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
審稿: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肝膽腸胃科徐兆甸醫師

疾病基本資料
- 英文名稱:
英文名稱 bleeding of the gastro intestinal tract
- 就診科別:
胃腸肝膽科
- 身體部位:
食道,胃,十二指腸,盲腸,大腸,小腸,乙狀結腸,直腸,肛門
消化道可分為「上消化道」及「下消化道」。上消化道是指口腔、食道、胃到十二指腸。下消化道是指十二指腸以下到直腸。當其中任一器官發生病變而導致出血時,就是消化道出血。
疾病原因
上消化道出血常見的原因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是最常見的原因,其次是糜爛性胃炎、食道靜脈瘤破裂、食道胃接合處黏膜撕裂。急性胃炎、食道炎、胃癌、良性腫瘤、肝硬化併發的食道靜脈曲張破裂、息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原因較為少見。壓力、藥物、煙酒、食物等刺激引起的黏膜病變,也會引發消化道出血。
下消化道出血大多數是消化道疾病本身所導致,常見的原因為:痔瘡破裂、肛裂、急性憩室炎、結腸炎、大腸直腸癌、大腸息肉、各類型大腸炎、血管發育不良、腫瘤(包括切除後出血)等,其中以「急性憩室炎」造成下消化道大量出血的頻率最高。小腸出血又比大腸出血更為少見,但診斷較為困難,須多加留意。
症狀
頭暈.四肢冰冷.胃痛.嘔血.黑便.噁心.嘔吐.血壓偏低.盜汗.口渴.皮膚蒼白.心悸.呼吸困難.心口灼熱.尿量減少
併發症
好發族群
- 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 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痔瘡等腸胃疾病的患者。
- 長期酗酒者。
預防
- 生活作息規律、避免熬夜,睡眠要充足。
- 避免暴飲暴食,進食要細嚼慢嚥,用餐宜七分飽,且要定時定量、少量多餐。飲食均衡營養且清淡。
- 注意飲食衛生,少吃高油脂及刺激性食物,或是如糯米等較難消化的食物。
- 培養樂觀的態度,心情保持愉快,避免過度憂慮。
- 禁酒、戒煙及不吃檳榔。
- 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增強免疫力。
- 定期做消化道內視鏡(包括胃鏡、大腸鏡) 檢查,若有腸胃悶痛不適或體重減輕等情況,應儘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