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9 焦點.元氣新聞
渲染名人自殺報導恐增加脆弱族群模仿風險 專家籲讓逝者安息
這兩天媒體鋪天蓋地報導藝人艾成自殺新聞,不僅違反世界衛生組織(WHO)媒體報導準則,也可能觸犯「自殺防治法」第16條對於媒體自殺報導之規範,過去已有大量研究顯示,媒體網路名人自殺報導會增加脆弱族群自殺風險,因此呼籲大眾以及媒體應謹慎報導,甚至避免報導,讓逝者安息、生者前行。WHO媒體報導準則強調,不要詳述自殺方法及地點等細節、不要刊登照片、避免重複報導自殺事件、不要簡化自殺的原因,以免讓閱聽者誤以為自殺是解決問題的方式。然而,艾成自殺事件,卻看到許多報導詳述自殺方法與地點,甚至死者被移出事發處的照片在網路上大剌剌呈現,死者生前網路留言被廣泛散播;也看到自殺原因被簡化、聳動化,例如欠債500萬、癡心為愛而死等,存活的家人被隱隱指責,乍看幽微、實則堂而皇之的獵巫行動正穿梭在各媒體報導裡。更令人憂心的是,當前網路時代,人人皆媒體,自媒體鍵盤手更是磨刀霍霍、劍影凌厲,過去影視名人自殺報導造成自殺率上升之殷鑑不遠,提醒大家應謹慎面對。過去研究顯示,重複自殺報導、自殺率可能隨著報導則數而上升,名人自殺報導對於自殺行為的影響更為顯著,例如,倪敏然及星光大道歌手黎礎寧自殺都引起自殺效仿,年輕人及精神健康脆弱的族群更容易受到媒體自殺報導的影響。前幾年林奕含自殺引起廣泛的媒體關注,我們進行質量性混和研究顯示,民眾有明顯的「認同效應」,也就是說與林奕含有類似經歷的族群(年輕女性、曾有性騷擾、性侵害、憂鬱症病史者),很容易對號入座,認同自殺為問題解決的方式,也會因為自殺報導而將自殺列為人生選項。身處心理危機的人,可能將結束生命視為結束痛苦的方式,需要周遭的人適當關懷、聆聽心聲,轉介適當的專業協助或危機專線(例如撥打安心專線1925),而非暴露在過度的名人自殺報導當中。沒有人希望憾事重演,呼籲傳統媒體以及自媒體停止散播名人自殺新聞,留給逝者及其家人空間,展現民主社會的成熟與溫暖,保護我們身邊每一位處於心理危機當中的家人與朋友。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