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仁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陳建仁
編按:衛生署疾管局4月24日下午公布台灣出現首例H7N9境外移入病例。
【聯合報╱陳建仁】
中國的H7N9禽流感來勢洶洶,從3月31日公布第一名病例起,直到目前共有確診病例87人,其中18人死亡,致死率高達20%以上。
這是人類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全球首例,因此引起全世界關注,擔心病毒是否已經突變成為容易人傳人的病毒株,以致造成全球大流行而死傷無數。我國的疾病管制局在第一時間擬定並執行H7N9禽流感因應對策,劍及履及、可圈可點!
禽流感病毒 144種組合
流感病毒是病毒界的百變天王,它有八段很容易突變的基因,其中的兩段基因分別合成血液凝集素(H)和神經氨酸酶(N)。人流感病毒的H有H1、H2和H3三種,N有N1和N2兩種,兩者只有6種可能的組合;禽流感病毒有16種H和9種N,總共有144種組合,變化多端。
宿主細胞如果同時感染兩種流感病毒,很容易進行基因的重新組合,產生新的病毒株。
最近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資料顯示,此次人類感染的H7N9禽流感病毒的八段基因,很可能是源自於北京花雀的H9N2病毒的六段基因、浙江家鴨的H7N3病毒的H7基因、以及韓國野鳥的H7N9病毒的N9基因,因此使得病毒能夠侵入人類或牲畜的細胞,又能在宿主體內自由散播,導致嚴重肺炎,甚至於死亡。
陸生活環境 適合新病毒
一般而言,禽流感病毒不易傳給人,人流感病毒也不易傳給禽;但是兩者都容易傳給豬,而在豬體內進行基因的重組。中國的自然與生活環境,既有眾多的野生候鳥與留鳥,也飼養眾多的家禽與豬隻,因此很適合新興流感病毒的產生。此次中國發現H7N9新病毒,並不意外!
至今令人不解的是,H7N9的傳染窩為何?感染途徑為何?人傳人的可能性為何?疾病的嚴重度為何?都無法從現有的資訊得到正確的答案,因此難以預測估計H7N9禽流感病毒在環境的流布狀況、禽畜族群的帶原率、病毒在人群散播的能力、演變為「有效人傳人」的可能性、造成全球大流行的機率、以及大量儲備疫苗與抗病毒藥物之必要性。
如果傳染窩容易清除、禽畜帶原率低、重症比率不高、人傳人機率低,就不會造成全球大流行,也就沒有必要儲備大量疫苗與抗病毒藥物。
陸評估病例 做法待加強
中國只針對疑似重症(肺炎)病例及密切接觸發病者,進行檢體採集和病毒檢查,因此無法得知中度與輕度感染者的人數,產生只測量「感染冰山之一角」的謬誤,過度高估H7N9的致死率。盡速建立「類流感監控通報網」,採集疑似中症與輕症患者,甚至於無症狀密切接觸者的檢體,檢測是否感染H7N9病毒,才能正確估計重症比率。
詳細調查每一名H7N9病例,在發病前兩周的病例與禽畜接觸史、旅遊史、工作史,並且進行環境與禽畜檢體的採集分析,才能正確評估傳染窩範圍以及禽畜帶原率,進一步預測「有效人傳人」以及「全球大流行」的風險。
台防疫完善 需自製疫苗
台灣在歷經SARS的肆虐、H5N1禽流感的挑戰、H1N1新型流感的流行之後,已建立了完備的傳染病防治體系。
從傳染病防治法的大幅修訂、跨部會聯繫會報的組成、衛生指揮中心的設立、疾病管制局的組織再造、防疫醫師的延攬與培育、傳染病醫療體系的建置分工、傳染病診斷實驗室的認證委辦、類流感監控通報網絡的強化、病例的及時發現與隔離治療、接觸者的密切追蹤、戰備疫苗與抗病毒藥物的儲備、院內感染管控的加強、民眾防疫保健能力的增進、疫情的透明與即時傳播、國際防疫合作與資訊檢體交流的提升,都達到一定的水準。
如此完善的防疫體系,若能確實運作,即使面臨H7N9禽流感的挑戰,民眾應該可以在提高警覺中,淡定而安心地過平靜的生活!
台灣亟需建立嚴重急性傳染病的疫苗自製能力,這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要務。鼓勵民間廠商積極投入疫苗研發與製造,補助廠商的良性競爭,需要跨部會的合作協力。
至於是否需要全民大量接種疫苗,或僅準備適量疫苗提供高危險群接種,就必須要審視H7N9禽流感對人群的危害程度,流行病學的實證數據是決策的最佳參考!
(本文作者陳建仁為中研院院士、中研院副院長)
●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
※延伸閱讀》
‧SARS十周年/防疫 一場打不完的仗
‧評論/H7N9來了 老招數難應戰
‧H7N9 防疫須知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