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11 新聞話題.健康知識+
電子病歷/國民健康存摺 隨取隨讀 健康自己顧
電子病歷若順利推行,醫病之間都將更有效率。但對於衛生福利部資訊處處長許明暉來說,推動電子病歷如同「十年磨一劍」,從基礎數位化建置到跨院交換,全面推動並不容易。電子化最高境界 一張紙都沒有政府自2000年開始推動電子病歷。衛福部2005年制定「醫療機構電子病歷製作及管理辦法」作為醫療院所實施電子病歷的法源依據。但到2010年時,環境才逐漸成熟,目前全台495家醫院當中,已有362家有電子病歷,其餘未建置者多為小型醫院,在積極輔導中。儘管多數醫療院所都有電子病歷,但電子化程度不一。依據美國分級制度(HIMSS EMR adaption model),電子化的程度能從「連電腦都沒有」的零級,到「一張紙都沒有」的七級。許明暉說,台灣有幾家大型醫院,例如台大已經「練」到六級,以一間百年醫院來說,相當不容易;其他醫院大部分已練到三、四甚至第五級。台大發言人譚慶鼎補充,剛推行時,有些醫師不習慣用電腦打字,抱怨連連,手寫後掃描上傳,再加蓋電子簽章。不過,漸漸地醫師都會自己打病歷,相信未來的病歷會愈來愈「好讀」。個人健康紀錄 將可加值使用許明暉推動電子病歷多年,電子病歷於他而言,就是推行「e health」的「聖杯」,一旦電子病歷跨院交換完成後,就能推動個人健康紀錄等加值運用。更長遠的目標,是進一步和健保署合作推動更完備的「國民健康存摺」,整合電子病歷、個人健康記錄及遠距健康照護服務。這些記錄可能包括出生紀錄、預防針紀錄、癌症篩檢紀錄、老人體檢等,只要民眾需要,就用單一帳號取回閱讀。因此,未來個人從出生到蒙主寵召的所有醫療紀錄,都能被完整保存、蒐集,也能讓民眾自由讀取,自我管理更方便。不過離那個可見的未來,顯然還有一大段路要走。讀病歷加上網搜尋 自己健康自己顧【聯合報╱記者陳皓嬿】現在網路上醫療常識、專業也逐漸豐富,致力推動政府雲端產業的行政院副院長、資訊長張善政擘畫出電子病歷的遠景,他指出,未來電子病歷開放給民眾持有後,可能出現健康諮詢或診斷軟體,供病人下載,讓病人對照網路資訊自行分析,或由軟體提供一些健康諮詢,讓病人取得診斷醫師以外的第三者意見。張善政舉例,美國心臟學會曾經開發一個「心臟病風險計算軟體」,軟體在讀取民眾的病歷後,就會算出該民眾的心臟病發風險指標有多高,給民眾參考、留意自己的心臟狀況。「另外,有些軟體可以根據民眾病歷中的健康數據,設計客製化、持續性的健康飲食諮詢。」張善政說,病歷資料應用,不管是以政府提供的社會福利、或營利商業的形式出現,都有無限創意的空間。用藥紀錄隨時查 減少重複用藥【聯合報╱記者黃文彥】除了電子病歷,配合「雲端」潮流,包含看病紀錄以及用藥情況都已擺上雲端。拜全民健保實施近20年所賜,這些Big date(大數據)如何運用,將是未來醫療資訊業發展的明日之星。健保署前年建置完成雲端藥歷,把民眾過去三個月的用藥紀錄放在雲端供醫師查詢,減少重複開藥機率;雖然初期基層診所與社區藥局使用率偏低,但大醫院已全數採用。健保署長黃三桂表示,台灣民眾平均一年看病15次,重複領藥情況嚴重,不僅影響個人健康,也造成醫療資源浪費。把病患用藥情況放上雲端後,醫師、藥師可以查詢病患用藥情況,減少重複用藥機率;根據健保署統計,雲端藥歷上路後,去年第三季每人平均藥費就比前年同期減少786元。黃三桂以「I have a dream」(我有一個夢想)形容雲端藥歷的推動。他說,雲端藥歷推動後,去年第三季就省下13億元藥費,這些省下來的資源最終回饋醫療院所,受益的還是病患。至於現階段的「健康存摺」,去年底開放民眾以自然人憑證上網查詢。這本「存摺」包含民眾最近一年就醫資料、處方藥品、手術、疾病名稱,今天申請,明天就能在電腦端下載。如果雲端藥歷是節省醫療資源,健康存摺就是提供民眾瞭解自己,並做好健康管理的工具。健保資料庫擁有big data,黃三桂非常寄望這朵「雲」能促進醫療產業革新,他表示,醫療不是只有看病,未來這朵雲如果能結合壽險、長照產業,都能發展出全新的資料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