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腸胃炎
審稿: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肝膽腸胃科楊建華醫師

疾病基本資料
- 英文名稱:
Acute gastroenteritis
- 就診科別:
胃腸肝膽科
- 身體部位:
胃,小腸
腸胃道黏膜被細菌、病毒等侵入,造成腸黏膜及胃黏膜發炎。急性腸胃炎也是夏季的常見疾病。
疾病原因
急性腸胃炎是因為腸胃道受到細菌、病毒、桿菌侵入,造成腸黏膜及胃黏膜發炎,症狀嚴重程度與個人的抵抗力有關。急性腸胃炎發生原因有:
- 食用不新鮮的食物、被污染的水源、或食物烹調過程不潔、個人衛生習慣不良,均有可能引起急性腸胃炎,在夏季是常見的疾病。
- 細菌性腸胃炎:較常見的是沙門桿菌感染,其他如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志賀氏菌或彎曲桿菌,病程約為1至2周。
- 病毒性腸胃炎:較常見的是輪狀病毒感染,其他如諾羅病毒、腺病毒、微小病毒或星狀病毒等,病程約為2至3天。
- 寄生蟲感染:隱孢子或梨形鞭毛蟲,常存在於游泳池、溪流或河川等被污染的水中,若不慎誤飲入口,抵抗力較差的人會造成嚴重的腹瀉。
- 因急性腸胃炎具有傳染力,近距離接觸病人也可能會被感染。
症狀
腹脹.腹痛.腹瀉噁心.嘔吐.胃痛胃脹.胃悶.溢酸.打嗝.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頭痛.疲倦.肌肉酸痛.發燒
併發症
- 脫水
- 血便
- 營養不良
- 腸胃道出血
- 腸穿孔
- 腸破裂
- 腹膜炎
好發族群
- 嬰幼兒或孩童。
- 個人衛生習慣不良者。
- 抵抗力較差的人。
預防
- 注意飲食衛生,食材要新鮮、乾淨,調理時須注意清潔與衛生。
- 不飲用生水或生食。外食應選擇乾淨衛生的餐廳,少吃路邊攤的食物。
- 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與飲食習慣,飯前、便後及處理食物前須洗淨雙手。
- 少吃高油脂及刺激性食物,如咖啡、茶、酒、冰品飲料、辛辣食物等。飲食宜清淡營養,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
- 生活作息規律、不要過度勞累、避免熬夜。
- 養成運動習慣,運動除了可強身健體外,更可以放鬆心情,強化腸胃的機能,提升身體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