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許金川

許金川/子曰:「盍各言爾『痔』?」到底怎麼回事?

聽健康

00:00/00:00

「子曰:『盍各言爾志?』」這是孔子勉勵學生的一句名言,路人皆知。意思是:「你們每個人來說說自己的志向吧!」古代老師鼓舞人心,盼學生成為有為之士。

但如果孔子活在今日,又是一位腸胃科醫師,面對滿滿求診的現代上班族病人,可能就會語重心長地說:「盍各言爾『痔』?」——你們啊,不如說說自己的痔瘡吧!

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白天下田耕作、動來動去,不太會長痔瘡;但現代人整天坐著,從早坐到晚,坐在辦公桌前滑鼠鍵盤齊飛,屁股下肢不動如山。久而久之,肛門血液循環不良,壓力集中,於是痔瘡慢慢無形中形成。

痔瘡這種病,只發生在人類身上。為什麼?因為人是直立動物,而地心引力又是公平的,血會往下流,肛門剛好位在人體最底部。長時間坐著、又常便祕或用力排便時,肛門周圍的靜脈叢就容易瘀血、擴張,久了就變成痔瘡。若大便太硬太粗,就可能把腫脹的血管撐破,就會出現便血、發炎,甚至細菌感染,形成膿瘍或廔管。

痔瘡依位置不同,分為內痔與外痔。內痔長在肛門內,初期不痛但易出血;外痔長在肛門口,可能腫脹疼痛如坐針氈。每個人的「痔」不一樣,難怪孔子會問:「盍各言爾痔!」

痔瘡雖常見,但有痔瘡的人卻常因此而誤了大事。

很多人以為便血就是痔瘡,結果錯過了大腸癌的黃金治療時機。事實上,大腸癌初期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就是便血,而且現在大腸癌已經多年高居國人癌症發生率之冠。不少病人本來就有痔瘡,看到便血就自己「歸痔」,殊不知「禍從腸出」,等到發現是癌症時,往往已經太晚。

那怎麼辦?除了大便潛血檢查,有懷疑時應抽血檢查CEA(癌胚抗原),若指數升高,就要警覺是否為大腸癌、胰臟癌或肺癌等警訊。不過,最保險的方法還是做大腸鏡檢查。現在的檢查大多在麻醉下進行,一覺醒來,檢查完畢,連痛都沒感覺,不再是以前那種痛到翻白眼、嚇得魂飛魄散的經驗。

所以說,人生在世,除了要立志,也要關心自己的「痔」。偶爾讀讀《論語》,吸收古人智慧;但若是「有志難伸」,坐立難安,也該看看醫師,用現代醫學好好處理。這樣,身體無礙,志向才能遠大,人生也就更五彩繽紛了。

●欲知正確肝病新知,請追蹤「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及「好心肝.好健康」Facebook粉絲專頁。肝基會出版會刊及肝病治療手冊,歡迎來電索閱。若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免費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相關資訊。

痔瘡 大腸癌 肛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