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名稱: 口腔黏膜白斑症
-
英文名稱:Oral Leukoplakia, OL
-
別名:口腔白斑症、口腔白斑
口腔黏膜白斑症是什麼?
口腔黏膜白斑症係臨床用詞(clinical term)並非正式病名,切片檢查之後才會有確診。本症是口腔最常見的癌前病變,好發於長期嚼檳榔、吸菸及/或酗酒者的口中,大半口腔黏膜白斑症屬於良性病變,不過時間拖越久越可能轉變成惡性,據研究,約有一成的口腔黏膜白斑症會惡化為口腔癌,一旦病灶增大、自發性出血、演變為紅斑症或造成三週以上不癒的口腔潰瘍,已惡性的機會就很高,如伴隨其他上皮層異常增生,癌變機率更提高到三成。臨床也發現,若發生在女性病例,且無抽菸、吃檳榔習慣者,惡性病變可能性較高。
治療方式以組織的切片檢查來決定,如檢查結果為上皮增生或過度角質化,可使用光動力治療、液態氮冷凍治療或雷射手術;若已嚴重到上皮變異,則需以上述方法治療或全部切除並搭配口內重建。術後需定期回診追蹤,且須戒除菸酒檳榔等致癌物,以防新病灶再發。
口腔黏膜白斑症的成因是什麼?
口腔黏膜白斑症的問題出在口腔內上皮細胞層角化過度、上皮增生,或出現輕度、中度、重度的上皮變異,與口腔受到長期刺激所產生的防禦性反應有關,其慢性而有害的刺激因子,促使黏膜不斷變色、增厚、排列異常,以保護黏膜下的組織。外觀呈白斑或紅白斑就是細胞增生或變異早期的表徵,進一步還可能發展出紅斑、疣狀增生等。
嚼檳榔便是最主要的外部刺激,和檳榔(檳榔子)本身的成分及其添加物(荖花/老藤、紅灰/白灰)屬致癌物質有關,且檳榔的粗纖維,長期咀嚼對口腔黏膜傷害極大,如果再加上吸菸,菸草與檳榔都會產生亞硝基胺,作用加成,更加速細胞病變。
其他刺激性物質如酒精、辣椒、不良假牙或牙套(人工牙冠)、殘餘齒根(如智齒阻生齒)等,長期傷害口腔局部,也可能引起外觀像白斑的病變。而某些疾病因素如感染白色念珠菌、貧血、缺乏維生素B群或鐵質,也可能造成口腔黏膜出現近似白斑的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