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開關次數、擺放位置都有差 讓冰箱更省電的5個小技巧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腦膜炎

  • 審稿:李垣樟/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成人感染科主任

更新時間:2023-09-23

  • 疾病名稱: 腦膜炎
  • 英文名稱:Meningitis

腦膜炎是什麼?

腦膜炎是指腦部及脊髓周圍的腦膜受到微生物感染或是其他原因所引起的發炎反應,會導致重症與死亡。
依病原體不同大致可分為四種:細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炎(無菌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黴菌性腦膜炎。
症狀有發燒、頭痛、神智不清和脖子僵硬等,須以抗生素連續治療,及合併其他治療。
預防方式有維持勤良好衛生習慣、勤洗手、在多人場合注意室內通風、適當接種疫苗。

腦膜炎有哪些症狀?

  • 頭痛
  • 頸部僵直
  • 高燒
  • 精神狀態改變
  • 意識不清
  • 昏迷
  • 譫妄
  • 抽搐
  • 顏面神經麻痺
  • 畏光
  • 皮膚疹

腦膜炎該如何預防?

  • 建立良好生活習慣,多休息、不熬夜。
  • 保持良好衛生習慣、雙手清潔,用正確的方法洗手。
  • 雙手接觸呼吸系統分泌物後(例如打噴嚏後)立即洗手。
  • 打噴嚏或咳嗽時掩住口鼻,並妥為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
  • 不與別人共用餐具。
  • 避免前往過於擁擠的場所,進出公共場所時保持社交距離,可戴口罩預防感染。
  • 與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或B型流感嗜血桿菌感染的患者有親密接觸者,可投予口服抗生素預防。
  • 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兒童可施打 B 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

腦膜炎的保養照護重點?

多休息和補充水份、均衡飲食。

腦膜炎有哪些併發症?

  • 精神錯亂(譫妄)
  • 皮膚出現瘀斑
  • 敗血症
  • 休克
  • 急性腎上腺出血
  • 多重器官衰竭

哪些人容易得到腦膜炎?

  • 高風險暴露:工作高接觸者、抽菸者、前往疾病流行地區、軍營、廠房或校園曾經發生群聚事件,新生或新兵入住、學校學生、宿舍住宿者、機構住民。
  • 高風險族群:嬰幼兒(尤其是1歲以下的嬰兒)、先天或後天脾臟缺損、鐮型血球貧血或是其他血紅蛋白病(hemoglobinopathy)或是合併T細胞及B細胞免疫缺損、人類免疫不全病毒感染、先天性補體缺損或是原發性免疫缺損、正在接受或是準備接受補體抑制劑eculizumab(Soliris)、ravulizumab(Ultomiris)治療者、正在接受或是準備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者。

腦膜炎的成因是什麼?

腦膜(大腦和脊髓的內襯)受到微生物感染引發的炎症反應。

腦膜炎的疾病發展?

腦部及脊髓周圍的腦膜受到微生物感染或是其他原因所引起的發炎反應,進而出現高燒、意識不清、昏迷、譫妄、抽搐、顏面神經麻痺、畏光、皮膚疹等症狀,病毒性腦膜炎的預後可能有永久性的神經病變,如耳聾、失明、 語言障礙、腦部損壞。

腦膜炎的檢查方式有哪些?

做腰椎穿刺來取得腦脊髓液檢查,同時做細菌培養及病毒培養,針對病菌給予正確治療。

腦膜炎該如何治療?

  • 病毒性腦膜炎:採用退燒藥、多休息和補充水份。
  • 細菌性腦膜炎:須以抗生素連續治療,及合併其他治療,如:抗癲癎藥──預防或治療抽搐;皮質類固醇──減少腦部腫脹及炎症反應;鎮靜劑──緩解焦躁不安症狀;對於腦壓過高之病人,有時也會投予降腦壓藥物。

腦膜炎主要的發生部位?

  • 腦部、脊髓

就醫前該注意哪些?

  • 看診前準備接觸史:有無去過疾病流行地區、人潮聚集場所、是否是住宿學生、新生或新兵入住、學校學生、宿舍住宿者、機構住民等群聚居住者。
  • 提供病史、疫苗接種史,供判斷是否為高風險族群。
  • 出現疑似症狀應盡速就醫勿拖延。

課程推薦

more

延伸閱讀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