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
審稿: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肝膽腸胃科徐兆甸醫師

疾病基本資料
- 英文名稱:
Acute gastritis
- 就診科別:
胃腸肝膽科
- 身體部位:
胃
因胃黏膜被破壞,黏膜的再生能力下降,使胃黏膜有發炎、充血、局部糜爛等現象, 導致急性胃炎。急性胃炎經過治療後,症狀會改善或消失,但有時也會變成慢性胃炎。
疾病原因
因胃黏膜被破壞,增加的氫離子,直接損害胃黏膜的表面細胞,使黏膜的再生能力下降,導致急性胃炎,急性胃炎常見的有:「單純性胃炎」與「糜爛性胃炎」。「單純性胃炎」,主要症狀為上腹不適、疼痛、厭食、噁心和嘔吐。「糜爛性胃炎」,主要症狀為上消化道出血、嘔血和黑便。
- 飲食習慣:不良飲食習慣,三餐不定時及暴飲暴食,是主因。
- 食物因素:經常食用高油脂及刺激性食物(如巧克力、薄荷類、甜食、茶、咖啡、酸的水果、洋蔥、辛辣食物等),易使胃酸分泌過多,可能造成胃壁受侵蝕,導致急性胃炎。
- 長期飲酒過量、吸煙及吃檳榔也會造成急性胃炎。
- 藥物因素:長期服用消炎止痛、阿斯匹林、腎上腺皮質類固醇等藥物容易引發急性胃炎。
- 精神因素: 精神焦慮緊張及工作壓力,使胃酸分泌增加,造成胃黏膜的抗酸能力下降,容易導致急性胃炎。
-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微需氧的細菌,會分泌不同的消化酵素,破壞胃黏膜的表皮細胞,造成胃炎、胃黏膜萎縮、消化性潰瘍。
- 其他細菌、濾過性病毒、黴菌等感染,也會導致急性胃炎的發生。
症狀
腹痛.腹部灼熱感.胸悶.胃痛.胃酸過多.胃脹.胃悶.易有飢餓感.溢酸.打嗝.噁心.嘔吐.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瀉.便秘.吐血.黑便.血便
併發症
好發族群
- 60歲以上的老人。
- 三餐不定時定量者。
- 精神、工作壓力大者。
- 長期酗酒者。
預防
- 避免暴飲暴食,進食要細嚼慢嚥,用餐宜七分飽,且要定時定量、少量多餐。飲食均衡營養且清淡,睡前兩個小時應避免飲食,戒掉吃宵夜的習慣,才能讓食物充分消化。
- 生活作息規律、避免熬夜,睡眠要充足。
- 禁酒、戒煙及不吃檳榔。
- 少吃高油脂及刺激性食物,或是如糯米等較難消化的食物。
- 多做運動,維持正常體重。
- 培養樂觀的態度,保持愉快心情,減輕工作壓力,尋找適當抒發情緒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