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6 新聞.健康知識+
害你變老變醜,還動不動就生病!專家:過度攝取這類食物
【文、圖/選自方舟文化出版《我不吃藥,照樣擊退壞膽固醇與中性脂肪》,作者長島壽惠】所謂糖化(Glycation),指的是人體的蛋白質和多餘的糖分產生變性的現象。糖化過程中將製造出AGEs(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意即「糖化終產物」,AGEs 是老化物質,會增加活性氧、並促進氧化反應。食物中的蛋白質、醣,和熱能(一四○~一六五℃)碰在一起時,會引起茶色焦黑般的老化現象。這種反應稱為「梅納反應」(Maillard reaction)。大家平常吃燒肉時,肉片烤到表面呈焦黑的顏色,便是梅納反應的結果。再以烤鬆餅為例,把麵粉(醣),混進雞蛋、牛乳(蛋白質)裡,然後再放進平底鍋加熱(熱能),就可以製造出帶有茶色焦黑色澤(梅納反應)的鬆餅。另一方面,若體內的糖化作用持續下去,就連正常的膠原蛋白都會被分解,導致皺紋、暗沉增加,肌膚也會失去彈性和光澤,加速人體老化現象。不光是美容方面的問題,先前反覆提及的動脈硬化,或是糖尿病合併症、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癌症、白內障、骨質疏鬆症等疾病的風險,都會因為糖化作用提高。▍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取,阻斷糖化的原料AGEs 會增加活性氧,同時也會促進週邊細胞氧化。為了避免AGEs 增加,大家可以從生活習慣開始調整。日常中過度攝取碳水化合物,是導致身體糖化的主因。碳水化合物排除食物纖維後的剩餘物質總稱為醣類。體內過多的糖分會粘附在血管或器官的蛋白質上,製造出AGEs。另外,LDL一旦糖化,就會變性成為糖化LDL,同樣會影響健康。前文提過,膽固醇不能以脂肪(油)的型態,直接和血液(主成分為水)一起被運送,為了在血液中流動,膽固醇外側會被名為脂蛋白的蛋白質包覆。這種脂蛋白會和血液中的葡萄糖、半乳糖、果糖等醣類混在一起,而這些醣類最主要的來源,就是米飯、麵食等碳水化合物。和梅納反應類似,當體內包裹在膽固醇外圍的脂蛋白與醣類混合後,再加上體溫的熱度,就會使膽固醇變性成為「糖化膽固醇」。因此,要避免膽固醇糖化,請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甜點、果汁類的食物本身即含有許多AGEs,不光是如此,這些食物中常使用人工甘味劑(糖精、甜精、阿斯巴甜等代糖),食用後雖然不會產生熱量,但也無法使血糖值正常上升,腸道的協調性也會因此變差,因此不建議吃太多。相關飲食提案第六章將有更詳細的說明。▍胰臟負擔過大,血液就會混濁,導致動脈硬化人們為了生存而吃下食物,經過消化、吸收後,就會製造出葡萄糖(熱量的原料之一)。血液中的葡萄糖一旦增加,血糖值就會上升。在正常的情況下,胰臟會在血糖上升後分泌出胰島素,促使葡萄糖被骨骼肌肉吸收、運送至全身組織、貯藏於肝臟,同時使用於各個必要的部位,之後,血糖值就會下降至正常值。胰島素由位於胰臟,名為胰小島(Islets of Langerhans)的β細胞(Beta cell)製造,當身體發生糖化作用時,胰臟就會因為過度分泌胰島素而疲累,久而久之,胰島素分泌就會變差。更糟糕的是,在糖化作用的影響下,就算胰島素被分泌出來,人體吸收葡萄糖的能力也會變差。如此一來,血液中的葡萄糖便無法被運送至各部位,血管因此呈現出交通堵塞般的狀態,這就是所謂的高血糖狀態。過多的葡萄糖會使血液變得混濁,進一步傷害血管健康。一旦發展成動脈硬化、引發糖尿病,就有可能併發網膜症、腎臟障礙、神經障礙等疾病。在胰島素抗性的狀態下,LPL(脂蛋白脂肪脢)就會下降,導致中性脂肪的分解停滯,而被稱為好膽固醇的HDL-C就會相對減少。中性脂肪一旦增多,比LDL還要細微的小分子低密度脂蛋白(小分子LDL)也會增加。這類物質容易侵入血管內皮下,在血管內的滯留時間也會變長,當膽固醇長時間沉積於動脈,就會引來巨噬細胞聚集,進而加速動脈硬化。最後,HDL-C具備的「膽固醇流出能力」也會跟著下降;能預防動脈硬化的脂聯素(Adiponectin)同時減少,血管堵塞的狀況就會持續惡化。身體一旦發生糖化作用,就會如同前文所述,有如連鎖效應般地出現各種心血管症狀。但只要改善飲食習慣或勤做運動,原本異常的數值就會趨於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