不了每個月底我們共吃一碗陽春麵,老公當時瘦到褲子都是鬆的(對比現在真的足足重了25公斤),出社會奮鬥我們在台北租房子,月底還是常常捉襟見肘,直到結婚買了房子,還是月底吃陽春麵,回想起來都太值得懷念了!28歲那年迎接了我們第一個寶貝,從此生活開始不同,孩子帶財是真的,生活雖然負擔有壓力,但還是時常感覺甜蜜蜜,到了第二個妹妹出生後,更加覺得自己生命更完整了,女人的幸福來自於男人真誠、用心的對待,感謝有你的陪伴成就我的美好,講了這麼多最後還是要再說「老公!情人節快樂!我愛你。」-陳媛媛感情日日深懷念每次與妳觀看的夕陽西下,思念每次與妳快樂的外出遊玩,想念每次與妳短暫分離的寂寞,莫念每次與妳吵架冷戰的時刻,時間無情的流逝,但無損我們感情的增溫!-Stone Huang第一癡情男與外子相識,是因緣際會的巧合,當初純粹想藉書寫練文筆;經過3年的魚雁往返,他大學畢業後的分發單位,竟然與我就讀學校同縣市,原本說好不見面的筆友,變成相約聊天的好友。我是典型的雙子座,擁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個性,有時聒噪,有時恬靜;遇到老實不多話的他,很多時候,都是靜靜的坐著,聽著七星潭的海浪聲。多年的文字溝通,他的個性我了然於心,以為他也懂我的,身邊有人作伴,無需太多言語。哪知道他把我的沉靜寡言,誤解為對他沒有好感,傷心之餘,以永遠等待的人為名,寫了文情並茂的書信到我喜歡的尋夢園訴苦;子夜時分,透過秦夢眾感性的嗓音,加上他點播的英文老歌,不知感動了多少純情少女心,主持人還封他「天下第一癡情男」的美名。幾年以後,他又大費周章的把這卷錄音帶轉成CD光碟,說是要永遠典藏這份愛的紀錄。不善言語的另一半,習慣用文字傳達對我的關愛。從婚前到現在,他寫給我的每一封書信卡片,我還一直珍藏著。有時,愛就是這麼簡單,一句貼心話語,一個關懷眼神,於我足矣;結髮26載,我要的只是彼此的相知相惜呀。-林怡礽陪伴小情人2020年七夕最棒的禮物就是爸爸媽媽都擁有了自己的小情人,一家四口可以彼此陪伴一起長大,平安健康就是最棒的禮物!-Ru Yin【延伸閱讀】曬媽媽青澀照片 網友驚艷:氣質像女明星零修圖時代 「高顏值」阿母的最美身影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立即訂閱橘世代電子報》
-
2020-07-03 癌症.癌友加油站
一家三口罹癌 家人在她畫的全家福中團聚
罹癌不是生命的終點,抗癌要成功,強大的心理支持很重要,而透過一支畫筆的畫作,過程中竟也能給予病友強大力量。53歲的雅紛育有一子,原是一家三口的和樂家庭,沒想到兒子在四歲時罹患腦癌,而後先生發現肺癌末期。陪著先生、兒子四處治療的她,在先生罹癌一年多後,竟發現自己盲腸旁長了腫瘤,罹患大腸癌等癌症,一家三口全成為癌症病人,讓雅紛感到青晴天霹靂。在雅紛接受化療過程中,先生撒手人寰,但雅紛並未因此被打倒。她母兼父職,陪著孩子一起抗癌至今,同時也重拾畫筆,透過畫作抒發心情,也重拾自信。這次雅紛更以「全家得癌」的一幅畫作,獲癌症希望基金會主辦第8屆「彩繪希望」繪畫比賽病患親友組第一名,畫中復刻一家三口的全家福。雅紛表示,一家三口罹癌的故事聽來不可思議,卻是她的真實人生。她是瑜珈老師與游泳教練,30歲時與先生結婚後,兩年後生下兒子,生活幸福快樂;而在歷經兒子腦癌、先生肺腺癌且離世,自己又陸續罹患盲腸、大腸、卵巢及去年子宮內膜癌,治療過程中因體虛讓她無法工作,但龐大的醫藥費讓家庭陷入困境。雅紛並未被打倒,看著孩子還小,她不願放棄,「送報紙、牛奶、工地臨時工等工作我都做過!」壓力大時也曾有想不開的念頭,但孩子的一句「媽媽,我不想你離開我」,讓她轉念。七年前,雅紛開始用畫筆抒發心情,更投稿參賽希望爭取獎金做為生活費,除了參加癌症希望基金會「彩繪希望」比賽,媒體報導也讓善款湧入,更受邀開過兩次畫展,讓她有信心持續創作,迄今累積逾百幅畫作。此次雅紛以油畫作品參加「彩繪希望」比賽,她復刻十五年前的全家福,依兒子罹癌後拍攝的全家福而畫出,現在雖不可能全員到齊,但在她心中,一家三人還是緊密相繫,兒子已成為廿一歲的青年,英氣勃發有信,如果先生還在,應該是她畫中為發福的模樣。雅紛用這張全家福,想對在天上的先生說:「孩子今年已21歲,平安長大,我也沒有遺憾,你就一路好走。」而癌症希望基金會更將於明(3)日中午12點半在基金會粉專邀請雅紛暢談生命故事,連結請看:https://reurl.cc/d0oWq6
-
2020-06-13 橘世代.健康橘
遺物整理師廖心筠:留下回憶就夠了,空間留給活著的人。
當至親離世,留下來的東西,每一件都化身為他,讓我們痛得無法面對。要如何開始整理,如何把空間留給生者、把祝福送給亡者?遺物整理師廖心筠走進無數的家,在往生者留在這個世界最後的物品間,聽到看到感受到屬於這個家的傷心、寂寞與故事。表面上是整理遺物,實際上卻在撫慰家屬,找到另一種思念摯愛的方法。滿滿遺物 傳達往生者想說的事廖心筠接過事隔最久的遺物整理案子是10年。委託人是亡者的女兒,過去10年都沒有勇氣踏進媽媽的家。整理塵封超過10年的舊物,廖心筠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小屋子裡有5個衣櫃,滿滿的衣服,奇怪的是,多數衣服連吊牌都未拆。「她真的很愛亂買!」女兒見狀氣憤地說,並娓娓道來自己的故事。媽媽是小三,不孕的媽媽為了留住爸爸,收養了她和姊姊,但是爸爸依舊不歸,失落傷心的媽媽會打女兒出氣,有次打耳光出手太重,她有隻耳朵從此聽不清楚。從小覺得家裡沒有愛,讓她和姊姊都在18歲就離家北上自立,不再回家。即便如此,她們依然每個月寄生活費給媽媽,沒想到媽媽竟然拿來買根本不穿的衣服!接著,她們在衣櫃裡發現好多乾淨的少女及男性內褲。愈整理,媽媽生前的生活愈清晰:原來媽媽一直在等待,等先生、等女兒回家,準備好足夠的貼身衣物,希望家人只要直接回來就好,什麼行李都不用帶。但是沒有任何人回來,寂寞的媽媽開始逛街,和櫃姐聊天,買了大量用不到的衣服和鞋子。最後,他們打開媽媽的化妝台抽屜,看見一張泛黃的全家福照片。女兒一陣鼻酸,眼淚掉了下來:「原來媽媽那麼寂寞、那麼想念我們!」清完媽媽的家,女兒了解了媽媽生前想要表達卻始終沒有機會說的情感,她原諒了媽媽,也從那個不被愛的角色中走出來。廖心筠說,她是遺物的送行者,透過亡者留下的東西,找到他想要表達的訊息。只留回憶 把空間留給活著的人另一戶人家,則是因為爸爸車禍驟逝後陷入悲傷,覺得任何東西都和爸爸有關、都不能丟,兩年下來,家裡每間房間都成了倉庫,連睡覺的地方都沒有。當天清出了好多垃圾,整理到爸爸房間時,發現抽屜有包車禍現場的證物,裝著爸爸的證件、錢包及鑰匙,原本勉強振作的一家人,看見證物後想起當時情境,又陷入愁雲慘霧中。廖心筠在全家人面前將那包證物撕掉:「爸爸已經離開了,不會再回來了!就算他再回來,他回到你心裡、你夢裡,也用不到這些東西。」整理完後,哥哥擁有了一間自己的房間,並且在書桌上放了一張照片,是姊姊還是個小寶寶時,爸爸抱著她的照片。大家看見清出來的空間,以及那張可以想念爸爸的照片都覺得好感動。「留下回憶就夠了,空間留給活著的人。」這是廖心筠常常對案主說的話。幾年前,她整理外公的遺物,只留下了一本日文古書,以及外公的老花眼鏡,「因為那是開啟我對外公回憶的按鈕。」拋開糾結 徹底放下對物的執著另一個案主是個失去媽媽的女孩。她帶著媽媽的遺物離開原來的家,搬家時貨運不小心將媽媽生前很珍愛的烤箱摔壞,看著無法修理的烤箱,嗚嗚嗚地哭到停不下來,她問廖心筠:「怎麼辦?這是媽媽很重要的東西。」廖心筠跟她說,烤箱是媽媽的,媽媽過世了上天堂了,烤箱壞掉了也會跟著主人去天堂。接著,廖心筠用媽媽的語氣,傳了一則訊息給女孩:「女兒,烤箱我已經收到,雖然門壞掉了,但是在天國還是可以用的。」女孩破涕為笑,跟廖心筠說謝謝。從事遺物整理師的工作超過8年,對廖心筠來說,最難的從來不是整理技巧,而是理解與溝通。理解這個人的生命全貌,以做出比較好的判斷;溝通「物品使用過的軌跡不代表這個人」這件事。在亡者留在世間最後的物品裡,有著他們想要傳遞給至親的訊息,廖心筠就是那個在人間的轉譯者。【何謂遺物整理師?】遺物整理師,顧名思義是受到家屬邀請,整理已經離世的人留在世間的遺物的職業。這個職業在日本與韓國行之有年,在台灣需求卻很少被提及。一直到8年前,廖心筠在協助一位案主整理完屋子後,案主邀請她整理離世的媽媽的房子,開始了廖心筠的遺物整理生涯。廖心筠是目前台灣做最久,也是唯一搜尋得到的遺物整理師。這個職業在國內並無核可單位或是證照資格,只要案主有需求,而收納師也願意到府整理,都可以稱之為遺物整理師。【只留下最有意義的 3步驟清空裝滿傷痛屋子】廖心筠分享,在她的經驗裡,至親過世至少半年後才有辦法從傷痛走出,有能力整理遺物。她提醒,整理遺物就像剝洋蔥,一層一層慢慢來、不要急,有些東西或許你現在仍無法割捨,不要勉強自己,先用箱子留著,過陣子再拿出來整理,或許會有不同的決定。著手整理遺物,可以分成3個步驟:1.先丟掉無關緊要的、已經壞掉的物品:發霉的食物、壞掉的鞋子、過期的洗髮精等垃圾類。2.清空大型家電、家具:抽屜已壞的書桌,陳年的冰箱、電視等。即便物品仍可用,廖心筠還是建議送人或是捐贈,一來避免觸景傷情,二來也不會因為勉強使用和原來家中擺飾格格不入。3.回憶類物品:像是相片、卡片、小紀念品等。這類物品整理起來最耗時,她建議只留下最有意義的,能夠開啟你對亡者回憶的按鈕的紀念物即可。 立即加入橘世代 50歲後的你想要怎麼樣的人生?還在煩惱退休、健康、生活嗎?加入「橘世代」找出屬於自己的老後生活,從現在開始為你自己的人生而活!>>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6-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帶頭推銷基隆廟口美食 總統籲國人多消費拚觀光
總統蔡英文今天下午前往基隆廟口夜市品嘗在地美食,除外帶三明治和愛玉飲品,她也請國人在產業振興期到處買、到處吃、到處逛,多走多消費,讓振興期力道能更強。蔡總統下午5時許在基隆市長林右昌、交通部長林佳龍、內政部長徐國勇等人陪同下前往基隆廟口,先到奠濟宮參拜,隨後前往碳燒蚵仔煎品嘗美食,並買了5份的營養三明治。雖然天空下著細雨,但熱情攤商和民眾仍紛紛拿起手機捕捉蔡總統身影,對於總統對店家生意的關心,店家也回應「生意好很多」,蔡總統則比讚鼓勵,「繼續加油,會越來越好。」蔡總統隨後在全家福元宵店家門口致詞說,今天來基隆,主要是因為疫情已告一段落,現在是新生活的開始,基隆這幾年越來越不一樣,甚至有脫胎換骨的感覺,其中廟口夜市最具代表性,自己以前也常來,請大家多來台灣頭基隆玩。總統進一步指出,從7月1日開始,國民旅遊有進階版,希望大家能到處玩,交通部也有新的安心旅遊補助方案,離島還加碼補助,行政院的「三倍券」更將在7月15日正式上路,希望大家多利用,國人在產業振興期可以到處買、到處吃、到處逛,讓振興期力道能更強,後續越走越穩,越走越旺。蔡總統也提醒,大家要把防疫工作內化成生活一部分,注意衛生習慣,多用肥皂洗手,咳嗽要記得遮住口鼻,在人多地方要保持社交距離,沒辦法就要戴上口罩,總而言之,生活上的防疫工作不能鬆懈。
-
2020-06-04 橘世代.健康橘
方季惟演唱會「空兩位」,帶天上爸媽來聽唱歌
「從小我就覺得媽媽好漂亮,」方季惟秀出照片,原來她的秀麗五官其來有自。曾拿下選美比賽第二名的媽媽,經人介紹原本以為嫁進好門,後來才發現夫家重男輕女,生下方季惟這個女孩子,竟被夫家刻意冷落,又慘遇倒債承受壓力,明明不是自己欠下的債務,卻得出面向債主道歉協商,再加上方季惟爸爸年輕時風流愛玩,讓媽媽總是焦躁憂愁,心情鬱悶。尤其人們常說「老小」,說的就是人年齡越長,個性越孩子氣。方季惟說,自己很難不受到情緒感染,尤其看著母親心情起起落落,血壓更沒有正常過,擔心緊張忙送醫院,「媽媽所有毛病卻又瞬間都好了。」方季惟發現,爸爸離世後,媽媽有時對著牆壁說話,「我想她在對我爸爸聊天。」家人這時候也才發現,媽媽的個性變得更易怒,「本來我們也想,是不是因為媽媽這麼多年一直在隱忍,爸爸走了之後她不再忍,所以脾氣才有改變。」但是媽媽言行上的變化卻已經不容忽視,「她就是什麼都能懷疑、很害怕,同樣的話一直講,有時講話用詞又重又直接,家人就會生氣嫌她煩。」父親離世後六年,她帶著媽媽就醫,才發現其實媽媽已是重度憂鬱、失智。方季惟扛起照顧父母的責任,一扛就近乎二十年。漫漫歲月,方季惟冷暖自知,有時為了爸媽的醫藥費,她會接拍戲劇賺錢,即使在拍戲時被劇組欺負,也自我調適吞忍下來,在人面前從不訴苦。只是不喊苦,不代表不辛苦。她曾經在跑通告上節目時,畫了一張全家福的圖片,裡面有爸爸媽媽和五個小孩,她還在圖裡寫下「圓滿」兩字,這是方季惟心裡覺得最重要的一切。「只是心理分析師看到我畫的全家福,直說快哭了,因為全家人只有我沒有腳,像是飄在空中。」一張畫透露出,近二十年不斷付出照顧家人的方季惟,其實心裡也藏著想被好好照顧的孩子。「有好長一段時間,我嚴重失眠。」和許多長期照顧者的情況相同,方季惟晚上幾乎沒有辦法好好睡覺,因為失智媽媽常常會有各種突發狀況,有時身體不舒服,大半夜還會叫女兒幫她按摩。扛著照顧責任的那些年,方季惟幾乎夜夜難入眠,她曾氣極大吼,「我快要累死了。」結果媽媽聽了,跑去跟兒子說,「你姊姊說不想活了,」讓方季惟實在既好氣又好笑。「當壓力實在大到破表時,我就去念經,」她瞪大眼睛認真地說。除了仰賴信仰解壓,她也靠智慧解決紛爭。失智媽媽的狀況時好時壞,即使有時清醒,媽媽總是負能量滿檔,和家人的相處常常一言不合就吵了起來,家庭氣氛緊張,小事也能一觸即發。身為大姊,方季惟想盡辦法,不讓家人的情感因為媽媽生病而破壞殆盡。把媽媽當小孩一樣照顧方季惟長年參與公益活動,明白「失智是不能用正常眼光去看的狀況,否則就會有很多衝撞。」她知道媽媽也怕被唸被嫌,許多暴衝的回應其實也是為了保護自己,她決定把媽媽當成自己小孩照顧,站在媽媽這一邊。「她孫子有時嗆阿嬤,『這句話你今天講四遍了。』我會幫著回,『哪有,這是第一次,』媽媽看起來就很有精神,覺得她沒有講輸。」除了選邊站,方季惟還有獨門的哄媽媽妙招。媽媽有時善變,說好的事情會隨著心情反悔不認。那次母女同遊日本,到了原定晚餐時間,媽媽突然說累了想睡覺,不吃了。方季惟心裡清楚,太早的睡眠對於夜晚休息沒有好處,媽媽餓著肚子心情也不會好。但她不急著對槓衝突,只是看著端進房間的晚餐,故作驚喜說,「哇,看起來都好好吃唷,」一邊嘖嘖大讚這個好嫩,那個很鮮,誇張演得很開心。原本已經躺下的媽媽果然上鉤,「那不然你分我幾口,」得逞的方季惟按捺心中笑意,一口一口餵媽媽,也順利把晚餐吃完了,兩人心滿意足,一片太平。即使風風雨雨,心終究平靜「自從演了媽媽的角色,我才知道,害怕卻又要保護家庭的媽媽有多勇敢。」方季惟開始理解,媽媽內心滿載負能量,是因為不被理解、舊傷淤積。因此她除了照顧媽媽身體,也製造機會讓媽媽抒發心情,學著原諒那些曾經傷害她的人。像是曾經對媽媽嚴厲又偏心的阿嬤也生病了,方季惟教媽媽幫婆婆洗澡,透過身體接觸化解心靈創傷。方季惟也帶著媽媽出席曾經欺負過她的人的葬禮,藉由送這些人最後一程,助念讓往生者功德圓滿,也把心中怨懟送走。至於那位倒債落跑、讓鉅額債務落到作保的方季惟爸爸身上的朋友,可以說是媽媽這輩子心中最怨恨的人。事隔多年,雙方又見了面。「這個捲款落跑的人後來失智了,誰都不認識,但是一見到我媽,卻一直哭一直哭。」方季惟回憶,當媽媽看到眼前這個淚流滿面卻已經頭腦不清楚的老人時,「覺得他應該是知道錯了,」不但不再怪他,反而同情他的際遇。方季惟媽媽輕輕放下多年身心重擔,從這一刻釋懷了。二○一七年七月七日,媽媽坐在椅子上安然辭世,走的時候平靜安詳,就像是睡著一樣,又剛好是父親辭世的第七年,種種巧合讓方季惟覺得,是爸爸來接走媽媽了。「人不能帶著怨走,那些苦悶會傷到自己,我相信媽媽最後已經釋懷了,兩老已經在極樂世界團圓。」方季惟有些欣慰地說。為了不讓卸下人生重擔的媽媽擔心,方季惟在服喪期間都告訴自己不要流淚。但她坦言,父母走了之後,雖然每天都過得忙碌,只是午夜夢迴時,她也曾經問自己,「身上的責任已了,接下來的日子,要為什麼而活?」「佛法教我學會坦然面對,承擔完成了就放下。人每一刻、每個呼吸都在死去,活就要活在當下。」多年來學佛定心的方季惟,驀然回首,發現風風雨雨的人生已過去,當下正是風和日麗。「以前我曾經想過,如果我今天唱歌,不是為了替家裡還債,拍戲也不為誰的醫藥費,應該就不會執著於一定要怎麼樣。」在玉女當紅的階段,她珍惜羽毛,甚至為了避免瓜田李下的緋聞影響形象,在錄影時習慣獨自在一旁看書,讓人難以靠近。「我現在唱歌不會再緊張了。在後台大家說說笑笑再上去唱,很開心啊,沒有壓力。我很幸運,歌迷沒有嫌棄我的皺紋,」方季惟的招牌鐵肺又發功,哈哈大笑聲聽來格外渾厚深長。如今她只要有演唱會的活動,就會帶著父母的照片,在場中為兩老留座位,「來,一起乖乖坐好,聽我唱歌。」那天,方季惟緩緩唱起「想你想到夢裡頭」,眼神閃耀的光芒依舊,藏在歌聲裡的是時間沉澱後的成熟。來自天上父母的掌聲鼓勵,方季惟說:「我,聽到了」。本文摘自《歲月釀的檸檬紅茶:快樂小孩方季惟將時光化做美好祝福,寫給終將成為大人的你》,天下生活 2020/05/13出版【更多精彩閱讀↘↘↘】。孝親,不再有憾…讓媽媽高雅老去也高雅再見。蠟燭親人老照片…心靈做七愛無限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19-12-27 新聞.生命智慧
「想要完成媽媽的願望拍一張全家福!」小六童小小心願
「想要完成媽媽的願望,拍一張全家福!」小學六年級小宇的願望,小宇的媽媽身體虛弱,近6年來每周洗腎3天,貼心的小宇周六都會陪媽媽到醫院洗腎,小宇媽媽獨自撫養小宇、哥哥阿賢與妹妹小蓁。苗栗縣京鼎精密科技公司傳愛社獲悉小宇的願望後,化身耶誕老公公,找來婚紗攝影禮服工作室,與苗栗家扶中心一同完成小宇的願望,留下美好回憶。小學六年級小宇最大的心願,希望媽媽能健康陪他,小宇母親獨自撫養小宇、哥哥阿賢、姐姐小蓁,小宇媽媽每周要洗腎三次,也因為抵抗力不好常感冒生病。小宇媽媽只能在體力較可負擔時,做家庭代工補貼家用,家中經濟主要仰賴社會福利補助,小宇和哥哥阿賢、姐姐小蓁都很體貼,阿賢今年18歲,他也決定要去當志願役,舒緩家中經濟狀況。平日三兄姐弟會分工照顧媽媽,哥哥幫忙阿公阿嬤種田,姐姐幫媽媽洗澡,小宇分擔家事,周六陪媽媽到醫院洗腎。小宇一家人是苗栗家扶中心受扶助家庭,京鼎傳愛社獲悉小宇的願望後,化身聖誕老公公,實現小宇心願。京鼎傳愛社工作人員找了莎拉公主婚紗攝影禮服工作室,小宇媽媽生病多年,今天拍攝全家福時,小宇媽媽穿上粉紅色禮服,小宇和哥哥、姐姐換上帥氣西裝,精緻洋裝,和母親做搭配,全家人打扮得美美,留下特別的回憶。苗栗縣長徐耀昌夫人蔡麗卿今也到拍攝婚紗攝影工作室,關懷小宇媽媽,鼓勵小宇一家人,小宇也寫卡片送給縣長夫人。小宇媽媽因為洗腎吸收營養不易,須定時補充營養品,但營養品一罐要幾10塊,每天吃對家庭經濟很大負擔,小宇媽媽只在洗腎那一天喝1罐,感謝貼心的京鼎聖誕老公公明白孩子對於母親的心意,送給小宇母親洗腎專用營養品,讓小宇媽媽這段時間不必煩惱營養品開銷。苗栗家扶中心主任湯鳳琴說,「不一樣的聖誕節」,感謝京鼎傳愛社個人愛心及企業善行,從105年連4年,滿足至少200名苗栗家扶通苑區孩子的需求與心願,讓歡樂的聖誕添加更多的感動與感謝。
-
2019-12-27 科別.心臟血管
台灣每年3000心臟病寶寶誕生 7歲心疼娃娃夢想拍全家福
7歲的甄甄體型比同齡孩子更瘦小,嘴唇總像畫上了「紫唇妝」,其實是因為她出生就患有複雜性先天性心臟病,原應是分隔的4個心臟房室被打通,僅有單一心房、心室,即使不斷開刀保命,讓身上布滿因打針而留下的痕跡,因病情影響須長期住院,所以無法像其他孩子一樣到校讀書,幾乎「以院為家」的她童言童語地說,最大的心願就是拍一張全家福照片。甄甄出生時就有明顯嘴唇發紫,血氧濃度顯示只有60%,由醫師確診為兩側右心房症,出生24小時內就緊急轉介到台大醫院動刀,才得以維持生命。這7年期間,甄甄住院次數高達19次。台大醫院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邱舜南說,甄甄雖然需反覆住院,手上常有打針痕跡,但甄甄非常乖巧,好好遵守醫師叮嚀,是個惹人疼愛的孩子。甄甄的故事在台灣其實並不少見,我國先天性心臟病占新生兒的千分之八至十,相當於台灣每年有三千至四千罹患心臟病的寶寶誕生。這些孩子從兒童時期起心臟病成為威脅生命的不定時炸彈。心臟病兒童基金會理事長王主科提醒,先天性心臟病是兒童最常見心臟問題,易有心律不整,但診斷及開刀技術進步,大部分先天性心臟病童已能在早期得到完全矯正,可以過正常生活。雖然先心病治療越來越進步,但仍須把握治療時間,預防猝死悲劇發生。可分析NUSKIN如新善的力量慈善基金會,透過「台灣先天性兒童心臟病」認知調查發現,近七成父母不瞭解學生心臟病篩檢的重要性,心臟篩檢可幫助家庭及早了解孩子心臟問題。如新善的力量慈善基金會2008年開始與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攜手,共同推動對先心臟病童的照護,董事長張雅婷表示,至今累積近新台幣8000萬善款,幫助超過2721名先心病童。計畫透過「守護心疼娃娃」計畫,讓社會大眾認識並共同救助先天性心臟病童,持續協助偏鄉兒童進行心臟病篩檢,並適當提供相關醫療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