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五大監測方案,其中「社區定點加強監測」為首要作法,主要是由「定點醫師之診所」執行,何謂「定點醫師診所」?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說,定點醫師是運作逾30年的監測機制,形同「主動監測的眼睛」,由一群熱忱守護社區健康的基層醫師所組成。
社區定點加強監測由在診所的定點醫師判斷,並提供具有高風險民眾快篩試劑,民眾自行居家篩檢後回報結果若快篩陽性者則需前往社區採檢站或醫療院所進行PCR檢測。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進一步說明,目前有100多間定點醫師診所,不排除再擴充更多,預計每月共發一萬份快篩試劑,希望每間診所每周回報至少100件檢驗結果,達成每周至少一萬份快篩的監測目標。
莊人祥表示,疾管署會定期發快篩試劑到這些定點醫師診所,經醫師評估建議篩檢的民眾,就發給試劑,民眾不需自費購買。如果民眾不會用,診所可以給予衛教,但原則上還是希望民眾自行篩檢再回報結果。
施文儀表示,新冠肺炎很可能流感化,但「如果真的流感化,那就簡單了。」流感化代表病毒沒那麼毒,可以走目前流感監測方式,由從醫療院所端採檢樣本,主動偵測病毒株類型,例如有無變異株、主要流行株是什麼、陽性率多高,逐漸建立成熟的監測資料,而多年來支持流感監測的一大主力,就是「定點醫師」。
施文儀表示,「定點醫師」就像「主動監視疫情的眼睛」,是既有流感監測計畫的一環,全台灣大約有上百間這樣的診所,疾管署會定期發佈季報給他們、他們必須常常上課學習每年傳染病流行趨勢、每年工作重點、向專科醫學專家學習新知。
施文儀說,經過學習,定點醫師對於社區流行的疾病具備高敏感度,不論是腸病毒、流感,都要適度判斷並且主動採檢,全台各區都有配合的實驗室可以進行基因定序,幫助疾管署及早主動掌握社區出現什麼病毒株、及早因應。
施文儀表示,定點醫師都很低調,民眾不會知道這些診所在哪裡,因為有些人如果知道了,可能會擔心被採檢,反而排斥去看診。這些醫師有守護社區健康的熱誠,即便需要多花時間上課、完成採檢、通報等繁瑣的行政工作,也不會有額外收入。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