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4 焦點.元氣新聞
缺蛋是誰的錯?資深記者帶你從「洗選蛋」看更多問題
我買蛋的原則,講過很多遍了,不是含靈芝,不是加葉黃素,也不是紅殼或宣稱動物福利,而是「洗選」。為什麼要買「洗選蛋」?為什麼要洗?因為母雞下蛋,雞蛋經過瀉殖腔,沾滿了雞屎、體液、雞血等雜質,細菌、疫病就靠著手的觸摸沾染,到處傳播,增加禽流感、沙門氏菌的風險;兒子小時候曾因為沙門氏菌感染拉血便,住院一周,從此我再也不買這款。這就是傳統市場看得到的「箱蛋」,一整箱,自己挑要買幾顆;也因為產業樣態是算「一箱」,雖「號稱」一箱有200顆,實際上因為雞蛋沒有規格分級,所以180-220顆都有,現在老母雞占大半,甚至一箱可能只有160顆。一天生產幾顆?台灣市場難精算那到底一天生產幾顆?官方本周數字現在一天生產11.2萬「箱」,實際上根本無法掌握生產數量,國際上,先進國家誰算雞蛋是算「箱」的,人家精準得很,生產幾「顆」就幾「顆」,光用這點,就可知道我國蛋雞產業的落後。很多年前,農委會在推雞蛋一次性包材失敗,當初就是要推全面洗選,精準生產的數量,才有助於調節生產及防疫;現在則是要求超市上架的蛋要洗和噴印,就是朝著這個現代化的方向邁進。雞蛋經過洗選機器,逐顆雷射噴印,不僅可以把蛋殼外的髒東西洗乾淨,保存期限也一目了然,不會有傳統箱蛋換蛋問題,而且上機器的蛋,有一定的水準與品質,蛋的大小有限制,老雞產的殼太薄上不了,機器洗、容易破,增加耗損,所以洗選蛋當然比較貴,成本增加了呀。小農盒裝蛋 「手擦」非「洗選」有些宣稱動福、小農、農會產的盒裝蛋或紙箱裝的蛋也沒洗,是雞農用一塊布「手擦的」,所以消費者買回家,看起來蛋也很乾淨啊!但細菌不是肉眼可以看出來的。我也曾經看過動福、宣稱自然農法的雞蛋,標榜雞隻在地上奔跑,宣傳在「地上」生蛋撿蛋;母雞24-25小時就下一顆蛋,且有孵蛋習性,當沒有下蛋巢箱,到處下蛋,雞農發現「地上」是一窩蛋時,第一天和第五天的蛋如何分辨?有差嗎?當然有,消費者收到的蛋,就比較容易出現變質的,這現象較多在單一傳統賣蛋小農身上。買不買得到蛋,與消費習慣大相關另外解釋一下,為什麼有人買得到,有人買不到,只能說區域和消費習慣、去的時間不一樣、選擇的蛋不同而已。北部都會區消費型態較多是賣場超市,超市盒裝蛋缺得嚴重,不用拿南部產地到處買得到、或市場箱蛋來嘴,也不是「缺便宜蛋」這麼簡單,是對產業有多不熟,才能講出這樣充滿惡意的話。天龍國也是人,也不見得都能買得起一盒135、175的相對高貴的蛋,不然,放到中南部賣賣看,中南部好野人超級多,看看會不會好賣,是消費型態與習慣不同,買不到想要的,就少吃點、吃別的而已,沒什麼好批評的。而超市所謂62元的平價蛋,說實話,品質不怎樣,蛋殼有夠薄,但就是個人選擇要不要買,能不能接受(市場箱蛋無從討論品質)。缺蛋問題 產業及消費者都有責任缺蛋是事實,產業落後、北部難買也都是事實,代表供應不足,以及現階段沒有這麼多夠質量的雞蛋可以洗選,否則,為何需要調度和長期進口?喔,對了,北部箱蛋調蛋價格達1100/箱,也不容易調喔!今年全世界都缺蛋,不是只有台灣,沒錯啊!可是,全世界都缺,還有人可以飄洋過海來賣你,且當全世界都不缺時,台灣還是缺,難道我們真的沒有需要精進的地方?21世紀了,買什麼蛋是個人的選擇,但若有得選,最基礎的條件是衛生安全,現在的狀況,沒有蛋只是結果,重點是沒有雞。查看稿庫,2018年就開始缺蛋了,我大概寫過數十篇,產業提升講了五百遍,消費者的觀念也要改,只有消費者支持真正合乎現代安全衛生標準的雞蛋,才能讓過時的產業,脫胎換骨往前走。【作者介紹】彭宣雅/主跑農委會記者,兩個孩子的媽媽。本文來源,非經同意請勿轉載。(責任編輯:葉姿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