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喝發泡錠會腎結石? 醫師:喝「1種飲料」更危險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風溼過敏免疫

僵直性脊椎炎 留意「共病風險」

講座過程,讀者踴躍發問。
講座過程,讀者踴躍發問。
記者喻文玟/攝影

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脊椎關節慢性發炎的疾病,台灣有高達6至7萬人罹患。元氣講座「僵直性脊椎炎」在台中開講,邀請專科醫師讓大家認識這個疾病,並介紹正確治療方式,破除迷思。

陳信華醫師(左)與胡瑞潔醫師參與元氣周報講座。<br />記者喻文玟/攝影
陳信華醫師(左)與胡瑞潔醫師參與元氣周報講座。
記者喻文玟/攝影

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族群大約在15至40歲,男性比例偏高,男、女患病比約為2:1到3:1。由於發病原因不明,目前確定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確診發病該如何治療非常重要。

高雄榮民總醫院免疫風濕科醫師胡瑞潔說,「脊椎炎」是指脊椎發炎,包括頸椎、胸椎、腰椎都可能影響;「僵直」是由於脊椎骨因韌帶或關節慢性發炎而鈣化,一節節的脊椎連結在一起,無法柔順轉動。最常見的症狀是駝背,一旦發病,病人的身體變得很僵硬,有如竹竿般完全無法彎曲。

元氣講座中部場,邀請醫師在逢甲大學談「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與迷思。<br />記者喻文玟/攝影
元氣講座中部場,邀請醫師在逢甲大學談「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與迷思。
記者喻文玟/攝影

有遺傳傾向 但無法預防

「為什麼我會罹患僵直性脊椎炎?」胡瑞潔說,目前發病原因不明,已知和遺傳基因「人類血球抗原HLA-B27」有關,九成以上確診患者,都可發現HLA-B27陽性反應。

「家族有人罹患,要先檢查嗎?」胡瑞潔表示,父親罹患此症,小孩有8倍風險,但是不用到醫院檢查,因為無法預防。不過一旦開始下背、臀部、大腿疼痛持續數個禮拜,消失幾個月又發作,一定要就醫。

疼痛與僵直、疲倦、腳跟痛、眼睛發炎(虹彩炎)是最典型的症狀,疼痛大多發生在休息時,下班後坐在沙發上,睡眠時下半夜疼痛,起床運動後就沒事。僵直性脊椎炎會有腳跟痛、足跟不舒服症狀,因此有些人會誤以為運動傷害,只要持續發生超過3個月就要注意。

虹彩炎共病率 高達34.4倍

僵直性脊椎炎最需要注意的是,很容易有「共病風險」。胡瑞潔指出,2011年瑞典針對935名僵直性脊椎炎病患追蹤4年研究發現,虹彩炎共病率比一般人高達34.4倍、腸胃道發炎9.3倍、缺血性心臟病2.2倍、高血壓2.0倍、糖尿病1.4倍。

如何確診罹患?胡瑞潔說,剛開始發病都會以為是運動傷害,只要疼痛持續3個月就要找過敏免疫風濕科,透過學理檢查、血液篩檢發炎指數、人類血球抗原HLA-B27基因檢測,X光攝影或核子醫學檢查。

生物製劑 健保給付標準高

目前傳統的治療有兩種:類固醇及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疾病修飾抗風濕藥(DMARDs),在以上兩種充分治療、但療效不彰且發炎指數仍高情況下,健保才有條件給付生物製劑。

胡瑞潔說,生物製劑是皮下注射,利用抗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中和病患體內過多的腫瘤壞死因子(TNF-α),進而達到降低發炎反應。目前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有每周兩次、兩周一次或一個月一次等選擇。

誤為運動傷害 多年後才確診

台中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陳信華說,很多患者發病時以為是運動受傷,會去推拿、尋求骨科、整骨、民俗療法,繞了一大圈才終於到風濕免疫科就醫,從發病到確診已經好幾年。

陳信華說,大部分發病患者都很年輕,擔心每天吃藥傷身體。其實,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最好,有些輕症患者不需終其一生吃藥,一旦有臨床症狀,還是要遵守醫囑、按時服藥,「沒有其他方式可以取代用藥」。

治療到中、後期,有些病友也反映「明明很痛,發炎指數卻不高」、「發炎指數未達申請生物製劑標準,該怎麼辦?」陳信華說,生物製劑健保給付標準很高,必須在同一家醫院持續治療3個月以上,吃兩種非類固醇抗炎藥,每一種要4周以上時間沒有達到療效,檢查數值、僵直性脊椎炎活性指數超過6分,評估兩次才能給付,相當嚴格。

講座現場邀聽眾下載「聯合新聞網App」,填寫相關問券送香吉士。<br />記者喻文玟/攝影
講座現場邀聽眾下載「聯合新聞網App」,填寫相關問券送香吉士。
記者喻文玟/攝影

疼痛難改善 須做影像學檢查

若疼痛無法改善,還要考慮做影像學檢查,例如X光、電腦斷層,尋找是否有其他引起疼痛的原因,如椎間盤突出、脊椎骨折、腫瘤骨頭轉移等。若疼痛的性質是刺痛或抽痛,有可能是中樞或周邊神經病變。

陳信華表示,患者一定要聽從醫師建議,評估是否有其他可能引發疼痛的疾病並治療,確定是否持續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並且達到理想劑量。若效果不佳可以嘗試不同藥物,並且加上適當運動治療,例如慢跑、游泳,但不要太劇烈的運動。還要避免會加重疾病疼痛的因素,包括抽菸、受傷、感染、曾引發疾病惡化的飲食、貧血。

陳信華告訴病患,治療一定要有耐心,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藥物治療需足量且持續、定期追蹤疾病活動度、共病狀況及評估藥物風險。

僵直性脊椎炎 虹彩炎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