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搜尋
休克
共找到
711
筆 文章
-
-
2024-11-22 醫聲.Podcast
🎧|急診大塞車怎麼辦?醫師告訴你「這方法」能解套
急診壅塞已是台灣醫療沉痾,健保署統計,最嚴重的檢傷一級民眾暫留醫學中心急診的時間長達15.43小時,遠超8小時健保品質建議上限,尤其當前國際情勢緊張、天災頻繁、冬季病毒齊發及心腦血管病人激增,壅塞情形恐雪上加霜。對此,台灣急診醫學會理事長許建清表示,除了須為急診減壓外,醫學會也正規劃延長野外照護(Prolonged Field Care, PFC)指引,盼在有限的時間與資源下,為病患做最有利的初步處置,以銜接後續治療。🎧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複合型災害頻傳 延長醫療照護助患者銜接正式處置 台灣急診壅塞成因複雜,許建清說,現在台灣急診前、中端檢傷及處置無虞,問題出在照護人力短缺,急診病床不似住院或加護病房有數量限制,有些急性問題無法在家處理等,導致後端住院病床壅塞。再加上近年常見複合型災害,例如地震衍生火災、海嘯,或颱風衍生水災、土石流,許建清表示,日本也預測附近的海溝20年內將發生芮氏規模8.0的強震,因此如何使用有限資源,讓患者在送達適宜的照護單位前,接受基礎照護,是台灣急診的燃眉之急。起源自戰爭的延長野外照護(又可稱延長醫療照護)正是解方之一,先在災害現場、救護車、中繼站醫院等處,初步判斷患者傷勢並處置,最後再銜接最適宜的醫療照護單位。許建清以重大外傷患為例,救護人員會先將患者送至較近的地區醫院,接受插管、止血、輸血等措施,狀況稍微穩定後,再轉送至較遠的醫學中心。或是某工廠員工的手被攪拌機捲入,大量失血有休克死亡風險卻動彈不得,此時由麻醉科、外科、骨科、急診科醫師組成的外展急救小組趕赴現場,為其插管、麻醉,進行截肢手術,再後送到醫院接受完整醫療照護,「小組就像搭建一座橋,讓患者能從事發現場順利連接至合適的地方。」許建清指出,國內正積極準備重大緊急災害的因應措施,像是醫學會到各國觀摩救難演習,確認關鍵基礎設施及緊急救護設備,並研擬延長醫療照護指引,辦理教育訓練,制定照護標準流程,實際演練,再藉由回饋修訂指引。醫中急診壅塞嚴重 各界創造「社區醫院」因應急診室即使在壅塞的情況下,也可使用PFC的概念。回看國內急診現況,健保署重度急救責任醫院急診即時訊息顯示,多數負責醫院急診均有人等待住院,尤以醫學中心最為嚴重,截至11月20日,全台前三名分別為林口長庚醫院80人、台大醫院73人、永康奇美醫院64人。同為奇美醫院急診醫學部長的許建清表示,患者滯留於急診,不僅病家無法好好休養,醫療人員也得在看診及留觀間疲於奔命。為減輕急診壓力,尚有行動能力的感染患者可接受「非住院靜脈注射抗病箘藥物(OPAT)」;奇美醫院則提供「急診出院-居家照護」,讓急診患者經適當處置或待床期間病況好轉後返家,必要時再轉回急診。健保署七月也推動在宅急症照護(HaH)試辦計畫,讓肺炎、尿路感染或軟組織感染患者,搭配遠距醫療設備,於家中或照護機構內接受治療,許建清指出,新加坡預估能降低10-20%的病床量,使醫療更具彈性與韌性,「急診室不只在醫院,只要有設備與人力,任何地方都可以是急診室。」許建清小檔案現職:台灣急診醫學會理事長奇美醫院急診醫學部部長教育部部定教授經歷:奇美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奇美醫院急診醫學部副主任奇美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學歷: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流行病學博士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周佩怡音訊剪輯:陳函腳本撰寫:周佩怡音訊錄製:鄭友寧特別感謝:台灣急診醫學會、奇美醫院
-
2024-11-20 醫療.心臟血管
一起身眼前發黑、眩暈 姿勢性低血壓作怪!5招預防
如果常出現眼前發黑,甚至感到眩暈,尤其是每天早上起床時最常發生這些症狀,小心可能是「姿勢性低血壓」在作怪。自主神經失衡 年長者好發姿勢性低血壓又稱「直立性低血壓」,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蘇彥伯表示,姿勢性低血壓是一種自主神經系統失衡,常發生在坐下或躺下後,再起立時感到一陣天旋地轉。通常症狀一下子就會改善,容易被忽略,好發在年長者身上。據統計,65歲以上年長者,姿勢性低血壓盛行率高達20%。姿勢性低血壓高危險群,包括65歲以上、有心房顫動者、服用降血壓藥物的高血壓患者,或是有頸動脈阻塞、糖尿病、長期臥床、喝酒過量等情形者。蘇彥伯指出,發生姿勢性低血壓,主要與循環血液量不足、神經系統功能受損、服用特定藥物有關,這些情況可能會讓身體的調節功能出現障礙,進而發生頭昏、頭暈、眼前發黑或暫時性視覺消失等症狀。心血管疾病徵兆 潛藏危險不過,有些人出現姿勢性低血壓時並無自覺症狀,所以不容易診斷。蘇彥伯說,有些嚴重的患者會因眩暈、昏厥被送醫急診但找不出原因,檢查過程中患者醒來且無後續不適,就直接出院回家了,建議患者應該再經由心臟科、神經內科、耳鼻喉科做更詳細的檢查。姿勢性低血壓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徵兆,血壓過低則潛藏休克的危險。姿勢性低血壓3大類型蘇彥伯表示,姿勢性低血壓的成因,可分為藥物型、神經疾病型、心血管疾病型三大類型。1.藥物型姿勢性低血壓有些中高齡長者控制慢性病常服藥的藥物,例如血管擴張劑、利尿劑、降血壓藥物、鎮靜安眠藥等,可能會引起姿勢性低血壓,建議患者要定期請醫師檢視使用劑量、有沒有重複用藥,如果用法不恰當,血壓忽高忽低,就容易傷害心血管。2.神經疾病型姿勢性低血壓糖尿病引發的神經病變、神經退化引起的巴金森病,常會導致神經疾病型的姿勢性低血壓發生,機轉為自主神經功能失調。3.心血管疾病型的姿勢性低血壓急性脫水、出血及慢性的貧血、血液循環差等因素,則易發生心血管疾病型姿勢性低血壓。常見夏日高溫水分攝取不足,導致血液體積變少,更容易發生低血壓。另外,酒精會讓體內脫水,咖啡及濃茶有利尿作用,都會加劇低血壓。物理方式緩解症狀姿勢性低血壓該如何預防及治療?蘇彥伯說,如果排除藥物、神經受損、心血管疾病等因素,只能靠物理方式緩解,例如放慢動作、調整沐浴水溫、攝取足夠水分、穿著彈性襪等。飲食是否該多攝取鹽分改善?蘇彥伯指出,要評估是否有其他慢性病問題,請營養師規畫菜單,但飲食不需要刻意太清淡,且少量多餐較佳,避免吃太飽讓血液都往消化系統集中,飯後容易頭昏。如何判定姿勢性低血壓一般低血壓的判定標準是收縮壓低於90mmHg、舒張壓低於60mmHg。若在姿勢變換的3分鐘內,收縮壓下降超過20mmHg、舒張壓下降超過10mmHg,則可判斷是「姿勢性低血壓」。5招防姿勢性低血壓1.放慢動作:變換姿勢時放慢速度,尤其是剛起床時,不要突然起身。2.注意水溫:不宜泡溫泉、洗熱水澡,容易讓血管擴張,引起相對性的血量降低。3.足夠水分:水喝不夠會身體脫水而致血液體積變少,易發生低血壓。4.穿彈性襪:讓血液由腳踝有效壓迫至大腿,增加靜脈血液回流。5.規律運動:訓練核心肌群,可增加血管彈性、降低動脈壓力。
-
2024-11-19 焦點.食安拉警報
36歲水果行老闆「長年吃店裡一物」罹患肝癌!醫師指節儉習慣害了他
有些水果價格昂貴,如果放太久部份腐爛,很多人會把壞掉的地方切掉繼續吃,但這樣很可能會不知不覺中攝入足以致癌的劇毒物質。陸媒報導,湖南一名36歲的汪姓男子經營水果店,近日感到疲憊無力,本以為是長期操勞所致,但隨後出現皮膚發黃、體重驟降、食欲不振等症狀,立即到醫院就診。經醫生診斷汪男罹患肝癌,他坦言自家水果店裡經常有腐敗的水果,他捨不得丟掉就把爛掉的部份切除後食用,這一習慣持續很多年,醫師懷疑汪男年紀輕輕就得肝癌和經常性吃腐爛、發霉的水果有關。湖南省中西結合醫院腫瘤二科主任教授鄭天好指出,腐爛的水果裡存在黃曲霉毒素(黃麴毒素),這是一種劇毒,甚至比砒霜還毒,只要一毫克就可致癌。黴變產生的微生物不只存在於腐爛部位,還會隨著汁水在水果內部擴散,肉眼並不能判斷毒素的擴散範圍。因此即使是只壞了一點的水果,為了安全起見最好整個扔掉。最惡名昭彰的霉菌毒素:黃麴毒素根據南投醫院衛教資料指出,黃麴毒素不僅是有毒物質,更已被證實是誘發肝癌的主要毒素之一,最常和黃麴毒素聯想在一起的是發霉的花生,但所有沒有保存好的食品都有可能滋生黃麴毒素,包括五穀雜糧、堅果類、豆類、內臟、乳製品、雞蛋水果等。如何預防黃麴毒素?1.挑選新鮮的魚、肉、蔬、果,剩餘的最好置於冰箱保存,食材採先進先出的觀念。若發現食物發霉、過期,應立即丟棄。2.儘量少吃內臟類、醃漬類、乾貨式食物及經過長黴程序調味醬油。3.少吃易受污染的食物及其製品。4.注意農作物的收成、運輸、貯藏程序,避免黃麴毒素的發生。5.購買新鮮、真空包裝的米、豆、麥、五穀雜糧及其製品,並從外觀察是否長黴。包裝若有破損或色澤改變,不可購買。6.打開後,最好以乾燥的密封罐貯存在低溫、乾燥處,並在有效期限內吃完。7.政府定期抽檢食品中黃麴毒素含量,使食品業者重視黃麴毒素的預防。8.改變錯誤的飲酒習慣。9.不要因為可惜還是把沒發霉的部份吃掉,雖然外觀一切正常但其實菌絲早已在食物內生長了,若誤食輕者-噁心、嘔吐,重者-休克甚至造成死亡。
-
2024-10-31 醫療.感染科
颱風在家吃飯得注意「這事」 少女吐到休克全因這病毒
強颱康芮來襲,全台22縣市停班停課,多數人避免外出,選擇在家中度過。醫師提醒,近期社區內不只流行呼吸道病毒,腸胃道病毒也在流行,幾天前一位10多歲少女,不明原因從晚上吐到隔天早上,原想吐完就沒事,隔天卻因為神智不清緊急送醫,當時血壓已低於90mmHg,瀕臨休克,診斷判定是感染諾羅病毒。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表示,颱風天後,呼吸道或是腸胃道病毒感染的患者就會增加,颱風並非導致兩種病毒傳播的原因,而是颱風假間接導致人與人的接觸增加感染率。諾羅病毒是典型「一人感染全家中鏢」的病毒,籲颱風天全家聚首,食物需充分加熱。一位10多歲少女,日前在家中從晚上吐到隔天早上,一開始不曉得嘔吐原因,家人認為休息一下,症狀就會改善,沒想到少女整晚都在吐,一路吐到早上,到了早上不只沒東西可以吐,還神智不清症狀,家人緊急送醫,少女一量血壓竟低於90mmHg,已到休克標準。吳昌騰說,當下立即給予她藥物,同時補充輸液恢復體力,直到可以進食不再嘔吐,才讓她返家,由於少女的嘔吐症狀是因「諾羅病毒」而起,諾羅病毒的傳播方式是吃下被諾羅病毒汙染的食物或水,接觸被諾羅病毒汙染的物體表面,再碰觸到自身的嘴、鼻、眼睛等粘膜傳播。所以即使少女停止嘔吐,諾羅病毒仍可能傳播。諾羅病毒被稱為是「一人感染全家中鏢」的病毒,吳昌騰說,今天全台放颱風假,而社區內諾羅病毒仍處於流行期,家人或朋友間一起飲食,一定要注意食物是否有煮熟,吃飯前一定要將手徹底洗乾淨,避免颱風天後染疫。吳昌騰說,今天是颱風天,如果在家中已經出現嘔吐、拉肚子且無法進食的症狀,建議次數一旦超過5次就要擔心有脫水的風險,需適度補水,超過8次就建議立即到醫院就醫,脫水之後,血壓就會下降,進而導致休克等,恐危急生命。吳昌騰提醒,社區目前仍處於多種病毒感染的階段,呼籲民眾做好自身的防疫措施,勤洗手、戴口罩、打疫苗。
-
2024-10-31 養生.聰明飲食
維生素A比蘋果高60倍!「熱帶水果之王」芒果護眼又養顏,教你去皮切、旋轉切...3種切法不浪費果肉
芒果是夏季的代表水果,栽培品種以愛文芒果最多,其次為土芒果、金煌芒果等,產期從3月到10月,盛產期為6月至7月。 芒果是夏季的代表水果,栽培品種以愛文芒果最多,其次為土芒果、金煌芒果等,產期從3月到10月,盛產期為6月至7月。 台灣的芒果品種非常多,以下整理台灣較常見的芒果熱量、營養成分表:(以下為每100g之含量數值) 土芒果 愛文芒果 金煌芒果 玉文芒果 四季芒果 香水芒果 熱量 (kcal) 53 41 49 61 57 63 膳食纖維 (g) 1 0.9 1.4 0.7 1.8 1.4 β胡蘿蔔素(μg) 571 1152 785 182 742 875 維生素C (mg) 14.3 23.5 8.4 26 15.6 15.5 鉀 (mg) 140 106 104 121 145 143 鎂 (mg) 10 7 9 10 12 9 此外,芒果中的維生素A相當豐富。以愛文芒果為例,根據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新版)顯示,每100公克中含有維生素A1920 I.U,是蘋果的60倍。芒果5大功效高敏敏營養師說明,芒果中含有維生素C、礦物質鎂、鉀與豐富的膳食纖維,適量攝取能夠增加身體防護力、幫助排便順暢還能養顏美容,以下為芒果的5大功效: 維生素C:抗壓、抗氧、養顏。 礦物質鎂:天然的神經安定劑,能穩定神經、提升睡眠品質。 維生素A:提升夜間暗視力,保護黏膜健康。 礦物質鉀:預防心血管疾病,降血壓、消水腫。 膳食纖維:幫助腸道順暢、增加飽足感。芒果4大禁忌毒物專家招名威提醒,芒果含糖量極高,有4種人需要注意攝取量: 過敏:有過敏體質的人,只要吃芒果,容易出現聲音沙啞、嘴巴紅腫、嘔吐、皮膚癢,甚至是過敏性休克的情況。 開放性傷口:芒果屬於比較燥熱的水果,建議皮膚有傷口、口腔發炎者別吃,否則會加重發炎的情況。 腎臟病:芒果的含鉀量比一般水果高,建議腎臟病患者少吃。 三高族群:芒果營養雖豐富,含糖量也高,過量會造成肝細胞負擔,易導致三酸甘油酯升,建議三高族群要少吃。芒果挑選與保存方法怎麼樣才能挑選到好吃的芒果,粉專「鮮享農YA - 農糧署」分享3個挑選秘訣: 看:果皮紅潤、頭尾飽滿 聞:果香濃郁、品質好 摸:蒂頭微凹陷、有果粉佳此外,買到芒果後不急著冰冰箱,放在陰涼處等待後熟,等到香氣濃郁、微軟及果皮出油,即可品嘗芒果酸甜好滋味。芒果怎麼切?正值芒果產季,今年產量豐沛,價格較往年平價,民眾可趁當季正香甜多選購,但芒果要怎麼切才能品嚐完整果肉?農糧署在臉書粉專「鮮享農YA - 農糧署」教戰3種切法,包括經典的「井字切」,可以優雅品嚐的「去皮切」,以及方便快速的「旋轉切」。▲芒果怎麼切?農糧署教你井字切、去皮切、旋轉切三種芒果切法。(圖/翻攝自鮮享農YA - 農糧署。) 延伸閱讀 芒果有毒、荔枝吃了上火、西瓜性寒...是真的嗎?「夏日水果3大迷思」營養師一次破解必吃夏日水果》「芒果」竟可降血壓、抗氧化又顧腸道!營養師教你:「這樣吃」就不怕過敏芒果變黑,小心吃壞肚子?專家:長黑斑不僅對人體無礙,還代表●●可能較高 資料來源:高敏敏營養師、農業E報、毒物專家招名威、農糧署、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新版) 責任編輯:曾耀儀核稿編輯:陳宛欣延伸閱讀: 柚子的皮可以吃嗎?柚子皮怎麼利用?4大用途、5功效及3禁忌一次看 「乾眼症」為什麼滴人工淚液卻沒用?誤會大了!眼科醫師打破迷思:乾眼症大多缺的不是水,而是...
-
2024-10-19 醫療.心臟血管
無肥胖、三高、糖尿病為何還得冠狀動脈疾病?心臟外科醫曝被忽略的預防關鍵
日本國寶級影帝西田敏行日前被助理發現在家中床上變冷,救護人員抵達現場判斷他明顯身亡,享年76歲。經紀公司透過其官網公布死因,為「缺血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疾病)」。西田敏行21年前因心肌梗塞住院,康復後重返工作崗位還宣布戒煙,近年他身體狀況不好,曾摔倒導致頸椎脫臼、罹患膽囊炎,靠輪椅代步,演出時多是坐姿。不過他仍相當敬業,本月8日還出席「派遣女醫X」劇場版活動以輪椅代步。冠心病有多致命?冠狀動脈心臟病(冠心病)又稱缺血性心臟病,是最常見的一種心臟病。當脂肪、膽固醇堆積而使動脈血管變窄或阻塞,形成「動脈粥狀硬化」,如果只有慢性阻塞,通過的血流量減少導致缺氧但無心肌壞死,即為「狹心症」;如有急性阻塞,心肌突然得不到氧氣供應造成組織壞死,就是「急性心肌梗塞」,嚴重可致休克、死亡。哪些人是冠心病高危險群?冠心病過去是以中老年人為主的疾病,但近年患者年紀下降,據研究與人們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的改變有關。包括冠心病在內的心血管疾病,長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前三名。另外還有以下幾種族群容易罹患冠心病:‧45歲以上、女55歲以上。男女發病比例約2:1,女性如無糖尿病等其它重大危險因子則停經前少發生。‧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及糖尿病患者。‧有心血管疾病家族病史者。‧過於肥胖、運動量過少者。‧長期吸煙者、大量酗酒者。‧常吃高熱量、高動物脂肪、高膽固醇、高糖飲食者。‧過度操勞、缺乏休息睡眠者。‧壓力大、精神容易過度緊張者。如何不要成為冠心病的候選人?東元綜合醫院心臟外科醫師張玉蓮在該院官網分享,一直以來醫生都認為高血壓、肥胖、抽煙、男性、年紀大血管老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似乎所有條件都和生活習慣不良有關;可是臨床上總有人並無上述情況仍罹患心臟病,像是有男性病例不胖、沒有高血壓和糖尿病,還經常慢跑運動,不懂為何還會患病,甚至到了要裝心導管的程度。張玉蓮表示撇除生理因素,平靜平衡的人生也是保持心臟,甚至可說是身體健康的不二法門。無論中西醫學,都忽略掉情緒對生理機能的影響。像有位年紀60歲初的患者,在公司是中級主管,雖然胖但血脂肪正常、無糖尿病,性子很急。他在看診過程中再三強調要和先前醫院拿一模一樣的藥、拒絕許多可早點回診日期的建議、沒聽完醫囑就急迫打斷,讓醫生懷疑這位患者求好心切、一絲不茍的個性,才是導致他高血壓、心臟病的主因。她建議生活裡要有適當的工作與休閒,兼顧家庭和工作雖然很難,仍要適時告訴自己放輕鬆,給自己多點睡眠,身體需要時間修復,就像電腦須需要關機重整。人生有各式各樣的問題一時半刻是解決不了的,但是生活求個平衡就好。
-
2024-10-19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新婚之夜,為何在馬桶上比在床上的時間還多?
診間,來了一對男女。我看了男的一眼,滿虛弱的,默默無語。「我們昨天新婚之夜!」女的說話了。原來是新娘子帶新郎來看診。「是不是昨夜太激情了、虛脫了,不然怎麼那麼累!」我心裏想,「這樣怎麼會來看診?」女:「昨夜,他在馬桶上的時間,比在床上的時間還多!」「以前會拉肚子嗎?」我問了病人。病人:「不會。」「有吃什麼食物嗎?」「沒有。」我再仔細問,「有吃麵食嗎?有吃生食嗎?」女的仔細想了想:「就是只吃了一碗麵。」我點了點頭,心裡有了答案。病人:「可是煮熟的呀?」「麵是煮熟的,可是加的蔥薑蒜通常都是生的!」這是常見的食物中毒的案例,因為天氣炎熱,傳統麵食的做法,麵有煮過,但是添加的蔥蒜或其他的佐料等都是生的,而且可能放了很久,如保存不當,細菌孳生,引起急性腸胃炎,這種病例屢見不鮮。食物汙染了細菌,細菌在腸道內繁殖,釋出毒素,刺激胃的快速蠕動,如果在胃就會嘔吐,引起急性胃腸炎;如果是在腸子就拉了出去,引起急性腸胃炎。通常食物中毒引起的嘔吐或腹瀉,一兩天就會好,但也有長達一星期的。還有些細菌會引起發冷、發燒,甚至引起便血,必須服用抗生素治療才能治癒,不可輕忽。此外,也有些細菌,會將腸壁中的水分一直排出去,引起嚴重腹瀉,例如霍亂弧菌,嚴重者會休克,甚至脫水而死。事實上,會腹瀉有很多原因,大人通常是食物中毒之外,小孩則通常是病毒感染所引起。此外,大人還有可能是自體免疫疾病所引起,就是俗稱的「網內互打」,自己的免疫細胞攻擊自己的腸胃道,引起便血、腹瀉、腹痛,此時就必須服用抗自體免疫藥物治療。此外,如果腹瀉持續沒有改善,最怕的是大腸長了腫瘤,爛掉了,引起大便習慣改變、便血、便祕或腹瀉,此時就必須小心謹慎趕緊求醫診斷,驗血、驗大便,甚至做大腸鏡檢查,以防萬一。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出言不遜,可能會惹大禍,衛生習慣不好,好吃生食,或誤食不潔食物,不僅新婚之夜不能盡興,也可能會影響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欲知正確肝病新知,請追蹤「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及「好心肝.好健康」Facebook粉絲專頁。肝基會出版會刊及肝病治療手冊,歡迎來電索閱。若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免費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相關資訊。
-
2024-10-18 醫聲.Podcast
🎧|潛水風潮夯!4族群風險高,醫師提醒6大注意事項
台灣四面環海,越來越多國人熱愛潛水,但醫師提醒,心血管疾病、感冒等患者不適合潛水,潛水者也要小心發生潛水夫病,一旦出現關節痛、皮膚癢等症狀,就要立刻送醫,進行高壓氧治療,切記不可再次下潛,出國潛水回台更要注意一件事,避免加重病情。🎧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曾有位年輕人第一次到東北角龍洞潛水,被教練發現氣喘發作,導致浮出水面的姿勢詭異、意識模糊,送醫過程中雖恢復清醒,但雙眼失明且出現氣胸,隨後被診斷出罹患潛水夫病,氣泡阻塞支配眼球的血管,經引流與高壓氧治療後,病情轉為穩定,視力恢復。醫師坦言,若救治時間再晚點,恐留下永久後遺症。哪些人不適合潛水?台灣潛水風氣旺盛,以自由潛水為例,據統計,台灣目前約有8至10萬名自由潛水人口,人數持續成長中,預估產值上看每年20億元,但中華民國高壓暨海底醫學會理事長、三軍總醫院行政副院長彭忠衎表示,自由潛水及水肺潛水牽涉壓力變化,會對人體造成影響,尤其自由潛水單憑正常呼吸和屏息,十分考驗技術,屬於一種極限運動,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潛水。他建議,民眾潛水前,可先至潛水或高壓氧等相關門診評估身體狀況,如有以下疾病或狀況就不適合潛水:1.耳鼻喉(呼吸道)相關疾病:氣喘、鼻竇炎、感冒、中耳炎、耳膜破損、慢性組塞性肺病等。2.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冠心病、心律不整等。3.心理疾病:精神官能症、幽閉恐懼症、憂鬱症等。4.其他:補牙、癲癇、手術恢復期等。潛水應保持心情平穩 上升慢可避免潛水夫病健康人下水後也不容大意,彭忠衎說,心情保持平穩很重要,若情緒過於高昂激動,將加快心跳,提高攝氧量及氣瓶消耗速度,反而讓潛水者緊張、產生心理壓力,造成惡性循環;此外,俗稱潛水夫病的減壓病是最常見的潛水意外事故,嚴重者可能死亡。當外界壓力增加,會增加氣體在身體組織的溶解率,若快速減壓上升,氣體短時間內快速解離出來,來不及排出體內,將堆積於組織間隙,直接傷害細胞,或阻礙血液循環造成缺血和缺氧,出現關節酸痛、皮膚搔癢及紅疹、頭痛頭暈、倦怠等症狀,甚至視力模糊、肢體癱瘓、呼吸困難、胸悶、胸痛、休克、死亡。彭忠衎分享,曾有位花蓮民眾潛水抓魚時,未注意減壓上升速度,結果罹患潛水夫病,轉送三軍總醫院過程中,陸續發生呼吸困難、呼吸衰竭、血壓下降、昏迷、無法小便、皮膚有斑點,幸好經插管、洗腎及5小時高壓氧治療後,民眾第二天清醒,「治療再拖一點就保不住命。」有些潛水病患欲透過再次下潛、上升,自行調整體內氣泡排出,或打止痛針或類固醇,減緩關節疼痛,但彭忠衎表示,這些方法治標不治本,且後者可能造成關節永久傷害,加重病情,呼籲患者一有相關症狀,應立刻循正確減壓流程就醫,進行高壓氧治療。高壓氧也可治療糖尿病足、嚴重貧血?源自醫治海軍潛水夫病的高壓氧治療,除了透過給予1.4至3.0個大氣壓的純氧,壓縮身體溢出的氣泡,使其重新溶回於組織內,再逐漸減壓,減輕患者症狀,也能提供組織足夠的氧氣,解決缺氧及水腫,改善血液循環,並有助於消炎、殺菌、消腫、傷口復原,因此適應症包含糖尿病足、創傷、眼中風、嚴重貧血等,「但僅是輔助治療,還是要接受前面該做的治療。」潛水6大注意事項若民眾要避免發生潛水夫病在內的意外,彭忠衎提醒:1.潛水前應由醫師評估身體狀況,確認疾病與病史。2.選擇合格且專業的教練、設備與訓練。3.選擇安全的水域。4.應有潛伴隨行,不可單獨一人潛水。5.不可長時間潛水,或短時間內潛水數次,須有足夠的休息時間。6.出國潛水者24小時後才能搭機,避免升空減壓,增加潛水夫病罹患風險。彭忠衎小檔案現職:中華民國高壓暨海底醫學會理事長三軍總醫院行政副院長三軍總醫院高壓氧治療中心主治醫師三軍總醫院睡眠中心主治醫師經歷:三軍總醫院內科部主任三軍總醫院胸腔內科主任軍醫局醫計處副處長學歷:美國杜克大學博士後研究國防醫學院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國防醫學院醫學士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周佩怡音訊剪輯:陳函腳本撰寫:周佩怡音訊錄製:張羽萱特別感謝:中華民國高壓暨海底醫學會
-
2024-10-06 醫聲.罕見疾病
精準中西醫合療 罕病男孩重拾畫筆、大聲唱歌
「天啊!我到底是怎麼走過來的,這段經歷都可以寫成一本書了,我是不是要開始著手寫稿出書!」23歲的涂博俞侃侃而談。陽光開朗的形象,讓人難以想像他罹患罕見疾病「腎上腺腦白質失養症」,坐在病床上的他,僅用塊薄毯覆蓋纖細下肢,幾個月前還曾想放棄治療,讓媽媽每天以淚洗面。怪病致走路障礙、大小便失禁,基因檢測揭祕。2021年盛夏,熱愛運動的博俞開始覺得走路「怪怪的」,左搖右晃像是酒醉,也無法久站,起身費力,大小便失禁,想尿時尿不出,不想尿時膀胱有脹感,「我原先是業務,某天晚上跑客戶時,肚子忽然不舒服,還來不及到廁所,括約肌就失控,非常狼狽。」家住台中的母子倆四處求診,接受各種檢查,試過許多藥物、復健、保健食品,卻找不出病因;後經介紹自費進行基因檢測,但因情況特殊,還需將資料和血液送至美國,三個月後確診為腎上腺腦白質失養症(又稱腎上腺脊髓性神經病變型,Adreno-myeloneuropathy, AMN)。罕病難治,陽光男孩一年半後完全無法行走。AMN為X染色體隱性遺傳罕見疾病「腎上腺腦白質病變(Adrenoleukodystrophy, ALD)」的一種類型,約佔40%至45%,好發於20至40歲。當ABCD1基因發生缺損,細胞中的過氧化小體無法代謝長鏈脂肪酸(very long-chain fatty acids, VLFCA),進而堆積在腎上腺,影響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出現腿部僵硬、全身無力、無法控制括約肌、感覺失調等症狀,甚至可能發生腎上腺危象(adrenal crisis),導致休克、嘔吐、甚至是昏迷。雖找到病因,卻尚無針對已有神經病變成年患者的治療,博俞僅能定期施打抗生素延緩惡化,且原先勉強藉助行器移動的他,在腳意外燙傷後,病情急速惡化到無法行走,加上服用類固醇,全身腫到像水牛,翻身、起身需他人協助。幹細胞移植順利,卻只能暫時保住性命。2022年爽秋,博俞忽感心臟被掐住般一瞬悶痛,旋即失去意識,急救檢查出是肺栓塞所致,加上類固醇引起的脂肪肝。醫師建議接受幹細胞移植,並幸運地在一個月內找到幹細胞全吻合的配對者,移植後一周內,各項數據恢復快速,也沒出現排斥反應或感染。命雖暫時保住,未來仍彷彿看不見底部的懸崖,「那時有跟媽媽討論,若沒有其他方法,是否就順其自然,發生狀況時放棄急救,不讓痛苦延續,也減輕家人負擔。」但朋友無意間看到花蓮慈濟醫院的中西醫合療資訊,讓母子重燃希望。西醫辨病+中醫辯證,症狀奇蹟好轉。花慈院長林欣榮表示,當前醫學界認定AMN患者病入膏肓或難以治癒,但慈濟醫院運用基因定序等先進技術,從傳統中藥中尋找精準藥材,逆轉並改善患者症狀。花慈副院長何宗融說,西醫是辨病論治,依照疾病診斷治療,中醫則為辨證論治,綜合觀察、分析出疾病的性質再治療;但由於中草藥不似西藥般利用新工具分析,建立完整資料庫已久,因此需靠基因研究專家、花慈顧問張建國「燒腦」找精準藥材,補上合療內的中醫拼圖。要找到治療藥物,須先了解致病機轉,張建國表示,AMN起因於ABCD1基因缺損,但研究發現,增加相似基因ABCD2、ABCD3的表現量,有助於改善症狀,目前已確認蒲黃、遠志、川楝、浙貝母、黃耆等十種中草藥正有此效,並可多標靶治療;林欣榮也說,中草藥一帖200元左右,比動輒幾千萬的基因治療便宜許多。首例精準中西醫合療、症狀大幅改善的AMN患者。此外,加上西醫的「經顱磁刺激治療(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及中醫針灸,博俞的手部動作及下肢觸覺、移動、大小便等等功能明顯改善,食欲、氣色恢復正常,能開始執筆寫字、畫畫,或是大聲唱歌,「整體身體狀況進步中,也提升自信,自己有動力往未來前進,更清晰可見未來的樣子。」博俞是首例精準中西醫合療且症狀大幅改善的AMN患者,何宗融說,預計將成果投稿至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提供給全球醫界參考。目前博俞每天三餐服用中藥,每月一次到花慈住院三天,接受進一步治療,本性樂觀的他,也一直在各大社群軟體分享自己的治療紀錄與心路歷程,「痊癒後,我會邊跑業務邊分享自己的經驗,也想出書增加影響力,更希望有導演拍攝這段故事,鼓勵更多人。」
-
2024-10-06 醫聲.醫聲要聞
金門男大生車禍休克 林口長庚團隊接力救命
「我們看到他的時候,全身插滿管線,全身都是血,叫他也沒反應……」2022年4月某一天,住在台灣本島的呂爸爸、呂媽媽接獲電話,得知兒子在金門出了嚴重車禍,不僅腹腔大出血,也已休克,正在離島的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簡稱金門醫院)與死神拔河。看到兒子從醫療專機上被抬了下來,他們一度以為自己要失去心愛的兒子,所幸在林口長庚醫院團隊的接力搶救中,呂爸爸、呂媽媽終於盼到了奇蹟。在這場救命接力賽當中,第一眼看到呂同學的是當時正輪值、派駐於金門醫院的林口長庚外傷急症外科科主任外傷醫學會常務理事康世晴。他回憶道,當時患者的肝臟、右腎都有撕裂傷,出血也很嚴重,情況十分危急,所以當下以救命、保命為第一優先,除了先止血,也要趕緊先切除患者右邊嚴重破損的腎臟,以控制受損範圍,避免傷害擴大。此時,康世晴也當機立斷,馬上與林口長庚醫院的醫療團隊討論,並決定讓呂同學回台接受治療。團隊展現神默契,治療、溝通一氣呵成。「當康主任在金門的時候,我們已經知道狀況。」患者一下飛機,馬上接手治療的是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外傷急症外科教授級主治醫師暨外傷醫學會常務理事傅志遠,他回憶當時一聽到消息,醫療團隊就趕快協調放射科等科別,預估可能要進行栓塞治療,也要趕快準備加護病房病床,所有治療、溝通都是一氣呵成,醫療團隊彼此都了解往後的治療方向、原則,做好充分準備,並嚴陣以待。呂同學到達台灣本島,傅志遠立刻執行急救手術,讓生命跡象更穩定,再進行後續的修復、重建工作。傅志遠分析,醫治嚴重車禍傷患,往往需要很強大的團隊,治療也不是一次手術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因為傷患可能同時有腦出血、腹腔出血、手腳骨折等多重傷勢,治療無法一步到位,有時需要歷經多次治療、手術,才能真正復原。加護病房監測,後續修復重建,患者重回大學生活。以呂同學來說,歷經大出血的他,即使接受初步止血、急救,還是很不穩定,因此傅志遠讓他轉入加護病房,等狀況穩定再進行後續治療,此時由鎮守加護病房的林口長庚外傷急症外科主治醫師汪家正接下治療、穩定病情的重責大任。在加護病房,汪家正運用血液動力學監測儀器,監測呂同學的血管收縮狀態、血壓與心跳等循環指標與生理數值,一發現問題,便趕快介入、處理。汪家正說,當全身血液動力學出現異常,代表傷患體內有潛在問題需排除,這也讓醫療團隊在最短時間察覺異常、確認是否為水分不足或過多、血管收縮能力不好、心臟的血液輸出能力欠佳等潛在問題造成,並盡早展開救治。在過去,這些檢查需耗費很多時間,現在關鍵數據一目了然,節省了許多的時間。當呂同學轉趨穩定,傅志遠立刻進行後續修復、重建手術,手術後,在醫療團隊的照護之下,呂同學逐漸康復,也順利重回大學生活。對於呂同學的死裡逃生,呂爸爸、呂媽媽對林口長庚醫院團隊深表感激。制度健全、醫療進步,守護每一條珍貴生命。事實上,從過去到現在,由於衛生福利部「醫學中心或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支援離島及醫療資源不足地區醫院緊急醫療照護服務獎勵計畫」(簡稱醫中計畫)與許多進階醫療儀器,例如血液動力學的即時監測等,納入健保給付政策的支持,讓不少像呂同學這樣的嚴重病患得到更多活命的資源與機會。汪家正表示,隨著政策、制度的健全與醫療科技的日新月異,過往可能留不住的病患,也有機會獲得生機,當看到病人被救回來,擁有正常生活,就會讓人感受到這份工作的價值所在。康世晴與傅志遠也認為,爭取更多寶貴時間、救治更多生命,正是身為外傷急症外科團隊重要使命感所在,未來也期待離島、偏鄉民眾可以擁有更好的醫療、照護品質。
-
2024-09-10 名人.謝向堯
謝向堯/同情心與同理心 醫病譜出交集與共鳴
從前我在醫學中心服務。那裡總是人滿為患,常遇到來自各地的疑難雜症。患者行動再怎麼不便,泰半的家屬也會想辦法掛到號,設法將他們帶來門診,只為尋求「最好的醫療」。直到我轉任地區醫院,才發現不同地區的風土民情有很大的差異,而患者的期望也不同。有位六十多歲的男子,體型中廣,講話慢慢的,撐四腳拐杖走進門診。他初次掛號時,主訴「近一年來常常跌倒」。他並沒吃什麼可能引起精神不好或頭暈的藥物;問他跌倒前有沒有頭暈目眩、視力模糊、腳軟等等症狀?他也說沒有。不過我注意到他的舊傷遍布在身體很多地方,如頭部、腿部、臀部……表示跌倒不是偶發事件。造成跌倒的鑑別診斷很多。從視力不好、膝蓋或下肢關節退化;到全身性疾病如貧血、新陳代謝問題導致頭暈或全身體力退化都有可能。而神經科疾病,如帕金森氏症候群、水腦症、脊髓病變、周邊神經或肌肉病變等等都需要考慮,要一一排除得費一番功夫。最直覺的判斷是,如果一般重心不穩向前撲倒,傷口會在前額或臉部;如果是癲癇發作時抽搐則常往後仰,傷口通常在後腦勺或背部;至於血液循環不好或其他原因昏厥、中暑等等,則得看患者發生當下站姿而定,可能側倒、也可能偏任何方向,比較難猜。患者這次傷口是在頭頂,這點我想不明白。他當時並非下樓梯,難不成前空翻而頭頂朝下跌倒?細問之後才知道,他這次其實還是向前倒,只不過正前方剛好有個矮櫃,頭不偏不倚撞在矮櫃側邊的直角。想來一定很痛!我先找了外科醫師,幫他頭頂傷口縫了幾針,然後收他住院檢查。他目前獨居,所有的資訊只能問本人。儘管兩天後有朋友來探視他,但感覺也不算熟。原來大家都叫他阿七,因為他上頭有五個兄姊,父母還另外收養了一個乾姊姊。這些兄姊們有的還在、有的過世了。但據說,有兩位哥哥生前也曾經如同他一樣,常常跌倒。倘若消息屬實,那麼他罹患神經退化性疾病的可能性就大增了。阿七平時眼神呆滯,回答問題得想較久,認知功能應該有些許問題。肌肉力量其實並不差,但是手腳和軀幹有輕微僵硬,並非典型的帕金森氏病。他從床上要站起來會顯得吃力,就算撐著四腳拐杖,站起瞬間仍會稍微晃動且前傾。我研判他平日核心肌群就無力,於是叮嚀護理人員注意他的活動狀況。數天後來了一位女性訪客,短髮、不多話,竟然是他前妻,名喚阿雲。他們離婚已兩年,但阿雲聽見鄰居轉達消息後,還是來照顧他。或許阿雲是他現在唯一能依靠的人了吧?阿七住院後的抽血檢查沒甚麼大問題。不過他有姿態性低血壓,這可以解釋為何改變姿勢時容易搖搖晃晃而跌倒 — 除了重心不穩,也不排除因為腦部暫時缺血而導致肢體無力。此外由阿雲口中得知,他的記憶力比起兩年前更衰退些,有些詞也要想一下才能講出來。其他症狀還包括吞嚥不好,眼神看往上下左右時很不靈活。他的腦部MRI影像則顯示,腦幹與腦皮質比同年齡者更加萎縮,及相對擴張的腦室。住院近一星期,阿七並沒辦法完全符合我從前遇過的任何一種典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所以我寫在病歷上的鑑別診斷還是有好幾項。然而疾病總是這樣,尤其是神經退化疾病,臨床表現能如教科書範本的相對少數;百位患者往往有數十種樣貌,醫者只能大抵選出最接近的診斷。我向阿雲解釋,綜合阿七目前所有的症狀,比較近似於一種多重系統退化的「進行性核上肌群麻痺(progressive suprabulbar palsy;PSP)」。這類疾病有的可以問出家族遺傳史,但較多是個體基因的異常;診斷上主要還是得靠臨床症狀和影像。退化疾病 無藥物可根治我緩緩說,如果阿七真的是我所推測的疾病,那麼和絕大多數神經科退化疾病一樣,都沒有藥物可以根治。比方說傳統帕金森氏病的病程較為良性,可以撐到十至二十年才逐漸不良於行;諸如阿七這類退化疾病比較不樂觀,常常發病一至三年內就得臥床了。阿雲靜靜地望著坐在床沿的阿七,眼神異常的平和。在我看來那可能是淡定?或是早就熄滅的希望?我不確定。沉吟之後,我還是決定挑明說清楚現實的預後。這類患者最後會危及生命的原因,通常是反覆的跌倒造成顱內出血或骨折、或是被食物嗆到而造成吸入性肺炎;少數則因為自律神經失調造成突發性休克或心臟停止,進而猝死。我說明,會先開立一些帕金森氏症的藥物,看阿七的肌肉協調能力能不能改善、並減少跌倒機率。但足夠的復健訓練、小心進食,還是很重要的。阿雲淡淡地說:「那就多麻煩醫師了!」語調聽不出一絲憂慮。聽見她的道謝,我心裡嘆了口氣。不僅同情阿七,更覺得有些慚愧。因為我心知肚明,以後能幫的忙將會很有限。觀察幾天,我覺得阿雲挺牢靠的。她幫阿七刮了鬍子、陪他去復健、餵他進食;我交代的事都有確實做到。復健幾天之後,阿雲告訴我,阿七初站起來的晃動有減少。或許因為感慨自己在這領域的經驗不足,我自顧自地眼神飄向牆角,念著:「假使你們願意,出院後我可以介紹你們到我原來服務的醫學中心去評估。那裏前輩們經驗較豐富,可用的藥物也更多,也許能夠讓阿七的狀況更改善。」阿雲客氣的說:「不用了!醫師已經很幫忙了。目前這樣就很足夠了。」每天查房,我問起阿七站立時頭暈的情況,阿雲總是淡淡笑說:「他復健之後,好很多了!」法律上不是伴侶,相對的不必負擔那麼多責任,我也無法強求阿雲做多少。然而阿七如果沒人照顧,是鐵定不行的。雖然我不知道阿雲是否仍舊單身?能照顧阿七多久?卻很替阿七欣慰。他們家在舊公寓五樓,沒電梯,日後出入會是很大問題。這幾乎是醫院附近住民的普遍環境。我請社工聯繫台北市的長照資源,看看能否在經濟上提供補助;心下更是祈禱阿雲有辦法多幫阿七一些。出院之後,阿雲第一次帶阿七回門診,我試著叫他站起來。儘管他由輪椅起身仍有些費力,不過已經不會剛站起來就往前傾倒。阿雲表示阿七平時難以下樓,都是在家裡練習坐與站。有次看診,閒聊之間氣氛良好。我語意深遠的向阿雲提出,應該帶阿七去作病人自主權利法的「預立醫療決定(AD)」。萬一以後他身體出狀況,可以預先打算,而不至於手忙腳亂。阿雲仍然惜話如金:「我們會考慮的。謝謝醫師總是替我們著想。」彷彿這一切都是身外之物,就算泰山崩於前,仍然可以面不改色。我當下想,自己是否心急了些?費盡心思想幫她們忙,卻好似作了煞風景的事?哪壺不開提哪壺?不禁擔心他們因此對我有成見。家屬送自家菜 令我感動但次回門診,上次的陰霾馬上煙消雲散。阿雲居然提了一袋空心菜與茄子來送我。她對我說:「這是我家自己種的蔬菜,醫師請務必收下,不要嫌棄才好。」我訝異之餘連忙道謝。感動都來不及了,怎麼會嫌棄呢?這對夫婦的態度讓我印象深刻。也讓我重新思索,甚麼叫做「最好的醫療」?醫療的理念就算再神聖,終究不是慈善事業。我得依賴自己專長來扛起一家生計,用既有資源來救治病患。何謂最好醫療 陷入長考在地區醫院,我遭遇了一些以前在醫學中心可以眾人通力完成、但在這裡卻不能做的事。有時我感到有心無力,覺得可用武器太少。於是給患者更多的建議,提供我信任的後援。例如因中風而住院的患者,除了急性期盡力處理腦損傷之外,我診斷出患者的顱內血管有狹窄,建議他出院以後可以去其他醫院評估是否能做血管支架,「一定」可以減少再度中風機會。又譬如癲癇的患者,除了藥物控制,我建議轉醫學中心做更進一步腦部檢查或長時間腦波記錄癲癇型態,「搞不好」有機會用外科手術治療?「一定」可以改善她的生活品質。這類念頭,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在我的心裡糾結。但是患者或家屬的反饋,卻常常不是我想像的。我開了轉診單,有些人卻沒去;我鼓吹他們進一步治療,有些人卻說:「醫生,現在這樣治療就很好了。」不是用我心目中最好的藥物與技術,細心的治療,才算得上仁心仁術嗎?或許對某些患者及家屬來講,就醫便利、經濟許可、生活品質(病情)有改善而沒大病痛,就算是良好的醫療吧?二十幾年前,在我剛升任主治醫師時,曾經寫過一篇文章『當醫師遇見SIKI』。緣由是我在住院醫師時期拜讀過神經科界的醫學人文前輩賴其萬教授的書。而『SIKI』的原意是原住民話「你關心我、我關心你」。那時我憑著一股熱誠,還有自己罹病後一路跌跌撞撞的經驗,發願要幫助所有經手過的患者們。儘管不能盡如人意,行醫多年卻也問心無愧。現在我變成中生代醫師,並且換了行醫環境。我維持信念與經驗,奈何有許多受限於人力、設備之處,得適度妥協。反之如阿雲,或許仍有她的期待,但也不企求更多,只要阿七有進步、活在當下就夠了。我們各自依存本性「做自己」。做自己需要很多勇氣,但也容易被諸多外在條件影響。我以長年的思維來診治,有時仍感嘆現下做得不夠理想;不過她們的反映卻真摯且滿足。未曾想過,同情心與同理心能夠以這種方式產生交集與共鳴。沒有抱怨與質疑,只有體貼與感謝。我還有一些隱約的鴻溝需要慢慢跨越,但這將會是我往後行醫路上得持續學習的課題。
-
2024-08-29 焦點.元氣新聞
8歲女童感染侵襲性食人菌!併發四肢猛爆性紫斑症 住院2個月救回一命
台南一名8歲姚姓女童今年4月因嚴重發燒2天,有感冒及嘔吐等症狀,家長嚇得連忙送往成大醫院急診,初步檢查發現女童已有嚴重低血壓、休克等毒性休克症候群,且病情迅速惡化,隨即轉往加護病房,經小兒感染科主任沈靜芬研判為感染「侵襲性A型鏈球菌」,趕緊使用抗生素治療,住院2個月後總算順利康復出院,也讓家長鬆了一口氣。沈靜芬指出,侵襲性A型鏈球菌就是惡名昭彰的「食人菌」,今年在國際間似乎有「捲土重來」增加的趨勢,日本已爆發多人感染,且衛福部疾管署近期也提醒國人注意;成大醫院今年截至目前共有2例感染A型鏈球菌,除姚姓女童外,年初曾收治一名老年人案例,恐顯示社區中仍有病菌存在。她表示,A型鏈球菌感染常見臨床表現像是咽喉痛、咽喉炎、發燒、皮疹等,少數患者會伴隨嘔吐及腹部不適,當發生意識不清、昏迷、持續低血壓、皮膚變色或出現紫斑、呼吸困難時,恐是病情發展為重症,此時若併發毒性休克症候群,病情惡化速度極快,死亡率逾50%。姚姓女童入院時,起初有呼吸急促和活動力下降,檢查後發現罹患肺炎合併嚴重發炎反應、代謝性酸中毒及急性腎功能損傷等情況,病情一度急速惡化且危急,不僅需要插管、緊急接受洗腎,甚至出現罕見四肢猛爆性紫斑症,好在透過成大醫院小兒科重症團隊、小兒感染科、小兒腎臟科、小兒胸腔外科等合作照護下,總算在今年6月重拾健康,順利出院,目前回診追蹤恢復良好。沈靜芬提到,女童因喜愛彈鋼琴及跳舞,治療過程中為改善其四肢血流狀況,避免女童因四肢循環不佳導致缺血壞死,而面臨截肢的情況,團隊透過預防及治療狹心症、心肌梗塞的「護心貼片」,做為局部血管擴張劑使用,效果良好。姚父表示,事發當時心情相當沈重、心急如焚,好在寶貝女兒順利恢復健康出院,很感謝成大醫院小兒科團隊的幫助與治療,真的非常開心,也希望未來政府能多重視小兒科醫療資源,讓醫療團隊能更無後顧之憂照顧你我的寶貝。沈靜芬也說,A型鏈球菌好發於3至15歲兒童或年長者,會藉由飛沫及接觸感染,且暫時並無有效疫苗可預防,目前治療方式主要以及時使用抗生素,透過及早診斷及早治療,多數患者可在幾天至幾週內順利恢復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24 寵物.照顧指南
不要以為做過健檢就沒事!成年貓「4大隱性疾病」易被忽略,貓咪健康檢查5建議必詳讀
貓咪是許多家庭選擇飼養的寵物,隨著年齡的增長,貓咪容易出現各種健康問題,因此飼主通常能接受定期帶年長貓咪進行體檢的觀念。然而,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即使是看似健康的成年貓咪,定期的健康檢查也同樣重要!成年貓咪也會有隱性疾病一篇2024年7月發表於《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收納了259隻年齡在7歲以上的貓咪,目的在探討定期健康檢查對成年及老年貓咪的重要性。這項研究由比利時根特大學的Femke Mortier博士及其團隊進行,目的確定大型群體中看似健康的老年貓咪(超過10歲)最常見的疾病種類,以及在詳細健康檢查後確認健康的成年貓咪(7-10歲)在兩年內出現新疾病的比率。研究人員對259隻看似健康的成年及老年貓咪進行了詳細的病史調查、身體檢查、血液檢測和尿液分析。並每六個月進行一次追蹤檢查,以監測這些貓咪在兩年內的健康狀況變化。在首次檢查中,研究發現21%的貓咪存在潛在健康問題,包括:1.慢性腎病:有7.7%的貓咪被診斷出患有國際腎臟權益協會(IRIS)第2期或以上的慢性腎病。2.甲狀腺功能亢進:4.6%的貓咪被診斷出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症。3.肥胖:40%的貓咪被發現過重。4.牙齒疾病:35%的貓咪患有中度至重度的牙齒疾病,包括:牙結石、牙齦炎。5.心臟異常:在心臟聽診中,22%的貓咪出現異常,如:心雜音、心律不整。貓咪健檢 有高比例發現新的健康問題在兩年的追蹤檢查期間,對於首次檢查確定健康的貓咪,有很高比例發展出了新的健康問題!.成年貓(7-10歲):有28%的成年貓在追蹤檢查期間被診斷出新疾病。.老年貓(超過10歲):有54%的老年貓在追蹤檢查期間出現新疾病。貓咪檢查常見新發生的疾病貓咪首次檢查,常見新發生的疾病包括:1.慢性腎病:13.4%的貓咪在追蹤檢查期間發展為IRIS第2期或更高期慢性腎病2.甲狀腺功能亢進:8.5%的貓咪在追蹤檢查期間被診斷為甲狀腺功能亢進症3.慢性腸病、肝病或胰腺炎:7.5%的貓咪在追蹤檢查期間出現這些慢性疾病4.腫瘤:7%的貓咪在追蹤檢查期間被診斷出腫瘤,包括良性和惡性腫瘤這些結果顯示,即使是首次檢查顯示健康的貓咪,隨著時間的推移仍然可能出現新的健康問題,特別是老年貓咪更易患上各種疾病。因此,定期健康檢查對於及早發現和治療這些潛在問題至關重要!定期健康檢查的重要性這項研究結果顯示,即使是看似健康的成年及老年貓咪,仍然存在許多潛在的健康問題。首次檢查中,21%的貓咪被診斷出有健康問題,如:慢性腎病、甲狀腺功能亢進、肥胖、牙齒疾病及心臟異常。隨著時間的推移,即使首次檢查結果為健康的貓咪,也有相當一部分在追蹤期間發展出新的健康問題。透過定期檢查,可以及早發現和治療這些潛在的健康問題,進而延長貓咪的壽命並提高牠們的生活品質。對於老年貓咪,定期健康檢查的價值更為顯著,因為它們更容易出現隱匿性疾病,這些疾病在早期階段通常沒有明顯症狀,難以被飼主察覺。貓咪健康檢查5大建議1.年齡在7-10歲之間的成年貓咪:建議每年進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檢查。這些檢查應包括詳細的病史調查、身體檢查、血液檢測和尿液分析。2.年齡在10歲以上的老年貓咪:建議每六個月進行一次健康檢查。由於老年貓咪更容易患上各種隱匿性疾病,更頻繁的檢查可以及時發現並處理這些問題,避免病情惡化。3.體重管理:肥胖是貓咪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尤其是老年貓咪。過重會增加貓咪患上糖尿病、心臟病和關節問題的風險。因此,飼主應該監測貓咪的體重,確保其飲食均衡並適當運動。4.口腔衛生:牙齒疾病在貓咪中很常見,特別是老年貓咪。定期的牙齒檢查和清潔可以預防牙結石和牙齦炎等問題,維持口腔健康。5.心臟檢查:定期的心臟聽診和檢查可以幫助早期發現心臟異常,如心雜音或心律不整,並進行適當的治療和管理。透過這些建議,貓咪主人可以更好地管理貓咪的健康,及早發現潛在問題,並進行適當的治療和預防措施,進而提高貓咪的生活品質和壽命。定期的健康檢查不僅是對貓咪健康的保障,也是飼主對寵物健康負責的表現!延伸閱讀:.毛孩健康殺手!12大貓狗常見疾病1次了解,留意家中蚊子嚴重恐致休克.帶著愛犬去旅行/長腫瘤被宣告剩2年壽命,主人帶環島留下珍貴回憶.貓狗飼料怎麼挑選?獸醫授「挑選、餵食、保存方法」避食安風險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20 養生.聰明飲食
大啖生魚片隔日上吐下瀉險喪命 醫師提醒3類人別生吃海鮮
夏天是玩水的季節,不少人到海邊戲水會順便安排至漁港大啖美食,海鮮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不過,內科暨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提醒,癌症、糖尿病、肝病患者等免疫功能較差的族群,要避免生食,否則易導致食物中毒,出現嚴重症狀或併發症。海洋弧菌 又稱創傷弧菌曾任急診醫師的陳威龍分享,一名65歲的慢性肝炎患者,因食用含有海洋弧菌的生魚片,險些因敗血性休克而喪命。這位民眾吃了生魚片後,當下沒有出現異常,但隔日卻開始上吐下瀉,原以為是吃壞肚子的腸胃炎疾病,自行服用成藥緩解症狀,直至晚間病情加重,四肢癱軟無力才緊急送醫。到院時,患者已經意識模糊、陷入敗血性休克,陳威龍聽聞患者曾食用生魚片,研判是海洋弧菌惹禍。海洋弧菌又稱「創傷弧菌」,致死率高,不時有民眾誤食而死亡的案例。這種細菌在適宜的溫度(20℃-27℃)下會快速繁殖,除了在海水中,海洋弧菌也會依附在海洋生物身上,隨海鮮一起被捕撈上岸。鮮魚魚刺刺傷 也會致病陳威龍提醒,海洋弧菌無法在高溫烹煮下生存,所以生食方式會將海洋弧菌一起吃下肚。一般健康情況良好的民眾,吃到被海洋弧菌汙染的生食通常不會有嚴重併發症,大多是輕微惡心、嘔吐。但免疫功能較差的族群,例如:癌症、糖尿病、肝病患者,就難以抵禦外來細菌的入侵,可能出現嚴重反應。臨床經驗顯示,感染海洋弧菌的重症患者,若未即時救治,大多會在住院48小時內因為多重器官衰竭、猛爆性敗血症死亡,死亡率超過50%。除了生食致病,購買生鮮若不慎被魚刺刺傷,也會因感染海洋弧菌而進展為壞死性筋膜炎,甚至出現敗血性休克,必須給予強效抗生素治療。以這名慢性肝炎患者為例,陳威龍強調,日常要顧好肝臟,避免影響消化食物、儲存物質、代謝解毒及製造凝血因子等功能。肝功能不好,細胞免疫功能也會降低,掌握護肝4大原則,從規律生活做起,否則吃再多保健食品也僅是治標不治本。護肝保健4大原則1.戒菸戒酒:戒酒是遠離酒精性肝病的不二法門;抽菸會影響體內氧與鐵離子等運輸,進而影響到肝臟健康。2.優質食物:多攝取含有鎂、葉綠素、維生素A及C的新鮮蔬果,另攝取優質油脂Omega-3,幫助抗氧化。3.充足睡眠:給予肝臟充足的休息時間;若睡眠不足,導致肝細胞無法進行修復,反過來影響精神狀態。4.規律運動:避免因肥胖而導致非酒精性脂肪肝;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廢物順利排出體外。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07 醫療.心臟血管
沒喝咖啡也心悸?心臟「這樣跳」要注意,醫教花10秒檢測心律
明明沒怎樣,心臟卻激烈的蹦蹦跳?小心,高血壓、服用某些藥物,更甚至有些人在減重的過程中,喝水過量或喝水不足,都有可能讓你心悸、心律不整!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的主治醫師、臺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長黃群耀醫師告訴大家心悸是什麼。心悸、心律不整是什麼?心悸是指「感覺到」心臟在跳動,並且感覺到這種跳動很奇怪,是一種症狀的描述。一般來說,我們並不會明顯感覺到心臟的跳動,因此如果有這樣的感覺,可能就是心悸的症狀。 但在某些情況下這樣的感覺是正常的,如在緊張、焦慮、興奮或者心跳加速的情況下,就會感覺到心悸。但是,如果心悸出現在非正常的情況下,如過胖、自律神經失調、藥物副作用、心跳速度過慢(一分鐘低於50下)、脫水、心律不整或其他潛在的疾病,就需要特別留意。 而心律不整是一種診斷,心悸可能是由心律不整,或以外其他的原因造成。但心律不整不只心悸,還可能有其他症狀發生。當心律不整發生時,通常是因為心臟內出現了一些異常的放電點,或者是電路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導致心臟跳動過快、過慢或不規則。這些異常的放電點或迴路通常受到自律神經的過度刺激,特別是交感神經過度活躍的情況下,導致心律不整的發生。怎麼樣算是心悸?如中醫診脈一樣,按壓手腕的脈搏,就可以感受到心跳的節奏,這是一種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練習的技巧。且相較於頸動脈,手腕的脈搏也更為安全(頸動脈過度用力按壓,恐有動脈硬化、中風風險)。平時,也可嘗試穿戴裝置,可幫助更好地監測心跳,及早發現心律不整的情況。 心率的計算與觀測按壓脈搏後觀察10秒或20秒內跳的次數,再乘以6或3就可知道自己的心跳數。如10秒內跳了10次,10×6= 60bpm(次/每分鐘),就屬於正常的靜止心率。除了心跳量,也要留意心跳的速度是否規則。 若在平靜的情況下,心跳超過100次/分鐘,又出現頭暈、胸悶、喘息等現象,可能就需要及時就醫。 大多數情況下,心悸都是良性的,因此不必過度擔心。但,約有5%~10%到可能是不良反應,如心律不整。要特別的是,「心室頻脈」可能佔了1%左右,而這樣的情況可能導致致命的後果。 心室頻脈是什麼?心室頻脈(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是一種嚴重的心臟問題,可以導致心跳失常,甚至導致昏倒或死亡。通常是由於心跳過快造成的。在運動時,我們的心跳速度可能達到每分鐘150~160次。但,無激烈運動時心跳速度卻達到每分鐘200次甚至更多,心臟可能就無法正常收縮,這樣就會導致心臟輸出量的不足,進而影響到其他器官和大腦的氧氣供應,造成身體功能的衰竭。 心室頻脈較容易出現在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肌梗塞病史、心臟出現結疤,或者家族中有心臟相關疾病的遺傳史的人身上。如何避免、預防心悸?除了留意自身的體重、生活方式及睡眠品質外,飲食中的咖啡或茶就是一些需要避免的刺激性飲品,或者可以考慮選擇低咖啡因的飲食。在藥物方面,也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甲狀腺素」的使用是一個常見的例子,甲狀腺素是一種影響身體代謝的激素,它能夠加快心跳、提高情緒,甚至引起手抖等症狀。有些減重藥物中含有甲狀腺素,這可能導致類似甲狀腺亢進的現象,使心跳加快。雖然這些藥物確實可以增加代謝,但過快的心跳對於心臟來說並不健康,一旦心臟無法承受這種速度,可能會導致心臟休克。 因此,當發現使用藥物後心跳加速時,應及時向醫生諮詢。如果出現心跳加速的不良反應,應該盡快監測心跳並儘早就醫,以免拖延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延伸閱讀: 一直拉肚子怎麼辦?6警訊快就醫!一表區分急性和慢性腹瀉,教你7型態大便分類法
-
2024-07-19 焦點.器官捐贈移植
《臥虎藏龍》一代女俠鄭佩佩離世,捐大腦供醫學研究!大體及器官捐贈需要哪些手續及流程?
《臥虎藏龍》一代女俠鄭佩佩驚傳離世,享壽78歲。根據鄭佩佩生前受訪的影片表明,離世後她希望將遺體捐出,讓更多人得到重生。鄭佩佩曾主演過《臥虎藏龍》碧眼狐狸、《唐伯虎點秋香》華夫人等角色而聞名,其過世的消息傳出後震驚所有華人圈,經紀公司已證實此事,但只表示鄭佩佩近年確實身體抱恙,只是選擇不將消息公開。然而根據外媒《Variety》報導,鄭佩佩長期患有腦部神經退化性疾病,並將自己的大腦捐獻給醫學研究。鄭佩佩早在2019年被診斷出患有罕見的神經退化性非典型帕金森綜合症,皮質基底節退化症(corticobasal degeneration ,CBD),症狀與帕金森氏症類似,目前的治療都無法延緩病症發展。【延伸資訊】台大醫院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其實鄭佩佩之前就曾公開談過遺體捐贈的理念,根據微博影片她生前受訪表明離世後希望將遺體捐出,「我雖然老了,但我還有眼角(膜)、還有遺體,呼籲大家一定要有愛,讓愛活下去,才能得到更多重生。」器官及大體捐贈的觀念在近幾年已被愈來愈多人接受,但器捐並非想捐就能捐,也得視遺體情況,並有其手續及流程。《元氣網》整理大體及器官捐贈的相關問題供大家參考。器官捐贈的相關流程及QA器捐流程確定患者無腦幹神經反射在急診室、加護病房最容易遇到意外導致腦死的患者,有些是家屬主動提出,或醫療成員能敏感於此類個案,經由主治醫師的同意,再會同社工人員或護理人員向家屬提出。此時要給家屬一段時間去了解面對—腦死等於死亡的概念。【延伸閱讀】器捐中心:生命教育不只有嚴肅談生與死 換位思考體會「遺愛分享」關懷與輔導家屬提供病患及其家屬身、心、靈的全人、全家和全程照顧是醫療成員謹守的職責。醫療人員給予家屬關懷與支持,佈置安靜的空間讓家屬紓解悲痛的情緒,在適當的時機將器官捐贈的機會告知家屬,尊重家屬有選擇捐贈或不捐贈器官的權力。 維持腦死患者器官功能捐贈者的血壓、排尿量、水份、及體溫應維持在適當的範圍,以確保器官的適用性及移植後的成功率。 同意器官捐贈當獲得初步的同意後,及找關鍵的家屬出面以便詳細說明及辦理手續, 由社工員先請家屬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 同時通知院內移植團隊或院外移植小組待命。家屬同意捐贈器官後, 醫師仍會持續救治病人直到腦死判定完成,確認病人無法回復生命。 如係意外事故,請家屬先至意外事故發生轄區派出所報案; 社工人員會協助請檢察官及法醫到醫院驗屍及核發死亡證明書。 (※報案宜盡早以便採足證據,作為萬一有訴訟程序時有力證據)。聯絡移植團隊病人入院的醫院若是移植醫院,則所有捐贈過程會由該院的移植小組人員,包括:醫師、護理及社工人員等協助處理。然而有可能該移植醫院在當時某些器官沒有合適的等待者,此情形下,則徵求家屬同意,將部份器官轉往其他移植醫院給合適的等待者,以便器官發揮最大的功效。聯絡移植醫院之移植小組若病人住進的醫院無法進行移植時,則在家屬的同意下,將病人轉往其他移植醫院。接受轉介之移植醫院的移植小組代表,包括:醫師、社工人員或護理人員,會事先前往評估病人的狀況,若適合捐贈,則安排運送,社工人員會與家屬再次確認意願,說明細節,並請家屬陪同到移植醫院完成住院手續。兩次腦死判定腦死判定依法有明確嚴謹的規定。 進行腦死判定之前應至少觀察12小時以上,確定病人(1)確實陷入深度昏迷,不能自主呼吸且須依賴人工呼吸器維持呼吸。(2)導致昏迷的原因已經確定。(3)病人係遭受無法復原之腦部結構損壞。 為避免誤判,應確定病人不是因為新陳代謝障礙、藥物中毒與低體溫所導致之昏迷。腦死判定之進行應由具有腦死判定資格之醫師兩名,及病人之原診治醫師,在具人工呼吸器及測定血液氣體等腦死判定所需設備之醫院內,依嚴謹的腦判步驟進行兩次測試。第一次腦幹功能測試通過之後,間隔至少四小時以上,再依第一次測試之規定程序再進行一次。經兩次腦幹功能測試,如果病患完全符合無腦幹反射與不能自行呼吸之條件,即宣布病患「腦死」。摘取器官或組織捐贈者若是因病腦死,則只能摘取器官捐贈同意書上填寫之器官或組織;若是因意外導致腦死,則只能摘取檢察官同意書上所填寫的器官或組織。 由於人體組織細胞須不停地利用氧氣,進行代謝作用以維持正常功能。而人體器官在缺血的情況之狀態下很容易受損,在正常體溫下,器官缺血數分鐘後就因功能受損而不適合移植,維持捐贈者之器官於正常血液循環,可避免溫缺血(warm ischemia)和減少器官功能受傷害之機會,而心、肺、肝、胰尤其不宜於摘取之後保存太久。因此,捐贈者一經腦死判定確定之後,各種器官移植團隊會盡速整合,於最短的時間內在手術室內進行摘取器官,取出之後以無菌方式暫時保存在低溫之保存液,以減少細胞之代謝速率,使細胞對氧氣及養份之需求降低,如此,可以延長器官保存時間,並配合院際間長途運送,以利移植手術之進行。 器官或組織摘取之後,醫生會在捐贈者四肢放入支撐物,並仔細縫合傷口,讓捐贈者保持完整的外觀。器官捐贈者的條件是:1.符合腦死條件而器官功能正常2.無惡性腫瘤病史3.無愛滋病病史4.無明顯敗血症5.無長時間(15分鐘以上)低血壓、休克或無心跳(asystol)6.無明顯肝病史或肝損傷(非絕對)7.無長期控制不良的心臟血管疾病、高血壓或糖尿病、無心臟畸型之病史(非絕對)8.肺臟捐贈者必須胸部X光清晰;無明顯胸部外傷、胸腔手術之病史9.年齡六十歲以下者(非絕對)(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器捐協會)大體捐贈的相關流程及QAQ:民眾如果想要捐贈大體,應該完成哪些前置手續?A:民眾如果想要往生後捐贈大體供醫學研究,可至各大醫學中心簽署大體捐贈同意書,除本人意願外,大體捐贈同意書還需要「受任人」(家屬)簽署同意。擔任受任人的優先順序依序為配偶、子女、父母或兄弟姊妹等。捐贈者如果沒有家屬,生前簽署大體捐贈同意書後,還要到法院辦理公證,符合相關法規,以利日後往生後,受贈單位能順利取得大體,協助處理身後事。Q:大體捐贈可能會遇到的障礙?A:民眾能否如願捐贈大體,關鍵在於家屬是否願意配合,捐贈者就算生前簽署大體捐贈同意書,往生後,受贈單位仍須仰賴家屬通知,並由家屬協助辦理死亡證明書、申請病歷等文件,如果家屬未出面協助辦理,在法令約束下,受贈單位仍無權取得大體。Q:哪種情況下的大體不能捐贈?A:基於解剖教材完整性、大體防腐處理的考量和保護處理人員的健康等因素下,下列情況的大體不能捐贈:1.生前曾罹患法定傳染病。2.受過嚴重創傷和做過重大器官摘除或移植手術者(視個別狀況而定)。3.溺斃或嚴重水腫。4.太胖或太瘦不適合捐贈。超過或低於標準體重百分之三十者不適合捐贈。標準體重參考公式:男性:(身高減80)X0.7, 女性:(身高減70)X0.65.大體做過死亡病理檢驗手術或器官捐贈。但器官捐贈僅作眼角膜者,仍可捐贈大體。6.自殺身亡者。7.嚴重褥瘡。8.未滿16歲者。Q:民眾是否能同時簽署大體捐贈同意書與器官捐贈同意書?往生後應該先器官捐贈,還是大體捐贈?器官捐贈後,其餘身體是否還可以做大體捐贈?A:民眾可以同時簽署大體捐贈與器官捐贈的同意書,日後往生後,建議第一優先選擇應該是器官捐贈,因為可以立刻幫助病重之人。不過器官摘除後,剩餘身體無法再做醫學研究,因此無法捐贈,不過只捐贈眼角膜的遺體,仍可作為大體老師。Q:如果身體動過手術,是否就不能捐大體?如果意外死亡導致身體支離破碎,或是突然死亡,卻無重大疾病就診紀錄,是否還能捐大體?A:民眾身體進行手術治療,只要傷口癒合完全,仍可進行大體捐贈;但如果發生車禍等意外,導致肢體破碎,就不適合當大體老師,難以判定,可由負責的受贈單位派人評估;突然猝死,生前沒有就醫紀錄,仍可捐大體;但基於尊重生命,自殺者不能捐贈大體。Q:癌症患者需要進行化學治療或放射性治療,日後往生能否捐大體?A:癌症病患進行化學治療療與放射性治療,並不會妨礙日後的大體捐贈。大體捐贈流程生前需要簽捐贈大體同意書1.往生後,由家屬通知醫院等受贈單位出面評估大體是否堪用。2.往生後,由檢察官或醫師開具死亡證明書,並由家屬協助受贈單位取得大體。3.受贈單位接回大體,妥善保存,等待進行醫學解剖研究。4.大體完成解剖研究後,由家屬接回安葬或由受贈單位妥善安葬。註:如果沒有家屬,生前除簽署大體捐贈同意書後,還要到法院進行公證,以利往生後,受贈單位能順利取得大體。往生後需要由家屬決定1.往生後,家屬同意捐大體,由醫學中心等受贈單位評估大體是否堪用,並簽署同意書。2.由檢察官或醫師開具死亡證明書,並由家屬協助受贈單位取得大體。3.受贈單位接回大體,妥善保存,等待進行醫學解剖研究。4.大體完成解剖研究後,由家屬接回安葬或由受贈單位妥善安葬。(資料來源:基隆長庚醫院、臺大醫院、慈濟大學網站)
-
2024-07-08 醫療.一般內科
小暑過後躲冷氣房,恐「冷中暑」或「陰暑」 找上門,留意2件事可避免
節氣小暑過後,氣象預報幾乎每天飆至35度以上,持續高溫炎熱的天氣,全台熱傷害人數不斷創新高。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表示,近期高溫轟炸,民眾要做好防曬、預防熱傷害。長期待在冷氣房也會有「冷中暑」的問題不過,長期待在冷氣房的上班族,也會出現類似熱傷害的「冷中暑」。柳朋馳說,處於25-26度的舒適環境,因為身體沒有排汗,容易一整天都不覺得口渴,忽略喝水的重要性,導致身體發生「隱性脫水」。夏季天氣炎熱,大量排汗導致體液流失的速度加快,會讓體內血液變得濃稠,如果沒有適時補充水分,體溫不易散發出去,因而產生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疲倦、四肢無力等症狀,引發中暑危機,同時也增加心臟負擔,產生心血管疾病。冷中暑的成因有哪些?室內「冷中暑」的主因除了喝水不足,還有頻繁進出室內外,溫差導致皮膚毛孔和血管的急速收縮,熱氣散發不佳。柳朋馳強調,接近5-10度的劇烈溫差,會有頭痛、頭暈、頭部脹痛、噁心感、疲倦等症狀,甚至出現輕微腹瀉。柳朋馳表示,夏季常有熱傷害、冷氣房中暑的民眾求診,雖然機轉不一樣,前者是散熱不及,後者是室內外溫差導致散熱不佳,都會影響身體調節控溫。另外,夏天的「熱感冒也很容易跟中暑混淆。熱感冒除了身體發熱、體溫升高,另伴隨鼻塞、咳嗽、流鼻涕等症狀。柳朋馳提醒:進出冷氣房內,要隨身帶件小外套,幫助身體適應溫差,另要記得攝取水分。戶外工作者,更要定時補水,避免身體缺水使血液變得濃稠;大量流汗者,可適時喝運動飲料平衡電解質。預防熱傷害、冷中暑,柳朋馳建議多喝水打底,還要特別注意下列4件事1.避免長時間待在高溫悶熱的環境,趁空檔到通風處、陰涼處休息。2.避開上午10點至下午3點在戶外活動,外出要穿著透氣的輕薄長袖衣物。3.不要頻繁進出冷氣房,或是加件小外套,幫助身體適應溫差。尤其是支氣管敏感族群,溫差大易誘發易喘反應。4.保持運動習慣,夏天一樣要適度流汗幫助身體散熱,以自己感覺舒適的強度為主。中醫師認為久坐冷氣房體虛,可能會發生「陰暑」至於「陰暑」,則是四季都有可能發生,類似濕熱型感冒,陳信宏說,大多會發生在很少運動,久坐冷氣房的人身上,尤其體虛者、熬夜、睡眠不足的人更是好發,建議維持適量運動,均衡飲食,如果長期待冷氣房,可穿薄外套禦寒,並減少冷飲、冷食。陳信宏提醒,夏日許多人愛吃冰涼食物,但冰品性味屬於大寒,長時間食用,不利於脾胃的功能運作,建議民眾可以在家中自製綠豆湯、愛玉或仙草,不僅具有消暑解渴的功效,又能袪濕利水。此外,喝熱的薄荷茶或是菊花茶,也有助於疏散風熱。如何分辨陽暑與陰暑?●陽暑:好發於夏日在外奔走工作者,身體喪失調節溫度功能,出現熱傷害,包括不出汗、體溫升高、呼吸急促、惡心、嘔吐、口渴等,甚至出現神智不清、暈倒、休克等症狀。●陰暑:四季都可能發生,好發族群包括少運動、久坐冷氣房、體質虛弱、熬夜、睡眠不足者,出現冒冷汗、體溫通常不高、呼吸急促、嘔吐、無力倦怠、全身痠痛、胸悶、口渴、頭暈、食欲不振、腸胃不適等症狀。資料來源/中醫師陳信宏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7-05 養生.聰明飲食
吃藥打胰島素,血糖還是降不下來!醫建議2個小改變抑制飯後血糖
許多糖尿病、腎臟病患不敢吃太多白飯,怕血糖飆高。腎臟科醫師指出,菜跟肉吃一半再吃飯,及在飯上滴一些檸檬汁,2個簡單動作可抑制飯後血糖。2個小改變抑制飯後血糖高血糖不僅是糖尿病的問題,與腎臟病也是息息相關。開業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在《健康好生活》YouTube頻道分享一位慢性腎病3期伴隨嚴重糖尿病患者案例,患者目前服用5種降血糖藥及注射胰島素。但即使他已服用多種降血糖藥物,糖化血色素仍在8.5%至8.8%間,因此前來求診。江守山建議患者做2件事,第一件事是,把菜與肉至少吃掉一半後,再開始吃飯;第二件則是,吃飯時在白飯上滴上幾滴檸檬汁。江守山分享,患者照指示做了這2個變動,成功將血糖降下來,糖化血色素值降至7.2%至7.3%之間。江守山指出,根據研究發現檸檬酸可抑制飯後血糖升高,此外,米飯往後面順序吃,也可以阻礙它被吸收速度,2個簡單的變動可以取代很多藥物。關於糖化血色素糖化血色素濃度反映一段時間(8-12週)內血糖濃度的平均值,一般正常值在4.0-5.6%之間;數值在5.7-6.4%之間,屬於偏高,有罹患糖尿病之風險;數值≥ 6.5%則確診為糖尿病。(資料來源/衛福部)「進食順序」的重要性已被許多研究證實。之前義大利的研究人員也發現,一開始吃蛋白質、脂肪或富含纖維的蔬菜,而不是會讓血糖迅速飆升的高升糖指數的碳水化合物,可以減緩消化過程;它能降低食物離開胃部進入小腸的速度,這一過程被稱為「胃排空」,可延長飽足感。研究也指出,先吃蔬菜能使身體分泌更多的GLP-1,這是一種飽足感激素,人體的腸道在進餐時會分泌這種激素。一些研究顯示,這種進食方式還有助於防止餐後血糖水平持續大幅升高。檸檬水斷食法控制血糖?不過之前也有網傳檸檬水斷食法有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衛福部國健署曾闢謠指出,血糖高低與攝食的醣類總量有關,「定時定量」有助血醣穩定變化,如果輕易採取斷食法,反而會造成低血糖,最嚴重恐有導致休克的危機。仍需以多樣化的食物選擇維持飲食均衡,才能幫助血糖穩定。最重要的是,任何疾病及症狀絕不是光靠單一偏方、單一食物就能解決的,再好也絕對不能吃多,尤其檸檬也算是高鉀水果,腎臟病患一定要謹慎控制食用量。 【參考資料】.《健康好生活》YouTube頻道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6-29 寵物.寵物疾病
毛孩健康殺手!12大貓狗常見疾病1次了解,留意家中蚊子嚴重恐致休克
隨著寵物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飼主對毛孩的健康問題也愈發關注,特別是貓狗罹患的疾病和人類有所差異,加上牠們無法主動表達身體的不適,因此對於飼主來說,了解寵物的常見疾病及其預防措施變得尤為關鍵。本次我們就針對「貓狗常見疾病」進行觀測,快來看看毛孩們常見的12種疾病有哪些!《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貓狗常見疾病」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貓狗常見疾病排行。高齡貓狗常患腎衰竭 12大貓狗常見疾病1次了解觀察近3個月網友針對「貓狗常見疾病」相關話題的討論,可以發現「慢性腎衰竭」是高齡貓狗的常見疾病。當腎臟組織損壞時,腎功能減弱會影響體內排毒,使得血液中的廢物無法順利代謝,進而引發口渴、頻尿、體重減輕、嘔吐、倦怠、食慾下降等症狀。有網友就難過表示「狗狗好幾天沒吃飼料,只喝水而且一直吐,抽血檢查後醫生說是腎衰竭」,留言區即有網友回覆「我家貓咪也是沒逃過腎衰竭」、「痊癒是不太可能,多陪伴和維持生活品質才是重點」等,提醒飼主要控制毛孩「蛋白質」與「鹽分」的攝取量,避免對腎臟造成負擔。貓咪常見的健康問題則包括「貓口炎」,是指貓咪口腔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的發炎反應。貓口炎通常在上下顎交界、喉頭深處會有糜爛現象,發作時貓咪可能會感到相當的疼痛,影響牠們的進食意願。因此,若是發現貓咪有食慾不佳、咀嚼困難、體重減輕、理毛次數減少、口水黏稠且有異味的情況,應該立即到動物醫院就診,找到發生原因並從根本解決。有網友在討論區請益「發現最近貓咪嘴巴很臭,帶去看醫生發現是口炎,請問可以完全痊癒嗎」,吸引熱心網友回覆「我家貓也是口炎,吃飯都會哀嚎而且吃得超級少,後來拔牙到目前都沒有復發」、「潔牙超級重要的,要好好幫貓貓刷牙」,指出日常可以多幫貓咪刷牙及預約洗牙,才能最大程度預防貓口炎發作。心絲蟲症會透過蚊子傳播給毛孩 嚴重恐導致休克對狗狗來說,「心絲蟲症」是十分致命的疾病。心絲蟲是1種血液寄生蟲,會透過蚊子進行傳播,主要寄生在狗狗的心臟中,並進行持續性的破壞。狗狗在感染初期的症狀並不明顯,但隨著時間推移就會出現咳嗽、呼吸變喘、活動力下降等問題,嚴重甚至可能休克。有網友提到「不慎讓狗狗感染心絲蟲,開始會四肢無力、食慾不振、平路走沒幾步就很喘」,同時也列出治療心絲蟲的開銷清單,直呼「為荷包感到擔憂」,引起網友討論「狗狗生病都不便宜,能治療好就是萬幸」、「所以才說要預防甚於治療,有吃驅蟲藥才安心」,建議飼主根據狗狗的體重諮詢獸醫,選擇適合的驅蟲產品與劑量。毛小孩作為我們身邊的忠實伴侶,照顧牠們的健康是飼主最重要的責任。因此,我們應該關注並重視貓狗的健康問題,多了解寵物常見的疾病、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提供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環境,讓毛小孩們能夠健康快樂地陪伴在我們身邊。延伸閱讀:.追蹤六年研究發現:長期養寵物者「可防止認知功能下降」.如果有一天我們比寵物先走 遺物整理師告訴你遺留寵物的孤獨死現場.貓狗飼料怎麼挑選?獸醫授「挑選、餵食、保存法」,放冰箱是大忌★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28 養生.聰明飲食
芋頭助控血壓血糖又解便!營養師認證養生4好處一次看
芋頭營養價值高,對養生相當有幫助。劉怡里營養師介紹芋頭的對人體的好處,也提醒芋頭是屬於澱粉類,若當餐又有其他澱粉就要小心超量,像是許多民眾吃鍋習慣加芋頭,就得多加留意。 芋頭助控血壓血糖又解便!營養師指養生好處一次看。 高纖、低熱量:劉怡里營養師表示,芋頭屬於低熱量的澱粉類,同樣是100克的情況下,白飯約183大卡,芋頭僅有128大卡,有助減重。膳食纖維豐富,約2.3g,屬於中高膳食纖維,有利控制血糖、促進排便、維持腸道健康。 β-胡蘿蔔素、B群:芋頭也吃得到β-胡蘿蔔素,於身體生成維生素A,有助護眼、促進夜視力、修復肌膚、保護個器官黏膜、維持免疫等。B群方面則有維生素B2,同樣有利修復皮膚、保護各器官黏膜;葉酸有利保護腦神經及DNA;菸鹼酸有利抗發炎、保養皮膚。 鉀、鈉、鎂、鋅:另也有豐富的鉀離子,可幫助身體鈉鉀平衡、去水腫、防範高血壓。另也有些許含量的鈣、鎂、鋅,鈣有助骨骼健康,鎂有助神經穩定及維持心血管健康,鋅則幫助維持身體機能、發育、免疫等正常。 豐富蛋白質:值得一提的是,芋頭也是個蛋白質豐富的澱粉食材,約100克就含有2.5克,是吃素時、尤其全素者補充蛋白質相當好的選擇。 料理芋頭、吃芋頭時會發癢?營養師指4種人留意避免佳! 限鉀族群:芋頭雖然營養,不過也還是有部分族群需要多留意酌量或避免食用。劉怡里營養師表示,芋頭鉀含量相當高,洗腎、透析等限鉀的腎臟病友就需要注意,若要吃建議在之前先和醫師、營養師討論。 易脹氣、腸道狀態不佳:另外,芋頭膳食纖維也不少、也容易產氣,對於腸道狀態不佳或有脹氣的族群而言可能會稍有負擔,也建議避免食用為佳,待狀態良好之後再吃。 料理芋頭、吃芋頭會癢?芋頭因含「草酸鈣」和「芋頭糖蛋白凝集素」的關係,會使人接觸後出現發癢、刺痛、紅腫等症狀。芋頭自然無法生吃,在料理前可戴手套,或者直接連皮一起加熱料理再削皮,若不幸真的碰到發癢可用熱水沖或鹽水洗改善。不過若是對於每每食用芋頭之後較易過敏族群,就建議即便煮過還是避免食用為佳。 注意!芋頭也是個過敏原:值得注意的是,芋頭除了上述會引起發癢症狀外,它本身也是一種過敏原,就像有些人對海鮮過敏,少部分的人也會對芋頭產生嚴重過敏反應。對芋頭過敏者自然應避免,若發現自己吃了煮熟的芋頭還是會出現過敏,就應立即停下,若發現喉頭緊縮等過敏性休克相關症狀則應立即撥打119送醫。 芋頭有毒要少吃?至於許多長輩會說「芋頭有毒要少吃」,也是基於上述兩點,雖然和現代所稱的毒物觀點不同,但確實會對有些人體造成負面影響,不過不具有使人中毒的成分,否則應當連吃都不能吃。 芋頭雖養生但注意是澱粉類!吃鍋留意替換,別澱粉超量。 建議吃6-8塊芋頭,減少半碗飯。劉怡里營養師提醒,芋頭雖然營養,但是屬於澱粉類,別和蔬菜類混淆、誤以為是蔬菜類而多吃,以免澱粉量攝取過高,反而影響血糖不穩。建議留意澱粉替換,6-8滾刀塊的芋頭110克約等同於半碗白飯熱量。換句話說,粗算吃約6-8塊建議減少半碗飯,3-4塊芋頭就建議減少1/4碗。 吃鍋注意,這些都是澱粉類:芋頭和澱粉的替換尤其是在吃火鍋時要特別留意,許多鍋物火鍋料會芋頭、玉米、南瓜一起上,再送上一碗白飯,這四種都是相當養生的澱粉類,但需小心當餐澱粉恐怕超量。而芋頭湯也是一種澱粉類湯品,若習慣喝芋頭湯再加芋頭會更需要注意份量。 其他芋頭甜品也要留意:其他芋頭製的甜品類也要留意,例如芋頭酥、芋圓等,以芋圓為例,雖以芋頭為基底作甜品,不過視店家也會加進許多的太白粉等精緻澱粉,而且芋頭甜味較低,也會加進許多精緻糖調味。若當餐要吃飯又要吃芋圓等甜品,芋圓60克等於半碗飯的熱量,建議留意澱粉之間的替換。 《延伸閱讀》 .你以為是蔬菜,其實是澱粉。8食材別混淆,聰明吃避免變胖血糖飆! .南瓜助防癌、顧心肺、好處多!營養師指8好處,3吃法更有助養生!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22 焦點.杏林.診間
當醫師成了病患家屬/照顧失智父母,更懂得為病患醫心!台大牙醫師李正喆鼓勵病患治療
高齡父親與母親先後罹患重症,台大醫院牙科部主治醫師李正喆在漫長陪病過程中,體會到照顧生病長者就像照顧小孩,除了醫病、更要醫心,看診時多了關心病友家人的時間,也會主動查找藥歷,避免老人家吃多了藥物造成交互作用。李正喆的父親失智後,也出現巴金森氏症、心臟主動脈硬化、肺炎,同時罹患膽囊癌及攝護腺癌,不時需要住院治療;母親也是失智症患者,某次跌倒導致脊椎骨折,手術後發現骨質疏鬆,必須定期回診施打保骨針,更因膽囊發炎引發敗血症,驚險送醫急診救治。父母同時失智 當小孩在顧雙親生病後都在台大醫院接受治療,李正喆可以就近照顧。近期父親又住院了,必須使用鼻胃管,解尿須由旁人協助,雖聘請看護,但考量長者需要親情慰藉,他與妻子、哥哥、大嫂四人會在下班後輪流陪伴。「父親這次住院,測量血氧數值低於70%。」李正喆說,父親有嚴重心臟病,但受失智症影響,即使呼吸變喘也難表達,抽出肺積水近1公升,但他年事已高,不適合進行瓣膜置換手術,僅採支持性療法,「我們不要求什麼,只希望父親在生命的尾聲能夠舒服一些。」至於攝護腺癌、膽囊癌,則使用抑制男性荷爾蒙針劑、標靶藥物治療控制。李正喆從事骨質疏鬆患者的牙科治療多年,有些骨鬆患者因施打治療針劑,導致罕見的顎骨壞死症,不少患者因擔心持續施打針劑會造成類似副作用,而中斷骨鬆治療。以媽媽為例 鼓勵病患治療有次李正喆帶母親回診,巧遇自己一位高齡患者,與母親是同一位主治醫師,便藉機以母親仍在接受骨鬆治療,說服對方不必擔心副作用,應積極接受治療。骨鬆病人日益增多,李正喆建議,患者用藥前,應定期至牙科追蹤,向牙醫師說明用藥情形,醫師在拔牙、植牙時必須格外謹慎,避免副作用產生,否則一旦造成口腔顎骨感染,患部會化膿、出血、疼痛,生活品質受影響,營養失調等情況也會出現,嚴重甚至敗血性休克,有死亡風險。老年人就醫問題多,李正喆說,父母行動不便,就醫要預約長照車往返,且要預估回程時間,如果候診太久,除了長照車時間對不上,長者也不耐久坐,必須躺下或肚子餓要使用鼻胃管灌食,加上醫院感染風險高,需要配戴口罩,但長者心肺功能不好,戴口罩容易呼吸不順,處處都是難題。更懂患者苦 查藥歷幫把關在照顧雙親的過程中,李正喆更了解長者就醫的難處,為了減少長者來回醫院的次數,他會盡量安排患者一次做完所有檢查。患者治療後需要進行口腔傷口沖洗,過去常要求病人每一、二周回診沖洗一次傷口,但發現長者除了移動不易外,還有吞嚥問題,沖洗傷口容易造成嗆咳,因此他會再調整沖洗次數。「父母罹患多種疾病,在不同科別就醫,處方藥物琳瑯滿目,十多顆藥物一次吃下肚,會不會有交互作用顯得重要。」也因為有陪病經驗,李正喆在為年長病患開藥前,會先查看健保雲端藥歷,或院內的藥歷系統,確保長者服用的藥物之間不會互相干擾。長者的心理需求也是陪病過程中的重要體悟。李正喆說,老人家就像小孩一樣,需要旁人的關注與陪伴,長者看病除了拿藥治療,也希望有人關心他,他在診間會試圖關心患者的家庭狀況,多問一句孫子高中考得如何,患者都會感到開心,下次更願意回診就醫,「心情快樂,疾病好像好了三分之一。」李正喆台大醫院牙科部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照顧對象:父親、母親●罹患疾病:父親失智症、巴金森氏症、心臟主動脈硬化、膽囊癌及攝護腺癌;母親失智症、骨鬆、膽囊炎、泌尿道發炎●發病時間:父親89歲發病,現年92歲母親89歲發病,現年91歲●症狀:父親失智、行動不便、尿失禁、解尿困難、呼吸困難、胸悶、肺積水;母親失智、行動不便、脊椎壓迫性骨折、尿失禁、解尿疼痛●治療:父親使用失智症藥物、荷爾蒙針劑及標靶藥物治療;母親施打保骨針劑●陪病心得:照顧生病長者要關注他們的心理、精神需求。老人家的生活照顧,除了需要看護幫忙,兄弟姊妹應分工合作、互相支援,減少個別的負擔。應善用長照資源,包括喘息服務、居家復健指導及陪伴、長照車接送等。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15 養生.生活智慧王
出國要帶什麼?超實用出國旅遊必備物品藥品清單 懶人免煩惱!
暑假即將到來,又是出國旅遊高峰。外出遊玩要玩的盡興,事前準備不可少。出國要帶什麼?行前準備事項有哪些?《元氣網》為您整理必備物品清單。常備及備用藥品1.上呼吸道疾病:綜合感冒藥、解熱止痛藥出去玩最怕身體突然出狀況,尤其如果是老人或小孩隨行,情況可能又更麻煩。而且出國就醫不方便又貴,所以最好自備一些備用藥品,如果有小問題吃點藥可以緩解症狀。2.腸胃疾病:胃酸抑制劑、腸胃藥、止瀉劑旅遊疾病中以吃壞肚子最常見,因此常聽見「旅遊者腹瀉」的名詞。人體到了新環境,會因為當地的水質、土質不同而出現反應,症狀輕微,只需要多休息補充水分,若是嚴重到嘔吐、水瀉,一定要盡速到醫院就醫。3.蕁麻疹或過敏性鼻炎等過敏病症:抗組胺劑、吸入劑…有過敏史民眾,到國內外旅遊的過敏病症,分為食物過敏、花粉過敏、環境過敏。食物過敏通常會呈現在皮膚,出現紅疹、皮膚癢等狀況;花粉過敏則會出現鼻塞、流鼻涕、胸悶等問題;環境過敏可能是天氣太冷或是環境太髒,同樣會有皮膚癢、流鼻涕等症狀。建議民眾攜帶抗組胺劑、吸入劑和腎上腺素注射器,可在問題發生後立即用藥。4.失眠、時差問題:習慣的枕頭、安眠藥有些人出去住飯店旅館會認床而失眠,若有認床問題的民眾,可以攜帶習慣的枕頭一起旅遊,或是睡前泡熱水澡。若是長期有失眠問題,事前記得找尋醫師開立安眠藥的處方。5.暈車藥容易暈車、暈船、暈機的人,應在上車、上船前半個小時到一小時先吃藥預防。6.慢性病用藥:長期控制病情的慢性病,尤其像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患者,出國前須備足夠藥量,建議可多帶幾天份藥量,以免遺失或其他突然狀況。7.高山疾病:丹木斯、威而鋼如要去國外爬高山,一定注意預防高山症發作。常見用藥有丹木斯(Acetazolamide)、類固醇(Dexamethasone)、鈣離子阻斷劑(Nifedipine)和威而鋼(Sildenafil)等。以上藥品皆須由醫師謹慎評估後處方,建議行前先掛醫院旅遊醫學門診,確實依醫囑指示服用。8.登革熱:如果到衛生條件比較差的國家,止瀉藥、防蚊液備著比較安心。旅遊保險旅途中狀況難料,一般都會建議行前購買保險。建議的旅遊險包括:1.旅行險:最基本的就是旅行平安保險。2.旅平險+傷害醫療費用附加條款:保障旅遊期間受傷就醫衍生的醫療費用支出風險。3.旅平險+海外突發疾病醫療健康保險附約:保障在海外因突發疾病住院、門診或急診診療所需之費用風險。4.旅行不便險:保障因旅程取消、班機延誤、旅程更改、行李延誤、行李損失及旅行文件損失等相關風險。防疫用品近期新冠疫情再度捲土重來,Omicron變異株流行;而國人最常去的日本,最近「鏈球菌中毒休克症候群」患者也大增,致死率高達30%至70%。因此出遊若到人多的地方,仍要注意,口罩、酒精、乾洗手等用品最好隨身帶著。特別要提醒的是,酒精棉片或是濕紙巾如果要放到手提行李中,一樣受液體限制規定,建議只要帶會使用的數量就好,其他的需放入託運行李中。打疫苗如果你要到非洲國家,如肯亞觀賞動物大遷徙,可能需要先接種黃熱病疫苗、腦脊髓膜炎疫苗、傷寒疫苗、瘧疾預防用藥,通常人體需要大約二週的時間才能產生完整的抵抗力,建議提前做好準備。如不清楚欲前往的國家是否有流行疾病或疫情,是否需要施打疫苗,可先至疾管署查詢「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再評估是否前往,及行前注意事項。個人衛生用品近來環保意識盛行,有些旅館不提供衛生用品,因此牙刷、牙膏、刮鬍刀等最好備齊。還有免洗褲、個人慣用的化粧用品也不要忘記。個人安全防護用具去治安較差的國家,別忘了帶著個人安全警報器、防狼噴霧器,以備不時之需。其他防曬乳、曬後修復霜、行動電源、小型急救包、雨具等,不要漏了。務必注意,行動電源或鋰電池不可託運,請放隨身行李攜帶!出去玩還是有許多無法預期的事可能發生,出去國外也總是不像在國內方便,做最周全的準備,才能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參考資料及實用旅遊資訊】.《疾管署》國際旅遊與健康.《疾管署》國際旅遊保健資訊.《外交部領事局》旅外安全.《桃園國際機場》出國便利貼.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6-13 焦點.健康知識+
陳奕迅打球中暑跌倒,下巴縫30幾針!刮痧消暑氣,1張圖看你病得多嚴重
陳奕迅打球熱到中暑,跌倒下巴縫30幾針,端午節後,天氣變得好熱,夏天正式來臨,運動時一定要多補充水分,才能避免中暑。 好熱哦!我的頭好暈,有點想吐,全身無力⋯⋯」,一名在戶外頂著大太陽跑業務的業務員,不禁打電話向同事求救。夏天往往天氣燥熱,動輒飆出攝氏30多度的高溫,人體一時間無法適應高溫,同時無法立即補充脫失的水分,不能有效散熱,就可能會出現類似中暑症狀,有些人還會出現胸悶、心悸、食慾不振等情況。碰到有人中暑,一般人可能會採取傳統民俗療法中「刮痧」急救方法,刮痧可以說是中暑的救星! 刮痧來治療中暑的原理中暑在中醫上可稱為「傷暑」、「中熱」,又俗稱「發痧」、「著痧」。如果未及時離開高溫環境,適度休息與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則有可能出現血壓下降、呼吸急促、肌肉痙攣等現象,必須迅速送醫救治,否則容易進入熱衰竭,甚至休克,造成生命危險。 中醫所說的「痧」,即是身體內部的疾病反應在身體外部皮膚上的表現,而刮痧就是以物理的方式將「痧」刮出來,能疏通氣血、發汗散寒、活絡肋骨,不讓「痧」繼續留存體內,這也就是利用刮痧來治療中暑的原理。 觀察痧色得知疾病嚴重度 延伸閱讀: 。中暑刮痧小心刮出壞死性筋膜炎!中醫曝「3忌」 這些人危險了 。全身都是汗喝冰水也會中暑! 專家曝「中了徵兆」:症狀跟長新冠很像
-
2024-06-12 醫療.感染科
她到琉球浮潛遭海膽螫傷 變成蜂窩性組織炎!被刺傷先做一件事緩解疼痛
屏東縣張女5月母親節周末到琉球鄉旅遊,浮潛時遭海膽刺傷,「手指插了10幾根海膽刺」之後到衛生所就診,因刺拔不出來了,護理師提醒回去多泡熱水代謝掉即可。未料一周後,海膽刺的黑逐漸代謝,但手指頭卻腫起來,醫師診斷蜂窩性組織炎。遭海膽、水母刺傷 有過敏休克風險屏東基督教醫院感染科醫師郭泓頡說,遭海膽、水母刺傷或螫傷,有些會有過敏立即休克的風險,當出現頭暈、全身無力等症狀時,要盡速就醫,若沒有立即反應,先做簡單傷口處理。海膽、水母,有蛋白質會讓體內產生毒素反應,泡熱水30分鐘到90分鐘,就醫打破傷風,若還有剩餘刺要移除。張女在母親節時到琉球浮潛,遭海膽刺傷,「手指插了10幾根海膽刺,試著拔了幾根都斷掉,有一根拔成功,但拔出來就流血了」,她到衛生所處置,護理師說明,拔不出來直接將刺弄斷,刺的成分是蛋白質,回去多泡熱水代謝。張女說,被刺一周後,海膽刺的黑逐漸代謝掉,當她以為手快好時,手卻腫起來了,因為當時周末到醫院掛急診,醫生診斷是蜂窩性組織炎,提醒他之後要掛感染科回診,如今過了一個月,還在吃藥、回診,手有消腫,但還是不能彎。蜂窩性組織炎皮膚是身體最大的器官,負責屏障有害物質、細菌及外來異物進入人體,當皮膚受損導致屏障出現漏洞,病原菌入侵,在皮下組織產生紅、腫、熱、痛等發炎反應,即是蜂窩性組織炎。(資料來源/北榮感染科主治醫師陳夙容)屏東縣府衛生局指出,衛生所若遇被海膽刺傷民眾,經醫師評估輕微個案刺傷處予以清洗及消毒,並衛教個案返家泡溫水,以緩解疼痛及加速復原,這是貼心服務,無收取健保卡及費用。若經醫師評估,有破傷風或嚴重過敏疑慮,即予醫療處置及施打破傷風疫苗。如遇外籍遊客,亦有提供中英文衛教單說明。用溫水浸泡30到90分鐘可緩解中毒疼痛症狀衛生局提醒,民眾戲水浮潛時,應穿著專業潛水衣包裹身體,防止被蜇傷。海邊玩耍,遇到珊瑚、海膽刺傷可用42℃到45℃的水,浸泡30分鐘到90分鐘,可緩解中毒導致的疼痛症狀,若傷口未改善,請民眾儘速就醫。屏縣府昨宣布,今年7月1日起收取觀光保育費,收取範圍為琉球鄉杉福、漁埕尾、肚仔坪3區潮間帶,每人60元,劃設「核心區」並將「梅氏長海膽」及「口鰓海膽」自保育對象移除。根據調查,近年琉球海域珊瑚覆蓋率衰退,甚至失去珊瑚礁功能,潮間帶海膽(梅氏長海膽及口鰓海膽)繁生,嚴重侵蝕礁岩,影響潮間帶植被生長,危害生物棲息環境。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6-04 焦點.健康知識+
濕度不只會讓身體黏膩而已 濕度高可能影響你健康的5種方式
隨著夏季到來,氣溫開始上升,多數人可能知道要對炎熱保持警惕,但你可能沒想到,濕度也同樣重要。一般認為,在炎熱的夏日,空氣中含有一點水蒸氣對降溫似乎會有所幫助。不過,專家指出,濕度過高與高溫相結合可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事實上,在較低的氣溫下,濕度本身的威脅較小,可如果你將較高的溫度、炎熱和潮濕等條件結合起來,就有可能遇到麻煩。濕度高的室外何時不安全?普遍來說,當濕度較高,例如高於60%至70%時,汗水從皮膚上蒸發的速度會較慢,這會讓你的身體難以自行冷卻。而且這不只是當你在戶外時,在高濕度的室內,空氣不流通也可能很危險。專家表示,濕度高下流汗缺少效率會讓人們感覺比實際溫度更熱。此外,高濕度也會增加感知溫度(或稱熱指數),例如如果濕度很高,攝氏32度的體感溫度可能像攝氏40度。然而,不是濕度越低越好。濕度太低,例如低於30%至40%,也會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導致皮膚乾燥和呼吸道不適。測量濕度的最佳方法是使用濕度計,該設備可以顯示當前溫度下空氣最大含水量的濕度百分比。如果你沒有濕度計來獲得準確的讀數,也可以在中央氣象署網站查看濕度狀況。濕度會在一天之中波動,並且取決於其他條件,例如下雨而改變數值。濕度如何影響你的健康?專家指出,身體的熱調節系統在維持內部核心溫度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而流汗是身體降溫的主要方式。然而,在潮濕的日子裡,流汗對於降低體溫不那麼有效,因為空氣中的水氣使汗水不易蒸發。因此,濕度高會導致健康問題,甚至使人容易遭受脫水和疲勞等健康風險。以下是當你面臨高濕和高溫時可能發生的情況:1.脫水由於濕度高會使汗水滯留在皮膚上,當身體試圖調節溫度時,你會不斷流汗從而導致水分流失。若無法立即補充水分,可能會導致脫水和疲勞、頭暈和意識模糊等症狀。2.皮膚刺激當長時間暴露在高溫和潮濕的環境中時,潮濕的環境會導致皮膚刺激,例如痱子(又稱為汗疹)。高濕度還會使皮膚變得油膩,並使痤瘡等疾病惡化。3.肌肉痙攣在潮濕的環境下,濕度高使你大量出汗,你可能會失去過多的電解質,這可能會使肌肉休克並導致手臂、腿部或腹部痙攣。4.呼吸道疾病惡化濕度高會促進黴菌、塵蟎和細菌的生長,加劇氣喘和過敏等呼吸道疾病。除此之外,黏稠潮濕的空氣可能會引發呼吸困難。5.熱衰竭和中暑濕度高會增加嚴重與熱相關疾病的風險,例如熱衰竭和中暑,因為身體的冷卻機制效率較低。當身體無法調節自身溫度並開始過熱時,就會導致熱衰竭。若是無法及早改善,則可能會進一步導致器官損傷甚至衰竭。【資料來源】.Humidity Doesn’t Just Make You Feel Gross. It Can Harm Your Health, Too.7 Ways High Humidity Can Affect Your Health
-
2024-06-01 寵物.寵物疾病
貓狗一直哈氣好可愛?獸醫提醒飼主要警覺,嚴重恐引發腎衰竭、死亡
今年夏天異常高溫,衛福部熱傷害通報個案明顯增加,各地頻傳中暑致死案例,新北市政府動保處提醒,寵物身上披滿毛皮,如果久處高溫環境,容易熱傷害、中暑,嚴重時還可能引發腎衰竭、死亡。犬貓中暑時勿直接泡水 應採3步驟急救新北市政府動保處毛寶貝醫療中心獸醫師陳縈語表示,中暑、熱衰竭原因為體內的調節中樞無法及時反應氣溫的變化所造成,犬貓因汗腺不發達,無法排汗散熱,多靠舌頭、唾液散熱,熱傷害風險更高。貓狗中暑主要症狀為「過度喘氣」,飼主務必提高警覺,如果發現毛小孩「哈」個不停,就應該立即幫牠補充水分,灑水降溫。如果症狀惡化,脈搏加速、大量流口水、嘔吐或四肢無力、步伐異常或昏迷,就必須立即就醫。另外,毛小孩如果食慾不振,耳朵、鼻子發熱,皮膚出現血斑,四肢冰冷,牙齦呈藍紫色或亮紅色等症狀,則可能是中暑引發脫水,也應尋求獸醫師協助。毛小孩如果中暑,飼主該如何急救?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防疫處組長謝侑達提出3大步驟:▸1.首先移至陰涼處,以電扇或冷氣來降溫。 ▸2.將毛巾浸泡在常溫水,再給予濕敷。不建議將貓狗直接放進裝滿水的浴缸,這樣可能造成毛小孩驚訝,更容易休克。▸3.等情況好一點,立即送至動物醫院,接受輸液治療,降低體溫。避免寵物中暑 民眾夏日應多注意謝侑達提醒飼主,高溫酷暑,容易造成毛寶貝中暑熱衰竭,外出散步時,應避免陽光直射,並適度休息、補充水分,切忌將毛寶貝留在密閉不通風空間,尤其是空調或通風差的車內,悶熱的車內如同烤爐一般,容易使耐熱度差的毛寶貝中暑,甚者致死。以下提供毛小孩消暑5妙招:▸1.注意室內溫度:室內保持通風,可以選擇開電風扇或是冷氣。▸2.補充水分:炙熱天氣再加上毛寶貝運動,容易因過熱導致脫水,補充水分可幫助散熱。▸3.利用水氣降溫:可用濕毛巾或是純水紙巾擦拭牠們的肉球、腹部及耳朵等容易感受到熱的部位,透過水氣蒸發帶走身體散發出的熱量,更能快速達到消暑的效果。▸4.選購消暑配備:依家中毛寶貝的喜好需求選擇合適的像是涼蓆、竹蓆、涼墊等商品。▸5.整理毛髮:梳理清除毛寶貝身上的廢毛,增加透氣。剃腳底毛讓肉球有更多涼爽的面積散熱,也能防止跑跳時打滑。延伸閱讀:.追蹤六年研究發現:長期養寵物者「可防止認知功能下降」.如果有一天我們比寵物先走 遺物整理師告訴你遺留寵物的孤獨死現場.愛牠就要養牠一輩子!我的寵物我來寵,那些陪伴生病毛小孩治癒的日子★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01 醫聲.Podcast
🎧|腸病毒重擊43歲爸爸:手腳水泡劇痛,痛苦經歷超出預期
腸病毒疫情持續延燒,成人也無法倖免,恐將出現水泡等症狀,其中對於腸病毒71型威脅,更讓許多人憂心忡忡。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指出,他曾遇到一名43歲爸爸因自己的孩子感染腸病毒而被傳感,症狀更為嚴重,手腳長滿密密麻麻的水泡,當水泡撐開皮膚時會感到劇痛。根據疾管署資料,國內腸病毒疫情仍處流行期,腸病毒有100多型,目前以克沙奇A型為主,而部分零星病例則由腸病毒71型、D68型引起。🎧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感染腸病毒有哪些症狀?成人跟小孩有哪裡不同?林應然解釋,以小孩來說,一旦感染腸病毒,很容易發燒,也易引發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當出現手足口病,病童的手腳會產生小水泡、小紅疹,有時連屁股、膝蓋、身體都會產生小水泡、小紅疹,由於腸病毒可從糞便排出,所以肛門周圍也可能產生症狀,此外,小孩口腔也易產生潰瘍。若是皰疹性咽峽炎,吃東西時,喉嚨會感到疼痛,有些孩子會痛到食物吞不下,或痛到把食物吐掉,也不敢吞口水,導致口水流不停。但如果是成年人感染腸病毒,很少會像小孩一樣嘴巴破、手腳有小水泡、小紅點,成年人多半感覺喉嚨痛,整個人累累的,很容易疲倦、身體痠痛,或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涕等症狀,像上述43歲爸爸病例就比較少見。林應然認為,或許這位爸爸從小就有很好的衛生習慣,所以從來沒感染過腸病毒,成年後一感染,症狀就和小孩子很類似,所幸經過大約一星期,水泡自然收乾,症狀逐漸好轉。感染腸病毒當心出現腦炎、心肌炎,有「這些症狀」應儘速就醫事實上,在1998年,腸病毒曾有一波嚴重疫情,當時疫情就是由腸病毒71型引爆,當年,有405例重症病例,其中有78名病童失去生命。提起當年疫情情況,林應然餘悸猶存。他說,腸病毒71型所引發的嚴重併發症,最令人擔心的是腦炎、心肌炎。一旦出現腦炎,病童會有呼吸困難、抽筋等症狀,病情可能一天內就急轉直下,引起致命危機,即使復原,大腦也可能受到損害,留下嚴重後遺症;若是心肌炎,則可能心臟亂跳、心臟無力、休克,致死風險也是很高;或者像D68型腸病毒,可能引起類似小兒麻痺症狀,病患神經也會受到傷害。而現在已有疫苗可預防腸病毒71型,預防效果近百分之百,建議兩個月以上、六歲以下嬰幼兒、兒童可考慮施打。林應然提醒,當小孩受到感染,出現肢體不自然抽動、恍神、意識不清、精神萎靡等症狀,務必盡快就醫,以免情勢惡化。若要預防腸病毒,除了勤洗手,洗手時也要用肥皂、洗手乳,並確實執行「濕、搓、沖、捧、擦」等動作。此外,還有一點要留意,酒精無法殺死腸病毒,必須用漂白水才有可能確實消滅腸病毒,隨時留意環境衛生,才能預防腸病毒肆虐、感染。林應然小檔案現職: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小兒科診所負責人經歷:台灣兒科醫學會副理事長台北市立忠孝醫院小兒科主任台灣兒科醫學會秘書長學歷:美國喬治亞州立醫學院免疫過敏科研究員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蘇湘雲音訊剪輯:陳函腳本撰寫:蘇湘雲音訊錄製:周佩怡特別感謝: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
-
2024-05-30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少吃一點可減緩過敏反應?改善過敏只有一方法
一名幼兒園男童差一點因花生而死,他對花生相關製品嚴重過敏,吐司塗了一點花生醬,吃了之後,引發過敏反應,迄今就醫三次,其中一次呼吸困難,家長緊急送至急診,才救回一命。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任蘇冠文表示,近年來,國內兒童對於花生過敏的比率明顯,家長務必提高警覺。林口長庚團隊昨公布最新「台灣食物過敏大調查」,不論哪個年齡層,過敏原第一名均為「帶殼海鮮」,國小學童第二至第五名為花生、雞蛋、水果、牛奶。蘇冠文表示,小朋友如對花生過敏,成年之後食用相關製品, 仍可能誘發過敏反應。食物過敏反應大不同 腹痛嘔吐、意識不佳快送醫蘇冠文指出,曾收治一名幼兒園小男童因花生過敏而三度就醫,前兩次症狀輕微,到診所就醫,簡單用藥,就緩解不適症狀。到了第三次,異常嚴重,眼睛和嘴巴腫脹,且呼吸困難,緊急被送至急診。提醒家長,如果孩子出現喉嚨聲音沙啞、腹痛嘔吐、意識及活力不佳等全身性嚴重過敏反應,就應緊急送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主任陳維恭表示,在食物過敏的急診患者中,以帶殼海鮮居多,食用之後,全身發癢、冒出紅疹。有些則是對酒類過敏,讓需要頻繁應酬的中壯年男性上班族吃盡苦頭。台北榮總急診部主任侯重光指出,一般食物過敏反應的症狀較不嚴重,但曾收治過一名帶殼海鮮嚴重過敏個案,才吃了幾隻蝦子,全身冒出皮疹,合併水腫,呼吸不順,情況危急。改善過敏唯一方法:避免食用誘發過敏食物在治療食物過敏上,陳維恭表示,先施打抗過敏藥物,並多喝水代謝,約八成患者在打完針劑後,過敏反應就會代謝完畢。部分患者代謝能力較差,在打完過敏藥返家休息後,又回醫院急診,必須給予點滴輔助治療。有些家長以為,少量接觸海鮮、花生等食物過敏原,就可減輕孩子過敏症狀,對此,蘇冠文表示,這萬萬行不得,因為每個人體質不同,怎能以「神農嘗百草」方式來改善過敏,唯一方法就是避免食用可能誘發過敏的食物。氣喘會遺傳 食物過敏原未必相同【記者廖靜清/台北報導】許多民眾都有過食物過敏的經驗,輕則喉嚨癢、冒出紅疹,嚴重時還可能引發過敏性休克,不少體質過敏的父母擔心孩子也有過敏問題。新光醫院內科部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莊志誠表示,過敏體質確實會遺傳給下一代,例如,皮膚、氣喘等,但食物過敏原太多,親子不見得對同樣食物產生過敏反應。莊志誠表示,食物過敏成因複雜,與體內分泌免疫球蛋白E(IgE)有關,當食物某些成分進入體內,被免疫系統視為敵人,就會引發發炎反應,一般來說,食用了誘發過敏的食物後,幾分鐘內至二個小時就會出現異常反應,但通常來得快,去得也快,只要回想剛剛吃了什麼,應該就知自己對什麼食物過敏。過敏體質會遺傳,但每個人對食物過敏的反應不一,莊志誠表示,很少收治全家人對同一食物過敏的案例,例如,父親對甲殼類過敏,一吃就全身搔癢,但兒子卻偏好螃蟹、蝦子,毫無症狀。在治療上,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表示,過敏急性發作,可以使用類固醇、抗組織胺來緩解症狀,但目前仍沒有根本有效的預防方法。「減敏治療」為減少過敏原敏感性的一種方法,原理為直接接觸過敏原,改變患者體內的免疫反應,主要用於治療塵蟎過敏,無助於食物過敏。「過敏是無法完全治癒的,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就是避開引發過敏的食物。」洪育忠說,要想避免食物過敏,就是牢牢記住自己吃過哪些食物後出現不適症狀,謹記不再食用。另接受血液檢驗過敏原,測量血液中「急性過敏免疫球蛋白E」,目前可檢測二百多種過敏誘發因子,找出過敏原後,避免食用。
-
2024-05-22 醫療.心臟血管
中年男大肚如懷胎,爬山休克竟是「心臟衰竭」!預防心衰要點報你知!
彰化縣一名中年男子因心臟衰竭,導致血液滯留靜脈,也讓腹水無法排出,肚子曾大到像懷三胞胎,他想要爬山健身,卻在爬山中休克,被救回一命,員榮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郭勛南安排他進行EECP體外反搏機治療,一個多月後,心臟功能明顯改善。高血壓患者肚子越來越大,後竟在爬山時突然昏倒,原因竟是「右心衰竭」48歲患者說,8年前就發現有高血壓,但他不以為意,也未服藥,今年初肚子愈來愈大,他太太笑說像懷三胞胎,他到多家醫院就醫也未查出原因,後來愈來愈喘,連躺著睡覺只要3分鐘就會喘不過氣,他從今年1月起,只能坐著睡覺,由於腹脹難耐,3月間到某醫學中心一天內打了31針利尿劑,排出1萬CC的尿,肚子才消下去。後來醫師告知他心臟有問題,他想爬山健身,3月間到苗栗三灣仙山爬山,爬到山頂坐下休息喝水時,就突然昏倒不醒人事,事後聽說,剛好有一名背著一尊神像爬山的男子路過,為他做了30分鐘CPR,送醫急救後被診斷疑似急性心肌梗塞,送醫救回一命,患者說「冥冥中似有神助」,才讓他撿回一命,後續再到員榮醫院就診。郭勛南說,檢查後發現患者左心室無力連帶引發右心室無力,因為右心室負責肺循環,當血液停滯在身體靜脈而無法順暢到肺臟做氣體交換,長期下來會引起右心室肥大,最終導致右心衰竭。血液滯留在靜脈,也會讓肝腫大,食慾下降,下肢腫脹,腹水無法排出等等情況,肚子才會如孕婦那樣大。使用EECP體外反搏治療後,改善心臟衰竭問題經溝通後患者選擇接受EECP體外反搏治療。郭勛南說表示,心臟如同一個馬達,心臟功能如果衰竭的話,就像馬達失去動力,最終將無法運轉,而俗稱「體外反搏機」的EECP,功能如同一個體外的馬達,治療過程沒有侵入性,不用打針也無需住院,「體外反搏機」運作治療時,可以讓心臟適度休息,減輕負荷,增加冠狀動脈血流改善心肌功能,再加上藥物治療,有相當好的療效。郭勛南說,EECP體外反搏治療可運用在心絞痛、心衰竭、急性心肌梗塞、心因性休克、心肌病變、腦中風、早期失智症、睡眠障礙、高血壓、勃起功能障礙、自律神經失調等,可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想要預防心臟衰竭可最好以下幾件事:★避免高血壓★控制體重★限制水分攝取★減少鹽分攝取★多吃高纖食物★戒菸、戒酒★低脂飲食,降低罹患高血脂的可能性★適度運動,避免動脈硬化發生★規律作息★排解壓力,保持情緒愉悅資料來源:元氣百科 心臟衰竭想看更多心臟衰竭相關的內容:●心臟衰竭如何吃?●心臟衰竭的初期症狀?●心臟衰竭該如何治療?編輯 吳依凡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