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亮/人生路上的「要與不要」
在走人生這一條路上,對聰明的人來說是很簡單的,但是也是最危險的,最容易失敗的。
1935年國民政府公布了一些令人一點也不感興趣的教條,稱為青年守則或童子軍守則。句句排得整整齊齊,標準的中國文化的產物。「××為××之本」的句子,要我們死背。中國文化注重表面,口口聲聲禮義廉恥,結果社會上充斥不禮、不義、不廉、不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也是一樣,社會上盡是不忠、不孝、不仁、不愛、不信、不義、不和、不平。
北歐人生活指標
最近偶然之間我在台灣民報看到一篇文章提到北歐人民生活之指標,我覺得很清新,錄之如下:
1.不要認為你是特別的。
2.不要認為你的立場和我們一樣。
3.不要認為你比我們懂得多。
4.不要認為你比我們重要。
5.不要自我想像你比我們好。
6.不要認為你什麼都行。
7.不要認為你比我們聰明。
8.不要嘲笑我們。
9.不要認為誰會在乎你。
10.不要認為你能為我們做什麼。
上述北歐人民生活指標看起來很熟悉。台灣社會上有一句話:「台灣醫師症候群」。這個毛病之病情幾乎全列於其中。這個症候群之原始型應是「台灣醫學生症候群」,而聯考成績愈好的,好像症狀愈厲害,也就是我母校的學生,台大醫科生,病情最嚴重。這個觀察當然未盡正確,也有失公平,但平心思考,其中不是沒有真實性的。戒之,戒之,再戒之。
上面都是負面的表列。正面的我想也要表列。有的我做到了,但很多我也無法做到,自勉而已,也給各位參考。
十項正面的表列
下面我列了10 BE(be,要的意思)
1. Be intellectually curious.
智識上要好奇。Einstein說他不是很聰明,只是智識上有至誠的好奇(passionately curious)。
2. Be courageous, be a risk taker.
敢於冒險。這點是我們文化上最欠少的一點,一切明哲保全,安全至上。
3. Be determined, be decisive, be disciplined. 不可猶豫不決,要有果斷力,要自律。
英國名小提琴家Yehudi Menuhin(1916-1999)說〝Violin is an art of self discipline〞他要他的學生有非常強力的discipline。
4. Be imaginative, be realistic.
德國哲學家康德,要人在他的墓碑上刻「踩在地上看天上的星星」。
5. Be honest, be fair.
誠實、公正是西點軍校之校訓,也是自由國民必備的準則。
6. Be receptive, be open-minded, be-responsible.
不頑固,要接納別人意見,要負責、盡責。
7. Be humble, be confident.
謙卑而自信。謙卑是必須的,過度的謙卑是虛偽。自信也是必要的,過度的自信令人厭惡,二者皆使人毛骨悚然。(這句話我忘了是誰說的)
8. Be grateful, be graceful, be contented.
感恩、優雅、滿足。證嚴法師不是這樣教我們嗎?
9. Be scientific, be philosophical.
信奉科學、崇尚哲理。
10. Be a son of Nature.
自然是萬物最高的準則,無人可以超越。
自然就是我的宗教。上帝教我的是Law of Nature,因此我的上帝是自然,敬畏自然是我一生奉承的信條。記住西方諺言:〝It is better to travel hopefully than to arrive.〞過程的心愉大於抵達的快樂,也就是奮鬥的過程重於成果之收穫。
(作者李明亮為前衛生署長,本文摘自李明亮著作景福叢書10—「彈珠台的一顆小鋼珠—給醫學生與年輕醫師之十封信」)
●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一刊出。
同類文章
張鴻仁/有了新冠疫苗,就能「解封」開放?
嚴震生/巴納德第一步,被振興醫院發揚光大
黃美涓╱不能出國度假 沒有年貨大街 今年的新年怎麼過?
梁賡義/你們不孤單 向桃醫及醫護致敬
李伯璋/負擔公平 改變不必要的醫療行為
魏崢/健保別讓醫療變得過度廉價
程文俊/智慧化醫療 醫病關係仍靠互動
陳保中/公衛師法誕生 邁向建構環境醫學
李伯璋/健保大數據運用AI 推動數位健康
陳昭姿/代孕法制化 幫不孕家庭追求幸福
李伯璋/病人是醫療人員最好的老師
李志恒/萊劑定位不明 風險評估需補強
余忠仁/吸菸者和有肺癌家族史者 必做LDCT
王正旭/面對巨變 癌症資源「一網打盡」
陳景寧/「長照四包錢」應增照顧機構
魏福全/重建顯微手術輸出國際 台灣是搖籃
洪子仁/公衛師法通過 從治療推進到預防
王正旭/健保資源不足 已衝擊醫療照護
聰明用輔具 創造長照樂齡生活
李伯璋/務實面對 醫療生態的人性
張鴻仁/祕方關起門,專利集眾力
程文俊/做好慢性病管理 遠離心衰竭
張鴻仁/漲不漲?看懂健保財務死亡交叉
徐丞志/逐步解封 台灣檢測技術準備好了?
蔡淑鳳/國際護理師節 謝謝護理台灣隊
李伯璋/ 健保與醫界共用資源 齊心抗疫
張鴻仁/買口罩、追旅遊史…健保卡原來那麼神!前健保局總經理回顧當年建置
陳景寧/明天過後,全責照護?
張鴻仁/買口罩、監測就診人數…新冠肺炎爆發,健保卡防疫立大功
李志恒/從吃的到擦的 應整合毒性風險管理
猜你喜歡
「高潮是什麼感受?」她不想再靠演技配合求解答
林靜芸/病患心中好醫師 是人性的關懷
許金川/肺癌、肝癌沒症狀 定檢保健康
嚴震生/巴納德第一步,被振興醫院發揚光大
張金堅/加速癌細胞惡化 這些邪惡鄰居是助紂為虐的禍首
楊定一/用正向的心,迎接改變
潘懷宗/脂肪不見得都不好!棕色脂肪能降代謝性疾病,但要如何增加呢?
林思偕/查房
鄒頡龍/從日劇《半澤直樹2》談老年人聽力障礙
施昇輝/電影系的奇幻旅程:我不是白髮翁,我是少年郎
張鴻仁/有了新冠疫苗,就能「解封」開放?
許金川/喝酒傷肝 別等肚子大了吐血才後悔!
許金川/全民超起來 人人好心肝
黃達夫/美國人平均壽命下降 跟萊牛萊豬無關
黃美涓╱不能出國度假 沒有年貨大街 今年的新年怎麼過?
匡列居家隔離人多 哪些是家庭傳播高危險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