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1 新聞.長期照護
除了照護需求 我們更期待活力老年
依內政部統計推估,台灣將在2018年第一季正式進入「高齡社會」(高齡人口達14%以上)。而國發會更進一步預估台灣高齡人口將在2026年超越20%達到聯合國所定義的「超高齡社會」。台灣由高齡社會到超高齡社會的進程只有短短的8年,速度堪稱世界第一。令人憂心的是,在社會快速老化的同時,我們卻没有看到整體社會對高齡者的生活需求提供適切的產品及服務。政府、社會及大部份業者看待銀髮族皆以「福祉」的角度來切入,將老、弱、病、窮畫上等號,視銀髮族群為「資源的消耗者」,而非「商品的消費者」。因此,政府的政策走向及預算編列多以「失能」為服務對象,以「照護」為主要訴求,以「給予」為政策手段。事實上,國際間的主流思維是以「活力老化 Active Ageing」為目標,將資源投入健康促進、預防保健等層面上,並且致力於營造高齡友善環境及思考如何讓高齡者重新參與社會。如此不僅可以活化長者,延緩失能,整體社會在照護支出上亦將大幅縮減,使經濟發展不因「高齡化」而喪失動能,反而因「高齡化」而催生新興產業,帶動另一波經濟成長。許多人一想到銀髮族就浮出老人坐輪椅的形象,很多人想到銀髮商機,想的其實是醫療照護商機,是輪椅、醫療床、成人紙尿布等。我們很少想過,他們的需求其實跟你我一樣,只是因為身體功能退化,可能需要一些特殊設計。他們需要一雙輕量又好穿脫的鞋子;也需要一支大字大聲音手機;他們一樣有購物需求,需要附椅子而且有支撐力的散步購物車。以日本為例,在食衣住行各方面都有專為銀髮族設計的商品,使銀髮族在日常生活上享有極大便利。但是在國內,我常開玩笑講,要幫老人買一雙鞋可能比幫寵物買鞋還難。從事銀髮生活用品販售事業逾十年,銷售最好的前三名分別是鞋子、輔聽器材及行動輔具,這代表的是年長者還想與社會接軌,與人互動並且走入人群。面對高齡社會,政府與其擔心照護人力不足,不如思考如何減少照護需求。而若能發展銀髮產業並積極推廣銀髮生活輔具及服務,以「自力支援」為目標,當能防範於未然,減少長者使用長照資源的機會。想像8年之後,台灣成為超高齡社會,我們希望看到的是怎樣的景像?所有失能長者都有人照護,還是所有長者都不失能?目標也許很難達成,若沒有這樣的願景就永遠無法靠近目標。請大家一起為長輩,為自己及下一代開創一個值得期待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