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9 17:46:59 慢病防治
骨鬆防治/蔡景州:50歲以上女性終身1/3得骨鬆,25%停經婦女是骨折高風險者
「台灣髖骨骨折發生率高居亞洲第一、全球第九,三分之一的台灣婦女一生中會經歷脊椎、髖部或腕部骨折,風險甚至超過乳癌、卵巢癌與子宮癌的總和!」9月甫卸任的台灣更年期醫學會理事長蔡景州憂心地......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25-10-09 17:46:59 慢病防治
「台灣髖骨骨折發生率高居亞洲第一、全球第九,三分之一的台灣婦女一生中會經歷脊椎、髖部或腕部骨折,風險甚至超過乳癌、卵巢癌與子宮癌的總和!」9月甫卸任的台灣更年期醫學會理事長蔡景州憂心地......
2025-10-09 17:33:47 慢病防治
台灣已進入超高齡社會,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崇桓,在「2025健康台灣超高齡-骨鬆精準防治策略專家會議」中表示,台灣髖部骨折發生率居亞洲第一,尤其髖部骨折後一年死亡率達......
2025-10-09 17:20:24 慢病防治
嘉義縣是全國第二老的縣市,65歲以上長者已達23.7%,約7萬9千人同時面臨骨質疏鬆與肌少症的雙重風險。由於全縣18鄉鎮中竟有197個村落沒有醫師,嘉義縣衛生局技正李昭瑢表示,為了避免篩檢後斷鏈,啟動全國首創......
2025-10-09 17:12:25 慢病防治
臺北市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逾58萬人,占比23.8%,為全國最高。臺北市市民全國最長壽,但長者跌倒死亡率卻偏高,113年起全國首創將DXA骨質密度檢查納入老人健檢套餐選項之一......
2025-10-09 16:58:25 慢病防治
骨質疏鬆症被譽為「隱形殺手」,隨著人口老化,骨折帶來的失能與醫療成本問題日益嚴重。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副署長魏璽倫在「骨質疏鬆專家會議」中指出,我國尚未推行全國性骨質疏鬆篩檢政策,目前會先......
2025-10-09 16:46:07 慢病防治
「研究顯示,進行骨鬆早期篩檢、治療,可帶來顯著成本效益!」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陳秀熙從高雄榮總團隊所做的數據分析發現,若民眾自己有留意到骨鬆危機......
2025-10-09 16:33:35 慢病防治
「在家人、朋友的陪伴下,在自家社區中度過健康、自在的老年生活,是許多長輩的願望!」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傅紹懷團隊在國衛院的支持下,針對雲林偏鄉社區長者進行骨質疏鬆症、肌少症篩檢計畫,並導入......
2025-10-09 15:38:11 慢病防治
「隨著人口老化,未來,骨質疏鬆患者人數將以倍數增加!」總統府資政,同時也是台灣首位生殖醫學教授、2017年台灣醫療典範獎得主李茂盛憂心指出,由於超高齡社會的到來,往後骨鬆人口可能是目前的兩到三倍,若不及早展開防治行動,一旦引發髖骨骨折,勢必大幅增加社會長照負擔、醫療支出,因此骨鬆精準篩檢、防治也須納入健康台灣願景計畫當中,才能幫助年長者享有更多健康餘命。
2025-09-17 12:56:56 慢病防治
當人們談到永續發展,往往想到能源、環境或社會責任,但其實「健康」也是永續的重要一環。台灣目前約每兩個成年人就有一人過重或肥胖,肥胖帶來的慢性病,幾乎是百病之源。鶯歌怡兒診所院長周君怡在接受專訪時直言,肥胖管理若仍......
2025-03-05 18:03:57 慢病防治
「根據國健署的數據,全台超過一半的成年人腰圍超標,即便BMI正常,仍有近兩成面臨腰圍過粗的問題!」台灣肥胖醫學會林文元理事長指出,以健康腰圍來說,女性腰圍應小於80公分,男性則應小......
2024-11-26 23:10:44 慢病防治
一名退休老教授罹患糖尿病已20多年了,長年來糖化血色素控制在10%,被轉到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振國的門診時,即使把能用的口服新藥全用上了,糖化血色素雖降至8%,但離正常值仍有段距離,因此花了一段
2024-11-26 13:08:36 慢病防治
根據預測,2030年台灣糖尿病患將超過300萬人,糖尿病帶來多種併發症與共病,有慢性病之母稱號,每年醫療花費402億元,常居健保支出第三名,亦是十大死因之五,加上疾病年輕化趨勢、超高齡社會衝擊,總統賴
2024-11-26 10:03:50 慢病防治
總統賴清德的健康台灣政策中,最為關鍵的就是三高防治「888計畫」。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說,台灣人口快速高齡化,將面臨醫療...
2024-11-26 09:01:13 慢病防治
為了管理慢性病,政府提出三高防治「八八八計畫」,希望可以落實健康台灣政策,其中糖尿病帶來多種併發症與共病,有慢性病之母之...
2024-11-04 19:26:20 慢病防治
當國小老師在學校遇到學童突然亂發脾氣,或者恍神、不專心,往往以為是孩子不受教,甚至可能很挫折、不知所措。事實上,專家提醒,這些情況,如果孩子又有第一型糖尿病,可能是低血糖警訊,千萬不要輕忽! 今
2024-10-15 14:04:11 慢病防治
老男人最怕被嫌只剩一張嘴,這意謂著性功能開始衰退,只會碎碎唸,認定是男性荷爾蒙搞得鬼。實際上,男性在40歲之後,男性荷爾蒙睪固酮開始下降,主要影響的是......
2024-01-09 16:33:43 慢病防治
近期高中生、大學生墜樓事件頻傳,學生團體EdYouth發現,高中及大學學生憂鬱盛行率、自殺率逐年攀升,以及學生在近用學校...
2023-12-04 08:37:45 慢病防治
自從3月20日新冠疫情解封後,本土併發症每週仍有近300名個案,近來各類病毒大爆發,對免疫力低下者威脅最大,三大醫學會的專家們提醒,對於即將到來的嚴峻疫情,抵抗力弱的人必須接種流感疫苗,也應補打次世代
2023-12-01 11:35:36 慢病防治
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聯合國愛滋署規畫在2030年消除愛滋,希望可以達到「95-95-95」目標,就是95%的感染者知道自己感染愛滋病毒、95%感染者已服藥、95%服藥感染者達到病毒量測不到。
2023-11-30 15:10:44 慢病防治
長年照顧HIV感染者、愛滋病患的台灣露德協會近年特別關心HIV感染者、愛滋病等脆弱族群,祕書長徐森杰指出,「HIV持續關懷白皮書」中提到,要特別關心沒有資源的脆弱族群,包括跨性別、老人及合併精障者,為
2023-11-30 15:10:32 慢病防治
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World AIDS Day)。根據一項跨國性「HIVCCB白皮書研究」,在韓國、中國、日本、台灣、新加玻與香港等六個亞太區域中,只有台灣提前達成聯合國UNAIDS(聯合
2023-11-13 22:00:15 慢病防治
根據媒體民調,高達百分之九十一點三的民眾支持照顧罕病,贊成應及早治療避免嚴重失能。台灣曾是罕病照顧的優等生,罕見疾病基金...
2023-09-14 14:18:00 慢病防治
今天是世界異位性皮膚炎日,不少病友也分享自己的甘苦談。「皮膚穩定後,現在有時會去泡溫泉放鬆,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今年46歲的張先生,國小就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皮膚時常搔癢、滲血,即使注重環境衛生、飲食習慣,也定期接受治療,甚至服用中藥、偏方,病況仍毫無進展,直到使用生物製劑,不僅有效控制異膚,連共病亦改善許多。
2023-09-08 12:00:00 慢病防治
長效針劑的適應症包括思覺失調及雙極性疾患(躁鬱症),文獻報告顯示,思覺失調症病患在早期使用長效針劑,可降低四成四的首次住院率,比起口服藥物,也能減少復發;至於躁鬱症病患,若使用長效針劑,可緩解症狀長達
2023-09-07 12:00:00 慢病防治
「當精神病患者認為自己被當成病人,很容易就會跑掉…」 在精神醫學的精神病治療領域,讓精神病患者能回歸社區,是一項很重要的目標,不過這條看似筆直的道路,卻顯漫長。在台灣精神醫學會與聯合報主辦的20
2023-09-06 12:12:18 慢病防治
「不是病情變嚴重的人,才要打針嗎?」、「我一個月打一次針,藥效留在體內這麼久,會不會洗腎啊?」這是高雄市立凱旋醫院社區精神科主任徐淑婷遇到精神病人及家屬對長效針劑的困惑。 尤其是第一年要說服病人
2023-09-05 12:00:00 慢病防治
「我的家人快出院了,如果又有狀況,該怎麼辦?」 「回到家裡,我家人有沒有好好吃藥,我怎麼會知道?」 對於家有精神病病患的家庭,當病患老是急性發作、住院、出院,陷入旋轉門輪迴,家人往往十分無助,
2023-09-04 12:00:00 慢病防治
根據健保統計資料,在民國110年,因精神相關疾病就醫人數達145.4萬人,較十年前上揚54.8%,其中思覺失調症、躁鬱症的治療與照護,近年因社會事件、藝人新聞受矚目。 據全球流行病學統計,思覺失
2023-08-01 15:15:40 慢病防治
依健保署2022年國人因慢性病就診的人數高達1286萬人,其中有兩種以上的慢性病者718萬人,佔56%,那到底可以怎麼預防慢性病呢?那就要注意自己是否有罹患生活習慣病之稱的新陳代謝症候群,三高兩害,飯
2023-07-28 18:17:29 慢病防治
震驚社會的「小燈泡案」發生後,蔡英文總統宣誓要建構「社會安全網」,一○七年起實施第一期社安網計畫,現已進入第二期。原應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