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名稱: 下肢靜脈曲張
- 英文名稱:Varicose Veins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
- 別名:浮腳筋,下肢靜脈瘤,靜脈腫
下肢靜脈曲張

- 審稿:林口長庚醫院一般外科主任謝邦鑫
- 更新時間:2022-07-05
下肢靜脈曲張有哪些症狀?
- 血管浮凸
- 皮膚癢
- 表層皮膚乾燥變薄
- 皮膚色素沉著
- 夜間腿部抽筋
- 下肢酸痛
- 下肢燒灼感
- 下肢水腫
- 下肢沉重感
- 皮膚潰瘍
- 血管破裂出血
- 微血管擴張
下肢靜脈曲張該如何預防?
- 避免久站或久坐不動、蹺二郎腿。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後,應踏步活動腳趾,促進血液回流。
- 夜間睡眠時可稍微抬高下肢,有助於靜脈血液回流至心臟,減緩靜脈曲張。
- 維持運動,均衡飲食,維持理想體重,避免過度肥胖。
- 避免抽菸,因香菸中含有尼古丁,會造成血管收縮導致血壓上升,導致靜脈曲張情形惡化。
- 穿著合適的彈性褲襪、按摩足部,是預防靜脈曲張的有效方法。
- 積極治療容易引起腹內壓力增高的疾病,如便秘、長期咳嗽或氣喘等。
- 不要穿過緊的內褲、牛仔褲,避免阻礙下肢血液回流。
下肢靜脈曲張有哪些併發症?
- 鬱血性皮膚炎
- 皮膚潰瘍休克
- 蜂窩性織炎
- 敗血症
- 深部靜脈栓塞
- 肺栓塞
- 死亡
- 血栓靜脈炎
- 靜脈潰瘍
哪些人容易得到下肢靜脈曲張?
- 50歲以上女性、懷孕或多產婦女、過度肥胖者、須維持同一姿勢不動或須長期站立的工作者,容易導致下半身血液循環變差,為此疾病的高危險族群。
- 老年人因血管壁缺乏彈性,較易出現下肢血液循環不良的情形。
- 有下肢靜脈曲張家族史者,因其天生靜脈壁較薄弱、靜脈內瓣膜缺陷等因素,容易引發該疾病。
- 罹患心臟病、肝硬化等慢性疾病病患,會妨礙血液回流到心臟,易導致該疾病產生。
- 服用避孕藥或使用女性荷爾蒙治療者,可能會導致靜脈擴張,使血管變得脆弱,容易引發此疾病。
- 有長期腹內壓增加的情況,如便秘、腹部大血管附近長腫瘤、前列腺肥大、蹲踞等,使下肢靜脈回流受到阻礙,就容易引發靜脈曲張。
下肢靜脈曲張的成因是什麼?
-
下肢靜脈負責收集人體下肢的代謝產物和缺氧血回心臟,這些血液原先是由主動脈送達至下肢動脈,但下肢靜脈系統不像動脈能以高壓輸送血液,其回流需仰賴靜脈血管中瓣膜的閉合、腿部肌肉收縮、呼吸運動中胸內負壓的改變,以對抗地心引力將血液從腳底輸送回心臟。若因血管彈性疲乏或靜脈瓣膜閉鎖不全,使腿部血液無法順利回流至心臟時,血液會淤積在下肢靜脈血管,導致下肢靜脈壓增加、血管擴張變形,在皮膚表面浮現如蜘蛛網狀的表層靜脈血管。此外,代謝後的酸性產物無法正常回到心臟,長期下來亦會引發各種併發症。
下肢靜脈曲張又可分為原發性和次發性。原發性靜脈曲張具家族遺傳傾向,起因是靜脈瓣功能不良或靜脈管璧失去彈性,使靜脈回流困難、靜脈壓增加。次發性靜脈曲張多是因外傷、腫瘤、懷孕或肥胖等因素,導致下肢靜脈血液需增壓才能克服回流的障礙。臨床上,下肢靜脈曲張除了有痠麻、灼熱、刺痛感、容易抽筋及不耐久站等症狀,嚴重的患者還可能出現感染、潰瘍、皮下組織纖維化、血栓性靜脈炎、血管破裂出血等併發症。
下肢靜脈曲張要看哪一科?
- 一般外科
- 心臟血管科
下肢靜脈曲張主要的發生部位?
- 下肢皮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