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傳染病
共找到
1347
筆 文章
-
-
2021-07-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新冠疫苗 8天連闖EUA、ACIP兩關
高端公司新冠疫苗八天內連闖EUA、ACIP兩關,但一張疑由衛福部食藥署流出的圖表顯示,食藥署早在六月十六日前就知道高端疫苗將量產規模從二公升提高到五十公升時,出現品質不穩情況,也可能影響供貨時程。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唯有品質合格的疫苗才會進入封緘檢驗,會嚴格把關;高端則無回應。衛福部食藥署專家委員會七月十八日通過高端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廿五日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決議將其納入公費疫苗施打計畫,高端疫苗八天之內連過兩關。最近在生技圈流傳一張標題為「國內疫苗製程開發困境與建議」圖表,該圖標示為衛福部食藥署製作,更新時間是今年六月十六日;高端提出緊急授權日期是六月十五日。圖表說明,高端以二公升、五十公升和二百公升不同製程所生產的抗原執行性比較性試驗,其中Sialylated Glycan(唾液酸醣)值不同。一名生技業者解釋,唾液酸醣值高低代表穩定度問題,也就是說不同批次產品無法維持穩定品質。為何二百升製程反而呈現較穩定狀態?合理判斷二百升產品出自經驗較豐富、生產線較完整的台康代工,非高端生產。要解決目前困境,最有效率的做法是去找代工,放棄自行生產原液,但如此勢必增加生產成本,代工廠是否有餘裕臨時救急也有疑義。有業者表示,緊急授權和申請正式藥證不同,通常所有產製、檢驗程序都完備才會核發藥證,但緊急授權就跳過很多程序;如果能在正式生產前將各程序調整完畢再好不過,但也很多是邊做邊調整,但緊急授權審查內容不夠公開透明,若允許廠商邊做邊調整也應說明清楚。另外,疫苗不應有良率問題,疫苗是不容許有絲毫不良率產生的。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高端疫苗有條件通過EUA審查,食藥署必須持續監管;對於製程穩定度不佳,恐影響疫苗產量與交貨時程,記者多次透過電話、簡訊與通訊軟體向高端發言人求證,但高端無回應。
-
2021-07-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有限 混打莫德納、BNT時程未定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昨天同意開放AZ疫苗混打mRNA疫苗,ACIP委員、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專家給予意見為「只要指揮中心行政上沒有問題就開放混打。」黃玉成表示,之前英國牛津大學在「刺胳針」(LANCET)發表一項研究,將疫苗接種者分為四組,研究發現中和血清抗體效價最高的為「BNT+BNT」,數據為一萬四○八○;其次為「AZ+BNT」,數據一萬二九○六;接著是「BNT+AZ」、數據七一三三;「AZ+AZ」最差、數據為一三九二。黃玉成說,基於國際研究結果,專家認為可以開放混打,且第二劑混打為mRNA疫苗(包括BNT、莫德納),但若第二劑要混打高端疫苗就得等待本土數據。由於目前莫德納疫苗劑量有限,BNT疫苗尚未到貨,專家會議因此建議指揮中心,若能解決行政、預約上的問題就可開放混打,「而非一定要執行」。ACIP委員、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目前台大、部桃正進行「AZ+莫德納」混打臨床實驗,長庚也正將進行著手相關計畫,預計一周內可通過院內人體試驗委員會(IRB)審核,同意後就會呈報疾管署。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要求衛福部公開混打理由及專家學者名單,以便釐清混打風險發生時,指揮中心、食藥署及ACIP委員相關責任。她強調不反對混打,但支持依據科學謹慎推動混打。針對歐盟藥品管理局(EMA)建議十二至十七歲可打莫德納疫苗,我國是否跟進?邱政洵表示,食藥署必須先同意莫德納疫苗適應症擴大到青少年,ACIP才會討論醫院如何施打及疫苗接種排序。
-
2021-07-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一到第三類優先 衛福部同意開放AZ+mRNA混打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昨天召開會議,同意開放AZ疫苗混打mRNA疫苗,也就是AZ可混打莫德納及BNT。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專家認為混打是可行的,不過混打平台需要時間規畫,尚未確定實施期程,一旦上路將優先開放給第一至第三類對象、已接種第一劑疫苗八周以上的目標族群。另外,衛福部食藥署日前通過國產高端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可專案製造、核准使用於廿歲以上成人,昨天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通過決議,將高端疫苗納入公費疫苗施打計畫,對於mRNA、腺病毒疫苗過敏者將成為優先施打對象,但需與廠商確定供貨時程,才能確定何時施打。目前疫苗預約平台處於封閉狀態,何時可以重啟,讓民眾登記修改疫苗選項?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還在消化第三輪預約的民眾,還不知道什麼時候重新打開平台,不過,周二上午將針對第三輪年紀較輕族群,以及預約成功、卻臨時未到現場接種者發送簡訊。陳時中表示,昨天專家會議中重新檢視國際資料,經過多次討論達成可混打的共識,但如何實施還在研擬,目前建議第一類至第三類接種對象如施打AZ疫苗,間隔八周以上,第二劑就可接種mRNA疫苗,其餘對象規畫在第十到第十二周接種第二劑。陳時中透露,專家討論重點有三,一為國際初步共識同意混打,但相關資料並非一面倒認同,指揮中心必須持續觀察相關臨床研究;二為即使國外已有混打臨床數據,但部分專家仍認為,要有本土研究;第三則是國外混打的安全和效果上,均達到一定程度,最後達成開放混打的共識。混打政策何時實施?陳時中表示,開放混打對疫苗計算上將是一大考驗,且現有預約登記平台也無此選項,設計上相對複雜,因此還需討論和盤點,才能做出決議。在平台上,部分縣市政府建議使用原來的催打平台或戶政平台,但有些縣市則認為目前的單軌制比較好,經考量城鄉資訊差距之後,指揮中心傾向單一平台作業。
-
2021-07-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納公費何時接種? 陳時中:要和廠商確認供貨
國產高端疫苗今早經由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討論,決議納入公費疫苗施打計劃。但何時開始提供民眾施打,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計畫才在記者會前剛出爐一個小時左右,還要和高端公司確定供貨計畫,精確精算供貨時程才能盤點如何施打。但高端疫苗納入公費施打計畫後,外界也關心疫苗定位,是否針對特定族群做為追加劑?陳時中表示,高端疫苗完成EUA審查後的要求是由食藥署監管,而ACIP對於施打對象有些討論,主要討論隊mRMA或腺病毒等疫苗過敏族群或不適合接種者,是否可以優先施打,但還是要由指揮中心針對整體疫苗施打計畫規劃。另外,歐盟藥品管理局(EMA)已經批准莫德納疫苗可供12歲到17歲青少年接種,我國是否跟進?陳時中說,有國際資料認可,我國批准的可能性就會大增,但本土資料還需要專家進行檢視和建議。而外界也關心下一批莫德納疫苗和會再進貨,9月是否真的可以開學?陳時中表示,「仍是老話一句,到貨會再和大家說明」,開學日到現都沒有重新訂定,但整體疫情來看,目前沒有改變開學日的規劃。他說,至於防疫警戒降至二級繼續戴口罩,將會是常態,除非疫苗和藥物有大幅度進步,或是對變異株有很大變化情況,否則依目前態勢,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將會是生活常態。
-
2021-07-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混打何時開放? 陳時中點出「關鍵條件」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經過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討論後,將開放疫苗混打。但實施期程則尚未確定,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只是專家給予指揮中心一個方向,由於混打的疫苗平台相對複雜,仍需要一些時間規劃。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疾管署長周志浩表示,專家對於世界發表文獻做更廣泛搜集討論,整體考量世界各國報告,滾動式慢慢形成共識,而做出混打建議。陳時中表示,專家目前只是針對混打給予可行的建議,方向是針對已接種疫苗八周以上的目標群優先開放,但並非已決定的計畫。他說,混打政策何時開始實施還要經過討論和盤點,不但在疫苗計算上是考驗,原先的登記平台也無此規劃,要進一步規劃。尤其混打疫苗平台相對複雜,不過仍有些地方政府建議是否第二劑用原來的催打平台、預約平台,抑或戶政平台,但有部分地方政府認為單軌制比較好。另外也有城鄉間的差異,平台使用是否有資訊落差,都是問題。陳時中表示,指揮中心還是希望以單一平台進行,因為打疫苗很急迫,且會持續很久,如果能有穩健持續的平台對長遠發展較好,但還是要參酌地方和民眾意見做精進措施。
-
2021-07-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疫苗納公費接種對象 專家同意混打
衛福部食藥署日前通過國產高端疫苗的EUA,核准使用於20歲以上成人。但是否能打在民眾身上,仍需由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討論,因此外界關注高端疫苗是否納入公費疫苗施打計劃。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天上午ACIP專家會議,決定將高端疫苗納入公費接種計畫;並且同意開放混打。陳時中表示,專家經過很多討論,認同可以混打,但如何實施還在研擬,目前建議考量第一類至第三類接種對象,第二劑間隔八周以上可以交替mRNA疫苗,將朝此方向進行,考慮先從第一類至第三類對象間隔八周以上的第二劑接種。但目前仍以第十到第十二周做相關規劃。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昨天表示,未來混打將會成為趨勢,但為了確保安全性,希望能透過臨床試驗協助提供國人有參考數據,台大醫院已經進行「A+莫」的混打臨床試驗,長庚也已經提出計畫,不過還在院內IRB審核中;而A+國產疫苗的臨床試驗也正在研擬。
-
2021-07-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7月27日降為二級 侯友宜:下周是重要觀察值
新北市今天新增確診個案9例,其中新增5例個案及4例居家隔離陰轉陽個案,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新北雖然確診數高,但感染源全數掌握,因下周27日降為二級警戒,侯友宜呼籲要因為降為警戒二級,就認為疫情穩定,就可以大解封,下周是重要觀察值要謹慎小心。侯友宜說明,4人居家隔離陰轉陽個案,分別是泰山2個個案是7月13日擔任貨車司機的爸爸感染給太太跟孩子,兩人都在居家隔離當中,永和2個個案是7月22日跟朋友接觸後被感染,都已經是查清楚感染源的部分。侯友宜表示,今天新增的5個個案分別是淡水個案是外籍學生,5月份學校老師確診之後,被匡列居家隔離,過了1個多月後,要準備回國,採檢出來為陽性,CT值35,傳染源明確,另外一個個案是台北朋友傳染給她;三重個案是被桃園朋友傳染,永和另外一個個案是被彰化朋友傳染; 新店個案是被永和的朋友傳染。侯友宜說,已經匡列接觸者18人跟居家隔離18人,已在陸續採檢中。新北市社區篩檢站快篩了近21萬人,陽性數1244人,陽性率0.6,昨天篩檢1251人,2人PCR陽性,陽性率0.2。侯友宜說,目前還是在警戒三級,昨天指揮中心有公告、把所有相關指引條定出來,7月27日降為二級,但新北市的疫情跟其它地區狀況不太一樣,新北市是全台的重災區跟指標,要戒慎恐懼,除了確診數、疫苗覆蓋率、感染源,要去觀察人流、車流,解封降級後會不會出現報復性活動,所以採取接梯次式分階段降級,嚴格落實防疫。「疫情好不容易守住、慢慢往下走,不要因為稍有疏忽回到警戒3級」另外,今天板橋湳興攤集區出現民眾妨害管制,自治會人員出面勸止仍遭受暴力相向造成受傷,侯友宜表示,他嚴正譴責暴力,將會依法依照傳染病防治法嚴懲,呼籲民眾不要因為降為警戒二級,就認為疫情穩定,就可以大解封,下周是重要觀察值要謹慎小心,降級過程中,有些地方已經解封了,但是還是要保持低度活動,配合政府指引落實防疫。
-
2021-07-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你買疫苗險了嗎?疫苗「救濟」、疫苗「險」比一比,教你不用多花錢就有疫苗險!
文/洪素卿 自從疫苗預約平台啟動、18歲以上都能預約疫苗接種後,民眾間最夯的熱話題就是--「你預約疫苗了嗎?」 而且,很多人預約疫苗的同時,也會順便買個「疫苗險」、保平安。 但究竟該怎麼買疫苗險?疫苗險的保障有哪些?差別在哪裡?不少人其實搞不清楚。 常見疫苗副作用有哪些? 究竟打疫苗有哪些風險呢?以目前台灣施打的莫德納疫苗、AZ疫苗來說,比較常見副作用主要是施打部位紅腫、發燒、疲倦、肌肉痠痛、頭痛、噁心、畏寒等,通常接種完幾天就會好轉。這些副作用雖然被少數人形容成「像是被卡車撞到一樣」,但忍忍也就過去了! 一般人比較擔心的是,莫德納可能出現「心肌炎」、以及AZ可能造成的「靜脈血栓」。這兩者的發生率雖然都很低、約莫十萬分之一。但是一但發生,不只要可能住院多日、治療的費用不低,還有致命風險。先前桃園一個民眾光是住院就花了七十多萬。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這兩種重大不良反應,雖然醫療住院費用可能很高,但其實若不幸真的發生,就算不買疫苗險,政府還是會提供「疫苗受害救濟」! 疫苗不良「反應」 政府提供「疫苗受害救濟」 只要民眾接種疫苗後身體嚴重不適,經審議評估確實是與疫苗有因果關係的不良反應,造成死亡或是導致身體遺留輕、中、重度障礙,或是導致嚴重疾病需要檢查或是相關醫療費用。其中確定因為疫苗導致死亡最有六百萬元補償金。因疫苗造成疾病需要檢查或相關醫療費用,最高也有20萬醫療補助。 疫苗不良「事件」。 疫苗險提供住院保險金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的「疫苗救濟」必須是疫苗「不良反應」,也就是要與疫苗接種有「因果關係」!但有些疫苗接種後發生的「不良事件」,卻不一定能證實就是疫苗造成的結果,這時候政府民間的疫苗險、還是有機會理賠的。 不過,這可不表示在疫苗施打後的任何不良事件都會賠喔!!只有施打後一定天數內發生的不良事件(28-90天、不同保險有不同規範)才算數之外;有些保單還會有除外條款,有些甚至規定必須是衛生主管機關公告的不良反應才理賠!!所以說,買的時候還是要多看幾眼。 確診、居家隔離。 「防疫險」有補貼 現在坊間已經累計有超過七家公司推出疫苗險商品,價格都不高,網路投保多半兩百元有找。 一般單純疫苗險,多半就給付2000-3000元日額住院保險金、或是一次住院賠償金,或是在住院時間比較長的情況下提供較高額的一次性慰問金。部分另有喪葬補助費。 若是加上「防疫險」就會再給付居家隔離補償,針對意外接觸到確診者而需要居家隔離,每次會有定額補償。不過,多數「防疫險」需另購、可能需要再加錢。 想要保額高一點的、也有保費高一點的方案。可依自己的財力與需求選擇。 不用多花錢、如何能有「疫苗險」加上「防疫險」? 不過,如果不想多花錢買疫苗險,還有一些方法可以省錢。除了部分銀行有推出刷卡買疫苗險現金回饋活動、也有些銀行對VIP提供相關服務之外,最近LINE Bank有跟富邦推出一個「安心防疫」專案。 不需要是VIP也可享保障! 這個專案是「疫苗險」加上「防疫險」,不只針對新冠疫苗,只要是任何合格疫苗施打後因疫苗不良事件而住院,保期內最高理賠十萬,若是打了法傳疫苗還確診而住院也會有最高十五萬理賠金。同時還針對因接觸確診者而被匡列居家隔離者,還有一次理賠2000元,若萬一法定傳染病確診,也還有一萬元理賠。 只要在LINE Bank開戶、使用「快點卡」支付安心防疫專案保費220元,同步也會回饋LINE POINTS 220點(LINE POINTS 1點=1元)。 對於平常有在使用LINE POINTS 的消費者來說、等於是沒有多花錢就獲得了保障 (既有客戶也可同享此優惠方案)。活動至7/31截止,詳情可參考活動網站:連結 《延伸閱讀》 .打完疫苗肌肉痛、關節痛?醫指2大主因,超過一周盡早檢查! .打完疫苗喝雞湯助維持免疫力!營養師教接種後飲食3重點。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7-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研究混打可能性 北市:先研究讓民眾願意打第一劑
衛福部食藥署公布通過高端新冠肺炎疫苗「緊急使用權」(EUA),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衛福部若要大規模使用,還是要說明緊急使用授權條件,到時候再討論怎麼打。至於,高端與其它廠牌疫苗混打的可能性,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表示,高端應該先研究,如何讓民眾願意施打第一劑。衛福部食藥署公布通過高端新冠肺炎疫苗「緊急使用權」(EUA)申請,允許專案製造,議員羅智強認為在國産疫苗疑慮未解前,柯文哲應宣示北市醫療系統緩打。柯文哲表示,EUA在歐盟、美國等都有標準,儘管通過台灣EUA,衛福部若要大規模使用,還是要說明緊急使用授權條件。歐美國家通過,是因為疫情嚴重又完全沒疫苗,所以就等政府宣布高端通過,再討論怎麼打就可以了。至於,高端與其它廠牌疫苗混打的可能性,蔡炳坤表示,民眾最關心兩件事,一是能否安全接種,一個是否具有保護力,因此他認為高端應該先研究,如何讓民眾願意施打第一劑。另外,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ACIP很多委員都參加或主持高端、國光、聯亞等國產疫苗臨床試驗。媒體提問是否有球員兼裁判的疑慮。柯文哲回應,這讓他想起周星馳演的電影少林足球。
-
2021-07-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我加購100萬劑莫德納 今年第4季供應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與美國莫德納公司簽署兩年共3500萬劑新冠肺炎疫苗的供應合約,將於2022年及2023年分批供應基礎劑型疫苗與次世代追加劑型疫苗,並同時加購100萬劑疫苗,於今年第四季供應。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今年2月8日已與莫德納簽署505萬劑新冠肺炎疫苗供應合約,目前已到貨115萬劑。考量國人對莫德納疫苗接種意願高,且新冠肺炎疫苗仍處於賣方市場,加上新冠肺炎病毒不斷變異,指揮中心於現階段投入採購,希望和歐美日同步取得次世代疫苗,因應未來疫情所需。而隨著美國捐台和我自購的莫德納疫苗到貨,我國接種莫德納疫苗人數提升。但莫德納疫苗國際建議接種間隔為28天,但我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7月12日宣布,調整第一、二技接種間隔時間,除第一類接種對象、國籍航空的機組員與孕婦維持28天外,其餘類別第二劑調整到10至12周,但調整策略屢遭外界批評。陳時中表示,接種間隔是參考國際間接種建議,並經由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會議專家討論後審慎研訂。他說,依據WHO自今年1月發布並於同年6月更新的莫德納疫苗接種建議,對於尚未達到新冠肺炎疫苗高接種涵蓋率且有流行疫情的國家,考量其疫情與疫苗供應量以及進貨期程,為加速提升其國內民眾第一劑疫苗接種涵蓋率,可採行接種莫德納疫苗第一劑後,於間隔10至12周接種第二劑疫苗的接種政策。因此參酌其他國家做法,英國對於各廠牌新冠肺炎疫苗,接種間隔均為8至12周;加拿大建議最長接種間隔為16週。此外,且依據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研究資料,莫德納疫苗完成接種第一劑14天後,保護力約為81%。
-
2021-07-22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莫德納副作用很強嗎?只打一劑保護力有多少?新冠疫苗關鍵十問專家解惑
台灣接種新冠疫苗工作如火如荼,但隨著疫苗覆蓋率愈來愈高,施打疫苗後的不良反應事件、對疫苗品質有疑慮的相關報導,也引發民眾的焦慮,不少人明明想「靠近」疫苗,卻又擔心。臺大醫院在6月22日舉行記者會,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說,新冠肺炎是新興傳染病,相關資訊多且龐雜,也因混亂而導致民眾恐慌焦慮。台大醫院成立科學防疫小組,針對新冠肺炎進行研究與知識建立,並設立肺炎知識專區,為民眾解答關於疫苗的眾多問題。查小喵出任務,彙整民眾面對新冠疫苗最焦慮緊張的十大問題,運用6月22日台大醫院記者會內容、台大醫院「知識就是力量」共筆資料、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MC)6月29日記者會資料、台灣疫苗推動協會記者會7月1日舉辦的記者會資料及疾管署新冠疫苗Q&A、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的回應,幫大家解惑,期盼大家認識疫苗不緊張。【疫苗的接種時程】Q.1 如果僅接種1劑新冠疫苗,保護力可以達到多少?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根據疫苗的臨床試驗數據,輝瑞第一針效果有 52%、莫德納為 69.5%。在莫德納的臨床試驗中,有7%受試者忘了打第二針,這些人持續追蹤下去,發現他打完第一針14天之內,保護效果就達到50%,過了14天達到92%。嬌生疫苗只要打一針,保護力為 66%,AZ 一針的效果則是76 %。如果只打一針,mRNA疫苗不見得比AZ優。 國際實際使用經驗,黃立民說,在以色列觀察發現, 只打一針輝瑞的防護力是54%, 跟臨床試驗差不多。在蘇格蘭,只打一針輝瑞防護力為91%、AZ為88%。在南韓,只打一針輝瑞是 89% ,只打一劑AZ是86%。黃立民說,只打一針的效果好壞,決定於當時的環境。如果大環境才剛開始施打疫苗,大家都不打,防疫不好,疫苗效果就不是那麼好。但如果打一針時,疫苗都已經普遍打了,被感染機會本來就降低了。但mRNA疫苗的第二針一定要打,這是非常重要的。Q.2 接種新冠疫苗,第一劑和第二劑要間隔多久?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根據免疫學原理,接種完第一劑疫苗後,若免疫系統記得這一針,那之後不管隔多久補第二針,保護效果都可以持續。但如果免疫系統忘記第一針,那就必須重新來過。目前政府規定,AZ疫苗第一和第二劑間隔至少8週以上,莫德納兩劑接種間隔至少28天。黃立民說,根據AZ疫苗的臨床試驗結果,兩劑間隔小於6週、間隔6到8週、間隔9到11週跟間隔大於12週,其保護效果分別是55%、59%、63%和81%,亦即間隔12週保護力最高,間隔到16週效果仍非常好。Q.3 新冠疫苗是否可以混打?混打是不是有方向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目前並不建議疫苗混打,除非接種第一劑時發生症狀並通報不良反應,且經醫師評估不適合再接種同樣或類似成分疫苗,可接種另一廠牌疫苗。建議依原第一劑接種廠牌的建議間隔,按時完成第二劑接種。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在6月22日疫情記者會表示,確實從國際資料可知,先打AZ後再打輝瑞BNT疫苗,防護效果更好、沒有特別嚴重不良反應、副作用比例比較高。但指揮中心專家仍不建議混打的原因是,目前的國際資料,都是AZ打完打輝瑞,並不是台灣現在有的莫德納疫苗。張上淳說,雖然輝瑞跟莫德納都是mRNA平台疫苗,但精確來說,是兩家不同公司的產品,是不是能這樣推論?嚴謹的科學會希望有其他的資料來佐證。黃立民說,目前很多歐洲國家已建議混打。根據最近一個西班牙做的研究,追蹤 663人, 第一針打AZ的人,第二針中1/3的人不打、 2/3 打輝瑞BNT疫苗,觀察抗體變化。 結果第二針 打輝瑞疫苗者,抗體的幾何平均值從71跳到7700,增加100倍, S蛋白的抗體從98跳到3600, 中和抗體的陽性率從34%跳到100%。因此,第一針打AZ、第二針打BNT,混打效果非常好。但當然副作用增加,發燒會增加一點 。目前已經有些國家建議可以混打,但需注意方向性,第一針打AZ、第二針可以打mRNA,但如果第一針打mRNA,那第二劑也建議打mRNA。Q. 4 疫苗對變種病毒是否有足夠防護力?新興科技媒體中心(簡稱為SMC)6月28日公布的資料顯示,針對目前台灣有社區群聚的英國變種病毒株(Alpha)和印度變種病毒株(Delta),輝瑞/BNT疫苗應對Alpha株,若完整接種2劑保護力為92%,在住院的保護效果則接種單劑就有8成保護力、接種兩劑達到95%;在死亡的保護效果,70歲以上接種單劑就有85%。應對Delta株,完整接種兩劑的保護力是79%,對住院的保護效果則接種單劑也有94%。牛津/AZ疫苗應對Alpha株的保護效果,完整接種兩劑為73%;住院保護效果,接種單劑為76%、兩劑為86%。應對Delta株,完整接種兩劑為60%,住院保護效果則是單劑有71%、兩劑則有92%。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在SMC6月29日舉辦的記者會表示,如果去看疫苗保護力,在病毒學上中和抗體的效價越高,可能對變種病毒的保護力越強。不過必須認知到,事實上無法比較出哪個疫苗比較好,因為除了中和抗體效價外,還有其他免疫系統的強化因素需要考慮。雖然從AZ疫苗的效價來看,對變種病毒保護力會下降一些。不過在變種病毒中,大家擔心的印度變種株Delta,其實對疫苗保護力影響較小,反而是研究顯示,巴西與南非變種保護力較為明顯下降。黃立民說,南非株的1484K是很早的突變點,已經知道突變對疫苗中和抗體效果變差,可是很多病毒並沒有逃脫疫苗的掌握,如果疫苗可以打到很高的抗體,還是可以對抗病毒。因此英國的接種策略是盡快讓大家完成兩劑疫苗接種,且接種疫苗也可以讓重症降低。因此目前遇到變種病毒的策略,就是讓抗體提高,另一個就是做新的疫苗,但後者需要時間。Q.5 台灣的疫苗覆蓋率要達到多少才能解封?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在7月1日媒體工作坊中表示,疫苗覆蓋和解封問題沒這麼簡單,因為打疫苗並非百分之百防護效果,可能10%~30%的人還是會感染到。接種疫苗後可降低感染風險,但沒辦法絕對阻絕呼吸道黏膜帶有病毒的狀況,意即所謂的無症狀感染。 英國研究發現,接種AZ疫苗對有症狀感染保護效果有72%,但對無症狀保護效果幾乎沒有。打疫苗後若接觸病毒,可能不會發病確診,但可能短時間身體會帶病毒,還是可以傳播給其他人,因此在疫情還沒結束之前,還是要持續戴口罩。黃立民指出,根據國外經驗,當社區疫苗覆蓋率到三、四成,就會有感,會開始覺得病毒傳播變慢、個案出來速度變慢。可以合理、審慎樂觀估計,打到三到四成,台灣疫情會比較好控制。【疫苗的不良事件】Q.6 莫德納疫苗副作用很強嗎?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張皓翔表示,根據臨床試驗的結果,莫德納疫苗的第二劑副作用比例高,且比AZ疫苗高。台灣目前的狀況,莫德納還沒開始接種第二劑,因此臨床上是不是副作用比較高,目前還沒有資料。根據指揮中心疫苗介紹,莫德納疫苗常見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92%)、疲倦(70%)、頭痛(64.7%)、肌肉痛(61.5%)、關節痛(46.4%)、畏寒(45.4%)、發燒大於38度(15.5%)。另在接種後不良反應方面,常見為接種部位紅斑、蕁麻疹、泛紅;不常見為接種部位搔癢及罕見不良反應為顏面神經麻痺、臉部腫脹。根據SMC在6月29日發佈的「施打mRNA新冠疫苗後出現心肌炎的病例研究」專家意見指出,有研究找出2017年至2021年的二到四月間有的急性心肌炎的病患,再找出過去二十年內所有可能與疫苗相關的心肌炎病患。研究發現其中四位在接種疫苗後,五天內有急性心肌炎,三位是23到36歲的男性,一位是70歲女性。四位都有施打兩劑的mRNA新冠病毒疫苗(其中兩人打莫德納疫苗,兩人打輝瑞疫苗),都有嚴重的胸痛症狀和心肌受傷的現象,但住院接受治療後均在二到四天內出院。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加護病房副主任巫龍昇解讀上述研究指出,以這麼少的樣本其實只有關聯性,很難推估出疫苗和心肌炎之間的病理機轉與危險因子。臨床上不論是否與疫苗有關,心肌炎本來就有可能發生,此研究中提到目前無法證實心肌炎與疫苗的相關性,此結論也與美國CDC相同。巫龍昇指出,這不是第一篇有關疫苗施打後出現心肌炎的案例報告,美國CDC目前確認的案例是393位,但美國施打mRNA新冠疫苗的人約有一億七千萬人,換算之下與心肌炎事件有關的僅約百萬分之23,實屬少見,希望民眾不要太過恐慌。Q.7 年長者打AZ是不是比較安全? 張皓翔:AZ疫苗可能造成極罕見的血栓風險,而此風險發生在60歲以下族群比較明顯,因此歐洲國家可能因為人種發生血栓比例較高,有某些國家限定60歲以上打AZ。至於說,施打疫苗後死亡率比較,各種不同疫苗其實都有人接種後發生不良事件的死亡通報,AZ在打完之後,死亡率並沒有比其他疫苗高,甚至是比較低的情況。如果擔心施打疫苗後死亡的問題,其實AZ相對反而安全。Q.8 台灣開始接種新冠疫苗後,傳出許多猝死案,與疫苗有因果關係嗎?李秉穎表示,接種新冠疫苗的人之後發生死亡的死亡率,是不是有高於沒有接種新冠疫苗的人,必須要以科學研究來釐清。比對健保資料庫,各年齡、性別,接種疫苗後死亡與沒接種疫苗後死亡,兩者相比並沒有超過背景值,表示死亡是與疫苗沒有因果關係,沒打疫苗的人也因為年長者有各種疾病會發生死亡。此外,專家也以不同疾病別進行監測,發現心肌梗塞、腦中風等,觀察值也都沒有超過期望值,因此沒有任何科學證據顯示,打了AZ疫苗對年長者會有嚴重不良反應的風險。李秉穎也說,跟國際比較,不分年齡接種疫苗後死亡率在英國是百萬分之20.9,台灣是百萬分之19.6,並沒有高於其他國家;如果只看75歲以上死亡率, 台灣是百萬分之87,韓國是百萬分之146,台灣的死亡率也沒高於其他國家。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張皓翔說,台灣開始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一些接種後不良事件通報的死亡個案,類似的狀況在其他國家剛開始大規模接種疫苗時也有出現,如美國、韓國。張皓翔說,這些通報個案會透過科學方法,釐清死亡是否與疫苗有關,包括檢視特定族群接種疫苗後死亡率有沒有超出背景值,如果有接種疫苗者死亡率與沒接種者並無明顯超出,那死亡應該與疫苗沒有關連。相關的個案會以解剖來釐清死因。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6月29日記者會說明,目前累計240例疫苗接種後通報不良事件的死亡個案,年齡為41至101歲間,其中186人為75歲以上長者。目前已完成解剖44人,其中33例與慢性病相關,其他死因分別為1人為吸入食物窒息,2人死於頸椎骨折,1例嗆噎窒息、1例顱內出血死亡,2例疑因肺炎病逝及2例泌尿感染死亡。Q.9 新冠疫苗中,重組蛋白疫苗是否比mRNA疫苗及腺病毒載體疫苗差?李秉穎說,只看安全性的話,美國重組蛋白的Novavax疫苗公布的資料沒有特別嚴重不良反應,台灣的高端、聯亞的重組蛋白疫苗本身的不良反應,初步資料看來,發燒的發生率不高。mRNA疫苗立即型過敏發生率比較高 ,可能有罕見心肌炎、心胞膜炎問題; 腺病毒載體疫苗立即過敏反應也比較高,可能會發生罕見血栓。因此以安全性來看,重組蛋白疫苗不亞於其他疫苗,有效性方面,還不是很清楚。但Novavax根據最新三期臨床試驗報告,保護力達89.7%跟mRNA蠻類似。 Q.10 血栓副作用如何監測?張皓翔說,接種AZ疫苗後可能發生極罕見的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問題,會發生在腦部、腹腔、下肢,在皮膚表現則會紅點、紅疹。因此建議施打AZ疫苗的民眾要注意血栓相關症狀,若有疑慮,隨時跟醫師聯繫、討論。根據指揮中心疫苗介紹,AZ疫苗與注射後非常罕見的血栓併血小板症候群可能有關聯,接種前請與醫師討論評估相關風險後再接種。過去曾發生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的血小板低下症者,應避免接種。接種疫苗後28天內,若出現以下任一症狀,要立即就醫並說明疫苗接種史: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24小時以上、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下肢腫脹或疼痛、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 (本文轉載自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查小喵出任務】新冠疫苗關鍵十問 專家共筆來解惑,原文網址: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5427)
-
2021-07-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可混打莫德納、BNT或國產疫苗?指揮中心曝審查時程
國內疫苗施打關心何時才有新疫苗進口,國人何時才能混打的AZ以外的其他廠牌,包含莫德納、BNT疫苗甚至國產疫苗等。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要先很感謝慈濟要捐贈的BNT疫苗已經完成初步簽約,但實際疫苗抵台時程無法掌握,等到確定後會做出恰當安排。至於目前台大醫院及長庚醫院都屬實施「AZ+莫德納」等混打試驗,呼聲高的還有AZ混打BNT疫苗或國產疫苗等計劃。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混打模式在疫苗小組討論時要看有無國際及國內的時程資料,其中「AZ混打BNT」確實有國際資料,國內不用重複做相關實驗,但當初沒有AZ+莫德納的報告,有專家建議在等待國際報告之外,國內自己也可以做實驗。至於國產疫苗的混打,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強調,會希望有做這樣的實證資料,看看國產疫苗是否可以跟其他廠牌疫苗混打,張上淳表示,要有好的實證資料,才能給國人施打較為安全。至於國產疫苗目前的審查進度高端審查紀錄,其中也會涉及到國內另一家國產疫苗聯亞的審查狀況,陳時中表示,「聯亞也還沒審,影響公平性的資料會暫緩公告在相關資料的公告。」相關審查有些不公平的地方,有些公布時間沒到,有些內容比較敏感,會將部分資料會在另一家審查完畢後公告,一定會在兩周後公告。至於眾所期待的BNT疫苗混打是否能在抵台後宣布通過混打,張上淳表示,AZ+BNT疫苗是否會提早執行,國外實證資料中有兩百件個案已足夠交由小組報告討論,加上BNT何時抵台也是變數,到底是AZ+莫德納先通過小組討論,還是AZ+BNT先通過很難說。
-
2021-07-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企業傳染病衛教訓練不足 專家:職安人員缺乏公衛專長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以來,國內發生公司員工確診屢見不鮮,調查顯示,1/3的企業自去年疫情爆發後,仍無提供員工相關疾病衛教內訓課程,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觀察發現,公司內的職安人員,主要是針對職業災害、物質暴露傷害管理,缺乏熟悉公衛專長者,完全仰賴外界的醫療資源。中華民國工業安全衛生協會今天發表「企業防疫福利大調查」,針對營建工程、批發零售及食品加工等18大產業,共1117名受試者受測,結果顯示,雖已有6成(60.8%)企業提供不限病種的疫苗相關福利措施,但仍有4成的待進步空間。協會理事長湯大同說,調查發現,風險偏高的運輸倉儲業者,僅4成有疫苗福利低於平均值;更有高達1/3的企業自去年疫情爆發後,仍無提供員工相關疾病衛教內訓課程,職安警覺性過低。過去政策規定企業內的職業衛生安全工作,由非醫學專業的職業衛生安全管理師來主責,傳統職安也多以工傷、物理性及化學性的環境危害預防為主。「企業防疫最好的方式即是按部就班」,黃立民說,近期許多公司希望員工進行快篩,希望降低群聚風險,並聯絡醫師到公司執行檢驗,但他發現,公司內部並沒有對工會嫻熟的人,即便驗出陽性個案,也沒有應對的SOP,完全仰賴外界醫療資源。他指出,傳統職安也多以工傷、物理性及化學性的環境危害預防為主,疫情之下,公司更要有安全衛生人員,能夠了解疾病、流行病並與外界接軌,不僅是公司需要定期教育員工,國人也要教育,建立基本防護措施觀念。黃立民說,疫情流行期間,雇主應加強預防與新冠肺炎症狀相似的呼吸道傳染病,職場上多見百日咳、流感及肺炎鏈球菌傳染,若引發共同感染,會加重其肺炎嚴重性,並呼籲,所有企業雇主應落實疫苗接種、疾病衛教、疫情監測。湯大同說,疫苗接種部分,企業可評估產業性質,與職業醫學、感染科醫師共同討論員工接種計畫,更要提供全體員工衛教課程,若有相關傳染病症狀,也需有監測措施,如量體溫、快篩與安排入院等。
-
2021-07-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專家:EUA風險政府要負責 可考慮加簽同意書和提高救濟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宣布高端疫苗通過緊急授權使用(EUA),最快八月加入公費接種,是全世界第一個尚未開始做第三期臨床試驗就通過EUA的新冠疫苗。但指揮中心雖公布的相關資訊相當有限,未公開關鍵會議紀錄、亦拒絕會中不同意之專家意見,社會大眾對於使用國產疫苗仍感疑慮。對此,臨床試驗與受試者保護專家表示,科學發表需經過同儕檢視,如果現在不敢給人看、不敢面對批評,只能等以後用「事實」來檢視。未來接種國產疫苗是否需額外簽同意書、提高相關救濟條件,也要看政府是否敢於面對現實。受試者保護協會常務理事、北榮感染科兼任主治醫師郭英調表示,作為科學人員,沒有看到資料的情況下,無法批評通過EUA的決議是對或不對,只能說,像是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如果做成這類重大決議,是會上網實況轉播給所有人看的,畢竟「越公開透明、越能取得公信力。」郭英調表示,科學發表要接受同儕檢視、接受公評,「批評不倒的才是真理」,如果不敢給人看、不敢接受批評,那就只能透過事實去檢視,以後幾百萬人接種就知道了,「既然要黑箱作業,結果就是這樣。」郭英調舉例說,中國研發的新冠疫苗被批評效果差,但在未進口國外疫苗、僅打中國製疫苗的情況下,中國已經不需要實施封城等嚴格防疫措施。即便中國有資訊封鎖等問題,如果疫苗完全沒效,可能也達不到這樣。指揮中心通過苗EUA之後,將由疾管署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討論是否將高端疫納入接種計畫。若納入接種,缺乏三期試驗的國產疫苗接種前是否應簽署額外的同意書?接種後的預防接種受害救濟條件是否應更優?「EUA的所有風險就是要政府要負責,」郭英調表示,像是額外的同意書和救濟,也要看政府EUA有沒有這些相關規定。現行藥害救濟一條命只有兩百萬,本來就太低,有檢討空間。簽署同意書是為了告知風險、讓人三思,確認了解並且簽名表示已瞭解;一定會有人閱讀同意書之後退縮,這也要看政府是否敢於面對現實。
-
2021-07-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全球難擋Delta病毒 該打第三劑疫苗嗎?專家說再等等
美國頂尖科學家指出,儘管Delta變種病毒在全球蔓延,但大多數完整接種新冠疫苗的美國民眾,在幾個月、甚至幾年內都不太需要追加第三劑疫苗。美國藥廠輝瑞(Pfizer)最近鼓吹施打加強劑,計劃夏季向美國監管機關提出申請,尋求第三劑緊急使用授權,但歐美疫苗專家和衛生官員都表示,現有疫苗預防重症的效力仍然很高,包括所有已知變種病毒在內。科羅拉多大學兒科傳染病專家SeanO’Leary指出:「目前似乎沒有理由要打加強劑,外界有理由懷疑輝瑞的動機,因為輝瑞推廣這一概念(指施打第三劑疫苗),符合他們的經濟利益。這不是說他們錯了,但我們需要遵循科學。」專家表示,要決定是否及何時需要施打加強劑,衛生官員得回答三個關鍵問題:1、隨著時間推移,接種疫苗而產生的免疫反應狀況如何?2、是否有新變種病毒可以躲過疫苗?3、臨床試驗結果呈高度有效性的新冠疫苗,在現實世界中表現如何?在未來幾周或幾個月內,公衛當局將取得首批接種輝瑞與莫德納(Moderna)疫苗民眾的最新數據,這將提供一些人體免疫系統在接種後長期變化的線索,以釐清疫苗效力持久性等關鍵問題。無論對抗哪種新冠病毒,人體對疫苗的免疫反應都會隨時間減弱。目前初期數據顯示,輝瑞與莫德納研發的mRNA疫苗,至少在六個月內都有保護力。
-
2021-07-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解封後 專家:國人多戶外運動
新增案例數降至個位數,七月廿六日三級解封似乎有望,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指出,如今每天氣溫高於攝氏卅度,不利病毒生存與傳播,指揮中心應開放並鼓勵國人多往戶外運動;前疾病管制局副局長施文儀建議,指揮中心應針對疫情、疫苗、輿情組成「機動防疫隊」,中央隨時支援地方。何美鄉指出,除了天熱不利病毒傳播,現有微量殘餘的英國株造成大規模爆發機率極低。鼓勵國人戶外運動,是有利於健康的長遠之計。她也呼籲,指揮中心應訓練國人,不再追求不切實際的「零確診」,大膽並智慧的降級,否則漫漫防疫長路,耗掉的是國家的競爭力。施文儀建議,應依照傳染病防治法第十五條規定,組成機動防疫隊,至少要包括疫情、疫苗、輿情三個機動隊,防疫如作戰,中央要有戰略並配置資源、隨時支援地方。施文儀表示,台灣可成立四十到五十支疫情快打部隊,分配在各縣市,可依標準作業程序進行疫調等,當部分縣市成為疫情熱區,其他縣市可協助。更需要中央擦亮「兩隻眼睛」,分別指醫療院所通報與主動監測系統,施文儀表示,醫院通報屬被動監測,五月時許多患者多次就醫才被通報確診,顯示被動通報系統已疲乏,因為一通報,就衍生一大堆工作;至於主測,早有人呼籲進行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現在快篩試劑也上市,這些都可幫助中央找出不明傳染源。施文儀表示,在基層診所大規模接種、設立大型接種站都要加速,才能在短時間衝高覆蓋率。中央必須幫助地方,有些縣市打得慢、有些縣市不夠打,中央都要即刻協助、補足資源;至於輿情快打部隊,建議廣納專家,反應速度也要快,不能什麼都用「沒有相關」四個字說明。
-
2021-07-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等很久都沒問我」 陳時中曝打完第2劑AZ真實反應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年3月22日接種第一劑AZ疫苗,昨日宣布接種第二劑AZ疫苗,相隔17周終於完成兩劑疫苗接種,今記者會進行40分鐘左右,媒體詢問接種第二劑的反應,陳時中突然眉開眼笑,笑回「我等很久你都沒問我」,娓娓道出第二劑AZ的反應,讚施打情況良好,也再度呼籲大眾「有疫苗就趕快打」。陳時中說,打第二劑AZ後經過10個鐘頭,他昨晚好奇量體溫36.6度,第一劑施打時有燒到37.1度,打第二劑手微微舉起才有感覺,其他沒有不適,施打情況良好,也呼籲大家有疫苗就趕快打,這是一個概略問的,有打就有保護,尤其我們看到研究,打第一劑AZ比其他疫苗產生效果是不錯的,第二劑又有一點反過來,各有保護力在。司法院曾在六月25日曾發函至指揮中心,要求把法官、書記官、法警等第1線司法人員納入優先施打對象,但未獲准。相關人員反映,工作有其必要性且風險高,無法列入第七類的原因,未來有可能開放施打嗎?陳時中說,第七類很多會直接接觸,我們也做某種程度把關,但需求者眾多,第一線容易接觸染疫者,年輕族群也是在外奔波,一定要取得平衡,現在開始18歲以上登記,如果有特別情況可以撥出來施打,但我們對這個要求嚴格一點。目前雙北委外社工都沒打疫苗,他們該自行登記還是造冊?陳時中表示,保護性社工等會接觸到第一線的,都列在我們公費施打對象,公費施打不會被排除,我想市府都有考量,另外也可在平台登記,但到時候不能兩個類別都一起打,不能說一個登記到打了,公費登記又打了,這樣就不好了。高端二期臨床試驗的召集總計畫主持人、也是第一任的衛福部長林奏延,日前打了兩劑高端疫苗,是否可以打其他疫苗?陳時中說,實驗組部分是否可以再打疫苗,他們在做人體試驗,他們雙方同意條文下,之後的作為不是在施行單位的規範,我們這邊可以討論,但可以隔一段時間、要隔多久,讓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討論。疫情三級警戒延長至7月26日,各縣市教師甄試首度因疫停辦,只剩桃園、雙北,陳時中說,這是相關舉辦國家考試單位,都有積極規劃防疫措施,大型考試疫情期間也舉辦幾次,經驗也嫻熟,今天案例少,希望持續減少更多,風險可能性就多。
-
2021-07-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今年可望開放2劑混打! 專家曝BNT抵台前有機會達共識
國內民眾目前多以第一劑接種AZ疫苗為主,期盼未來疫苗混打能夠開放莫徳納及BNT疫苗。由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日前已有針對混打事宜進行討論。小組成員也表示,台大醫院跟長庚醫院也都著手進行「AZ+莫德納」的混打實驗,最快也要三個月後才知道結果,並提供給國內施打政策作為參考。張上淳表示,台大醫院已著手進行混打實驗,國外也有AZ混BNT疫苗的資料出爐,專家小組也有看到「AZ+BNT」效果比「AZ+AZ」好,至於是否等同「AZ+莫德納」會更好,仍需要研究評估。至於瑞典有小規模實驗約80多名受試者施打「AZ+莫德納」,其中有50多名表現比「AZ+AZ」好,諮詢小組會議會再針對此報告在召開討稐混打事宜。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振興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顏慕庸表示,目前專家小組會議上周開會有針對混打進行意見討論,大致內容是因國際混打數據多為「AZ+BNT」,而無「AZ+莫德納」等資料,目前無法在國內開放施打。但是這周瑞典又出了新報告,後續也會在BNT疫苗抵台前,考量混打BNT的可能性。其中會內也有討論到BNT疫苗抵台是否憂先保留12歲至18歲民眾接種,之後才留給混打。他表示,他認為現再因BNT施打在12歲至18歲族群的數據來源不夠扎實,不應該為了力拚全人口都要施打到,就往18歲族群以下施打,還需要考量更多血栓等副作用,認為BNT若進來,現階段不應保留給年輕族群,另外包含民眾認為安全的莫徳納或AZ,也應該考量其風險,再來討論混打可能。另一委員為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指出,目前長庚醫院也已經進行「AZ+AZ」、「莫徳納+莫徳納」等臨床實驗,另外還有「AZ+莫徳納」等混打實驗,會先交由倫理委員會通過後,在交由衛福部審查,每一組收200名左右受試者進行實驗,最快也要三個月後結果才會出爐,並同台大醫院的混打報告一同交由決策小組參考。針對未來國人連三周都將施打AZ疫苗,還有專家認為,不該再苦苦等候莫徳納或BNT,只要先打AZ疫苗,未來間隔十周期滿後,仍有機會第二劑混打到BNT。對此,顏慕庸指出,「只要有疫苗可打就不要挑,無混是AZ、BNT或莫徳納,免於重症的死亡率都差不多,但病毒變異快速,未來很難說,能打就先打。專家小組也會參考國內及國外數據,提供決策建議,加快疫苗接種,若順利預計今年底前國人仍有開放混打。
-
2021-07-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解封前如何安民心?專家籲成立三支部隊、打開這兩隻眼
指揮中心日前宣布7月26日是三級警戒期限,之後是否降級?中央說,要看疫情走向以及各場域對於防疫指引的落實程度。難道台灣對於解封的準備,就只有這樣嗎?剩下短短11天,中央應做而未做的事情還有哪些?前疾病管制局副局長施文儀建議,應依照傳染病防治法第15條規定,組成「機動防疫隊」,至少要包括「疫情快打部隊」、「疫苗快打部隊」、「輿情快打部隊」這三支機動隊,才能夠安民心。施文儀說,防疫如作戰,就是該衝就衝、該快要快,才有作戰的樣子;有戰略和資源配置、能夠隨時支援地方,才是中央該有的樣子。施文儀表示,台灣可成立大約40到50支「疫情快打部隊」,分配在各縣市。每支部隊都受過統一訓練,可以按照SOP進行疫調等相關工作,當部分縣市成為疫情熱區,其他未見疫情的縣市可以跨縣市支援。各地的疫情快打部隊,如何精準地出動、及早撲滅社區顯露的疫情?施文儀說,這就需要中央擦亮兩隻眼睛,那就是「被動監測系統」和「主動監視系統」。之前五月疫情爆發,就是因為中央半瞇著眼,被動監測失靈,又缺乏主動監測,以致於發現疫情時,星星之火已演變出燎原之勢。施文儀表示,醫療院所通報屬於被動通報,可觀察到五月這波疫情當中的病人,大都多次就醫才被通報確診,顯示被動通報系統已經疲乏,因為一通報,就衍生一大堆事情要做。被動通報系統如何發揮應有的效能,需要檢視和檢討。再者就是外界講很久,卻始終連影子都不見的主動監測系統。施文儀表示,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早就有人呼籲進行,現在快篩試劑也陸續上市,這些都可以幫助中央張開另外一隻眼睛,主動找出社區中不明的傳染源,特別是人口高度密集的地區。「張開這兩隻眼睛,老闆、老百姓才能夠放心解封。」施文儀說,大家都心知肚明,早解封是怕影響疫情,晚解封又怕影響經濟,中央的兩隻眼睛,一個根本還沒開,一個還在慢慢開,解封之前的現在,一定要趕快把這兩隻眼睛擦亮。至於「疫苗快打部隊」,施文儀表示,現在各縣市政府都像是虛擬的疫苗快打部隊,但這還不夠,傳統的基層診所大規模接種、設立大型接種站,都要加速,才能在短時間衝高覆蓋率。「沒有地方的中央,不叫做中央!」施文儀呼籲,中央不能只是被動地統計各地接種數字,應提出更具體的策略和目標,並幫助地方執行。比如有些縣市打得慢、有些縣市不夠打,中央都要即刻協助催打、補足資源、達成目標。謠言、假消息、偽科學滿天飛,施文儀也建議中央應成立「輿情快打部隊」。廣納社會各界真正的專家,民眾會比較信賴;反應速度也要快,看到問題都要立刻澄清,不是像現在拖拖拉拉、什麼都用「沒有相關」四個字搪塞掉,要用人民能理解的語言,才能精準打擊輿情中的假消息。施文儀說,上述想法都思量已久,上禮拜也託人傳達給指揮官陳時中,呼籲「關鍵時刻要做關鍵的事」,目前未獲回覆。他也心疼社會大眾,對於防疫配合度都很高,但經過這波疫情折騰,人們還是難以放心。希望中央趕快成立這三個快打部隊、擦亮兩隻眼睛,如此才能安民心。
-
2021-07-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錯失良機!公衛專家詹長權:中央若採彰化去年「精準篩檢」模式 早就解封
台灣新冠肺炎確診者死亡率高於全球平均,立委蔡壁如曝「陳時中不願意告訴國人的真相」,關鍵原因在台灣「有症狀才篩檢」,錯失早期診斷治療機會。公衛專家詹長權昨表示,如今驗證彰化去年的「精準篩檢」才是專業,彰化當時擴大匡列PCR並做血清篩檢,卻遭中央指違法要開罰,「很多人問我台灣何時解封?」如果都依一年前「彰化模式」做,早就解封了。蔡壁如說,在沒有普篩的情況下,「少篩、少確診」伴隨而來的是「高死亡率」,根本的原因就是台灣的篩檢量太少,確診個案被低估。詹長權表示,現在做篩檢、PCR人數都不夠,彰化縣只要一人確診PCR至少做二百人,擴大匡列篩檢,但雙北縣市一人確診PCR才做幾十人,台積電三人確診PCR只做二百人,也不夠,漏掉篩檢可能染疫的人太多,如何解封?詹長權分析指出,目前台灣疫情指揮中心指引是「有症狀,再篩檢」,彰化去年十八人確診 ,擴大匡列確診者的接觸者包括住家及職場,以PCR找到一些確診者,為找出傳染鏈,擴大匡列一萬人血清抗體檢測,在社區找出一名長期住美國台籍少年無症狀確診者,降低社區擴散染疫的風險,當時的精準篩檢「彰化模式」是台灣典範,如今也採取精準防疫控制疫情的「高雄模式」也值得關注,找出無症狀確診者。不過,彰化縣去年單純的學術研究,卻讓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與台大公衛學院被指揮中心移送調查,中央官員還放話開罰,詹長權日前便指出,中央的作為讓台灣的科技防疫停頓,地方的防疫也變得消極被動。事實上,歐美國家與日本陸續都進行血清抗體調查,如今檢視,台灣在疫苗、篩檢甚至研究上都未把握準備良機。詹長權說,如果現在解封,大家還是會怕怕,因為一定還有許多漏掉未被篩檢出來的確診者。葉彥伯是傳染病專家,受訪時僅低調表示,「現在防疫優先,不適合說什麼」。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根據不同時空背景和環境而有不同的採檢策略,現在因為疫情加上有高傳染力的Delta病毒株,針對所有入境旅客都篩檢三次,包括兩次PCR採檢及一次居家快篩。【相關閱讀】‧ 精準篩檢才是專業!專家洗刷彰化冤屈 「台灣浪費整整1年部署良機」
-
2021-07-14 名人.黃軒
比利時婦染2新冠變種逝 同時染2種變異株可能嗎?
7月11日歐洲臨床微生物與傳染病學大會(ECCMID)報告稱,一位在今年3月份死於COVID-19病毒的90歲老婦人,曾同時感染了兩種COVID-19變種株,這可能是首例有記錄的此類病例。這一案例告知大家,同時感染兩種COVID-19變種株是可能的。泰國也有感染兩種COVID-19變種株的案例。泰國曼谷一大型建築工地的200份COVID-19病毒樣本檢測結果顯示,有7例感染者同時感染了Alpha和Delta變種株。為什麽同時感染兩種變種株?關鍵就是在細胞內的基因重組(Gene Recombination)。COVID-19病毒在每個複制週期中,不斷變異和創造新的變種。而來自宿主的壓力,例如免疫反應,也會推動這些COVID-19病毒適應進化,快速突變。然而,COVID-19病毒每個病毒顆粒中僅包含一條RNA鏈,RNA病毒基因重組(Gene Recombination),也只能發生在同一細胞中。白話文,也就是說COVID-19需要兩種病毒(例如Alpha和Delta變種株),同時感染同一個細胞,才能基因重組。這需要兩種病毒感染同一個細胞。即使一個人感染了多種變種病毒,如果它們是在身體的不同部位進行複製,它們也不會相互影響。事實上,這在患者身上也看到了,在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中發現了不同的COVID-19病毒種,這些部位的病毒沒有直接相互混合重組。迄今的證據目前尚無跡象顯示同時感染這2種病毒後會導致症狀明顯加劇,但如果發生更多變異毒株混合感染,會產生病毒雜交從而「出現新型變種毒株」,因此減少人員流動群聚,嚴格控制疫情傳播是非常重要。事實上,專家認為比利時90歲老婦感染了Alpha株及Beta株死亡,那是因為她「年老和未接種任何疫苗」。在7月11日歐洲臨床微生物與傳染病學大會(ECCMID)報告稱,這位在今年3月份死於新冠病毒的90歲老婦人,曾同時感染了兩種COVID-19變異毒株,可能是首例有記錄的此類病例。事實上,巴西科學家早在今年1月早就報告說(比7月11日早了半年),兩人同時感染了SARS-CoV-2的兩種不同變種病毒合併感染,但似乎對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沒有影響,兩人都無需住院即可康復。資料來源:Pervasive transmission of E484K and emergence of VUI-NP13L with evidence of SARS-CoV-2 co-infection events by two different lineages in Rio Grande do Sul, BrazilWhy do RNA viruses recombine?※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1-07-14 名人.相性幸福
愛在瘟疫蔓延時?如何挽救新冠疫情下的性生活
由於新冠狀病毒的來襲,造成人們一直生活在恐懼、怨聲載道的氛圍當中。隨著時間流逝,經濟、生活資源的減少,讓每個人的精神壓力也越來越大,過去美好生活逐漸破滅、負面感受與情緒也直撲而來。然而這些因素就像急性傳染病一樣快速侵襲著性慾與親密關係,導致性生活頻率瞬間降到冰點。當這樣的情況發生時,也證明了疫情對性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後疫情時代下的親密關係#1.以前都沒發現,老婆是個容易焦慮的人,直到疫情期間她變得好會啐念與發脾氣,在家老是督促我,凡摸過、用過、坐過的地方都要做好環境消毒與勤洗手,如果讓她發現我漏了一個沒做,她就立馬對我發飆,我快承受不住她的神經質了…— 32歲,老是被罵的人夫。#2.聽報導說,疫情嚴峻時在家也要保持安全社交距離,所以為了守護彼此的健康,我們分房睡吧!還有,從現在開始實施禁慾生活,你不能拒絕!等疫情結束後,才能恢復性生活!— 女友的防疫宣言。#3.之前從未意識到,老公吃飯時會發出「嘖嘖」的咀嚼聲,而這種聲音容易讓我心浮氣躁,直到防疫期間在家吃的每一餐都如此!好幾次我都忍不住大聲吼他,要他吃飯安靜一點!— 35歲,常出差的職業婦女。看完後,你是否也跟他們一樣,處在高壓危險的疫情環境下,壞情緒肆無忌憚地隨時轟炸而起,然而這樣的破壞力也扼殺了彼此間的性慾與親密!那該怎麼改善目前的現況呢?今晚,來點「小玩具」,喚醒性慾,bye了壞情緒根據性學研究提出,在固定的性生活中,嘗試添加一些新鮮模式或情趣用品,有助於恢復情慾和親密感。這對於身處在疫情期間鬥爭的伴侶來說,自慰是很好的減壓放鬆方式。也許病毒大流行期間無法有兩人的性生活,但可以享受一個人的性福時光。建議可以上網選購「小玩具」嘗鮮一下不同於以往的自慰遊戲,以解自己性需求的渴。一旦自己性慾獲得滿足,鬱悶的心情也能就此放晴,才不會老是看對方不順眼。等到疫情受到控制穩定後,恢復過往生活,親密關係也就得到改善。那麽,要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貼身小情人」呢?性福導師教你五個選購小撇步:撇步一、注意材質:盡量選用「醫療級」安全矽膠材質,無毒性與無環境荷爾蒙,對人體也較健康、舒服。撇步二、挑選造型:現在按摩棒的造型琳琅滿目、五花八門,有的外型輕巧可愛、顏色青春柔和、外觀時尚,讓人有被療癒的感覺。選購前,可先上網爬文看看專業分析其用途與使用方式,再決定購買。撇步三、可變化的功能性:喜歡刺激度高的你,可找振動變頻類,多樣式的振動強弱變化,可依照個人喜好耍玩,每種頻率都能帶給身體不同快感,愉悅的層次更豐富、高潮當然也像飛機一樣,咻一下就到目的地。撇步四、使用上的便利性:注意電力補充是否便易性高、續電力是否持久、最重要的是,它容易清洗與保存。撇步五、該知道的安全性:市面情趣玩具是裝乾電池,而乾電池是直流電,根本不會電人,就算放在水裡,弄濕電池,只會導致短路故障,也不會漏電。安全性一定是百分百,不需要擔心喔!
-
2021-07-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陳時中:1至10類不再增接種對象 BNT優先給學生
COVID-19疫苗陸續到貨,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公布,擬盡速開放50歲以下民眾登記接種意願,未來以1至10類不再新增接種對象為原則,快速往年輕世代開放施打,BNT疫苗將優先保留給學生使用。目前國內已到貨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中,AZ疫苗約有372萬劑、莫德納疫苗共330萬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最新統計,截至11日國內AZ疫苗接種199萬8872人次,莫德納疫苗接種156萬6968人次。換句話說,國內AZ疫苗約剩172萬劑、莫德納疫苗約剩173萬劑,未來可供民眾接種。中央制定的COVID-19疫苗公費接種對象共10大類,但仍有不少職業別及族群呼籲納入10大類可接種對象,如接送身心障礙者的復康巴士司機。不過陳時中今天下午記者會中表示,現階段希望以1至10類不再新增接種對象為原則。指揮中心預計最快16日可開放第9、10類接種對象,即使不將某職業別或族群新增入現有的1至10類接種對象名單,但只要盡速開放50歲以下民眾登記意願、開放接種,這些職業的年輕世代也可因年齡符合接種條件,如期施打。但陳時中強調,若申請納入10大類接種對象族群確實符合原來類別,屬於「掛一漏萬」類型,仍可特例開放增設為1至10類COVID-19疫苗公費接種對象。另外,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共捐贈1000萬劑BNT疫苗,該疫苗是唯一12歲以上可打的COVID-19疫苗,陳時中強調,BNT疫苗將優先保留給學生使用。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昨天臨時會議也拋出該議題,為開放學生接種做準備。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今天上午在「BNT原廠疫苗捐贈專案說明」記者會中提及,除已簽訂的505萬劑莫德納疫苗,今年將再採購一定數量莫德納疫苗,明年、後年預計至少各加購1500萬劑次世代莫德納疫苗。陳時中說,今年將再採購一定數量莫德納疫苗當然是事實,但程序還沒完成,還在討論中,無法透露採購規劃數量;次世代莫德納疫苗採購一直在準備,持續與各大廠詢問、討論,有結果會跟大家報告。
-
2021-07-12 該看哪科.婦科
女性停經缺乏雌激素最易罹患2種病!每年例行檢查必做5項目
停經(Menopause):希臘語,men = month,pausis = cessation。卵巢功能的喪失進而造成月經永久停止。更年期(Climateric):指的是從生殖後期進入到停經、停經後期。圍停經期(Perimenopause):是為月經週期開始不規則一直到停經後一年。根據統計,在西元前一千年,人類的壽命只有18年;在西元前一百年,也就是羅馬帝國凱撒大帝統治時期,人類的壽命只有25年。在1900年,根據美國統計,人類壽命也只達49年。但到了2005年,人類平均壽命,男性可達83年,女性則已達85年。目前高齡的普遍定義為65歲以上,根據目前統計,9成的人皆會進入高齡。早在1990年已有學者提出疾病的三個不同階段。在20世紀早期,如何治療急性傳染疾病是醫師和科學家主要努力的目標,也因為成功的控制傳染病,人類的壽命得以延長。第二個階段的疾病主要則是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目前治療方式也已日新月異。現如今則是慢慢的進入第三個階段,老化而衍生出來的疾病。第三個階段也是最複雜的階段,不再像是第一階段找出病因並治療它,而是需要結合醫療、心理和社會的資源來處理。更年期的處理正是如此。如何讓更年期婦女在未來的高齡日子裡,健康、無病痛的活著,是在處理更年期症狀時最大的目標。停經的定義為連續12個月無月經和抽血顯示高促性腺素功能升高性機能減退。不規則的月經週期是停經過度期唯一一個客觀指標。月經週期在每個女性都不一樣,是根據濾泡成長的速率和品質來決定。平均來說,生殖能力在37-38歲開始下降,更年期則發生在13年後(平均51歲)。不排卵的週期大部分發生在20歲以前和40歲以後。根據澳洲研究的統計,當月經間隔超過42天,可預期在1到2年後停經。約有1成的女性在45歲停經,原因不明,推測或許跟卵巢大小和卵子數量相關。當卵子數量少於一定閥值,大約1000顆,即會進入停經,跟年紀無關。跟以往研究相反,雌激素並不會在快停經時下降,反而是維持在正常範圍甚至稍微上升的狀態。這其實很容易理解,當卵巢內濾泡減少時,抑制素因此減少,失去負回饋抑制到腦下垂體,濾泡刺激素因此而上升,進而刺激剩下的濾泡分泌雌激素。但由於剩下可接受刺激的濾泡顆數每個週期不一,因此分泌出來的雌激素量也不穩定,因此在圍停經期階段雌激素濃度並不穩定。早期的研究顯示,抑制素的濃度在濾泡內是固定的,與年紀並不相關,因此濾泡的顆數是決定抑制素濃度的原因。月經不規則通常是最先注意到的更年期症狀,根據統計,平均發生年紀是46歲。以目前的研究顯示,停經年紀的中位數是在51—52歲。目前只有一個確定會導致提早停經的因素──抽菸。抽菸會導致婦女提早停經約1.5年。更年期並不應該視為一個特定疾病,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出現更年期的症狀。更年期症狀若是輕微、經由生活作息調整後可改善、不影響生活品質,則無須使用荷爾蒙藥物治療。然而若症狀影響生活品質和交際,則建議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停經後因卵巢分泌不足所導致的變化包含:‧月經期的改變:不排卵、不孕、月經量減少或增加、月經不規則、停經。‧血管舒縮不穩定:熱潮紅、盜汗。‧萎縮性症狀:生殖泌尿道上皮細胞萎縮造成的性交疼痛。‧長期缺乏雌激素所導致的疾病:骨質疏鬆和心血管疾病。建議停經後女性更愛惜自己,每年做例行性健康檢查,檢查應包含:‧病史詢問。‧血壓、脈搏、體重、BMI、乳房和骨盆腔的檢查。‧甲狀腺功能檢查。‧大腸鏡檢查,在沒有家族史的人當中,大於50歲建議做檢查,之後10年1次,直到75歲。‧慢性疾病的篩檢: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
-
2021-07-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苗手臂吸附金屬? 專家斥無稽之談、學者指「要科學驗證才服人」
外媒報導有民眾在接種疫苗後,手臂竟然能產生磁力吸附起湯匙、叉子,還取了個「疫苗手臂」的稱呼。感染科專家斥為「無稽」,但卻有民眾言之鑿鑿並目睹,物理學者表示,物理現象要有科學佐證,必須控制變因、樣本數也要夠多,否則只是個別現象,也無法證明是與疫苗有關。有媒體今天向疫情指揮中心提問,有報導指出有人接種某種疫苗後,注射部位疑似產生磁力,可以吸附金屬湯匙、叉子等,指揮中心怎麼看?指揮官陳時中聽聞還笑說,「那找個人來吸看看」。這件事也引發議論。行政院衛福部「傳染病防治醫療網」 高屏區指揮官、高雄榮總副院長陳垚生表示,「無稽!」與常理差太多。樹人醫專校長、中山大學物理系合聘教授郭啟東表示,科學還是需嚴謹的探討,因為不知來源,也無法認知是打了疫苗之後才如此,此外,個案也不代表通案。物理現象要有科學佐證,必須控制變因、樣本數也要夠多,否則只是個別現象、暫時現象,也無法證明是與疫苗有關。「很多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是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郭啟東說,就像過去有魔術師表演過用手吸附金屬物,如何做到也不可知,有人就視為特異功能,但這些是「反常」的。磁場有極性之別,分子是隨機排列、也會轉性,特別的現象,除非是控制變因、研究樣本數也要夠多,統計出來才足以說服眾人,否則很難取信於人。
-
2021-07-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解封不同調!北市准看電影、新北罰1.5萬?秒懂雙北不踩雷
根據昨(9)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佈,三級防疫警戒持續到26日,但對於部分場館及行業有適度的鬆綁限制,並交由地方政府彈性調整,但也因此產生「中央地方不同調」的情況發生。對此,北市於9日下午表示,餐飲業維持不開放內用,但電影院卻可以「有條件地開放」,而新北市卻「完全不開放」電影院,雙北明顯不同調。針對13日後的「微解封政策」,根據市長柯文哲臉書發文說明,只需要全程配戴口罩、室內與戶外區域禁止飲食,最後再加上採梅花座、間格座保持適當的距離,電影院就准許開放。而新北市政府也在粉絲專頁「我的新北市」上發文表示,市內共15家電影院維持暫停營業,並強調是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相關規定公告,違者可依傳染病防治法處3千元以上1萬5千元以下罰鍰。綜觀兩市規定,除在美食街、餐廳、夜市一致維持「暫停內用,只能外帶」的規定,及暫停開放校園等文教場館外,在運動場館、藝文展覽、電影等非民生必需場所,皆呈現開放不同調的情況。雙北微解封指引比較餐廳、美食街、夜市等場所雙北一致:禁止內用,只能外帶校園、社教場館雙北一致:暫停開放運動場館台北:開放中低強度且非身體接觸之運動,不開放更衣室等附屬設施及非運動空間新北:暫停開放藝文展覽台北:採預約制,展間容留人數在100人以下新北:博物館、藝文園區、風景區僅開放戶外,限原容留人數40%電影院台北:採梅花座、間隔座,需全面佩戴口罩新北:暫停開放
-
2021-07-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三級警戒延長 新北持續關閉學校操場、國民運動中心
三級警戒延長至7月26日,新北市為有效控制疫情,秉持三級警戒期間低度活動的原則,學校操場、國民運動中心及公有運動場館暫不開放。另於遵守指引規範及落實防疫措施條件下,局部開放民間運動場館,請市民朋友共同配合三級警戒管制及鬆綁規定。教育局表示,考量社區感染風險仍然存在,7月26日前持續關閉學校操場、國民運動中心、公有運動場館、公私游泳池、保齡球館、撞球場及室內螢幕式高爾夫練習場。其中學校操場考量與不開放的場域相連,為有效管制,保護市民健康,因此仍暫不開放。另外,民間運動場館則依疫情指揮中心建議,有條件開放,包含健身房、高爾夫球場、棒壘球打擊場、羽球館、籃球館、桌球館、網球場等。營運期間須遵守教育部體育署防疫期間適度開放注意指引,以人流25%為限、配戴口罩、教練每7天抗原快篩1次、團課保持2公尺距離及每堂課間隔1小時、使用個人運動器具(禁止混用)、禁止團體競賽(技)、器材間隔使用等辦理。新北市體育處將加強不定期稽查,如查有違反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將依法裁處。教育局指出,疫情期間補教業因停課生計艱困,本次適度鬆綁行業並未包含在內,補教業為學生重要教育場域,新北市教育局已向中央爭取將補教業者列入疫苗施打對象,亦同步研訂補習班及課照中心因應疫情營運指引,若後續依疫情發展及中央指示補教業可復課,將即時提供業者相關強化防疫具體措施,協助補教業者逐步恢復營運,同時也讓家長安心。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教職員工施打疫苗確認造冊訊息後,各校即全面啟動,目前國中小均已完成疫苗造冊資料上傳作業,後續待中央規劃疫苗運送期程即可進行接種作業。在公私立幼兒園教職員工及課照中心人員疫苗部分,從昨天開打,已完成接種1658人,達整體進度14%,尚有約1萬人依新北市排定時程持續進行施打,預計在7月12日前完成。
-
2021-07-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非醫療人員?疫苗序位獸醫仍「被消失」 公會喊太誇張
台灣目前到貨的採購疫苗加上美、日捐贈的疫苗至今已超過700萬劑,但至今「獸醫」仍不被認為是第一線醫療人員,被排除在疫苗施打名單之外;獸醫師公會全聯會表示,在國外獸醫為第一類施打對象,等同於一般接觸病患高風險的醫療人員,但國內卻是疫苗局外人,大喊「太誇張」。中華民國獸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譚大倫表示,初步造冊統計,國內獸醫師約4800人;在美國,醫療人員列為第一類疫苗施打對象,並括號含獸醫,在國外已有犬貓染疫情況,飼主帶小孩看診,因為病毒是會變的,而獸醫與飼主在動物診療過程中,密閉空間相處至少30至60分鐘,國外認為獸醫高風險,但在台灣卻不被認為是醫療人員,透過各種方式提醒、爭取仍未果,覺得「太誇張」。譚大倫表示,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當下,獸醫也協助接受安置新冠肺炎確診者的的毛小孩,卻沒有因此被當作醫療人員,且至今,沒有得到政府各種防護設備的幫忙,比如防護衣、護目鏡、手套等等,頂多獸醫師看診僅有口罩,有些醫師會穿手術的無菌衣,但這是穿安心的,並無法阻絕病毒,但在國外,疫情當下,獸醫師看診時的防護,和一般醫療人員一樣,是全套穿好的。黃姓基層獸醫師日前也在臉書發文,新冠肺炎凸顯了獸醫師的悲哀,獸醫師在美國在歐洲在很多國家,都被納入「必要醫護人員」,甚至到最後還被要求,協助加入抬人類屍體、幫忙加入施打人類疫苗,但台灣獸醫師在施打疫苗序位完全「被消失」,竟然連排驗光師後面、到第7類「維持國家安全及社會機能正常運作者」都沒資格,「是在哈囉?」他表示,全球有近1000種人畜共通傳染病,新冠肺炎中間宿主保毒者是蝙蝠、穿山甲及蛇 。所有邊境、國內任何有動物場域,畜牧場、肉品市場、動物醫院,以及國人食用肉品奶品蛋品安全、野生動物救傷保育第一線等,獸醫師都扮演重要相關人畜共通傳染病疾病監測前哨站,獸醫師不是必要醫護防疫人員是什麼?獸醫師不是維持國家安全及社會機能正常運作者是什麼?他說,確診者的犬貓生病要看小動物醫師,是誰要來照顧誰要來承擔染疫風險;經濟動物獸醫師要不要去牧場診斷看病?民眾以為上班開會桌上那個便當菜裡面、餐桌上吃下肚的安全的雞鴨豬牛羊魚蝦肉是哪裡來的?喝的被獸醫把關過的牛奶、羊奶,與每天吃的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是哪裡來的? 在台灣,這一切都被認為是憑空從天上掉下來的。這名獸醫也說,口蹄疫、非洲豬瘟、狂犬病、禽流感、牛結節疹發生的時候,獸醫就是醫護防疫人員,但新冠肺炎發生時,獸醫就被消失了,獸醫在台灣長期以來,就是被滿滿的忽視、漠視與歧視,全世界就台灣沒把獸醫師排到第一類,是國際笑話一則。
-
2021-07-09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照顧病人更要照顧自己 談『疫情下醫護人員的身心調適』
自五月中旬國內COVID-19疫情快速攀升以來,全國人民陷入前所未有的集體恐慌,肩負著診斷疑似染疫者與治療確診病人重責大任的醫護人員,更是承擔了莫大的心理壓力。依據國內外的研究結果顯示,醫護人員常見的壓力來源不外乎擔心曝露於染疫的風險、沉重的工作負擔、臨床決策過程中面臨更多道德兩難以及此類新興傳染病所衍生與過去迥異的實務挑戰。而這些壓力有可能造成醫護人員產生不安、焦慮與憂鬱等情緒,進而影響個人身心健康甚至是照顧病人的品質。醫護人員最為在意的實際需求可統整為五大面向去年國際知名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刊登的一篇研究結果中提到,在COVID-19大流行爆發期,醫護人員最為在意的實際需求可統整為下列五大面向:(1)不確定主管是否瞭解第一線人員面臨的壓力,所以期待能「聽我說(hear me)」。(2)擔心能否有足夠的防護設備、是否會傳染給家人,甚至能否快速接受檢驗,所以期待能「保護我(protect me)」。(3)擔心被發配到不熟悉的單位支援時,自己的專業知能是否足以勝任,所以希望能「做好準備(prepare me)」。(4)擔心在自己增加工作量或因疫情停課期間,個人所需的身心支持是否能被滿足、家庭安排是否能被安頓,所以期待能「支持我(support me)」。(5)擔心自己假使真的染疫,醫院是否會照顧自己或家人,所以希望能「關心我(care for me)」。所以醫院的管理階層應該要先瞭解醫護人員所面臨的前述焦慮、訴求與期待,並把焦點放在解決造成這些焦慮的問題上,訂定相關配套措施,為醫護人員提供具體支持,才能真正減輕他們的焦慮。去年衛福部即參考上述的研究結果訂定「防疫期間醫療機構員工心理支持與協助建議措施」,本院亦依循該建議措施,自去年起有不少具體作為,如積極運用院內既有的員工協助方案、製作「COVID-19疫情期間醫療作業懶人包」,透過員工LINE bot系統進行宣達,並在此聊天機器人系統上定期邀請員工填覆「抗疫身心狀態問卷」,近日更主動徵詢員工是否有臨時住宿旅館之需求。醫療人員在疫情下如何保持良好身心健康統整去年台灣精神醫學會公告的「面對新冠病毒疫情,台灣精神心理健康指引」、臺灣臨床心理學會災難與創傷心理委員會所撰寫的「針對新冠肺炎一線醫療人員的心理照護計畫」以及國際知名期刊—英國醫學期刊(BMJ)的整合分析研究結果,在此提供給醫療人員在疫情下保持良好身心健康的幾個建議:(1)首先要理解,在疫情肆虐的當下,做為醫護人員的我們會感到有壓力是很常見的反應,但這並不代表是工作失敗或為人軟弱。適度的壓力確實有助於持續專注在工作並提昇使命感,但做好壓力管理與維持身心健康是相當重要的事情。 (2)與此同時,務必要照顧自身的基本需求,包括進食足夠且營養的食物、獲得充足的睡眠、從事適當的運動,並請善用自己原本熟悉的壓力管理技巧,如,聽音樂、追劇⋯⋯等,以確保在輪班休息時身心完全的放鬆。但切忌使用無益甚至是有害的因應方式,像是抽煙、喝酒或不當的使用藥物,這些長期下來反而是戕害身心健康。 (3)即便工作繁重,仍請不厭其煩地透過電話或視訊方式,儘可能地與你所愛的親友保持聯繫,傳達彼此的關愛。在職場上,可向同事、主管或其他值得信賴的人尋求互助支持。別忘了!大夥兒同舟共濟,正經歷相同的壓力,也最能同理彼此的心情,請不吝為伙伴加油打氣!本院精神科同仁在去年即結合新北市金陵女中所提供的感恩小卡與捐款,辦理了多次慰勞院內抗疫人員的快閃活動。(4)心有餘力之際,檢視壓力對自己的影響並做反思,將有助於改善自身的心理健康。然而如果壓力持續造成自己的不適,甚至感到無法承受,請務必向他人尋求協助。在本院可透過員工協助關懷專線、諮詢表單或電子信箱預約臨床心理師做諮詢,整個精神科團隊成員也持續守護全院同仁。親愛的醫護同仁,請務必在照顧病人之餘,一定更要照顧自己!請相信我們終將克服一切,而這段歷程中的共同體驗與相互支持,在雨過天青後,會使我們更加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