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1 養生.聰明飲食
季節更替脾胃易出狀況 3道初秋食療藥膳,幫你養生護脾胃
脾主運化,為後天之本,濕邪困脾,運化失常,久之則氣血生化乏源,導致其他臟腑功能低下。所謂“內傷脾胃,百病由生”,換季入秋時,養生以健脾為主,輔以祛濕,脾胃功能正常是人體健康的重要保證,也是中醫認為的“四時脾旺不受邪”。由夏入秋,發現身邊肚子不舒服的人開始多了?夏秋換季時,脾胃病確實容易多發。這是因為,這個時節往往濕熱多雨,餘暑未消,正值中醫裡的「長夏」時節。長夏之季暑濕盛行,極易傷及人體的陽氣。加之天氣依舊較熱,人體陽氣外洩較多,故而中寒導致脾胃虛弱。同時,中醫認為脾臟喜燥惡濕,濕熱之邪更易傷脾,外濕好犯脾,內濕易困脾,終始循環,脾運化功能失常,臨床多表現為乏力、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季節更替,脾胃容易出狀況這段時期出現腹瀉、消化不良等脾胃病的原因,可歸結為以下幾點:1.飲食不潔當下天氣仍炎熱,雖然冰箱、空調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如果用之無度,也會成為隱形的健康殺手。比如,夏季食物保質期短,易變質,很多人因為節儉,將隔夜飯菜放在冰箱中或不注意食物的保質期。殊不知,冰箱內更易滋生細菌,各種食物間細菌也容易交叉傳播,最後傷及脾胃得不償失。2.過食生冷中醫認為脾胃喜暖惡涼,寒涼食物耗傷脾胃陽氣,造成水濕不能運化造成寒濕內生,造成腹痛腹瀉等症。要知道,寒涼食物不僅指冰激凌、冰鎮飲料,也包含一些性寒的食物,如西瓜、獼猴桃、生梨,過量進食會損傷脾胃的陽氣,若本身脾胃就虛寒,就更容易出現腹瀉、腹痛。中醫認為養生應順應四時,夏季應熱反寒,寒傷脾胃,極易致脾胃病的複發或加重。此外,這個時節雖早晚逐漸轉涼,但白天仍高溫難耐,很多人喜歡久居空調房,“空調病”也隨之而來。尤其對老人、兒童及體質較弱人群,長期處於冷熱頻繁切換的環境裡,也易引起胃腸道不適。3.飲食不知節制夏季很多人喜歡吃大排檔、燒烤,圖一個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但若大量進食,會使胃黏膜呈充血、水腫狀態,易引發胃炎。若本身就有脾胃疾病,再進食大量辛辣食物,會傷害食管和胃,結果就會讓人產生胃灼熱的感覺,使胃局部血管擴張、充血,也會對潰瘍面產生刺激作用,造成胃腸炎的加重。而油炸食物熱量高,多吃會使人發胖。油脂多很難消化,會加重消化道的負擔,多吃會引起消化不良,還會導致血脂增高。若本身就有脾胃疾病,再大量進食油炸食物,就會導致脾虛,進而出現反胃、腹瀉等症。要避免此類病症的發生,除了要少吃油炸食物,日常烹調也要少放油。要進食油炸食物時,可用吸油紙吸一下,以減少油脂攝入。4.情志內傷中醫認為“憂思傷脾”,心理問題被認為是許多疾病的誘因,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都會引起健康問題。這個時節,天氣炎熱依舊,節奏本來就快的都市生活加上炎熱帶來煩躁,使得負面情緒滋生。典型的表現是腸易激綜合徵(簡稱“IBS”),該病會在焦慮緊張的狀態下誘發,表現為腹痛、腹脹、腹瀉或便秘,良好心境有利於緩解這類疾病。抓住長夏之季,顧護脾胃養脾攝生這個時節雖易引發較多脾胃病,卻也是健脾養脾的好時節,脾胃為後天之本,運化水穀則生機可得,人體後天的生存均賴脾胃得以實現,而長夏為脾所主,所以脾的正常功能得以實現,就需要在長夏之季顧護脾胃,養脾攝生,生活中可注意幾方面:1.保持平和的情緒憂思傷脾,過多無效的思考、憂慮的情緒都會使脾胃運化困頓。現代人因為對身體運轉狀態知識的欠缺,加上受生活和工作方式等多方面影響,很容易不小心傷到脾胃。換季入秋之始,年老體弱或平素壓力大者應作好心理準備,保持心態平和,以良好的心境,去抗禦自然界的負性影響。2.規律飲食飲食定時定量,細嚼慢嚥,把握“溫軟淡鮮少”原則,即溫暖柔軟的食物易被脾胃吸收;飲食清淡,切忌辛辣、過甜、過鹹,易增加胃酸;忌肥甘厚味,如動物內臟、五花肉等;新鮮蔬菜、瘦肉、魚、雞蛋等則比較可取。飲食要新鮮,少量多餐,控制好進食量,不宜過飽,不要讓胃腸超負荷工作。3.健脾、祛濕、化濕入秋之際,調理脾胃應側重健脾、祛暑、化濕,可適當吃些綠豆、赤小豆、蓮子、絲瓜、薏仁、茯苓等健脾祛濕之品。容易便秘的人要減少久坐,多吃綠葉蔬菜,增加膳食纖維攝入。秋燥症應多食含維生素A、B、C、E類食品,如胡蘿蔔、藕、蜂蜜、銀耳等以養血潤燥,提高抗秋燥、抗疾病能力。秋為收藏季節,體內肺氣相對旺盛,常乘虛侵肝。故在飲食中應減辛增酸,酸性食物入肝,有助肝氣強盛,不致於受外邪侵傷,從而預防胸悶胸脹、噯氣等不適的發生。4.飯後散步保持適量的運動,有助於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要注意的是,並非吃完飯後立即散步,而是要休息至少十分鐘再進行,飯後半小時內不得做劇烈運動。5.揉肚臍一手掌心或掌根貼臍部,另一手按手背,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每次約五分鐘,每日1-2次,健脾和胃,消食導滯。6.按摩足三里足三里位於膝眼直下三寸處,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調中理氣,適用於各種類型的脾胃病變。初秋食療藥膳推薦●薏米赤豆湯原料:薏苡仁、赤小豆各30克、紅棗5枚、白糖1匙。做法:薏苡仁、赤小豆洗淨入鍋,加水2大碗,小火慢煮1小時後,加紅棗、白糖,再煮30分鐘,至豆爛離火,當點心吃。功效:適合夏季各種人群飲用,可清熱健脾、利濕輕身。●三色豆湯原料:白扁豆、紅小豆、綠豆各30克。做法:白扁豆、紅小豆、綠豆洗淨入鍋,加水小火慢煮1小時後,再煮30分鐘,至豆爛離火,煮粥食用,每日一次。功效:健脾化濕,和中消暑。此湯甘甜可口,可清熱除濕。常食有助於解除疲勞。●木瓜排骨湯原料:新鮮木瓜1個,花生仁150克,豬排骨500克,紅棗9枚,適量食鹽、味精。做法:洗淨木瓜,去除瓜皮瓜子,切成厚片。用清水將花生仁浸泡30分鐘,洗淨排骨,紅棗去核,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燉煮3小時,加適量的鹽、味精即可。每天1-3次,每次100毫升,可佐餐食用。功效:清熱潤燥,健脾通便,對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消化不良或口渴咽乾,有助於緩解症狀。作者:邢練軍喻曉(作者邢練軍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浦東分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喻曉為主治醫師)(來源/轉載自《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