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良/狂犬病 準備好長期對抗
【聯合報╱楊志良】
台灣的狂犬病疫情,目前已擴散到了台中、台南、嘉義、高雄、台東等多個縣市,感染物種也不斷增加。
我們合理懷疑狂犬病在台灣其實已存在多年,只是因為和人類接觸最密切的家犬、家貓等寵物並未感染,以致遭到忽略,拖延至今才終於為人注意。
一方面,我們要感謝多數飼主及愛護動物團體,長期以來固定為家犬家貓或流浪貓狗施打狂犬病疫苗,使得狂犬病未爆發重大疫情,一方面對於現在有擴散跡象,也無須過於恐慌,病急亂投醫。
全球只要是陸地達到一定面積,有貓有狗的國家,即使先進如美國,也都有狂犬病存在,所以國人目前最重要的,是學習如何將其控制在一定程度之下。以下幾件事,是大家可以一起來做的。
家中寵物 年年打疫苗
首先,家中飼養的寵物,只需固定一年施打一次疫苗,就可保證安全,絕不可以也完全沒有必要棄養。
第二,台灣的流浪貓狗,大部分都受到志工及愛心團體良好照顧,也普遍施打過疫苗,而且牠們主要分布在都會區周邊,也就是人類密集居住區域與野生動物活動區域的交界處,相當程度阻擋了野生動物進入都會區,避免了人類和野生動物的短兵相接。
流浪貓狗 防疫緩衝帶
所以這些施打過疫苗的流浪貓狗,不但不具危險性,反而形成了最好的防護網和緩衝帶,政府應該善加利用。當務之急是和照護流浪貓狗的民間團體合作,協助他們找到尚未施打疫苗的流浪貓狗,盡快施打,補好防疫漏洞。目前某些縣市反其道而行,開始捕捉、撲殺,暫停認養流浪貓狗等等,無異於自毀長城,反會造成防疫的大災難。
第三,因為錢鼠也出現感染案例,有縣市動員民眾大量投藥毒死老鼠,以防止疫情擴散,此作法更是愚不可及。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老鼠是不可能用毒藥殺完的,人類也不可能永不停止地使用老鼠藥,只要有少數老鼠未被毒死,一旦人類停藥,就會再大量繁殖。要控制老鼠數量,最好的方法是借助生態法,一是保持環境清潔,讓老鼠沒有適合的孳生環境,根本之道是堅壁清野,讓老鼠得不到食物,以及疏通、清理溝渠等等。
生態平衡 勝毒殺老鼠
二是利用老鼠的天敵,如流浪貓狗、老鷹等等以鼠類為食物的動物,讓生態達到平衡。用藥毒殺老鼠,會連帶讓這些以鼠類為食物的動物,包括鼬獾,也大量中毒死亡,結果就是老鼠失去天敵的制衡,更加快速大量繁殖,造成的危害可就不只是破壞狂犬病防疫工作而已了。
高危險群 需足夠疫苗
最後,政府醫療體系應準備足夠的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具高度危險性的族群,如第一線防疫人員,事先就該施打疫苗,若被動物咬傷,再同時施打免疫球蛋白及疫苗。
一般民眾也應提高警覺,若不慎被野生動物咬傷,能捕捉送檢當然最好,如果做不到,就盡快向負責機關報告及進行篩檢,若真的受到感染,同樣立刻施打免疫球蛋白及疫苗。
此外,有人建議從空中噴灑狂犬病疫苗,這方法在國外的確曾經施行過,但需考慮疫苗在自然環境中的有效性及期限;且全台如此大面積的噴灑,所需費用政府財政是否可承擔,以及是否合乎成本效益,都須請專家再做研究。
立即消滅 做法不可取
總而言之,所有試圖立即消滅狂犬病的做法,注定失敗;較佳的方案是接受狂犬病將長期存在的現實並與之長期對抗。只要做到上述的幾點,相信狂犬病案例可以控制在極少的數量,不致造成太大的危害。
(本文作者楊志良為衛生署前署長、現為亞洲大學講座教授)
●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

楊志良
前衛生署長、亞洲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為疫情處置不當造成的冤魂提告!楊志良:終有一天閻羅王會找「你」算帳
楊志良/宏觀改革三支箭 從根本解決救健保
楊志良/只醫病沒預防 台灣從未實施全民健保
楊志良/免疫療法給付之爭 別只看療效
楊志良/新冠肺炎疫情蔓延 點名四大寇
楊志良/吃人一口 至少還人半口
楊志良/「第三家庭」 攜手共老新解答
楊志良/重大傷病 應與部分負擔脫鉤
楊志良/衛福部版「重消指引」 罔顧病患權益
楊志良/我們都是病友
楊志良/誰決定我們的健保用藥?
楊志良/造福照服 人人都加入時間銀行
楊志良/癌症新藥給付 讓癌友說話
楊志良/分級轉診 醫療提供者也應改革
楊志良/從農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管理
楊志良/老病照護 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楊志良/當天價醫療遇上健保上限
楊志良/借鑒健保 發展長照保險
楊志良/以稅收辦長照 沒錢就沒轍
楊志良/健保不能只護股市,不照顧弱勢
楊志良/藥價一砍再砍 藥竟比一顆糖便宜
楊志良/醫療糾紛救濟 應比照藥害及疫苗接種傷害
楊志良/公開藥政會議 有助健保改革
楊志良/健保的推手 謝謝前輩努力付出
楊志良/監督健保 病友們站出來!
楊志良/人口老化逼近 健保急迫挑戰
楊志良/如何拆除食安危機的引信
楊志良/看病…別指揮醫師 別要求特權
楊志良/健保虧損≠健保績效不佳
楊志良/五大皆空 錯誤診斷下錯藥
猜你喜歡
張金堅/哪些人是Omicron致重症高危險群?圖解病情惡化原因
許金川/老婆快篩二條線,老公一條線,怎麼回事?
不去健身房就無法運動?名醫曝比健身房重要的事
洪惠風/LDL壞膽固醇大於50都是毒?
楊定一/選擇原型食物重建健康
鄒頡龍/從獨臂刀王 談睡前喝酒對睡眠的影響
楊志良/全民健保 不能再沉淪下去了
許金川/偷吃「禁果」得糖尿病?需靠後天的運動、飲食控制、規律服用藥物控制血糖
林思偕/曾受困在疾病的醫師 才知道撫慰病人的正確姿勢
洪子仁/避免醫療量能崩潰 應完善居家照護模式
王正旭/精準醫療治癌 是福音還是難解習題?
許金川/狗咬人看外科,人咬狗看哪科?
許金川/事主猶親,房事也代勞?洗肝機、洗腎能取代人體的腎臟或肝臟嗎?
李伯璋/不忘初心 一往無前 健保改革不能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