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名稱: 鵝口瘡
-
英文名稱:Oral Thrush, Candidiasis
-
別名:口腔念珠菌病
鵝口瘡是什麼?
鵝口瘡是一種口腔內黏膜急性發炎症,由黴菌念珠菌屬所引起,好發於六個月內的嬰幼兒,尤其是剛發生那幾天,患童會容易啼哭、胃口差,有時伴隨輕微發燒,如果細查口腔內可發現乳白色斑膜,疑似餵奶後遺留的汙漬,但一般奶垢輕拭可脫落,鵝口瘡卻無法抹除,用力擦還會造成出血,這就是黴菌型潰瘍。較大的孩子或成人,通常兩週內可自癒,不過也有少數因治療不及時,病情蔓延扁桃腺、食道、氣管,造成拒食、吞嚥與呼吸困難,甚至感染肺、胃、腸等,引發嚴重併發症。而嬰幼兒因抵抗力較差,通常需經治療才會好,且如果經常復發,應注意是否有先天性免疫失調或免疫功能缺陷。
與其他口腔黏膜疾病不同在於,鵝口瘡一開始便出現大範圍且不規則形狀的白色薄膜;而無論是免疫力低弱造成的嘴破、或病毒引起的疱疹性齒齦炎、腸病毒引發的潰瘍,開始時都是先以紅疹形態出現,接著才起白色點狀膿疱。
鵝口瘡也會發生在成人身上,特別是愛滋病、癌症、糖尿病等患者,及長期使用類固醇如慢性氣喘及過敏,或中耳炎使用抗生素治療,因藥物副作用造成口腔黏膜功能失調,容易受黴菌侵入而發病。
鵝口瘡的成因是什麼?
鵝口瘡的致病原為白色念珠菌(C. albicans),這是一種條件致病型的黴菌,在空氣中隨處可見,亦常駐人類口腔,由於嬰幼兒的抵抗力低弱,染上念珠菌很可能會發展為致病型的菌絲,導致鵝口瘡,感染途徑包括:
- 直接接觸帶原者的成人體液,如新生兒通過的產道染有白念珠菌、鵝口瘡成人透過親吻將病菌帶給幼童等。
- 沒有做足清潔工作,如奶瓶、奶嘴,直接放入幼孩口腔的物品沒有消毒殺菌,使空氣中的白念珠菌得以入侵,有時哺乳的母親乳頭也可能是傳染源;愛咬手指或撿地上的食物吃,也可能將白念珠菌誤放口內。
- 於家中或幼兒園接觸到其他病童的口腔分泌物,造成交叉傳染。
成人病發鵝口瘡則包括各種原因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如感冒、熬夜、以及生理期、懷孕等荷爾蒙失調,皆可能使念珠菌變為病原菌。此外,長期服用類固醇、抗生素、口服避孕藥等藥物,及癌症、糖尿病、燒燙傷病人等,身體抵抗力差,都有可能讓念珠菌異常發展,引發鵝口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