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5 醫療.罕見疾病
搜尋
保護力
共找到
1485
筆 文章
-
-
2024-12-13 焦點.元氣新聞
2024市售7款維他命C 推薦!維他命C功效、挑選原則一次看
天氣轉涼,冬季是進補和預防感冒的季節,對於保養身體扮演重要角色的維他命C,也被列入最佳保健品的名單上,究竟維他命C功效有哪些?如何攝取才是最佳之道?如何從日常飲食中攝取充足的維他命C?讓我們一次看懂。維他命C又名維生素C,是一種必需的營養素,對人體來說非常重要,其功效包含:促進膠原蛋白的形成,有助於傷口癒合,維持皮膚健康,並增進骨骼及牙齒的生長。促進鐵的吸收,具抗氧化作用、維持精力旺盛、增強保護力……等,可說是好處多多。 為什麼要補充維他命C?哪些天然食物含有維他命C?每當著涼或有不舒服的症狀出現,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要多補充維他命C」。尤其秋冬溫差大、容易中鏢,維他命C是很好的抗氧化劑,幫助維持人體防禦系統的反應力,當身體超載、感覺特別累時,維他命C能幫助清除體內產生的廢物,讓系統有更多精力去對抗外在的威脅,維持免疫力和身體運作。日常飲食中,蔬菜和水果都含有維他命C,根據國健署臉書專頁指出,冬季常見的蔬果中,維他命C含量較高的有:芥菜、油菜、白蘿蔔、菠菜、茼蒿、紅心芭樂、釋迦、木瓜、小番茄、柳丁等,民眾想要攝取足夠的維他命C,記得「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的觀念。維他命C要吃多少?吃太多會有副作用嗎?根據衛福部建議,一般成人每日維他命C最低建議攝取量為100毫克,最高上限為2000毫克。要注意的是,「100毫克最低建議攝取量」代表維持健康的最低門檻,低於100毫克恐會產生健康風險,一般人若想提升防禦力、保養身體、改善皮膚狀態,最好以「不超過2000毫克」作為標準。雖然許多蔬果富含維他命C,但烹調中蔬菜容易流失維他命C,水果攝取過多也可能會糖分過量,因此對於外食上班族、偏食或挑食的兒童、忙碌的主婦、胃口不好的老人家來說,每餐要補充到足夠的維他命C可能並不容易!因此現在許多人會選擇直接補充維他命C的保健品,不過維生素C代謝過程中,代謝物草酸會從尿液排出,增加草酸結石風險,腸道中沒被吸收的維他命C也可能導致腹瀉,因此在選擇維他命C保健品時,選擇有專業認證的產品,才能精準、快速地補足營養缺口。維他命C推薦適合哪些族群吃?除了飲食不規律、無法從日常飲食中攝取足夠維他命C的人,經常熬夜、壓力大的上班族和考生,以及有運動習慣者,身體精力消耗快速,也需要多補充一些維他命C。在醫院、幼兒園工作者,因環境中充斥著不同的微生物,可透過補充維他命C來降低「中獎」機率。有傷口待復原、想加速恢復元氣,戶外運動者想降低日曬引起的皮膚老化、愛美人士維持膚況穩定、綻放亮彩,維他命C也是不可或缺。另外,有飲酒、抽菸習慣或經常吸二手菸者,補充維他命C可幫助抗氧化、減少自由基對身體的傷害;素食者、孕婦容易缺鐵,補充維他命C可提高鐵的吸收率。掌握維他命C推薦挑選3原則市面上維他命C產品非常多,琳瑯滿目的種類和五花八門的廣告宣傳,往往讓人不知該如何挑選,吃了半天也不曉得效果如何?以下整理了維他命C挑選3大原則,讓你安全、健康的補充維他命C:1.挑選足夠劑量按照每日飲食指南,一天有吃到5份不同顏色的蔬果的話,維生素C攝取量大約會是200-500毫克,如果你是飲食均衡者,想要補充多一點維他命C,1500毫克以下的劑量都在安全範圍內,建議選擇500毫克以上的產品。倘若你無法從飲食中攝取到充足的維他命C,建議選擇1000毫克的維他命C產品,足量攝取,才能達到最佳功效。2. 選擇「緩釋劑型」維他命C是水溶性,進入人體後會快速被吸收,多餘的量會隨著尿液排出,吸收效果有限,而「緩釋劑型」維他命C透過特殊包覆材質,延長營養素釋放時間,讓維他命C在體內緩慢釋出劑量,提供良好穩定的吸收率,減少一次釋放大量維他命C可能會造成的腸胃不適,同時,維他命C長效留存體內數小時以上,能達到較好的抗氧化效果。3. 選擇通過第三方檢驗認證、國際獲獎的優質產品保健食品不是一吃就能見效,需連續吃上一段時間,才能感受到它所帶來的改善和變化。選擇通過第三方檢驗認證的產品,例如:重金屬、塑化劑等檢驗報告,保障產品原料與製程中沒有受到汙染,較有保障;也可選擇獲得國際獎項的產品,效果經專家肯定,更能確保品質。 市售7大維他命C品牌推薦!【維他命C推薦品牌1】大研生醫 維他命C緩釋膜衣錠● 劑量:每份兩粒1000毫克● 劑型:緩釋膜衣錠● 檢驗/獲獎:Monde Selection 特級金獎,通過重金屬、塑化劑檢驗● 特色:大研生醫維他命C緩釋膜衣錠連續獲「食品界奧斯卡獎」Monde Selection特級金獎,為台灣首支獲得特金獎的維他命C,專利長效釋放製程,穩定吸收長達12小時不浪費。一份相當於20顆柳丁的維生素C含量,且符合亞洲人補充習慣,不會有單次補充高劑量的不適感。具抗氧化作用,可促進膠原蛋白形成,維持好氣色、好體力。》這裡買【維他命C推薦品牌2】大研生醫 德國高劑量維生素C+鋅發泡錠● 劑量:1000毫克● 劑型:發泡錠● 檢驗/獲獎:通過GMP、ISO、IFS等國際認證● 特色:由德國大廠研發,原裝進口,採用最先進的發泡錠製造技術,國際品質保證。1000mg 高劑量維生素C,一錠滿足一日所需,並添加鋅15mg,有助能量代謝、保護力再升級,即泡即飲,低卡、無糖,每日一杯健康0負擔,守護生活中的每個關鍵時刻。》這裡買【維他命C推薦品牌3】KIRKLAND科克蘭維他命C錠● 劑量:500毫克● 劑型:錠劑● 檢驗/獲獎:通過GMP國際認證● 特色:好市多自有品牌,美國生產,一錠含有500毫克維他命C,具抗氧化作用,可幫助骨骼生長、促進膠原形成,打造自然好氣色。》這裡買 【維他命C推薦品牌4】DHC 維他命C+B2● 劑量:每份兩粒1000毫克● 劑型:膠囊● 檢驗/獲獎:通過微生物衛生指標SGS檢驗● 特色:日本食用率No.1,每日兩粒,補充高濃度1000mg 維他命C,啟動隱形防護力,並添加B2增進皮膚健康、維持能量代謝,打造淨透亮妍好氣色。袋狀方便攜帶,隨時補充,可促進鐵質吸收及膠原蛋白合成,提升活力光彩。》這裡買【維他命C推薦品牌5】善存 維他命C 甜嚼錠● 劑量:500毫克● 劑型:嚼錠● 檢驗/獲獎:通過Intertek微生物、重金屬、塑化劑、橘黴素檢驗● 特色:免配水,直接吃,酸酸甜甜好滋味,每顆含有500毫克維他命C,相當於16顆檸檬或是11顆柳橙,增進骨骼和牙齒的生長,促進鐵的吸收、膠原蛋白形成,一天一錠,幫助維持青春亮麗、健康自信。》這裡買【維他命C推薦品牌6】合利他命 HICEE 愛喜維生素C 200mg口嚼錠● 劑量:200 mg● 劑型:嚼錠● 檢驗/獲獎:未標示● 特色:口嚼錠設計,方便不用配水,隨時補充,幫助營養補給、促進新陳代謝,健康維持、提升防護力、促進鐵的吸收。適合兒童、青少年、孕婦、銀髮族使用,一天兩錠,防護不間斷,香甜橘子味,小朋友接受度高。》這裡買 【維他命C推薦品牌7】澳佳寶 維生素 C1000● 劑量:1000 mg● 劑型:錠劑● 檢驗/獲獎:通過Intertek微生物、重金屬、塑化劑檢驗● 高單位1000毫克維他命C,一顆等於37顆檸檬維他命C含量,並添加100毫克柑橘生物類黃酮,強大的多酚物質,可幫助調整生理機能,促進新陳代謝,複方加乘防護力再進化,高濃度維他命C建議飯後食用,避免造成胃部不適,還可幫助食物中的鐵質吸收。》這裡買延伸閱讀:維他命C推薦|3個維他命C推薦評比重點,秒懂維生素C怎麼挑
-
2024-12-07 焦點.元氣新聞
流感死亡攀升 疫苗猶豫受「3C」影響
衛福部疾管署日前公布,今年流感已累積286例重症、52例死亡,創10年來同期最高紀錄,且死者皆未接種流感疫苗。國外專家指出,成人容易因信心(Confident)、自滿(Complacency)與便利性(Convenient)等「3C」因素,產生疫苗猶豫,拒絕接種而增加染疫後重症死亡機率。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疫苗猶豫主要受到「3C」的影響。1.「信心」(Confident):民眾對疫苗安全性與有效性的認知與信任不足,或疫苗科學證據未能被清楚傳遞,常會引發對疫苗的疑慮。2.「自滿」(Complacency):有些人會自認罹病率不高,或低估疾病嚴重性,缺乏對打疫苗的緊迫感與警覺性。3.「便利性」(Convenient):接種過程的可近性不高,或流程過於繁瑣,或是時間安排不符合民眾需求,都可能降低疫苗覆蓋率。衛福部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流感疫情預估於明年農曆春節(一月下旬)前後達到最高峰,屆時單周就醫人數恐超乎預期,65歲以上長者、學齡前幼兒、免疫保護力較差者如感染流感病毒,容易發生嚴重併發症,應盡速接種流感疫苗。
-
2024-12-05 醫療.消化系統
吃麻辣鍋、韓式泡菜鍋配冷飲才對味?醫師提醒可能容易胃痙攣
天氣冷颼颼,民眾喜歡進補過冬,大啖薑母鴨、羊肉爐等食補藥膳,國泰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陳柏諺提醒,如果一邊吃滾燙食物、一邊配上冷飲,很容易造成胃腸道痙攣性收縮。尤其重口味的麻辣鍋、韓式泡菜鍋添加過多油鹽,辣油會刺激腸胃,易引發胃發炎、胃食道逆流。冬天不僅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腸胃問題也大增。陳柏諺說,天氣冷熱變化時,大腦會感受到壓力、影響自律神經,使原有的慢性疼痛惡化。另外,天氣轉換易造成免疫力下降,腸胃較敏感的人,冷空氣會加劇腹瀉、腹痛症狀。陳柏諺指出,冬天腸胃科門診患者驟增,因為冷空氣會觸發腸胃道的副交感神經變得敏感,如果蠕動太過頻繁,就會腹瀉一直跑廁所。而火鍋被視為「暴飲暴食」地雷,若不自覺攝取過多熱量,再加上隱藏高油脂陷阱的食材及配料,常導致有些人吃到嚴重惡心而掛急診。「過食會引起腹脹,還會胃食道逆流。」陳柏諺提醒,民眾選擇吃到飽火鍋店打牙祭,對腸胃道來說,是極度「飲食不均衡」,因為吃了一餐火鍋,常會下一餐不吃或少吃,造成三餐的量忽多忽少,胃酸分泌異常,一旦出現咳嗽、喉嚨卡卡、胸痛、胸口灼熱等症狀時,已是胃食道逆流上身。冬天常見的腸胃道疾病,還包括便祕、病毒性腸胃炎、消化道潰瘍等。陳柏諺說,這時期輪狀病毒、諾羅病毒最活躍,且冬季待在室內時間變多,相對增加群聚機會,容易發生集體感染病毒性腸胃炎,民眾要多加注意個人清潔衛生、戴好口罩。飲食、生活作息不正常、壓力大都會引起腸胃不適,陳柏諺提醒,胃痛時,首要禁食,讓腸胃休息,多喝溫開水緩和症狀。不要直接吃止痛藥,亂服用藥物可能會讓胃痛情況加劇,並破壞胃黏膜保護力。建議詢問藥師依照指示適當服用胃藥緩解,以及就醫找出原因,及早發現胃部是否有嚴重發炎或病變。冬天NG進食 容易腸胃不適1.暴飲暴食:大啖鍋物來暖身,高油高鹽的火鍋增加腸胃道過量負擔,導致功能紊亂而腹痛。2.冷熱反差:吃完熱食,馬上吃冰品或冰飲會降低脾胃消化食物的功能,溫度反差易引發胃痙攣或腹痛。3.飲水不足:以為喝湯可補充水分,但其實喝湯的普林及脂肪含量很高,長期喝湯代替水,除了引起高尿酸,還會便祕。
-
2024-11-28 醫聲.疫苗世代
連歌神都受害 RSV也威脅嬰幼兒! 醫籲:放寬單株抗體給付
對嬰幼兒威脅極大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這兩年因免疫負債感染人數持續上升,據衛福部調查,每年約有千名嬰幼兒因感染RSV住院。馬偕兒童醫院兒童重症醫學科主任、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理事彭純芝指出,現在每個月都有嬰幼兒,因RSV感染導致呼吸急促被送進加護病房,尤其早產兒免疫力不全,約有七成會住進加護病房、更有五成須使用呼吸器輔助治療,目前健保僅給付三十三週以下的早產兒施打RSV單株抗體,希望未來有機會放寬照顧到三十三週至三十五週的早產兒,與鄰近日韓的保護政策同步。抗體可直接獲得保護力對付病毒的入侵,最好的方式就是預防,包含施打疫苗或是單株抗體,彭純芝指出,疫苗與單株抗體的差別在於,前者接種的是抗原,打進體內後產生抗體,而單株抗體是直接把抗體打進體內,對於免疫力較低的早產兒來說,可直接獲得保護,目前一歲以前都可以施打,每個月一劑,最多六劑,用來保護嬰幼兒的健康。不過,彭純芝也提及,由於RSV單株抗體的施打不在預防接種的黃卡(常規接種疫苗時程表)裡,臨床上早產兒常常需要在前六個月每月回診監測生長狀況,建議家長要記得RSV單株抗體的每月接種時程,定期監控追蹤。另外,經過新冠防疫經驗,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疫情,醫師也呼籲政府能儲備多種的預防武器,以維持防疫藥品供貨穩定及量能。RSV就連成人都難抵威脅,日前歌神張學友就因感染RSV導致演唱會延期,何況是肺部發育不全的早產兒,彭純芝指出,感染後會造成發燒、咳嗽等感冒症狀,很多家長可能都聽得出「咻咻咻」的聲音,容易引發成細支氣管炎,即使痊癒,也容易種下氣喘的病根,若肺部感染較為嚴重,造成「大白肺」這時就須提供較高氧氣濃度或呼吸器治療。籲比照日韓保護早產兒RSV的傳染方式與流感相同,都是飛沫傳染,因此,有小小孩的家庭,大人若有感冒症狀要避免接觸新生兒,若孩子出現發燒及呼吸急促每分鐘六十次以上、喘鳴聲等,都須要立即送醫。彭純芝呼籲面臨少子化衝擊的台灣應做長遠規畫,比照同為面臨少子化的日韓兩國,讓未滿卅六週的早產兒都能施打單株抗體獲得保護,為台灣的早產兒築起完整的防護牆。
-
2024-11-27 焦點.元氣新聞
免費「肺鏈疫苗」年底前打第二劑 全台35萬人符合資格
秋冬為呼吸道傳染病好發季節,65歲以上長者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重症及死亡高風險族群。衛福部疾管署今天公布最新統計,今年截至11月25日,國內累計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確定病例268例,病例數為5年同期新高,其中32例死亡,65歲以上39%,共有105例;性別以男性居多,占62%,有165例。疾管署指出,肺炎已躍居我國十大死因第3位,其中肺炎鏈球菌是肺炎常見致病菌,去年10月起分三階段擴大提供公費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及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接種,目前間隔已滿一年,建議已接種疫苗者接續接種23價疫苗,估計至今年12月底,陸續有34.9萬人符合接種條件。肺炎鏈球菌感染對長者健康影響甚鉅,呼籲未接種過肺炎鏈球菌疫苗的長者,盡速前往接種,已接種13價疫苗滿一年者,請接續接種23價疫苗;以前已接種過23價疫苗者,別忘記還有1劑13價疫苗接種,完成「1+1」接種,才能使免疫保護力完整,有效減少IPD發生風險及疾病負擔。疾管署指出,65歲以上民眾如為IPD高風險對象,包含脾臟功能缺損、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人工耳植入、腦脊髓液滲漏及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及器官移植者,以及機構住民及洗腎患者,接種13價疫苗後,間隔8周即可接種23價疫苗,以及早獲取免疫保護力。研究資料顯示,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後併發如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風險,對中重症保護力高達75%,預防勝於治療,請符合民眾儘速安排接種,減少疾病威脅。
-
2024-10-29 養生.營養食譜
南瓜解便祕、防中風!營養師推「搭配5食材」效用加乘 洋蔥、牛肉入列
每到萬聖節餐桌必出現的南瓜,究竟要選哪一種?聽說營養差很多? 不同品種南瓜 營養好處一次看 南瓜有哪些營養好處? 1、眼睛晶亮南瓜富含β-胡蘿蔔素,可轉換成維生素A,幫助眼睛健康,維持昏暗光線中的視力。2、攝護腺健康礦物質鋅可抑制、延緩男性攝護腺肥大的問題,可保持攝護腺的健康。3、變漂亮維生素C可促進真皮層的膠原蛋白生成,使皮膚保有彈性、不鬆垮;還能抵抗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幫助淡化斑點。4、保護心血管/防止中風礦物質鉀可穩定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有維持電解質平衡、調節肌肉的功能,還可幫助利尿、消水腫。若是身體缺乏礦物質鉀,則會容易疲勞、心律不整。5、增強免疫力維生素A、C、E 等,可幫助抵抗細胞過度氧化、抗老化。還可加強保護力、增強免疫力。6、改善敏弱肌維生素A可維持皮膚、黏膜健康,還可以顧眼睛、幫助抗癌。若缺乏維生素A則會出現掉髮、皮膚乾燥的情況。7、排便順暢南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幫助腸胃蠕動,且熱量低、高飽足感,是減脂人的好夥伴。 南瓜跟這些食材搭配 意想不到功效一次看營養師高敏敏提及,南瓜不只營養好處多,搭配不同的食材,也有意想不到的功效!.南瓜+綠豆:幫助排便順暢南瓜本身就有豐富的纖維,可以幫助排便順暢,搭配富含膳食纖維、果膠的綠豆,也可以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排便順暢。 .南瓜+紅豆:養顏美容配方南瓜的維生素C可以促進膠原蛋白合成,幫助淡斑美白;而紅豆富含鉀離子,可幫助鈉離子排出,達到消水腫功效。而紅豆多酚除了有抗氧化效果,也可以防止細胞老化、預防皺紋生成。 .南瓜+洋蔥:抗過敏消炎配方過敏和體內的發炎息息相關,所以增強免疫力,也可以改善過敏反應。洋蔥富含硫化物,可以幫助消除致癌物的毒性,也有抗過敏、減少鼻子粘膜腫脹的效果。而南瓜豐富的β-胡蘿蔔素、玉米黃素等植化素,可清除自由基、增強保護力、抗發炎的功效。 .南瓜+玉米:護眼配方南瓜中豐富的β-胡蘿蔔素+玉米中的葉黃素,可維持眼睛晶亮,降低藍光傷害眼睛。 .南瓜+牛肉:加速補鐵南瓜中含有維生素B12、礦物質鈷、鋅、鐵等,都有助於製造血液,預防營養不足導致的貧血;而牛肉富含鐵質,也可以幫助補鐵、補血。不過,要注意,不要和「高鈣食物」一起服用,以免降低鐵質吸收! 延伸閱讀: ·南瓜有苦味還能吃嗎?蒸熟後為何有白點?專家解答 教2招輕鬆去皮、切塊 ·南瓜籽別丟!專家大讚「4好處」:還防失眠 1天「別吃超過O量」避免便秘、發胖
-
2024-10-27 癌症.卵巢.子宮
健保大數據/子宮頸癌治療特色院所
醫學中心No.1林口長庚醫院/婦癌治療打「團體戰」 團隊決策找最佳解方子宮頸抹片檢查推動近30年,健保署統計罹癌人數明顯下降;女性十大癌症排名,子宮頸癌也降至第八位。從112年健保資料庫分析,患者在林口長庚就診件數9,029,排名醫學中心第一名。林口長庚醫院婦癌科副教授主治醫師周宏學表示,林口長庚的婦癌治療一大特色是「團體戰」,每位來到林口長庚的子宮頸癌患者,如果需要調整治療計畫或癌症復發,任何決策都會透過多團隊會議檢視患者狀況,重新盤點檢查報告等,讓患者能接受最妥適的照顧。多團隊成員包含核子醫學科、放射腫瘤科、婦癌科、中醫師、個管師以及專科護理師及研究護理師等。周宏學表示,近年愈來愈少晚期的子宮頸癌患者,這要歸功於子宮頸抹片檢查的推行。目前臨床上碰到初診就被診斷是晚期的患者,幾乎都沒有定期做抹片檢查,這類患者通常是因出現咖啡色、血色分泌物,或是分泌物出現嚴重異味時才就診。他呼籲,除了定期做抹片檢查,還建議施打HPV疫苗,如果先前曾打過四價HPV疫苗,近年已推出九價疫苗,因致癌病毒已知的型態愈來愈多種,僅施打四價者,應補打九價讓保護力更全面。區域醫院No.1童綜合醫院/推廣抹片不遺餘力 提供個案完整治療資源健保資料統計,112年童綜合醫院的子宮頸癌就診件數1,450件,居區域醫院第一名。童綜合醫院婦產部劉錦成主任表示,醫院地處海線地區,對子宮頸抹片推廣不遺餘力。除了門診有符合條件個案的提示系統,讓診間每位醫師都能適時轉介,院內也設置專屬五大癌篩站,且每月都有子宮頸抹片巡迴車至各大鄉鎮推廣。另外,所有抹片異常的個案轉介至婦產科門診時,都能有即時陰道鏡及人類乳突病毒的進一步檢查。對於確診個案,有個管師第一時間介入,提供病情諮詢及安排後續檢查。婦科門診同一樓層還有癌症資源中心,除了有護理師,還設有心理師、營養師等,提供專業的一對一諮詢。對於即將進入治療或手術後及後續追蹤有疑慮的個案,透過兩周一次的跨團隊會議,擬定出最適合病人的治療方案。每一位接受化學治療或標靶藥物及免疫療法的病人,會發放一本手冊, 詳細記載治療相關資訊,手冊中也說明後續治療可能出現的併發症、處理方式和緊急聯絡方法。院內有最新的機械手臂及微創手術經驗,對於新的治療方法,也隨時掌握最新的文獻資料,為病人量身打造最適合的治療。地區醫院No.1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巡迴車開進偏鄉 鼓勵銀髮族抹片篩檢有別於其他兒童醫院,除了小兒內外科、健兒門診等科別,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也設置了婦產科,並定期派遣巡迴車至當地偏鄉及社區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及宣導,因此112年子宮頸癌就醫件數達到1,168件,位居當年度地區醫院之冠。該院婦科癌症學科主任陳子健感謝鄉親肯定,並呼籲女性定期接受婦癌篩檢。陳子健表示,新竹縣市幅原廣闊,許多偏遠山地部落的醫療資源不足,透過抹片巡迴車讓不少年紀較長的女性就近接受篩檢。此外,參與社區抹片篩檢活動的婦科醫師也提供內診,如發現異常,立即安排門診。陳子健說,許多銀髮女性自認很久沒有性生活,應無罹癌可能,即使身體不適,也未能及時就醫,確診時已到晚期,門診就收治過八十多歲晚期患者,治療難度極高。陳子健表觀察門診患者情況,發現子宮頸癌有年輕化趨勢,最近收治兩名二、三十歲的子宮頸癌晚期患者,如果往前推算,應在青少女時期就因性行為感染HPV病毒,以致十幾年後罹癌。美國已將HPV篩檢列為子宮頸癌防治的首要措施,陳子健呼籲,政府如預算許可,也應比照歐美國家防治策略。基層診所No.1高雄榮景中醫診所/中藥能抑制病毒 修復化放療受損的組織健保署資料統計,高雄榮景中醫診所112年子宮頸癌就診件數138件,居基層診所第一名。榮景中醫診所醫師吳景崇擁有中醫、西醫執照,以中西醫互補治療癌症,向來是他推廣的理念。癌症病患上門求診,不先脈診,而是了解病患病況、看X光片,吃何種標靶藥物、化放療次數及產生何種副作用,再來抓中藥材調理輔助,從病理、生理、藥理三管齊下,病患皆有良好預後。吳景崇表示,子宮頸癌致病原主要來自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多經由性接觸傳染。此外,子宮頸長期糜爛、發炎可能轉變為早期子宮頸癌細胞;吸菸、長期服用避孕藥、抹片曾有異常、有家族病史也都是高危險群。人類乳突病毒是DNA病毒,從中醫角度看為毒熱、毒邪,有很多清熱解毒藥物,具有抑制病毒感染的作用,如紫花地丁、板藍根、白花蛇舌草、半枝蓮、黃芩、蒲公英等。中藥抑制病毒療效佳,緩解化放療副作用也很有效果。吳景崇說,子宮頸癌患者吃的鉑金類藥物可能造成腎小管損傷、腎功能衰退,高能量射線也易出現燥熱發炎現象,中藥材可助修復受損組織,提升免疫力,助病患更有體力抗癌。112年子宮頸癌患者就醫10大院所
-
2024-10-17 慢病好日子.更多慢病
慢病最愛問【疫苗接種】媽媽是帶狀皰疹的高風險群,哪裡可以打帶狀皰疹疫苗、諮詢疫苗資訊呢?
專家告訴你回覆專家: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副秘書長/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陳宥達帶狀皰疹就是俗稱的皮蛇,我們小時候感染的水痘復原後,病毒會潛伏於神經節,當免疫力下降、年紀大、有慢性疾病、有帶狀皰疹家族史、經常疲勞壓力大、曾確診Covid-19的族群之情況時,潛在病毒會再活化機會變大,皮膚出現皰疹樣的水皰,沿著身體單側或一條帶狀區域分佈。急性期的疼痛,可能比生小孩還痛,慢性期的疼痛會比類風溼性關節炎還痛。舊款的帶狀疱疹疫苗效果並不太好,施打後五年可能只剩3成保護力,且因為是活性減毒疫苗,所以免疫力低下的民眾,並不建議施打。近兩三年出現新款非活性重組疫苗,不但相對安全,且免疫力較差的民眾也可以施打,必須施打兩劑,間隔2-6個月,通常10年後的保護力還高達89%,會建議18歲以上免疫不全或免疫低下,以及50歲以上民眾,可以至有家醫科、內科的醫療院所進行施打。【慢病主題館】名家專欄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致力於推動家庭醫學研究、專科醫師培訓與基層醫療發展,並加強與國際間的交流合作。學會通過舉辦學術研討會、推動家庭醫師制度等,提升全民健康水準,並積極輔導教學醫院設立家庭醫學科,為社區居民提供更貼心的醫療服務。官方網站|更多文章【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10-17 慢病好日子.更多慢病
慢病最愛問【旅遊準備】下個月要去越南旅遊,我該準備什麼藥物、或接受什麼疫苗預防當地的流行疾病?
專家告訴你回覆專家: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副秘書長/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陳宥達出發前可以上疾管局旅遊醫學處方箋網站搜尋,就能得知當地的即使疫情,以及預防接種的建議。近三個月越南公佈的疫情包括登革熱、麻疹、狂犬病等,由於越南地處熱帶,氣候潮濕,使得當地的傳染病風險相對較高,會建議旅遊前2-4週,先至家醫科旅遊醫學門診諮詢,由醫師評估是否該施打A型肝炎、B型肝炎、傷寒、狂犬病等疫苗。在東南亞國家旅遊,因經常有共用餐具而感染A型肝炎的風險,目前30歲以下的國人,大部分對A肝都沒有抗體。施打A肝疫苗的CP值相對高,因為接種一劑後,過了兩週,保護力可達95%。假如希望保護力可以維持20年,也可以在第一劑接種後6-10個月,再施打第二劑疫苗。另外,B型肝炎則是透過血液傳染,我國自1986年開始實施B型肝炎預防注射政策,若是在此之前出生,或是擔心免疫力不足而有感染風險,則可以施打B型肝炎疫苗。由於東南亞國家的路邊攤美食相當盛行,若擔心飲食安全,又去比較偏僻且衛生條件較差的鄉鎮旅遊,建議可以施打傷寒疫苗。由於狂犬病疫苗屬於事後施打的疫苗,所以若在東南亞國家狂犬病疫區旅遊,不慎被蝙蝠、貓、狗抓咬到,需立即以肥皂及清水沖洗傷口15分鐘,再以優碘或 70%酒精消毒,並送醫由醫師評估是否給予破傷風類毒素及狂犬病疫苗。常用的旅行藥物包括防蚊液、止瀉藥,假如是到中越靠近柬埔寨之地區旅遊,可能會有瘧疾的風險,務必攜帶含敵避或派瑞卡丁成分的防蚊液,假如有使用防曬油,必須間隔15分鐘後再噴防蚊液,才能達到驅蚊之效。旅行另一個常見的狀況是腹瀉,通常會建議假如沒有拉得很嚴重,不需要馬上服藥,除非一天拉7-8次,才建議吃藥。若有血便情形則有可能是細菌性腸胃炎,需就醫且避免自行服用止瀉藥,反而延長病情。民眾若有腹瀉情形,切記需補充水分及電解質,避免脫水狀況發生。提醒民眾,在東南亞旅遊,建議常洗手、不吃生食和未煮熟的食物、選擇瓶裝水,才得玩得開心、吃得放心。【慢病主題館】名家專欄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致力於推動家庭醫學研究、專科醫師培訓與基層醫療發展,並加強與國際間的交流合作。學會通過舉辦學術研討會、推動家庭醫師制度等,提升全民健康水準,並積極輔導教學醫院設立家庭醫學科,為社區居民提供更貼心的醫療服務。官方網站|更多文章【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10-17 醫療.感染科
還沒打疫苗就得流感,還需再打流感疫苗嗎?羅一鈞提供建議
預防流感,十月一日起新冠疫苗與流感疫苗同步開打,最近天氣變冷,氣溫不穩定,是否導致流感疫情提前升溫?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最近秋老虎發威,目前預估流感疫情高峰仍在十一月底到十二月初,民眾可先接種疫苗,等待疫苗產生保護力。他也提醒,民眾若已感染新冠或流感,應在無發燒或相關症狀的前提下,再接種疫苗。流感流行期 預估在11月底至12月東北季風來襲,氣溫也開始逐步下降,羅一鈞之前曾經提醒,流感與新冠等呼吸道傳染病疫情可能提前升溫,他今天進一步指出,秋老虎造成的「暖冬」威力發作,因此目前預估流行期仍維持在11月底至12月左右。已感染新冠或流感還可打流感疫若嗎?適逢流和新冠疫苗接種季節,若最近感染新冠肺炎或流感,建議間隔多久才能施打疫苗?羅一鈞建議,感染新冠後,發病或確診日起84天、3個月以上,再接種新冠疫苗。相較之下,他指出,流感痊癒後則無硬性的接種時間間隔限制,民眾盡量要在無發燒或相關症狀的前提下接種,目前採取分階段開放個別對象施打,請大家把握機會。
-
2024-10-16 醫聲.醫聲
秋冬肺炎來襲!老人肺鏈疫苗應2劑 僅18%接種率恐防護不足
「現在參加九九重陽餐會或告別式場合,常聽到老人談起『肺炎』關鍵字,還有老人是因肺炎往生…」近來,不少立委在地方跑行程時,發現入秋後天氣變化大,肺炎鏈球菌感染恐成長者殺手之一。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長蔡兆勲提醒,許多老人因免疫低下,感染肺炎初期不會發燒,只是「累累的」,等演變成敗血症已意識不清、需緊急送醫,而目前肺炎鏈球菌的兩劑接種率只有18%,沒接種疫苗的年長者易成為病毒侵襲的對象。在台灣活力老化推展協會與王正旭立委辦公室近日所舉辦的「接種兩劑肺鏈完整保護力,守護長者健康不肺力」記者會中,出席記者會的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直言,目前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率偏低,老人家常受一些謠言混淆,事實上,「老人家身體弱,免疫系統較弱,打疫苗時,身體較不會產生激烈反應,反而更安全」。衛福部在去年十月,針對65歲以上年長者,提供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PCV13)兩劑公費疫苗,不過根據疾管署資訊,在65歲以上年長族群中,目前兩劑皆已施打的比率,只佔18%。鼓勵打疫苗,大家一起來李秉穎、蔡兆勳與台灣活力老化推展協會理事長吳玉琴、立委王正旭、黃秀芳、何欣純、蔡易餘與莊瑞雄認為,想幫年長者透過打疫苗「顧肺、強心、活腦」,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應納入長照機構評鑑、評核指標,目前宣傳只著重於「疾管家」App,年長者對使用App常擔心詐騙,策略需改變,基層診所、社區衛生所、長青會、社區長照據點等也要一起持續宣傳,才能有效提升接種率。吳玉琴指出,賴清德總統一上任,中央長照經費將增加至 927 億元,這顯示政府對長者長照、照護的重視,不過政府今年秋冬僅宣傳「左流右新」施打政策,事實上,「65 歲長者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也是提升年長者保護力的重要政策之一,尤其肺炎再度成為我國十大死因第 3 位,死亡人數持續攀升,應呼籲長者接種2劑,提升肺炎鏈球菌接種率為當務之急。系統有警示,醫師可以馬上行動李秉穎建議,在基層診所、各醫療院所所建置的資訊系統上,可由衛福部協助設置疫苗警示、提醒機制,當高齡病患因慢性病到基層診所就醫而過去沒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系統就會提醒,醫師一接收到訊息,便可以馬上鼓勵病患施打疫苗。王正旭強調,疫苗施打的「可近性」也是重點,從社區衛生所、社區診所,到醫院外展服務,都要一起宣傳、鼓勵,當接種率上升到80%以上,年長者的健康餘命就有機會提升,也可得到更好保護。疾管署署長莊人祥表示,對於肺炎鏈球菌接種率,明年預計增加預算,透過電視、廣播、報紙等進行宣導。在105年,疫苗接種也預計列為家庭醫師整合照護計畫指標。至於納入長照評鑑部分,需各司部合作,未來持續努力。
-
2024-09-25 醫療.感染科
RSV疫苗有必要打嗎?醫分析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風險,建議「這些人」最好施打
今年歌神張學友在臺灣的演唱會因為呼吸道融合病毒確定停辦,各大媒體報導了這個意外的消息,瞬間讓本來大家不太常聽到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變成家喻戶曉的疾病。呼吸道融合病毒在小兒科的患者並不陌生,兩歲以下的小朋友,九成以上都得過這個疾病,大部分是輕症。然而,呼吸道融合病毒造成下呼吸道感染的幼兒或兒童,肺功能會受到損傷,造成肺功能下降,可能導致氣喘、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發作和影響。也因此,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建議給於嬰幼兒被動免疫的呼吸道融合疫苗單株抗體,或是鼓勵孕婦施打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保護小孩。呼吸道融合病毒高齡者盛行率不如流感,但重症率高於流感對於成年人方面,因為呼吸道融合病毒並沒有特效藥物,所以除了重症患者,臨床上很少做這個篩檢。因此,過往大家對這個疾病的認識並不多。國外研究呼吸道融合病毒在65歲長者盛行率約3-7%,國內成大醫院的研究,60歲以上門診病患,呼吸道感染篩檢的盛行率約3.6%,和流感18.2%相比,大概是六分之一。而同樣成大的研究,加護病房的盛行率,呼吸道融合病毒5.7%,流感是12.7%,呼吸道融合病毒與流感的差距拉小,也間接證實了呼吸道融合病毒雖然盛行率不如流感常見,但重症率高於流感。美國疾管局的橫跨了美國25間醫院的調查報告也指出,對於60歲以上的長者,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感染後住院患者需要使用呼吸器的比例快四分之一(23%),流感重症和新冠重症插管的比例都大概只有呼吸道融合病毒的一半。RSV住院的重症死亡率(13.5%)高於新冠病毒,且是流感死亡率的兩倍。基於呼吸道融合病毒對高齡者感染的嚴重後果,讓美國疾管署去年建議60歲以上著長者接種呼吸道融合病毒,避免RSV造成的重症。然而,這項政策在今年六月重新限縮,改成建議75歲以上長輩施打,60到74歲患者,則建議評估有重症風險再施打,這些風險包含有慢性肺病、糖尿病、肥胖、免疫不全、住在機構的長者等。施打疫苗益處仍大於潛在風險在宣布這項政策的同時,美國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同時舉辦了會議,更新了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在施打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長輩風險的簡報。對於市面上葛蘭素(GSK)與輝瑞兩種RSV疫苗的風險做了探討。格林-巴利症候群是一種身體免疫系統攻擊自己神經的嚴重疾病,可能造成全身癱瘓或呼吸衰竭死亡。約莫八成的個案可以恢復到自行行走,而有5%到10%的個案可能受到無法恢復的神經損傷。發生的原因不明,一般的發生率每十萬人有1到2人。經過嚴格統計分析後,葛蘭素的RSV疫苗接種族群的格林-巴利症候群的約每十萬人有2.8人發生,輝瑞的疫苗約每十萬人有13.69人發生。美國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對這個會議的結論是:這些資料並沒有明確的指出疫苗增加格林-巴利症候群的風險,但是也無法排除相關。最後,美國食藥署認為RSV疫苗對於預防重症住院的益處仍大於疫苗潛在的風險。60歲以上慢性心肺疾病與糖尿病都建議施打疫苗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呼吸道融合病毒在長輩在呼吸道感染的盛行率,雖然比流感和新冠肺炎少,但如果嚴重到需要住院,需要使用呼吸器和死亡的比例就大增。此外,呼吸道融合病毒傳染力是流感的三倍,加上兩歲以下的小朋友幾乎都得過,所以家裡如果同時有幼兒和合併慢性病的長輩,就會建議長輩接種,減少感染重症的風險。目前,國際上包含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指引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倡議,以及美國糖尿病學會指引都建議60歲以上、有慢性心肺疾病或糖尿病的患者施打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因為這些高齡合併慢性病的長輩,比起其他病患有更高的RSV重症和死亡風險。欣剋融同欣剋疹佐劑 保護力持久安全性高目前,台灣已引進自費的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葛蘭素GSK的欣剋融疫苗使用的佐劑與其知名的新帶狀皰疹疫苗欣剋疹相同。可以加強免疫反應,延長疫苗保護力,對於這種不停突變的RNA病毒,這算是跨時代的發展。對於60歲以上的慢性病患者,預防下呼吸道感染的保護力超過九成。換句話說,就是得到RSV的話,可能還是會輕微感冒,但九成以上患者不會發展出支氣管炎或肺炎。而持續接近一年半,兩個感染季節的追蹤,RSV疫苗的保護力仍可維持七成左右,也就是目前證據保護力支持兩年打一次疫苗,至於第三年要怎麼做,還需要後續研究資料支持。而因為他的佐劑使用和帶狀皰疹欣剋疹一樣,所以副作用也大同小異。主要以局部注射部位疼痛、頭痛、發燒、關節痛、肌肉痛以及疲勞為主。須留意的是,葛蘭素的疫苗並不適用於懷孕與授乳的婦女。目前臨床上還是建議60歲以上有合併慢性病長輩優先施打,對於75歲以上沒有慢性病的長輩,考量到年紀也是風險因子,可依循美國疾管局建議施打。參考資料1.Zar, Heather J et al. Early-lif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disease and long-term respiratory health,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Volume 0, Issue 02.Falsey A, Hennessey P, Formica M, et al.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fection in elderly and high-risk adults. N Engl J Med 2005;352:1749-59.3.吳宗祐、盤松青、呂俊毅、陳宜君,呼吸道融合病毒與副流感病毒之介紹,感控雜誌 2023:33:107-1144.Shih HI, Wang HC, Su IJ, Hsu HC, Wang JR, Sun HFS, Chou CH, Ko WC, Hsieh MI, Wu CJ. Viral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Adult Patients Attending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s, Taiwan, 2012-2013: A PCR/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Study. Medicine (Baltimore). 2015 Sep;94(38):e1545.5.Cia, CT., Lin, IT., Lee, JC. et al. Respiratory viral infections in pragmatically selected adult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Sci Rep 11, 20058 (2021). 6.Disease Severity of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Compared with COVID-19 and Influenza Among Hospitalized Adults Aged ≥60 Years — IVY Network, 20 U.S. States, February 2022–May 2023, CDC, Weekly / October 6, 2023 / 72(40);1083–1088 https://www.cdc.gov/mmwr/volumes/72/wr/mm7240a2.htm7.Dr. Patricia Lloyd, Evaluation of Guillain-Barré Syndrome (GBS) following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Vaccination Among Adults 65 Years and Older, MEETING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CIP),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Vaccine, Adults, June 26 – 28, 2024 https://stacks.cdc.gov/view/cdc/157862/cdc_157862_DS1.pdf8.黃俐文醫師,神經的急性發炎 認識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亞東院訊第145期 2011年12月9.GLOBAL STRATEGY FOR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OPD: 2024 Report, GOLD10.Standards of Care in Diabetes 2024,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11.RSV in Older Adults, CDC, https://www.cdc.gov/rsv/older-adults/index.html12.Michael G Ison, Alberto Papi, Eugene Athan, Robert G Feldman, Joanne M Langley, Dong-Gun Lee, Isabel Leroux-Roels, Federico Martinon-Torres, Tino F Schwarz, Richard N van Zyl-Smit, Céline Verheust, Nancy Dezutter, Olivier Gruselle, Laurence Fissette, Marie-Pierre David, Lusine Kostanyan, Veronica Hulstrøm, Aurélie Olivier, Marie Van der Wielen, Dominique Descamps, for the AReSVi-006 Study Group ,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Prefusion F Protein Vaccine (RSVPreF3 OA) in Older Adults Over 2 RSV Seasons,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Volume 78, Issue 6, 15 June 2024, Pages 1732–1744
-
2024-09-16 名人.精華區
百億仍無法解決?前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揭癌症新藥基金的困境
我錯了!而且錯得有點離譜,簡單地說,少了一個零。去年我出了那本健保的書,其中對於許多癌症新藥要被「限縮給付範圍」以專章分析,並以肺癌標靶治療「泰格莎」為例,說健保財源不足,所以限縮給付,只給已經腦轉移的病人才能使用,這個「用生命」來省錢的做法。寫書過程中,我提出「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的構想。定稿前我請台大癌醫醫院院長楊志新給我意見,結果他說,光泰格莎一個藥,未來可能就要一百億!所以我在複印前一刻,把百億改成「幾百億」,當時,我雖然也問了其他藥界與病友團體,但沒想到缺口會高達「千億」。所以我說「錯得離譜」,因為少了一個零。除了癌症新藥之外(其實很多是上市多年療效明確的老藥,只是專利尚未過期),其他科別的新一代用藥,我們與國際間的差別愈來愈大。一位心臟科朋友說,連癌症病友的「求救聲」,政府都聽不到,其他科別更不必談了。最近南部醫界好友王宏育分享孔明河醫師的演講,題目是「心臟衰竭的治療與挑戰」,副標題是「淡淡的哀愁」。為什麼?他語重心長:「現在有這麼好的藥(指的是健安心『Entresto』),卻限制得這麼嚴苛,台灣是富裕的社會,卻無法讓民眾願意多繳一點保費…」。糖尿病新藥 難納入健保給付另一位好友,也是內科醫師告訴我,糖尿病的新一代藥物,例如福適佳和恩排醣,都可減緩糖尿病人發生慢性腎衰竭的病程,而剛上市的可申達,更是直接挑戰糖尿病的腎衰竭,因為可改善腎功能被美國FDA核准。這些療效極佳,有明確成本效益的藥物,都因健保財務困難,常常很難被納入給付,或一旦納入就限制重重。孔醫師說「淡淡的哀愁」,原因是他的父親當年走的時候就是因為心臟衰竭,那時「Entresto」尚未開發出來,今天他以一個醫師的心情發問,現在藥有了,台灣社會富裕了,為什麼大家不肯出錢?「百億癌症基金」在政府左支右絀,勉強擠出50億元後,看起來應該3年可以達成。據了解採用模式就是英國的癌症新藥基金,英國在2011年,因為許多「新藥」,尤其用美國「快速通道」核准的癌症新藥與孤兒藥,常常因藥價太高或臨床試驗療效不夠明確,通不過NICE的成本效益門檻,但這些藥在歐美其他國家,病人都可以用。財源不足 癌症患者困境無解英國政府在輿論壓力下,成立癌症新藥基金,以暫行支付解病人燃眉之急,每年預算大約新台幣百億。不過,幾年下來,年年預算超支,又被批評不具成本效益,浪費納稅人的錢。但英國政府還是必須支持,同時又加了另外一金,「創新藥物基金」來處理癌症以外的新藥,年度預算加倍,大約每年300億台幣。我們的「癌症新藥基金」會面臨什麼問題?簡單地說,如果我們的目標和英國一樣(目前看起來的確是),只為了解決「成本效益」不夠明確的新藥,那麼百億應該是夠的。只是這個百億,不論是每年或每3年達成,大家要了解這不是一次性支出,而是經常性支出。「暫時」支付期滿後,證明符合療效指標及成本效益,健保就要給付。如果我們希望用這個癌症新藥基金,補足因健保限縮給付而造成保護力逐漸侵蝕,新政府打錯算盤了。不過,我不得不說新政府的確非常努力,只是癌症病人困境還是無解,要怪誰呢?只怪我也後知後覺,因為一年半前,我也以為百億就夠了。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9-09 慢病好日子.更多慢病
肺炎鏈球菌、帶狀疱疹...疫苗百百項,一定都要打嗎?五大成人疫苗介紹、常見疑難雜症一次解
【本文由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常務副秘書長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門診中心副主任 曹玉婷醫師提供】這幾年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疫苗施打成為熱門話題,也引發了各種關於疫苗安全性的討論與謠言。身為一名家醫科醫師,我深知正確的疫苗知識對於預防傳染病的重要性。人類成功研發疫苗的歷史,可源自1798年牛痘疫苗問世,成功使天花絕跡。隨著生物醫學技術的進步,以及製藥法規日益成熟,上市疫苗都必須經過安全性與有效性的嚴格檢驗。本文將為讀者介紹幾種重要的成人疫苗,並分享我在門診照顧病人或到企業衛教講座時,常被諮詢的問題與建議。一、肺炎鏈球菌疫苗肺炎鏈球菌是造成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等嚴重感染的元兇,尤其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的感染風險更高。臺灣目前有13價、15價結合型疫苗(PCV13、PCV15)和23價多醣體疫苗(PPSV23)可供選擇,部分疫苗依據中央與各地方政策,是公費提供符合年齡及條件的長者接種。其中,結合型疫苗有更好的免疫記憶力和更久的保護效期。二、人類乳突病毒疫苗(HPV疫苗)子宮頸癌長年佔據臺灣女性十大癌症排名榜,而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是其主要誘因,較少人知道的是,HPV感染同樣也對男性造成威脅,可能引發男性的生殖器疣、陰莖癌、肛門癌、口咽癌等。HPV疫苗的問世讓女性和男性都有機會降低因感染病毒而導致的癌症風險。臺灣目前有2價、4價及9價三種HPV疫苗,其中4價疫苗可用於9至26歲男性接種,9價疫苗則涵蓋9至45歲的男性。三、帶狀疱疹疫苗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是由水痘病毒再活化所引起,特別好發於50歲以上或免疫力較低的人群。帶狀疱疹可引發劇烈疼痛,甚至留下後遺症。臺灣目前有兩種疫苗可選擇:活性減毒疫苗與非活性重組疫苗。非活性重組疫苗儘管費用較高,且需施打兩劑,但提供的保護力更強且持久,且適用年齡較廣,包含18歲以上具有罹患帶狀疱疹風險較高的成人。四、A型肝炎疫苗A型肝炎常發生於衛生條件較差的地區,通常因為食用了受汙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A型肝炎雖然大部分情況下會自行痊癒,但少數患者可能發展為嚴重的猛爆型肝炎。對於準備前往中南美洲、非洲、中東、亞洲(尤其東南亞)旅行的民眾,建議在出發前接種A型肝炎疫苗,以保障健康。五、B型肝炎疫苗臺灣是B型肝炎高發地區,成人的帶原率達20%,慢性帶原者可能進一步產生肝硬化與肝癌。從未感染過B型肝炎的人建議依時程接種完三劑疫苗,若不確定自身對B肝的感染狀態,接種前可以先檢查B型肝炎抗原與抗體,請醫師解讀檢驗結果並提供建議。除了上述疫苗,還有季節性流感疫苗、新冠疫苗、旅遊醫學門診其他疫苗如黃熱病疫苗、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狂犬病疫苗、傷寒疫苗等。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每年彙整國內、外建議之共識,提供最新成人預防接種時程表,讓民眾參考。在接種疫苗之前,建議先與家庭醫師討論個人的健康狀況與接種需求,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與家人。常見疑問解答1. 不同疫苗可以同時施打嗎?原則上,活性減毒疫苗可以同時接種,但若不在同一天接種,則需間隔至少四週。不活化疫苗則無需間隔時間,可以在不同部位同時接種。2. 哪些情況不適合接種疫苗?對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的人應避免接種,另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或發燒的患者,建議等到病情穩定後再考慮接種。3. 接種後的注意事項?接種疫苗常見的反應有:接種部位發紅、疼痛或腫脹等局部反應,或輕微發燒,偶有發生高燒、抽搐之現象;也有些疫苗幾乎不會造成不適(例如B肝疫苗)。接種後,建議在醫療院所觀察30分鐘,以確保無急性過敏反應。避免劇烈運動和喝酒。預防接種是防治傳染病最有效的工具之一,保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就是在守護整個家庭。希望透過本文的分享,能夠讓民眾對成人疫苗有更全面的了解,積極參與預防接種,從而有效預防傳染病的侵襲。【慢病主題館】名家專欄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致力於推動家庭醫學研究、專科醫師培訓與基層醫療發展,並加強與國際間的交流合作。學會通過舉辦學術研討會、推動家庭醫師制度等,提升全民健康水準,並積極輔導教學醫院設立家庭醫學科,為社區居民提供更貼心的醫療服務。官方網站|醫師介紹|更多文章【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09-07 醫療.皮膚
早上用清水洗臉就好嗎?皮膚科醫告訴你真相 油肌、痘痘肌要少用這1種洗面乳
臉部清潔做得好,就是對肌膚的最基本保養。「只用清水洗臉」的議題,因為部分「美容專家」的倡導,前一陣子在美容圈裡掀起了一陣討論的風潮,究竟只用清水洗臉可行嗎?用清水洗臉真的對肌膚比較好嗎? 清水洗臉 得視膚質而定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只用清水洗臉並不是所有膚質的肌膚都適合,且清水無法徹底洗去臉上的油脂,再加上臉上的彩妝,如果只用清水的話,容易造成毛細孔受阻塞而洗不乾淨,進而引發毛囊炎、粉刺和痘痘,可能導致皮膚狀況更糟。基本上不管是何種膚質,黃毓惠建議,最好是使用溫和的洗面乳(皂)洗臉,若是異位性皮膚炎或是乾燥性皮膚炎的患者,當皮膚處在敏感狀態或正在發炎的狀況時,使用清水洗臉是較合適的,或者也可以減少洗臉的次數。不論膚質 最好使用溫和洗面乳洗臉在洗面乳的選擇上,黃毓惠指出,即使是痘痘膚質或是皮膚非常油的人,也不要使用標榜深層清潔的洗面乳,其實臉部容易出油是因為皮脂腺分泌過多的油脂,但是因為要去除油脂而過多清潔,反而可能造成皮膚角質皮脂層被破壞,讓皮膚的保護力變差,出現皮屑、乾癢問題,甚至發生皮膚炎。因此,建議使用溫和性或是保濕的洗面乳較佳。至於是不是得要先卸妝再使用洗面乳?黃毓惠表示,除非今天臉部有彩妝,才需要在洗臉前先卸妝,若是只有上透明無色的隔離霜,其實並不需要先卸妝,只要用洗面乳洗臉就可以了。過度清潔 最傷臉部肌膚撇開清水洗臉或是洗面乳洗臉的爭議,大多數台灣人並沒有洗臉洗不乾淨的問題,而只有「過度清潔」的問題。也許是廣告的錯誤引導,不少人迷信深層清潔,黃毓惠表示,很多人只要感覺自己臉上出油了,就拼命洗臉,每二、三天去一次角質,但這些都是錯誤的清潔方式。正確洗臉方法 清潔後要保濕黃毓惠分享,洗臉前,用比體溫稍低溫的水拍濕臉部,然後擠出適量溫和洗面乳於手掌心,將之搓揉起泡後,再將泡沫均勻且輕柔的在臉上畫圈按摩,最後以清水洗淨,用毛巾輕輕按壓擦拭水分,再擦上保濕乳液即可。清潔之後的保濕,是肌膚保養十分重要的一門功課,相對於各種膚質都適用的溫和洗面乳來說,保濕產品則要視膚質而定,若是油性膚質,擦乳液即可;中性膚質,則可擦霜類乳液;乾性膚質則是要用油霜狀保濕品。黃毓惠強調,只要做好基本清潔工作,並加強保濕,就可輕鬆顧好「面子」問題。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28 醫療.皮膚
幾天洗一次頭才好?建議每周洗到這個次數即可!洗頭把握5關鍵不掉髮
天氣炎熱容易出汗,如果沒有適度清潔頭皮,容易孳生細菌、產生頭臭味,甚至會掉髮。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吳明穎強調,洗頭首要選擇適當的洗髮產品,洗頭方式更要正確,注意洗頭的力道、水溫、時間、頻率,可以防止掉髮,保護毛囊及髮根健康。洗過度或不足 都傷頭皮掉髮是自然現象,在洗頭過程中,會使處於休止期的頭髮掉落,所以不少人擔心「常洗頭會掉髮」。吳明穎說,只要步驟正確,建議每周洗頭4至5次,髮質狀況較佳。若是每周洗1次或超過7次以上的極端行為,前者會堆積髒汙、導致發炎,後者會因過度清潔而讓頭皮過度乾燥,失去油脂的保護力。洗頭的重點在於清潔頭皮,吳明穎提到,市面上的洗髮精產品琳瑯滿目,標榜「無矽靈」並不一定沒問題,而是要注意添加的香料、界面活性劑、防腐劑等,是否會對頭皮造成負擔。衛福部食藥署已澄清「矽靈並不會阻塞毛細孔」,選擇適合的產品並清洗乾淨,就是最好的頭皮基礎保養。洗髮精種類多 依膚質挑頭皮是臉部肌膚的延伸,挑選洗髮精也要看膚質,吳明穎指出,油性頭皮可以挑透明、凝膠狀質地、無洗護效果的洗髮精,能阻止過多的油脂分泌;乾性頭皮可選擇珠光質地、有潤澤功能的洗髮精,給予頭皮保濕力。若有毛囊炎、嚴重頭皮屑、脂漏性皮膚炎等問題,應請教醫師或藥師,不要自行使用藥用洗髮精,避免加重症狀。有人提倡「清水洗頭」,用最天然的方式洗髮,且兼具養髮功效。吳明穎提醒,洗髮是在洗淨頭皮,把沾附的髒汙及皮膚代謝物清洗乾淨,清水並無法徹底清潔頭皮,就跟碗盤油汙無法用清水洗淨一樣,一定要用洗碗精或用熱水燙過。洗頭的水溫不宜太高,適中溫度為38℃左右,接近體溫,過高的水溫易刺激頭皮,且傷害頭皮毛囊。洗頭的時候,要用指腹貼著頭皮輕揉搓洗,有助於刺激頭部血液循環;若用指甲抓摳、力道太大,「抓頭皮」的方式很可能抓傷頭皮,甚至引起感染。吳明穎建議,除了特殊性的藥用洗髮精,正常洗頭不要超過5分鐘,避免造成過度的清潔。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8-19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尋尋覓覓媒體資訊大海中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媒體對精神健康的影響」。這次很榮幸能邀請到「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胡海國教授就這重要的議題,由他邀請關心這議題的學者分別寫出他們的看法。胡董事長本身以「精神病理學」的專長點出沈浸於「數位網路媒體的資訊大海」對精神健康的影響,並提出個人「精神樂活」的觀點。基金會精神健康指數組召集人楊聰財醫師肯定媒體在健康和精神健康報導的關鍵角色,但更強調其責任不僅僅是提供信息,更是要以負責任和倫理的方式來影響和引導公眾的健康行為和態度。大學通識中心的張松年教授以從事教學與輔導的觀察,點出網路媒體對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他語重心長地指出:「停止嘲諷批評,結合有志之士,同道中人,找到這些需要幫助的學子,提供真實、安全與溫暖的連結機會,使他們重新擁有自信、人際與目標,自然能抵擋網路的負面誘惑,進而再影響更多需要幫助的年輕生命。」早期到日本旅行,看到日本人人手上一本書,當時有人說台灣人不如日本人用功。事隔幾年,在日本旅行發現日本人人低頭看手機,時至今日的台灣,不管男女老少,不管是在飯局中或坐捷運、搭公車,人手一機,低頭看手機是非常普遍,不輸日本人了。精神病理的觀點:看來當代數位、網路媒體訊息的流通通暢,資訊跨時空,在寰宇裡通行無阻,時時刻刻抓住人的注意力。連走在斑馬線上,走在馬路上,也都專注且認真看手機的資訊,甚至邊看邊聽耳機,阻斷對外界危險信息的警覺,把自己陷入意外事件的高危險群,也不自知。更有甚者,晚上捨不得睡覺,而拼命看手機,尋覓於媒體資訊大海中,使自己陷入無止境的忙碌狀態,剝奪應有的休息與睡眠時間,腦力耗竭,腦的精神功能受損而不自知。正如抽煙喝酒一樣,這種專注重複行為,俱有好奇心滿足感,也會有愉快感受。這種專注的行為,主要是觸動腦內的酬賞系統,在腦神經細胞與神經廻路的可塑性塑造下,會形成一道強而有力、具固執性的酬賞性、追求快速愉快的神經迴路。這種強化的神經迴路,包含「愉快反應中心」的活性。這種愉快感受易與消退,所以要趕快再加碼刺激(繼續專注看手機,尋覓資訊),才能得到原來所期待的愉快感受。為維持這種煙火般,一見即逝的愉快,就得花長長的時間,才能維持那所期待的愉快。這就是網路成癮了。這是在數位媒體資訊大海中尋尋覓覓,最不友善的後果了。在數位網路媒體上資訊大海中尋尋覓覓的時間增長了,容易在尋覓的過程中,碰到動心的訊息,而容易受詐騙廣告或詐騙投資或其他詐騙訊息的誘惑、恐嚇,造成無可挽回的金錢損失。有些人在人生失意,心情低落,對人生充滿負性思考,若在網路上花太多時間尋尋覓覓的當下,就可能會碰到同樣俱負面思考的訊息,觸發負性思考的共鳴,而相約集體行動,不但無法獲取溫暖而正向的導引,反而增強負性思考的強度,而無法自拔呢!時而有所聞的集體結束生命的聚會,大概就是這種情況的後果了。在網路上尋尋覓覓時,對有長期身體不適或精神困擾如失眠,則最容易被一些健康食品那「似是而非」的廣告說詞所吸引而不得不去多加注意,最後付諸行動,損失不少錢財。服用所謂的許多健康食品,不只病情沒有好轉,甚至失去早期就醫、早期治療的黃金時機。在數位網路媒體的資訊大海中尋尋覓覓時,很難避免受假訊息的迷惑、吸引,因而特別注意這些訊息,進而吸收、相信,然後運用這些假訊息於日常生活中,而隨假信息起舞,不只害己也害人。例如,在COVID-19爆發時,接受新冠病毒疫苗注射相關的假訊息,致使不少人不打疫苗,而失去身體保護力。也有政治或社會活動相關的假訊息,例如台灣COVID-19初爆發時在國際上購買疫苗,在網路上流傳官員行賄的似是而非的網路假訊息,在廣為傳遞之下,造成社會攪擾不安的社會事件。這些也常常在假信息的洗禮中,引導一個人表現出盲從的行徑,事後造成無限遺憾。據研究(Science科學雜誌,2024年384期,p959到960、p978到979)顯示「似是而非地錯誤引導他人思考與判斷」的假信息比「完全捏造」的假訊息,更具有影響力。在數位網路資訊大海中尋尋覓覓時,那些似是而非的信息,值得我們更加小心,以免被誤導。這也是數位網路時代的當代人,要多多加強心智操練,以標認普遍的「似是而非」的信息,這是當代人為求明智生活,求得平安幸福,避免被假訊息所騙或傷害的新挑戰囉。根據衛福部2024年7月16日公布「數位網路性別暴力狀況調查報告」有驚人的發現。近六成以上的上網民眾,有過性別暴力的受害經驗,其中又以「騷擾、羞辱、攻擊、跟蹤或肉搜」等樣態最普遍。其中八成受害網民的身心狀況,因此受到不良影響。這也是花太多時間,在數位網路媒體資訊大海中尋尋覓覓的可能傷害呢!人生有限,一天可資知運用的時間也有限。一個人一天要工作8小時,睡眠8小時,其他8小時要有多樣的人生活動,包括做工作的準備與家人、朋友聚會、身體照顧和健康活動以及適當休息,另外當然也要有上網尋求媒體資訊的時間。因此實際上可資用在數位網路媒體尋覓資訊的時間也是有限的。但我們常常聽到一般人說每天上網幾個小時甚至5到6小時。可見因為上網在數位媒體資訊中尋覓尋尋覓覓,會佔用平常生活中太多的時間,因而減少了人生中與家人、朋友互動,功課的準備,小說的閱讀,個人衛生健康照顧,運動等等的時間。這大概是生活中一直感到時間不夠用,每天匆忙過日,行事匆忙,製造性急反應、過度壓力感受,凡事不能從容,易於不耐煩,人際互動容易不協調,甚至在人際互動中失落,精神功能失調,精神不集中,工作表現不如預期,喪失信心,情緒低落。或許這就是當代社會,甚至青少年,好發憂鬱現象的潛在原因吧!精神樂活的觀點:出生在網路媒體時代的人,擁有豐富的網路資訊,好似散步在滿滿果實的森林中,口渴了、飢餓了,隨時伸手可得到可以解渴、可以充飢的果實,真是實質的富有。然而一個人面對這種富有,可以有兩種反應。其一、是對這種滿滿的富有感到十分的滿足,靜靜的享有這種滿足,而人生止步,虛度歲月,停滯不前。其二、是把這種資訊的富有,看作人生發展的資源與工具,他因而一生中裝備齊全,構建人生道路(可能是曲曲折折的道路),開疆闢土,資源豐富,勇往直前走出自我的一片天。最近在媒體資訊裡很轟動的「范斯」先生,他出生於網路時代,頂著悲苦的年幼歲月,但是他抬頭挺胸,踏實地走出人生的每一步,現在更是美國副總統候選人之一。顯然,他出生在網路資訊豐富的時代,而他能善用豐富媒體資訊,在煙花似的網路媒體時代,沒有迷失,而能把持自我人生方向,走出堅實人生道路的典型案例。以我的經驗來說,難免我也和所有人一樣好奇於多元豐富的數位網路媒體資訊,它既豐富又方便。我使用的機會也很多。我在生活步調上,一直順從自然法則,也就是每一天生命有24小時可用,一年就是365天(精健道第6道)。我也深深體會在有限的生命裡,要構建一個有節奏的生活(精健道第3道),每天生活有充實的各種項目的活動,但是維持在從容不忙的生活腳步中。為要每天生活的節奏是美妙的,除了「定時上床起床」外,也要能隨時體會時時刻刻當下的「定與靜」,使我的心境能「寧靜致遠」而心境不亂。為了要每天生活的節奏是豐富的,我努力用心生活,對週遭也多加專注關懷,能把自己和週邊生活環境建立連結,豐富自我的人生內涵和意義(精健道第9道)(參考資料 1)。下面是依我的人生態度與看法,面對數位/網路媒體豐富的資訊環境,我所採取的「要與不要」的做法,或許可以給讀者做一些參考的切入點。畢竟有這麼豐富的資訊,我們身在其中,如何善加利用也是當代人的一種重要的生活技巧。如果沒有良好的生活技巧,我也建議讀者或許要,多加思考,並進行行為的改變,來適應於現代資訊豐富的時代。這種「思考與行為改變」,也就是我常常在提倡的精神健壯之道(精健道)的心腦操練(參考資料 2)了。面對資訊大海時,我的「要與不要」如下:一、我每天要看一份報紙(放棄娛樂版)。在文字報導中,細細思索,與撰文記者的心聲產生互動,對種種社會事件多加體會,我偶爾會把心得放在我的fb上和朋友們分享,一起討論。報紙的文字報導,也可以和網路上所獲得的相對應訊息互作印證。二、我安排每天中午、下午和晚上三個大約30分鐘左右的時段,利用手機或iPad上網進行下列幾項活動。(一),社交群組信息的互動,在fb上發表一些生活點滴的經驗和感想,作為提升精神正向發展的見證,也提供網路上有緣認識的朋友們參考和討論,助益精神生活豐富性與精彩度。(二),在網路資訊大海中尋覓一些世間的新鮮事,盡可能地了解網路媒體上關注的社會或世界事件,和某些有趣逸事,地方采風⋯等等。(三) 另外,在工作的時候,會碰到一些資訊的需求,我也會隨時上網,查一下所需資訊的內容,達到隨時解惑的目標。心情也因而感到通暢呢!三、我會在晚間電視媒體看一段世界與台灣的新聞報導,使自己和週遭的社會與世界有心境上的連結(避免新聞的單一來源)。四、晚間我也會看一段(不必看完整片)電影影片,尤其喜歡拍片場景有地景風光的電影(而不只是在房間裡面拍攝的電影),也喜歡故事內容是有關人文風情、家庭故事或傳記類型的內容,讓心境多一些影音藝術的激發,使生活不落入現實生活的庸俗性。五、在一天充實的活動安排中,若在活動的轉接空檔有較長時間,或者在有空閒的時候,我會喜歡閱讀一些書籍來的資訊,包括宗教的、人文化的、哲學的、腦與人生相關的、文學的、傳記的、甚至於武俠小說的篇章,也是很有趣的資訊上之體會。六、我會嚴格的要求自己不要用手機的時段是:在平時與家人用餐的時間、出外聚會或者和朋友聚餐。我盡量全神貫注在當下的餐飲風味與當下的話題。我會專注在家人間、朋友間相互的情感交流,享有那一份溫暖與互相的給予,盡量體會家人、朋友相聚時,話題上的互動,達到生活上經驗的分享和情感的交流。如此,可以有效地豐富自我人生內在的感受,這是在數位網路媒體資訊大海中尋尋覓覓,所得不到的。當然,為安全起見,我絕不在走路中,看手機。七、我也絕不想經由數位網路媒體資訊出現的方便性與誘惑性去追求財富。要的話,就要找銀行裡的投資理財專業人員。八、我對數位網路媒體資訊所提供的有關種種報導(包括種種社會事件),我不會單線性的接納,我不會直接轉傳朋友或家人。我會以多元性的分析、整合,再做整體性的了解,避免陷入「似是而非」假信息的中毒陷阱。綜合上述,在數位網路媒體資訊很豐富的時代,我們每天生活在這樣的場景裡,我一直認為,每一個人要保持著鮮明的自我人生生活態度與方向,才可以發揮善用媒體資訊的方法,不只擁有資訊的豐富性,更可以把資訊轉為自己人生的資產與人生發展的工具。我一向的生活態度是,在有限人生中,每天生活有節奏,生活充實而不忙;在節奏生活裡的片片刻刻,均可以隨時感受定與靜,而心思不亂。在節奏的生活裡,隨時關心周遭環境人事物,建立與工作環境,社會和大自然環境的心境連結,拓展人生的寛廣度。在這樣的人生架構裡,當代數位網路豐富的資訊,是我經營豐富人生的資本,是我經營精彩生活的工具。我也建議讀者們,可以試著以這種正向的態度,來面對眼前數位網路媒體時代的多元、豐富資訊之海。参考資料1:胡海國,精健道。精神健康基金會,2022年5刷。2:胡海國,心腦操練-人生新主張。精神健康基金會,2012年07 初版。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7-24 養生.保健食品瘋
益生菌怎麼吃才正確?認識「菌種」和「專利」,挑對「優勢菌」!
現代人飲食不均衡、壓力大,益生菌已成為許多人日常保健的必需品,但是你知道嗎?益生菌並不是「有吃有保庇」,如果不知道怎麼吃,或是挑到不適合自己的菌種,那可是白做工,吃了半天也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掌握2大觀念,聰明吃益生菌不踩雷!市面上益生菌產品琳瑯滿目,該選菌數多的、還是價格高的?每一家的益生菌種都不一樣,常見的有:嗜酸乳桿菌、比菲德氏菌等,光看這些專有名詞就已經頭昏眼花了,到底益生菌怎麼吃才正確?建議選擇益生菌時,掌握2大觀念: 【挑選益生菌正確觀念1】決定益生菌功效的是「菌株」而不是「菌種」選擇益生菌產品時可留意包裝上的成分說明,許多產品都只標明「菌種」,如常見的LP菌、AB菌,但「菌種」不等於「菌株」,同一種「菌種」,可能包含不同的「菌株」,科學實驗都是以單一「菌株」為單位,只有「菌株」才真正有資格宣稱功效,建議選擇通過國際實驗認證的「菌株」,僅標示「菌種」的產品,是無法確認功效的!【挑選益生菌正確觀念2】吃多,不如吃對許多消費者都有益生菌「菌數越多越好」的迷思,但菌數多寡和功效其實未必成正相關,建議選擇通過專業嚴格把關、有身分認證的「專利單一菌株」,才有功效保證。適合台灣人體質的益生菌!多國認證X強勢專利菌NTU 101*由台大名譽教授潘子明團隊研發的「娘家」益生菌,根據國人生活和飲食習慣,打造專利乳酸菌NTU 101,除了經過台大研發團隊實驗把關,更榮獲15個國家專利,備受國際學術期刊肯定,研究顯示*,每天吃一包娘家益生菌NTU 101*,持續7天,可養成4倍好菌**,連續8週,更能提升600%保護力***,幫助改變菌叢生態,提升保護力。 專利乳酸菌NTU 101擁有高存活率和高定殖率,透過優勢菌叢讓益生菌功效發揮最大值,除了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順暢有感,還能調節生理機能,輕鬆調整體質,換季不再煩惱,同時促進代謝,活力升級,吃出好氣色。對於經常外食、作息不正常、囤積卡卡,或是對天氣環境變化較敏感的上班族,一天一包「娘家」益生菌NTU 101*,一菌多效,幫助調節生理機能,減輕負擔、保護更加乘;兒童和銀髮族需要更多呵護,體內養好優勢菌,提供黃金守護力,健康自然達陣!除了品質和功效值得信賴,「娘家」益生菌NTU 101在設計上也非常用心,有膠囊/粉末兩種型態,照顧不同族群的需求。每天吃一包,7天養出4倍好菌**,提升600%保護力***,常溫保存,方便隨身攜帶,不用怕忘記吃。粉末劑型乳酸風味口感佳,連續8年獲SNQ國家品質標章,並獲得2022世界品質大賞金獎,奶素者可食。好菌強勢出擊,照顧全家大小的健康!就選台灣人的娘家益生菌! 娘家官方網站:https://reurl.cc/jWN6Dnmomo購物網:https://reurl.cc/QRy2Z9消費高手一起購:https://reurl.cc/4rAlo2販售通路:大樹、康是美、屈臣氏、杏一、MOMO、娘家官網#娘家益生菌 #益生菌 #娘家* NTU 101為獨家國際專利菌株,可循身分證字號找到NTU 101的研究報告及功效。** 經人體實驗,每天食用1包NTU 101,連續7天,糞便中雙歧桿菌為食用前近400%。***經動物實驗,每天食用1包NTU 101 ,連續8週,IgG抗體為食用前600%。
-
2024-07-12 醫聲.疫苗世代
夏季流感爆發 全台兩百萬名65歲以上長者未接種疫苗 恐成重災區 醫:佐劑疫苗可提高二到三成保護力
今夏流感疫情在免疫負債侵襲下達到高峰,自6月起,不論是類流感就診人次、或是流感重症都高於去年同期。今年流感併發重症病例至7月10日已有995人,與去年全年累計總數差不到百人。依台灣疾病管制署統計,五成流感併發重症者為65歲以上長者,七成五死者沒有接種疫苗;而流感疫苗接種計畫成果更顯示,65歲以上長者有近半數沒有接種流感疫苗,換算全台約有兩百萬長者未接種流感疫苗。台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指出,未來流感疫苗也可以採取分齡施打的原則,讓各年齡層有最好的保護力。由於一般疫苗的保護力時效約為半年,歐美各國建議免疫力較差的65歲以上長者接種含佐劑疫苗,除了增加二到三成的保護效果,保護力時效也可長達一年。去年起全球已觀察到流感全年化趨勢,疾管署也印證此現象。今年上半年因流感重症累計至7月10日已有995例,相較去年全年度總數1,058人,兩者只差了63人,顯示夏季流感肆虐情況仍劇。且流感重症累計至今已198人死亡,也打破冬天是好發季節的常規。黃立民醫師指出,新冠疫情解封帶來的「免疫負債」,讓夏天流感疫情與冬天一樣嚴重,大約需要二到三年才會回到常規。即便明年起「免疫負債」即將步入尾聲,預測流感疫情將趨緩,但夏天仍需留意流感病毒。流感重症仍以65歲以上長輩為高危險群,疾管署監測資料發現 ,從去年10月至今年7月10日的流感併發重症者已累計1,268例,五成以上為65歲以上長輩,死亡患者當中又有七成五未接種疫苗。而疾管署111年度流感疫苗接種計畫成果更顯示,相較於6個月以上3歲以下幼兒接種率達七成,65歲以上長者有近半數沒有接種流感疫苗,換算全台有超過兩百萬長者恐面臨夏季流感的威脅。面對流感威脅,長者應如何自保?黃立民醫師表示,目前一般流感疫苗其保護期約為3至6個月,每年10月接種,保護力可到隔年5月止;但對於免疫系統較弱的老年人,其保護力相對也較弱。黃立民醫師提醒,歐美各國已建議65歲以上長輩接種加佐劑的流感疫苗,不只保護力可達一年,保護效果亦增加二成到三成,這對即將成為超高齡社會的台灣來說相當重要。黃立民醫師進一步解釋,65歲以上的長者其免疫系統對病毒株的敏感性降低,無法順利接受流感疫苗的刺激,進而產生足夠的抗體,導致抵禦能力減弱;加上免疫系統的記憶力減退,保護力也較弱,一旦感染流感,可能會出現較嚴重的症狀,甚至引起併發症。若能事先接種含佐劑的疫苗,可有效提升免疫系統對疫苗抗原的反應,從而提高疫苗的效用。黃立民醫師也提醒,疫苗接種要有分齡施打的概念,提供每個年齡層有更好的保護力。佐劑疫苗已在外國使用多年,美國也在去年建議免疫力較弱的65歲以上長輩接種佐劑疫苗。不過,政府所購買的公費流感疫苗尚無佐劑疫苗選擇,長者若經濟上許可,或評估自身有較高的保護力需求,也可與醫師討論,在流感疫苗上市後,提前預約自費接種佐劑疫苗,更安心地度過流感季節。
-
2024-06-2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冠變異株夏天迅速傳播原因曝 醫師提醒2場所應戴口罩
本土新冠疫情日益嚴峻,單周預估感染人數上看四萬。台大公共衛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表示,台灣新冠變異株變化趨勢通常比美國慢二、三個月,目前LB.1變異株在美西多家療養院造成大規模感染,最近應會傳進台灣,屆時占比會高於目前流行的KP系列變異株,因LB.1變異株容易在高齡者間傳散,且感染力極高,提醒國內高齡族群做好準備,接種疫苗並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冷氣房加速變異株傳播 醫提醒戴口罩陳秀熙表示,現在社區流行的KP系列變異株是從去年冬天流行的JN.1變化而來,會在夏天迅速傳散主要是因為冷氣房傳播,且許多民眾已不太戴口罩;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也提醒,民眾應盡可能恢復配戴口罩,特別是前往醫院及人多的公共場所。黃高彬指出,許多民眾對施打新冠疫苗意願低落,但這波疫情非同小可,呼籲合併慢性疾病的年長者務必接種疫苗。陳秀熙表示,免疫缺乏及罹患慢性病、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等高風險患者,一旦染疫應立刻求醫,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疾管署:防疫層級不調升新冠疫情來勢洶洶,但疾管署目前仍不會調升防疫層級,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會持續監控疫情發展及抗病毒藥物使用狀況。曾淑慧提醒,新冠、流感均處於流行期,民眾如出現類流感症狀,可先以新冠家用快篩試劑檢測,若有危險徵兆,如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發紺應盡速就醫,由醫師評估是否符合流感或新冠等公費藥劑用藥條件。疾管署分析,目前我國社區新冠變異株分布狀況,JN.1約占六成居首位,KP.2占比將近兩成,KP.3及XDV.1則各占百分之八,黃高彬預估KP系列變異株將急起直追,占比將高過JN.1。陳秀熙則認為目前流行於美西並造成多家療養院大規模感染的LB.1變異株也會陸續傳進台灣,屆時在社區占比會高於KP系列。陳秀熙指出,接種XBB疫苗時間超過半年,體內就沒什麼保護力,目前大多數民眾係在今年初以前接種XBB疫苗,農曆過年後疫苗接種意願低,保護力大多歸零,以致造成重症比率偏高。新冠疫情會不會大爆發?李秉穎:影響關鍵是變異株【聯合報/ 記者李青縈/台北即時報導】現在新冠、流感、腸病毒都在流行期,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接受廣播節目「新聞放鞭炮」主持人周玉蔻專訪,他表示,新冠疫情現在不會大爆發,此波疫情只是反應變異株變化,民眾不需要過度緊張,同時也鼓勵民眾接種疫苗。國內上周新增817例新冠本土病例,較前一周增加3成,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我國目前變異株以JN.1為主、占62%,KP.2占18%、KP.3及XDV.1占8%。李秉穎說,新冠疫情現在沒有像疫情期間一樣大爆發,罕見出現夏季流行,也是變異株變化,讓民眾再度感染,民眾不需要過度緊張。他也說,除非變異株出現完全大突變,不然只是像現在小突變,並不需要重啟社交距離等管制措施。預防首重打疫苗李秉穎表示,面對疫情最重要的還是打疫苗,預防遠比感染後的服藥有效,特別是染疫高風險、有共病的民眾需要接種。然而,他認為未來不一定會需要每年都要打新冠疫苗,現在只是過渡期,雖然不確定會持續多久,但等到人體適應、新冠病毒完全感冒化,就不用繼續打疫苗。另外,周玉蔻也批評近日政府作為,她表示,賴清德總統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但是衛福部長邱泰源一上任就跑到世界衛生大會,這樣就有「健康台灣」嗎?她呼籲政府對於人民的事情可不可以積極一點,他問李秉穎「健康台灣」應該怎麼做。李秉穎說,以兒科醫師角度,孕婦應該有良好衛教,很多父母第一次生小孩會手足無措,也需要重新重視傳統家庭觀念,他先前擔任兒科醫學會秘書長時也有考慮設立青少年特別門診。
-
2024-06-27 醫療.感染科
2024流感新冠疫苗懶人包/流感可能與新冠共同流行!10月雙疫苗開打時程及對象整理
疾管署指出,4月底才結束的流感稱公費藥劑延長使用,因為流感進入流行期再次重啟。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指出,即日起至7月31日再次擴大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用藥措施,只要有類流感症狀,且家人/同事/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皆可使用。此外,10月1日起將開放11類公費對象接種流感、新冠疫苗施打,《元氣網》以下整理10月的雙疫苗開打時程及細節。流感疫苗+新冠疫苗開打時程第1階段流感疫苗+新冠疫苗開打時間:2024/10/01起11類公費對象:.醫事及衛生防疫人員.65歲以上.55歲以上原住民.安養、長期照顧(服務)等機構之受照顧者及所屬工作人員.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孕婦.具有潛在疾病之高風險慢性病人.BMI≧30者與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患者.國小至高中(職)/五專一至三年級學生.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幼兒園托育人員、托育機構專業人員及居家托育人員(保母)、禽畜業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第2階段開打時間:2024/11/01起施打對象:流感疫苗: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新冠疫苗:滿6個月以上民眾是流感還是新冠?由於本年流感可能與新冠共同流行,若有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類流感症狀,應用新冠家用快篩輔助檢測。若有危險徵兆,如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發紺、血痰、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應盡速就醫,並由醫師依主訴與臨床判斷,評估是否符合公費藥劑用藥條件,倘經醫師判斷符合條件者,不需流感快篩,即可開立公費流感配置藥劑,包括克流感、易剋冒、速剋流及瑞樂沙。》公費流感藥劑配置查詢新冠的部份,依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期國內主流株為JN.1、KP.2、KP.3。目前現有快篩與PCR等檢測方法仍能有效偵測病毒,已核准抗病毒藥物亦持續有效。美國CDC評估接種XBB疫苗於青壯年與高齡者,皆具有效疫苗保護力,建議高風險者補接種疫苗,以得到更佳的保護力。》新冠/肺鏈疫苗專區查詢【參考資料】.疾管署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6-15 醫聲.疫苗世代
擴大青少年公費疫苗接種政策!男HPV13歲或13-18歲待研議
許多研究顯示,一旦感染HPV(人類乳突病毒),易引發「6癌1病」傷害,傷害範圍遍及男女,若施打HPV疫苗,可提供保護力,特別是在青少年、青少女階段施打,更能達到超前保護效果,不過中央政府目前只將重點放於女性,對於鼓勵男性施打HPV疫苗則是牛步化,導致國民黨立法委員楊瓊瓔於14日在立法院總質詢時提出質疑,衛生福利部部長邱泰源則承諾,相關政策正在研擬中,會朝「亞洲第一個執行兩性施打HPV疫苗」先進國家的目標前進。除多位立委質詢關心,另八大醫學會、病友團體,藍綠白跨黨派皆已有共識,HPV感染很容易引起「子宮頸癌、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肛門癌與口腔癌」與生殖器疣(俗稱菜花)等「6癌1病」風險,現在已有130多國有HPV疫苗施打相關政策、建議,超過 4 成國家積極鼓勵男女都要施打HPV疫苗。台北市長蔣萬安日前宣布,自 113 年 9 月 1 日起,除了國中女生可公費接種HPV 疫苗,同時也將擴大提供112年度入學,且設籍或就學於台北市的國中男生免費接種 HPV 疫苗,預估將有一萬多名國中男生受惠,除了台北市,嘉義市、雲林縣、澎湖縣皆有補助國中男性公費施打HPV疫苗。至於中央政府,目前政策還是以女性為施打、鼓勵重點,尚未將男性納入。楊瓊瓔在質詢時表示,在蔡英文總統,也就是前任政府時期,無論是藍、綠、白,或全國家長團體,以及行政院、立法院皆有共識,就是「男女應共同接種HPV疫苗」,且邱泰源部長在擔任衛福部部長前,也就是過去擔任立法委員之時,也曾示支持,期待我國成為亞洲第一個通過相關政策,推動兩性共同施打HPV疫苗政策的國家,希望推展腳步可以加速進行。對此,衛福部部長邱泰源指出,施打HPV疫苗,的確對男性癌病預防很重要,而現在正在編擬預算當中。行政院院長卓榮泰指出,往後會照前行政院院長陳建仁指示研議。楊瓊瓔直言,前行政院長陳建仁於今(2024)年3月備詢時,已針對男生公費施打HPV政策進行指示,並持肯定態度,若要研擬相關政策,方向應該是界定HPV男生公費施打年齡,無論是只針對13歲或讓13-18男生都能施打,都需要盡快有所定案,期待盡速編列預算,今年若有預算,則應趕快執行,讓台灣在世界醫療的舞台上發光發熱,也讓更多孩童受益。
-
2024-06-13 活動.健康小測驗
「夏季健康小測驗」盛夏到!當心熱出病 4個小測驗幫你快速自我評估
高溫盛夏來臨,大家是否覺得身體都熱出病了!?除了中暑,皮膚病、腦中風、黃斑部病變,都是夏日高風險好發疾病,嚴重更可能埋下罹癌風險!【夏季健康小測驗】● 夏天暴汗沒補水小心中風!你是中風高風險族群嗎?● 天氣又濕又悶,皮膚出現異狀是斑?還是癌?● 小心太陽中毒!除了皮膚要防曬,眼睛也要防曬?● 原來這樣也會中暑?這些夏季NG行為超傷身!【夏季抗暑對策】● 【飲食調整】總是心情浮躁、食慾不振……你有「夏季疲勞」嗎?● 【注意防曬】高溫不斷攀升,你不可不知的夏季必備防曬策略!● 【喝水補充】多喝水勤防曬,預防中暑有撇步● 【培養運動】如何防範、對抗慢性病?健康從規律運動開始!4個健康小測驗,幫助你快速評估自身健康狀況「腦中風,不是冬天比較容易發生嗎?」但其實,腦中風並不是只有冬天才比較容易發生,在炎熱的夏天,腦中風也是大家需要注意的意思的隱藏殺手,特別是三高族群的人,需要更多的留意!▼中風很要命!1分鐘我風險評價▼▲回到列表▲進入夏季,炎熱天氣常讓民眾出現皮膚曬斑問題;進入芒種時節後,氣溫升高的午後雷陣雨季,空氣中更透慢著悶熱濕氣,導致人體的汗水與人體熱排散不暢,頭皮及臉上也容易出油,身上也爆出濕疹、痘痘。▼皮膚發現異狀!1分鐘我風險檢測▼▲回到列表▲炎炎夏日,除了皮膚要防曬,眼睛也要防曬!台灣的夏天紫外線很強如果眼睛常曬太陽,太陽光線刺激,對瞳孔的傷害很大,眼睛如果沒有做防曬,傷害在不知不覺、經年累月下,易罹患白內障或黃斑部病變,嚴重者更有可能會失明。▼你的眼睛防曬了嗎?1分鐘自我檢測▼▲回到列表▲夏季中暑嚴重恐「器官衰竭」!你可能會覺疑惑,心臟病、心肌梗塞不是好發秋冬?怎麼天氣熱會心臟病發?醫指出,因大量流汗脫水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加,或進出冷氣房、室內外溫差大,易導致不穩定血管硬化斑塊破裂,都可能引發血栓而造成心血管阻塞。▼這樣也會中暑?1分鐘警覺檢測▼▲回到列表▲如何遠離以上疾病困擾?元氣網教你從飲食調整、注意防曬、喝水補充、培養運動4點著手,幫助你重新享受舒適的夏日時光。【飲食調整】總是心情浮躁、食慾不振……你有「夏季疲勞」嗎?夏季天氣又濕又熱,面對這樣的環境,我們身體的汗水不易排出體外,熱氣就容易積在身體中,讓我們容易感到疲倦、心情浮躁。這些夏天的煩惱,只要吃對食物、做對運動,都有辦法解決,快跟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芒種養生掌握「除濕、消暑」兩要點 中醫師推薦2種飲品解暑▶👉【免費線上課程】中醫師教你健康動 八段錦及穴道按摩▶👉【免費線上課程】線香療癒力!2堂初學者的入門課-簡易手作X放鬆品香▶▲回到列表▲【注意防曬】高溫不斷攀升,你不可不知的夏季必備防曬策略!夏天氣溫高、太陽大,想要不曬黑,一定要擦防曬,但你知道除了皮膚要防曬,眼睛也要防曬嗎?夏天的紫外線很強,如果眼睛常曬太陽,易罹患白內障或黃斑部病變,嚴重甚至會失明!快來一起看看夏季必備的防曬攻略!👉選什麼顏色的鏡片好?眼科醫師教你炎夏護眼怎麼做▶👉不只皮膚發紅、疼痛!醫揭「曬傷10個沒料到症狀」:頭痛、發燒都中 6措施減緩不適▶👉眼睛不防曬,恐致2種眼部疾病!醫師教4招挑對護眼的太陽眼鏡▶▲回到列表▲【喝水補充】多喝水勤防曬,預防中暑有撇步夏天容易出汗,補水顯得格外重要,千萬別等口渴才補充!否則,小心疾病找上你,中暑、熱衰竭、結石容易發作等。怎樣喝水才能真正發揮效果?喝太多、喝太少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影響?快來一起學習如何正確喝出健康!👉喝水該喝冰水還是熱水好?好處壞處和「最佳飲水溫度」一次看懂▶👉天熱防急性心肌梗塞,保持水分很重要!研究建議吃「一水果」有助心臟健康▶👉不渴不代表喝得夠!兩圖看懂脫水會有何症狀及一天要喝多少水▶▲回到列表▲【培養運動】如何防範、對抗慢性病?健康從規律運動開始!許多人都聽過「人要活,就要動」這句話,如果一個人不運動,很容易就會得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病。更有研究發現,14天不運動人體新陳代謝就會改變,慢性病、早死風險也會攀升!快來一起養成運動習慣對抗慢性病,動出健康保護力!👉【免費線上課程】在家簡單做有氧與肌力訓練 提升心肺功能▶👉【免費線上課程】心肺訓練 有氧強化心肺耐力▶👉【免費線上課程】久坐下背痛好困擾!3動作放鬆緊繃背肌、腿後肌、增加髖關節伸展▶▲回到列表▲💡想了解更多夏日常見疾病?👉點此前往▶
-
2024-06-07 醫療.呼吸胸腔
免疫負債來襲 呼吸道融合病毒重擊「虎牙」兩端族群
疫情解封後、口罩也跟著解禁,社區感染一波波,醫師發現解封後小小孩子成了免疫負債的重災區。疾管署預防接種諮詢小組召集人、台灣疫苗推動協會名譽理事長李秉穎指出,其中以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對孩子的影響最大,一般而言3歲以下小孩約有8至9成會感染過一次,但在疫情封閉1至2歲的小小孩並沒感染也沒有抗體,成了解封後免疫負債的最大宗族群。而近年已有多家藥廠針RSV兩大族群開發疫苗,以保護5歲以下及65歲以上老人。台灣疫苗推動協會6月1日及2日在台南舉辦2024「疫苗菁英訓練營」,會中聚集了全國的感染科專家及相關研究人員,疾管署署長莊人祥、台南市衛生局長李翠鳯特地前往致詞,連已退休的小兒感染科大老、衛福部前部長林奏延也出席會議。會議中除了聚焦討論流感疫苗、流行性腦膜炎疫苗、腸病毒71型疫苗外,多位專家發表RSV對老人及小孩的危害,疫苗能帶來的效益進行討論。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紀鑫指出,RSV的好發年齡在整個分佈猶如兩顆虎牙,即5歲以下、65歲以上特別高,65歲以上長者住院率比50到64歲民眾高出數倍,且17%會住進ICU(加護病房),若民眾本身罹患慢性腎臟病、氣喘等,也會加重病情,尤其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高達8成患者病況加劇,這兩個族群都有被低估、疾病負擔更應重視的情況。理論上,RSV溫帶地區在初冬及早春流行,台灣大約有兩個流行高峰,一個在3到5月,另一個落在8月至10月,但李秉穎統計疫情期病毒及傳染病流行的概況,發現RSV、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都大幅減少,水痘及日本腦炎則沒有因疫情封閉期間有減少情形,這是因為水痘與日本腦炎的傳染途徑與新冠病毒有些不同。去年9月疾管署還特別提醒RSV流行期提早到來,比起過往早了快兩個月,研討論現場包括李秉穎、紀鑫及成大醫院一般小兒科病房主任沈靜芬等多位專家皆認為,RSV的流行高峰,因疫情關係有提早來到造成小高峰,而這似乎與免疫負債有關。李秉穎舉2021年英格蘭發表的一篇侵襲性肺炎鏈球菌因免疫負債在各年齡層的病例數報告,發現一歲以下小孩增加10.63倍、1到4歲增加3.22倍、5-9歲增加1.02倍,15歲以上反而減少,這表示免疫負債在小小孩發生的比率最高,而這也能在兒童感染RSV身上看到,因為8至9成孩子在3歲前會感染過一次RSV,但疫情期間2歲以下的孩子被防疫措施保護著沒受到感染,因此免疫負債最明顯。鑑於全球RSV預防的未滿足醫療需求,WHO已經啟動全世界RSV監測系統,並描述了單株抗體與RSV疫苗的研發。目前健保署已針對早產兒及兩歲以下合併支氣管肺發育不全的重症孩子,給予單株抗體藥物治療,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兒科副部主任李俊毅指出,這可明顯降低45%的住院率,需要輔助氧氣治療的總天數降低7成。而明年預計也還有新的單株抗體將引進國內。至於目前60歲以上老人或孕婦,在台灣即將有RSV疫苗可以自費接種,針對60歲以上成人及一項慢性病受試者,保護力可達近9成5。另外,mRNA技術應用在RSV疫苗則在美國剛取得核准上市,沈靜芬指出,經由3萬人的臨床試驗數據顯示,有氣喘、肺炎、呼吸喘的60歲以上民眾有8成的保護力,70歲以上效果更好,可達9成5以上,兩個症狀的保護力也比三個症狀的保護力好,但接種的副作用,5成為頭痛肌肉痠痛。
-
2024-06-07 醫療.呼吸胸腔
未雨綢繆 流感疫苗不用打的用吸的?多種新劑型引關注
國人才經歷過兩年多的新冠疫情,對於下半年後秋冬疫情是否該未雨綢繆?專家認為新冠病毒雖然不停突變,但未來應該會感冒化;至於流感疫苗高劑量劑型及兒童的吸入劑,未來都有可能在台上市,尤其吸入劑類似自然免疫機轉,國外研究可增加兒童5%接種意願。台灣疫苗推動協會6月1日及2日在台南舉辦2024「疫苗菁英訓練營」,會中聚集了全國的感染科專家及相關研究人員,疾管署署長莊人祥、台南市衛生局長李翠鳯特地前往致詞,連已退休的小兒感染科大老、衛福部前部長林奏延也出席會議。會議中討論最多的就是每年都有公費接種政策的流感疫苗。馬偕兒童醫院醫務專員、兒童感染科權威邱南昌指出,美國從去年10月開始發現,小孩的流感有反撲情形,流感仍是造成重症及死亡的重要因素,而為了增加兒童疫苗的使用率,芬蘭研究發現,這種活性減毒吸入型流感疫苗可增加5%的施打率。由鼻子吸入活性減毒後的流感病毒株,醫界最擔心到達支氣管及肺部時會不會引發感染,邱南昌指出,鼻吸劑的流感疫苗有經過溫度改變的設計,在25到30度可以存活產生類似自然免疫的抗體,屬於長久免疫型式,但進入到肺部體內約37-39度就失去活效性,不用擔心肺部感染的可能;而產生IgA抗體及T細胞的免疫反應與肌肉注射相同,但IgG抗體的反應就稍慢。不過,吸入型的疫苗產生的副作用就類似感冒,會有流鼻水、鼻塞、喉嚨痛及少比例的發燒,在歐美的建議,則對於免疫疾病的孩子或是氣喘患者要小心使用。由於是活的減毒疫苗,擔心長輩因免疫力低下感染肺炎,因此,在設計之初就未納入65歲以上的長輩。另外,目前成人流感疫苗也開始往高劑量研究,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陳志榮指出,高劑量是以現行肌肉注射的4倍劑量,研究發現65歲以上接種者,會產生2倍的抗體,中和抗體也多1.5倍;至於副作用在4萬例的個案中發現,約有四分之一有發燒情形,其他如腸胃道症狀等;至於加佐劑的流流感疫苗則因加了增強免疫反應的佐劑,身體產生的免疫力會較傳統流感疫苗來得高一些。至於新冠病毒目前流行的情形,台灣疫苗推動協會名譽理事長李秉穎認為,未來一定會感冒化。而莊人祥則提醒,目前造成慢性病及高風險死亡者新冠病毒仍大於流感,還是不能掉以輕心。而不能放心的還有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由於變化快致死率高,又容易因群聚造成感染,台中榮總感染科主任陳伯彥提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是由腦膜炎雙球菌所引,台灣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在軍中或大學宿舍發生群聚感染事件,雖然兒童仍是感染危險群,但學生族群也不容忽視,目前研究發現B型流性腦脊髓膜炎疫苗保護力可達7.5年,若有要前往國外留學的學生,可自費接種。另外,陳伯彥及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黃玉成都建議,疾管署對於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定義只承認細菌培養落後於國際標準,應將PCR(聚合酶連鎖反應)的檢測納入,可以早點確診,讓患者即早獲得健保給付進行治療。而莊人祥也同意納入討論。
-
2024-05-30 退休力.健康準備
「第二大腦」的腸道不健康竟引起失眠等問題,營養師公開保健腸胃的3撇步
在繁忙生活中,腸道身為人體的「第二大腦」,而不規律的飲食、壓力和環境,往往給腸胃帶來沉重負擔,可能造成失眠、憂鬱、注意力變差;營養師蘇韋霖表示,腸道健康能有效提升身體的免疫力,多補充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秋葵、山藥、菇類和海藻類等。尤其日常三餐要定時、細嚼慢嚥,避免暴飲暴食、高脂食物、甜食和酒精,平時多補充有益腸胃食材,才能保持身體健康。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規劃退休5力「逆齡料理系列—打造愈吃愈年輕的餐桌」5堂系列課程,邀請蘇韋霖分享養腦、舒壓、強健腸胃、肝腎排毒、保護血管的飲食原則,現場也帶大家自製健康料理。6月2日第三堂課將傳授「讓腸胃變健康」的秘訣,並自製味噌養胃蔬菜捲和山藥雞肉丸味噌湯。蘇韋霖強調,壓力、不良生活習慣和飲食內容都會影響腸胃功能。長期處於慢性壓力下,可能導致腎上腺疲勞、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胃潰瘍等問題。不良生活習慣如三餐不定時或暴飲暴食,會加重胃部負擔,導致脹氣消化不良,甚至胃食道逆流和胃痛等嚴重問題;飲食方面,油炸和甜食會刺激胃酸大量分泌,增加胃食道逆流風險,而蔬菜水果攝取不足則容易引起便秘,進而影響腸道健康。醫學研究證實,腸道擁有數百萬的神經元,是獨立自主的神經系統,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大腦」,腸道菌透過迷走神經與大腦相互聯絡,構成「腸腦軸線」;腸道菌更是影響行為和心情的重要關鍵,健康的腸道能促進血清素分泌,讓人愉悅快樂,而不健康的腸道則可能提高憂鬱等情緒障礙風險。因此,保持腸道的健康十分重要。在日常生活中,蘇韋霖提醒保健腸胃的3大重點:一、進食時要多注意細嚼慢嚥和飯水分離,二、少吃刺激性食物,三、多補充有益腸胃的食材,富含益生菌的發酵食品,如優酪乳、泡菜、納豆、味噌等。蘇韋霖指出,益生菌需要益生元才能在腸道中存活並發揮作用。膳食纖維和寡糖都是益生元的來源,包括全穀雜糧類(如:地瓜、南瓜)、蔬菜類(如:菇類、葉菜類)和水果類(如:香蕉、柑橘、莓果類、小番茄等),這些食物能幫助維持腸內菌叢的平衡,促進腸道健康。「讓腸胃變健康」課程,蘇韋霖將介紹護胃和顧腸道的食材及選購技巧,學習自製味噌養胃蔬菜捲和山藥雞肉丸味噌湯,這兩道菜能有效護胃和顧腸。護胃食材包括高麗菜、秋葵和山藥,高麗菜含有維生素U,能有效保護胃黏膜和強化腸道功能;而秋葵和高麗菜中的纖維質則提供益生元,幫助益生菌生長,改善菌叢生態,維持腸道功能。並示範調製味噌醬,可與肉類搭配,有助於補充乳酸菌。自製味噌養胃蔬菜捲材料:豬絞肉、綜合味噌醬、秋葵、高麗菜葉、米酒、韭菜(固定高麗菜捲)綜合味噌:洋蔥末、水果醋、白味噌、紅味噌作法:1.將高麗菜葉片取下,取高麗菜葉將梗修平,同時將韭菜一同燙軟備用。2.將餘料(高麗菜梗、韭菜梗)切碎,拌入點鹽出水,擰乾備用。3.將豬絞肉剁細,加入米酒拌出黏性,後續加入秋葵碎、高麗菜碎、韭菜碎及味噌醬、香油拌勻。4.取高麗菜葉鋪平,將豬絞肉置於高麗菜葉上,將兩側葉片向內包,又後往前捲再使用韭菜綁緊即可。5.將高麗菜捲置入味噌湯底中,以小火煮25分鐘即可。山藥雞肉丸味噌湯山藥雞肉丸材料:雞胸肉、山藥、薑泥、紅蘿蔔、蔥、鹽、米酒、白味噌、白胡椒粉作法:1.將薑磨泥、蔥切花備用。2.雞胸肉、山藥、薑泥、紅蘿蔔及白味噌醬、白胡椒粉放入,使用食物調理機絞碎。3.燒一鍋熱水,使用湯匙將雞肉丸舀起,置入滾水中,當雞肉丸浮起即可盛起備用。4.將雞肉丸置入味噌湯底中,以小火煮5分鐘即可。蘿蔔味噌湯底材料:白蘿蔔、海帶芽、味噌、洋蔥、麻油、白芝麻、蔥花作法:1. 鍋中加入香油,依序放入洋蔥炒香,放入海帶芽加水。 2. 將白蘿蔔切塊,放入白蘿蔔開始熬煮。3. 將包裹好的高麗菜豬肉捲放入,共同熬煮25分鐘。4. 最後放入雞肉丸熬煮至熟即可撒上白芝麻與蔥花。逆齡料理系列─打造愈吃愈年輕的餐桌課程時間•6月02日(日)讓腸胃變年輕 吃出保護力•6月16日(日)讓肝腎變年輕 吃出代謝力•6月23日(日) 讓血管變年輕 吃出抗老力地點:台北市衡陽路72號3樓 (捷運西門站4號出口,沿衡陽路直行約5分鐘)洽詢:02-8692-5588轉5869,請先報名。報名請點:https://reurl.cc/Wxbqp9
-
2024-05-29 養生.聰明飲食
有便祕宿便怎麼辦?營養師激推「10大順暢食物」助排便順暢!毛豆、燕麥、地瓜葉都有效
你有便秘問題嗎?是否有累積好幾天的宿便在腸胃裡?有試過吃了哪些特定食物後,讓排便更順暢?營養師高敏敏認證「十大順暢食材」的整腸食物,讓你解便秘、排宿便,順暢不卡關!「十大順暢食材」讓你順暢不卡關1.燕麥: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可軟化糞便、促進排便。2.地瓜:富含膳食纖維,可幫助清除宿便。3.無糖優格:豐富的益生菌,可幫助調節腸道菌叢,促進腸胃蠕動。4.菇類: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可軟化糞便,使腸道菌叢健康。5.地瓜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軟化糞便,幫助糞便排出。6.毛豆:豐富的膳食纖維,可刺激腸胃蠕動。7.海藻:高黏度的多醣體,可以幫助排便順暢。8.火龍果:富含果膠,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便。9.奇異果:水溶性膳食纖維,幫助軟化糞便,有機酸幫助腸道健康。10香蕉:不可溶性纖維,可幫助軟化糞便。便秘剋星的4大必吃食物除此上面提到的十大順暢食物之外,高敏敏還推薦便秘剋星的4大必吃食物。1.白開水:成人一天要喝至少2000c.c.的水量,腸道就像滑水道,如果沒有水,你的便便就衝不下來,所以每天都要補充適量的水分,沒事多喝水有異腸道健康。2.天然纖維:不會被腸道消化的天然纖維,吸水後會膨脹幫助推出糞便,建議平日可以多吃蔬果來補充膳食纖維。3.好菌食物:好菌能抑制壞菌,優酪乳中充滿了對腸胃有益的好菌,多喝優酪乳補充腸道生力軍,抑制壞菌生長,調節消化道機能。4.好油脂:好的油脂可以潤滑腸道,讓糞便更滑順。看完以上營養師認證的順暢助排便食物,哪些「順暢食物」你也又感,吃了馬上能排便順暢?高敏敏提醒,其實想要打造腸胃「順暢滑水道」,不僅要充足水分和纖維,也需要好菌和好油脂,幫助好菌定殖/繁殖,才能抑制有害菌,提升腸道保護力。除此之外,當然也要搭配良好的運動習慣,來幫助腸胃動起來;長期養成這些好習慣,幫你便秘卡關說再見,讓腸道不再有累積好幾天的宿便問題!
-
2024-05-28 退休力.健康準備
什麼是「幸福荷爾蒙」?逆齡料理課營養師三妙招促進分泌
「我以為這只是單純料理課,沒想到還可以學到用營養改善情緒、提升免疫力的方法。」住台北市的80歲張女士,在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舉辦的「逆齡料理系列─讓心情變年輕 吃出免疫力」課堂上分享說,透過營養師教導,她才了解如何藉由營養攝取、調整生活來改善焦慮情緒。營養師蘇韋霖指出,想改善焦慮情緒,可以藉由「攝取含色胺酸等營養素食物」、「白天曬5到30分鐘太陽」、「節律運動」3妙招,幫助「幸福荷爾蒙」血清素分泌,當血清素分泌足夠的話,心情就會比較開朗、正向,免疫力自然就會提升。在逆齡料理課中,蘇韋霖首先分享影響情緒、免疫力背後的重要因素,說明哪些營養素、作法可以促進情緒健康,再教導學員如何用香蕉、高純度巧克力、燕麥片等製作口感滑潤的「低糖穀物麥片」等小點心,學員在課堂上實際動手製作,在說說笑笑間,也交到好朋友。心情開朗、正向 免疫力向上提升蘇韋霖分析,當一個人長時間處於慢性壓力之下,又因兒女、經濟等煩心事而情緒緊張、憂鬱,若加上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等慢性病糾纏,很容易造成身體氧化壓力,進而干擾身體免疫力,身體會加速老化,因此如果情緒能維持開朗、正向,經常紓壓,對免疫提升、平衡,就會很有好處。飲食運動3妙招 分泌「幸福荷爾蒙」「腎上腺素、多巴胺與血清素,是影響情緒、刺激交感神經作用的荷爾蒙。」蘇韋霖解釋,當一個人處於緊張狀態,便容易分泌腎上腺素,而多巴胺是「快樂荷爾蒙」,可讓心情保持愉悅,血清素則是「幸福荷爾蒙」,可幫助調節腎上腺素、多巴胺平衡,這些荷爾蒙、神經傳導物質正常運作、協同作用,情緒就會比較健康、平穩。以血清素為例,若要促進血清素分泌,蘇韋霖建議,飲食可食用含色胺酸等食物,像麥片含有豐富色胺酸、維生素B群、膳食纖維等,對整體身心健康有好處。血清素的分泌也與曬太陽、進行節律運動有關,節律運動是指健走等有規律節奏的運動,或腹式呼吸也是節律動作,當蘇韋霖引導學員進行腹式呼吸練習,所有人的情緒都逐漸穩定下來。課程結束後,有的學員因收穫很多,且在課堂上交到朋友,便決定繼續報名後續課程。在接下來課程中,蘇韋霖也會傳授「讓腸胃變年輕、吃出保護力」、「讓肝腎變年輕,吃出代謝力」與「讓血管變年輕,吃出抗老力」等飲食技巧,協助學員學習運用天然食材,朝逆齡、提升保護力、代謝力、抗老力等目標邁進。逆齡料理系列─打造愈吃愈年輕的餐桌課程時間:•6月02日(日)讓腸胃變年輕 吃出保護力•6月16日(日)讓肝腎變年輕 吃出代謝力•6月23日(日) 讓血管變年輕 吃出抗老力地點:台北市衡陽路72號3樓 (由捷運西門站4號出口沿衡陽路直行約5分鐘)洽詢:02-8692-5588轉5869報名網頁
-
2024-05-25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talk/彰基兒童醫院院長陳家玉拯救無數早產兒生命,71歲恬淡養生遵守「2重點」
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2014年9月成立,主要照顧彰化、南投、雲林孩童,尤其是急、重症的兒童病患,院長陳家玉擔任小兒科醫師、新生兒科醫師40多年,拯救無數早產兒及新生兒生命,6年前從中山醫學大學校長退休到彰基兒童醫院出任院長。目前彰基兒醫救起最小存活的早產兒出生體重只有339公克,懷孕周期22周又2天。透過病友會組織 支持罕病童家庭陳家玉說,許多高危險性妊娠都集中到彰基生產,40年前醫院要是看到體重小於1千公克的新生兒,大都覺得沒希望,但現在95%以上都可存活。彰基照顧許多早產兒,若地區醫院或診所遇到生產高危險個案,也有醫師、護理師跟隨救護車將重症小孩接回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陳家玉說,罕病病童占兒童病童3到6%,罕病病童要特殊照護以及藥品、營養配方,現階段透過代謝性篩檢和基因檢查,很多可查出原因,彰基也有病友會組織能夠支持家庭。面對兒科困境 盼公費生添新血新冠疫情期間,彰基兒童醫院提供專責病房與專責加護病房,照顧中部地區病童,疫情過程累積共有1200多人住院。陳家玉表示,新冠肺炎起初主要侵犯大人、老人,直到Omicron變異株出現,造成小孩傳染快速,帶來大流行,幸好疫苗注射提供適當保護力。國內小兒科正面臨困境,陳家玉指出,他剛當主治醫師一年有40萬名新生兒,去年全台只有13萬名,少子化嚴重,讓小兒科住院醫師招聘困難,近年新冠病毒對小兒科的衝擊大,許多小兒科診所門口羅雀,加上小兒科醫師的健保給付也相對弱勢,影響年輕醫師選擇的意願。「孩子是希望,能挽救脆弱生命等於救起一個家庭。」陳家玉說,當兒科醫師讓他心靈有很大的慰勞,有時看到照顧的早產兒已結婚生子,他持續守護下一代的生命與健康,覺得很有意義。陳家玉認為,政府提供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每月1萬元補助以及健保給付提升,有助減緩兒科醫師荒。目前台灣公費醫師受訓後須下鄉服務,建議若醫學生願意選擇醫院兒科可抵免下鄉服務年限,每年招收公費醫學生若承諾切結選擇當小兒科醫師就有保障名額等方式,會對兒科留才有正面幫助。院長日常養生之道:游泳30年 早睡早起愛喝茶陳家玉的生活非常規律、簡單平淡,30多年來維持每周一次的游泳運動,是他保持體力的祕訣。每天晚上9點半睡覺,5點半起床出門,6點半就到醫院,平時喜看醫學書、傳記文學,每天會泡一壺茶怡情養性;飲食上很少大魚大肉,每天中午則在員工餐廳用餐,吃煎蛋、豆腐等簡單家常菜就很足夠。陳家玉的祖父與父親都是內兒科醫師,恬淡的生活模式是父親給他的啟發。陳家玉說,父親從日本長崎醫學大學畢業,是小鎮開業醫師,活到103歲,生活簡單,很少吃大餐,從小家裡給的也都是基本營養;祖父寫得詩詞都得獎,父親喜歡做詩詞、寫對聯,台灣寺廟對聯多出自他手。執業40多年的陳家玉,很早拿到醫學博士學位,42歲時就是小兒科學的教授,培養出許多優秀醫療人才,教學工作讓他樂在其中。陳家玉對於工作並不會感受到太大壓力,事情多時就是一件一件解決,即便工作繁忙,他每周仍會抽空游泳,一次游2小時,約游1千公尺,再沖水柱放鬆。他說,游泳是很好的全身運動,不用呼朋引伴,自己一個人就能完成,因此讓他能夠保持體力。陳家玉小檔案年齡:71歲專長:新生學、小兒感染學、小兒內分泌學、兒童胸腔醫學現職: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院長學歷:日本大學醫學博士、中山醫學大學醫學士經歷:中山醫學大學校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總院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中山醫學大學小兒部教授、中山醫學大學小兒部主任、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理事長、台灣兒童胸腔暨重症醫學會理事長給病人的一句話:規律簡單平靜過生活。責任編輯 吳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