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心理學解密

你其實一直都是你自己的家長,你是如何教養自己的?

在你這一生中,你是如何教養自己的?這個問題乍聽之下很怪,但其實你很早開始就一直是「自己的家長」,自己教養自己。
在你這一生中,你是如何教養自己的?這個問題乍聽之下很怪,但其實你很早開始就一直是「自己的家長」,自己教養自己。
圖/ingimage

要培養自我慈悲,必須先認清你和自己的關係,而且要有正念的態度和反映自我慈悲的行為。本書的練習可以幫助你選擇以自我慈悲的方式學習有益的憤怒。

你其實一直都是你自己的家長,你是如何教養自己的?

要做到自我慈悲,你必須隨時注意你對自己的態度。

1.當你犯錯或未能達到自己的期許時,你如何看待自己?

2.你如何向自己說明發生在你身上的苦痛,以及那些助長苦痛或伴隨而生的感受?你通常如何解讀自己的感受?

3.你如何評斷身體的疼痛?你如何照顧自己的身體?

4.你是你自己的好朋友嗎?

5.你如何鼓勵自己達成目標?你在激勵自己時會說什麼?用什麼樣的語調說?

在你這一生中,你是如何教養自己的?這個問題乍聽之下很怪,但其實你很早開始就一直是「自己的家長」,自己教養自己。雖然童年時期,你的雙親或其他人會負責教養你,但你也同時是自己的父母。你從小就會發展一種內在的聲音:權威之聲。這種聲音會告訴你你對別人及世界該抱有哪些期望,最重要的,也會告訴你對自己該有哪些期望。

由於你當時年紀還小,因此會專注地聆聽這個聲音,有時候甚至自己也沒有意識到這點。這個聲音會從各方面指導你的日常決策及行為:

●它塑造了當時的你、現在的你,以及你將來希望成為的模樣。

●它會在你達成或未達成自己的期許時塑造你對自己的態度。

●它對你與自己的關係深具影響。

那麼,你的權威之聲是什麼樣子的?它是慈悲還是嚴格的聲音?如果你一直是一個充滿慈悲心的人,你與自己的關係會反映第四章討論的特質。如果你一直以嚴格的態度對待自己,你可能已經對生活中的苦痛感到麻木。就像許多嚴格父母所管教出來的孩子,你在人際關係中可能會比較缺乏信任感,不僅會為自己設定不合理的目標,還會拿自己的成就與別人比較,忘了應該對自己的成就感到滿足。

嚴格的心態會讓你感覺到自己的不足。因此你在人際關係中可能常陷入競爭。嚴格的心態經常導致你對掌控主導權的渴求,這是一種謹慎的防禦方式,避免自己覺得比別人差。你心裡的嚴格之聲可能甚至會將自我同情變成自我可憐。

對你的憤怒經驗給予慈悲

練習自我慈悲可幫助你安撫自己的情緒,就像父母親安撫情緒不佳的孩子。這需要你對憤怒經驗的每個面向都給予慈悲,包括你的需求、渴望、期待、假設、負面感受、身體反應與腦中圖像。廣泛的自我慈悲意謂認同自己經驗裡的每個元素,並對自己抱著同理心與同情心。

認同

具慈悲心的父母會傾聽並認同孩子的感受,而且不予矯正、否認或蔑視這些感覺。這可讓我們長大之後充分接納自己的感受,不加批評也不迴避。

同理心、同情心與慈悲心

對別人產生同理心,必須先感受別人的感覺;對自己產生同理心,則必須認清並辨識自己的感受。

相反的,同情心是關心他人感受,並且希望他們擁有美好快樂的人生。自我慈悲則是以這種態度關心自己。

同理心與同情心可以幫助你見證並感知苦痛。覺知自己的感受並產生同理心,可化為一種修正過的感知。這是你可能從來不曾體驗的認同感,能幫助你度過痛苦的難關。

展現自我慈悲的智慧

智慧是自我慈悲當中的「自我撫慰」(self-soothing),另外,尚有以下特質:

.書名:憤怒療癒力
.作者:伯納‧高登
.譯者:李斯毅
.出版社:麥田出版
.出版日期:2018/05/05
.書名:憤怒療癒力 .作者:伯納‧高登 .譯者:李斯毅 .出版社:麥田出版 .出版日期:2018/05/05
●能讓你感覺到支持你且能引導你的想法。

●能檢視兒童邏輯在現實生活中的可行性。

●能提醒你每個人都會犯錯,而且犯錯可以幫助學習與成長。

●能在你思考結論時幫你考量其他可能性,並且調整你的期待。

●除了來自你過往的經驗與觀察,也來自正念的自我覺察。

為了培養自我慈悲的智慧,你需要選擇一個可以用慈悲來指導和評斷你的「權威之聲」。慈悲焦點理論提供各種不同練習,幫助你達成這個目標。

教養 人際關係 易怒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