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塞車了 三高是禍首
【聯合線上企劃╱聯合報/記者陳雅芃/報導】
小中風是腦部血流暫時被阻斷,但其症狀輕微,且往往來得快,去得也快,會在24小時內恢復(超過24小時就稱為中風),所以經常容易被人輕忽。不過,台北市聯醫仁愛院區神經內科主任甄瑞興說,小中風是上帝給患者的警告,千萬不容忽視。
對於小中風的前兆,甄瑞興說,依其在大腦部位而定。例如發生在運動中樞時,會造成單邊一下子沒力;在視覺中樞會短暫單邊失明;在感覺中樞會產生麻木不適感。但假如發生在腦前葉位置,則屬沒有症狀的區域,根本不會出現症狀。
遺傳/三高慢性病 有家族病史
甄瑞興說,小中風的高危險群,包括: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患者,少運動、長期抽菸及酗酒的人。另外,本身或父母親曾有中風病史,也要多加留意。
他表示,中風本身不會遺傳,但是父母親曾中風過,代表他們有包括:高血壓、糖尿病等遺傳因子,會增加自身罹患小中風機率。
台北市聯醫忠孝院區神經內科主任黃啟訓說,相較於一般人,高血壓、高血脂患者中風的機率多出2至3倍,糖尿病人中風的機率多3至5倍。
老化/60歲以上 中風機率增
黃啟訓表示,年齡愈大,小中風或是中風機率愈高。經過統計數據顯示,隨著年紀的增長,60歲以上的長者,平均每5人就有1人會有中風的情形。
飲食/遠離鹹甜油 蔬果魚多多
在預防方面,適當的飲食與運動,定期控制血壓、血糖與血脂,是遠離小中風的不二法門。甄瑞興說,平時要有均衡的飲食習慣,飲食要清淡少鹽為主,做到低鹽低脂。
甄瑞興指出,有高血壓的人不能吃太鹹;糖尿病患者應遠離過甜食物;膽固醇過高的人則少碰油膩食物及動物內臟。
黃啟訓建議多吃蔬果及深海魚類。例如:鮭魚、鮪魚、秋刀魚等含不飽和脂肪酸,有效降低膽固醇,有助防止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的發生。
習慣/菸酒要戒除 壓力要排除
黃啟訓表示,除醫療以介入的方式,改善三高等疾病外,透過戒菸、戒酒、排除日常生活壓力等,都可以降低小中風、中風的機率。此外,預防小中風應注意休息、睡眠時間及質量。
運動/天天動一動 但不能過度
適度的運動也不可或缺。民眾應養成運動的習慣,其中適度的運動如慢走、步行、體操、土風舞、太極拳等,每天30分鐘為宜。運動時若有呼吸困難、臉色蒼白,表示運動過量,應適當地調整運動量。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院校合作 北市醫與國北護簽約
「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早期大腸直腸癌
妥瑞氏童怪動作 施壓恐得反效果
糖尿病家庭 一家五人皆血糖過高
塑身美體「停、看、聽」
乳房特別門診 全方位守護婦女健康
胸悶心痛 CT心導管檢查揪元凶
顧脊椎 瞭解骨刺與椎間盤突出
老年黃斑部病變知多少
瓣膜性心臟病不可輕忽
聯醫第二家失智日照中心 下月開幕
陣發性暴怒 斯文男變臉抓狂
孩童開始上學就很容易生病嗎?
平常心面對人際 春節焦慮可減輕
看3D電影影響視力 電影院要加警語
醫藥小辭典/諾羅病毒(Norovirus)
乳癌術後運動 減輕淋巴水腫
照顧失智家人 90%婚姻亮紅燈
勃起功能障礙者 八成三陰莖血管病變
吃偏頭痛藥 她青光眼險瞎!
成因篇-咳那麼兇 是感冒?還是肺炎?
避免關節「卡卡」 防治類風濕性關節炎與退化性關節炎
小兒紅斑性狼瘡症狀多樣確診難
晚生難受孕 卵巢功能檢測防不孕
防治牙周病 全方位保口腔健康
失眠大不同 針灸按摩也有用
接觸野鳥 感染見罕隱球菌
男營養師只占7% 醫療院所稀有動物
漸凍音樂家贈琴 這次當聽眾
百萬「眼控滑鼠」 扶輪社送漸凍人
猜你喜歡
慟!朱俐靜積極對抗乳癌2年 家人證實病逝
獨/換肝名醫陳堯俐出走彰基 轉戰中台灣這家醫院
重症醫列3點證明「猴痘已加速進化」! 揭8個感染徵兆:發燒先出現
預防猴痘感染,衣服到底該怎麼洗?美CDC有指引
猴痘結痂後還會傳染!專家點名「3種人」危險性高 發燒、頭痛、冒紅疹當心
貓咪動不動就咬人怎麼辦?貓行為諮商師:4招方法有效改善貓咪愛咬人行為
行動力不再靈活?營養師:用羅望果、薑黃保養舒適行動力
1顆普拿疼殘留體內5年?藥師建議「服止痛藥5不原則」
康復者宣言/防疫好習慣 同住家人沒被我傳染
被小黑蚊叮癢又腫!醫授3招自救:這時段最容易成目標
貓咪亂尿尿怎麼辦?別再說是在報復主人了!貓行為諮商師:貓亂尿原因、解決方法指南一次看
中國大陸「猴頭菇」連續3周不合格 食用油又檢出致癌物
超噁男友「內褲重複穿、垃圾爬滿蟲」 她崩潰喊:愛不下去
新冠邊境仍管制 疾管署照提醒猴痘44個高風險國
首例猴痘個案狀況良好 9接觸者皆無症狀
染猴痘怎麼洗衣服? 羅一鈞:不混洗、一般洗衣精即可
穩定血糖,再打肺炎疫苗?! 錯,慎防致命肺炎入侵,高危糖友宜先接種疫苗再控糖
老婆確診後性慾變強讓他嚇到 網歪樓留言:少子化有救了
剷肉甩油 享瘦妙招/運動+飲食控制 父子健康瘦
3類降血脂處方藥恐傷肝胰 食藥署要求加註警語
服用事前避孕藥就不用戴保險套?長期吃易得乳癌? 破解「7大QA」...10類人不適用
健保部分負擔何時上路? 陳時中:目前沒有考慮
該不該送親人去安養院?會比在家裡好嗎?身為長期照護者該扮演什麼角色
康復者宣言/夫妻確診 感受人情關懷
生活中培養健康好習慣,可延長壽命!日研究:有慢性問題者也有效
防猴痘不建議大量接種 台灣優先施打3對象
糖尿病、高膽固醇、高血壓要吃藥一輩子嗎? 營養師教你透過飲食與運動有機會停藥
台灣芒果在澳門驗出新冠病毒 食藥署長:很不合理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吃辣就血便竟是大腸癌末期!不菸不酒愛運動卻罹癌,原來是忽視這個重要因子
天熱吃少流汗還沒瘦!營養師揭「夏季比冬季容易胖」四大原因
不合格食品又見中國大陸猴頭菇 食藥署:中方尚未說明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