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6 新聞.元氣新聞
沈智慧絕食97小時送醫 生理情況穩定
國民黨中常委沈智慧在立法院門口絕食到今日達97小時,上午經醫生評估後,送往國泰醫院檢查。國泰急診醫學部表示,已針對臨床症狀及透過抽血監測電解質,進一步給予支持性治療,評估目前生理情況穩定。沈智慧12日開始於立法院門口絕食,抗議美國萊豬開放進口,今日達97小時,上午經醫生評估後送醫檢查。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20-12-16 新聞.元氣新聞
國民黨中常委沈智慧在立法院門口絕食到今日達97小時,上午經醫生評估後,送往國泰醫院檢查。國泰急診醫學部表示,已針對臨床症狀及透過抽血監測電解質,進一步給予支持性治療,評估目前生理情況穩定。沈智慧12日開始於立法院門口絕食,抗議美國萊豬開放進口,今日達97小時,上午經醫生評估後送醫檢查。
2020-12-04 新聞.元氣新聞
「你現在有多痛?」疼痛非常主觀,要問得清楚,恐怕得花好幾分鐘。但在壅塞的急診現場,疼痛指數攸關檢傷分類,非評估不可,但醫護人員沒那麼多時間猶豫。台大醫院急診部與台灣大學資工系特聘教授傅立城合作,發展出人工智慧的電子化檢傷系統,以人臉辨識判斷疼痛指數,最快兩年後就能幫助急診達成兩分鐘內精準檢傷,也有助解決病人壅塞問題。台大醫院急診部主任黃建華表示,急診的檢傷分類除了看心跳、血壓、體溫,也要看疼痛,如果疼痛超過八分就要自動升一級。因為疼痛有兩大意義,首先是病人很希望趕快改善不舒服,另一個代表身體疾病可能比較嚴重,醫護人員除了幫忙提高病人的舒適度,也要快速瞭解他病況的危急性。黃建華表示,檢傷分類要「快速」是一個重點,最慢三到五分鐘要完成,但是用人工方式確認疼痛很花時間。雖然有標準評估方法,但因為疼痛主觀、評估者的訓練程度不同等因素,都會影響檢傷分類的速度和準確度。黃建華表示,現在以人工智慧進行臉部疼痛分析,同時分析病人主述、病例、生命徵象的資料,經過深度學習模型,自動產生疼痛指數及檢傷分類的建議。未來可望縮短到兩分鐘以內,效率和準確度都更高,未來透過更多資料學習,人工智慧的判斷也會越來越準確。黃建華表示,台大醫院「智慧急診」的願景除了疼痛評估,還有加速診斷、加速影像檢驗判讀、加速了解病人病況是否建議出院、緊急事件準確預測,希望可以改善急診流程,都能夠縮短時間而且判斷更正確,推動智慧急診的方向。黃建華表示,目前全世界還沒有一個國家真正將人工智慧系統應用於急診,但是大家都在競爭。台灣人臉辨識的應用還很新,一定會更加注意人權和隱私的問題。這項技術將在2020年台灣醫療科技展進行展示,是台大醫院今年展出的重點項目之一。
2020-10-22 科別.腦部.神經
搶救腦出血病人是在與時間賽跑,彰化秀傳醫院與AI(人工智慧)公司合作,透過AI的腦出血自動判讀,即時通知醫師,並顯示在醫院的資訊系統,加速醫療決策流程,秀傳醫院今天舉辦成果發表會,表示使用AI後,腦出血病人平均提早了25分鐘離開急診,進入下一步處置和治療。彰化秀傳急診部主任童春濱表示,腦出血原因主要來自腦血管疾病或事故傷害,這兩種都列於十大死因,在急診的處置是分秒必爭,為了加速急診流程,將AI軟體結合醫院的影像與資訊系統,讓疑似腦出血的病人在急診掃描腦部電腦斷層後,由AI判讀是否腦出血,並將結果透過簡訊傳送給醫師,且在醫院的資訊系統上做出警示,提醒醫師優先處理。彰化秀傳醫院統計今年5~8月使用此一資訊系統的臨床數據顯示,使用AI後,腦出血病人平均提早25分鐘離開急診,甚至在夜間放射科醫師不在院內,但待命值班時,平均節省時間達50分鐘;AI的協助有效地加速流程,使病人可以盡早進入下一步處置,如住院或開刀等。此外,使用AI後,每位病人放射科的報告完成時間大幅減少了12.5小時,無論病人或醫師,都因為AI的協助而提升效率。秀傳首席醫療副院長黃士維表示,秀傳將AI導入急診是善用新創科技來提升整體醫療效率與品質,使腦出血病人盡早接受治療,減少急診停留時間,在新冠肺炎期間,更有降低感染機率的效果,並提升急診病床的周轉率,可服務更多的病人。
2020-10-1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上Po出,一名從美國回來的患者因為出現咳嗽症狀到急診就醫,但是因為急診醫師正在搶救重傷患者,讓他等了20分鐘,相當不滿大聲叫囂,蘇一峰表示「我們要穿防護衣要花一點時間」但是對方仍然不能諒解。網友對此非常不滿,紛紛聲援,「種人真的很可惡,自我中心!只想到自己!讓他等讓他等!!!!他必須等醫護人員保護好自己!!!!」、「在美國不是要等更久,台灣只等20分而已ㄟ......」、「美國真的要等很久的,這些人只敢欺負自己的同胞在美國都不敢吭聲」蘇一峰表示,因為急診裡面有重症患者,醫護人員急救了三個小時,急診裡面其他的病患能等的時間都被延後,但是大家都知道醫護人員在忙,並沒有人抱怨。但是一名9號從美國返台的民眾,因為有呼吸道症狀,到陽明醫院掛急診,卻不耐久後,在現場叫罵。蘇一峰表示,這名患者前後只等了20分鐘,最主要美國是高度危險的區域,醫護人員必須要全副武裝,光是穿全套的防護衣就要花上不少的時間。他表示,上班12個小時連一口水都沒有喝,連晚飯也來不及吃,就去處理件美國回來的患者,而且醫護人員為了保護家人,也必須要全副武裝,希望這個能患者能夠有同理心與耐心。
2020-10-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在臉書上表示,今天首次看到新冠肺炎以來,兒科病房占床率達到100%,認為這不是一件好事,代表大家的防疫都已經鬆懈,但是秋冬新一波的新冠肺炎疫情即將來臨,如果這麼鬆懈,恐怕很難像之前一樣,安然度過疫情。謝宗學的發文,也引發意見討論,台中榮總的醫師表示,「我們兩周前就爆掉了」,也有人表示,診所裡面的兒科患者早就人滿為患。今年初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引起民眾一陣緊張,大家請洗手、戴口罩,也使得一些感染疾病相對的降低許多,像是腸病毒、諾羅病毒、感冒等,但是隨著國內疫情的緩解,大家的警覺性也跟著降低,加上目前正值氣候變化、季節交替時間,各家醫療院所的病人又多了起來。謝宗學今天在臉書上表示,因為自己負責急診兒科,上班後都會例行的看一下兒科病房的情況,如果急診有兒科病人進來,狀況需要的,就要進入病房。但是今天看到病房的情況,讓他嚇了一跳,醫院出現新冠肺炎以來,首度的兒科病房100%滿床。他表示,兒科住院病人大多是急性感染症,跟成人科多是慢性病不同。兒科病房超高佔床率,代表許多人的個人衛生防護習慣開始鬆懈,鬆懈程度幾近回到疫情前的水準。因為冠狀病毒、流感、腺病毒、諾羅病毒等都喜愛低溫的環境,對於即將到來的冬季,兒科病房的高佔床率是一個值得警戒的信號。他表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緩解,雖然台灣度過一個相對安全的夏天,不表示冬天也能用這樣的防疫態度安然度過。大家應重拾年初的防疫精神,下一階段的挑戰正要開始。
2020-09-28 新聞.杏林.診間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醫學生在想什麼?」三位非常優秀好學的五年級醫學生在結束臨床實習的第一年各自說出他們關心的議題。一位同學很高興這一年學到了許多非常有用的「病史詢問」、「身體診察」的基本功,但他也擔心將來的工作環境是否能讓他執行在學期間學到的「對的醫術」,這也回應了上週「醫病平台」兩位病人提到時下醫師很少能花時間聆聽、詢問、檢查病人,以及關心醫學教育的老師對當前的健保政策與醫院管理的隱憂;一位同學深入地討論醫學生照護病人對醫學教育的重要,以及臨床老師、醫學生都應該要有的戒慎態度;一位同學從一位特殊病例,學習到如何解釋醫療資訊的不確定性,才能使病人與家屬更心安。我們誠懇地希望這幾位醫學生的心得能感動大家,而在自己或家人生病時,願意接受醫學生參與照護,將來才有更多有經驗的年輕醫師可以照顧我們的子女。很幸運的在剛進入臨床領域就碰到幾位強調「病史詢問」(History taking)與「身體診察」(Physical examination)的老師,他們認為這兩項技能是不管任何時代、不管儀器如何進步,作為醫生都需要具備的核心技能。經過了數個月的訓練與老師們的示範與教導,我們漸漸的能了解身體診察跟病史詢問的重要與強大之處,正如一位老教授曾經說過身體診察跟病史詢問做完應該要可以診斷八成的疾病,在用心的花時間跟病人相處、交談跟檢查之後同學們也慢慢的可以形成自己初步的診斷,並擬訂往後的診斷與治療計畫。除了實務上不需耗費多餘資源,而且可以頻繁的運用之外,我對於身體診察和病史詢問一直有著很浪漫的想像——這是一名醫師用心跟身體去理解一個正在受苦的人的過程,機器再精密再準確,唯一無法取代的就是那樣的直接性。我直接地看著你的眼睛,聽著你的故事,然後用我的手,用我的所有感官去直接地探查、去體驗你的苦痛,然後好好記在心上。每次我到床邊看病人時這幾句話都會在腦海迴響,這是一種交付、一種對於病人的承諾。這樣的直接性多少會將醫生暴露在一個比較脆弱的狀態之下,我們大可以不要去聽病人傾訴他多麼痛苦然後承擔那些情緒,只要看看護理紀錄或急診紀錄就能做出鑑別診斷或寫出病歷,我們大可以開立一堆檢查然後對著螢幕治療數字,但是當我決定跨過那些保護傘,直接坦然地到床邊面對這個正在受難的靈魂,對我來說醫生的信任與權威並不是靠我們的專業或多少年的訓練贏得的,而是我們做出了這樣的承諾:我們宣誓將自己的一部分交出,以換得病人最深層的秘密與最隱私的資訊,而親自面對病人做身體診察與病史詢問就是這個承諾最基本的宣示。如果我沒有某種意義上跟著病人一起受苦,或是直接面對他的痛苦,那我憑什麼切割他的身體?憑什麼開立一堆影響他的身體的藥物呢?雖說如此,很遺憾的現今的醫療體制並沒有太多空間讓醫師們好好詢問病史與診察身體,看著很多學長姐或老師因為臨床事務太過繁重,每天只有時間對著螢幕上的不正常數字或檢查做直覺性的反應,而也只有這些數字、儀器的檢查才會得到健保的計算,彷彿只有那些事情是醫療,那我們在病床旁邊聽著病人的生命故事,聽他們的心音肺音就不是嗎?在這龐雜的體制之下即將式微的不只是病史詢問與身體診察,更是以人、以心為本,那種蘊藏著溫暖與療癒能力的醫療,會不會有天我們再也不被鼓勵、再也沒有時間與精力到床邊仔細的跟病人交談詢問,然後很全面的做身體診察呢?即將踏入大醫院變成另外一個小螺絲的我不免感到徬徨。
2020-08-27 新聞.私房新聞
中元普渡是台灣重要的民俗習俗,農曆七月被稱為鬼月,在這個月裡,許多人不搬家、不買新車,買賣房屋更不會選在鬼月,連開刀、人工生殖也能避就避,一名不孕權威醫師就說,雖然民智大開,但很多夫妻仍忌諱在鬼月做人工生殖,就怕生出「鬼小孩」。該名權威婦科醫師觀察,農曆七月為不孕治療的淡季,上門求診的不孕患者明顯減少,醫療院所執行人工生殖、試管嬰兒等案件大約少了近三成,以今年中元節為例,明明就是上班日,但當天的業績幾乎掛零。醫療院所宛如人生縮影,生老病死,一一上演,到了農曆七月,理應好好普渡好兄弟,在準備祭品時,更是不能出差錯,鳳梨、鳳梨酥及旺旺仙貝可說是拒絕往來戶,千萬不能出現在醫院普渡法會供桌上,急診及住院樓層更是放不得,以免旺起來,忙翻天。此外,依據民俗專家建議,中元普渡,千萬不能將香蕉、李子、梨子等三種水果擺在一起,否則台語諧音一念,變成「招你來」,這可是大忌。番茄、番石榴、釋迦等水果,因為有籽,所以也不能用來祭拜祖先與好兄弟。部分醫療院所在準備祭品時,別具巧思,一般高度的供桌上祭品就跟其他公司行號差不多,都是水果以及大包裝的零食、罐頭,為了祭拜嬰靈等來不及長大的小朋友,還準備了較矮的供桌,上面則有玩具、玩偶、糖果餅乾以及裝著鮮奶的奶瓶。這類場景更常出現在婦科診所、大醫院婦科部門,中元普渡時,資深護理師都會準備奶瓶、零食、布丁以及幼兒玩具,講究一點,還會擺上一整套的可愛衣服、芭比娃娃、絨毛玩偶,以及小男生最愛的車子模型,如救護車、挖土機等。至於大醫院開刀房普渡祭品則更是特別,以基隆某醫院為例,開刀房普渡時,就一定要擺上好幾顆對切的水梨,以及一大把以熱水汆燙過的空心菜,重點是整把完好,不能切開、也不能熟。對切的水梨代表「分離」,祈求好兄弟吃完之後,速速離開,不要逗留。至於整把空心菜,只稍微燙過、沒有熟,這意味著主人無心留好兄弟之意,希望它們在普渡儀式結束後,趕緊離開,讓開刀房平安順利。此外,中元普渡儀式祭品可不能隨便應付,幾年前,北部一家大醫院開刀房新主任在農曆六月上任,新官上任三把火,要求中元普渡一切從簡,不能焚香、燒金紙,也不能準備豬雞鴨等三牲,只能買罐頭、泡麵。結果命令才一公布,開刀房就狀況連連,怪事一堆,明明是小刀,病人卻在手術時中風。也有患者病情穩定,才從加護病房換至普通病房,進去不到十分鐘,警鈴大作,立即又送至開刀房。接連幾天,開刀房「旺」到不行,該名鐵齒、不信邪的主任不得不放低姿態,低調地說「又沒有說不能拜拜」,私下請總務準備超級澎湃的祭品,也准許燒香、燒紙錢,中元節熱鬧祭拜,之後開刀房順利許多。【原文刊載於2019/08/25聯合晚報,人事物多有變更,請多包涵】
2020-08-14 新聞.杏林.診間
2017年過年期間,流感大爆發,病人來得又快又急,那一天已連續接病人超過12小時了,連喝一口水的時間都沒有,看著8點的下班鐘將近,即使肚子發出的叫聲讓護理人員聽到都笑了,心想還是「忍一下,回家好好再吃一頓」。半天不吃喝 累到失意識沒想到,那天撐太久了,抵達家中準備梳洗,剛從沙發起身,眼前就突然一片漆黑,「啪」一聲,我的頭直接撞倒在地,耳邊傳來太太的聲音,然後就什麼都聽不見了。斷片的瞬間,腦中如電影一般閃過「人生的跑馬燈」,沒想到戲裡演的都是真的。醒來回神後,眼前是再熟悉不過的場景,我又回到醫院,而且躺在電腦斷層的檢查床上。一開始還搞不清楚狀況,以為自己還沒下班,後來才想起來自己累到昏厥,被診斷是輕微腦震盪,我真的嚇到了。休息8小時 又返院上班一邊接受電腦斷層檢查,一邊想了非常多事,自己怎會倒下?身為家中經濟支柱,太太跟小孩怎麼辦?若腦出血開刀住院,誰來照顧家人?一連串怎麼辦,讓自己陷入困頓,心中默默發誓,「以後一定好好照顧自己,別讓家人擔心。」不過,突如其來的輕度腦震盪,不足以構成向醫院請假的理由,臨時也找不到代班人,返家休息不到8小時,我又回到醫院。雖然休息時間不長,可能是年輕仍有體力,隔天上班仍是一條活龍。當恢復健康,看到了病人臉龐,數小時前對自己許下的諾言全都忘了,又繼續不眠不休、連續上班。血便的警告 健康最重要太太偶爾碎念,自己雖然把叮嚀放在心上,行為上卻遲遲沒有落實。某天有位學長壓力大到解黑便,照了胃鏡發現嚴重潰瘍,他被迫休息了一陣子。那時院內都在討論學長的身體狀況,某天早上自己上完廁所,竟然也看見馬桶充滿了鮮紅色,愣在馬桶前至少5分鐘,想到前一天吃了火龍果,才鬆了一口氣。不過,這場烏龍讓我徹底省思,開始審視每天的時間分配,原來是自己太逼人,下班後還閒不下來,花時間畫衛教漫畫、經營粉絲團、演講、上節目替醫護發聲,每天休息時間屈指可數。從那時候起,我開始優先畫出陪伴家人及休息時間,其餘則是閒暇才做。以前和太太幾乎零互動,最多是筆談,連續上班12小時,和病人講了一整天的話,回到家只想休息,一句話也不想講。太太只「報告」重要的事,需要我回答,我就會用寫的或傳LINE,但我們明明近在咫尺。自從假血便事件,我每天都會留些力氣與太太互動,每個月也一定帶孩子出遊,發願至今,一直都做到了。有人笑說,醫師守護民眾健康,怎麼可能會生病?其實醫師才是最容易忽略自己健康的人。行醫多年,看著來來往往的患者生老病死,有人抱著遺憾離開、有人覺得圓滿,經歷這次經驗,我體悟到無論多熱愛工作,從工作能獲得多大的成就感,健康才是真正的財富,我經常提醒自己,也提醒民眾。魏智偉小檔案現職:童綜合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年齡:39歲出生地:台中市學歷: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中國醫藥大學醫管所碩士專長:緊急醫療救護、急症醫療興趣:繪畫、模型公仔收藏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台中市消防局醫療指導醫師、成人高級心臟救命術指導員
2020-08-13 新聞.健康知識+
魚刺卡喉,在生活中不算少見。但是,最近有根魚刺卻奪走了一條人命。近日,45歲的陳先生喝魚湯時因喉嚨處卡了根魚刺沒有及時就醫,三天后突然開始嘔血,送院後不治。據家屬回憶,7月30日晚,陳先生下班回到家後,口渴難耐,幾口就把妻子煮的魚頭湯喝了下去,但一喝下去就覺得喉嚨一陣刺痛感。心想可能卡到魚刺,他趕緊吃了幾口飯,又喝了醋,但疼痛一點都沒有改善。妻子催他去醫院看看,但他擔心疫情期間就醫有風險,就沒有去醫院。就這樣拖了三天,疼痛感一直沒有減輕,期間妻子曾幾次催他去醫院。8月2日傍晚,陳先生突然開始嘔血,而且一個小時就吐一次,每次一吐就是一大碗。至凌晨2點,他趕到醫院急診就醫。心胸外科主任王繼勇教授介紹,醫生們經過檢查發現一根近4厘米長的魚刺卡在陳先生食管的上段,且已經刺穿食管又刺穿了胸主動脈,這正是陳先生大口嘔血的原因。由於大量失血,陳先生面色蒼白,驗血的血紅蛋白只有5克,不到正常男性13克的一半,血壓已經跌到60/40,出現了失血性休克。陳先生到了醫院後仍在不停嘔血,醫生們馬上為他插管人工呼吸,大量輸血。但經過醫生的全力搶救,仍然沒有能挽回陳先生的生命,他於8月3日晚間去世。如果遇到魚刺卡喉的情況,你需要知道以下幾點:一、停止進食首先,應立即停止進食,連水都不要喝,放鬆咽喉盡量減少吞嚥動作,舒緩情緒。因為情緒緊張,容易造成咽喉部肌肉收縮,異物會卡得更緊。如果是小孩子,應先安慰讓其不要哭鬧,以免將魚刺吸入喉腔或食管。緊接著,可以低頭彎腰,試著用力咳嗽,細小的魚刺會跟著氣流沖出來。或者刺激喉嚨誘發噁心、嘔吐,促使魚刺鬆動吐出。最好通過自己的努力使魚刺脫出。但是,如果沒有效果,就得借助工具了。二、借助工具可以用筷子或匙柄、壓舌板等輕輕壓住舌頭,露出舌根,借用光亮觀察異物大小、位置。如果發現魚刺不大,扎得位置不深,就可用小鑷子輕輕將其挾出。三、尋求醫生幫助注意,尋求醫生的幫助是最正確的做法。如果沒有發現魚刺,這就說明魚刺的位置較深,拔出有困難。或者,看到了魚刺,但非常粗大,扎得很嚴實,這些情況,就不要亂拔,避免發生新的創傷。醫生提醒:魚刺卡喉不是小事,要及時就醫!千萬別用喝醋、吞飯等土方法!(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2020-08-13 科別.精神.身心
酒精成癮在全球是相當盛行的疾病之一,成大醫院精神部醫師蔡宗諭今天表示,研究顯示國內喝酒族群中,2.4%青壯年與2.27%中年可能酒精成癮,急診門診次數也多於不喝酒的人。蔡宗諭指出,酒精成癮在全球是相當盛行的疾病之一,2018年國際期刊發布,酒癮問題全球盛行率為1.3%,男女比約2.4:1。2014年台灣本土研究顯示,台灣青壯年族群每天喝酒盛行率約1.82%,中年族群每天喝酒盛行率約4.82%。其中2.4%青壯年族群與2.27%中年族群可能有酒精成癮問題;另外,急診就醫及門診次數也多於不喝酒的人。他表示,酒精成癮者常被視為意志力不足,或工作、人際、生活壓力、家庭等問題,甚至失眠、焦慮憂鬱等都會加重酒癮的嚴重度與複雜度,一不小心很容易再度惡化與復發。蔡宗諭也舉收治酒精成癮的40歲翁姓男子為例,因社交應酬頻繁,不知不覺愈喝愈多,喝到工作受影響,家庭衝突也多,工作不穩定、家人衝突、經濟壓力與憂鬱,讓他「清醒時間愈來愈少,酒醉時間愈來愈多」,身體問題與失能愈來愈嚴重。翁男因過度飲酒,引發酒精性肝硬化而就診住院,住院期間一度突然沒了心跳,鬼門關前走一回的他,出院後接受酒癮治療,飲酒量從每天1、2瓶高粱酒,減到半瓶以下,只是肝硬化合併食道靜脈曲張出血,讓他再度住院,甚至出院後又因喝酒跌倒造成頭部外傷。翁男接受半年酒癮治療後,目前已進展到可以忍住一天滴酒不沾,原本爛醉如泥的他,擺脫酒精糾纏後,生活也有了朝氣與秩序。如何檢測是否酒精成癮,蔡宗諭提出4項評估指標「你曾經不想喝太多,後來卻無法控制而喝酒過量嗎」、「家人或朋友為你好而勸你少喝點酒嗎」、「對於喝酒這件事,你會覺得不好或感到愧疚嗎」、「你曾經早上一起床尚未進食前,就要喝一杯才覺得比較舒服穩定」。以上只要有1項的答案「是」,就應就醫評估治療。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2020-07-03 新聞.健康知識+
現代超音波被譽為醫師的第三隻眼,在各科都蓬勃發展。急診所做的超音波檢查稱為重點式照護超音波(Point-Of-Care-Ultra Sound, POCUS),可以說是急診醫學近年來發展最蓬勃的領域之一。「重點式照護超音波」符合急診專科的幾個特色●跨系統評估病患來急診,常有各式各樣的主訴,其常見的症狀包含:胸痛、腹痛、腰痛、喘、外傷...等,評估這些不同的症狀需要跨很多身體的系統,例如:心臟血管系統、肺部呼吸系統、肝膽腸胃統統、腎臟泌尿系統、肌肉軟組織系統,這些都可以用超音波進行初步的評估。因此急診團隊日常使用的POCUS評估也不限於單一系統,可以說是從頭掃描到腳,是跨領域、跨系統式的掃描。●重點式檢查,而非全身體檢急診POCUS與其他次專科執行的超音波不同點在於,急診POCUS強調的是要找出造成病患症狀的主因,尤其需要緊急處理的疾病,讓病患能夠盡快接受到確切的治療,所以會特別針對覺得有問題的部位,或是急診團隊想到最有可能的幾種診斷去做檢查,而不是詳細全面的健康檢查。例如:對POCUS來說良性的血管瘤可能不是重點,但會造成發燒的肝膿瘍則是POCUS需要診斷的重點。更重要的是整合臨床資訊與POCUS,決定下一步的治療是什麼,例如:可以先回家吃藥就好、或需要安排其他進一步檢查後如需再安排斷層掃描、或甚至需手術治療...等。●輔助侵襲性檢查或治療,讓病患更安全除了評估外,POCUS也是輔助急診醫師執行侵入性治療的工具,透過超音波即時性的看到病灶或針的位置,讓病患更安全地接受侵襲性檢查或治療。例如:最常見的腹水或胸水引流,到其他更進階的治療包含:心包膜液抽取、神經阻斷術、中央靜脈導管置入...等。超音波還有許多其他的好處,包含可重複執行檢查追蹤病人狀況,且沒有輻射曝露的風險。●輔助評估治療效果及病情追蹤使用急診POCUS在某些治療後,可以評估治療成效,例如:對於水分不足之病患,在給與輸液治療後,經超音波觀察下腔靜脈來決定是否持續給予輸液治療,又如在腹水引流後,追蹤剩餘的腹水,再決定是否再次引流等。急診POCUS常用的流程●重點式外傷超音波 (Focus Assessment of Sonography in Trauma, FAST)FAST可以說是急診重點式照護超音波(POCUS)中最廣為人知的,顧名思義就是用來評估外傷的病人。就如他的名字「快速」,FAST是個非常方便及快速的評估工具,可以在短短的幾分鐘內完成。掃描的位置包含兩邊側腹、下腹以及劍突下方。主要是要看有沒有內出血或是心包膜積液。有些急診醫師會額外檢查兩側胸部是否有嚴重的氣胸及血胸。如果病患血壓不穩定,配合著急診POCUS有看到內出血,急診醫師更能快速啟動大量輸血,並早期啟動創傷團隊,使病人更快速地得到確切的治療,如直接讓病人去開刀,讓病人的出血盡快得到控制等。●休克、低血壓的評估休克常常分為四種不同的休克(低血容性休克、心因性休克、阻塞性休克以及分佈性休克),不同類型的休克所需接受的治療都不太一樣。低血容性休克的病人需要接受輸液或輸血,心因性休克可能需要打強心針或是去做心導管治療,阻塞性休克則須儘快排除掉循環阻塞的原因,而分佈性休克則是給予輸液、升壓藥或抗生素。因此快速及準確判斷其休克的原因常關係著病患的存活。使用POCUS去評估休克的病人,急診團隊不僅可以準確的判斷病患情況,更能給予適當的治療,而不是血壓低就一味地給點滴。急診POCUS未來●超音波導引止痛疼痛是急診很常見的主訴之一,尤其是外傷患者常合併骨折的情況,傳統上急診團隊使用靜脈或肌肉注射的止痛藥物控制疼痛,如鴉片類的止痛藥。在部分病患的適當情況下,使用超音波可以辨別出相對應的神經,並在超音波導引下給予麻醉藥物的注射,可以有效減輕病患的疼痛,也可以減少鴉片類止痛藥的使用劑量,提供病患更人性化的疼痛控制。心肺循環停止的患者經食道超音波評估評估心臟的超音波有兩種,包含胸前超音波和經食道超音波。經食道超音波類似胃鏡,從病人口中放入食道,從後方去看心臟的狀況。過去,大多在開刀房由麻醉科醫師執行,協助心臟血管外科醫師手術的進行。近年來,經食道超音波也開始被推廣到急診,由急診團隊執行,主要評估的對象為最嚴重的心肺循環停止的患者。經食道超音波雖然執行的難度較高,但是較不會打斷壓胸的進行,也可以評估壓胸位置,主動脈及心臟的狀況...等,來提供更精準及個人化的治療。隨著時代的進步,超音波變得更輕巧更方便,也漸漸成為急診醫師手中有力的工具。有了POCUS的輔助,急診醫師能夠更快、更正確做出判斷,並且選擇對病患最好的治療。所以,下次掛急診時急診醫師說要幫你掃超音波,請不要再跟他說「我又不是孕婦,為什麼要掃超音波?」囉!
2020-06-09 養生.樂活人生
編按:家人過世了,心裡總是有懊悔和自責?早知道勸他別太累,早知道那天別出門,早知道多盡孝……太多的「早知道」,常拖著人的一生。被粉絲暱稱為「阿金醫師」的台南奇美醫學中心ICU(加護病房)主治醫師陳志金,投入重症醫療、看過無數生命消逝的經驗給的勸告是:「救病人,也要救家屬。」「讓醫師生氣,就是在跟自己的健康和生命過不去。就像車子開在高速公路上,乘客會想跟司機吵架嗎?」「喜歡關說、走後門的VIP,不只干擾醫療人員、浪費醫療資源,而且對自己幾乎沒有任何好處。」「護理師愛喝珍奶,不是上班太閒還可以訂飲料,而是忙到沒時間好好吃正餐。」這些幽默、犀利卻又不失溫暖的文字,都出自在奇美醫院加護病房(ICU)擔任主治醫師的陳志金之手。投入重症醫學領域18年,他不只在醫療現場搶救病危患者,更像一個傳教士,致力於促進醫病溝通、宣導正確醫療觀念,也為醫護人員的權益發聲。「醫病、醫人更醫心」,是許多同業對他的評價。走過SARS,決心投入重症醫療2003年SARS爆發時,陳志金是台大醫院胸腔內科的總醫師。因為SARS重症的肺部感染、呼吸道症狀等大多屬於胸腔科範疇,當台大醫院因為收治SARS病人一度關閉急診、非緊急手術暫停時,院內只剩胸腔科和感染科留守維持運作。一個人要活著,呼吸和心跳是最重要的。在搶救生命、和死神拔河的重症醫療領域中,不少ICU醫師都是出身胸腔內科背景,陳志金在SARS期間,親眼目睹病患甚至是醫護人員隨時面臨生死交關的無常,也讓他萌生了投入重症醫學的想法。「重症醫療就像是鬼門關前的守門員,是醫療手段的最後一道防線。」除了休假日之外,必須24小時on call(即使在假日,也可能因為緊急狀況而被call回醫院)的重症醫師,多年來陳志金的口袋裡隨時放著一張摺得小小的A4紙,上面記載著ICU病房裡所有病人目前的病況、注意事項,以備不時之需。醫病共享決策,減少後悔的可能投入重症醫療至今已有18年,陳志金說,在加護病房,無論再如何努力,平均10個病人裡會有2個人救不回來,「但這個20%的機率,對於失去親人的家屬來說,就是全部。」面對失去至親的痛,如何盡可能減輕家屬的遺憾和悲傷?陳志金多年來提倡「醫病共享決策」的觀念,從病人送入加護病房開始,病患、醫護人員和家屬,就是在同一條船上一起努力的夥伴。「過去醫生會問你『要不要做』某治療,你的選擇只有Yes or No;現在我們列出可能的幾種治療選項、明確告知不同方案可能會有的優缺點,並且先了解患者的『MVP』:What Matters(在乎什麼)、Value(價值觀)、Preference(喜好),這都有助醫師和家屬作出決定。」陳志金說。此外,在ICU加護病房,最常遇見的抉擇之一,就是是否要做氣切、插管維持生命徵象,或是要拔管放手。「這時候如果患者本人已經臥床昏迷無法表達,家屬之間就可能產生衝突。」陳志金觀察到,在家屬當中常會有一位個性特別強勢,習慣代表其他人主導意見,或是擔任和醫師溝通的「發言人」。陳志金的作法是:透過匿名線上問卷調查,了解每個家屬內心真正的想法,「如果講話比較沒分量的,醫師就會適時地幫他『代言』一下,盡可能在每個人(包括患者)的意願當中取得平衡點。」當生命無法挽回時,就不要再去想原因了當盡一切努力,仍然無法挽回病人生命的艱難時刻,陳志金的一句名言是:「救病人,也要救家屬。」陳志金的母親在他17歲時就因病離世,讓他對家屬失去至親的傷痛,更能感同身受。小時他家境困苦,體弱多病的母親等了2年,還是晚了一步,在手術前一天病逝。當時陳志金因為參加重要考試,想著隔天再去看媽媽,卻就這樣錯過了最後一面,始終是他心裡最大的遺憾。「當年我想找出母親離開的原因才立志從醫,直到我真正投入醫療領域,才知道很多時候,有些病人不是想救就能救得了。」陳志金感慨地說。他說,很多原本身體健康,卻一夕間突然倒下的病人,家人第一時間心情上無法接受,總想要歸結一個原因:是不是因為昨天吃了什麼?/是不是因為早上跟他吵了一架?/早知道我今天就應該去看他……面對陷入自責和悔恨的家屬,陳志金看在眼裡,說明病情時便特別補上一句:「很多心血管或腦損傷的疾病,事前都沒有預兆,也很難預防,事情已經發生了,我們就不要再想是什麼原因。」有一次他把這個觀念在臉書上分享,一個粉絲就私訊他說:「醫師謝謝你,因為這番話,讓我藏在心裡幾十年的糾結終於解開了,不再覺得是我害死了爸爸。」「追究責任對於病情沒有幫助,只會讓一個人更難受,甚至可能一輩子走不出來。」陳志金更鼓勵家屬們在親人臨終時,盡量完成他的心願,並完成「四道」:道謝、道愛、道歉和道別。「很多大半輩子形同陌路、甚至像仇人的家人,最後是在病榻前和解的。」陳志金說。團隊之間,也需互信與尊重不只是醫病關係,朝夕相處的醫護同仁,同樣需要團隊合作的信任和默契。陳志金在2005年來到南部重症醫療最具規模的奇美醫院,習慣了台大醫院的豐富資源和人力,他也曾經歷一段適應磨合期。「最初我出於求好心切的壓力,對於醫院裡很多事情都看不慣,然後會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當時陳志金經常會在員工留言板上批評院內事務,他開玩笑形容,自己以前就是「機車行老闆」,甚至有護理師因為覺得他太「難搞」,刻意排開出勤時段,避免接觸。後來陳志金參與「醫療資源團隊合作」(TRM)的種子教師培訓,才讓他學習到如何團隊合作的溝通技巧。「就像是在飛機上,氧氣罩一定要自己先戴好,才可以去幫忙別人。工作氣氛如果不好,那也會影響到團隊的工作狀況。」愛要及時!想說的話、想做的事別等到以後即使是身經百戰的重症專科醫師,多年來看遍無數來到加護病房的重症病患,有人幸運康復、也有人就此告別人世。面對生命的脆弱和渺小,陳志金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情?「對於沒能救回來的病人,當然也是會難過啊。以前我會用吃來抒發壓力,但這就對身體不太好(笑),現在我除了盡量空出時間運動,另一個方式就是在臉書上寫文章。」除了抒發自己的心情,也因為想分享更多正向的醫病溝通和醫療觀念。近年陳志金在臉書寫下自己和ICU醫療現場的的點點滴滴,如今已經是擁有16萬粉絲的「網紅」醫師。「其實說穿了,就是一個轉念。寫下這些故事,若是有同樣遭遇的人看到了,或許就是可以幫助他們走出來的契機。」親人離世固然椎心,但在人生終點,如果可以盡量滿足當事人的最後願望,甚至讓家人因此重新凝聚感情,往後回憶起來也許就不會只有傷心,也可以有歡笑。「還是那句老話:愛要及時。想說的話、想做的事別再等到以後,現在就可以完成。」在生死懸於一線的重症醫療現場,「愛」仍然是最有效的處方。原文:面對死亡,我們該學會什麼?ICU重症醫師陳志金:想做的事別等到以後
2020-06-06 新聞.杏林.診間
【文、圖/選自時報出版《雖然想死,但卻成為醫生的我》,作者南宮仁】面對死亡的意識跟醫學系沒有關聯的普通人,如果想到屍體,應該馬上會有一股恐懼害怕湧上心頭。對於死掉以後的腐敗與存在的消失,以及談到具體實際狀況,會覺得反感或是恐懼是非常理所當然的。醫生不過也只是普通人而已,對於醫生來說,面對著屍體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而且這件事情並不只是單純面對著屍體就可以結束,因為還有各式各樣無法想像的理由,必須將眼前屍體的死因揭露出來,而好好檢視屍體,或是做著與本能相反的事情,這也是選擇成為醫生最先必須要適應的事情。所謂的工作,就是正面迎向自己所要處理的對象才能夠完成任務。大部分的人都可以非常快適應自己的工作,醫生也是一樣,當面對死亡的衝擊靠著職業的使命感撐過去幾次之後,在某一瞬間就會發現自己已經對大部分死亡不再感到動搖了。大部分的醫生都經歷過差不多的過程,一開始面對解剖用的屍體的那一瞬間,或是第一次親眼目睹人的生命逐漸消逝,成為屍體的場面,總是可以記得相當清楚歷歷在目,但是時間一久,某一瞬間,發現自己對於眼前有人死去這一件事情已經感到有些遲鈍麻木了。經歷過這樣過程的我也是漸漸變得有些遲鈍麻木了,就算眼前堆滿了許多屍體,現在也幾乎不再感到害怕,那些是我必須要做的工作,周圍的醫療團隊也是一樣,即使在有屍體的房間裡,也可以毫無懸念地整理東西,透過電腦畫面確認其他病患的狀態。但是還是有不管怎樣都難以適應的事情,那就是自己負責患者死去這一件事。患者是我的責任,根據我的指示處置,但是患者仍然死去,要習慣這樣的過程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所以我產生了一個習慣,就是我會看著這具由我親自開口宣告死亡,但身體還有餘溫殘留的屍體,反覆回顧整個過程。從我張開嘴巴的此時,說出生前名字的這一瞬間,這個人就正式地死去了。為了整理現場,痛哭失聲的家屬們被請出去,只留下醫護人員開始機械式地處理屍體,這時候我就會拿來一張階梯式折疊椅,坐在上面與死者的眼睛高度一致,望著死者轉向一旁的臉。每次死者的臉都清楚地顯示著死因。如果是肝臟或是腎臟造成問題,臉色就會顯得蠟黃或是泛黑,甚至連眼睛都會變色;如果是因為老化而去世的人,臉會酷似頭蓋骨一般非常乾瘦;如果是外傷或是吐血,死者的臉會呈現一片血肉模糊;若服毒,藥物會從嘴角流出。看著嘴巴微開,或是血色盡失的臉直到最後一刻,這是我必經的一種儀式,也是屬於我自己的一種意識。醫護人員形影匆匆地來回奔走,門被關上,從外面看不到裡面、空間諾大的復甦室裡,我每次都看著死者,重複回想我所指示的每一個醫療處置,將施行步驟的時間表從頭到尾背誦,也反覆說著死著生前的生命體反應,反覆交叉回憶著死者去世前的過程與模樣。這並不僅僅是資料上的確認,或是規定上的必經流程,而是眼前那曾經活著、曾經呼吸著的人的事情,而我,再一次反覆咀嚼著這個過程。「剛才發生的一連串過程,我每一步都是盡了全力的啊,如果沒有盡力的話,我會感到非常慚愧。」反覆思考直到確信這一點之前,我都一直盯著死者的臉看,但是在醫學裡,「確信」在一開始是不可能的事情,不管再怎麼確信這一切,這個曾與我相視而看的人,我都得面對他的死亡結果。雖然面對屍體不會感到害怕,但是對「自責」卻感到無比恐懼。雖然自己已經盡了全力,但每一次我還是會緊咬雙唇,說自己做錯了,對於自己沒辦法救活他覺得很抱歉。直到為屍體蓋上白布,送往太平間的時間到了,身旁經過的護理師們輕輕拍我,到此為止,我思考著剛剛所有的事情,已死之人的臉,彷彿重重地壓在我的肩膀上。我必須不斷這樣的思考才能理解這人的死亡,也才能稍稍減去自責感,接受他人的死亡。
2020-04-26 新聞.健康知識+
台北市林森北路錢櫃KTV上午發生大火,火勢雖已於11時30分撲滅,但仍有多人等待救援,傷者目前已知分送台大、馬偕、新光等醫院。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急診醫學科主任簡立建表示,因火災會導致停電,切勿隨意逃生,反而因找不到出口而將自己推入更危險的處境。簡立建表示,要謹記「小火快逃,濃煙關閉」的原則,因此看到許多人躲在包廂內等搜救,是好的。因為火災、濃煙會導致停電,因此也很難看清逃生路線,反而會讓人迷失反向,往很危險的方向走。他說,之前雪隧大火,便曾聽救治的民眾說,當時連蹲在地上都看不清指示燈,因此要穿過濃煙非常不易。簡立建說,火場濃煙因為燃燒的材質「非常毒」,而現在許多KTV會以防火材質做包廂門,因此最好的方式還是把門關起來,就像現在常說的「分艙分流」並將門縫塞起來,躲在窗邊等待救援。至於許多人有迷思火災發生時,到底該「往上逃」還是「往下逃」?消防人員則表示,KTV一進去要先看逃生路線,且KTV又是特別高風險的場所。若是發生火警,千萬不可往上跑,因為濃煙上升的速度比人快,而且會蓄積在上層,因此應該「往下逃」。如果無法往地面層逃生,則應考慮原地待救,關門阻擋火煙,從陽台或窗戶向外求援。
2020-04-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清明連假墾丁被塞爆,讓許多大企業在昨(5日)晚緊急宣布,若有旅遊史的員工應居家辦公,指揮中心也在今(6日)一早也加開疫情記者會,呼籲連假期間曾至人潮擁擠的地方活動的民眾,應自主健康管理14天。而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昨晚也在臉書粉專「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發文寫道,不少網友私訊問他,連假後該怎麼辦?謝宗學從個人防疫角度提出5建議:1. 加強個人衛生習慣的執行,出門緊戴口罩,手儘量不接觸周遭環境器物,不觸碰眼、鼻、口,確實清潔手部。2. 連假出遊的人,麻煩確實執行上述個人衛生習慣,14 天內儘量不要到人潮擁擠或通風不良之處,儘量不要和親朋好友見面;若身體出現不適,務必誠實告知醫師旅遊史,精準描述症狀,特別是出現嗅覺味覺異常,提供醫師判斷的依據。3. 連假沒出門的人,14 天內不要接近連假出遊的人,教導孩子在學校和補習班注意個人衛生防護。4. 孩子放學回家先洗澡再開始家庭活動5. 注意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政策和建議並配合執行(資料來源/臉書粉專「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台灣民眾連假對疫情似乎鬆懈的態度,不止謝宗學,許多醫師這一二天也都在臉書發文表達憂心。童綜合醫院醫療副院長吳肇鑫昨(5日)也自比是「非常心灰意冷的急診室醫師」,深怕看到「昨天的台灣!一個月前的義大利!」。
2020-03-13 新聞.健康知識+
高雄市岡山劉姓男子在整理工作工具時,不小心被龜殼花咬傷右手指,原本急得想飛車就醫,但擔心中途毒發,決定向警方求援,幸好最後平安抵達醫院注射血清,撿回一命。高醫急診部主任劉耀華提醒,若民眾不小心被蛇咬,切記,第一步要記清楚蛇的特徵,並盡速就醫,才有利醫師把握時間注射正確血清。63歲劉姓男子10日晚間在住家外整理工作用具時,因夜色昏暗,不小心被龜殼花咬傷右手手指。劉擔心龜殼花毒性強,如果不立即就醫,可能會有生命危險,於是等不及聯繫救護車,決定自行開車前往附近的義大醫院就醫。然而,在開往醫院的途中,劉深怕自己毒性發作倒下,正好經過岡山深水派出所,猶如遇見沙漠中的綠洲,急奔派出所向員警求助。值班警員當機立斷,引導劉庭好車輛後,隨即駕駛巡邏車載他到義大醫院就醫。幸好,劉男到院接受注射血清後,只要住院觀察即可,劉男頻頻向警方致謝。南部常有龜殼花出沒,高雄醫院急診部長劉耀華提醒,如果民眾不小心被蛇咬傷,首先,務必記清楚蛇隻的特徵,「尤其龜殼花其實長得跟無毒的臭青母很像」。若有確定被毒蛇咬傷,可能引發出血性、神經性蛇毒時,劉耀華表示「不要放血」,建議患者應先簡單在距出咬傷患部10公分處、朝心臟方向簡單包紮,避免血液快速回流至心臟;簡單包紮後再評估,若所在地是在救護車能到達的地方,就趕快向119求助,若在四下無人的山區,患者則必須「慢慢移動」就醫。劉耀華再三提醒,如果患者真的被毒蛇咬傷,「千萬不要跑動」,一旦心臟跳動快速,可能導致毒發時間縮短。
2020-01-07 新聞.杏林.診間
12月12日凌晨兩點突來的手機震動驚醒了我,雖說這些年在急診的歷練,深夜裡接到訊息早已是家常便飯,但這則簡訊讓我感到一種莫名的不安與惶恐;字裡行間熟悉的名字映入眼簾「黃老師疑似肝癌休克至急診急救中!」。我不禁深深地打了個寒顫,頓時覺得時光暫停,無法多想懷著忐忑不安之心趕往急診。夜裡的急診已不像白天如此人聲鼎沸,偶然傳來漸漸駛近的救護車鳴笛及幾聲老人疼痛的呻吟,老師經過急救、大量輸血到血管栓塞,看起來似乎是穩定下來,但在觀察時面臨再出血合併休克,經多位醫療專家討論後,決定緊急手術切除肝腫瘤止血,數個小時奮戰後平安的轉入加護病房。術後雖然有急性腎臟衰竭問題,但老師如預期的逐漸甦醒,然幾天後又慢慢出現凝血功能異常、嚴重黃疸、心律不整等問題,使臨床處置更加困難及棘手,但我們仍然努力治療,堅信這一切是可以好轉的。老師出生於醫生世家,一生行醫救人,提攜後進,是臺灣外傷登錄制度的推手,更是專業的急重症權威。其實他早為自己安排,老師的家人告知,在書房找到他預留的遺囑,其中透露了他的心意「我的希望: 快樂活,輕鬆走」,對老師而言這是解脫,但對親人而言卻是生離死別之痛! 老師深知此時病情的嚴重度,在狀況慢慢惡化之際,用他孱弱的身軀及無力的眼神,表達了他對醫療團隊的謝意,同時再次表達撤除維生系統的意願,大家不忍的一陣鼻酸,周圍陪伴的親人早已紅了眼眶…..。幾經醫療照護家庭諮商會議,最終尊重老師的意願,不再積極在治療。於12月28日移除呼吸器後連續性靜脈對靜脈血液過濾器(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也一併撤離。12月29日台北天空下起綿綿細雨,正如我的心備感淒涼,因為維生系統的移除,老師的呼吸更顯虛弱,我輕輕地在他耳邊喚聲「老師!」,老師微微的張開眼,他輕輕點頭示意露出淺淺安詳的微笑,我緊握老師的手抬頭不讓淚水滑落,這刻腦海中全是老師一路來對我的提攜照顧與諄諄教誨。您選擇用淡定平靜的態度離開這個塵世而到天堂,但放手對我們來說是多麼煎熬! 您累了不想演了,可是不肯曲終人散的卻是我們!最終老師的手漸漸放開了,當時我的心備感淒涼,無奈的淚水就像潰堤般無法阻止它落下。「善終」通俗的講就是「好死」。有人說現在的人不怕死,但怕「不得好死」。古代社會所講的「五福」,也就是現今人們說的「五福臨門」,而五福最後一條就是善終。人有生,必有死,對死不必忌諱,因為這是必經的過程。如今在醫療科技蓬勃發展之下,對於現代的我們而言,「善終」究竟是變得容易還是困難?根據主計總處統計,民國105年國人的平均餘命超過80歲,但「健康平均餘命」卻只有71.4歲,等於有近9年以上時間是不健康的,有些必須承受病痛,甚至仰賴他人或高成本的醫療照顧度過。台灣加護病房的密度明顯比其他國家高。根據天下雜誌2014年報導,台灣擁有世界第一的加護病床密度(每十萬人口的加護病床數逼近31床) ,長期靠呼吸器維生人數,約是美國的5.8倍。醫療的目的就是治療病人及守護他們的尊嚴,但不是無止境的權力責任,如果無法讓病人脫離疾病減少痛苦,那基本上可視為治療有限或無效醫療。隨著醫療進步人民對醫護的需求越高,但是社會民眾對醫療的知識還是片面或局限的,反而易造成醫病間認知的落差或無效醫療的灰色空間更大,越沒有準確地去定義無效醫療,那就更容易形成越多醫療浪費。什麼叫「無效醫療」?也就以現今的醫療科技再也沒有辦法達到「增進病人健康或減少傷害」的目的。台灣「病人自主權利法」已於108年 1 月 6 日正式上路,民眾可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dvance Care Planning,ACP)事先立下書面的「預立醫療決定」(Advance Decision,AD),目前為亞洲第一並且是台灣醫療史上另一個里程碑。只不過,對於一般人來說,相關的資訊因夾雜部分專有名詞,一般民眾看完後也只會有個簡單概念。截至108年11月底止,目前全國簽署預立醫療決定人數共計10,116人,簽署個案多為醫院院內病患,男女比例為1比2。此法的核心精神,本來就不是要去討論你「未來清醒」的時候要接受什麼治療,而是要為你「萬一未來不清醒」的時候,「想或不想要」接受什麼治療,因很多重症患者在生命末期時,家屬會選擇「體外循環膜肺維生系統」(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延緩壽命,到後來其實只是讓他辛苦地活著,我們應好好面對與理性討論這議題,有時候是否該放手而有尊嚴地讓他離開。生老病死是生命週期的一種表現,或許我們可以在「生」的時候去考量,好好安排自己「老、病與死」的路。臺灣已於民國82年成為「高齡化社會」,107年步入「高齡社會」,意即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超過14%,且國發會預估,台灣將在115年成為「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占比突破20%,老化速度比起日本、義大利、德國、芬蘭都還要更快。最後在此衷心的期盼,我國各種疾病末期的病人,都能選擇自己人生最後的舞台,體面而安祥地帶着尊嚴離開這個世界!
2019-12-09 新聞.杏林.診間
【編者按】這星期非常謝謝「一隅」先生的來稿,提醒我們醫界與民眾之間對醫院急診的功能還有許多需要釐清的部分。我們非常慶幸能邀請到台大醫院急診部總醫師劉政亨醫師以他的專業為我們寫出兩篇文章,介紹什麼樣的情形才需要到急診處,並說明不適合看急診的病人到了急診處,在「檢傷分類」的篩選下,是無法得到「馬上看」的好處。台灣這幾年已經邁入尊重秩序的文明社會,自己或親人生病時,特別需要體恤其他病人的看病權利。朋友的父親H忽然覺得胸口悶悶的,呼吸也不太順,剛好一位去年肺癌過世的朋友一開始也是呼吸不順暢,另一位朋友裝心臟支架前也覺得胸悶,加上身旁的朋友都說應該要趕快去看醫師,所以H非常緊張,決定要去急診,還問我急診應該去哪間醫院好,可不可以到我們醫院急診?我問了H的症狀,覺得他應該先掛內科看看,因為我不是醫師,只是在醫院工作,交給專業的醫師診斷應該比東問西問有用。但是H說門診要排好久,我只好說我們醫院急診不會貿然收這樣看不出多急的初診病人,正常醫院的急診都有分級,會依照病人危急程度來決定先看誰,H聽完就決定去附近區域醫院的急診。果然,這間區域醫院的急診根本沒有病人,所以馬上安排他照X光。照完以後醫師為他看片子,說可能是心臟有問題,先給H開了治療心臟衰竭的藥物,要H再去教學醫院掛他的門診好安排其他檢查。H為自己決定去急診感到得意,他說就是因為到急診,才可以去一趟醫院,不用排隊等叫號,就看到醫生、照了X光又領到藥!但為了進一步的檢查,他還是掛了教學醫院的門診,安排了心臟超音波。H說,醫師看完心臟超音波檢查的結果後,告訴他狀況很危急,隨時可能心臟衰竭,所以需要再安排心肌灌注檢查。心肌灌注檢查需要注射放射性元素,再觀察這些放射性元素被心肌吸收的情形。本來H夫婦幫忙帶孫子,因為這個檢查也要與嬰幼兒隔離,所以有幾天H得一個人在房間裡關禁閉。檢查結束後又是一次門診,結果醫師說H的心臟健康的不得了,到了已經可以用老人優待票的年齡,竟然沒有一條血管堵塞,所以藥也不用吃了,H開開心心的回家了。從H這次看病的經驗裡,我發現了幾個明顯的問題。就醫院的角度,會覺得社會大眾欠缺教育。急診應該是給真的有生命危險的病人去的地方,「急」就是有急迫性、需要馬上處理的狀況,當然可能會有病人覺得危急,但醫生看來還好的狀況,所以到了急診才會分級。在人力和資源都有限的狀況下,只能優先處理最緊急的病人。之前就有新聞報導,自己也是醫師的官員,家屬去急診沒有被優先服務就打人;其實這不是偶發的案例,因為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最重要,自己的病最急,所以覺得去了急診就應該要馬上有醫護人員上前來幫忙。還有一個問題是,H說自己喘不上氣,醫師給他照了X光就告訴他可能是心臟衰竭;再到超音波檢查完,病人得到自己狀況危急的訊息。我從旁聽他敘述,會覺得醫病溝通也有問題。後來我問了H的太太,她說醫師是說,「最嚴重」可能會心臟衰竭,加上做完心臟超音波後又排了更進一步的檢查,所以病人本人只接收到「很嚴重」、「要心臟衰竭了」等訊息,所以既緊張又焦慮。需要進一步檢查又是另一個問題。H也說,他不懂為什麼心臟超音波的結果很不好,心肌灌注檢查完,他又變成非常健康,然後心臟衰竭的藥也不用吃了。不只H想知道,我也想知道,這中間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2019-10-22 該看哪科.兒科
高雄市出現全國首例腸病毒重症死亡個案,為家住桃源區的1歲大男童,9月26日因反覆高燒、嘔吐到診所就醫,9月28日凌晨呼吸急促送醫學中心,當日就因肺炎併發急性呼吸衰竭死亡,10月3日檢驗出腸病毒71型通報,10月21日由疾管署研判為腸病毒EV71重症死亡個案。衛生局疫調發現,該名男童並沒有就學,主要照顧者為母親,9月21、22日曾跟家人到中部旅遊,3歲哥哥則在9月5日得過腸病毒,就醫診斷為疱疹性咽峽炎,目前已痊癒。衛生局表示,高雄市近3周腸病毒疫情連續趨緩,不過門急診就診人次為1847人次,仍高於預警值1100人次。腸病毒重症病程發展快速,5歲以下嬰幼兒更是重症高危險群,呼籲應要求孩子做好洗手健康管理,家長自外出返家,也務必洗手、洗臉、更衣,守護家中的寶貝。
2019-10-09 新聞.生活用品毒害
高雄醫學院18歲林姓男大生去年與一名80歲老翁因爭奪跳舞場地起爭執,竟到化工行購買「化骨水」的氫氟酸潑灑老翁報復,導致老翁當場遭化學灼傷,掙扎行走百公尺求救未果,最後中毒倒地身亡。高雄地檢署今年7月將林生依殺人罪嫌起訴,校方今天回應林生為高關懷學生,將依判決和規定處理。●氫氟酸俗稱「化骨水」,特性是「無色」,味道刺鼻,對皮膚具有腐蝕性,但接觸皮膚時,卻不覺疼痛。●半導體產業發展後,氫氟酸意外傷害案例明顯增加,近來,學生因氫氟酸受傷案例,每年以10%幅度增加。2016/11/26年約23歲的碩一女學生,日前穿著長袖、長褲,清理實驗室中的金屬機板時,被一滴濃度50%俗稱「化骨水」的氫氟酸濺到左腳,毒液滑過褲子邊緣,滴在鞋面,再滲透至左腳皮膚。當天她脫掉鞋子後,發現腳部皮膚紅腫、長水泡,甚至抽筋,雖然不覺皮膚疼痛,但她驚覺這可能是氫氟酸所致,緊急就醫,才救回左腳;醫師表示,若是再晚一點就醫,氫氟酸深入皮膚中,與血液產生作用,將出現致命危機。 嬤誤用氫氟酸 被發現時已喪命桃園市一名阿嬤家開珠寶店,她誤信鄰居推薦,在化工材料行買了一瓶氫氟酸回家,也在全然沒有護具下,徒手將氫氟酸倒入水中,再用抺布沾水擦拭店內水晶、珠寶用品。等到她覺察呼吸不順,急到浴室清理時,人已不舒服倒下死亡;被家人發現時,她沾有毒液的皮膚都呈黑色。無色又不會痛 易誤判延遲就醫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主任楊振昌表示,氫氟酸俗稱「化骨水」,從名稱便可知其溶液的可怕程度,特性是「無色」,擁有強烈刺鼻的味道,對皮膚具有腐蝕性,接觸皮膚卻不會有疼痛感,致傷者延誤就醫。楊振昌說,氫氟酸會侵蝕皮膚,進入體內後,氫氟酸中的氟離子與血液中的鈣、鎂產生作用,人體出現低血鈣、低血鎂等症狀,進一步影響神經與心臟血管系統,導致心律不整,引發致死風險。 防鏽效果好 大樓清洗也會用氫氟酸具有相當好的「防鏽」效果,半導體業者、實驗室員工以及清潔人員常使用到氫氟酸,一般市售產品濃度約在0.5%到70%之間,工業級氫氟酸濃度可以達到90%,楊振昌說,不管什麼樣濃度的氫氟酸,都會傷害人體,只是時間長短不同。楊振昌指出,若是接觸濃度20%以下的氫氟酸,疼痛感會延遲到12到24小時後才會產生,患者因而延遲就醫;濃度在20%到50%之間,疼痛與紅腫感會延遲到8小時發生,而濃度50%則是立刻產生疼痛感。家庭主婦千萬別亂用由於氫氟酸容易取得,楊振昌提醒,家庭主婦等千萬不要隨意使用,若是沒有做好防護,危險性相當高;使用除鏽、防鏽等產品,一定詳閱標示,是否含有氫氟酸,並使用防護產品,才能安全使用,否則千萬別亂用。陽明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王德皓表示,自從2000年之後,半導體產業發展後,氫氟酸意外傷害案例明顯增加,近年來,學生因為氫氟酸受傷的案例,每年約有10%增加幅度,呼籲實驗室一定要建立SOP,學生應謹慎使用。聯合報/陳雨鑫、李樹人 報導聯合報/李樹人、吳佩玲、葛讓、何偉靖 製作
2019-07-25 科別.一般外科
半夜值班開了一台刀,是腹痛將近10天的病人,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壓及心臟衰竭。因為高燒腹痛來到急診,急診電腦斷層做完之後我跟他解釋開刀的必要性。(臨床上是腹膜炎,生命徵象不穩定。電腦斷層看到疑似腸穿孔。)開刀之前我就問他:「還有沒有什麼其他疾病?」他回答我:「沒有了。」開進去,慘不忍睹。我盡快安排開刀,開進去發現滿肚子大便水,腹腔發炎的狀況蠻嚴重的。術中發現乙狀結腸疑似憩室炎破裂合併膿瘍,所以我就把乙狀結腸切除並做了人工肛門(Hartamann's procedure)。因為腹腔很髒,我前前後後洗了快兩萬毫升的水,我也不知道哪根筋不對,這次竟然有穿防水隔離衣,所以手術衣沒有被用濕。(平常我是不太穿防水手術衣的)手術還算順利,病人被送到外科加護病房已經是凌晨三點多了,我也就回家洗澡睡覺,洗完澡上床睡覺已經是四點多了。隔天早上來查房,加護病房的護理師告訴我,病人好像有在外院吃免疫藥物,我聽了一頭霧水,會客時我就趕緊問家屬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不問還好,一問就中大獎。家屬告訴我,病人之前因為高燒不斷,都找不到原因,所以就到醫學中心去看感染科。後來好像有開「免疫藥物」給病人服用,但是所有家屬都不知道是在吃什麼,病人也很神秘都不講。我心裡大驚!我看了一下藥物,查了藥典發現,原來是HIV的抗病毒藥物!!對,沒錯,病人有愛滋病他隱瞞不說。這讓我回想起手術的情況,術前麻醉科打中央靜脈導管,動脈導管,還有插氣管內管。我跟外科助手則是浴血奮戰,全身濕噠噠(雖然我有穿防水隔離衣,但是其他人沒有)。總共有兩個班別(小夜及大夜班)的護理人員及外科助手參與了這場手術。術後在加護病房,護理師要做護理及傷口換藥。隱瞞病情根本就是缺德的行為!全部都因為你的隱瞞病情,導致所有的醫護人員暴露在未知的風險之下!還好術中沒有針扎的情況發生,不然後果不堪設想!這讓我想起多年前一個麻醉科醫師路過幫忙急救,卻被病人血液噴到臉,事後才知道這個病人是愛滋病患。醫德醫德,當這個社會都在用這兩個字壓我們醫護人員的時候,請問你病人或家屬有沒有基本的道德?因為不滿救護車人員運送過程讓媽媽淋到雨,所以就圍毆EMT人員。急診就診,只因為傷口痛就找人來打醫師。因為急診護理師態度差,就找人來圍毆護理師。因為發燒在急診等太久,只因為要趕飛機,就寫臉書罵醫師沒同理心。門診等太久,老是擅自開門說「我只是要開藥」,試圖想插隊。太多缺德的事情,天天都在上演,沒有人會反省自己,卻只會指著醫護人員說:「沒有醫德,沒有同理心。」缺德的人沒有權利談什麼醫德,你,沒有那個資格。本文由劉家成醫師授權轉載,原文出處【缺德的人談什麼醫德?】
2019-05-24 新聞.杏林.診間
編者按:「醫病平台」希望能透過這專欄,增加醫療人員與社會大眾的互相了解。我們過去的討論除了醫師談他的專業以外,也分享醫者自己或家人生病的經驗,但我們很少有機會了解醫師的家人對先生這種職業的感受,因此本週我們依序由老、中、青三代的「醫師娘」執筆,希望能幫忙社會大眾了解醫師家人的內心世界,也可以更體恤醫師的付出。醫師在台灣的平均薪資和社會地位相對較高,所以醫師娘在一般人的想像中總是好命的一群,光鮮亮麗之外,整天可玩樂享福,不用外出工作,穿得漂漂亮亮吃下午茶,累了就回家數鈔票即可。這麼敘述或許有點過於誇張,但其實這正是許多人對於醫師娘的想像,各種醫療電視劇中可見一斑。也因為如此,許多年輕女性只因嚮如此生活,拼了老命成為醫師娘,或是常對醫師娘投以羨慕的眼光。其實隨著醫師的成長階段、選擇的科別不同,生活和工作型態也有所不同,醫師的另一半所過的生活也會有所差異。有些醫師娘或許真的是過著如前述公主般的生活,但那應只佔極少的比例,至少我本身和身邊的醫師娘們,不全然是如此,甚至相反地,許多都是精明幹練、獨立自主的另一半。我的先生是在醫學中心上班的急診科醫師,急診科和其他科別的上班模式較為不同,採十二小時制,且白夜轉換頻繁,若是值加護病房含查房工時可高達十六小時左右。另外,上班時的壓力密集度也很高。先生常告訴我,他上班就像「打怪」一樣,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衝鋒陷陣,針對病患們不同主訴進行快、狠、準的醫療處置,將病患穩定下來後,再安排出院追蹤、或是轉至適合的病房或加護病房;也因為急診的不確定性,急救復甦對他們來說是家常便飯,身心壓力也如影隨形,往往回家已是身心俱疲。此外,除了以上的臨床工作,在醫學中心工作還必須肩負教學及研究,不管是各種繁瑣的行政事項,或是日新月異不斷累積的醫學新知,都只能夾雜在下班後的零碎時間,每天看著先生忙進忙出,下班還頻頻接電話處理公務,一方面除了感到驕傲,卻也擔憂先生的身體健康,在日夜顛倒,三餐不全的生活中要如何維持?以上的前情提要,刻劃出典型的急診醫師生活。相對的,急診醫師的太太的實際日常又是如何呢?我常自嘲:「跟先生交往時我常常覺得自己是單身,婚後更常覺得自己是單親媽媽。」其實這一點也不為過。在醫師繁忙的工作之下,獨立自主和能與寂寞共處簡直是所有醫生娘的必要條件,而身為急診科醫師另一半的我尤其感受很深。因為先生的上班工時及班種多變,再加上行政及研究工時,往往很多事情必須由我獨立一手包辦,在我的字典裡,「依賴」這個字是幾乎不曾出現的。舉例來說,先生已經連三個月的大夜班,家中未滿一歲的女兒只能沒日沒夜地獨自一人照顧,即便先生下班,也總是先留在醫院處理公務,回家也差不多要休息儲蓄體力,以接續晚上的夜班,甚至連我生產前破水,第一時間也是我獨自扛著待產包,至附近診所檢查,老公下班後才急急忙忙地前來探視。婚前還在交往的階段,醫學系也是大大小小考試不斷,加上臨床還在學習,所以常常無法和其他系所的大學生一樣,那麼甜蜜地到處約會,最常就是我一人逛街、一人找事做,或是一起到圖書館念書,偶爾一起短期的旅行已經算是奢侈。又譬如,最近帶著小孩去上游泳課,老師總問:「媽媽,怎麼每次都是你下水?我們這邊大部分都是爸爸帶游泳課,媽媽都不敢下水怕學不來或抱不動小孩欸!」聽完我差點噗哧一笑,帶小孩游泳對我來說根本是「一塊小蛋糕」!也許是因為身為急診醫生娘,早已習慣獨立自主。總而言之,醫師的另一半也許不如螢光幕上的那般光鮮亮麗。獨立自主、包辦家務育兒、學會與寂寞共處、懂得忍耐及體諒都是最真實的寫照。身為一位全職媽媽及急診醫生娘,我不遮掩也不需包裝,踏實的盡好自己的責任,無非是想讓先生能心無旁騖的盡到醫師的天職,造福更多的病患。僅以本文獻給所有醫師最強的後盾,醫師娘!
2019-04-24 新聞.杏林.診間
其實這件事情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是我婆婆。她鎖骨腫起來,痛到左手舉不起來,去看醫生時結果已經是肺癌末期,我們以前沒有疼痛幾分的概念,醫生說現在幾分了,我們真的低下頭來看手錶顯示幾分,醫生完全沒有解釋疼痛的評分,結果旁邊的護士就以不耐煩的口氣說:「是問你1到10分,疼痛現在幾分啦!」感覺很被羞辱。後來治療過程中,我婆婆自己買止痛藥、日本的胃藥配著吃,也會因為疼痛加劇或減緩,就自行增減藥量。止痛藥吃完後和醫生說,醫生就有點不耐煩,甚至有點生氣,語帶羞辱的吼說:「你要做勇敢的人啦!」他不是用溫柔的話相勸,而是很負面的話對病人說,身為家屬的我雖然生氣,但也沒辦法吭聲。終於,我們決定不要再忍受屈辱,換另一家醫院從新開始,也很幸運的,這醫院的醫生看了轉診資料光碟後,為我們鉅細靡遺的解釋,也讓我們了解病情的嚴重性,她甚至教我們怎麼去看檢查的結果,讓我們對於病情豁然開朗,當時我彷彿覺得在大海當中抓到一塊可以支撐的浮木。當婆婆了解自己的病情後,雖然藥品會傷身,可是她願意配合吃藥。我當下才知道說,原來我婆婆這麼固執的人,當醫生跟她解釋,她會願意配合。我們一家非常感謝醫生。因為肺癌末期,婆婆時常痛到飯都吃不下,沒有體力化療,住院期間醫生為她插上鼻胃管、灌食;但體力恢復、回家之後,我婆婆馬上把鼻胃管拿掉,因為她認為自己是可以自主飲食的。但鼻胃管拿掉後,吃得越來越少,體力又慢慢衰弱。之後又因為疼痛加劇,連翻身或我們去碰她都痛到沒辦法忍受,身上開始長出褥瘡,傷口潰爛、傳出惡臭,眼神已經開始渙散。我們去急診等了一整天,安寧病房的醫療人員也來幫我們評估過確實需要安寧療護,但因為安寧病房真的都沒有病床,醫療人員跟我們說,急診的細菌多,阿嬤也不適合久坐,請我們回家等,這一兩天會有病人出院,到時會盡快安排病床、通知我們。回去的隔天,我就接到電話,告訴我安寧病房那有床位了,但是是健保三人房,不是我們希望的兩人或一人房,當我還在思考時,他又繼續說,雖然是三人房,但病床旁邊有窗,採光良好,不知道我們要不要。縱使覺得打電話來的醫生怎麼這麼像推銷員,但想要趕緊讓婆婆能夠接受治療,就二話不說的答應了。到了病房以後,婆婆的臉當然臭臭的,因為她的潔癖讓她從沒住過健保三人房,那時我也沒多說什麼,就先到旁邊和護士溝通婆婆的照護。在跟護士溝通過程中,我看到一件很令我訝異的事,由於前天在急診坐了一整天,晚上回到家後,我婆婆痛到晚上都睡不著,今天又趕到醫院住院,其實已經非常痛又很累了。但是到病房後,有一位黃醫師來和她聊天,在完全沒有投藥情況下,我婆婆笑了,那是我自她生病以來(四個多月來),第一次看到她笑得這麼燦爛。原來他們聊到了我婆婆最大的驕傲——三個很有成就的兒子,讓她完全忘記了病痛,語調都興奮起來;我真的很感謝這位醫生。當家屬或病人無助時,醫療人員必須用她的專業來安定病人的心。當家屬和病人不瞭解病情時,你讓她知道有條路走是非常重要的。心理的建設和幫助不是能用藥物和金錢衡量的。我婆婆痛得要死,和她聊天,她居然可以笑出來。也許醫生後來看不到看診完後家屬和病人的感受,但最後那個感受才是最重要的。我真的很感謝一路上遇到的各種支援。家屬最希望的就是能讓婆婆最後這一路好走、減輕疼痛。家屬不知道該怎麼辦時,醫療人員能適時地提供一些資訊,可以避免我們去聽信坊間的偏方,做出錯誤的動作。讓我們和病人心裡都有準備,能夠了解,並在事情發生以後,告訴我們後續要怎麼走,這些都非常重要。也因為這許多的緣由,我加入了標準化病人的行列,我想要感謝過去許多的好醫生、好護士對我們的真心付出,我也想要把我心中曾有的感動受告訴年輕醫生們,希望大家能夠曉得,即使遇到最難治療的病、遇到最痛苦的人,也不要氣餒灰心,若能努力地去觸及我們的真心,會心一笑的感動是能夠療癒許多病痛的!
2019-03-06 科別.心臟血管
「心肌梗塞」的臨床表徵之一,是左肩部的幅射痛!特別是平常就有肩部問題的肩友,別忽略了跟五十肩不同的疼痛感,很可能是心臟在發出警訊!心臟幅射痛,痛到肩心肌梗塞發作時,常會併發一隻或兩隻手臂中到重度,以及肩胛骨之間的不適,以及可能會出現出汗、喉嚨不適的症狀,稱為幅射痛。當心肌梗塞發作初期,就能發現是心臟求救、越早就醫,則後續治療效果越好。一個老年患者出現急性心肌梗輻射疼痛模式研究時,發現疼痛無輻射痛的有30人、左肩膀 24人、左臂21人、頸部17人、到右肩比較少,只有15人。另一個研究則指出,出汗及肩痛,是很常見的初期症狀。這種情況,衝急診根據歐洲心臟醫學會2015年,給醫師的標準指引指出,當病人電話諮詢時,若是下面的情況,請他直接衝急診!問題1:您是一名執業心臟病專家,接到60歲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膽固醇血症患者的來電,報告正在進行中度至重度胸骨後胸痛、雙肩放射痛,一些出汗以及噁心,疼痛持續約30分鐘。你對他有什麼建議?患者應立即呼叫救護車!即刻送去有24小時的心臟導管設施的醫院。救護隊應立即放上12導程心電圖(ECG),並在運輸過程中應持續監測患者的心律,並訓練該團隊使用設備來處理心臟停止的狀況(第4.4節)。台灣醫療可近性高,肩痛別輕忽五十世代的忍痛力都超高,還站得起來通常不會請假或是休息,常常也因此錯過了身體發出的疼痛警訊,讓治療變得棘手!西醫雖然分科別,但是在台灣醫學嚴謹的教育之下,對於危及生命的警訊,大家都能夠判斷,再加上醫療可近性高,若是有不舒服,就近找位醫師幫忙看看,照顧自己的健康。
2019-02-07 名人.謝向堯
春節是全家團聚,大部份行業在除夕至初三,甚至到初五都會完全休息,但醫護人員必須全年無休的堅守崗位。雖然醫療人員也渴望與家人團聚,但病患總得有人照顧;反過來講,只要不是狀況太差的患者,誰願意留在醫院過年呢?「關病房」會議於是每年農曆年前,院方就會召開「關病房」會議,訂定關病房時程。每科輪流由某幾個護理站關病房,屆時無法出院的患者則會轉到其他病房統一照顧。神經內科住院患者在冬天約130至150床左右,在過年期間通常僅剩下60至80床。至於關掉的護理站,護理師們則抽籤分配到仍運作的其他病房或加護病房支援。過年班共10天住院醫師們過年班共10天,通常抽籤決定上前半段或後半段。前段班五天的最後一天是初一,而後段班是從初二上到初六;初七起則全員歸隊。住院醫師在5天內必須快速掌握原本2到3倍數量的患者,而且會留下過年的患者都是病情較複雜的,壓力極大。初一苦盡甘來哪段班比較好上?沒有定論。前半段班因為還沒真正到年假,安排治療計畫容易些。隨著除夕將近,病情較輕的患者開始催促何時可出院?所以查房後會「不停的辦出院」。而且有時不能不信邪,某些人就是無法撐過農曆年,除夕前後兩天總會有些「黑馬」突然病情惡化,莫名其妙的急救。好處是上到大年初一時,能出院的幾乎都出光了,終於有苦盡甘來之慨。初四又是一關上後半段班的因為提早放假,不怕塞車又能和家人吃年夜飯。初二上班後,面臨的大挑戰是初四開病房,人潮將大量由門急診湧入,兩三天內暴增回到一百多床!問他們對於過年的印象,就是「不斷的接新病人」而已。本科在除夕至初五,每天排班由兩位主治醫師查所有的患者。印象中每年被排到查房那天,就是體力的嚴峻考驗。整天查房,只有中午短暫用餐,如果有4位住院醫師就得來回各樓層走四趟。記得有一年我查了近8小時吧!而且面對數十位初次謀面的患者,要在短時間判斷是否可以出院、接續甚麼治療?也是頗傷腦筋。年假上班若有什麼可以回味的?大概就是一起用餐的樂趣吧!科系裡在過年前會發一筆加菜金,用來買十天年假的餐點、零食糕餅。總醫師除了看不完的會診外,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張羅大家的三餐。但這需要技巧,得拿捏餐飲的數量與控制大家用餐速度,不能讓較晚用餐的人餓著了。以前過年開的店家少,五天值班中必吃的是全年無休的速食店與披薩店;也曾有女總醫師自己煮一餐犒賞學弟妹;近年來某些快炒店提早營業,可以點菜或叫便當。最方便要算是煮火鍋了,食材丟進去一直煮,無論幾點查房結束都有得吃。懷念的戰鬥餐但記得當住院醫師有一年過年班很難上,總醫師連續四天都煮火鍋,幾天後那鍋湯底就像黏稠的火山熔岩,惡心之極。此後我就很少再吃臭臭鍋、涮涮鍋,應該是對火鍋過敏了。但也因為這種特殊的氛圍,盡管我不是年節當天排班表上的主治醫師,查房後仍然習慣厚著臉皮去辦公室跟大家磨蹭一餐,只想回味那種吃戰鬥餐、然後一起訴苦的克難時光。別在醫院團緣「除非萬不得已,過年期間最好別來醫院報到!」傳統習俗上「過年上醫院是晦氣」,再者醫療人員兵疲馬困,照護品質必定不如平時,期待「趕緊治療、趕快出院」無異是緣木求魚。奉勸讀者們年節好好休養,不要因暴飲暴食或作息失調傷了臟腑,或尋歡作樂導致外傷。萬一迫不得已需在醫院團圓,那真掃興之至!
2019-02-04 科別.牙科
春節連假展開,不少人過年作息不正常甚至暴飲暴食導致牙齒易出狀況,台南遠東牙醫集團總院長林孟儒以「紅黃綠」區別不同症狀,教民眾初步判斷是否就醫,一旦遭遇牙疾也能從容因應,過個好年。林孟儒從臨床長年觀察,發現年節期間發生牙齒各種狀況還真不少,病痛當下患者普遍不太懂到底要不要跑醫院急診,心裡不安全感負擔可能還大於牙齒症狀,美好假期往往掃興收場。他表示,若不小心牙齒發生意外,也不要太緊張,多數狀況都還可以緩一緩,撐過連續假期後再求診專業牙醫;林孟儒簡單將牙科傷難程度分為「紅色警戒」、「黃色觀察」、「綠色忍耐」3種症狀,黃色等級以下的,可以稍忍耐等到牙科診所恢復門診後再求診處置,讓真正需要的急症得到妥善緊急醫治處置。他指出,若牙齒連續流血逾半小時、口腔顏面腫脹、發燒、恆齒撞傷脫落,屬「紅色警戒」,一定要立即求診。至於若兒童乳牙撞擊脫落或牙髓炎、膿包、牙齦腫、牙齒局部斷裂、口腔顏面輕微腫脹屬「黃色觀察」,可持續觀察一陣子,再依狀況是否確定求診。而若兒童乳牙自行脫落、假牙贋復物脫落、損裂、輕度牙痛、牙齒局部咬裂、斷掉,屬於「綠色忍耐」,不須急診,建議可一般門診求助醫師即可。林孟儒說,最重要的是,平常口腔清潔落實,享受美食要有所選擇,不要硬碰硬,搭配作息正常有助維持良好免疫力,此外遊玩小心至上,避免意外發生。
2019-02-03 新聞.杏林.診間
2017年的除夕夜,簡單在家吃完飯後,和剛返家的兄弟姐妹恰好在門口碰頭,互道新年快樂後,7點多就匆匆從家中離開準備回醫院值班。踏進急診大門,急診忙碌的情形與往常無異,門口多了些年節獨有的迎賓糖,應該是與平常最不同之處。準備過年時 車禍阿伯急送盤起頭髮換上制服,會議室內放著滿滿的食物,心想同事的家人應該是把家中最應景的年夜菜送來了,今年也如過往將跟同事們一起守歲了,準備好集資買樂透跟刮刮樂的錢,深夜時分再和同事們一起試試看手氣,看有沒有機會和幾年前一樣,刮中大獎,過年期間能替自己增添些壓歲錢。過年的氛圍沒有環繞在心中太久,一輛救護車鳴笛聲到急診門口嘎然而止,一位60幾歲的阿伯因車禍送來急診,全身是血,傷口處理後,馬上送進開刀房,當時他身邊陪同一位40歲左右男子,原以為是阿伯的兒子,拿著手術同意書請他簽名,對方卻推託說,他是這位阿伯兒子的朋友。兒子態度急躁 我難忍不悅好奇怪,怎麼是兒子的朋友?我告訴他開刀需要家屬同意,希望他能協助轉告,過不久,阿伯的兒子來到了醫院,卻匆匆忙忙地說「快,簽一簽我要走了。」那時候直覺地認為,這個人是怎麼回事?爸爸受傷卻趕著走,我有點嚴厲地對他說:「先生,你很急嗎?你爸爸都要開刀,開刀需要家屬陪同,一旦有任何狀況都需要你的同意。」對於我的嚴厲,他有些驚慌失措,他說了聲不好意思,原來他剛從另一家醫院趕來……父母同時車禍 母親已無心跳長期旅居在美國的爸媽,特地在春節期間返國,兩老卻在晚間散步時發生車禍,媽媽被送到另一家醫院,已沒了心跳,他一個人沒辦法照顧兩邊,才請朋友幫忙。他一臉慘白著說:「我現在還得趕回去另一家醫院,媽媽可能不行了。」我當時好愧疚,第一時間想替患者出氣,事實卻並非我所想像,至今想到這件事,我仍會紅了眼眶。執業過程中,從病人、家屬身上學到太多,每年春節雖然需要值班,但看著來來往往的病人,特別是每年農曆年前,都會有一群長輩過不了年關,家屬痛哭失聲。貼心家屬 給紅包幫我沖喜還記得曾經有位長輩,因腦出血不幸在除夕夜往生,家屬悲慟之餘,擔心醫護人員在年節協助處理往生者事宜,會影響醫護人員一整年運氣。家屬全身裹著大衣,佈滿皺紋的手拿著紅包給我,希望沖喜,我趕緊回絕,最後雙方彼此推辭,我只收下紅包袋,從家屬手中接過紅包袋時,內心一陣酸溜溜的滋味湧上。我好感動,家屬在這般傷心的時刻,還替著醫護人員著想。醫護人員雖然犧牲團圓飯、年節娛樂時間,但想到這群需要我們陪伴或是需要我們專業的人們,能即時盡一分心力,最後獲得更多的反而是自己。我身為急診人已逾15年,一直以「身為急診人為榮」。急診護理長叮嚀過年前、初二後 心血管疾病高峰過年期間就診主要分為兩大族群,心血管疾病以及流感,心血管疾病患者會集中在兩大高峰,過年前以及初二之後。過年前常是急性的心血管疾病,如腦中風、心臟病等;其餘像是血栓或是心絞痛,多會在初二之後會湧現,主要是很多患者不希望在除夕或初一到醫院,當症狀發生時就忍著,忍到初二受不了才就診。另外,流感患者年節接觸的親朋好友比往常多,加上年夜飯常不用公筷母匙,也會增加感染風險;熬夜打牌、睡不好等原因都增加感染機率。呼籲慢性疾病的患者,過年期間千萬別暴飲暴食,菜色仍要清淡,不應因為過年就飲食大亂,一旦出現不適的症狀,也別因為習俗而拒絕就醫,免得延誤黃金救援時間。其他民眾也應該要減少熬夜的機會,飲食少油、少鹽才能降低罹患其他疾病的風險。
2019-02-03 新聞.杏林.診間
過年團圓時刻,有些醫護人員卻必須堅守崗位,在醫院裡照顧病人。向勞苦功高的醫護人員致敬,在小年夜出刊的元氣周報,訪問六位醫護人員,聊聊他們難忘的過年值班經驗。多年前脫下白袍、改穿夾克從政,在台大醫院行醫30年的台北市長柯文哲,雖自稱「已經離醫學愈來愈遠了」,但仍對過往行醫的經驗有滿滿的回憶。大家對柯P擔任台北市長之前的資歷都不陌生,他是外科醫師,曾擔任台大醫院急診部醫師、外科部加護病房主任、創傷醫學部主任等,以往接觸過的都是急重症患者。車禍少 多是感冒拉肚子「外科醫師的春節,其實就跟每一天的日子一樣,沒什麼特別。」柯文哲說,其實在台大醫院急診室,春節比平常日還要忙,原因並不是急重症人數變多,而是春節期間,基層診所幾乎都休息沒有看診,所有的患者都湧入台大急診室,包括感冒的、吃壞肚子等。他笑說,過年期間,急診室特被輕症患者塞爆,醫院各科還必須加派人手支援,「過年期間的急診醫師,別說喘息的時間都沒有,還因為人太多,醫護人員特別緊張忙碌。」此外,台北市比其他城市特別,是由於外來人口多,許多民眾在春節期間都會返鄉過年,家住北市的,也幾乎是留在家裡吃喝聊天、打麻將,「路上幾乎空蕩蕩的,沒什麼車。」也因此車禍外傷人數在春節期間,反而比一般日子來得少,急診醫師雖然忙,但在春節接觸到的民眾,幾乎都是以輕症居多。回家過年 外科住院大減相較於春節期間急診室的忙碌,一般病房與外科加護病房又是不一樣的風景。柯文哲說,以台大醫院而言,非急診刀與急診刀的比例約八比二,由於國人不喜歡在醫院住院過年,因此若無急性狀況,通常國人不會挑在春節前一、二周開刀,農曆過年前開刀人數會少掉一半以上,外科住院人數也比平常少很多;而加護病房患者如果狀況穩定,通常會在除夕、初一回家團圓,「加護病房患者人數幾乎少掉一半」,「但是一到了初二,病人又全部湧進來了。」不過,倒是在春節遇過需要放置葉克膜維生的病人。柯文哲表示,台大醫院每年需放置葉克膜的患者約100多個,平均2-3天會遇到一位患者,過年期間並不會特別多。加護病房 輪班壓力更大雖然加護病房在春節時患者較少,「但醫師的壓力比輪急診班還大。」柯文哲說,急診醫師是時間到就能下班,但加護病房住院人數雖然較少,平日護理人員三班輪班,也會縮減為二班,但輪值的醫師就必須24小時待命,「必需隨叫隨到」,如果大半夜有事,醫師也需趕緊應付緊急事件。「雖然有住院醫師顧著第一線,但有些大事,例如病人性命垂危時,主治醫師仍需到場處理。」例如一些「VIP」的名人等,通常必須由「大咖」醫師宣布死亡。「我家離台大醫院很近,一接到電話,騎腳踏車10分鐘以內就可以到,立刻接手處理緊急狀況。」過年輪班 太太不曾抱怨「過年是否要值班也是看運氣,遇到也只能認了。」柯文哲笑說,醫師採輪班制,通常每兩年就會輪到一次春節值班。過年無法回家團聚,家人是否有怨言?柯文哲說,還好自己的太太也是醫師,可以理解醫師要輪班的狀況,因此結婚以來沒遇過太太抱怨他無法回家過年的問題,「但有些醫師的太太並非醫護人員,就會遇到類似抱怨。」除夕、初一輪班者,無法回家與家人團聚,院方通常也會體恤醫護人員辛勞,額外加菜,柯文哲笑說,「平常都吃50元的便當,過年可以吃250元的。」他也坦言,有些大咖醫師會特別點外賣幫下屬加菜,讓除夕、初一的餐食增添年節氣氛,但他說自己不搞這套,過年頂多只請下屬吃「大腸麵線」,還自嘲「我是比較無情無義的長官。」
2019-02-02 新聞.杏林.診間
過年團圓時刻,有些醫護人員卻必須堅守崗位,在醫院裡照顧病人。向勞苦功高的醫護人員致敬,在小年夜出刊的元氣周報,訪問醫護人員,聊聊他們難忘的過年值班經驗,現在分享請大家先睹為快。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護理長陳家蓉護理長:2017年的除夕夜,簡單在家吃完飯後,和剛返家的兄弟姐妹恰好在門口碰頭,互道新年快樂後,7點多就匆匆從家中離開準備回醫院值班。踏進急診大門,急診忙碌的情形與往常無異,門口多了些年節獨有的迎賓糖,應該是與平常最不同之處。盤起頭髮換上制服,會議室內放著滿滿的食物,心想同事的家人應該是把家中最應景的年夜菜送來了,今年也如過往將跟同事們一起守歲了,準備好集資買樂透跟刮刮樂的錢,深夜時分再和同事們一起試試看手氣,看有沒有機會和幾年前一樣,刮中大獎,過年期間能替自己增添些壓歲錢。過年的氛圍沒有環繞在心中太久,一輛救護車鳴笛聲到急診門口嘎然而止,一位60幾歲的阿伯因車禍送來急診,全身是血,傷口處理後,馬上送進開刀房,當時他身邊陪同一位40歲左右男子,原以為是阿伯的兒子,拿著手術同意書請他簽名,對方卻推託說,他是這位阿伯兒子的朋友。好奇怪,怎麼是兒子的朋友?我告訴他開刀需要家屬同意,希望他能協助轉告,過不久,阿伯的兒子來到了醫院,卻匆匆忙忙地說「快,簽一簽我要走了。」那時候直覺地認為,這個人是怎麼回事?爸爸受傷卻趕著走,我有點嚴厲地對他說:「先生,你很急嗎?你爸爸都要開刀,開刀需要家屬陪同,一旦有任何狀況都需要你的同意」。對於我的嚴厲,他有些驚慌失措,他說了聲不好意思,原來他剛從另一家醫院趕來……長期旅居在美國的爸媽,特地在春節期間返國,兩老卻在晚間散步時發生車禍,媽媽被送到另一家醫院,已沒了心跳,他一個人沒辦法照顧兩邊,才請朋友幫忙。他一臉慘白著說:「我現在還得趕回去另一家醫院,媽媽可能不行了。」我當時好愧疚,第一時間想替患者出氣,事實卻並非我所想像的,至今想到這件事,我仍會紅了眼眶。執業過程中,從病人、家屬身上學到太多,每年春節雖然需要值班,但看著來來往往的病人,特別是每年農曆年前,都會有一群長輩過不了年關,家屬難過失聲。還記得曾經有位長輩,因腦出血不幸在除夕夜往生,家屬悲慟之餘,擔心醫護人員在年節協助處理往生者事宜,會影響醫護人員一整年運氣。家屬全身裹著大衣,佈滿皺紋的手拿著紅包給我,希望沖喜,我趕緊回絕,最後雙方彼此推辭,我只收下紅包袋,從家屬手中接過紅包袋時內心一陣酸溜溜的滋味湧上。我好感動,家屬在這般傷心的時刻,還替著醫護人員著想。醫護人員雖然犧牲團圓飯、年節娛樂時間,但想到這群需要我們陪伴或是需要我們專業的人們,能即時盡一分心力,最後獲得更多的反而是自己;我身為急診人已逾15年,一直以「身為急診人為榮」。過年前、初二後 心血管疾病的高峰過年期間就診主要分為兩大族群,心血管疾病以及流感,心血管疾病患者會集中在兩大高峰,過年前以及初二之後,過年前常是急性的心血管疾病,如腦中風、心臟病等;其餘像是血栓或是心絞痛,多會在初二之後會湧現,主要是很多患者不希望在除夕或初一到醫院,當症狀發生時就忍著,忍到初二受不了才就診。另外就是流感患者,年節接觸的親朋好友比往常多,加上年夜飯常不用公筷母匙,也會增加感染的風險,以及熬夜打牌,睡不好等原因都增加感染的機率。呼籲慢性疾病的患者,過年期間千萬別暴飲暴食,菜色仍要清淡,不應因為過年就飲食大亂,一旦出現不適的症狀,也別因為習俗而拒絕就醫,免得延誤黃金救援時間。其他民眾也應該要減少熬夜的機會,飲食少油、少鹽才能降低罹患其他疾病的風險。
2019-01-22 科別.兒科
春節將近,過年期間許多醫療院所也跟著休診,兒科急診患者量恐比平時多2、3倍。醫師建議,父母年前應先準備退燒藥、腸胃藥,別帶1歲以下孩子到人多的地方,以免生病又掃興。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主治醫師吳昌騰今天受訪時表示,過年期間民眾外出拜年、參拜,人潮擁擠的地方容易有病毒傳播,加上東西吃得多,身體不適風險也大增。春節期間多數醫療院所都沒開,民眾一旦身體不適只能往急診跑。吳昌騰說,根據臨床觀察,春節期間兒科急診患者量至少比平時增加2到3倍,以發燒、上呼吸道感染、腸胃炎最多,另外像是被家具砸傷、被鞭炮炸到也相當普遍,正因急診患者暴增,等待時間也被迫拉長。吳昌騰指出,過年不想在急診度過,父母可以在過年前準備好退燒藥水、普拿疼等較安全的退燒用藥,孩子發燒時可先服用,1天後仍沒有退燒再就醫;不過,若是家中孩子不足3個月大,一旦發燒應儘速送醫檢查。除了退燒藥,父母也可以準備益生菌、藥性較溫和的腸胃藥以及止吐、止瀉藥,暫時緩解症狀,以清淡、簡單的料理補充體力,但要是一天嘔吐、拉肚子超過5次,還是建議儘速就醫。吳昌騰也強調,1歲以下孩子抵抗力較弱,容易受流感病毒感染,呼籲父母別帶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如果非去不可應勤洗手,避免孩子把手往嘴巴放,降低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