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線上企劃╱黃麗煌】
機器人手臂關節置換術、術後復原更輕鬆
66歲的陳奶奶10年來受盡退化性關節炎折磨,兩側膝關節走不到一百公尺的距離就疼痛不已,雖經長期復健及藥物治療,也每日補充葡萄糖胺和軟骨素,但效果相當有限,一年前陳奶奶終於鼓足了勇氣接受右側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手術相當成功,陳奶奶的兒女們鼓勵陳奶奶再接受左側手術,但陳奶奶卻說什麼也不肯,直說這樣就很好了,其實陳奶奶不願再次接受手術的真正原因是她害怕再受一次手術後的疼痛,所以寧可繼續忍痛下去。
退化性膝關節炎是老年人常見疾病,主要是隨年齡增長,關節軟骨磨損引起。據統計,台灣每10人就有一人有退化性膝關節炎,其中50歲以上民眾約有五成有此困擾,而65歲以上的發生率更高達八成。由於軟骨磨損是不可逆的,嚴重時只有進行手術重建膝關節功能才能改善,然而傳統膝關節手術使用手工器械,不僅侵入性大(傷口大小約15-25公分),且人工植入物以目測法置入,矯正角度無法非常精確,再加上術後疼痛感可能延續數週或數月,因此常使患者裹足不前。不過,現在起怕痛不敢動手術的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將可有新的手術方式可選擇,因為傷口小、復原快的機器人手臂關節置換術已正式引進台灣。
專為關節置換手術所設計的機器人手臂,它能幫助醫生在手術前先用電腦規劃出最適合病人人工膝關節尺寸,再於手術時透過3D電腦引導於預先定義的關節受損部位進行「磨除」手術,完全的保留患者的健康骨骼和降低周圍組織的傷害,大幅保留「骨本」,不像傳統膝關節手術必須換掉整個膝關節。此外,運用機器手臂的手術傷口更只有傳統手術的一半,再加上手術中可依病人的膝關節動力學條件做即時調整,因此不僅可大幅減輕術後疼痛,且病人術後很快就能進行貼近正常的膝關節活動。
機器人關節置換系統自於美國上市以來,以創傷小、精確度高且能大幅保留健康骨骼等手術成效,深受醫學界與退化性關節炎患者肯定,而今正式引進台灣,也讓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在決定是否進行手術時,提供了一項新選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