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8 00:30:00 卵巢.子宮
僅1個月壽命的「子宮內膜」為何對其他器官傷害是一生一世?醫解析子宮內膜異位症對女性的5個不利
誠懇呼籲各位女生提早治療經痛及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欺負女性的罪狀,真是罊竹難書,如經痛、不孕、子宮息肉、卵巢巧可力囊腫等等,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病症,其他還有它會往女性深處器官組織鑽(深層內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22-03-18 00:30:00 卵巢.子宮
誠懇呼籲各位女生提早治療經痛及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欺負女性的罪狀,真是罊竹難書,如經痛、不孕、子宮息肉、卵巢巧可力囊腫等等,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病症,其他還有它會往女性深處器官組織鑽(深層內
2022-03-17 12:26:00 淋巴癌
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瘤屬於侵襲性淋巴癌,病情又快又猛,容易擴散,每年奪走近九百名病患的生命,一旦復發存活時間更只有六個月。高雄長庚血液腫瘤科副科主任王銘崇指出,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整體治癒率高達七成,
2022-03-15 18:12:33 肺癌
免疫療法讓癌症治療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內科部副部長謝佳訓指出,以肺癌為例,部分癌症患者可找到明顯的驅動基因,治療前可以檢測突變基因給予相對的標靶藥物,但對於無驅動基因的患者僅有化療之選
2022-03-15 17:58:04 血癌
癌症治療方式日益多元,除了傳統治療方式,衛福部已於2021年底,核可近年歐美新興的CAR-T細胞療法治療適應證,成為台灣患者的新希望。 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李啟誠表示,CAR
2022-03-15 15:44:12 其他癌症
62歲謝姓男子是B型肝炎帶原者,定期於衛福部苗栗醫院肝膽腸胃科門診追蹤肝功能、血中胎兒蛋白檢測、腹部超音波檢查及影像學等...
2022-03-15 09:38:06 乳癌
● 受疫情影響,初診斷的晚期乳癌病患增加,治療更棘手
2022-03-14 12:36:14 大腸直腸癌
台北市2020年十大死因統計結果,惡性腫瘤蟬聯榜首,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擾亂民眾規律篩檢習慣及受檢意願,為此,中山區...
2022-03-13 12:00:45 肺癌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在一個多月前(2022-1-18)有發表一篇出自台灣的論文,但可惜它卻沒有得到台灣媒體的重視。這篇論文的第一作者是Wayne Gao(高志文/台北醫學大學副教授),第二作者是Ch
2022-03-13 11:35:11 癌友故事
生病前,一直覺得上廁所不是件稀鬆平常的事嗎?但生病開完刀後,才發現「吃喝拉撒睡」是多麼珍貴的事。由於大腸有儲存大便及吸收...
2022-03-12 10:39:02 乳癌
乳癌為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名,發生高峰約在45至69歲之間,約為每10萬名婦女有188至194人,近年來更有逐漸年輕化...
2022-03-11 18:37:12 其他癌症
台語男歌手葉勝欽傳罹患骨髓瘤,上月底不敵病魔辭世,享年47歲。醫師指出,骨髓瘤有典型四大症狀「CRAB」,包括高血鈣、腎...
2022-03-11 16:04:46 癌友故事
子宮頸癌治療後,陰道好乾澀怎麼辦?陰莖癌治療後,陰莖變短,另一半還能滿足嗎?直腸癌病患肚皮上的腸造口,會讓另一半嫌棄我嗎?重建了美麗的乳房後,摸起來卻沒有感覺了?肺癌病患呼吸功能下降,性行為過程中會不
2022-03-11 16:04:45 癌友故事
二月廿一日是節氣裡的「雨水」,雨霧飄渺中,來到前監察院長王建煊位於林口社會住宅一樓的「無子西瓜社會福利基金會」,行動略不便的王建煊夫人蘇法昭坐在輪椅上,由看護推著來到辦公室等候,「歡迎蘇老師,來!來坐
2022-03-10 18:46:14 肺癌
高雄70歲黃老伯去年7月打第1劑莫德納疫苗後疲倦、頭暈,就醫竟發現嚴重肺積水且檢出肺腺癌,醫院以「次世代定序」為他找出罕...
2022-03-10 14:37:12 乳癌
乳頭長痘痘、搔癢、傷口不癒合,小心是罹患乳癌的警訊。女星朱芯儀宣布罹患乳癌,她說,乳房出現痘痘、乳頭搔癢、傷口不癒合等症...
2022-03-10 13:49:25 乳癌
乳癌是女性健康的重要議題,根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女性終其一生每12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乳癌,106年約有1.3萬名女性罹患乳癌,是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位;108年死因統計有2,633人死於乳癌,
2022-03-09 12:04:15 食道癌
62歲王姓男子胃部不適到醫院接受胃鏡檢查,醫師發現他的食道約有三分之一長度的黏膜異常,因此進一步切片檢查,病理報告顯示為...
2022-03-08 18:30:04 乳癌
朱芯儀開設影音頻道「芯情日記」,選在38婦女節且也是自己生日這一天,宣布:「我的人生即將要走上一個旅程,可能是有點辛苦的...
2022-03-08 15:59:18 飲食與癌症
癌症營養愈來愈受重視,沒有體力就無法應付治療的副作用,由於化療仍是所有治療的「標配」之一,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食慾不佳吃喝不下,若食量少了三之一,醫師提醒,患者就需適時補充癌症營養,它與一般營養品不同,
2022-03-07 16:12:14 肺癌
1名28歲的年輕男子一年前被診斷出是第四期肺癌,腫瘤不但已經有6公分,看起來有肺積水和淋巴結轉移,但經第三代標靶藥物治療...
2022-03-05 17:03:02 大腸直腸癌
經濟的起飛、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加上食物取得便利以及飲食西化之影響等,癌症蟬聯國人十大死因第一名已39年;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告,台灣腸癌的發生率逐年增加,自民國95年起腸癌罹患率位居全國癌症發生率的第一
2022-03-04 18:20:13 卵巢.子宮
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每年新增6萬名女性癌症患者,對個人、家庭甚至社會產生衝擊。婦女節前夕,國健署和癌症基金會、南山人壽...
2022-03-04 14:09:50 大腸直腸癌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結直腸腫瘤的發病風險與年齡密切相關,從55歲開始持續走高,在80~84歲達到高峰。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生理功能會逐漸減退,老年人因此會出現反應遲鈍。再加上結直腸腫瘤一般生長較
2022-03-03 12:45:16 大腸直腸癌
新冠疫情降低民眾接受癌篩意願,連帶影響大腸癌篩檢、追蹤。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去年相較2019年,大腸癌篩檢人數減少22%...
2022-03-01 13:50:15 頭頸癌
新竹1名中年男子長期有鼻塞、鼻涕倒流等問題,偶爾鼻涕中帶著血絲,經內視鏡檢查,發現男子有鼻息肉懷疑是惡性腫瘤,進一步安排...
2022-02-27 12:26:13 癌友故事
開刀後一直被提醒著要早點下床走路,從每天5分鐘到早晚各30分鐘,能多走兩步路都是病程好轉的現象。但人生總有那麼點曲折,老...
2022-02-25 09:50:29 肝癌
當手掌兩側出現異常的「紅斑」,也就是「肝掌」,不可輕忽,慎防肝癌上身!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腸胃肝膽科主治醫師陳政國表示,「肝...
2022-02-24 00:01:00 卵巢.子宮
蠟筆小新配音員蔣篤慧
2022-02-23 15:22:14 其他癌症
資深藝人巴戈因胰臟癌病逝,讓各界關注發生率與死亡率幾乎畫上等號的「癌症之王」胰臟癌,但醫師表示,胰臟癌的死亡率雖高,但並...
2022-02-23 10:46:51 肺癌
70多歲陳先生,確診罹患早期肺癌,雖順利接受開刀,但術後卻容易咳嗽,常常乾咳或咳出白稀痰,經常在平躺及說話多時誘發,吹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