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名稱: 出血性腦中風
- 英文名稱:Hemorrhage Stroke
- 別名:腦出血,腦溢血
出血性腦中風

- 審稿:神經科醫學會
- 更新時間:2022-07-05
出血性腦中風有哪些症狀?
- 單側肢體麻木無力
- 嘴歪眼斜
- 劇烈頭痛
- 眩暈
- 噁心嘔吐
- 意識不清
- 昏迷
- 言語不清
- 失語
- 吞嚥困難
- 流口水
- 走路不穩
- 運動失調
- 複視
- 視力模糊
- 視野缺損
- 抽搐
出血性腦中風該如何預防?
- 日常飲食應選擇清淡、低鹽低脂的食物,避免辛辣及攝取高油脂食物。
- 多吃富含纖維質的蔬果,適度補充水分,保持排便順暢。
- 避免情緒激動、緊張、暴怒和過度疲勞,維持血壓穩定。
- 平時應養成運動習慣,維持良好生活作息及充足睡眠。
- 避免抽菸及酗酒,因菸酒易使血管收縮,導致血壓上升。
- 維持理想體重,避免因肥胖引發心血管疾病。
- 天冷時血管收縮,血壓容易上升,故應特別注意身體保暖。
出血性腦中風有哪些併發症?
- 肺部感染
- 泌尿道感染
- 胃潰瘍
- 消化道出血
- 褥瘡
- 肢體僵硬變形
- 憂鬱
- 跌倒骨折
- 營養不良
- 下肢深部靜脈栓塞
- 大小便失禁
- 便秘
- 半身不遂
- 語言障礙
- 腦水腫
- 血管痙攣
哪些人容易得到出血性腦中風?
- 45歲以上中老年族群,且男性多於女性。
- 長期抽菸、酗酒、身體勞累及情緒激動者。
- 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
- 膽固醇、三酸甘油酯、 尿酸及血糖值偏高者。
- 習慣吃高油脂、高膽固醇食物、甜食及含糖飲料者。
出血性腦中風的成因是什麼?
- 高血壓性腦出血:是出血性腦中風最常見的原因。長時間高血壓,會使腦中的動脈血管壁變得脆弱,脆弱的血管一旦破裂,就會發生腦出血。
- 顱內動脈瘤破裂:以蜘蛛膜下腔出血居多。
- 腦血管動靜脈畸型:好發於年輕族群。
出血性腦中風是因為腦血管破裂,在腦內形成血塊,壓迫到腦部組織而造成神經損傷。出血性腦中風發生原因很多,根據出血原因不同又可分成:
一般來說,腦出血主要是由高血壓所引發。當血管壁長期受到高壓血流的衝擊,會使血管壁變薄且彈性減弱。一旦有情緒激動、便秘、過度疲勞、激烈運動等使血壓突然飆升的情況時,硬化的血管便容易破裂出血。臨床表現上,病患會有突發性的頭痛欲裂、意識喪失、噁心嘔吐等病癥,甚至在短時間內呼吸、心臟停止而致死。
出血性腦中風要看哪一科?
- 神經科
- 心臟血管科
- 復健科
出血性腦中風主要的發生部位?
- 腦
- 血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