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1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代謝
共找到
3799
筆 文章
-
-
2024-07-20 焦點.元氣新聞
熊本長者長壽卻不太健康!台積電當推手,深化台日交流,打造健康長壽社區
台積電日本熊本廠今年2月24日開幕,象徵台日友好,不但是台積電疫情後首座完工準備量產的新廠,也是日本振興半導體事業的關鍵。如今台日合作更加深化,在台積電慈善基金會促成下,強強聯手,台北榮總與陽明交大過去10年間持續推動,並在關渡醫院實踐的「健康長壽智慧宜居社區」模式,將於日本熊本長期落地推動。7月17日,在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帶領下,陽明交大校長林奇宏、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前往台積電熊本廠所在的菊陽町,與熊本大學及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的專家共同交流討論。陳亮恭在關渡以「健康長壽宜居社區」為目標推動「關渡學」,並介紹關渡醫院的「TIGER」社區導入經驗、與台積電合作的模式,如何在共同價值下,結合數位科技應用,推動健康長壽社區。熊本長者 長壽卻不太健康熊本大學教授山縣和也指出,相較於日本全國,熊本長者較為長壽,卻不太健康,男性不健康餘命9.7年,而女性12.6年,需要長照的高齡民眾達20%,需要有類似台灣「TIGER」計畫的社區介入,有效縮短不健康餘命。陳亮恭表示,日本邁入高齡社會腳步在我之前,台灣在高齡醫學領域的研究量能與日本有一段落差,但北榮與陽明交大的研究成果一直受到日本推崇與肯定,也很願意導入台灣的研究成果。而台積電協助相關研究成果於社區落地,結合企業、學研單位與社區,讓三方都發揮彼此專長及影響力,這也是日本更想了解並學習的重點。在地長者沙龍 創社會連結張淑芬與林奇宏、陳亮恭於18日上午參訪台積電熊本廠所在的菊陽町運動中心,這裡每月定期舉辦社區長者沙龍,共有28位平均84歲的長者定期參與,社工與長者緊密交流,若長者缺席,便由志工到家裡探訪,創造彼此往來的社會連結。張淑芬最感驚訝的是,參與沙龍的長者雖然年過80,但人人看來都不到60歲。她特別致贈價值近600萬日幣,台灣製造的3組手持式超音波設備給菊陽町的長者,此為華碩在台生產產品,可讓醫師在長者家中執行肝膽、血管、甲狀腺等檢查,透過雲端將數據傳回醫院,即時診斷。熊本大學校長小川久雄表示,感謝台積電慈善基金會關心菊陽町年長居民的健康,長壽不只是老年人的事,更是生活習慣的累積,讓年輕世代活得健康也是重要課題。熊本大學除了在半導體研發方面的努力,早在2018年5月成立健康長壽代謝調節中心,希望未來與菊陽町、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陽明交大建立緊密合作關係。台日攜手 拚高齡醫學發展此次在熊本大學任教與就讀的台灣師生也一起參與,除了語言優勢可銜接台日合作,也希望台積電於熊本設廠,不僅止於晶片生產,更能連結台日雙方在半導體科技、高齡醫學合作,也強化台灣師生協助台積電與社區共融共好,為科技發展帶入更多的人文關懷。菊陽町長吉本孝壽表示,由於台積電進駐,菊陽町居民人數快速上升,移入人口較為年輕,但整體社區高齡照護及結合半導體產業發展,讓菊陽町成為日本最宜居的社區,更是重大挑戰,期待在產業帶動下,同時提升居民健康長壽,台積電與熊本大學的合作能真實改變社區,從而改變日本的未來。對於「台灣健康長壽社區模式」即將隨台積電的腳步在日本熊本落地,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表示,台灣的亮點不只有資訊及通訊科技(ICT)產業,醫療軟實力也是亮點。陳亮恭此行出發至日本前,曾向陳威明報告,他深表肯定,向陳亮恭說:「Just do it」。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20 養生.抗老養生
最熱節氣「大暑」來了!宜清熱去濕「養生把握9原則」,多吃4種瓜防暑降溫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節氣,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是天氣最酷熱的時刻,代表著盛夏的正式到來。民眾在外要提防中暑外,也要小心濕疹、泌尿道感染等疾病;建議多吃如西瓜、梨子等當季涼性蔬果。大暑養生8原則大暑養生講究「清」、「靜」,大暑節氣養生重在一個「清」字,即在注重飲食清潔、機體清熱的前提下,進行「清補」。而此時人們情緒容易煩躁、激動,容易亂發脾氣、心情不好,應注意進行日常自我調節。日常生活中,切忌過於激動、急躁憤怒。在大暑之日,可練習涵養心神,壓抑心火,達到「心靜自然涼」的境界。一、飲食祛濕護胃在大暑節氣,氣溫逐漸攀升,人體的新陳代謝也加快。因此,飲食養生尤其重要。首先要祛濕。可以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平時要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避免傷及腸胃道功能。像山藥、蓮藕等都是進補的佳品,綠豆清暑、薏仁祛濕,特別是綠豆薏仁粥,可供大暑之季清熱祛濕。避免攝入過多的油脂和辛辣食物,以免造成腸胃負擔。二、避免中暑5要點夏季預防中暑,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內降溫,不要讓身體過度暴露在高溫環境,人體容易受到中暑的影響。進行戶外運動時,要選擇透氣衣物,撐傘和戴遮陽帽。大暑時節,氣溫高中暑的症狀包括頭暈、噁心、嘔吐、口渴、皮膚紅腫等。為了避免中暑需注意以下幾點:.避免高溫時段外出: 盡量避免在午間陽光猛烈的時段外出,可以選擇早晨或傍晚進行戶外活動。.穿著合適: 選擇透氣、輕便的服裝,幫助散熱。戴寬邊帽和太陽鏡,能夠有效降低陽光的直射。.多飲水: 在高溫時刻要及時補充水分,避免脫水。但不宜大量喝冷飲,以免對胃造成刺激。.進食清涼食物: 選擇清涼解暑的食物,如西瓜、冬瓜、黃瓜等,有助於降低體溫。.適度運動: 避免在高溫時進行劇烈運動,可以選擇室內運動或在較涼爽的時候進行戶外運動。三、做好防曬 避免陽光直射大暑節氣陽光強烈,容易對皮膚造成傷害。因此,皮膚護理尤為重要。在外出時,應該做好防曬措施,使用防曬霜,戴寬邊帽,避免陽光直射。此外,多飲水有助於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防止皮膚乾燥。洗臉時選擇溫水,避免用過熱的水對皮膚造成刺激。保持皮膚的清潔,選擇適合的護膚品,有助於維護皮膚的健康。四、適度運動提升免疫力在大暑節氣,氣溫高,容易使人感到疲倦和無力。然而,適度的運動仍然有助於保持身體的活力和健康。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提升免疫力,有助於對抗疲勞。可以選擇在較涼爽的時候進行運動,如早晨或傍晚。選擇輕鬆愉快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極等,避免在高溫時進行劇烈運動。五、保持情緒平衡盛夏時節,氣溫高,人們容易感到煩躁和不安。保持情緒平衡是養生的重要方面。可以透過舒緩壓力的方法,如聽音樂、閱讀、做瑜伽等,來調節情緒。保持樂觀的心態,對身心健康也十分有益。六、注意睡眠質量在高溫的夏季,保持良好的睡眠質量尤為重要。高溫容易影響睡眠,因此我們需要創造一個適合睡眠的環境。可以選擇涼爽的睡衣,適當調低空調的溫度。保持房間的通風和清潔,避免受到蚊蟲的困擾。睡前避免過多的刺激,如飲食過多、劇烈運動等,有助於提高睡眠質量。七、保護消化系統在大暑節氣,氣溫高,人們的胃腸功能相對較弱,容易引起胃腸不適。因此,保護好消化系統尤為重要。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過多的油脂和辛辣食物,有助於減輕胃腸的負擔。夏天高溫食物容易變質,會引起腹瀉、胃腸道紊亂。開過的飲料、食品等要注意密封、冷藏。除此之外還要注意食品保質期,不吃不潔或變質的食品。八、適度補充水分在夏季,由於氣溫高,人體容易出現流汗過多、水分流失等情況,這可能會削弱免疫系統。因此,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取,避免脫水,有助於增強免疫力。此外,適當的運動和健康的飲食也能夠增強免疫系統的功能。選擇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有助於提高免疫力,預防感染。九、防治蚊蟲叮咬夏季是蚊蟲繁殖的季節,蚊蟲叮咬可能引起皮膚紅腫、發癢等不適。因此,在大暑節氣,我們需要注意防蚊蟲叮咬。可以使用防蚊液、點蚊香等方法,避免蚊蟲叮咬。在戶外活動時,可以穿著長袖衣物,避免暴露皮膚。同時,定期清理家居環境,避免蚊蟲孳生,也是防治蚊蟲叮咬的重要措施。大暑飲食 把握三原則1.多吃些燥濕健脾的食物大暑時節,除了炎熱外,還會出現多雨或陰雨綿綿的天氣,氣候表現特點以潮濕悶熱為主,所以從傳統養生學的角度講,特別要注意對「暑濕」的預防。暑濕侵害人體可出現胸膈滿悶、飲食無味、口中黏膩、頭昏腦漲、肢體困重等症狀,所以應以消暑清熱、化濕健脾的方法進行預防或治療。2.益氣養陰的食物不可少大暑天氣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此時,人們常常是「無病三分虛」。因此,除了要及時補充水分外,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陰的食品以增強體質,使濕熱之邪無隙可乘。但所選食物一定要清淡,不可過於滋膩,否則極易礙胃,導致消化不良。如山藥、大棗、海參、雞蛋、牛奶、蜂蜜、蓮藕、木耳、甲魚、豆漿、百合粥、菊花粥等都是夏日的進補佳品,可根據個人口味選用。3.蛋白質供給需充足大暑氣溫較高,人體新陳代謝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質的供應必須酌量增加,每日攝入量應在100~120克為宜。植物蛋白可以從豆製品中獲得,動物蛋白除了奶製品外,還應適當吃點肉。夏季的肉食以雞肉、鴨肉、瘦豬肉、鴿肉等平性或涼性的肉製品為首選。大暑養生講究就涼避暑,但天氣熱,胃口差,身體抵抗力也會降低。粗糧不但營養豐富,而且蕎麥、玉米等都是涼性或溫補的食物,夏天吃正合適。夏季防暑降溫多吃瓜 4種瓜別錯過進入大暑後,高濕高熱的「桑拿天」將會增多,暑濕淤積體內,不僅讓人氣虛,無精打采,還會造成消化不良。而瓜類大多能清熱化濕,又清淡可口,是適合夏季降溫防暑的好食物,而且又是當令蔬菜。因此,此時正是做「吃瓜群眾」的大好時機!1.冬瓜:連皮帶肉煲湯夏季說起消暑的瓜類,除了西瓜之外,最容易讓人想起的就是冬瓜。冬瓜是消暑第一菜,且可清熱利水、生津止渴,另外,吃冬瓜不要削皮,皮的食療效果比冬瓜肉更好。冬瓜肉帶上皮一起煲湯是許多人在暑熱正盛時愛用的食譜。要注意的是,脾胃虛寒,陽氣不足者不宜多食。2.絲瓜:去皮涼拌清熱瀉火絲瓜可謂是夏日里清熱瀉火的好幫手。絲瓜的含水量很高,無論做湯或者炒食,都很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去皮後的絲瓜不但可以涼拌、清炒還可以煲湯,天天變著花樣吃也不膩。要注意的是,脾胃虛弱、容易消化不良的人少吃為宜。3.苦瓜:減少苦味先鹽漬夏時總會不自覺地想起苦瓜。儘管它的名字和味道都帶有不太討喜的苦字,但苦瓜的營養豐富,此時食用有益身體。將苦瓜涼拌著吃,有助於開胃。苦瓜洗淨後去掉瓜瓤,切片或切成細絲。燒水,開後放入一小勺鹽和少許油。入苦瓜絲焯燙約15秒。盛出迅速用水沖,瀝乾水分。然後依據個人喜好加入紅椒、蔥絲蒜末、生抽、糖、鹽、醋、香油等調料混合均勻即可。要注意的是,苦瓜由於性寒涼,並非人人都適合,特別是脾胃虛寒的人群應該慎食。4.黃瓜:涼拌用拍別用切黃瓜不僅容易吃到,且營養價值在瓜類蔬菜中較突出,含有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的含量較高,其中的維生素和其他成分,對皮膚也很好。黃瓜的熱量低,對需要控制熱量的人來說很友好。小黃瓜生食或配以肉類、雞蛋、魚、蝦等同炒,是夏日的應時佳蔬,老黃瓜煲湯,夏日飲用可消暑。大暑節氣,氣溫高,陽氣達到極致,對人體健康提出了一定的挑戰。在這個節氣裡,我們需要根據氣候變化和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養生方法,保護健康。通過合理的飲食、適度的運動、皮膚護理、保持情緒平衡、防治蚊蟲叮咬、適度補充電解質等方法,我們能夠在大暑的季節中保持健康與活力,遠離各種健康問題,享受一個愉快的夏天。願我們能夠以健康的身體,積極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充實過好每一天!延伸閱讀:.長壽的祕訣其實很簡單 新研究曝只要多做一件事.長壽秘訣!40歲起養成「8長壽習慣」多活24年,愈早開始培養效果愈好.生老死不可避免,但「病」卻不一定!洛桑醫師揭開健康長壽的關鍵
-
2024-07-19 焦點.器官捐贈移植
《臥虎藏龍》一代女俠鄭佩佩離世,捐大腦供醫學研究!大體及器官捐贈需要哪些手續及流程?
《臥虎藏龍》一代女俠鄭佩佩驚傳離世,享壽78歲。根據鄭佩佩生前受訪的影片表明,離世後她希望將遺體捐出,讓更多人得到重生。鄭佩佩曾主演過《臥虎藏龍》碧眼狐狸、《唐伯虎點秋香》華夫人等角色而聞名,其過世的消息傳出後震驚所有華人圈,經紀公司已證實此事,但只表示鄭佩佩近年確實身體抱恙,只是選擇不將消息公開。然而根據外媒《Variety》報導,鄭佩佩長期患有腦部神經退化性疾病,並將自己的大腦捐獻給醫學研究。鄭佩佩早在2019年被診斷出患有罕見的神經退化性非典型帕金森綜合症,皮質基底節退化症(corticobasal degeneration ,CBD),症狀與帕金森氏症類似,目前的治療都無法延緩病症發展。【延伸資訊】台大醫院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其實鄭佩佩之前就曾公開談過遺體捐贈的理念,根據微博影片她生前受訪表明離世後希望將遺體捐出,「我雖然老了,但我還有眼角(膜)、還有遺體,呼籲大家一定要有愛,讓愛活下去,才能得到更多重生。」器官及大體捐贈的觀念在近幾年已被愈來愈多人接受,但器捐並非想捐就能捐,也得視遺體情況,並有其手續及流程。《元氣網》整理大體及器官捐贈的相關問題供大家參考。器官捐贈的相關流程及QA器捐流程確定患者無腦幹神經反射在急診室、加護病房最容易遇到意外導致腦死的患者,有些是家屬主動提出,或醫療成員能敏感於此類個案,經由主治醫師的同意,再會同社工人員或護理人員向家屬提出。此時要給家屬一段時間去了解面對—腦死等於死亡的概念。【延伸閱讀】器捐中心:生命教育不只有嚴肅談生與死 換位思考體會「遺愛分享」關懷與輔導家屬提供病患及其家屬身、心、靈的全人、全家和全程照顧是醫療成員謹守的職責。醫療人員給予家屬關懷與支持,佈置安靜的空間讓家屬紓解悲痛的情緒,在適當的時機將器官捐贈的機會告知家屬,尊重家屬有選擇捐贈或不捐贈器官的權力。 維持腦死患者器官功能捐贈者的血壓、排尿量、水份、及體溫應維持在適當的範圍,以確保器官的適用性及移植後的成功率。 同意器官捐贈當獲得初步的同意後,及找關鍵的家屬出面以便詳細說明及辦理手續, 由社工員先請家屬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 同時通知院內移植團隊或院外移植小組待命。家屬同意捐贈器官後, 醫師仍會持續救治病人直到腦死判定完成,確認病人無法回復生命。 如係意外事故,請家屬先至意外事故發生轄區派出所報案; 社工人員會協助請檢察官及法醫到醫院驗屍及核發死亡證明書。 (※報案宜盡早以便採足證據,作為萬一有訴訟程序時有力證據)。聯絡移植團隊病人入院的醫院若是移植醫院,則所有捐贈過程會由該院的移植小組人員,包括:醫師、護理及社工人員等協助處理。然而有可能該移植醫院在當時某些器官沒有合適的等待者,此情形下,則徵求家屬同意,將部份器官轉往其他移植醫院給合適的等待者,以便器官發揮最大的功效。聯絡移植醫院之移植小組若病人住進的醫院無法進行移植時,則在家屬的同意下,將病人轉往其他移植醫院。接受轉介之移植醫院的移植小組代表,包括:醫師、社工人員或護理人員,會事先前往評估病人的狀況,若適合捐贈,則安排運送,社工人員會與家屬再次確認意願,說明細節,並請家屬陪同到移植醫院完成住院手續。兩次腦死判定腦死判定依法有明確嚴謹的規定。 進行腦死判定之前應至少觀察12小時以上,確定病人(1)確實陷入深度昏迷,不能自主呼吸且須依賴人工呼吸器維持呼吸。(2)導致昏迷的原因已經確定。(3)病人係遭受無法復原之腦部結構損壞。 為避免誤判,應確定病人不是因為新陳代謝障礙、藥物中毒與低體溫所導致之昏迷。腦死判定之進行應由具有腦死判定資格之醫師兩名,及病人之原診治醫師,在具人工呼吸器及測定血液氣體等腦死判定所需設備之醫院內,依嚴謹的腦判步驟進行兩次測試。第一次腦幹功能測試通過之後,間隔至少四小時以上,再依第一次測試之規定程序再進行一次。經兩次腦幹功能測試,如果病患完全符合無腦幹反射與不能自行呼吸之條件,即宣布病患「腦死」。摘取器官或組織捐贈者若是因病腦死,則只能摘取器官捐贈同意書上填寫之器官或組織;若是因意外導致腦死,則只能摘取檢察官同意書上所填寫的器官或組織。 由於人體組織細胞須不停地利用氧氣,進行代謝作用以維持正常功能。而人體器官在缺血的情況之狀態下很容易受損,在正常體溫下,器官缺血數分鐘後就因功能受損而不適合移植,維持捐贈者之器官於正常血液循環,可避免溫缺血(warm ischemia)和減少器官功能受傷害之機會,而心、肺、肝、胰尤其不宜於摘取之後保存太久。因此,捐贈者一經腦死判定確定之後,各種器官移植團隊會盡速整合,於最短的時間內在手術室內進行摘取器官,取出之後以無菌方式暫時保存在低溫之保存液,以減少細胞之代謝速率,使細胞對氧氣及養份之需求降低,如此,可以延長器官保存時間,並配合院際間長途運送,以利移植手術之進行。 器官或組織摘取之後,醫生會在捐贈者四肢放入支撐物,並仔細縫合傷口,讓捐贈者保持完整的外觀。器官捐贈者的條件是:1.符合腦死條件而器官功能正常2.無惡性腫瘤病史3.無愛滋病病史4.無明顯敗血症5.無長時間(15分鐘以上)低血壓、休克或無心跳(asystol)6.無明顯肝病史或肝損傷(非絕對)7.無長期控制不良的心臟血管疾病、高血壓或糖尿病、無心臟畸型之病史(非絕對)8.肺臟捐贈者必須胸部X光清晰;無明顯胸部外傷、胸腔手術之病史9.年齡六十歲以下者(非絕對)(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器捐協會)大體捐贈的相關流程及QAQ:民眾如果想要捐贈大體,應該完成哪些前置手續?A:民眾如果想要往生後捐贈大體供醫學研究,可至各大醫學中心簽署大體捐贈同意書,除本人意願外,大體捐贈同意書還需要「受任人」(家屬)簽署同意。擔任受任人的優先順序依序為配偶、子女、父母或兄弟姊妹等。捐贈者如果沒有家屬,生前簽署大體捐贈同意書後,還要到法院辦理公證,符合相關法規,以利日後往生後,受贈單位能順利取得大體,協助處理身後事。Q:大體捐贈可能會遇到的障礙?A:民眾能否如願捐贈大體,關鍵在於家屬是否願意配合,捐贈者就算生前簽署大體捐贈同意書,往生後,受贈單位仍須仰賴家屬通知,並由家屬協助辦理死亡證明書、申請病歷等文件,如果家屬未出面協助辦理,在法令約束下,受贈單位仍無權取得大體。Q:哪種情況下的大體不能捐贈?A:基於解剖教材完整性、大體防腐處理的考量和保護處理人員的健康等因素下,下列情況的大體不能捐贈:1.生前曾罹患法定傳染病。2.受過嚴重創傷和做過重大器官摘除或移植手術者(視個別狀況而定)。3.溺斃或嚴重水腫。4.太胖或太瘦不適合捐贈。超過或低於標準體重百分之三十者不適合捐贈。標準體重參考公式:男性:(身高減80)X0.7, 女性:(身高減70)X0.65.大體做過死亡病理檢驗手術或器官捐贈。但器官捐贈僅作眼角膜者,仍可捐贈大體。6.自殺身亡者。7.嚴重褥瘡。8.未滿16歲者。Q:民眾是否能同時簽署大體捐贈同意書與器官捐贈同意書?往生後應該先器官捐贈,還是大體捐贈?器官捐贈後,其餘身體是否還可以做大體捐贈?A:民眾可以同時簽署大體捐贈與器官捐贈的同意書,日後往生後,建議第一優先選擇應該是器官捐贈,因為可以立刻幫助病重之人。不過器官摘除後,剩餘身體無法再做醫學研究,因此無法捐贈,不過只捐贈眼角膜的遺體,仍可作為大體老師。Q:如果身體動過手術,是否就不能捐大體?如果意外死亡導致身體支離破碎,或是突然死亡,卻無重大疾病就診紀錄,是否還能捐大體?A:民眾身體進行手術治療,只要傷口癒合完全,仍可進行大體捐贈;但如果發生車禍等意外,導致肢體破碎,就不適合當大體老師,難以判定,可由負責的受贈單位派人評估;突然猝死,生前沒有就醫紀錄,仍可捐大體;但基於尊重生命,自殺者不能捐贈大體。Q:癌症患者需要進行化學治療或放射性治療,日後往生能否捐大體?A:癌症病患進行化學治療療與放射性治療,並不會妨礙日後的大體捐贈。大體捐贈流程生前需要簽捐贈大體同意書1.往生後,由家屬通知醫院等受贈單位出面評估大體是否堪用。2.往生後,由檢察官或醫師開具死亡證明書,並由家屬協助受贈單位取得大體。3.受贈單位接回大體,妥善保存,等待進行醫學解剖研究。4.大體完成解剖研究後,由家屬接回安葬或由受贈單位妥善安葬。註:如果沒有家屬,生前除簽署大體捐贈同意書後,還要到法院進行公證,以利往生後,受贈單位能順利取得大體。往生後需要由家屬決定1.往生後,家屬同意捐大體,由醫學中心等受贈單位評估大體是否堪用,並簽署同意書。2.由檢察官或醫師開具死亡證明書,並由家屬協助受贈單位取得大體。3.受贈單位接回大體,妥善保存,等待進行醫學解剖研究。4.大體完成解剖研究後,由家屬接回安葬或由受贈單位妥善安葬。(資料來源:基隆長庚醫院、臺大醫院、慈濟大學網站)
-
2024-07-19 癌症.抗癌新知
中研院最新研究登上頂尖「自然」期刊:研究解釋細胞大量死亡的原因?未來有望應用在這兩方向!
為什麼細胞會大量死亡?中研院揭密其中的原因生命發育過程中,細胞迅速增生,分化出各種組織與器官,但增生的同時也伴隨大規模細胞死亡,這現象過去在雞胚胎中被發現,2012年正式被命名為「鐵死亡」。中研院最新研究發現,活性氧化物所造成的「鐵死亡觸發波」,是造成細胞大量死亡的原因。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助研究員陳昇宏表示,研究團隊利用數學建模,驗證鐵死亡觸發波的細胞訊號傳導迴路機制,為透過化學訊號將細胞的開關打開,當細胞接收到訊息之後,再傳給下一個細胞,類似骨牌效應的概念,為器官生成過程提出重要研究解釋。什麼是「鐵死亡觸發波」?鐵死亡觸發波是由活性氧化物引發,此為生物體內進行有氧代謝時的產生物,包括過氧化物和含氧自由基等,過多的活性氧化物將導致細胞和基因結構損壞,研究經24小時不間斷的細胞縮時動態攝影,結合大數據影像分析,發現壓力逐漸增大,鐵死亡觸發波速度會愈來愈快。陳昇宏指出,腦中風、腎衰竭等疾病和細胞大面積死亡有關,細胞膜的脂質會藉由氧化過程,發生形狀上的改變甚至斷裂,細胞膜破裂後就會造成細胞死亡,由活性氧化物引起的鐵死亡觸發波,一次細胞死亡量竟可高達數百萬個。鐵死亡觸發波的特性有哪些?未來可應用在哪些領域?鐵死亡觸發波的特性在於,經過觸發波的細胞幾乎百分之百都會死掉,陳昇宏說,研究發現癌細胞對鐵死亡特別敏感,主因是癌細胞長得快,就會產生多樣化壓力,容易受到鐵死亡影響而死亡,但癌症治療後,很多細胞會存活下來產生抗藥性,也許鐵死亡觸發波可以提供一種新策略。事實上,在植物細胞中也有鐵死亡的現象。陳昇宏推測,植物、動物都有細胞膜可能都會出現鐵死亡觸發波,未來也許有望應用於植物病蟲害防治等領域,此研究成果已登上國際頂尖期刊「自然」。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7-19 養生.聰明飲食
雞肉與魚肉,哪個是比較健康的蛋白質?脂肪含量低的竟是它!
蛋白質是身體正常運作所需的重要營養素,通常雞肉和魚肉是許多專家優先推薦補充的選項,此二者被認為是完全蛋白質,能提供身體無法自行產生的必需胺基酸。 食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可以提高飽足感,而攝取足量的優質蛋白質再加上肌力訓練,能防止與年齡相關的肌肉流失。 另外,雞肉和魚肉也是B群的良好來源,這些維生素可能改善認知功能,並提供身體代謝能量。此外,這兩種蛋白質都是硒的良好來源,硒是一種抗氧化礦物質,有助於支持健康的免疫和生殖系統以及甲狀腺功能。但雞肉和魚哪個比較健康?魚肉的健康益處有哪些?魚類除了是蛋白質的良好來源之外,還提供其他天然食物來源中難以找到的必需營養素,即omega-3脂肪酸。【延伸閱讀:Omega-3脂肪酸好處多,7大功效一次看!多吃這些食物可補充】Omega-3脂肪酸屬於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包含α-亞麻酸(AL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三種。食用富含omega-3的食物有助促進心臟健康、抑制慢性發炎,甚至改善心理健康狀況。DHA和EPA幾乎只存在於海洋食物中,主要是魚類和貝類。鮭魚、鮪魚、沙丁魚、鯖魚和沙丁魚等多脂魚類是最佳來源。根據美國農業部食品資料中心,一份3盎司(約85克)的野生鮭魚含有121卡路里、近17克蛋白質、5克脂肪、不到1克飽和脂肪和近1.5克omega-3。魚肉還提供鈣、磷、鉀和鎂等礦物質。不過,魚肉的缺點之一是某些魚種,例如旗魚、鮪魚和鯊魚等大型魚類,汞含量較高。【延伸閱讀:到底能不能吃?研究揭鮪魚經50年汞含量仍高!4種魚類應少吃】雞肉的健康益處有哪些?雞肉是相對容易取得的動物性蛋白質來源之一。有研究表明,將雞肉作為富含蔬菜的飲食的一部分,可能會降低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不過,雞肉的部位及其製備方式會影響營養價值。例如雞胸肉被稱為白肉,是菸鹼酸(維生素B3)的良好來源,而雞腿被稱為紅肉則富含鐵、硒和鋅。 根據美國農業部食品資料中心,一份3盎司(約85克)的去皮熟雞胸肉提供128卡路里、26克蛋白質、少於3克脂肪和少於1克飽和脂肪。與之相較,一份3盎司去皮雞腿提供164卡路里、20克蛋白質、9克脂肪和不到3克飽和脂肪。因此,在不帶皮的情況下,雞胸肉脂肪含量低。整體而言,雞肉和魚肉都是營養豐富的蛋白質,各自提供不同的營養素來支持人體健康。在健康飲食方面,更重要的是多樣化飲食,以確保你不會錯過任何營養素。【資料來源】.Chicken vs. Fish: Which Is Healthier? Here's What Science Says
-
2024-07-18 醫療.中醫
身體太濕不只少吃會胖、小腹出現三層肉!脹氣、便祕都是症狀 中醫師推2湯品改善虛胖
是否有年輕朋友白天與晚上體重差異到1-2公斤呢?還是人到中年身體的一切都開始橫向發展呢?抑或是隨著年紀增長,感覺吸空氣都會讓體重增加呢? 造成發炎的元兇⎯「濕」中醫師許名鈞指出,隨著現代工作、經濟壓力快速增大,中醫門診也越來越多「虛胖」之人來尋求協助。常常聽到「水濕」、「痰濕」,其實就是長期的壓力、外食、冰冷飲料、不定時進餐,造成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失常,原本是帶給身體營養的物質,卻變成堆積在身體裡不斷造成發炎反應的代謝廢物,即是「濕」。症狀表現不一 嚴重恐使記憶力下降「濕」在不同的部位,也會有不一樣的症狀表現,例如最常見的脾胃濕氣,就會出現脹氣打嗝、胃食道逆流、排便不暢等消化不良的表徵,直接反應在體態上就是小腹突出、彎腰出現三層肉、少吃也會胖的狀況。那如果濕在下半身呢?許名鈞說,那會出現雙腳容易水腫緊繃痠痛、抬腳沉重感等現象。最惱人的,還是濕氣造成身體慢性發炎,會讓人疲累、時常感冒、頭暈頭重、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下降等,影響工作表現。健脾利濕 改善虛胖症狀針對「虛胖」之人,許名鈞表示,中醫會利用健脾利濕的方式,來讓身體排除代謝廢物,常見運用的中藥有黨參、茯苓、白朮、甘草、藿香、木香、葛根等藥材加減,經過1個月的調理,小李逐漸擺脫了身體橫向發展的困境,工作表現也越來越好,疲勞漸漸不見蹤影。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有水腫、肥胖的人,最好不要購買來路不明的減肥產品,因為水腫或體重突然飆升,可能不只是溼氣重而已,心臟肥大、急性腎臟病、甲狀腺功能異常、內分泌失調,都有可能造成此現象,若未經醫師評估盲目使用減重產品,不僅瘦了荷包、還壞了身體。 告別水腫 推薦2湯品調理許名鈞分享,中醫最常見的一款湯品,除了給專業的中醫師調理身體外,還能當作平時保養的聖品:▲四神湯•成分:蓮子5錢、茯苓5錢、山藥5錢、芡實5錢•作法:傳統使用豬小腸來燉煮,若有素食朋友可以用青菜、豆腐,亦可將豬小腸替換成雞肉或排骨,並可加入薏苡仁增強排濕功效。若是上班族朋友無法下廚,也可以將上述藥材劑量減成三分之一,請中藥房打碎並以棉布包裹,放入保溫瓶中熱水沖泡,放稍涼即可飲用。 ▲紫蘇紅棗茶•冬天版成分:紫蘇1錢、紅棗3枚、乾薑0.5錢、炙甘草1錢•夏天版成分:紫蘇1錢、紅棗3枚、茯苓1錢、炙甘草1錢•沖泡方式:將上述藥材放至馬克杯,熱水沖泡放至稍溫飲用,可以回沖多次至無味。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18 養生.運動健身
只要站得住就能做!知名教練徐棟英教你掌握超慢跑4訣竅:比散步多消耗2.5倍熱量
近年流行「超慢跑」運動,有人超慢跑半年就減掉20至30公斤。體適能教練徐棟英指出,「只要站得住就能做」,老年人或體弱者可扶著牆壁跑,以避免跌倒;年輕人如有減脂目標,可以將超慢跑穿插開合跳,每天累加運動90至120分鐘,減重效果不錯。超慢跑4要領1.前腳掌先著地,且不能太用力。2.膝蓋保持彈性微曲,即使換腳都不會伸直。3.跑步聲音愈輕量愈好。4. 小步伐,可以搭配節拍器或有節奏的音樂。消耗能量 比散步多2.5倍河堤、運動場等地方,是許多民眾會選擇的慢跑地點,但可能因為溫度高、下雨、空氣品質不佳等原因而放棄,徐棟英說,在家做超慢跑運動,不受天氣與器材影響,只要跟著節拍器,甚至還可以邊追劇、看球賽等慢慢跑。早上做超慢跑,可讓一整天的精神變好,但有睡眠障礙的人就不要太晚做,否則會影響修補人體的睡眠時間。有很多人因為跑步的強度過高而意興闌珊,但超慢跑則是身體有「不痠、不痛、不硬、不喘」等4個回饋,且消耗能量還比散步多2.5倍;心率部分,一般坐著大概心跳60至70下,原地跑則可達到90至100下,而心跳愈高、代謝愈快,就像汽車引擎轉速愈高,油量消耗就愈大。有睡眠障礙 避免太晚跑徐棟英表示,通常超慢跑沒有特定時間,早上做效率最好,全天的精神會變得很好,如果要晚上進行也可以,但建議有睡眠障礙的人避免太晚超慢跑,因為結束後,交感神經會上升、副交感神經下降,會變得很亢奮而睡不著,反而會影響睡眠,畢竟睡眠才是人體最重要修補的時刻。不少人跟著徐棟英做超慢跑,甚至有人在3至6個月內就瘦了20、30公斤,如果覺得強度太低,建議可穿插間歇有氧運動,例如超慢跑5分鐘後開合跳,可以提高心率,若太喘就改回超慢跑,每天累計運動90至120分鐘,減重效率最好,因為有氧運動前15分鐘都在燃燒肝醣跟血糖,之後才開始減脂。防跌倒 長輩可扶牆壁跑很多血糖偏高的長者會到戶外散步,但有些人會覺得沒效果就放棄,徐棟英說,年長者或體弱者,同樣可以做超慢跑運動,只要站得起來就行,如果怕跌倒則可以扶著牆壁超慢跑,也建議可以在吃6、7分飽、休息5分鐘後就進行超慢跑,也有實驗指出,飯後不要馬上坐下並搭配有氧運動,飯後血糖會很快穩定。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18 醫療.消化系統
為何每天大便對健康很重要?最新研究從腸道微生物組成揭關鍵
每個人都會大便,但不是每天都會。不過一項發表在《細胞報告醫學》(Cell Reports Medicine)期刊的研究表明,排便頻率與長期健康有關。 在該項研究中,以色列理工學院領導的研究團隊分析了超過1400名健康成年人的數據,並將這些參與者的排便頻率分為便秘(每週排便1-2次)、低正常(每週排便3-6次)、高正常(每天排便1-3次)和腹瀉四類。接著,研究人員尋找排便頻率與其他因素(如血液成分、人口統計和遺傳學)之間的關聯。結果顯示,年齡、性別和身體質量指數(BMI)與排便頻率有顯著相關。其中,年輕人、女性和BMI指數較低的人,他們的排便次數往往較少。 該研究主要作者Johannes Johnson-Martine在新聞稿指出,「先前的研究表明,排便頻率會對腸道生態系統功能產生重大影響。具體來說,如果糞便在腸道中停留太久,微生物就會耗盡所有可用的膳食纖維,它們會發酵成有益的短鏈脂肪酸。之後,生態系統轉向蛋白質發酵,從而產生多種毒素,這些毒素可以進入血液。」事實上,研究人員也表明,研究參與者腸道微生物組的微生物組成是排便頻率的重要指標。例如發酵纖維的腸道細菌通常與健康有關,而這些細菌似乎在每天排便1-2次的參與者中特別常見。與之相對,將蛋白質發酵成有害副產品的細菌更常見於便秘或腹瀉患者。同時,便秘者的血液中也更有可能含有來自發酵蛋白質恐致腎臟損傷的代謝物,而腹瀉者則更有可能含有損害肝臟的化學物質。該研究的共同作者Sean Gibbons在新聞稿表示,「在一般健康人群中,我們發現便秘,尤其與血液中的微生物產生的毒素濃度相關,這些毒素可能在任何疾病診斷之前就已引起器官損傷。」研究人員在論文中表示,他們的結果強調常識性飲食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可以改善排便,例如吃水果和蔬菜,因為這可能會帶來更好的長期健康。Gibbons補充,「整體而言,該項研究表明排便頻率如何影響身體系統,以及異常的排便頻率如何可能成為慢性疾病發展的重要危險因素。」【資料來源】.Timing is everything: Study finds link between bowel movement frequency and overall health.We now know why going to the toilet regularly really is important for your health
-
2024-07-18 養生.聰明飲食
不只吃冰會牙齒痠痛!營養師盤點6類超傷牙食物,肋排、白飯、麵包竟都上榜
在炎熱的夏天裡,吃冰消暑是一大享受,但對有些牙齒敏感者來說超級不友善,無論吃酸的、吃冰涼的,都很容易牙齒敏感無力。營養師高敏敏盤點「6類易引起牙敏感食物」,告訴你哪些食物容易導致琺瑯質受損,造成你的牙齒敏感不適!6類易引起牙敏感食物你知道你吃的食物當中,有哪些會不知不覺讓琺瑯質受損嗎?高敏敏盤點6類易引起牙敏感食物,讓你從飲食避免傷牙食物:1.酸的水果:柑橘類、檸檬酸性食物(包含飲料、果汁),會破壞琺瑯質,造成牙齒敏感。2.碳酸飲品:汽水、啤酒碳酸飲料容易傷害琺瑯質,尤其含糖的汽水也容易導致蛀牙。3.冰的食物:冰塊、冰棒冰的食物本來就很刺激牙齒!尤其冰塊、冰棒更是偏硬,咬下去的瞬間牙齒好像在“初戀愛情酸甘甜”,高敏敏建議牙敏感的人,還是不要強迫自己硬吃。4.硬質食物:肋排、甘蔗棒啃骨頭或甘蔗這種比較硬的食物,容易傷害牙齒表面,甚至有可能造成牙裂。5.澱粉類:洋芋片、麵包、白飯澱粉類食物代謝後會產生酸性物質,易導致琺瑯質受損,且容易卡在牙縫裡導致清潔更困難。6.甜食:果乾、蛋糕、含糖飲料 甜食可以說是牙齒的剋星!在口腔內產生酸性物質,易導致琺瑯質受損,尤其是軟糖更容易黏在牙縫裡面,讓細菌利用糖來繁殖,更容易導致蛀牙。4個預防牙敏感的小撇步除了上述6類易引起牙敏感食物,易傷害牙齒琺瑯質;如果你有磨牙習慣或刷牙過度,也都容易導致琺瑯質磨損。牙醫師徐楷崴整理4個預防牙敏感的小撇步,從日常生活中保養牙齒:1.每日充足鈣質(成人每日1000mg)缺鈣容易導致蛀牙、牙齦發炎等問題,因此充足的鈣質可以預防牙齒、牙周疾病。2.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D會可以幫助身體保留鈣,如果缺乏維生素D,會導致牙齒不穩固。3.選軟毛牙刷+抗敏牙膏刷毛過硬的牙刷容易磨損牙齒表面,因此牙醫都會建議選軟毛牙刷,並輕輕的清潔牙齒表面;可以再搭配抗敏牙膏,減輕牙敏感的不適感。4.搭配使用牙線+漱口水使用牙線再搭配漱口水清潔,可以預防牙齦發炎,預防細菌滋生!正所謂的預防勝於治療。看完以上營養師盤點6類易引起牙敏感食物,及牙醫師傳授4招預防牙敏感小撇步,你知道要怎麼做才能防止牙齒敏感了嗎?!希望從今以後你也是沒有牙敏感的人,畢竟擁有一口健康的好牙,才能大口品嚐美食,不被牙齒酸痛影響好心情!延伸閱讀:.5習慣害牙齒痛!愛咬指甲也中 醫點名「1水果」也是幫兇.牙齒太黃怎麼辦?牙醫:造成牙黃原因有8種,4個美白方法助改善.「洗牙後牙縫變大」是警訊?醫破解4個萬年誤解,用牙線1動作傷牙齦
-
2024-07-17 醫療.心臟血管
吃完燕麥再吃降血脂藥可能影響療效!3大常見食物與藥物交互作用一次看
心血管死亡是台灣國內第二位死因,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過高,常為許多慢性疾病的前導風險因子,導致心臟血管疾病的發生,如心肌梗塞、中風、腎衰竭等,醫師指出,每4人就有1人具高血脂,卻有約約半數患者尚未診斷,生活型態調整與藥物治療雙管齊下,才能最佳血脂控制,但仍要留意藥物交互作用,例如服用含斯他汀(Statins)類藥品,葡萄柚、紅麴、燕麥等食物,要特別留意交互作用。5種疾病與代謝症候群有關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長黃群耀說,根據112年十大死因,高達5種疾病與代謝症候群有關,分別為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與腎臟疾病,只要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和腰圍過寬,具有三項以上即算罹代謝症候群。黃群耀指出,三高二害中,高血脂衝擊不容忽略,但民眾認知度較低,每4人就有1人具高血脂,約500萬人,而高血脂會增加3倍以上的心臟疾病風險,卻有約半數患者尚未診斷,而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中,血脂異常為最重要的風險因子。國人心肌梗塞死亡年齡,黃群耀說,男性有兩個高峰時期,分別為40至50歲,以及60歲左右;女性則在停經左右,提醒女性不能認為有荷爾蒙保護,就忽略相關風險,如果年輕時膽固醇就很高,當累積量高,而動脈粥狀硬化負擔,大部分決定於病人血液中,低密度膽固醇的濃度以及暴露時間,但病人常常不知道膽固醇控制標準,會因危險因子而異,並不是所有人都控制在相同數值就好。黃群耀提醒,要留意斯他汀(Statins)類藥物與食物交互作用,其中以葡萄柚、紅麴和燕麥最需要注意。3類食物易與斯他汀(Statins)類藥物交互作用★葡萄柚:抑制Statins代謝,增加血中濃度,可能提高肌肉疼痛等副作用機率。★紅麴:與Statins結構相似,可能提高肌肉疼痛等副作用的發生率。★燕麥:降低Statins腸道吸收,影響Statins療效,建議間隔2至4小時再吃。食藥署藥品組科長劉佳萍說,常見降血脂口服藥品有以下4大類型,醫師在開立降血脂藥品前,會評估病人整體情況決定使用藥品種類及劑量:常見降血脂口服藥品4大類型●Statins類藥品:常用藥品成分有Atorvastatin、Rosuva-statin、Lovastatin、Pravastatin、Simvastatin、Fluvastatin及Pitavastatin等,透過抑制肝細胞合成膽固醇,進而降低膽固醇含量,這是效果最強的降血脂藥品,也是最常開立的處方藥;可能且常見副作用包含肌肉疼痛、頭痛、疲倦等。●膽酸結合樹脂:常用藥品成分有Cholestyramine、Colestipol等,作用為在小腸吸收膽酸,使肝臟持續使用膽固醇製造膽酸,減少血中膽固醇含量;可能且常見副作用主要是腸胃不適、便祕等。●纖維酸鹽衍生物:常用藥品成分有Bezafibrate、Ciprofibrate、Clofibrate、Fenofibrate、Gemfibrozil等,透過活化特定酵素以降低血中三酸甘油脂及膽固醇濃度;可能且常見副作用主要是腸胃不適及肝功能指數上升等。●菸鹼酸:常用藥品成分為Acipimox,可減少周邊脂肪分解,降低血中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濃度;可能且常見副作用主要是臉潮紅、紅疹等。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7-17 醫療.新陳代謝
「月亮的臉偷偷在改變」 比對照片揪元兇 新陳代謝醫謝明家:腦下垂體瘤生長激素過高,外觀改變,還會短命
「月亮的臉偷偷的在改變,月亮的臉偷偷的在改變」這是80年代孟庭葦火紅一首歌《你看你看月亮的臉》內歌詞,意味著月亮「月相」盈虧圓缺之變化。而現實生活中,罹患腦下垂體腫瘤也會造成「臉偷偷的在改變」。台中優康家診所院長暨新陳代謝科醫師謝明家指出,腦下垂體腫分泌很多荷爾蒙,其中一種荷爾蒙叫生長激素,這生長激素在青春期過後,幾乎不會分泌或是只分泌很低的基礎量;若成年人後,當腦下垂體長腫瘤,又分泌生長激素時,成人生長板已關閉不會再長高,就往的軟組織生長。這類病患臨床症狀表徵,手腳支端開始變粗,而身體的軟組織不只有手腳,其他外觀也開始像「月亮的臉偷偷地在改變」,如臉部嘴唇變厚、鼻樑會變寬、額頭也突出,整個看起來就會慢慢變形,跟以前有所不同,在醫學上稱之為「支端肥大症」。謝明家提醒,生長激素過高,病人除了外觀改變,會造成血糖血壓升高,死於心血管疾病風險相對增加,因軟組織增生,連帶軟骨增長身體變形,隨之手腳骨頭支端會痠痛。要如何知道外觀偷偷在改變?「拿出照片比對就知道了。」謝明家說,腦下垂體腫的病患外觀變化是偷偷地在改變,連每天照鏡子,都看不出細微變化。所以,「照片比對法」最好的方法,3年前照片與現在的自己比對,就可揭曉,值得一提的是,腦下垂體腫瘤導致內分泌紊亂產生的疾病,是一天一天累積的,真的不容易發現,臨床上若「不明原因越來越大」,如鞋子越穿越大,手套尺寸越戴越大,就要懷疑自己是不是罹患了支端肥大症。當所有檢查與診斷都朝向,腦下垂體長了腫瘤,造成生長激素分泌過多,治療方向「手術」是首選。他說,除非身體狀況真的很差,無法接受手術,要不然手術是最根本解決之道。一旦腦下垂體腫瘤大到壓迫到其他應正常分泌的男女性荷爾蒙、甲狀腺荷爾蒙、腎上腺荷爾蒙,只剩分泌生長激素,就會導致體內荷爾蒙大亂。荷爾蒙「失衡」嚴重程度有哪些?謝明家舉缺男女性荷爾蒙,以女性來說,會造成女性月經該來不來,而男性肌肉量慢慢減少,也可能伴隨、疲倦、情緒焦躁、性功能勃起障礙;若是甲狀腺荷爾蒙低下,造成代謝速率變慢,會產生怕冷、掉髮、疲倦無體力、身材浮腫變胖、聲音變粗等症狀;若腎上腺荷爾蒙開始不足時,就會沒胃口、覺得很疲倦,慢慢地沒有精神。「腦下垂體腫瘤的大小跟手術的癒後有關」,謝明家說,腫瘤小屬輕症,比較容易摘乾淨。腫瘤越大,相對不易清除,術後還有可能有殘存的腫瘤。術後腦下垂體腫瘤還殘留,導致正常分泌的賀爾蒙「失衡」,就沒有救了嗎?「缺什麼就補什麼。」謝明家進一步指出,萬一腫瘤過大壓迫到原本該正常分泌的男女性賀爾蒙、腎上腺素、甲狀腺素無法正常分泌,就應補充缺乏的賀爾蒙即可。因為當沒有這些荷爾蒙的話,人體無法長時間健康的存活下去,長期補充成為這類患者生活必需品,才會有好的生活品質。 總之,治療分為兩方面,其一是肢端肥大症,開刀後殘存腫瘤的治療;其二是將腦下垂體應正常分泌的荷爾蒙補充回來。如何追蹤腦下垂體腫瘤?1.電腦斷層掃描:影像判讀腦下垂體腫瘤有無增長。2.抽血檢驗:檢驗生長激素荷爾蒙有無增加;同時監測其他腦下垂體荷爾蒙補充是否充足。謝明家再次提醒,一發現腦下垂體長腫瘤,確認是生長激素腫瘤且合併明顯的症狀,就應立即進行手術清除,術後回到新陳代謝科繼續治療,包括藥物及定期抽血追蹤。
-
2024-07-17 焦點.元氣新聞
丟三落四、反應變慢!思緒清晰只吃銀杏夠嗎? 2024市售5大銀杏推薦
工作忙碌、日理萬機,你是否也經常丟三落四、反應慢半拍?平時和朋友聊起「初老」狀態,總是彼此打趣說「該吃銀杏了!」但你知道什麼是銀杏?銀杏真正的功效有哪些嗎?什麼樣的族群特別需要開始補充銀杏?讓我們進一步釐清「吃銀杏」的正確觀念!銀杏是什麼?一次搞懂銀杏的營養成分銀杏(Ginkgo biloba)是中國古老的藥材,又名「白果」,被記載於《本草綱目》中,也被達爾文稱之為「活化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物種之一。銀杏葉包含「萜類」與「類黃酮」兩大活性成分,這些成分有助抗氧化和幫助循環。銀杏除了在東方是常見的保健食品補充劑,也於1970年代傳入歐洲,銀杏葉萃取物被廣泛用於德國和法國醫學界,除了能幫助思緒靈活、反應靈敏,還有許多養生保健的功效。銀杏的功效有哪些?大多數人對銀杏的認識,就是能幫助思緒清晰,尤其是中高齡族群,經常找不到老花眼鏡在哪裡、到超商買東西,付了錢就把東西留在櫃台上…,適時補充銀杏,有助運轉順暢不當機,活化生理功能,解決迷糊帶來的困擾。除此之外,銀杏還有以下功效:● 提升專注力,增加工作效率● 思緒有條理,幫助表達流暢● 幫助循環,調節生理機能● 幫助改善情緒,提升正能量誰適合吃銀杏? 除了上了年紀的長輩,一般年輕人或六、七年級生,適合補充銀杏嗎?其實,銀杏不只長輩需要吃,現代人生活步調快速、工作高壓、每天都有一大堆待辦事項,需要額外補充營養、維持思緒靈活。尤其是以下幾個族群,特別適合補充銀杏:● 步入中年,感覺力不從心的壯世代● 工作時間長、需要提升專注力的上班族● 學習壓力大、有海量英文單字要背的學生● 每天和時間賽跑、分身乏術的三明治族群● 經常需要做決策、深度+快速思考的專業人士銀杏該怎麼吃才正確?吃銀杏會有副作用嗎?生吃銀杏或食用未經特殊處理的銀杏種子,可能會導致中毒,建議補充經過專業處理的銀杏葉萃取物會比較好。據研究指出(註1),每日銀杏攝取量超過120毫克,可作為日常保養,若想有感調整注意力,建議每日攝取240毫克以上,持續服用至少5個月。中高齡族群消化機能較弱,建議餐後服用,懷孕婦女、哺乳媽媽、使用抗凝血藥物者,在使用前要先諮詢專業醫師,有手術計畫者,至少於一週前停止使用,癲癇患者應避免使用。不只銀杏!這些也是重要的「心智營養」除了銀杏以外,現今普遍被使用的益智營養有「綠薄荷萃取物」,能幫助提升專注力、敏銳度 ,給你活力滿滿的一天。而俗稱「腦磷脂」的「PS磷脂醯絲胺酸」常用於高齡益智和兒童保健品,能幫助集中注意力,提振表現。此外,益生菌家族中的「比菲德氏菌」,據研究顯示也能幫助思考靈活度,強健運算功能,緩解壓力。銀杏保健品怎麼挑?雖然很多人都知道要吃銀杏,但對銀杏保健品的品質、功效仍「霧煞煞」,究竟挑選銀杏保健品時,該注意些什麼?【銀杏挑選要點1】選擇複方搭配,功效更加乘銀杏搭配綠薄荷萃取物、PS磷脂醯絲胺酸、益生菌、葉酸、維生素B、E等思路關鍵營養素,複方加乘效果更全面。其中,每日攝取900毫克的綠薄荷萃取物有助增加專注度,特別要留意多酚成分含量,才能更有感保養。PS磷脂醯絲胺酸是近年新興的保健原料,可選擇擁有國際大廠專利、高濃度的PS磷脂醯絲胺酸,讓人更加安心、思緒有感。【銀杏挑選要點2】國際專利認證,品質可信賴保健品需長期吃,才能看得見效果,功效也因人而異,因此挑選擁有國際專利認證、經專科實證的產品,代表它的成分經過嚴謹的實驗與安全測試,是功效和品質的有力證明。【銀杏挑選要點3】 通過第三方檢驗,安心有保障每一家產品都說自家的最好,通過第三方檢驗合格的產品,在成份內容、穩定性、安全性方面都備受肯定,使用更安心。5大市售銀杏保健品推薦 !【銀杏推薦品牌1】 大研生醫好記易PS銀杏薄荷葉膠囊● 成份:9合1複合配方,包含:銀杏果萃取粉、綠薄荷萃取物 、磷脂醯絲胺酸 PS 、比菲德氏菌 、維生素群 、葉酸等。● 專利認證:原料有國際專利認證+頂規大廠雙重保障● 第三方檢驗報告:有台灣大廠牌,專業、有感、口碑卓越,嚴選美國大廠Neumentix®專利水萃綠薄荷,多酚成分為市售最高,幫助敏捷不遺漏,國際專利大廠高濃度 70% 磷脂醯絲胺酸,辨識傳遞 UP 升級;雙FDA官方GRAS認證比菲德氏菌,有助提升思考靈活度 ,增加營養因子活躍。不僅添加銀杏萃取物,還有維生素B、E、葉酸輔助,9合一複方提供全方位思緒營養。通過第三方檢驗,不含塑化劑、重金屬、農藥殘留、西藥。這裡買【銀杏推薦品牌2】杏輝蓉憶記膠囊● 成份:專利成份AIE2● 專利認證:多國專利認證+國際期刊發表● 第三方檢驗報告:有杏輝醫學集團20年研究結晶,成分並未添加銀杏,僅有專利成份AIE2,由「沙漠珍寶」管花肉蓯蓉淬取,是常保思維敏捷的關鍵,有助傳導、代謝、學習,產品獲得7 國獎項肯定,也是榮獲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及SNQ國家品質標章雙重肯定之健康食品,並通過419項安全性檢驗和毒理試驗。這裡買【銀杏推薦品牌3】永信HAC 銀杏果錠● 成份:銀杏果粉 、葡萄籽萃取物 、紅葡萄葉萃取物、大豆卵磷脂粉、冬蟲夏草菌絲體。紅葡萄葉有前花青素(OPC)、白藜蘆醇,可以幫助調整體質,順暢不糾結。「葡萄籽萃取物」+「銀杏果萃取物」,雙重質量升級,完整攝取,健康維持。六合一順暢配方,加倍健康好循環。這裡買【銀杏推薦品牌4】得意人生 升級版銀杏膠囊● 成份:銀杏果萃取物、紅景天、西伯利亞人參、精氨酸、柑橘生物類黃酮、碳酸鈣。PLUS升級版銀杏膠囊,美國原料進口,配方升級,有助增強循環、思緒不卡、提升關鍵思維、維持健康,適合銀髮族、壓力族、上班族、熬夜族。這裡買【銀杏推薦品牌5】美國Mega 銀杏果膠囊● 成份:銀杏果、西伯利亞人蔘、山桑子、大豆蛋白粉● 第三方檢驗報告:原廠通過美國FDA、GMP、NPA等多項認證來自美國加州的營養品牌,天然草本配方,銀杏果能幫助調整體質,促進新陳代謝,再搭配西伯利亞人蔘、山桑子,滋補強身,精神旺盛,幫助思路清晰,適合長青族、上班壓力大者、循環不佳者使用,是中老年人的最佳營養品。這裡買了解更多:B群推薦怎麼挑?醫師說明維生素B群功效、攝取量註1:Effects of Ginkgo biloba on dementia: An over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s - PubMed (nih.gov)
-
2024-07-17 醫療.新陳代謝
血糖不只跟碳水化合物有關 蛋白質和脂肪對胰島素影響可能同等重要
當談到管理血糖濃度時,多數人都會想到跟碳水化合物有關,但一項發表在《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的研究表明,對於某些人來說,考慮飲食中的蛋白質和脂肪可能同樣重要。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140名已故男性和女性捐贈者的胰島進行測試,這些捐贈者的年齡範圍廣泛。研究人員將胰島暴露於三種常量營養素中,同時測量其胰島素反應。胰島是一小群胰臟細胞,負責根據營養攝入產生胰島素和葡萄糖素等激素,進而調節血糖的濃度。胰島素不只對葡萄糖有反應儘管大多數捐贈者的胰島細胞對碳水化合物的胰島素反應最強,但大約9%的捐贈者胰島素對蛋白質的反應強烈,而另外8%的細胞對脂肪的反應比任何其他營養物質,甚至比葡萄糖更敏感。根據過往的認知,碳水化合物對血糖濃度有顯著影響,促進胰島素釋放,而蛋白質的影響中等,而脂肪的直接影響最小。然而,該項研究表明,對營養物質的胰島素分泌實際上可能比以前認為的更加複雜和個體化。儘管對胰島的實驗室研究可能無法直接轉化為活人,但這些發現可能會極大地影響未來的個人化營養策略,最終改善整體健康結果。該研究的主要作者Jelena Kolic博士表示,「這項研究挑戰了長期以來的觀念,即脂肪對每個人的胰島素釋放影響可以忽略不計。透過更深入了解個人胰島素產生的驅動因素,我們有可能提供量身定制的飲食指導,幫助人們更好地管理血糖和胰島素濃度。」未參與該項研究的專家指出,人體內的環境,包括血流、訊號傳導激素濃度和神經系統相互作用等因素,可能會影響胰島素反應,並且可能與「孤立的」胰島細胞環境不同。雖然研究強調了個體之間的差異,但活著的人體會受到其他例如飲食、壓力和身體活動等生活方式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可進一步調節我們的胰島素反應。因此,從已故捐贈者的胰島中獲得的研究結果,為胰島素對不同常量營養素產生的反應提供了有價值的見解,但將這些發現直接應用於活人時存在局限性。不過專家也同意,傳統的糖尿病飲食側重於控制碳水化合物,基於葡萄糖和胰島素分泌之間的既定聯繫,特別是精製穀物和糖。但這項研究表明,需要根據個體胰島素對不同常量營養素的反應採取個人化方法。【資料來源】.Proteins and fats can drive insulin production for some, paving way for tailored nutrition.Carbs vs. fat vs. protein: Which one triggers more insulin release?
-
2024-07-16 養生.聰明飲食
間歇性斷食和生酮也有機會降失智風險!醫揭「1因素」是關鍵
文/理查・瑞斯塔克 不少的研究人員指出,間歇性斷食法對阿茲海默症的患者有某些助益(稍後會更詳細討論),我們先將焦點擺在斷食過程中大腦所發生的變化。 在斷食十二至三十六個小時後,身體會進入「酮症」的生理狀態,血糖低、肝醣(又稱糖原)耗盡。肝醣是由肝臟生成的葡萄糖儲存體。斷食過程中,肝醣不斷分解出葡萄糖,數小時後,肝醣便會完全耗盡。為了回應此情況,身體其他部位的細胞會釋放出脂肪。脂肪隨著血液逆流向肝臟,在那裡被轉換成酮體,這是身體在沒有葡萄糖可用時的另一種能量來源。這種「代謝轉換」在斷食後十二小時會發生,之後酮體就會取代葡萄糖的功能。 雖然肝臟是生成酮體的主要部位,但腦部的星形膠質細胞也能產生酮體。在開始斷食的幾個小時後,酮體成為大腦最主要的能量來源,提供其百分之七十的能量需求。酮體在肌肉中是高效的能量來源,也能提升大腦細胞的生物能量和認知表現。根據生酮飲食法的原則:高脂肪、適量蛋白質、低碳水化合物,就能產生這樣的代謝轉換。 在動物實驗中,接受五天生酮飲食的老鼠,在空間學習和記憶方面的表現都變得較佳。阿茲海默症患者也需要提升神經細胞的生物能量、穩定葡萄糖代謝以及促進神經細胞的訊號傳遞。 生酮飲食法的效用類似斷食,所帶來的效果也大同小異,同時還能產生酮體。不過這種代謝轉換會為大腦帶來哪些影響? 許多人都說,進入「酮體狀態」會令人亢奮、心情愉快、心胸開闊。有些人還會覺得神智突然清醒。最重要的是,斷食可以增強思考力、學習力、記憶力和警覺性,因為這過程刺激了腦細胞中的一種蛋白質:「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這種化學物質對海馬迴的影響最大,有助於當中神經細胞的生成,因此能提升記憶力。斷食還會觸發「自噬」:摧毀或移除受損和功能異常的神經細胞。 直覺上來看,生酮飲食法對於治療阿茲海默症應該是有幫助的,因為患者的大腦比較不能吸收葡萄糖,但還能正常利用酮體。然而,迄今為止,還沒有足夠的研究來證實生酮飲食的好處。但有一項研究顯示,在進行為期十二周的生酮飲食後,十五名輕度至中度阿茲海默症患者表示,他們的認知能力有所改善。 不過,許多人的身體狀況並不適合進行斷食,所以練習前一定要先諮詢醫師的意見。總體來說,斷食也許可能成為降低罹患失智症風險的方法,就看看是否有更多研究能證明生酮飲食的正面效果。 《延伸閱讀》 .減醣、間歇性斷食哪個容易瘦?營養師教6招這樣吃更好瘦! .6大傷腦食物要少吃!營養師教麥得飲食護腦,腦袋更清晰。 以上內容由理查・瑞斯塔克著,時報出版《預防失智大作戰》提供。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4-07-16 養生.聰明飲食
芒果護眼也護心!「芒果有毒」僅跟這有關:容易誘發過敏反應
夏天到了,黃澄澄的芒果鮮甜誘人,果肉帶點微微酸氣,入口飽滿多汁。林口長庚醫院營養師陳姿吟說,芒果富含糖分、水分,能促進食欲、消除疲勞,其豐富的膳食纖維可讓人產生飽足感,適量食用有助於消化、排便順暢。陳姿吟表示,一整顆芒果80%是水分,不過每100克含有12.1克糖、14.4克碳水化合物,減重者、糖尿病患者要特別注意食用的量。芒果鉀離子含量高,具有控制血壓、保護心臟的作用;維生素A、C屬於很強抗氧化劑,幫助人體維持好的免疫力。陳姿吟提到,特有的芒果苷是一種存在於芒果中的天然化合物,也是多酚類物質,可協助維生素C發揮抗氧化作用。芒果的維生素A可減緩眼睛氧化壓力,其β-胡蘿蔔素對保護眼睛也很有益,不過,攝取過多β-胡蘿蔔素會導致皮膚變黃,陳姿吟提醒,只要減少攝取量、身體代謝後,皮膚色素自然會慢慢消退。芒果果皮有「間苯二酚」、「漆酚」易誘發過敏反應坊間流傳「芒果有毒」,陳姿吟強調,果肉並不具毒性,但果皮常帶有「間苯二酚」、「漆酚」,在採收時沾到樹枝分泌的液體,容易誘發過敏反應。民眾在食用前,應戴著手套清洗果皮,避免引發接觸性的過敏皮膚炎。夏季盛產的芒果,手搖飲店限定推出「楊枝甘露」,加入果肉、西米露、椰奶等,增添多層次口感。陳姿吟表示,這一杯飲料的熱量幾乎等於一個便當,建議搭配蔬菜沙拉,但要減少沙拉醬,注重熱量及營養均衡。芒果食用注意事項1.食用前,先戴手套清洗乾淨果皮,避免果肉沾到易引起過敏的「間苯二酚」、「漆酚」。2.芒果糖分高,每天攝取量不超過一個碗的八分滿。3.芒果吃太多易上火,皮膚敏感者要忌口。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16 養生.健康瘦身
減重為何沒辦法「一招打遍天下」?愈減愈重壞在3大生活習慣
據國健署調查,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率高達50.3%,難怪168斷食、低熱量減重、使用瘦瘦筆等減肥法盛行,只是不少人開始減重後,常會有「愈減愈重」,或朋友也用同樣的減肥法為何自己就是瘦不下來?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李佩芬表示,減重能否成功的關鍵,在於「生活習慣」是否正確。一位因減重失利的肥胖男子曾向李佩芬求助,他哀怨地說:「我整個月都在吃水煮餐,雞肉去皮,也多吃纖維,但體重完全沒有下降,調整食物熱量根本沒用。」一度想放棄減重這條路。仔細詢問該名男子的飲食時間,發現他幾乎都是消夜時間吃水煮餐,放假時更晚吃也更晚睡,甚至有一、兩次假日,忘了自己在減重吃了幾次油炸物。李佩芬強調,減重沒辦法「一招打遍天下」,每一個人肥胖的原因不盡相同,有些人晚睡晚吃、有些人愛喝含糖飲、有些人愛吃油炸物等。她觀察減重門診的患者,前3大的減重壞習慣,分別為晚吃晚睡、吃過油蛋白質、用熱量概念隨意替換飲食。1.晚吃晚睡 腹部有游泳圈人類的新陳代謝時間大多固定,晚間11點後尚未入睡,人體的「瘦素」分泌會開始減少,增加壓力荷爾蒙的分泌,大腦會釋放出「我好餓」的訊號,身體對食物的需求量大增,胰島素阻抗會使血糖浮動,此時吸收到的熱量變成脂肪後,容易囤積在腹部及臀部。李佩芬說,如果觀察一個人,腹部有明顯的游泳圈,可高度懷疑是「晚睡族」。改善「晚睡」這件事,為減重帶來的效果驚人。李佩芬說,曾有位50多歲開餐廳的老闆娘,每天都沒有按時吃晚餐,得等到關店回到家才吃晚餐,通常已是晚上10點多,入睡時大多已是凌晨1點到2點,經建議後,老闆娘改在晚間5點到6點間抽空吃飯,並調整12點以前入睡,才短短兩周,她的體脂肪就少了3.5公斤,且肌肉量上升。2.吃過油蛋白質 減重卡關坊間鼓吹增肌減脂就得多吃肉補充蛋白質,但往往都會挑到「過油的蛋白質」,如牛腩或是帶皮雞肉等,也有些人喜歡吃水煮蛋,李佩芬說,水煮蛋的脂肪量,約占整顆蛋的60%,最大宗的油脂來源為蛋黃,還有人為了攝取蛋白質,天天喝一杯拿鐵,牛奶的油脂量也很高。先前有一位35歲的女性,戒掉拿鐵後,兩周也掉了1.4公斤的脂肪。3.用熱量概念 亂替換飲食常有民眾會「亂替換飲食」,因為中午喝了一杯珍奶,或下午吃了一塊蛋糕,晚餐就不吃澱粉只吃菜,以為中午攝取過多的熱量,晚上可以用減少澱粉替代。李佩芬說,每一餐都應攝取足夠的營養素,如果中午多吃了一塊蛋糕,晚餐還是要吃澱粉,但應減少攝取「油質」食物,建議晚餐可改為低脂餐,但纖維則須提高。李佩芬說,民眾若在減重的路上卡關,建議可以先自我檢測,是否有錯誤的飲食或生活習慣,也建議可以尋求營養師協助,讓減重可事半功倍,增加減重路上的信心及成功率。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16 醫療.泌尿腎臟
台商返台就醫竟出現「藍綠色尿」,醫揭原因!尿液8顏色背後藏警訊
一名從越南返國的台商,在當地因為尿道炎、龜頭包皮腫脹發炎,回台後就診發現是細菌性尿道炎,但驗尿時卻發現尿液呈藍綠色,原來是服用含亞甲基藍的藥物。而尿液顏色不止可反應患者服用的藥物,也可能身體發出的警訊,如深黃色代表身體缺乏水分、綠色和綠膿桿菌感染相關,如對尿液顏色有疑慮,應由泌尿科醫師進一步檢查。泌尿科醫師呂謹亨在臉書粉專「泌尿科呂謹亨醫師-大亨醫師」分享,有位剛從越南回來的台商,在當地因為得了尿道炎、龜頭包皮腫脹發炎,有先看診、服藥,因為不放心,回台後還是到診所就醫,還好只是細菌性尿道炎,淋病、梅毒、性傳統病等都是陰性,不過仍要留意空窗期,建議3個月或出現症狀時,再回診就醫。因為這位台商尿道依舊疼痛,所以有幫他驗尿,結果尿液顏色竟呈現「藍綠色」,而非一般的黃色尿,呂謹亨指出,這是因為越南當地的醫院,開立了一款台灣沒有使用、含「亞甲基藍」的藥物Domitazol,效果類台灣醫師常用的泌尿道感染消炎鎮痛藥物「非那吡啶」(Phenazopyridine),而這款藥會讓小便呈橘黃色。尿液顏色可以看出一個人飲水是否足夠,還有潛在的健康問題,呂謹亨表示,尿液含有水、鹽、尿素及腎臟分泌的黃色尿色素,因此尿液大多呈現透明淡黃色,當攝取水分足夠,尿液的顏色就會變淡;水分攝取量不足、流汗或水分流失太多時,顏色就會較濃。另外,尿液的顏色也會受到食物、藥物或疾病等因素影響;在飲食方面的影響,如維生素B群會讓尿液呈亮黃綠色;β-胡蘿蔔素與維生素C,或含有這些成分的紅蘿蔔、木瓜、中藥大黃等,會導致偏深黃或橘色;吃了紅火龍果、甜菜、黑莓尿液會呈紫紅色;綠蘆筍吃過多則可能變成綠色、深褐色,如果對小便的顏色有疑慮,應盡快尋求泌尿科醫師檢查。呂謹亨表示,以下8種疾病或身體狀態,也會改變尿液顏色:深黃色代表意義:代表身體缺乏水分橘色代表意義:肝或膽管有問題粉色或紅色代表意義:血尿,如泌尿道感染、攝護腺肥大、結石、腫瘤等深褐色代表意義:嚴重燒傷、溶血性貧血、橫紋肌溶解、急性黃疸性肝炎等疾病,尿色可能深如醬油。綠色代表意義:感染綠膿桿菌乳白色、混濁代表意義:乳糜尿,若伴有解尿異常、腰痛、發熱,恐是泌尿道感染紫色代表意義:紫色尿袋症候群,長期放置尿管慢性感染造成黑色代表意義:罕見疾病「黑尿症」,先天代謝異常常見會使尿液顏色改變的藥物則有以下5種:黃色反應服用藥物:維他命B2、複合維他命B黑色反應服用藥物:含鐵製劑,緩瀉劑深棕色尿液反應服用藥物:抗瘧疾藥物、橘紅或橘黃色:抗凝血劑、尿路發炎藥物,如Phenazopyridine、抗凝血藥,如Warfarin、風濕免疫藥物、帕金森氏症藥,如Entacapone、鐵螫合劑與肺結核藥物紅色反應服用藥物:抗癲癇藥物、抗凝血藥、消炎止痛藥、精神穩定劑;化療藥如俗稱「小紅莓」的Doxorubicin,如引起出血性膀胱炎,可能血尿綠色或藍綠色反應服用藥物:亞甲基藍、甲基藍,如Methylene blue、抗憂鬱劑,如Amitriptyline、胃酸抑制劑,如Cimetidine、促腸胃蠕動藥,如Metoclopramide、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如Indomethacin、肌肉鬆弛劑,如Methocarbamol、抗組織胺,如Promethazine、保鉀利尿劑,如Triamterene
-
2024-07-16 養生.健康瘦身
減肥就是少吃?營養師整理蔡依林減重方式曝「1關鍵」
43歲天后蔡依林日前被中國大陸網友捕捉,現身江蘇街頭,穿著黑色緊身上衣,姣好身材一覽無遺。開業營養師徐子雅表示,匯整蔡依林過去受訪談及的瘦身方式,歸納出一套控糖密技,除維持良好運動習慣外,最關鍵之處即是「少吃會讓身體發炎的食物。」蔡依林瘦身3招徐子雅歸納出蔡依林瘦身方式共有三招:1.少吃糖、少油、少吃會讓身體發炎的食物、2.愛喝水,每天至少喝2800ml的水、3.飲食清淡但均衡攝取蛋白質、蔬菜、澱粉。「糖分是引起身體發炎反應的最大兇手,可說『百害無一利』。」徐子雅表示,攝取過多糖分除了容易讓皮膚衰老,更會加速細胞老化;在油脂攝取方面,建議把握「少壞油、吃好油」原則,選擇富含Omega-3的魚油、苦茶油或橄欖油,具促進身體代謝、改善皮膚粗糙減少自由基等效果,亦可幫助身體抗發炎、延緩老化。減肥吃愈少愈好?許多民眾認為減肥就是吃愈少愈好,家醫科醫師李唐越提醒,均衡飲食才是減重原則,完全不吃、只吃單一食物都不是好方法,例如過去流行只吃蘋果的減肥方式,不僅無助減重,反而會讓身體產生預防機制,進入節能模式,短期看來體重雖下降,長久以來卻會因身體營養素不足、荷爾蒙失調,導致生活習慣恢復後,體重瞬間回彈。李唐越表示,臨床上常遇到個案減重時,僅注重控制熱量多寡,卻忘記攝取營養黃金比率的重要性,建議民眾在採取減重措施前,應尋求專業醫療人員意見,如要採取網傳韓星IU的極低熱量減肥餐等方式,更要在醫護人員監督下執行,不可貿然嘗試,否則會陷入反覆復胖的惡性循環。
-
2024-07-15 焦點.健康你我他
一年一度退休力 今年是幾分?/退休元年 健康仍需加強
連續三年來,我再一次完成退休力測驗,認真讀題誠實作答,結果測出的數據,真正反映了我的現況,但是否符合老齡化社會的規畫?而且為人生後半段負起責任?比較前兩年數據,我在健康及財務方面均有進步,因為瞭解了自身不足部分,戮力改善缺乏的條件,以期順利達成退休準備。但是健康方面仍有進步的空間,我有代謝症候群的慢性病史,除了三個月一次抽血檢查,醫囑吃藥控制代謝問題外,每周三次快走一小時以上,達到心跳加速至喘息程度的有效運動,目前曾經偏差的指數都回歸正常,健康分數比去年改善,最令我感覺欣慰。今年是我的退休元年,回顧在工作領域兢兢業業超過40個寒暑,終於盼來即將解甲歸田的退休生活,如何能使退休變得有意義?自問退休力條件,是否已為自身準備齊全?我在知道將屆齡退休前,其實心裡已開始自律且健全身心的規畫,當我少了朝九晚五多了閒適時間,我計畫從事想學習的才藝與想去的地方,當然需要擁有強健體力、許可的財務、永保好奇心及社會高度連結性,作為去從事活動的基礎後盾,才是真本事,希望今年的測驗成績可以年年維持。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 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
2024-07-14 醫療.骨科.復健
鈣片吃吃停停恐致骨密度下降更快 3個NG行為可能害鈣質流失
迎接人生下半場,首先要有好的骨質,要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骨質疏鬆症?醫師提醒,可以觀察自己或家人是否出現體型改變,例如駝背、變矮、下背疼痛、走路不方便等狀況,都是骨質疏鬆的前兆。6個危險族群,建議自費接受骨質密度檢查。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復健部部長周立偉說,骨質疏鬆是一種慢性的骨骼疾病,往往數十年間都沒有任何明顯症候,一旦遭外力撞擊或跌倒就容易發生骨折,尤其是在脊椎、手腕、還有大腿骨等部位。周立偉建議,最佳檢查方式是到醫院透過儀器檢查骨質密度 (BMD),診斷是否罹患骨質疏鬆症。目前骨質密度檢測儀有「骨超音波檢測(Ultrasound)」和「雙光子能量檢測(DEXA)」兩種,原則上以雙光子能量檢測較為準確,也是臨床上判斷是否有骨質疏鬆的主要依據。周立偉說,健保提供特定條件下給付,其餘多需自費受檢。童綜合醫院骨質疏鬆照護中心主任梁哲翰表示,骨質疏鬆大多不會有明顯症狀,但若有以下幾種特徵,可能更容易罹患骨鬆:1.女性。2.體型過瘦或運動太少。3.停經或卵巢切除。4.年長者。5.有骨鬆的家族史。6.營養不均衡或服用特定藥物(類固醇、荷爾蒙藥物)。補鈣還要補維生素D,鈣質才能被吸收利用。周立偉提醒,多數民眾認為運動和補鈣為預防骨質疏鬆的不二法門,殊不知維生素D在預防骨質疏鬆上,扮演極重要角色。鈣質並非進入人體後立刻被利用,若一味補充鈣質,卻沒有足夠維生素D幫助鈣由腸胃道吸收,並從腎臟回收鈣,恐使鈣質白白流失。而維生素D不足的年長者,也容易增加肌肉無力、老年衰弱跌倒風險,甚至增加認知功能障礙的問題。人體獲得維他命D主要方式為曬太陽,例如曝曬在正午陽光下約15分鐘,皮膚能將維生素D前驅物,經肝臟及腎臟轉化為有活性的維生素D3,並刺激腸胃細胞吸收鈣離子。周立偉指出,食物中也能獲取維生素D,如奶油、動物脂肪、蛋類及奶製品、魚油類與肝臟、麥片、早餐穀物及嬰兒食品等,因東方人對奶製品攝取量低於西方人,故也可透過維生素D補充劑獲得。反覆補鈣又中斷,恐加速鈣質代謝。相關調查發現,台灣有吃鈣片習慣的民眾,每四人就有一人維持不到半年。雖然長期鈣質攝取不足會造成骨鬆,但若長期反覆補鈣又中斷,更會加速骨骼中鈣質代謝,最後骨質疏鬆的程度,可能比沒有補鈣習慣的人更嚴重。周立偉認為,原因在於原本有補鈣習慣的民眾,一旦中斷補充,因血鈣濃度需求,骨頭會釋出大量鈣質至血液中以維持平衡,進而造成骨質密度急速下降,且下降速度會高於從來沒有補鈣習慣者。補鈣建議可結合既有飲食,如固定早餐喝牛奶的人,可於牛奶中加入五穀粉,平時也可多攝取深綠色蔬菜、乳製品、豆製品等,都能有效補充鈣質。梁哲翰說,維生素C也能夠促進膠原蛋白合成,連接骨質組成物,使組織有健康的支撐。常見高鈣食物有牛奶、起司、小魚乾、小蝦米、深綠色蔬菜、板豆腐、豆干、海帶、黑芝麻。補充維生素D可食用高油脂魚類(鮭魚、鮪魚、沙丁魚、鯖魚)、木耳、香菇、蛋黃等。負重運動最能提升骨質,慢跑、健走、登山都不錯。骨鬆患者建議做哪些運動?周立偉建議,加入適當的負重運動,能有效提升骨質,而慢跑、健走、游泳、太極拳等也是不錯的運動選項,只要能持續上述的補鈣方式,就能有效預防骨質疏鬆。梁哲翰建議,養好骨質,年輕人或停經前婦女可以去登山、健行、打籃球、體操、韻律操、舉啞鈴或壺鈴。年長者或停經後婦女可以執行健走、慢跑、球拍類運動、舞蹈、太極拳、游泳等活動。規律活動,減少骨密度流失,改善生活功能,以維護獨立生活的能力。鈣質流失3個NG行為1.常吃高鈉食品避免食用可樂、加工肉品、泡麵等食物,會加速腎臟代謝過多的鈉,也會同時排出鈣質。2.脂肪、動物性蛋白質過量過量脂肪會妨礙身體吸收鈣質的效率,動物性蛋白質會增加尿酸濃度,使尿液中排出更多鈣。3.過度激烈運動長時間和高強度運動會增加身體對鈣的需求,可能導致鈣從骨骼中被釋放出來,進而降低骨骼的鈣含量。而大量的汗液流失也會導致鈣的流失。Q:骨鬆如何自我檢測?1.現在的身高比年輕時減少4公分以上。2.風險計算公式:[年齡(歲)-體重(公斤)]X0.2,結果≧2為高風險,
-
2024-07-13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查房,怎麼兩個女生看到我一直叫爸爸?
有一天查房,走進某病房內,兩個漂亮女孩一直叫「爸爸!爸爸!」我嚇了一跳,怎麼有那麼漂亮的女生叫我爸爸?難道我也#MeToo而不自覺嗎?仔細看床上,原來躺著肝昏迷的病人,意識不清,我前來探視,女兒急於把老爸叫醒!人會昏迷不醒有很多原因,例如突然心臟病發作,發生心肌梗塞、腦部缺血或心律不整,心臟內的血塊跑到腦部血管將腦血管塞住了,或血壓太高,腦出血了;或者糖尿病血糖太高昏迷,或血糖太低也會昏迷;或者肝不好,人體代謝的廢物無法解毒,血液中的氨升高引起肝昏迷。肝引起的昏迷,有些原因是有些人B型肝炎急性發作,就是本來有B肝,由於服用了刺激免疫系統的藥物,例如類固醇,或其他來路不明的中草藥引發藥物性肝中毒,肝臟機能不足,無法維持正常生理機能,就可能引發肝昏迷。其次,有了B、C肝,肝臟長期發炎引起肝硬化,肝硬化到了末期,肝臟萎縮、肝機能衰退或加上引起食道靜脈瘤破裂出血,也會引發肝昏迷。此外,長期酗酒過度也會引起酒精性肝硬化,到了末期也會肝昏迷。評估是否有肝不好引起的昏迷,最好的指標就是抽血驗氨(NH3),NH3高大概是肝不好引起的肝昏迷。原來這兩個女兒看我去查房,急忙叫著昏睡的老爸看能不能醒過來!並不是叫我爸爸!害我受寵若驚。酒會傷肝,路人皆知,但喝酒的過癮就連正人君子也很難抵擋。相傳古代詩人李白就是喝酒在江中飲酒作樂,看到水裡的月亮很漂亮,想用手去抓起來,不慎跌落江內,溺水而死亡。隨著B、C肝藥物的開發,國人對肝病知識的進步,因B、C肝引起的肝硬化、肝癌造成肝昏迷的病人有慢慢減低,但酒精性肝病引發硬化末期,肝機能失調,或吐血引發肝昏迷的病人有愈來愈多的趨勢。可怕的是,長期酗酒引起的肝硬化在超音波上很難診斷,常常看起來只有脂肪肝而已,而病人也沒有什麼症狀,通常是腳水腫了,肚子大了起來,或黃疸了或吐血了,求醫就診,才發現已經肝硬化末期了,此時只能靠換肝才能回復彩色的人生。因此保肝要成功,戒酒也是很重要的。●欲知正確肝病新知,請追蹤「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及「好心肝.好健康」Facebook粉絲專頁。肝基會出版會刊及肝病治療手冊,歡迎來電索閱。若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免費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相關資訊。
-
2024-07-13 養生.聰明飲食
紅茶減脂效果佳!最好飲用時機是「這時候」,三種獨特搭配提升口感增添風味
你是紅茶派還是綠茶派!一直以來綠茶就受不少人青睞,因助於減脂的特性更是受到許多人的喜愛。然而,綠茶的寒性,對於脾胃虛寒的人來說卻不適合。相較之下,飲用起來溫暖的紅茶就不挑體質,也一樣具有減脂的吸收呢。綠茶與紅茶,誰比較好紅茶與綠茶相比之下,紅茶的口感較為濃郁,對於脾胃虛弱的人來說,飲用紅茶具有暖胃的作用。而綠茶作為未經發酵的茶,其茶多酚含量較高,對於腸胃的刺激也較大,因此患有胃病的人最好避免飲用,而紅茶經過發酵處理,能夠促進消化,不僅不至於損傷胃部,還有益於胃部健康呢!紅茶,建議飯後半小時內飲用紅茶可以說是相當普遍的茶飲,尤其飯後飲用能在人體內發揮多種作用。其中,紅茶中的茶多酚能夠促進腸胃消化,減少對胃部的刺激外;紅茶中的咖啡鹼有助於調節體溫,就算在酷熱的天氣喝上一杯,也有止渴消暑的效果。另外,紅茶還能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脂肪,尤其是飯後半小時內飲用,能夠抑制脂肪的吸收並促進脂肪燃燒。而紅茶中的咖啡鹼,具有提神消疲的效果,能夠刺激大腦神經中樞,提高集中力。建議冬季飲用更是適宜,能夠加強血液循環,幫助身體保暖。三種獨特配搭,提升紅茶口感大部分的人都會習慣於在紅茶中加糖調味,但是這樣做很容易導致攝入過多的糖分,反而讓體重無形中增加。其實為了保持紅茶的健康好處,不妨嘗試不同的飲用配搭。.紅茶與番茄:能增加飲品的風味,加強減脂效果。.生薑與紅茶:不僅能暖和身體,促進新陳代謝,還能有效改善手腳冰冷問題。.紅茶與紅酒:對於改善失眠有一定效果,兩者都含有多酚,能促進血液循環。最佳飲用時機,是這個時候至於最佳飲用時機是何時呢?建議運動前或是白天飲用紅茶;而飯後一小時飲用紅茶,最能夠幫助去除油脂;同時紅茶趁熱飲用效果更好。但是提醒一點,過量飲用紅茶可能會導致貧血的發生,適量飲用為佳。延伸閱讀:.高血壓與高血脂關係密切!「7大飲食禁忌」一次公開 .紅茶、綠茶、烏龍茶、普洱茶、糙米茶,哪些茶助降血壓?.8款減肥茶幫你越喝越瘦!解渴還能減重,想要美容養顏就選「這一款」※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4-07-12 醫療.新陳代謝
不健康指標5中3,就有「代謝症候群」!營養師教你如何改善
依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台灣20至64歲民眾,每4人就有1人罹患代謝症候群。若是血壓、血糖、血脂偏高的「三高」,加上腰圍過粗、好的膽固醇不足的「二害」等5項中,只要符合其中3項,即有代謝症候群,未來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是一般人的2至6倍。國健署長吳昭軍呼籲,唯有改變生活習慣,才能擁抱健康人生。不健康指標5中3,就有「代謝症候群」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理事長陳珮蓉表示,許多人看到自己的健檢數據血脂高、「滿江紅」就會面色凝重,其實只要做好飲食規畫,烹調時少油少鹽,飲料減少糖分攝取,並搭配適當的運動,把體重減少5%至10%就能有所改變,可以戰勝代謝症候群。42歲的吳小姐,常久坐又不愛運動,喜歡吃麵包等高油、高熱量的食物,某日突然發現自己爬樓梯會喘,健檢數據「滿江紅」,空腹血糖、三酸甘油脂與腰圍都超標,體重達64公斤,BMI也超過30,經由生活方式改善,包括飲食調整、快走等運動,終於擺脫代謝症候群。陪伴吳小姐遠離代謝症候群的醫師楊國君,和患者共同訂下「少吃肥肉、每天快走、飯後散步」等目標,經過一段時間積極落實與改變,患者在家能站就不坐,三餐均衡飲食,經定期追蹤,空腹血糖和三酸甘油脂都已改善,已經不再是代謝症候群患者。吳小姐說,她還是會持續維持健康生活習慣,避免代謝症候群再次找上門。如何改善代謝症候群?楊國君提出「23456」口訣供民眾參考:.2計:血壓計和體重計.3戒:戒掉菸、酒、檳榔.4卡:登記卡、健保卡、悠遊卡、記錄卡路里.5蔬果:天天5蔬果,且蔬菜多於水果.6個月回診:半年回診一次國健署與健保署合作推動「全民健康保險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至今近2700家診所、超過4300名醫師加入計畫,收案逾21萬人,參與計畫的民眾都接受至少1項不健康生活習慣改善指導。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周慶明說,此計畫有助降低亞健康民眾的慢性病風險,有望改善健保財務,更是「健康台灣」重要關鍵,希望能達到3萬名醫師參與的目標。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12 養生.聰明飲食
劉怡里推薦10大健腦食物!可護腦、降低阿茲海默風險 5種不健康食物要減少攝取頻率
現代人多處於高壓生活中,容易導致血壓、血糖飆升,代謝性疾病的人愈來愈多,也影響腦部健康,可能出現記憶力退化、專注力不足、健忘等現象。營養師劉怡里建議,可以採行「MIND(麥得)飲食」,並推薦10大健腦食物,將有助於健腦護腦,減少心血管疾病、降低中風機率,更能顯著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的風險。地中海飲食和得舒飲食 7大飲食重點劉怡里在臉書粉專中指出,MIND(麥得)飲食是一種結合地中海飲食和得舒飲食的飲食型態,有以下7大飲食重點:1.日常烹調用油,建議使用橄欖油。2.每天至少「3份」全穀類,約8分滿的糙米飯,或是燕麥9湯匙。3.選擇「綠色」蔬菜,一周至少6份、約3至4碗,例如地瓜葉、綠花椰菜、菠菜、芥藍菜、羽衣甘藍都是不錯的選擇。4.水果要吃「漿果類」,例如藍莓、草莓、覆盆子等,一周至少2碗。5.蛋白質來源,以豆類、雞鴨鵝火雞、魚類為主。6.堅果一周至少5份,約5湯匙。7.有喝酒習慣的人,紅酒一天不要超過一杯240cc。「MIND(麥得) 飲食富含纖維、維生素A、E、K、B群、礦物質、優質蛋白質和植化素,可以提高身體抗氧化功能、降低發炎反應。」劉怡里強調,將這些護腦食物放進自己日常的餐盤中,可讓腦袋健康、思緒清晰,專注力及反應力都會上升,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劉怡里也提醒,奶油與人造奶油、起司、糕餅甜食、油炸與速食、紅肉等5種不健康食物,大家要減少攝取頻率。10大健腦食物1.全類(主食):1天至少3份2.非綠色蔬菜:1天至少1份3.綠色蔬菜:1周至少6份4.家禽:1周至少2份5.魚類:1周至少1份6.紅酒:1天1杯7.堅果:1周至少5份8.豆類:1周至少3份9.漿果類:1周至少2份10.橄欖油:1天1匙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11 慢病好日子.最新活動
2024戰勝代謝症候群獎勵活動開跑 邀您一起賺健康拿好禮
依據國民健康署營養健康調查顯示,20至64歲民眾,每4人就有1人罹患代謝症候群,判定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標準,包含三高(血壓偏高、血糖偏高、血脂偏高)加二害(腰圍過粗、好的膽固醇不足),5項中符合其中3項即有代謝症候群,未來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是一般人的2至6倍,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唯有改變生活習慣,才能擁抱健康人生。國民健康署與中央健康保險署自111年7月起,合作推動「全民健康保險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為提升收案民眾的健康識能,鼓勵積極改善致病危險因子與從事健康行為,國民健康署同步辦理「2024戰勝代謝症候群」獎勵活動,針對有改善者,提供抽獎活動,同時透過分享如何身體力行健康生活習慣及戰勝代謝症候群的故事,以激勵更多人加入健康生活的行列。醫病共同改善不健康生活習慣 遠離代謝症候群改善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吸菸、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過量飲酒,可有效預防或延緩三高慢性病發生,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透過基層診所收案管理罹患代謝症候群或糖尿病前期的民眾,由醫療團隊評估其個人化慢性病風險因子及提供專業指導,與民眾共同研議可行做法及訂定達成目標,提高民眾參與及改善疾病成功率。至今已有近100%接受至少1項不健康生活習慣改善指導,追蹤管理至少3次(含)上者,超過7成改善至少1項異常指標,近2成改善已非代謝症候群(即代謝症候群異常指標小於3項)。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所 幫助您重拾健康生活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診所可評估民眾導致代謝症候群的不健康生活習慣,提供飲食、運動、戒菸、體重控制等指導。現今的生活步調緊湊,忙碌於工作及家庭的吳小姐,偶然發現自己爬樓梯會喘,又加上本身具高血脂家族史,擔心之餘,主動做了健康檢查、發現報告有好多紅字,空腹血糖、三酸甘油脂與腰圍已超標,經由診所醫師建議加入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經過評估後,發現吳小姐的問題是常久坐又不愛運動、喜歡吃高油、高熱量的食物,針對這些問題,先教會她如何看食品的營養標示、選擇低油脂、低熱量的食物等飲食原則,醫病共同訂下少吃肥肉、每天快走、飯後散步等目標,經過一段時間積極落實與改變,在家能站就不坐,三餐均衡飲食,經定期追蹤,空腹血糖和三酸甘油脂都已改善,已經不再是代謝症候群,吳小姐表示還是會持續維持健康生活習慣,避免代謝症候群再次找上門。鼓勵報名參加「2024戰勝代謝症候群」獎勵活動 就有機會拿大獎戰勝代謝症候群的不二法門就是健康的生活習慣,為鼓勵加入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的民眾積極改善不健康生活習慣,國民健康署即日起辦理「2024戰勝代謝症候群」獎勵活動,只要是加入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的民眾,於今(113)年9月底前至活動網站報名,前3,000名報名成功者即可獲得參賽獎勵品,報名成功且改善任1項代謝症候群異常指標的民眾,即有機會抽中好禮,成功戰勝代謝症候群的民眾更有機會獲得大獎(AI手機),歡迎民眾至「2024戰勝代謝症候群」獎勵活動網站進一步瞭解活動詳細訊息,一起戰勝代謝症候群,就從加入計畫的您開始。
-
2024-07-11 養生.聰明飲食
陽明交大研究:運動後攝取高蛋白食物可降低食慾,還有2益處!
不少民眾想瘦身但又難以控制食慾,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研究團隊發現,運動後再攝取高蛋白質食物,確實可以抑制食慾,並延緩肌肉衰減、改善心血管代謝。運動後攝取高蛋白食物,可降低食慾高蛋白飲食因具飽足感,一度是坊間流行的減重法之一。陽明交大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教授陳喬男研究團隊,對平均年齡近60歲的中年肥胖族群,實施持續三個月的高強度間歇飛輪運動。研究發現,即使運動後的食慾明顯增加,但只要在運動後30分鐘內補充高蛋白飲品,不僅會有較低的飢餓感,還會降低吃宵夜的機會。顯示在中高強度運動後攝取高蛋白飲品,是有效的體重控制策略。除了改善食慾 還有2益處研究團隊也發現,運動且配合高蛋白飲食,可改善中年肥胖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與預防肌少症。在連續三個月研究中,受測樣本採取高蛋白飲食再加上運動,可明顯降低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減少脂肪量,並且改善胰島素敏感性、葡萄糖耐受性和發炎反應,同時也增強了肌肉力量和運動能力。陳喬男表示,過去的資料建議每人每公斤每天蛋白質攝取量1.6公克以維持肌肉質量,研究團隊也以此做為實驗組的飲食目標,「心寬體胖」是中高年齡普遍性問題,衍生出來的則是心血管疾病,運動量減少也讓肌肉流失更加快速。研究成果為中高年齡肥胖的族群提供參考,也為肥胖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但陳喬男也提醒,研究是驗證高蛋白飲食在中高年齡族群的運動生理表現,但並非表示只吃高蛋白飲食就是良好的體重管理方法。運動還是一切根本,體力(活動能力)與心血管及代謝疾病風險的管控是比體重更值得注意的事。該研究已於今年初登上第273期《Physiology & Behavior》科學期刊。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11 養生.聰明飲食
減肥總是越減越肥?營養師傳授9招佛系減脂祕訣,三餐正常吃也能養成易瘦體質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許多人會偶爾吃大餐犒賞自己、紓壓,並在吃大餐時說服自己減重永遠是明天的事...。對此,營養師高敏敏提醒,這是「打咩」的行為,其實減重也可以改變生活上的習慣!讓你佛系瘦、慢慢瘦~營養師傳授9招佛系減脂祕訣 1.喝湯把油撈掉無論是喝湯或是吃火鍋,湯經過肉片、火鍋料的烹煮後的表面會有許多浮油,可以先將油撈掉減少一點油脂,以免將配料夾起時裹上表面的浮油。2.飯後多走動飯後散步不僅能降低血糖濃度,還能穩定血糖,有效緩解脹氣狀況、讓身體釋放內啡肽,達到舒緩情緒,減緩失眠症狀的效果。3.吃肉去皮吃肉之前可以先去皮,可減少約25~30%的熱量,可有效減少過多的飽和脂肪膽固醇。4.不吃肥肉可優先選擇瘦肉,或是把肥肉挑掉,除了減少脂肪攝取,也能避免心血管疾病。5.不吃甜食大多數的甜點都含有大量的糖、油、澱粉,吃完不僅血糖爆表 滿滿的糖也是變胖的地雷之一。6.吃飯放慢速度如果你吃東西的速度很快,突然進食大量的澱粉,易造成血糖上升,導致脂肪囤積!可以細嚼慢嚥,減緩血糖上升的速度,也可以增加飽足感,避免暴飲暴食。7.充足水分多喝水有易身體健康!要多喝水已經是營養師的老生常談了,但還是會有很多人忽略,足夠的飲水量不僅能增加飽足感,還能維持正常代謝,幫助瘦身更有成效。8.只吃七分飽現代人大多數都運動量過少,若三餐都吃很飽,其實很容易進食過多。建議可以吃到不餓、七分飽就好,以免吃過量導致脂肪囤積。9.選擇原型食材加工食品在加工過程會添加大量油脂、調味,建議優先選擇原型食物,保留較多營養,熱量也比較低!減脂瘦身是一輩子的事!看完以上營養師傳授的9招佛系減脂祕訣,平日裡維持好習慣就能養成易瘦體質!正所謂「慢慢來比較快」,不著急、持之以恆才是關鍵,才能擁有健康的體態。營養師也提醒想瘦身減肥的帥哥美女們,千萬別為了快速瘦身而節食不吃飯,這樣瘦下來不僅容易復胖,也容易導致體脂肪一次比一次更高,反而會比節食前更胖!延伸閱讀:.減重別怕吃澱粉!營養師推10種抗性澱粉 減脂剷肉 壽司飯、義大利麵上榜.8款減肥茶幫你越喝越瘦!解渴還能減重,想要美容養顏就選「這一款」.減肥吃「這些澱粉」都有助燃脂!盤點5類助燃脂澱粉,玉米、地瓜都上榜
-
2024-07-10 退休力.健康準備
她73歲靠壺鈴增肌還帶人瑞爸鍛鍊 「掌上健身房」有助訓練全身肌力
「上完壺鈴課後,真的讓我變健康了,回家後還能將傳授給100多歲的父親,希望他也能變得更健康。」73歲林阿姨說,壺鈴運動可以有效提升心肺功能、體適能和預防肌少症,她上了壺鈴課後,體力增強了,可以更好地照顧年邁父親,維護良好的生活品質。壺鈴運動可以訓練全身核心、在家也可輕鬆運動,使得壺鈴成為一種高性價比的健身器材。曾經參加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推出壺鈴課程的學員指出,完成課程後,身體感受到明顯變化,不僅手腳變得更有力,也不再感到腰痠背痛,精神狀態變得更好。此外,有些學員在學會壺鈴運動後,還應用到其他日常活動中,例如:提重物、日常家務等,使得生活更加便捷和健康。掌上健身房 可鍛鍊到全身有「掌上健身房」之稱的壺鈴,能夠同時訓練上肢、下肢及核心肌群,達到全身性的鍛鍊效果。運動教練田玉笛指出,壺鈴運動對於增肌減脂有顯著的效果,可以同時進行肌力和有氧訓練,對於提高基礎代謝率、燃燒脂肪和增加肌肉質量非常有幫助。壺鈴運動中常見「盪壺」動作,田玉笛說,此動作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提升心率,消耗大量熱量,達到減脂效果,特別是當動作持續一段時間後,效果更加明顯,還能提升心肺功能、肌力、肌耐力、柔軟度、反應敏捷和平衡能力,這些體適能要素對於中高齡人士尤為重要,能有效預防肌少症。友善中高齡 先以沙袋練習許多學員在上課初期,對於壺鈴的重量感到畏懼,認為自己無法舉起4公斤的壺鈴,因此課程上使用的是沙袋壺鈴,不僅增添了中高齡學員安全性,也不易產生運動傷害,而學員透過課堂練習逐漸適應,能輕鬆從雙手持握過度到單手持握,甚至挑戰更多動作,這讓他們感到極大的成就感。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將於8月7日推出「強肌運動系列─增肌減脂抗老減齡」課程,共10堂課。田玉笛指出,前4堂課為基礎課程,主要教授壺鈴的基本動作,包括深蹲、壺鈴寬腳練、下肢訓練、單側訓練和穩定性訓練等;後6堂課為進階課程,根據學員的熟練程度和體能狀況,增加訓練強度及難度,確保學員在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全方位提升自身體能。壺鈴課程中,將透過深蹲、單側訓練等動作,模擬日常生活中的動作,例如:上下樓梯、穩定地提重物等,幫助學員在實際生活中應用這些技巧,提升日常活動的能力和效率。學員在訓練過程中,可以嘗試不同的動作和組合,例如:土耳其式站立、盪壺等,這些動作既具有挑戰性,又充滿樂趣,有興趣的人歡迎報名。強肌運動系列─增肌減脂抗老減齡10堂課上課日期:●初階壺鈴訓練:8月7日、14日、21日、28 日●進階壺鈴訓練:9月4日、11日、18日、25日、10月2日、10月9日報名連結:https://shih5869.pse.is/669z2x上課時段(分上午班與下午班):●上午10時40分至12時10分●下午3時至4時30分地點:台北市青少年發展處-4樓舞蹈教室 台北市仁愛路一段17號4樓洽詢:02-8692-5588轉5869
-
2024-07-09 養生.保健食品瘋
薑黃抗氧化、抗發炎 營養師提醒並非人人適合吃
近幾年民眾風行吃「薑黃」養生。有不少研究發現,薑黃具有抗發炎、止痛、抗衰老、抗癌、預防老年失智症等功效。台大醫院營養師許培羣表示,薑黃素是薑黃粉中主要的活性成分,經提煉萃取後純度可達95%以上,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發炎作用,能清除體內自由基,達到調節生理機能,幫助代謝等效果。許培羣說,薑黃粉成分除了碳水化合物外,還包括維生素B、C、E及礦物質鈣、鎂、磷等,此類營養物質有助對抗發炎,減少細胞傷害。國際文獻則指出,薑黃中的活性成分,經細胞試驗證實,可抑制細胞凋亡,具抗衰老功效。薑黃素 改善記憶及認知也有文獻指出,薑黃素可提高腦原性神經營養因子。許培羣表示,神經營養因子一經提高,可促進神經元修復與再生,能夠改善記憶狀況、認知功能,近期愈來愈多實證研究顯示,薑黃素能減緩阿茲海默症、失智症情況。坊間流傳,吃薑黃有助提升性功能。許培羣指出,較少研究顯示薑黃能直接提升性功能,不過,薑黃素有助提升免疫力、抵抗力,改善人體代謝狀況等調控機制。而身體機能提升後,伴隨著體力、精神狀況會變好,民眾在性行為的表現也會提升。薑黃除了可以入菜,市面上也有販售膠囊、錠劑等保健產品。許培羣表示,國際指引建議,若從食物例如咖哩中的薑黃粉攝取薑黃素,作為營養補充使用,則每公斤體重建議每日食用3毫克,以60公斤成人為例,大約每天攝取180至200毫克;較高劑量則視為保健食品使用,市售膠囊、錠劑多以400至700毫克為主。入菜或錠劑 無優劣之分「薑黃入菜與使用錠劑並無孰優孰劣之分,民眾可以自身方便性為主。」許培羣指出,針對希望烹調薑黃料理,卻沒時間製作複雜料理的民眾來說,建議可在牛奶中加入薑黃粉,或以薑黃片泡茶使用;也可善用電子鍋,將米飯、高湯、魚肉或雞肉及薑黃等香料放入鍋中,一般燉煮30分鐘即可起鍋。市售薑黃錠劑產品,有許多複方選項。許培羣說,較常見的是「薑黃加多醣體」、「薑黃加胡椒鹼」,胡椒鹼可增加生物利用率,加速身體利用薑黃,達到活性效果,多醣體則有助提高免疫力。此外,因為薑黃具舒緩疼痛、抗菌、抗病毒效用,有時也被用於製作飲品、噴劑,使用後可改善喉嚨腫脹的情況,但若立即需要止痛,還是得靠藥物輔助。不過,並非所有民眾都適合使用薑黃素。許培羣表示,薑黃素會促進胃酸、膽汁分泌,有腸胃問題如胃潰瘍、消化不良者,食用薑黃素可能引發不適;高劑量薑黃素對子宮收縮有一定影響,懷孕中或哺乳中婦女,建議減少使用。具抗凝血 血液患者當心服用抗凝血藥物的血液疾病患者,因為薑黃具有抗凝血效果,恐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薑黃是脂溶性物質,肝臟功能不佳患者,使用高劑量薑黃恐造成代謝壓力。許培羣提醒,這些疾病患者在使用高劑量薑黃錠劑前,建議諮詢醫師、藥師等專業人士,確認藥物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