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老公為何聽不到我講話?竟是50歲後這個能力最先下降所導致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黃達夫

黃達夫/支持DRGs 讓醫師做對的事

黃達夫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董事兼院長


圖/ingimage

「第一次就用對的方法把事情做好!」是產業界追求高良率、節省成本的定律。然而,醫療界在傳統「論件計酬」的制度下,沒有做對的診斷、沒有做好的處置,產生愈多的後遺症,而導致更多檢查與治療,申報項目愈多,醫師與醫院得到的給付愈多。相反地,用對的方法,第一次就把病醫好,給付反而比較少。

論病計酬 成效好更省錢

舉個例子,2003年健保為推行DRGs制度預作準備,實施53項「論病計酬」定額給付,讓醫界練習在一定的規範下做事。我們醫院從創院之初,就嚴格遵守國際癌醫界的診治準則,如果做了不必要的檢查、濫用抗生素、藥開太多、住院太久,都會被提出來檢討,所以一直以來跟健保申報的金額相對較少。但健保實施「論病計酬」定額給付後,與其相關的項目,醫院的收入反而比以前好。

事實上,DRGs制度,能在全世界醫療先進國家施行,是經過很多醫療品質的研究,證實當醫師遵守專家經共識所制定的準則(best medical practice)來照顧病人,醫師間的差異性減少時,不但醫療成效較好,而且還更省錢。

醫療判斷 科學替代主觀

美國最大非營利醫療體系(Kaiser Permanente)的一位執行長、也是史丹佛大學外科教授帕爾醫師(Robert Pearl M.D.),他與該校管理學院希斯教授(Chip Heath)的訪談,值得醫界省思。希斯教授是組織行為學家及作者,他說人們常因過於自信而做出錯誤的決策。研究發現,太過自信的醫師共同的盲點是,他們會忽視一些與他直覺判斷不符合的數據,來正當化自己的判斷。

希斯教授也觀察到,醫師總認為自己的判斷與決策是最好的。所以,他們會強調醫療是藝術。然而,我們都知道在廿一世紀的今天,尤其是在電腦機器學習及運算能力愈來愈強的大數據時代,事實一再證明,一個人的頭腦往往敵不過集體的智慧。對的決策靠的是科學,病醫的互動才是藝術。

支付標準 反映醫護成本

我們更常聽到醫師譏諷醫療準則是食譜醫學(cookbook medicine)。其實,食譜或是醫療準則,都只是確保品質的工具。廚師或醫師功力的高低,取決於他們在執行過程的用心程度。

根據最近美國衛福部長伯韋爾醫師(Sylvia Burwell M.D.)的報告,歐巴馬的醫療法案已經把30%美國國家的醫療保險制度導向「論人及論價值計酬」。而DRGs制度只不過是走向「論人及論價值計酬」的中途站。如果台灣醫界不趕緊認識醫療品質與價值的觀念,致力追求醫療品質與價值,就無法扼止醫療資源的濫用與浪費,而把錢用在對的地方。

所以,台灣的健保制度應被檢討的不是DRGs,而是完全沒有反應醫護智力、心力及時間付出的支付標準。當務之急是重新通盤做成本精算,訂定合理的支付標準,引導醫師用對的方法,第一次就把病人照顧好。讓醫院不必為了彌補健保收入的不足,而以績效支薪制度鼓勵醫師看更多病人,又想方設法增加更多自費項目,導致醫療資源的錯置。只有允許醫師做對的事,才是解決台灣醫療問題的正道。

(作者黃達夫為和信醫院院長)

●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

醫療品質 DRG 醫護人員 黃達夫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