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送什麼禮物,才能送到對方心坎裡?
「情人節快到了,有想到要送什麼禮物給你女友嗎?」
「唉!別提了,上次送圍巾,她說她已經有很多條了,真覺得送禮物很麻煩耶。」
以上對話是不是很耳熟呢?
每當到了節慶或是特殊紀念日時,總會煩惱要送什麼禮物?送了對方會喜歡嗎?要送多貴的東西?除了思考禮物本身之外,還要考慮到跟這個朋友的關係,真的好麻煩呀!
研究顯示:送價值昂貴的物質性禮物,還不如給一個體驗式禮物,特別是「一起」的體驗!
「物質性禮物」就是一件漂亮的衣服、名牌包、首飾⋯⋯之類的。「體驗式禮物」指的是能獲得某種體驗,比方說看一場電影、演唱會,或是他人分享給你的經驗,有時候會是與以前相同的經驗。舉例來說,當你收到一份禮物—— 一本充滿你與送禮者相片的相冊,你翻著相冊深受感動且充滿快樂;這份快樂有可能是你曾經感受過的,來自於你們出遊的美好回憶。
實驗:不同性質的禮物,對收禮者的影響
我們常會有需要送禮的場合及對象——家人、朋友或是同事,贈送禮物是強化兩人關係的重要機會,送得好不好會影響關係的好壞,所以瞭解送什麼禮物不但有效而且很重要。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辛蒂(Cindy Chan)做了一個研究,調查 219 位贈與者贈送禮物的選擇,發現有 78%的人會選擇物質性禮品,這結果也跟我們原本的經驗相同。但這麼做是不是最好的選擇呢?
在第一個實驗中,給予 224 位參與者每人 10 美元及三天的時間,去思考要買什麼以及如何將禮物贈送去。
禮物一共分三種:
第一種是跟送禮者一起體驗的禮物,像是兩人一起去看場電影、一起吃下午茶之類的。
第二種則是收禮者單獨體驗的禮物,如一張電影票。
第三種則是物質性禮物,可以是一個可愛的布偶、好看的馬克杯這些。
之後請收禮者描述這些禮物對他們有什麼影響,以及他們有多喜歡。結果發現,雖然收禮者對這些禮物都表示喜歡,但如果是收到體驗式禮物,無論是否有跟送禮者一起體驗,都會覺得與送禮者的親近感提高了,但送物質性禮物就沒有,甚至有些還略為降低。
但有沒有可能跟禮物的價值有關係呢?研究者想知道物品的價值是否會影響這項結果,因此將 10 美元改為 15 美元,最後發現,體驗式禮物對與送禮者的親近感同樣較好,也就是說禮物的價格也許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只要贈送的禮物能夠使收禮者感受到正向的體驗,就能使兩人之間的連結更加緊密。
為什麼經驗式的禮物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呢?
研究者認為是情緒的關係,體驗式的禮物比較能引起強烈的情緒反應,像是當收禮者被邀請去探險野生動物園引起的恐懼、聆聽一場搖滾音樂會導致的興奮或是做完水療感受到的平靜,相較於物質式的禮物,這些更能帶給他們難忘的體驗和強烈的情感。
但這不表示物質性的禮物就無法給予經驗。舉例來說,你送給朋友一張一同參與過的演唱會 CD,這樣的效果等同於邀請朋友一起去聽演唱。除此之外,有些物質性禮物本身有喚醒情緒的效果,如笑話日曆、美好回憶的照片,或是刻有愛的信息的項鍊,這些物質性禮物都能如同經驗式禮物一樣,拉近雙方的關係。
心理學給你的建議
想要送禮送到對方的心坎裡,不見得要挑選昂貴的禮物。因為重點不在於禮物價格,而是你的心意。讓雙方一起體驗的禮物,例如:電影票、演唱會門票,或可以勾起回憶的禮物——比如你們曾經一起去日本玩,如果買個和日本相關的小飾品送給對方,還能和對方分享回憶,增進親密感。這些都是很好的選擇。
即使你送的是單純的物質性禮物,也可以和對方分享關於這個禮物的小故事,這些小舉動都能讓收禮者感受到你的用心,將心意傳達到對方的心裡。
本文摘自《 哇賽!心理學:48個超實用建議,讓你從此告別卡卡人生》
【書籍簡介】
書名:《 哇賽!心理學:48個超實用建議,讓你從此告別卡卡人生》
作者: 蔡宇哲
出版社:格子外面文化
出版日期:2018/03/01
【作者簡介】
蔡宇哲 主編
心理學博士,現為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台灣應用心理學會副理事長,同時也是〈哇賽心理學〉的創辦者與總編輯。
泛科學、元氣網、失戀/失落花園、國語日報科學版、幼獅少年……等專欄作者,著有《神奇的心理學》。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