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開關次數、擺放位置都有差 讓冰箱更省電的5個小技巧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黃達夫

黃達夫/50年的體悟 助人為快樂之本

黃達夫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董事兼院長

從事教育及醫療志業者,如果真心投入助人的工作,自然而然的,成就感就伴隨而來。
從事教育及醫療志業者,如果真心投入助人的工作,自然而然的,成就感就伴隨而來。
示意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我喜歡買書、訂雜誌。我還有一個不好的習性,我不喜歡把書借出去,深恐有人借了不還,至於,雜誌則捨不得丟,總覺得每本雜誌都有好文章,丟了可惜。

哈佛人 30年後再聚首

最近,無意間看到一本多年前的大西洋月刊,重讀了一篇早已遺忘了的文章「What I Learned About Life at My 30th College Reunion」。作者Deborah Copaken從事寫作,曾經是戰地攝影記者,她是哈佛大學1988年的畢業生。

這篇文章寫於2018年,她説那一年,破紀錄地,有將近600人返校參加畢業30周年活動,大學畢業30年,正是大家事業有成,心智已經成熟的時候。

她發現30年後,熟齡再相聚,儘管在各行各業,每個人的成就不同,經濟情況也不一樣,可是,相處起來卻毫無芥蒂。比起30年前,似乎關係更為融洽、情感更加深厚,因為,每個人都變得更坦誠、更寬容、更友善、更不吝於讚美別人。原來年輕時,比較孤獨、比較安靜的人,竟然和大家打成一片。

在一個周末,參加不同活動,與不同的人交流,加上針對該屆畢業生的問卷調查,作者寫了這篇文章,概括了她們這一屆畢業生,經過30年生命。經歷後,悟出的人生觀及價值觀。

4觀察 人生快不快樂

她的第一個感想是,即使當初在剛畢業時,有些人對於他們的生涯早有規畫,結果,很少人的人生際遇,是照著原先的計畫走的。

她的第二個觀察,最有意思,也最值得一提!作者説,在數日的交談與討論中,她所碰到的,選擇「教師」以及「醫師」這兩個志業的人,每一位都顯得很快樂。

她的第三個觀察,除了在法學院擔任教師者外,其他的律師似乎都想要改變他們的工作

她的第四個觀察是,幾乎每一位在華爾街工作,或從事金融相關事業的人,都在思考,想要將他們累積的財富回饋社會。不少人表示,希望能夠離開華爾街,去從事藝文相關的工作。談到藝文工作,她説,畢業後就投入藝術工作者最為快樂,而且都有一定程度的成就,雖然,普遍經濟上比較拮据。

我相信每年哈佛的畢業生一定有相當大的百分比選擇律師及金融業,也有一定百分比成為醫師。而少數有天分的人則從事藝術工作,雖然,他們少了物質的享受,精神上卻很富足。

成就感 伴隨助人而來

從事教育及醫療志業者,如果真心投入助人的工作,自然而然的,成就感就伴隨而來。而且,學生及病人的回饋,更層層加深了工作的意義,日子就會過得很愉快。

個人何其有幸,從事醫療及醫學教育工作,超過50年,雖然操心病人的事,有時很難受,但是我的生命卻過得很富足。

我迫不及待地想與年輕讀者分享,這些哈佛過來人的體悟。助人為快樂之本,不是我說的,而是很多很多人生命的體驗。

工作 醫學教育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