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2 武漢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免疫力
共找到
2297
筆 文章
-
-
2020-02-12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防老抗衰的健康生活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老人照護」。旅居國外的作家朋友夏祖麗寄來一篇她追憶父親名作家何凡在步入晚年,對老、病、死的看法,充分流露出老人如何以睿智、幽默面對人生無法避免的終點。同時我們也收到一位基礎醫學的名教授在耄耋之年仍然不忘研究教學之餘,寫出一篇對老年健康的看法,內容包含中西醫學不同看法,同時提出健康食品、增進記憶、保健養生的新思維。我們也很榮幸能邀請到國內主導老人照護的衛生福利部薛瑞元常務次長發表他對這主題的看法:「高齡化社會的來臨,也許不是意味著台灣將像一個老人走向遲暮,而是一個新文化建立的開始――不同世代的對話、不同血緣的融合,新的國族認同促使共同面對解決新的問題。」一、老年如何健康快樂全世界人口中,老年人比例已不斷上升,因此老年醫學非常受重視,有關延年益壽,防老抗衰,永保青春的相關基因(FoxO、p53、sirt1、PP63 shc 等等)及細胞訊息傳遞因素(growth factors、hormones、cytokines、free radicals、oxidative stress、antioxidants)的細胞分子作用機制,已有很多研究,但結果仍處於各說各話,尚未建立實驗可行的防老抗衰的方法或藥物,因大部分的實驗均在試管中或培養細胞所作的研究,直到最近才開始有鼠類實驗成功的例子,發現有些藥物已能瞄準標靶穿入衰老且已不再分裂的細胞,將其清除,因此,具有防老及治療白內障之功效,科學家預測發明不老藥,激發身體自我修護能力及延緩衰老的藥物,渴望延長人類的壽命至一百五十歲或更長,這些研究的重點不但延長壽命,而且提高健康生活品質,實現健康快樂的老年生活。在科學家發現不老藥前,我們又如何能在日常生活中,實現健康快樂的生活呢?總合一些簡易可行的方法,與大家分享。二、中國古代名醫抗衰老的典範中國古代許多名醫,各有著名的養生術,似乎與現代的醫藥學養生保健觀點,差異不大,舉例如下:1、華佗(141-208年)三國外科鼻祖:「世間萬物分陰陽,陰陽平衡生長壯,陰平陽秘靠調養,加強運動身心強。」2、葛洪(284-341年)東晉道教、理論家、醫學家、煉丹家、我國化學鼻祖:「東晉道家葛稚川,一生精煉內外丹,清除六害靜觀座,氣行周天可駐顏。」3、孫思邈(581-682年)唐醫學大家及藥王著千金要方:「養生行善最為要,積德自然少煩惱,欲要長壽成真人,請君深研孫思邈。」4、李時珍(1518-1593年)明代偉大著作本草綱目的作者:「吸菸益少害處多,品茶利多弊端少,若問飲酒怎評估,關鍵在度最為要。」5、長生諺語(1)人怕不動,腦怕不用;早起活動腰,一天精神好;運動好比靈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2)笑口常開。青春常在;不氣不愁,活到白頭;遇事不惱。長生不老。(3)久視傷神,久立傷骨,久坐傷血,久臥傷氣。 三、現代抗衰老的典範現代醫藥學的研究,顯示老化衰弱的罪魁是氧化壓力及發炎,維持腦與心靈的寧靜安祥,乃是防老抗衰最重要的守則,綜合現代各家的養生術,重點如下:1、老化現象(1)形體衰退:白髮、皺紋、黑斑。(2)慢性疾病:癌症、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骨質疏鬆、關節炎。(3)情緒低落、健忘。2、改善老化的健康生活範例(一):(1)減輕壓力。(2)愛自己、愛別人。(3)在腦中有幸福及快樂感。範例(二):(1)力行健康飲食。(2)良好的生活習慣。(3)充分休養與修持。(4)適度運動(起床前,吐納深呼吸、丹田功、生活在感恩及幸福中)。範例(三):(1)許多慢性疾病如癌症、心臟病、肝病是不良生活習慣促成。(2)習慣能夠改變基因。(3)幸福感是健康生活的要素之一。3、避免大量消耗能量及抗氧能力(1)吸菸喝酒(2)暴飲暴食(3)食物添加物(4)壓力大的生活習慣(5)毒素(6)紫外線、放射線、電磁波。四、藥食同源的觀念及警訊近年來國內外、學界及坊間,均興起保健食品的研究,市面上充斥各種不同的保健食品使用的風潮,值得我們醫藥學界正視,在此嘗試從藥理學觀點,剖析最近有關保健食品的基礎科學與臨床的相關研究。1、 美國參議院特別委員會研究國民營養問題,並調查疾病增加原因,麥高文報告指出,藉由飲食生活的改善,可減少25%心臟病,50%糖尿病,80%肥胖症和20%癌症。2、 理想食物:85%植物性加15%動物性;其中「植物性」食物,係指含45-50%穀物包括豆類,而穀物則以未精緻者為佳,另含35-40%蔬菜水果,這些植物性食物,必須新鮮,保持天然狀態食用,若經過人為加工後,比較不理想。就寢前,讓胃部淨空。3、十四類具有保健功效的食物(1) 豆類:扁豆、青豆、豌豆、四季豆、黑豆、紅豆,含維生素B complex。富含蛋白質。具降脂、降血糖、減肥的功效。(2) 藍莓類:藍莓、紅葡萄、草莓、櫻桃、黑莓,具抗氧化。防癌、預防心血管疾病及白內障,護眼。(3) 青菜:花椰菜、甘藍菜、高麗菜、白菜,青江菜、芥菜、蕪菁。強力抗癌、補鐵。(4) 穀類:燕麥類、糙米、小麥胚芽、小米、黃玉米、亞麻子粉、大麥、小麥、蕎麥、黑麥。富含纖維、蛋白質、礦物質、植物雌激素。(5) 水果:柳橙、檸檬、葡萄柚。富含維生素,吃比喝更有效,含果膠、葉酸。預防癌症、中風及糖尿病。(6) 南瓜、紅蘿蔔、地瓜、橙椒。富含β-胡蘿蔔素、纖維、礦物質。防癌、護眼。(7) 鮭魚、黑鮪魚、牡蠣、蛤蠣、沙丁魚、比目魚、鮪魚、鱒魚。富含必須脂肪酸、ω3、ω6。防心血管疾病、健全細胞膜。(8) 黃豆、豆腐、豆漿、味噌。富含礦物質、維生素E、植物蛋白質、ω3。防心血管疾病、癌症,防骨質疏鬆。(9) 菠菜、甘藍菜、芥菜、青江菜、萵苣、橙椒。β-carotene、維生素C/E/K、B complex、CoQ 10 、礦物質、葉綠素、植物醇、ω3。防心血管疾病、癌症、護眼。(10) 茶含茶多酚。防癌、降血壓、減肥、防骨質疏鬆、抗病毒、抗蛀牙。(11) 蕃茄、紅西瓜、紅葡萄柚、柿子、木瓜、紅心芭樂,茄紅素。含維生素C、β-carotene,抗氧化,維生素B 6 。護心、護眼。(12) 火雞、瘦肉蛋白、去皮雞胸肉。富含蛋白質、維生素B 6 、B 12 、minerals、nicotinic acid。(13) 核桃:杏仁、開心果、胡桃、榛果、南瓜子、葵瓜子、腰果、芝蔴。堅果富含必要的不飽和脂肪酸(ω3)及維生素E。降膽固醇、降心血管疾病。防癌及防糖尿病。(14) 優酪乳(低脂或脫脂):活益生菌強化免疫,蛋白質、Ca、維生素B complex。防癌、降血壓及膽固醇。4、保健食品(nutraceuticals)及功能性食物(functional food)簡稱NFF。最近的研究顯示,食物不但供給營養素而且具有功能性的保健效果,然而有關濫用保健食品引起不良的效果已有報告,因此我們必須提高警覺,適當的使用保健食品。(1)保健食品定義及功效a. 調整免疫系統 b. 改善骨質疏鬆 c. 調節血脂功能 d. 護肝 e. 調節血糖 f. 抗氧化 g. 調整腸胃功能 h. 牙齒保健 (2)保健食品的選擇及警訊a. 保健食品不宜單一大量長期使用。b. 天然食材保健功能最好。c. 加工純化後,不比天然好。d. 每個人因遺傳基因不同,生活環境及生活型態差異,必須考慮個人化的需求,尤其是使用劑量及期間,求取適當的保健規劃。(3)保健食品的臨床實驗結果,部分顯示不良的效果如下,因此必須謹慎使用健康食品。a. β-胡蘿葡素不具預防反而增加肺癌。b. 維生素C增加動脈血管硬化。c. 葉酸增加大腸直腸癌。d. 高鈣、高維生素D可降低大腸直腸癌,但增加攝護腺癌。e. 停經婦女補充荷爾蒙(動情素加助孕素)增加乳癌罹患率。五、老年人增進記憶的方法年紀大,令人感到變化最大的是健忘,因此,除了注意養生的健康生活外,下列幾種簡易的增進記憶的方法,不妨試試看。1. 穩定情緒、舒暢心情、精神愉快、記憶靈敏。2. 調節大腦功能增強記憶:聽音樂、散步、栽種花木、短程旅遊。3. 保護大腦神經:防治腦血管疾病、戒菸酒,適度用腦。4. 鍛鍊大腦功能:多學習文化知識及技藝。5. 生活不可過於悠閒。6. 合理有序的生活節奏,大腦功能活動正常、意識清晰、思維有條理、記憶深刻準確。7. 睡眠充足、飲食適量。8. 遇事,細看細聽,使記憶深刻持久9. 注意明瞭事物信息的內容及特點。六、個人化保健養生新思維由於每個人的遺傳及天生體質的差異很大,保健養生必須講求個人化的養生,才能達到實質上的效果。最近的研究顯示下列各種因素,導致我們對保健食品及各種藥物的反應,差異很大。因此,務必講求個人化的養生術。1. 遺傳疾病:癌症(乳癌、白血病等等)、糖尿病、高血壓等等,家族疾病與遺傳基因多樣型或突變相關連。2. 過敏症,免疫力差,自體免疫疾病。3. 早年型(50-60歲)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小腦脊椎退化症、脊椎側彎硬化症等等。4. 藥物及毒物代謝酶(cytochrome P450)之多型性及差異性。
-
2020-02-12 武漢肺炎.專家觀點
1歲內嬰兒防疫 醫師建議外出嬰兒車加套防風罩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家長擔憂多起嬰幼兒感染病例,台中市茂盛醫院小兒科醫師簡佳裕今天表示,1歲以下的嬰幼兒不適合戴口罩,如要外出,可在嬰兒車上加套防風罩。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發生以來,已出現多起1歲以下嬰幼兒和新生兒感染個案,簡佳裕認為,嬰幼兒也要嚴防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平時增加嬰幼兒免疫力,主要是飲食均衡、睡得飽、穿得暖、適度運動和曬太陽;同時也要避免感冒或進出醫院被傳染。簡佳裕指出,嬰幼兒防疫以「被動防護」為主,1歲以上幼兒在密閉空間才需要戴口罩,若買不到兒童口罩,可將大人口罩綁緊給兒童使用,至於在公園玩耍或戶外散步,則不需要配戴。簡佳裕進一步表示,1歲以下的嬰幼兒不適合戴口罩,實際上嬰兒也戴不住。尤其更不建議5到6個月以下的小嬰兒戴口罩,因為嬰兒呼吸力較弱,加上外科醫療用口罩共有3層,可能會讓力量微弱的嬰兒過於費力呼吸,甚至有窒息之虞。他強調,還是要盡量減少到醫療場所或人潮擁擠處,如果真的需要外出,可以在嬰兒車上加套防風罩,但回到家後一定要將防風罩徹底消毒再收納,家長可選用稀釋後的漂白水,或濃度75%的酒精擦拭。對於嬰幼兒照顧者,簡佳裕也提醒,大人除了自己要勤洗手,也要幫小小孩勤洗手,只要觸摸到公共區域物體表面,就要幫小朋友用肥皂洗乾淨,不親吻嬰幼兒、不共用餐具、不餵食或共食,保持家庭環境清潔及通風。
-
2020-02-12 武漢肺炎.專家觀點
湖北外新增病例連降7天 專家:新冠肺炎疫情轉折點可能出現
除了湖北省,中國大陸各地的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新增病例數最近連續7天下降。專家說,樂觀估計,湖北以外省份的疫情將在20日左右達到轉折點;至於武漢和周邊地區的轉折點也許要一個月後才能出現。據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統計,除了湖北省,中國大陸各地10日新增38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連續第7天呈現下降態勢,分別為:890例(3日)、731例(4日)、707例(5日)、696例(6日)、558例(7日)、509例(8日)以及444例(9日)。對於確診數據的變化,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在微信發文說,「目前來看,全國湖北(以)外地區的新增病例拐點(轉折點)似乎已經出現」。張文宏說,即使春節後返工潮導致新增病例數量在未來一段時間出現第二高峰,「但是只要按照既定的防控策略,堅決執行不放鬆,只要武漢戰役能打下來,全國各地防控工作從現在的拐點開始。即使有一個小高峰,也能引來第二次拐點,直至在人間消滅這個病毒」。陸媒中國新聞週刊特約評論員黃嚴忠則綜合分析說,目前來看,根據最新也是最樂觀的預計,湖北以外省份的疫情將在20日左右達到轉折點,也就是真正意義上實現確診病例數和疑似感染人數的下降。至於武漢和周邊地區,他說,考慮到大量感染者未能及時收治,「隧道盡頭的亮光也許要在一個月後才能出現」。黃嚴忠也說,在目前對於病毒缺乏足夠認識的情況下,這種預測本身還有較大局限性,例如有專家指出,疫情早期對新冠肺炎診斷的標準有誤,導致許多患者沒有確診。此外,截至目前,病毒的動物源頭和中間宿主尚未最終確認,也尚未真正找到有效的抗病毒藥物,疫苗的研發則是「遠水解不了近渴」。黃嚴忠還表示,「群體免疫力的提高是拐點出現的關鍵」,但是目前對於新冠病毒感染痊癒後是否完全免疫,還不十分確定。不過,黃嚴忠說,從全中國大陸範圍來看,新增疑似病例自5日起已連續下降,這一情況似乎暗示目前政府採取的干預措施開始發揮作用。他還提到,病毒流行一段時間後會有變異,目的是與宿主共存,也許傳染性會變強,但致病性會減弱,例如武漢的一代、二代感染病人病死率很高(4%以上),但其他省份患者的病死率遠低於1%。
-
2020-02-11 橘世代.健康橘
靠喝「茶」可抗冠狀病毒?食藥署:勿輕信
最近大家聽到武漢肺炎就色變,除了搶口罩,許多人也分享抗病毒秘方,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一再提醒,不可相信無根據的傳言。部分網路媒體流傳紅茶或普洱茶中所含成分「茶黃素」,可對抗新型冠狀病毒,食藥署於官網說明,並無實證,不應輕信與轉傳。食藥署提醒民眾,目前醫學研究針對新型冠病毒之特性仍未完全瞭解,在沒有確切的科學實質證據論述基礎下,對於「紅茶或普洱茶,可以抵抗新型冠狀病毒、增加免疫力之偏方」傳聞,應該抱持小心謹慎的態度,不要隨便輕易相信,也避免再轉傳親朋好友。食藥署強調,「茶」類本質仍屬食品,並無治療疾病的效果,若有身體不適情形,例如發燒、咳嗽及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狀,應依循正規醫療管道醫治,並遵醫囑治療,勿聽信偏方而延誤就醫時機。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2-11 武漢肺炎.預防自保
嬰幼兒防疫 醫師:不親吻、勿拿手機給小孩玩
武漢新冠肺炎傳播力強,中國大陸傳出許多1歲以內的嬰兒被感染,浙江還有3個月大的新生兒中招。台中市茂盛醫院小兒科醫師簡佳裕提醒,平時應注意嬰幼兒的飲食均衡、睡得飽、穿得暖,並適度運動和曬太陽,以增加嬰幼兒免疫力,同時要避免感冒和進出醫院。再者,就是幫嬰幼兒勤洗手、外出使用防風罩、加強室內通風等防疫措施。考量嬰幼兒的特性,防疫乃以「被動防護」為主,簡佳裕提出的重點有:一、戴口罩:1歲以上適合佩戴,但在密閉空間才需要。若買不到兒童口罩,將大人的口罩綁緊,還是能給兒童使用的;若到公園玩耍、戶外散步,不需要戴口罩。1歲以下不適合戴口罩,且也是戴不住。尤其5、6個月以下的小嬰兒因為嬰兒的呼吸力較弱,更不建議戴口罩。再者,外科醫療用口罩共有三層,這可能會讓力量微弱的嬰兒過於費力呼吸,甚至有窒息之虞,反而更危險。二、使用防風罩:基本上,還是儘量減少到醫療場所或人潮擁擠處的機會;如果真的需要外出,可以在嬰兒車上加套防風罩,但回到家後,一定要在防風罩徹底消毒後。可選用稀釋後的漂白水擦拭,或用75度的酒精擦拭,再收納起來。至於照顧者,簡佳裕也建議應堅守以下原則,以保護家中嬰幼兒:一、勤洗手、不亂摸:勿讓小孩玩手機:手機上面充滿指紋,是間接傳染的超級大媒介,加上病毒在光滑面可以或超過24小時,所以千萬不要讓小孩玩手機。大人在外出回家後,首先要把外出服換掉,並且徹底洗手、洗臉、洗眼鏡,這跟預防腸病毒一模一樣。同時要督促家中小孩勤洗手、勤洗臉、不亂摸,尤其要避免小小孩吃手的習慣。不能用手揉眼睛、掏鼻孔、手部不要碰觸公共區域的物體表面,尤其是電梯按鈕等頻繁碰觸的表面;萬一不小心碰觸了,就要幫小孩用肥皂徹底洗手。有些家長會使用酒精或精油進行手部消毒,但頻繁使用對嬰幼兒來說,可能太過刺激,故不建議,僅限在外不便時,偶一為之。二、不親吻嬰幼兒、不共用餐具、不餵食或共食;不對嬰幼兒小孩呼氣、喘氣;不用嘴巴吹氣的方式讓食物變冷再餵食,以防飛沫汙染食物。三、家庭環境消毒:保持家庭環境衛生,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可以用酒精消毒擦拭物體表面一次。最近很夯的次氯酸水產品,濃度太高會對皮膚不好,萬一小孩誤食,也有危險。四、加強房間通風:家中有配置空氣清淨機的人,應該每日定時開啟;家裡若沒有空氣清淨機,就要每天在房間輪流通風2至3次,每次開窗通風30分鐘至1小時。房間通風時,將孩子轉移到其他房間,做好保暖措施,避免通風時小孩因而受涼。
-
2020-02-11 武漢肺炎.預防自保
肺炎防疫操 簡文仁教你10分鐘增強免疫力
武漢新冠肺炎何時可以緩解,沒人敢說,此時萬事莫如防疫急,人人聞炎色變。排長隊搶買口罩、酒精甚至衛生紙,擔心患上了肺炎。其實防疫有三部曲:不讓它進入、進入了不發病、發病了快快好。口罩、酒精、隔離是第一關,當然很重要,靠它們阻絕病毒在體外。但病毒看不見卻摸得著,要完全阻絕在外不容易,就要靠第二關,讓它不能作怪,這就要靠自己的免疫力。如果此時緊張焦慮憂煩就會降低免疫力,只要身心健康病毒就不容易作怪,這就是武漢肺炎患者大多數是年長慢病患者的原因,就算感染到了也發作了,還可以靠身體天生最好的醫師-自癒力,讓病情快快好。而這二、三關的免疫力、自癒力就需要有健康的身心。大家都知道運動有益身心,而且很多研究證實中強度的運動可以提升免疫力,強化自癒力。所以適度的運動在這非常的防疫時期更顯重要,現在大家比財力比能力不如比體力免疫力,介紹一套中強度運動早晚各練一次,一次只要10分鐘,讓你不安的心情更舒緩,防疫的概念更清楚,免疫自癒內力更高強。全民防疫無偏方,洗手運動有健康。
-
2020-02-10 武漢肺炎.預防自保
網路瘋傳「雙黃連口服液」抑制新冠肺炎 中醫師這麼說
中國網路瘋傳「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武漢新冠肺炎。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李耘瑄表示,該口服液主要是清熱解毒功效,但能否抑制武漢肺炎仍需更多的實驗數據才能證實,民眾不應該過於相信網路資訊。李耘瑄表示,「雙黃連口服液」是由三個中藥組成的,包括金銀花、連翹、還有黃芩,因為金銀花又稱雙花,故以這三味藥之名而稱「雙黃連」,並非成份中有「黃連」這味藥。金銀花在SARS還有H1N1的時候,因為其清熱解毒還有抗病毒的功效,引起廣泛的注意。連翹和金銀花一樣有清熱解毒的功能,這兩味藥常常用在風熱型的感冒上,像是喉嚨痛、發熱等,黃芩則是可用在肺熱的咳嗽上,效果都很好。李耘瑄提醒,這三味藥物合起來,其實是風熱型感冒時的用藥,但它僅適合在感冒初期的情況,像是輕微的喉嚨痛,然後身體稍微有點發熱時使用,會有不錯的效果。但是當病情進展到像肺炎,嚴重的高燒或是有呼吸困難等明顯的肺炎症狀時,那麼只用這三味藥的效果,並不足以能夠完全的治療肺炎的情況,所以這一點必需大家非常注意。李耘瑄提到中醫重視的是體質,「內經」裡面有一句話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也就是說當我們人體的免疫力比較低的時候,就容易受到外來病毒的感染。這時候可以適當的補充水份,因為冬天氣候乾燥,身體本身的潤滑液也會比較少,所以需要補充水分。其次,少吃辛辣的食物,像是麻辣鍋,都容易讓體內本身有的熱更加劇,甚至產生上火的情況。也不要熬夜,熬夜也會讓身體容易上火,當有感冒時又上火的話,那就會容易化熱,甚至發燒、喉嚨痛、咳嗽等都會比較容易發生。透過這些簡單的日常保養,就能提升免疫力。最重要還是要勤洗手,出入公共場所戴口罩,減少到人多的場合,都是防疫的最佳方式。
-
2020-02-10 武漢肺炎.預防自保
網傳雙黃連口服液抑制武漢肺炎 醫:待證實
中國網路瘋傳「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武漢肺炎。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李耘瑄今天表示,「雙黃連口服液」主要是清熱解毒,是否能抑制武漢肺炎,仍需更多實驗數據證實。李耘瑄指出,「雙黃連口服液」由金銀花、連翹、、黃芩等3個中藥組成,因金銀花又稱雙花,這3味藥才稱為「雙黃連」,而不是成份中有「黃連」這味藥。李耘瑄表示,金銀花因具清熱解毒及抗病毒,在過去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時曾引起廣泛注意;連翹和金銀花一樣也有清熱解毒的功能,這兩味藥常用在風熱型感冒,黃芩則用在咳嗽上,效果都很好。李耘瑄說,這3味藥物合用,其實是風熱型感冒的用藥,但僅適用在感冒初期,包括輕微喉嚨痛、身體有點發熱等;若病情進展到肺炎,出現嚴重高燒或呼吸困難等症狀就不足以完全治療。李耘瑄表示,中醫重視的是體質,當人體免疫力較低時,就容易受到外來病毒感染,透過簡單日常保養,就能提升免疫力,最重要的是勤洗手,出入公共場所戴口罩,避免到人多場合,都是防疫最佳方式。
-
2020-02-10 武漢肺炎.預防自保
網傳防疫妙招 別輕信謠言
武漢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大,導致民眾人心惶惶,網路上也出現許多防疫妙招,但多屬不正確的錯誤訊息。奇美醫學中心醫務秘書暨加護醫學部部長陳奇祥呼籲,民眾不要盲目跟風,重要的是注意手部清潔及衛生。陳奇祥強調,正常居家通風良好及空曠清潔的環境,並不需要戴口罩,近距離、密閉空間長時間接觸人群時,才要戴口罩。現階段建議,慢性病人及免疫力較差者、有發燒或有呼吸道症狀者、有可能接觸感染者或是進出醫院者,必須戴口罩。一般人若要進出公共場所,反而使用一般口罩勤於清潔和更換更加適合。口罩噴酒精 恐破壞過濾層噴酒精於口罩雖有消毒殺菌效果,但為不得已的權宜做法。奇美醫學中心急診醫學部部長許建清指出,醫療用口罩內含過濾層,有可能被噴入的酒精破壞,因此不建議太多次數透過酒精將口罩消毒後重覆使用。口罩久戴 皮膚痘痘易惡化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暨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鄭百珊也提醒,近來許多民眾出入公共場合時口罩不離身,若是長痘痘的人,口罩戴太久,易造成皮膚上的痘痘更為惡化,增加長痘痘的風險。建議要適時的拿下口罩來清潔臉部,如果口罩過髒,必須更換口罩,避免膚況惡化。目前尚未有特效藥物能預防武漢肺炎。許建清表示,熏醋、喝酒等殺菌方法,都是錯誤的訊息。酒精可以消滅病毒,是指噴灑適當的酒精於物品或手部,能在體表上消毒,並非要民眾真的喝酒,建議環境消毒用的酒精濃度為75%左右。熏醋消毒?刺激呼吸道黏膜很多人認為醋有消毒、殺菌的作用,坊間也傳出使用偏方熏醋的方法。但是,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李佳蓉並不建議此做法,因為熏醋的醋酸味會對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可能會加重呼吸道症狀。李佳蓉表示,隨著武漢肺炎病情越演越烈,網路上流傳各式各樣的防疫茶,其中大多內含金銀花、連翹、板藍根、黃連等較為寒涼清熱的藥物,但這些藥物是否能夠抑制武漢肺炎,尚待更多的研究證實。每個人的體質都有所不同,若屬於較虛寒體質的人,長期使用清熱藥物反而可能耗傷正氣,虛寒加重,得不償失!中藥提升免疫力 得看個人體質面對病毒威脅,提升免疫力是相當重要的。適當使用中藥可以調整免疫系統,例如清熱類中藥柴胡、金銀花等,具有促進免疫細胞增殖及細胞吞噬的作用;補益類中藥黃耆、人參、黨參、枸杞等,研究證實可提升免疫功能。但中藥必須由中醫師辨證後,依個人體質而選用適合的藥材與劑量。
-
2020-02-10 養生.保健食品瘋
健康食品怎麼吃? 5點不可不知
什麼是健康?哪些健康食品可以吃?哪些健康食品吃了才健康?很多人會自己買一些健康食品來加強健康。然而,吃健康食品真的對健康好嗎?在吃健康食品前,你可能要先具備一些基本概念:一、目標要明確:很多人不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吃健康食品,聽朋友介紹之後,都喜歡買比較貴的健康食品,認為就是比較好的健康食品。健康食品會讓自己健康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很多人是因為身體有病而服用健康食品,這個是不對的,如果有病就必須要看醫師吃藥治病。二、健康食品的用量:每一種物質吃進身體時,除了物質本身的化學特性外,物質的濃度也很重要。健康食品的濃度都比較低,所以健康食品不要多吃,吃多了濃度就會增加,可能會出現藥物的作用或是跟其他已經在服用的藥物產生交互作用。三、看清楚標示的內容:使用健康食品前應該仔細閱讀其成分,有很多健康食品是複方,因此必須了解。大部分的人並不清楚自己吃下去的健康食品有那些成分,這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因此在服用健康食品前必須仔細的閱讀成分組成。四、服用後之評估:服用健康食品之後,當然要評估效果,就跟你吃藥一樣,也必須注意是否有療效。最簡單的評估就是,這個健康食品是否有達到你當初預期的目的,例如有人是因為精神不好,那服用之後是否精神變好?如果可以達到你當初所服用的目標,就繼續服用,但是如果沒有達成,就應該停止使用了。五、誰最應該吃健康食品:真正需要健康食品的人,是某些疾病的高危險族群,但是並沒有發病。例如有些人容易感冒,可以補充一些維他命B群,提高免疫力。有些人有骨質疏鬆的家族病史,可補一些鈣質。這些人因為要減緩或預防疾病的發生,因此是最必須要服用的。總之,健康食品是為了健康,不能治病,如果身體有病的話,還是需要看醫師,求助於正常的醫療管道,方為上策。
-
2020-02-08 武漢肺炎.專家觀點
武漢肺炎2年齡是分水嶺 症狀輕重差很大
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武漢肺炎)確診病例持續增加,「美國醫學會期刊」5日刊登的一篇報告指出,患者多為中年人,孩童病例非常稀少,此外,孩童多數是無症狀或輕微症狀感染,和當年SARS及MERS流行模式相似。專家指出,人類免疫力在中年下降得特別快,所以在這波疫情中,長者發病率最高,但專家也表示,需要更多資料才能下定論。患者年齡中位數 49~56歲紐約時報報導,資料顯示,到目前為止,孩童似乎較少出現武漢肺炎重症。美國醫學會期刊5日刊登的報告顯示,患者年齡中位數介於49至56歲。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講座教授裴偉士(Dr. Malik Peiris)表示:「根據我的經驗,我強烈地猜測年輕族群已感染武漢肺炎,只是病況較輕。」裴偉士開發出新型冠狀病毒的檢測方法。裴偉士說,科學家或許不會看到武漢肺炎孩童病例,因為「我們沒有輕症患者的資料。如果新型冠狀病毒傳遍全世界,而且傳播範圍像季節性流感一樣廣,我們就有可能看到更多孩童病例」。深圳10歲童發病 無外顯症狀深圳一名10歲孩童曾和家人到疫情發源地中國大陸湖北省武漢旅遊,回到深圳後,其他染病的家庭成員年齡介於36至66歲間,出現發燒、喉嚨痛、腹瀉和肺炎症狀。醫生發現,10歲孩童的肺部也有病毒性肺炎跡象,但他沒有外顯性症狀。有些科學家懷疑,這是孩童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典型病例。澳洲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流行病學家瑞娜.麥金泰爾正在研究新型冠狀病毒傳播,她說:「這名孩童應該是無症狀或症狀極度輕微的武漢肺炎患者。」SARS、MERS 病童也大多沒事這種模式在許多方面看來,和SARS及MERS疫情爆發模式類似,這兩種疫情也是由冠狀病毒引起。MERS疫情2012年在沙烏地阿拉伯爆發,南韓也在2015年爆發疫情,並在兩國共奪走800條生命。當時,多數染病孩童並未出現相關症狀。在2003年SARS疫情中,有800人死亡,但其中沒有孩童,多數是45歲以上病患,其中男性死亡風險更高。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研究員在超過8000個SARS病例中,只找到135個孩童病例。超過12歲 症狀與成人較類似 研究員發現,12歲以下的孩童不太可能需要住院、接受氧氣或其他治療,而12歲以上的孩童症狀和成人染病症狀比較相似。裴偉士說:「我們不完全了解病況嚴重性和年齡相關的原因。但是,我們現在看到新型冠狀病毒和SARS的例子,你可以藉此看得更清楚。」病毒只引發孩童輕症感染,卻引起成人嚴重症狀的情況並不少見。例如,感染水痘對孩童而言大多無足輕重,但對成人而言是場災難。流行性感冒與眾不同是因為流感和人類一起演化上萬年,而且每年感染全世界數百萬人。裴偉士指出,儘管每年都有數以千計孩童因為流感住院,但其中只有少部分人因流感死亡。50歲後免疫力下降 發病率高成人可能更容易得到傳染病,因為他們更可能罹患糖尿病、高血壓或心臟病等疾病,削弱他們抵禦傳染病的能力。人體與生俱來的免疫力對對抗病毒至關重要,免疫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弱,尤其在中年以後。麥金泰爾說:「人們50歲以後免疫力下降,而且下降愈來愈快,這就是為什麼在多數傳染病中,長者的發病率最高。」無症狀年輕族群 恐成疫情推手?一個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關鍵問題是,無症狀的患病孩童能否將病毒傳染給其他人。麥金泰爾表示:「年輕族群不只是孩童,還包括青少年和20歲左右的人。一般而言,年輕族群和社會接觸最密切。沒意識到自己患病的年輕族群可能使疫情更嚴重。」麥金泰爾等科學家表示,為了充分了解武漢肺炎,需要更詳細的資料:人們第一次接觸病毒的時間、第一次出現症狀的時間,以及有多少人症狀較輕微,症狀輕微的又是哪些人。有了更詳細的資料,「男性死亡風險較高」等結論就有可能改變。儘管如此,美國田納西州納許維爾市范德堡大學小兒科傳染病學專家丹尼森說,「很難想像孩童病例被低報。我認為,這意味著中國染病孩童非常、非常少,而且孩童面臨的風險沒那麼高」。
-
2020-02-08 橘世代.健康橘
鄭教授的衛教課 逾45歲自然懷孕 比中發票還難
台灣於2012年生育率來到史上最低點,僅0.87%,成為全世界最不想生育的國家之一,到了2020年,甚至可能「生不如死」,人口負成長。高雄醫學大學婦產科教授鄭丞傑忍不住為此來堂衛教課,表示女生最佳生育年齡為25至34歲,38歲是大自然劃出的適孕分水嶺,過了38歲連人工輔助生殖受孕率都大幅減少,想生就得趁早。他觀察臨床不孕門診發現,子宮肌瘤、肌腺瘤患者年齡偏高,大都超過40歲,其中8成尚未懷孕,即使順利治療還得面對不孕困擾,因為年紀一大,卵子品質下降,加上子宮組織異常,受精卵著床不易。研究發現,女性一旦超過35歲,卵巢內卵子的庫存量就加速減少,異常率也大幅上升,卵子存量有限,如果又有工作等沉重壓力,可能導致生殖系統早衰;他形容超過45歲想自然懷孕,「機率比中統一發票還低」,不少人卻以為偶有一件的名人超高齡懷孕不是難事,而誤認為自己可以比照辦理。鄭丞傑以土壤來比喻子宮,想要開花結果,孕育大地萬物,當然得擁有良好的土質。壤土、黏土、沙土,分別可以種植不同的植物,但若是岩石,當然種子難以著地、萌芽。換言之,子宮組織一旦老化病變,尤其有子宮肌瘤或子宮肌腺症,常常難以受孕,也因此鄭丞傑近年來投入大量時間研究最新的無創海扶刀手術,目的之一便是為子宮有病變的婦女改善著床環境,保住生機。所幸隨著產前基因篩檢、人工生殖醫學及腫瘤醫學等技術的進步,昔日不可能的事,現在變成可能。許多女性到了更年期,甚至已經停經,才想生小孩,接受借卵及人工生殖,還是有可能一償夙願,但過程相當辛苦。王麗容分析,眾多研究發現,兩性性別地位愈是平等,生育率才會上升,如果兩性地位處於不平等狀態,則生育率就會難以拉起來。鄭丞傑也建議應該擬訂教育、所得稅、社會住宅福利、托育等多項配套措施,藉此鼓勵生育,始能見效,特別是中產階級更應補助。鄭丞傑認為,與其長期執著於鼓勵不想生育的人生育卻又未見效果,不如補助本來就想生卻生不出來的不孕夫妻人工生殖費用、補助坐月子的費用、逐步開放代理孕母,估計每年至少可以增加一萬個新生兒。鄭丞傑說「不要以為是天方夜譚,其實日本現在就已經開始補助坐月子的開支了。」在匈牙利,生育4個小孩的婦女可以終生免課徵所得稅。王麗容列舉,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過程中,如果懷孕生產,就能申請學校的住宅補助。至於英國,以她在牛津大學擔任訪問學者的經驗,帶著寶寶搭乘捷運、客運、鐵路等公共交通運輸工具,車資就會低廉許多。系列報導【婦科權威與女權學者的婚姻日常】。婦科名醫鄭丞傑與女權學者王麗容 筆戰兒女教養。鄭教授的衛教課/逾45歲自然懷孕 比中發票還難。「出門時當丟掉,回來就當撿到」鄭丞傑翻滾女人堆 王麗容:我已有免疫力。鄭丞傑、王麗容人生下半場 開心擺第一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2-08 橘世代.健康橘
鄭丞傑、王麗容人生下半場 開心擺第一
鄭爸爸年輕時忙著門診、開刀、寫學術論文、演講、上節目、寫書,到了人生下半場,他悟出「活著除了貢獻社會之外,就是要享受人生」,尤其近來卸下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行政職之後,除了繼續出國參加醫學會議,也盡量抽空安排旅遊行程,開心地與家人或好友在國內外旅遊、爬山、泡湯、吃美食。儘管每周仍然看許多病人、開不少刀,他戲稱自己現在心態上是和年輕人的「working holiday」一樣,是「半工半玩」,他說比起可能已經是八成在玩、兩成在工作的好友葉金川教授,自己可能再過10年才能那樣的生活。實際上他也是這樣告訴癌友,「活著絕對不是只為了打化療,一定要利用體力比較好的空檔玩樂」,人生苦短,都已經不幸罹癌,反而應該放開一切盡量玩樂,實踐年少時未能完成的夢想,享受美食、出國旅遊、聽場音樂會,或是多和家人團聚,「只要讓自己開心,做什麼都好」。 王教授則進一步為「玩」下了一個定義,除了生理放鬆、釋放壓力,玩樂目的還包括心靈上的契合溝通,追求伴侶、子女、家人、親朋好友等社會關係的滿足感。她表示玩樂是正向能源的重要來源之一,即使再忙,也應該好好放空自己去玩玩。至於退休規畫,鄭爸爸認為,執醫的最大好處就是沒有退休年齡的限制,因此還沒想過完全退休後的光景。不過,老了之後,物質需求變小,他只希望與子女能夠住得近一點,因此,子女在哪定居、生活,自己可能會至少抽出部分時間住在離子女不遠處。王教授則有異曲同工的看法,她不會限制孩子一定要在台灣生活,原則是「不能綁住小孩,但又能享受與孩子互動的樂趣」。她強調,「退休是一種計畫過程,而非自然過程」,在退休之前,她會盡量參與各種非營利組織的團體,擔任志工,繼續鑽研於某個自己有興趣的領域。 另外,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居家環境,也是夫妻倆退休規畫的重點之一,盡可能地在社區老化。兩人共識是多數時間不會離開台大公館生活圈,鄭爸爸固定在台大跑步和打網球,王教授則繼續規律地在校園健走和跳舞。系列報導【婦科權威與女權學者的婚姻日常】。婦科名醫鄭丞傑與女權學者王麗容 筆戰兒女教養。鄭教授的衛教課/逾45歲自然懷孕 比中發票還難。「出門時當丟掉,回來就當撿到」鄭丞傑翻滾女人堆 王麗容:我已有免疫力。鄭丞傑、王麗容人生下半場 開心擺第一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2-08 橘世代.健康橘
婦科名醫鄭丞傑與女權學者王麗容 筆戰兒女教養
國內婦科名醫鄭丞傑與女權學者的妻子王麗容,生活最大交集就是一對寶貝兒女。王麗容不諱言,孩子的教養問題是她與鄭爸婚姻生活中,爭執、吵架的唯一導火線。 觀念先進 39歲才生龍鳳胎 鄭丞傑預見少子女化的時代會來臨,為了鼓勵生育,早在廿年前就提出「只要先生,不要先生」口號,王麗容則認為人生三部曲「愛情、結婚、生子」,現在應該可以簡化為「愛情、生子」。兩人都倡導生兒育女要趁早,觀念先進,但其實王麗容一直到39歲那年,才如願生下一對龍鳳胎。 王麗容舉自身為例,工作一段時間後又重拾書本,35歲時取得美國UCLA博士學位,過程艱辛,「感覺論文是我這輩子第一個孩子」。畢業後回到母校台灣大學執教,壓力沉重,影響生育大事,一拖又是好幾年,等到39歲才生下龍鳳胎,人生這才算圓滿。 「如果可以重來的話,我會選在35歲前生孩子」,儘管是追求兩性平權的女權主義者,但王麗容仍認為,對於女性來說,生兒育女具有特殊的本質及意義。她表示,許多女生在年輕時追求事業、教育投資,錯失了最佳生育時間,她也不例外,要是人生再來一遍,她寧願犧牲工作,也要早幾年擁有下一代。子女是獨立個體 適時放手回顧30多年的婚姻生活,兩人曾因對孩子教育的看法不同而有過爭執,但從不冷戰,即使觸到地雷,仍會不斷溝通,但是以「筆談取代言詞交鋒」。王麗容表示,當有爭執時,脫口而出的話語常是銳利、容易傷人,因此兩人已有默契,只要瀕於非理性邊緣,就啟動筆戰模式,王教授說,「這種方式理性多了」。對於孩子未來發展,兩人態度一致,那就是在教育及生活上,給予絕對支持及自由,均認為子女是獨立個體,家長必須適時地放手,事後也證實「放手是對的」。 做自己…兒子立志當「普通人」 舉例來說,鄭家女兒高中畢業後,選擇至美國普渡大學,當時王教授放不下心,還利用暑假前往美國陪住了1個月。但鄭家女兒終究遺傳了父親大方開朗的個性,喜愛交友、樂於參加社團活動,曾經擔任台灣同學會會長,甚至當選學校亞洲小姐。 至於兒子,儘管父親是名醫,卻對醫學一點興趣都沒有,也從來沒想過要當醫師,從小立志當個「普通人」。熱愛日本文化的他,在清華大學就讀期間,單靠上網自學,短短1年內日文檢定從最基本N5程度,晉升至最高階的N1,也順利申請到早稻田大學和東京工業大學兩所世界頂尖名校的研究所。母性使然,擔心兒子異地求學,可能多有不適,王麗容還因此申請科技部計畫,也順利通過,如此一來,便能一邊執行研究,一邊陪公子念書。王麗容說,從小給了一對子女最舒適的學習環境,教養守則共有A至E等5大點,最重要的是,要求孩子盡量「做自己」,但也學著傾聽別人的意見,且了解自己必須承擔的責任。A是「自主」(Autonomy);B是做自己(Be yourself),但也要傾聽他人意見;C是承諾(Commitment)完成自己應當做的工作,達到承諾;D是發展(Development);E是獎勵(Enpower),隨時獎勵,針對兒女不足之處給予資源。相信小孩 開明看未婚生子鄭家女兒在青春期時,就問過婦科權威的老爸,「女人什麼時候最適合懷孕?」答案是25至34歲,現在她也正處於育齡階段。當年人在美國求學的她,萬一突然告知受孕想未婚生子,鄭家雙老就要當外公外婆, 各自會有什麼反應?鄭爸爸自信地說,從小訓練培養女兒,相信女兒的擇偶眼光,如果還沒有結婚就懷孕生子也沒關係,但「種」一定是好的。相較於爸爸從最原始的生物觀點來看待此事,王麗容充滿理性,她以親密角度來分析,即使沒能修成正果走入婚姻生活,但兩人曾是彼此生命中最重要親密伴侶,寶寶是愛情的結晶,她會尊重孩子的作法,給予最大支持。系列報導【婦科權威與女權學者的婚姻日常】。婦科名醫鄭丞傑與女權學者王麗容 筆戰兒女教養。鄭教授的衛教課/逾45歲自然懷孕 比中發票還難。「出門時當丟掉,回來就當撿到」鄭丞傑翻滾女人堆 王麗容:我已有免疫力。鄭丞傑、王麗容人生下半場 開心擺第一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2-08 橘世代.健康橘
名醫鄭丞傑翻滾女人堆 女權妻子王麗容:我有免疫力
「出門時當丟掉,回來就當撿到」,是國內許多傳統女性對於婚姻的無奈;當婦科名醫鄭丞傑遇上女權學者王麗容,兩人的專業領域看似違和,面對妻子在女權領域的權威,鄭丞傑雖為婦科名醫,卻自承是「溫和的女性主義者」,兩人在對方的公、私領域相知相惜,用和諧日常描繪了「婚姻的故事」。30年婚姻 不用天天黏一起鄭丞傑為國內婦科權威教授,除了專精於婦癌領域,有感於婦女飽受子宮切除之後的性生活困擾之苦,年輕時還攻讀美國舊金山人類高級性學研究院,取得博士學位,為國內少見的學術派性學大師,在電視節目談起性愛,引經據典,卻不失莊重,擁有不少死忠女粉絲。王麗容是台灣大學社工系教授,國內著名女權學者,致力於性別平等,專攻「性別暴力研究、性別與家庭、社會品質」,是當年國內性别平等三法的主力初稿起草人,劉兆玄擔任行政院長時婦權會的左右手,卸任台大社工系主任、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之後,目前是台大校長管中閔和台北市長柯文哲在性平會的副主委。她也曾公開評論檯面上幾名重量級男性政治人物缺乏性別敏感度,在性別平等上嚴重失分。兩人學有專精,各有一片天,在公領域上,看似違和,但其實鄭教授早在廿多年前就在報紙專欄、書籍、演講、電視節目中,鼓吹增加女廁,別讓女性因為「不方便方便」而少喝水、憋尿妨害健康,他認為「基於先天生理上的不同去多給女性方便、多照顧女性才是真平等」。夫妻在私領域如何相處讓人好奇,其實兩人是相差不到一歲的國小同學,大學時在同學會上重逢,結婚迄今30多年,彼此暱稱「爸爸」、「王教授」。信任對方 一舉一動都自由訪談過程中,鄭爸爸少了電視上一派輕鬆、談笑風生的豪氣,略顯拘謹,一本正經,多數時間禮讓太太發言,多了一點居家老男人的淡定氣味。至於原本看來嚴肅的王教授,話匣子一開,卻反而帶些小女人模樣。鄭丞傑是婦科名醫,同時是電視談話性節目名人,死忠粉絲無數。王教授笑笑地說,30多年前結婚前夕,媽媽就傳授了馭夫之道,很簡單,只給了一句台灣俚語:「出門時當丟掉,回來就當撿到」。王麗容雖是女權學者,追求性別平等,但在婚姻生活中,她聽從媽媽的話,選擇信任對方,從不追根究柢,或是整天想辦法黏著對方,掌握另一半的一舉一動。出遊分開走 擔心孩子被綁架正因另一半為名醫,醫務忙碌,常常以病人為中心,這也多少影響到家人互動,孩子還小時,全家人偶爾一起出遊,常是鄭爸爸一個人走在前面,王教授與雙胞胎孩子跟在後面,保持一點距離,理由很簡單,她擔心孩子被綁票。二、三十年前的台灣,曾經綁匪猖獗,搞得人心惶惶,王教授深怕歹徒盯上名醫的子女,誤以為在大醫院服務的名醫是有錢人而發生不測,因此不讓孩子曝光,自己也始終遠離鎂光燈,即使全家人至外面用餐或到風景區旅遊,人多時常常裝成陌生人。 鄭爸爸表示,婦產科醫師一向勞心勞力,年輕時的他幾乎一周七天都綁在醫院,連續上班二、三十個小時是家常便飯,即使下班後還是常以院為家,因為指定要他接生的產婦實在太多,最高紀錄是一個晚上接生六個寶寶。後來專攻婦科腫瘤癌症,緊急手術和接生才變少,生活品質提升不少。鄭爸爸坦承,年輕時生命中的第1順位為病人,其次是小孩, 另一半則排名第3。王教授說確實如此,她了解婦產科醫師的壓力,所以從不會要求另一半分擔多少家務,晚上也不會要求先生陪著做任何事情,例如,外出吃飯、散步、看電影,因為BB CALL一響,就必須衝回醫院。 婚姻互動 找到最佳平衡點個性開朗幽默的鄭爸爸原本就是婦產科名醫,近幾年經常上電視談話節目,談笑風生,妙語如珠,吸引眾多女性粉絲,也成為收視率保證,一直有公司想簽下他的經紀約。對於鄭爸爸在螢光幕前談性、談婦科專業的表現,王教授評價如何?答案出乎意外,因為家裡沒有電視機,無從觀賞起,偶爾從手機收到親友同事傳來網路連結,她也很少認真看,「就讓外面的留在外面」。不過看到他出版了將近40本科普保健著作,廣受海內外讀者的好評,甚至女兒在國小時就在學校圖書館看過鄭爸爸審訂的兒童性教育書籍,王教授和一雙寶貝兒女顯然都引以為榮。至於王教授如何看待鄭爸爸成為「名醫中的名醫」?她分析,網美靠粉絲,這是一種社會現象,有了名氣,當然就會有一群死忠的粉絲,她只能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有定性、免疫力,不要被影響」,所幸鄭爸爸也沒有讓她失望。 「謝天謝地,這幾年來,我確實做到了」,王教授說,在與鄭爸爸互動模式中,找出最佳平衡點,兩個人不用天天黏在一起,更無須想盡辦法綁著對方,信任才是安定婚姻關係的關鍵所在。系列報導【婦科權威與女權學者的婚姻日常】。婦科名醫鄭丞傑與女權學者王麗容 筆戰兒女教養。鄭教授的衛教課/逾45歲自然懷孕 比中發票還難。「出門時當丟掉,回來就當撿到」鄭丞傑翻滾女人堆 王麗容:我已有免疫力。鄭丞傑、王麗容人生下半場 開心擺第一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2-08 武漢肺炎.預防自保
搭捷運公車要戴口罩嗎?衛福部影片答案讓網友傻了
武漢肺炎來勢洶洶,台灣目前已經累計16例確診病例,為了讓國人能得到正確的防疫知識,避免疫情散播擴大,衛福部在電視上不斷發布多支宣導影片。最新一支影片請來了「柚子醫師」陳木榮來告訴大家在搭乘公車、捷運、計程車時是可以「不用戴口罩」,但影片一出也引起網友們的討論。許多民眾普遍認知都認為搭乘捷運、公車、火車等大眾運輸工具是屬於密閉空間,人擠人容易傳染疾病,陳木榮醫師在衛福部疾管署的最新一支宣導影片裡卻提到,以目前台灣的情況來看,在搭乘這些交通工具時其實是不需要戴口罩的,因為台灣沒有出現社區感染的情形,一般健康的民眾是可以不用戴口罩。陳木榮也說,如果是慢性病患、免疫力較差,有發燒或者咳嗽、流鼻涕這些呼吸道症狀的人,就必須要戴上口罩。影片最後,陳木榮醫師也呼籲民眾應該將口罩留給病人、醫護人員等這些真正需要的人,才能讓大家獲得最好的保護。雖然是宣導衛教觀念,但影片一出還是引起網友不小的討論,PTT上網友一面倒的批評「密閉空間還是要吧?」、「顛倒因果,我健康所以不戴,等到有病的人傳染成為社區感染再來戴?」、「醫生千百個也有各種不同的觀點」、「對不起我比較怕死,你們可以不戴我要戴」、「自保的方法也要被剝奪嗎?」、「所以之前說人多密閉空間戴口罩也是騙人的?」、「政府官員請改搭大眾運輸不戴口罩示範」、「我當初就是搭捷運就是沒戴口罩,才被傳染感冒的」。
-
2020-02-07 新聞.科普好健康
防肺炎靠保健品增強抵抗?免疫力不是愈強愈好
隨著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必然會有一堆保健產品打著增強免疫力的旗號出場。我們今天就來說說,免疫力越強越好嗎?在講免疫力之前,我們先來講一個故事。有一位朋友去紐約玩,因為太興奮忘了上廁所,結果實在是憋不住了,於是找了個僻靜的巷子,把車停在路旁,對著牆方便(當然,這種行為也是不對的)。正在舒緩膀胱時候,聽見巡邏的警察大喝一聲“Freeze! Hands up!”。尷尬了,你說這情況應該是舉手還是不舉手呢?不舉手,後面可能就開槍了;舉手,褲子就掉尿上了。我們都希望生活在一個絕對安全的環境裡,於是我們有了越來越高效的治安和安保體系。但是如果這個體系過於敏感,那也不是什麼好事兒,比如過馬路稍稍靠近運鈔車就被保安按倒在地,付錢的時候看了兩眼收銀機就被噴了防狼噴霧,或者是不小心擦鼻涕的紙巾在風中脫手結果被警察圍起來丟進監獄。我想,任誰也不想在這樣的社會中生活。那麼,這些問題與免疫力有啥關係呢?當然有!所謂的免疫力不是一種虛幻的能力,而是實打實的免疫系統的能力。那麼免疫系統是什麼又是乾什麼的呢?簡單來說,免疫系統就是人體的內衛部隊,它們的作用就是防禦清除外來的和內生的搗亂分子。我們經常聽到的白血球,淋巴球都是免疫系統部隊中的戰士,隨時做好好對抗混亂的準備。可能有朋友會想到了,對付外來入侵者這個比較容易解釋,那內部的搗亂分子又是什麼呢?別著急,我們先來一致對外的故事。1.免疫系統【對付入侵者的事叫免疫防禦】內衛部隊有很多種對抗外來入侵者的方法,比如利用抗體把有害的入侵者抓起來,阻止它們幹壞事兒。就像老鼠夾子逮老鼠一樣。這段時間,大家經常聽到的丙球蛋白,就是幹這個事情的。接下來,免疫系統中淋巴細胞還會釋放出干擾素,來阻止病毒合成。大家注意了,要想勝利,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認清楚壞人再行動,別忘了我們每天都是呼吸吃飯喝水,與環境做那麼多交換的事。如果說不加辨別地供給外來物質,那我們身體就要出亂子。褲子就要掉到尿上去了。還好,我們的免疫系統通常能認出那些壞蛋的臉,在病毒表面有很多特別的蛋白質,比如我們熟悉的禽流感H1N1,其中的H和N就是這樣的識別特徵, H代表紅細胞凝集素, N代表神經氨酸酶,這兩種蛋白質是病毒侵染細胞的工具,也是免疫系統識別壞人的標誌。又一個問題出現了,如果免疫部隊不認識壞人的臉,怎麼辦?理論上,只要得過一次疾病,我們的身體就有了相應的抗體。但是,很多疾病得了就好不了(狂犬病,愛滋病,天花,脊髓灰質炎),那就不能靠患病來解決問題。還好疫苗的出現了,這挽救了大量生命,疫苗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將滅活或者降低毒性的病毒注射到人體中,讓人體擁有免疫力。就好像說張貼出通緝令,讓免疫部隊都認準壞人的臉。但是別認為有疫苗就萬事大吉了。像B肝,天花這樣的不容易變臉的病毒,注射一次疫苗就能維持很長時間,但是像流感這樣容易變臉的病毒,我們就得每年注射疫苗來對付新的壞人。好了,這樣看起來,免疫系統功能強了是好事啊。但是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2.免疫系統還有一個職責,就是【對人體內部的細胞進行免疫監視】你可能會想,人體的細胞不都是我們自己人嗎?幹嘛要監視。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人體內的細胞都會有條不紊地執行自己的工作。但是在有些特殊條件下(比如輻射,病毒侵染),細胞就會出現問題。舉個例子,如果樹上的樹葉會凋謝一樣,那些工作時間已到或者已經損壞的細胞按照程序,就會被拆解,這個過程叫細胞凋亡。但是有些細胞跳過了凋亡這一步,獲得了永生。細胞永生不是好事嗎?對人體來說,不是!因為這些永生的細胞本身是有問題的,換句話說它們已經失去了正常的功能,這些細胞大量擴增只會給人體帶來大麻煩。這種情況在疾病表現上就是,癌症!正常情況下,我們的免疫系統會及早清理掉那些搗亂的癌細胞,所以健康人才避免癌症的侵襲。說到這裡,我們還是會得到一個結論,那嚴格監控細胞,越嚴格就越好啊。但事情並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回到故事的開頭,如果你稍有可疑行為就被執法人員摁倒,提不起來褲子,那就不好玩了。同樣的,如果免疫系統處於過激的狀態,那我們的身體就一團糟了,比如踏青的時候沾了一點點花粉,身上就起疹子;空氣中上有一點塵蟎,就不停的打噴嚏。這種情況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過敏了。免疫系統還有更神經質的行為,就是把我們自己的細胞當做外來有害物質進行攻擊,這些新冠肺炎中就有這樣的情況,免疫系統迷失了自我,開始無差別攻擊,結果就把人體自身搞得亂七八糟,甚至喪失功能。所以在通常情況下,我們既不希望免疫系統低下認不出入侵者,當然也不希望免疫系統發神經。說到這,大家大概已經明白了,免疫系統的活性並不是越高越好,一定要維持在一個正常的水平。免系統通過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調節兩種主要的機制來達到免疫系統內的穩定。免疫耐受就是說,知道在什麼時候該按下警鈴,普通人從運鈔車邊上經過的就不應該按警鈴。至於免疫調節,就是區分出壞人和好人,更好地做出反應。這既是免疫自身穩定。穩定壓倒一切,這句話對免疫系統來說也是完全正確的。好了,我們最終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免疫系統並非越高越好,低了會出問題,高了也會出問題。只有維持平衡狀態才是最好的狀態。那麼怎麼能維持正常的狀態呢?1.合理多樣的食物來源,充足的營養供給是免疫系統運轉的基礎支撐。我們講到的球蛋白就是蛋白質,而合成蛋白質自然需要攝入充足的氨基酸和蛋白質。2.合理的作息安排,免疫調節涉及多種激素,而良好的睡眠對正常平衡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因為有些激素只有在睡眠時會大量產生。3.適當與環境接觸,避免過度無菌環境,免疫系統需要進行鍛煉和調動,如果一直在過度潔淨的環境下會讓免疫系統出現問題。當然,在這個特殊的防控時期,大家還是要多在家裡,勤洗手,勤通風,出門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本文摘自植物學博士史軍微博
-
2020-02-06 該看哪科.婦產科
現代女性坐月子 讓身心靈恢復
懷孕是人生大事,坐月子在華人世界是產後必備行程。隨醫療進步,過去的坐月子與現代不同,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唐佑任指出,以前坐月子主要等待傷口癒合,現代坐月子則讓身心靈恢復,若補錯或補過頭,可能讓身體出現不必要的負擔。古代坐月子主要養傷過去醫術不如現代,女性生產後,會陰部撕裂傷無法透過手術縫合,傷口無法快速癒合。因此,古代產後坐月子,主要讓女性安心「養傷」,產後傷口約20天左右自然癒合,取一個月的時間坐月子,是緩衝期。養傷過程中,最擔心傷口感染,透過補身體增強免疫力。現代的女性坐月子,不再以恢復傷口為主,而是幫助身心靈恢復到以往。唐佑任說,生產對女性身體是很大的負擔,包含心血管、皮膚、代謝等方面,坐月子可以幫助產後女性,讓身體休息,也能幫助哺乳等。產後生化湯別喝太多唐佑任說,以中醫角度來看坐月子,分為三大期別,活血化淤期是指產後7至10天、補氣血期指產後10天後至惡露排淨、補腎期是指產後4周後。每個期別注意重點不同,例如生化湯不建議在產後喝太多天,以免讓原本已經癒合的傷口再度破裂。坐月子常見的麻油雞,唐佑任不建議在麻油雞裡加米酒,因為若同時哺乳,酒可能滲入乳汁中,延緩嬰兒腦部神經發展,且酒精使噴乳反射下降,米酒也可能抑制子宮收縮。國人常認為「吃很好、吃很補」才是坐月子,唐佑任說,坐月子也要讓產後婦女妥善休息,若是沒有好好休息幫助傷口復原,子宮脫垂、排便不順、痔瘡等疾病也隨之而來。
-
2020-02-06 武漢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自助 醫界倡洗手飲食運動不迷信偏方
武漢肺炎疫情升高,網路也開始流傳防疫偏方或食品,多位醫界人士今天強調,洗手最重要,睡眠充足,補充均衡營養及新鮮蔬果,攝取足量及優質的蛋白質,加上適度運動,才是抵抗病毒、強化免疫力的最佳方法。台中榮總小兒感染科主任陳伯彥表示,民眾須睡眠充足及補充均衡營養,由於引起武漢肺炎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是從呼吸道、口腔黏膜等進入人體,平常營養不均的人可考慮補充多種維他命,做好口腔清潔,增加黏膜免疫力,加上適度運動促進身體循環,增加免疫力。針對最近口罩出現缺短情形,陳伯彥說,其實一般民眾在外面不需戴口罩,戶外有紫外線、風、熱度等,病毒無法生存,所以跑步、爬山、走路都不用戴口罩。民眾在人多地方、自己生病時、進入醫療院所、特殊要求的場合時才要戴口罩,否則口罩再多也會供不應求。陳伯彥也提醒,武漢肺炎傳染力高,而且輕症感染者跟感冒症狀類似,所以只要有出現症狀者,即使是感冒,都要自覺戴上口罩,至少也能避免傳染給別人。成大醫院武漢肺炎臨床檢疫站站長陳柏齡指出,預防武漢肺炎的方法是勤洗手,一旦出現上呼吸道症狀,儘量待在家裡,如果一定要外出,就戴上醫療口罩,因武漢肺炎是飛沫傳染,若有人打噴嚏或咳嗽,距離2公尺以上,感染的風險將會降低。陳柏齡表示,目前,武漢肺炎的抗病毒藥物尚在研發中,在流感高峰感染交錯的當下,除施打流感疫苗以利病症的辨識外,適當的運動及休息、充足睡眠及不要過度疲勞等,都是抵抗武漢肺炎的自助方法。至於幫助提升免疫力的食物,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部主任黃孟娟表示,要攝取足量及優質的蛋白質;蛋白質為建造與修補體組織必要營養素,也和抗體細胞形成有關。每人每餐需要吃一個掌心大小的豆魚蛋肉類,其中黃豆製品、鮭魚、鮪魚、秋刀等餐桌上台灣常見食物可強化免疫力。黃孟娟進一步指出,顏色多元的時令蔬菜水果為增加免疫力不可或缺的超級食物,除了蔬果中的抗氧化營養素(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及天然的植化素皆可強化免疫力,菇類含有多醣體也可促進免疫力,蔬果中的水溶性纖維也有益腸道有益菌生長,可抑制害菌促進腸道健康。她說,每天蔬菜吃夠1.5至2碗及水果2至3個拳頭大可促進整體健康,維生素A能維持上皮細胞完整的功能,長期攝取不足容易在眼鼻口、呼吸或消化道黏膜健康形成缺口,可多攝取黃橘類蔬果。高醫營養師許玉恒說,如果正值牙口不佳、胃口差或積極進行體重管理時,建議可酌量補充符合膳食營養素建議攝取量的綜合維生素礦物質。多運動及睡眠充足配合均衡多樣的食物攝取,即使感冒也有較好的復原力。
-
2020-02-05 武漢肺炎.預防自保
「安、靜、能、繫、望」 五字訣 防疫隔離的安心原則
無預警被捲入封城風暴不能返國,無預警被告知須居家隔離兩周不能出門,人心難免失措不安,隨著中國武漢肺炎疫情升溫,這群人數越來越多。台灣精神醫學會與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共同建議,隔離者可利用「安、靜、能、繫、望」五原則,幫助身心安穩。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張家銘表示,無論是居家隔離者或住院隔離者,都可能擔心自己真的被感染而變得較為敏感不安,同時也可能對於被隔離的不便感到委屈不平,因此產生複雜心理情緒反應,像是否認、焦慮、恐慌、憂鬱、自責、抱怨、憤怒、失眠等。張家銘表示,適當的身心安適有助提升免疫力,台灣臨床心理學會曾在2007年綜合許多國際災難創傷心理的專家共識,提出了「安、靜、能、繫、望」五個創傷心理復原的原則,被隔離的民眾可參考。其中,「安」是指促進安全適當注意自己的健康,可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靜」是指促進平靜鎮定,可藉由深呼吸放鬆、休息、睡覺,以調適自身情緒。「能」是指提升效能感,即便身處隔離環境仍有自己可掌握之事,像是看書、作運動、寫心得或日記、安排作息適當轉移等,如此能找回自我控制感。「繫」是指促進聯繫,適度留心疫情訊息,並利用視訊與電話等工具維持與外界的溝通,讓自己感到被支持、不孤單。「望」是指灌注希望,別只注意負面的資訊與報導,要相信自己與醫療人員,自我勉勵打氣。
-
2020-02-05 名人.蘇一峰
蘇一峰/一張圖教你5分鐘辨認是武漢肺炎還是其他呼吸道感染
新型冠狀病的感染以下呼吸道為主,所以下呼吸道(咳嗽、喘)的症狀會比較多!而相對來說上呼吸道的症狀(鼻塞流鼻水,喉嚨痛)就會比較少見,這是武漢肺炎的一個重要特色!!最後再加上疫區的旅遊史或者疾病的接觸史,配合X光或電腦斷層檢查是否出現典型的毛玻璃狀變化,就能篩選取高風險的病人進行下一步的病毒檢查!著名醫學期刊Lancet《刺胳針》於1/29刊登了,目前最大的武漢肺炎收治中心-金銀潭醫院的病人資料:死亡率為11%!武漢肺炎事件期間,金銀潭醫院是專門收治武漢肺炎患者的重點醫院。 而Lancet在1/29日發表了金銀潭醫院99例的武漢肺炎病例報告,而值得注意的是99例中有11例死亡,死亡率為11%!統計到1/29日為止,各地的死亡率數字回報如圖:而症狀看起來還是以發燒和咳嗽為主要的症狀,大概佔八成病人,一樣是男性為主約七成。而官方這一次也披露了武漢肺炎的X光影像,給大家參考;蘇醫師特別對照的正常普通人的X光,與一般肺炎的X光給大家參考;可以看出來,武漢肺炎的胸部X光表現已兩側瀰漫的毛玻璃浸潤為主,給所有醫療人員參考:如果拿來跟當年SARS的重症患者比較,武漢肺炎的重症看起來還是很嚴重!【快報】109/01/25大陸專家發現:武漢肺炎患者在潛伏期時就可能具傳染能力。武漢肺炎無症狀時,仍可能有傳染能力;無症狀患者,在潛伏期傳染給多人發病浙大醫院感染科主任盛吉芳採訪時表示:新型冠狀病毒在潛伏期時、病人還沒有任何典型症狀的時候已具備傳染性!『我們碰到過一例病人,是從武漢來杭州參加會議的,到杭州時他沒有發病,咳嗽、發燒這些典型症狀都沒有。可是沒過多久,和他接觸過的幾個同事都傳染上了,陸續出現症狀。可就在這個時候,他自己還是沒有發病。直到會議結束回到武漢後,又過了2天他才發病。』「這個病例告訴大家,即使是在潛伏期,沒有任何典型癥狀的時候,就已經具備傳染性了。」盛吉芳表示。「武漢回來的,或者疫源地有接觸的,應該做好自行隔離,隔離期間不要和他人接觸,不要把病毒播散給家人、同事、朋友,這個是非常重要的。」盛吉芳希望,已經從武漢出來的但還沒有到14天的人群,應該自行隔離,或者有癥狀的應及時去醫院篩查,進行有效的治療。【快報】109/01/24 國際知名期刊Lancet 柳葉刀上面刊登了,武漢肺炎的發源地點華南海鮮市場的41名病例的結果驚人發現,41例個案中居然有6例死亡,死亡率高達15%。身為胸腔重症醫師,我真的很想罵髒話!!可惡,之前說好的死亡率只有個位數3-4%呢?!! 身為第一線醫療人員除了憤怒和想哭以外,沒有別的感想了...請政府一定要硬起來,幫大家守住防線啊!!!以下是華南海鮮市場41例武漢肺炎的詳細資料!重點整理:1. 體溫抓37.3度C以上,可以抓到98%的病人!2. 呼吸道症狀仍然很重要!3. 出現白血球&中性球升高、D-dimer增加、LDH增加,將可能演變成重症患者4. 死亡率高達15% 😱中國國家衛健委23日發布武漢肺炎17例死亡病例的病情,蘇醫師進一步分析發現:1. 死亡個案年齡偏大,中位數為75歲,從48歲到89歲。2. 其中3成患者沒有發燒3. 呼吸道症狀比發燒發生比例更高,高達82.4%4. 發病到死亡(中位數)為13天!5. 過半病人都有共病症6. 延遲就醫(中位數)為5天臨床上不只要懷疑發燒病人,有呼吸道症狀也要特別小心是否是武漢肺炎;而當患者本身年紀大、共病症多,且延遲治療者,要特別小心演變成重症死亡!以上重要訊息供醫療人員參考!!(本文末有17例死亡患者的公開資料)這場防疫之戰,只要每個人都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不怕!● 肺炎患者:第一時間誠實告知中國旅遊史 (重要★★★★★)● 醫療人員:堅守防疫原則● 政府機構:快速應變動員● 全國人民:給予前線防疫人員支持鼓勵這雖然是一場防疫之戰,但是其實更是一場道德的考驗!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目前致死率不清楚已公布的死亡個案大多是年紀大與慢性病的患者,大家請勿過度恐慌,把N95口罩與醫療資源留給需要的人;保持良好免疫力,不到中國旅遊更重要。這次防疫是否成功?道德是關鍵!那天節目上才提到:機場使用紅外線發燒偵測儀還是不一定能完全防堵,如果有心人吃退燒藥還是能上飛機;馬上就有這個新聞了:武漢女武漢女發燒卻吃藥強行出境 抵法po文自豪「勝利會師」【更新】109/01/18 更新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2019 新型冠状病毒(武漢肺炎),發表了醫療人員參考的治療指引。胸腔重症醫師幫大家重點整理,真心希望用不到武漢的同濟醫院與協和醫院的專家,共同發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快速診療指南》作者急診醫師張勁農在看病中得到武漢肺炎,痊癒後返回第一線繼續看病並寫下診療指南:1月11日,中國宣布第一例的武漢肺炎死亡案例1月11日,中國宣布了第一例的武漢肺炎(Wuhan pneumonia)死亡案例,是一名61歲的男性。中國這一波出現的不明肺炎(China's mysterious pneumonia),到1月11日已累積59個個案,7個嚴重個案,1月9日則出現第一起的死亡案例,是一名本身有腹部腫瘤與慢性肝病的61歲男性!病原體目前的證據看起來,不是SARS、MERS、流感病毒,目前比較懷疑是否是蝙蝠病毒所造成!?在第一例死亡個案出現之前,認為武漢肺炎的致死率是低於SARS和MERS,傳染途徑仍不明,目前仍然沒有有效的治療方式。1月13日,首例中國以外的武漢肺炎案例出現在泰國 1月13日,首例中國以外的武漢肺炎案例出現在泰國,患者是一名居住在中國武漢市的61歲婦女。1月5日,她開始出現發燒,發冷,喉嚨疼和頭痛。1月8日她仍然決定與5名家庭成員一起從旅遊團從武漢市直接飛往泰國。此患者在泰國機場被熱感應器攔下,進一步隔離後住進醫院,之後檢驗出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為武漢肺炎!值得注意的是:此患者否認去過出現武漢肺炎的華南海鮮市場(重要)!她去的是家裡附近的其他海鮮市場。(武漢到底有多少地方出現武漢肺炎呢?是否已經在中國擴散?值得我們謹慎看待。)資料來源:WHO武漢肺炎疫情世界衛生組織(WHO)14日表示,2019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已出現「有限度」的人傳人,有可能會擴大感染。1月16日,日本出現第一例武漢肺炎感染的案例!這是一個30歲居住在日本神奈川縣的中國人,1月3日在中國開始出現發燒,1月6日仍決定搭機從武漢回到日本。回國因為出現肺炎症狀於10日住院,住院後檢驗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此患者一樣沒有華南海鮮市場的旅遊史,武漢肺炎確定可以人傳人!而許多國外媒體都提到香港、新加坡、與台灣要注意武漢肺炎的出現!(Ref)人群的大量移動,可能會造成大流行,台灣醫療人員們、大家加油,準備面對這場抗疫之戰!Ref:1. US cautions citizens in China over mystery pneumonia outbreak as Taiwan and Hong Kong take heed (https://www.hongkongfp.com/2020/01/07/us-cautions-citizens-china-mystery-pneumonia-outbreak-taiwan-hong-kong-take-heed/)2. That Mystery Disease Outbreak in China Could Be Caused by a Newly Discovered Virus. https://www.sciencealert.com/china-thinks-mystery-pneumonia-outbreak-caused-by-new-coronavirus3. Just in Time for Lunar New Year, Another SARS-like Epidemic Is Brewing in China. https://foreignpolicy.com/2020/01/08/lunar-new-year-hong-kong-pnuemonia-sars-epidemic-wuhan/※本文由蘇一峰醫師授權提供,原文請點此
-
2020-02-05 名人.潘懷宗
潘懷宗/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到底有沒有藥醫?
勤洗手,戴口罩,都是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那就是防止[病菌]進入你的身體,病菌包含細菌和病毒,這兩個天差地遠,可以說是完全不一樣,人類對抗細菌的藥叫做抗生素,對抗病毒的藥叫做抗病毒藥物,由於我們是專門談對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藥物,所以今天只談抗病毒藥物,不談抗生素。人類如果沒有辦法把病毒阻絕於境外(身體外),一旦讓他們進入了身體,我們就只能靠兩樣武器去抑制並殺死病毒,存活下來。第一是自體的免疫力(國軍部隊),第二是外來的藥物(外國援軍)。過去大家常常聽到,經衛生單位核准的抗病毒藥物有很多,像是: 抗流感病毒藥物、抗愛滋病毒藥物、抗B型肝炎藥物、抗唇皰疹病毒藥物等等,族繁不及備載,但你絕對沒聽過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藥物。另一方面,媒體經常提及的疫苗部分,又可以分為治療型疫苗(廣義上來說,也算藥的一種),以及預防型疫苗(害怕得到,預先施打),這兩種都是仰仗提升自體免疫力來達成抗病的目的。本篇文章為集中篇幅,暫不談疫苗(會另外寫文章來闡述),先只集中力氣來談藥物。潘老師在這裡所要談論的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藥物大致可以分成四個等級,第一等級(最高級別)是經衛生單位核准用來治療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藥物。第二等級是非適應症內用藥(off-label use),也就是說,此藥已經衛生單位核准用來治療其他病症(醫院藥局就有庫存),但並沒有核准用來治療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但是臨床醫生可以基於救人斟酌開立使用。第三等級是根本尚未被衛生單位核准用來治療任何病症(醫院藥局當然不會有這個藥,須專案申請),但因為研發藥廠已經完成前期動物和部分人類所有的實驗,基於救人之急迫性(美國稱之為同情用藥),可以由衛生單位特批,准予醫生針對特定申請的個案,進行臨床試驗使用。第四等級(最低等級,或根本不列入藥物之流)則是另類療法,也可以說是民俗療法,衛生單位從來不會同意,甚至偶而開記者會反對,但一般民眾卻經常趨之若鶩。簡要的來說,衛生單位在審核一項藥物是否通過時,主要考慮兩件事,第一是對病人的安全性,第二是對病症的有效性。其中安全性又要比有效性來得重要的多,想想看,如果是劇毒物質,當然可以百分一百殺死病毒,絕對是超級有效,但問題是人只要吃下去,人也死了,根本沒用。因此,為了這兩件事,藥廠通常需要花很長的時間來實驗證明,先從動物,再進入人類,最後還要了解不同人種。對於新發生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許多製藥單位才剛剛拿到病毒序列,因此,上面所說的第一等級的藥物,單就時間上來說,市場上是絕對沒有的,合先敘明。另外,就算現階段從頭開始去發展第一等級的藥物,也是緩不濟急,遠水救不了近火。但讀者千萬不要失望,請繼續看下去。因為,如果能從第二和第三等級的藥物中,選取適當標的,將其提升至第一等級,這就顯得快速多了。原因是它們對病人的安全性已經初步無虞(當然還要再加強),如果能進一步證明對病證的有效性,就可以先用來救人了。況且目前因為感染的病人很多,同時救人又能了解其有效性,何樂而不為,這時候衛生單位基於緊急情況,也會給予特殊管道,盡速核准。至於第四等級的藥物,凡是像潘老師這種專業的醫學科學家都不會同意它們有效,但基於對病人的心理慰藉,一般只要是安全、無害、不斂財,甚至又是健康飲食的話,我們也不會去刻意批評或攻擊,例如喝點普洱茶、吃兩片大蒜,吃些維生素C,喝喝雞湯等等。只是民眾千萬不要因此而去排斥正規療法或延誤就醫就可以了。另外像是香油滴鼻孔(嗆到)、燃放鞭炮(汙染環境)、室內薰醋(傷眼傷鼻)、喝大蒜水(傷胃)等等,就大可不必了,無效又傷人傷己。現在國際上討論最熱門的是第三等級的一個藥物,也可以說是對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當紅炸子雞,它叫做Remdesivir。大紅大紫的原因是2019年1月31日權威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重磅發表了一篇美國首例使用靜脈注射Remdesivir,將一名35歲男性,從武漢探親返美,染上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病人,完全治癒的一篇科學論文。這個藥物是吉利德公司(Gilead)原本研發用來對抗伊波拉病毒的藥物,目前已經進行到第三期臨床試驗。正因為受到了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啟發,一項臨床實驗已經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進行,由曹彬教授擔任主持人,從2月3 日開始,預計於4月27日結束,總收案量預計270名病人,將評估此藥是否確實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有效,並確定其劑量及其可能的副作用,如果一切順利,極有可能依照大陸相關程序報批,從第三等級一躍提升成為第一等級的藥物。在第二等級的藥物中,目前由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和大陸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藥物研究所聯合發現了兩個現行藥物: Chloroquine和Ritonavir對於2019新型冠狀病毒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氯喹是一種用於治療及預防瘧疾的藥物,Ritonavir則是用來治療愛滋病的藥物。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艾柏維(Abbvie)和強生公司(J&J)應中國衛生部門要求,已經捐贈價值200萬美元(相當六千萬台幣)的愛滋病藥物,給中國進行試驗,中國當局也建議醫生試用抗愛滋病藥物,向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進行治療,大家可以拭目以待臨床試驗結果。另外,像是alpha干擾素,經霧化吸入有助於清除呼吸道黏膜病毒。環孢黴素也經瑞士和美國科學家報導可以抑制冠狀病毒。2020年2月4日中國工程院李蘭娟院士提出,抗流感藥物Arbidol以及另一個抗愛滋病藥物Darunavir,都顯示出有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的效果。以上種種,正如文章前段所述醫院藥局都有庫存,醫生可以本於專業知識,在適應症外酌情使用。第四等級的藥物中,也有一個當紅炸子雞,它是雙X連口服液,據報載在大陸已經出現盲目搶購熱潮,產品也搶購一空。主要由於此藥在大陸是中藥成藥,不須醫生處方,不像上面兩個等級的藥,民眾沒有辦法隨便買到或拿到。事情起因是2020年1月31日人民日報報導,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和武漢病毒研究所聯合稱,雙X連口服液可以抑制新型冠狀病毒。上海藥物研究所左建平教授研究團隊已經研究了17年,立論基礎主要是依據其對SARS和MERS等冠狀病毒的研究結果,認為可能同時也會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有治療作用,並對正常人有預防作用。由於有人質疑此新聞的真實性,2月1日上海藥物所新聞發言人再次指出,由中科院上海藥物所、武漢病毒所1月31日向媒體提供的《上海藥物所、武漢病毒所聯合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一文,內容是準確無誤的。聲明指出,這一結論是基於實驗室體外研究的結果,研究團隊通過實驗室體外試驗證明,雙X連口服液有抑制新型冠狀病毒作用,下一步還需通過進一步臨床研究來證實。由於還是體外實驗,所以潘老師將其歸類在第四等級,仍屬另類療法,無法和前面幾個等級的藥物相提並論,由於健康人服用仍然會有些副作用:皮膚搔癢、輕微腹瀉、噁心、嘔吐,因此潘老師建議一般人現階段不應使用。
-
2020-02-04 武漢肺炎.預防自保
網傳紅茶普洱茶可抗武漢肺炎 食藥署闢謠
武漢肺炎延燒,網路出現「紅茶與普洱茶可抗冠狀病毒」傳聞。食藥署近日發文闢謠指出,茶類屬於食品,沒有治療疾病效果,強調此說法沒有任何科學實證基礎,民眾誤聽信。近日網路媒體流傳紅茶或普洱茶中所含成分「茶黃素」,可對抗新型冠狀病毒。食藥署「闢謠專區」近日發文指出,目前醫學研究對於新型冠病毒的特性仍未完全瞭解,在沒有確切的科學實質證據論述基礎下,對於「紅茶或普洱茶,可以抵抗新型冠狀病毒、增加免疫力之偏方」傳聞,應該抱持小心謹慎的態度,不要隨便輕易相信,也避免再轉傳親朋好友。食藥署強調,「茶」類本質仍屬食品,沒有治療疾病的效果,若有身體不適情形如發燒、咳嗽及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狀,應依循正規醫療管道醫治,並遵醫囑治療,勿聽信偏方而延誤就醫時機。
-
2020-02-04 武漢肺炎.預防自保
七天只有兩片口罩怎麼用? 醫師傳授口罩搭配法
口罩購買實名制將上路,每人每週只能買到兩片政府所徵用的醫用口罩或外科口罩。咳嗽、流鼻水等呼吸道症狀持續多日的民眾,該怎麼善用口罩?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建議,非醫用口罩和醫用口罩搭配使用,是可行的好方法。他也提醒,發燒的人只要出門就必須戴口罩、每天換,針對這部分需求,政府應考量放寬限制。疾病管制署近日重申「一不三要」的戴口罩原則,包括開放空間「不」用戴口罩,自己生病或去醫院看病時「要」戴口罩、免疫力不好的慢性病患者「要」戴口罩、出入人多密集的場所「要」戴口罩。李秉穎表示,現在台灣根本沒有社區感染的情況,健康民眾日常生活並不需要戴口罩。發燒或有可能接觸到病人,應用醫用口罩;其餘日常生活,如果是本身有呼吸道症狀,用非醫用口罩就有阻擋飛沫噴出的效果。如果常需要用醫用口罩,數量又不夠,該怎麼搭配?李秉穎表示,棉布口罩、活性碳口罩、一般口罩等非醫療口罩,雖然過濾微粒的效果不如外科口罩,但其實都有一定的防護力,如果和醫用口罩搭配使用,可以減少醫用口罩的使用頻率、延長醫用口罩的使用時間。李秉穎建議,可用兩層,外層醫用、內層棉布口罩。因為內層會接觸到自己的飛沫,用棉布口罩就能每天換洗;外層的醫用口罩可以阻擋外來病毒,但因為不會噴到自己的飛沫,能用得更久。如果外層的醫用口罩沒有磨損或明顯髒污,不需要每天換新,可用個兩、三天也不是問題。外層醫用口罩要重複用,需要注意避免觸摸口罩和妥善收納。李秉穎說,戴口罩的時候,手不要去摸口罩;口罩拿下來,要往外反折,把接觸外界空氣的那一面折在裡面,收進夾鏈袋,這樣就能避免口罩接觸手或個人物品,以便重複使用。
-
2020-02-04 養生.聰明飲食
防範武漢肺炎 營養師提供5大飲食策略提升免疫力
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口罩、酒精等防疫用品引發搶購,但除了配戴口罩、勤洗手, 提升自我免疫力也是確保健康的重點,營養師提供健康的五大飲食策略,提升自身免疫大戰力,捍衛身體健康。南投基督教醫院營養師周孟穎說,第一個策略是攝取優質的蛋白質,蛋白質除了建造與修補體組織蛋白之外,一些抗體的形成都與蛋白質有關。建議每人每餐需要吃一個掌心大小的蛋白質食物。海鮮富含礦物質鋅,也是維持免疫力的重要營養素,身體缺鋅的人很難抵擋細菌、病毒的侵襲。策略二,主食八分滿,全榖雜糧佳,未精製的全榖雜糧裡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和各種礦物質。人體需要大量的維生素B群,供應細胞進行增殖、氧化和還原作用,尤其是B2、B5(又稱泛酸)、B6及葉酸和維持細胞黏膜健康及製造抗體等免疫功能有關。建議三餐主食以全榖雜糧飯,或是雜糧麵包、全麥製品為首選。策略三,天天5蔬果,健康跟我走。每天要吃3種蔬菜、2種水果,種類愈多愈好當季盛產最好,簡單的方法是以顏色分辨。建議每天吃1、2碟深綠色蔬菜,富含維生素A、B群、C、E及各種礦物質,是免疫系統的必要養分;另外吃1碟紅、橘或黃色蔬菜,例如胡蘿蔔、紅黃甜椒、金針、黃秋葵等,這一類蔬菜裡含有大量的β胡蘿蔔素(水果中的番茄、芒果、紅肉葡萄柚、木瓜、柿子、西瓜、哈密瓜,主食中的南瓜、地瓜,玉米裡也有),β胡蘿蔔素進入人體後會轉換成對提升免疫力很重要的維生素A,維生素A的作用是維護眼睛、鼻子、口腔、肺及胃腸道各處的黏膜健康,人體如果長期缺乏維生素A,容易造成免疫功能失調、抗體反應變差、B及T細胞也無法正常工作。另外,菇類裡的多醣體具調節、提升免疫功能的作用,能提高人體巨噬細胞吞噬細菌等入侵者的戰鬥力,而且研究也發現多醣體可以增加自然殺手細胞的數目和活性。一天要吃2個拳頭大小的水果,維生素C能刺激身體製造干擾素破壞病毒,另外,也能幫助膠原蛋白生成。芭樂、奇異果、甜柿、木瓜、聖女番茄、草莓及柑橘類水果等都是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水果,建議可以每天替換吃。策略四:每天早晚一杯乳製品,有助維持良好的免疫力。優酪乳主要的功能是調整、改善胃腸道健康,長期、規律地吃可以抑制腸道內的有害菌孳生,乳酸菌可以增加由T細胞釋出的γ干擾素(gamma interfer),進一步增加抗體生成;同時,乳酸菌也會加強自然殺手細胞的活動力,每天只要喝3盎司(約180毫升)的優酪乳,就可能預防感冒及腹瀉。策略五:避免過量脂肪,堅果種子一湯匙適量攝取益健康。過量脂肪攝取會抑制免疫系統功能,每天的脂肪攝取量從32%降低到23%,可以讓自然殺手細胞的活性增加48%。假設一天攝取2000大卡熱量的輕度活動成年男性,每天可以吃55至66公克脂肪,女性則可以吃45至55公克。同時要注意脂肪的種類,有些脂肪容易抑制淋巴球,減弱免疫系統的作用,例如omega-6脂肪酸含量比例較高的蔬菜油,像玉米油、黃豆油、葵花籽油等,另外,這一類油脂的性質不穩定,容易在高溫烹調時氧化,產生攻擊免疫細胞的自由基;建議選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油比較好,如橄欖油、花生油等,或者多種油品交換使用。堅果類裡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研究發現維生素E也有助於製造抗體,增加T細胞的活性,對於免疫功能低下的長輩特別重要。
-
2020-02-04 名人.好食課
預防流感上身 營養師推薦4種營養素提升自體免疫力
寒流來襲,流感疫情升溫,我們應該平時就做好預防工作,如:施打流感疫苗、出入公共場合戴好口罩避免飛沫感染,也可以透過飲食提升免疫力來預防這些疾病,以下營養師整理了一些食物或營養素可以幫助我們提升免疫力,一起向流感say no!一、益生菌:腸道中存在著數以百億計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會透過分泌代謝物、調節體內激素而影響身體的免疫功能,補充益生菌有助於調整腸道菌叢生態,因此能調節免疫系統,幫助我們對抗流感。過去研究發現,補充益生菌增強先天免疫力並調節病原體誘發的發炎症狀(連結),增強對抗疾病的抵抗力,降低流感的發生率。2014年有文獻統整了益生菌與免疫的關聯,在文獻中指出粘膜上皮細胞可維持腸道的完整度,避免病菌入侵。益生菌也能夠調節「系統性免疫細胞」(systemic immune cell)、黏膜上的免疫細胞活性,像是增加T細胞的活性等,促使T細胞殺掉入侵的病菌,幫助我們對抗流感(連結)。益生菌的菌種有很多,在挑選補充品時可以查詢健康食品資料庫(連結),選擇有免疫調節認證的會更有保障!而在一般食品上,建議可以攝取無糖優格、優酪乳,都有助於調節我們腸道生態,進而提升抵抗力!二、鮪魚、鮭魚:鮪魚和鮭魚是補充維生素D的好來源,維生素D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除了與骨質健康有關以外,維生素D也與免疫有著密切的關係。人體的免疫細胞在辨認到病菌後,會開始分泌抗菌蛋白,而維生素D就參與了這個機制(連結),因此攝取足夠的維生素D是維持免疫的關鍵之一。過去研究發現,血液中的維生素D含量與流感發生率為負相關,代表維生素D含量越低,流感發生率越高!然而根據國民營養調查,國人的血液中維生素D狀況非常不佳,19歲以上接近缺乏的比例達到40.4%,而缺乏率達到近20%。除了飲食之外,也要有充足的日曬或者選擇攝取補充劑,都是很好的維生素D補充方式!三、全穀、堅果類:全穀和堅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一碗糙米飯就可以滿足約20%的維生素E建議量,而維生素E是人體重要的抗氧化劑,可透過清除體內的自由基防止氧化造成的損傷維生素E也藉由調節T細胞、自然殺手細胞、巨噬細胞等等免疫細胞的活性來提昇我們的免疫力(連結),是維持免疫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營養素。有研究發現在流感感染期間,體內的維生素E含量會減少,(連結)。在一些動物實驗發現,補充維生素E能夠降低因為感染病毒所造成的肺部發炎指數(連結),因此,我們平時仍需要補充含維生素E的食物來維持我們抵抗疾病的能力。目前我們血液中維生素E的狀況尚可,缺乏率僅為0.1%,但攝取狀況十分不佳,國民營養調查的結果僅有1-6歲的幼童有達到建議攝取量,其他族群大都只介於60-80%的建議量,且青春期女性更低於60%,顯示我們要更注意維生素E的狀況。四、辛香料:我們每天吃的辛香料中都含有許多植化素,像是大蒜的大蒜素、薑黃的薑黃素、薑的薑烯酚等等,這些植化素,在人體扮演的角色十分多元,像是抗氧化、保護細胞完整性、調節免疫等等,這都是我們對抗流感的保護傘,讓我們能免於病毒的侵擾。以大蒜為例,研究發現大蒜所含的大蒜素等硫化物,可以提高T細胞及巨噬細胞的活性,還有增強自然殺手的殺菌能力,也可透過降低病毒的附著力達到增強免疫功效。2001年有一項小型人體試驗,招募了146位健康受試者,並隨機給予大蒜補充物,並進行12周的追蹤,觀察這些人是否會得感冒。結果發現,在實驗期間,有攝取大蒜補充物的組別,僅有24個出現感冒症狀,而安慰劑組則為65位,因此學者推測補充大蒜補充劑有助於預防感冒(連結)。而其他的辛香料也有類似的研究,所以我們可以在飲食中包含一些辛香料,補充這些植化素幫助提升免疫力!總結上述的飲食建議,平時要多攝取各式各類豐富顏色的食物補足營養,建構好體內免疫系統的防護網,才能在盛行流感的季節免於受到病毒的侵擾。除了做好飲食上的防禦,平日也要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及定時運動的好習慣,才能打造百毒不侵的健康鐵三角!【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流感高峰期!4種提升免疫力的營養素報你知!】
-
2020-02-04 橘世代.健康橘
陰道分泌物變色? 熟齡女性最常患這種疾病
陰道分泌物外觀是身體密碼之一,中醫師表示,40至60歲左右的熟齡女性經常發生分泌物量少,有的呈黃綠色且伴隨有搔癢情形,這是因為接近更年期、黃體素與雌激素慢慢下降,造成陰道乾澀,且脆弱的陰道壁在此時特別容易感染,才會讓分泌物產生色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吳宛容表示,陰道分泌物外觀反映身體健康,正常外觀如蛋清,量少且不臭不癢,排卵期前後可能量變大且較濃稠,異常時均應就醫接受評估。一般來說,如果分泌物清稀如水且量多,屬於較濕的體質,主要源於勞累、憂鬱、思慮多、環境潮濕等,導致脾氣虛、肝氣鬱、濕熱之氣入侵。如果除了上述症狀,同時還有腰痠、怕冷、糞便稀、手腳冰冷等症狀,可能反映腎虛,腎虛的人腸胃功能不佳,容易腹脹或消化不良,以及體內水濕代謝功能差而常有虛胖現象。如果陰道分泌物呈豆渣狀且陰部搔癢,屬濕鬱化熱的體質,常見源於久坐缺乏運動、愛吃生冷食物、免疫力低落等導致脾虛與水分運化差,加上作息不調等因素產生虛火,現代醫學檢驗大多會發現黴菌等感染。如果分泌物已偏黃綠色、有異味就屬陰道炎,發炎持續擴大可能釀成骨盆腔炎,會合併腹痛與下墜感。如果分泌物顏色呈綠或灰白、有泡沫、搔癢難耐,現代醫學檢驗可能發現滴蟲感染。如果陰道分泌物含有血絲、有異味、甚至有發燒,同時口部乾燥、陰部乾燥、五心煩熱等症狀,屬陰虛溼熱的體質,可能已發生子宮頸感染發炎。如果分泌物多且有膿血、患者極虛弱,要警覺可能與婦科癌症有關。吳宛容表示,患者除了藉由藥物調整體質,平日應注意穿著寬鬆透氣的衣褲、勤換內褲,且不建議使用護墊,以避免細菌與霉菌滋長;飲食方面應盡量避免冷飲、生冷及甜膩的食品,以免傷脾而形成濕熱體質,另應避免辛辣油炸食品,以避免助熱生濕。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2-04 武漢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口罩何時戴?謹記「1不3要」
口罩全台搶購,雖然政府一再強調不是人都需要戴口罩,但許多機關或是交通運輸卻又要求沒有戴口罩不得進入,到底何時「要戴口罩」,搞得民眾一頭霧水。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詹珮君表示,可以謹記「一不三要」戴口罩原則,提醒戴口罩要記得壓墊片,與人交談時也不要拉下口罩。詹珮君表示,許多民眾還不太清楚何時該戴口罩,戴口罩原則:一「不」:就是在開放空間不用戴口罩。三「要」:1.有生病,去醫院看病時要戴口罩,以保護其他人。2.如果免疫力不好的慢性病患者要戴口罩。3.出入人多擁擠的地方,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小,要戴口罩。詹珮君指出,很多人好不容易買到口罩,結果卻戴錯、戴反了,沒辦法達到保護效果。最常出現的兩大錯誤,第一是鼻梁的墊片沒壓,第二則是許多人要交談時就把口罩拉到下巴,因此提醒大家口罩「要戴就要戴好」。針對口罩分配發放的問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傍晚記者會時表示,目前口罩一天約可生產320萬片,但有許多民眾建議可採實名制,目前行政院也在研擬,但很多地方需要考慮,其中「健保卡是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若有定案將儘速告知大眾。
-
2020-02-04 新聞.用藥停看聽
因疫情不敢上醫院拿藥 藥師:慢箋都可在健保藥局領藥
武漢肺炎疫情嚴峻,為降低病毒傳染風險,有醫院將門診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領藥改至戶外,也有民眾不敢前往醫院,索性不領藥。但藥師提醒,慢性病用藥不可中斷,除了醫院之外,民眾也可憑醫院或診所開立的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到任何一家健保特約藥局領藥,不但避免出入醫院等場所降低感染風險,也可保護自身健康。針對慢性病病患,醫療院所會開立慢性連續處方箋,通常分三次領藥,每個月一次,讓民眾未來三個月不需掛號就可領藥。但藥師公會全聯會發言人黃彥儒表示,許多民眾以為慢箋只能在醫院領藥,因此發現有民眾因為受到武漢肺炎的疫情影響害怕到醫院,而中斷吃藥。黃彥儒說,慢性病患者面對疫情提身自身免疫力以及穩定控制疾病很重要,因此不可中斷慢性病用藥。國內已實施醫藥分業,只要憑醫師開立的處方箋,可自行選擇到任何一家健保藥局領藥。對於有些民眾擔心健保藥局領到的藥和醫院開的不同,黃彥儒強調,每個藥品都有自己的健保代碼,只要處方箋上註明,健保藥局就能給民眾完全一樣的藥品,或是藥師也能透過雲端藥歷幫民眾確認藥品品牌,所以無需擔心。黃彥儒表示,到健保藥局領藥除了能夠減少出入醫院、降低感染風險外,民眾也有更充裕的時間,向藥師諮詢用藥相關問題,例如服用降膽固醇藥物或抗凝血藥物,與哪些保健食品有交互作用,藥師就能詳加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