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感冒、流感、新冠肺炎三者症狀比較 出現2異常狀況快送醫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劉秀枝

劉秀枝/現代銀髮族常超乎你的想像

劉秀枝

台北榮總特約醫師

戰後嬰兒潮(1946-1964年出生)的前半段人口已踏入老年,這個年齡層普遍受教育、生產力高,大都跟得上科技進展。
戰後嬰兒潮(1946-1964年出生)的前半段人口已踏入老年,這個年齡層普遍受教育、生產力高,大都跟得上科技進展。
圖/ingimage

一頭銀髮的我,有次應邀到電視台錄影,經過美容師的巧妝,自覺年輕不少,可是回到家,和來幫我安裝新事務機的陳先生一碰面,他卻輕聲問:「妳今年有80歲了嗎?」

果然,再美的裝扮也抵擋不住歲月,而且一般人總覺得別人看起來比較老,他只是實話實說罷了。我不以為意,笑說:「我的年紀比我的外表,以及你所想的還要年輕。」接著發現我獨居,又問:「妳沒有請人照顧妳嗎?」我一愣:「你看我有哪裡需人照顧嗎?」陳先生無言,開始安裝,把列印、掃描、傳真與複印功能與我的電腦和手機以無線網路連接。

看著我熟稔地操作電腦與使用手機,他連連讚嘆我好能幹,我則頻頻回答:「這很平常啊。」

剛好,最近讀了2020年7月《美國老年學期刊(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series B)》的一篇論文,它回顧75年來社會對老年看法的演變,從1946年發表在其創刊號的一篇論文開始,那個年代稱「老年是人類社會的問題」。西方國家認為老人生產力低、體弱多病,需人照顧,是社會的負擔。亞洲國家雖然敬老,認為老人是智慧與經驗的寶庫,但隨著工業崛起、生活步調加快、知識取得容易,老人也不如以前受到重視。1969年甚至出現「老年歧視」(ageism)的名詞,更給老人貼上負面標籤,讓人恐懼變老。

但隨著醫藥與公共衛生進步,生活環境改善,壽命提升,1974年有學者發現75歲前的「年輕老人」(young-old)仍健康有活力。1997年更提倡「成功的老年」,鼓勵老年人維持身體、心智、心理和社交功能,年老而不衰老,即使有慢性病也不失能、失智。

這篇論文讓我覺得與陳先生互動的一個多小時內,他對我的老年印象彷彿穿越了時空75年,從一開始只見我外表的老化,到最後對我的上網能力稱讚有加

現今,使用3C產品如電腦、平板和手機等是活力老年的指標之一,透過網際網路能知天下事、學習新知、管理財務、處理文書、傳遞相片、觀看影片,以及與不同社群交流等等,尤其是與遠方的兒女、孫輩以視訊交談,擴大年長者的生活圈。

一篇來自亞洲大學,發表於2017年《健康照顧傳播期刊(journal of healthcare communications)》的論文,在2013年對臺灣22個鄉鎮市、50歲以上居民抽樣,並以電話調查,發現7157位受訪者中,有43%使用網路,且與年齡、性別、職業、收入和教育程度等相關,其中65歲以上的2525位受訪者中有18%、1790位70歲以上受訪者有15%使用網路。

戰後嬰兒潮(1946-1964年出生)的前半段人口已踏入老年,這個年齡層普遍受教育、生產力高,大都跟得上科技進展,在捷運上看到許多老人也不停地滑手機,就知道上網的老人愈來愈多,相信不少跟上時代的老人聽到Apple時,除了想到香脆好吃的蘋果,一定知道它也是一家電腦的廠牌。

可見,現代銀髮族已經超乎你的想像了。

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blog.xuite.net/hcliujoy/blog

獨居 老化 劉秀枝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