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免疫力
共找到
2296
筆 文章
-
-
2021-01-26 該看哪科.兒科
一年感冒12次正常嗎?提升免疫大補帖
影片重點整理🔎1:12 什麼是免疫力?🔎2:45 感冒藥吃多會影響免疫力嗎?🔎4:15 小朋友常生病就代表免疫力不足嗎?🔎7:17 冬天如何預防感冒呢?🔎9:28 4關鍵全面提升免疫力坊間流傳不少關於兒童免疫力的迷思,例如,小朋友一年感冒超過5次,代表免疫力不佳?多吃感冒藥會削弱免疫力?醫師指出,這些都是錯誤觀念,兒童如一年內有2次以上反覆性的嚴重細菌感染,才需懷疑有免疫力問題,需就醫檢查。●免疫力不佳 先天因素居多2歲的妮妮曾高燒不退超過10天,原以為是一般感冒,經檢查發現,罹患的是一種罕見先天性免疫不全疾病─高免疫球蛋白M症候群,身體缺乏正常轉換抗體的能力,容易受到感染,需終生施打免疫球蛋白存活。開業小兒科診所副院長盧英仁表示,兒童的免疫力不全,可區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其中以先天性居多,後天的免疫力不全,可能是孩童患有腦瘤、白血病等疾病影響所致。●兒童平均一年感冒5-8次 屬正常現象盧英仁解釋,有些父母會誤以為,小朋友一年感冒超過5次,代表身體虛弱、免疫力不佳,其實是錯誤認知。相關研究統計,兒童感冒平均次數一年5到8次,國外數據更顯示,甚至有一年超過12次的平均數,皆屬正常狀況。孩童之所以經常感冒,是因小寶寶在6到9個月大時,還有母親經由胎盤給予的抗體保護,較不容易生病,等到抗體逐漸消失,孩童也上學之後,長時間處在群體生活中,當班級裡有一名孩童生病,其他孩童也容易因接觸被感染。不過,雖然會引起感冒的病毒超過100種,例如,腺病毒、冠狀病毒、輪狀病毒、腸病毒等,孩童在每次生病痊癒後,都會產生對此種病毒的終生抗體,一般在4、5歲之後,已罹患過多數病毒,未來較不常經會生病。●吃感冒藥不影響免疫力 一年內逾2次嚴重感染才須當心此外,針對吃太多感冒藥會削弱免疫力的說法,盧英仁表示,若僅是一般緩解咳嗽、流鼻水等症狀的藥物,並不會影響免疫力,除非感冒合併鼻竇炎、中耳炎、肺炎、泌尿道感染時,醫師才會開立抗生素治療,當動用到比較後線的抗生素,容易促使細菌突變,產生抗藥性。一般來說,感冒病程約持續一周,初期發燒3到5天,之後會有咳嗽、鼻涕轉為濃黃等情形,最長也會在兩周內改善,但如一年內出現超過兩次的反覆性嚴重細菌感染,例如,腦膜炎、菌血症、皮膚起膿瘍等,需懷疑免疫力有問題。盧英仁表示,攝取五色蔬果、多喝水、少吃甜食,或可補充綜合維他命,乳鐵蛋白、蜂膠、鋅等營養素,經醫學證實可提升免疫力;日常生活勤洗手、戴口罩、少摸口鼻眼,每周進行至少3次、每次30分鐘的運動,例如,羽球、游泳、快走等,有助提升免疫力。更多訊息加入LINE@搜尋《友愛寶貝大無畏》盧英仁小檔案現職:翁佩魁小兒專科診所副院長主治專長:疫苗注射兒童健檢一般小兒感染疾病小兒過敏氣喘泌尿道感染皮膚疾病學經歷:台北國泰綜合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中華民國小兒科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感染症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學會專科醫師臺大醫院小兒感染科研究員輔大醫學系臨床講師小兒科專科醫師指導醫師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會員嬰兒與母親雜誌票選2010年以及2011年以及2013年以及2016年全國最佳小兒科好醫師
-
2021-01-25 養生.生活智慧王
內褲要用熱水洗?洗錯堆滿菌!快避開NG清洗動作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經驗?明明沒有性行為,但陰道搔癢、分泌物好多,有異味,就醫被診斷罹患了「黴菌性陰道炎」,究竟感染從何而來?陰道發炎 分泌物出現異色要注意婦產科醫師劉惠珊表示,與私密處緊貼的內褲,若沒有正確清洗及晾曬,很可能會使得黴菌入侵,引起「陰道發炎」,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婦女特別容易發生。劉惠珊指出,正常女性的陰道酸鹼值應呈pH3.8~4.2的弱酸性,分泌物呈透明或是乳白色,而且幾乎沒有味道,頂多有點鳳梨微酸的味道,若以顯微鏡檢驗正常的陰道分泌物,只會看到屬於益生菌的乳桿菌。但是,當陰道發炎時,分泌物可能變成白色塊狀或黃綠色,且變得濃稠,散發出類似魚腥味的異味,患者的外陰部還可能會出現騷癢感或是灼熱、小便疼痛、性 交不適等症狀。正確清洗內衣褲避免黴菌感染 如廁擦拭要注意劉惠珊建議,一旦發現有陰道感染情況,要確保內褲清潔過程沒問題,最好是清洗後太陽曝曬後再穿,或是熱水煮過消毒,徹底消滅黴菌,但若常反覆感染,也可以考慮汰換掉內褲。另外,有些女性上班族因為感染問題相當困擾,如果不方便一直換內褲,不妨使 用「護墊」,但一定得勤換,每次上廁所時都要更換;小女孩因為沒有感染途徑, 比較不會感染,但要注意上完廁所擦拭時,不要從屁股往前擦,才不會把細菌從肛門帶到陰部,要從尿尿處向肛門處擦,才是正確的方法。貼身衣物避免大鍋洗 弱鹼性洗劑才給力與私密處接觸的內褲,清洗上該怎麼做才正確,以免惹「菌」上身?家事達人陳映如提及,應每天手洗,且使用pH值6~8弱鹼性的洗劑,清潔力會比較好;中性洗劑雖然溫和,但清潔力沒有那麼好,因此若同時要有洗淨力,又要保護衣物,建議選擇弱鹼性的洗劑。清洗用冷水、不要用熱水 活氧漂白水避免內褲變黃值得一提的是,不建議用熱水洗內褲,因為陰部的分泌物有蛋白質,遇熱會凝固,反而滲透到纖維內不易洗淨,用冷水洗即可。此外,而內褲穿久了,與陰部接觸的底面會變黃,這是因為分泌物裡面有乳酸菌,穿久了會有點泛黃,若介意可用活氧漂白 水(粉)加以洗淨,其中「過碳酸鈉」成分遇水分解為氧氣,能夠有效把髒污帶走。洗衣機清洗內衣褲 避免襪子一起攪和若覺得每天手洗內衣褲很麻煩,可以和其他衣物一起丟洗衣機,但最好2~3天內就洗,以免細菌大量孳生,要避免與襪子一起洗(襪子的細菌很多)。內褲若是蕾絲材質,建議用洗衣袋包著才不會傷到料子;另外,要注意洗衣槽的乾淨與否,因為洗衣機清洗不同衣物,可能有細菌附著其中,洗衣槽要定期 清潔,才不會讓細菌跑到內褲上面。內褲最好太陽曬乾 陰天不得已才烘乾在晾曬方面,陳映如表示,可以用曬的最好,陽光的紫外線可以殺菌,不要把內褲晾在房間或浴室,「風乾」無法殺滅細菌,尤其浴室潮濕,還可能孳生大量細菌,不利於健康;內褲不要反過來曬,會有灰塵,接觸身體那面若沾染到灰塵,再穿到私密處可 能會造成不適;若是陰雨天,沒有太陽,可考慮烘乾。鋼圈內衣最好手洗 材質不佳恐冒濕疹此外,若是鋼圈內衣,最好用手清洗,曬的時候倒過來,用夾子夾在罩杯下緣,內衣才不會變形,若懶得用手洗,記得用內衣專用的「球型洗衣袋」保護丟入洗衣機清洗,再用正確方式曬乾即可;雖然內衣不會接觸私密處,較無感染問題,但有人2、3天換1次,不一定天天洗,建議內衣選擇透氣材質,否則長時間穿著、悶著,有可能會長濕疹。內褲底部泛黃應換新 未經洗滌別穿上身除了清潔問題,陳映如建議,若是內褲的底部已嚴重泛黃,怎麼洗都不乾淨,且鬆緊帶變形,最好就換新。有人很節省,內褲已穿到長出一點一點的黴菌還不換新,很讓人捏把冷汗;內衣也是,有鋼圈的內衣如果已經變形,與胸形無法貼合,建議換新,以免胸部受擠壓或壓迫,造成不適,影響健康。此外,議內褲材質最好挑選棉質的,避免穿太緊身的內褲,造成悶熱、不透氣,容易感染。而新買的內衣褲未經洗滌就穿在身上,其經常使用化學添加劑,對人體的皮膚有刺激作用,建議買來都要洗過、曬過後才穿。延伸閱讀: ·穿鋼圈胸罩易得乳癌?無鋼圈內衣會讓胸部下垂、外擴? 醫師解析「胸罩迷思」 ·不穿內褲身體會出現什麼變化? 婦科教授曝1恐怖風險
-
2021-01-23 科別.牙科
假牙清潔不佳 老翁口腔出現灼燒感、白色斑塊
新竹一名75歲老翁佩戴假牙多年,日前口腔一直有灼燒感,口內也發現許多白色斑塊,經牙科醫師檢查發現是「口腔念珠菌」感染,原來是因為老翁進食後沒有取下清潔假牙習慣,且常常戴著假牙睡覺,經兩周抗黴菌藥物治療,以及加強清潔活動假牙後,灼燒感已改善恢復健康。榮總新竹分院牙科醫師王薏雯表示,口腔念珠菌症多為白色念珠菌的伺機性感染,白色念珠菌是一種真菌,為口腔黏膜中的正常菌叢,當患者免疫力低下或正常菌叢的平衡被打破,白色念珠菌大量增生形成白色斑塊,或導致黏膜脆弱出現紅色變化,症狀常為刺刺痛痛的灼燒感、容易口乾、不能吃太燙的食物等。此外,活動假牙與口腔黏膜接觸的時間頗長,若清潔狀況不佳,也容易導致口腔念珠菌感染,使得假牙覆蓋底下之黏膜呈現紅色的變化,稱為「義齒性口炎」。王薏雯也指出,除了年長者不良的口腔衛生或不乾淨的假牙、矯正器,長期服用抗生素,有嚴重腎臟病、癌症、糖尿病、肝硬化、愛滋病、器官移植等免疫功能不佳,都是可能造成口腔念珠菌的潛在原因。王薏雯提醒,正確的口腔清潔與每天正確清潔假牙,配合均衡的營養提升免疫力,並且定期口腔檢查,才能避免口腔念珠菌的感染。
-
2021-01-23 醫聲.疫苗世代
肺炎鏈球菌疫苗/肺炎來了!你在危險排行榜上嗎?這些人當心感染風險多3倍!
冬季健康三大殺手?哪些人要注意肺炎鏈球菌感染? 新冠肺炎大流行迄今未止,進入冬季後更需注意肺炎感染。醫師提醒,引起肺炎的病原菌不單只有新冠肺炎,流感病毒、肺炎鏈球菌都是常見致病原因。其中「肺炎鏈炎菌」即隱藏於環境之中,相較於「新冠肺炎」對國人而言感染機會可能更高。 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提醒,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的高風險族群,包含高齡者、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慢性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慢性呼吸道疾病、高血壓以及體重過重的患者。其中慢性病會影響正常器官運作,因此更要注意肺炎感染風險。 冬季防範肺炎鏈球菌感染!醫師教4招自保方程式! 防範肺炎鏈球菌感染,洪暐傑醫師表示,最基本的就是做好保暖、勤洗手、戴口罩,並養成規律運動、均衡飲食的生活習慣,患有慢性疾病的族群,更要時時注意定期回診、控制病情。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 洪暐傑醫師說明,若不幸罹患流感或肺炎鏈球菌感染症,施打抗生素也未必當下就能獲得良好的效果,不如提前透過疫苗增強抵抗力,降低感染風險。因此洪暐傑醫師建議,預防勝於治療,不論是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都應提前施打做足防護準備。 肺炎鏈球菌疫苗怎麼打?打疫苗有哪些優點? 肺炎鏈球菌疫苗分成兩種,早期為多醣體型疫苗,施打後需五年再施打一次。但研究發現五年後再施打第二次並無助於抵抗力上升。醫學進步下發展出了結合型疫苗,除了會刺激免疫力之外,更能使身體產生「免疫記憶力」,日後若遇到病菌,身體就會產生抗體。洪暐傑醫師建議,民眾可以先施打結合型疫苗,再施打多醣體型疫苗,兩者都施打防護力會更加完整。 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好處不僅僅在於提升防護力、感染率大幅下降50%,同時可大幅減少75%肺炎重症的機率,甚至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差距更高達3倍之多。呼籲民眾保護好自身健康安全,盡早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 同場加映:長輩不打疫苗怎麼辦?醫私藏說服四招快筆記 不少民眾對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概念仍屬陌生,或是難以說服高齡長輩接種疫苗。對此,洪暐傑醫師分享,可以透過不同角度與長輩溝通,增加高齡長者施打疫苗的意願。 第一招:「生命無價」說服法: 有些長輩注重生命健康安全,可協助評估施打疫苗與和未打疫苗的風險差異。 第二招:「點光明燈」說服法 有些長輩堅持不打疫苗,認為感染肺炎鏈球菌是運氣問題。醫師建議,不妨從「點光明燈」的角度提醒長者「有注有保佑」,疫苗的完整保護力,勝過以「運氣」守護健康。 第三招:「生病花錢」說服法 台灣長輩多將家人擺第一卻忽略自身健康,可以抓住長被的心情,提醒長輩一旦感染肺炎鏈球菌,可能需要子女請假照顧,影響家人生活,更有利於提升這類長輩打疫苗的意願。 第四招:「為小朋友好」說服法 長輩多視孫兒女為心頭肉,醫師建議可以從保護家中幼童的角度說服長輩,透過長輩疼惜金孫的心情,提升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意願。 《延伸閱讀》 .哪些人要打疫苗防肺炎?醫籲:肥胖、抽菸、多重慢性病最危險 .腎友感染肺炎死亡風險恐多5倍!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增保護力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1-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也要靠「食」力 營養師建議這個顏色食物可多吃
新冠肺炎本土案例持續增加,民眾戴口罩、噴酒精、勤洗手防疫之餘,營養師提醒,吃對東西也能為免疫力打底,由於維生素A可保護黏膜表皮,是避免呼吸道感染的第一防線,富含維生A的黃色食物如南瓜、地瓜、紅蘿蔔、蛋、番茄等,可適量攝取。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表示,目前研究指出,新冠肺炎與流感一樣都由口沫傳染,保護黏膜可視為身體防疫的第一關,而皮膚及黏膜的表層是由上皮細胞組成,維生素A則可讓皮膚黏膜表皮細胞正常代謝並增加黏液分泌,生活中,黃色、橘紅色食物都富含維生素A,有助呼吸道免疫力的提升。張斯蘭進一步指出,類兒茶素、橙皮素、硫代亞硫酸鹽以及白藜蘆醇這四大類營養也具有抑制病毒作用,舉凡蘋果、柳橙、橘子、大酸、洋蔥、葡萄都分別含有上述營養;而含鋅食物如海鮮、牛肉、堅果,甚至有減弱細胞毒素傷害能力,面對無孔不入的病毒,透過飲食吃對的量與對的質,是防疫期間提升健康本錢的重要基礎。
-
2021-01-20 養生.抗老養生
「大寒」各種病毒活躍 多吃這類食物抵禦風寒邪氣
1月20日是24節氣的「大寒」。最近氣溫驟降,民眾對「大寒」威力有感覺了。在「立春」之前天氣酷寒,尤其在大陸北方,那種風雪飄飛,刺骨寒心的冷,更可以體會這節氣為何叫「大寒」了。大寒是一年中最後一個節氣,與立春相交接,所以飲食上與小寒也略有不同。此時也是年尾調整身體最重要的時刻,進補量應逐漸減少,以順應季節變化。古有「大寒大寒,防風禦寒,早喝人參、黃酒,晚服杞菊地黃丸」,這是古時農民在田裡勞動一年,到了冬末農閒為儲備來春體力的生活寫照。但現代人營養過剩,飲食高油、高糖,熱量常過多,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宜注意熱量攝取,以免血壓、血糖飆高。在大寒的進補上,應適當地加進一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為適應春天升發特性做準備。秀傳紀念醫院中醫部主任李維哲指出,「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即寒冬時新陳代謝減緩,免疫力隨之下降,這時應做好冬季養生,養精蓄銳,培養明年健康體質根本。生活作息上應注意「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即早起運動的人,應看到太陽露臉,氣溫稍微回溫,並做好保暖防護再出門,免得溫差過大而受寒,或發生高血壓、中風、心肌梗塞等意外。不要吃冰冷的食物或喝冰涼飲料,涼性的菜蔬水果亦不宜多吃,才不會使人裡外皆寒,陽氣喪失。乾冷氣候,皮膚的水分與脂肪含量減少,皮膚變得乾燥敏感甚至皸裂,可多吃些含黏液質食物,如蜂蜜、木耳、海參、蹄筋等。如果患有冬季搔癢症,小腿紅癢脫屑,則宜塗抹乳液加以保養。大寒期間尤其是各種病毒最活躍的時節,也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應適當多吃一些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禦風寒邪氣的侵擾。日常飲食中常用的具有辛溫解表、發散風寒的食物有紫蘇葉、生姜、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等。李維哲指出,感冒伴隨喉嚨痛、咳嗽時應避免吃補品,否則不僅會咳得更嚴重,聲音還會沙啞。「虛者補之,實者瀉之」,也就是說進補適合對象的體質是虛性的;而火氣大、咽乾口苦、嘴巴破、便秘等,體質過度亢進者屬實性體質,則需要處以瀉火法或涼補法。依中醫辨證原則,補氣類如人參、黃耆、白等;養陰補血類如生地、阿膠、當歸等。不少人認為既是補品,就有益無害,多多益善或補不得法,結果反而產生副作用。雖然冬日嚴寒,人體需要更多的能量來抵禦寒邪,藥膳宜溫補而忌寒涼。進補是要補體質虛的人,應依體質進補,一般體質大體分為燥熱與寒冷兩種體質。燥熱體質進補後會口乾舌燥的人,可以多喝開水,吃點綠豆湯、冬瓜湯等。另外,進補或吃火鍋去「大寒」時,飲食要有節制,切忌暴飲暴食。吃火鍋要適可而止,應該適量吃些饅頭、麵條、麵線等易消化的食物,隨時要注意胃腸保養。若能注意好年節前「大寒」的養生法則,那麼待陽氣升發的春季,人體新陳代謝開始旺盛,就可以過個稱心如意的牛年了。【諮詢/秀傳紀念醫院中醫部主任李維哲,記者張耀懋報導;出處/2009/01/17聯合報】(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
-
2021-01-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摩斯漢堡:桃園A7分店自18日起已暫停營業
針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所公佈有關部立桃園醫院的醫護人員感染事件,編號863護理人員所感染的家屬編號865為桃園捷運A7站本公司分店員工一事,為確保員工及顧客安全健康,除該分店已自1月18日起暫停營業之外,本公司已全力配合政府單位的防疫要求,採取嚴格的相關人員隔離與自主健康管理與店舖全面清潔消毒。對於員工因為是醫護人員的家屬而承受感染風險,深感不捨。防疫消毒期間不便之處請民眾見諒,恢復正常營業時間將提供更安全的用餐環境。全體員工感謝各位顧客的支持。為防範疫情,摩斯漢堡一直以來堅持的安心宣言:1.每日定時使用漂白水進行店舖消毒,請顧客安心消費。2.店員入店時進行體溫檢測,工作時皆配戴口罩,不定時進行手部消毒,請顧客安心消費。3.提供洗手台及除菌酒精提醒您用餐前先洗手,請顧客安心消費。4.各店鋪設置除菌酒精,歡迎使用請顧客安心消費。摩斯漢堡提供安全健康的用餐環境,歡迎顧客至各店用餐時,多使用洗手台勤洗手注重用餐衛生。亦提供外送服務將美味的餐點送至家中,讓消費者有更多的安心選擇。食用優質蛋白質跟衛生安全的餐點,保護身體免疫力,摩斯漢堡始終以「貢獻人類、貢獻社會」為理念,持續提供「安心」、「安全」、「健康」的餐點及服務。
-
2021-01-18 養生.抗老養生
保守祕密傷健康?與配偶關係好壞無害健康?解讀關於健康生活的研究
研究者們的研究成果成千上萬地發表,我喜歡從中留意那些與人有關的研究。據英國《泰晤士報》報導,美國某醫療中心在1995年、2005年和2015年,分3次就親人關係詢問同一批2802名志願者,親人被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配偶或伴侶(非血親),一類是父母和兄弟姐妹(血親)。志願者首次接受詢問時平均年齡為45歲,其中85%已婚。經過20年的追蹤,研究人員驚訝地發現,與血親關係緊張對身體有害,而與配偶關係的好壞卻與健康「零關聯」。也許是因為配偶可以再度選擇,而血親永遠無法更改吧。加拿大某大學對1001名退休老人展開為期5年的跟蹤調查。他們將這些人分為3組:每周參加至少1小時志願活動者、偶爾參加志願活動者和從不參加志願活動者。結果顯示,從不參加志願活動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比常參加志願活動的老人高2.4倍左右,偶爾參加則無助於降低患失智症的風險。原因可能在於,參加志願活動的老人在回饋社會的同時獲得了較大的滿足感。美國一項綜合研究發現,95%的人每人平均同時保守13個祕密,其中5個為不能與任何人分享的「絕密」,最常見的包括風流韻事、財務狀況、工作不如意、謊言、上癮等。保守祕密會傷及身心健康,因為內心折磨會滋生壓力,從而引起睡眠問題、腸道問題、代謝問題、免疫力下降等。但當你改變對這些祕密的想法時,或許可以減輕負面影響。都說工作狂易出現健康問題,但加拿大某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並非如此。他們讓一家國際金融諮詢公司的1277名員工填寫調查問卷,結果發現只有那些工作投入度低的工作狂才會患上心臟病,或糖尿病風險較高,而投入度高、真心熱愛工作的人,投入並樂在其中,完全不會影響健康。西班牙某健康研究所就交通與健康問題,對超過8800人進行問卷調查。經分析發現,所有出行方式中,騎自行車出行最有益心理健康,其次是步行。這不僅讓他們自我感覺更健康、精力更充沛,還增進了他們與家人、朋友的交往。所有研究放在一起看,可歸結為一個共同指向─要人們好好生活。是研究者們的良好願望嗎?事實也許就是如此。
-
2021-01-16 養生.心理學解密
你也玻璃心?3 招「心理強度訓練」,增加自己的抗壓性
心就像肌肉一樣,缺乏鍛鍊,即脆弱如玻璃;加強鍛煉,遇到重大的挫折,也能很快從低谷中爬出來。一但將心理強度(mental strenth)練起來,我們就更能夠處理負面情緒,成為一個 EQ 更高的人。心理強度分成三個部分:思考:你是否能運用理性思考面對生活中的壞事,並覺察到腦中過於誇大、過於武斷的主觀思考。對於自己說話的方式不那麼嚴苛,能用更合理的標準看待自己。情緒:你是否能控制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控制。否認或壓抑情緒並不是控制情緒的方式,而是它出現時你能覺察到它,也知道它為什麼出現,並能在情緒失控之前找到應對之道。行為:你是否有在「讓自己變得更好」的路上,讓自己身心狀態更健康,生活得更有意義,而不是在傷害自己、放縱自己。這三者並不是獨立運作,而是交互影響的,因此其中一項的強度愈來愈佳,會帶動其他元素也跟著成長。增加心理強度的 3 個練習心理強度就像重訓一樣可以透過後天鍛鍊,以下分別針對思考、情緒、行為建議三個可在日常生活實行的具體行動。1. 改變對自己說話的方式當你遭遇失敗時,你都怎麼對自己說話呢?是「你怎麼這麼笨啊」還是「沒關係你已經盡力了」?對自己最嚴苛的往往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我們可能內化了小時候父母、師長或其他人對我們說話的方式,而這些聲音變成自己內在的聲音,不斷攻擊著自己。給自己的心多一些關愛,一些溫柔,就像我們對朋友的說話方式一樣,它會逐漸從傷痕中茁壯起來的。2. 幫情緒貼上標籤有人說小孩的情緒是一杯純果汁,是葡萄汁還是西瓜汁,嚐了味道就知道;而大人的情緒是一杯綜合果汁,我們喝出了好多種味道,但又說不出來裡面有什麼,這模糊的情緒讓我們不知道從何處理,因此它就像甩不掉的烏雲跟著我們,甚至時常壓得我們喘不過氣。練習專注體驗自己的情緒,學會這一「團」情緒中有的是難過、憤怒、羞愧、嫉妒還是無奈,並為它們貼上標籤。光是貼上標籤這個動作,就能讓情緒和我們產生一定的距離,讓我們能更客觀、更理性地看待自己、他人與這世界。3. 累積正向情緒的例行習慣別等到感冒了,才注意到健康,平時就要透過良好的睡眠、飲食、運動習慣來增強身體的免疫力。同樣的,別等到情緒潰堤時,才注意到心理健康。累積正向情緒經驗是增加心理強度最直接的方式,讓喜歡做的事如慢跑、畫畫、烹飪曾為例行習慣,增添開心、滿足的經驗於日常生活中,這些正向情緒會是你重要的心靈財富。參考資料:1.《Very well mind》:The Difference Between Mental Strength and Mental Health2.《Forbes》:5 Powerful Exercises To Increase Your Mental Strength※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玻璃心變得更強韌】3 招「心理強度訓練」增加自己的抗壓性
-
2021-01-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研究:染疫醫護人員康復 二度感染防護力達83%
英國研究發現,罹患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後康復的醫護人員,大多至少有5個月能免於二度染疫,不過研究人員也警告,一些人身上可能仍帶有病毒,並傳染他人。自從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各國都在苦苦應付一波又一波的疫情,醫療人員是最容易暴露於COVID-19致病原SARS-Cov-2冠狀病毒的族群。法新社報導,英格蘭公共衛生署(Public HealthEngland)負責「Sarscov2免疫及再度感染評估」(Sarscov2 Immunity & REinfection EvaluatioN,SIREN)的研究人員在6614名受試者中查到44起可能再度感染的病例,這批受試者在去年6月到11月的5個月期間內採檢抗體都曾驗出陽性反應。報告作者在首度公開的研究報告中表示,上述研究結果顯示再次感染的防護力為83%。這份報告尚未經過同行評審。但研究人員也警告,雖然抗體可能能給予些許防護力,避免再度感染COVID-19,但研究下一階段的初期證據顯示部分的人體內病毒含量仍高,可能會持續傳染他人。據路透社報導,專家警告,這項研究結果顯示去年頭幾個月在第一波中感染的人,現在可能再度染病。英國列斯特大學(Leicester University)榮譽副教授、臨床病毒學家朱利安.鄧(Julian Tang,音譯)說,研究顯示自然感染的防護力「可與目前的COVID-19疫苗相比擬」,還說感染後所獲得的免疫力有可能會提升自然防護。「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Medicine)去年12月刊登的研究發現,幾乎所有在牛津(Oxford)進行研究、曾驗出抗體陽性反應的醫護人員都具有至少6個月的防護力。朱利安.鄧表示,希望這些研究能讓「許多擔心二度感染COVID-19的醫療從業同仁減少焦慮感」。
-
2021-01-13 科別.兒科
罕見兩歲女童竟然長皮蛇 醫師研判應該是水痘疫苗造成
台南市一名兩歲的女童罹患帶狀疱,也就是俗稱的皮蛇,由於一歲的時候曾經注射水痘疫苗,醫師懷疑可能是疫苗引起,但是類似的發生機率非常低,建議家長除了公費的第一劑疫苗之外,應該自費再加打第二劑,可以避免未來水痘及帶狀疱疹的發生。這名1歲11個多月的女孩,去年底到台南市郭綜合醫院就診,左大腿第三及第四腰椎的神經皮節長滿了水泡狀紅疹,伴隨輕微疼痛。經血清抗體檢驗及皮膚抹片檢查確認是帶狀疱疹。病人口服抗病毒藥治療,恢復迅速,沒留下後遺症。從出疹子到傷口痊癒,約一星期,短於大人平均2-4周的病程。郭綜合醫院兒科醫師王莉惠表示,水痘和帶狀疱疹是同一種病毒引起。第一次感染會造成水痘,痊癒後病毒會潛伏在人體的神經節,等到人體免疫力下降,如年老、疲累、壓力、生病等因素,病毒會活化並沿著單側神經皮節產生疼痛紅疹,即「帶狀疱疹」。過去傳聞如果長在腰上,長滿一圈,人就會死,但事實上一般人很少會長這麼多,通常是身體的單側,除非是免疫力非常差的人,例如癌症或愛滋病患者,死亡率當然比較高。王莉惠表示,帶狀疱疹好發於中老年人,小孩少見,未滿兩歲更是罕見。這名女童之前沒得過水痘,母親懷孕時也沒得到水痘或帶狀疱疹。一歲時曾在左大腿接種活性減毒水痘疫苗,而與自然感染水痘病毒一樣,水痘疫苗的病毒可能潛伏在體內,在免疫功能低下時,病毒再活化而表現成帶狀疱疹,但其發生率與症狀都低於自然感染。根據研究,疫苗引起的帶狀疱疹,好發於大腿,即當初疫苗注射部位;而自然感染水痘所造成的帶狀疱疹,胸背部最常見,這也是自然感染水痘長最多的部位。此外,根據美國的研究,雖然水痘疫苗能減低帶狀疱疹的發生,但1-2歲時例外,有施打比未施打者帶狀疱疹的發生率高。注射疫苗後若發生帶狀疱疹,有些是自然感染的野生株所造成,做PCR檢驗可確定是疫苗株或野生株。疫苗株引起的帶狀疱疹,年紀較小,平均在施打後300多天長出。王莉惠表示,2004年台灣也開始為滿一歲兒童公費注射水痘疫苗,水痘的發生率已降低8或以上。一劑水痘疫苗保護力約80%,兩劑保護力>95%。而帶狀疱疹的可怕是常會引起劇烈的痛,不止發生在帶狀疱疹期間,有10-20%甚至會有疱疹後的神經痛,即皮膚痊癒之後疼痛還持續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一般帶狀疱疹好發於長過水痘的中老年人,據健保資料庫研究,台灣人終其一生有1/3的機率會得到帶狀疱疹。目前美國統計到18歲,施打水痘疫苗者帶狀疱疹的發生率較未施打者減低78%,預期對帶狀疱疹的保護力會持續到中老年,因為預防水痘便是預防帶狀疱疹。目前台灣兒童滿一歲時會公費接種第一劑水痘疫苗,可於滿4-6歲自費接種第二劑;若已超過6歲,亦可補接種第二劑。至於已得過水痘的人,可於滿50時自費施打帶狀疱疹疫苗來預防帶狀疱疹。
-
2021-01-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部醫院驚傳院內感染!院內感染再度出現,5招教你自保
新冠肺炎台灣又出現重大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2)證實,北部某醫院驚現第二起院內感染,確診者為一名醫師及護理師,成我首位確診醫師。這也是繼去年2月29日北部某醫學中心出現九例群聚確診者,再一次的醫院院內感染。事實上過去有感染科醫師認為,入冬以後可能疫情再起,可能會從院內感染開始,屬於「最壞劇本」。指揮中心曾就此提醒,在社區及醫院,一定要落實保持社交距離,無法保持距離就要戴口罩,相信就可將秋冬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可能性降到最低。2003年SARS疫情期間曾發生和平醫院院內感染導致封院,就是因為一名染病清潔工在醫院各區活動,造成多名接觸者遭感染、隔離。面對院內感染再現,現階段一般民眾該如何自保?一、戴口罩進出醫院一定要全程戴口罩。平常在室內及密閉空間,及搭大眾運輸工具,也需戴口罩。並特別注意不要觸摸眼鼻口。二、勤洗手、消毒隨時隨地勤洗手,並定時用酒精消毒。進出醫院,如有在醫院拿出使用的物品,例如健保卡,回家後也應消毒。三、減少進出醫院沒事不要去醫院,盡量減少探病,最好不要到急診室,以減輕醫院負擔。若有必要需求進醫院,一定要配合量體溫、消毒、戴口罩的措施。四、人潮擁擠處勿入避免參加大型活動,減少進出人潮擁擠的場所。五、提升自身免疫力不論是要防新冠肺炎,還是哪種疾病,治本的保健之道還是要在平常就要顧好自己的健康與提升免疫力,以在病毒來時盡量減少傷害。
-
2021-01-12 養生.抗老養生
天冷食補2湯品 有助增強免疫力
近來寒流來襲,免疫力較差的民眾,可能因疲勞或溫差改變而容易有倦怠感或類感冒症狀。值此時節,應該增強免疫力,對抗疾病的威脅,除了保持適度的運動、攝取均衡的飲食外,並可搭配一些適合季節食補的湯品,都是提升免疫力很好的方式。在天冷時,若是能夠來上一碗溫熱的湯品,還可以增加幸福感。過往的傳統養生湯的肉類油脂過多,蔬菜分量少,而甜品糖量過多,沒有達到養身的效果又增加身體負擔。推薦二道健康美味換季湯品,讓大家能夠保持健康、增加免疫力。● 山藥百菇燉雞湯(2人份)材料:山藥250公克、乾香菇12公克、杏鮑菇50公克、鴻喜菇50公克、美白菇50公克、帶骨雞腿肉100公克、薑片適量、鹽適量。作法:1.乾香菇泡發備用。2.將山藥、杏鮑菇、鴻喜菇、美白菇及雞腿肉切成適當大小。3.將所有食材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以電鍋蒸煮,最後加入適量的鹽巴,即可上桌享用。熱量:165大卡/1人份小叮嚀:吃素的朋友,可以將雞腿肉以板豆腐、凍豆腐、新鮮豆皮替換。● 杏仁燉水梨(1人份)材料:水梨(中型)1顆、南杏及北杏各7公克、銀耳(白木耳)5公克、紅棗2顆、冰糖5公克。作法:1.將乾燥的銀耳泡發備用,水梨洗淨後,切成適當大小。2.取一個瓷碗,加入水梨、銀耳、南杏、北杏、紅棗及冰糖,並加入適量的水分,放入電鍋中蒸煮30分鐘即可上桌享用。熱量:206大卡/1人份小叮嚀:如血糖需要控制的朋友,甜品湯可將水梨減半量,不加糖,這樣含醣量可減少15克,等於1份主食。
-
2021-01-11 科別.耳鼻喉
喉嚨痛不一定是感冒!耳鼻喉科醫:幾種喉嚨痛別輕忽
喉嚨痛是相當常見的症狀,每當喉嚨痛時,大家通常會直接聯想到感冒,其實喉嚨痛的原因很多種,可不一定是感冒喔。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耳鼻喉科柯皓允醫師指出,喉嚨是呼吸道、消化道對外的通道,在呼吸、進食的過程中,容易接觸到病毒、細菌等各種病原體,若遭到感染便會出現喉嚨發炎、腫脹、疼痛。其中,感冒是喉嚨痛最常見的原因,以病毒感染為主。過於勞累、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等狀況,都會增加感染的機會。除了感染之外,胃食道逆流也可能導致喉嚨痛,因為胃酸的酸性較強,溢到喉嚨時,會對黏膜造成傷害,而時常感到喉嚨卡卡、有異物感、疼痛不適。如果生活環境、工作環境中有粉塵、花粉、香菸、揮發物質等,同樣會對喉嚨造成刺激,誘發發炎反應。部分民眾因為需要長時間講話、唱歌,若發音方式不正確或過度用力喊叫,皆可能導致黏膜損傷,而有喉嚨不適的狀況發生。緩解喉嚨痛,可以這樣做柯皓允醫師表示,出現喉嚨痛時,可以在日常生活做些調整,以緩解症狀。請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讓症狀惡化。最好不要抽菸或吸入二手菸,因為香菸中有大量有害物質,可能使黏膜發炎加劇。攝取充足水分會有幫助,對健康成年人來說,將體重乘以30,大約是每天需要的水量,但不要喝太熱或太冰的水。維持喉嚨濕潤,有助緩解不適。另外,也要注意空氣中的濕度、溫度要適中,過於乾燥也會讓喉嚨更不舒服。柯皓允醫師解釋,喉嚨痛患者就醫時,醫師會先了解狀況,評估可能的發生原因,才能對症下藥。若喉嚨痛有伴隨咳嗽、流鼻水、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大多屬於病毒感染。能夠造成感冒的病毒有非常多種,大多沒有特效藥,得仰賴我們自身的免疫系統來對抗病毒,醫師會針對症狀表現來開立藥物,緩解不適。假使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程延續好幾天,可能出現繼發性細菌感染,而開始呈現比較濃稠的痰液或鼻涕,這時才考慮使用抗生素。「是否使用抗生素,必須由醫師評估判斷,」柯皓允醫師提醒,「不要認為感冒就得吃抗生素,畢竟抗生素是針對細菌感染,濫用抗生素恐導致抗藥性,而且可能影響腸道菌叢。」除了口服止痛、消炎藥之外,柯皓允醫師表示,喉嚨噴劑也有助於緩解喉嚨痛,較常見的噴劑成分包括清潔消毒藥水、非類固醇止痛消炎藥,例如Benzydamine。噴灑這類喉嚨噴劑後,對黏膜有局部消炎、麻醉止痛的效果。在餐前使用,可緩解喉嚨不適,方便患者進食,有充足的營養才有好體力,能夠幫助患者復原。 因為喉嚨噴劑每次噴灑的量有限,相較於口服藥,對全身的影響較小,患者可以與醫師討論選擇合適的噴劑,並依照指示使用。「務必使用經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的藥品,會比較有保障,」柯皓允醫師強調,「不要輕信偏方,例如使用鹽水或醋,對喉嚨非但沒有療效還可能有害。」這幾種喉嚨痛不尋常,千萬別輕忽大家都有喉嚨痛的經驗,且多數喉嚨痛會在幾天內漸漸緩解,然而,有部分喉嚨痛代表病情不單純,需要盡快就醫。柯皓允醫師提醒,「有一些喉嚨痛的警訊請特別留意,包括喉嚨疼痛經過幾天的治療依然沒有緩解、身體突然反覆發高燒、講話聲音改變、講話聲音好像含著滷蛋、吃東西完全吞不下去、感到呼吸困難等。」我們呼吸時,空氣都得經過喉嚨,如果會厭嚴重發炎、腫脹,可能影響呼吸,甚至有窒息的危險。假使發現脖子紅腫、疼痛,暗示可能有深頸部感染,必須立刻就醫治療,否則感染會迅速蔓延,恐併發敗血症,危及性命。用餐時若喉嚨哽到魚刺、蝦殼、骨頭等尖銳硬物,千萬不要嘗試吞白飯、喝醋、用手挖,這些土方法都只會讓狀況惡化。正確的處理方式是立刻就醫,讓耳鼻喉科醫師利用內視鏡進行檢查,確定異物的位置並小心移除。原文:
-
2021-01-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研究:9成新冠病患 有持久免疫力
人體在感染新冠病毒後是否有免疫能力,一直是專家研究的課題。最新一項研究指出,在感染新冠病毒後,人體至少有八個月時間保持強大的免疫反應,有些甚至時間更長。研究也發現,約有90%的患者有持久免疫力。有關研究是由加州拉荷雅免疫力研究所(La Jolla Institute for Immunology)兩位研究員韋斯科普夫(Daniela Weiskopf)與塞特(Alessandro Sette)共同展開,並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發表。兩人研究200多名染疫者的血液,發現他們的免疫系統,不僅僅是抗體,而且還有多項要素保留對病毒的記憶,對識別及應對病毒仍然有效,因此一旦再次曝露於病毒時,就會迅速產生抗體及具殺傷力的T細胞,共同對抗病毒。自從新冠疫情爆發一年多以來,人們對於病毒一直處於未知及不確定性之中,其中最大問題是,確診者康復後會否重新感染?如果會的話,有多快?之前曾有人在康復後仍受第二次感染,但這項研究基本證實,受感染後人體會產生免疫力。韋斯科普夫指出,雖然病毒出現英國變種,但相信他們的發現也是適用的。他說,免疫系統有很多不同的因素,能夠識別新冠病毒,即使病毒有突變,仍難以逃避所有不同因素的識別。他又說,估計大多數確診者康復八個月後,仍具有相對穩定的免疫力,有些甚至可能會持續好幾年。這一令人鼓舞的科學結果表明,人類的免疫系統有能力應對這種新型冠狀病毒。愛阿華大學病毒學家帕爾曼(Stanley Perlman)雖非研究團隊成員,但指出過去一年來,不少人擔心感染者康復後沒有免疫力,現在這項研究應可消除這些擔憂。
-
2021-01-10 養生.聰明飲食
吃生薑 研究證實妙用多
生薑對東方人來說耳熟能詳,可是西方人花了十多年,對生薑做了各種的分析,檢驗和實驗結果認為發現不得了的妙用。提升免疫力2011年的研究發現,對付鏈球菌性咽喉炎,用生薑比有些抗生素更有效。2013年進一步發現,生薑有抗病毒的特性。新鮮尚未乾燥的生薑含有很高的薑黃素,可以抵抗呼吸道融合病毒。若是與蜂蜜混合使用,對微生物的殺菌作用更有效。建議可以在熱水中加入新鮮的生薑和蜂蜜,製成舒緩的生薑茶來喝。改善胰島素阻抗性糖尿病和降低膽固醇在2016年的臨床試驗,志願者在12周內每天服用兩克生薑,結果發現降低了發炎症狀而且改善胰島素阻抗性糖尿病。2020年的臨床研究發現,志願者在每日僅僅服用1.5克的生薑膠囊劑,12周之後,膽固醇、血糖水平和炎症都有所改善。減少胃氣脹2019年一項綜合性調查報告認為,使用生薑可以降低食道下括約肌的壓力,減少腹脹和腹肌痙攣,防止腸胃脹氣和消化不良。緩解關節炎疼痛2018年的多項研究總結認為,生薑具有抗炎特性,可以減輕膝蓋骨關節炎的紅腫、疼痛和殘疾,特別是對那些不能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的人更有幫助。提醒:膽結石患者在使用生薑時要格外小心,因為生薑會增加膽汁的流量。另外,服用抗凝血藥物如華法林的人建議諮詢醫師。
-
2021-01-08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發燒感冒腹瀉,到底何時會好?
【編者按】這星期醫病平台的主題是介紹「急診處」的功能與實況。一位急診專科醫師介紹急診處如何分辨病情的緩急輕重,以幫忙一般大眾了解「什麼情況到急診處尋求醫療是合宜的」;一位對急診處頗有經驗的社會人士由病人的立場,分享他對急診處運作的了解,說明怎樣決定自己或家人是否需要緊急送到「急診處」才能得到即時的醫療照顧;最後由另一位急診專科醫師說明一些讓病人自以為「急症」的可能原因以及處理辦法,以避免到了急診處,非但得不到自己以為應該得到的緊急治療,反而在急診處空等、焦慮、受氣。我們期待不久可以收到更多社會大眾分享急診處的經驗,促成醫病之間更理想的互相了解。「醫生,我發燒合併全身痠痛…… 」 「我覺得頭重腳輕,全身沒有力氣。」 「我喉嚨痛,鼻塞流鼻水……很不舒服。」這些症狀主訴,是一般診所或急診室常見的情景之一,在醫生診視過後,通常會診斷為感冒、流感、若是合併腸胃道症狀,如輕微腹瀉,腸胃型感冒也是常用的俗稱之一。要知道,傷風感冒其實是各種病毒所導致的症狀組合之一,而不同種類的病毒會導致不同的症狀組合。舉例來說,感冒最常見的鼻病毒,會導致喉嚨痛、咳嗽、鼻塞、流鼻水等,而每年均有疫苗的流感病毒,則是以高燒,乾咳及全身肌肉痠痛為表現。除此之外,上吐下瀉、合併輕微發燒可能是諾羅病毒或輪狀病毒導致的病毒性腸胃炎,若是就診時只有發燒,沒有任何附屬症狀,即便在詳細的診治之下,也很難斷定造成發燒的病毒是哪一隻。不過,這些常見的病毒感染所導致的病症,在醫學上多屬於自癒性,也就是隨著自然病程發展,大多數人都能順利痊癒。因此常常會有民眾感冒發燒換了三四家診所,最後到大醫院的急診室掛號才痊癒,其實,並不是因為大醫院的醫術比較高明,而是因為在往返奔波的期間,感冒病毒已經走完自然的病程,正好在第五天的時候痊癒。換句話說,對抗病毒真正的武器,是靠前端的預防,以及自身的免疫力。若不幸中標,醫療上的藥物多是以症狀控制,減少不適感為主。當然,有通則就會有例外,病毒感染也有較嚴重的時候,例如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在初期的發燒症狀以後,可能會進入肺部廣泛發炎及呼吸衰竭,而即便是流感病毒,少數的病人也會合併重症,產生心肌炎或肺炎,甚至有插管入住加護病房的需要。除此之外,病毒感染後也有一定的機會導致續發性的細菌感染,因此症狀持續加重時,還是需要特別留意並主動就醫。那究竟對一般民眾而言,感冒需不需要看醫生?在日常生活可以維持,食衣住行不受影響的前提下,感冒症狀可以自行決定是否就醫,不需立刻到急診室。反之,如果吃不下飯、下不了床、沒力氣上廁所,代表疾病已達一定的嚴重程度,就算是小感冒也可能產生大問題,還是需要到醫療院所就診評估才行。總而言之,傷風感冒泛稱各種病毒造成的發燒及上呼吸道症狀,最好的對策是透過戴口罩勤洗手來預防。行有餘力之餘,則可以閱讀各種保健知識及常見疾病的衛教須知,妥善做好健康管理及自我保養,也能有效地減少罹患感冒或輕症感染的機會。而若不幸染病,也記得要做好個人衛生,避免散播病毒,並且依自身症狀決定是否在家觀察或及早就醫,以保健康平安。
-
2021-01-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曾感染新冠肺炎是否需接種疫苗? 中疾控:不建議
各國開始展開接種新冠病毒疫苗計畫,對於曾感染新冠肺炎者是否還須接種疫苗?中國疾控中心表示,已知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目前暫不建議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據陸媒澎湃新聞報導,中國疾控中心昨日在微信公眾號發表「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問答」,表示對於多數傳染病,在感染病原體後,人體都會產生一定的免疫力,這部分人群通常不屬於疫苗接種對象,如患天花、麻疹、風疹、水痘等疾病後不再屬於疫苗接種對象。中國疾控中心指出,目前雖有感染過新冠病毒者發生二次感染的報導,但尚屬個案並未普遍出現,仍待後續更多研究才能得出結論。中國疾控中心稱,已知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目前暫不建議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對於沒有明確感染新冠病毒或患過新冠肺炎,符合接種條件者均可接種疫苗。
-
2021-01-07 養生.運動天地
在家運動、走健康步道要穿鞋嗎?簡文仁:穿運動鞋2大關鍵...穿錯恐傷關節
運動一定要穿運動鞋?涼鞋、休閒鞋 不行嗎?運動過程中,雙腳必須承受相當的強度、衝擊以及反作用力,若沒有做好保護,很容易造成運動傷害,所以,運動時最好能穿專用運動鞋;如果不行,至少要選一雙具備好的吸震性、包覆性、穩固性和韌性的鞋子,除了達到舒適性外,也能避免傷害發生。運動鞋保護足部 運動量、衝擊力少可不穿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表示,運動鞋是運動時足部很重要的一個保護罩,尤其在戶外運動時,例如運動場上的運動,衝擊力都非常強,一定要有好的運動鞋,即便只是在室內跑跑跳跳,也要穿運動鞋。若在室內練習瑜伽,做些伸展動作,著力點、衝擊力不大,就不需要太講究,或 是在沙地、草地上走路,由於腳步幅度不大,受傷的機會也比較低;而在運動量、衝擊力都較少的情況下,不穿運動鞋是可以接受的,但若是走健康步道,最好還是要穿運動鞋,不建議赤腳進行。不穿運動鞋運動 意外風險增簡文仁提到,一定要穿運動鞋的原因,第一就是避免關節受傷,不穿運動鞋,容易因為衝擊力過大而增加關節的負擔,嚴重的話,甚至會受傷,所以不管跑或跳,都需要穿具有吸震效果的運動鞋,而若隨便穿雙涼鞋就去運動,很容易因為足部缺少包覆,稍微一碰撞就會扭傷,或是很容易被利物割傷,穿運動鞋能避免碰撞受傷。如果只穿拖鞋做運動,過程中會一直擔心鞋子脫落,而且要花更大的力氣去固定鞋子,穩固性差容易造成意外,如果「人鞋一體」就沒有這些顧慮;另外,運動時身體會扭轉,唯有韌性好的運動鞋,才能讓足部得到保護,一般的布鞋或工務鞋,韌性就很差,不適合運動的時候穿。挑選運動鞋 這些事項要特別留意運動鞋怎麼挑?簡文仁說,要有良好的吸震性,鞋後跟必須具有吸震力,才能保護腳踝,所以,挑選時按一按鞋後跟的硬度夠不夠,以判斷吸震的效果。拿起鞋子扭轉一下,看韌性是否足夠,運動時腳扭動幅度大,或要因應地面凹凸不平,所以,鞋子中間的韌性一定要夠;折一折鞋前的軟度是否足夠,鞋前如果太 硬,當腳尖要離地時,會覺得卡卡的,不管走路或是跑步,都很不順暢。另外,鞋子的楦頭要夠寬,讓腳趾頭能在鞋內很輕鬆的「跳舞」,才不會被綁死而影響運動進行。值得一提的是,太大的鞋穩固性不好,走路會有隨時要掉的感覺,但穿上鞋子也必須覺得不會綁腳才行;跑步運動時建議選擇有鞋帶的運動鞋,因為穩固性比較好,使用魔鬼氈也可以,但是要符合穩定性的概念。而鞋子底面面積如果比較小,穩固性就會比較差,現在很多鞋從鞋上緣到鞋底會越來越大,就是要讓穩定性更好;此外,重量輕的鞋,比較能夠「人鞋一體」,若很重,跑一趟路下來,會感到特別費力,加上透氣性好的鞋,即使穿一整天也不覺悶。運動前避免熬夜、確實熱身 運動中補充水分、勿過度進食運動前注意事項,簡文仁提醒,熱身至少要3~5分鐘,讓關節伸展開來,肌肉、神經準備好,熱身後,身體會有發熱的感覺,並避免運動前進食,但也不要餓肚子去運動,如果是參加慢跑,建議跑前1小時吃點東西。此外,跑步前、跑步中、跑步 後都要補充水分,但不能一次喝太多,以免半途尿急,大概50~100c.c.即可;最重要的是,運動前一天應避免熬夜,以免第二天體力、免疫力變差,影響運動效果。延伸閱讀: 蘿蔔腿怎麼瘦? 先分辨你是哪一種!2常見消除方式比一比 過勞、運動為什麼會遇上秒殺級「猝死」? 先天因素別輕忽!心臟內科醫曝「2高峰年齡」
-
2021-01-06 科別.呼吸胸腔
男子非高風險族群 卻發生2次膿胸威脅
苗栗縣45歲劉姓男子感冒幾天沒有好,因胸痛到急診就醫,X光與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發現他的左胸有許多發炎積膿液,確診為膿胸,特別的是他本身沒有慢性疾病,從事勞動工作,因此體力不差,並非是膿胸的高風險族群,但他在3年前就曾發生過一次右胸膿胸,沒想到這次竟換左胸,幸好在接受微創手術合併抗生素治療後,已順利康復出院。苗栗市千綜合醫院胸腔外科醫師楊絡勝表示,當胸腔內發生感染如肺炎、感冒、吃飯嗆到、久病臥床造成咳痰能力差等,且有肋膜腔發炎反應時,即可能產生肋膜積液甚至積膿,也就是「膿胸」,症狀有胸痛、咳嗽、發燒、呼吸急促等。膿胸的高風險族群多為免疫力低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高齡、長期臥床病人,像劉姓病患這類病人是少見案例。過去膿胸的治療方式為傳統手術或置放胸管,但傳統手術傷口大、復原慢,且膿胸病人大多身體虛弱或合併多種內科疾病,不適合接受傳統手術,因此以置放胸管治療為主。但研究發現,置放胸管治療的病人,重複再入院的機率比較高,易造成病人負擔。現行微創手術發達,胸腔內視鏡手術有傷口小、恢復快,且可縮短住院時間等優點,可成為膿胸病人的治療選擇之一。楊絡勝提醒,膿胸雖是較嚴重的感染疾病,但如果能及早診斷並治療,大部分病人都可治癒並恢復健康。因此,若有發燒、咳嗽、胸痛等症狀,尤其高危險族群,務必盡早就醫,讓醫師評估及治療。
-
2021-01-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何時才能擺脫疫情恢復正常 美8大專家這樣說
隨著部分國家陸續開始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人們想知道何時能回到往日正常生活。「華盛頓郵報」訪問8位專家,得出的答案是在2021年結束前,美國別想回復往日生活。華郵向專家們提問兩大議題,一是美國何時可達成群體免疫,二是請他們各自預期何時可恢復正常生活。要達成群體免疫,一般需70%的人口對新型冠狀病毒具免疫力,無論是病後痊癒或施打疫苗。美國約需2.3億人接種過疫苗才有望達成群體免疫,但截至昨天,僅400萬人接種過兩劑疫苗的首劑。● 美達標群體免疫 最樂觀也要今夏過後艾莫瑞大學(Emory University)醫學與全球衛生教授戴黎奧(Carlos del Rio):總統當選人拜登承諾在他就任後,一天要讓百萬人施打疫苗,若能按照這樣的進度,大約在8月底或9月初時,可讓2.6億人至少接種一劑。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創辦人兼所長托波爾(Eric Topol):若一天能有200到300萬人接種,疫苗也能快速讓人體產生抗體的話,樂觀來看我覺得7月底前可做到。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醫學教授巴塔查雅(Jay Bhattacharya)說:科學文獻有關群體免疫的門檻不一,「我不覺得負相關責任者能有信心地給出確切時間點或數字…重點是年長者與高風險群能多快獲得接種」。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醫學與傳染病學教授古德曼(Jesse Goodman):我不確定不久的將來能否讓一定人口對新型冠狀病毒達成免疫,一如我們對麻疹那樣…但我對到今年最後一季,醫療體系應不至於再被疫情壓垮、更少大規模疫情復燃抱持著希望。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C-Chapel Hill)流行病學副教授鮑爾斯(Kimberly Powers):這問題很難回答,一方面是我們仍不確定需要多少人口比例免疫才能算群體免疫,二是取決於大規模接種的速度。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公衛教授、前巴爾的摩市衛生專員溫麟衍(LeanaWen):當前疫苗分撥進度慢到難以接受,依目前速度恐需好幾年才能做到群體免疫;除非能在1月把速度提高好幾倍,才有機會在2021年達成群體免疫。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流行病學教授利普西奇(Marc Lipsitch):若你問的是美國能否有足夠人接種以達群體免疫,我的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因為我們不知道疫苗保護力,且病毒突變更會拉高達標(群體免疫)門檻。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病研究與對策中心」(Centerfor Infectious Disease Research and Policy)主席歐斯特荷姆(Michael Osterholm):須取決於3個因素,也就是何時有足夠疫苗可供每人施打兩劑、願意接種的人數是否足夠,以及疫苗效力多長。「考量3者,我當然希望今夏尾聲或初秋能達成,但希望不等同現實,我只有信心今夏尾聲或初秋能做到第一項。」● 2021年結束前別想重回昔日生活戴黎奧:我希望能在2021年12月底前後接近「正常」,但身為看診醫師,未來好一段時間,我還是會繼續戴著口罩與護目鏡。托波爾:2022年吧。巴塔查雅:有鑑去年對我職業與個人生活天翻地覆的改變,我甚至不期待能有回復到疫情前的一天,但我預料美國社會將在2021年4月前開始感受到日子變得比較正常。古德曼:希望今年底就能開始感受生活像是回到疫情爆發前,但這須保持高度警覺與持續保持一些社交距離雙管齊下才行。鮑爾斯:我個人期待今夏就能感覺到日常生活變得較正常,但我認為要到2022年才會看到防疫措施徹底解除。溫麟衍:我不知道。幾週前我還頗為樂觀,但看到疫苗計畫至今仍拖拖拉拉,且公衛體系資源如此不足,我想2021年大部分時間會跟去年差不多。利普西奇:我覺得要到下半年以後,美國與部分其他國家才會有足夠人接種疫苗,從而才能比照流感對待新型冠狀病毒。歐斯特荷姆:我不確定能有(回復往日)這一天,我們可能再也回不去疫情前的日子,取而代之的是改以一種新常態生活,即便要做到這樣,某種程度上也需視疫苗能否覆蓋高、中、低收入國家的每個人而定。
-
2021-01-04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醫病天地/防流感 中藥搭西藥增抵抗力
冬天是流行性感冒的好發季節,民眾除施打流感疫苗外,日常生活增加抵抗力也是防範病毒入侵方法,就中醫觀點看, 提升免疫力就是強化抗病的能力,中藥搭配西藥對抗流感病毒,具有相輔相成效果。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中醫科主任朱世盟表示, 流行性感冒病毒本身並不可怕,可怕是傳染力與引發的併發症,台灣每年因流感引起併發症的65歲以上民眾占8成,老人家免疫力不足是高危險群,且即使接種疫苗,也不代表能高枕無憂,平常飲食仍要保持均衡、維持良好生活習慣、適度運動,以提升免疫力。朱世盟說,中醫對提升免疫力有獨到處,適當使用中藥可保持免疫系統平衡、抵抗外來病毒入侵,例如清熱解毒類的板藍根、魚腥草、金銀花等,能促進免疫細胞增殖及細胞吞噬;補益類的人參、黃耆、枸杞等,所含的人參皂苷與枸杞多醣可促進巨噬細胞吞噬作用,黃耆多醣則能提高淋巴細胞增殖反應與誘導干擾素產生。朱世盟提到,臨床上,若有患者以西藥對抗病毒,搭配中藥治療,發現流感病毒被抑制的時間更快,發燒等症狀緩解也更迅速。
-
2021-01-03 新聞.健康知識+
比咖啡因更能提高能量 5個小技巧讓身體從熬夜中恢復
跨年之後,新年的歡樂氣氛還在延續,親朋相聚、熬夜追劇、趕工作結案……睡眠不足是歲末年終的常態,當隔天必須在鬧鐘響時跳起來,如常面對工作,真是一件艱難的任務。以下是專家提供的一些技巧,讓疲憊的身體盡快回到正軌。1.克制賴床的想法「雖然賴床很誘人,但即使隔天是周末,你也必須在平常的時間起床。」UCSD睡眠醫學中心教育主任Sonia Ancoli-Israel博士說,補眠是非常糟糕的習慣。在同樣時間起床是維持晝夜節律的關鍵,它影響了人體免疫力、新陳代謝,甚至創造力。一旦賴床將改變身體的時鐘,然後帶來下一個失眠的夜晚。2.外出吃早餐如果能出門吃早餐,或有時間散個步更好。而且不要戴墨鏡,讓自己暴露在自然光下,這樣能提醒生理時鐘抑制褪黑激素的產生,避免昏昏欲睡。陽光也會觸發釋放血清素,讓你的心情愉快些。3.不要過量攝取咖啡因如果你早上本來就有喝杯咖啡的習慣,那無妨。「但不要在下午追加咖啡。」洛杉磯睡眠專家Michael Breus博士說,雖然一開始攝取咖啡因的確會提振精神,但效果不會持續,且可能讓你在接下來的夜晚難以入睡。2013年《臨床睡眠醫學雜誌》上的一項小型研究發現,即使在就寢時間前六個小時攝取咖啡因,都可能影響睡眠。4.小睡25分鐘請記住只是「小睡」,如果睡得太深沉太久,除了醒來時頭昏眼花,也會讓你在晚上又陷入失眠的窘境。如果想小睡一下補充精力,建議在1點左右進行25分鐘的小睡,這樣足以讓你精神煥發,又不影響夜間睡眠。5.下午3點動一動前一夜沒睡好的人,大約在下午3點就會感到能量暴跌。這時與其去買咖啡或能量飲料,不如去走樓梯。《生理與行為》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走10分鐘樓梯比咖啡因更能提高身體的能量。建議你,下樓再上樓,或找個區塊輕快來回走動,可以為身體打氣。資料來源/Health.com
-
2021-01-02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壓力大到全身起癢疹、頭痛!她中醫輔助治療開心迎新年
台中市一名54歲婦人三年前因壓力太大胸悶心悸退休,沒想到去年9月雙手臂、身體長大量癢疹,確診罹患乾癬,服用西藥不但沒改善,還出現高血壓、頭暈、頭痛,改用類固醇藥膏等治療仍癢到夜不成眠,轉而接受中醫輔助治療,透過用藥調整體質、補氣血,並配合醫囑放鬆心情,保持心情愉快,並做好保濕、保油,如今揮別惱人的乾癬、頭痛問題,開心迎接新年。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中西整合醫療科醫師陳柏谷說,台灣每年因乾癬就診患者有8萬人,乾癬的原因目前仍在研究中,牽涉多種免疫系統及皮膚系統的交互關係。大多以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等西藥治療,有些人有副作用。陳柏谷說,乾癬患者以中醫分型來說,有血熱虛、血瘀、濕熱及陰虛、血虛、氣陰孟虛,中醫辨證論治,透過中藥補血、袪熱,輔助西醫治療,可達到良好效果。陳柏谷說明,這名患者身體及四肢嚴重癢疹、皮屑,雙臂有50%上都長癢疹,常養到抓破皮、夜不成眠。以中藥粉清溫飲來補氣血、袪濕熱來調整體質,並以龍膽瀉肝湯袪濕熱、止癢,加上黃耆、苦蔘、刺蒺藜、東阿阿膠、四物湯,補氣、補血、促進血液循環、清熱解毒,加上紫雲膏外用,幫助止癢、傷口癒合。另外也為患者進行針灸,在手部的合谷、曲尺、神門下針,可驅風、安神、補氣,及耳朵的神門、皮質點做耳針治療,加乘效果。陳柏谷說,由於皮膚病與壓力有關,因此女患者在治療期間,配合醫囑放鬆心情,保持心情愉快,並做好保濕、保油,不但乾癬緩解,也解除了高血壓、頭暈、頭痛的問題,開心跨年。陳柏谷也提醒,乾癬患者在冬天過度食用刺激免疫或調節免疫力的食補藥膳及保健食品等,平日除了正確治療,也要注意攝取健康及均衡的飲食。
-
2021-01-01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冬天老年人如何鍛煉?中醫教你養生十八法
老年人由於身體機能退化,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慢性病。強身健體,不少老年人首選的方式便是運動。運動鍛煉對老年人來說本是件好事,但近期天氣越來越冷,考慮到冬季天氣特點以及老年人身體機能,近期做運動時更加需要注意防護,避免對身體造成損傷。建議老年人根據自身的健康狀況,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循序漸進地開展運動,這樣不僅能保證運動效果,還能避免運動損傷。為了幫助老年群眾更好地開展運動,我們列出以下6點注意事項:1.運動強度適中老年朋友要注意,運動量與運動頻率、強度、時間有關。當運動量過小,往往達不到健身的目的;但運動量過大,身體又會吃不消,所以掌握好運動量和強度至關重要。一般情況下,推薦老年人運動強度適中為宜,以運動至微微出汗的程度為合適,在個人體能的基礎上漸漸增加,千萬不能認為越累越好。這裡提供一個簡易的方法檢驗強度是否合適,即運動停止後迅速測量脈搏,「脈搏+年齡小於或等於170」,說明強度合適。2.合適的運動項目遵循“因人而異,量力而行”的原則,老年朋友可依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輕鬆柔和的運動,避免過於劇烈的運動。喜歡舞蹈、不喜歡機械化動作的老年朋友可以選擇體操、交際舞;喜歡戶外運動的朋友可以選擇健步走、騎腳踏車;喜歡集體運動的可以選擇網球、籃球。同時,有基礎疾病的老年朋友應該根據自身情況放棄不適合自己的運動,如有膝關節疼痛問題者應避免太極拳、慢跑、爬山、騎腳踏車等項目。3.合理的運動頻率以每週3至5次、每次30分鐘左右的運動頻率為合理,要注意運動前應該有10分鐘左右的熱身時間,運動後也要及時放鬆拉伸。運動前後應注意身體保暖,運動中不隨意減少衣物,避免感冒。4.正確的運動時間早晨為陽氣上升之時,適合運動,但是要關注天空氣指數是否適合運動;若要傍晚健身,要避開飯前半小時、飯後一小時、睡覺前一小時內進行運動。5.均衡的營養老年朋友在運動前可適當補充能量;在運動中若出現頭暈、胸痛、心悸、臉色蒼白,益汗等情況時,應立即停止運動;運動後不宜暴飲止渴,不宜大量吃糖,不宜飲酒除乏,不宜吸煙解疲,動後不宜立即坐下休息,不宜馬上洗浴。運動期間要均衡飲食,補充高質量蛋白,綠色蔬菜等。6.經常搓手、搓臉、搓腳常搓手:一方面,雙手拇指的根部在醫學上稱為“大魚際”,是治療呼吸道病症的有效部位,該處脈穴豐富,刺激它能促進血液循環,流通經絡,增強上呼吸道抵禦感冒病毒侵襲的免疫能力。另一方面,雙手磨擦生熱不僅增加局部溫度,還能加速血液循環,從根本上預防凍傷和凍瘡。常搓臉:搓臉可使面部血液循環加快,表情肌和麵神經都得到活動和滋養,防止面神經炎、視力減退。作用在眼周時,不僅緩解視力疲勞,也會使視神經的活力增強,而減緩眼睛的退行性病變。作用在鼻腔時,可防止鼻腔過於乾燥,有效預防感冒。常搓腳:每天堅持搓腳心,能起到補腦益腎,益智安神、活血通絡的療效,同時可預防感冒。搓腳心有以下幾種方法:①乾搓。左手提住左腳背前部,用右手沿腳心上下搓100次,達到腳心發熱,搓的力度大小要以自己舒適為宜。②濕搓。把腳放在溫水盆中,泡到腳發紅,再按第一種辦法搓。③酒搓。倒半兩左右白酒杯中,搓腳的手蘸一點白酒,酒槎乾了再蘸一下,按第一種辦法兩腳心各搓100次。老年人運動貴在堅持,切不可逞強,循序漸進即可。要知道,運動是為了強身健體而不是給身體造成負擔,因此當運動後,老人感受到食慾增加、睡眠改善、血壓正常,則說明運動量是適宜的,反之則應根據情況及時調整。中醫教你養生十八法第1式 髮常梳:兩手十指自然微屈成爪形,從頭部前面向後方輕輕地梳髮,反覆做36次。能防治高血壓、頭暈、頭痛,增強記憶力。第2式 目常運:兩眼睜開,眼珠慢慢地向左右、上下、遠近各活動18次,再向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各轉動18次。能防治眼病,提高視力。第3式 面常浴:兩眼輕閉,先將兩手掌前後搓動24次,隨後將兩手掌面從鼻旁兩側向上按摩到前額,又向兩側分開按摩到太陽穴,再向下按摩到下頜,反覆浴面18次,最後兩眼睜開。能防治面部瘡癤,消皺美容。第4式 鼻常揉:用兩手中指指面放在鼻孔旁的迎香穴上,輕輕地揉按48次。能防治感冒、鼻炎。第5式 齒常叩:先叩上下門牙48次,後叩兩側大牙48次,叩的力量不宜太大,以輕輕作響為度。能防治牙病,提高智力。第6式 舌常攪:口唇輕閉,先將舌頭放在牙齒外面,嘴唇裡面,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慢慢地轉動,各做9次。能防治牙周炎,提高語言能力,增加唾液。第7式 津常咽:當口腔中唾液較多時,要分3次,用意念誘導慢慢地吞嚥到小腹部。能防治口腔炎,幫助食物消化吸收。第8式 耳常彈:口腔微閉,將兩手掌心摀住兩側外耳道,十個手指放在後腦部,用示指指面壓在中指指背上,輕輕地滑彈後腦部24次,可聽到咚咚響聲。可防治耳病,提高聽力。第9式 頭常抬:頭部由前向後慢慢抬起,反覆做24次。能防治頸椎病、頭暈頭痛。第10式 胸常擼:兩手掌面在胸部自上而下反覆擼胸24次。能防治咳喘症、心髒病、憂鬱症。第11式 腹常摩:兩手掌心重疊放在肚臍中央,先在肚臍周圍按順時針方向小範圍摩腹12次,再大範圍摩腹12次。隨後按逆時針方向大範圍摩腹12次,再小範圍摩腹12次。能防治肝、膽、胃、腸、胰、盆腔諸病。注意:便秘宜順時針摩腹,腹瀉宜逆時針摩腹。第12式 腰常轉:將兩手掌心輕輕地放在兩側腰部的腎俞穴上,指尖朝下,慢慢地向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各旋轉3次,隨後以脊柱為軸,再向左側和右側各轉腰3次。能防治腰椎病、腰肌勞損、腎髒病。第13式 丹常養:兩目輕閉,兩手掌心重疊放在肚臍下方小腹部,意念輕輕地集中在小腹部約5分鐘。能提高人體的精力、體力、智力、免疫力、活力。第14式 肛常提:吸氣時慢慢地收腹提肛,呼氣時慢慢地鼓腹松肛,反覆做20次。能防治痔瘡、尿頻尿急、小便失禁、大便失禁。第15式 肩常搖:兩手臂由下,向後、向上、向前,再向下搖動做20次。能防治肩周炎、上肢酸痛麻木。第16式 膝常蹲:兩膝稍屈、伸直,上下蹲膝反覆做20次。能防治膝關節炎,增強下肢肌力。第17式 腿常蹺:一側下肢著地,另一側下肢伸直上蹺,固定在一定高度,約5分鐘,兩腿交替。能防治下肢肌肉萎縮,增強下肢活動力量。第18式 跟常顛:兩腳跟慢慢踮起後用力,反覆做7~10次。能防治多種慢性病,提高體力、智力。作者:丁文芳(上海市第一康復醫院中醫康復科醫師)(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12-31 新聞.長期照護
家有牙口不好的銀髮族 營養師傳授飲食小撇步
家中是否有長輩牙口不好,無法咀嚼日常三餐,只能進食流質食物如白粥?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院營養師林暐庭提醒,此情形長期下來會導致營養不均、體重減輕,嚴重者會出現肌少症或免疫力不足容易生病,她也精心推薦3道美味健康菜餚。林暐庭舉例,有位金阿姨在門診看診時,因牙齒不太好、常牙痛,因此都沒有吃好,因而體重減輕,常感到沒體力,衛教中心護理師經由院方跨團隊整合機制,才將金陵阿姨轉至營養科門診治療。林暐庭說,長輩往往到了一定年紀後,牙齒不如以前那麼好了,咀嚼、吞嚥就會出現問題,如牙縫明顯變大,導致吃東西容易塞牙縫,有些甚至需要依靠假牙才能有辦法咀嚼、吞嚥,長期下來可能為了方便,會吃醃漬醬菜替代一餐,但這會延伸出營養不均衡的狀況。「其實利用簡單的烹調的小巧思就能克服這些問題」,林暐庭解釋,食物可分成蛋白質、蔬菜類,這2個類別往往是年長者最常缺乏的食物,蛋白質部分可挑新鮮豆製品,如豆腐、豆包、魚肉、瘦肉和雞蛋等;可以幫助長輩們營養變好;蔬菜可選擇葉菜類或夏天常見的瓜類。有無容易烹調的健康菜餚?林暐庭分享3道菜餚,「紅燒豆腐」非常適合老人家,豆腐可用板豆腐或嫩豆腐,豆腐本身是植物性,膽固醇比較低,而烹調方式是用煮的,吃了也比較不會有負擔。林暐庭說,「樹子蒸魚」可選擇鱈魚或鮭魚,富含omega-3脂肪酸可以幫助降血脂,對預防心血管疾病相當有效,且魚肉比較不會有塞牙縫的問題。最後一道「香拌紅鳳菜」,林暐庭表示,紅鳳菜的部分可以挑選比較嫩的葉子部分,菜莖可在烹調前細切成1公分大小,能助咀嚼,紅鳳菜用中小火拌油水悶炒,延長烹調的時間就會變得非常軟嫩。
-
2020-12-28 科別.耳鼻喉
秋冬是好發季節!單側聽覺突然喪失 跟免疫力下降有關
●突發性耳聾屬於病毒感染,易發生耳鳴、耳朵悶塞、眩暈●長者免疫力下降,小心突發性耳聾上身,單耳聽覺突然喪失●治療以類固醇為主,可搭配高壓氧治療40多歲的上班族阿凱(化名)近期為了趕年終報告,連續熬夜兩天,日前終於可以好好睡一場覺,不料一起床,右耳幾乎沒聽力,原以為只是耳鳴,經過半天聽力依舊未恢復,就診才發現是「突發性耳聾」,幸好及時發現住院治療,才挽回聽力。秋冬是好發季節振興醫院耳鼻喉部聽覺科主任力博宏表示,秋冬是突發性耳聾的好發季節,突發性耳聾屬於病毒感染,該病毒類似帶狀皰疹病毒,長期潛伏在聽覺神經內,一旦免疫力下降就可能發生,近期臨床上突發性耳聾的患者,大約增加了二到三成。力博宏指出,60歲以上的長者較容易發生突發性耳聾,是10到20歲年輕族群的10倍,並以「單側」聽覺突然喪失為主要症狀,突發性耳聾通常是發生在清晨,過去在3C尚未普及的年代,滴答作響的鬧鐘,常成為發現突發性耳聾的指標物品,現在大多是早起後,感覺到耳鳴、耳朵悶塞,使用耳機才發現單耳聽不見。須符合「333」條件力博宏說,大多數民眾不太知道什麼是「突發性耳聾」,多以為只是單純的耳鳴,導致延誤就醫時機,突發性耳聾必須符合「333」條件,3天內發生症狀、連續出現3個頻率、檢查後聽損達到30分貝以上,部分的患者則會合併出現「眩暈」的症狀,若是出現眩暈症狀,治療效果大多不佳。血管引起聽損是中風力博宏表示,過去談及突發性耳聾,常會稱其為「耳中風」,屬於血管型阻塞導致的聽損問題,但近年不再稱為突發性耳聾。界定突發性耳聾以病毒引起為主,血管引起的聽損就是單純的中風,發生在耳朵的部位,避免民眾被誤導以為耳中風是腦中風引起的疾病。既然是病毒引起的突發性耳聾,力博宏指出,除了增強免疫力外,並沒有太多可以預防的方式,想要避免突發性耳聾的發生,平時要有正常的作息、均衡飲食、多運動,冬天要注意保暖,是最好的方式。愈早治療效果愈好一旦被確診為突發性耳聾,目前的治療方法以類固醇為主,力博宏表示,類固醇的治療效果也是「333」,也就是三分之一患者能完全恢復、三分之一患者恢復一半、三分之一患者完全喪失聽力,突發性耳聾與所有疾病一樣,愈早發現治療效果愈好。類固醇的投藥分為耳內注射、口服、點滴注射,通常住院做點滴注射效果佳,且住院期間也強迫患者休息,增強免疫力,除類固醇治療外,還可搭配高壓氧治療,只要及早治療,大多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
-
2020-12-28 科別.腦部.神經
醫師研究證實空汙與氣象易誘發癲癇 1、2月影響最明顯
癲癇發作的原因很多,光田綜合醫院兒科醫師江國樑,長達5年的時間進行「空汙與氣象變化對癲癇發作就醫頻率的影響」研究,空汙、氣象也是癲癇發作影響因素之一,近期刊載於SCI國際期刊「癲癇與行為 (Epilepsy & Behavior)」,獲得國際醫界的認可。根據江國樑醫師使用台灣2009到2013年的資料統計,顯示台灣癲癇發作影響氣象因子包含每日溫度、氣壓、日照指數和雨量;空汙因子則包含了甲烷、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一氧化碳、pm2.5以及非甲烷的碳氫化合物等。發現以上十種因子以癲癇病人每次發作前七日的平均值,與就醫人次最具有相關影響性。以全台灣醫院統計,影響每日平均有60位癲癇病人就診人次的波動,相當於每月1800人(13.7%)的幅度變化。其中氣溫的影響最明顯,從氣象站、溫度觀測站以及就醫居住地,測量每日參考數據發現,當每降10度C,結果顯示增加6%因癲癇就診的人次。江國樑強調,像每年氣溫最低的一、二月癲癇就診的頻率,明顯高於其他月份。1月份平均每日603就診人次為基準統計,2月份有633人,增加了30人次;氣溫漸漸回暖的3月份553人,少了50人次;最炎熱的8月份更少了67人次,從這份數據中,說明了氣溫低對癲癇發作的影響大;氣壓偏高也是癲癇就醫增加的因子之一,江國樑認為可能與冬天較頻繁的冷鋒過境有關,當來自蒙古、西伯利亞的大陸冷氣團與赤道濕暖氣流交集於台灣時,會夾帶高度濕氣,形成極度濕冷與高密度的氣團也就是所謂冷鋒。這樣的特殊氣候條件極可能就是為何每年台灣冬季癲癇病患就診人次明顯升高的原因。「為什麼1、2月的癲癇發作病人特別多?」江國樑表示,他在門診中發現冬天的癲癇患者總是在這段時間看診頻率變多,才引起他的好奇與探究精神,發起這項耗時5年的研究,希望能喚起大家對癲癇誘發因子的注意與重視。除了氣溫,空汙的部分,甲烷、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PM2.5,都是主要影響因子,其中像是工廠排放的廢氣一氧化氮每上升10PPB,影響癲癇就診人次更高達百分之15.97%。空氣品質的許多指標也是在冬天呈現較高指數,包含國人目前最留意的PM2.5,世界衛生組織訂定的健康標準為10微克/立方公尺,台灣則訂在15微克/立方公尺,近日台灣中南部均呈現超標指示,建議當空品不佳時,盡量避免外出或戴有防霾認定品質的口罩預防。江國樑表示,癲癇發作主要因先天性或遺傳性腦代謝異常,還有後天腦細胞缺氧、腦部外傷、腫瘤、中風、出血、感染或退化疾病;天氣變化會影響大腦神經,導致癲癇患者過度興奮,加上情緒激動、精神壓力大,容易誘發癲癇。另外低劣的氣候與不良的空氣品質也可能造成睡眠品質不佳,或睡眠時期呼吸道阻滯造成慢性缺氧間接誘發癲癇發作。冬季是癲癇發作最高峰期,因此江國樑呼籲,患者一定要多留意天氣變化,注意防寒保暖。並儘量保持飲食清淡,不吃辛辣刺激食物,以及良好睡眠、適當運動增強免疫力,避免下雨天冷外出。2015年開始,江國樑分別向國衛院、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以及大氣水文研究資料庫申請相關研究資料,嘗試將全民健保癲癇病患就醫資料與全國31個氣象站、77個空氣品質監測站的每日資料作連結整合;研究以跨多院校、結合各界專家作跨學門合作,包含弘光科技大學物治系郭芳娟教授、逢甲大學統計系李仁佑教授、東海大學統計系張玉媚教授,東海大學工業工程系黃欽印教授協助,共同完成這項研究,希望能對癲癇患者與相關研究有所助益,並提醒大眾多留意氣候變遷與空氣汙染對於自身健康的影響。
-
2020-12-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本土新冠疫苗 有望二期臨床
本土新冠疫苗廠傳新進度,國光生技(4142)、與高端疫苗兩公司,已在日前接受食藥署疫苗專家委員會審議,上述疫苗廠能進入二期臨床試驗結果將出爐,預期將由衛福部部長陳時中於後天(30日)公布;唯聯亞生技因為仍須等待一批高劑量疫苗施打的數據結果,估計將到明年元月中旬以前再審。不過,由於陳時中公布臨床結果的時間已接近年底,本土疫苗廠31日前啟動二期臨床試驗的挑戰相當大。依疾管署所訂的臨床補助辦法,明年1月底前啟動二期臨床試驗者,可獲得最高補助的八折,即2.4億元。專家研判,三家公司最後順利進入二期臨床的機會仍然很大。據了解,國光生技是在19日接受專家委員會審議,委員們除了審查國光新冠疫苗的安全性數據之外,針對國光疫苗的效價也進行提問;聯亞生原本排定在25日接受專家委員會審議,但是由於聯亞有一批高劑量疫苗是在12月中旬施打,經食藥署建議需等待21至28天再來評估其臨床數據,因此專家委員會審議時間將等到明年元月中旬才召開;高端疫苗也在26日完成了專家會議審議,該公司是目前負面傳言最少的公司。日前有傳聞指出,國光疫苗抗體效價不如預期,恐影響國光進入二期的機會;對此國光法務長潘飛昨(27)日表示,國光在提出一期臨床計畫申請時,食藥署並未將疫苗的效價定為一期臨床的評估數據。國光董事長詹啟賢日前也強調,一期目的在於證明疫苗是否有抗體跟免疫力,至於抗體效價是否足夠、要用多少劑量才能達到真正免疫,這是二期的研發目的。聯亞生技表示,公司在規劃一期臨床試驗時,已經發現依照政府的流程,二期臨床試驗很難在今年12月底之前就啟動,但是公司已針對新冠疫苗規劃了三種劑量,公司很有信心在時間延後的前提下,仍能順利進入二期臨床試驗。且一旦進入二期臨床,聯亞生的海外關係企業也有機會正式對中南美洲市場啟動預採購的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