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花蓮器捐率居全台之冠經驗帶回中央 李明哲:盼生命末期臨終關懷被重視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健康名人堂

2014名人健康計畫/陳建仁 落實P4醫學 加強心靈修為

元氣周報

記者黃士航/攝影
記者黃士航/攝影

【聯合報/記者林思宇/報導】

總是笑臉迎人的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陳建仁,有開不完的國際、國內會議,加上是防疫專家,台灣迎戰傳染病時,他也得伸出援手。每天忙得不可開交,但接到媒體的電話總是仔細回應,63歲的他,非常健康。

談到新年的健康計畫,陳建仁說,希望能做到最夯的P4醫學,分述如下:

▇ Preventive(預防)

預防重於治療,他以自身為例說,對超過60歲的人來說,打預防針是最好對抗傳染病的方式。以本次流感季為例,他就接種流感和肺炎鏈球菌的疫苗。

疫苗怎麼打?藥廠推出不同疫苗,消費者霧煞煞。陳建仁說,政府在考量現有經濟能力、成本效力評估,「最好的我就做」,「我也不願意政府為我多花不必要的錢。」

陳建仁說,傳染病對老人影響大,如流感,就可能會引起肺炎,甚至死亡,且感冒、肺炎過程中,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會惡化。

▇ Predictive(預測)

60歲以後的長者,容易有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此時需要「預測」。要全盤了解自己健康狀況,才能預測自己未來是否發病,一定要定期健康檢查,看有無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等問題,如果有,就要改變生活飲食習慣;若一切正常,就維持正常生活。

陳建仁說,他每年都有健康檢查,看健康指標是否正常或異常,如血脂肪高,吃東西就要注意。

▇ Personalized(個人化)

若可以預測自己健康,就要做好個人化的預防醫學,若有抽菸、喝酒、嚼檳榔等習慣,最好能戒,三餐飲食要正常。

●落實運動計畫

肌肉和骨骼問題困擾許多老人,陳建仁有很好的運動計畫,希望今年能「及格一點點」。他每周和太太到七號公園或中正紀念堂健走一次,每周練外丹功兩天,每次一小時。

以往陳建仁可以在中正紀念堂跑八圈,但後來因為視網膜穿孔,醫師建議不能慢跑,才改為健走。他說,應該每周健走兩到三次,但他只有一次,覺得「自己不大健康」,頻率還是不夠。

●落實健康檢查

老人也會遇到許多眼科疾病,陳建仁說,每個人狀況不同,但一定要注意。像他現在有輕微白內障,就戴配到室外會變黑的眼鏡;每年也會做視網膜檢查,看看狀況是否惡化。

由於每個人健康狀況不一樣,陳建仁目前沒有三高困擾,但他提醒,有固定在吃慢性病藥的病患,應該要對自己的疾病更加了解,而不是別人說吃什麼就吃什麼。

▇ Participatory(參與)

健康是要主動參與,且要用自己的健康指標生活,主動跟醫師討論,陳建仁說,現在的他狀況非常好,希望今年能維持現狀,他也會繼續保持樂觀。

●社會參與 利己也利他

世衛組織所稱的健康,包括身體、心理和社會的健康狀態。陳建仁說,心理健康很重要,長者要樂觀、開朗,他現在沒有憂鬱症也無癡呆症,但提醒長者還是要定期檢查。

社會參與包括維繫好家庭、夫妻關係,退休後還是可以跟朋友聚會。他很感謝天主,讓他生活無虞,還可以幫助別人。陳建仁說,在天主教徒心中,以面對愛滋病患為例,金錢幫助是最基本的,其次是擁抱和關心,這才是真正觸摸耶穌的傷口。

●心靈照顧 包括愛與信仰

老人心靈踏實、健康很重要,陳建仁說,其實很簡單,要學習被愛,和學習愛人。有些人不容易接受別人的愛,但無法被愛的人,怎麼會去愛別人?

陳建仁認為,更高層次的靈性照顧是信仰,老人有好的宗教信仰是好的身心歸屬,未來他也要加強自己的靈修,「和大自然和天主和好」、「跟人和跟自己和好」。

身為虔誠的天主教徒,陳建仁說,一個人可以活得健康平安,真的要感恩,要自我節制,別忘「貪財是萬惡之首」、「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等忠告,擁有很平安的心靈,健康自然而然會來,不用太給自己壓力。

陳建仁小檔案

年齡:63歲 現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

經歷: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行政院衛生署署長、行政院國科會主委、中央研究院院士

給自己的健康期許:做到P4。Preventive(預防)、Predictive(預測)、Personalized(個人化)與Participatory(參與)四要項。

【2014/01/05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